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实践

2024-05-19

社会调查实践(精选12篇)

社会调查实践 篇1

一、引言

二十世纪初, 社会学从西方国家开始传入中国。社会调查作为实证研究的重要环节, 随着社会学的传入, 也在中国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社会调查是我们为了更好的了解和分析社会而主动地、有意识地认识社会的活动。社会调查课程主要向学生阐述社会调查的相关知识和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 社会调查的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 作为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绝大多数高校已经开设此类课程。

二、社会调查课程教学实践

(一) 根据课程特点设计教学实践

社会调查课程因其实践性较强, 在课程体系上需要根据该课程的特点, 设计出合适的课程模块。通过教学设计, 把相对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 在社会调查的每个重要环节设计实践和练习。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遗忘的发展规律表现为最初遗忘进展得很快, 然后遗忘速度逐渐放慢。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堂实践, 将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相结合, 由实践促进理论知识学习的内化让学生感受到本课程的重要性, 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二) 教学模块介绍

1. 根据学生特点分组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 出现了反对过多班级人数的教育思路, 西方很多国家致力于缩小班级规模, 将控制人数在15至30人左右。为了更好的进行实践教学, 考虑到社会调查课程的特点, 同时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第一步是要给学生分组, 每组5至8人。分组以学生自愿和教师微调为基础进行。首先学生按照个人兴趣和便利自发组织在一起;然后考虑到在实践进行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调整各组男女比例, 同时保证每组都有2名认真负责的学生, 从而保证社会调查的顺利进行;最后各组选出各组组长。社会调查的教学模块分为选择调查课题、社会调查方案设计、抽样方案设计、问卷设计、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完成调查报告等任务。每个教学模块都对应的模块作业, 学生通过小组研讨, 体验完整的社会调查过程, 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 从而更好的激发学习热情。

需要注意的是, 根据以上的教学模块, 各个小组在完成每次模块作业的时候, 都要选择一名代表上台展示作业成果。为了防止搭便车现象, 小组成员每人至少需要上台一次。在各组代表上台展示以后, 为了能够发现作业中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需要对作业进行提问和评价。

2. 确定各组社会调查课题

一个好的题目意味着社会调查成功了一半。在社会调查的各项工作中, 调查课题的选择是重要的一步。为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在选题确定之前, 各组的成员首先在学术刊物上查看相应文献, 然后每个成员根据自己的兴趣拟定好一个调查课题, 接着在组内进行讨论, 最终确定各组的调查课题。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社会调查题目供学生参考, 这些题目可以是教师准备的, 也可以是从往届学生中的自选课题中积累的。如果有的组选择了往届学生的调查题目, 在最后撰写调查报告的时候可以做对比分析。在各组社会调查题目确定后, 教师要根据经验指导各组确定最终题目。

3. 社会调查方案设计

社会调查方案设计主要包括的内容有:确定社会调查目的;确定社会调查分析单位;设计初步抽样方案;初步设计收集资料的方法;介绍调查人员的分工;社会调查时间安排;经费的使用安排。在以上的内容中, 因为有些内容还没有开始涉及, 比如抽样方案设计, 所以在完成这部分作业的时候, 只是一个初步的调查计划书, 随着调查的进行可能还会存在变动。在这个过程, 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社会调查的概况。

4. 社会调查抽样方案设计

社会调查的方法很多, 有实验研究法、文献调查法、田野调查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在多种调查方法中, 现代社会的调查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 所以学生的作业考核也是通过问卷调查完成的。教学安排上对于其他调查方法仅是简略介绍, 由小组内自学完成。问卷调查法的重要步骤之一是抽样方案设计。由于社会调查课程设置的局限性, 更多学生的调查对象是在校学生。对于在校学生的调查可以通过线下调查和在线调查相互结合的方式完成, 线下调查为主, 在线调查为辅, 设计合理的抽样方案。由于受到时间、经费、人力物力的局限, 线下调查的调查对象主要集中在本市进行。学生通过抽样方案设计的作业, 可以对抽样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5. 问卷的设计和资料的收集整理

抽样方案设计后,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问卷设计。问卷设计要以变量操作化作为开始, 由小组讨论出变量操作化的结果, 为正式的问卷设计做准备。变量操作化确定之后, 需要把变量操作化的指标转化为具体问题, 同时注意问卷设计的重要环节。各组问卷设计完毕以后, 需要各组之间相互交换试测, 帮助发现问卷中的问题, 小组再根据试测结果修改完善问卷。在进行正式线下调查前, 教师在班内组织模拟调查过程, 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问卷发放后, 及时收回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审核问卷, 去掉无效问卷, 对有效问卷进行汇总、录入, 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在统计分析过程中, 针对无统计学和统计软件基础的学生, 只需要学生掌握描述统计的方法即可;对于具备这两类知识基础的学生, 可以适当增加知识深度。

6. 撰写调查报告

在以上工作完成后, 进入到调查的最后一个环节, 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对整个调查流程的总结, 为了能使调查报告顺利进行, 在以上每个教学任务的进行过程中, 教师需要实时监控完成情况, 及时解决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总结

(一) 多种教学法的使用

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使用

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任务的完成依靠学生分组。任务驱动教学强调“做中学”, 教师通过给学生布置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任务, 学生主动学习, 查阅资料, 整理知识点, 完成小组作业。小组作业完成后, 由其他小组成员进行提问和评价, 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最后教师进行相应总结。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增强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合作精神。

2. 模拟教学法的使用

模拟教学法, 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就某个角色进行模拟训练的教学方式。社会调查课程的课堂教学中, 要穿插课堂上进行的模拟练习。如在资料收集过程中的资料的发放和回收工作中, 小组的成员分别扮演调查者、被调查者等不同的角色, 进行实际模拟练习。通过模拟教学法, 具有较高的真实性, 能够预先估计调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为进行实际调查打下了基础, 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二) 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是进行社会调查的重要基础。但是理论知识必须结合相应的调查实践来进行。在教学任务完成的过程中,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和抽样方法等。比如在资料的统计分析环节, 重点介绍统计软件的使用、统计方法的运用和假设检验等。学生通过对社会调查基本模块的了解, 初步达到独立实施小规模社会调查的水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结合大学生下乡实践活动开展调查研究, 学生可以做到学以致用,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建立合理评价体系、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试作为一种测量方法, 在评价知识掌握程度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 平时考勤为辅。对于社会调查课程来说, 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评价, 需要重新建立评价体系, 多角度考核教学效果。基于社会调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 结合教学任务, 增加教学任务完成情况考核。教学任务完成情况考核可分为三部分:第一, 要对教学任务完成情况考核;第二, 基于小组任务的完成, 撰写调查报告, 根据调查报告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第三, 学生个人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表现, 增加成员互评的环节, 防止小组成员搭便车。期末考试成绩、考勤、任务完成情况这三部分占总成绩的比重可设定为:40%;10%;50%。

(四) 教学中心以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

在社会调查的教学过程中, 教学中心向学生转移,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单纯的讲授所占比重较少, 涉及到各个教学任务的环节均采取学生分组的形式完成。学生通过网站、博客等多样化得学习方式自主参与到学习中, 由被动学习、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主动接受, 让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 进而充分地发挥了参与式学习的效果, 学生也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对接。

参考文献

[1]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 (第四版) [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 6.

[2]聂玉梅.大学生调研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社会调查方法》课程为例[J].社会工作 (学术版) , 2011, 4.

社会调查实践 篇2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2012.8.30

作为一名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我们在大学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暑假,过的真的很快,我不仅去了工地,也去了公司,在将近一个半月的实习里,我初步接触了建筑的一些基础知识,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社会经验。实习,不仅是学习,更多的是体验生活,在实习开始之前我就想:这次去实习,我不仅是去学习实践,更重要的是去观察那些在工地上生活的人们,不论是民工、施工员还是老板。虽然他们的称呼不一样,但我相信在他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值得我学习的东西。

第一次到工地实习,非常期待,也很好奇,还想着到底该怎样与别人相处,早早的就到了工地的项目部,老板给我指定了个师傅,之后什么都要看自己了,师傅她是做资料的,第一天我都不知道要做什么,师傅给了我一套图纸让我自己看,说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都可以问的,拿到一套图纸,我按着老师上课讲的摸索了起来,说明、建施、结施,大概的东西都还是可以看懂的,可是有些细部的节点构造还是不怎么对应的起来,第一天就在翻阅图纸中度过,一个人静静的,明白了不管做什么,基本功一定要很扎实。当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时,一定要多问,在问的同时,就增添了和师傅交流的机会,这样,不仅问题解决,也很快融入了集体。现在的社会是很现实的,一定要勤学好问,多与人交流,以诚待人。在工地实习的这段时间,我踏入过现场,在师傅的悉心教导下,使我熟悉了工地上许多最基本的知识,师傅结合我在学校学习的内容和我讲解了关于钢筋这一块的知识,梁与柱子的箍筋加密与非加密,当柱子高度不大于1.2米时,箍筋不分加密和分加密,也可以说是全部加密,当梁与柱子交接时,箍筋不需要重复设置,只要在竖直方向设置就可以,梁一般箍筋加密不得少于5个,楼板的钢筋一般情况是根据两块板之间的净距除以钢筋的间距再加上1计算而来的。钢筋是一项隐蔽工程,是工地里最该严格把关的一项东西,师傅说我们在实地现场看到的与我们根据图纸计算得来的数量往往会有很大差异,作为一名造价专业的学生更应该注意这一细节,因为这关系到经济的问题,所以看似简单的东西就更应该仔细。师傅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讲的都是现场实际操作非常需要的东西,使我对专业的基础知识也更为了解。

之后的一个月我又去了公司实习,那里的环境还是比较简单的,员工不多,所见到的事情,接触的人也不是很复杂。每天乘坐公司的班车,实习生活过的挺有规律的,每天上班下班,看上去还真有点像上班族的感觉,似乎都能感受到以后真正去上班的时候的感觉。

公司与工地不同,但学的东西也很多,无论是专业技术方面还是在人情世故及工作程序上面,我的认识都在不断的加深,学到的东西也不断的在增加,有的还是在学校接触不到的东西。刚去的几天和去工地一样,总感觉好陌生,什么事情都不会,对于公司的工作流程也不清楚。我就只能先看看预算定额,里面有各种部位的说明和计算规则。第一次真正接触预算,我信心十足,因为我很想把他学好,首先看了建筑面积的计算规则,看似简单的几句,其实里面包括了很多内容,每一句都要仔细看,有几句很清楚,但有几句却很绕口,让我迷迷糊糊的。看完建筑面积的说明和计算规则,师傅又拿来一套别墅的图纸,简单和我讲了下让我自己对照规则试着计算下,之后她也就忙她的去了。一看到图纸我一惊一咋,图纸怎么是建通的,什么意思呀,都没碰到过,和学校的很

不一样,复杂也复杂了很多,当时都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了,先自己琢磨琢磨,然后把不懂的问题集中起来,到师傅空点的时候再去请教。经过师傅的指点,简单的了解了下,磨糊的就这么计算着,当地下室、半地下室等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及相应出入口建筑面积,按其上口外墙(不包括采光井、防潮层及保护墙)外围水平面积计算;有柱的雨棚、车棚、货棚等,按柱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建筑面积;独立的雨棚、单排柱的车棚、货棚等,按其顶盖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室外楼梯按自然层水平投影面积之和计算等等。预算中最简单的建筑面积我都计算了好几天,有些沮丧,接下去师傅还教我怎么使用CAD软件计算建筑面积,不过用CAD软件计算必须把计算建筑面积的规则都搞的很清楚,这样计算才会更快。

在这短短的实习期间对于预算我还没接触多少,只了解了写皮毛,但师傅告诉我拿到一个工程不要急着去计算而是要要先阅读图纸的设计说明及其有关此套图纸的补充等,较完整的翻阅一下整套是很重要的,这样计算起来心里会对它有个整体的了解,知道自己所要计算的大概有哪些东西。其次,工程量计算时要一步一步的算,主要的还是条理清楚,思路清晰,不要挑着算,这样不容易漏算少算,第三,每一层都有不同的东西,要仔细研究,不能说看上去差不多就按一样的去计算,不要因为自己嫌麻烦而偷懒,不要因为工程量小而忽略不计,要从现在开始一点一点养成好习惯。

在那我还帮助办公室的叔叔阿姨弄招投标,虽然做的都是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但我从中也了解到了招投标的知识,招标文件的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结算的效果。写招投标文件,有很多模板可以利用,但要注意工程性质、地质情况、现场交通情况等等要描述清楚。另外,对该工程要仔细考虑,把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要写进招标文件中,特别是机电工程和装饰工程,一定要把设备材料要求写进去。对于施工阶段的变更情况的要求也要写清楚。比如什么样的变更不计经验洽商,多少金额的变更不计洽商等等。最重要的一点是对施工单位的资质描述,这也非常重要。很多变更情况都是可以在这样资质的施工单位可以考虑到的而不用进行经济洽商,其他的问题就是不要照搬模板,以一定要把每一个字都看清楚,思考每一句话的意思。

时间如流水,一个多月的实习一晃即逝,在这过去的一个多月的实习中,在他们的耐心指导下,通过自己的不断实践,深刻的体会到了理论指导实践,而实践又反作用于理论的真正含义,尤其是使自己所学理论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对我在今后的社会当中立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我也认识到,要想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单靠这这几天的实习是不行的,还需要我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一点一点的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才行。

实习主要是为了我们今后在工作及业务上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增强了我们今后的竞争力,为我们能在以后立足增添了一块基石。从一开始的笨拙无措一步步到可以很从容的讲出自己的想法,这次实习不但丰富了我建筑专业的知识,使我向更深的层次迈进,对我在今后的社会当中立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认识到,要想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单靠这几天的实习是不行的,还需要我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一点一点的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更可喜的是我在实习期间还结识了一些好朋友,他们给予我不少的帮助,俗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没有把理论用于实践是学得不深刻的,当今大学教育是以理论为主,能有机会去实习,对我来说是受益非浅的,还有一年我就要走向社会了,相信这次实习对我今后参加工作一定会有帮助。

社会实践活动 篇3

一、社会性实践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同样在选择社会性实践活动时,也要有目标地进行筛选,一般来说,应遵循以下原则:

1.健康安全原则

健康一直是孩子成长的最高原则,在进行社会性实践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性原则,事先教师应充分考量场所以及参观、体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状况。比如在参观奶牛养殖场时,就应选择秋冬季,避免春夏畜牧业传染高发期前往。

2.合理有效原则

“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因此,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可以是孩子近期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是幼儿园主题教育的内容,而不是走马观花,无意义地走过场。

二、开展幼儿园社会性实践活动的准备

一个合理、细致、周到的准备是成功组织社会性实践活动的基础,因此,在选择了活动内容后,还应对即将开展的活动进行一个合理的规划、准备。

1.教师的准备

教师是整个活动的策划者与组织者,在进行活动前,教师要事先与参观单位进行联系,沟通参观事宜,得到协助单位的支持与配合,以便实践活动顺利地开展。

另外,教师应事先对即将开展的活动有所了解,丰富自己这方面的知识,以便在进行参观时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介绍,同时也能自如地应对孩子的提问,答疑解惑,并引导孩子探索未知领域。

最后,活动前教师应全面考虑,认真做好安全预案,策划好活动方案,制定参观路线,在最有效的时间,参观到最有教育的内容。

2.幼儿的准备

孩子是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者,一个有准备的参与者,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多的收获。在活动开展前,可以让幼儿对开展的活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具备初步的知识储备,这样在参观的过程中,孩子能更好地进行体验。参观前与幼儿一起了解基本的社会道德,知道不乱丢瓜皮果壳,在外要跟好集体,不做危险动作等等,同时在着装方面应适合参观当天的气温,以轻便为主。

三、幼儿园社会性实践活动的内容及教育效益

幼儿园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同时也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既有带领幼儿走出园门的实践活动,也有将社会教育资源请进幼儿园的活动,在走出去与请进来里,孩子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更全面的发展。

(一)走出去

1.了解本土文化类

苏州是一个文明古城,随着城市变迁和人口流动,苏州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在融合、接纳的过程中,一些苏州本土文化也正在远离孩子,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吴文化活动,并让孩子积极参与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比如带孩子参加苏州话大赛,激发孩子学说方言的兴趣;带领孩子参观苏州刺绣厂、桃花坞木刻年画、昆曲社欣赏戏服等,初步了解苏州优秀的地方文化;当然,世界闻名的苏州的园林是一定要去的,与孩子一起欣赏苏州园林一步一景的美丽景色,听听苏州园林里的故事与传说,为我们苏州古代人民的智慧骄傲。通过这一系列的社会活动,孩子们增强了对吴文化的认识,激发了孩子热爱家乡的情感,相信这些优秀的文化会继续传承下去。

2.了解社会机构类

通过参观、了解各种社会服务机构,让幼儿初步了解一些社会机构的工作内容及程序,了解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如走进消防中心、警察局,去邮电局给同伴寄一封信,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获得了有关社会服务的粗浅知识,相信对今后孩子社会生存适应能力有好处。另外还有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实践活动也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了解一定的生活常识,如参观自来水厂,建立初步的节水意识。参观苏州气象台,了解气象知识。参观图书馆,感受安静的阅读氛围,初步了解借阅制度。

3.了解社会生活类

我们带领孩子去参观牛奶厂、饼干厂、面包店等,让孩子了解各种食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教育孩子要珍惜粮食,尊重成人的劳动成果。我们还带领孩子去参观理发店、邻里中心、小超市、菜场等,鼓励幼儿学习选货和付钱。除了这类常规参观,我们还结合孩子们正在开展的主题活动以及年龄特征,进行有目的的参观,如带领大班幼儿走进小学,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

4.了解自然环境类

除了以上内容,我们还带孩子走进大自然,感受鲜明的季节特征,欣赏美丽的景色。另外每月进行远足,提高孩子步行的耐力,孩子的能力、毅力、体质得到锻炼。

(二)请进来

我们还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和社区资源,有选择地邀请家长和社区工作人员来园与孩子互动,比如我园每学期每个班都会开展“爱心朋友”活动,有的班级会请医生家长来园给孩子讲爱牙知识、护眼常识等,有的会请中学的化学老师家长来园给孩子玩奇妙的游戏,还有的会邀请爷爷奶奶来园表演二胡、扇子舞等传统艺术,端午节时还请巧手妈妈来园表演包粽子的本领,请孩子也来动手试一试。

总之,幼儿社会实践活动有室内,有户外,有城市里的各行各业,有农村,有工厂,通过亲身观察、体验、感受,了解了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道德规范,开拓了幼儿的眼界,增长了孩子的见识,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社会调查实践 篇4

本文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暑期赴上海社会实践为例, 在社会实践前期方案准备、实践团成员结构组成及实践活动成果总结等方面对高校社会实践开展过程及方式进行探讨。

一实践方案准备充足

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时, 在团队指导老师的指导与建议下, 同学们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自己的个人实践项目, 这让同学们拓展了的思维, 也会使同学们对待社会实践的态度更主动, 对实践活动的执行也更加有动力。实践证明,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特长来确定的实践活动, 能在保证同学们兴趣和积极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在初步方案制定中, 陈老师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对大家的社会实践方案提出宝贵————————————————————————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确保了同学们社会实践方案的合理性及可执行性。

此次社会实践, 大部分同学都是选择联系了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单位, 也有同学选择联系较有名的高校。其实, 同学们与相关单位联系的过程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高沟通能力和处理事务能力的过程, 这是同学们试着接触社会进行锻炼的机会。通过前期的工作, 明确了目标和具体的方向, 制定实践内容和方案, 能更好地进行社会实践工作。

二团队成员结构合理

本次社会实践团共14人, 其中有5名研究生和9名本科生。不同年级的同学组成了一个团队, 相互之间也起到了互补的作用。在专业知识方面, 低年级同学还未能学习太多的专业知识, 因此, 对一些专业性的原理还不是很理解, 此时作为已经较多接触专业相关项目的研究生学长学姐就可以发挥带头作用, 来给学弟学妹们进行一些专业知识的讲解, 这样让低年级同学在开阔眼界的同时对相关的专业知识有了一些直观的认识, 研究生同学也丰富了自己的实践经验。在实践活动中, 学弟学妹们也积极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能为学长学姐们提供帮助。这样, 整个社会实践团的成员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扬长避短。

三实践内容多样, 成果形式丰富

目前, 高校社会实践的形式丰富多样, 之前较为常见的是进行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司实习等。此次社会实践以一种比较新颖的形式开展, 通过前期准备、方案的讨论与制定等, 收集整理大家在就业、学习、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困惑及问题, 带着问题去思考去进行社会实践, 更能让同学们有所收获。

在我们所调研的几家单位中, 几乎都与高校开展着不同程度的合作。具体形式有高校与企业联手定向培养专业人才, 高校与企业进行合作项目开发, 高校学生前往企业进行培训、进行实地学习实践等。此外, 在联系高校与企业的过程中, 同学们还可以学习到更多踏入社会待人处事方面的经验。

当然, 此次社会实践在一些地方也存在着不足。主要体现在同学们个人实践项目制定后, 大部分人都将自己的精力主要放在了自己所联系的单位或者感兴趣的企业上, 而对其他单位的相关信息缺少主动了解与沟通, 这样的话损失了学习不同领域专业知识、开阔视野的机会。

四社会实践开展方式探索

通过此次赴上海社会实践活动, 总结成功的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 促进高校社会实践更好地开展。

1. 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

为了让大家在就业创业、职业规划、专业社会需求等方面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 让同学们走出校园接触社会, 联系高校和企业合作无疑是最好的方式。正如东芝电梯的工作人员说:“仅仅是靠企业去培养员工是远远不够的, 与高校合作才能更好地培养优秀的人才。”高校与企业合作使二者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资源共享、技术开发以及生产经营等许多方面建立起协作关系。高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的责任, 应深入企业是了解人才的社会需求。

高校应当更注重与校友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校友企业对学校学生的校内专业知识的学习更了解, 同时校内的同学也更倾向于与学长学姐进行交流, 向其学习。

2. 丰富内容, 加强创新

新形势下的实践活动应该具有时代感, 增强创新精神, 以往社会实践的范围较为狭窄, 我们应当注重把握以社会实践能够给同学们带来的真正有用的收获, 把握社会实践与同学们自身需求的结合点, 丰富实践内容。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例, 我们可以思考如何将社会实践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相结合。

在校园学习中, 大学生创新项目也成为学生培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它也是大学生在课余生活中锻炼自己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机会。很多时候同学们不知道如何去申请相关项目, 也有很多同学不知如何去开展项目。如果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 走出校园, 进入企业中, 去深入了解企业需求、社会需求, 毫无疑问能够迸发出更多的思路和创新点。同时, 若与企业单位多多沟通交流, 同学们也能够得到一些比较有价值的设计指导等。以大学生创新项目申请来说, 以社会实际需求去开展项目不仅可以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 同时也为社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这样更能发挥大学生创新项目的价值与现实意义。总之, 高校社会实践的内容要与创新要结合起来。

3. 开拓领域, 锻炼自己

高校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首先应当让同学们意识到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目的和意义, 让同学们能够通过社会实践有所收获、有所感触, 而不能让同学们觉得社会实践是一项任务, 应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而不是让同学们被动参与。在确定社会实践开展的主旨后, 开拓思维, 发扬创新, 根据同学们自身的特点, 通过前期相关的调研, 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方向, 去组织开展大学生比较喜欢的实践活动。这样, 充分发挥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优势和能力, 努力发挥大学生的专业优势, 使社会实践活动达到预期的成果及目标。

在高校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 可以多考虑大部分学生比较关注的就业、创业问题等, 前期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 积极利用好校友企业资源等, 合理进行人员结构搭配, 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让同学们能够踊跃参与其中。在社会实践活动的执行过程中, 要制定好相关计划, 有条不紊地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 多思考, 多调研, 使大家能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做出合理的规划及认识。在社会实践后期, 通过收集实践调研中所得到的相关信息, 整理相关资料, 给同学们职业规划及就业方面提供一些比较有指导意义的帮助。

社会调查实践 篇5

姓名:学号: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长长的两个月就要结束了,临近收假了,回想起这两个月我所经历的事情,突然感到有很多画面涌进我的大脑。在在这两个暑假,我高兴过,激动过,但也体会到了很多艰辛,很多无奈。现在想起来,觉得那满满的东西,早已经过沉淀,发酵,成了一杯香醇的美酒。如果说大学就是一个人生的舞台,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那这次我就进入了真正的社会。我体验到了为人们服务的乐趣,当看到人们脸上洋溢的幸福,我确信,我当时是快乐的!!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拿到了有史以来的靠自己挣来的第一桶金。虽然钱不多,但能服务大众,相应国家,相应党的号召,让自己得到很大的提升,这两个暑假还是很有意义的。

放假回到家里,我跟爸妈商量了。爸妈觉得这也是一个机会,多去社会上实践也是好事呢,但是爸爸妈妈仍不太放心我一个人出去工作,就帮我在亲戚家里找了一份还比较轻松的工作,让我真正感受一下步入社会参加工作的不容易。第一次要参加工作的我真的很兴奋也很紧张,一直想象着自己工作时的情景,但最后我的心里还是很不安,不过还是鼓起勇气接受了这个挑战。我的工作其实没什么时间规定,就

是在一家店里卖衣服,我的主要工作是站在柜台进行账务登记,有时也会给顾客们一些建议。操作是蛮简单的,但我刚接手时真的很手忙脚乱,因为忙的时候真的很忙,有时候一天会有很多顾客来挑选衣物,我既要帮着这个顾客挑选,又要忙着给那个那个顾客开单。这份工作没有什么时间观念,闲的时候很闲,忙的时候又会到好晚。刚参加工作的我刚开始真的受不了,忙的时候好累,出了差错还会挨骂,也不能和老板顶嘴,要不就要被吵鱿鱼了。有时也会扯进我,受了气也只能自己吞,不过老板有时也安慰我,说做生意就是这样,什么人都有,不要和他们太较真,你习惯了就会好的,听完这些我心里就会宽慰很多当然也在其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

有时也会遇到一些紧急情况,有些顾客买了衣服,当时选了好久才选好,不过过了一两天又要来换,刚开始我不怎么会处理,有些顾客又好像是在找茬,不过不管觉得多烦也要忍着,不能发脾气,毕竟他们是顾客。更难受的是,处理不好,也会挨老板的批评。闲的时候也不能离开店,什么也不能做,只能呆呆地坐在那里等。比起自己在家里“大小姐”的待遇和脾气真的想过要放弃,不过还是撑过来了。自己竟然想接触这个社会,想融入这个社会,这小小的辛苦是一定要的。

一个月的暑期实践过得很快,自己慢慢地开始习惯了这种生活和这项工作,犯的错误也越来越少了,老板也夸奖我适应性很强,工作能力也错,以后要是暑期还想实践就到我这来。那时离开时还真有点舍不得呢。一个月的辛苦也是有回报的,拿到我的工资时,真的很欣慰,但是并不是因为有钱可以领,也不是终于结束了打工的苦日子,而是自己的付出有了结果和回报,自己的实践也有了收获,回想一下自己真的觉得很值,自己在这个月里学的东西是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

在这个暑假,我碰到那增长了口语交际能力,有时会碰到那些买东西很纠结的人,真的要学会和他们耐心,对顾客要微笑客气,遵守顾客是上帝的原则。说话要诚恳,可以给他们一些意见,可以有礼貌的夸奖人几句,爱美是人的天性。每当看到他们最后买时候,我心里真的很有成就;当然和老板也要好好的沟通,不能总是把一些工作上的事憋在心里,有时自己在工作上有什么问题要经常和老板沟通沟通,并及时的解决,这样工作才会有动力,才不会想不干了。

我们在工作中要有耐心和热情,在工作的时候要经常微笑,这样会让那些顾客感觉很舒心,大家一起交谈也就很开心;他们有些人只是来试衣服,并不是真正要买,我们也要用微笑迎接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微笑的魅力。

我们要勤劳,有时候一些细微的东西可以让老板更赏识你,也比较容易受提拔,比如我很空闲的时候就打扫打扫房间,整理整理文件,帮帮老板的忙。老板就夸奖过我勤劳,有付出就真的有回报的。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很多的缺点和不足,例如不够主动做事,有时候老板说了才知道做,老板不说就没有这个意识去做;社会经验比较缺乏,经常会做一些错事,得罪那些顾客,有时也会得罪老板;刚开始也不大会和人交流,所以那时总是觉得自己很受委屈等等,虽然这些都是我的比较辛酸的历史,不过这些也都是我宝贵的经验,它们都将成为我以后参加工作和社会实践的教训,我要力争在我以后暑期实践以及今后就业的时候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短期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在这其中,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都将会让我终生受用。回到家时爸爸妈妈也说我真的变了好多,变得懂事多了,孝顺多了,脾气也变好多了。学校让我们去社会实践真的很有作用,会让我们从中收益匪浅。社会实践让我知道了,挣钱真的很不容易,也明白工作的辛苦,以后也不会再浪费钱了。

社会实践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社会和大学一样也是一个学习

和受教育的地方,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社会调查实践 篇6

一、课程特征

普通高中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各种社会体验和问题解决等活动,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理解社会的活动性课程。

它的本质特征是:实践、活动。课程要突出实践过程的体验,在各种体验中内化知识,学会合作与交往、建立个人经验、培养社会责任感。这也是这一课程与兴趣特长类、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最鲜明的区别。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真实性。课程是紧紧围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的,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活动场景。真实的活动场景与真正的活动体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社会人。

活动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辅助。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强调要让学生体验和感受生活,突出培养学生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等活动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成性。所有的结论不是预设的,而是在活动中生成的。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新的知识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升华,创造性的火花随时迸发。

综合性。课程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能力的综合和重整,是一个知识、经验与方法内化的过程,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综合,要体现个人、社会与自然的内在整合。

二、课程内容

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调查探究活动,主要指学科以外的调查探究学习活动。

社会实践,主要指军训、学工、学农、学商、志愿者活动、义工活动等。

校园文化活动,主要指班级活动(主题班会、校园值日)、团队活动(学生业余党校、五四节等各类节日活动)、科技节、艺术节、文化节、体育节、专家学者讲座、各类学生论坛、成人宣誓仪式、春游、跨县市省乃至国界的结对学校的互访交流活动等。

学生社团活动,主要指天文社、动漫社、航模社、文学社、校广播站、校电视台、专项体育运动队、合唱团、舞蹈队、记者团、摄影社、集邮社、趣味实验社等。

通过这些活动,主要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沟通、交往能力,这也是与兴趣类选修课程的区别点。

三、课程目标

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设置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的重大改革,是促进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

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不仅对学生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培养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吃苦耐劳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人文精神有着独特的价值,而且对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学科领域的学习也有着明显的作用。

一句话,这一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加强学生与生活、社会的联系,获得亲身实践的积极体验,激发学习热情,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增强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课程开发

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开发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鼓励学校与社会机构包括不同行业联合开发,可以引进国内外精品课程,也可以进行二次开发。但从目前学校教学实际情况看应该以学校自主开发为主。学校自主开发要紧紧抓住“六个关注”。

一是关注时政,也即关注社会热点、焦点。当前,我国正处在历史性的大变革中,当今世界也正发生大转折。大到世界、国家,小到社区、乡村,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有待于正确地认识和解决,不论是在社会科学领域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亟须研究解决的问题可谓应接不暇,这些问题就是我们的课程资源。如加拿大一枝黄花分布与繁殖状况及防治方法的探究、吊兰在净化家居甲醛污染中的作用研究、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情况调查、单亲家庭子女心理素质与心理状况的调查、计算机周围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护调查研究、钱江跨海大桥的经济学思考、电子垃圾——人类的又一杀手、养猪业对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状调查及治理对策研究、“绿色农药”杀死松毛虫的实验探索等,都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在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中做过的调查探究课题。

二是关注地方的国有巨型企业。因为是国有巨型企业,人才多、技术强、人脉广、资源丰;因为是建在地方,他们也要依赖地方的支持,所以便于联系沟通,赢得他们的帮助,课程开发容易成功。如我们海盐,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的所在地,一期工程正常发电后,续建了二期、三期,现在是中国的第一个核电基地。我们紧紧抓住这个国有巨型企业,组织建立了核电科技活动基地,请专家介绍核电知识,讲解核电站工作原理,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访问,并成立了秦山核电站环境污染调查研究兴趣小组,对秦山核电站及周围地区的核污染展开了全面调查,用具体数据证实了核电站对周围地区核污染的程度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缓解了周围地区人民群众的担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学生的研究课题获得了全国科技创新大赛奖。

三是关注地方的特色产业。凡是地方的特色产业,往往形成一定的规模,且一定有为这一特色产业服务的管理部门与技术队伍。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与本地的特色产业结合起来,实践场所容易找,外聘辅导教师容易请,新的技术信息也容易得到,因此也容易成功。我们海盐县圩城、富亭、武原等乡镇的葡萄种植非常发达,远近闻名,农业经济局与乡镇有专门的技术指导站与技术指导员。我们的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就与这一特色产业结合起来,每个学期都成立了许多主攻方向不同的调查探究兴趣小组,聘请了有关技术员为校外辅导员,一个学期下来,各小组均取得了良好的调查探究效果,有的研究报告还在省及全国的科技创新大赛与研究性作文大赛中获奖。

四是关注地方的历史文化传统。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就拿我们海盐县说吧。海盐县历史悠久,是史前文化马家浜文化和崧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前的一年(公元前222年)被秦国命名而设立的一个县,至今已有2232年的历史了,且一直保留着古名。省级风景名胜区——融山、湖、海为一体的南北湖,不仅景色秀丽,风光迷人,而且孕育了许多优美动听的民间传说。省级保护文物——钱塘江海塘,巍然矗立近千年,闻名遐迩。自然山水的神韵和历史文化的遗存形成了海盐独特的人文文化。笔者以为,不仅可以而且应该利用这些资源来开发社会实践类课程。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乡土名人贤士,这些乡土名人贤士同样能成为课程资源。在假期中引导组织学生前往名人故居参观,并通过现场采访、资料查找、书信联络等手段,收集名人故事和名人作品,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深受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

五是关注地方的发展与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经济突飞猛进,变化日新月异,每个地方都有她发展与变化的原因、特色与前景,这些同样是我们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的资源。

六是关注校园。校园是学生的“第二家庭”。学生通过校园生活获得知识、培养心智、提升能力。校园是值得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大大开发的一块宝地。如口香糖对生活环境污染的调查、对冬天教室空气污染程度的测试、课本中的菌落研究、草坪对静化校园空气的作用研究、学生课桌的最佳设计、校园饮用水二次污染的调查、电脑桌的改进设想、学校课外教育互动管理系统、多功能课桌椅、高中生肥胖原因的调查分析、一诺千金何处寻——中学生诚信状况调查研究、校园纸张浪费情况调查报告、校园生态环境调查与改进构想等课题,都是笔者指导的学生在校园这块肥沃土地里培育出的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的艳丽花朵。

在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的开发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结合自己学校的办学理念,结合自己学校教师的特长,结合当地的课程资源,充分彰显自己学校的特色。

二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一般来说,学生某一方面的生活经验足,那么这方面的知识也多,在活动中就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课程容易成功。如来自农村的学生,车模、航模、无线电遥控、电脑等,他们接触不多,但他们对农业、林业、渔业、家畜饲养、特种养殖业却十分熟悉,甚至有的人还非常精通。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村学校,没有理由抱怨课程资源贫乏,只要善于开发,农村学校的课程资源远比城市学校丰富。

三是力求规范。不能只满足于已经开发了多少门课程,而要认真审核已经开发的课程是否规范。只有规范的课程才有生命力,才能可持续,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专业理解课程,至少应该具备四个内在一致性的要求:明确的目标,即把学生引导到哪里(目的)。适切的内容,即用什么来引导学生到那里(目的)。有序的实施,即怎样带领学生到那里(目的)。恰当的评价,如何确定学生已经到了那里(目的)。因此,学校要制定出规范的课程开发与编写要求。

四是要打造精品课程。开发课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与时间。不要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和填满课表,开发一门扔一门,要珍惜已经开发出来的每一门课程,开发前仔细论证,反复审核,开发后认真总结,不断完善,力求开发一门成功一门,打造出能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精品课程。因此,学校要建立专门的课程开发管理机构。

五、课程实施

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主要是在课外实施的,从我校的教学实践看,成功的关键是要有一批有能力有责任心的指导教师,所以,学校要强化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

首先要配足配全指导教师。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教师的专业化分工有利于指导教师人力资源的最优化,有利于对指导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和规范化管理。学校要建立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指导教师教研组,指导教师由专任教师和课题活动指导教师组合而成。依据我们学校的实践经验,每个行政班配备一名专任指导教师,一般在班主任、副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中挑选。学校要统筹规划,发现人才,培养骨干,聘请称职能干的教师担任。课题活动指导教师由学生自己选聘。

其次要明确指导教师的责任。专任教师的责任:一是在理论与方法层面设计教学方案并实施相关的理论课教学。二是在实践操作层面上负责调查探究性学习过程的学生管理;开题论证和结题汇报的组织工作;审核课题立项中的程序问题,监控研究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三是指导、督促、检查课题指导教师对学生开展活动的指导工作。

课题活动指导教师的责任:帮助学生论证课题,确定研究内容、范围、方法,指导学生撰写活动实施方案,指导学生探究实践过程和撰写研究报告,帮助学生联系、协调外出调查活动的单位与场地等。每个指导教师以指导2~3个课题为宜,最多不超过4个。

另外还要明确指导教师的课时工作量,以调动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六、课程评价

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主张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通过互动对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强调评价的诊断功能,即通过评价及时指导和帮助师生改进教与学的活动,发挥导向和监控作用,同时突出评价对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功能。

评价内容。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的评价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时间与态度,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课题组活动,与他人积极合作,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等。二是在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如感想、体会、总结等。三是知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与发展情况,如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主要评价学生对查阅资料、实地观察记录、调查研究、整理材料、处理数据、运用工具、交往与表达等技能、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水平。四是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养成情况,如在活动中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全过程中所显现出来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持之以恒、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善于合作共事、共同分享的团队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和比较宽阔的视野等。五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如善于用新的视角看问题,大胆又合情合理地想象,勤于动手尝试实践等。

评价方式。评价的方式很多,从我们学校的教学实践看,“三结合”的评价方式比较实用,即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要形式。

学校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建立自己的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档案,使学生深入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对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自觉进行反思。也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在关注自己的同时关注身边的同伴。教师在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中应营造一种相互学习的氛围,使学生养成接纳他人、欣赏他人以及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和成果的优良品质,为学生之间开展评价互动奠定基础。教师还要精心观察并留意每一位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通过一定形式将他们的成长与进步记载下来,使评价更准确、更全面,令人信服。

注重社会实践促进社会化进程 篇7

对学生而言, 尽管社会实践的积极影响不一定能够在短时期内体现出来, 但是, 社会实践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生的长远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我们国家, 中小学开展社会实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 能够帮助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选择。但在一些学些校, 还存在着死记硬背本知识, 片面追求升学率, 忽视社会实践的情况, 存在着教育教学的实践环节与可利用的社会资源没有衔接起来的障碍。如何有效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是非常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

先谈谈笔者对张九龄《望月怀远》这首诗里的一个句子“灭烛怜光满”的理解:诗人在室内的烛光下感受不到月光, 吹灭蜡烛的一瞬间, 月光顷刻汹涌而来, 像千丝万缕的瀑布, 像大海的波涛, 澎湃而来, 充满流泄在整个室内。诗人惊叹道:“原来月光如此饱满----”。小时候读唐诗, 对“怜光满”三个字不好理解, “光”如何“满”?诗人为什么要“怜”“光满”?在长达三四十年间, 伴随着日月, 我逐渐理解为, “怜”就是爱惜的意思, 有“光满”就有“光不满”的状态, 房屋的走向, 月亮的方位, 再加上时辰的变化, 月光就会产生由“不满”到“满”再到“不满”的转换, 而达到了“满”就最可爱, 因为它紧接着就会转瞬即去。或许此时诗人心情有所触动, 忽然意识到了什么, 就用了“怜”, 就有了“怜光满”。

可以想象, 唐诗中的三个字, 让我体味了几十年, 不通过亲身体验, 理解是不会如此深刻的。

人的成长过程中, 教育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教育就是帮助与促进人更好地社会化, 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把指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不仅仅是给学生提供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 通过实践得到有所感受, 在实践中成长。古人云:“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所谓“行路”主要是指体验式学习, 它的作用是读书不能代替的。毛泽东同志说过:“实践出真知”, 强调的也是实践。

只有通过社会实践, 也只有通过亲身经历, 才能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我们的教育方针历来注重实践, 新课程把社会实践作为学校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一些学校, 没有实实在在地按课程标准执行, 表现为:占用社会实践课进行文化课学习;用打扫卫生游览看电影来代替;让学生节假日自行安排来社会实践;等等。结果是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达不到要求标准。

笔者认为, 每一个教育工作者, 特别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学校领导, 首先要正确认识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要领导重视, 行成共识, 其次是要有一个确实可行的方案, 认真设计, 统筹协调, 达到实践课的真正落实, 按标准上好社会实践课, 起到好的效果。

对学生而言, 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应该回归本真, 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然后发展开来, 助人为乐, 关心集体, 热爱祖国。从打扫整理自己的房间洗好自己的衣服开始, 从打扫自己的校园开始, 从规范自己的言行开始, 从培养自立的能力开始, 从培养自己的爱心责任心开始。

社会化的要求是丰富多采的, 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应该是多方位, 多途径, 多层次的。家庭、学校、社会都可以成为他们的活动场所。 (1) 以学生个体家庭进行活动包括家庭内公共事务分工合作, 有些工作要按计划按值日表来完成, 比如浇花, 拖地板, 洗衣服等, 要不定期地召开家庭会, 讨论购物、出游、探亲访友、过节、过生日, 并制订实施方案, 让学生学会生活, 学会处理日常事务。 (2) 以校内为园地进行活动, 建立完善的学生社团组织, 比如记者社, 环保社, 爱心社, 摄影社, 书法社等等, 并按计划定期进行活动, 学校可以聘请社会各行各业的专家人士走进校园辅导解说, 为了少花钱多办事, 可以从家长、义工和社会自愿者中聘请行家里手, 在教师的组织策划下上好社会实践课。 (3) 以校外资源为阵地, 丰富学生知识技能充分利用地域优势, 当地资源优势, 想方设法, 创造条件, 建立实践基地, 让孩子们走出校门, 走进田间地头, 厂矿车间, 军营机关, 科研所等地, 融入社会, 在社会大课堂中开阔眼界, 接触感知, 提高综合素质和增强社会实践能力。

比如, a.开展“学农”实践的学校, 应想方设法建一些“学农”基地。农村学校可以利用土地资源优势, 开辟一些“责任田”, 以班级为单位, 可以种植蔬菜瓜果, 每周专门安排“学农”实验课, 让孩子们在田间地头劳动, 精心培育扶植, 一年四季经历风雨, 与禾苗同时成长, 分享劳动带来的乐趣, 体验收获的快乐。对于城区的学校, 土地资源相对较少, 学校则可以出面, 与郊区农村建立合作关系, 让学生在田地里实践并健康成长。b.开展“学农”实践, 布置“学农”作业。每次活动后, 都要布置实践课作业, 让学生们用文字记载的方式写出他们的感受, 记录他们的成长历程。可以布置写一些动植物观察日记, 郊区见闻。这样,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而且可以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劳动的难辛, 了解动植物生长的规律, 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让他们的作文言之有物。

总之, 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 帮助和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已成为我们共同的责任, 要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好。对学生而言, 文化课学习任务繁重, 尽管社会实践的积极影响不一定能够在短时期内体现出来, 但是, 社会实践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生的长远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重视社会实践课,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都成为祖国的能工巧将, 栋梁之才!

摘要:在我们国家, 中小学开展社会实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 能够帮助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选择。

社会调查实践 篇8

1. 实践环节对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对我国当前的许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 社会调查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 许多高等学校对其认识不足, 没有开设社会调查方法课程, 有的即使开设, 也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因此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对推进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改革极为重要。

第一, 加强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实践环节能帮助学生对社会调查方法的掌握。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本身是应用性极强的科目。如果在教学中缺乏实践环节, 学生对社会调查方法的理解就只停留于书本, 面临实际操作时很可能纸上谈兵。要真正掌握社会调查方法, 学生就要在社会调查实践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 形成对社会调查方法的感性认识, 将其与从课堂教学中获得的理性认识结合。

第二, 加强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实践环节能提供给学生学习研究的一手资料。对社会调查方法的掌握, 是高等学校许多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有助于他们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获得大量一手资料, 正确认识相关人文社会动态, 加深对所学习和研究内容的理解, 为进一步地学习和研究, 以及未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 加强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实践环节能增强学生辨析言论和事实的能力。在虚假信息充斥各种媒体的今天, 通过实践环节加深对社会调查方法的理解, 成为学生辨析言论真伪和事实真相的最有力工具。仅仅接受人文社会科学的一般训练而缺乏对社会调查方法的充分认识, 对那些传播中的似是而非的许多信息根本无从判断真伪, 人云亦云难以避免。通过对社会调查完整过程的参与, 学生能提高对二手资料的辨析能力, 区分信息究竟是事实真相还是因客观原因造成错误结论或者受到歪曲, 养成科学严谨的思维习惯。

2. 实践环节在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谈到实践环节在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 许多学校由于认识不足或其他原因至今未开设该课程。其次, 开设了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学校, 有的实践效果较好。如齐齐哈尔大学设计了大连市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调查问卷, 要求学生独立调研并分析, 同时要求学生自主设计调研项目以小组为单位实地考察以启发其自己提出科研课题, 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了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提升了学生的科研意识[1]。但多数地方对这一课程实践环节教学的重视不够。以广西财经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为例, 社会调查方法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与地位逐渐得到重视, 但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社会调查方法课程课时有限, 更多的是调查理论的教学, 无实验室模拟及实践部分, 考核方式也是单一的闭卷考试;社会调查暑期实习流于形式, 由于研究内容方面没有具体要求, 研究方法更没有明确规定, 每年只是学生暑假开学来交一份文字性的实习报告, 绝大部分同学都没有用到课堂所学的社会调查方法[2]。

以上事实反映了加强实践环节对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改革的紧迫性。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专业应充分认识到社会调查方法及其实践对学生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意义, 精心设计、合理安排社会调查实践, 将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紧密结合。

3. 社会调查方法课程中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的模式设计

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实践环节和理论环节密不可分。实践教学并非独立过程, 从学生实践的初始即选择研究项目, 到学生实践的结束即最终形成研究报告, 在整个社会调查过程中, 教师的理论教授和指导都不可或缺。

课程伊始, 教师完成对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总括性介绍, 给予学生关于社会调查的概念、作用、发展, 以及社会调查的方法、类型、过程等基本知识。学生在初步明确了如何定义调查问题、提出研究假设、调查对象与调查内容、调查研究方案如何设计等基本问题后, 依自愿原则分组, 分别提出感兴趣的选题, 并利用课后时间完成研究方案的初稿。教师在课堂组织讨论, 帮助各组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在实地访谈的问卷调查法情况下, 特别注意对抽样方法和问卷设计的指导。

接下来, 按修订后的研究方案, 学生分组开展实地调查。教师协助调查的组织和实施, 并确保学生安全。在督导现场调查时, 教师应充分鼓励学生灵活性和创造性地发挥, 对如何提高沟通效率和减少调查误差等方面给予提示。如何控制调查质量也在这一过程中被教授并强调。

调查完成后, 各组进行问卷审核工作, 录入并清理数据, 完成资料的统计与分析工作。在此过程中, 教师教授原始资料的审核与复查方法、问卷编码方法、SPSS入门知识、数据录入方法, 以及有关数据清理、转化的相关知识, 并对单变量描述统计 (频数分布与频率分布、集中趋势分析、离散趋势分析) 、单变量推论统计 (参数估计、假设检验) 、双变量相关分析 (相关关系的含义、相关的种类、相关程度的表示、常用相关统计量的计算、相关关系的检验) 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最后阶段, 教师教授调查报告撰写的一般步骤和行文规则, 学生在指导下完成小组报告和个人体会, 并在课堂交流。课堂讨论中, 各组交叉评议, 教师做总结性点评, 并协助各组修订课后的报告直至终稿完成。

4. 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实践环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实践环节, 学生经历了完整的社会调查研究项目, 熟悉了社会调查实践的全程。在这一期间,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 其自主学习、管理和创新的能力被极大激发, 不仅有利于他们对相关理论理解的加深, 而且锻炼了他们学习和研究乃至未来工作的多种基本能力。但是, 在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中, 教师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是学生的安全问题。现场调查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 交通事故、治安状况、调查对象的敌意等, 都有可能造成学生的意外。为应对现场调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 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对参加调查学生人身安全的影响, 并确保现场调查的顺利实施和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目标的圆满完成, 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安全教育并尽可能签订责任书, 在现场调查开展前充分做好安全工作, 确保学生人身安全万无一失, 并考虑购买合适的短期保险。

其次是在调查全程强调严谨的作风和科学的态度。当前, 我国一些地方和一些部门随意编数字, 任意凑数字, 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使得原本非常严谨的统计数据变成了数字游戏[3]。学术研究方面也存在同样问题, 从上海交通大学“汉芯造假门”到西安交通大学李连生学术造假骗取国家级大奖, 学术造假之风愈演愈烈。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 为符合预设的结论, 个别研究者不仅修改分析结果, 有的甚至从数据源头上着手, 在调查中造假。教师应灌输学生以学术道德, 减少他们在学习研究及未来工作中犯错误的可能。

最后应启发学生的主动思考。社会调查的实践环节充满各种不确定性, 未成功的调查可以分析其原因, 成功的调查过程也有可能发现其他值得研究的问题, 由此延伸到新的领域。对此, 教师应注重和学生的及时交流,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 启发他们自己对分析解决问题的尝试和探索, 促进其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 启发他们对相关学习研究的创新, 帮助实现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目的。

摘要:当前, 实践环节在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教学中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致使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教学理论脱离实际, 影响教学目标的完全实现和教学效果的充分体现。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对推进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教学改革极为重要。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的模式设计应包含多个阶段, 同时在实地调查中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 在调查全程强调严谨的作风和科学的态度, 启发启发学生的主动思考。

关键词:社会调查方法,实践环节,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张海鹰.社会调查方法在人文地理野外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高师地理学刊, 2011, VOL31, (6) :105-108.

[2]夏艳玲.社会调查方法应用在社会保障实践教学中的探索[J].劳动保障世界, 2012, (2) :68-70.

社会调查实践 篇9

一、课程特征

普通高中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通过各种社会体验和问题解决等活动, 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理解社会的活动性课程。

它的本质特征是:实践、活动。课程要突出实践过程的体验, 在各种体验中内化知识, 学会合作与交往、建立个人经验、培养社会责任感。这也是这一课程与兴趣特长类、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最鲜明的区别。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真实性。课程是紧紧围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的, 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活动场景。真实的活动场景与真正的活动体验,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社会人。

活动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辅助。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 强调要让学生体验和感受生活, 突出培养学生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等活动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成性。所有的结论不是预设的, 而是在活动中生成的。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 新的目标不断生成, 新的主题不断生成, 新的知识不断生成,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 认识和体验不断升华, 创造性的火花随时迸发。

综合性。课程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能力的综合和重整, 是一个知识、经验与方法内化的过程, 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综合, 要体现个人、社会与自然的内在整合。

二、课程内容

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调查探究活动, 主要指学科以外的调查探究学习活动。

社会实践, 主要指军训、学工、学农、学商、志愿者活动、义工活动等。

校园文化活动, 主要指班级活动 (主题班会、校园值日) 、团队活动 (学生业余党校、五四节等各类节日活动) 、科技节、艺术节、文化节、体育节、专家学者讲座、各类学生论坛、成人宣誓仪式、春游、跨县市省乃至国界的结对学校的互访交流活动等。

学生社团活动, 主要指天文社、动漫社、航模社、文学社、校广播站、校电视台、专项体育运动队、合唱团、舞蹈队、记者团、摄影社、集邮社、趣味实验社等。

通过这些活动, 主要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沟通、交往能力, 这也是与兴趣类选修课程的区别点。

三、课程目标

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 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 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 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 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设置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的重大改革, 是促进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

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不仅对学生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培养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吃苦耐劳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人文精神有着独特的价值, 而且对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学科领域的学习也有着明显的作用。

一句话, 这一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加强学生与生活、社会的联系, 获得亲身实践的积极体验, 激发学习热情, 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 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 增强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责任感, 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 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课程开发

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开发的方法多种多样, 可以鼓励学校与社会机构包括不同行业联合开发, 可以引进国内外精品课程, 也可以进行二次开发。但从目前学校教学实际情况看应该以学校自主开发为主。学校自主开发要紧紧抓住“六个关注”。

一是关注时政, 也即关注社会热点、焦点。当前, 我国正处在历史性的大变革中, 当今世界也正发生大转折。大到世界、国家, 小到社区、乡村, 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 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有待于正确地认识和解决, 不论是在社会科学领域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 亟须研究解决的问题可谓应接不暇, 这些问题就是我们的课程资源。如加拿大一枝黄花分布与繁殖状况及防治方法的探究、吊兰在净化家居甲醛污染中的作用研究、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情况调查、单亲家庭子女心理素质与心理状况的调查、计算机周围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护调查研究、钱江跨海大桥的经济学思考、电子垃圾———人类的又一杀手、养猪业对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状调查及治理对策研究、“绿色农药”杀死松毛虫的实验探索等, 都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在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中做过的调查探究课题。

二是关注地方的国有巨型企业。因为是国有巨型企业, 人才多、技术强、人脉广、资源丰;因为是建在地方, 他们也要依赖地方的支持, 所以便于联系沟通, 赢得他们的帮助, 课程开发容易成功。如我们海盐, 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的所在地, 一期工程正常发电后, 续建了二期、三期, 现在是中国的第一个核电基地。我们紧紧抓住这个国有巨型企业, 组织建立了核电科技活动基地, 请专家介绍核电知识, 讲解核电站工作原理, 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访问, 并成立了秦山核电站环境污染调查研究兴趣小组, 对秦山核电站及周围地区的核污染展开了全面调查, 用具体数据证实了核电站对周围地区核污染的程度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 缓解了周围地区人民群众的担忧,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学生的研究课题获得了全国科技创新大赛奖。

三是关注地方的特色产业。凡是地方的特色产业, 往往形成一定的规模, 且一定有为这一特色产业服务的管理部门与技术队伍。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与本地的特色产业结合起来, 实践场所容易找, 外聘辅导教师容易请, 新的技术信息也容易得到, 因此也容易成功。我们海盐县圩城、富亭、武原等乡镇的葡萄种植非常发达, 远近闻名, 农业经济局与乡镇有专门的技术指导站与技术指导员。我们的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就与这一特色产业结合起来, 每个学期都成立了许多主攻方向不同的调查探究兴趣小组, 聘请了有关技术员为校外辅导员, 一个学期下来, 各小组均取得了良好的调查探究效果, 有的研究报告还在省及全国的科技创新大赛与研究性作文大赛中获奖。

四是关注地方的历史文化传统。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就拿我们海盐县说吧。海盐县历史悠久, 是史前文化马家浜文化和崧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前的一年 (公元前222年) 被秦国命名而设立的一个县, 至今已有2232年的历史了, 且一直保留着古名。省级风景名胜区———融山、湖、海为一体的南北湖, 不仅景色秀丽, 风光迷人, 而且孕育了许多优美动听的民间传说。省级保护文物———钱塘江海塘, 巍然矗立近千年, 闻名遐迩。自然山水的神韵和历史文化的遗存形成了海盐独特的人文文化。笔者以为, 不仅可以而且应该利用这些资源来开发社会实践类课程。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乡土名人贤士, 这些乡土名人贤士同样能成为课程资源。在假期中引导组织学生前往名人故居参观, 并通过现场采访、资料查找、书信联络等手段, 收集名人故事和名人作品, 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深受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

五是关注地方的发展与变化。改革开放以来, 全国各地经济突飞猛进, 变化日新月异, 每个地方都有她发展与变化的原因、特色与前景, 这些同样是我们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的资源。

六是关注校园。校园是学生的“第二家庭”。学生通过校园生活获得知识、培养心智、提升能力。校园是值得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大大开发的一块宝地。如口香糖对生活环境污染的调查、对冬天教室空气污染程度的测试、课本中的菌落研究、草坪对静化校园空气的作用研究、学生课桌的最佳设计、校园饮用水二次污染的调查、电脑桌的改进设想、学校课外教育互动管理系统、多功能课桌椅、高中生肥胖原因的调查分析、一诺千金何处寻———中学生诚信状况调查研究、校园纸张浪费情况调查报告、校园生态环境调查与改进构想等课题, 都是笔者指导的学生在校园这块肥沃土地里培育出的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的艳丽花朵。

在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的开发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结合自己学校的办学理念, 结合自己学校教师的特长, 结合当地的课程资源, 充分彰显自己学校的特色。

二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一般来说, 学生某一方面的生活经验足, 那么这方面的知识也多, 在活动中就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 形成自己的特色, 课程容易成功。如来自农村的学生, 车模、航模、无线电遥控、电脑等, 他们接触不多, 但他们对农业、林业、渔业、家畜饲养、特种养殖业却十分熟悉, 甚至有的人还非常精通。从这个意义上说, 农村学校, 没有理由抱怨课程资源贫乏, 只要善于开发, 农村学校的课程资源远比城市学校丰富。

三是力求规范。不能只满足于已经开发了多少门课程, 而要认真审核已经开发的课程是否规范。只有规范的课程才有生命力, 才能可持续, 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专业理解课程, 至少应该具备四个内在一致性的要求:明确的目标, 即把学生引导到哪里 (目的) 。适切的内容, 即用什么来引导学生到那里 (目的) 。有序的实施, 即怎样带领学生到那里 (目的) 。恰当的评价, 如何确定学生已经到了那里 (目的) 。因此, 学校要制定出规范的课程开发与编写要求。

四是要打造精品课程。开发课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与时间。不要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和填满课表, 开发一门扔一门, 要珍惜已经开发出来的每一门课程, 开发前仔细论证, 反复审核, 开发后认真总结, 不断完善, 力求开发一门成功一门, 打造出能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精品课程。因此, 学校要建立专门的课程开发管理机构。

五、课程实施

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主要是在课外实施的, 从我校的教学实践看, 成功的关键是要有一批有能力有责任心的指导教师, 所以, 学校要强化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

首先要配足配全指导教师。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教师的专业化分工有利于指导教师人力资源的最优化, 有利于对指导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和规范化管理。学校要建立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指导教师教研组, 指导教师由专任教师和课题活动指导教师组合而成。依据我们学校的实践经验, 每个行政班配备一名专任指导教师, 一般在班主任、副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中挑选。学校要统筹规划, 发现人才, 培养骨干, 聘请称职能干的教师担任。课题活动指导教师由学生自己选聘。

其次要明确指导教师的责任。专任教师的责任:一是在理论与方法层面设计教学方案并实施相关的理论课教学。二是在实践操作层面上负责调查探究性学习过程的学生管理;开题论证和结题汇报的组织工作;审核课题立项中的程序问题, 监控研究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三是指导、督促、检查课题指导教师对学生开展活动的指导工作。

课题活动指导教师的责任:帮助学生论证课题, 确定研究内容、范围、方法, 指导学生撰写活动实施方案, 指导学生探究实践过程和撰写研究报告, 帮助学生联系、协调外出调查活动的单位与场地等。每个指导教师以指导2~3个课题为宜, 最多不超过4个。

另外还要明确指导教师的课时工作量, 以调动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六、课程评价

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主张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 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通过互动对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强调评价的诊断功能, 即通过评价及时指导和帮助师生改进教与学的活动, 发挥导向和监控作用, 同时突出评价对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功能。

评价内容。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的评价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时间与态度, 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课题组活动, 与他人积极合作, 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等。二是在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 如感想、体会、总结等。三是知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与发展情况, 如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 主要评价学生对查阅资料、实地观察记录、调查研究、整理材料、处理数据、运用工具、交往与表达等技能、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水平。四是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养成情况, 如在活动中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全过程中所显现出来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持之以恒、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善于合作共事、共同分享的团队精神, 以及社会责任感和比较宽阔的视野等。五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如善于用新的视角看问题, 大胆又合情合理地想象, 勤于动手尝试实践等。

评价方式。评价的方式很多, 从我们学校的教学实践看, “三结合”的评价方式比较实用, 即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以定性评价为主要形式。

学校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建立自己的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档案, 使学生深入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 对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自觉进行反思。也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在关注自己的同时关注身边的同伴。教师在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中应营造一种相互学习的氛围, 使学生养成接纳他人、欣赏他人以及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和成果的优良品质, 为学生之间开展评价互动奠定基础。教师还要精心观察并留意每一位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通过一定形式将他们的成长与进步记载下来, 使评价更准确、更全面, 令人信服。

社会调查实践 篇10

关键词: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社会治理,社会自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 要创新社会治理,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这次全会把以往的“社会管理”提升为“社会治理”, 一字之差, 却反映了当前中国治理模式正发生深刻变化。面对社会矛盾与冲突日益激烈的问题, 当前更需要创新社会管理,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从社会发展角度看, 一个好的社会治理框架能够让社会中大部分人的生活可通过自我治理解决, 同时政府也具有强大的权力和健全的社会管理体系, 因时制宜地解决各种冲突。厦门市作为率先迈入中等收入阶段的地区, 社会发展面临着“中等收入社会难题”, 即民众离政府越来越远, 但对政府的不满越来越多;民众对权利的要求越来越多, 但自身的责任感越来越低。这表明以往政府包办社会的模式难以为继, 重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迫在眉睫。为此, 厦门市海沧区作为试点, 尝试探索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一、香港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的经验借鉴

香港社会治理起步较早, 现金运行得较为完善, 其本质特点是“半行政、半治理”, 即在政府主导下形成了政府、社会和公民协同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 并在社会治理多元化、市场化和社会化方面, 形成了以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为后盾的运行制度机制。

(一) “小政府”的职能定位

在香港社会治理中, 政府的重点在把握方向, 制定相关政策、法律、法规, 承担社会治安、义务教育、医疗、公租房建设等公共服务。而其他具体的社会服务, 则以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方式交由社会组织或其他社会服务主体承担。这体现了香港社会治理非政府性的特点。具体来看, 香港的区议会、社区管委会和社区服务组织, 构成了香港社区治理的“三驾马车”, 使社区民主自治的功能得到充分展现。与此同时, “小政府”的职能定位, 为社会释放出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 使社会蕴藏的巨大能量得以有效释放, 并以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经常性的文明宣传教育, 有效维护了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的自律性。

(二) 协同共治的大格局

香港社会组织被香港政府列为除政府和非政府法定公营机构以外的“第三部门”。且这些大部分是发展成熟、功能齐全、管理完善的大型社会服务组织, 年服务量高达千万人次。此外, 宗教慈善机构、家庭服务中心、老人活动中心、老人护理中心、青少年事务办事处、家务助理服务队等其他社会组织, 都是维护香港社会和谐稳定和广大居民安居乐业的担纲者。香港政府主导下的社会组织、企业、社工、义工及社会各方协同共治, 具有鲜明特点。

因此, 创新社会治理应借鉴香港经验重在划清政府与社会的职能边界, 推进公共服务社会化、多元化、市场化, 同时要着力强化社会治理转型的文化支撑。对此, 海沧区在吸收了香港社会治理优点的同时, 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提出了不少新的举措, 如提出“微自治”理念, 根据地域相近、利益相关、兴趣相同等原则, 以小区、网格和楼栋为单元, 创新“微单位”, 提升自治效能等等。

二、厦门市海沧区当前社会治理的不足

(一)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导致社会治理失衡

伴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 海沧区实现了从小渔村向现代城镇的大跨跃。然而, 正是经济社会的极速变化导致了经济、社会与政府的失衡。与此同时, 政府与民众之间的隔阂也在不断增大, 民众对政府的抱怨、指责和不满增多, 甚至发生了一系列影响稳定的事件, 如2007年发生的PX事件等, 接连不断的问题表明海沧传统的思维已经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

(二) 城市进程不断推进, 城乡融合问题凸显

20多年来, “以乡补城”的发展模式促进了海沧经济的大跨跃, 但由此衍生出的城乡发展不平衡也逐渐成为海沧持续发展的桎梏。失落的乡村 (仍有2/3面积属于农村的实际) 和失地的农民叠加交织成一道道治理难题横亘在海沧面前, 遗漏的农民与农村也未能有效地纳入现代化发展中来。如何在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基础上, 实现岛内外一体化, 成为考验我们自身能力建设的一大挑战。

(三) 外来人口不断涌入, 新老融合面临挑战

2013年海沧区总人口45万, 其中流动人口近30万, 是户籍人口的2倍;一些街镇外来人口的比重更高, 如新阳街道, 外来人口占到总人口的91%。而外来人口众多带来的治理问题给城市的治理与发展带来了挑战。

(四) 对台交流不够深入, 两岸融合有待提高

作为全国设立最早、面积最大的台商投资区, 海沧的台胞人数众多。两岸民众在文化、宗亲等方面开展了丰富热络的交流, 但经济交流多、社会交流少, 社会交流更多的是停留在面上。在积极借鉴台湾社区营造经验, 发动台胞参与社会治理、融入社区建设方面仍有较大不足。

三、厦门市海沧区探索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的实践

海沧区政府在探索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实践中, 始终围绕党的十八及三中全会的要求, 并在党的核心领导下, 总结自身不足, 通过学习香港、新加坡等地先进的社会治理理念和经验, 提出海沧区“一核多元、互动共治” (以共产党领导为核心, 多种社会组织互动共治) 的社会治理体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破解“政社失衡”难题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不仅需要实现政府自身改革, 还要对社会的转型需求做出回应, 这是社会治理创新的基本路径。海沧区以互动共治为目标, 一方面以体系改革推动层级衔接, 建立区统筹、镇街治理、社区服务、自治单元微自治的四级联动体系, 推进行政与自治的衔接;另一方面以机构改革推动管治衔接。同时通过理清组织体系、优化行政机构, 推进社区自治。截至目前, 海沧区已将面向群众的83项行政事项全部下放社区, 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并创造性地将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协商中心、求助中心、调解中心、应急中心引入行政服务中心, 形成“5+1”功能叠加, 搭建起全方位、一站式的政务综合体。且依托政务综合体平台, 简化审批程序, 将行政审批向一个窗口集中, 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二) 发展各类协同组织, 破解“一元管理”难题

创新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从根本上实现理念的转变和共识的凝聚。海沧区通过引入政企合作、政社合作、社社合作大力提升社区自我调节能力, 扩大社会自主空间, 推动社会治理体制优化升级。

首先发挥海沧区近千名台胞聚集优势, 加强交流合作, 密切两岸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队伍互动交流, 鼓励台胞参与社区民主选举和社区事务管理, 推动共同治理。其次通过扩大购买服务, 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扶持和引导,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再次积极培育和引导各类社区组织, 通过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实现社区的和谐有序。以洪塘村为例, 自2013年8月成立道德评议会以来, 成功化解16起邻里纠纷, 防止民转刑案件3起, 化解成功率100%, 实现了“无越级上访”、“大小事不出村”, 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无讼社区”。

(三) 创新微治参与形式, 破解“主体缺位”难题

在以往管理的过程中, 一般以政府为主导, 但不见群众作为主体参与。为此, 海沧区重点培育居民自主、自助的意识, 以“微治理”改变以往“等、靠、要”的惯性思维, 在划小单元、确定内容、丰富载体的基础上, 最后形成行动, 建立完善的微治体系, 激发群众参与的內源动力。

所谓创新“微单元”首先是根据地域相近、利益相关、兴趣相同等原则, 创新“微单元”, 以小区、网格和楼栋为单元实施自治, 使自治真正运转了起来, 从而提升自治效能。其次着眼“微事务”, 打破原来社会建设就是大拆大建的惯性思维, 从关系民生的小事做起, 激发居民参与热情, 撬动自治热情, 在“微事务”中培养群众的参与意识和行为能力, 提升社区治理的水平。再次立足“微平台”搭建群众参与平台, 让群众参与到治理中来, 建构了社会治理的新方法。

(四) 建立互动共治体系, 破解“人走政息”难题

海沧区在社会治理改革中, 以联动为核心, 以协商为基础, 以法治为依托, 以动力为保障, 将参与内化到群众和政府的行为当中, 变“运动式”治理为“常态化”治理, 以体制机制建设确保社会治理工作走得远、走得好。

首先, 创新协商机制, 夯实共治基础。海沧区通过建立政府与群众的协商机制, 引导民众参与公共事务的协商、讨论, 以制度建设拓展民众参与的深度和广度, 破解基层治理中的“零参与”问题。其次, 建立联动机制, 提升共治效能。海沧区通过完善政民、政社和两岸联动机制, 构建政府、社会和居民共进格局, 形成纵横关联的行动合力, 确保治理创新取得实效。最后, 健全法治机制, 建立共治保障。海沧区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优化改革环境、完善制度保障, 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工作, 将依法行政和依法自治结合起来, 极大地提升了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参考文献

幼儿中班社会活动实践 篇11

关键词:幼儿中班;活动实践;社会意义

此次活动时间是以花为主线从而开展一系列的情景,不仅起到了教育作用还有很大一部分的社会意义,这其中的教育目标很明显,让孩子主动参与进来,观察社会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考虑问题更加全面。

一、活动主题:五颜六色的花

活动切入点:春天到来了,形态各异的花朵也渐渐绽放开来,五颜六色非常漂亮,教室前的花坛里冒出各种小野花,在风中微微摆动着身姿,每个季节都有花盛开,但是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各种植物绿草的衬托下显得异常鲜活,而下课的时候就经常看到孩子们围在花坛边好奇地望着五颜六色的花,有的孩子大胆地用手去摸,有的拿起掉落的花放在手心舍不得扔掉,或者在上课的时候夹在书本里,有的女孩将花朵戴在头上,看到他们对花如此感兴趣,所以才有了这个活动,让孩子一起来研究花的

乐趣。

二、活动目的: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进行想象研究,产生创新意识

活动发展角度:提升了幼儿的各项能力,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可以说是在教导给孩子方法,让孩子一步一个脚印认真地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我,展现社会

意义。

三、活动准备

1.颜色各异、不同种类的花朵若干。2.关于花朵的图片若干。

3.纸张、剪刀、水彩笔。4.关于花的影像两个。5.音乐《识花》。

四、活动过程

1.让幼儿观察花朵,从季节、气温、环境各种情况入手观察花的变化,有条件的话可以不局限在幼儿园内,可以去附近的地点观察,让孩子对不同颜色的花进行区分,可根据大小、种类以及颜色进行分类。

2.拿出各种花朵的图片,让孩子识别现实中的花与图片中的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有哪些不同,收集一些落花,欣赏他们的形状、颜色以及特征。

3.回去将收集来的花朵放于桌面,用纸笔将他们画下来,再用水彩笔上色,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拓展,引导他们进行讨论,你还见过什么颜色、什么样的花,用语言描述出来,以问题“花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颜色以及花为什么会枯萎”来吸引幼儿。

4.观看影像资料,教师解释为什么花有这么多颜色和花盛开枯萎的过程原因。

5.引导幼儿进行想象“花可以用来做什么”,让幼儿将自己认为的花的用途说出来并进行实验,让幼儿了解是否可以这样做。

6.鼓励幼儿利用手上收集来的花大胆地制作东西,想到什么就做什么,例如,笑脸、小船、花圈等,不断创造出新的作品。

7.手把手教幼儿怎么保存干花,在这之后给每个孩子发一张空白的纸,让他们利用这些花来制作一幅画,结束之后进行评选。

8.进行猜谜语的活动,让幼儿根据谜语来猜测是哪一种花,例如一朵花,像圆盘,绿裙子,黄衣裳,喜欢围着太阳转,光明使者就是它。答案:向日葵。

9.进行亲情活动,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保存起来,回家后送给自己的妈妈并将今天的过程说给父母听,最后对妈妈说一句最想说的话。

10.最后播放歌曲《识花》,让大家一起学习唱这首歌。

五、活动总结

对幼儿中班的孩子来说,活动实践的举办是很有意义的一项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享受这种乐趣,自己动手探索未知事物,和同学一起学习唱歌,这种经验是难能可贵的,实践的经验也影响着他们日后的学习,对社会的意义又了解深了一层。在这个过程中无疑幼师的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培养了幼师的心性,就目前来说,活动实践对幼儿社会意义来说是最好的选择,实践活动看似简单,但其实涉及的领域非常多,需要多方面的考虑以及細心的准备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赵爱玲.混龄教育对3岁幼儿社会行为的影响[D].浙江理工大学,2010.

社会调查实践 篇12

大学生到底怎么了?从采访中可以看到,“交了很多好朋友”、“可以提高交际能力”之类的想法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经济利益的需求,相反,学生们“看得很开”,他们似乎将这种受骗打工的经历当成了一次“很有意义的社会实践”。

从暴露出的大学生社会判断力和自我认知能力不完善的缺陷来看,社会实践,特别是对大学生步入社会有益的社会实践的开展势在必行!党和政府,特别是高校,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机制,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成材,通过实践服务社会。

一、传统的社会实践模式存在的不足。

自从1993年有了青年志愿者式的社会实践以来,高校组织的社会实践主要形式是照顾孤寡老人、帮助打扫卫生,为“三山”等老少边穷地区做知识扶贫,捐图书,有时给农民开展一些讲座等。但是,这些形式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参与缺乏广泛性。社会实践教学作为必需的教学环节,应该是面对全体学生的,但许多高校把主要精力投放在院、系社会实践小分队或某一类实践活动上,面对全体同学的个体实践活动则缺乏具体而有效的指导和相应措施。

2、活动开展缺乏连续性。许多高校的社会实践教学不是作为一种必要的经常性的教学环节坚持下去,而是因教师、领导、能力、场所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而断断续续,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一贯的,学校和学生普遍认可的评价标准和运行机制。目前,社会实践教学并没有真正纳入完全的教学计划之中,一定程度上带有随意性和随机性。

3、组织层面缺乏规范性。社会实践教学一般是在课外、校外进行的教学辅助活动,其组织程度比一般课堂教学复杂、细致得多,涉及教师、学生、场所、经费、教学安排,以及相互协调、培训、考核等环节和因素。因此,必须要在组织层面进行细致、周密、规范的安排和考虑。

4、活动结果缺乏实效性。社会实践活动是围绕着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基本目标进行的,应当有有效的指导。许多高校对于如何确定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活动主题,如何选择合适的实践教学方式,如何完成具体的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如何撰写实践报告及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等,尚缺乏系统的培训和辅导。同时,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考核。对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的问题,如果教师不能及时进行辨析与答疑,就会直接影响到社会实践的效果。

二、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面临的新形势。

1、实践对象的要求发生了新变化。以往开展实践活动主要以服务农民为主,他们的期望值相对较低。如今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他们视野更加开阔,信息更加灵通,对实践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要求我们社会实践活动能提供更多的能促进当地生产、生活发展所需的服务项目。

2、实践的覆盖面发生了新变化。以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以偏远农村为主,如今随着社会实践活动方式的多样化,其覆盖面已波及到了农村、街道、社区、企业等多个层面。

3、实践主体的心态发生了新变化。以往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主要以青年志愿者的身份以义务奉献为出发点,报着去支援、帮扶、救济服务对象的想法开展活动,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完成任务式的心态。如今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更多的大学生希望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积累社会经验、培养社会竞争力、寻找就业机会等,从而变得更加主动、积极、用心。

三、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思路。

(一)建立和完善社会实践教育体系

高校可以尝试逐步把社会实践纳人学校的整体教育计划中,围绕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技能设计每学年实践教学环节,并把社会实践内容直接纳入教学计划中,统筹安排,不断扩大社会实践的领域和规模,把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与素质教育联系起来,实现理论学习教学课堂和实践课堂的有机统一,形成规范,全面锻炼学生的能力。

(二)做好基地建设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完善机制,需要加强基地建设,没有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就没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稳定性,没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稳定性就没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期性。高校需要通过共建社会实践的载体——实践基地,为学生成才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和条件,为学校的教学工作形成长期的阵地依托。

(三)针对社会需要开展实践服务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取得实效、要得到社会的认同、要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就必须针对社会急需的或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工作,从基层的实际需要出发,扎扎实实地开展服务。高校在组织开展组队实践活动中,需要遵循“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每一个实践团队在组团之前派人对拟开展的活动地区或单位进行全方位的调研,了解实际情况,摸清实际需求,推出“订单式”服务,确立服务项目。前期工作做得越细、调查研究搞得越深,对服务地区的实际需求把握得越深,实践活动的成绩和效果就越明显。服务越具体、越直接、越深人、越扎实,活动就越受欢迎,越能坚持长久,青年学生在其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就越显著。

(四)坚持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践形式

在开展实践活动中,高校可以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学校优势和学生的专业特点特长,注意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情况,从不同角度,分层次分类别的方式,开出实践菜单,满足青年学生的多样性要求,如研究生,要努力提升服务层次,增强活动成效,更多的是以开展科学服务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高学历人才和政治优势,提高服务层次,切实为地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建立科学完整的活动考核评价体系

重视和加强社会实践教育,需要重视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实践能力的考核,需要建立合理的实践活动考核评价体系。实践活动结束以后,高校可以考虑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应该作为学生评议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评定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和“推优”的重要条件。可以考虑采取实践活动学分制、发放社会实践合格证书、注重社会评价、回收评比实践报告等形式,切实推进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可以考虑对参与指导实践活动的教师,在计算工作量与考核奖励等方面给予落实,形成制度。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实践教育的氛围,扩大实践成果的辐射效应,树立勇于实践、善于创新的风气。

四、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对推动地方发展的重大意义。

1、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推进基层思想的解放。青年,永远是思想最解放、观念最活跃、热情最高涨的群体。在新一轮思想解放的大潮中,通过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引领这股最富有创造力、生命力、爆发力的力量深入到基层,可以极为有力的推进基层政府和群众思想解放,从而为全社会的思想解放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推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大学是科学技术和知识人才高度集中的地方,结合学科优势和专业特点,通过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可以很好的将大学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从而推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3、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推进地方文化的繁荣。高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很好的人文、历史文化优势。通过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可以将繁荣的校园文化与地方文化、群众文化相结合,推动地方文化的发展。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是高校一家的责任。大学生是全社会的资源,就好像他们是你家、我家、他家的孩子,社会各界需要给他们更多的支持和机会。只有全社会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

摘要:大学生是全社会的资源, 就好像他们是你家、我家、他家的孩子, 社会各界需要给他们更多的支持和机会。从暴露出的大学生社会判断力和自我认知能力不完善的缺陷来看, 社会实践, 特别是对大学生步入社会有益的社会实践的开展势在必行!

上一篇:突破时间下一篇:游戏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