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走向社会化

2024-05-23

环境监测走向社会化(共12篇)

环境监测走向社会化 篇1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应该结合国际环境合作治理方针, 协同推进环保。从本质上将, 可以将环境合作治理看成是一种走向后工业社会的人类社会治理模式, 这种治理模式同时在环境领域和国际层面中有所体现, 通过这种治理模式的应用, 促进环保目的的实现。

1 环境合作治理的特征

环境合作治理是指一种面向后工业社会的合作形式。它的特征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1) 环境合作主体的个体性。这种特征是指每个环境合作者首先是作为个体存在的。 (2) 环境合作收益的总体性。在环境合作过程中, 环境合作者应该更加注重该过程所能产生和实现的综合效益。 (3) 环境合作行为的过程性。这种特征是指环境合作具有连续性特点。 (4) 环境合作目的的内在性。社会环境生活中包含环境合作, 因此环境合作会对社会环境和谐的实现产生相应的促进作用[1]。

2 走向环境合作治理历史进程的动因

2.1 现代生态环境的公共性和整体性

生态环境是由环境系统和生命系统组成的, 因此可以将现代生态环境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依赖生态环境完成, 现代生态环境的整体性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它的公共性特点。人类社会的分治和分工会对现代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公共性产生一定的破坏, 因此需要因公环境合作治理保证现代生态环境的这两个特点[2]。

2.2 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特点主要是由治理过程的复杂性引发的。生态企业、非政府组织等相关治理主体的出现使得原本的社会网络化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这些治理主体以追求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价值理性为主要导向, 当这些治理主体超越了某种环境工具理性, 为了保证环境治理的有效性, 需要运用环境合作理性对其进行取代。当环境合作理性实现合理取代之后, 会产生一种新的环境合作行为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 多个生态环境治理主体在实际的交往行为中不会发生冲突, 环境合作治理模式会对生态优先价值目标的实现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主体的多样化特点来讲, 走向环境合作治理历史进程具有一定的必然性[3]。

3 政府在走向后工业社会的环境合作治理中的作用

在走向后工业社会的环境合作治理历史进程中, 政府的作用是引导。在这个过程中, 政府的任务主要包含社会环境自治力量成长的有效引导以及构建环境合作政府。

3.1 政府的社会环境自治力量成长引导任务

该任务可以从以下几部分进行: (1) 结合对社会环境自治资源的适度支持对社会环境自治力量的形成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将这个形成过程看成是信息、技术以及信任等相关资源要素进行聚集的过程。为了发挥有效的支持作用, 政府需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 并结合具体的变化情况对资源支持的力度和内容进行合理调整。当社会环境自治力量逐渐形成之后, 政府不再需要继续引导, 而应该将社会环境自治力量的自治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通过这种方式对环境治理过程产生相应的促进作用。 (2) 为了对社会环境自治力量的成长空间进行开拓, 政府应该对自身的环境管理职能进行合理转变。社会自治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效率以及民众等方面, 政府的包办治理现象对促进社会自治能力的降低, 面对这种现象, 在已经形成良好社会环境自治力量的范围中, 政府应该不再过多干预和控制, 进而促进新型社会环境治理方式的生成。 (3) 为了促进社会环境自治力量的健康发展, 政府需要对其自治行为进行合理的监督和管理。这种监督和管理任务主要表现为防止自治行为对其中相关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产生侵害作用, 并且需要对自治行为对公共利益的大范围损害现象进行有效阻止。除此之外, 为了防止社会环境自治行为与维护公共环境利益之间产生冲突, 政府需要及时进行预防[4]。

3.2 政府的构建环境合作政府任务

走向后工业社会的合作社会和走向环境合作治理的社会都需要通过环境合作政府的构建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 应该对政府的环境合作理念的树立过程加以重视, 并通过政府环境合作制度的设计对人们的环境行为进行合理规范, 进而更好地维护生态环境。除此之外, 还需要注重对政府环境合作行为的优化。这个过程会受到逐渐完善的环境合作制度的影响。

4 结语

现代环境的整体性、公共性特点, 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要求需要进行环境合作治理。在走向后工业社会的环境合作治理中, 政府的任务主要是引导社会自治力量的有效成长, 并促进环境合作政府的构建, 通过这两个任务的实现, 更好地促进环境合作治理进程的良性发展。

摘要:社会治理的发展规律决定需要进行环境合作治理, 生态环境治理的特点也对该进程的走向产生了相应的促进作用。环境合作治理有利于治理效果的提升。本文从环境合作治理的特征入手, 对走向后工业社会的环境合作治理进行研究。

关键词:后工业社会,环境合作治理,研究

参考文献

[1]黄爱宝.论走向后工业社会的环境合作治理[J].社会科学, 2009, 03:3-10+187.

[2]杨华锋.论环境协同治理[D].南京农业大学, 2011.

[3]程倩.论全球化中的治理创新[J].太平洋学报, 2012, 10:1-10.

[4]黄爱宝.从后工业社会的服务行政构想看生态行政创新[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04:39-45.

环境监测走向社会化 篇2

这次实践活动,丰富了我们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使我们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更加了解社会,这次实践活动意义深远,对我们的帮助享用一生。作为一个21世纪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指引我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并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我们要抓住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机会;提升我们的修养,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与意识。同时,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自己的目标,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学校走向社会,首先要面临的问题便是角色转换问题。从一个学生转化为一个社会人,在思想的层面上,必须认识到二者的社会角色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时代只是单纯的学习知识,而社会实践则意味着继续学习,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学生时代可以之间选择,而社会人则更多的被人选择。诸多种种差异,不胜枚举。但仅仅在思想层面上认识到这一点还是不能够的,而是必须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潜心体会,并自觉的进行转换。

实践活动,是开端也是结束。展现在自己面前的是一片任自己驰骋的沃土,也分明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学习,深入实践,不断提升自我,努力创造,继续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生活走向化学 化学走向社会 篇3

关键词:生活教育;课堂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074-02

《初三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而笔者在长期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以下现象:学生生活离自然、社会所需体验越来越远;传统课堂重书本知识,轻学生实践能力;学生不关注细节,学习比较浮燥,观察和想象力缺乏,创新能力不足。所以我们教师有必要改变课程内容“难、烦、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生活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设疑激思,使教学情境生活化;变繁为易,使教学内容生活化;自主探究、构建新知使课堂活动生活化;寓练于乐、巩固深化,使课后作业生活化。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设疑激思

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许多学生对凡事都富有好奇心,接受能力也特别强。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应该反复思考,精心创设生活化情境,把具有知识性的实际情境搬进课堂,使学生有相见不相识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原动力,还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兴趣。

案例一:“烟怎么会跑到空瓶中?”

在学习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时,教师以小魔术“空瓶生烟”作为课题的引入。作为配合表演的道具,嘴上还特意叼了根烟(当然没点着)。老师上课时竟然吸烟!学生们窃窃私语,其间坐在前排的女同学还马上捂住鼻子以无声的语言向教师表示强烈的抗议。直等教师魔术表演结束,学生们才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马上想一探魔术中蕴藏的奥秘。教师趁热打铁,带领学生进入了奇妙的微观世界。

化学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和精美的图片,例如科学家对空气成分的探究、鱼池缺氧现象与增氧方法、海水制盐、丰富多彩的金属矿物标本和图片等,情景交融,帮助学生领悟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有趣易学。教师也可以在相关主题的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和图片来创设学习情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变繁为易

“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是学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当下以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而从当下教学实际来看,我们不难发现,许多老师仍然把教材看作教学的出发点和全部,把教学定位为如何把教材规定的内容教给学生,把教学的关注点放在“完成”了哪些既定的教学内容上。这样的教材观和教学观,必然使得教学不可避免地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中心,被教材束缚。

案例二:“我们只制取了半瓶氧气。”

情景一:教师在教授“实验室用KMnO4制取氧气”时,按照教材先通过演示实验把操作中易出错的地方祥详细细地进行了剖析,然后再通过多媒体技术把错误操作引发的后果明明白白地展现给了学生,最后由学生在教师一声声清楚的指令和悉心指导下模仿着制取出一瓶瓶O2。教师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情景二:同一课题,另一名教师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得出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般步骤,但没有把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一一说明,而是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在各个学习探究小组组员旁作为一名“平等中的首席”参与了小组的探究活动。“老师,我们只制取出了半瓶氧气。”“我们的水槽中出现了紫红色的液体。”“我们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到了试管中了。”“我们......”该教师要求把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记录下来,学习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分析出现异常情况的原因,组内有困难的可以求助其他小组成员,及时调整和修改实验方案,重新进行实验。“我知道了,我们刚才原来是因为忘了在试管口放棉花。”最后由小组中的“小小发言人”进行汇报实验现象和可能产生该现象的原因,由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最后由学生代表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注意事项。

既然教材的案例可能远离某些学生的生活经验,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必须对教材进行处理,使得为实现该教学目标的案例符合学生的实际。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三、课堂活动生活化——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首先必须明确:“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教学资源……但它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不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全部”。教师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设计,通过探究活动、实验活动、调查采访活动、网络操作活动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使“活动”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机会去主动体验的学习过程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案例三:“实验室碱性废液的检测和处理”

例如在学习碱的性质时学生实验产生很多碱性废液,主要成分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等,若把这些废液收集起来,检测其中的成分,并把它处理成适合排放的废液,不仅有效整合了碱的化学性质和废水处理的学科知识,而且使“活动”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环保的意识。

教学时学生对平时避之不及的废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老师,我知道如何检验废液中有无碳酸钠。只需要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有无气泡即可。”“老师,碳酸钠溶液存在的情况下好像无法检验氢氧化钠的存在呀?”“我知道,我知道,只要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将碳酸钠沉淀下来,就可以用酚酞试液检验氢氧化钠了。”“我知道废水处理有好多方法:蒸馏、过滤、活性炭吸附、明矾沉降、分别用酸或碱性溶液将碱性或酸性溶液调节至溶液中性,最好用上次我们实验制取二氧化碳产生的酸性废液刚好把这次碱性废液中和了。”

课堂上教师选择了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到的实验废液作为载体,学生通过活动深刻体会到了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乐趣,同时也是一次印象深刻的环境教育课。

四、课后作业生活化——寓练于乐、巩固深化

化学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经验,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化学课的作业布置必须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如果教师布置作业只重视书面作业,轻视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做作业只是照抄照搬课本知识,一味的纸上谈兵。这导致学生知识与践行脱钩,分数与能力脱钩。同时也打击了学生学习化学课的积极性,主动性。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现行沪教版化学教材上有很多现成的作业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例如教材上册P9第二题“谈谈你所知道的污染环境的事例。”P23第六题“家庭小实验:(1)加热一根铜丝,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2)把鸡蛋放入一个装有白醋的玻璃杯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P53第七题“地球有水球之称,但现在水球缺水。有些科学家预言: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些什么想法?”等。教材下册P159第八题“举例说明生命现象与溶液由密切的联系。”P184第九题“与同学合作,检测本地区雨水的pH若干次,分析是否出现酸雨。若出现酸雨,调查酸雨产生的原因及带来的各种危害和损失,提出可能的防治措施。”

教师通过布置生活化的作业,积极拓展教学空间,引领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融入广阔的社会生活之中。教师通过布置生活化的作业,把学习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使他们在与生活的沟通中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真正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必需的教育。通过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学生不再是为学而学,而是师生间、生生间、生本间的互动活动中,情感得到体验、人格得以塑造、个性加以张扬,学会了学习,学会了生活,提升了生命的价值,我们的课堂将焕发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篇4

一、创设情境,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或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夕阳西下时, 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为何撑竿跳高运动员借助一根小小的撑杆, 便能跨越高高的横杆?同时, 选择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通过投影、多媒体等引入课堂, 创设问题情境, 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 激发求知欲。

二、以学生为本

注重全体学生的终生发展, 真正关注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全体学生的终生发展, 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 是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其关键是调动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要随时注意观察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那些未进入学习状态的学生, 用眼神, 微笑、手势等表情和身体语言加以暗示、提醒, 鼓励其参与学习, 尽量不点名, 不大声训斥, 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与学生良好互动, 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学习探究。这样既能满足学生探究未知的好奇心, 又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的状态。避免因过分的批评、指责影响学生的心情, 使学生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老师要善于以柔克刚, 及时化解学生的不良情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因为同学间的小纠纷影响整节课教学的开展, 此时老师若漠然置之, 认为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情, 简单粗暴对待, 往往效果不好。如果能耐心倾听学生的叙述和要求, 及时帮助学生化解矛盾与纷争, 反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是带有各种情绪的活生生的人, 而不是毫无生气的机器。

三、让学生合作交流, 设计实验

当学生提出初步的猜想与假设后, 要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与假设。要让学生先明确实验目的, 发挥想象力, 再根据已学的知识、收集的资料进行设想, 在此基础上, 再帮助学生修改、选择或综合设计出最佳的实验方案。在实验时,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 明确分工, 各自完成相关任务, 充分发挥每个组员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

四、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物理学并不是一门远离人们生活、带着冷冰冰的科学面具、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学科, 物理与现代生活密不可分, 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从早上叫你起床的“闹钟”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到上学的各种“交通工具” (摩擦、相对运动、热机、速度) , 从“吃饭”、“使用各种电器” (能量转化) 到“穿衣” (摩擦起电、热传导) , 从“看电视”、“听音乐” (电学、光学、声学) 到“运动打球” (力学) , 物理学几乎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对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规律并不是一无所知的, 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物理知识或生活体验, 但是对许多物理现象却是一知半解, 甚至有很多误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不拘泥于书上所列举的物理现象和知识, 把学生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信手拈来, 使学生感觉到现代社会的方便快捷, 上天入海 (航天飞机, 核潜艇等) 都与物理学的发展息息相关, 体验到物理学改变人类生活的巨大贡献。

五、完善实验设施, 强化实验教学

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相对滞后的问题, 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 学校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 加大实验设备的投入, 提高实验设备的配置要求, 提高实验设施的配置标准, 完善实验设施。第二, 采用新课程教材, 建设和改进实验室, 增加实验课程, 切实完成“实验与探究”与“迷你实验室”等实验项目, 提高实验课的开课率。第三, 加强对实验经验的总结归纳, 提高实验创新能力, 组织物理方面的骨干教师进行实验研究, 改进实验, 设计出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验方案。第四, 加强教师实验观念培养和实验技能的培训。从而贯彻落实实验教学,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评估学生表现, 总结反思

学生一走进实验室, 教师就应该留心观察, 主要是发现学生好的、积极的、新奇的、独特的表现, 进行积极的评价, 并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 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回顾、反思, 哪些问题弄懂了, 哪些问题还不清楚, 分析实验误差的原因, 操作中有没有失误, 设计合不合理, 测量结果是否准确等。

七、注重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在讲授“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时, 有学生提出:光是不是也由分子组成?对于这样一个始料未及的问题, 教师不要用套话 (“你们上大学时会学到的”等) 敷衍了事, 而要紧紧抓住这个课程资源, 让学生互相讨论, 争辩。教师不要急于解释, 而要让学生寻求解决办法。再遇到此类问题时, 学生再不是盼着“万能”的老师解答, 而是自己主动上网查资料, 在课堂上带着骄傲自信的表情侃侃而谈自己的研究成果。在传统教学中, 老师上课“满堂灌”, 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学完物理只记得单调的公式和题型;而在现代课堂教学中, 学生能体验到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快感, 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总之, 物理知识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关注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科技新成果, 新动向, 能使学生真正了解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 使物理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过程, 让学生感悟到实际生活中物理的奇妙之处, 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动力, 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因此, 必须明确探究性学习的概念和意义。作者在教学实或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创设情境, 以学生为本, 关注生活热点, 注重科学探究, 让学生合作交流、设计实验, 以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环境监测走向社会化 篇5

实践目的: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感知社会、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着力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帮助学生感悟自我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实践内容:

参与了内蒙古广播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分公司工程部实施的有线数字电视双向网改造项目。涵盖了反向链路的开通、调测、双向机顶盒安装等一系列工作。所谓双向网改造就是把之前广播式的广电HFC网络改造成为交互式的双向网络,以实现让用户从看电视到要用电视的跨越式变革,及广电互联网接入的实现。鄂尔多斯广电网络公司的双向网改造是采用了CMTS+CM的组网方式,即机房头端+反向光纤+双向光站+分配网的反向链路+客户端的CM。前期的双向网改造是由专业的施工队实施完成(指物理连接方面),实践活动主要是反向链路的调测和用户端双向机顶盒的安装开通工作。具体工作流程为:

1、分配一个工作人员到各个单元楼道的分配网交接箱处用反向发生器给光站发射射频信号,光站处的工作人员负责调测各个楼道发射回来的信号,并利用插片、均衡等技术方式致使各个交接箱回来的信号一样平衡;

2、光站处的工作人员与机房的工作人员配合致使各个光站到机房的反向信号平衡,至此调测基本完毕。

3、用户端双向机顶盒的安装,工作人员需要更换用户端之前的电视终端盒为数据终端盒,安装更新后的内置CM的双向机顶盒、调试、开通,并耐心教给用户如何使用及介绍其丰富的互动功能。以上便是双向网开通、调测、完成的一系列过程。

实践结果:

通过参与此次实践活动,该同学基本了解了有线数字电视的基本常识,熟悉了广电双向网的各环节及功能,并掌握了双向网调测、开通及双向机顶盒安装的基本技能。

这段时间也见证的该同学的成长,从开始的羞涩、独处到后来的自信、融入,从开始的无从下手到后来的熟练操作,从被动到主动,甚至到担当、创新。体现出该同学较强的学历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养,及无限潜能有待进一步挖掘、迸发。

实践总结或体会: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了我的各种能力,让我在实践中成长了许多。但也表现出了太多的欠缺和不足,类似处理问题不够成熟、遇到困难不能冷静对待等诸多问题,还让我看清了些许梦想与现实的差距。这也促使我会更加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并继续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来检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意志品质。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这个大家庭和自己的小家庭打下坚实的基础。

环境监测走向社会化 篇6

数据社会化

“数据社会化(Socialization Data)”是此次Teradata用户大会的关键词之一,究竟什么是“数据社会化”呢?数据社会化是指集成传统及非传统来源的数据,从而展现企业在全球市场、社区或生态系统中更为全面的定位情况。

Teradata业务拓展与市场营销执行副总裁Darryl D.McDonald解释说 :“在Web 2.0时代,收集数据的渠道和数据的来源越来越多,绝不仅限于公司内部,而是越来越呈现社会化趋势,譬如RFID、智能设备、传感器、社交网站等,要想把这些杂乱无章的社会化数据与公司的客户、供应链、销售业绩、合作伙伴等商业信息联系起来,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就需要社会化BI。”Darryl D.McDonald认为,社会化BI可以驱动企业的创新,并由此塑造出自身与众不同的竞争优势。

Darryl D.McDonald还在大会上播放了一段视频《美联航弄坏吉他》,这个经典案例从一个侧面描绘出了什么是社会化BI。

2009年,加拿大乡村歌手戴夫•卡罗尔乘坐美联航的飞机,结果他那把价值3500美元的吉他在托运时被弄坏了,但美联航却以种种理由推卸责任,或者拖延时间。后来,卡罗尔创作了《美联航弄坏吉他》这首歌,他以幽默的口吻叙述了事情的经过,并且还拍了个更有趣的MV,并把这个MV放在了YouTube上。结果,卡罗尔和他的乐队“麦克斯韦之子”迅速“火”了,专辑销量大幅提升!甚至有其他航空公司主动联系到卡罗尔,向他提供免费旅行。泰勒吉他的老板亲自打电话给卡罗尔,要送他两把吉他,就连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雷都向他们发出了访谈邀约。网友们在观看了MV后,纷纷发表评论批评美联航,美联航形象受到影响,而且非常巧合的是,就在这段时间内美联航的股价下跌10%。

Darryl D.McDonald认为在Web2.0时代,网络关系对于企业至关重要,因此绝不能忽视这部分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利用。譬如:零售商可以通过客户的实时评论与投诉,来降低联络中心成本并提高客户满意度;电信公司通过“客户之声”应用程序来掌握客户关系管理信息,从而帮助降低客户流失率,并缩减呼叫中心的成本。

完整的企业生态系统有多个信息入口,譬如:互联网、社交网络、Email、呼叫中心等,其中还包括很多诸如图片、音频、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对于数据仓库而言,如何合法收集非结构化数据,并对其进行数据分析,依然是个技术挑战,将非结构化数据转化为结构化数据的技术很复杂。”Teradata公司首席技术官Stephen Brobst说,Teradata公司正在致力于研究非结构化数据,希望能为用户提供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整合在一起的数据分析。

当前,已经有一些企业开始了它们的社会化数据之旅,洲际酒店集团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基于苹果的iPhone开发了一种应用,酒店的客人们通过iPhone就可以非常方便地完成酒店预订等商务活动。据统计,这个新渠道开通之后,洲际酒店集团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预订的收入达到250万美元/月,比去年增长了400%。社会化数据的效益不容小视!

应对PB级挑战

“Big Data(大数据)”也是此次Teradata用户大会的关键词之一。Big Data是指某个数据存取点的数据量非常之大,以至于利用常规的软件工具已经难以对其进行搜集、管理和加工了,其数据规模往往达到了PB(1024TB)级。例如,AT&T公司每天传送的数据量高达19PB。常规技术已经难以应对PB级的挑战,要对如此大规模的数据量进行高效处理需要一些特殊的技术手段,诸如:MPP(大规模并行处理)数据库、Hadoop平台、云计算平台、网络存储系统等。

在技术方面,Stephen Brobst认为,此次用户大会有一大技术亮点,就是Teradata与开源架构Hadoop实现整合。“Hadoop是一个知名的开源架构,可以更容易开发和运行处理大规模数据,最早由Google发明出来。被中国企业广泛采用,包括中国移动和一些大银行在内的很多中国客户都在使用Hadoop,把Hadoop整合到Teradata数据库之中,可以基于此开发出更适合中国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Stephen Brobst介绍说。

谈到云计算,Stephen Brobst认为,“私有云在未来的3〜5年将会有巨大的发展,很多企业在目前大力发展企业内部的云计算环境,Teradata则能凭借虚拟化技术、硬件存储功能、可扩展性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Teradata用户现在就可以使用云计算。”

专注数据仓库30年

从1979年成立至今,Teradata始终专注在数据仓库。今年,Teradata还入选了“2010年道•琼斯北美及全球可持续发展指数”。

Teradat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Mike Koehler称,“在公司运营方面,Teradata一直重视四大领域的投入:一是技术研发,今年上半年增加了20%的研发投资;二是专家顾问服务,扩充了30%的专家顾问;三是合作伙伴和解决方案;四是客户服务,全球客服队伍扩大了20%。”

谈及中国市场,Mike Koehler说:“中国市场是Teradata实现业务增长的重要机会,在过去的三四年中,中国市场是Teradata全球增长最快的两三个市场之一,并且这种状况仍在持续。”Teradata大中华区总裁辛儿伦介绍说,除了传统的金融、电信行业外,制造、政府、航空等行业都是Teradata在中国市场重点拓展的领域。另外,Teradata在北京的研发团队已经有了200多名工程师,从研发团队也可以看出Teradata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链接

Teradata新产品速递

在本次数据仓库用户大会上,Teradata发布了一系列新产品和解决方案:

Teradata数据库13.10

这是首款时间感知数据仓库,拥有时序分析功能,有助于客户更轻松地理清企业业务交易及活动的历史脉络;采用增强型压缩技术,具备高级压缩功能,可从容应对多达 20 倍的大数据需求;采用Teradata 开放式并行框架,可快速添加旨在支持复杂并行分析的新嵌入式服务。

统一逻辑数据模型架构和产品组合

Teradata统一逻辑数据模型(Teradata Unified LDM),可以使企业的业务流程模型化,可快速构建业务分析解决方案,全面查看企业业务。

Teradata新增数据仓库专用平台系列产品

(1)Teradata动态企业级数据仓库5650,性能提升43%;

(2)Teradata超高性能专用平台4600;

(3)Teradata数据仓库专用平台2650,集高性能和易用性于一体;

(4)Teradata巨量数据专用平台1650,性价比高和扩展性强;

(5)Teradata数据集市专用平台560,将入门级性能和容量推向新高度。

Teradata加速分析解决方案(Accelerated Analytics)

提供全面的高性能分析工具,以Teradata独有的云技术为驱动力,为业务决策提供支持;包含如下功能:应用开发、时间感知(Temporal)、分析功能、处理大量数据的功能、地理空间技术、联机分析处理(OLAP)优化、数据浏览等。

地理空间智能服务

图书馆走向社会的思考 篇7

图书馆满足社会需求,就能充分地利用社会资源,有利于公众的学习,同时,还可以满足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将信息的流通进一步推动,做好社会风气的优化,推动社会全面和谐的发展。党中央提出,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高校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理应在满足本校教学科研需要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优势和特色,行使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努力为大众服务、为社会服务。所谓服务社会化,就是高校图书馆读者工作的功能社会化,即要求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工作在为本校的教学、科研服务的同时,走出馆门、走出校门,向社会开放,开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有偿或无偿)的文献信息服务,以满足社会公众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为出发点,使其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各类组织以及个人等对信息的多元化需求。

高校图书馆为文献信息资源的中心,对于区域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甚至是文化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社会公众也非常愿意看到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开展。此外,虽然广大群众对于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有一定的期待,更拥有强烈的要求,但是由于相应机制的缺失,导致校外读者难以得到高校文献信息方面的服务。高校图书馆必须打破封闭式的服务观念,拓宽信息服务范围,面向社会更广泛的领域开放,走向社会,服务社会。任何一场变革,首先是观念的变革。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将自己封闭在大学校区内、把社会公众拒之馆外,这种做法同当今社会对大学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要想实现高校图书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当务之急,是要从上到下树立起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众所周知,《高等教育法》规定高校具有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理应是高校为社会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既是社会的呼唤,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认识到大学正在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大学的功能也正在向社会的各个领域延伸,把握好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的尺度;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既要面向强势群体也要面向弱势群体”,让更多的人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要把为社会服务作为高校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充分利用其所具有的资源、设备、人才、环境等优势,更好地为当地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但就目前来讲,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潜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科学分析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现状及制约因素,深入探讨切实可行的途径与对策,对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由于服务对象相对比较固定和单一,因而,使得高校图书馆之间、高校图书馆与社会之间联系甚少。随着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少数高校图书馆在社会化服务方面有了一定性的“突破”,加入了市场经济的行列。但作为图书馆——人类财富的宝地,社会化服务、资源共享应有更深、更广的内涵——即向社会公众开放,读者服务社会化、公益化已成为当今社会公众的迫切要求,也成为当前图书馆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方式

为了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更好地开展下去,就应该懂得多种方式的运用,并且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才能将其实现。高校图书馆根据各自的特点分层面逐步开展社会服务。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应形成自己的特色,根据自身特色优势,拓宽服务范围。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可以经工商部门注册批准,成立信息开发中心,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封闭型服务为开放型服务。

近几年,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队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聚集了大量的高职称的图书馆学、计算机和各学科专业人才,对海量的知识信息进行识别、整理、排序、推送,起到了知识导航员的作用。由于纸本文献资源的价格以及采购资金短缺的双重压力影响,使得在采购文献资源时,高校图书馆仅仅能满足高校内部的教学科研工作。因此,在社会化服务开展中,文献资源就无法满足社会读者的个性化、多样化要求。

但是,相比其他类型的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拥有更为先进的知识资源、设备资源以及教师资源。所以,借助这些方面,高校可以开展相应的大众化信息服务,如可以是学习班的创办、公益性的讲座、信息检索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大众化信息服务的开展,有利于公民的文化素质以及文化修养的提升,同时,也可以服务于公民精神文明建设,为和谐社会构建添砖加瓦。

现今的信息产业时代,信息数据日新月异,技术更新速度之快亦是前所未有的,各行各业要想有效地发挥组织、协调、控制等作用,都必须依赖信息的引导。在激烈的竞争中,只有及时地得到信息,通过分析、研究各方面的信息,才能为生存与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深入地了解政策法律、行业标准、市场导向等各方面的最新信息,而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图文信息资源、先进的信息化服务设备以及专业的信息服务人员,二者的完美结合,使得高校图书馆通过商用信息化服务,解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科研难题。高校图书馆应认真调研社会经济、科技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信息用户的需求热点,以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为依托,搜集商业信息、市场调研、查阅专利文献、用户调研报告等知识服务。

根据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高校图书馆正以其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参与社会文化经济建设,通过社会化服务,面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与发展,从而提高社会经济文化水平。

高校图书馆要将读者培训的对象扩大到社会。读者培训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的常规服务项目,应该将该服务的对象扩大到整个社会;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资源,为社会读者举办各种讲座。这样做,既可提高社会读者的品位,更能吸引更多的社会读者涌向高等学校图书馆。图书馆是知识、信息传播的集散地,是信息产业的一部分,理应将自己推向为知识经济服务的前沿。尤其是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文献资源,长期以来只为本校的学生和教师服务,文献资源封闭使用造成了资源闲置浪费,因此,将丰富的文献资源为全社会服务,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目前,高校图书馆想要实现对外开放,还存在一定的难度。高校图书馆首先是服务本校的师生,但是对外开放也意味着文献资源、设施等方面都需要与校外的读者进行竞争,就会出现利益方面的冲突,成为社会化服务受阻的原因。高校图书馆不可能容纳很多的校外读者,不过,建立数字图书馆就可以将这一困境规避。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凭借网络这一渠道,再结合馆藏优势,就可以将馆员丰富的经验优势发挥出来,再凭借远程服务的手段,就可以让校外读者查阅所需要的资源。并且,通过网络咨询、传递服务等远程服务方式,也可以将社会化服务的外延进一步扩展。

图书馆界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是资源共享,但是在长期发展中,我国图书馆形成了分割的局面,使得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儿童图书馆等之间不能够相互来往,导致资源浪费,出现了过多的重复建设,也给读者带来了诸多不便。随着最近几年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将原本校际之间的限制打破,有效地探索了资源共享与传递等方面的事项,赢得了广大师生的欢迎。但是考虑到图书馆性质根本的差异,使其在资源建设上存在侧重偏向,不过在服务读者方面却是一样的。所以,高校图书馆就可以与其他的图书馆相互整合,建立统一的检索平台,并为读者建立出统一的身份识别标识,读者只要出具身份证明,就可以随意地进入各个图书馆的数据库中搜索相应的资源。只要将一证通行完善,无论读者拥有怎样的身份,通过简单的注册,都可以获得平等的服务,这样也可以在校外的读者群体中充分地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高校图书馆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和校内外读者的不同需求和特点,尝试在“读者的信息需求及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点。

充分利用时间差,灵活安排服务。平时服务于本校读者,周末、国家法定假期可适当安排接待校外读者或设立专门接待日。为社会提供网上服务,如网上信息咨询、文献传递和文献复制、电子阅览服务、文献外借等。在国内,部分高校图书馆利用不同方式向社会开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经验。

三、结语

总之,利用高校图书馆的人才优势,积极开拓社会服务的新领域,能更好地满足社会成员的信息需求,为社会的信息化做出贡献。高校图书馆要抓住社会用户对信息广泛需求和对高校图书馆的信任度,面向社会更广泛的领域开放,走向社会,服务社会,与公共图书馆以及其他信息机构一起为经济建设服务。在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过程中,要处理好高校图书馆之间、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科学图书馆之间的关系。

社会的发展和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使图书馆能够摆脱传统因素的限制,为图书馆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创造了条件。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既要提高服务水平,打造鲜明特色,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又要加强合作,尽可能多地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提高对社会用户服务的整体实力,不断推动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岳艳明.珠三角地区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J].图书馆学刊,2011(6).

[2]夏婧,冯彦平,张晓燕等.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实证研究——以江苏省高校图书馆为例[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2(4).

走向开放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 篇8

一、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相对于传统教学的“以教为中心”,新的教育体制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存在着“以学为中心”的学科特点,在课堂上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不能在以老师讲解书本上的故事、书本上的道理、书本上的知识为中心,而是要积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什么是良好的社会道德观、什么是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要做到以学为中心,笔者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品德教育不是书本上的几行文字、几个故事可以阐述的。品德教育必须重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要做到以学为中心,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充分信任学生的能力,主动交出真心去和学生交流,学生才能真正在课堂上放开胆子去学习、去探索。在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上,我们要避免发生一种教师按照书本提问、学生盲目去抢答的师生“问答关系”,这种照本宣科的问答行为,只是让学生盲目地记住有关良好品德的行为表现,不能真正养成良好的社会道德观和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我们所提倡的师生关系是师生都交出真心,将自己整个生命都投入课堂交流的“问答关系”。举例来说:在教学三年级《世界真奇妙》一课时,教师不可以单纯地讲述世界上各个地区的国家和奇特的文化,而是可以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去那些其他国家玩啊?那里与我们这有什么不同吗?”“中国的上边是哪个国家有谁知道?”“四个文明古国是哪几个?除了他们世界上到底有多少国家呢?”通过这些简单的小问题引导学生对他们已知的世界作出回想和解答,并激起学生对其他他们还未知的世界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对学习课本知识的求知欲。在经历了开课时那场问答之后,学生会不禁在脑海里构想,除了我们生活的这个国家外,世界上还有其他这么多国家。他们那的风景怎样?文化怎么样?整个我们生活的星球又到底是怎么样的?学生带着疑问上课,明白自己需要学习什么?当然,授课效率大大提高。学生掌握知识也更加牢固。

2.联系生活实际,真实教学

为了贯彻落实好“以学为中心”,只通过乏味地讲述课本上的知识和故事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时刻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为中心,在实际生活中掌握品德知识。例如,在教学三年级《走进大工厂》一课时,教师可以联系工厂,带学生去参观工厂,将上课地点从课堂搬到实际生活中去,通过给学生讲解工厂里的实际生产过程,来给学生讲述世界工业发展是怎样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带领学生参观工厂生产的各个流程,看工人们是如何分工合作的,教会学生合作在生活和社会中的重要性,带领学生参观工厂的规章制度,和工人们是如何遵守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教会学生在团队中遵守纪律的重要意义。通过这种将实际和知识紧密相连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求知积极性,并在实际中教会学生什么是品德,什么是社会。

二、贯彻任务学习视野下的作业改革

针对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注重师生交流和问答的特点,要把握住以学为中心就必须贯彻落实好任务学习视野下的作业改革。这一改革主要分为三方面:(1)预学任务。教师必须通过布置学生一定的预学任务,如预习课文找出生活实例等,只有学生做好预学任务,才能真正在课堂上大胆发言,积极探索;真正做到以学为中心;(2)随堂任务。这个可以是让学生在课上积极发言讲解自己的理解,做好随堂笔记等形式。只有学生积极参与随堂任务,才能保证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才能确保课堂上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主旨;(3)课后多类型学习任务。这主要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巩固和培养课上所讲解的品德和良好社会行为,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在课后做一些公益活动,写一下公益文章等多种类型来进行,主要是为了保证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特色融入生活实际中去。

环境监测走向社会化 篇9

教师言传身教, 培养中职学生良好职业道德品质是中职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关键, 在中职学校受教育的学生, 他们尽管有自己的情感、意识和主观能动性, 但是, 由于他们涉事不深, 思想品德正在形成当中, 因此, 对于是非、善恶、美丑等还没有成熟的观念和切实的体验。这时, 他们要想成长、成熟、学会做人、学会思维, 就必须学习。在知识方面, 教师可以传授书本知识, 而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 仅停留在理论上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以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学生往往从教师的道德、思想、行为中学到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 认识是非、善恶、美丑。教师把学生提出的职业道德、思想品德方面抽象的规范和要求在自己身上具体化、人格化, 学生可以在富于形象性的榜样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从而也增强教师教育的可信度、吸引力和有效性, 孔子在谈到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时说:“其身正, 不令则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了教师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身正”, 对学生具有教育作用。在当今社会, 中职毕业生要胜任当代社会的工作, 不仅要有精深的知识和较强的工作能力, 还要有良好职业道德。确立并不断提高中职生的职业道德水准, 培养中职生良好职业道德品质是中职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关键。

应理性认识毕业典礼是人生分水岭, 为什么学校在中职生毕业之际要举行一个非常隆重的毕业典礼呢?这一点, 许多毕业生并不理解, 有些还借故缺席。其实, 毕业典礼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在毕业典礼上, 通常会请一些社会成功人士来给毕业生作演讲, 目的就是给中职生一些震撼性的信息, 为中职生在精神上打一次预防针, 提醒他们:从今以后在思维模式上必须作出适当的调整。

第一, 学校和社会这两个概念的范畴不同。从广义上说, 社会是人类关系的总和, 而学校只是社会的一个组织, 或者是一个小型社团。学校由一群具有特殊关系的人员组成, 最基本的关系有三种, 即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和管理者的关系、学生和管理者的关系。简言之, 社会关系包含了学校关系, 而学校关系只是社会关系的一小部分。中职生在学校的围墙里长大, 与社会之间有一道无形的隔离层或保护层。一旦进入社会, 这道无形的隔离层或保护层突然不见了, 而中职毕业生的习惯思维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依然我行我素, 保留原来的行为模式, 所以常常碰壁而百思不解。

第二, 组织的目的不同。如果是在一家私人企业, 就要知道公司的最终目的就是创造利润;如果成了公务员, 就要知道政府的目的是管理好国家事务;如果是在红十字会工作, 就要知道红十字会的宗旨就是救死扶伤。因此, 中职生个人目标也就必须作相应的调整。无论如何, 原则只有一条:个人目的必须同组织目标保持一致, 找一个可靠的“向导”。相对于学校, 从狭义上说, 社会是指其他社会关系的集合体, 如政府、公司、非营利机构等。从现代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来看, 在社会这个大平台上, 学校作为其中的一种组织, 其组织的最终目的决不是营利, 而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学校会根据社会需求设计不同的专业科目, 让中职生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有所选择。对中职生来说, 个人目的必须同组织目标保持一致, 也就是成为社会真正需要的优秀人才。中职生学成毕业, 步入社会, 必然会进入其他社会组织, 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目前所处的社会组织的目的或目标是什么。

第三, 所处的环境不同。进入与学校完全不同的职业场所, 必须让中职生意识到周围的环境与学校是完全不同的。这时, 对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来说, 最好也是最简单的策略就是:一切归零, 重新开始学习。但这时的“学习”和在学校时不同, 没有现成的课本和教师, 只能从实践中进行归纳、总结、演绎。这完全是一种动态的学习。在这个阶段, 笔者的经验是:设法在新公司里找到一个人缘好, 容易接近又经常可以请教的可靠“向导”, 谦虚而诚恳地向他学习。这样, 就会进步得比别人快。找到了这个“向导”就好像有了导游, 就不必担心迷路了。当然, 对其他同事和上级, 也必须广交朋友, 建立自己的网络。这时, 特别忌讳的一点就是:绝不要搞小团体, 不要卷入办公室政治, 否则, 会死得很惨。

第四, 关系的结构不同。在学校里, 与中职生相关的关系无非是: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学生和学校管理层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 这些关系基本上都不是经济利益的关系。在职业场所上, 面对的是与同事的关系、与上司的关系、与客户或供应商的关系, 所有这些关系都是建立在经济利益的基础之上。对职业场所刚从业的中职毕业生而言, 工作环境充满着未知和挑战, 这时考虑问题的基础应该是经济利益, 看到同事或客户为公司赚钱的时候, 你应该真诚地祝贺他, 并表示要向他学习。反之, 如果看到同事或客户业绩不佳, 你也应该真诚地安慰他, 并设法提供帮助。当然, 关键是自身业绩的提高、实力的增强。这样才能逐步建立起稳定的自己的网络, 在公司的地位也会稳步上升。

人际关系能力是走进社会的关键。在我国这样的多元种族及改革开放的社会, 难免会遇到不同种族、不同宗教、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同事、上司、客户, 所以, 职业场所刚从业的毕业生务必要多学习, 了解他们的不同喜好和禁忌, 以友好、真诚和专业的态度与他们交往, 绝对不要制造冲突。事业的成功各自有不同公式。由于学校的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所以, 学生只要想方设法成为优秀生, 就达到目的了, 每个学生是相对独立的, 但是, 现在由于奖学金和各种奖励措施的设立, 学生之间也有一定的竞争关系, 不过, 最终还是偏重于强调个人奋斗, 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人际关系能力。

环境监测走向社会化 篇10

一、利用社交媒体, 借鉴Storyful模式, 结合大数据技术提高网络新闻传播的新闻专业性

在国内, 微博可以说是互联网的舆论阵地, 在国外, Twitter、Instagram和Facebook等社交网站, 也已经成为新闻线索、突发新闻的重要来源。但社交网络中新闻“引爆点”具有偶然性, 实际上大多数有价值的新闻会被淹没在信息大海中。议程设置作用在社交媒体中被大大消解。对新闻媒体来说, 能够在这些海量社交媒体信息中寻找到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就能赢得竞争力。

这种融合正在显现, Storyful就是一家经营社交媒体新闻的创业公司, 现已经被默多克新闻集团收购。Storyful做的事情就是通过其工具Newwire实时监测主流社交媒体上的“有新闻潜质”的UGC图片、视频素材, 并对之通过新闻专业方法进行核实、求证和加工, 在原创作者允许的情况下分发给其合作客户。Storyful被称为“全球首个社交网络通讯社”, 它为网络新闻接近真实性提供了可能和借鉴意义。

社交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合作不仅止于此。社交媒体的缺点之一是入口大、出口小, 海量内容杂乱无章, 只能通过用户自己去发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用户对连接人与人之间, 人与服务之间的社会化搜索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此, 搜狗搜索通过整合微信公众号数据, 在破局社会化搜索的进程中走出创新一步, 进而打通了从搜索到人, 到服务之间的固有屏障, 在微信之外打开了一个“入口”, 体现出社会化搜索强大的发展潜力。搜狗成为自媒体平台入口并确立了新的优势, 但实际上未来的想象空间更大, 比如结合微信日益丰富的生态进行场景整合创新、大数据整合与挖掘等方面, 都颇具潜力, 甚至有颠覆行业格局的可能。

二、发挥社交媒体的分布优势, 运用数据可视化思维构建社交网络口碑传播网

对于网络媒体来说, 可视化阅读是其独有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其实, 社交媒体上的网民就像是地图上的各个坐标, 他们的传播能力相比大众传播来说更像是“魔弹”。据报道, 苹果公司已经收购Spotsetter, 后者是一个社交化搜索引擎, 利用大数据向用户推荐个性化的游玩地点。Spotsetter能够将来自朋友的推荐与值得信赖的评论和其他数据结合起来, 从而打造更社交化的地图。它能向用户显示那些朋友是某一领域的“专家”, 用户可以将这些朋友加上专家的标签, 以提升他们建议的影响力。用户也可以通过浏览Spotsetter的地图, 查看朋友现在身在何处, 推荐了什么, 从而发现新的可去之处。

网络新闻传播可以借鉴这种模式, 将新闻看作是“游玩地点”, 利用网民之间的相互推荐、转发扩大新闻的影响力。这样高分享率、高转发率和高针对性的精准传播, 更能在社交网络上提升舆论关注度、现实影响力和动员力, 而其“去中心化”控制、接近“现场直播”的传播速度也是传统传播方式所不能比拟的。[1]

三、借鉴商业模式, 整合社交图谱和兴趣图谱, 进行个性化新闻定制服务

社交媒体上关系不仅仅有基于交往而形成的社交图谱, 还有因为兴趣而聚集的群体。社会化电子商务如蘑菇街等建立了优秀的“小组”, 注重体验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使体验活动互动化、娱乐化。具有相同兴趣的“小组”有聚集人气的作用, 定期举行的各种选秀、评选网络达人等活动, 使其成为促进用户交往、刺激用户参与、培养用户兴趣和忠诚度、树立网站品牌形象的最佳阵地。

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 传统“千人一面”的服务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当前大众的应用需求。从传统搜索引擎的个性化变革, 到G+、Q+, 再到新兴的社交媒体营销服务Pay With Tweet、基于好友圈的个性化送货服务1-800-Flowers、位置感知与社交融合的Foursquare等, 可以看出, 个性化需求日益彰显, 大家追求的诗更自由的体验。正是由于用户的自由性, 使得社交媒体网络中任何一次信息的生成和传播, 任何一个圈子的生成或加入, 均蕴含着个性。[2]

社交媒体网络中的信息不再是单纯地由智能化的计算机程序展现给用户, 而是由用户经由自己的社交网络传播给感兴趣的人。因此, 有效掌握信息的传播, 不仅要在宏观上清楚信息传播的规律和趋势, 还要在微观上了解每个用户的习性和偏好。

四、结语

随着社交媒体时代来临, 整个社会舆论生态出现了全新的变化。社交媒介的出现将人联结在一起, 由于互联网人际互联互通, 过去被视为无法利用的常理资源, 今天得以有效整合、激活和利用, 这就是人际网络形成以后给我们带来新的巨大可能性。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发展, 任何一个领域的内容和功能都可以交叉实现, 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内容可以独占服务, 没有一种媒介可以独占天下。我们需要做的是去探索和发现如何利用这些媒介, 从而在信息时代产生更大的社会变革。

参考文献

[1]刘鹏飞, 周培源.2011年网络舆情走势与社会舆论格局[J].新闻记者, 2012 (1) :002.

走向社会的实践课 篇11

这门课程设计为16课时,基本上一星期一节课。

课程的主讲人就是你自己。

课程内容由社会调查、生活与创意、艺术与运动等内容组成。

下面,我来为你讲解这门课程的详细内容。

一、社会调查

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总是会看到不文明现象?是否对社会中许多事物不理解?是否想知道别人是不是和你不一样?那就请选修这门课程,让我们共同来解答这些问题。

首先,你要确定一个课题。比如,专门研究不文明行为;其次,召集你的小伙伴一起做出一份调查问卷;然后,上街去发放调查问卷,并且回收。别以为那只是向民众发放一份简简单单的问卷。这期间,你可能会遇到拒绝、无视或质疑你的人,而你必须自己去克服这些困难。只有这样,你才会成长。调查结束后,还要统计结果,形成表格,分析原因,最终得到结论和总结。

所期望的收获:使你更深入地了解社会,锻炼与人交谈的社交能力。

二、生活与创意

在你身边有没有心灵手巧的人?有没有手艺很棒的人?有没有创意十足的人?每个人身边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有一技之长的人吧。那现在就是你成为这样能干的人的时候了。

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所擅长的手艺拿出来。在整门课程系统中,可以一人负责讲授一节课,学习、训练与掌握诸如编手链、折纸、烧菜等,还可以组织大家表演情景剧、自己手工制作服装、构思剧本并作汇报演出等。

所期望的收获:掌握几门新的技艺,放开自己的身心,充分发展与展示自己。

以上是两种课型的想法,还可以拓展,触类旁通。比如:基本医疗知识课,现代武器了解课等。

这门课程会是一座让你融入社会的桥梁,会是一段让你难以忘怀的记忆,会是一门让你一生受益的课程。

中国决不能走向美国式的汽车社会 篇12

2010年, 中国汽车产销量达到1800万辆, 这个数字已经超过号称“汽车轮子上的国家”美国的历史最高水平。美联储经济学家爱德华.波利斯哥特的预测却让人害怕:2020年中国汽车产销将超过4000万辆, 到2030年将达到7500万辆, 一直到2040年, 中国还将继续增加汽车保有量。

美联储专家的预测似乎很惊人, 但只要未来10年中国汽车销量每年增长10%, 2020年销量就能达到4409万辆, 再按每年增长5%的速度增长10年, 2030年就能达到7182万辆。截至2011年8月, 中国汽车保有量接近8500万辆。根据以上的汽车销量增速假设, 再假设汽车保有量的增长为汽车销量的90%, 不考虑汽车出口, 2020和203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分别达3.5亿辆和8.8亿辆!这个数字也许让汽车产业界振奋, 但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则是一场灾难!多种因素都不允许中国走向美国式的汽车社会。

首先是能源的限制。中国和世界的石油资源不支持中国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增长。2011年上半年, 中国石油表观消费量达2.2亿吨, 同比增长15.1%, 对外依存度达55.14%, 同比扩大了4.2个百分点。如果中国进入汽车社会, 意味着中国对国际原油的需求将会持续、大幅、长期的上升。目前国内每辆车每年平均消耗汽油2吨左右, 则2020年和2030年, 中国汽车年耗石油将分别达6.6亿吨和15.4亿吨, 分别相当于中国2009年原油进口总量2.038亿吨的约3.24倍和7.56倍。2030年的汽车耗油量将相当于2009年全球石油产量的21.47%。目前全球多数油田产量都已达顶峰, 除了沙特等少数国家之外, 多数产油国都没有富余产能。美国人口只有3亿, 却消耗了全球石油产量的近1/4。全球有限的石油资源决定了只能有一个美国, 中国不能成为美国那样的汽车之国。

其次, 中国落后的城市规划现状导致大中城市对轿车的容纳能力非常有限。美国作为汽车社会, 城市的人口密度远低于中国城市, 并且美国大城市都有众多的卫星城将城市功能分散。而中国的城市普遍将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集中于市中心, 高房价又导致大量的居民向郊区集中。因此中国的城市在上、下班时间普遍交通拥挤。以北京为例, 按规划, 市区内的道路设施至多只能容纳670万辆机动车, 但目前, 平均每天净增1900辆机动车。按这个速度, 2015年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700万辆, 届时北京道路车速将降为每小时15公里, 只相当于普通人慢跑的速度。既然目前中国的发展仍习惯于将各种优势资源向大中城市的市中心集中, 就应通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并适当限制城市轿车的非理性增长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第三, 汽车保有量高速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压力不容小觑。中国作为人口第一大国, 需要充足的耕地保护粮食供应的安全。美国作家莱斯特.R.布朗在《B模式》一书中提到, 美国每增加5辆汽车, 就有一块足球场大小的土地被铺上沥青。假定中国每辆机动车的用地面积与欧洲、日本相同, 则2020年3.5亿辆汽车需要铺平的土地面积会接近710万公顷, 而目前这些稻田年产6670万吨大米, 这相当于200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的12.57%。

上一篇:切削模型下一篇:电信业关联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