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保障

2024-07-09

供电保障(精选9篇)

供电保障 篇1

目前, 世界各地由于突发事故和自然灾害引发的电力系统事故频繁发生, 并且事故后果越来越严重。国内外几次重大的停电事故都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甚至引起社会安定。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就是电力系统, 而城市电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建立高效电力系统防灾安全保证体系, 保证城市供电安全, 防止城市大面积提点事故的发生, 是当下需要迫切重视的问题。

1 我国城市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电力系统承担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任, 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电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给点电力系统带来更大的压力。近几年来城市电网的建设和改造仍然集中在解决多年的电网基建欠账问题, 对电网的抗灾应急保电能力方面的建设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 还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1.1 城市电网未充分考虑防灾抗灾

电力行业管理体制改革, 特别是发输电分离后, 各发电公司主要围绕本公司经营策略做规划, 缺少全局性和系统性策划缺乏防灾应急计划的统一考虑和协调, 造成电网应灾能力先天不足。

1.2 城市电网规划不完善

城市电网的建设大多还在沿用93版《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但是由于设计水平的年限偏短, 不能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 在2006年颁布了新的《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此次修订虽然有一些改进, 但是对城市电网防灾应急保电方面的建设仍然没有充分考虑, 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也不完善。

1.3 城市电网缺乏应急电源建设

由于受到管理体制和权限的限制, 一些单位自有的应急电源没有被社会统筹资源的整体协调吸收进去。除此之外, 由于地方电源缺乏足够灵活的并网条件, 不能及时地采用网络重构的方式向电网供电, 分散电源和企业自有电源在大电网主电源瘫痪的情况下, 不能为地方电网和重要用户的供电安全备用提供支持和保障。

1.4 城市电网供电恢复能力薄弱

城市电网结构复杂, 部分输变电设备陈旧, 影响到系统的安全运行;许多城市电网与电源点联系薄弱, 电网网架结构脆弱、不合理;城市电网多为受端电网, 本地电源容量较小;;先进的新型用电设备不断出现, 大多数用户对供电质量和持续供电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 供电中断带来的损失异常严重;主网架的输电能力不足, 高压变电站易失去电源, 直接影响到城市电网的供电能力。

1.5 城市电网未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建设

受环保等条件制约, 难以新建更多的本地电源, 电网容载比小, 系统备用不足的问题日渐突出;城市电网负荷相对集中, 峰谷落差大, 导致电力资源 (包括发电能力、输电能力、配电能力) 相对紧张;同时我国的城市建设发展很快, 负荷增长往往高于预期, 而输配电走廊越来越稀少。

1.6 电力系统控制难度大

系统调度的核心是电网监控, 新的稳控装置技术和自动化系统较为复杂, 人员新、任务重, 重大事故发生频率低, 现场运行维护人员缺少成熟经验, 直接影响到运行的安全和系统的调度能力。

2 保障城市电网供电安全的建议

2.1 建立并完善电力规划体制

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 电力系统的规划不能依靠企业自身发展和市场机制去平衡, 要从体制上解决企业分散决策和各自为政的现象。加强城市受端电网和电源建设, 既要满足正常经济运行和节能环保的需要, 也要重视地区发电资源的合理配置, 从整个系统安全、地区重要负荷和民生用电保障的角度, 对发电和输配电资源进行合理的布局与配置, 解决电源规划与电网规划建设脱节问题。电力系统规划要纳入政府的整体发展规划, 实行政府主导, 企业执行, 公众参与和社会各界资源综合协调的规划办法。

2.2 规划电源建设

电源规划要考虑具有不同规模和不同能源发电的组合, 考虑不同电源的分布式联网和分层接入。城市电网可以适当维持一定数量的小规模电厂, 作为异常条件下保证重要负荷和城市民生最低供电需求的战略储备电源。近年来, 考虑设备更新和节能减排的需要, 我国大部分地区关停甚至炸掉了大量的小机组, 小机组的提前退役, 有利于降低发电能耗, 但也丧失了其在电网灾害情况下发挥作用的机会。从抗灾的角度分析发电资源的建设, 对多种发电资源进行系统的规划, 合理配置不同规模的机组, 促进不同能源发电的联网, 对不同类型机组接入不同电压等级电网, 使电网有了多样化的选择, 易于适应应急需求, 会在整体经济效益和灾害应变能力上提高系统供电的安全水平。

2.3 建设和完善灾害应急处理体系, 提高应急和整体协调能力

完善的城市供电应急管理体系是加快恢复供电、维持社会秩序的必要保障。城市供电企业应设立供电应急管理指挥中心并将城市供电应急处理纳入城市总体应急管理体系之中, 由城市应急管理机构统一领导。遇到突发事件时, 一方面要提高供电企业的应急指挥管理水平, 协调和整合全社会的资源, 建立救灾人员、专家和信息共享及应急物资配备和调度机制;另一方面要实现与其它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系统的协调和集成, 加强供电企业与地方政府、交通、气象、通信等部门的协同工作, 共同构建协调互动的城市应急联动机制, 完善部门联合、上下联动、区域联防的防灾和抗灾办法。此外, 还要研究建立城市电网灾害应急处理体系, 实现多灾种早期预警, 提供预警、处置、对外信息发布、恢复等多种功能有效地提升应急系统的现代化水平, 制定出以实时信息和科学分析为支撑的应急决策, 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危机事件的处置效率。

参考文献

[1]周孝信, 郑健超, 沈国荣, 等.从美加东北部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中吸取教训[J].电网技术, 2003, 27 (9) :1.

[2]范明天, 刘思革, 张祖平, 等.城市供电应急管理研究与展望[J].电网技术, 2007, 3l (10) :38~41.

[3]刘思革, 范明天, 张祖平, 等.城市电网应急能力评估技术指标的研究[J].电网技术, 2007, 31 (22) :17~20.

[4]邢宁哲, 闫海峰.电力通信系统可靠性研究[J].电力系统通信, 2007, 28 (6) :30~34.

供电保障 篇2

一、供电安全保障措施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进一步加强供电管理,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完善供电安全保障方案,确保变电所、重要场所安全用电,及时消除设备缺陷和各类隐患,细化应急预案,确保矿井安全供电。

(一)、加强职工现场培训

1、熟悉现场环境,供电范围内的供电方式;

2、严格按照手指口述的标准,进行操作;

3、加强供电设备巡视,熟知设备正常运行状态,及时汇报工作中供电设备的隐患,提前做好供电事故预防;

4、定期对供电线路进行巡查,做好供电线路巡视记录,及时消除供电隐患;

5、编制并完成了矿井供电应急演练,确保供电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保证职工能够掌握现场供电应急预案的处理方法。

(二)、加强供电设备的管理

1、强化职工的手指口述,职工懂设备性能、设备工作原理;

2、加强供电设备的继电保护整定,确保保护动作灵敏可靠;

3、加强两趟供电线路巡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加强对定期对所有操作设备进行保养、检修,及时排除各项安全事故隐患;

(三)、加强设备隐患排查

1、加强设备的巡视,定期组织人员进行供电设备的隐患排查。

2、通过每旬旬检检查工作,针对查出问题进行“三定”整改。

3、做好线路、变电所缺陷处理和隐患整治,对存在的缺陷和隐患,要安排处理。

(四)、加强井上下供电管理

抓好供电安全管理,是我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我们要重点抓好供电系统合理、设施设备完好、保护灵敏可靠,供电设计及时准确和三大保护的齐全完善,坚决消灭机电失爆,严格现场检查,保证供电安全。

(五)、狠抓机电质量标准化基础工作

以机电质量标准化考核为手段,层层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工作,全面提高机电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

(六)、强化技能培训

为了提高井下电钳工实际操作水平及业务素质,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制定、审批并下发了井下“电钳工”技能比武大赛方案及评分标准,组织完成了 “电钳工”技能比武,切实加强了安全技术技能培训,注重职工实际操作技能和现场作业程序的培训,全员全过程落实安全确认制度,让职工熟知岗位安全要领,增强全员安全意识和自保互保能力,进一步提高安全执行力。

二、立井安全保障措施

1、完成主井两个罐笼半年一次的空载和重载防坠试验,确保防

坠器动作灵敏、可靠,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2、更换了主立井主罐笼,罐笼罐座不合适,3天调试安装,确保罐笼运行正常,并对主罐笼进行了防坠试验,确保罐笼完好、防坠器动作灵敏,提高立井运输安全系数。

3、副立井安装了罐笼、更换了主绳及防坠绳,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下放设备材料及班中餐。

4、组织了主提升司机技能比武,能切实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提高职工的实际操作水平及业务素质。

5、每班必须详细检查立井钢丝绳的磨损、锈蚀情况及立井绞车各种保护,确认完好后方可进行立井提升。

6、制定了相关制度:

①、立井信号发出后,严禁安全门打开、进出人员。②、严禁人物同罐运行。

③、罐笼内严禁嬉戏打闹,严禁超员、超载运行。

④、立井信号、主提升绞车出现异常情况,严禁发信号运行主提升绞车,并且主提升司机、信号工必须通知主提升维修工立即处理。

⑤、罐笼内提人时,罐笼速度严禁超过4m/s,罐笼上有人作业时,罐笼运行速度严禁超过0.3m/s。

三、斜井安全保障措施

1、完成了平煤建工主、副斜井自动拦车网的安装工作及工作面施工拦车网的安装工作,确保斜井运输安全。

2、每周派专人到平煤建工进行查找隐患,针对找出运输方面的隐患进行三定并监督整改,确保道轨符合规定,保证斜井运输安全。

3、平煤建工主斜井安装行人助行器,减少职工劳动强度,并实现绞车、行人助行器双闭锁,严格执行“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制度,且制定了相关管理规定,对平煤建工职工组织进行了培训、考试,确保职工安全使用。

4、督促平煤建工完成主、副斜井提升系统(包括:绞车、钢丝绳、天轮及箕斗销子)的检验,并拿回检验报告,确保提升系统各项设备符合规定,保证斜井运输安全。

四、下半年主要工作安排

1、在三季度计划完成新变电所的护坡、土建、架线及设备到矿安装工作,计划9月底新变电所正式投用,且新变电所投用后对矿井供电进行大调整。

2、为东翼变电所、2-200工作面、采区轨道巷回撤,做好设备选型及设备材、料准备工作,保证回撤工作能够安全顺利完成。

3、计划在四季度完成技改强力皮带、单轨吊的选型及设备到矿工作并签订技术协议,计划在明年3月份开始安装。

供电保障 篇3

关键词 非煤矿山供电管理 存在问题 分析 措施

中图分类号:TD79 文献标识码:A

非煤矿山供电管理关系到矿井的安全生产和正常进行,从规范要求讲要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并保证质量。近些年随着非煤矿山的快速发展,与其相对应的矿井供电安全保障日显突出。怎样加强非煤矿山供电管理,杜绝供电事故的发生,已成为各级安监部门监督管理的一项艰巨任务。从简易的矿井低压供电系统到高压十千伏入井供电系统,在不同的非煤矿山均有体现,这就为非煤矿山供电管理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笔者就所在区域非煤矿山供电状况进行阐述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与建议,以供参考。

1非煤矿山供电现状

目前的非煤矿山供电现状可以说五花八门、千姿百态、大小不一,但无论矿山规模的大小,存在的问题大同小异,主要问题有如下方面:

(1)设备设施选型方面。供电设备设施选型不合理,不适合矿山需求,大马拉小车或小马拉大车,非标产品,设备设施性能等不适合或不满足需求,矿山生产初期不明显,但随着矿山的逐年开采,设备设施一些弊端逐渐体现出来。

(2)设备维护管理方面。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有的供电设备属于淘汰产品,使用年限久且锈蚀严重。缺少供电设备管理标志、警示牌,配备的灭火器材不足或没有,必备的安全用具、供电设备管理台账、各类实验检测等实施资料缺乏,没有制定检修计划等。

(3)保护防误装置方面。过流保护、漏电保护、接地保护三大保护不完善,无防误操作装置。有的设置了保护但不符合规程规范要求,起不到保护的作用,有的矿山供电甚至没有保护。

(4)供电网络方面。供电网络系统不健全,缺少按实际变化动态调整的供电系统图,或供电系统图不完整。缆线选择不标准,非标缆线多。缆线悬挂乱、不标准,电压等级分不清、明接头多。

(5)管理方面。供电管理不健全制度,脱离实际不符合本企业要求,缺少供电方面的应急预案,矿山备用电源起不到真正的作用。供电记录、规程、倒闸操作等资料不全或没有。主要管理者对矿山供电安全意识不强,缺乏专业技术培训,从业人员资质不符或未接受特种岗位专业培训,人员操作随意性和流动性大。

2原因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供电设计方面。供电设计的先天不足,是造成矿山供电系统设备或设施存在缺陷原因之一,为日后的供电管理埋下了隐患。随着金属非金属矿山的发展,独立注册的各类资质设计单位也很多,但有一部分單位尽管有设计资质,但设计人员专业知识和能力不足,脱离设计规范或对设计规范掌握不深刻。社会上还有一部分个人承揽设计业务,去资质单位盖章签名的挂靠方式,设计的供电系统缺乏实践指导意义,形式、参数、功能的选择不能给定,具有模糊性。比如有的供电系统,设计采用煤矿井下使用的JY82-2型检漏继电器,其原理是采用附加直流检测电源的方式进行工作的,内部动作继电器与井下开关的跳闸回路相通,但设计供电时没有选择具有跳闸动作的开关或断路器,而是选择了一般的空气开关或刀闸,使检漏继电器成为摆设失去作用。

(2)非煤矿山建设过程中供电方面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矿山建设过程中与设计的脱节。比如有的矿井,上一级供电系统条件比较优越,设计中明确规定入井电源实行双路供电,这就意味着要采用同规格的两条电缆入井,但有的企业为了减少初期投资,采用了不同规格直径的电缆,这就为以后的供电保障埋下了隐患。

(3)缺乏强有力的维护管理。矿山主要负责人供电管理安全意识不高,只要是能出矿一切工作都放在后位。矿山没有合理的安全资金投入,供电系统维护不到位、不及时。相应的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指导和执行力。员工素质低,接受培训时间短,流动性大,更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

3采取措施

针对非煤矿山供电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采取以下措施:

(1)认真梳理供电系统存在的问题,逐条加以改进。结合矿山实际,依据《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矿山电力设计规范》(GB50070-2009)、国家安监总局83号文件(2005)、101号文件(2013),认真梳理供电系统存在的问题,四个依据涵盖了整个供电系统全方面要求,是矿山企业设计、施工、验收、日常维护等工作的行动指南。

(2)加大非煤矿山供电管理。矿山企业主要投资人或主要负责人对矿山供电安全管理的认识,是做好供电管理的关键,只有认识跟上,一系列问题才能解决,比如资金的投入,专业人员的招聘,培训的实施等等,在保证生产的同时,必须把供电管理放在首位。建立健全供电管理各类制度,制定严格的维护保养、检修计划、配件保证等措施。不断进行设备日检、点检、巡检维护制度。

(3)不断推行新工艺、新技术,创新供电管理。及时掌握行业动态、国家产业政策、监管部门要求,淘汰落后供电设备施设,推行新工艺,努力实现技术、管理创新。强化供电管理专业化作用,为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4结论

非煤矿山供电管理是矿山企业推动安全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安全生产保障的前提,只有加强供电管理,扎实做好供电管理每个细节工作,才能增加企业的效益。同时正确认识和分析梳理非煤矿山供电管理工作,找出存在的隐患和不足,并加以改进,从而更好地实现矿山安全文明生产,为社会创造效益。

参考文献:

[1]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S].

供电保障 篇4

1 井下漏电保护装置技术原理分析

井下低压供电系统一般为总自动馈电开关、分支馈电开关及磁力启动器三级。根据煤矿低压电网的运行情况, 一般认为对低压配电网实行两级保护, 级数再增加将没有使用意义。实行分级保护的目的是从人身、设备安全和正常用电的角度出发, 既要保证可靠动作, 切断电源, 又要把这种动作跳闸造成的停电限制在最小范围内。

漏电保护器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电压动作型和电流动作型2种。目前, 煤矿井下常用的漏电保护装置主要有附加电源直流检测式漏电保护和零序电流、功率保护装置2种。总保护处安装附加直流电源保护, 无论系统发生对称性漏电还是非对称性漏电, 保护均能可靠动作。分支出口处安装零序电流保护, 作为横向选择性保护的主保护。

1.1 附加电源直流检测式漏电保护工作原理

主要负责总馈电开关至各分支馈电开关间电网的漏电保护, 以及各分支馈电开关漏电保护的后备保护, 其保护原理如图1所示。

图1中, L为三相电抗器, R为限流电阻, R1为取样电阻, C1为隔直电容, U为外加直流电源。附加直流电源所产生的电流为:

undefined

式中, RL为三相电抗器每相线圈的直流电阻;RJ为接地电阻;r∑为三相电网对地总绝缘电阻。

通过测量取样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 可计算出电流值:

I=U1/R1 (2)

由式 (1) 、式 (2) 得出电网的对地绝缘值:

undefined

由式 (3) 可实现对电网电路的连续监测。在发生漏电故障后, 当r达到装置设定的动作值时, 可迅速切除电源;当绝缘值均匀下降时, 可为实现漏电闭锁提供监测信号, 这是附加直流电源漏电保护原理的优点。应当指出的是, 附加直流电源漏电保护原理本身不具有选择性, 其与分支馈电开关间漏电保护的选择性只能通过延时来实现。

1.2 零序电流漏电保护装置工作原理

主要负责分支馈电开关电网的漏电保护, 其保护原理如图2所示。

r1—r4、C1—C4分别为线路L1—L3和馈电母线段的每相绝缘电阻和对地电容, 用集中参数表示;Rf为漏电故障点过渡电阻, 故障发生在电网L3相。

设漏电故障时电网的零序电压为U0, 规定电流从母线指向线路为正方向。则由图2可得到流过非故障支路L1, L2、馈电母线段出线路首端的零序电流分别为:

undefined

而流过故障支路L3首端的零序电流则为:

undefined

其中, C∑=C1+C2+C3+C4, 全电网一相对地电容之和;Ir=Ir1+Ir2+Ir4。

由式 (4) — (7) 及图2可知, 流过故障支路L3首端的零序电流分两部分:非故障支路绝缘电阻产生的有功电流之和-Ir, 其相位与零序电压差180°;非故障支路零序电容电流之和- (IC1+IC2+IC4) , 相位滞后于零序电压90°。而流过非故障支路首端的零序电流也包括两部分:本支路绝缘电阻产生的有功电流, 与零序电压同相位;本支路对地电容产生的容性电流, 相位超前零序电压90°。由于故障支路和非故障支路的零序无功电流分量方向相反, 故可实现选择性漏电保护。同时, 可以看出当线路发生三相平衡对地绝缘值下降时, 零序电流保护装置将无法实现保护功能。

2 井下漏电的原因分析

井下漏电从漏电性质上可分为集中性漏电和分散性漏电。造成井下漏电的根本原因有几个方面:①对电气、电缆的检查维护不细致, 操作使用不当造成的漏电。如:带电检修或搬迁电气设备;操作或检修不当造成的弧光接地或是物体遗留在设备内部造成接地;接线工艺差或错误, 内部导线绝缘破损及因维修错误导致安全间隙不够等造成的主回路与外壳相连等。②电缆在井下被压、砸、穿刺;过分弯曲使电缆外皮出现裂隙;运行中电缆盘圆或盘“8”字, 导致电缆发热, 绝缘老化, 绝缘性能下降。③用电设备、电缆闲置不用时不能定期升井检修或干燥, 导致设备、电缆受潮, 绝缘降低。④开关、电机等在淋水处, 从而受潮或进水, 使绝缘降低。⑤电气设备、电缆选择不合适, 造成长期过载而发热, 使其绝缘下降。⑥电缆或开关电器超过额定电压运行, 导致绝缘降低或被击穿。⑦电缆与设备在连接时, 由于接头不牢、喇叭嘴封堵不严以及接线压线板未压紧等原因, 使接头在运行中产生松脱而与外壳相连, 或因接头发热烧坏绝缘。⑧使用潜水泵排水的地点, 由于潜水泵绝缘降低而产生漏电。

3 发生漏电的危害

(1) 井下空气比较潮湿, 人体电阻相对较小, 一旦发生漏电, 通过人身的电流比正常时大, 不容易摆脱带电体, 造成触电伤亡的可能性增大。

(2) 井下多使用电雷管, 漏电产生的杂散电流, 有可能超前引爆电雷管, 引发事故。

(3) 接地点通过的电流为电容性电流, 其大小为原相对地电容电流的3倍。这种电容电流不易熄灭, 可能在接地点引起“弧光接地”, 周期性地熄灭和重新发生电弧, 能够引起瓦斯或煤尘爆炸。

(4) “弧光接地”的持续间歇电弧较危险, 可能引起线路的谐振现象而产生过电压, 损坏电气设备或发展成为相间短路, 使绝缘材料发热, 从而引发火灾等危险。

(5) 如发生单相对地漏电, 未接地两相对地电压升高到相电压的undefined倍, 即等于线电压, 对设备的绝缘也是一种考验。

4 井下漏电保护的技术措施

(1) 地面和井下变电所的高压馈电线路上必须设有选择性的单相接地保护;供移动变电站的高压馈电线路上必须装设有选择性动作的跳闸单相接地保护。

(2) 井下低压馈电线路上, 必须装设检漏保护装置, 或有选择性的漏电保护装置, 保证自动切断漏电馈电线路。为确保漏电保护装置可靠使用, 每天须对低压检漏装置的运行情况进行一次跳闸试验。

(3) 井下采区变电所或配电点引出的馈电线路上及低压电动机的控制开关, 必须装设漏电保护或漏电闭锁装置。

5 结语

煤矿生产主要在井下进行, 大部分使用电缆供电, 环境恶劣, 故障多, 电缆线路经常发生单相漏电或单相接地故障。设置完善的漏电保护, 采取切实可行的漏电保护措施, 可以提高井下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我们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 必须坚持不懈地使用“漏电保护装置”, 确保井下用电安全。

摘要:分析了井下低压电网漏电保护原理, 以及发生漏电的原因及危害, 阐述了漏电保护装置在井下供电安全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关键词:低压供电,漏电,保护装置,煤矿,电网

参考文献

[1]胡天禄.矿井电网的漏电保护[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987.

[2]煤炭工业部.煤矿井下低压检漏保护装置的安装、运行、维护与检修细则[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998.

供电保障 篇5

摘 要:本文从供电企业入手,论述了后勤在供电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大多数供电企业后勤系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了提高供电企业后勤服务保障能力的途径,为企业做好后勤管理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供电;企业;后勤;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1)07-14-0

2“后勤”,原是后方勤务的简称。《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是后方对前方的一切供应工作。也指机关、团体中的行政事务性工作”。供电后勤在为供电企业保障电力供给,履行社会责任,实现服务承诺,维护企业形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今天,后勤服务已经走向社会化,面临着市场化的环境、专业化的要求、企业化的管理,后勤工作者应该以一种新的视角和层次来认识后勤的保障功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以充分彰显后勤的价值意义。

一、后勤在供电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供电企业的后勤主要是指汽车运输、物业(食堂、环境、安保)、卫生医疗、通讯等。后勤在供电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

(一)保障性功能

后勤工作,为供电企业全面履行社会承诺提供保障:为电力抢修、电力建设提供汽车运输、通讯等保障;为电力职工生活、健体、医疗提供物质和服务保障。后勤保障不足或保障滞后,电力供应的正常秩序将受到影响。

(二)服务性功能

后勤工作更要坚持“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原则,树立为生产、为营销、为电力一线服务的意识,避免办事推诿,服务扯皮,重利益轻付出。后勤人员要以优质的服务、热忱的态度、良好的形象、规范的工作促进和谐企业建设。

(三)安全性功能

企业的一切工作与后勤部门的安全性功能发挥得好坏息息相关。安全性功能集中体现在企业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两方面。交通事故是当今社会的一大“杀手”,后勤部门要特别重视车辆和交通安全。应当定期对企业的楼、场、管、所、运动器械、车棚以及消防设施等进行检查,企业的水、电、气、炉等有专人负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杜绝事故发生,医务室的药品要加强管理。除此以外,还要注意饮食饮水卫生,谨防食物中毒,注意流行病、传染病的防止。还要做好安全保卫工作,防偷盗、防失窃。要加强对后勤人员安全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后勤人员对安全突发事件处理应变能力。

(四)形象性功能

企业的形象除了由它生产出的产品素质决定外,企业的后勤每时每刻都在体现着企业的形象,其中包括有形形象和无形形象两方面。维护周到的基地办公楼、环境优雅的厂区、设施完备的职工活动中心、宽敞洁净的餐厅,给人以先声夺人的印象。带有电力标识的车辆则是企业的流动风景线。无形形象,包括后勤人员的周到服务、敬业爱岗、科学管理、规范操作以及对电力事业倾注的情感等。

(五)先行性功能

对供电企业来说,后勤工作的先行性功能是颇具特色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例如供电抢修人员要赶到现场首先抢修车辆要运送人员、设备到现场。后勤工作的先行性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是工作的超前性。企业的一切工作,都是以后勤工作的先行到位而开始的。第二是观念上的超前性。这是指后勤人员要树立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品牌意识和时代意识。供电企业的创新发展很多都是首先从后勤

工作开始的。比如对新添置的一些设备,后勤人员要先行掌握操作技术,并掌握维修保养的方法。

二、供电企业后勤系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供电企业的后勤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取得很大的成果,但是由于受到国有企业体制的限制和观念意识的局限,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由于后勤系统岗位普遍科技含量不高,再加上领导主观上对后勤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后勤系统工作人员素质水平总体较低。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力企业后勤部门全民人员比例很少,即使有全民人员也是年龄偏大。大多数社会化用工,薪水不高,所以后勤人员存在着文化水平低、年龄大、技能老化、流动性快等突出问题,制约了后勤服务意识、服务技巧及服务水平的提高。

(二)市场机制尚未形成虽然不少供电企业都进行了后勤社会化改革,成立了相关物业、车辆等独立公司,但几乎都是重形式轻实质,没有真正完善法人治理机构,没有按照独立公司模式运作,没有形成规范的市场机制。主业对后勤仍然习惯以行政命令来代替市场业务合作关系,后勤公司对主业也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后勤公司既承担市场经营功能,又承担职能管理功能,造成政企不分、职责不明、管理不顺,影响了后勤部门服务保障能力的有效发挥。

(三)成本控制不严格

由于未形成市场机制,后勤部门难以建立有效的成本核算体系;既管理又经营,使得后勤部门的成本难以控制,后勤系统普遍存在重运行轻管理、重产值轻成本的趋势,没有有效发挥后勤社会化的集约化、专业化优势。

三、提升供电企业后勤服务保障能力的途径选择

(一)领导重视是提升供电企业后勤服务保障能力的前提

一是领导重视有利于获得资源优势。因为领导掌握着单位的各种资源分配权,比如说:资金、人力资源等,而这些资源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

二是领导重视有利于明确工作方向。很多情况是下级忙了半天,思来想后形成了很多方案,但到上级那里被一句话否决了,最后让下级非常被动,有想法不行、没想法更不行,不知道从何使力。这是因为你的工作没有取得领导支持重视,领导对你从事的工作领域根本不关心,不过问。如果领导重视,那么他就会主动谋划,主动关心指导,那么你的工作(后勤)也就有了动力和方向。

三是领导重视有利于形成合力。领导重视,上上下下才会重视、方方面面才会重视,才能得到相关方的支持配合。后勤本来就是一个与所有部门,所有员工都有紧密联系的事业,更需要得到所有人的宽容、支持和配合。

(二)整合后勤人力资源,是提升供电企业后勤服务保障能力的关键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整合后勤企业的人力资源,关键在于思维创新,具体做法包括用好“老人”、选好“新人”和培养“能人”。后勤社会化改革前,后勤系统原有职工是后勤企业的“老人”,他们大多爱岗敬业,经验丰富,是后勤服务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应该实行“老人老办法”,做好“老人”的思想稳定工作。通过教育和培训,促使他们转变传统观念,参与岗位竞争,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后勤企业成立后新招聘的员工是后勤企业的“新人”,要按照现代企业人事管理制度选好、用好“新人”。同时要完善教育机制,培养“能人”。通过用人制度的改革,建立起灵活适用的人才任用和人才创新机制,不断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

(三)制度创新是提升供电企业后勤服务保障能力的根基

供电企业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质是实现企业后勤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根

供电保障 篇6

关键词:基层供电企业,员工,福利保障管理

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 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员工福利保障管理, 它的管理质量能够直接决定着企业人才的去留和成长, 不管采取何种方式, 例如资金、名誉、物质奖励都能够吸引和激励人才。不断增强对福利保障的管理, 依法规范福利制度, 优化福利保障管理体系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 也是企业一直关注的难题。基层供电企业提高员工福利保障管理水平, 提升管理能力, 是基层供电企业以后努力的方向。

一、简述企业员工福利保障管理的相关概念

员工福利作为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体系不能忽视的一部分, 是企业根据和员工之间存在的雇佣关系, 依据国家的政策法规以及地方的某些规定, 以企业自身作为支付主体, 向员工提供必要的服务性报酬以及或者可以改善员工家庭生活质量的除工资之外的金钱报酬。员工福利保障管理是企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员工福利能够依照事先制定好的制度公平公正的进行, 并且为了实现企业的人才管理目标而应用的许多措施和办法, 并在员工福利制定、实施、监督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控制和调整。

二、企业进行有效福利保障管理的原则

员工福利保障管理需要在执行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不能和当地的行政政策相违背, 并且需要遵循合理性, 公平性, 激励性, 吸引性, 透明性原则。

三、基层供电企业员工福利保障管理的主要内容和项目

基层供电企业员工福利保障的主要内容和项目, 将员工的基本工资、所有奖金、补助津贴、职工日常的教育培训经费排除之后, 发放给职工的包括职工福利费、辞退福利、非货币性福利等, 这些福利需要根据规定予以发放。员工福利项目主要有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保障项目。基层供电企业福利保障管理的目标是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 并能够为企业的长期发展作为工作目标, 努力执行国家的相关福利保障政策, 健全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 做好基本的福利基础工作, 能够按照制度科学管理, 能够在企业总方针下统筹协调, 强化福利保障管理的过程控制, 建立科学合理, 规范有序的新型福利保障体系。

四、基层供电企业有效提升福利保障管理的措施

1. 不断增强和提高福利项目管理, 对福利结构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

依照我国制定的关于福利保障政策和规范, 需要优化福利结构, 科学合理的将企业内部的福利水平进行平衡, 一定要依法合规统筹兼顾、合理的应用福利费用。

2. 合理计划年度福利, 规划好年度预算以及增强月度计划管控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应该对基层供电企业员工实行年度预算控制, 并要依据基本福利保障政策预测年度福利费用, 进而可以保证年度福利计划能够顺利实施。要依据年度统筹预算费用来科学编制每个月的福利计划, 要将年度福利预算与月度福利计划相结合, 最终能够实现福利保障费用能够在有效的控制范围内, 并能够根据企业的一年的实际福利情况做好年度费用结算。在制定费用计划的时候必须要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人员数量进行合理有机的调整, 将费用计划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

3. 完善做实福利保障管理的各项内容

基层福利保障管理制度受地理条件的影响和经济形势的影响, 存在许多的漏洞和缺陷, 在执行的时候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 需要很长时间的调整和完善, 在福利保障制度管理流程上, 需要进一步地规范。在科技发展快速的今天, 需要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 实现福利保障整个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福利统计分析和报告制度, 逐步成立福利保障年度和季度的统计报表和详细的福利分析报告。能够准确, 科学, 全面的反映出福利保障执行情况。

五、基层供电企业开展员工福利保障管理的意义

1. 科学优秀的员工福利保障管理能够让基层供电企业得到满足感和归属感

基层供电企业员工在福利保障制度中能够获得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的需求。比如企业给员工缴纳的养老保险金能够有效的降低员工对退休后的老年生活, 为员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能够为员工在医疗方面提供足够的保障。在工作的同时, 员工能够获得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满足, 能够让员工更加安心工作, 能够解除员工在工作之外的多余担心, 可是使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安心踏实地工作, 进而得到工作道路上的满足感和归属感。

2. 执行福利保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传递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

企业在执行福利保障时不仅能够将企业的关心和爱护传递给员工, 更是能够将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传递给员工, 能够真正的体现出供电企业在人员管理方面的特色, 能够组建和谐的工作氛围, 可以营造良好的企业员工关系, 能够有效促进和落实企业的发展战略。

3. 实现福利保障管理专业化, 带动基层供电企业长远发展

优秀的福利保障是能够促进基层供电企业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 也是基层供电企业能够吸引到优秀的人才和保持现有员工的主要措施, 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能够实现战略目标。科学规范的福利保障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使员工为了能够得到更好的福利而更加努力的工作, 最终能够实现供电企业员工自身福利的获得和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的双赢局面。

六、结语

基层供电企业实行科学、合理、公平的员工福利保障管理, 可以提高基层供电企业员工自己本身的利益, 更能够提升基层供电企业经营管理效益, 更快更好的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基层供电企业不仅要建立健全福利保障体系, 更需要规范距离项目, 对福利结构进行优化, 进而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福利保障管理的激励作用, 实现基层供电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妍.浅议我国中小企业员工福利管理[J].劳动保障世界 (理论版) , 2011, (8) :94-95.

[2]崔柳.浅论现代企业员工福利管理的主要方法[J].焦作大学学报, 2010, (2) :86-88.

供电保障 篇7

在信息发展不断创新的时代, 金融资金已经不仅仅是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唯一标准, 特别是对于供电企业来说, 更是需要根据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大力发展人力资源, 任用贤才才能创造、创新现有的知识信息, 从而最大程度的适应市场经济。由此可见在供电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培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因此企业培训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由此可见如何构建供电企业培训质量保障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1 我国供电企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的构建供电企业质量保障系统, 首先我们需要针对于我国现有的供电企业的培训现状加以分析与研究, 从而找出影响到我国供电企业培训质量比例的问题之所在, 最终对症下药, 提高供电企业培训质量。

(1) 供电企业缺乏对于员工培训的重视

很多供电企业过分依赖现有的先进设备, 忽视了对于员工的培训, 对于员工培训所投入的资金较少。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发现我国仅仅只有5%的供电企业具有专门的款项用于企业员工的定期培训中, 有20%的企业对于企业员工的培训极其随意并没有特定的时间, 绝大数的供电企业已经忽视了对于员工培训的重要性, 特别是对于企业员工的岗中培训以及定期的专业技能的培训。正是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很多企业的员工仅仅在上岗之前进行过岗前培训, 之后就没有进行系统的、定期的培训, 因此导致了企业员工专业水平的低下, 严重影响着企业的未来发展。

(2) 管理与技术人员的资本含量较低

与其他的企业相比, 供电企业的培训力度较低, 特别是管理与技术人员的资本含量较低, 已经无法适应如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以某供电企业为例, 在企业中的中层管理者甚至是高层管理这中绝大部分是本科学历, 但是依然存在接近三分之一的管理者仅仅是大专学历。在这些企业的管理者还存在着82%的人员并没有接受过真正的管理教育, 对于企业的管理知识来自于常年工作所积累的经验以及一些书籍、资料中存在的知识。这也就导致了很多管理、技术人员的资本含量较低, 特别是英语、计算机、市场预测的能力, 最终导致了企业发展中人才的缺乏。

(3) 缺乏人力资源培训的管理体系

供电企业由于对企业培训资金的有限, 对于企业培训的忽视等导致了企业没有完善的人力资源培训的管理体系, 这也就使得很多时候企业举行的培训并不能实现预期的成果。具体的反应在供电企业在进行企业培训的过程中管理较为粗放, 并没有制定反馈体系, 因此企业员工对于培训的想法、自身能力提高的程度都无法及时的、准确的掌握, 因此也就导师了企业进行培训的内容并不能完全符合于企业的实际情况, 造成了企业培训华而不实的现状, 因此严重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

2 构建供电企业培训质量的保障体系对策

(1) 重视企业培训的效果

对于供电企业来说不仅仅需要先进的器械, 还需要具有相对专业水平的企业员工, 因此需要重视对于企业员工的培训。首先企业的领导应具有企业培训的意识, 并划分出专门用于企业培训的资金, 定期的进行企业员工的培训。一般来说我们将企业培训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岗前培训, 即避免员工没有培训就上岗实操。第二部分就是定期进行岗中培训, 具体的讲就是要根据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定期的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 从而是企业员工一直保持与经济发展相一致的专业技师, 为企业的运营奠定夯实的技术基础。

(2) 任用企业管理、培训专业的贤才

为了进一步改革创新现有的企业管理现状, 提高企业培训的现状, 企业应积极聘用具有专业水平的人才, 帮助企业领导制定专业的、准确的、适合于自身企业的企业培训保障体系, 从而提高企业培训的质量。特别是高层管理以及中层管理在进行招聘的过程中应尽量招聘一些具有相关工作敬业的专业贤才, 而对于这些人才的运用大大提高了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的资本含量, 有利于企业的创新与发展, 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 构建相应的激励机制

由于供电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并没有进行企业的培训, 因此刚开始实行企业培训的过程中, 企业员工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或者是态度上的不积极, 大大影响了企业的培训质量。针对于这一问题, 首先我们应构建相应的激励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两方面的建设, 一为精神方面, 一为物质方面。在精神方面主要引导企业员工正确的认识企业培训的重要性以及对于个人发展的作用, 从而促使企业员工产生积极培训的心理。在物质方面主要是通过一定的奖励, 例如工资、假期等物质上的优惠, 吸引企业员工进行企业的培训。

3 总结

综上所述, 供电企业对于企业培训的重视度较低, 从而导致了企业培训质量的低下, 因此为了提高供电企业的培训质量, 首先需要构建相应的保障体系, 特别是对于企业培训意识的激发以及企业培训效果的重视, 从而在任用贤才的基础上构建供电企业的激励机制, 保障企业培训的定期进行、顺利进行、高效进行, 从而在实质上提高企业培训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马志间, 石凤侠.国企留住人才完善培训体系[J].中国培训, 2003 (3) :24.

供电保障 篇8

目前航空供电保障担负三个类别十几个型号的航空蓄电池的维护保障任务, 工作量大, 质量要求高, 技术性较强, 维护方法较繁琐, 电源管理登记众多, 加之技术骨干缺乏, 人员编制不足, 从而导致航空蓄电池提前报废, 电源管理混乱很难切实达到维护管理要求。

2 航空蓄电池在线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航空蓄电池在线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种对蓄电池各种信息参数实时检测控制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比对、存储、传输以及根据信息处理结果进行输出控制的可以在线支持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可以实时检测电池电压、电流、工作温度以及电池充、放电状态, 估算剩余电量, 避免电池因过充电、过放电而受损。系统采用高性能微处理器、液晶显示、标准R5232异步通信接口, 硬件采用模块化结构, 软件采用自动监测与显示, 手动监测与显示, 可循环监测, 也可选择监测, 并有专家诊断系统和剩余电量估算等, 还可以实现电池故障隐患早期预报并显示故障原因及位置。

2.1 组成

⑴信息采集系统:信息采集系统主要担负蓄电池的电压、电流、工作温度等数据信息的采集以及蓄电池身份录入的任务。数据信息的采集主要通过数据采集电路、采样检测控制电路完成。蓄电池身份录入通过编码技术把电池的种类型号启封日期等相关信息存入编码中, 在进入系统时, 系统可通过编码自动识别电池身份选择相应的维护及检测程序, 并把所得数据存入相应的数据库。

⑵信息处理及存储系统:信息处理及存储系统主要包括信息处理软件、数据存储单元、在线专家系统等其任务是接受采集系统输出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比对、筛选并对有用信息加以存储。

⑶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时序控制、键盘操作控制、复位控制及充放电设备控制和显示控制等几部分。控制系统在接收到控制信号后控制自动充放电机给蓄电池进行充放电操作或其它相关操作。

⑷通讯显示系统:通讯显示系统主要包括通讯接口电路和显示控制电路, 其主要是对在线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状态各系统的处理结果等进行显示和向上传输, 它还可以根据需要显示调用数据库中的信息。

2.2 功能特点

通过实时监测电压、电流、温度可以了解电池充、放电状态。给每一块电池建立自己的数据档案, 采集的各种数据可自动的存入对应电池的数据库, 从而减少了填写各种登记的工作量, 为维护人员或上级业务部门调用查询提供重要的信息。通过数学模型的计算较为精确的估算剩余电量, 并实时显示。以电池电压比较分析, 找到较差或最差的电池, 给出报警维护信息, 增加电池的可靠性。根据维护使用要求设定自动维护。在分析蓄电池充、放电参数和估计剩余电量的基础上, 通过一个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能及时预报蓄电池的隐患和故障, 有效的增加电池的无故障工作时间。采用电池运行监控及诊断系统将有效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 并降低成本。采用特殊的电池单元电压的动态监测电路, 具有精巧、简单、实用和全隔离的特点及较高的灵敏度。

2.3 基本工作原理

如图2所示该系统由中央微处理器铺CPU, 数据采集模块, 数据显示模块, 控制模块, 通信接口, 软件管理模块, 数据分析模块及专家诊断模块组成。

3 应用前景

本系统大大减少了维护人员;可以通过程序控制完成对电池的自动维护, 减少了维护工作量, 提高了维护质量;为每块电池建立对应的电子档案, 进行自动化管理。可以相信本系统将大大提高电池的性能质量和管理效益, 还可以为航空供电保障的信息化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摘要:航空蓄电池是飞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性能可靠的高质量航空蓄电池能够有效的提高飞机的性能。随着航空业的发展, 飞机的保障对航空蓄电池维护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充分保证飞机各项性能的可靠性, 我们提出了航空蓄电池在线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 旨在加强航空蓄电池的维护管理, 延长蓄电池的寿命。

供电保障 篇9

平衡计分卡自初创以来 (卡普兰、诺顿, 1992) , 其形式、内涵和功能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早期的平衡计分卡主要集中于绩效管理。随后, 平衡计分卡很快发展成为一种战略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框架自提出以来,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迅速而广泛地应用于产业界。除了卡普兰和诺顿的专著以外, 平衡计分卡自产生以来就在北美和欧洲的大企业得到运用, 并发挥了巨大的功效。据统计, 北美和欧洲已有大约50%的大企业采用这一管理工具。自从1996年平衡计分卡被引入我国, 许多企业逐渐认识到其优越性, 纷纷在自己的企业内设计实施。光大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苏泊尔、华润、东软、万科等公司都在应用平衡计分卡来执行战略和管理业绩。

一些企业通过运用平衡计分卡, 其管理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另一些企业不仅未能解决企业绩效考核的难题, 反而使考核变得更加无序。企业导入平衡计分卡的根本目的是有效执行战略, 从而获取长期财务业绩, 为此, 部分学者对平衡计分卡实际作用的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Frigo和Krumwiede (1999) 通过对132名调查者展开实证分析, 来探究平衡计分卡应用者是否取得了他们所宣称的突破。令人失望的是, 他们的研究并不能证明企业因为利用了平衡计分卡而获得了个案所宣称的突破。总之, 平衡积分卡的实际应用结果和人们对它的预期效果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并且有很多报道表明, 使用平衡积分卡的失败率很高 (Nils-Goran Olve et, at, 2003)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平衡积分卡实施失败或者不能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应用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 这都是中国管理界值得探讨和研究的地方。因此, 我们需要对平衡计分卡的适用条件和保障机制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研究假设

自平衡计分卡诞生以来, 学者们和实践者就没有停止对其使用条件和保障机制的探讨。

平衡计分卡的优秀增加了使用它的难度。引用一位使用平衡计分卡失败的人力资源专员的话, 那些“没有明确的组织战略;高层管理者缺乏分解和沟通战略的能力和意愿;中高层管理者缺乏指标创新的能力和意愿”的组织不适合使用平衡计分卡。因此, 我们认为, 平衡计分卡的现实可行性主要取决于组织成熟度、员工素质以及技术实现度。利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将平衡计分卡的实施保障机制分为理念支持、制度支持和技术支持, 并提出相关假设, 如图所示。

三、山东S供电公司平衡计分卡实施的案例分析

本研究选择山东S供电公司进行单案例研究。山东S电力公司属于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直属的国有大型供电企业, 拥有220千伏变电站7座, 110千伏变电站13座, 变电总容量240.9万千伏安, 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903公里, 直供5.2万电力客户。平衡计分卡在电力行业得到了广泛运用, 并且山东电力集团也是我国比较早的施行平衡积分卡的集团企业之一, 还成功地开发了平衡计分卡软件。S供电公司也是在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比较早的推行和实施了平衡计分卡的企业之一。随着平衡积分卡系统的施行, 电力事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近两年的供电可靠率达到99.989%, 综合电压合格率99.89%。因此, 从行业和企业的选择上, 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建立和完善与实施平衡计分卡相配套的相关制度和支持, 在平衡计分卡执行战略的过程中,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

(一) 理念层。理念层主要包括公司的管理理念、组织文化和高层管理者的重视与参与。企业文化是一个模糊抽象的概念, 通常包括不成文的管理和行为准则。公司坚持和发扬“追求卓越、努力超越”的企业精神体现了公司的变革精神和管理理念。平衡计分卡的实施需要改变员工的工作规则, 平衡计分卡的目标和行动方案必然会与企业现有的文化发生一定的碰撞与摩擦。企业一旦实施平衡计分卡, 这种组织惯性就必须被打破, 企业的管理团队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积极地参与解决问题与制定决策。公司高层给予充分的重视, 这种重视表现在对战略的清晰界定, 在实施过程中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公司总经理在平衡计分卡实施之前主持召开了3次会议, 对公司的远景和战略进行了明确, 对平衡计分卡的实施条件、实施意义和项目的定位进行了研讨和部署, 并且亲自担任项目组长。理念不仅是高层管理者的理念, 还包括员工对其的认知。在实施初期, 进行了综合的平衡计分卡课程培训, 内容包括项目背景、实施目标、典型问题、成功范例和项目细节等, 并在实施过程中向全体员工继续提供相关的培训, 以便把企业的经营战略清晰地传达给每一个人;同时还编制图文并茂的《平衡计分卡与绩效管理手册》。

(二) 组织与制度层面。多数国内企业往往因跨部门间沟通协调上的困难造成组织壁垒严重, 各部门间往往各自为政, 根据部门职能设立绩效指标, 缺乏应有的横向沟通。平衡计分卡的实施需要跨部门横向协作, 通过部门间信息沟通、资源共享, 以及相互之间根据流程要求的衔接、配合, 才能协同有效地完成组织的战略目标。因此, 该公司企业一方面注意提高战略的透明度, 使高层管理者参与组织战略目标的制定, 从而切实理解战略重点并能有效地根据公司战略目标分解设计下一级部门的目标系统;另一方面切实加强横向沟通与联合, 使每个部门都有机会充分了解其他部门特别是业务流程中作为其供应对象的内部客户对本部门的期望和要求, 在部门目标设定时充分考虑内部客户指标。最后, 根据部门的主要职能来设定部门目标, 从而使部门计分卡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 各部门之间达到协同联合。

(三) BSC实质上是一种流程管理工具。通过将企业战略目标分解至经营管理层再到各个职能部门, 最终至每一位员工, 实质上便是总流程到子流程的传达、投入、资源配置、产出、反馈的过程管理。因此, 拥有科学规范的管理流程是BSC的管理基础保障。S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 具有规范的管理基础。在施行平衡计分卡之前完善岗位管理基础, 进行清晰的岗位权责划分, 标准的业务流程与规范, 并且通过了国家质量认证, 推行一体化管理。

(四) 建立运用平衡计分卡, 需要企业内部与其配套的其他制度是健全的, 包括财务预算与核算制度, 浮动薪酬制度和绩效管理制度等。绩效管理系统包括两个评估方面:平衡计分卡目标和能力发展目标。绩效管理系统还需要和浮动薪酬相挂钩, 这样员工将会更多地关注部门绩效, 在无形的工作中, 逐步朝着正确目标去发展, 明白自己的努力将会帮助企业达到目标。

(五) 建立内部信息平台, 强化企划办信息协调部门的功能, 并成立信息化办公室, 加强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提高管理信息的质量, 以保证管理信息在组织内部的共享。为使平衡计分卡能够在整个公司范围内具有可执行性, 设计了平衡积分卡软件;软件程序具有较好的用户界面, 而且不太复杂, 保证了绩效考核的数据记录并且要通过校验确认;同时这些数据还比较容易被人员利用。

四、结论与展望

近年来不少学者也注意到, 在美国和欧洲的实地研究中出现了一些对业绩评价创新和平衡计分卡等工具的质疑甚至否定的案例, 甚至有人说风行一时的创新工具已经过时了。我们认为, 任何管理工具都有一定的适用环境和条件, 而且成功实施也需要一定的保障机制。我们只是通过具体案例的应用, 提出了基于战略执行的平衡计分卡实施的框架, 并简单探讨了其实施的保障机制, 试图提出层次分析的方法, 从理念、制度、组织和技术四个层次进行了分析。有关平衡计分卡在我国企业实施的条件、基础和保障机制需要进一步地进行实证分析和深入探讨。

摘要:平衡计分卡在近10几年的时间内得到了国内外企业组织的广泛应用, 然而, 其实施成效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对平衡计分卡效应发挥的保障机制进行了分析, 试图利用层次分析的方法, 从理念、制度、组织和技术四个层次进行系统分析。最后, 通过某供电公司的具体案例分析认为, 平衡计分卡的成功实施需要先进理念和优秀企业文化的支撑, 夯实的管理基础和健全的管理制度支撑, 强化协调的组织支撑以及良好的信息管理技术支撑。

【供电保障】推荐阅读:

供电照明07-19

供电监测05-14

直流供电05-19

供电方案05-20

供电部门05-29

可靠供电06-03

城区供电06-05

变频供电06-09

供电节能06-28

供电结构07-03

上一篇:燃气用户下一篇:剧本化教学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