高校足球运动员(精选11篇)
高校足球运动员 篇1
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 很多院校校开始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体育教育的研究, 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 增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同时还必须增强学生的体能, 对于足球元动员的教育中传统的教学强调技术性的传授,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元动员的体能也就没有加强训练, 在足球比赛中也就很难发挥足球教学中的技巧。同时体能训练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是最有效、最有意义的活动, 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最好方法之一, 对足球元动员的教学工作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1. 体能训练对足球运动员的重要性
1.1 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目的性
足球教学中我们必须要有目标和计划, 规范有计划的进行体能训练, 对足球教学必须要有独立完整的教学体系, 把体育的发展归入到学校发展的长远规划中, 确立正确的目标。体育主要就是为了增加体质, 对于各自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身体素质、掌握技能、体力和智力和道德品质等等。所以我们在安排足球教学的时候要注意体育课的不同结构和安排, 尽可能的合理选择运动量相当的游戏项目。
1.2 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健康性
体育综合能力的培养就是人才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 当今素质教育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提倡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 在这些教育模式下, 分层次的教学要求有利于贯穿教学的每个环节, 培养学生个性化的体育教学, 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 这样也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 也有利于学生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对于体能教学也就是要注重健康性的教学, 对于足球运动教学的选择应该要有利于锻炼身体增强学生体质, 在对足球技巧进行训练的时候, 一定要根据场地、器材条件和高校足球运动员的具体情况, 培养良好的安全感, 塑造良好的意志品质。
1.3 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科学性
在足球教学过程中, 老师不但是文化的传播者, 而且老师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师自身的人格修养和专业技能对运动员的技能知识和自身修养起到重要作用, 足球老师也就是学校教学的主体, 也是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主体, 学校应该重视老师, 重视老师对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所以老师在对运动员体能训练中要对各项活动安排都具有科学性, 让学生不只是单方面得到锻炼, 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 如何提高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2.1 身体形态训练
目前我国足球运动员教学主要定位在技能等方面的教育, 只是单独的教授足球技巧, 没有很重视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在发展的潜力上也存在很多的不足, 没有全面注重身心健康的发展。对于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手段, 运动员在学习足球的过程也就是接受教育的过程, 对足球的学习兴趣也就是学习足球的动力, 然而老师也就是让运动员产生兴趣的引导者。在足球训练中身体形态的一部分是元动员先天性的遗传所导致, 另一部分也就是需要后天的训练培养。在后天训练可以从运动员的基础素质开始, 主要就是对运动员进行必要的力量、速度、灵敏性和体能进行训练, 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水平, 塑造健康的体魄适应足球补赛的需要。
2.2 身体机能训练
对于身体机能训练主要就是对运动员各向器官以及供能系统的训练, 一般主要以三大能量代谢系统训练为基础, 从生化角度看, 运动体能高低完全取决于能量的供给、转移和利用, 足球运动员在重大而激烈的比赛中, 能量的消耗可达到身体内总能量的80%。在比赛中有氧运动也就占有70%到80%, 这也就要有长时间的有氧耐力作为基础, 要求运动员的肌肉要有良好的有氧供给能力, 而无氧供能仅占另外的20%-30%, 射门、传球、突破等技术都需无氧代谢供能, 或是直接的ATP供能。在足球比赛中, 为了保证肌肉正常工作, 必须及时补充ATP或者通过另外三个途径供能, 即磷酸肌酸供能、有氧代谢供能和糖无氧代谢供能。对此身体机能的训练一般可采用间歇训练法。比如, 组织定时小场足球比赛, 待机体还没有完全恢复就进行下场比赛训练, 或进行长距离定时的越野跑训练, 此外还可用比赛训练法等。
2.3 运动素质训练
运动素质训练一般指的就是力量、柔韧、速度等基本运动素质, 要促进足球元动员的发展, 我们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同时要根据运动员的年龄层次、性别差异、身体素质水平、前期学生对足球基本技术的掌握程度以及运动员性格特征等因素都是素质训练必须考虑的因素。在素质训练过程中, 足球运动中这几个方面的训练强度和负荷都有所增加, 尤其是对下肢的力量及快速的奔跑能力训练。具体可通过专项素质训练提高运动专项素质, 如50米快速跑、助跑纵跳、原地纵跳、10米×8往折回跑等专项素质训练方法, 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素质。
结语
足球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时, 教练员应结合足球运动的特点和为足球技战术服务的宗旨制定适当的训练计划和训练方法。在训练时必须深入到它的每一个细微环节, 特别是在足球运动发展到今天这样成熟的阶段, 有待于全国足球工作者共同努力, 深入研究并且总结科学的训练方法, 这样才能使我国足球水平迅速提高。
参考文献
[1]金国文.高校业余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 2.
[2]部义峰.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体系的理论与实证[D].北京体育大学, 2012.
[3]刘鹏.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运动负荷探究[J].少年体育训练, 2011, 1.
高校足球运动员 篇2
单一的技术训练中培养队员的足球意识。从初学足球开始,在进行技术动作规范化学习和训练中,就应把足球意识的培养贯穿进去,寓足球意识于一切技术行为之中。在掌握技术动作规范化时.要考虑技术在实战中的重要性的足球意识培养。
结合区域在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足球意识。由于场区的不同,队员技术运用的方法也有着细微的差,所以,培养队员在不同场区具备不同的足球意识也是技术运用是否合理的关键。
3.4.2在教学比赛中提高学生的足球意识
足球运动技术有的是训练出来的,有的是通过比赛实战打出来的。有些意识可以通过教学训练培养,但必须经过比赛的磨练,逐步得到增强与完善。比赛的实战气氛,尉烈的对抗程度,运动员婚理状态,无球队员的行动等,这些都不是在一般的剪练中能够同时完成的。所以说比赛是教学训练的继续。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实际比赛,从比赛中积累实战经验增强足球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3.4.3注意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专项理论水平和扩大知识面
要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专项理论水平,使他们了解当前足球运动发展的趋势、技术特点,全面掌握各种技术动作规格、要领、作用,各种技战术的结构特点,组织学习和借鉴他人的先进技术经验,提高自我训练能力,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具有一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领悟每一技术动作在不同时期的运用合理性、突然性,充分了解足球的基本规律,理解足球规则,学习生理、心理、力学等基础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良好的足球意识。
4、结论与建议
现代足球比赛是意识、技术、战术、体能、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较量。在实力接近的球队比赛中,运动员足球意识的认知水平和驾驭能力的高低将主宰比赛的胜负。技术是有限的,意识是无限的,要全面准确理解足球意识的内涵,需要不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高校足球运动员 篇3
【关键词】足球运动 高校 体育精神文化
体育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具有抑制病态精神、引导人积极向上的作用。以体育活动为载体,传播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足球运动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在经济全球化和外来文化强势渗透的大背景下,利用体育文化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与信念教育,净化高校文化环境,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1高校体育精神文化
高校体育精神文化指在高校校园环境中,以体育为载体或以体育为依托而形成的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知识、体育风尚等体育精神财富的总和。高校体育精神文化具有以下特征:(一)精神与文化教育属性。体育精神文化具有培养个体体育兴趣、终身体育意识的作用,以足球文化为例,通过足球锻炼和足球活动,学生可以挥洒个性,培养自身独立性和体育美学欣赏能力。(二)时代性。体育精神文化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在发展过程中会受社会风气、时尚潮流和社会经济结构影响,同时也会给社会风尚等带来反作用。(三)稳定性。体育精神文化一旦形成,会以体育思想、规则的形式稳定下来,并在体育活动中得到继承和发展。(四)渗透性。体育精神文化会以各种体育活动的形式向个体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渗透,并最终影响个体的思想意识和价值理念。从功能来看,高校体育精神文化具有精神激励、道德规范、知识结构优化、价值导向、休闲娱乐等功能。以体育活动为载体,加强高校体育精神文化建设,有助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也是高校大学生健康发展的要求。
2足球运动对高校体育精神文化影响
2.1足球之于大学生体育观念
足球运动不仅可以提高个体身体器官所能承受的运动量和身体负荷刺激能力,改善个体身体器官的功能,还能使个体在群体对抗和分工协作中舒缓孤单、消极等消极心理,使个体感受到运动的愉悦,促进个体身心健康。从某种程度来说,足球运动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激发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还可以增强大学生的体质,为其身心健康发展打好基础。再则,足球运动风尚作为时尚圈一道亮丽的风景,具有正能量和个性展示等作用,同样可以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促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
2.2对大学生体育知识和体育目标影响
足球运动具有传播体育知识的作用,大学生既可以通过课内、课外两种形式获取足球知识甚至娱乐健身知识,了解足球文化,感受体育知识的多样性与丰富内涵,还可以通过课内、课外等途径参与足球运动。这对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拓宽知识面、增加个人知识储备、优化体育知识结构的新路径。虽说大学生参加足球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兴趣,增强体质,但是,许多大学生都会根据自身兴趣爱好,明确体育目标。如在知识储备充分的基础上,大学生还会有意识地选择切合自身实际的体育目标,并采取有效手段实现目标,享受足球运动带来的满足感。
2.3对大学生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影响
足球运动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体系复杂、要求严格的行为准则和项目管理要求,足球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都是足球精神发展的产物。大学生可以足球精神为指引,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培养和锻炼自己的集体合作意识、法律意识,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使自己的发展理念、思维方式与群体意识保持一致,使自己更好地融入到集体中去,并为自己未来职业发展做好心理准备。
3足球比赛对高校体育精神文化的影响
足球运动最早起源于巴西,南美洲、欧洲各国的足球运动运动水平都较高,足球运动在这些国家也较为普及。虽说足球运动历史悠久,但是直到1900年,足球(男子足球)才正式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不过在此之前,各国足球联赛已经是风生水起,如英格兰足协在1888年时就曾经举办过全国性的足球甲级联赛。如今,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世界杯、欧洲杯都深受大学生欢迎的顶级足球比赛。在这些影响深远的国内国际赛事上,那些身怀绝技的足球运动员,用自己的汗水和技术展示了足球运动的动人魅力,也给世界各国的观众呈上了一场场别开生面的视觉盛宴,促进了足球体育文化发展和传播。这些足球组比赛对高校体育精神文化的影响有:
3.1提高的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高水平的国际赛事中,足球运动的速度与力量之美被展现的淋漓尽致,球员们高超的传球、运球和射门技术,常常让人目瞪口呆。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手机收看这些高水平的赛事,与同学共享观赏、讨论赛事的乐趣,并通过赛事开阔视野,感悟足球的力量美与精神美,加深对足球战术、足球文化的了解,提高自身审美能力,丰富自身体育审美理念。通过足球文化,大学生还可以了解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与人文文化。
3.2影响大学生的体育精神
高校足球运动的迅速发展,给高校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体育运动锻炼机会,也给大学生学习体育技能、充实体育知识提供了机会。在以足球为时尚的大学生群体中,许多大学生为了提高足球技能,丰富足球知识,常常用课余时间去练球,去收看足球比赛。如此一来,大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充分利用起来,许多大学生还可以通过足球知识学习和足球活动参与获得心理满足感。在这一过程中,许多人都会发现,足球技能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努力拼搏,才能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这也会促使大学生更加珍惜学习和体育锻炼的机会,也会使他们在体育精神引导下朝着更好的方向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飞.足球运动对高校体育精神文化影响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
[2]马良骥.影响武汉市高校校园足球文化发展因素的研究分析[D].武汉体育学院,2013.
高校足球运动员 篇4
关键词:高校足球运动员,兴趣激发,有效训练
当今足球运动趋于技术全面化, 战术灵活化, 分工多样化发展, 这同时也是全球性的一个趋势。足球运动这样发展对运动员的心理和体能训练水平的要求也就随之提高到了一个相当的水平。传统的训练只注重对运动员运动速度、力量和耐力的追求, 而忽视了运动员整体技能潜力的激发, 涉及运动员的意志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更是少之又少。众所周知, 足球运动涵盖了运动员体能、技能、智能和心理能力, 所以要将体能与运动员的素质机密的联系起来, 并且恰到好处的给予区别。
一、培养高校足球运动员的意识
足球意识能够衡量一名运动员水平高低。足球意识需要在长期的训练、比赛中一点一滴的积累。应变能力越强的运动员, 其意识就越强, 但这正是我们高校足球运动员所欠缺的。高校足球运动员意识的培养与训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战术意识训练, 包括技术目的性、行动预见性、判
断准确性、进攻主动性、防守积极性、战术灵活性、动作隐蔽性、配合整体性。根据以上几种要素, 将意识的培养与其相结合, 有计划、系统地对训练进行, 才能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2、通过组织足球比赛来培养和提高意识。
训练的最终目的说到底还是为了比赛的胜利, 检验一下训练的效果。训练, 从所处的环境、运动的激烈程度和心理波动上来讲都与比赛有很大的差别。训练与比赛结合是培养和提高运动员意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教练员可以组织不同规模, 不同激烈程度的比赛, 在比赛中模拟大型比赛的规则, 环境等等, 尽量缩小与正规比赛的区别。
3、提高运动员的理论知识水平。
为了提高运动员的意识, 必须加强足球的理论知识学习。理论课能充实在训练中理解较片面的知识, 适当的安排理论课能够促进运动员对足球的深入了解。在理论课的时间安排上, 应掌握频率不应过高, 时间不能过长, 恰到好处的进行讲解。例如我们常说的“能射门就不传球”, 这里面就不能讲解的太过死板, 这句话不是说我们不能传球, 而是告诉我们在掌握最佳的时机的时候才能传球, 要合理地进行传球。这样一来将团队精神也融入了进去。有的放矢的讲解, 能够帮助运动员理解讲解的意图, 增强训练的自觉性和效果。
二、激发高校足球运动员的训练兴趣
一项运动的顺利开展必须具有吸引力才能让参与者感兴趣, 高校足球训练的开展也是如此。高校足球开展初期存在着很多问题, 例如运动员招收困难, 成绩好的学生不被支持加入足球队, 队员之间出现摩擦, 训练效果不明显等等。这些问题都影响着运动员训练的兴趣。
1、在训练中, 要严把考勤制度, 控制出勤率, 运用红黄牌, 减少运动员违纪现象。
运动员在训练中出现不守时, 消极散漫, 甚至打架斗殴的现象会影响其他队员的训练情绪。所以, 要明确考勤制度, 按照足球比赛中红黄牌的制度分别对学生进行警告和处罚, 这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出勤习惯和素质, 为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2、通过培养学习成绩较好的运动员的训练兴趣来带动训练的有效开展。
在队中, 建立骨干队员结构框架, 采用试用制, 民主制, 竞选制。训练中表现好的可以当选, 表现不好的还可以采取退位方式。这样不仅能够全面的调动队员的积极性, 也能充分的激发队员的训练兴趣。
3、足球包涵了除运动之外其他各个方面的文化。
在训练中可以结合音乐, 艺术, 服装网络等因素, 通过与队员的兴趣所在来激发队员的训练热情。音乐能够在训练和比赛时激发队员的激情;统一的着装能够给队员强烈的团队感;网络视频可以使队员更加客观的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这些都能从不同的侧面来激发队员的训练兴趣。
三、有效地进行体能和技术、战术训练
1、足球体能训练要坚持进行全面的身体训练。
全面身体训练能够促进队员身体的全面发展, 提高身体的各项素质, 最大限度地为身体打下坚持的基础, 有效延长运动员从事足球运动的寿命。
2、足球体能训练要坚持长期系统的训练。
足球运动的球技和战术都很复杂, 运动量很大, 高水平的运动员是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训练成的, 需要长期接受严格、系统的科学训练, 要顺应其体能与智能的发展规律, 使之向着健康方向发展。在全面身体训练的基础之上进行系统训练能够促进队员在运动中发挥最大的潜能, 适应比赛的要求, 保证运动员的体能不断地加以巩固, 乃至提高。
3、足球体能训练要坚持大运动量训练。
实践证明, 大运动量的训练能不断提高队员的身体素质和适应能力, 能保证队员适应长时间的比赛, 激烈的场上拼搏, 高难度的技术动作, 在比赛中取得更好成绩。大运动量的训练主要就是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方面组成, 具体来讲就是训练的时间, 密度, 强度和时间等。在大运动量的训练中, 要稳定好队员的情绪, 调动其自觉性和积极性。
4、足球体能训练要坚持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相结合。
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要具备迅速的反应能力、惊人的速度、高度的灵活性以及良好的耐力, 这些专项素质都需要通过专项的训练获得。
5、足球比赛对队员的体能和技能要求都很高, 而且比赛中
技术、战术的运用都是以集体为主, 同时攻、防队员的位置也在不停变换。在这样一个环境中, 如果没有团队中良好的配合以及队员个体的身体体能做保证, 就将其已有的技术充分发挥出来, 也不能科学、合理地运用战术。身体训练与技术、战术训练相结合能够促进身体全面发展, 促进运动员比赛水平的提高, 使在训练中获得的良好身体素质在比赛中得以充分发挥。因此, 在训练中必须将运动员的技术、战术、体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总结:
重视高校足球运动员的培养, 制定高校足球运动员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 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足球的发展, 与此同时, 这也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不断地认清和改进训练中存在的不足, 全身心的投入, 强化运动员的心理和文化素质, 用强有力后备力量促进我国的足球运动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元平, 储庆桂, 王淑珍;高校排球队课余训练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5年03期
[2]、官立勇;对提高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的思考[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1期
[3]、冯江;试论教练员的影响力管理[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3期
高校足球运动员 篇5
摘 要 本研究以高校男子足球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研究高校男子足球运动员不同训练阶段下Hb、PRO指标的变化特征。
关键词 高校男子足球运动员 不同训练阶段 Hb PRO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现代竞技体育中,要取得优异成绩,训练手段和方法必须科学有效,而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是以运动个体的生理生化变化为基础的,因此运用生理生化指标对高校运动员的身体功能及其竞技能力进行检测与评定尤为重要。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湖南商学院2008-2009年男子足球运动队的运动员,共22人,平均年龄为21岁±2岁(19-23岁)。所有受试者均自愿参加测试,根据以往的医疗记录及全面的体格检查,确定受试者无心肺病史且未曾服用过影响运动能力的药物。
(二)研究方法
本实验以湖南商学院足球队为参加2008-2009CUFL“李宁杯”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南区总决赛,进行了阶段性训练和比赛为研究时段。把整个训练分为训练前期,体能训练中期、体能训练末期,技战术训练中期、技战术训练末期,赛前调整期,比赛末期。
1.样本处理及测量时间
运动员的各项指标在各阶段完成的第二天晨7:00-8:00测定。
(1)血红蛋白(Hb)
检测方法:取样完毕后,将抗凝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到试管架上,样本条形码朝向试管架缺口排好准备上机。血样上机前对仪器进行设定,所有样本在采血后0.5-4小时内完成上机操作,试剂盒由上海欣科生物制剂公司提供。
(2)尿蛋白(PRO)
检测方法:取样后,测尿蛋白定性以及尿蛋白定量(单位mg•dl)。检测所用试剂均为北京盈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尿蛋白定性用分析试纸条,为蛋白试纸法,尿蛋白定量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
3.质量控制
采用器材测试之前请专业人员对所有测试仪器进行调零修正,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被测试者在训练、测试、比赛后均会有训练补贴、营养补贴及比赛奖金;实验期间并采取一定的物质激励,以纪念品、会餐的方式保证干预措施的到位,并给付一定报酬等。
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各指标采用配对t检验。
三、研究结果
本研究表明在不同训练阶段下,运动员的血红蛋白(Hb)的平均值,但也未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其中,从体能训练中期到体能训练末期Hb平均值显著降低(组间显著性检验采用配对t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14.69g•100ml-1下降为12.32g•100ml -1,而进入技战术训练中期之后,Hb则缓慢上升,由12.32g•100ml-1上升为14.98 g•100ml-1,但上升并不显著(如表1)。
不同训练阶段下,运动员的尿蛋白(PRO)指标无论平均值、最大值以及最小值都不相同。由表1可以看出,并没有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来,呈现出波动状态,而且整个变化都不显著(如图2)。
四、讨论与分析
(一)血红蛋白(Hb)
血红蛋白(Hb)作为反应机体机能状态的指标一直为运动训练界所青睐,其俗称血色素,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主要功能为红细胞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载体,而且也能维持酸碱平衡以及恒定PH,因此直接影响人体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尤其对耐力运动更为重要,是运动员机能评定的重要指标。在我国优秀青年男子足球运动员中,所有运动员的Hb值水平都高于140g•L,他们的Hb平均值为152.6g•L,基本接近目前认为的运动员最佳Hb含量160g•L[1]。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血红蛋白能保持相对稳定,在训练和比赛期间,运动员血红蛋白的含量受运动负荷、营养、休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的变化,在大运动量训练的开始阶段,容易出现血红蛋白的下降,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后,身体逐渐对运动量适应了,这时血红蛋白又会出现回升的现象。足球训练的时间长,运动量大,对运动员的耐力要求很高。运动员血红蛋白值越高,结合氧的能力越强,输送氧就越多,有助于有氧代谢过程,训练和比赛就能出现较好的运动成绩。
由表1可以看出,高校足球运动员的各训练阶段Hb值处于较高水平,只是在体能训练末期之后出现了显著的水平下降。通常如果出现Hb值降低(男子低于12g•100ml,女子低于11g•100ml)时,可诊断为运动性贫血,从而导致运动能力下降。如果运动员Hb值持续下降超过10%以上,有可能是营养不够或者是训练量过大的缘故,这时就需要调整训练量或采取其他针对措施[1]。
已有许多研究证实,在大量运动初期,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多,血红蛋白显著下降,但当人体适应之后,血红蛋白则逐步回升[2][3]。本研究的结果也符合这一变化规律。从体能训练中期到体能训练末期,血红蛋白的含量显著下降,但进入技战术训练中期之后,Hb便开始逐步回升,最后比赛期达到最大值。因此,在整个训练比赛阶段中,运动员Hb水平表现为先降后升,然后趋于稳定,说明运动员经历了一个对运动负荷量由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这也进一步说明本次训练比赛过程中,尽管负荷较大,对运动员机体的刺激作用较大,但仍处于运动员能够耐受的范围内。研究中笔者发现,个别运动员的Hb值水平始终波动很大,与全队整体水平变化趋势不相适应,说明其可能对运动量不适应或是机能状态不佳。
本研究中,运动员Hb的平均值始终在12g•100ml以上,说明足球训练和比赛的强度处在一般运动员能忍受的范围之内。但笔者研究发现,有个别运动员的Hb值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超过10%,表明这一运动员或者营养不够,或者是训练量过大,需要进行训练调整或加强营养。
研究表明Hb为16g•100mL、红细胞压积(HCT)为45%左右,是运动员表现出良好有氧能力的最佳值[4][5]。我国足球运动员特别是高校足球运动员的亚理想值应是多少,目前尚未有一致的认识。高校足球教练员应经过长期系统的观察,确定不同队员红蛋白的亚理想值,将对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切实保证每节训练课的完成以及比赛前运动状态的调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另外高校足球训练应充分注意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尽可能做到多样化综合评价。
(二)尿蛋白(PRO)
一般来说,运动后尿蛋白排泄量与运动量、运动强度以及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有关,特别是与运动强度有关。通过测定运动后尿蛋白的排泄量,可以评定运动量,特别是评定运动强度和运动员机能状态,从而为掌握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并对训练负荷调整提供参考[1]。
运动后尿蛋白的个体差异较大,所以不宜在不同人之间用尿蛋白指标来比较其负荷量、训练水平以及机能状态,但对同一个体在完成相近的运动负荷或相同项目比赛时,尿蛋白量相对比较稳定。通常在大运动量训练后,尿蛋白排出量增多,但如果4小时后或次日晨完全恢复到安静时水平,表明机体适应此负荷;如果次日晨尿蛋白不减少或反而增加时,要注意身体状态,适当减少运动量和强度。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训练与比赛过程中,尽管运动后的次日早晨尿蛋白的含量并不完全相同,但差距并不显著,表明整个训练和比赛过程中,运动员机体适应此负荷。
由于尿蛋白的检测是无创伤性的,易被受检者接受,且它与运动负荷大小和机能状态有较大的关系,所以此指标应用较广泛。但对足球项目来说,似乎PRO对负荷的反应并非十分敏感,因而与其它项目相比测定值明显偏低,并且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以PRO作为评价指标时,应注意进行连续系统观察,特别是应注意个体指标的连续性,不能仅就某一次测定结果而轻易得出结论,而且也应注意与其它指标的联合应用[6]。
五、结论
在不同训练阶段中,高校足球运动员Hb的含量从体能训练中期到体能训练末期显著下降,进入技战术训练中期之后开始逐步回升,比赛期达到最大值;在不同训练阶段中,高校足球运动员PRO含量的变化并不显著。
参考文献:
[1] 陈照春,孔祥平.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在排球运动训练中的应用[J].安徽体育科技.2005.26(3):60-62.
[2] 浦钧宗,高崇玄,冯炜权,等.优秀运动员机能评定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17-89.
[3] 潘力平.男子篮球专项大运动量训练的综合监测及评价[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17(3):90-93.
[4] 谭平平.体育测量学[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77-9.
[5] 冯炜权,翁庆章.血乳酸与运动训练——应用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浅论高校足球运动的推广 篇6
1 运行环境角度的高校足球运动推广
今天就足球运动在高校的发展来说, 对大学生还能够关注足球、参与足球运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 就是足球给大学生带来的某种没有功利性、可以尽情享受足球赛事、足球游戏本身给自己带来的“内生利益”, 这是高校大学生群体当前关注足球、参与足球运动的基本动力之;这其中我们不得不承认国际、国内各种足球赛事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 当前高校中的很多大学生来真正能够引起他们关注足球、吸引观看或者参与足球比赛是欧洲足球, 在当前的大学生群体中“欧洲足球”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世界足球赛事体系中最优质的产品, “欧洲足球”深深的影响着我国青少年、大学生群体对足球运动的认识、影响着我国足球文化的发展。有着“欧洲足球”影子的高校足球文化环境深深的影响着我国高校足球运动的运行与发展。
另外一个对我国高校足球运动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环境因素, 就是不定期举行的高校校内、校际之间的足球比赛环境。正是由于这些不定期举行的高校校内、校际足球比赛, 将我国高校大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关注转化为足球运动实践, 也让高校足球运动从“草根”走向“精英”成为可能。这里也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高校足球运动发展课题, 就是如何才能吸引更多的、不是很关心足球的大学生群体参与其中, 这也是当前制约我国高校足球运动发展的“瓶颈”。笔者认为, 要解决上述问题, 关键恰恰在于校内、校际足球比赛的举行。因为足球比赛本身就有着吸引社会群体、凝聚社会资本的功能, 通过比赛代表自己的学院、学校参与其中、吸引自己学院、自己学校学生的关注, 逐渐吸引更多学生关注足球, 逐步扩大高校足球运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
最后一个影响高校足球运动发展的环境因素, 就是足球运动本身的技术、技能因素, 这也是限制当前我国高校足球运动竞技、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总体来说, 我国高校足球运动竞技、发展水平不高;这固然某些方面与我国当前的体育管理体制有关, 比如高校缺乏科学的体育教练员、足球运动员选拔、培养体系, 将高校足球运动发展成了一种“自娱自乐”状态, 根本上不了竞赛“台面”。纵观美国、日本、韩国足球运动发展, 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的足球巨星、教练员都成长于高校足球联赛之中, 成功于结构完整的高校足球运动竞赛体系;高校足球运动竞赛与人才选拔、培养体系的不健全, 很明显是我国高校足球运动推广、发展的重要症结所在。
2 教学地位角度的高校足球运动推广
就当前我国高校足球运动发展而言, 只有将其放置在高校教育教学系统中来剖析, 才有可能真正认清其存在的问题, 才有可能找出切实可行的、有效的推广路径。从调查中我们发现, 我国高校足球运动教育体系本身就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 足球运动课程乃至体育课程在在高校课程体系中被严重“边缘化”;受到中国我国传统教育选拔制度、受到父母鼓励孩子选择更加平稳的专业发展道路意识等影响, 更多的学生重视的是“主科”而体育、足球这样的“副科”, 对于理、工科学生这种现象更为明显;但是从另外一面, 我们又看到“体育能力”被很多家长、学生认为是一个额外的能力和成就, 认为如果好好发展, 说不定会作为一条“出路”。相互矛盾的两种认识的存在, 也让高校足球运动教学陷于“矛盾”之中而左右不前。
影响当前我国高校足球运动教学地位的因素是深远的, 从近现代我国教育与体育发展角度来分析, 从19世纪后期我国教育走上“西化”道路开始, 在充分吸收了日本教育、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发展经验之后, 我国的学校体育才算起步。到了20世纪初,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也谈及了体育强健国体格之目的, 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才有所重视, 但是当时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谋生”, 而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体育还没有发展到可以用于谋生的地步, 人们对体育的重视也就可想而之, 别说是对作为体育运动分支之一的足球运动的重视。足球运动真正受到重视是上个世纪的“改革开放”之后, 体育越来越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形象, 而足球在很多其他西方国家可谓是蓬勃发展, 在“体育代表国家形象”认识的影响下, 我国开始着力发展体育运动、发展足球运动。
笔者认为, 当前高校足球运动之所以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推广成果, 主要原因在于目的不明确。我国高校推广足球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有的说是为了体格和健康, 有的说是为了竞技, 这些都可以作为高校推广足球运动的目的;但是, 如果说单纯是为了体格和健康, 那么就降低了足球运动的作用;如果说是为了竞技, 那么则抬高了高校足球运动的作用, 因为还有专业化的、职业化的足球运动存在。在高校推广足球运动的根本目的, 应该是让足球成为大学生群体的一种生活方式, 一项重要的生活内容, 在潜移默化的“生活化”影响中, 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发现大学生足球运动员的潜质、培养大学生职业化的足球运动能力等, 在高校推广足球运动本身不是目的, 只是一个人才培养的手段而已。
3 基础教育角度的高校足球运动推广
可以说, 我国高校足球运动的发展其实是处于一种尴尬状态, 其主要是在给中小学基础教育足球发展“补课”。调查发现, 当前我国高校的很多大学生在进行大学之前没有上过系统的足球课, 甚至可以说只是接触过足球, 就谈不上对足球运动基本技术、技能的了解和掌握了。这也成为当前高校足球运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了一个棘手问题。为了在高校中推广足球运动, “补课”是必须的, 但是如何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帮助更多学生了解足球运动、熟悉足球运动基本技术、技能, 就成为一个更大的问题;这样问题又不得不回到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学、足球教学。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学校体育基础教育体系, 这个体系规范、指导着世界上最多的学生和学校,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改进高校足球运动推广问题, 需要得到基础教育支持, 在基础教育阶段制定、实施一套切实可行的、科学的、标准化的与高校体育教学相衔接的体育教学、足球教学体系。
为了更好地促进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运动、足球运动的发展, 还有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体育教学、足球教学在基础教育学科教学中的地位问题。进入到21世纪以来, 我国对学校体育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较过去30年相比, 我国的学校体育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但是仍然没有改变的一个事实是体育学科教育相比较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等学科教育来说, 仍然是“不那么重要”, 高中年级除了在高考中准备报考体育专业外, 体育在升学中只是作为“考察”科目, 有与无、好与坏都影响不大。这种差别、差异的存在给高校体育运动、足球运动的不良发展埋下了“祸根”;国家层面上、政策层面上应该对上述认识、问题予以引导和解决, 为高校足球运动推广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影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除了认识的误区、政策上的支持不足外,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体育教师素质能力的不合格, 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师严重缺少培训机会, 有很多的体育教师、足球教师自身素质就不过硬, 对专业的足球运动知识缺乏了解, 导致足球运动课程教学流于形式, 学生不可能从中学到专业的足球运动知识, 也就无从谈起专业足球运动技术、技能的了解、掌握;使高校足球运动推广工作成了“补课”活动, 限制了高校足球运动的发展。
摘要:在各类体育运动中, 足球运动被认为是一项综合性训练能力较高、较适合于青少年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素质的体育运动;其在高校大学生青年群体中进行推广的价值不言而喻。该文分别从足球运动在高校的运行环境、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及与基础教育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 就我国高校足球运动的更好推广问题进行了详尽、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高校,足球运动,推广,足球文化
参考文献
[1]余子义.普通高校足球课程设置的实践研究[J].高教学刊, 2015 (20) :225-226.
[2]傅明.足球运动在南京市高校推广的研究[J].青少年体育, 2015 (2) :14, 30-31.
[3]范佳元.大力推广校园足球带来可喜变化, 高校足球有了新引擎[J].校园足球, 2015 (5) :15-16.
[4]贺新奇, 刘玉东.我国“校园足球”若干问题再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3 (11) :108-113.
高校足球运动员 篇7
1 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1.1 技战术的主导作用更加凸显
在现代足球运动中, 技战术的主导作用更加凸显。随着近些年来现代足球比赛规则方面的新变化, 进攻在足球比赛中的重要性越加突出, 这一点对技术型足球运动员个人能力的发挥十分有利, 也对技术型球队比赛水平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梅西、伊涅斯塔等技术型球员就在现代足球赛事中表现十分突出, 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
1.2 体能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
体能实际上指的是人体在一定的环境中, 能够长时间、高强度、大负荷持续的进行工作的能力, 在足球运动中, 体能是足球运动员发展自身竞技能力的基础, 也是高效开展高负荷、高强度的训练工作和比赛工作的基础。
随着现代足球运动近些年的发展, 其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越来越高, 现代足球运动体能化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 具体说来,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现代足球比赛的整体化体能趋势。近些年来, 随着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 其比赛强度越来越高, 对抗性越来越激烈, 而且比赛节奏更为多变, 技战术的运用也更为复杂。在这样的情况下, 足球运动员为了能够在比赛中顺利完成技术动作和战术配合, 并取得良好的成绩, 就必须相应的要有更好的体能基础来做保障。其次, 现代足球比赛的个体化体能趋势。在现代足球比赛中可以看到, 高强度的对抗、连续的冲刺等情况, 要求足球运动员必须要能够具备长时间跑动的能力, 例如:据相关统计发现, 10年前, 一名边后卫在一场足球比赛中所需跑动的距离在6000~9000m之间, 而在当今的一场足球比赛中, 一名边后卫所需跑动的距离则在9000~12000m之间。这一点在国际足联和欧足联针对足球运动员在世界杯赛场上的体能表现所进行的调查和研究中得到了证实, 国际足联和欧足联在世界杯赛场上, 通过对足球队员的体能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分析发现, 在世界杯的一场比赛中, 足球运动员跑动的平均距离为10800m。由此可知, 现代足球运动要求运动员要更加的善跑和会跑, 而能够达到这一点, 则必须要有良好的体能水平来做基础, 实现了现代足球运动对运动员体能水平的高要求, 体现了现代足球比赛的个体化体能趋势。最后, 现代足球比赛的技术化体能趋势。现代足球比赛的技术化体能趋势在现代足球比赛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能与技战术的完美结合是现代足球运动十分重要的一点, 队员之间的战术配合以及战术配合的成效等都与运动员的体能情况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现代足球运动中, 运动的技术频率和攻防之间的转换越来越快、技术强度越来越高, 而运动员能够在整个比赛过程中, 在较长的时间内, 保持这种快节奏、高强度的技术频率、攻防转换或者说是运动频率, 就必须要具备良好的体能条件。
1.3 战术意识逐步得到了重视和关注
足球运动员的战术意识十分重要, 在现代足球运动中, 运动员足球意识的强弱会对其个人水平的发挥和比赛成绩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足球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过程中, 技术动作的完成、战术战略的配合, 都离不开意识的影响和支配, 其决定着足球运动员技术和战术的正确运用。在足球比赛的过程中, 运动员需要根据赛场上的实际情况, 灵活科学的完成技术动作, 而这些动作都是具有一定的战术目的的, 是与足球意识分不开的。由此可知, 运动员的足球意识水平的提升, 是足球运动员个人特长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 是队员之间默契配合, 团队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保障。因此, 在现代足球运动中战术意识逐步得到重视和关注, 成为了现代足球运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
2 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对高校足球专项课的影响
2.1 现代足球运动技战术水平的高要求对高校足球专项课技战术教学的影响
现代足球运动技战术水平的高要求对高校足球专项课教学中技战术教学训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 技战术教学训练的内容更加全面, 对学生技战术能力的要求更加综合。这主要是因为, 在现代足球运动中技战术的主导作用更加明显, 技术型的球员和球队更占优势, 在这样的情况下, 球员既要能够快速进攻, 也要能够积极防守, 对球员的要求更为全面和综合, 每个球员都要能够攻守兼备, 熟练掌握和运用多种足球技战术。而现代足球运动的这一特点, 也同样影响到了高校足球专项课教学, 使得专项课教学中技战术教学训练的内容更为全面和综合。其次, 技战术教学训练更加重视实践。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是在比赛中得以发挥的, 也是在比赛中得以检验和提升的, 这一点在现代足球运动中尤为明显。因此, 要满足现代足球运动对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高要求, 就必须积极进行实践, 在高校足球专项课教学中同样如此。为了符合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充分提升学生的技战术水平, 在高校足球专项课教学中, 部分任课教师开始有意识的侧重于利用比赛或者模拟比赛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和训练, 使得实践在高校足球专项课教学中的比重开始上升。
2.2 现代足球运动的体能化发展趋势对高校足球专项课中体能教学训练的影响
现代足球运动反复的冲刺、快速的攻防转换、高强度的对抗、多变的比赛节奏等特点, 决定了现代足球运动的体能化发展趋势。而现代足球运动的体能化发展趋势, 则让人们认识到了体能在现代足球运动中的重要意义, 这一点在高校足球专项课中也不例外。现代足球运动的体能化发展趋势, 有效的提升了体能教学训练在足球专项课教学中的地位, 使得体能教学训练成为高校足球专项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具体说来, 现代足球运动的体能化发展趋势对高校足球专项课体能教学训练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 体能训练在高校足球专项课教学中的重要性得到了应有的认知。现在随着现代足球运动的体能化发展, 体能在足球运动中的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而高校足球专项课教学也开始逐步重视和增加学生的体能学习和训练内容, 尤其是足球专项运动素质的训练更成为了日常教学训练中的重中之重。其次, 高校足球专项课教学中体能训练的科学化程度有所提升。在认识到体能训练在现代足球运动中的重要性之后, 很多高校都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 配备了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的体能教练员, 或者是针对现有的足球教学人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体能教学训练培训, 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教学人员的素质。而且对体能教学训练计划的安排也更为合理, 从而使得高校足球专项课教学中体能训练的科学化程度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2.3 现代足球运动中的战术意识重要性对高校足球专项课教学内容体系的影响
随着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 战术意识在足球运动中的重要性开始得到关注, 而受此影响, 足球意识教学也开始逐步纳入了高校足球专项课教学的内容体系之中。在传统的高校足球专项课教学的内容体系中, 主要是以足球基本知识、足球技战术以及专项素质训练为主的, 而足球意识则很少进入人们的视野, 在高校足球专项课教学中也鲜有提及。而现在随着战术意识在现代足球运动中的重要性得到重视和关注, 学生的足球意识培养问题, 也开始成为高校足球专项课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很多学校开始有意识、有计划的将足球意识纳入教学内容体系之中, 开始重视和关注学生的足球意识培养问题。
3 结语
足球运动是深受大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 足球课也是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课程之一, 随着足球运动的发展对高校足球专项课的影响越来越深入, 高校足球教学训练中技战术、体能以及战术意识也逐步得到了重视和关注, 相信足球专项课教学能够紧跟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取得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刘黎明.中西文化比较及对中国足球的理性思考[J].体育文史, 2000 (6) .
[2]徐金山, 陈效科, 沈建华, 等.外籍球员引进与中国职业足球发展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 (2) .
[3]王伯超, 吕树庭, 高建磊, 等.举国体制视野下的中国足球运动管理体制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 (11) .
高校足球运动员 篇8
1. 足球运动的供能特点
足球运动基本上是以速度耐力为主的运动项目,这就决定了其供能特点是以ATP—CP系统供能为主的无氧代谢。瑞典运动生理学家约恩·埃克布劳姆利用血乳酸和心率等指标的观察和试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足球运动的供能特点是以无氧供能为主,有氧和无氧交替供能的。因此,我们在重视无氧供能的同时,对运动员的有氧供氧能力也不能忽视,运动员有氧供氧能力是保证长时间训练、比赛及自身清除乳酸能力的重要因素。
2. 足球运动员的运动特点
2.1 运动方式
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活动方式主要有有球活动和无球活动这两种。有球活动包括运球、控球、踢球、停球、头顶球等与球有关的身体活动,无球活动主要包括走、慢跑、快跑、冲刺跑、跳、急停、转身、加速跑等。在比赛中,无球活动是运动员主要的活动形式。
2.2 跑动距离
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短距离一般为10—20米的冲刺跑,全场比赛总跑动距离达到8—12千米,其中冲刺跑在2千米左右。
2.3 跑动时间短
短距离冲刺跑的时间一般在8秒钟以内,控球时间平均每人在2分钟以内,全场活动时间在90—120分钟以内。
3. 足球运动员的供能方式
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活动特点和跑动形式决定了供能方式为有氧与无氧混合供能。其中有氧代谢是依靠糖、脂肪供能,无氧代谢是依靠磷酸盐和糖酵解供能。
3.1 磷酸盐供能
足球比赛的特点是场地大,人员多,以球为中心,无球跑动多,以控球、运球、射门等手段来完成技、战术配合的。跑动的特点一般是在短距离内短时间的冲刺跑或间歇跑,或者是在短时间内完成动作的组合力量的爆发,这种活动方式决定了足球运动员的跑动大约有25%是冲刺跑,而且跑动的速度快、爆发性强、时间短、强度大。因此,运动员快速地冲剌跑所需要的能量必须通过人体ATP与CP的快速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来提供。
3.2 糖酵解供能
在足球比赛中,运动员不仅要进行快速的冲刺跑,而且要根据比赛情况的不同和需要进行不同距离的折返跑、追逐跑、摆脱、补位等行动,并且在一定时间(0.5—2分钟)内要在反复的快速奔跑中去完成进攻或防守,再加上比赛攻防不断转换和比赛节奏的快慢不定,运动员的跑动呈间歇性。这种间歇性的大强度剧烈运动,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速度耐力,维持这种速度耐力的能量供应就是依靠糖酵解所释放的能量。乳酸迅速产生和堆积,同时释放能量相当于ATP—CP的59%来维持机能的正常。因而运动员消除乳酸的能力,将对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
3.3 有氧供能
由于足球比赛的特点决定了运动员比赛时间长、活动范围广、跑动的总距离长,全场比赛几乎在不间断状况下进行,因此,从总体来看,维持运动员整场比赛的能量是靠有氧代谢来完成的。运动员在体能充沛的情况下,通过葡萄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维持运动,当体能极度下降时,脂肪参与供能。总之,足球运动员的供能方式是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并且是以无氧代谢的磷酸盐和糖酵解供能贯穿于整个比赛之中的混合供能方式。
4. 运动营养措施
4.1 高校足球运动员的平衡膳食
高校足球运动员在平常训练期间应注意日常膳食中糖、蛋白质和脂肪的合理比例,应分别占总热量的60%—70%、13%—15%、22%—25%;合理营养是保持运动员良好技能状况的物质基础,它能使体内有充足的营养储备,还可以促进运动员对大强度运动负荷的适应,减缓疲劳的发生,促进运动后疲劳的恢复。但是,多年来的研究表明,运动员的膳食中,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热能比例不合理。如糖类严重不足,只占总热量的40%左右,脂肪过多,大约占40%,蛋白质大约占20%。任何一种营养素过多或不足都会影响平衡功能。同时还要适当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电解质和水。
4.1.1 训练期间的营养问题
根据高校足球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较低、身体素质差、训练经费少的问题,膳食营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注意早餐的质量。根据训练量和训练时间合理安排好用餐次数和用餐时间,如大运动量负荷后食欲下降要及时调整,合理安排。注意饮食有节,不喝烈性酒,不吃刺激性强的食物。进餐时间与运动时间应有一定的间隔,一般应在运动结束后休息30分钟以后再进餐,进餐后一般应间隔1.5—2小时再进行运动。在运动后的一餐食物量可多一些,但晚餐不宜过多,早餐应摄入较充分的蛋白质和维生素。
4.1.2 大运动量训练期间的营养问题
一般来说,在正规大赛———如一年一次的大学生足球联赛———之前,通常有一个月左右的集训期,在这期间运动量都比较大。这时候最容易出现运动性疲劳和疲劳的积累,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等问题。运动员在疲劳产生后,会导致消化机能下降、食欲减退。尤其在夏季大运动量和比赛后,这种情况特别明显。为了促进疲劳尽快消除,必须设法改变这种状况,以增加食欲。合理的营养措施能帮助运动员克服这些问题,运动前后摄取一定的合理的营养食品,不仅能预防疲劳的过早出现,减轻疲劳的程度,而且能加快疲劳的消除。如果条件许可的话,可以服用牛磺酸、复合维生素、葡萄糖酸亚铁等运动营养补剂,这些对运动性疲劳的恢复都有很大的帮助。
食欲减退时应注意下列几点:(1)不要饮用过量的水和饮料。(2)要选用容易消化的食品,比如鸡蛋、火腿、鱼、面包等。(3)为了补充盐分,可喝含盐的美味饮料,比如喝炸酱面的汤料。(4)多吃水果,既可做维生素的来源,又可调节胃口。(5)可吃牛奶、奶粉、猪肝之类的食物,以补充维生素和铁等矿物质。(6)食物可添加带香味的刺激性调料,以增加食欲。(7)增加点心。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食物平时吃没有问题,但在疲劳的时候吃就可能引起消化不良等现象,这时可服些助消化的药,如乳酶生、土霉素等。
4.2 比赛期的营养
比赛期的营养包括比赛期前、比赛期中及比赛期后三个阶段的营养安排。
4.2.1 比赛期前的营养
这个时间一般为10天左右的训练调整期,此时的主要营养任务是使运动员保持适宜体重,增加体内糖原储备、碱储备及维生素的储备。随着运动量的减小而减少热量的摄入,主要就是减少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量。另外,根据比赛时间调整进餐时间,让运动员提前适应比赛时的膳食。
4.2.2 赛前营养
通常运动员在比赛中都会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因此赛前这一餐对运动员在比赛时的生理状况有很大影响,安排不当会妨碍运动能力的发挥。具体要求是:(1)食物量不要太多,以7成饱为宜。(2)食物要易消化吸收,热源质比例一般要求高糖、低脂肪、低蛋白质。(3)在赛前2.5—3小时就餐,以免胃受伤或产生不适症状。(4)低盐。摄入过多的盐会增加运动员机体排水量。(5)赛前可适量补充糖和维生素。必须注意,只有在重大比赛中才有必要补充糖和维生素,切勿滥用。
4.2.3 赛中营养
由于足球比赛进行时间为1.5—2小时,运动员体力消耗很大,体内的营养储备如果不能满足需要,就会使肌糖原含量下降、血糖水平降低、体力下降、产生疲劳。这时最好选用浓度为25%等渗溶液,或者是一些运动饮料。
4.2.4 赛后营养
运动员在进行紧张剧烈的比赛后,糖的合成代谢明显加强。及时补充合理的营养,有助于消除疲劳和恢复体力。在大强度比赛后即刻服用100—150克葡萄糖,对促进肝糖原的储备有良好作用。
5. 结语
针对高校足球运动的特点,教练员、运动员应高度重视特殊营养问题的研究,定期检查运动员的身体营养状况。总之,高校足球运动员的营养补充要针对足球运动的特点及供能特点,结合运动员自身状况和比赛情况,进行合理的营养补充和能力储备,以适应比赛和训练的需要。
摘要:根据足球运动强度大, 消耗体能多, 以及其供能特点, 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调整高校足球运动员的营养摄入, 以及如何进行合理的营养补充, 解决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遇到的一些与营养有关的问题。希望对高校足球教练员、运动员在合理运用营养措施问题上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普通高校足球运动员,运动特点,供能方式,运动营养措施
参考文献
[1]高言诚等.营养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2.
[2]冯炜权.运动训练生物化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8.
[3]冯炜权等.当前运动生化与营养的几个问题.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1, (3) .
[4]丁建生.如何提高足球运动员的耐力水平.山东体育科技, 2001, (9) .
[5]韩雨梅等.运动营养补充品发展现状.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2, (9) .
高校足球运动员 篇9
1 研究的方法和对象
1.1 研究的对象
本文是以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城市学院以及甘肃政法学院等高校在校的足球运动队进行研究, 同时对一些教授和专家以及一些一线教练员进行调查研究。
1.2 研究的方法
1.2.1 以文献资料的方法进行研究
在兰州城市学院的图书馆和体育学院的资料室以及互联网上, 对关于高校足球和高水平运动员等方面的资料进行收集并且整理, 为本研究提高可靠的、切实的理论依据。
1.2.2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研究
在发放问卷之前对问卷的内容进行了核实, 是否具有可信度和合理性、是否符合调查的要求等。对学生共发放了100份问卷, 收回95份有效的问卷, 占比例的95%, 无效的问卷占5%, 共有5份。对于教师的问卷则发放的10份, 回收率是100%。
1.2.3 以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研究
将收集到的信息和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 并且对有效的数据进行精确的统计和分析, 从而得到准确的统计结果。
1.2.4 以逻辑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
使用逻辑学的知识对得到的调查问卷内容和相关数据进行研究, 然后认真的进行归纳、比较、整合以及分析, 总结出本课题的研究观点。
2 我省高校运动队目前的培养现状分析
2.1 对我省高校足球高水平运动员生源情况以及招生形势进行分析
目前我省对于高水平运动员的招收形势只要就是两种, (1) 特招和单招。所谓的单招就是指有国家体育局组织、各个省市以及地区, 经过考试达到了国家二级运动员或者是二级以上运动员的考生, 就可以参加一些院校的单招考试。所谓的特招就是指参加由我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中学生达级考试, 凡是达到了中学生运动员一级标准的学生, 都可以参加我省具备特招资格的高校所组织的特招考试。 (2) 体育专业统招, 也就是参加体育高考的体育专业的学生。对于我省高校足球高水平运动员招收的比例一般是81.12%、18.88%, 其中特招和单招占81.12%, 体育专业考试的占18.88%。经过特招和单招入校的运动员是我省高校足球高水平运动员, 主要来源这些运动员在入校前就有比较好的训练基础和身体素质, 或者是参加过较多种类的比赛, 甚至有的曾经接受过专业队伍的训练, 所以这些运动员有成为高水平运动员的基础, 入校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训练, 完全可以达到高水平运动员的标准。而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大部分是针对体育高考进行训练的, 所以对于足球领域方面的训练以及比赛的经验都比较欠缺, 运动员的整体水平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需要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系统训练, 对足球的基础训练以及一些应对比赛能力的训练, 方才有可能进入到高水平运动员的行列。
2.2 对我省高校足球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员的情况进行分析
根据对我省4所高校的调查显示, 我省高校足球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员基本都是高校的职教教师。根据调查4所高校10位教练员的年龄大约在25~50岁之间, 最低学历的都是本科毕业生, 最高的则是硕士研究生。至于职称方面则都是教师、副教授以及讲师, 由此不难看出, 我省高校足球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员都是接受过高水平教育的, 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理论知识, 可以很好的对足球运动队进行训练。但是这些教练员不但要完成足球运动队的训练任务, 还要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 无论是在精力方面还是在时间方面都很难全身心的投入到高水平足球运动队的训练当中。同时因为时间的不宽裕, 使得这些教练员很少有外出交流和培训的机会, 因此对于先进的训练方法和理论知识都比较缺乏, 无法快速的针对训练调整计划, 从而会严重的影响到训练的质量和效果。这便成为制约我省高校足球运动队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
2.3 对我省高校足球高水平运动员训练的情况进行分析
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训练, 长期有效以及完善的训练是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水平的基础。经过调查显示, 我省各高校的足球运动队的训练时间相对比较少, 其训练的内容和训练计划不能够照常的执行, 这是影响和制约我省高校足球运动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究其原因是因为各个年级、专业的不同, 课程的时间段也是不统一的, 因此就造成了训练的时间无法统一, 对于训练的时间很难得到保证, 制定的计划也很难执行, 严重的影响到了训练的效果和质量。
2.4 对我省高校足球高水平运动员的参赛情况进行分析
比赛是提高运动员经济能力和运动水平的有效途径, 同时也是对运动员训练效果和质量的检测。运动员和教练员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 为的就是能够在足球的比赛中能够获得胜利, 取得良好的成绩。但是通过调查发现我省4所高校运动员每年参加1~2次比赛的人数是47名, 而4所高校足球运动员的总人数是115名, 从这条数据中不难看出, 我省高校足球高水平运动员对比赛的缺乏, 这不仅会影响到训练的质量和结果, 同时也会严重的影响到高校运动员平时参加训练的积极性。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校的经费支持力度和政策还没有达到标准。
2.5 对我省高校足球高水平运动员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
因为训练的时间不是非常的充分, 如何分配学习和训练的时间, 如何处理好训练和学习之间的关系, 已经成为了当今运动员要面临的首要难题。高校足球高水平运动员不要但要完成自身的学业, 还要坚持不懈的训练, 为有限的比赛做着准备, 因此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3 我省高校足球运动队的发展对策
为了能够使足球运动队能够更好的完成训练, 保证训练的质量和效果, 我省个高校的教学主管部门应该合理的安排学生和教练员的上课时间, 从而是训练的系统性得到保障。同时各个高校应该对教练员进行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外出培训, 使教练员不断的更新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对于运动队的经费投入, 学校方面也应该加大力度, 并且与市场运营手段相结合, 从而是运动队的经费得到保障。
4 结语
我省高校足球高水平运动员目前面临的种种问题都是制约着运动队发展的因素, 解决这些问题至关重要。只有调整好学生学习和训练的时间、教练员自身不断的更新以及学校在经费方面加大力度, 才能够使得我省的高校足球高水平足球队进行下一步的发展。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国民经济的提高, 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高校的教育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尤其是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开放, 为建立起一个高水平的足球队创造了一个十分难得的机遇。我省在20世纪90年代, 便对教育事业和体育方面进行实践和改革, 经过近10年的研究和探索, 在足球领域方面得到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出现一些无法得到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文就甘肃省高校足球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的培养现状与发展对策进行研究, 以期可以更好的完成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的培养。
关键词:甘肃省,高校足球,高水平足球运动员
参考文献
[1]周鹏.江苏省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发展现状的研究[D].苏州大学, 2011.
[2]满令伟.我国高校优秀高水平足球运动员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12.
[3]冯晓华.西南地区普通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的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 2009.
[4]刘新平.甘肃省藏族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足球参与动机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10.
高校足球运动员 篇10
关键词:高校学生;足球损伤;原因;预防
前言:足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战术变化多的体育竞争项目,在进行训练或比赛中,运动员可以在规定情况下运用奔跑、跳跃或冲撞等动作以及合理的战术,来展开激烈的较量。而运动损伤在激烈对抗的运动项目中很难避免,运动损伤一直以来都是运动员难以摆脱的梦魇,一旦出现损伤会对运动员造成很大的影响,不仅会阻碍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甚至可能出现致残。通过对大量受伤案例的调查,可以总结出足球运动中容易出现损伤身体部位,这对尽量避免运动员出现损伤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足球运动在当今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同时也是高校培养学生运动项目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高校面对足球课程的开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一、 高校足球中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
1.旧伤未愈。一般情况下较为严重的运动损伤绝大多数都是由旧伤引起,由于旧伤尚未痊愈造成运动员的动作受限,在强行做出动作的情况下,造成受伤部位的二次损伤,这种伤上加伤的状态将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甚至可能直接终止运动员的运动生涯。不仅如此,在旧伤部位再次受伤时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一拖再拖,耽误最佳的治疗,从而影响到恢复状态,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对以后的比赛和训练都会造成影响[1]。
2.对手的伤人行为。对运动员造成损伤最为严重的就是对手的蓄意伤人行为,在激烈的对抗与碰撞中,比赛现场会呈现出激烈的火药味,比赛双方的情绪都处于极为紧张的状态,这是一旦出现肢体上的碰撞,极有可能造成冲突,发生蓄意伤人的行为。除此之外,还有可能是运动员的技术不过硬,身体素质也不够好,无法通过正规的方式完成抢断与拦截,这时就可能会出现犯规动作,极易造成运球队员严重受伤,在这种情况下受伤的情况一般都较为严重,可能会出现踝关节骨折,或者是韧带撕裂。
3.运动过量。由于足球是一项对抗较为剧烈的运动,不仅仅需要完成停、传、带、射等基本运球动作,还需要在球场上进行长时间的剧烈奔跑,在这种情况下极有可能出现运动过量的现象。运动员由于过度疲劳,状态会迅速下滑,不仅如此,反应会变得迟钝,注意力也会出现涣散的情况,这时运动员无法很好的控制身体的动作,在冲撞或者奔跑中,极有可能会因为力量不足而造成损伤。剧烈的运动会使得运动员出现乳酸增加的情况,这时运动员就会出现力量不足,动作变形,从而发生运动损伤[2]。
4.球员动作不标准。由于球员对相关技术掌握不够放到位,不能够对身体进行收放自如的控制,使得动作不够标准,出现动作过大,从而造成自身出现损伤。高校中的足球运动员绝大多数都没有受过正规的专业训练,素质相对较差,不能够对身体进行合理的控制,不懂得用科学的方式发力,在这种情况下,动作过大或者用力过猛,都会造成运动损伤。
5.热身准备不足。由于高校运动员没有受过系统的体育训练,运动经验相对较少,意识不到热身准备的重要性,所以不重视热身准备。这样一来就会在热身的过程中不重视系统的热身,没有将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进行全方位的预热准备,而是草草了事。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热身不够充分,造成身体没有完全预热,从而出现肌肉拉伤,或者力量不足导致其他损伤。
6.基础设施原因。基础设置主要是指场地,场地条件的过于简陋也是使得高校中的足球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由于我国在足球基础设施上的投入欠缺,使得我国正规的足球场地数量很少,对于高校也同样如此,几乎很少有高校的场地设施完全符合正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场地的崎岖不平、没有人工草坪等等原因,十分容易造成关节或者韧带的损伤,甚至出现皮肤的擦伤。
7.缺乏规范的规则指导。在高校的足球活动中,缺少正规的规则指导,使相关比赛规则没有得到应有的普及,这就很难对球员的行为起到约束的作用,不仅如此,在出现犯规行为时,队员也不懂得通过规则来自我保护,使得犯规行为更加的肆无忌惮,频繁的犯规行为必然会导致损伤情况的增加。
二、 预防损伤的措施
1.杜绝带伤参赛的现象。旧伤未愈,又添新伤,这会对球员造成极大的身体甚至心理伤害。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教练或者球员对损伤的认识不够充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期。总体来讲,这是因为我国足球体系中医疗监督机制的缺失,使带伤比赛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从根源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健全医疗监督体系,使其能够对球员起到监督和约束的作用,对球员的身体状态进行密切的关注,如果球员身体不适宜参赛,坚决杜绝球员带伤参赛[3]。
2.强化球员职业道德。要想杜绝蓄意伤人的情况发生,那么就应该对球员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使球员的综合素质有所提升,强化球员的思想道德修养。通过学习提升思想觉悟,认识到犯规行为的野蛮和粗野,加强对自身行为的约束。不仅如此,还要通过裁判员对犯规行为的惩罚,来对相关的规则进行普及,这不仅能够有效遏制犯规行为的发生,还能够鼓励球员利用规则进行自我保护。
3.合理控制运动量。运动过量对球员的伤害存在着一定的隐蔽性,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对球员产生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合理的进行训练安排,控制运动员运动量。对球员训练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在进行重点训练的同时,兼顾到全面的综合训练,这样一来就能够缓解球员的压力,减小球员运动负荷,避免运动过量造成损伤[4]。
4.强化球员综合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注重对身体易损伤部位的专项训练,特别是踝关节和膝关节,进行柔韧性还有灵敏度的训练十分必要。在经过针对性的训练后,强化身体薄弱部位肌群,降低出现损伤风险。
5.加强低氧训练。低氧耐受力是训练必须要进行的专项训练,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够提升球员的耐力,这对提升竞技状态有很大的帮助。在良好的身体状态下,使得球员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由于耐力不足而出现损伤。
6.强化球员自我保护。在训练过程中,强化球员自我保护的训练,通过加强对球员相关知识的宣传,强化球员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通过对相关技术训练的改良,使球员形成自我保护的素质,并将其化为本能反应,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
7.做好热身准备活动。强化球员的热身准备活动,对球员进行系统的训练,增加热身训练的比重,从而引起球员对热身准备的重视。不仅如此,还要加强每一个环节的热身准备,使得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预热,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的放松。
结语
运动损伤在我国高校的足球运动中十分普遍,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对于足球的整体认识还不够深刻,没有形成完善的思想体系,对足球的关注还没能够延伸到运动损伤的领域。(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军体教研部)
参考文献:
[1]王光平.高校学生常见的足球运动损伤原因之探讨[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06):2-8.
[2]赖炳森,杜光宁,古文东等.不同层次足球运动参与者运动损伤的比较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2(10):1-5.
[3]李松枫,刘宇.普通高校学生在业余足球运动中运动损伤的调查及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3(1):3-4.
高校足球运动员 篇11
足球运动员所需的体能是与实战不可分割的比赛体能, 它是提高竞技能力的先决条件, 通常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和柔韧性等。足球运动员比赛体能的获得不是单纯的跑圈, 必须与足球相结合, 必须与实战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仅仅靠超负荷的“田径式”体能训练, 是无法达到理想效果。高校足球运动员作为一名在校学生学业繁重, 训练时间相对较短,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有效地提高高校足球运动员的比赛体能, 这就要求高校足球教练员结合运动员的特点, 创新比赛体能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实战训练是指在接近、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 按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 深受高校足球运动员的喜爱。将实战训练和常规训练进行对比实验, 对获取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为实战训练能够有效提高高校足球运动员比赛体能提供实证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中国美术学院足球队30名足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 查阅了大量有关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方面的著作与文献。
2.2.2 实验法
中国美术学院足球队3 0名队员 (守门员除外) , 按照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等因素对等的原则, 配成对子。然后随机分为2组, 分别进行为时3个月每周3次的训练, 其中2次是相同内容和方法的训练, 1次是实验组进行9 0分钟实战训练, 对照组进行常规训练。本实验测试指标涉及速度、灵敏、耐力、柔韧、力量等比赛体能, 具体指标见表1。实验前对两组队员的身体素质进行T检验, 两组实验前基本情况一致 (p>0.1) 见表2。
2.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方法, 对获得的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研究结果
3.1.1 实验后比赛体能测试结果
以运动员实验后的速度素质、灵敏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以及力量素质等5项比赛体能指标测试结果作为本次实验的效应指标。实验方案是实战训练, 将每周一次实战训练施加于实验组的被试上, 将常规训练施加于对照组的被试上。经过3个月12场实战训练的实验, 得到各项体能实验数据, 经配对T检验其结果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 实验组在各种客观指标均优于对照组。通过统计学检验, 结果显示有3个项目呈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 7个项目呈显著性差异 (p<0.05) 。由于实验前两组运动员各方面条件一致, 实验中又进行条件控制, 从而可以断定:两组运动员实验后比赛体能的显著差异主要是由于采用实战训练形成的。
3.1.2 实战训练中运动员体能数据统计结果
足球运动员比赛体能水平提高主要取决于功能系统的机能能力、比赛中有效地利用机能潜力的能力、疲劳情况下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3个方面的要素, 这3方面要素主要体现在运动员比赛中的各种行为。对实战训练中反映运动员3方面要素的跑动、走动、跳跃、冲刺及心率进行测试, 获得各项实验测试统计数据 (见表4) 。
3.2 研究分析
3.2.1 实战训练对耐力素质的影响
本次实验Y oY o折返跑和3000米跑显著性性水平最高, T值分别达到5.676和3.405 (见表3) , 说明实战训练对高校足球运动员耐力素质影响最显著。究其原因,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在长时间进行工作或运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 主要包括发展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足球耐力体能主要指大强度长时间从事足球活动的能力, 要求既要大强度, 又要长时间, 即要速度快, 又要距离长。从实验中可以看出实战训练中运动员全场跑动距离在4000米以上, 超过60分钟时间进行最大负荷强度8 0%左右、心率在150次左右的运动, 有研究表明, 这种训练强度是获得有氧耐力的最佳方法。由于高校足球运动员平时训练往往训练人数不整、训练时间不足以及运动员耐力训练热情不高, 导致训练效果不佳。而实战训练是运动员最感兴趣的训练方法, 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实战训练当中, 训练强度和密度完全符合耐力素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因此, 实战训练对高校足球运动员比赛耐力体能提高显著性水平最高。
3.2.2 实战训练对灵敏素质的影响
足球灵敏素质主要是指根据场上突然出现的情况 (如球的移动和对方的行动) , 迅速而准确地改变自己活动的应变能力。足球运动员特别需要具备随机应变的灵敏素质。它不但体现在运动员在场上跑位、选点、处理球以及防守上, 还体现在运动员能否将教练员的意图以及全队的战术配合灵活地运用到比赛中去。已有科学研究表明比赛体能中的灵敏素只有在专项练习复杂化的条件下, 通过改变条件增加技术动作复杂性和难度, 着重培养和提高运动员掌握动作的能力、反应能力、观察能力、平衡能力和节奏感等与足球专项运动相似练习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因此, 比赛体能的灵敏素质尽可能通过比赛或接近比赛条件的训练加以培养和提高。表4所示, 在实战训练中运动员在极其复杂的足球竞技环境中反复进行30米以内的有球和无球状况下的冲刺、急停、变向等快速转换运动, 冲刺距离超过700米, 冲刺次数达60次。实战训练符合足球比赛体能灵敏素质训练方式复杂化的特点, 能显著提高高校足球运动员的灵敏素质。
3.2.3 实战训练对速度素质的影响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或在最短时间完成某种运动的能力。结合运动员所从事的专项运动以及运动员兴奋性高、情绪饱满、运动欲望强的情况下进行训练是速度训练的基本要求。足球运动员的速度素质训练应在尽可能模拟比赛、满足比赛需要的前提下, 全面提高反应速度、位移速度和动作速度。从表4可以看出:在实战训练中运动员15米以内的短距离高速跑动距离达478.26米, 全场完成短距离冲刺48.55次;15米至30米距离内的中距离冲刺9.45次, 冲刺距离236.38米;跳跃5.03次, 跳跃高度总计176.18厘米。这些数据表明运动员在实战训练中能够使自己处于兴奋性高、情绪饱满、运动欲望强的状态下, 积极主动完成各种传接、运球、抢断、接应、争顶等动作, 不间断地进行着中短距离的起动跑、冲刺跑、折返跑、变速跑、变向跑和速度耐力等练习。这些练习都遵循了发展速度体能“用最大强度重复完成练习”的训练原则, 因此, 实战训练能有效提高高校足球运动员的速度素质。
3.2.4 实战训练对力量素质的影响
足球力量素质是指运动员在运动时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本次实验将下肢力量的正脚背踢远和上肢力量的掷界外球作为实验因子。表3所示实战训练对高校足球运动员上下肢力量的影响均为显著 (P<0.0 5) 。究其原因, 在实战训练中, 运动员要在克服身体重量完成各种跑、跳、急停、突起、转身和冲撞等动作, 还要在快速对抗中完成踢球、停球、运球及射门等动作, 这些技术动作都能有效发展足球力量素质, 尤其是发展运动员的腿部以及腰腹部的力量。大强度间歇循环训练是提高力量素质的主要办法之一, 实战训练可以看作是大强度间歇循环训练中有氧和无氧训练的交替循环。表4所示实战训练中运动员长时间自觉进行跑动和跳跃等大强度间歇循环运动, 其运动负荷与动作速度处于较理想状况。因此, 实战训练能显著提高高校足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
3.2.5 实战训练对柔韧素质的影响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以及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皮肤及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从表3可以看出高校足球运动员柔韧性提高显著 (p<0.0 5) 。在实战训练中运动员需要调动头、颈、肩、胸、背、腹、四肢等全身各部位的肌肉、肌腱和韧带的主动动力拉伸完成各种技战术任务。爆发性的主动动力拉伸是提高柔韧素质的主要方法, 从表4看出实战训练中运动员72.5%的时间在跑动, 同时需要反复进行冲刺、跳跃等爆发性动作, 对提高运动员柔韧素质具有积极作用。另外, 实战训练可以使运动员适应比赛气氛, 缓解心理紧张程度, 使身心放松, 更利于柔韧素质的提高。良好的柔韧性可以加大运动幅度, 有利于肌力和速度的发挥;提高关节的灵活性, 增加动作的协调感, 可获得最佳的机能水平;加速动作掌握进程, 有利于技术水平的提高;使技术动作显得轻巧灵活, 更加协调和准确;防止、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延长运动寿命。但从本次实验可以看出柔韧素质T值最低, 说明高校足球运动员柔韧素质较薄弱, 平时不重视柔韧素质的训练。
4 结论与建议
(1) 高校足球运动员所具备的体能是与实战不可分割的比赛体能, 球实战训练完全符合速度、耐力、力量、柔韧和灵敏等体能训练的生理学基础和心理刺激特点, 能有效提高高校足球运动员的比赛体能, 但对各素质影响的显著性不同, 对耐力素质影响最显著。
(2) 良好的比赛体能是高校足球运动员的基本要素, 足球比赛体能应在尽可能模拟比赛、满足比赛需要的前提下训练, 在对抗和实践中获得, 将比赛体能训练融入到队员乐于接受的高强度、高速度的实战训练中, 使比赛体能训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在强化比赛体能训练的同时仍要重视一般体能, 尤其不能忽视力量和柔韧素质的训练, 使各项体能素质均衡、协调发展。实战训练不是训练比赛体能的唯一方法, 应创新和探索符合高校足球运动员特点的训练手段和方法促进比赛体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丹.足球体能训练-高水平足球体能训练与实证[M].北京:北京体育高校出版社, 2006.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
[3]刘星亮, 罗飞虹, 张金春, 等.体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体育高校出版社, 2006.
[4]黄竹杭, 王方.足球训练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