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中考

2024-08-17

初三中考(共11篇)

初三中考 篇1

在我们完成了三年的教学任务之后, 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所教的学生在中考中能有一个令人满意的成绩, 这更是所有家长的愿望.初三数学复习是中考前数学复习的最重要一环.从中考命题指导思想, 命题原则及近几年中考实际情况来看, 考查基础知识应用的基础题约占70分, 因此复习中应认真学习和理解《中考说明》, 《中考说明》对考试内容, 考试形式, 试卷结构以及试题设计等作了详细说明, 对中考复习有明确的指导作用.教师要将《中考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 《教材》三维一体.按照考查的目标, 不增加内容, 也不随意拔高难度.确定中考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有多少, 具体是什么, 然后结合教材进行系统复习, 对教材中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下面我将参加今年贵港市初中教师培训班的收获以及我们学校对初三数学中考复习的认识和安排与大家交流.

一、做好复习前的准备工作

(一) 科学制定复习计划

复习计划包括学科组复习计划、教师个人复习计划、学生自己复习计划.复习计划要结合本学校实际、学生实际, 复习计划要注重时间安排、阶段要求、采取的措施、想要达到的效果等方面.

(二) 加强学科内集体研究

中考数学复习时间紧、任务重, 知识点比较分散, 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复习效果, 我认为必须加强集体的力量, 进行集体研究.

二、阶段复习的具体内容及时间安排

我们主要将中考数学复习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全面复习, 时间安排从新课结束至4月底为宜.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系统整理知识内容, 优化知识结构.具体包括弄清重要概念, 重要定理, 重要公式有几个, 常用方法共有哪些, 它们之间关系如何.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 复习时间以4周为宜.如果说第一阶段是以纵向为主顺序复习的话, 那么在第二阶段就是以横向为主, 突出重点, 抓住热点, 深化提高.

第三阶段:模拟训练, 以5~8套试卷为宜.这一阶段的重点应放在思想方法的提炼和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整上.通过几套仿真试题, 完成适应性训练, 让学生把最佳竞技状态带进考场.这一阶段应达到三个目的:一是基本内容的再次覆盖与重点强调;二是解题能力的实际检验与强化提高;三是考试经验的具体积累与丰富.

三、中考数学复习各阶段的具体措施

(一) 中考数学复习第一阶段

中考数学复习第一阶段主要复习基础知识, 按初中数学知识体系, 把初中数学内容归纳成两个部分、十个单元, 分别梳理如下.

1.代数部分

(1) 实数 (有理数, 无理数) ;

(2) 代数式 (整式, 分式, 二次根式) ;

(3) 方程 (组) 与不等式 (组) (一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元二次方程, 二元二次方程组, 三元一次方程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

(4) 函数 (直角坐标系, 一次函数, 正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 二次函数) ;

(5) 概率与统计 (抽样调查, 数据分析, 概率评估) .

2.几何部分

(1) 相交线与平行线 (线段, 角, 垂直, 命题, 定理, 公理) ;

(2) 三角形 (分类, 边, 面积, 中位线, 全等, 相似, 直角三角形) ;

(3) 四边形 (梯形判定性质, 平行四边形判定性质, 其他特殊四边形) ;

(4) 圆 (概念, 性质, 定理, 位置关系, 计算) ;

(5) 图形与变换 (图形相似, 平移, 旋转, 轴对称, 中心对称、投影与视图) .

中考复习中属于学生平时常见的“双基”类型题约占60%以上, 要在这部分试题上得分, 就必须结合教材, 系统复习.必须掌握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胸有成竹.建议一定要让学生配合教师进行复习, 不能走马观花, 我行我素;其次要配备适量练习:以单元训练为主, 难度要加以控制, 以基础题为主.对于学生感觉较难的或易错的题, 应让学生养成做标记, 纠错的好习惯, 以便进入第二阶段回头复习.注意:本阶段复习宜细不宜粗, 综合套题训练不要过早.

这一阶段的教学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课前自主复习——课堂讲练结合——课后精简作业——自习反馈矫正,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要做到: (1) 明确单元知识的重点、难点、考点; (2) 充分挖掘教材, 引导学生归纳、梳理知识点, 形成网络; (3) 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训练; (4) 精选例题、精简作业, 以中低档题训练为主, 避免重复; (5) 适当控制教学的难度, 穿插少量的综合复习, 避免在一个问题上讲解过深、过难, 偏离复习方向.

(二) 中考数学复习第二阶段

中考数学复习第二阶段是考生综合能力与应试技巧提高的阶段.在这一阶段, 教师应以“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策略和应试技巧为主线.教师的讲解, 不再重视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首先, 着重提高学生采用“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数学模型”等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其次, 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一些特殊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以提高解题速度和掌握应对策略.

要求:以专题的形式, 关注中考热点问题, 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积累, 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常见的复习专题有:

(1) 知识综合型专题:代数综合问题 (方程、不等式与函数) , 几何综合问题 (三角形、四边形、圆、几何变换) , 几何代数综合性问题.

(2) 重点题型突破:规律探索性型、开放探究型、实验与操作型、方案设计型、阅读理解型、图表信息型、学科综合型、实际应用型.

(3) 数学思想方法专题:主要数学思想有方程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化归思想、统计思想、整体思想等;常见解题方法有待定系数法、定义法、列举法、归纳法、割补法、消元法、配方法、换元法等.

应做到: (1) 重视知识的综合, 尤其是横向联系, 教学要有深度; (2) 重视合情推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3) 突出数学思想与解题方法; (4) 密切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强化应用.

第二阶段复习非常重要, 可以说是对教师水平的考验, 对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知识的扩展运用能力的提高非常关键, 专题的选择要符合学生基础水平, 要重视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的提炼.这样才能提高优秀率, 才能使一部分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三) 中考数学复习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训练, 查漏补缺, 研究历年的中考题, 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第三阶段复习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 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 题量的多少, 低、中、高档题的分配比例, 总体难度的控制等要贴近中考题.

第二, 模拟题的设计要有梯度, 立足中考又要高于中考.

第三, 批阅要及时, 趁热打铁, 切忌连考两份.

第四, 评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 答案错了的题尽量不得分, 让苛刻的评分教育学生, 既然会做就不要失分.

第五, 给特殊的题加批语.某几个题只有个别学生出错, 这样的题不能再占用课堂上的时间, 个别学生的问题, 就在试卷上以批语的形式给予讲解.

第六, 详细统计边缘生的失分情况.这是课堂讲评内容的主要依据.因为, 边缘生的学习情况既有代表性, 又是提高班级成绩的关键, 课堂上应该讲的是边缘生出错较集中的题, 统计就是关键的环节.

第七, 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 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

第八, 处理好讲评与考试的关系.每份题一般是两节课时间考试, 一节课时间讲评, 也就是说, 一份题一般需要3节课的讲评时间.

第九, 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教师讲过的内容, 学生要整理下来;教师没讲的自己解错的题要纠错;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要再记忆再巩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 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

第十, 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 消除学生考试紧张焦虑心理, 可以通过一些心理测试帮助学生增强信心.

要求:模拟训练, 全面提高;自由复习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调整心态轻轻松松迎中考.

总之, 中考复习既要全面, 又要突出重点, 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通过训练, 进行归纳整理, 使方法再上一个层次.在临考前再把感到“不踏实”的问题过一遍,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做到以少胜多, 以精取胜.

参考文献

[1]刘强.中考数学总复习[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8.

[2]王书臣.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喻汉林.体现课程理念, 关注数学素养[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 2008.

初三中考 篇2

2.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3.百炼成钢、百日留芳、拼搏进取、共创辉煌。

4.风起云涌,出水蛟龙,独我九班,傲视群雄。

5.冲刺百日,百日冲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6.信心百倍,斗志昂扬,破釜沉舟,铸我辉煌。

7.勤思则得,善问则裕,普遍交换,深切商讨。

8.进修与坐禅类似,须有一颗恒心。

9.稀薄功利,轻装进步;不计支出,坚持不懈;不达目标,誓不罢休。

10.眼泪不是我们的谜底,拼搏才是我们的选择。

11.做好筹办,科场上总有最艰巨的时刻。冷静才见英雄本质。

12.遇难心不慌,遇易心更细。

13.胆性卓然骨硬志坚不留乌江之憾,风华正茂豪气冲天应建定鼎之功。

14.前程似锦,勇攀书山甘洒汗水放飞心中梦想;志存高远,泛游学海竞逐群雄一朝金榜题名。

15.一路风雨前程磨砺意志,半载苦乐同享铸就辉煌。

16.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7.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减,时有所亏。

18.懂得的不需要,不懂的没必要!

19.月考分数高低何足挂齿,平时名次浮动纯属正常。

初三英语中考第一轮复习思路 篇3

依据我们的教学实践和新课标理念,复习课通常分为分册复习、专项训练、综合模拟三个阶段。其中任务最艰巨的就是第一阶段的复习。下面是第一阶段复习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一、课内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紧紧依据课本,扎实复习教材,强调复习的针对性、渐进性和透彻性。针对学生最可能遗忘或理解不透彻的基础知识,在搞好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的同时着重讲清难点,揭示规律,指导运用。

课上,我们既坚持用传统的但行之有效的手段来达到复习的目标,又大胆地采用符合新课程的教学模式,营造活跃、和谐的复习教学氛围,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复习密度,增加练习容量,充分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复习热情,把听、說、读、写串联成有机的整体,适时、巧妙地把竞赛、辩论等形式引入竞争机制,自始至终让学生在紧张而活泼的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针对学生复习读书积极性不高的现象,教师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1.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记忆。可以让学生利用中考指南附表巧背单词;教师还可以下载按词性分类的词汇表让学生随身携带,随时温习,用零碎时间记忆。

2.词汇复习可以以点带面,把“四会”词汇常考知识点讲解到位。重视培养学生能在上下文中理解《词汇表》中的兼类词、多义词的能力并重点强化默写这些词。

3.每天坚持5分钟的值日报告,旨在加强学生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二、课外

1.课后教师要坚持“精讲精练”,杜绝“题海战术”。所用的复习资料要求信息新鲜,题型得当,练习到位;同时教师还要把握好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拼盘”“剪贴”形式,重新组题或自编补充内容以求能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2.鼓励学生一天练习一篇阅读理解或完形填空或任务型阅读,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评价的能力。

3.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首字母填空训练和写作训练,小组合作,相互检查、评比,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着力处理好考试与教学、课标与教材、基础与能力、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优化课堂教学,创设温馨氛围,激活学生兴趣,最终达到效果的最化化。

初三历史中考复习策略研究 篇4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夯实基础, 平时重理解, 考前重记忆。

历年中考, 万变不离其宗, 总是把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考查放在首位。凡课标所要求的、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人物或现象, 如:近代化的探索、长征、抗日战争、改革开放、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二战史、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 等等, 都是考查的重点内容, 同时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是培养学生各种综合能力的前提。由此可见, 夯实基础, 注重知识的积累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 如何积累知识、夯实基础呢?我以为:

1. 从知识层面上帮助学生构建整体的知识网络结构。

初三复习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前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总结出来, 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 立体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 达到全面掌握基础知识的目的。

2. 注重历史图片、史料的搜集、整理与分析。

以史料作为命题的切入点, 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特点。用文献资料、评论、图片资料等史料入题, 考查学生感知、感悟历史的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如:2008年安徽卷第3题:右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 。

A.自然经济繁荣

B.资本主义萌芽初现

C.民族资本主义短暂发展

D.社会主义经济蓬勃发展

诸如此类的题目各地试卷比比皆是,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 应引导学生注重对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 并能结合课本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分析, 实现材料与历史基础知识的正确链接。

3. 注重对同类知识的整理、比较与综合。

如2007年南通卷第25题: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 它也见证了近代中国历史的演变。这座城市获得解放是在 ( ) 。

A.辽沈战役之后

B.淮海战役之后

C.平津战役之后

D.渡江战役之后

本题以学生生活中的常识为切入点, 考查了与此相关的历史知识, 本题提供的四个备选答案, 实质上是对学生关于几次重大战役的综合考查, 因此教师应提醒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 要注重同类知识的整理、比较和综合。

二、关注现实, 贴近生活热点, 以史为鉴, 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重视与时政要闻相关的考点。

以时政或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作为命题的切入点, 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又一特点, 体现了贴近社会、关注现实的课改理念。此类试题重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及感知、感悟历史的能力, 命题形式新颖, 备受命题者青睐。在平时的复习中, 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关注社会热点, 特别是重大历史事件周年的纪念活动。

瞄准社会热点, 突破学科综合, 培养学生对热点问题的感知能力, 特别关注周年性历史事件的考查。这些周年性重大事件都是在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关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命运的问题, 如2007年中考大多以中日领导人互访、抗战胜利70周年, 香港回归10周年、创建和谐社会等几个社会热点作为命题的背景材料, 2008年中考重点围绕改革开放30周年、北京奥运会的举行、中日关系、西藏民族关系、四川汶川大地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进行命题。2009年将是五四运动90周年、建国60周年、澳门回归10周年、二战爆发70周年等。

2. 关注时政热点。

历史学科反映的热点问题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历史与现实结合, 选题紧扣时代脉搏。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时政材料的收集、整理与课本相关知识的链接, 形成综合性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命运、国家前途和世界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与思维创新能力。

3. 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

如2008年安徽卷第14题:2008年5月, 奥运圣火闪耀江淮大地。请将圣火传递城市的相关史实补充完整。

此题通过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材料, 以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创设情境, 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加强了历史和现实生活的交叉感, 同时也增强了历史的趣味性, 使试题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现实感。因此, 教师在复习时要注意将历史生活化, 要体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要注意通过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走近、体验、感悟历史, 凸显历史的时代性。

三、加强专题复习,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现在的考试, 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命题方法往往是“小切口、大跨度”, 即从某个具体的知识点切入, 然后延伸开来, 考查与之相关的众多知识点, 这种大跨度经常体现在对传统的专题和知识线索的考查上。因此, 专题复习在初三备考复习中十分必要。不过, 专题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1.专题设计切忌大范围, 要尽量小型化。每一组选择题, 甚至材料解析和问答题往往就是一个小专题;2.专题讲解不能仅仅简单罗列知识点, 要让学生掌握专题知识线索, 还要挖掘隐性知识, 用新视觉审视专题, 找出新的切入点。3.专题梳理要尽量从不同角度整合知识, 以时间为线, 以地点为片, 以人物为中心, 注意中外史的结合, 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及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

四、重视乡土历史, 贴近学生生活。

如2008年南通中考卷:以南通家喻户晓的重要历史人物张謇为切入点, 综合考查了与之相关的众多历史知识。张謇是南通的历史名人, 其贡献对南通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类似这种对乡土史的复习考查, 体现了地域性。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及本地实际相联系, 彰显地方特色, 以加强对学生热爱家乡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学生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这也是历史学科重要的功能之一。

五、加强课堂练习, 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1. 加强典型例题的解析。

这是复习课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与考试密切相关。通过这个环节, 教师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以及规范答题的要求。在例题设计和操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针对性;2.要分类型;3.要以例带法。

教师在讲解例题时要注意教给学生的不仅是这一个题的做法, 更是这一类题的解法, 也就是要通过这一个题的讲解教给学生这一类题的解决方法, 使学生适应千变万化的试题要求, 真正提高学习能力, 这是最关键的, 因此历史复习课的典型例题解析要注意学法指导。

2. 指导学生高效练题、练好题。

应用练习培养学生能力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的练习题型训练学生的能力也不同。例如, 填空题偏重于训练学生的记忆力;选择题偏重于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改错题有利于训练学生对历史本质的理解能力;问答题则有助于训练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史实, 进行综合、归纳、分析、论证的能力。以上能力提高了, 学生在考试中的应变能力也就自然增强了。

初三中考 篇5

1、人必须有自信,这是成功的秘密。

2、辛苦一年,收益一生。

3、何必站在回忆里不肯出去,阳光还在外面等着你。

4、如果我们都去做我们能力做得到的事,我们真会叫自己大吃一惊。

5、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

6、遇到困难时不要抱怨,既然改变不了过去,那么就努力改变未来。

7、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能转变你的心情。

8、做好准备,考场上总有最艰难的时刻。沉着才见英雄本色。

9、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10、同一个梦想,同一份汗水。

激励初三学生的话语

NO1、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NO2、初三不再有,劝君珍惜之。一年之经历,终身之财富

NO3、开启中考成功之门,钥匙有三。其一:勤奋的精神;其二:科学的方法;其三:良好的心态。

NO4、健康身体是基础,良好学风是条件,勤奋刻苦是前提,学习方法是关键,心理素质是保证。

NO5、仰望天空时,什么都比你高,你会自卑;俯视大地时,什么都比你低,你会自负;只有放宽视野,把天空和大地尽收眼底,才能在苍穹泛土之间找到你真正的位置。无须自卑,不要自负,坚持自信。

NO6、信心来自于实力,实力来自于勤奋。

NO7、自信,是无尽智慧的凝聚。平淡,是成功路上的驿站。

NO8、不问收获,但问耕耘!天道酬勤。

NO9、悲观些看成功,乐观些看失败。轻松些看自己,宽容些看别人。理智些看问题,纯真些看人生。

初三中考 篇6

一、辅导书的使用有利有弊

我认为学生使用辅导书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好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反之,如果学生仅仅为了应付老师提问和做作业而买辅导书回来抄答案,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产生惰性和投机取巧的心理。

(一)辅导书的好处

数学辅导书在师生的教与学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数学辅导书里很多题目出自名家之手,有深度,有代表性,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自主探究能力,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时,课本只给出一般式和顶点式两种形式。许多辅导书增加了交点式,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表达形式以求更便利地解决问题。因此,数学辅导书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积累解题经验,启迪学生智慧,开阔学生的视野。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习数学应与生活、应用密切联系,学习有用的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除了做到把知识在课内渗透,还应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自己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辅导书中许多题目适合学生的现有水平,又能把学生引到学习的情境中去,使学生思维上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和锻炼,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3.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许多数学辅导书提供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和阅读材料,对于开阔学生数学视野,发展数学思维起了很大的帮助。它们使学生产生对生活、对数学的热爱,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能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生活世界。

(二)辅导书的弊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辅导书的使用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辅导书成了“答案书”。由于现在学生功课重、时间紧,为了应付老师课堂提问或快速完成作业就照抄辅导书上的课后习题答案,班上的学生几乎人手一本“答案书”。辅导书对某些学生来说只起到了提供答案的作用,大大降低了辅导书的使用效率。

2.辅导书起了“拐杖”的作用。有些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时时刻刻都离不开辅导书,甚至有的学生在老师讲解时还看辅导书。有些学生觉得自己读得很明白,可是合上书又不明白了。这使得辅导书成了“拐杖”,学生一旦离开它就不能独立行走,导致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缓慢,效率很低。

3.辅导书选择不当,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有些辅导书脱离实际生活,脱离课本拔高训练,片面追求学生高分,推行应试教育,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使用辅导书

数学辅导书的使用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正确使用数学辅导书

要想让学生眼中的“答案书”变为真正意义上的辅导用书,教师应先让学生认识到在课堂上看教辅书的危害。这种行为会导致学生养成懒于思考的习惯,凡事看看答案即可,没必要再去绞尽脑汁去思考了,久而久之,对老师的讲解失去兴趣,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逐渐下降。教师应告诉学生平常练习可以参考教辅用书上的答案,但必须懂得教辅用书上为什么要这样表达,可以自己先尝试解题,然后把自己的答案和教辅用书上的答案进行对比,找出不足的地方根据辅导书上的答案进行修改,渐渐摆脱对辅导书的依赖。

(二)正确选材

一方面辅导书的选择应该与初三阶段的复习相匹配:初三第一学期,尤其是期中以后,最好选用一些偏重讲解的辅导书,这样不仅能巩固基础知识,也可以让自己对初三的一些经典的传统习题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一些固定的解题套路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有效避免做题的盲目性;期末考试完毕,选择讲解与练习兼重的辅导书是这个时候最实用的,选这类辅导书应选用水平高,质量好的。使用这类辅导书时,应是研究阅读完前面的讲解内容,然后认真完成后面的练习。第二学期开始,基本上全面进入了总复习阶段,选择习题集较实用。这个阶段,主要是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特别是全国中考试题汇编,练习真题,紧贴中考,熟能生巧,巧能生速,可使自己在中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需要选定适合自身的辅导书。选择的辅导书中的练习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太难,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过于简单,就不能达到训练思维的作用。另外,课辅作业量不宜过多,应体现“精讲多练”的精神,不宜搞题海战术。

(三)适当点拨

教师应对一些综合能力较强的,比较系统的,有独特见解的典型题目要进行集中评讲。对于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研究还不能解决的疑惑问题,教师也应及时进行点拨。

(四)精心提炼,注重反思

对于精选的题,要让学生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種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不断提炼、不断深化,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浅谈初三数学中考备考方法 篇7

一、明确总复习的目的

初三数学总复习的目的不仅是中考的需要, 同时还有更广泛、更深刻的意义。中学教育肩负着双重任务:既要为高一级的学校输送优秀新生, 又要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合格的劳动者。中学数学的教学要“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以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考是总结性的检查, 通过初三数学总复习, 要使学生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 并加深理解这些知识, 进一步提高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大面积地、扎扎实实地提高教学质量, 为学生就业或升学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在《数学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指导下开展复习工作

初中数学复习, 教师首先要研读《数学课程标准》, 将其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自己的教学中, 结合《考试说明》, 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 制定行之有效的复习计划,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突出重点, 以近三年中考命题的风格为导向, 以现行教材为依据, 以使整个复习更加有效。

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有序地进行数学总复习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初三总复习时间短, 内容多, 要想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 还要调查研究, 明确重点难点, 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复习。否则课的起点高了, 学生接受有困难, 起点低了, 讲解内容太容易了, 学生听起来乏味厌烦, 使复习课不能有的放矢, 对症下药, 因材施教。中考复习一般分三个阶段:系统复习、专题复习、模拟训练。

第一阶段:系统复习。这一阶段主要是系统整理知识内容, 优化知识结构。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 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 后面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 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 是教材中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 所以建议第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必须深钻教材, 绝不能脱离课本, 应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使之形成结构。很多例题具有典型性、示范性、迁移性、再生力强的特点, 我们应认真研究课本、吃透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课本中的例题、练习和作业要让学生弄懂、会做, 并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一味搞题海战术, 整天埋头让学生做大量的课外习题, 其效果并不明显, 有本末倒置之嫌。

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教学可以按知识块组织复习, 可将初中内容分为数与代数 (数与式、方程不等式、函数) , 空间与图形 (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的证明) , 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复习中可由教师提出每个单元的复习提要, 指导学生按“提要”复习, 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把遗忘了的知识重温一遍, 边复习边作知识归类, 加深记忆, 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 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 并注意分析例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重点讲清“怎样解”“从何下手”“入口在哪里”。

通过系统复习, 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同时, 让学生学会思考是从根本上提高成绩、解决问题的良方, 这里讲的不是“教会学生思考”, 而是“让学生学会思考”。会思考是要学生自己“悟”出来, 自己“学”出来, 教师能教的, 是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然后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和策略, 在解决具有新情境问题的过程中, 感悟出如何进行正确的思考, 能掌握课本中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的解题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理清知识结构, 形成整体的认识, 并能综合运用。一要领会课本例题、习题的出题意图, 理解其中涉及的知识、方法和思想, 能够进行简单的变式和延伸;二要善于反思与质疑自己的答案和解题过程, 避免出现失误, 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对存在的缺漏和薄弱环节, 要及时进行针对性训练, 努力使学生在中考答题中能拿到基本的分数, 力争全面丰收。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如果说第一阶段是以纵向为主, 全面复习的话, 那么, 第二阶段就是以横向为主, 突出重点, 抓住热点, 进入以能力为主、提高应试水平的阶段。

这一阶段可以重点突出以下单元的复习: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形、四边形、圆等。着重突出初中数学的解题方法 (消元法、降次法、代入法、因式分解法、换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图像法等) 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转换化归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 , 以及观察、试验、比较、分类、归纳、类比、猜想等重要数学思想的应用。众所周知,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 是沟通数学知识与运算能力的桥梁。

近几年中考“压轴题”都与此有关, 如把三角形放到直角坐标系中利用它们图形上的相互关系, 熟练地进行代数知识与几何知识的相互转换等。再如函数思想, 在初中课本中, 明确告诉了自变量与函数, 要求写成函数的解析式, 或者隐含用函数解析式去求交点等问题。注意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图像图表和数据信息的能力, 加强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这一阶段的训练可以历年中考题为基本素材, 以中档综合题为训练的重点, 以“题组”训练为重要方式。

通过专题复习, 使学生能对呈螺旋式上升的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链, 并获及解题能力的明显提高。

第三阶段:模拟训练。由近三年的中考试题可以看出, 新课标理念下的学生考试试题不再过分追求题目的甄别功能, 而是重在考查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核心的内容。因此, 我们的复习不要过分追求难度和深度, 不要人为拔高要求, 更不要做大量简单重复、机械模仿的训练。我们追求的目标, 应该是“双基”的应用, 是对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

实践证明, 新课标理念下的中考, 题海战术有害无益, 虽然我们需要必要的针对性练习, 但是练习的关键在于质而不是量, 关键是通过练习来巩固知识, 增强能力。

中考是通过解题来判断学生的数学能力, 中考复习的最终成果要落实到解题能力的提高上来。

因此, 这一阶段的基本方法是练评结合, 先练后评。达到以下目的:解题能力的检验与强化提高, 考试经验的具体积累和丰富, 考试速度的训练提高。

四、因材施教, 抓好学困生教学

帮助学困生搞好复习,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不可推卸的主要职责之一。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困生要特别关心, 给以热情而有效的帮助。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热情和信心去点燃学生的热情和信心,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性。复习课除在例题与习题的选择上照顾学困生外, 还应给他们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 进行有效的训练。应让他们多做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 并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

由于学困生的基础差, 底子薄, 知识漏洞多, 一时适应不了复习课的要求, 教师应该在课外加强辅导, 做到辅导定时, 因人而异。当面批改他们的练习, 好的、有进步的学生当场给予表扬鼓励。可以给他们准备一个病例卡, 对一些易错、易忘、易犯的问题随时记录。对练习中的错误缺陷当面订正, 并向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和性质。如果同类性质的错误较多, 说明自己在教学中存在问题, 应在下节课把问题反复讲清楚。大多数学困生通过这种复习方法还是能够在总复习中有较大提高, 达到合格水平, 最终达到共同提高。

五、磨练学生意志品质,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各种竞技体育中, 选手的过硬实力是首要的, 但临场时的良好心态和意志坚定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考场就是赛场, 考生就是选手, 当然, 教师就是名副其实的教练了, 中考实际上就是考生在知识、能力、情感三维坐标上的大比拼。

能否攻克一道考题, 有时只有一步之遥, 或一念之差, 有时是来自解题灵感, 有时是来自临场的心态,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在较为顺利的环境下长大的, 生活的一帆风顺, 使得他们经不起一点挫折,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尽量多设计一些学生不能通过的坎坷, 以锻炼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与自身的努力下, 可以跨过这些坎坷, 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在平时学习中, 要注重数学学习的行为习惯、解题的严谨性、审题的细心、阅读理解的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把语言表达的规范、准确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加以训练, 避免考试时出错。同时, 让学生学习中考阅卷评分标准。

总之要搞好中考备考复习课, 在于教师辛勤的劳动, 在于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在于学生科学的复习方法, 在于教师和学生的密切配合互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浅谈初三数学中考备考方法 篇8

一、明确总复习的目的

初三数学总复习的目的不仅是中考的需要, 同时还有更广泛、更深刻的意义。中学教育肩负着双重任务:既要为高一级的学校输送优秀新生, 又要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合格的劳动者。中学数学的教学要“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以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考是总结性的检查, 通过初三数学总复习, 要使学生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 并加深理解这些知识, 进一步提高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大面积地、扎扎实实地提高教学质量, 为学生就业或升学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在《数学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指导下开展复习工作

初中数学复习, 教师首先要研读《数学课程标准》, 将其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自己的教学中, 结合《考试说明》, 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 制定行之有效的复习计划,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突出重点, 以近三年中考命题的风格为导向, 以现行教材为依据, 以使整个复习更加有效。

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有序地进行数学总复习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初三总复习时间短, 内容多, 要想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 还要调查研究, 明确重点难点, 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复习。否则课的起点高了, 学生接受有困难, 起点低了, 讲解内容太容易了, 学生听起来乏味厌烦, 使复习课不能有的放矢, 对症下药, 因材施教。中考复习一般分三个阶段:系统复习、专题复习、模拟训练。

第一阶段:系统复习。这一阶段主要是系统整理知识内容, 优化知识结构。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 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 后面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 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 是教材中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 所以建议第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必须深钻教材, 绝不能脱离课本, 应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使之形成结构。很多例题具有典型性、示范性、迁移性、再生力强的特点, 我们应认真研究课本、吃透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课本中的例题、练习和作业要让学生弄懂、会做, 并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一味搞题海战术, 整天埋头让学生做大量的课外习题, 其效果并不明显, 有本末倒置之嫌。

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教学可以按知识块组织复习, 可将初中内容分为数与代数 (数与式、方程不等式、函数) , 空间与图形 (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的证明) , 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复习中可由教师提出每个单元的复习提要, 指导学生按“提要”复习, 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把遗忘了的知识重温一遍, 边复习边作知识归类, 加深记忆, 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 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 并注意分析例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重点讲清“怎样解”“从何下手”“入口在哪里”。

通过系统复习, 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同时, 让学生学会思考是从根本上提高成绩、解决问题的良方, 这里讲的不是“教会学生思考”, 而是“让学生学会思考”。会思考是要学生自己“悟”出来, 自己“学”出来, 教师能教的, 是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然后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和策略, 在解决具有新情境问题的过程中, 感悟出如何进行正确的思考, 能掌握课本中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的解题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理清知识结构, 形成整体的认识, 并能综合运用。一要领会课本例题、习题的出题意图, 理解其中涉及的知识、方法和思想, 能够进行简单的变式和延伸;二要善于反思与质疑自己的答案和解题过程, 避免出现失误, 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对存在的缺漏和薄弱环节, 要及时进行针对性训练, 努力使学生在中考答题中能拿到基本的分数, 力争全面丰收。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如果说第一阶段是以纵向为主, 全面复习的话, 那么, 第二阶段就是以横向为主, 突出重点, 抓住热点, 进入以能力为主、提高应试水平的阶段。

这一阶段可以重点突出以下单元的复习: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形、四边形、圆等。着重突出初中数学的解题方法 (消元法、降次法、代入法、因式分解法、换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图像法等) 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转换化归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 , 以及观察、试验、比较、分类、归纳、类比、猜想等重要数学思想的应用。众所周知,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 是沟通数学知识与运算能力的桥梁。

近几年中考“压轴题”都与此有关, 如把三角形放到直角坐标系中利用它们图形上的相互关系, 熟练地进行代数知识与几何知识的相互转换等。再如函数思想, 在初中课本中, 明确告诉了自变量与函数, 要求写成函数的解析式, 或者隐含用函数解析式去求交点等问题。注意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图像图表和数据信息的能力, 加强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这一阶段的训练可以历年中考题为基本素材, 以中档综合题为训练的重点, 以“题组”训练为重要方式。

通过专题复习, 使学生能对呈螺旋式上升的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链, 并获及解题能力的明显提高。

第三阶段:模拟训练。由近三年的中考试题可以看出, 新课标理念下的学生考试试题不再过分追求题目的甄别功能, 而是重在考查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核心的内容。因此, 我们的复习不要过分追求难度和深度, 不要人为拔高要求, 更不要做大量简单重复、机械模仿的训练。我们追求的目标, 应该是“双基”的应用, 是对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

实践证明, 新课标理念下的中考, 题海战术有害无益, 虽然我们需要必要的针对性练习, 但是练习的关键在于质而不是量, 关键是通过练习来巩固知识, 增强能力。

中考是通过解题来判断学生的数学能力, 中考复习的最终成果要落实到解题能力的提高上来。

因此, 这一阶段的基本方法是练评结合, 先练后评。达到以下目的:解题能力的检验与强化提高, 考试经验的具体积累和丰富, 考试速度的训练提高。

四、因材施教, 抓好学困生教学

帮助学困生搞好复习,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不可推卸的主要职责之一。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困生要特别关心, 给以热情而有效的帮助。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热情和信心去点燃学生的热情和信心,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性。复习课除在例题与习题的选择上照顾学困生外, 还应给他们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 进行有效的训练。应让他们多做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 并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

由于学困生的基础差, 底子薄, 知识漏洞多, 一时适应不了复习课的要求, 教师应该在课外加强辅导, 做到辅导定时, 因人而异。当面批改他们的练习, 好的、有进步的学生当场给予表扬鼓励。可以给他们准备一个病例卡, 对一些易错、易忘、易犯的问题随时记录。对练习中的错误缺陷当面订正, 并向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和性质。如果同类性质的错误较多, 说明自己在教学中存在问题, 应在下节课把问题反复讲清楚。大多数学困生通过这种复习方法还是能够在总复习中有较大提高, 达到合格水平, 最终达到共同提高。

五、磨练学生意志品质,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各种竞技体育中, 选手的过硬实力是首要的, 但临场时的良好心态和意志坚定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考场就是赛场, 考生就是选手, 当然, 教师就是名副其实的教练了, 中考实际上就是考生在知识、能力、情感三维坐标上的大比拼。

能否攻克一道考题, 有时只有一步之遥, 或一念之差, 有时是来自解题灵感, 有时是来自临场的心态,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在较为顺利的环境下长大的, 生活的一帆风顺, 使得他们经不起一点挫折,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尽量多设计一些学生不能通过的坎坷, 以锻炼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与自身的努力下, 可以跨过这些坎坷, 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在平时学习中, 要注重数学学习的行为习惯、解题的严谨性、审题的细心、阅读理解的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把语言表达的规范、准确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加以训练, 避免考试时出错。同时, 让学生学习中考阅卷评分标准。

总之要搞好中考备考复习课, 在于教师辛勤的劳动, 在于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在于学生科学的复习方法, 在于教师和学生的密切配合互动。

摘要:初三数学中考备考方法中复习的目的, 即在《数学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指导下, 从学生实际出发有序地复习, 因材施教, 抓好学困生, 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关键词:初三数学,中考备考,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初三中考 篇9

一、生理性疲劳和心理性疲劳的意义

生理性疲劳, 一般是由于学生参加较为剧烈的活动 (如体育锻炼活动等) 引起的。通过充分休息后, 可以很快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心理性疲劳, 是由于学生在中考复习过程中, 心绷得太紧所致, 是主观体验的一种疲劳感。它不仅会引起生理性疲劳, 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要想消除学生们的这种心理疲劳, 光靠充足睡眠是不行的。

所以, 一旦发现学生经常处于“疲劳”状态时, 老师和家长应仔细地分析一下, 到底是属于生理性的疲劳还是属于心理性的疲劳, 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缓解和转化。

二、心理性疲劳的常见表现

通过长期观察, 有心理性疲劳的学生常有以下几种表现:不爱上课、不愿见老师, 觉得上课没意思, 甚至每到上课就“肚子疼”、要上厕所、洗手、洗脸等;不愿做作业, 一看书就“犯困”;即使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 注意力也常常很难集中, 有时虽然在看书, 但却“看不进去”;不愿意让大人 (尤其是家长或老师) 过问学习上的事情, 对家长的询问常保持沉默, 或者有烦躁情绪, 或者迫不及待地想转移话题;上课时无精打采, 总想找借口出去, 课下却比较活跃, 表现为“玩不够”;容易受学习内容之外的事物的引诱, 如去网吧、抽烟、喝酒、谈恋爱等。

而上述这些现象又集中表现在学习效率低下、情绪波动较大、作息时间安排不合理、学习成绩不明原因地下降、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

三、学生心理性疲劳的对策

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 (学生) 的“累”是属于心理性疲劳, 家长和老师不必过于惊慌, 可以通过采取下列办法来帮助学生逐步减轻或消除心理上的疲劳感:

1. 我们家长和老师 (尤其是家长) 要减轻对学生的精神压力, 去掉他们思想上的过重负担。因为在中考复习阶段, 学生们面临着毕业升学的压力, 所以家长和老师应该对学生的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和估计, 不能单纯地从分数的高低角度来衡量一个学生的优劣, 还要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原有基础、每次考试试题的难易程度、学生学习上的实际困难及临场发挥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我们可以对学生的成绩作纵向比较, 即自己跟自己比、过去和现在比。另外,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 衡量一个学生的优劣, 除了要看他学习成绩的高低之外, 更重要的还应参照他们在德智体等各方面的表现情况来加以判断。这样做, 可以逐步改变他们主观上“学习考试成绩决定自己一切”的想法, 从很大程度上减轻由毕业升学所带来的思想压力。

2. 我们家长和老师可以经常地与学生促膝谈心, 通过谈心来使他们懂得成功和失败的关系, 让他们更理智地面对成功和失败, 在成功和失败的经历中, 培养他们做事坚持不懈的态度, 从而使他们逐步适应中考复习阶段的学习方式。在培养这种态度的过程中, 作为家长和老师可以对学生提出适当严格的要求, 但还要在要求中融进我们对他们的一片慈爱 (关爱) 之心力求奖励多于斥责切不可简单粗暴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我们给学生的奖励可以是外部奖励也可以是内部奖励。当学生缺乏遵照我们所提出的要求行动的自觉性时, 我们可以通过物质的或精神的外在手段 (如奖品、荣誉等) 来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自觉性, 这即是外部奖励。如果学生在遵照我们所提出的要求行动后体验到了满足感, 而这种满足感又进一步激励学生自觉地按我们的要求行动, 那么这就是内部奖励。我们家长和老师恰当地运用奖励的手段, 可以强化学生的行为向符合我们的要求的方向发展。

同时, 适当的运用惩罚措施 (斥责等) 也还是必要的。我们家长和老师可以在学生不符合要求的行为发生后, 对他们施加某种痛苦或厌恶的刺激, 或取消他们所喜爱的某种活动, 如批评、警告、记过等处分, 扣除行为得分, 暂时收回某种奖励, 暂时取消参加某种娱乐活动的权利等等, 以避免受罚行为再次发生。

通过运用适当的奖励和惩罚的手段, 我们可以帮学生逐步消除心理上的自卑感, 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毅力, 树立起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稳定他们的思想情绪, 提高学习效率。

3. 我们家长和老师在对学生的课外辅导中, 要尽量有针对性。比如, 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到困难, 通常并不是他缺乏数学辅导资料, 而是没有适合他的问题供他解决。这就需要我们家长和老师 (尤其是老师) 更多地为他们提供适合他们的问题 (这可以从题目的难度、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水平、题目的繁简程度等方面加以考虑) , 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和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从而形成他们自己的感受。这样做, 有利于丰富他们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当他们为解决问题、获取知识而感到有内容可学、有事情可做时, 就会在内心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 心理上的疲劳症状就会逐步减轻或者消除。

4. 我们应该协助学生合理安排一个中考复习阶段的作息时间表, 这也是减轻他们心理疲劳程度的有效方法。在中考复习阶段, 按照作息时间表有规律地进行复习和休息, 可以使学生在考前逐步树立起考试的信心, 提高复习效率, 使成绩得到稳步的提升。即使在将来考试成绩不理想, 他们也会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另外, 我们还应经常地与学生进行交流, 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内心感受。对他们的打网络游戏、抽烟、喝酒、谈恋爱等不良表现, 切不可采取粗暴的方式教育, 那样多数情况下会事倍功半。对于这些不良表现, 我们作为家长和老师, 应该与他们平等地、耐心地、单独地进行沟通, 帮他们认识到这中间存在的利与弊, 以端正他们的思想认识, 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结束语

我们家长和老师在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着心理性疲劳的现象时, 应该尽可能地从各方面入手, 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帮助学生减轻或消除这种心理性疲劳。可以采用的对策有很多, 除了上述对策外, 还可以使用角色扮演、价值辨析、与其他同学或家长讨论等。通过这些措施的运用, 逐步使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 由厌恶学习转变为喜欢学习、享受学习, 那时, 学生心理性疲劳的症状就会消除了, 从而更有利于他们学习的进行和成绩的提高。

摘要:目前,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 有些学生存在学习后劲不足的问题。本文指出了中考复习阶段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疲劳表现, 着重对初三学生中考复习阶段心理上的疲劳表现加以分析, 并针对这些现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心理疲劳,初三学生,中考复习,对策

参考文献

初三中考 篇10

一、重视科学饮食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 在此项内容训练上既有优势又有劣势。优势是每天早上都有半个小时的晨跑, 保证了训练时间;劣势是学生每天在学校里吃饭, 营养难以保证。初三学生身体还没有发育完全, 需要更多的能量和营养物质来补充。因此, 营养不全或营养不良, 都不能满足训练、学习及生长发育的多重需要。而科学饮食是合理营养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没有科学的饮食, 合理的营养就无从谈起。而且, 科学饮食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经费, 避免不必要的营养品开支。所以, 我校聘请了高级营养师搭配菜谱, 科学配方, 注重学生膳食平衡。

二、做好思想工作

男1000米跑、女800米跑是一项考验学生意志品质的耐力项目, 所以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文化课水平较落后的学生, 他们常有这样的想法:即使体育考试满分, 也上不了普高线, 反正读职校。因此, 这部分学生常常缺少动力, 对体育考试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因此, 做好这部分学生思想工作是重点。我们通过联系家长、班主任来开展思想工作。做好了这部分学生的思想工作, 其他学生就几乎不存在问题了。

三、理清训练思路

(一) 合理安排训练内容注重速度耐力练习

根据我市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评分标准, 男生1000米跑满分是3分30秒, 女生800米跑满分是3分24秒。这对没有专门训练过的初三学生来说要求较高, 但是与一般运动员水平要求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所以, 笔者认为, 不能用训练运动员一样的思路去训练初三学生。比如, 一名优秀初三男子800米运动员成绩大概是2分10秒左右, 对应的100米成绩约12秒, 根据这个比例, 普通学生要跑满分男生100米成绩应该在16秒左右, 女生应该在20秒左右。从这可以看出, 我们大多数学生绝对速度是够了, 关键是需要进行速度耐力和一般耐力的训练。而要想快速提高成绩, 最应注重速度耐力的练习。在冬训的时候多安排一些一般耐力练习, 并要求学生把步幅跑大, 同时最好与冲刺训练相结合, 进入冲刺阶段学生已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 这就需要学生大喊一声来鼓励自己, 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最后阶段的冲刺能力。同时要求学生身体前倾, 加快摆臂, 一鼓作气跑完全程, 不仅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专项能力, 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 为男1000米跑、女800米跑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但也不是一点不顾绝对速度和速度耐力, 比如, 在学生状态较好的时候安排一些绝对速度练习课。

(二) 巧练力量

力量训练是业余田径训练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训练内容, 在体育中考训练中也是很需要的, 特别对于水平较差的学生。人数多, 体育器材怎么够用呢?不用体育器材, 采用了克服身体重力做功的力量训练方法, 笔者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1.后蹬跑、单脚跳, 在规定的距离内, 哪些同学步子少

2.互背, 做半蹲, 两个体重相近的同学一组

3.推小车, 两人一组, 在规定的距离内比快

(三) 明确追赶目标

体育中考不仅要测男1000米跑、女800米跑, 而且还要测评其它项目, 所以不可能每节体育课都练习1000米、800米跑。但可以与准备活动相结合, 以400米操场为例, 慢跑一圈, 大幅跑一圈, 冲刺200米 (慢跑要求队伍整齐, 大幅跑、冲刺不要求队伍整齐) 。同时要求每一个同学都有目标, 目标就是找一个比自己快一点的同学, 每次训练时都跟着这位目标同学, 如果超过目标同学了, 就换一个目标, 这样, 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次训练中都有目标、有动力, 切实提高训练的效果。

另外, 最好将体育中考项目模拟测试成绩加入初三模拟考当中去, 促使每位学生更加重视, 更加全面了解自己的真正水平, 同时也为老师制定下一步计划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四) 重视技术训练

初中学生在跑步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左右摇晃, 特别是女生, 笔者在训练中采用了以下办法:

1.雨天体育课在教室里看影像资料, 观看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动作。

2.从物理学的角度让学生明白:身体摇晃是浪费体能。

3.训练用摆臂来控制身体摇晃。手臂成90度左右, 在垂直身体的侧面摆。

4.在晨跑时间训练动作, 因晨跑时速度不快, 是体会动作要领最好时机。

(五) 重视模拟考试

初三中考 篇11

一、在总复习中要坚持系统性原则

初中物理教学范围大,有声、光、力、热、电等教学内容。大部分知识是抽象难学,各部分之间基本没有联系,讲了这章那章忘,讲了下学期上学期忘的差不多了。这样就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初三物理总复习是一项艰巨的工程。这就需要教师开始复习时做好计划,在严密中系统化。《学记》指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如果教学杂乱无章,就会陷入混乱,得不到成效。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之所以要循序、系统、连贯地进行,是因为我们教学的知识本身就具有内在的联系,学生的认识规律也是有一定顺序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复习时先整体布局,先复习哪册,从哪章开始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进行一章的复习时应不要直接做单元检测题,甚至综合题。要把一章的知识系统化,该背的、该记得整理好让学生拿到手,让学生心中有数。比如在进行浮力一章的复习时,我是先将这一掌知识系统化再从重难点切入把要复习的用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基础性原则

对初中学生来说,大都感到物理抽象难学,由于种种原因在学习中失去信心,掉队的也不占少数,这就需要教师在复习时注重基础知识、巩固,提高,不要只顾题海战术,基础不好,盖起大楼也会摇摇欲倒,再说中考虽然有难题,那也是星星点点,大量题还是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复习时重视基础知识掌握会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若每节课都有收获,他们会继续学下去的,基础打牢了还怕成绩不出吗。仍然是举浮力的例子,我把基础知识都利用课件这一高效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展示给学生,学生面对的是系统的基础知识的整理和运用,很感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直观性原则

都说物理难学难教,确实如此,物理不仅抽象而且和现代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和科技飞速发展紧密联系,却又高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物理。面对现代的初中生,特别是城里的孩子,离开了生产实际。物理上讲到农村用的什么工具都是陌生的,就基本的钳子、压水井、手推车等等大多数同学都没有见过,在学简单的机械时教师最好是拿实物,多把生活中的简单机械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大家,并且把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画力臂等等,通过课件都能直观地形象地获取知识。再比如,学生感到浮力难学,对浮力的方向,阿基米德原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总是掌握不好,针对这些难点,我把平时上课做的演示实验做成课件。通过课件来讲解,用石块细线乒乓球做一个浮沉子,放到水中发现竖直向上,把杯子歪一下还是竖直的,浮力的方向就在其中,我又把用注射器给乒乓球抽水和注水制成在同一杯中同一液体中的漂浮、悬浮、下沉的实验制成课件,让学生讨论所受浮力谁大谁小,同在一杯水中,乒乓球哪个重,体积是相同的,讨论各自的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既形象又直观,效果就比空口讲效果好多了。

四、坚持实验性原则

初中物理主要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平时教学离不开实验特别是初三总复习时,也不要离开实验,坚持实验是教学的成功、复习的成功。比如,压强、浮力这两章的复习我不仅把有些实验重做,而且有些题学生不易懂的,与实验相联系的我就用实验来解决,比如,这样一题,“有一个两端开口玻璃管底端用一个玻璃片堵住,竖直插入水中某一深度,问,向玻璃管中注入多深的水玻璃片开始脱落,注入酒精呢,引导学生利用二力平衡和压强知识解决。再比如船从海到河还是船从河到海是浮起一些还是沉下去一些,我利用两个完全形同的密度计分别放到装有盐水和水的量筒中看漂浮情况,引导学生这是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重力不变浮力不变,密度大的浸入液体的体积少,水的密度小的进入体积就大,来阐述船的上浮还是下沉。效果特别好。再比如复习到电学串并联功率题时,两个灯泡规格不同串联起来哪个亮,我利用实验来解决效果好,直观性强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也可以说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性也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五、目标性原则

教师为了提成绩千万不要只用题海战术,盲目做题甚至只抠难题,忽视简单题,把学生搞得晕头转向,劳民伤财。教师要做好学生迎考的领路人,做学生的好向导,教师要紧紧把握新课标的整体,重点注重在对新课标和课标解读的运用,复习内容和知识点还要紧扣近几年中考题,以近几年中考题型为导向,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运用,为学生的中考搞好攻坚战。

上一篇:小组捆绑式下一篇:市政管道工程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