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保险业发展

2024-10-23

银行保险业发展(共12篇)

银行保险业发展 篇1

银行保险是由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与保险公司合作,以共同的销售渠道、销售网络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它是银行产品与保险产品工具组合、银行业务与保险业务相互渗透、银行资本与保险资本相互融合的产物。我国银行保险的业务模式与银行保险的重要性不相匹配,业务模式还处于初级运作阶段, 业务融合度不高, 银行与保险没有达到相互渗透和一体化的要求,整体优势不明显。这严重制约了我国银行保险业的发展,为了促进银行保险的发展,就需要推动银行保险模式向更高级演变。

一、银行保险的现状模式

银行保险的模式选择与经济发展、金融监管方式有关,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制度,因而在我国选择代理协议合作、战略联盟是银行保险模式的现实选择。

(一)普通代理模式

在我国金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制度环境下,银行与保险进行资本融合受到限制,现有银行保险业务的主要形式就是“银行代理为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代收保险费、代付保险金、融资业务、资金汇划网络结算、联合发信用卡、保单质押贷款、客户信息共享、金融咨询服务”等。这是目前银行与保险合作的主要方式。银行和保险公司通过建立合作协议和合作关系,银行为保险公司销售产品。银行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只是利用现有的银行网络体系、客户资源、柜台服务等途径就可以从保险公司处获得代理费和佣金。由于缺乏一定的激励机制,银行代理销售保险产品的收入有限,因而保险公司就不会大量投资来提升业务水平,代理关系处于低级阶段,银行和保险公司就手续费多少而展开竞争。在该模式中,银行代理业务经营状况不仅受制于保险公司的产品,而且还要受制于该公司的品牌信誉、销售规范等。

我国银行保险业还处于销售代理协议的初级阶段,银行保险业务主要是,通过银行在柜台销售保险产品,对“保单状态查询、契约保全、保单贷款、保单更改、保险理赔申请”等业务操作很少,而这些基本还是由保险公司完成。由于银行保险代理收入回报率偏低,与预期的收益率具有一定的差距,这样银行的短期行为强,积极性不高。在利率还未实现市场化时,银行的垄断地位高,收入来源主要是存贷款利差,银行保险的代理手续费占收入来源的比重很小,因此银行不愿意为保险产品销售建立新的网点,引进技术和进行员工培训,银行保险产品销售只是银行在柜台销售的中间业务,银行并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对保险销售进行管理。并且在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时,银行产品的销售业绩差,服务质量不高,员工销售的积极性不够,合作关系不稳定,松散,且呈短期化形式。

银行代理销售保险产品,保险产品结构单一,产品种类少,产品同质化。银行没有对保险产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只是按照保险公司要求销售产品,对市场需求、客户偏好等市场要素关注较少,因而无法设计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保险产品。目前,银行柜台销售的保险产品主要以低保障的投资型寿险和意外保险为主,如分红险、投资连结险和万能险,这些产品具有较强的相似性。由于产品差异小,保险公司的代理成本高,保险公司的目的是想通过银行的销售网络、客户群体来降低销售成本、管理成本,但是产品的同质性使得银行保险产品销售主要通过销售网络的广度和深度来进行,因此在银行销售网络有限的情况下,银行就保险手续费高低进行选择,代理价格必然较高。

(二)战略联盟模式

银行和保险产品的整合程度决定了双方的获利大小,整合程度高,获利越大。只有银行和保险具有长远发展目标和整体经营思路才能促进银保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才能形成共同的利益联动机制和激励机制。在银行与保险公司建立初级代理协议的基础上,双方应通过签署战略协议,共同出资加强在“产品开发、产品销售、融资合作、资金托管、客户资源开发与共享、服务配套、建立信息资源系统”等方面的合作。它是对代理模式的深化,该模式增强了银行保险的实用性,使得银行保险具有了投资性。

战略联盟模式要求银保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关系,实行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双方使用同一品牌,共同开发产品。银行和保险公司通过产品整合,利用产品互补性和服务的多样性,实现交叉销售。银行与保险公司签订排他代理关系,银行只销售联盟保险公司产品,这有利于形成约束机制和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减少交易费用,避免银行逆向选择代理费用越高就销售那家保险公司产品的道德风险行为。保险公司为银行提供比在普通代理模式下更多的费用收入,双方共同经营客户,银行除了获取代理费用外,还可以根据参与经营的贡献作用分配利润。银行与保险公司在销售渠道信息系统上共同投资,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

(三)控股集团

整合度最高的业务模式是控股集团,这是混业经营的一种形式,这种模式使银行和保险的业务渗透更加紧密,银行和保险公司相互参股,形成股权合作关系,控股公司的利润水平也决定了银行或保险公司的收益率,因而银行会积极参与保险产品开发、销售网络渠道建设、员工培训等关系到收益增长的业务上来。它是把不稳定的销售代理关系发展成为更稳定的资本合作关系,更持久的银保合作模式。银行和保险公司间没有控制关系,保持各公司在资产上的独立性,并采取一定的保护和限制措施,保护投保人或银行债权人的利益,防范金融风险的传递。在公司发展战略规划下实现各子公司资金、人才、技术上的合作、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升控股公司的整体竟争力。该模式可以消除银行与保险公司在合作中的企业文化差异,消除了代理关系中的博弈成本,降低了协调成本,但它要求银行了解保险业务或保险公司了解银行业务,因而经营风险较大。

二、推进我国银行保险模式的发展

在我国银行保险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的时期,应该进一步推动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银行业与保险业自身的发展,从而带动银行保险的发展。在不违背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金融环境、由单纯的依靠银行销售保险产品,发展为银保战略联盟,资本化合作的金融控股公司,提高银保双方的整合程度,把银行和保险公司不稳定的合作关系发展成为长期的战略稳定合作伙伴关系。银行保险模式由销售代理关系转变为战略联盟关系,使银行保险的发展由保险代理转向保险投资、保险经营上来,通过投资、参股、控股来整合银行保险业务。

(一)推进产品和服务创新

充分利用和开发客户资源,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市场,促使市场有序化竞争,避免各保险公司就银行保险产品代理费用而展开恶性竞争。保险公司在银行销售的多数产品是储蓄类替代产品,不但在保险公司中同质性强,而且也是银行产品的替代品。因而银保双方应加强联合开展产品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推出适应银行柜台销售和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创新具有储蓄性、投资性、保障性的多功能产品,形成银行与保险的优势互补。集中点就是保险产品与银行产品的融合,使产品成为银行和保险的共同代表,让它成为银保双方品牌的象征,推广信用卡寿险产品、储蓄保险连结产品、理财型保险产品。

(二)银行保险营销渠道创新

开创新的银行保险营销渠道,由直接销售渠道:“柜台销售、理财中心、代理人、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直销等拓展到职业代理人、经纪人、信用卡、消费信贷等间接营销方式”。银行保险销售渠道与金融环境、银保合作的紧密程度有关,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对银行柜面渠道的依赖程度还非常高,这一点在寿险领域表现得非常明显。因此,在加大原有柜面渠道建设的基础上,银保双方还应重点加强理财中心、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新渠道的推广。把代理销售,收取手续费的中间业务发展到开发融保险与银行于一体的产品,共同建立营销网络,实现客户资源共享和员工培训的战略发展模式上来。

健全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我国金融监管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制度,而银行保险的模式发展要求银行保险实行混业经营,这在法规范围内是不允许的,因而需要放开相关法律规定,加强对银行和保险公司的监管,明确保险公司的操作规程,对其保险代理费用的价格进行规范,规定银行佣金的比例及合作协议签订的基本内容,防止和消除不正当竞争与过度竞争,做好银行与保险公司的沟通工作。

另外,在我国银行保险才刚刚起步,发展水平低,金融体系发展不成熟的现阶段,选择银行保险发展模式还必须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选择本机构最适宜的发展模式。认识到保险与银行的混业经营是银行保险发展的主要趋势,引导银行与保险业向更深层次的资本合作,但同时也应该加强金融监管,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银保合作带来的金融风险。

摘要: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业务模式比较简单, 并主要以普通业务代理模式为主。本文通过对现有的银行保险模式进行分析, 认为未来银行保险模式应该向战略联盟模式发展, 形成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建立资本合作, 共同开发银行产品。

关键词:银行保险,普通代理,战略联盟,控股集团

参考文献

[1]、童春梅.我国银行保险业务风险与防范[J].现代商业, 2008 (2)

[2]、朱文杰.银行保险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7 (1)

[3]、张旭, 苏天敏.银行保险模式比较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7 (8)

[4]、郭建斌, 陈嘉州, 浅谈银行保险营销渠道选择[J].北方经济, 2008 (3)

银行保险业发展 篇2

银行保险业务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

本产品保密并受到版权法保护

Confidential and Protected by Copyright Laws

内容简介:

随着金融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不断发展,金融领域的交叉融合和混业经营趋势越来越明显。为了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国际上各大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并主动适应这一变化。作为该变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银行和保险的融通和合作应运而生,并产生了一个新的领域-银行保险。我国是分业经营国家,银行和保险公司主要是通过签订协议在业务层面进行合作,由银行代理销售保险产品。我国银行保险在上世纪末兴起后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获得了高速成长,现在已成为我国保险公司和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在现在这种“协议销售”的银保合作模式下,我国银行因为大多数都有雄厚的资金支持,众多的营业网点和客户资源,所以导致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不对等地位,银行往往处于优势地位。而这种不对等地位致使保险公司和银行都不愿意投入过多的资金和技术。没有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就缺乏新产品的研发,缺乏对销售人员的培训。此外还有国家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所以只能说我们国家的银保业只是处在一个初级阶段。

本专题——《银行保险业务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主要阐述银行保险业务含义、特点、发展现状和机遇,以及通过对国外成熟的银保业务来对我国银保业务的一些启示,阐述我国银行保险业务面临的发展问题。并深入研究我国银保险行业务发展的对策。

《银行保险业务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 银行保险业务概述

本章对银行保险业务及其发展现状做简要的概述,分析银行保险业务的内涵,介绍银保的业务范围及其特点。并且详细说明了银保的发展历程及我国银保发展的阶段。

第二章 我国银行保险存在的问题

目前,随着银保业务在我国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我国的银保数额比重也越来越大,当然同时也伴随着很多业务问题凸现出来,本章就是描述了我国银行保险业务的四大方面问题。

第三章 国外银行保险营销策略分析与借鉴

通过《第一章银保业务的概述》能够初步了解银保的概念与发展史,而第二章又能了解到我国银行保险业务存在的业务,而本章主要是通过介绍国外各个银行银保业务的发展及经验,了解他们的优势和不足,进而对我国银保业务有启迪、借鉴作用。

第四章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对策建议

本章是通过前三章的基础上,对我国银保业务的可持续良好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主要是五个大方面,从合作模式的转变,银保产品的更新和创新,以及搭建信息平台,加强内部体系建设以及完善法律法规。

目录:

第一章 银行保险业务概述

一、银行保险业务的内涵

(一)银行保险业务的定义

(二)银行保险的业务范围

(三)保险与其他业务的不同之处

二、银行保险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一)银行保险发展的动因

(二)银行保险历史的发展阶段

(三)我国银保的发展进程

第二章 我国银行保险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银行保险产品同质化

(一)银保合作模式的影响

(二)营销方式的影响

(三)营销人员业务素质的影响

二、银行保险营销方式落后

三、银行保险业无序竞争

(一)销售渠道的争夺

(二)政府监管的弱化

(三)缺乏科学的经营理念

四、银行保险业营销手段失当

(一)保险公司自身管理问题

(二)银保合作协议不健全

(三)功能趋同引发销售误导

(四)政府监督管理不力

第三章 国外银行保险策略分析与借鉴

一、欧洲各国家银保发展历史

(一)法国银行保险的发展状况

(二)英国银行保险的发展状况

(三)意大利银行保险的发展状况

(四)西班牙银行保险的发展状况

二、国外银行保险的发展经验

(一)完善而宽松的法律监管环境

(二)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合作模式

(三)公司文化与激励制度

(四)合理的产品设计

(五)多样的营销渠道

(六)寿险市场传统销售方式的影响

三、国外银保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一)分销协议模式

(二)战略联盟模式

(三)合资企业模式

(四)金融控股集团模式

第四章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银保模式,深化银保融合(一)适时调整金融管制政策

(二)探索深化合作的可行途径

二、着力打造银保信息平台

三、推动银保产品和服务创新

(一)加强银保联合,深化改善技术条件

(二)运用政策支持,结合先进经验

四、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有效防范经营风险

(一)加强合同及其手续费支付的管理

(二)严格自律,切实杜绝商业贿赂行为

五、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

(一)加强银监与保监部门的协调

(二)完善银行保险相关法规体系

(三)加强行业自律,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购买回执

智库在线

智库在线()秉承“智通库汇 ”的服务理念,不断收集和更新市场调查研究信息。智库在线通过提供来自千家海内外专业研究公司的500,000份以上的研究报告,解决客户的市场情报来源的单一性。

无论客户是在寻找新产品趋势还是分析市场竞争力,智库在线都有一流的研究产品和行业专家,都会在深入了解研究公司在各自领域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客户需求,以客观公正的报告呈现。

 产品

 研究报告

 数据挖掘

 培训服务

 服务承诺

智库在线严格遵守智库在线制定的信息服务《规范承诺》;

智库在线力求保证产品的客观、公正、中立;

智库在线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客户和业内同仁的指导和帮助,公司的管理团队再次表示衷心感谢!欢迎客户和业内人士反馈意见和建议,同时希望业内专家和行业主管批评指正,我们为此将不胜感激!

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北路107号珠江罗马嘉园49号楼1001室

银行保险业发展 篇3

关键词:银行保险;代销;同质化,信誉损失

银行保险是一个集渠道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和组织模式创新为一体的综合体。国际上银行保险主要有三种模式:以分销协议为基础的银行代理销售模式、以银行代销且分享保险业务部分利润的战略联盟模式,以及银行参股或控股保险公司的股权联合模式。由于我国实行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银行保险业务主要采取银行代理销售保险协议的模式。2000年以来,尽管受到宏观经济波动、证券市场走势以产品简单易懂,投保手续更加筒捷,十分方便。这也是国内银行保险市场能够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因。

一、我国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概况

依据国内银行保险市场的发展历程和各商业银行银保业务的发展特点,其业务阶段可以分为:起步阶段、拓展阶段和推进阶段。下面以表格的形式揭示这三个阶段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特点:及政策调控的影响,银保业务依然保持了快速发展。

银行保险的健康快速发展能最终实现客户、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三赢”。对银行来说,可以通过代理销售多样化的产品,增加中间业务的收入,同时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对保险公司来说,利用银行密集的网点可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销售量,以更低的价格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同时利用银行的客户资源和信誉,再配合保险公司的优质服务,可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开拓更广阔的客户源。对客户来说,在银行买保险,价格更便宜,回报更高;银行网点多,在家门口就可以买到保险,减少了交通费用和时间、精力等的支出;可以同时在银行办理银行业务和买保险,银行信誉度高,可以放心买保险;

二、国内银行保险业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国内的银行保险业务发展迅速,前景广阔,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

1.银行保险仍然停留在代销合作的层面,双方深化合作的动力不足

目前银保业务依然停留在代销合作的层面。一方面,对于银行来说,尽管代理保险业务带来的中间业务收入增长很快,但在银行整体的中间业务收入中仅占5%左右的份额,单纯从收入贡献的角度来看,贡献较小,因此在银行内部得到的关注程度和资源投入也十份有限。银行对自身的保险销售培训投入不足、激励不充分,难以发挥网点和客户经理的销售潜能。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也不愿意帮助银行提升可持续的销售技巧,其结果是,银保双方都将银保业务合作短期化,缺乏深化合作、提升合作价值的动力。这种松散的银保合作模式制约了银行保险业的纵深发展。

2.银行和保险公司存在利益冲突

(1)代理手续费帐外支付问题。保险公司认为向银行支付了过高的手续费,其中包括进入银行大帐的代理手续费、代收代付手续费等。同时,还有部分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私下支付给销售人员激励费用。而银行方面希望保险公司支付的所有费用都进人银行大帐,反对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或基层人员私下支付。

(2)客户信息保护的问题。由于商业银行自身的业务特点,其手中掌握着大量有价值的客户资源。然而实务操作中,部分保险公司漠视银行客户的合法权利,甚至设立专门部门,负责将从银行保险渠道获得的客户信息转交给个险代理人。当向客户满期给付时,劝说客户不再通过银行渠道续买保险。许多客户向银行投诉受到保险公司营销人员的电话打扰,有的个险代理人甚至利用银保客户信息上门营销,给银行网点正常经营和企业声誉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导致银行失去了部分银行保险客户。

3.保险产品与客户需求不匹配

(1)银保产品同质化严重、开发和创新滞后。虽然银保产品种类繁多,但实质却大同小异,主要是投资分红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家庭财产保险和抵押贷款保险等险种,其中储蓄和投资类保险占主要地位。据统计,寿险业务中98%以上为分红产品,真正意义上的保障类险种还未形成。产品的同质性使得现有银保产品与银行自有产品之间存在竞争,银保产品尤其是储蓄分红型的产品具有很强的银行储蓄替代性,向消费者销售此类产品,无疑将直接影响储蓄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银行自身业务的发展。

(2)部分产品销售运营缺乏可持续性。一些保险公司为了短时间内冲高销售额,往往倾向于推出一些所谓向客户让利的产品,这类产品的主要特点是名义或实际保险期限较短,给客户的保证收益较高,且配置较高的营销推广费用。但是,部分保险公司在推出这类产品之后,主要考利差收益来维持产品的赢利性,一旦投资管理或市场形势不利,有可能造成产品整体亏损,加大公司的运营压力,从而导致产品持续销售和营运的能力不强,甚至无法实现对消费者的支付。

4.银行信誉损失的潜在风险

(1)银保产品驻点销售模式为银行的经营带来了很大风险。在国内,除了工商银行总行明确要求不允许保险公司人员驻点销售外,其他银行驻点销售的情况还比较普遍。虽然驻點销售对于短期内提高网点的保险销售十分有效,但由于银行网点对保险公司驻点人员较难管理,在实务中,常有驻点人员冒充银行员工,一旦出现争议,银行的声誉和形象受到很大影响。

(2)保险产品本身的特点也导致了商业银行的潜在风险。一般人寿保险的保险期限可长达5年、10年,且不同于银行的储蓄产品,投保人在退保时要受到较大损失。而客户资金周转千变万化,因周转困难或其它原因而提前退保的可能性很大,一旦提前退保,客户的本金就会受损。若是客户对银行保险和银行产品不加区分,就很容易迁怒于代理银行。

三、促进银行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下面主要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提出几条应对策略:

1.制定明确的银行保险业务发展战略和策略

考虑到银行保险业务发展对于银行探索及开展综合经营、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意义,银行有必要从长远和战略高度规划银行保险业务发展,通过发挥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协同效应,实现银行、保险公司和客户三方共赢的局面。为此,应在银行整体业务发展框架下,专项制定银行保险业务发展的战略规划。一是在规划的具体内容上,可将规划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与非参股或控股保险公司合作规划,这种合作定位以代理销售保险为主,一部分是与参股或控股保险公司合作规划,其合作定位应以股权联系为基础,在开展代理保险业务的同时,通过银行和保险公司共同投入资源、共享发展成果。

2.对代理的保险产品进行细致的筛选,并敦保险公司加强创新力度

由于目前市场上银行保险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结构单一,保障类险种少的问题,银行方面应与保险公司加强联系和沟通,主动将客户的保险需求告知保险公司,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多样化的、与银行产品形成互补的保险产品。保险公司也要意识到必须与银行相配合,才能充分运用自己的人员和技术,在借鉴外国保险公司经验、充分考虑我国银行保险需求的基础上,研究开发出满足客户和市场需要的产品。

3.遵循代理保险业务发展规律,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银保产品营销队伍

(1)必须遵循代理保险业务发展规律,要靠提高客户对银保产品的认知与商业银行的优质服务来争取客户。提高客户的认知途径就是要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让客户明了可以在银行购买保险产品、明了银行销售的保险产品是保险公司的产品,并对该保险产品的收益与风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要加强银保销售人员的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银保产品营销队伍,为此,商业银行应制定一个有效的激励制度。

银行保险业发展 篇4

一、法国

法国的银行保险始于20世纪80年代。自那以后, 银行保险的市场份额急速上升。现在, 法国所有的银行旗下都有寿险公司。法国的银行保险之所以如此成功, 在与其产品设计简单, 保单标准化, 并且银行与保险公司信息共享。法国的政府也为银行保险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法律环境, 除此之外, 银行保险的发展还得益于政府在提供福利方面角色的弱化, 民众财富的增加及赋税改革因素。

二、英国

英国银行保险影响并不大, 保险主要的销售渠道是经纪人。众所周知, 英国是保险的发祥地, 经纪人在保险发展的过去及现在都充当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英国的银行保险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银行保险的短期化经营为特点, 约在十年前, 在银行引进保险公司初期, 银行保险的市场占比急剧上升, 快速达到峰顶后又高速下滑。回落的原因就在于没有长期经营目标, 缺乏专业技能及中长期产品;第二阶段是, 银行出资收购寿险公司, 从而获得品牌效应一级新险种开发的设计人员;第三阶段的突出现象是保险公司纷纷设立自己的银行。最为成功的例子是标准人寿银行, 它力争在1999年成为英国最大的抵押贷款银行。标准银行结构不分分支结构, 其业务通常是通过电话中心完成。

三、德国

德国对这一市场进行严格的管制, 表现在所有保险产品在推向市场前必须得到批准。这已规定不利于保险产品及营销方式的创新。过去是10年中, 银行保险得以建立与发展, 但市场占比仅为8%, 代理商以66%的绝对优势占领市场。德国的消费者仍然客观从银行外购买银行产品, 从代理人处购买保险产品。

四、意大利

从1999年开始意大利的银行有权设立保险公司。在此之前, 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的接触与交流已相当普遍。法制的宽松十分及时, 大力促进了银行保险的发展, 尤其是寿险与年金业务。1996年意大利保险市场上银行保险占25%, 主要角色仍是由经纪人扮演, 占比约为市场总额一半。

五、中国

在我国银行保险出现较晚, 但发展的速度相当快。我国法律明文规定, 银行保险实行分业经营。我国的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合作起步于1995年, 经过5年的发展, 多家银行和保险公司已经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2000年6月15日, 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与美国友邦保险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2001年12月14日, 中国工商银行与太平洋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签署了全面业务合作协议, 商定成立了《银行保险同业委员会》。此外, 中国建设银行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华夏银行与泰安保险公司, 光大集团、招商银行与太平洋保公司之间也纷纷结盟, 签署了合作协议。尽管我国的银行保险发展如此的快, 但是它在政策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观念环境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下面我们看看这三个环境现状:

1、政策法律环境:

我国现阶段实施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分业经营, 分业管理的金融制度。这是由《商业银行法》所明确规定的。该法第43条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投资和企业投资。”《证券法》第6条规定“证券业和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分业经营, 分业管理。证券公司与银行、信托、保险公司机构分别设立。”《保险法》也规定“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仅限于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业务;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 仅限于在银行存款, 买卖政府证券、金融债券与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不允许直接投资于企业股票, 更不允许投资于商业银行。从上述规定来看, 商业银行于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都规定在自身领域, 不得交叉经营;也不允许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相互投资。

2、经济环境。

随着入世, 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金融机构的冲击是明显的, 银行控股公司尤其是综合化金融服务集团与单个的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来讲, 在信息共享、全面服务、融资便利方面的优势, 虽然并不会使我国的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完全失去竞争能力, 但是大客户尤其是那些有一定的国际竞争优势的企业既有可能会流失。我国资本市场不成熟, 从机制、产品、人才方面限制了金融一体化在我国的发展, 也限制了银行保险在我国的成长速度, 使国内公司只能在摸索经验中前进。从金融产品的营销渠道来看我国缺乏第三方金融顾问机制, 多是由各种金融中介机构直接向客户销售。这就决定了我国的银行保险发展最可能的形式除了银行直接代理之外, 尚缺乏多样化的营销模式。除了国有商业银行与民营银行上市孰先孰后地争论外, 还有保险公司自身的利差损失问题困扰着上市。

3、文化和思想观念环境。

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合作是朝阳式的长期合作, 而不是夕阳式的短期行为, 更不可能是单纯的停留在增加银行储蓄存款的低层次认识水平上。在上层领导转变观念的基础上, 银行与保险公司都要加强对自身员工的教育, 使他们真正的了解银行保险的内涵和意义, 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开拓。据法国国家人寿1999年所作的一项《中国寿险市场调查》显示, 银行和邮局比保险公司更能得到客户信任。当提到能在银行买到保险时, 多数都表示通过这种固定渠道去买。而且银行比邮局更具有销售保险的优势。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银行在人们心目中拥有良好的形象, 虽然服务态度没有保险公司友好, 但中国人对稳健和新手承诺的关心远大于对服务态度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吴建安:《市场营销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第1版。

[2]年小山:《品牌学理论部分》,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第1版。

我国银行保险业务发展浅析22 篇5

2011-1-20 15:16:07MSN理财共有评论1条进入理财大学

作者:王晓枫

关键词:银行保险 兼业代理 功能型监管

内容提要:目前银行保险的兼业代理形式不符合金融市场混业经营的趋势。本文对制约银保业务发展的因素作了简要分析,提出了一些应对建议,如建立战略联盟、加强联合监管、加强创新和激励等。

一、引文

银行保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欧洲,如今已经发展到银行与保险公司的深层次合作所表现出的一种新制度。银保一体化使得银行与保险各自服务范围都得到了拓宽,彼此利用对方的技术、经验、客户基础和分销渠道,使二者优势互补,占有更大的市场空间。然而目前我国的银行保险是在回避权属融合的前提下谈银行或保险,实践中表现为:银行作为一个独立的机构,以自身业务之便代理销售保险公司的产品,属于保险的兼业代理形式,不符合世界金融市场混业经营的趋势。现就制约我国银保业务发展的因素和应对方案浅析如下。

二、制约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因素

1、兼业代理模式使银保合作无法深入

国内的银保合作主要是银行与保险公司签订代销协议,保险公司依赖银行丰富的客户资源销售保险产品,银行通过代理保险产品获取中间收入。这种兼业代理模式使双方在合作之初便形成了关注点的分歧:保险公司要抢占银行市场,扩大保费规模;银行要获得更多的手续费获得中间收入。结果便是保险公司同业之间形成手续费用的恶性竞争,而银行也没有把银保合作摆上经营管理议事日程,只是单纯作为增加中间收入的一种渠道,在营销机制和手段上没有加强创新,仅利用网点机构柜面强制个人推销保险的传统销售方式,造成银保合作只能停留在表层。

2、银保产品品种没有吸引力

我国人均保险覆盖率较低,作为风险转移的重要手段,保障型保险的市场最为广泛。而在银行代销的保险产品中绝大部分为简易型人身保险、分红型产品,万能险、两全险,保障功能设计不足;产品同质性较强,无法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年龄客户的差异化需求。从投资功能考虑,我国资本市场并不十分稳定,资金运用渠道相对狭窄,加上拓展银行市场支付较高手续费,成本提升,必然影响到产品的盈利。

3、销售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保险技术原理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使得保险产品的学习和掌握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保险公司培训时多数避重就轻,精于营销话术,致使销售人员对产品本身缺乏辨识度,保险产品原理及内容的掌握不够到位,盲目营销,无法与客户需求匹配,更不能专业解答客户提

出的问题,多数成交保单均为保险公司协助完成,产生售后异议的概率较大。

4、没有科学有效的激励考核制度

由于银行在代理过程中处于优势,绝大多数情况在签订合作协议的期间内,保险公司只能通过阶段性激励机制(手续费收入)框定保险销售业务的目标,但对于具体目标计划数的落实没有话语权。有的银行一方面没有具体下达任务指标和具体考核和激励措施,另一方面收取的代理手续费全部进入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大帐,也影响到网点销售人员的营销激情和能动性。

5、分业监管弊端

银监会和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银行代理寿险业务结构调整促进银行代理寿险业务健康发展的通知》中虽然有对银行保险合作比较完善的监管规定:如手续费支付管理,协议签约主体限定,银行寿险兼业资格及销售人员资格,售后回访及风险评估等等,但规定的落实情况并不理想。实践中实行分业监管银保合作,银监会和保监会在各自的领域内发挥监管作用,无法“越权行动”。虽有规定,但没有明确跨机构跨业务该如何合作加强监管,无疑就出现多重监管和监管真空的情况。

三、应对建议

1、建立长期银保战略联盟,联手提供产品和服务

银行保险双方应建立在长远、战略的高度来选择合作伙伴,这样合作双方的地位平等,才能在联合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维护银行保险的销售渠道,更利于建立和培养一支相对专业、稳定的销售队伍,集中精力开发有利双方合作的销售体系,最终双方能够找出一个的共同点来关心、发展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作的模式不是单纯签订产品的短期代理协议,而是银行只跟某一家或两家保险公司建立长期战略联盟,银行可以主动参与银保产品的创新,结合客户需求,联手开发集“储蓄性、保障性、投资性”于一体的特色银保产品,优化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流程,实现共赢局面。

2、加强产品开发创新和人员专业培训

银行应该主动参与到银保产品的开发工作中,给保险公司提供思路和建议,丰富银保产品的内涵:如兼具保障和信托,投资和年金等特色;也可以根据银行所在地区实际情况,设计满足区域客户群需求的特定产品项目,划分市场,有针对性拓展银保业务。

保险公司对银行销售人员保险专业知识、银保产品销售策略、银行代理专业化销售流程、柜台营销等内容进行培训;销售人员必须具备保险代理人资格,并且按时进行继续教育及产品学习,使其对银保产品像掌握其他银行理财一样清晰;对台柜面人员培训积极主动转介绍客户及高效配合销售人员完成销售操作流程。

3、建立健全激励考核机制

科学的考核为业务开展提供指引导向,而合理的激励机制更是调动能动性的助力。银行和保险公司共同商定销售人员的考核办法,采取奖励与销售业绩以及目标完成率相挂钩的方法,调动银行销售人员的积极性。银行可将收入大帐的保险手续费收入按一定比例发放给到销售员工;保险公司可以将通过银行代理销售产品而降低成本所获得的利润适当的与代理银行分享,从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奖励代理保险业务突出的人员,并将保险的销售额作为评价银行分支机构业绩的标准,调动哦银行及其员工销售的积极性。对于员工的激励和考核可以不仅局限于直接销售人员,还包括进行客户转介绍的柜员和其他条线的银行员工,对于他们参与团队营销给予充分的肯定,促进合力推动产品销售。

4、完善银保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力度

从长远来看,金融一体化是银行保险发展的要求和结果,应逐渐突破现行分业监管的模式,实行功能型监管制度。可以根据金融产品的功能即金融业务进行监管,而不管这个业务由哪个金融机构从事,即由针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转变为针对金融产品的监管。一方面在出现金融业务交叉现象时,可以实施跨产品、跨机构、跨市场的整体监管,使监管机构对金融风险的关注视野放大,另一方面鉴于金融产品所实现的基本功能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据此建立的监管体系和规则更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从而有效地解决混业经营条件下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归属问题,避免监管“真空”和多重监管现象的出现。

四、结语

银行保险是银行产品吗 篇6

“最近我想从股市中拿出一点钱来,去银行买点基金,可是银行理财柜台上的工作人员给我介绍了这款产品,说是一款最新的理财产品,又有基金投资功能,还有保险的作用,能帮我看看是怎么回事?买这种理财产品划算吗?”一位朋友的母亲打来电话咨询。

原来,这是一款新推出来的投资连结保险(平常简称的投连险),我向她仔细介绍了一下这个产品的特点。而她这个经历,令我萌生了一个想法,就是在咱们这个栏目上和大家好好谈谈银行保险的问题。

谨防误导下的“存款变保单”

说起买保险,大家最熟悉的就是通过代理人渠道来“被推销着购买”,很少有人会专门跑到银行柜台去主动买保险。

也正是由于这样的保险消费,加上部分市民对保险还存在一些误解和“反感”,才经常会出现当市民跑到银行存款,或是选购各类理财产品时,银行理财柜台人员会向市民推荐保险产品的情况。

素质较好的理财人员,会根据客户的情况,适当推荐他(她)本人认为合适的保险产品给客户,客户也没什么怨言;而一些素质较差,或是急于完成任务的理财人员,则可能出现“误导”消费者购买本不愿意购买的保险,从而产生“存款变保单”、“买基金的人却抱回来一张保单”,最终产生纠纷。

其实,存款、基金、银行理财产品和保险,这些金融工具都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只不过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人群,应该在各种资产的比例配置有所不同,有所侧重。

“存款变保单”,对于一些只知道存钱和投资,不知道安排保障的人来说,有时候并非坏事,反而可能促进他们的保险意识,让他们慢慢开始接触保险,合理地安排家庭保障。但是,由于销售人员主观“误导”而产生的“存款变保单”情况,实在不是那么合理,甚至会加重消费者对保险的误解。

而从我们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我们自己也要对于银行保险(银行里代销的保险)有一些较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至少有些基本概念要搞清楚,这样才不至于被一些专业素质或职业道德不佳的销售人员“忽悠”了。

银行保险不是银行产品

一些消费者以为,银行保险产品在银行销售,自然就是银行的理财产品,因此当推销人员介绍说该银保产品有这样那样的优点时,出于传统上对银行的信任,很多消费者往往没有经过仔细询问就贸然购买,事后才发现只是保险产品,而不是自己初衷想要的理财产品,于是又要退保,如果在十天犹豫期内还好,可以全额退保;如果已经过了十天的犹豫期才发现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再去要求退保,就会损失本金。

事实上,目前我国各家银行,包括外资银行销售的保险产品,都是银行与保险公司的代销合作产品之一,就像银行里卖的开放式基金只是银行帮助基金公司代为销售一样。保险公司利用银行星罗棋布的渠道、网点进行保险销售,银行并不直接开发或经营保险产品。

因此,虽然消费者是在银行的营业场所里买的保险,签订的保险合同,但实际上,这份保险合同反而是与银行无关的。如果该合同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比如要退保,比如要理赔,投保人还是要找到保险公司来协商解决,银行在这中间不会“掺和”进来。

银行保险还是保险

虽然银行保险是在银行里销售,其宣传单页等也经常和基金、各种理财产品放在一起,甚至银行理财柜台上的工作人员在推销过程中,也总是喜欢将存款、银行保险、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放在一起,向消费者进行比较式的介绍,但作为消费者,自己心里要有数,银行保险究其本质,还是一个保险产品。

“我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是想买纯投资的工具,还是要买理财保险功能都要的,还是要买单纯保障的产品?”面对银行保险时,消费者不妨这样反问自己。

也正因为银行保险终究还是一款保险产品,因此在选购时,要特别注意问清楚其中的保险功能具体细节。

比如,身故保障是仅仅保意外情况下,还是意外或疾病都可以得到理赔?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发生事故,是否有多倍累加保障?又比如,这产品内含的重大疾病保障主要承担哪些疾病?什么情况下是属于除外责任?

此外,银行保险不是银行储蓄,如果中途想要退保,可能会出现本金的损失,这也是银行保险和银行储蓄的最大区别之一。比如银行渠道销售的某五年期分红型两全保险,每份1000元,第一个保单年度的现金价值是953元,如客户投保后急需用钱,在第一年只能拿回953元。为此,我们在购买传统型的银行保险前,不妨问问中途退保能拿回多少钱?有没有每年对应的现金价值表可以提供看看?

学会计算收益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学会自己计算银行保险的真正收益率,而不要盲目听从工作人员的介绍和比较。

比如,银行保险中有一个常见的险种,就是一次性缴费的分红险产品。工作人员会通过宣传资料的掩饰,告诉我们在“高中低”三种情况下,我们投入的保费会有一个怎样的累积。实际上,分红部分是非保证利益,很多银保产品的“分红”并不像消费者想象的那样“高额”。而且,每年的分红值通常都是按照保单当年的现金价值部分乘以分红率得出的结果,而不是以所有的保费投入为计算基础。比如,一份5年期银行销售的分红型两全保险,产品本身内含的年收益率为1.8%,第一年的分红收益率约为1.7%,合计起来,实际收益率是低于3.5%的。

又比如,这几年银行保险中还有一类常见的险种,就是万能险。服务好一点的银行,经常会在自己的大堂内张贴自己所代销万能险的当月结算利率,细心的消费者可能会发现,最近,万能险的年化结算利率已经从前两年的3 35%左右提升到了5%上下。但是我们消费者一定要知道,这个险种报告的结算利率,是针对个人投资账户中的资金运作结果而公布的,而不是指你所有投入的保费(万能险保费一部分进入保障账户,一部分进入投资账户)。因此,可不要被某些推销人员“万能险收益率远高于银行存款”这样的说辞“迷惑”了。

而银行柜台销售的固定收益型保险、投资连结类保险,也都在收益计算上有各自的不同,消费者应该事先了解清楚。

当然,说了这么多,我们并不是否定银行保险,而是提醒大家,要对银行保险有一个初步的正确的认知,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购,以免买错对象。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困境及对策 篇7

一、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现状

(一) 银行和保险缺乏深度合作

我国银行保险业务的两大主体主要采取“协议合作”的方式, 因此, 双方之间合作基础比较薄弱, 严重缺乏深层次合作。这种状况是由于我国金融结构所决定的。整个国内金融总资产中绝大一部分资产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所占据, 并且四大商业银行在经营网点上占据绝对垄断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 保险公司没有任何优势, 建立“一对一”的合作模式更是天方夜谭, 导致稳定的合作关系可望而不可及。同时, 由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没有大量的网点, 完全无法满足保险公司的实际需求, 加剧了银行和保险无法进行深层的合作。

(二) 银行产品单一

目前, 我国银行产品主要以分红型和投资型为主, 存在严重的趋同性, 一味强调收益。受银行产品的影响, 银行保险产品也陷入了固有的销售误区。银行保险产品也是以分红型保险和投资型保险为主,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 逐渐演变成以分红型保险为主的现状。另外, 由于缺乏对金融产品的知识产权的保护, 导致市场上出现模仿的趋势, 导致银行保险不具备任何特殊优势。

(三) 销售模式单一, 缺乏创新

我国银行保险普遍沿用传统的保险销售模式———客户经理制, 因此, 客户经理是保险公司的主要负责人, 其工作内容涉及到保险产品的培训、咨询以及售后服务, 是保险公司与银行人员沟通的主要媒介。由于客户经理提供的服务手段比较单一, 导致保险公司无法进一步加强与银行的交流与合作。同时, 由于银行数量比较有限, 而保险公司日益崛起, 为了争夺更多的银行网点, 利用财务手段以及人际关系。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 银行完全处于终端优势, 单方面获取更多的利益。相反, 保险公司处于劣势地位, 不具备任何还价能力。

(四) 客户经理的专业素养较低, 缺乏管理银行渠道的能力

由于银行保险起步较晚, 尚未建立高效合理的管理机制。因此, 对于保险公司的代表客户经理的要求也仅仅局限于对销售人员的要求。对客户经理的考核评价仅仅局限在其业绩方面, 严重缺乏系统性的培养计划, 导致客户经理的综合能力偏低。同时, 由于保险行业的特殊性, 其在职员工很多都不是保险专业毕业的, 并没有接受专业的保险培训, 客户经理表现出来的整体保险业务水平较低。

二、突破我国银行保险发展困境的对策

(一) 产品和服务创新

人们之所以购买保险产品是因为其能够做到风险保障, 这种功能是银行其他理财产品所不具备的。因此, 银行保险业务应该保持这方面的优势。首先, 银行已经拥有大批忠实的顾客, 群众对银行的信任度较高, 在此基础上, 开发多种以保障为主的银行保险产品。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早期就已经开发了各种不同的银行保险产品, 保障了人们日常生活的稳定, 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我国银行保险行业在不断地实践当中, 逐渐出台了“新国十条”政策, 内容涉及到2015 年开始实行养老金的个税延迟政策。因此, 银行保险应该及时抓住发展的契机, 大力推出与养老金相关的银保产品。同时, 银行保险应该尽量扩大其功能, 为群众提供完善的服务, 才能获取更多的群众基础, 延长保险产品的寿命。

(二)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营销人员作为银行保险主要的销售人员, 其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保险产品畅销程度。营销人员不仅需要详细全面地了解银行保险产品的内容和作用, 而且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说服能力。只有在这种基础上, 营销人员才能详细地给顾客介绍保险产品, 根据顾客的实际需求和潜在需求增强顾客的购买欲望。由此可见, 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创新管理显得尤其重要。因此, 提高营销人员的进入门槛, 加大对营销人员培训的力度, 定期对营销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 切实提高营销人员的整体销售水平, 建立一支综合能力较高的营销队伍。

三、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市场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银行保险应该抓住机遇, 不断迎合群众的实际需求, 为群众提供多种保障产品, 降低人们的日常风险。同时, 银行保险应该积极进行改革, 不断完善, 实现我国银行保险业务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青枝.我国银行保险产品的现实困境及创新对策[J].中国市场.2011 (09) .

[2]仇新忠.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困境与对策[J].时代金融.2009 (09) .

银行保险业发展 篇8

统计显示, 2008年上半年, 银行以超过兼业代理机构总数一半的数量, 实现1732.62亿元的保费规模, 占比为72.76%, 并取得了近六成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手续费。银行保险以井喷式的发展, 成为2008年整个保险业51%的增长率, 尤其是在推高寿险业保险收入的诸多因素中, 最为“有力”的推手。

然而, 在这一表面繁荣的背后, 是保险监管机构自2008年下半年起的一系列“降温”行动:从2008年8月的寿险工作会议到2009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 近半年的时间里, 监管机构反复强调要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防范化解风险工作, 以结构调整促进寿险发展方式的转变, 并在多次通知、会议中重点强调了对银行代理渠道的监管。调控直指银行保险。

之所以导致监管重拳:一是2008年以来, 银保业务的高速增长是主要是基于对投连、短期理财型保险等风险较高产品的销售, 而投资型保险发展过快, 容易引起业务大起大落, 使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难度加大, 不利于行业持续发展;二是保险企业对银行渠道的过度依赖已经普遍导致其保障类业务发展不足、风险控制能力下降、销售费用增长过快等问题, 虽然业务规模大幅增加, 但企业内涵价值并没有得到相应提高;三是占据了投资型保险绝对份额但却存在销售一定误导的银行保险由于引爆规模性退保和投诉而成为众矢之的。监管部门指出, 退保风险已是当前保险业面临的最首要、最现实、最需要关注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 银行保险业务一度陷入进退失据的尴尬境地。银行及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如何在行业性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找准脉搏, 把握方向, 积蓄力量, 成为各方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认为:

一是必须充分认识到银行和保险公司在未来银行保险发展进程中互为支撑的战略意义。一方面从长远来看, 银行保险对商业银行的利益绝不是单纯的手续费, 银行保险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战略意义在于促进商业银行经营的战略转型;另一方面, 银行保险对我国保险企业的利益也绝不是单纯的低成本规模扩张, 而是将在其实现“做大做强”的战略目标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只有正确地认识到这一点, 银行才会顺应保险公司的创新, 改变合作的模式, 逐步实现向更深层次的银行保险合作转型, 而不是涸泽而渔;保险公司也才可能改变自身被动的谈判地位, 并取得经营管理水平、产品开发、渠道关系管理等各个层面的历炼和提高, 而不再是饮鸩止渴。在这一过程中, 监管机构要强化引领。而作为中国金融业未来可能的综合化经营的前奏和演练, 现阶段中国的银行保险也为中国的金融监管当局研究和探索中国背景下混业经营的联合监管方式以及对金融创新活动的监管方式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因此, 在对银行保险的整改过程中, 无论是监管部门, 还是银行和保险企业, 都应该做到立足长远, 不抛弃、不放弃。

二是产品与渠道合作方式的创新仍然是中国的银行保险创新的重点。设计出针对人们的多种金融需求又符合银保双方共同利益的保险产品至关重要。这个共同利益必须涵盖企业健康发展的各项主流要素, 必须和谐于社会效应, 否则就难以达成可持续地科学发展。在这一过程中, 战略型投入、主打产品倾斜、客户量身订制等产品细分要统筹均衡发展, 有效创新则是唯一途径。与此同时, 渠道的创新必须与产品的创新保持基本的同步匹配关系, 不同产品的销售特点通常需要相应的销售渠道与之匹配, 而银保销售人员的从业素质也是渠道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是要抓紧时机稳健地向联合监管模式过渡。就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 推行统一监管的时机尚未成熟, 但随着国内金融业间合作与渗透的不断加强, 现行监管体制所隐含的监管缺位、监管滞后等各种弊端已经无法得到根本解决, 加强对联合监管模式的探索, 推动相关实践已成为现阶段的当务之急。银行保险的健康发展, 行之有效的联合监管必须加入进来, 多方共同发挥作用, 否则制约失衡必然导致畸形发展。

四是要处理好规模和效益、增长和发展的关系。处理好这二者的关系不是一个新问题, 但似乎并没有引起足够认真的思考和对待。无论是银行还是保险公司, 仍然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短视行为, 找不准正确的发展方向, 错误地理解了“做强”和“做大”的关系。现阶段, 确实存在银行主导银保的问题, 但若不能保持因时因势、因地制宜地发展, 即便把持强势渠道的银行仍不能逃脱被体罚, 甚至被淘汰出局的危险。

摘要:2008年上半年, 寿险业增速高企, 银行保险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由之而来的寿险结构失衡及银行保险过快增长等一系列风险导致监管部门在2008年全国寿险工作会议后启动了对寿险业的结构调整, 并针对银行保险在保障类业务发展不足、销售环节存在误导等问题展开整饬, 银保业务一度处境尴尬。在这样一个特殊阶段, 如何顺应监管要求, 同时又有效引领银行保险的健康平稳发展, 成为各银行保险经营主体, 也包括监管部门的普遍关注。本文立足于银行保险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程中的战略地位, 就产品和渠道创新、联合监管以及银保企业经营定位等问题提出了应对的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银行保险,结构调整,策略

参考文献

[1]、胡利民;结构调整是寿险业今年发展主旋律;金融时报, 2009, (1)

[2]、唐国柱;银行保险需要变得理性起来;保险经理人, 2009, (10)

银行保险业发展 篇9

一、银保业务在我国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回顾中国银行保险业的波动前行过程, 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银行机构和保险机构之间合作关系还是浅层次的:一家银行可以而且往往在销售多家保险公司的产品;一家保险公司也可以委托多家银行代理销售保险产品。

(一) 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是浅层次的合作

分析目前我国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 我们可以看出, 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还是浅层次的合作, 主要以银行代理销售保险产品为主, 基本不存在实质性的战略联盟。特别是在营销方式上, 产品、价格和促销等策略还没有形成密切的联系机制, 业务融合度不高, 银行销售的产品多是一些现有保险产品的简单组合, 无形中还挤占了部分保险产品的销售渠道, 加剧了保险业内部恶性竞争的局面。

(二) 产品的同质性

银保产品主要有两全分红保险、投资分红保险、意外伤害险等险种, 其中多为分红型产品, 片面强调宣传投资分红, 使保险公司面临了相当的分红压力。据权威机构统计, 保险公司寿险业务90%以上为分红产品, 产品同质化程度高。银保产品, 尤其是储蓄分红型的产品具有很强的银行储蓄替代性, 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银行储蓄的扩大。因此银保产品在某种角度上来讲, 与银行产品存在竞争关系, 影响银行自身业务的发展。

(三) 消费者维权难成功

银保合作存在缺陷, 消费者的损失得不到赔偿, 只能自认倒霉。目前, 银保产品被投诉的案例数不胜数。主要是因为银保产品的销售员为了吸引顾客购买银保产品, 会夸大银保产品的收益, 引导顾客无形中提高对银保产品的期望值。银保产品消费者投诉到消协, 由于购买理财产品属于个人投资行为, 消协一般不会受理;投诉到银监会、保监会, 这些金融机构的监管部门通常都会责令银行、保险公司自查, 而投资者的损失是无法追回的或消费者得到的赔偿额比实际损失少很多;告上法院, 投资者当初购买理财产品时都会签订合同, 很难证明自己在签合同时被蒙蔽。

二、发展我国银行保险业务的建议

我国银行保险业应该把握契机, 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和加入WTO后金融发展趋势, 结合国内外金融业的实际情况和消费者的需求变化, 寻找一条推动银保业务持久、健康发展的道路。

(一) 建立银行和保险业的深层次的合作关系

要建立银行和保险业的深层次的合作关系, 一方面, 要求银行真正地重视银保业务的健康发展, 要逐步提高对员工的考核与激励力度、加强对员工销售理念与技能的培训与规划;另一方面, 保险公司也应该增加对产品的投入力度, 使其产品更加符合银行的发展方向、百姓的需要。并且拓宽银保产品的销售渠道, 要努力使双方人松散的兼业代理关系发展到建立紧密合作的战略联盟。

(二) 加强银保产品的研发创新

银行保险业要想建立长久合作关系, 必须以银行和保险公司共同研究制定银保产品开发战略为基础。产品战略合作的主旨在于共同开发多样化的银行保险产品, 满足不同层次客户多层次的需求, 在不断创新中赢得共同发展。

(三) 建立优质的售后服务窗口

银行保险业发展 篇10

一、银行系保险概述

(一) 银行系保险的定义

银行系保险最早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法国, 90年代在欧洲盛行, 2000年后在亚洲兴起。一般认为, 银行系保险公司是指银行与保险公司为销售产品、扩大服务所采取的一种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的策略, 双方通过一体化的经营管理来满足广大客户日益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二) 银行系保险的形式

经过30多年的发展, 银行系保险公司在欧洲、东南亚等市场上已经非常普遍。按照形式方式, 可以将银行保险划分为新建、跨行业并购、合资三大类。

新建模式暨银行建立一家保险机构。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母公司对自己的情况比较了解, 风险易于控制。缺点是母公司缺乏专业人才和运作经验。

跨行业并购模式是指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并购, 通常为银行并购一家保险机构。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被并购的公司有专业人才和成熟的运作模式, 并购方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获得产品和市场;缺点是将两者真正融合在一起难度较大, 经常出现并购易、融合难的情形。国内银行系保险公司以该种形式为主流, 比较典型的代表有工银安盛、农银人寿、交银康联等。

合资模式是银行和保险机构合资建立一个公司。在这种模式下, 银行通常提供品牌、客户和销售网络, 而保险机构则提供产品并负责客户的服务与管理。这种模式的关键是制定一个合理的利润机制, 激励双方提供最好的服务。招商信诺就属于中国合资企业模式的代表和典型。

(三) 境外银行系保险公司发展现状

当前, 各国 (地区) 银行系保险公司发展水平差异整体较大, 全球银行系保险公司发展最为成功的当属欧洲。其中, 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4国在欧洲处于领先水平, 其银行系保险公司寿险保费占寿险行业保费的50%以上。法国尤为突出, 几乎所有银行旗下都有寿险公司。目前, 法国银行保险产品主要分为储蓄类产品和保障类产品两大类, 其中储蓄类产品销售占比较高。保障类产品较成功源于与银行业务的结合, 如住房贷款人寿保险等。亚洲方面, 银行系保险公司做的比较突出的有台湾和香港, 在寿险行业的保费占比达20%至30%。由于有股权纽带, 香港银保业务发展基本采用“一对一模式”。“一对一模式”分工为, 保险公司专门负责产品开发和后台支持, 银行专门负责销售。

二、我国银行系保险公司发展现状

(一) 当前七家银保系保险公司保费及盈利模式分析

目前我国银行系保险公司主要是前面提到过的七家:中邮保险、工银安盛、建信人寿、农银人寿、交银康联、招商信诺、中荷人寿。2014年上半年, 七家银保系公司保费规模实现较快增长。银保渠道是各家公司保费主要来源, 除工银安盛因战略调整负增长外, 其他公司涨幅均超过总保费, 除招商信诺外, 其他保险公司银保渠道新单保费占到新单总保费的80%以上, 显示出银保系公司的特点。从银保渠道业务结构来看, 除招商信诺和中荷人寿外, 其他公司期交占比均不足10%, 银保渠道期交业务发展任重而道远。从续期保费情况来看, 招商信诺和中荷人寿规模超过了总保费的50%, 展现出较好的发展结构, 规模较大公司中, 农银人寿续期保费占比最高, 接近20%。

当前我国业内这7家银保系寿险公司从股东分配情况、各自机构发展, 营销战略等方面略有不同。工银安盛、农银人寿、建信人寿等几家股东银行具有较强网点资源和保险销售能力的公司, 在确保规模增长的同时, 着力推动高价值期交产品的发展, 不断提高期交业务占比, 产品类型基本都为十年期以上产品。其中, 工银安盛本年放弃了行业第七的目标, 下调趸交目标, 提升期交占比 (2014年设立的银保期交保费目标为23亿元, 是2013年实际完成期交保费规模的三倍左右, 且全部为十年期以上业务。但截至上半年期缴保费规模仅为为4.67亿, 未能实现序时进度目标, 约为中邮保险上半年期缴保费规模的一半) 。交银康联、招商信诺、中荷人寿则以利润为第一发展目标, 并以此为出发点, 布局渠道和产品策略。

(二) 部分公司上半年适度销售高现价产品, 但整体持谨慎态度

除中邮保险外, 建信人寿、中荷人寿上半年也适度销售一定额度的高现价产品。其中, 建信人寿对高现价产品采取单独匹配投资项目的策略 (年收益率7%至8%左右) , 其对于高现价产品定位是在偿付能力允许的范围内, 最足高现价产品规模, 确保股东对市场规模的要求。同时, 先期不在银保渠道发展趸交业务的中荷人寿, 鉴于整个银保的形势, 一季度在部分地区限量销售高现价产品。其他4家公司均未销售高现价产品, 农银人寿从自身资本金、资金运作能力考量, 暂无销售该类产品的计划;工银安盛的高现价产品需求, 被外方股东评估后因风险因素否决。

三、银保系公司发展未来应当加强的方面

(一) 立足个险、电销模式创新, 加快推进网销渠道建设

个险渠道方面, 虽然几家公司个险业务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 但主要基于前期业务基数较小, 整个渠道发展的战略和战术仍需进一步清晰。特别是农银人寿, 由于在嘉禾时代三级机构布放和个险队伍建设较快, 但渠道产出较低, 已成为影响2016年实现盈利目标的重要因素。目前, 各家都在酝酿能够借助股东的客户资源, 实现在个险渠道的创新和整合。因此, 各家保险的个险渠道建设应以立足于公司本身的营销队伍资源和客户资源, 不盲目跟从行业走大量招聘销售队伍的老路。

电销渠道方面, 三家公司开展了电销业务, 电销是招商信诺最大和盈利性最高的渠道;建信人寿完全照搬了招商信诺利用母行客户资源、以母行名义营销的模式, 期望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盈利渠道;农银人寿也正朝这一资源整合目标迈进。

网销渠道方面, 大数据时代, 随着消费群体的年轻化, 整个消费行为体现出网络化的趋势。由于在销售成本、影响力等方面的优势, 网销已成为不少公司重要的的销售渠道, 从目前趋势来看, 网销将成为未来规模型理财险种最主要的销售渠道, 各公司应在网销渠道仍处于成长期时抓住机遇, 抢先布局, 适应整个市场消费行为变化的趋势。

(二) 注重人才培养和发展, 打造坚强的人才驱动力。

紧密围绕公司战略, 持续开发并满足人才需求, 通过精细化管理完善优化人才结构。抓住行业人才激励的新机遇, 紧密围绕公司战略, 重点关注区域拓展、价值经营、风险防控、公司治理、专业运营、卓越服务等各领域的人才需求, 完善以营销管理人才、运营专业人才、高新技术人才、风险内控人才为主干的人才结构, 通过主动储备、复合培养的方式, 建立兼顾短期需求和长期战略性需求的人才库。

落实人才培养, 促进整体员工素质提升, 壮大人才储备力量。尝试优化股权结构, 兼并重组有一定人才储备和业务开发能力的公司, 随着新股东的加入, 公司人才储备培养也会迎来新的机遇和助力。同时公司内部制定人才培养专项项目, 充分借助各方资源优势, 进一步提高对人才培养的实际投入;并进一步丰富人才培养途径, 充分运用培训学习、轮岗交流、人才梯队、定向培养等多种人才培养方式, 重点突出培养懂专业、善管理、会经营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切实加强资源投入, 优化培养方式, 促进整体提升, 扩大人才储备及后备力量。

以合理的绩效激励机制促进人才成长。要研究并逐步完善薪酬绩效激励机制, 尝试借鉴投资管理公司、私募、证券等行业的人才激励方式, 并逐步研究保监会对险企人才激励的最近政策, 加强绩效与薪酬激励的有效关联, 引导经营行为符合公司发展策略, 有效兼顾公司短期经营绩效与长期业务价值, 重视建立公司长期竞争优势, 平衡投入产出, 提高盈利能力, 建立并强化绩效文化, 通过价值引导与激励机制, 促进人才对公司发展的助推力。

综上所述银行系保险公司从中外发展历史和现状来看, 既有历史悠久并取得巨大成功的, 也有出现经营混乱无法持续的, 我认为关键是要发现自身优势, 优化产品设计, 合理配置资产, 打造过硬的人才队伍, 在市场当中找准自身定位, 加强风险管控不断加强自身竞争力才能长久立足。

摘要:银行系保险公司近年来在保险行业内快速发展, 四大行中、农、工、建都相继介入了保险机构的设立, 随着保监会对银保合作模式及代理营销方式管理手段的完善, 银保系保险公司逐渐显现出它的渠道和资源优势, 并通过近年来的发展在行业内逐步占有一席之地。

银行/保险 篇11

5月25日,英国渣打银行正式宣布在北京全面启动个人银行业务,为北京市民和海外人士提供广泛的产品、服务。

由渣打投资专家精心设计的投资理财产品,包括“汇利系列投资账户”和“市场联动系列投资账户”。专门的客户经理将根据客人的日常财务所需,时刻提供专业、全面的理财服务.包括渣打首创的“24小时外汇委托交易”及其它增值服务。“优先理财”客户更可享受多项个人化的尊尚权益和各种生活礼遇。

同时,渣打银行的房贷服务将为在京的境外人士提供多币种(美元、港币、新加坡币和人民币)的贷款服务和富有竞争力的贷款利率。

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外汇理财产品“春夏秋冬”隆重上市

“春夏秋冬”理财系列与一般理财合约不同,突破了目前市场上各类结构性外汇理财产品的局限性,由一系列固定期限、固定收益、在未来某一天起息的标准化合约组成。根据起息日不同,分为春系列(3月15日)、夏系列(6月15日)、秋系列(9月15日)、冬系列(12月15日)。每个起息日的持有期间又有3个月、6个月、1年、2年、3~5年多种形式。每年3月、6月、9月、1 2月的15日既为付息日也为发售日,在这4天中国银行将公布新一期系列价格。从“春夏秋冬”理财产品发布日起至起息日前1个月,银行将每日公布一次认购价格;自产品发布日至起息日的前1个星期,将每周公布1次赎回价格;产品起息后,每个付息日结清利息并公布当天的赎回价格。

首期“春夏秋冬”产品每份金额100美元,50份起购,上不封顶.从6月1日开始,在中国银行所辖10家理财中心发售。

民生银行“钱生钱”9币种轻松理财

面对日益强烈的人民币理财产品需求与政策限制下有限创新空间,民生银行开发了“钱生钱”理财账户系列产品。

“钱生钱A”账户提供的智能账户,根据客户自主选定的理财套餐,自动实现活期转定期,实现轻松理财。并对临时有资金需求的用户,实施当日免息透支的优惠.并为客户实现利息损失的最小化。该账户可以满足收支频繁、资金沉淀期限较长、日常工作繁忙、无暇顾及资金管理的中产阶层和企业白领的需求。

“钱生钱B”账户,支持人民币及包括美元、欧元、港币、日元等8个外币币种的个人理财,在通知存款基础上,开发了自动通知、自动转存、T+0资金使用、账户关联等功能。客户只需办理简单的申请手续,即可自动获得民生银行北京管理部提供的期限短、流动性强的人民币1天和7天理财,以及外币7天理财,理财收益率根据情况高出活期存款利率的0.5~5倍。该账户适合拥有较多本、外币闲置资金(5万元以上),又难以确定存期,随时有支付、转账需求的客户。

瑞泰人寿推出“绚丽人生”儿童教育金计划

从6月起,瑞泰人寿推出瑞泰财富工程——“绚丽人生”儿童教育金计划。它是一种兼具投资和保障功能的创新型保险计划,为孩子规划未来。

瑞泰“绚丽人生”主要按不同比例投资于混合型和债券主导型的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中.为投保人提供股债平衡、进退自如的平衡型投资账户,在资金的平衡中,深度挖掘价值增长的潜力。

每份瑞泰“绚丽人生”儿童教育金计划的初始投资同时,此计划还具备保费豁免、为2万元,每月投资500元,同时,此计划还具备保费豁免、保费返还、灵活支取等特点。

瑞泰客户服务部门将以账户管理透明、信息及时反馈为目标,采用在线投资咨询、账户价值电话查询以及客户理财沙龙等附加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多理财资讯和选择。

安联大众推出理财新品

继成功推出万能险之后,安联大众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近日又推出第二个投资理财型银保产品——联众福佑人生“年年红”理财金计划。

该产品的特点是集投资理财和意外保障于一体,既有银行储蓄“保本保息、灵活提取”功能,又有股票基金等投资方式“浮动利率、回报丰厚”的优点。在承诺客户最低2.5%的保证年利率基础上,公司还提供浮动的投资收益,以应对目前升息对收益的负面影响。每笔存入理财金账户的保费持续满5年,公司将一次性发送该笔保费的1.25%作为“祝福金”;满10年,客户可至少领取未提领保费的5%作为特殊的“持续奖金”,所有收益免缴税金。针对客户的不时之需,“年年红”理财金计划提供账户价值15%的免费现金提取,方便性如同银行的活期存款,不影响保单有效性,而且提领和追加都可直接在银行柜面办理。在保障方面,“年年红”理财金计划免费赠送最高2倍账户价值的高额意外保障,使客户在分享公司投资收益的同时更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

目前该产品已在上海交通银行的26家支行网点上柜销售

民生银行正式发行信用卡

6月16日,民生银行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民生VISA普卡及金卡、民生万事达普卡及金卡,以及民生银联普卡及金卡共6种产品。产品符合国际标准,可先消费后还款,一卡双币、全球通用,免息期最长51天,信用卡年费120%增值返还。

安全性方面,民生信用卡提供三重保障:刷卡凭密码加签名或仅凭签名两种方式可选;持卡人可在每笔交易后收到手机短信确认;当信用卡遗失时,持卡人只需拨打民生信用卡24小时客服专线电话即可将卡片挂失,挂失后的账务风险均由民生银行承担。

便利性方面,民生信用卡将在节假日、客户出国期间主动为持卡人提高临时额度;当持卡人在境外遇到紧急情况时,拨打万事达卡或VISA国际组织全球救援专线,即可获得国际组织的及时帮助。

增值服务方面,民生信用卡不仅提供旅行机票、酒店折扣预订服务,而且赠送持卡人及同行配偶、子女业内保额最高的航空意外保险;提供全国24小时汽车道路救援服务。

浦发推出短期高收益美元和人民币双币理财产品

5月30日,浦东发展银行“汇理财”短期高收益美元和人民币双币理财产品上市。这款理财产品以1万元人民币和1000美元捆绑销售,通过人民币投资保证本金安全,同时以短期美元理财争取最大收益。6个月到期后返还人民币本金,收益实现双币种支付方式。

该产品设计为“金字塔”型收益结构。由于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一般为1.9%左右,浮动不会太大,而浦发“汇理财”将美元投资部分与汇率区间挂钩,划分不同美元利率区间,结合人民币收益,建立投资区间保护塔,投资者可以获得7.38%、5.1%、3.12%、2.08%和1.49%不等的投资回报,是目前市场上理财产品收益较高的一款。

银行保险业发展 篇12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于1994 年建立了系统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管理方式(简称“统账结合”,下同),单位和个人分别按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缴纳养老保险,基金由总行实行统一管理,专项储存、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基金收支实行两条线管理。多年的实践表明,这一制度的实行不仅切实保障了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水平,对稳定职工队伍、增强组织凝聚力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新增退休人员的快速增多和养老金发放标准的逐年提高,现行的人行系统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凸显出很大的问题,人行系统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是亟待研究的课题。

二、人民银行系统养老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同

1、统筹范围不同

人行实行系统统筹,统筹范围为除总行外的人民银行系统各分支机构及部分总行直属企事业单位。

2、统筹管理机构不同

人行养老保险制度由人民银行总行统一制定并负责监督执行,养老保险基本参数由总行统一设定,分支机构无权修改。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国家统一制定,但对于单位缴费费率等个别基本参数并未直接规定,各省级统筹机构有权根据本省实际对单位缴费费率等参数进行设定或调整。

3、养老保险具体政策不同

行业统筹的性质赋予人民银行可以按照自己行业的具体发展状况制定具体政策和设定相关业务参数。而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由国家直接统一规定或者给予指导意见,社会补充养老保险政策的制定也要在国家有关规定的指导下执行。

三、人行系统养老保险继续运行的必要性

1、人行养老保险继续运行是必然的现实选择

1998 年,原劳社部、财政部以劳社部函〔1998〕139 号文件明确了人行统筹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统筹的性质,并指出待国家出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后,人行系统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目前,由于国家只开展了企业养老统筹,国家层面统一的机关或者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均没有出台,因此,人行统筹目前无法与社会养老统筹接轨,人行统筹继续运行可以说是不二的现实选择。

2、人行养老保险继续运行符合国家养老保险改革方向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就是寻求机关、企事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平稳衔接,最终消灭“养老保险双轨制”。如果人行养老保险停止运行,从职工养老保险制度退回到退休养老制度,即养老金全部由财政负担,在职职工个人不缴费,则不符合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大方向,是有悖社会发展趋势的。

3、人行养老保险继续运行是职工队伍稳定的强有力保障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如今人行系统已经建立了符合自身特色的,包含总行、省、地市三级统筹基金监督管理体制的养老保险制度。在目前大部分分支行统筹基金存在收不抵支的情况下,该制度实现了统筹基金的全系统调剂,保证了基金按时、足额收缴、支付,保障了长期以来人行系统退休职工的养老待遇。如果人行系统停止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养老金收不抵支的情况下分支行将面临拖欠退休职工养老金的严峻形势,直接造成分支行退休职工队伍的不稳定。

四、人行系统养老保险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养老金严重收不抵支

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以及为追求生活质量而提前退休的意识增强,近年来人行系统新增退休人数增加很快。以浙江省为例,近5 年新增退休人数增长幅度达到137.84%。由于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人行系统赡养比(指离退休人数占在职人数的比例,反映的是在职人员对离退休人员的赡养负担,赡养比越高说明负担越重)也是逐年提高。以浙江省为例,2008 年末为26.45%,2012 年末已上升为32.82%,同比上升了24.08%。另一方面,为保障退休人员晚年生活水平的稳定,近年来人行系统逐步提高了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由于退休人数的增加和养老金标准的提高,养老金支出金额增长迅速,而在职人员缴费收入增长则相对较缓,导致养老金收不抵支状况日渐明显,具体数据见图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基金缺口仍会呈逐年扩大趋势。

2、个人账户空账严重

根据制度规定,人行系统目前养老保险单位缴纳部分直接纳入统筹基金用于日常支付;对于个人缴纳部分,还须根据个人当年实际缴费额、历年个人账户结余以及当年记账利率等做好个人账户金额的记录工作。从制度层面来说,人行系统养老保险采用的是“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模式。但由于养老金收不抵支,在实践中,人行系统分支机构实行的往往是现收现付制筹资模式,因此各分支机构并没有足额的养老保险基金和个人账户记录金额相匹配,其个人账户更多的只是“名义账户”的概念,存在个人账户空账现象。由于目前大部分省级统筹机构均存在养老金收不抵支现象,因此人行系统空账现象比较严重,而且随着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的增加,个人账户空账程度日益严峻。

3、养老金计发办法不符合国家改革方向

虽然人行系统建立了相对成熟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并设立了个人账户,但在最核心的退休人员养老金计发办法方面,和其他机关事业单位一样,人行系统退休人员一直实行退休金制度,养老金标准完全取决于其退休前担任的行政职务或专业技术职称,没有和个人账户缴费情况挂钩。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参保人员认为多缴少缴一个样,早缴晚缴一个样,缴与不缴一个样,缴费越多就越吃亏,影响了单位和职工个人参保缴费的积极性,使征缴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显然不符合国家的改革方向。

五、人行可持续发展养老保险制度构建

要维持可持续发展,养老金的筹集和支付必须遵循收支平衡原则。收支平衡原则又可分为横向平衡和纵向平衡。横向平衡是指当年内提取的基金总和应与当年所需支付的养老金费用总和保持平衡,也即着眼于当前的短期平衡。纵向平衡是指对某一个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来说,在其全部缴费期间所储存的基金总额应与其在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期间所需的养老金费用保持总体平衡,也即着眼于未来的长期平衡。基于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人行系统可持续发展养老保险制度。

1、设定合理的单位缴费费率,实现养老金横向平衡

养老保险缴费金额直接关系到养老基金的横向和纵向平衡,因此确定一个合理的缴费水平是维持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合理的缴费水平一方面要求缴费收入和养老金支出总体相匹配,费率不能过低;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单位的财务能力,以及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的基础性质,不能一味过高。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试点方案,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缴费比例相一致,单位为一般不高于20%,个人为8%,同时也允许退休人员较多、养老保险负担过重的单位缴费比例则可超过20%。而在一些自主进行养老保险缴费试点地区事业单位的单位缴费比例甚至高达30%。相比较,人行系统现行的单位和个人缴费比例则明显偏低(单位为13%,个人为4%)。由于目前人行系统养老保险基金常年收不抵支,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提高其缴费比例,对于维持当年的养老基金收支总体平衡意义重大,即使参照国家规定也存在较大的操作空间。

2、落实部分积累制筹资模式,逐步做实个人账户

养老保险部分积累制筹资模式在理论上兼具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的优点,能有效地应付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引起的对社会养老保险财务机制的严峻挑战,可以说部分积累制筹资模式是大部分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向。要实现人民银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落实部分积累制的筹资模式。在“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第一支柱为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是单位补充养老保险,第三支柱主要是个人储蓄性养老计划)思想指导下,人行部分积累制筹资模式可以设定如下的具体积累方式: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部分实行现收现付,用于日常养老金的支付;个人缴费部分则实行完全积累,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待职工退休后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用于日常养老金的支付;第二、第三支柱,即单位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同样实行完全积累,待职工退休后账户累计储存额也用于日常养老金的支付。在该积累方式下,一方面,由于个人缴费实行完全积累引起的对当期养老金横向平衡的影响可以通过合理提高单位缴费进行抵消,从而将个人缴费积累对养老金横向平衡的影响降到最小;另一方面,通过个人缴费、单位年金以及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完全积累,可以逐步实现养老金的纵向平衡。

3、建立职业年金制度,保障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

根据“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为充分保障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除了要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外,还要建立职工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即职业年金制度。职业年金制度和基本养老保险侧重有所不同,基本养老保险注重公平,而职业年金强调效率,两者正好互补,可以对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起到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障作用。事实上,国务院在2005 年制定发布的《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以及2008 年印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中已经明确提出鼓励企事业单位发展建立职业年金。近年来则进一步制定了明确的年金管理办法,而且目前很多有条件的大型企事业单位实践中也均已建立了职业年金制度。按照养老保险改革发展趋势,人行系统也应适时建立养老职业年金制度。

4、调整养老金计发办法,将计发标准与缴费额挂钩

根据国内外养老保险改革发展实际,养老金计发标准应取决于个人账户积累的养老保险缴费。在这种情况下,职工退休后的退休金标准直接和其在职时的养老保险缴费挂钩,体现了“有付出才有回报”的最基本法则,充分彰显了公平的精神;同时退休金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养老保险缴费的多少,在职时缴得越多,退休后拿的越多,有较强的自我保障激励作用,完全体现了效率的原则。因此,按照个人积累的养老保险缴费来计发其退休养老金标准是目前国内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发展的趋势。人行系统应适时对其养老金计发办法进行调整,使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和其个人账户缴费累计储存额挂钩。

摘要:本文分析了人行系统养老保险继续运行的必要性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构建人行可持续发展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

上一篇:可持续发展的土木建筑下一篇:英汉词汇概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