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诠释教育(精选7篇)
用爱心诠释教育 篇1
教育是一份责任, 教育是培育心灵的事业, 需要用爱去滋润。从教17 年来, 我时时刻刻都在用心诠释“教育”的真谛, 用我的爱心感化、教育着每一位学生。
一、爱的教育是什么
教师在教学中用满腔的热情和真挚的爱去教育身边的每一个孩子, 他就能赢得学生们的信任和热爱, 使得教育和教学活动获得成功。我深深感受到, 只有爱学生的教师, 才能教育好每个学生。我在平时的工作中, 做到爱中有严, 严中有爱, 爱而不宠, 严而有格。我用爱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我的教学理念就是用爱去教导他们, 让他们生活在有爱的环境中。
二、让爱渗透每个学生的心灵
每个学生都需要教师的爱, 都渴望看到教师赞许的目光, 教师要用爱去开启孩子们的心灵之锁。作为教师, 对待每个学生都要从关爱出发,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教师要相信, 每个孩子都是天真、纯洁、善良的, 用爱的力量作为钥匙去打开困扰他们心灵的铁锁。爱心不是教育的全部, 但爱心是教育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正因为有对学生的爱, 所以才会有创造的喜悦。作为一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 我深深懂得, 教育是爱的事业, 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 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 不是吗?母爱容易出现溺爱, 友爱需要回报, 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 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位哲人说过“教师的爱能使犯了错误的学生重新振作起来, 教师的爱是用深情溶化学生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 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所以我对教育、对学生更加充满真挚的爱。真正的教育, 正是这种爱与创造永无止境的良性循环。
三、关爱学生, 树立自信
让孩子们用感恩的心去爱家庭、爱学校、爱祖国、爱社会, 是培养孩子真爱的目标。要想得到他们的信任, 首先要树立他们的自信心。爱是教师与孩子之间的一种信任。教师信任孩子, 相信他有战胜困难的勇气, 相信他有改正缺点, 认识错误的需求, 相信他有积极上进的愿望和决心, 相信能用爱感化迷途的羔羊, 教师对他的教育就一定能取得成效。没有信任, 爱将是无力的、苍白的, 而孩子也只有建立了对教师的信任, 才能接受教师的爱。
了解他们, 用心去关爱他们。我班有个孩子叫王锡顺, 能写一手好字, 但在学习数学上总是有些困难, 很少举手回答问题, 即使回答问题声音也特别小。他胆子很小, 当我在他跟前看他做题时, 我发现他的手在那儿不停地抖, 这说明他缺乏自信心。于是我就从他的优点出发, 先是在班里表扬写字漂亮的学生, 我把他排在被表扬的第一位, 还给他发了小奖品。这时我很用心地留意了一下他的表情, 他变得很自信。以后, 有关抄写方面的活动我都会让他参与, 课上会经常让他到黑板上做题, 我看到他会非常用心地写好每个数字, 做好每道题。他的自信心慢慢地树立起来了。当我再在他面前看他做题时, 看到的是他满满的自信心, 我对他竖起了赞赏的大拇指。其实, 每个孩子都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赞许、同学的鼓励。
教师要像慈母一样关爱每一位孩子, 无论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还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 均应一视同仁, 爱得公正, 爱得让学生信服。阳光属于每一个孩子, 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平等、自由、充分地参与教育的全过程, 都应该在教育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幸福和快乐。
四、爱是奉献, 要乐于奉献
十多年的数学教学生涯, 一路走来, 有风雨, 有欢笑, 有泪水, 也有迷茫与彷徨, 但我依然坚信自己的无悔选择。作为一名一线的老师, 我一直注重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爱的教育, 因为爱是人类最基本最美好的情感, 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而在教育中, 爱则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爱需要教育, 教育也需要爱。与孩子朝夕相处, 我始终想着两句话, 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 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 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 多了一份尊重。在我的工作生涯中, 最大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时时刻刻对学生充满爱, 用爱去感染学生, 用爱去熏陶学生, 用爱去激励学生, 让每个学生在爱的海洋中快乐成长, 扬帆起航。“在教育教学领域里, 关爱每一位学生, 引导学生学会爱, 让学生懂得回报爱, 将爱根植在学生的心中, 我们的教学将更富有热情, 我们的学生将拥有一个健康、自由、愉快, 充满爱的教育的新天地。
用爱心诠释教育 篇2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心得体会
高坪中学吴华飞
对于教师这个肩负文明传承、人才培养的特殊职业,责任与爱心是两个永恒不变的主题。
最近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2008年修订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确实让大家接受了一次新的洗礼,在刷新道德意识和教育思想的同时,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师这个职业的不变的重心,那就是责任与爱心。对比1997年印发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重心没变。因此,要谈对新《规范》的理解和体会,我认为,仍需以爱心去解读,用责任去诠释,这才会让我们的心理有一个更恰切的定位。
苏霍姆林斯基有过这样一句名言:“爱人吧!对人的爱是你道德的核心!应当这样生活:让你的道德核心健康、纯洁、强大无比!做一个真正的人,这就是说要为你周围的人贡献出自己心灵的力量,让他们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让你生活中接触的每一个人从你那儿,从你的心灵深处得到一点最美好的东西。”显然,教师更需要做这样一个“真正的人”,因为对于那正在成长中的有如幼苗新枝的学生来说,需要爱心为他们营造健康的环境。
新《规范》第三条是“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这种“关爱”要与对自己子女的“爱”等同起
来才算是最恰当的理解,通常所说的“爱生如子”其实也是这个意思。爱心是教育的出发点,没有爱心,就无法搞好教育。有了这种爱心,要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不讽刺,不挖苦,不体罚,那就很好办到,否则,仍难真正实施有效的教育。为什么现阶段的教育中有违师德的事例屡见不鲜,就是因为缺乏对学生真正的爱。
有了爱心,我们才会懂得全力去付出,竭力去贡献。这样,我们才能自觉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才懂得要如何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懂得“终身学习”学习的重要性。德,源于爱。对于新修订的《规范》,看来句句是严词警语,若能怀揣一颗爱心去解读,就能化难为易,相信我们每个都能办到。
责任,也源于爱心。富有爱心的教育者,责任感也特别强。责任,是各行各业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对于教师来说,就更为要紧。在工厂里缺乏责任,出了次品或劣等品可用经济损失来衡量,但对于教师来说,就要背上“误人子弟”的历史骂名,感到一辈子的良心不安。梁启超曾经在《敬业与乐业》中说:“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他又说:“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这里的敬业,就是责任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面对自己所从事的神圣职业,亵渎有甚于犯罪。
纵观新《规范》六条,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每一条都是责任。这里面有对于国家和社会应有的责任,也有对于本职工作应尽的责任。就拿“终身学习”来说,这也是一种责任。教师的终身学习,是教育学生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需求,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才能确保自己有能力教好学生。所以对于新《规范》的学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责任心”这三个字在我们的思想意识中增加“稳固性”。
用爱心诠释生命的价值 篇3
用歌声传递爱心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后,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到来之际,爱心艺术团又专门为东直门敬老院的老人精心准备了一场十多个节目的文艺演出和东直门敬老院的老人们共同举办了名为《庆“两会”创和谐联谊会》,联谊会上爱心艺术团的全体团員纷纷献上自己最拿手的节目,节目的形式有独唱、重唱、合唱,还有诗配歌、歌配舞及京剧、舞蹈等,东直门敬老院的老人们在院长刘玉琴和指导老师赵京华的带领下也拿出他们精心编排的三句半《争当文明的北京人》和《北京精神》以及大合唱《学习雷锋好榜样》与爱心艺术团进行互动,现场气氛热烈,掌声和笑声不断,老人们个个看得是津津有味。爱心艺术团的徐国英和雷倩担任该次活动的主持人,刘琦、朱晓京和吴金苓表演了配乐诗朗诵《感恩父母》和男女声三重唱《老师,我想你》,余尔演唱了女声独唱《万水千山总是情》,高振表演了《爸爸的祝福》,杜仲仁表演了传统京剧《甘露寺》选段,吴金苓表演了女声独唱《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吴金苓、李文元、杜仲仁男女声三重唱《鼓浪屿之波》,刘琦和陈凤荣表演了男女声二重唱《高原蓝》和雷情、刘琦表演的诗伴舞《古韵琴台》等精彩节目,得到了东直门敬老院老人的一致好评,特别对默默奉献的手风琴伴奏80岁的曹仁叔给予由衷的感谢,这次演出作为团长的刘琦自己就出了四个节目,一会儿朗诵、一会儿唱歌,他的男中音很有穿透力,特别是为此次演出准备了好几套服装,可见他是多么的重视。
热情的团长刘琦
说起爱心艺术团,就要好好说说他们的团长刘琦了。刘琦是位年近七旬的人,可他却这样形容自己:“年龄近七十,牙齿像十七,腰不弯,腿不瘸,走路一阵风,说话像洪钟。每次坐公交车从来没有人给我让座。”可就是这样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让人不可相信的是几年以前还是一个刚刚脱离危险期的膀胱癌患者。
刘琦无限感慨地介绍着这段难忘的经历:2007年6月,他突然发现自己尿血,便立刻到医院检查,当即就被留下住院。经确诊,为膀胱癌三期(四期为扩散)。手术后,刘琦一度情绪低落,整天思想混乱胡思乱想的,老想着生命即将结束,死刑就要到来。是医生和亲友们硬是把他从死神的魔爪中解救出来,大家不准许他消沉。就是在刘琦出院不久,“爱心艺术团”成立了,艺术团由开始的三个人逐步增加到现在的十几位而且个个是高手,都能独挑大梁。刘琦兴奋地告诉记者:大家用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相互鼓励。爱心艺术团先后参加了朝阳区残联、朝阳区政府、北京市北京日报举办的第二届和谐社区艺术大赛,还参加了广西电视台举办的“金色舞台”和北京数字电视北京之窗举办的《爱心雨花》艺术大赛。刘琦还被中央广播电台《半点养生坊》及北京电视台《爱心雨花》栏目邀请去做嘉宾。他们的爱心活动从艺术团成立那天开始就一直没停过。
记者了解到几年来,爱心艺术团带着他们的歌声多次去过东直门敬老院和三禾敬老院、西北旺敬老院、房山敬老院、房山光荣院、通州敬老院、通州光荣院和大兴第二福利院国际儿童村,还为北京武警部队和在京的建筑工人及与打工子女们联合演出等,刘琦坦言“我现在生活得很愉快、特充实”。刘琦给记者看了他写的一首题为《笑对人生》的诗,以表他如今自信、阳光和追求健康快乐及助人为乐的心态:
“老、弱、病、残算何难,精气神威在心田,笑迎世间艰难事,自信人生二百年。”
在即将结束采访时刘琦感慨地讲:现在我的癌龄已经5年了,如今我仍健康地活着,身体恢复得如此好,取决于遵医嘱“注饮食、勤运动”,更重要的是我乐观向上的精神。这种精神来源于那些与癌症抗争的战友们,他们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每次我们活动时的“话聊”,就是治疗癌症的良方。我很荣幸在《抗癌乐园》2012年第三期杂志上登载了我的事迹。有位患者对我说,“当我被告知自己得了癌症之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
记者了解到东直门敬老院的院长刘玉琴也是一位特有爱心的人,她在敬老院13年如一日为老人们无私奉献,得到了老人和家属的尊敬和信任,据说要想进东直门敬老院要排几十年的队呢!正是这些无私奉献的人们组成了我们这个和谐的社会,大家从各自的角度用各自的方式奉献着爱、传递着爱!祝愿所有的爱心人士健康快乐,福寿延年!
用“呵护”诠释教育的真谛 篇4
呵护,是让孩子自己解决纠纷。
【案例内容】
午饭过后,孩子们排着队伍在假山旁散步。突然从身后传来茜茜的告状声:“黄老师,龙龙把我的鞋踩坏了。”我循声望去,看到茜茜踮着左脚脚尖,鞋帮的左边已经全部掉了下来,眼泪在她的眼中打转。“怎么回事,龙龙?”我走过去低声询问龙龙,龙龙俯下身忙不迭地给茜茜拍脚上的灰尘,连声说着:“对不起,对不起”,还时不时地用眼睛偷偷地瞄我。联想起最近针对龙龙散步时的告状很多,常常是“大纠纷没有,小纠纷不断”,面对这种现象我意识到:堵不如疏,应该试着让孩子自己解决纠纷。于是我对龙龙说:“龙龙,现在茜茜的鞋帮掉下来了,不能走路了。我也没有办法,你自己解决吧。”说完就领着其他孩子继续去散步了。龙龙无奈地看着我们,挠了挠小脑袋……
散步快结束时,龙龙拉着茜茜的手来到草坪上,“黄老师,你看,我帮她修好了。”说着把茜茜推到我面前,我假装余气未消,看了看鞋子。只见茜茜的鞋帮和鞋底用一根绿色的毛线捆了起来,勉强能够走路了。“小捣蛋还蛮会解决问题的!”我暗自赞叹着,决定趁此机会好好地引导一番,帮他改掉散步时的不良习惯。“你怎么会把茜茜的鞋帮踩掉的?”我问道。“我走路的时候紧紧地跟着她,太挤了,就踩到了她的鞋跟,鞋子就坏了。”他低着头细声诉说着。“你觉得这件事责任在谁?”我追问道。他抬起头看着我,眼中闪过一丝悔意:“我不应该跟得太紧。”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当行为。我及时表扬:“嗯,知道是自己做错了,有进步!”我又问他:“以后要怎样避免发生这种事情呢?”“散步的时候要和小伙伴肩并肩,跟好前面的小伙伴,不挤也不推……”他细数着散步规则。“我希望你能说到做到哦!”我再次提出期望,表明我的立场。还真灵,以后的几天龙龙真的做到了。
【案例分析】
龙龙个性活泼,活动中常常影响同伴的学习和生活。老师的循循善诱、家长的严厉批评都被他当作“耳边风”。每次闯了祸以后都得大人帮他去“收拾残局”。久而久之,使他越来越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伤害,经常“故伎重演”。这次,我当了回“旁观者”,让他自己去“灭火”。在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引导他积极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妥善地解决问题。
【感言】
教育就是让孩子勇于承担过错,引导他换位思考,尝试解决问题,既促进孩子的自我反省,更促使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呵护,是化解孩子内心的“疙瘩”。
【案例内容】
亲子运动会彩排后,大家在聊着喜欢的话题,很多孩子聊起了刚刚的彩排活动,有的孩子和同伴分享自己在家做的练习,还有的孩子向我讲述此时的心情,我始终浅笑着倾听,夸奖着他们。这么和谐的场景因为瑶瑶的举动而被打破了:瑶瑶猛地冲进卫生间,哭了起来,还说她明天不来了!
我来到卫生间,问道:“瑶瑶,你在干嘛呢?”她打开隔间门哭着走了出来:“我不会跳!”“什么不会跳?”我佯装未听懂。瑶瑶一边擦手一边哭着说:“袋鼠跳,我不会跳!”“哦,你是现在知道不会跳还是以前就知道不会跳了?”“以前就知道不会跳!”“那你之前努力学了么?如果之前没有努力,现在再着急是来不及喽!”瑶瑶看看我,继续擦手未说话。于是我换了一个问题:“不过,不会跳又怎么样呢?”她抽泣着说:“不会跳就会输。”“输了有关系吗?”我追问。她摇摇头:“没关系!”我又说:“输了妈妈就不喜欢你了?老师就不喜欢你了?”她低着头咬着嘴唇:“不会!”“那不就行了,输赢并不重要。瑶瑶,只要你和妈妈合作参与比赛了,那就足够了,知道吗?”瑶瑶点点头:“那我明天来比赛!”
【案例分析】
瑶瑶是一个敏感而要强的孩子,“输赢”在她小小的内心生根发芽,俨然长成了参天大树,时不时地困扰着她,逐渐成为了她内心的“疙瘩”,对于自己的“不会”她没有积极地想办法解决,只是一味地内心懊恼,这是孩子身上普遍存在的现象,畏难心理让他们形成了自怨自艾的消极情绪,以至于她决定“明天不来了”。自己“不会”但是想“赢”,这个认知让她不知所措地哭了起来。而教师的层层点拨让她慢慢颠覆了原有的认知,逐渐接受了“输赢并不重要,只要尽力就行”。
【感言】
教育是一种化解,是引发孩子原有错误认知冲突,进而悄无声息地进行化解,让他们的内心永远阳光明媚。
用爱心诠释教育 篇5
——记721社区抚州管理站退休党支部委员刘洪全
刘洪全同志今年63岁,退休前曾担任原721矿水冶厂保卫科副科长、科长、指导员,负责厂里的安全保卫及民事调解工作。2002年退休后,刘师傅始终以一名老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已,做到了退休不褪色。2008年3月,刚搬入抚州小区的刘洪全,恰逢抚州管理站成立退休党支部,有着33年党龄的刘师傅当选了抚州小区第四退休党支部的支部委员。负责通知、组织30-42楼栋的党员、居民参加学习及文明创建整治环境等活动。在退休党支部工作中,他积极协助抚州管理站退休办党总支做好各项工作。特别是在创建文明楼院活动中,他经常带领楼栋的居民打扫环境卫生,清除楼前的杂草,而且每次参加环境整治,他都非常地细致。一些居民不理解:“何必这么认真,操那份心,你做的再好,管理站又不给你发工资,你只要尽点义务就行了”。每当听到这些议论,刘师傅总是淡然一笑,认真地说道:“我现在是退休了,但能为小区的建设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感到自己的退休生活更加充实,如今我作为支部的委员就更不能辜负组织上的重托、居民们的信任,我有责任带领大家把我们的家园建设的更好,让居民们生活得满意。”他还经常语重心长地教育那些对小区公益活动漠不关心的人:“我们从矿区搬到城里这么好的小区居住,如果把环境卫生搞好了,这不仅对社会有益,对我们每个老同志的身心健康也都有益。”
刘师傅不仅热心小区的公益建设,处处以大局为重,而且与居民的关系也十分融洽。谁家遇到了困难或发生家庭纠纷,他都会立即赶过去帮助解决,调解矛盾。一次,当他得知30楼栋有一居民小俩口因家庭纠纷导致要武力斗殴时,他立即放下手里的活,赶去劝解。有时为了让发生冲突的家庭缓解矛盾,他会用整晚的时间去劝解做工作,直至矛盾双方重归于好。用他的话说:只要居民家庭和睦了,我就是再苦再累,心里也是甜的。
刘洪全还是一个对家庭极负责任的人。熟悉刘师傅的老同志都知道,他的妻子张荷莲,1982年在水冶厂石灰窑上夜班时,因煤气中毒,不省人事,一头载入窑中,当时烧伤面积达63℅,造成右手、右腿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当时儿女们都还小,刘师傅既要照顾小的,还要负责受伤妻子的看病用药、起居梳洗,而且从不耽误工作。为此刘师傅一家曾多次被单位评为“五好家庭”、“文明家庭”等荣誉。他本人也多次被授予“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刘洪全就是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始终无微不至地细心照顾着妻子。他在教育子女方面,十分严格,经常教育子女要认真学习,努力钻研业务知识,思想上要积极向上,行动上要遵纪守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现如今刘洪全师傅在退休党组织的岗位上,仍一如既往地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2010年,刘洪全一家再度被社区授予“文明家庭”,他本人被721社区推荐为江西矿冶局2009年—2010年度党内“创先争优”活动“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附图片2张)
地址:江西抚州七二一社区政工办
邮编:344300
电话:0794-8730831 ***
撰稿及摄影:雷洪香
用爱心诠释教育 篇6
让学校温暖家长的心坎
对于学生的教育,应该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任何一个的缺位,都必然给学生的成长带来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处理不好,就极可能导致学生身心全方位健康的缺失。在教育界曾经普遍流行一种说法:5+2=0。意思是学生在学校接受了五天的学校教育,但由于家长对学校教育理念的不理解、不配合,或是家长对学生教育的不正确,度过一个周末的2天后,便将学校前面5天的努力消解为零。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有鉴于此,昌黎路小学在校长王振中带领下统一思想,把办好家长学校纳入校务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为了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紧密结合,他们把办好家长学校的运作延伸到社区,作为创建精神文明社区的共建系列。
1.制度强化
每年新生入学,其家长也自然是昌黎路小学家长学校的学员。学生与家长两种不同对象的学校同时开学。开始,有些家长存在厌烦情绪,认为是一种负担,有的强调工作忙,文化低,甚至认为是学校在推卸教育学生的责任。有些家长还说什么生活难捱,还顾这等劳什事等。针对这种情况,新学年伊始,学校教师和关工委人员进行家访,关心每个孩子,关注每个家庭,带去炽热关爱之情,关工委还对贫困学生送去救济金。唤起家长参加家长学校的热情。同时,努力营造家校协作的良好氛围。学校开通“互教通”电话系统和互联网《家校协作》论坛,开辟家校展览室,开办电视讲座,出版简报,组建家长学校理事会,评选优秀家长学员,把办好家长学校作为教育的一项事业,搞得有声有色,深受家长欢迎和喜爱。
昌黎路小学对家长学校实施规范化管理。做到有领导、有组织、有分工、有督查、有反馈、有评比,发扬严谨学风,把学与用结合起来,贵在把学到的知识落实到育人上,组成“听、做、写、说”四部曲,即听讲课(听)、用于教子(做)、写心得(写)、经验交流(说)。学校还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请家长旁听教学科研活动,开展征文比赛,实行结对互帮活动等。这样。家长学校办得有吸引力、有成效。因此家长们对家长学校情有独钟。听辅导课的家长出勤率达98%以上。许多家长边听边记,不懂处就请教老师,家长与教师建立了深厚情谊。
2.观念转化
从调查中,学校发现家长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倾向,一味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也存在“树大自然直”的偏见和“恨铁不成钢”的偏向,致使对子女或是溺爱、放纵、娇惯、袒护,或是训斥、打骂、惩罚,因而,不少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或反抗、或屈从、或自卑的心理和情绪。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校长王振中亲自讲授《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个性》、《家长怎样给孩子好的影响》等内容;学校还聘请韩山师院教育学专家为家长讲授《家长怎样配合学校开展教育》、《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成因及其预防对策》等30多个专题。家长们通过学习和讨论。从思想确立德智比翼双飞的正确观念。
3.方法优化
提高家长科学教子的方法与能力,是家长学校的题中应有之义。他们重视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指导家教,提高科学教子水平。他们总结了一套科学教子的有益经验,如德智互动、身心互促、因材施教、辩证矫治、把握年龄特征、宽严适度等,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如有位家长发现孩子好奇心强,喜欢玩各种花样,就侧重培养他的想象力,启迪他的创新能力,提出六项教育办法,即营造家庭氛围,广泛接触新鲜事物,鼓励大胆探索,启发多角度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发展想象能力这一套科学教子方法。二年级一位家长提出矫治孩子磨磨蹭蹭不良习惯的六项办法,即排除无关诱因,重视转移注意力,激发竞争灵敏度,经受困难锻炼,让孩子尝到磨蹭的苦果,反话正说多鼓励多引导。初步矫正了孩子的不良习惯。
用教育呵护孩子的心灵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日趋突出,因此,必须在中小学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早在1994年,昌黎路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率先在潮州市开展。“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育人思路逐渐融入到学校的内涵发展,并外显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1.用心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昌黎路小学校长王振中说得好:“用心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他认为,学生的言行举止,从其心理活动轨迹中可以找到答案。为此,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来抓,成立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课题组”,通过问卷、家访、心理对话、行为分析等方法,全面了解“问题学生”的心理症结,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有效地开展教育。
昌黎路小学有学生近3000名。学生来源广,素质参差不齐,几乎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单亲孩子、孤儿占很大比例,有些家长由于自己有心理偏差而对孩子教育缺失,加上社会上各种丑恶现象的负面影响,使得学生的内心世界复杂多变。有的学生表现为焦虑、怨恨、沮丧或自卑,有的学生表现为孤独、多疑、消极或冲动,有的学生表现为厌倦、畏难、不安、无心学习……学生的这些问题引起了学校极大的关注。
学校针对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遇到的各种心理困惑及问题。开发并编辑校本教材《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每周五下午第二节课在全校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向学生、家长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家教中存在的误区,有针对性地开设专题讲座,开展学生健康教育活动日、组织大型心理咨询活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活动,面向学生、家长、社会的咨询,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交友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提高家长科学的育子水平。学校还与韩山师范学院师范分院共建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基地——学生健康教育活动中心。拓宽了学生心理健康实践的活动空间,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向纵深层次发展。近年来。由于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学生品德合格率达100%,优等率达95%以上,无心理犯罪、违法乱纪现象的出现,学校被评为广东省心理健康先进单位。
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学生的心理现象虽然有普遍性和共同性,但也存在差异性和偶然性,所以,昌黎路小学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每一个案都进行详细调查和研究,进行心理分析和跟踪矫治。
阿宇(化名),男,14岁。爱滋事、打骂同学,常搬弄是非,无心向学。调查情况:家长重男轻女,娇生惯养,其父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陈宇表现:高傲,好强,有逆反心理。
矫治过程:
第一步:情感优化。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从关爱入手,唤醒陈宇,使其懂得在进行人际交往时应真诚而且有爱心:
第二步:开展活动。让陈宇在帮助残疾人的情境故事中扮演残疾人,启发陈宇理解弱势群体的心情和难处,帮助陈宇建立扶残助弱的心态:
第三步:让阿宇学习并演唱《爱的奉献》等充满友爱的歌曲,使阿宇体味爱的力量:
第四步:用心理置换法进行心理辅导。
第五步:发掘阿宇身上的闪光点,树立阿宇纠错的信心。在不断辅导阿宇的过程中,教师还坚持家访,纠正其父错误的教育方式。经过7个月的心理辅导,阿宇的行为大有改观。
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昌黎路小学注重和谐心灵、和谐班级、和谐校园的建设,坚持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预防、预警、干预“三预”的目标体系、内容模式和工作机制,努力使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发展和全面提升。毫无疑问,昌黎路小学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搭建了新的教育平台。
用书香薰陶学生的心智
近几年来。昌黎路小学倾力打造书香校园,坚持积淀“读书创造快乐,书香充实人生”为核心的书香校园文化,提出了“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读书口号。师生素质不断提升,教育环境明显改善,教育质量不断攀升,校园文化呈现了内涵、科学、优质、和谐发展的喜人局面。
1.营造读书环境
昌黎路小学结合学校以唐代文学家韩愈自谓命名,后又得中国文化大师饶宗颐教授亲笔题写校园雕塑主题“昌黎遗泽”这一独特资源,把韩愈和饶宗颐的学术思想和学风融化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营造育人氛围,陶冶师生情操,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邀请有关专家为师生分别开设“韩愈与潮州”、“韩愈师说浅析”等专题讲座,组织师生参观饶宗颐学术馆,出版板报。形成系列活动。围绕特色主题。学校还加大投入,着力于环境建设。校园四周,走廊上,教室里一幅幅科学人文挂画、激励读书的名言警句,陶冶、开启了学生心智。校园不仅是孩子的乐园,更是学生读书的精神家园。
加强书香校园硬件设施建设。学校坚持每年为图书室添置有价值的图书。学校图书室共藏书60000多册。图书室中。中外教育名著、少儿读物应有尽有,可以满足全体师生的阅读需求。学校加强图书室管理,坚持全天候借阅,并合理安排阅读时间,让班班、生生都有机会到图书室借书与阅读。学校各班都建立了班级“图书角”,提倡生生互动,把看过的书互相交换阅读。同学们由衷地感到:自从有了图书角,同学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关系融洽了,课间打闹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同学之间倾心的交谈、娓娓的讲述或面红耳赤的争论,真正起到了“以书养德”的目的。
加强读书环境建设。学校在校园醒目处悬挂激励学生读书的标语。学校正门电子屏幕每周更换读书格言。有“学会读书,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知识改变命运,智慧书写人生”等,教室里悬挂励志格言,有“小小书籍,大大世界”、“书香最能致远,读书之乐无穷”等。这些醒目的宣传标语,激励师生好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形成了书香校园的浓厚氛围。学校充分利用读书橱窗——黑板报这一平台,开设读书专栏,定时更换内容,向学生介绍优秀书籍,刊登学生读书感想或展示学生优秀习作。
2.打造读书活动
昌黎路小学充分利用早读和课前预备的时间,让班长或学习委员导读古诗词等。课前诵读不仅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而且让学生及早地进入学习状态。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同学们依次步入校园走进教室,往日打闹的习气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从教室传来的琅琅书声,与教室外玉兰花香气息形成和谐的“书香”,给人一种美的熏陶、美的感受……中午,同学们走进教室,由读报员组织读报学习或自主拿出课外书籍,步入书海,默默地享受着书籍带来的快乐,形成了一道亮丽风景。学校还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精选优秀播音员,诵读国学经典、优秀习作,让校园上空充满书香,让全校师生感受到中华语言文字的特有魅力。 “红领巾”小记者利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的契机,及时采访,撰写稿件,多篇文章刊登于《潮州日报》。
在学校的统一要求下,每班坚持每学期开展读书主题交流会,在师生推荐书目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定期定量进行阅读,每个年级每个周末都布置阅读作业,并作读书笔记,摘录佳句好句,记录读书心得体会,定期举办读书笔记交流会。举办《弟子规》主题系列活动:低年级《弟子规》诵读比赛;中年级撰写《弟子规》学习心得;高年级举行《弟子规》践行演讲会。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畅所欲言,交流体会。
用爱心播撒艺术,用真心教育孩子 篇7
教育公平,山区孩子也要享受艺术启蒙教育
城市儿童艺术教育如火如荼,除了学校正常课程,在双休日家长还拉着孩子四处练琴学画。偏远山区小学由于师资短缺,没有配备专业艺术教师,也没开设艺术课程,山区孩子自小与艺术教育无缘,体验不到音乐、舞蹈,更不知道素描、写生,但他们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对美育充满了渴望。
2004年9月,福建省艺术馆在多次深入农村调查的基础上,酝酿出开展艺术扶贫活动的思路并着手试点工作。首批试点选定在离福州50公里外的闽侯县白沙镇马坑小学、大目溪小学、大目埕小学等5所偏远的贫困山区学校,分别在这些学校的4至6年级开设美术、音乐、舞蹈、写作等兴趣小组,由馆里的专业人员每周定时到学校授课,免费开展艺术辅导和培训。试点工作开展后,学生、家长、教师都非常欢迎,所在学校和当地政府也非常满意。
全省行动,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形成规模
在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05年4月,福建省艺术馆向全省文化馆发出倡议,号召全省文化馆一并行动,并把这项在全省范围铺开的活动定名为“福建艺术扶贫工程”。截止2009年6月,福建全省文化馆挂钩艺术扶贫教学点达213所学校,面授学生20多万人次。成为全省文化馆有史以来开展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影响深远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开创了文化馆专业人员常年坚持为贫困地区开展文化服务的新途径。
目前,福建省所有的艺术馆、群艺馆和文化馆专业人员都把艺术扶贫当作一项崇高的责任和一种自觉的行动,参加扶贫的专业人员定期深入艺术扶贫挂钩点为孩子们免费授课辅导。随着“艺术扶贫工程”的进展,帮扶对象也不断延伸拓展,既有地处偏远的山区小学、海岛小学和少数民族小学,也有外来工子弟学校、特教学校、三峡移民子弟学校和藏族班等。开设的艺术科目不断增加,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在美术、音乐、舞蹈和写作之外,还设置了剪纸、版画、秧歌、腰鼓等民族民间艺术的启蒙项目和素质教育项目。授课老师还千方百计寻找机会,开展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结对帮扶活动,让他们的作品相互交流,让他们在同一个舞台演出,创造条件为农村的孩子搭建一个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几年来,先后有100多位孩子在各类艺术比赛中获奖,有500多位孩子参加了各级文艺汇演,不少孩子具备了升入艺术学校深造的条件,更重要的是为山区儿童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帮助别人,同时也用爱心教育了自己
艺术馆、文化馆等文化事业机构本身也有很多困难,比如基础设施薄弱、基本设备落后、业务经费紧缺等。从物质角度上说,许多文化馆自己就是“贫困”单位。然而,让农村贫困学生享有与城市孩子同等的艺术启蒙教育机会,是摆在群众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但同时也是职责所在。
参与艺术扶贫教学工作的文化馆专业人员深入农村后,面对一双双清澈的眼睛,面对孩子们的期盼和敬慕,他们被感动、被震撼了。他们发现,农村的孩子一点也不笨,而是缺乏条件和机会,在农村开展艺术扶贫不仅义不容辞,而且大有可为。对于参与其中的艺术馆、文化馆工作人员来说,是一次次心灵的洗礼,思想的升华。
许多老师都记得,他们第一次将画笔、舞鞋送到孩子们手中时,孩子们是摸了又摸,好像有些不敢相信,而课堂里是一双双满含期盼的眼睛,鸦雀无声,从他们的眼神中,文化馆的老师看到了山区孩子对艺术的渴求和执着!
想到孩子们求学心切的神态,文化馆老师们不敢怠慢。有一次,永春县文化馆老师在下乡途中,遇到一场大雨,车子行进在盘山公路上,车窗外面是茫茫雨雾,前方的路隐隐约约,司机小心地把着方向盘,车子在艰难中慢慢爬行,谁也没有提议说,天气这么恶劣,咱们打道回府吧。老师们心里明白,雨水再大,路再难走,也挡不住他们下乡的路程,因为山那头学校里有许多期盼的眼睛在等待着。
各地艺术馆、群艺馆和文化馆专业人员经常放弃节假日,为下乡辅导认真备课。许多参加艺术扶贫的文化馆专业人员是骑着摩托,或是自费乘坐公交车到乡村为孩子们辅导。有的老师在授课中发现孩子们连基本的学习用具都缺乏时,纷纷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钱来为他们购买画夹、素描纸、练功鞋等各种用品。有的老师发现贫困学生生活困难,主动和他们结对子扶贫帮困,不但自己捐款助学,还介绍亲朋好友一起来帮助困难学生。
持之以恒,共同编织希望编织未来
福建艺术扶贫工程开展五年来,受益面覆盖到全省9个地市88个县、乡及213个偏远农村小学,艺术扶贫工程通过自身服务行为的纯洁和规范,创新优良的服务样板,形成无形的感召力量,这种力量吸引了更多的社会资源,成倍放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包括军人、画家、公务员、企业家,以及香港李宝椿联合世界书院等各地、各界社会人士都主动参与进来,他们以各种方式,通过不同途径向艺术扶贫挂钩学校捐款捐物献爱心。
有一次,福建省艺术馆的一位年轻女教师打算自费为贫困学生购买书包,上网购物时,泉州市一家箱包公司总经理觉得她个人一次购买10个书包,既不像批发商也不像家庭消费,仔细询问后得知详情,总经理深受感动,当场决定赠送500个书包,还表示要带自己的儿子一起到贫困乡村亲身体验,让自己的孩子感受爱的教育。
去年暑假,将乐县十几位回乡大学生拜访曾辅导过他们的老师、县文化馆陈馆长时,得知县里正开展艺术扶贫活动。当陈馆长说起县里被确定为艺术扶贫基地的三所小学落后的教学条件时,大学生们的心被触动了。于是他们萌发了举办一场演唱会,用演唱收入购买乐器捐赠给这几所学校,让村里孩子们也能听着琴声上音乐课的想法。这一举动得到了县文化馆和县团委的鼓励和支持,在这些回乡大学生的努力下,一场“听见了爱”——将乐县艺术扶贫公益演唱会隆重举行。在演唱会上,莘莘学子用门票收入为将乐县3个艺术扶贫基地小学各捐赠一台电子琴。8月30日下午,大学生们在即将返校前,来到3个艺术扶贫基地,将他们筹办演唱会的富余经费购置的30余部总价值三千余元的口风琴,分别捐赠给3所学校的孩子们。艺术扶贫工程还受到台湾省金门县同胞的热烈关注,金门县李炷烽先生特地捎来100份文具,代表金门乡亲赠给学校学生,提出开展两岸学生手拉手助学活动建议,并委托金门酒厂,对2007年被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录取的三位艺术扶贫挂钩学校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予以全程资助。
福建艺术扶贫工程开展5年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文化报》《福建日报》《海峡通讯》等新闻媒体都对福建艺术扶贫工程作了深入报道。
艺术扶贫工程的开展,探索出一条新时期文化馆工作的新思路,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尤其是对农村贫困地区,在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方面,突破了旧有文化馆工作的服务局限,开创一个先例,把城市文化资源无偿输入偏远农村;形成一种机制,把文化下乡转化扎根为乡下文化;创设一个典范,把各方力量感召到扶贫帮困的队伍中来;树立一种精神,把专业人员的思想境界提升到新高度,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这个最薄弱环节进行探索和实践,显示出公益型文化事业单位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责所在。艺术扶贫工程从试点工作到全面实施,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求实创新的过程,也是全省文化馆专业人员积极参与和贡献智慧的过程,我们将持之以恒,持续实践,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升作出新的贡献。
【用爱心诠释教育】推荐阅读:
用生命诠释忠诚07-06
用热情诠释爱和责任05-27
最美司机吴斌:用生命诠释责任09-20
用善举诠释着人间大爱11-13
用质量诠释学校内涵发展06-12
用爱心激活教育07-22
移动公司演讲稿——用“心”诠释责任12-17
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先进性06-09
用爱心打造教育的和谐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