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项目化教学

2024-10-16

平面设计项目化教学(精选12篇)

平面设计项目化教学 篇1

项目化教学是把项目融于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加强了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得以自主地获取知识,通过完成项目作品达成理论知识的真正构建。《平面设计软件》教学操作性、实践性、应用性强,将传统教学方法与项目化教学方法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项目化教学的理念,可以使学生在其学习中目标明确、效果直观、层层递进,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理论与技能兼备的平面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一、课程分析与开发。

《平面设计软件》课程是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以往的课程讲授方式存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理论与实践分离,实践的连续性不强”等不足之处,Photoshop、Illustrator、Indesign三段式内容有所重复,学生机械模仿,忽视对成果形成过程的探索、对工作流程的了解,与后续课脱节,学非所用。引入项目化教学模式,融合关键知识点于项目之任务中,关注学科的核心理念和原理,以解决项目问题为讲授的尺度,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解决问题,进行基于现实世界的学习探究活动。

在《平面设计软件》课程中进行项目化教学方法的开发,首先要对课程的具体能力和素质目标、课程能力训练项目、课程能力训练的操作办法、课程对学生的能力评价、课程教学的成果等内容进行深入的探讨和重新审视。课程设计甚至单元设计都有明确的能力目标,除了以往大纲中的知识目标和专业能力目标,增加了社会能力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这种操作性极强的创造实践活动,使学生不但能享受完成项目过程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学习到获取知识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创造性能力等综合性能力。

整体课程设计原则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发性的要求,符合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开发设计过程从解构到重构。首先对《平面设计软件》课程内容进行结构分析,将Photoshop、Illustrator、Indesign按照其不同特点和优势解构提取精华,然后予以重构———构建问题情境,寻找把关键知识点融入真实的现实项目,来促进和提供学习经验。

二、项目化教学的实施。

企业工作流程就是项目化教学实施的蓝本。一般可分为项目任务的发布、方案计划的制定、知识要点的讲解、个性化实践的指导、作品成果的展示、互动式点评和归档六个步骤。教师可采用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完整的工作流程中自主性、体验性地学习,整个课程始终贯穿着激发兴趣、游戏情境、体验感受、教学做合一的轻松氛围。

1.发布项目任务。

教师可以根据问题情境设计具体身份,进行角色扮演。在布置项目任务时,以客户身份为学生带来项目,向设计师下达委托的设计任务,详细讲解任务书的具体要求。

2.制定实施方案。

学生按4-6人组成设计团队,分工合作,制定合理的流程计划,此时教师转换角色为企业艺术总监,在教师的引导和组长的组织下,分析讨论项目要求,协商确定项目的实施计划。计划的内容包括学习时间的安排和活动计划,填写工作表格,制定设计方案,教师参与讨论学生方案的可行性。

3.讲解知识要点。

讲解关键知识点时教师则恢复身份。知识点的掌握是学生获得技能、技巧的关键。教师的讲授应以支持项目任务的解决为尺度。

4.个性化实践指导。

设计团队进行内部分工,确定工作程序、合作形式;按工作流程,进行设计方案实施制作。教师以艺术总监角色参与进行个性化指导。

5.成果展示验收。

项目作品完成后,各设计团队进行作品展示,接受教师扮演的客户对作品进行合格检测。

6.点评归档。

活动评价是项目化教学中相当重要的一环。评价的方式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总结,等等。除评价作品外,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创作技能、团队精神等进行评价。师生交流总结经验,共同提高。最后学生完成工作表格、归档。

三、考试考核。

《平面设计软件》课程主要以学生的设计制作、应用能力作为课程考核的关键内容,同时结合学生的设计表述与合作、沟通的能力及日常表现进行考核。考核以学生在每个子项目的设计作品和最后的综合项目设计作为主要的内容;以多次考核评价的方式进行;要求教师、学生一起参与互动式讲评;并参考学生平时的考勤和学习态度做出综合评定。

通过《平面设计软件》教学项目化改革,能更紧密地把握好人才培养方向,达到毕业即上岗,人才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对教师的教法也有更加科学理性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教师业务能力创新的一种鞭策;另外,对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的培养、知识的更新及拓展都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平面设计项目化教学 篇2

【摘要】 项目化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动位置,师生之间更多的是合作学习,促进了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项目化教学方法能够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精神。教师在在选取项目时,要注意考虑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同时还要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小组的划分要平衡每一组的学生能力,将能力强弱不同的学生混合组合进行自由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行为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关键词】 项目化教学 高职 数学教学设计

教育的改革发展应当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当今社会对技能型的人才越来越看重,因而国家教育部门也越来越重视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推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中,数学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提高高职数学的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者们正在面对和需要解决的教学难题。在这样背景下,教育工作者提出利用项目化教学方法进行高职数学的教学活动,以此来有力的促进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提高高职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保证数学的教学质量。

一、项目化教学的基本概述

1.1项目化教学的内涵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主要是以设置项目的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动位置,师生之间更多的是合作学习,而不再是教师一味的讲授知识。这种模式既可以巩固学生的课本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1.2项目化教学的可行性

在国家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高职数学引进新的教学模式承担了一定的风险,所以,高职教育的工作人员认真分析了项目化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以便减少教学中的风险系数,从而达到促进高职数学教学良好发展的目的。

首先,国家教育的总体改革发展为项目化教学做好了铺垫。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部门的教育政策也在不断的更新进步。近年来,教育部门对中学阶段学生所使用的教材进行了新的改革,增加了许多新的数学知识,如逻辑思维训练、微积分的初步认识等,让学生及早的接触学习这些数学知识,给高等职业教育的数学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便于项目化教学的顺利开展。

其次,当前的高职数学教学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而项目化教学模式能够化解这一难题。当前的高职教育存在太多需要解决的难题,进入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大多数数学基础太差,往往对数学学习敬而远之,毫无兴趣可言,已经失去了应有的信心和耐心。落后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解决这个教学现状,需要教师寻找和尝试新型的教学方法,达到提高高职数学的教学质量的目的。

最后,项目化教学的内涵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是培养专技型人才,扩大学生的就业空间。而高职数学教学作为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学科,更应以培养具备数学专业技能和动手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目标。项目化教学方法能够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精神,全力培养他们成为一名综合性的专业人才。

二、项目化教学模式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设计研究

对于项目化教学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一元函数微积分这章节为例,笔者对这一节课程的设计如下所示:

2.1设定项目

项目化教学首先是要确定教学中的项目,在选取项目时,要注意考虑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同时还要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所以,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小例子来设定教学中的项目。

比如,超市卖的罐装的啤酒瓶子,企业为了赚取更多的商业利润,在制作时要用最少的成本制作出需要的易拉罐,所以,给学生们设定的项目就是,考虑在易拉罐体积一定的情况下怎么样才可以节省用料。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然后针对问题制定自己的计划,可以离开课堂,寻找途径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2.2具体实施

项目设定好之后,教师导入新的课程,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五个学生组成,小组的划分要平衡每一组的学生能力,将能力强弱不同的学生混合组合。然后,在执行项目前,教师要将与项目有关的数学知识进行讲解,并且要确定学生们对项目是否理解,避免学生偏离任务。

学生分组之后,可以在课堂进行自由讨论,教师也可以在一旁对学生的见解做正确的指导,经过讨论,每一个小组确定一个综合大家意见的实施计划。这个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融入到集体中,通过共同努力来完成任务,使学生能够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体会集体力量的强大。

计划确定之后,小组成员按照各自的工作去完成任务,收集资料、实地考察、整理数据等,最终找到正确的解决答案。这个过程中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实用型的人才,更好的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3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总结

通过项目化教学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让学生和教师都收获良多,学生学会自主的学习,热爱数学,教师也在教学过程中同学生一起成长学习,总结经验,推动了高职数学的良好发展。通过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教师与学生都有了不同层次的收获。

1.项目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从学生角度来看,学生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学生数学基础薄弱,无法体会学到知识的成就感,以至于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信心。但是,项目化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中,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而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让学生真真切切的体会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对数学产生好感,树立了自信心。

除此以外,挖掘了学生的潜在能力。项目化教学法帮助学生积极的融入到小组团队中,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增加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改善了学生的人际关系。在小组讨论中,锻炼学生总结学习的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学到实践的技能。

2.项目教学对教师的影响

从教师的角度开考,教师的收获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尝试一项新的教学方法时,教师一定会学习补充自身的知识,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才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为了能够顺利有效的进行项目化教学,促进高职数学的良好发展,教师在闲暇时间去参加进修班,积极的参加学校里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平日里与其他教师一起讨论研究项目化教学方法的实施技巧。这些付出使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的提升,师生关系越来越密切,数学教学工作开展的越来越顺利。

另一方面,项目化教学的实施增加了高职数学教师的实践经验。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宗旨就是培养学生的行为实践能力,促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那么,高职的数学教师也应当在传授数学课本知识的同时,向学生传授在社会中应用实践的经验。但是教师的日常工作都是在学校里教书育人,没有空余的时间去社会中历练。所以,开展项目化教学同样能够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为实践教学积累经验。

三、总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高职数学的教学需要不断的创新,不断的进步。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应用项目化教学对数学教学、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新的尝试和挑战,更是一个机遇和考验。所以,教师一定要从中做好引导、调解工作,认真实施项目化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好感,对学习产生亲切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能够挖掘出他们的巨大潜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行为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徐莹.高职高专数学项目化教学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下).2015(01)

[2]许仨.高职高专数学项目化教学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08)

[3]赵伟良.高职高专数学建模项目化教学研究与实施[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2)

《制作滚动字幕》项目化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设计;任务驱动

一、课程目标

《程序设计基础》处于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第二阶段,是电子商务专业第三学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前导课程是《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后续课程是《WEB数据库应用》、《网站建设与运营》。

电子商务职业岗位群划分为商务类和技术类,本课程为技术类中的“商务网站设计开发专员岗位”程序设计、站点管理、技术维护等能力的形成提供保障和支撑。根据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支撑作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课程所对应的职业领域的岗位需求,确定了课程目标:面向电子商务专业技术类岗位,使学生掌握 Visual Basic程序语言的基本语法知识,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控制结构,了解可视化的程序设计方法和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由此细化了课程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能力目标是能设计解题流程、能编写调试代码等;知识目标是理解程序设计基本概念、熟悉基本控件结构、掌握思路方法等;素质目标是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规范的作风、以及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等。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设计了十一个循序渐进的项目。

二、任务目标

制作滚动字幕处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的初始阶段,它既能为网站建设中的字幕设计奠定思维和方法基础,又能给予理论知识的铺垫,具有重要作用。根据本任务的支撑作用,确定了任务目标:

本任务的能力目标是:能合理选择和使用控件,能编写、阅读、调试简单的代码,能形成初步的编程思想;

知识目标是:初步掌握计时器控件的使用,掌握单选按钮、复选框和框架控件的使用,掌握部分字符串函数的功能和使用,理解公用变量、学会声明公用变量,理解Form_Load()过程,知道对象命名的约定 。

素质目标是:通过编程,培养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通过书写代码,培养严谨、规范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沟通合作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为:制作能随时间变化字号、字形和速度的滚动字幕程序。程序运行后,文字从左向右移动,单击某一按钮方框中的文字格式就相应地改变。重点是:计时器控件和字符串函数的使用 、代码的编写;难点是:代码的编写调试、编程思想的建立。

三、过程设计

本次课共分为六个环节,任务引入、任务分析、示范引领、合作探究、完善提高、展示总结。

任务引入阶段,首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本次课会用到的旧知识,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说说生活中你见过的字幕,引起学生兴趣,接着展示网站上的各种字幕,使学生明确本任务与岗位真实工作任务间的联系,引起重视,之后明确任务,即制作从左向右滚动的字幕,并能随时间变化字体、字形、速度,字幕内容不限。同时下发任务书和引导文。

此时学生对程序设计还比较陌生,教师采用启发引导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先让字幕动起来,再依次改变字体、改变字形、控制速度。

明确思路之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字幕动起来。教师通过演示已完成的滚动字幕、分解字幕滚动过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明确滚动字幕的实质:间隔一段时间后,改变文字的显示顺序。

接下来,学生要在教师提问和阅读引导文之后,创建工程、添加文本框控件和命令按钮控件,设置属性,这是进行后续内容的基础。

让字幕动起来,需要先后完成文字顺序的改变、时间间隔控件、优化控件属性。对于文字顺序的改变,需要学生通过阅读引导文、提问,教师答疑,先对涉及的函数有初步理解,然后说出改变的思路,再由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来完成。最后教师通过提问“目前字幕的滚动需要不断单击命令按钮控件,怎样才能实现自动滚动?”,从而进入下一个问题的探讨——时间间隔控制。

在学生阅读、讨论、提问,教师答疑的基础上,明确把代码放入计时器控件的Timer()事件中,由学生修改代码,教师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的演示。并通过问题“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改变控件属性?”,从而引出Form—Load()过程。在这部分,教师只需要强调一下Form—Load()过程的作用,以学生修改、教师指导、针对共性问题进行小结的方式来完成。这部分是学生形成解题思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其中计时器控件也是本次课的一个重点内容。

完成上述内容后,在运行时会出现运行错误提示“实时错误5:无效的过程调用或参数”,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代码中没有过程调用,那么只能是参数出错了。学会解读运行错误信息,并寻求解决方法,是本次课的难点之一。接下来采用教师先示范,学生阅读引导文,总结知识点,再修改的方法,实现难点的突破。在出现问题后,引入新知识,突出知识的有效性、针对性。

接下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首先是改变字体,教师提出三个引导问题,使学生明确思路和方向,为合作探究做准备。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确定了字体,明确了控件类型之后,向窗体中添加控件、调整布局、设置属性,并完成代码的编写,重点是选择单选按钮的单击事件和为文本框的Font属性赋值,教师起指导作用。

在改变字形阶段,教师通过引导问题和简单的提示,让学生通过阅读引导文、讨论、尝试操作等方法完成。本阶段的探究重点是复选框的作用以及它的VALUE属性。教师在指导和引导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思考习惯,培养探究意识。

字幕滚动的速度是制作字幕时要考虑的问题。教师给出提示,“此项操作与前面哪一步相似”?学生通过讨论、比较,完成控件的添加、代码的编写,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以锻炼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在运行阶段进行指导。

完善提高阶段主要包括美化界面和调试代码两部分,教师对界面的颜色、布局提出建议,对代码调试进行指导,学生在小组讨论、思考、操作中对滚动字幕进行修改完善。

归纳总结阶段,教师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大胆展示,锻炼表达能力,同时做好记录。鼓励学生说出操作过程中感觉困难的地方,锻炼归纳能力,教师针对问题进行解答,并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全面总结。最后布置课外任务,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四、考核评价

采用过程与结果、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法,从界面设计、代码编写、团队意识、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

平面设计项目化教学 篇4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 已经占有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当前, 高等职业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同时, 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也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全局看, 还存在着办学特色不甚鲜明、教学基本建设薄弱、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亟待改革等问题。

为整体推进高职高专教学建设与改革, 解决好高职高专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上述三个突出问题, 必须花大力气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的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在各个高等职业院校中开展起来。作为教师的一员, 就从自己熟悉的课程做起, 进行课程的教学改革, 项目化教学得到大家一致的认可。下面就将笔者所教课程《机械设计基础》的项目化教学设计做一介绍。

二、项目化教学设计的几个理念

为了更好地进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 首先提出以下几个理念。

1.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一门课程的教学改革, 应服从整个专业的建设和改革。然而, 如果针对全系 (院) 的所有专业全面开展改革和建设将是一个十分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全系 (院) 教师乃至学院多个部门的协调和共同努力, 制订完善的实施计划, 而在短期内制订出周全的计划也是十分困难的。因此, 我们认为:先从任课老师自己熟悉的课程领域做起, 分模块地进行课程改革的研究和探索, 积累经验, 将来逐渐纳入全系 (院) 的整体改革和建设。反过来, 全系 (院) 专业的课程改革和建设也正是由各部分模块叠加而成的, 是各个老师的成果积累和综合。

2. 循序渐进, 逐步完善。

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的永恒课题, 需要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坚持。同时, 教学改革本身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不必指望一次教学改革就会提出十分完善的方案, 并完全成功定型, 在其后的教学中就固定不变了, 这是不可能的, 也是不必要的。

3. 不等不靠, 立足现有。

一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大部分内容取决于主讲教师自己, 但是同时也会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 如教材建设、实验实训平台建设、教学管理与质量监督等多个方面和学校的多个管理部门, 甚至会出现部门间的协调不一致等问题。我们广大教师不要抱有“等到条件具备了, 我再进行课程改革, 我现在的教学不是很好吗?”的观点, 应积极行动起来, 不等不靠, 立足现有条件, 开始课程的教学改革。

4. 搁置争议, 求同存异。

一门课程的教学改革, 特别是专业基础课程, 内容繁杂、头绪众多, 再加上每个老师的专业背景、工作经历的不同, 每人都会提出自己的教改方案。另外, 对工学结合、项目化教学等概念又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 在课程的教学中又可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和习惯。所有这些, 都可能产生一定的争议和分歧。我们的观点是:争议是难免的, 而且争议还会有利于方案的进一步完善。然而, 我们不能陷入争议或等统一意见后再行改革, 搁置争议, 求同存异, 各自在自己的课程中, 提出并实践自己的教改方案。一段时间后, 再进行交流提高, 相互取长补短。

三、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

1.《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总体设计。

课程的总体设计重点围绕“两构”—“机构和结构”来进行, 即常用机构的基本分析与综合能力、常用机械零部件的结构设计与选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此外, 再通过常用机械传动装置结构与设计项目、综合实训项目的实施, 形成小型机械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能力。同时, 强调综合应用能力和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

综合应用能力主要包括: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 训练综合运用本课程和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 结合生产实际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制订合理的设计方案, 选择传动机构和零件类型, 正确计算零件工作能力、确定尺寸和选择材料, 以及较全面的考虑制造工艺、使用和维护等要求, 进行结构设计, 达到掌握机械零件、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过程和方法等方面的能力。设计基本技能主要包括:计算、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 (手册、图册、标准和规范等) 以及使用经验数据、进行经验估算和处理数据的能力等。

2.《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项目化单元设计。

课程的单元设计主要以将常用机构的基本分析与综合、常用机械传动装置结构与设计、常用机械零部件的结构设计与选型、综合实训这四个大项目再分解成小项目 (任务) 来进行, 每个项目 (任务) 以“能力目标、项目载体、能力实训”为原则。表1是机类专业多学时的教学内容项目分解一览表, 其他专业可以在这个基础上酌减。

3. 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流程。

课程的项目化教学一般流程, 见图1。

4. 第一堂课的教学设计。

摒弃传统的、教师从头讲到尾的、拖拖拉拉的“绪论”, 开门见山, 让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有个鲜明的第一印象, 对课程的进行充满兴趣和期待。第一堂课的任务是“机器的认知”, 具体设计如下: (1) 课程的引入。机械是现代社会的基础, 在生产和生活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机械举例 (生产、生活、战争中用到的) 。 (2) 提出问题。任何机器都是为实现某种功能而设计制造的。什么是机器?机器的特征是什么?机器和设备的区别?机器由几个部分组成?机器的定义?机构的定义?机械的定义? (3) 布置项目。机器是通过执行部分的机械运动来实现相应功能的。找出你所知道的机器。 (4) 能力实训。划分你找出的机器的组成:原动部分、传动部分、执行部分和控制部分, 分析该机器的执行部分的运动形式 (工作原理) 、原动部分的运动形式。全班同学要找出不同的机器。 (5) 评价总结。不同的执行部分运动形式和原动部分运动形式形成了不同机器的工作原理。机构的作用是用来传递与变换运动, 所以研究机构问题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任务。

机器工作时, 其零件会受到力的作用而破坏或失效, 所以零件必须选择合适的材料、确定合理的形状和尺寸 (结构) 、保证较好的表面质量。零件都是制造后安装再使用的, 在保证实现预定功能的前提下, 尽可能做到经济合理, 力求投入的费用小、工作效率高、使用维护简便。现代社会对环境保护、劳动保护格外重视, 对舒适性要求也很高。所有这些都是设计者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 是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我们能够进行小型机械及其传动装置的设计。

四、理实一体化教室的建设

全面实施项目化教学, 必须有理实一体化的专业教室做为物质保证。我们将前三个大项目合并为两个, 建设两个实训平台和理实一体化教室, 分别为:《常用机构的基本分析与综合实训平台及理实一体化教室建设》、《机械传动装置与零件结构实训平台及理实一体化教室建设》。综合实训利用系里共用绘图室和CAD机房。

五、结束语

课程的教学改革是高等院校的永恒课题, 课程的教学设计也是一个在教学改革中逐步完善的过程, 在这里主要是和大家进行交流, 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3]邓昭铭, 张莹.机械设计基础 (第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平面设计项目化教学 篇5

摘要:项目化教学模式体现的是“以任务为引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特征。在高职《餐饮服务》课程教学中,根据餐饮服务工作岗位的需求,以餐饮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推进项目化教学模式,是此门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提高本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 餐饮服务 高职

开发和实施项目化课程被列为高职深化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餐饮服务》是一门操作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项目化餐饮服务课堂教学模式,注重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的项目化教学,让学生模拟仿真情景中的任务进行操练学习,通过完成任务,构建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习惯的形成。

高职《餐饮服务》课程的目标,应主要针对中高档星级酒店餐饮部门及大中型餐饮企业的餐厅服务员及餐厅领班等岗位,培养一批既具有一定责任心、有一定素养、有一定管理能力,同时又受社会及企业欢迎的、适应一线工作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所以,本课程的定位和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主要应以中高档星级酒店餐饮部门及大中型餐饮企业的餐厅服务员及餐厅领班完成职业岗位工作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为依据的。其中基层餐厅服务岗位主要包括迎宾员、服务员、调酒员和收银员,加上基层管理岗位餐厅领班,共五类岗位成为本课程的主要培养目标。根据这些岗位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及所需能力,本课程应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与素质目标三大方面设置课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包括:礼仪规范、五大技能、迎宾点菜、席间服务、结账收银、管理技巧;能力目标包括:操作能力、服务能力、基层管理能力;素质目标包括:职业兴趣、职业道德、服务意识、管理意识、团队精神、敬业精神。

1、项目化课程总体设计思路

《餐饮服务》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应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与典型工作过程,来构建新型课程体系,以项目化为导向,选择典型工作任务与典型工作过程作为教学项目,以行动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组织中体现“教、学、练、评”一体化。

具体来说,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依据课程教学目标,即五大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来选取的。但是教学项目的设计并非是将五大岗位的岗位职责和所需能力等知识和技能进行简单的罗列,而是将上述知识和技能按照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典型工作过程进行重组,最终实现了课程知识体系的解构与课程重构,形成5大典型工作任务、11个典型工作过程作为教学项目。(如图一所示)而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典型工作过程的确定,是通过向企业专家咨询、毕业生座谈及走访区域内有影响的相关企业等形式,在行业、企业、毕业生、业内专家、专业教师五方人士的建议与指导下来完成的。

2、课程教学项目的设计

2.1教学项目安排

教学项目设计应根据中高档星级酒店餐饮部门及大中型餐饮企业的餐厅服务员及餐厅领班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来进行设计。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本课程可以根据餐饮服务的从上岗前培训、餐前准备到餐中服务,直至用餐结束后的收尾工作等一系列典型工作任务,再补充以基层管理技巧知识,来安排教学内容。具体设为5大工作任务共11个工作步骤。(如表一所示)

2.2学习情境设计

针对每个具体的工作过程,本课程还应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岗位、产品类型、操作流程或服务对象的不同,同时在考虑学校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等实际情况的条件下,进行了各工作过程学习情境的设计。

在工作过程学习情境的设计中,根据餐厅实际工作内容及工作流程,详细描述了工作情境,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明确教学条件及评价标准,并对每一工作任务的教学设计具体的教学流程。整个教学流程是按照项目化课程教学的六部工作法(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来设计,依据本课程实操性较强的特征,本课程将六部工作法概括为“教、学、练、评”四个教学步骤。并且根据不同内容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组织中体现“教、学、练、评”一体化。

3、教学过程组织

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仍然是以每个工作过程为基本单元,依据各教学单元工作任务与工作过程设计来组织执行的。在明确描述了工作情境,确定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阐明了教学条件、评价标准,并且合理选用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本课可针对每个工作情境的学习进行了具体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如表二所示。

本课程为调动学生主动性,充分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互动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体现在“教”、“学”、“练”这三个环节。教师描述工作情境,提出工作任务;学生分组讨论,寻求解决方案;学生展示方案,小组间互评,教师指导、评价并总结。通过这三个相连的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能针对任务或情境,调动积极性,参与学习,真正做到在“做”中“学”。

4、考核方式

对考核机制的探索与研究中,本课程应打破常规的开闭卷考核形式,融理论知识考查于技能操作之中。考核形式为技能操作考试,在实践操作中体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考核分为阶段性测试和综合测试,应以形成性考核方式,针对课程5大工作项目的11个工作任务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且在完成每个大的工作项目的学习后,进行综合性的考察。

5、教学方法

本课程可采用理论讲解、视频教学、实物展示、案例分析、示范教学、分组讨论、实训操作、情境模拟、指导练习、实地观察、企业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根据每一个工作过程的特点的不同,选择相应的、适当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教授、实训室操作以及企业实践基地的实习等方式来完成教学。并且可以充分、有效的利用网络平台,将课程资源上网,供学生课后学习。本课程还可以设计学习任务书,上面列有学习目的、学习内容、操作标准等项目,下发给学生以便学生在课后练习的时候有所依据。

在课程教学中,还可以聘请企业专家与骨干人员进行实践教学的指导,并以课外讲座的形式开拓学生的眼界。同时学生也在节假日期间、寒暑假期间以及毕业实习时间内参与到企业的顶岗实践中,真正的做到在“做”中“学”。

参考文献:

[1]李明.中职《餐饮服务》课程“任务引领型”教学设计初探.《文学教育》,2013.6

平面设计项目化教学 篇6

【关键词】 课程教学改革 项目化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基础

引言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是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的人才,才能成为终身的独立学习者,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学生适应未来职业的办公自动化的需求和工作环境奠定良好基础。

一、课程定位及设计思路

1.1 课程定位

信息技术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一门重要的技能基础课程。该课程的知识性、技能性和实践性很强、其功能在于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应用技能,具有运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传播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同时还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一定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视野,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2设计思路

《信息技术基础》这门课程要求的是培养具备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能够快速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办公自动化的要求的人才。因而应针对不同的专业开设不同的项目教学,但同时也应覆盖课程的所有内容。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1)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应打破传统学科系统化的束缚 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在培养目标中强调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对于职业能力的理解,除了基本职业技能外,现代社会对于职业能力的要求还更加重视从业者的态度与价值观、合作意识、沟通交流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在课程设计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等各方面内容协调发展 并在教学过程中以适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

(2)理论实践一体化,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应采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其本质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融合,通过一个个项目任务的实施,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何沟通技能。从而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教学过程中,教师起指导、咨询作用,对实施项目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可由教师先进行讲授,再由学生在实施过程中逐步进行深化学习,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自行处理项目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二、项目化教学课程设计

2.1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目标设计

通过对小学英语教师等典型工作岗位的分析,以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3、电子表格Excel 2003、演示文稿PowerPoint 2003来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课程设计目标如下:

(1)能力目标。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具有Office办公处理能力,具体表现为:具有日常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具有处理办公文件的制作及管理能力;具有分析及统计数据的能力;具有制作课件、制作PowerPoint放映文档的能力;具有网上收集信息及处理信息、共享信息的能力。

(2)素质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基础在日后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在具体的项目工作过程中体验到办公工作的系统性,养成良好的专业作风和工作习惯,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对学习的兴趣。

(3)知识目标。知识目标的确定是以能力和素质目标的需求为依据并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信息技术基础课程要求学生具有日常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所以必须掌握计算机的构成,操作系统等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求学生具备上网等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所以对网络的基础理论知识也必须掌握。

2.2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设计

项目化教学的核心是“项目”,选择合适的项目非常重要。项目的设计要考虑职业的岗位需求,同时也要考虑课程所要求的知识点及技能操作要求,更要考虑学生的项目处理能力。项目设定难度过大,学生不易完成,容易使他们产生挫败感而影响学习的信心。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应根据不同的学科专业学生未来面临的职业岗位,分析该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进行相应专业的课程项目设计。以我院的英语教育专业为例:高职院校的五年制“英语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英语教学能力和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的小学英语教师。该专业学生面临的职业岗位主要有各地小学的英语教师以及各类语言培训机构的培训教师。高职院校的五年制“英语教育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英语阅读、英语听力、英语视听说、英语语音、英语口语、英语写作、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多媒体课件制作等能力。

根据以上的专业岗位分析及课程的实操技能要求,设计以下项目:

Word操作部分:英语试卷制作、英语版报设计。要求学生:1.掌握文件管理的基本操作;2. word文档的创建;3. 文档的排版。包括字符格式、段格格式、插入对象、项目符号编号,页尾页脚;4. 表格的制作及格式化;5. 文档的显示与打印。

Excel操作部分:制作“学生成绩统计”分析报告。要求学生:1. 掌握文件管理的基本操作;2. 电子表格的创建;3. 工作表的编辑;4. 公式和函数的使用;5. 图表的创建;6. 数据排序及筛选,数据汇总;7. word文档的创建及排版;8. 电子邮件的收发。

PowerPoint:制作小学英语多媒体课件,要求学生掌握:1. 使用IE浏览器搜索信息;2. 演示文稿的编辑;3. 应用设计模板;幻灯片配色方案;4. 演示文稿的动态效果;5. 演示文稿的播放。

【参考文献】

[1]单丹. 电工电子技术. 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技术物理教学,2010(04):46.

[2]胡英杰,侯文顺.关于项目化教学改革项目确立方法的探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5.

平面设计项目化教学 篇7

关于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等文件明确指出, 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方法,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以项目和工作任务为载体, 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 真正体现了“工学结合”“融教、学、做为一体”“以学生为主体”的高职教育理念。

1.1 传统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程序设计类课程一般是采用知识结构驱动的教学法, 教师分析一门课程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讲授每节课的知识点, 学生按部就班地学习知识点。虽然大多数教学环节也有实例, 但是作为整个课程来说, 这些实倒是孤立的、彼此没有联系的, 是为了讲述知识点而设置的实例, 很多没有实际意义。学生很难根据知识点和实例来具体应用。在学习过程中, 看不到当前所学的局部知识的用处, 很难把握这门课的整体知识框架, 应用知识比较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 往往以教师为中心, 重在“讲”, 忽视了“练”, 学生没有参与到教学中, 致使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是零碎的、不系统化的。缺乏实际的应用能力, 和社会的需求脱节。

1.2 项目教学法

本着“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的原则, 《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的设计是基于以职业竞争力培养为导向的“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 以工作实践为主线, 以项目为载体, 用任务进行驱动”理念。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坚持工学结合, 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驱动学生技能学习, 运用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现场教学法、案例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教学方法。

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典型的Web应用程序项目的开发完成过程的再现, 完全模拟企业开发网络应用程序的项目开发, 课程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融合在项目的子项目、任务中, 通过完成子项目、任务的过程来学习知识点, 最终完成整个项目, 达到学习、融会贯通每个知识点的目的。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学生提出问题, 并以解决该问题为驱动力, 激发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知识, 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参与者, 是带着任务去学习, 学习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项目开发中的问题, 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可以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项目的选择

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中, 为了包含网络程序课程的知识框架, 符合项目的开发进程, 项目的选择非常重要。必须包含以下特点:

(1) 项目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实用性, 要具体反映一个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所包含的基本要素。

(2) 项目中的所有子项目和任务能够包含所有的教学目标和知识点。

(3) 项目的规模要大小适中,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量力完成。

(4) 任课老师要对项目非常熟悉, 最好是自己开发或者参与开发的项目。

综合这些考虑, 选择了基于ASP.NET2.0技术的“西湖风景网站”作为项目开发的案例。

3 教学设计

按照学生职业岗位的定位, 网络程序设计课程是培养基于ASP.NET技术的WEB程序员的能力。因此, 要培养学生开发WEB项目的能力就必须按照项目的开发过程, 把项目所包含的模块细化。

3.1 课程的整体设计

把“西湖风景网站”项目分解成8个模块, 每个模块又包含多个任务, 每个任务都分解成教学目标。项目的模块划分如图1所示。

下面把“西湖风景网站”项目的8个模块再细分成27个任务, 学生根据这27个任务的要求, 去学习能够完成任务的知识点。任务划分如表1所示。

3.2 课程目标设计

根据上面所划分的27个任务, 分解教学目标, 把完成所有任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分为专业知识目标、专业能力目标和专业品质目标。专业知识目标是完成任务需要的知识点, 专业能力目标是WEB程序员完成项目以及项目中的任务所应具备的能力, 专业品质目标是适应WEB程序员岗位所应具备的品质。

(1) 专业知识目标。

了解WEB基础知识。

熟练掌握ASP.NET开发环境的配置。

熟悉ASP.NET页面的结构。

熟悉ASP.NET页面的事件。

熟练掌握Web服务器控件。

熟练掌握数据验证控件。

熟练掌握用户控件。

熟悉Application, Session, Request, Response, Server和Cookie等内置对象。

掌握母版页和Menu, SiteMapPath等控件的使用。

熟练掌握ADO.NET对象模型。

熟练掌握Connection, Command, DataReader, DataSet, DataTable和DataAdapter。

了解数据绑定的概念和方法。

熟练掌握Repeater, DataList, GridView和FormView控件。

熟练掌握母板页、导航控件以及主题。

熟练掌握Global.asax文件。

熟练掌握Web.config配置。

了解Web服务的创建和调用。

了解程序的安装部署。

(2) 专业能力目标。

能搭建典型的ASP.NET开发环境。

能应用ASP.NET控件创造简单的动态页面。

能合理选择使用窗体控件。

能应用ASP.NET内置对象实现在服务上存取特定信息, 并在不同页面间进行传递。

能实现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交互。

能实现Web应用程序的登录功能。

能实现Web应用程序的注册功能。

能实现Web应用程序的主要查询功能和分页功能。

能实现网站新闻模块。

能对网站进行配置。

(3) 专业品质目标。

按时、守时的软件交付观念。

诚实、守信、坚韧不拔的性格。

自主、开放的学习能力。

良好的自我表现、人际沟通能力。

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4 教学过程的实施案例

在《网络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 每个教学单元基本上就是为了解决一个任务。下面把用户模块中的一个任务“用户注册”作为案例讲解本教学单元的设计。

4.1 用户注册任务的教学目标

本单元所要解决任务是用户管理模块中的用户注册, 通过对任务的分析, 提炼出完成本次任务所包含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能力训练任务及案例。

(1) 知识目标。

掌握用户注册页面所包含的WEB服务器控件的使用。

掌握验证控件的使用。

熟练掌握使用ADO.NET技术操作ACEESS数据库。

熟练掌握SQL语句中的查询和插入语句。

(2) 能力目标。

能够布局注册页面。

能够验证注册页面数据输入正确与否。

能够插入注册用户到数据库。

(3) 教学设计。为了完成用户注册任务, 达到教学目标, 依据本单元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活动, 教学的过程设计如表2所示。

5 课程考核

《网络程序设计》课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重点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以及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通过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 更好地体现评价的激励功能,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不断进步。

考试放弃了传统的笔试方式, 主要考核学生对基于ASP NET技术的项目的网络应用程序开发与设计, 在课程结束前利用20学时的时间, 学生分成项目小组, 在网络程序设计实训室进行项目实训, 教师现场跟踪指导, 所有的小组将上交项目开发的作品, 期末成绩由平时表现、实践作业和项目实训成绩几部分组成。期末总评成绩采用五级制 (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 。考核等级由三部分组成。

(1) 平时表现占20%, 主要综合参考学生的到课率、平时课堂的表现等情况评分;

(2) 实践作业占40%, 综合参考学生平时上机实践作业的完成过程和完成结果评分;

(3) 项目实训占40%, 按给定项目的目标考核学生的完成情况。

6 教学效果

基于项目的教学法在实践性较强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 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学生学完本门课程后能掌握项目开发所需的知识, 完全能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能开发软件项目;能理解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学习目的明确, 学习兴趣明显提高。理解本门课程所要求的职业素质, 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同时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网站开发项目。强化了学生的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能力, 提高学生从计算机软件工程的角度对开发项目的分析、架构、设计、管理、文档编写等能力, 给学生毕业后继续在计算机技术方面自我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采用以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法三年来, 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学生课程及格率, 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明显提高, 毕业设计的质量明显提高。由于学生的实际软件开发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大大增强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很多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就已经被阿里巴巴等知名公司录用, 他们在实习期间就已经可以胜任公司的WEB程序员等工作。不少毕业生在各大公司进行网络应用程序开发, 已经成为公司的骨干力量。

经过几年的教改摸索, 2007年《ASP.NET程序设计》课程已经被评为浙江省精品课程。

7 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在飞速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方法当然是远远的跟不上时代的要求, 要求与时俱进, 创新教学模式, 本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已初具成效, 网络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术在不断的升级和更新换代中, 教学改革还在探索中继续下去。

摘要:网络程序设计是一门重要的高职计算机类课程, 论文探讨了采用项目导向, 以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 以一个典型的基于ASP.NET技术开发项目贯穿到整个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具体阐述了项目的实施过程以及包含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网络程序设计教学

参考文献

[1]杨开城.学生模型与学习活动的设计[J].教育与职业, 2002 (12)

[2]张红.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教学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 2004 (6)

平面设计项目化教学 篇8

1 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起点, 确定课程定位和目标

通过对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 进一步确定了课程定位和目标, 以会计专业的各门职业技术课程为基础, 为毕业综合实践和顶岗实习环节奠定基础,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培养学生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学习过程的参与提高学生人际沟通及团队合作能力, 使学生成为主动适应新环境, 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新型会计职业人才。但考虑本课程适应的职业岗位群为会计管理和主管岗位, 只作为学生拓展职业训练的课程要求, 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 按照职业教育特点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本课程遵循职业教育规律, 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实施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以职业岗位群工作流程为线索, 以典型项目为依托, 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目标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来细化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 实施教学考核。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体系结构, 将本课程的内容大致划分为三个部分:具体内容与教学重 (难) 点及能力分解与剖析见下表。

3 确立了培养“三个能力, 一个素质”的实践教学理念

现代职业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为目标, 以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 以实践技能训练为主要特征, 因此, 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突破旧的教学定势, 从行业入手, 对社会各行业能力要求和职业岗位标准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 构建专业体系及课程框架。为此, 按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整合教学内容, 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确立了以提高学生的“三个能力” (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 , 培养学生的“一个素质” (综合业务素质) 为核心, 坚持传授知识, 培养能力, 提高素质协调发展的实践教学理念。

4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 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围绕核心任务, 通过师生共同努力, 拟定项目实施计划, 合理配置各项教学资源, 在真实的或仿真的工作环境中通过合作、调研、分析、生产、服务、总结等形式开展真实的工作任务, 完成具有社会价值和社会效益的产品、服务、论文或报告, 最终由教师、学生、企业及社会专家对项目的进程及成果做出评定。在整个教学环节中, 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 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 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 而理中有实, 实中有理。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会计制度设计》课程技术性强, 不进行训练难以掌握, 正好适合采取项目化教学模式。实施中采取的具体教学方法主要包括:

4.1 采取多维互动式教学方法, 构建多维互动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强调学生自主性、个别化学习的同时, 也注意团队学习活动的作用, 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提出问题, 组织讨论,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探讨,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2 案例教学法 (探究—互动) :着重解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 以案例学习为主, 将理论分析融于案例讨论之中。

通过案例, 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吸引学生思考、发现和探索, 使学生带着任务学习, 以引入新的教学内容。教师事前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讨论小组, 选择一名学生代表为组长, 请学生根据已具备的知识, 对案例进行分析, 并请学生代表发表意见, 在教师的引导下, 组织学生讨论, 以巩固教学内容。例如:会计技术设计方法的教学和具体业务处理流程和内部控制要点设计。

4.3 独立思考与分组讨论、总结相结合:提前安排学生阅读和分析有关内容 (如会计岗位职责划分的内容) , 再通过分析具体实例 (如具体企业的机构设置和人员) , 组织讨论, 依据设计原则找出实例中存在的问题, 并通过分析, 总结出解决对策。

4.4 情境教学:例如会计工作交接制度设计的内容, 请学生首先设计《移交清册》, 并安排交接双方和监交人, 演示交接工作的过程, 请大家评价。

4.5 试讲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 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为毕业答辩奠定基础。例如:设计调查、总体设计计划的安排等。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根据学生各自的个性特点、学习情况进行分类分组, 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5 实施了多维立体化考核评价体系

在“项目化”教学模式下, 打破传统的以成绩来评定学生能力的传统评价模式, 采用多方位、多层面的多维立体化考核评价体系, 从构成学生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评价。采用以学习小组成员组成的学生自我评价 (包括学习态度、团结协作精神等方面) 和任课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认知评价体系,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宋艳敏.会计制度设计案例教学的实施[J].财会月刊 (综合版) , 2006, (06)

[2]陈星.论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和整体优化[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9, (01) .

[3]陈宏, 马蓉.《会计制度设计》案例导学教学模式初探[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02) .

平面设计项目化教学 篇9

自从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即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出台以来, 新一轮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序幕就此拉开, 其中有一项值得高职专任教师注意的内容为课程建设与改革。文件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的要求是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 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 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重心是融“教、学、做”为一体, 这也是现阶段各高职院校提倡的工作过程导向项目化教学的由来。

项目化教学是以项目为载体, 以工作任务为驱动, 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项目化教学包括项目方案的筛选及设计、项目的实施及项目的考核等三部分, 它有着明显区别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目标和表现特征。俗语说,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故在项目方案的筛选及设计、项目的实施及项目的考核这三部分中重中之重应为项目方案的筛选及设计。文本将对软件技术专业程序设计类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时如何筛选及设计项目方案进行探讨。

2 项目方案选择与设计的误区

现行的项目化课程的项目方案选择与设计的误区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⑴项目设计过于分散, 类似案例教学, 没有连贯性, 对学生没有吸引力。

⑵项目设计是对原知识体系按照工作过程重新排列, 没有考虑原知识体系对学生就业及企业需求的支撑, 进行必要的增减。

⑶项目设计没有考虑到能力拓展, 没有实现通过项目训练一般能力。

3 项目方案选择与设计的探讨

项目化课程的项目方案选择与设计是一项序列化的、各环节相互联系的系统工程, 概括来说, 项目方案的选择与设计的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3.1 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制定原则

建立由企业专家、学院专业教学专家、学生代表三方组成的课程目标制定小组, 统筹三方的需求及建议。其中, 企业专家对学生专业技能及职业能力方面的要求是搜集与整理的重点, 学生代表的选择建议除了在校学生代表外, 还应加入往届毕业生且正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学生, 这样可以从学生角度了解到其关注的就业后对所学技术拓展的具体要求。

3.2 课程调查与整理

以课程教学目标制定原则为基础, 开展课程调查与整理工作。切入点从学生就业岗位入手。通过对近几届软件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 专业对口就业情况的分析, 发现大多数学生毕业后都经历过一次岗位、晋升岗位的过程, 少数学生存在更高层次的就业即发展岗位, 这里一次岗位是指学生毕业后首次就业对应的岗位, 如初级开发人员;晋升岗位是指学生工作一段时间后得到的晋升岗, 如程序员。所以在课程的调查与整理过程中, 秉承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 分析了学生在一次岗位、晋升岗位、发展岗位所需的技能要求, 使课程在设置上重点实现一次岗位对应的技术要求, 兼顾晋升岗位的技术要求, 引导学生学习发展岗位对应的技术要求。并最终确定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3.3 选择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 选择课程内容, 在这一过程中, 可以从技术要求与知识体系两方面入手, 其中以技术要求为纲, 将所需的支撑知识点进行罗列, 最后再从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 查缺补漏, 最后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选择的课程内容应以企业、学生就业需求为依据, 从而保证课程内容的有效性。

3.4 确定课程结构 (项目及任务)

根据选取的课程内容, 选取适合的项目, 项目的由来可以是企业的实际项目, 也可以是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定制的项目。无论哪种方式, 都应保证项目实现过程可以涵盖课程内容, 并能将课程内容按照由简到难, 由单一到复杂的原则划分至项目的不同模块当中, 形成不同的任务, 以方便日后的项目化教学, 另外还应注意项目在设计上还应加入能力拓展的内容, 项目在数量上不宜过多。

4 结语

项目方案选择与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只有严格按照其步骤并保证每一环节的有效实施, 才能设计出适合项目化教学的项目方案, 进而保证项目化教学的有效性。仅以本文希望对将要进行项目化课改的教师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即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VB控件项目教学项目设计 篇10

一、项目产生背景

控件编程是V B程序设计的一大特色, 充分体现了V B面向对象编程的所见即所得的特点。V B工具箱提供了20个常见的控件, 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们认识这些控件, 并绘制在界面上并不难, 但是对于控件诸多的属性、事件、方法加以应用, 却让他们感到很困难;把控件和函数、数组之类的内容结合起来更是难上加难。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控件编程的能力, 课程组设计了不同的项目, 在课堂开始首先展示综合的项目成果, 然后分解成若干简单的任务, 学生完成这些简单的任务后初步掌握了对应控件的编程技能,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完成综合的项目。

二、项目选取思路

在项目的选取时, 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选材, 强调趣味性, 同时要循序渐进, 先从简单的控件开始,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成功的喜悦感。合理的划分项目中用到的控件, 让学生感觉这个项目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不是特意为了讲这个控件也刻意罗列上去的。同时还要注意把控件和一些理论性东西相结合, 比如数组、函数, 使项目更饱满, 贴近实际项目。

课程组最后选取了四个项目:简单计算器设计、排序插入程序设计、图片自动显示器设计、文本编辑器设计, 如表1所示。

简单计算器设计项目W indow s X P附件中自带的计算器为蓝本, 设计了一个简单计算器, 可以实现简单的四则运算, 并可实现数据开方、乘方、取对数、求倒数功能, 有很强的实用性。本项目侧重文本框、命令按钮、标签、选择类控件及框架等基本的控件的综合使用, 同时对控件数组进行了应用。

排序插入程序设计侧重对列表框的应用, 将结果显示在列表框中, 列表框控件的属性很多, 应用起来比较复杂, 所以本项目只安排了一个控件的学习。同时需要用Sub过程与Function过程来处理排序和插入, 还涉及到过程间参数传递以及过程的作用域。

图片自动显示器设计可以说是一个实用性的综合程序, 它可以解决学生们在照片选择时的诸多问题, 同时涉及到了很多的控件, 但这些控件用法固定容易掌握, 并且文件系统的三个控件联合使用很容易看到效果。

文本编辑器设计是一个更综合、更有难度的项目, 涉及到多文档编程, 同时也应用到菜单、工具栏、R ich Text B ox控件、通用对话框控件、图像列表框以及剪切板等内容, 完成本项目后学生对多文档编程有了初步的了解, 对后继的数据库编程有很大帮助。

三、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包括项目演示、项目分解、分任务实现、综合项目实现、任务拓展, 以图片自动显示器设计为例加以说明。在课堂上首先演示项目内容, 然后和大家讨论完成这个项目需要哪些技能, 把项目分解为三个任务:文件搜索器、手动图片显示器、自动图片显示器。首先利用文件系统的三个控件完成一种文件的搜索, 比如.txt文件的搜索。然后利用文件搜索器搜索图片文件将其显示在图片框控件中, 在这一步实现的是学生点击文件列表框中的文件名将图片显示在图片框。接下来实现通过定时器控件定时实现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自动显示图片功能。最后是任务拓展可以让学生课下完成动态的贺年卡制作、动态的奔跑的小马等项目。

四、实施效果

V B控件项目教学至今已经实施了3年, 我们的项目库也得到了很大的丰富。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有项目的引导他们做到了有的放矢, 在项目制作过程中收获了成功感。同时, 因为项目将控件和理论内容合理分组, 理论以够用为度, 学生不再厌倦繁杂的理论知识, 提高了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戴青云.任务驱动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企业, 2008.

平面设计项目化教学 篇11

【摘 要】本文概述了在生物监测进行项目教学设计过程中课程标准的设计,包括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设计。课程目标包括课程总体目标和知识能力素质目标。课程内容包括3个项目9个任务。

【关键词】生物监测;项目化教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生物监测课程从2010年以来进行项目化教学,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在改革的过程当中,不断完善,并按照项目化教学的相关要求,设计了相应的课程标准。本文将该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设计概述如下:

1 课程目标

课程总体目标:

能根据监测目的按照国家标准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案,能规范的实施监测方案,能在监测过程中运用恰当的质量控制措施,能编制规范的、可信的监测报告。

2 知识、能力与素质目标

2.1知识目标

2.1.1掌握河流、池塘、湖泊水体采样点的布设原则和采样点的布设。

2.1.2掌握采样时间、采样频率的设置方法。

2.1.3掌握各监测因子的正确采样方法。

2.1.4掌握样品的保存、预处理方法。

2.1.5了解我国现行标准体系。

2.1.6了解生物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体系。

2.1.7掌握各监测因子的样品分析方法和数据处理的方法。

2.1.8理解各类评价指标。

2.2 能力目标

2.2.1能收集、查阅、整理相关资料;

2.2.2能根据任务要求查找相关的环境标准、规范;

2.2.3能现场进行勘查并能正确的采样工具规范的采集水样;

2.2.4能根据监测目的编制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案并能用流畅、简洁的语言表达;

2.2.5能根据监测方法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器和合理的方法,并能熟练操作;

2.2.6能够运用化学方法或仪器分析的方法,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分析;

2.2.8能规范地填写分析测定原始记录表和监测报告;

2.2.9能把质量控制体系运用在整个监测过程中;

2.2.10能进行成本核算,业务洽谈;

2.2.11能制定业务合同书。

2.3 素质目标

2.3.1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2.3.2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3.3培养与人沟通能力;

2.3.4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2.3.5培养遵守标准的良好职业道德;

2.3.6培养安全、健康、卫生的工作习惯;

2.3.7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2.3.8培养经济意识;

2.3.9培养环保意识;

2.3.10培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课程内容标准

3.1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根据工作过程中的典型任务选择和安排学习项目,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过程,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基于生物监测岗位中的真实过程,具体了解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类型和职责,进而归纳出典型的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转换成学习情境。

课程内容安排以项目为中心,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要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的需要,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以行动为导向设计课程教学方案,设置工作场景,学生在一种完整的综合的行动中思考开放式自主式学习,完成项目。

教学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理论学习的评价与实践学习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3.2课程内容选择

在生物监测项目化教学过程中,以此标准为导向,根据实际情况可做适当的调整。

参考文献:

[1]洪霄,付彬,李涤非.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探讨.中国成人教育,2008,6:92-93.

项目化课程教学课程设计之体会 篇12

课程的整体设计基本包括: (1) 目标的设计 (包括总体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的设计) ; (2) 内容的设计; (3) 能力训练项目的设计; (4) 第一次课梗概设计; (5) 考核设计; (6) 进程设计; (7) 教材; (8) 参考资料; (9) 工具材料; (10) 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11) 外语单词。

1.1 选取好作为教学内容载体的项目是至关重要的。

项目设计是整体设计的核心, 选取项目的标准没有最有, 只有更好, 看你的项目的完成能不能运用知识, 看进程设计与训练方法有没有工作过程 (什么是工作过程?它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过程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过程有什么特点呢?它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而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表述, 不是学科的名词或名词词组, 而更多的是动宾结构或动宾结构倒置的表述。形象地说, 职业教育课程的名称是写实的, 而不是写意的, 它不是张大千的山水画, 而是梵高的向日葵。一看名称就知道你学的是什么, 不是符号, 不是符号构成的概念, 不是用概念堆积起来的定理、原理的表述, 而更多的是对从实践、工作岗位出发概括的能力的表述。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起点是职业、是工作岗位, 而不是试图从静态知识出发去面对变化的职业未来。)

“工作过程导向”是指基于这个完整程序而进行的课程开发。课程开发旨在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合, 在专门构建的教学情境中进行职业资格的传授, 以使学生能从容应对职业, 实现零距离对接工作岗位) , 每个项目的任务是不是能按实际的生产过程进行的, 有没有按职业导向进行;看你的项目能不能为你的专业服务。

项目名称:名词+动词

项目设计要注意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串联的关系, 还是并联的关系, 还是包含的关系。最好设计A、B双线, A线为课上项目, B线为课下项目, 利用课下时间完成, 不宜太多。

1.2 目标设计。

包括总体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的设计, 总体目标设计要紧密结合专业, 高度概括学生学完课程能解决什么问题 (在专业领域内) 。

1.3 内容设计。

采用下列表中的形式为好, 这样能看出原来的知识点是不是在项目中得到了应用, 主要体现通过项目或任务的完成, 哪些知识得到了运用和掌握, 在项目中要体现知识运用的完整性。

1.4 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按上表的项目进行设计, 需注意的是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的设计是重点。

1.5 第一次课梗概设计。

建立项目教学情境;建立组织机构、转换师生身份;明确任务要求;公布考核方案;项目1的布置与实施;布置下次课的任务。

告诉学生教师的QQ号, 邮箱, 及个人电话, 以便学生与你联系。

1.6考核设计。

应设计考核的原则、方法、内容、考核的标准。

各项考核所占的比重;考核内容应体现各种能力的考核, 知识运用的考核;素质形成的考核;需要注意的是注重过程考核, 有些需要设计终结性考核, 即期末进行理论知识的考核, 比重要占少一些, 设计各种检查记录表。

1.7 教学进程设计。按下表的形式进行设计:

每单元的学时最好设置为2学时, 最好不超过6学时, 在表上标明最小的教学单元是多少。

1.8 教材与参考资料。

选择合适的规划教材中, 最好是根据项目自编教材, 参考资料是指给学生用的资料, 如参考书、绘图标准、网络课程、网站等资料, 供学生学习用, 教材和参考资料的书写应与出版物附录格式一致。

1.9 工具材料。

在教学过程中需用的工具和材料:如专业专用教室, 专业各类实训室, 常用工具, 常用的原材料, 专用教室, 计算机, 投影仪等等。

1.10 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比如在课改的过程中课程的名字是否做了改动等。

2 单元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单元设计以三个原则为主, 主要看单元教学中是不是以项目为载体, 是不是经学生为主体, 是不是突出了能力目标的培养, 这也是衡量一堂好课的标准。

单元设计需要与整体设计的进程设计相对应, 进程中设计要多少个单元你就要进行多少个单元设计的设计。

单元设计按教学的过程进行设计, 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姜大源教授行动导向教学的六步教学法: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 要根据课程的性质灵活地运用在你的课程设计之中, 比如CAD课程, 我设计的步骤有:资训-计划环节放在课下, 前一节课下课前把学习任务学下发给各组, 在课下完成资讯和计划, 课上进行:下达任务———操练 (实施过程:学生汇报方案、教师及学生提出修改性见意, 然后优化方案、按方案进行绘图) ———作品展示与点评 (各组完成任务后由教师指定某个成员进行项目成果完成情况汇报及展示作品, 重点是点评, 教师要把学生在做的过程和作品展示的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 给以讲解) ———修改作品 (各组设计人员对图形进行修改完善) ———学生汇报 (展示修改后的作品, 再进行汇报, 主要汇报采用什么方法来进行修改作品的) ———成绩考核 (不用每个单元都进行考核, 一个子项目完成后进行一次考核, 每个单元教师与学生都可以根据各组的情况做记录, 作为整个项目考核的依据, 学生把本组的作品展示在电脑上, 其他组成员以“学习超市”的形式进行自评, 互评, 教师验收评价) ———归纳总结 (主要是找学生来总结, 通过做中学, 学到和掌握了哪些知识, 学生总结不到的教师做补充, 并且要对重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作业 (布置下次课的项目 (任务) , 下发学习任务书, 让学生根据任务书的要求来进行下次课的项目的方案的设计) 。

上一篇:电气接地下一篇:税控措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