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历史起点(共12篇)
新的历史起点 篇1
在浩瀚太空的星移斗转中, 2008年飞矢般离去, 留给了中国以太多的悲壮、太多的震撼、太多的感悟。
这是悲喜交集、非同寻常的一年;也是可歌可泣、可圈可点的一年。
未来必定会给这一年作以特殊的诠释和神话般的传诵;历史也将会为这一年浓彩重墨地大书而特书。
送别去岁, 我们又敲响开元的钟声, 就仿若敲响了催春的战鼓, 给人以激情, 给人以冲动, 给人以亢奋。
新的一年, 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 改革开放进入又一个三十年的最初年。
新的一年, 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 面对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变化, 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
新的一年, 是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巩固改革开放成果, 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一年。
走进2009年, 我们就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我们清醒地看到, 我国正在承受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加深和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压力, 我们传统的竞争优势在逐步减弱, 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加强, 人口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紧,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更为迫切, 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经济生活中的深层矛盾和问题难以一时解决, 人民群众还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因此, 今年可能是近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
困难是压力, 但也是动力。我们要把“难”字踩在脚下, 这是勇士之举, 勇士的精神。
常言说, 只要精神不滑坡, 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敢于直面困难, 肯于付出, 不畏艰险, 那么任何困难都能战胜。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经验证明:没有不付出的成功, 没有不担风险的收益, 没有不经奋战就轻而易举获得的胜利。
战胜困难, 需要精神, 需要勇气, 更需要前瞻性的思维和科学发展观的统领。我们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在破解难题中求突破, 在扎实工作中渡难关, 在科学发展中谋崛起。
战胜困难, 须要坚定信心, 更须要统一认识, 统一行动。我们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 一定要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一定要坚持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更好地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一定要坚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 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新的一年, 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中国改革发展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 必须勇于攻坚, 突破难关。
为此, 我们要牢固树立学习意识, 把认真学习作为一种精神境界, 在学习中加强战略思维, 拓宽视野, 树立世界眼光, 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意识, 坚持戒骄戒躁, 反对和杜绝铺张浪费, 树立长期奋斗, 顽强奋斗, 不懈奋斗的观念。要牢固树立忧患意识, 始终居安思危, 清醒认识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 清醒估计各种困难和风险, 抓住和用好重要机遇期, 创造新的业绩。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 把发展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 为发展赢得更加广阔的空间。要牢固树立党的宗旨意识, 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着力于高起点、高水平地改善民生。
可以说, “四个坚持”, “五个意识”是我们战胜困难的最好办法, 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好实践。
我们跨进了新的一年, 我们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迅跑。我们不惧路途漫漫, 我们不怕征程坎坷, 我们不畏山高水长, 我们不屑风狂雨骤。
在我们的脚下, 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道正在拓展。
在我们的眼前, 一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已经闪现!
新的历史起点 篇2
践行新使命训词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消防救援新局面
历史的天空浩瀚无垠,时代的江河惊涛拍岸。2018年的11月9日,对于全国20万消防指战员来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向身着新式制服的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并致训词,标志着一支全新的人民队伍举旗定向、踏上征程。面对新旗帜、肩负新使命,XX消防中队全体指战员倍感振奋、斗志昂扬,必将牢记领袖嘱托,忠实践行训词要求,把旗帜举过头顶、让训词融入血脉,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消防救援事业新局面。
一、深刻领悟***亲自授旗并致训词的重大意义,把训词作为消防救援事业发展的总方略高高树立起来。
总书记亲自授旗并致训词,这既是特殊荣誉,更是千钧重托,饱含着总书记高瞻远瞩的战略考量和忧国忧民的领袖情怀,对全体消防救援人员产生巨大鼓舞和极大鞭策,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开创了先河。此次授旗是习总书记第六次为机构单位授旗,也是习总书记首次为非军队单位机构授旗,其开创性、缔造性非同一般。而对于拥有53年历史的消防队伍来说,首次拥有专属的队旗、队徽、队训和制式服装以及衔级制度,并且这一荣誉体系由全党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亲自过问、亲自参与、亲自建设,则更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确立了方位。总书记在训词中强调,你们作为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国家队,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故的重大职责。“主力军和国家队”是对新组建的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精准定位,“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故”则是对这支队伍承担职责的清晰界定。
描绘了蓝图。总书记在训词中,对新组建的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提出了“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总要求,其中对党忠诚是灵魂,纪律严明是保证,赴汤蹈火是使命,竭诚为民是宗旨,这四句话相互联系,辩证统一,共同描绘了中国特色消防救援事业的宏伟蓝图。
总书记775字的训词,字字含情,句句有爱,语重心长,微言大义,不仅开宗明义地阐述了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初衷和原由,也饱含深情地回顾了消防队伍发展的光辉历史,更掷地有声的指出了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可以说为我们这支队伍将来的发展埋下了根、注入了魂,消防救援队伍建设必将迎来全新的机遇和历史的考验。
二、学习总书记授旗训词,深感消防救援发展迎来新机遇、新挑战
通过原原本本地学习习总书记授旗训词精神,作为这一伟大历史时刻的见证者、参与者,我们深感消防救援队伍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必将开启我国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一)职业荣誉更崇高。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应急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亲自领导、运筹和推动形成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在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直接领导下,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框架方案顺利出台。总书记还亲自审定了队旗、队徽、队服和誓词。此次是习总书记首次为非军事单位授旗并致训词,我们成为除军队以外唯一享受这一特殊荣誉的集体,这在共和国消防53年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授旗仪式上,3位政治局常委、7位政治局委员的出席,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对我们这支队伍给予的特殊关怀和特别厚爱。短短775字的训词,总书记强调消防队伍同人民群众贴得最近、联系最紧,奋战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指出党和人民对你们寄予厚望,“最近、最紧、最需要”充分肯定了消防队伍历史功绩,而“寄予厚望”更是对我们寄托了殷切期望和千钧重托。消防救援队伍的地位和荣誉从未有像今天那样,受到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如此高度重视。身为其中的我们,有幸赶上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领受总书记的千钧重托,倍感骄傲和自豪!
(二)职业特点更突显。去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对公安系统提出的“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而今,总书记专门为消防救援队伍提出“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总要求,使得我们这支队伍的基本属性和职业特点更加突显,是新时代下推进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建设的总方针、总纲领。“对党忠诚”是“魂”,是我们最首要、最基本的政治品格,消防救援队伍脱胎于人民解放军,成长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必须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做到对党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纪律严明”是“纲”,是我们干好一切工作的标准要求,消防队伍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要用纪律部队的标准严格要求,才能保证各项任务顺利完成。“赴汤蹈火”是“要”,是我们干好一切工作的职业操守,就是要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本领和勇气,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竭诚为民”是“向”,是我们一以贯之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不计得失、不顾一切地给人民以力量、保人民以安全。我们不妨窥见,“纪律严明”从原来第四位调整至第二位,更加强调了消防救援队伍纪律规矩必须更严,由“服务人民”变成“竭诚为民”,更加突显了尽一切力量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不惜牺牲一切,而“执法公正”变成“赴汤蹈火”,更加贴近了消防救援队伍的本职,突显了这支队伍的职业特点。
(三)职业发展更契合。总书记强调,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是党中央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立足我国国情和灾害事故特点、构建新时代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举措。我们由衷地感到,党中央将消防救援工作摆在国家战略决策的高度来建设,使大消防、大应急、大救援更加契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适应当前我国应急管理发展现实需要,更加突显了新时代消防救援工作的重要性。总书记又指出,保持枕戈待旦、快速反应的备战状态,练就科学高效、专业精准的过硬本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走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较好地解决了现役体制下消防队员2年服役期的限制,使更多经验丰富、素质过硬的骨干人才得意保留,更好地适应了消防职业发展。
(四)职业需求更迫切。总书记强调,改革转制后,你们作为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国家队,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而2009年5月1日起实行的《消防法》规定:“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依照国家规定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两者相较之下,我们清醒地看到,改革转制后我们的职责使命更大、任务范围更广,职业的需求要求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本领不足的危机感,加快推动队伍转型升级,在思想观念、能力素质、装备保障、救援机制等方面来一次大提升,脱胎换骨、浴火重生,全面提高应对复杂灾情的实战能力。
多媒体打造历史教学新的起点 篇3
1 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的多种形式
1.1 重现历史画面形式展开教学
这是历史课件最常见的用法。计算机通过大量珍贵历史瞬间(图片、录像)的重现,把学生带入历史人物活动的舞台,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并参与认识过程,如同身临其境,既可增加学习的兴趣,又能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理解历史事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觉得历史不是枯燥无味的史实堆积,而是栩栩如生的生动画卷。
1.2 对话框形式展开教学
以教材的章节为单元来制作课件,通过一系列对话框将内容完整,画面清晰、美观,文字简练,并配以音乐的对话框按一定的程序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状态,提高上课效率。同时,学完某个知识点后可随即向学生提出问题,及时检验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和巩固,反馈迅速,对不同的回答计算机将给予不同的反馈信息和后继处理。这样可使学习方式变得多种多样,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1.3 编制试题归类知识展开教学
这是辅助教学的实用性。即对题库中的试题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分类,计算机按照一定的要求从题库中选择试题,打印成卷。因试题随机组成且难易得当,知识点分布合理,有较高的信度,可大大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若有历史多媒体教室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联机测验,计算机会对每位学生的回答作出评判,并记录解答时间、次数等参数,按照标准计算成绩,迅速作出学习评价
2 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的作用与特点
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决定了它在教育领域将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从而真正达到认识历史、再现历史、感悟历史的教学效果。
2.1 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手段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曾说过:“兴趣是创造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揭示该课知识的社会实践意义,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 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多媒体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2.3 多媒体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历史事实,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概括、综合、引申历史事实的方法,从而形成能力。可是历史教学研究对象又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件,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获取直接的生活经验来印证。这些要求单凭教师的语言教授是无法实现的,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重点、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极大节省课堂讲授时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刺激掌握,进而可以利用多余的时间引导学生对于历史深层次的探索和把握。
2.4 创设多媒体教学德育情境,陶冶学生情操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要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境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案例列举
3.1 创情境,激兴趣
讲授美国“南北战争”内容时,先播放有关美国总统林肯及“南北战争”时的一些图片资料,让学生在历史图片中感受“南北战争”的情景,简要了解美国历史上也曾面临国家分裂的难题,然后导课:“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民意测验结果,表明开国以来美国40多任总统最受尊敬的是林肯。出身平民的林肯何以在美国人民心目中有如此崇高的威望?林肯曾对美国作家斯托夫人说:‘一部书导致了一场战争。’你知道这部书的名字吗?它导致了什么战争呢?它的原因、性质、结果又如何呢?”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去认识、分析、概括、评价,一定能激发兴趣和思维主动性,教学效果自是良好。
3.2 突破重难点
如讲中国近代史“红军长征”内容时,对于中央红军和红四、红二方面军等红军长征行军路线,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各路红军的长征行军过程。特别在中央红军长征途中路经重要地点时,课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该地点的名称、重大历史事件并配以历史图片和文字讲解。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自然效果好,大多能听清楚工农红军充满艰难险阻的行进路线。又如讲授“西安事变”内容时,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内各派的态度是学生难以弄懂的难点。教师可以播放电影《西安事变》中的5个片断,进而提问。学生联系5个电影片断,经过思考,就很容易弄清国内各派别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及目的,从而解决难点问题。
3.3 历史的教育作用
如讲“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内容时,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奋勇抗敌,壮烈殉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禧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禧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总之,在中学历史课堂中整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是一种广泛的普遍倾向,为历史教学带来新的活力,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白官屯镇中学)
新的历史起点 篇4
2012年, 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五大战略深入推进, 注册会计师机考改革顺利完成, 行业监管改革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做强做大效应日益凸现。服务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是行业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经过几年的努力, 取得较大进展和成效。从行业作用来看, 注册会计师行业作为知识、智力密集型的高端服务业, 是国民经济转型和企业经营管理升级的“智库”;作为社会监督体系, 是社会诚信链条的重要一环, 能够为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为其他产业转型升级发挥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从市场成效来看, 行业专业建设的进步、服务能力的提升和新业务领域的拓展, 使得行业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成效逐渐显现出来:一是开拓了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业务。在传统审计业务、资本验证的基础上, 相继开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社会责任、节能减排、碳排放等新型鉴证类业务, 并为企业实现传统产业更新、低碳经济设计、经营战略调整、并购重组、管理流程再造、成本方案设计等提供咨询服务, 有效支撑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政策的落实, 促进了转变企业经营方式、提高管理效益。二是探索了服务国家经济转型发展战略的新载体。围绕服务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创新地区经济发展模式、金融业改革与发展, 以及会计服务出口、会计服务外包等, 在国家重点经济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园区培育创建了10个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和3个试点项目, 整合地方政府、产业园区、行业、企业等多方力量,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服务国家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布局。三是提升了我国企业走出去在全球范围进行资源配置的能力。例如, 兖州煤业并购澳洲能源企业时, 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完成尽职调查、信息系统和财务报表的对接, 有效保证了并购活动的顺利进行;海尔集团在企业转型升级和跨国并购中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国际税务、人力资源和财务等整合服务, 节约资金超过20亿元人民币, 事务所还帮助其再造全球经营架构和提供转让定价服务, 每年为该企业节约国际税收约3亿元。
新的一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先启后的关键一年, 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注册会计师行业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天地。财政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委书记王军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提出“打造社会审计强国”的目标。“社会审计强国”目标的实现将有赖于行业各个方面的发展, 具体表现为:一是队伍强, 2015年注册会计师人数将达到12万人, 其中, 要着力培养350名领军人才、600名具有国际认可度的注册会计师、5000名新业务领域复合型业务骨干。二是机构强, 事务所组织形式、治理机制和管理制度更加科学, 大型事务所做强做大取得重大进展, 其中, 培育10家左右执业网络、服务能力、收入规模和市场影响具有国际水准的大型事务所, 中小事务所做精做专效果显著, 培育发展200家左右中型事务所, 重点服务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财务审计鉴证咨询。三是作用强, 行业在保障资本市场稳定与质量中能充分发挥市场监督者的作用, 在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战略的落实上能充分发挥高端服务业的技术专业支撑作用, 在社会管理创新和政府职能转变中能充分发挥新社会组织的探索和支持作用, 在社会组织及非公经济党建的发展中能提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四是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巩固传统领域审计业务、大幅提升非审计业务比重的基础上, 行业总收入年均增长水平保持在15%左右, 其中审计业务收入增长保持在10%以上, 非审计业务收入大幅增长, 实现全行业业务收入2015年比2010年翻一番, 2020年再翻一番。五是国际地位有效提升, 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在国际会计职业组织中拥有重要的席位, 在国际准则的制定以及行业事务的执行中能充分反映及体现地位、作用和声音, 到2015年, 除国际合作所之外, 至少有3家以上中国事务所迈入世界前20强之列。
2013年, 中注协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紧紧围绕服务国家建设主题和诚信建设主线, 积极践行群众路线, 深入开展行业“诚信文化建设年”活动, 全面深化行业发展各项战略, 加强行业监管和服务, 并致力于“社会审计强国”的建设。
一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深入开展“诚信文化建设年”活动。以更好地服务国家建设、服务市场主体、服务公众利益为立足点和出发点, 积极践行群众路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 深入开展“诚信文化建设年”主题系列活动, 以诚信文化为统领, 提炼“行业精神”, 积极推进职业道德建设、先优文化建设、品牌文化建设、合伙文化建设等。
二是以做强做大战略为引领, 继续深化行业五大发展战略。以落实扶持措施和服务金融市场的能力为重点, 继续推进做强做大战略;以人才培养规划为指导, 深化人才培养战略;以狠抓准则实施为重点, 巩固准则国际趋同成果;以推动多元化经营试点为重点, 深化新业务拓展战略;以实现信息整合应用为重点, 扎实推进行业信息化战略。
三是以提高执业质量、提升系统风险防范水平为重点, 深入落实行业监管制度改革方案。进一步巩固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改革成果, 加强对事务所不正当低价竞争、独立性、总分所一体化、财务规范等方面的检查和惩戒力度。强化上市公司年报审计监管, 加大对高风险审计业务的监控力度, 提升年报审计监管约谈工作力度和水平。
新的历史起点 篇5
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深入研究教学问题,要在师资队伍、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宏观指导等方面下功夫,并提出力争几年内使教学情况明显改善的目标。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研究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中央召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座谈会,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和部署。中宣部、教育部召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加强、加强什么和怎么加强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各高校认真贯彻中央精神,狠抓工作落实,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迈上新台阶。
科学设置课程体系。调整课程方案,把原7门必修课调整为4门,同时设立“形势与政策”必修课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选修课。新课程方案有史、有论、有应用,门数虽然减少了,但内容没有减少,要求没有降低,较好地解决了课程设置门数多、内容重复分散的问题。
大力推进学科建设。按照中央要求,新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目前,全国已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硕士点73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6个二级学科设立博士点103个、硕士点453个,较好地解决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中学科地位不高、科研支撑不足、教师教育教学自信心不强等问题。
组织编写规范教材。把新教材编写工作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2006年9月以后,统编新教材陆续在全国各高校中使用。这些教材形式体例创新,逻辑结构严谨,科学性、权威性较强,较好地解决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不统一、质量参差不齐、科学性不够、说服力不强的问题。
改革创新教学方法。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联系大学生思想实际,直面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积极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推进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征集评选“精彩一课”、“精彩教案”、“精彩多媒体课件”,开通教育教学网站,较好地解决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单
一、吸引力不强等问题。
整体提高教师素质。中央把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培训列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及《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宣部、教育部等在中央党校举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和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按照“先培训再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对任课教师开展全员培训。全国已培训专兼职教师超过12万人次,较好地解决了教师队伍素质不齐、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缺乏的问题。
努力形成齐抓合力。各地党委、政府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上重要议程,许多省(区、市)成立了新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或教学协作组,各高校普遍成立了新方案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制度建设,落实经费保障,整合教学资源,保证教学力量,加强督导检查,较好地解决了一度存在的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
这些努力产生了良好的效果。2008年5月,教育部在全国200所高校10万名大学生中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进行测评。85%的大学生对教学“满意”或“基本满意”,近91%的学生对教师感到“满意”或“基本满意”。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实现了教学状况明显改善的目标,正在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
教育部2010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数据显示,与2004年相比,对坚持党的领导表示认同的比例上升近10个百分点;对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表示认同的比例上升22个百分点;学生党员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上升到11%以上,目前每年发展大学生党员数量占全国发展党员总数的1/3以上。大学生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爱国热情持续高涨,社会责任感显著增强,道德素质和现代文明素质明显提升,正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仰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者、社会和谐稳定的维护者。这些喜人的变化,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也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贡献。
过去几年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是必须高举旗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二是必须育人为本,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三是必须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学科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师队伍建设。四是必须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五是必须抓好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六是必须加强宏观指导,建立有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德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为德育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很强的政治属性,授课过程要阐释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阐释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着眼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专业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每一门课程都是专门、系统的学问,具有很强的学术属性,要注重课程体系建设,突出理论体系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政治与学术的双重属性,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加强学科基础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范畴。只有加强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获得强有力的支撑,政治性与学术性才能有机结合,课程设置目标才能真正实现。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规律,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性、系统性。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科研要求,深入研究教学中遇到的热点、难点和大学生关注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术水平。要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教师的特殊要求,从研究方向、课题立项、实践锻炼等方面加大培养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规范课程教材与改进教学方法的关系,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材、教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两个最为关键的环节,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但二者密切相连、相互影响。规范课程教材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必须反映党和国家的意志,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最新经验,充分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以及人才成长规律。教学方法的改进必须立足于教材,按照教材规定的方向进行,但不能照本宣科、只关注教材本身的逻辑性与严密性,必须把教材内容转换成教学内容,通过有效方式让大学生欣然接受。应采用启发式、研究式、参与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推出一批学理说得透、史实讲得活、学生听得懂、实践用得上的经典案例。应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感性认识,巩固课堂教学成效。应重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倡导在教学中使用新技术新手段,积极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形成网上网下教学互动。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人格魅力与学识魅力的关系,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仅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魅力,还来自于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是高尚人格所特有的感染力、凝聚力、辐射力。它可以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学识魅力是深厚扎实的专业知识、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所折射出的吸引力、渗透力、影响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知识,掌握科学的教育艺术,才能赢得大学生的亲近感、认同感。人格魅力是师之魂,学识魅力是师之骨,缺失任何一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感染力都要大打折扣。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要着力加强师德建设,引导教师以方永刚等同志为榜样,献身思想政治理论课事业;要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和规划,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攻读学位、项目资助等方式,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骨干、学术带头人,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四)正确认识和处理知识评价与价值评价的关系,不断改进考试考核方式。
新的历史起点 篇6
关键词:新的历史起点;全力推进;平安中国建设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颠覆活动,确保国家安全。党的十八大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对深化平安建设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为了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平安中国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确提出全力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等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力推进平安中国建设指明了方向。在2013年1月7日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就做好新形势下政法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并提出“法治中国”“平安中国”的概念,即“全力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从此,“法治中国”、“平安中国”与“和谐中国”、“幸福中国”、“美丽中国”建设的五位一体,成为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执政的新表述、新理念,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平安梦是重要保障。
一、平安中国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
2013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上就建设平安中国的重要性和如何建设平安中国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精神,把平安中国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紧紧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把人民群众对平安中国建设的要求作为努力方向。在这里把平安中国建设放在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面的高度来谋划,把人民群众对平安中国建设的要求作为努力方向。体现了平安,首先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其次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基本前提。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时,科学在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深入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从“四位一体”拓展到“五位一体”,需要平安建设进一步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的其中一条重要衡量标准就是社会和谐稳定。正如孟建柱在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上所说,早在1983年的春天,邓小平同志到江苏苏州等地考察后,描绘了对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其中包括“人们的精神面貌变化了,犯罪行为大大减少”等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对过上美好生活有新期待,对平安建设有了新标准。人民群众不仅关注人身安全,而且关注吃住行等各方面是否平安。这就要求我们要把人民群众对平安中国建设的要求作为努力方向,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着力建设人民群众更满意的平安中国。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全面深化改革,这必然带来空前的社会变革,各种矛盾和问题必然就会暴露出来。目前,我国既面临着世界其他国家社会转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又面临着由我国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所决定的特殊挑战,这些矛盾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如何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这些矛盾和问题,既是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现实需要,也是“平安中国”建设的基本着眼点。这就需要充分认识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适应初级阶段阶段性特征提出的新挑战,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加强对平安中国建设的科学规划,树立“大平安”理念,在更高起点上、更高水平上着力建设实效性更强的平安中国。
二、处理好维稳和维权的关系
既然社会和谐稳定是“平安中国”的核心要素,平安中国建设,首先必须处理好维稳与维权的关系。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月7日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突出强调,“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是政法工作的基本任务。要处理好维稳和维权的关系,维权是维稳的基础,维稳的实质是维权。对涉及维权的维稳问题,首先要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要完善对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强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建立健全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心理干预机制,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的利益问题,使群众由衷感到权益受到公平对待、利益得到有效维护。”我们知道,政府维稳,百姓维权,维稳必须建立在维权基础上。公民行使自己的法定权利,维护自身利益,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在过去,公民的维权行为却被一些地方政府视为不稳定因素,成了维稳对象,以维稳的名义取代了维权。
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2月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近来一些地方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告诉我们,很多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还是侵害或者影响了群众利益。”如果我们地方政府把一切社会问题都归结为法律问题,再从权利义务的逻辑线索出发,从维权的角度看待突发性暴力性群体事件,不是把一切法律问题归结为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再从“稳定压倒一切”出发,从维稳的角度看待突发性暴力性群体性事件,就不会取截访,不会动用警力以暴制暴。2013年新进入政治局的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长孟建柱接任政法委书记,这意味着经历了10年后中央政法委书记退出政治局常委之列,更意味着维稳工作将步入常态化开展阶段。常规的工作,用常规办法去办,不要再动辄就“稳定压倒一切”。实际上,公众法治维权和政府依法维稳才是维稳与维权的平衡点。
三、要改革信访工作制度
信访工作是维稳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充分发挥信访工作在维稳中的重要作用,必须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月7日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突出强调,“按照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的要求,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合法的诉求,维护正常信访秩序。对涉法涉诉信访,要纳入法治轨道解决,让当事人切实感到依法律程序就能公正有效的解决问题。”上访是群众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的一种途径。近些年来,这种途径被老百姓当作最主要的途径。由于体制机制上的原因,地方政府一方面采取截访的方式来解决,另一方面不管合理访还是不合理访都予以解决,使得上访出现了“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特闹特解决”怪圈。严重的导致矛盾升级,演变为突发性暴力性群体性事件。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2月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促进社会和谐,必须经过艰辛努力,必须正视矛盾,积极主动化解矛盾,去争取和谐,而不是回避矛盾,一味寻求妥协,妥协也是解决矛盾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回避矛盾是不行的,要采取各种方法缓解矛盾。”正是地方政府解决矛盾的方法不对头才导致上访的“怪圈”。
另外,在司法实践中,司法的判决否定了信访的决定,信访的决定否定了法院的判决,领导的批示又否定了信访和法院的决定。上访制度被异化,政府成了维稳的主力,以至于政府每年用于维稳的经费超过了军费的开支,结果,还是越维越乱。实际上,上访制度被异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行政机关长期以来压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司法活动,司法不独立,司法没有权威,没有一个独立、权威的第三方(司法机关)定纷止争、化解矛盾。所有的矛盾最终都会集中到行政机关面前,但很多时候行政机关本身就是矛盾当事方,且行政机关的性质也决定了其不宜作为最终的裁决者。如果其作为最终的裁决者,矛盾不但得不到公正的解决,最后只能在维权与维稳的对抗中步步升级,不断激化、爆发。因此,只有通过强化司法权威,建立起独立公正的司法机关,发挥司法机关作为中立第三方解决矛盾的天然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被异化的上访制度,维护社会稳定。英、美等西方国家保持了几百年来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得益于其独立、公正、权威的司法机关。
法治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对社会的稳定也起着一定的作用,比起其他方式如行政手段引起的社会震动要小得多,人们从理念上对法治比较容易形成共识。所以,依靠法律手段维稳虽不是万能的,但却是有效的。美国建国初期,移民都是从不同国家来的,在当时的情况下,要统一人们的思想,只有靠法律﹑制度这些看起来是中性的东西。法律和制度当然不是万能的,却是有效的。
三、发动全社会一起来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2月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家和万事兴。如果每个家庭都是和谐家庭,每个社区都是和谐社区,我们的社会就是和谐社会。”可见,平安建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虽然是政法工作的基本任务,但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社会和谐应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使命。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月7日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突出强调,“要处理好活力和秩序的关系,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发动全社会一起来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对如何发动全会社会一起来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治理”即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对这“四个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上就强调,“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努力解决深层次问题,着力建设平安中国,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四个治理”在排序上发生了变化,也是认识上的一大进步。深化平安建设,既要治标,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又要治本,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系统治理”是从纵向入手,“综合治理”是从横向入手,“依法治理”是治理的重要途径,“源头治理”是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问题的产生。这是根本,就是靠法治修渠,把纠纷引到法治这个渠里,让它有序的得到解决。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决不能让那种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现象蔓延开来,否则还有什么法治可言呢?”所以,“源头治理”要靠法治。总之,通过“四个治理”,做到标本兼治,让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M].人民出版社,2012。
[2]何毅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M].人民出版社,2013。
[3]人民日报社理论部.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重要论述[M].人民出版社,2013。
新的历史起点 篇7
30年前,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率先启动的, 并由此有效地带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使整个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光辉成就。从这个意义上说, 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是中国改革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战略基础。但改革开放30年来,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只废除计划经济体制在农村的一个重要支柱, 即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 而另一个重要支柱, 即城乡二元结构体制, 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动。以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为基础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始终没有得到改变。虽然在一定时期内, 也能带来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增长, 甚至可以这样说, 正由于保留了城乡二元结构体制, 才推动了国民经济如此高速度的增长。但是这种经济增长方式, 是建立在抑制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上, 以及建立在抑制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基础上, 不仅没有缩小城乡差别, 还导致城乡差别的扩大, 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客观上要求必须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的重心转向农村。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 当前, 我国改革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从总体上说, 农业基础仍然薄弱, 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滞后, 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 最需要加快。这三个“最”, 把“三农”问题上升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方面。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从新的历史起点, 农村改革仍然是我国改革的关键环节, 农业、农村发展仍然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础。抓住农村改革发展这个重点, 就能掌握改革开放的主动权, 就能带动我国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
二、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深化城乡改革的主要目标
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在特殊背景下形成的。它把城市与农村分割开来, 对立起来, 为的是让农民承担国家工业化的资本原始积累任务。在改革开放以前的29年间, 我国之所以要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集中一切可能集中的资源, 用于优先发展重工业, 加快工业化步伐, 加快国防建设。而在一个农业占很大比重的国家, 超前工业化的资本原始积累任务, 主要是由农民来承担的, 其方式是通过强制性的农产品统购统销, 把农产品价格压得很低, 实施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政策。为此, 就必须运用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 严格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而其基层经济组织形式, 则是一大二公、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我国农村微观经济体制改革, 废除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支柱——农村人民公社, 但是, 为什么没有相应废除计划经济体制的另一个重要支柱——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这是因为, 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还需要农民继续为其提供资本原始积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 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城市化提供资本原始积累, 除了尚未完全消除的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 (1979—1994年共转移收入15000亿元) , 还借助于农村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和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 把农民工工资压到很低的水平。与此同时, 还借助于城乡二元土地制度, 禁止农民转让稀缺程度较高的土地。国家通过低价征用农民的土地, 高价转让给房地产开发商, 把相当大一部分土地级差收益转化为工业化、城市化的启动资本。这就有利于降低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成本。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资料显示, 目前土地出让金约占地方财政的60%。
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是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制度基础。目前全国许多地方户籍制度的改革, 更多的是属于取消形式上的户籍歧视, 仅仅在户籍登记上体现城乡统一, 依托在户籍身份上所产生的一系列差别待遇, 进展甚慢。我们认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关键, 在于赋权、增利。即通过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 逐步赋予农民与市民平等的国民待遇, 同等的社会保障权利和利益分享机会, 最终改变城乡居民的身份差别。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 不在于户籍登记制度, 而是在于增加农民的福利和权利。城乡差别不完全在于收入的差别, 更重要的是来自中国农民与生俱来的权利不平等。与这些不平等的权利相比, 收入差距就显得不那么突出了。正因为权利的巨大差异, 才导致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
城乡二元结构直接表现出来的是城乡差别悬殊, 但实质上是城乡居民的地位、权利、义务、身份的非对等性。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 是由一系列城乡有别的复杂的、系统的制度体系所组成的。在这种制度体系的制约下, 社会资源的分配与再分配, 在城乡之间实行两种不同的制度。要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就要进行一系列制度性变革, 包括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土地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住房制度、保险制度、财税制度、公共品供给制度等。其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 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认识。改革城乡二元结构, 既取决于改革的力度, 又取决于发展的程度, 而且改革的力度不能超越于发展的程度。
为了统筹城乡发展, 促进城乡一体化, 就必须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要尽快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 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制度建设是一个渐渐过程, 我们当前所处的阶段:以取消“农业四税”为标志, 开始向基本实现城乡公平统一的税赋和制度过渡;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为标志, 开始向基本实现城乡同等义务教育制度转变;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标志, 开始向基本实现城乡平等的医疗服务制度的方向转变;以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标志, 开始向基本实现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方向转变;以全面保护农民工权益为标志, 开始向基本实现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方向转变, 等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完成农民工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变, 是我国城市化所面临的特殊难题。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 要逐步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改善农民工劳动条件, 保障生产安全, 扩充农民工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 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 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 扶持农民返乡创业。
三、准确把握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
土地问题的核心, 是一个土地级差收益归谁所有, 由谁支配的问题。我国现行的城乡二元土地制度, 给地方政府大搞城市化建设提供了便利。即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不能直接进入土地一级市场, 当农民的农用地要变成城市建设用地, 土地的性质必须由原来的集体所有变成国家所有, 由国家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 对失地农民和集体的补偿, 是根据土地作为农业用地的产值的若干倍补偿。而土地作为非农建设用地即城市建设用地所带来的巨额级差土地收入与农民无关。这种不合理的土地制度是必须逐步加以改革的。
在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上, 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 首先强调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的基本经营制度。明确指出, 家庭承包经营, 不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同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 是党在农村政策的基石, 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与此同时, 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并在维护家庭承包制的基础上, 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 包括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 以适应农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要求。当前我国农户经营规模小, 主要原因不在于家庭经营, 而在于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 (指完全转移) 速度缓慢。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 家庭承包制并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而采取的权宜之计, 它是适应农业生产的特点和要求, 或者说是适应生物生产过程的要求, 与生产力水平高低没有内在本质联系, 不存在着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就得加以改变的问题。也就是说, 家庭承包经营, 既适合于传统农业, 也适合于现代农业。当代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的实践经验, 极具说服力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其次强调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我国现有的耕地只有18.27亿亩。统计数字表明, 2000年至2007年, 我国耕地从19.24亿亩降到18.26亿亩, 7年减少9800万亩, 每年平均减少1400万亩。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供求已经到了相当尖锐的地步。根据国家发改委披露的信息, 地方政府的发展冲动正在不断地挑战上述土地新政。
新的历史起点 篇8
刘延东深入绍兴、杭州、嘉兴、宁波等地的学校、幼儿园、科研院所和文化单位, 亲切看望师生员工和科技文化工作者, 充分肯定浙江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特别是发展教科文体等社会事业所取得的喜人成就。
刘延东指出, 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 加快了我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历史步伐。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讲话精神和组织实施教育规划纲要作为重大任务, 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下决心把教育这件大事办好。要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 按教育规律管教育办教育, 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积极发展学前教育, 加大政府投入, 公办民办并举, 扩大教育资源, 切实解决好“入园难”问题, 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 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的上学问题;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大力培养创新人才, 优化专业学科结构, 增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能力, 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完善对民办教育扶持政策,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
刘延东强调, 要围绕转变发展方式, 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文化产业振兴,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新的历史起点 篇9
我国的发展站在新的起点上,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才能为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才能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一、改革开放在是前无古人的创举
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创举, 是“很大的试验”, 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干“中国几千年来从未干过的事”。在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大国, 推进改革开放这样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必然经历曲折坎坷, 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回顾上个世纪70年代末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背景, 主要有两个:一方面, 从我国自身的情况看,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因而, 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 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改善人民生活。另一方面, 从外部环境看, 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 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 带领人民追赶时代潮流。党的十七大把改革开放的目的概括为三句话: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实现国家现代化, 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 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可见,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革命,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二、改革开放不能停顿, 倒退没有出路
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 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 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这段话充分表明了我党坚持改革开放毫不动摇的决心和信心, 将对中国的前途命运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改革开放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在改革取得巨大成就, 同时矛盾和问题开始凸现的新形势下, 改革开放的车轮是前进、还是停顿或倒退, 引起世人广泛的关注。
改革开放是中国30年来快速发展的基本前提。它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 带来了中国近代一百多年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繁荣, 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其成就举世公认。改革开放使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综合国力明显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就;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必须坚定不移地改革开放, 中国才有光明的前途。
三、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不是改革开放本身的问题
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恰恰是改革开放还没有到位。比如民生问题, 是同公共服务体制建设滞后相联系的。目前计划经济时代的公共服务体制尚未根本打破, 新的公共服务体制仍在重构当中。而收入分配差距比较大, 既反映了市场机制的不完善, 也反映了再分配体制的缺陷。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 老百姓看病难、上学难、养老难等问题凸显, 主要在于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一个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公共服务体制。随着改革进入更深层次的攻坚阶段, 将触及更加复杂的利益关系, 改革的难度和风险也会增加。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和问题, 只能依靠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才能解决。停顿, 倒退没有出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 利益调整的层次渐深、力度加大、涉及面更广, 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开始凸现出来。突出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 部分低收人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 对改革发展稳定一些重大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 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既不能漠然置之, 也不能片面夸大。要站在全局的高度, 用历史的、动态的、发展的眼光, 对这些问题作具体分析, 才能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努力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才能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应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着眼于转变政府职能, 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眼于提高竞争力和控制力, 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着眼于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推进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着眼于促进社会和谐, 深化社会领域体制改革;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 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同时, 注重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 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使改革兼顾到各方面利益、照顾到各方面关系, 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使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四、要认清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必须清醒认识到,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 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要求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改革开放不可能一帆风顺, 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 我国改革开放面临一系列新矛盾和新问题, 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 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在改革开放的征程中, 我们要勇于变革、不断创新, 不惧风险, 排除干扰, 顽强奋斗。今后的路更长, 更艰苦。要更加努力, 准备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 要更加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把改革开放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正如党的十七大得出的结论那样: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我们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方向, 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 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 全面提高开放水平, 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07年10月15日
[2]、《邓小平文选》第3卷, 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
新的历史起点 篇10
苗圩同志在讲话中指出, 工业是我国经济的最大主体, 也是耗费能源、资源, 产生环境污染的最主要行业。抓好工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 不仅是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 更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工业的必然要求。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工业部门责无旁贷。
苗圩说, “十一五”以来, 我国工业能耗强度持续下降。2006年-2008年期间, 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分别下降1.98%、5.46%和8.43%, 重点耗能企业和主要工业产品单位综合能耗实现逐年降低, 为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 “十二五”工业发展仍将面对机遇和挑战, 特别是去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工业造成了严重影响, 面临这些复杂的形势,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积极采取措施, 围绕九大工业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 把节能降耗、减排治污作为应对金融危机、落实“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部署的重要举措, 在推进节能减排中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 在推进节能减排中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促进工业经济平稳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新的历史起点 篇11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传统思想;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7-0099-02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概念经历了不同时代变迁,又重新被提起且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次提出,是由于中国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和国际政治背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正式提出,这一命题是毛泽东在1938年9月11日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正式明确提出的。”[1]在国内和国际上,中国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迫切需要通过寻求适合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来引领中国的发展。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运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早是由毛泽东提出来的,目的是为了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反对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词句和盲目崇拜共产国际和苏联的经验,强调要按照中国的特点应用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2]
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并没有从理论上做出深入的探索。局限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这一概念在较短时间内就不再提起。“早在1938年,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就已经在毛泽东、张闻天等人的报告中出现,但是1948年共产党情报局通过决议谴责南斯拉夫共产党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在党的领导人讲话和党的文件中便不再出现。毛泽东在1952年《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出版前亲笔改掉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改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3]
当时的历史环境中不允许中国对“马克思主义”有丝毫的修改和变化。在只有完全按照国际共产主义的要求去实行马克思主义才是正确道路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只有放弃对概念名称上的追求,转而实施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实际上中国所探寻的道路一直就是在中国土地上结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就是在不同时代条件下产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一直没有出现过中断,而是随着时代的不同,更加加强了“中国化”的程度。虽然在半个世纪中,中国共产党人没有正式提起这个概念,但是,却始终没有放弃对这一理论的追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提出,始于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3]站在新的时代的高度,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的再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概念,充分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懈追求,也产生了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成果。一系列成果的产生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好的诠释和解读。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的具体化过程。在这一具体化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不同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进行了不断的调整来适应中国具体的国情。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本身也获得了丰富和发展,展现出新的理论内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是有比较长的历史过程,当时的仁人志士为了实现民族的复兴,从西方学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经历了长时间的磨合而形成的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理论体系。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早也不是共产党人所主张实施的,而是由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积极主张的。“孙中山最早主张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但不是他最早在中国介绍马克思主义。湖南志士赵必振最早介绍马克思主义,而最早以论文的形式阐明马克思主义的要点的是一代宗师马君武”。[4]
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不断的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适应,也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革命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吸取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品质而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理论体系。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又要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历史传统。只有这样,才能使得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坚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邓小平说:“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5]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成长历程表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传统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走出了一条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是遵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导,但不是教条式的按照理论去实践,而是通过不断的创新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这个具有深厚文化传统的国度中具有强大生命力。
中华传统文化中憧憬的美好社会是大同理想。大同理想在孔孟思想中就有某些萌芽,明确形成于儒家经典之一的《礼记》中。《礼记•礼运篇》中写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疲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者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己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马克思主义的理想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社会,也是追求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追求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马克思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6]
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传统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形成和发展。两者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轨迹。“大同”理想是具有小农思想在内的浅显理论,“共产主义”理想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发展出的,具有无产阶级特色的革命和建设理论。但是,两者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有着相互融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被引到中国来以后,中国的革命和国家建设方面有了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江泽民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7]
3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
中国正处于世界历史风云变化的时代,中国的发展方向决定了中国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这样一个历史环境下,中国的发展的壮大离不开指导中国发展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中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引下走向了成功,同样,中国的发展也是在这一指导思想下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中国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同样也离不开中国自己的文化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个‘结合’有着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说,近现代的中国革命没有马克思主义不行;二是说,有了马克思主义不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也不行。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8]
只有将马克思主义继续深入的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这个本质是必须要坚持的,并且必须与中国的现实情况相结合,在批判和吸收中国发展过程中的优秀成果。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的传统思想不能丢,这也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背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而产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它批判性的吸收了中国的传统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从这个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具有创造性理论。同样,现阶段中国的发展和变化也离不开具有创造性的理论作支撑。必须站在中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去发展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使得这一理论能够为中国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促进中国的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1038/4485782.html
2 陈荣明、李俊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 张 云.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意义.理论视野, 2009(6):13
4 唐代望.中国谁最早介绍马克思主义.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3.6(3):91
5 北京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光明日报,2007.11.24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305~306
7 江泽民文选.人民出版社,2006:270
8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1038/4485201.html
Continues in the New Historical Beginning to Advance the Marxism Chinese?
Wang Jinwei
Abstract: The marxism Chinese, is the Chinese Communists proposes in the specific historical period has the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guiding principle. The Marxism Chinese, this concept proposed how has solved in China the question which unifies using the Marxism and the Chinese concrete national condition, is also instructs China to realize the revolutionary victory safeguard. Under complicated and diversified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situatio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t the right moment has also adjuste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y, has carried on the different time explanation and the understanding to this concept. After having experienced the half century quietly, Marxism Chinese this concept again is also mentioned, and has entrusted with the new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historic importance.
新的起点新的梦想 篇12
在43年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我们有过辉煌, 也有过艰难。曾经获得过省级和国家级的表彰奖励, 形成了“注重政策性、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的特色, 在行业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受到了广大作者和读者的欢迎和喜爱。这些成绩的取得, 无不凝聚着一代又一代编辑人员的敬业、开拓和奉献精神, 也凝聚着全省畜牧兽医系统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以及广大通讯员的参与和加盟。对此, 本刊全体采编人员向他们致以诚恳的感谢和敬意!
2013年, 是全面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对我们杂志来说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 党的十八大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吹响了新的号角, 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 我们满怀信心地去迎接新的挑战, 昂首阔步地去追逐新的梦想。经过半年多的调研, 在广泛听取读者意见的基础上, 经过全体编采人员的共同努力, 从内容到形式, 从设计到印刷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和包装, 以全新的面貌呈现给读者。今天摆在读者面前的《甘肃畜牧兽医》杂志, 与改版之前相比, 有以下四点显著的变化:一是改小16开为大16开, 外观更加庄重大方;二是改黑白印刷为全彩印刷, 形象更加精彩漂亮;三是改双月刊为月刊, 大大增加了信息量;四是由纯学术论文期刊改为综合期刊, 内容更加丰富。改版后的《甘肃畜牧兽医》杂志进一步突出了“专、精、特、新”的特点, 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在实用性、可读性、指导性上进行了新的改进和探索。
【新的历史起点】推荐阅读:
历史新起点10-02
中国当代历史的起点10-09
初中历史七年级零起点教学计划11-12
新的起点 新的辉煌12-17
一个新的起点周记08-30
新的起点主题班会教案11-09
新的起点,新的梦想作文350字06-14
又是一个新的起点作文07-20
网络信息保护,正站在新的法治起点08-03
站在新的起点上——重庆直辖市十五周年纪实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