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指标

2024-08-09

供电指标(精选8篇)

供电指标 篇1

年初, 根据省公司下达的综合指标计划, 我局组织相关专业部门, 对指标进行了分解, 每月对指标进行动态监控和分析, 确保了指标的顺利完成。现将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分析如下: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 全社会用电量分析

1~12月份全市全社会用电量为23.3亿k Wh, 同比增加1.41亿k Wh, 增长率6.46%。水泥行业:进入12月份, 工程建设项目复工续建, 水泥市场需求较前期呈上升趋势, 全市水泥行业用电量比上月增加1120万k Wh, 12月生产正常, 继续保持平稳生产态势。各县水泥行业逐步回暖, 本月水泥行业整体开工率为59.32%。林产品行业:全市林产品行业用电量比上月增加280万k Wh, 主要是由于孟连、墨江二县经过一个多月原材料的储备, 确保了12月的正常生产, 电量分别环比增加87.1万k Wh及111.69万k Wh。年底多数木材企业林砍伐指标用完, 原材料供应不足, 均处于停减产状态, 本月林产品行业整体开工率仅为27.82%。矿产品行业:全市矿产品行业用电量与上月基本持平。12月全市矿产品行业整体开工率为33.72%。

2. 平均售电单价

1~12月份平均售电单价为554.68元/千k Wh, 同比降低8.52元/千k Wh, 低于年度计划指标4.71元/千k Wh。与去年同期相比, 综合平均电价降低了11.44元/千k Wh, 从影响因素看, 分类电价变动影响平均电价降低了7.01元/千k Wh, 用电结构变动影响平均电价降低了4.40元/千k Wh, 主要是由于大工业电量虽然同比增加。

3. 综合损耗 (线损率)

1~12月累计线损率9.48%, 低于去年同期0.7个百分点。随着城农网项目投产, 通过优化配网运行方式, 加强无功设备管理、站用电率指标控制等措施, 指标在控制范围, 优于年度计划0.50个百分点。

4. 人工成本

1~12月累计43212.44万元, 同比增加15%, 占年度计划的103%。

5. 年度固定资产投资

1~12月累计完成66986万元, 同比增加10.9%;完成年度计划的109.8%。其中:电网建设投资累计完成57063万元, 完成年度电网建设计划的107.4%。

6. 用工人数

截至12月底, 在职员工总计5410人, 同比减少0.9%, 占年度计划指标的96%。

二、保证指标完成的措施分析

1. 对标找差取得成效

对照《南网供电单位2013年综合计划对标表》, 找出距南网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的指标, 责成相关部门对照南网先进水平进行分析, 找出存在差距的原因, 提出改进措施, 努力将差距降到最小。由于受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 普洱经济欠发达, 工矿企业较少, 直接影响了我局的售电量、主营业务收入等相关指标的完成, 与发达地区形成了较大的反差, 同时, 由于配网网架薄弱, 长线路、一线多T, 迂回供电、设备老旧, 线径小、高损设备依然存在, 硬件水平的制约更为凸显。造成配网经济运行指标较差, 对线损指标造成了较大影响。但是, 我局充分认识到, 在客观条件受限制的情况下, 改变观念, 加强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 我局针对增供扩销工作提出, 一是要跟踪市场变化, 及时掌握主要用电行业、主要耗电大户生产、销售和经营情况。二是提前掌握地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及大客户报装需求, 提前做好供电准备工作。三是加强需求侧管理。应用分时电价政策帮助用电企业合理用电, 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生产。四是指导和跟踪符合竟价交易要求的客户完成申报、交易工作, 帮助客户降本增效多用电。同样, 对其他指标, 也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要求。

2. 各专业部门加强协作, 综合计划月度分析及监控工作取得成效

根据年初综合计划分解要求, 各专业部门每月对综合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控制, 专业部门紧密配合, 按照职责分工进行把关。营销指标每月均在月度营销分析会上进行通报, 对管控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及时进行梳理, 找出原因, 制定对策;生产类指标每月在月度生产工作例会上均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 及时解决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财务类指标, 在每季度的经济活动分析会上, 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 及时控制指标异常情况的发生;基建计划类指标在每月的基建规划例会上均进行通报, 对各县公司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通报并提出整改措施;安全类指标在每月的安全分析会上均是分析的重点内容;在每季度的综合计划分析会上, 对本季度综合计划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总体分析, 提出下一阶段的管控重点。通过各专业部门的积极配合, 2014提确保了年度指标计划的圆满完成。

3. 综合计划与创先工作及组织绩效横向协同, 创先成果显著, 绩效首次上A级

综合计划管理、创先工作、组织绩效工作的宗旨均是通过管控确保指标达到最优状态, 我局在实际工作中, 积极探索, 充分实践, 把综合计划管理与创先工作、组织绩效管理相结合, 共同做好指标管控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

(1) 完善指标过程管控机制

建立创先预警分级管控机制, 根据创先工作进度偏离程度, 分为红、橙、黄三级预警, 在工作到期前7天发出, 督促责任部门 (单位) 查找存在问题, 及时制定措施进行纠偏。对各部门、各县公司的计划及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跟踪, 及时与数据维护人对接, 协调处理存在问题, 全过程PDCA闭环管理, 从而实现对指标的动态管控, 确保完成全年的计划和指标。

(2) 以创先为引领, 加强过程跟踪

对每月的创先指标及综合计划指标进行跟踪, 注重与绩效指标的对比分析, 及时与指标管控部门沟通, 确保过程与结果可控、在控。在各个考核时间节点, 组织各部门提前开展绩效指标模拟测算, 做好过程中的跟踪, 通过季度经济活动分析会, 综合计划分析会, 分析指标、评估绩效, 完善绩效考核过程沟通、预测和分析纠偏机制, 促进绩效考核向精益化转变。

(3) 注重指标对比分析, 2014年首次进入绩效A级

2014年度综合绩效考核得分114.15分, 排名第三, 同比去年提升二名, 2014年首次进入绩效A级。每次考核结果公布后, 组织营销、财务、生产、基建等专业部门对考核结果深入分析, 逐一对标找差, 对指标波动和绩效曲线进行统计分析, 形成专题分析报告, 提出改进措施。

供电指标 篇2

线损是电网电能损耗的简称,是供电企业在电能传输和营销过程中自发电厂出线起至客户电度表止所产生的电能消耗和损失。电网企业核算的线损率是指线路上所损失的电能占线路首端输出电能的百分数。线损率综合的反映和体现了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的水平,是考核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技术指标。强化线损管理,降低电网损耗对供电企业的能耗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电压等级越高,线损电量越少,线损率越低,这是由于在输电容量不变的情况下,电压的等级越高,电流就越小,那么电能损耗则越小。低压台区线损指的是10kV/0.4kV系统的某台变压器低压供电区域的电能损失。低压线损率计算公式为:(线损电量/供电量)*100%=(供电量-售电量)/供电量*100%=(1–售电量/供电量)*100%。

一、经济技术指标体系下低压台区线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1、电网企业实行抄表到户以后,尤其在推行一户一表抄表以后,低压线损作为地市供电企业的一个重要成本问题越发突显,低压线损率的高低与否直接影响地市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2、配电低压端是整个电网的供电末梢端,涉及到众多的用户,并且网络结构和用户性质复杂,不易察觉,且容易忽略,管理难度很大,其线损率远远的高于中高压电网的线损率。

二、经济技术指标体系下低压台区线损异常的`影响因素及其分析

目前的国内低压台区线损高低主要受地方配电网规划设计和配电设备的运行状况,地市供电公司的管理水平,用电计量设备的运行和管理状况,以及对于窃电情况的管理等众多因素共同影响的。低压台区线损异常的主要原因分析:(一)老旧电网规划不很合理,相当一部分设备陈旧,相对应的配电设备如果要做到以相邻负荷中心作为依据来布置比较困难。若有新的负荷点时,大多都是采用直接从挨的最近的电网引线的方法,这就加大了供电半径(从电源点开始到其供电的最远的负荷点之间的线路的距离),导致大量迂回供电现象的出现。(二)系统中台区用户变压器的对应关系不正确。采集系统和营销系统中台区用户变压器关系与现场不符,或者系统更新不及时。一种情况是两个或多个台区之间所挂接的用户交叉混乱,这种情况主要多见于新接收小区划为多个公用变台区的情况,由于是新接收小区,施工方移交录入系统时大多不会测算线损等指标,很容易出现系统中多个台区用户挂接不对应或者有表用户电量统计不到系统的状况;这种情况也多见于一部分老旧小区,特别是城中村地带,私拉乱接现象严重,清理起来十分困难。另外一种情况是地方调度临时调整负荷而采取的倒闸操作会导致台区用户变压器关系的改变。目前这类业务在营销系统和采集系统这两个系统中没有固化的操作流程,而且还涉及到营销配电以及地方调度等多个部门的协同作业配合问题,由于信息沟通原因和管理权限的限制使得营销系统变更滞后,造成的线损异常时有发生。(三)系统CT(电流互感器)倍率与现场不符。有相当一部分线损异常是由于倍率错误引起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系统倍率小于实际倍率,线损偏低甚至于是负线损。(2)系统倍率大于实际倍率,线损偏高。(3)铭牌倍率与现场倍率不符,此种情况最难发现,需要计量人员现场校验CT才能得出结果。(四)计量装置的误差和故障。一般包括关口计量表正误差超差和电流互感器接线错误等问题,但是此类误差较难发现,在实际工作中也需要发出停电通告,由计量人员配合,采取有效的校验方法,才可以发现计量装置存在的问题。(五)窃电行为对台区线损的影响。客户窃电行为时有发生。部分未进行线路改造或者涉及政府或开发商拆迁地区,个别用户利用复杂的环境制造窃电条件,私拉乱接、无表短接用电;甚至还有一些窃电用户,利用低压电缆直埋地下部分、电表进线分接箱进行隐形窃电,不易察觉。

三、经济技术指标体系下降低低压台区线损的主要措施

(一)积极运用电能量采集系统(采集系统)获取平台负荷数据,对变压器的三相不平衡问题进行调整、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安排变压器及表箱等设备的安装位置,增加电源布点缩短供电半径,解决负荷电压低线损大的问题。(二)加强户变关系的清理工作,及时理清线路台区合并或拆分后的户变关系,减少因处理流程不及时在各个系统内进行调整导致的线损率异常;增加与配电等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线路台区运行状况和方式,降低由于临时倒闸等情况造成的线损异常。(三)有疑问时,首先校验关口表及其电流互感器,排除关口计量装置的问题。当发现关口表和电流互感器误差超差的情况下,立即更换关口表和电流互感器;在电流互感器接线错误的情况下,立即更正接线。(四)加强计量装置全寿命周期管理。实行计量装置出入库、领用、安装、报废全过程监控,确保计量装置规范管理。清理长期已领用未安装的计量物资,确保用电电量及时录入系统。在采集系统集抄基本全覆盖的基础上,进行台区考核表现场抄表实现对计量装置的常态化普查,明确台区责任人对明显计量异常的发现和申报责任。(五)加大电能表现场采集维护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电能表采集率,减少因少数表未采集到数据而导致的台区线损异常。对采集不到的电能表进行更换采集器,对采集器未坏,而采集系统仍然采集不到用电示数的电能表直接更换。(六)积极开展用电检查、打击窃电行为。台区线损异常分析不能只停留在系统层面,必须去现场、仔细检查,才能出结果。低压台区用户众多,必须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对高风险用户进行核查。首先加强化零户的检查力度,对长期零电量用户现场进行核实,因电能表故障导致的零电量用户及时更换电能表。按照《供电营业规则》第八十条、第八十一条的规定及时追补电量费,减少损失。其次对于各类用电大户,营销多个部门配合进行不定期抽查。对于发现的窃电行为,依据《电力法》进行处罚。(七)加大对线路台区负责人员的考核力度,除了定期的线损分析以外,建立长效考核机制,在奖惩上突出,防止虚假信息造成的线损波动以及人情电造成的线路损耗。通过以上的陈述可以看出,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根据不同台区运行状况和管理情况,综合用电结构特征、设备物理参数等多重因素进行分析考核,推动线损管理方式的转变,排查和整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低压台区线损管理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夏清,张敏,唐国良.高损台区降损措施及管理对策[J].大众用电,(06)

[2]罗晓理.如何做好低压台区线损工作[J].中国城市经济,(17)

[3]孙晖.低压台区线损影响因素及降损措施[J].科技传播,(15)

县供电企业线损指标的全过程管理 篇3

县供电企业线损三级管理体系一般为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其中, 决策层是企业的线损管理领导小组;管理层由归口管理部门、考核监督部门、专业管理部门组成;执行层由完成线损管理目标的各个执行、实施部门组成。三级管理体系各层次的职能与职责如下:

决策层的职能是确定企业降损节能目标、规划、制度与措施, 监督与控制降损节能全过程管理。其主要职责是:贯彻国家与上级有关法律、法规、规程、规定;确定本企业降损节能目标、规划与重大降损措施;批准本企业降损节能管理制度 (其中包括承包方案) 、奖惩办法与兑现方案。

管理层一般包括营销管理、供电所管理、无功电压管理、节能技术管理、职工培训管理、调度运行管理等方面。管理层的职能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相应的信息收集、协调指导、综合管理、专业管理、监督检查, 确保企业降损节能总目标的实现。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制订与修改完善线损管理制度、办法;按分级、分压、分线、分台区的“四分”原则编制、分解、下达线损指标;完成线损统计分析相关报表与报告, 提出针对性降损措施;对分管的各级线损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指导、监督考核;组织对线损管理网络人员和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积极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设备和先进的管理办法;对降损节能全过程的组织、协调、监督、控制。

执行层一般包括供电所、营业厅及抄表、计量、运行、调度等班组。执行层的职能是执行节能降损制度、标准, 落实各种降损措施, 确保责任目标实现。其主要职责是:认真执行节能降损制度、标准;按时完成降损措施计划项目;认真进行线损分析, 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及时、准确上报有关线损报表与数据。

2 线损指标的全过程管理

2.1 线损指标管理体系与评价体系

线损指标管理体系由线损率指标和线损管理小指标共同构成。线损率指标是最终的目标结果, 线损管理小指标是对相关专业与部门所涉及的线损管理过程控制工作质量的考核度量。线损指标评价体系由线损指标和评价指标构成。评价指标可以按照有关电力规程、标准或上级下达的指标制定, 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或“同业对标”、创一流目标自行确定。

2.2 线损指标的核定

县供电企业根据上级部门每年下达的年度指标计划, 由线损归口管理部门分电压等级、分部门进行分解, 且确定依据是理论线损值、历史线损统计值以及影响线损率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修正因素等。指标编制完成后, 由线损归口管理部门报线损管理领导小组批准。

线损指标的核定原则, 一是先进性。自比有进步, 逐步缩小与先进水平差距, 戒好高骛远。二是激励性。经过努力能完成或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三是公正性。核定原则、计算公式统一, 在结合实际进行调整时要做到升有理、降有据。四是科学合理性。核定指标要综合考虑基础性因素与变动因素。基础性因素包括线损统计历史数据, 理论线损值等;变动因素应包括电网建设、改造, 技术性降损措施项目实施, 年电能量增长预测, 电能量结构变化预测以及大客户、无损户变化等。

线损指标的确定, 一是各电压等级线损指标分别由相应的责任管理部门依据前述核定原则, 在考核期之初提出考核期的降损指标计划, 上报线损归口管理部门。二是企业综合线损指标由线损归口管理部门根据各电压等级、各类别的计划电能量和计划线损率计算提出。三是线损率指标分解计划经线损领导小组审查批准后, 以文件形式下达。

2.3 线损指标分级管理与控制

综合线损率、高压线损率和低压线损率由线损归口部门负责管理与控制。各电压等级综合线损率、单条线路 (单个台区) 线损率由相应的责任管理部门负责管理与控制。过程管理的各项小指标由各相关责任部门负责管理与控制。对已应用电能量采集系统与电力线路卫星地理信息系统, 并实现数据共享的县供电企业, 应实施线损在线监测和线损率指标的动态管理。全部线损指标由线损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专业管理, 并由考核监督部门负责考核与监督。

3 线损统计分析

3.1 线损统计分析应坚持的原则

一是按照“四分”管理责任, 实行定期统计、定量分析。二是选择合理 (有可比性) 的分析统计口径。在进行线损统计分析时, 剔除不可比因素。三是实施重点分析。选择线损率高、波动大的重负荷线路进行重点分析。四是线损率指标分析与线路管理小指标分析并重。五是实行横向关联分析。在对线损率指标完成情况分析时, 应对电能量、售电均价、母线电能量平衡等关联指标同时进行分析。

3.2 线损分析的主要内容

一是分析各实际指标完成情况, 实际线损率与计划指标、同期水平及理论线损值相比的波动情况, 线损波动的原因分析以及需要采取的降损措施等。二是分析线损管理工作质量, 即分析各线损管理小指标完成情况。三是本月 (季) 降损技术措施计划完成情况。四是上一次线损分析例会提出的降损措施和计划解决的问题完成与落实情况。

线损分析报告要求做到分析全面, 针对性强, 既有定性分析, 又有定量分析。

4 线损异常波动控制

线损管理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就是经常对线损率波动及相关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抓住可控因素, 转化难以控制的因素为可控因素, 不断充实和完善预控措施, 通过动态控制实现经济运行, 规避营配疏漏, 以期达到最佳的降损效果, 并获取真实的线损率。如仅从营销管理控制方面来讲, 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建立健全营销管理控制制度。主要包括抄表核算管理制度、业扩报装管理制度、临时用电管理制度、大客户用电管理制度、客户无功电力管理制度、用电检查与营业普查制度、预防与查处窃电管理制度、营业差错管理制度等。

(2) 完善抄、核、收内外部监督制约制度。创新供电所专业化管理模式, 实行“抄、管分离”和“抄、收分离”, 严禁线损管理“以包代管”, 坚持电能量、电价、电费“三公开”, 实行抄表环节的监抄、会抄、轮抄制度, 定期开展用电检查和营业普查, 面向社会实行举报窃电有奖。

(3) 严格营销MIS数据管理。通过功能设计、权限设置, 避免违规操作。

(4) 规范临时用电。明确临时用电范围, 规范报装业务流程, 完善临时用电的计量与电费计算方式, 规定抄表与收费人员的抄表、巡视、走访周期;严肃处理违反规定办理临时报装手续、私自接电以及无表“包费”。

(5) 企业自用电管理。将变电站站用电纳入考核范围, 变电站的其他用电 (如大修、基建、办公、三产等) 应由当地供电单位装表收费;企业办公用电以及二级机构、基层站所用电实行定额管理。供电企业应带头推广节能灯具和其他节能办公设备。

供电指标 篇4

关键词:用户供电可靠性,指标,分析,应用

2005年郑州供电公司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率先开展了由全国11省会城市参加的“用户供电可靠性指标诊断分析”的试点工作。目前,以“供电可靠性网络版软件“的数据为基础,通过统计指标的分析结论来指导生产实践,已被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广泛应用。郑州供电公司内部参与供电可靠性管理的基层单位10个,可靠性日常管理范围涉及中压可靠性管理统计全口径,统计范围包括:市中心、市区、城镇、农村。公司力求通过可靠性主要技术指标的分析,找出提高公司供电可靠率的关键和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解决主要矛盾,并根据基层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措施来加以治理。

在“供电可靠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中,郑州供电公司为4级单位。郑州供电公司中压用户可靠性管理涉及郑州地区管辖的10个5级单位,其中具有中压用户设备管辖的单位6个,对供电可靠性采用分级管理模式。

1 常用可靠性技术指标

“供电可靠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常用的可靠性技术指标有以下5个。

1) 供电可靠率RS-3。

是评价一个地区供电可靠性水平最直观的指标,是反映供电系统对用户供电可靠度的指标,目前作为评价供电公司可靠性综合水平的考核依据。

RS-3=(1-)×100%(1)

2) 用户平均停电次数AITC-I。是反映供电系统对用户停电频率的指标。

AITC-1=()(2)

3) 平均停电用户数MIC。是反映平均停电范围大小的指标。

MIC=()(3)

4) 预安排停电平均持续时间MID-S。是反映总体预安排工作合理性的指标。

MID-S=()(4)

5) 故障停电平均持续时间MID-F。

是反映平均每次对故障停电恢复能力的指标。

MID-F=()(5)

2 可靠性指标统计数据分析

郑州供电公司内部参加供电可靠性管理的基层单位2007年可靠性指标统计见表1。

2.1 影响公司供电可靠率的主要单位

从表1反映出,在公司中压用户设备管辖的单位中(除直供分局)供电可靠性水平较高的单位是配电工程处和上街分局;各分局停电对公司整体供电可靠率影响较大的单位依次是环城分局、配电工程处、郑东新区和变电工程处。

2.2 影响供电可靠率主要因素分析

从表1各指标的对比中得到以下结论。

1) 从平均停电用户数MIC对比中得出:

变电工程处平均停电范围最大,其次是环城分局和高新区分局。

2) 从用户平均停电次数AITC-1对比中得出:

对用户停电频率相对较高的单位是环城分局和郑东新区分局。

3) 从故障平均停电持续时间MID-F对比中得出:

各设备管辖单位故障停电恢复能力差距不大,配电工程处、环城分局和郑东新区分局相对较长,超过4 h/次。

4) 从预安排平均停电持续时间MID-S对比中得出:

尽管配电工程处管辖范围内可靠率水平远远高于公司的平均水平,但是,配电工程处预安排平均停电持续时间居各单位之首。

2.3 分析结论

从以上分析得出:提高公司中压用户供电可靠率的关键是对配电工程处、环城分局、郑东新区和变电工程处4个单位分别进行专项治理。

3 专项治理单位基本状况分析

主要中压设备管辖单位的设备基础信息见表2。结合表2可对专项治理单位作如下分析。

1) 配电工程处。

配电工程处管辖市区三环以内6~10 kV配电网设备,中压用户占全公司中压用户比例的50.84%,因其配电网建设设计标准较高,使其所辖范围内配电线路绝缘化率高达85.47%,而且配套建设的配电室、环网柜、电缆分支箱同步增加,用户供电方式更加灵活,线路每线段平均长度很低,每段线路平均用户数低。设备和地理位置的优势,使配电工程处管辖范围内可靠率水平相对最高,同时,其权重大,对提高全公司供电可靠率水平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 环城分局。

环城分局负责三环以外8个电管所18个自然乡的电力供应。管辖范围内仍然存在大量的架空裸导线,整体绝缘化率低,造成线路故障率高,改造频繁;最长架空线路供电半径达到13.8 km,线路每线段平均长达6.09 km,其与每段线路平均用户数均相对最高,环城分局的各类停电一直是影响公司可靠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公司提高可靠性管理的潜力所在。

3) 郑东新区分局。

郑东新区分局管辖的远郊配电线路,绝缘化率低,故障停电率较高,管辖的郑东新区CBD商业圈,全部采用纯电缆设计,逐步的拆迁改造和频繁的新项目建设投入使用并存,外力施工破环相对严重。

4) 变电工程处。

变电工程处属变电检修单位,每年承担着公司全部110 kV变电站母线定期的检修、预防性试验工作, 每段母线的停电检修会造成的多条10 kV分路的停电。

4 专项治理措施的制定

从统计分析得到影响郑州供电公司可靠性指标的主要单位、主要因素以及不同单位所管辖设备的基础信息,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治理。

1) 配电工程处的治理目标为缩短“预安排停电持续时间”。主要治理措施如下:

(1) 核定标准化作业时间,控制预安排停电计划时间;

(2) 编制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加强对预安排停电中计划检修停电管理和施工过程控制,做好前期准备,以减少停电的无效作业时间。

2) 环城分局由于设备状况相对较差,抵御外界因素影响的能力不强,停电频率和停电影响范围均较大(2007年1~12月,停电161次,占到故障停电总数的41.96%),因此治理目标为减少停电次数。主要治理措施如下:

(1) 在管辖范围内加快变电站电源点建设,加快10 kV分路送出,缩短供电半径;

(2) 利用配电网改造资金最大限度地改善线路健康状况,提高线路绝缘化化水平,增强抵御外界各类因素破坏的能力;

(3) 加强计划管理和设备巡视,减少重复停电和故障停电发生几率;

(4) 加强停电的管理考核,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自觉管理意识。

3) 郑东新区分局2007年1~12月故障停电118次,占全公司全年故障停电的19.22%。故障停电责任原因分类统计表显示,外力破坏、自然因素影响分别占故障停电户时数的35.49%和32.53%。 因此治理目标为减少外力破坏和自然因素影响。主要治理措施如下:

(1) 积极与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充分沟通,了解市政项目建设进度,对可能造成电力设施破坏的地段,加强施工指导和监督,完善电力标识,最大限度控制施工外力破坏次数;

(2) 对远郊自然乡电力设施,加强设备改造力度,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如装设过电压保护器防止雷害发生等。

4) 变电工程处的停电影响,是由于主网设备检修间接对配电网10 kV中压用户产生的影响,其本身并不直接管理中压用户及设备。因此,治理目标为合理安排母线检修周期,降低平均每次母线停电作业时间。主要治理措施如下:

(1) 将可靠性管理与生产计划管理紧密结合,开展综合检修,各单位计划停电同步进行;

(2) 站用变压器、消弧线圈、电容器、开关柜检修及缺陷处理随母线预防性试验工作一并进行;

(3) 编制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做好停电准备,提高设备的检修质量, 缩短检修时间,减少临时性停电工作次数;

(4) 编制事故处理预案,缩短故障处理时间。

5 实施效果

通过管理实践,郑州供电公司2008年1~8月去除系统限电影响,供电可靠率(含农村)累计完成99.880 5%,高于2007年同期0.042个百分点。其中反映设备健康状况的线路绝缘化率指标提高3.25个百分点;线路每线段平均长度和线路每线段平均用户数均有所下降;平均用户停电范围从30.55户/次下降为28.15户/次;故障及预安排平均停电时间分别降低3.04%和23.95%。专项治理单位2008年1~8月综合指标统计如表3所示,具体作如下分析。

1) 配电工程处:

2008年1~8月比2007年全年累计预安排平均停电持续时间下降21.65%;

2) 环城分局:

2008年环城管辖范围内新增变电站3座,新架10 kV供电线路20条,线路绝缘化率比2008年初提高7.07个百分点;线路每线段平均用户数12.97户/段,同比下降11.26%。2008年1~8月累计停电比2007年同期减少38次,停电户时数减少5 665户·h,环城内供电可靠率比去年同期提高0.044 9个百分点。

3) 郑东新区分局:

2008年1~8月累计停电比2007年同期减少24次,其中外力施工破坏比去年同期减少5次,下降29.41%;因自然因素停电停电同比减少11次,下降45.83%。

4) 变电工程处:

2008年1~8月平均每次停电持续时间比2007年减少0.76 h/次,下降16.20%。

6 结语

以目前电力系统普遍使用的“用户供电可靠性综合管理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为基础,根据基层的实际情况,通过对用户供电可靠性主要指标进行阶段性的对比分析,因地制宜地开展可靠性管理,经实践证明效果显著。下一步我们对于中压用户供电可靠性其他小指标的分析,如按设备停电、按不同电压等级停电等不同角度的停电分析,还有待在实践中不断深入,逐步积累经验更好地指导生产实践。

参考文献

供电指标 篇5

供电企业是社会公用性的服务企业,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只有通过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满足客户的要求,才能赢得客户,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供电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供电企业不仅要从客户客户需求出发,努力建立一个通畅、高效、可行的服务体系,也要对这个体系的运行结果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使供电企业明晰自己与客户要求之间的差距,发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进而制定相应的策略,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不断培育和保持竞争优势,获得利润,从而为电力市场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2,3]。

1 供电服务质量外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供电服务质量外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客户对供电服务质量的外部评价力求能反映客户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状况,因此,指标因素必须全面且有代表性[4]。

(2)独立性原则。

供电服务质量外部评价的指标因素必须有较高的区分度,便于调查对象进行辨别。指标体系中的每个指标都要独立反映系统的某一方面或不同层次的服务。

(3)明确性原则。

指标的定义必须清楚,不能存在模棱两可的定义。

(4)重要性原则。

由于客户的服务需求是变动的,指标因素也有主次之分,因此要注意指标因素的权重问题。

(5)可比性原则。

不同企业或者同一企业不同时间的评价结果应该具有可比性,而且对每一个评价对象是公平的,指标体系中不能包含一些有明显倾向性的指标。

(6)可行性原则。

指标因素的内容和意义必须被职工和客户理解。

1.2 供电服务质量评价的维度

以往都是从服务接触的角度对顾客感知服务质量进行研究。其中,美国的服务管理研究组合PZB(A Parasuraman,VALARIE A Zeithamland LEONARD L Berry)列出的服务质量5个属性特征,被广泛接受并沿用至今,他们同时指出,不同行业的服务质量属性维度可能有所变化,应根据行业的特性进行微调。本文认为供电服务质量测评包括7个维度[5,6]。

(1)可感知性。

不同于实物,服务的本质是一种过程,因此客户借助服务环境、设施、信息沟通、价格等有形的、可视的部分来把握服务质量的好坏。

(2)可靠性。

可靠性体现在企业准确无误的完成承诺的服务能力,它要求企业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用正确的方式提供正确的服务”,如电费计算的准确性。

(3)响应性。

响应性体现在企业及时地为顾客提供快捷、有效的服务,表明了企业是否以服务为导向,是否注重服务效率,如停电通告的及时性,电话的及时接通等。

(4)保证性。

保证性是指服务人员的友好态度和胜任工作的能力,它能增加顾客对企业服务质量的信心和安全感,如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

(5)移情性。

移情性是反映企业是否设身处地地为顾客着想,是否能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等,如为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

(6)安全性。

供电安全性是供电企业重要的服务属性。供电事故轻者造成企业、个人的财产损失、伤亡事故等,重者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增加安全性维度来反映供电企业是否通过各种途径指导客户安全用电。

(7)稳定性。

供电稳定性是供电服务的特有属性。电压波动或频繁停电都不同程度地给用户带来影响,本文增加稳定性维度来反映电压、频率的稳定性。

1.3 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前面所述的供电服务质量的评价纬度,基于供电服务具体项目,从服务人员本身业务素质、服务效率、服务态度、履行承诺等影响供电服务质量的因素出发,评价供电企业的服务质量水平。专项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过程如图1所示。

最后形成的供电服务质量外部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2 供电服务质量外部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本文采用基于回归法和模糊熵值法的组合权重法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7,8,9]。原因如下:1)由于外部评价指标直接对应着测评问卷中客户的满意度评分,因此采用回归法从调查的实际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来确定权重,能充分体现客户的意愿;2)由于指标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单纯利用指标的客观评价数据确定指标权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采用模糊熵值法和回归法对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将其作为最终的权重。

2.1 回归法确定权重

回归分析方法是用来确定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可以用SPSS统计软件实现[10]。本文中各类客户给出的供电企业服务质量的整体评价感知值是因变量,各三级指标的评价感知值是自变量。将回归系数归一化处理,得到各项指标的权重。

2.2 模糊熵值法确定权重

模糊熵值法的原理是通过引入三角模糊数解决专家赋权的不确定性问题,同时利用熵值体现评价体系中不同指标间的差异信息,具体过程如下[11,12]

将供电企业的客户分类,设对第h类客户来说,供电服务质量外部评价指标有m个,指标集为X={x1,x2,…,xm},请n位专家对指标重要程度打分,分值在[0,100],设ahij为专家i给出的对第h类客户来说指标j的重要程度的判断值(i=1,2,...,m;j=1,2,...,n),用三角模糊数ahij=(lhij,mhij,phij)表示,其中mnij表示专家i给出的指标j最可能的重要程度分值,lhij表示判断的模糊程度下限,phij表示判断的模糊程度上限。当phij-lhij的差值越大时,判断的模糊程度越高。根据三角模糊数的计算公式,可知。因此,评价指标的初始判断矩阵可以表示为

选择适当的隶属函数μA(xi),本文采用升半梯形分布对初始矩阵进行变换,得到标准状态矩阵

式中:a'hij=μA(ahij)∈[0,1]。

令:,则对第h类客户来说,j个评价指标的熵为

并且令πhij=0时,πhijlnπhij=0。

因此第j个评价指标的熵权为

显然。

类似地可以得到各类客户的各项指标的模糊熵权。

作为权重的熵权,有其特殊意义。在评估问题中它并不是某指标的实际意义上的重要性系数,而是在给定被评估对象集后,各评估指标值确定的情况下,代表该指标在该问题中提供有用信息量的多寡程度。

2.3 确定组合权重

对第h类客户来说,设用回归分析方法得到的各指标的权重集合为Uh=(δh1,δh2,…,δhm),设熵权法得到的各指标的权重集合为Vh=((ωh1,ωh2,…,ωhm),因此指标j的组合权重为,从而得到组合的评价权重集合Whwb=(wh1,wh2,…,whm)。

类似地可以得到各类客户的组合权重。

2.4 供电服务质量外部评价结果的计算

将客户分类,从各类客户中选取一定的数量,请他们填写调查问卷对供电公司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即给出服务质量评价指标集合U={u1,u2,…uj,…}um}中的各项指标的评语,用7级李克特量表进行赋值,得到指标值集合为C={1,2,3,4,5,6,7},设第h类客户的集合表示为Ph={ph1,ph2,…,Phl},该类客户j对指标j的评语对应的值表示为zhij,则第h类客户对指标j的评价值为,前面得到了各项指标的组合权重集合为从Whwb=(wh1,wh2,…,whm),因此根据公式Zhwb=得到第h类客户对供电企业服务质量的外部评价值。将评价值转换到[0,100]之间,即得到第h类客户给出的供电企业服务质量的外部评价指数。类似地可以得到各类客户给出的供电企业服务质量的外部评价指数,利用公式将这些评价指数进行加权平均,得到最终的供电企业服务质量的外部评价指数。

3 算例分析

本文对华北地区某供电企业的实际调查数据进行算例分析。由于篇幅所限,只选取评价指标体系的部分指标进行算例分析。

3.1 外部评价指标值的获得

由于绩效感知服务质量度量模型(Service Performance,SERVPERF)的信度和效度都较好,因此本文依据该模型,针对客户对供电企业服务质量的实际感知进行调查[13,14]。调查问卷包括3部分:1)针对供电服务质量外部感知设计了43个问题;2)为获取各项指标对供电服务质量的解释设计了问题答案选项;3)根据供电公司的要求对客户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征集。其中客户评价采用7级李克特量表进行打分。考虑到对供电企业来说,不同类型的客户发生的业务不同,对各项业务的关注程度不同,对服务质量的感知也不同。因此首先将客户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客户设计不同的调查问卷。本文选取工业用户的数据进行算例分析。该供电企业拥有大工业用户363户,非工业、普通工业用户1 599户,选取500户用户发放调查问卷,回收调查问卷487份,其中有效问卷462份,有效率达94.9%。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整理,得到工业用户对供电企业服务质量的感知结果,即为工业用户给出的各项指标的评价值,见表2。

3.2 外部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回归法求权重的数据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获得。模糊熵权法求权重的数据通过3位专家打分获得。将回归法确定的权重和熵权法确定的权重进行组合,最终得到组合权重,见表3。

3.3 外部评价结果及分析

利用客户感知得到的三级指标的评价值以及计算得到的三级指标的组合权重,计算供电企业服务质量外部评价的结果,详见表2。

将二级指标进行综合加权得到供电企业服务质量外部评价值5.26,转化成百分制为75.14。即服务质量处于“比较好”和“好”之间。

从表3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评价方法不仅可以用于评价供电企业的总体服务质量状况,而且可以得出不同服务类别的服务水平。得分最高的是故障抢修、用电报装两方面的服务,用李克特量表中的语言表述已经接近“好”;电费抄核收和用电检查两方面的服务质量要差一些。这种评价方法比单纯的评价总体服务质量更有意义,明确了供电企业在哪些服务上存在差距,为企业改善和提升服务质量指明了方向。

此外,与单纯的主观或客观赋权方法相比,组合权重法能够使权重确定更加合理,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实际。

4 结语

供电指标 篇6

可靠性是指部件、元件、产品或系统在规定的环境下、规定的时间内、规定条件下无故障地完成其规定功能的概率度。供电可靠性是指供电系统持续供电的能力, 其反映的是电力工业对国民经济电能需求的满足程度, 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准之一[1]。我国开展研究供电可靠性在电力系统中应用, 在可靠性理论和技术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据2008年统计, 我国上海等很多城市地区供电可靠率达到了3个9 (即99.9%) 以上, 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小于3.5h;重要城市中心地区达到了4个9 (即99.99%) 以上, 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小于53min[2]。可见, 供电可靠性相关理论和技术在电力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供电企业越来越重视供电可靠性指导生产运行[3]。目前, 供电可靠性的研究和应用大部分都是基于供电企业所积累的历史数据, 主要满足指标考核要求[4], 没有充分利用历史数据所包含的信息来促进电力生产管理的改善, 缺乏对指标的有力监控, 不能实时的反映指标变动和管理实施的效果, 没有发挥可靠性及时指导电力生产的重要作用。

1 供电可靠性理论的应用情况

目前国内外各地区和各城市之间的可靠性管理水平有较大差距, 而且绝大部分供电企业主要集中在考核层面与分析层面。按照应用可靠性理论的程度不同, 将其分为考核层面、分析层面和技术应用层面。

1.1 考核层面应用

为了分析对用户持续供电的能力和配电系统中各种设备的特性和功能, 以及设备对系统供电能力的影响等, 对配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需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指标体系。我国现行的考核体系是以2003年发布的《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为国家标准的[5]。供电企业则根据该规程的要求, 利用国家统一要求实施的供电可靠性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输出可靠性统计报表并进行初步比较分析, 上级单位则主要依据该指标进行考核评价。

评估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指标包括电力用户点指标和配电网系统指标, 主要有用户平均停电持续时间指标 (CAIDI) 、用户平均停电频率指标 (CAIFI) 、系统平均停电频率指标 (SAIFI) 、系统平均停电持续时间指标SAIDI、系统平均供电可用率指标 (ASAI) 。从负荷侧统计有如下统计计算公式。其中s表示统计对象集合, λs表示负荷点的平均停运率, Us表示负荷点的年平均停运时间, rs表示负荷点的平均停运持续时间。λi为元件的故障率, ri为元件的平均故障修复时间。

结合负荷点的用户数Ni, 整个配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指标可由上述各负荷点的可靠性指标求得。而设备可靠性方面的指标 (如故障率等) 主要是通过直接的统计汇总获取, 其反映的是设备自身的可靠性, 是可靠性评估计算的基础数据。

通过对系统的停电数据的统计计算来求取供电可靠性指标, 通过统计汇总获得供电设备的可靠性指标, 目的是为了满足对系统的可靠性水平的评估考核, 对于可靠性理论的应用也只停留在考核需要的层面。

1.2 分析层面应用

一般在供电企业按照要求, 在积累了足够的可靠性相关资料后就会采取对信息的分析整理, 尝试着得出一些结论[6]。通常供电企业对所管辖的电网进行可靠性评估分析时, 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出关于管辖电网的可靠性现状的认识: (1) 网络结构方面, 如网络的结构型式是否合理; (2) 设备方面, 如设设备老化程度及更新情况; (3) 运行维护和管理方面, 如计划停电安排的合理性; (4) 环境方面, 如地理条件; (5) 负荷及上、下级网络方面, 如负荷高低及分布情况等。

通过对历史运行数据的以及可靠性数据的分析认清系统现状, 找出系统的薄弱点。运用可靠性相关理论对可靠性指标信息进行发掘, 尽量改善或避开限制供电可靠性指标提高的因素, 从而促进电力生产企业提高电力生产管理水平。

1.3 技术层面高级应用

供电可靠性理论的应用在电力生产管理中的特殊作用要求其不仅要具有反映客观情况的能力, 更要能够在实际的情况中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其技术应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1) 运用可靠性理论对配电系统 (包括网络结构、设计、安装和运行管理) 进行可靠性分析、评价; (2) 进行预想故障分析等; (3) 给出提高可靠性的措施; (4) 进行故障分析; (5) 开展可靠性指标预测; (6) 确定最佳 (合理) 的检修方式和更换周期; (7) 进行运行方式的可靠性定量评价; (8) 目标管理等。

国内大部分供电企业集中在考核层面和分析层面开展可靠性统计与管理工作, 但从技术应用层面看, 可靠性理论的技术应用对提高供电企业生产技术和与管理水平, 具有更深层次的作用, 因为可靠性的基础数据越真实、自动化程度越高促进作用就越大。

2 供电可靠性指标自动化计算与实现

为实现可靠性基础数据的自动提取、指标的实时自动计算, 并基于自动化计算结果对指标进行展示与预测, 结合目前国内供电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现状, 给出可行的系统技术方案。

可靠性的自动化统计最关心的停电时间数据, 在现有的计量自动化系统中能够获取, 这为可靠性的自动化计算提供了技术可能。GIS系统能够提供配网的馈线与配变基础数据可作为可靠性统计的中压用户的基础数据。而生产MIS系统则可作为可靠性高级应用功能 (如停电计划优化) 提供数据来源[7]。通过接口程序抽取分散于各系统的数据源, 接口程序直接面对数据库, 只需要在现有系统上增加读数据和发送数据功能。系统的网络拓扑如图1所示。

在可靠性基础数据的自动提取、可靠性指标的自动化计算基础上, 再开展可靠性指标的动态预控管理, 实现指标的动态评估等高级应用功能。设计的系统特点有: (1) 在线自动化提取可靠性指标计算的相关数据。突破了目前可靠性统计数据人工录入、统计周期长的事后月度统计模式, 保证了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 采用数据抽取技术[8], 通过接口程序自动从相关系统中获取可靠性自动化计算所需的数据。 (3) 系统设计引入模块概念, 该自动化计算模块在功能上具有独立性。即使没有达到可靠性技术应用的更高层面, 对可靠性基础数据的自动提取及对可靠性指标的实时计算, 仍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3 结论

对可靠性理论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并对可靠性技术应用水平较高的典型系统进行了剖析, 提出了基于配电变压器监测终端的计量自动化系统的供电可靠性指标自动化计算与应用系统, 保证获取停电运行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及时客观反映实际线路和用户的运行状况, 统计结果减少人工干预, 实现了供电可靠性基础数据自动提取、指标自动化计算和指标展示的管理功能。该技术方案基于Web方式在广东某供电局进行了系统建设和试运行。

系统基于自动化计算数据以全新的模式实现可靠性指标的及时展示管理, 是一种基于自动化计算指标的动态管理, 还可进一步实现动态可靠性预测评估, 极大降低手工录入实际停电时间的滞后性和工作量, 及时反映电力系统对用户的供电能力、供电企业对用户电能需求的满足程度, 对于提高供电企业的可靠性技术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组编.供电可靠性管理实用技术[M].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

[2]2008年电力安全监管报告和电力可靠性指标发布会在京召开[J].中国电力, 2009 (06) .

[3]郦敏, 高山, 钱朝阳, 何云良, 杨长英.电力可靠性预控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电力, 2004 (11) .

[4]周小波, 宗明.高速发展中的配电网管理实践[J].供用电, 2007 (02) .

[5]《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836-200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

[6]刘松喜, 刘金长, 王永开.供电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 (网络版) 在配电GIS中的应用研究, 2006 (03) .

[7]张斌, 王俏文.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技术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0 (14) .

[8]赵双瑞.通用ETL工具的研究与开发[D].西安理工大学, 2007.

供电指标 篇7

关键词:辰溪电力局,供电可靠性,指标,用户

目前, 电网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主要是事后统计、年底上报方式, 采用的《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仅有基本的数据录入与统计功能, 结合辰溪电网现状, 进行有针对性的目标分解, 及时调整技术措施, 保证供电可靠性管理指标, 将供电可靠率计算、评估、目标分解等算法集成管理, 以便达到供电可靠性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1 辰溪电网及供电现状

我局是隶属于湖南省电力公司怀化电业局的二级供电企业, 主要经营电网业务, 下辖一部一室三中心:安全运检部、办公室、客户服务中心、调控中心、农电服务中心。所辖110KV变电站2个:辰溪变电站、火马冲变电站;35KV变电站3个:田湾变电站、修溪口变电站、潭湾变电站。自从"十二五"开局以来, 各项经营指标创辰溪电力公司有史以来最高水平。2011年, 全年完成供电量8.1 9亿千瓦时, , 同比增长268.24%;完成售电量7.77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309.08%;实现销售收入4.24亿元, 同比增长243.68%;上缴税金969万元, 同比增长35%;综合线损率5.05%, 同比下降7.43%;电费实现结零;电网建设方面投入资金3959万元, 完成了49个行政村的农网改造任务, 使11270户居民受益。

2 主要可靠性指标分析

(1) 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AIHC-1与扣除电源不足限电AIHC-3进行对比:I-HC-1为11.09, AIHC-3为11.09。

(2) 用户故障停电时户数与用户预安排停电时户数进行对比:用户预安排停电时户数与用户故障停电时户数之比约为100:1.42, 因此用户预安排停电是影响用户供电可靠率的主要原因。

(3) 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次数AFTC-3与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次数ASTC-3进行分析: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次数占系统停电次数的7.25%, 比例不算高。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次数主要体现在电网设施老化及安装质量因素造成的故障停电影响。

(4) 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时间AI-HC-S-3与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时间AI-HC-F进行对比:2011年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时间比2010年大幅减少54.6小时/户, 主要是2011年没有汽车撞电杆、盗窃、异物短路等外力破坏因素, 不但故障影响范围较小, 造成停电用户数也较小;2010年剔除电源不足限电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时间为8.73, 2011年比2010年增加2.2小时/户, 其主要原因:一、由于城市配电网改造施工停电任务大, 二、城市建设施工、用户业扩工程较多。

(5) 预安排停电平均持续时间MID-S-3与故障停电平均持续时间MID-F进行对比, 2011年我局预安排停电平均持续时间与故障停电平均持续时间, 较2010年分别增加了1.01小时/户和减少了2.41小时/户。预安排停电平均持续时间增加的主要原因: (1) 一些大型的电网改造在今年施工停电时间较长, (2) 我市的城市建设施工和用户业扩工程较多, 工程量比较大。故障停电平均持续时间减少的主要原因: (1) 主要是发生一些比较小的故障, (2) 加强了停电综合管理, 我局严格按照可靠性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进行考核, 实行准军事化管理, 检修人员准备充分、行动迅速, 到现场等待停电, 不再是"停电等人", 有效地缩短了对用户的停电时间。

(6) 预安排停电平均用户数MIC-S-3与故障停电平均用户数MIC-F进行对比:通过电网改造, 我局电网结构不断完善, 互联率为84.6%, 平均4.81km/条, 2.04km/段, 但同杆架设线路较多, 增加了停电用户数。

架空线路由于受外界, 如天气因素、设备老化、安装质量等因素影响较大, 因此引起的故障是配网故障的主要因素, 占整个故障停电设备的100%。配电变压器故障停电率、电缆故障停电率均为0, 主要原因:其一, 由于每年进行电网改造未发生过载线路;其二, 加强用电监督管理, 及时掌握配变负荷情况, 并根据负荷增长情况增加配变布点, 未发生过负荷配变运行。

3 用户供电可靠性指标分析与评价

(1) 从停电原因进行分析

2011年城市平均用户故障停电时间0.15小时/户, 占全部停电的1.35%, 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时间10.93小时/户, 占全部停电的98.65%。故障停电的主要原因:一是大风雷雨天气时, 由于设备老化原因, 健康水平差, 发生故障1次。以后还应加大电网改造力度, 现在的10KV城市主网经过改造后比较可靠。但一些线路支线以前改造力度不大, 还有很多修修补补的地方, 旧材料利用的也很多, 几年后支线的健康水平较差。二是由于安装质量原因发生瓷瓶放电1次, 提高对检修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 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 确保安装质量合格, 工程投运前, 要严格按照验收规程进行验收, 做到"零缺陷"投运。

预安排停电的主要原因是10kV配电网设施计划施工、计划检修和业扩工程施工、市政建设施工。因此开好月度生产协调会, 制定月度停电计划, 严格执行计划性检修管理, 合理安排停电时间, 科学安排全局生产任务, 尽量减少预安排停电工作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有效手段。

(2) 从配网结构进行分析

从网络结构角度分析, 设备增长率, 手拉手比率, 线路每段用户数等是可靠性管理的硬件。设备增长率反映了配网建设状况, 设备的高增长率与供电可靠率成反比。线路每段用户数反映了线路的分段状况, 经过多年配网大修改造, 城区线路每段用户数是7.67户。手拉手率决定了线路的合解环能力, 城网配电线路手拉手率达到84.61%。同杆架设的回路数较多, 造成了在制定停电计划时不得不全线停电或多条线路同时停电。

4、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措施及组织措施

4.1 可靠性技术措施

(1) 加大电网改造力度, 提高电网整体健康水平, 提高电网装备水平, 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 逐步建立坚强的智能电网。实现将故障区段隔离、诊断及恢复、网络的过负荷监测、实时调整和变更电网运行方式和负荷的转移等来减少停电频率。

(2) 针对线路长分段开关少的问题, 在线路上加装分段开关, 控制开关与开关之间用户数, 为重要用户提供双电源为提高供电可靠性提供有力保障。

(3) 积极使用状态检修, 通过在线监测、红外测温、测负荷等科学手段, 按设备实际状态进行风险评估, 开展状态检修。

(4)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积极开展带电作业, 减少设备停电时间。

(5) 对因地理因素而不足条件的线路, 建议将裸导线更换为绝缘导线, 以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6) 低压网改造, 应使用低压电缆取代原来的接户线, 解决因用户负荷增加而进线容量不足而引起的故障。

4.2 可靠性组织措施

(1) 指标分解, 与绩效考核相结合, 根据年度指标, 结合停电计划, 将全年指标按季分部门班组进行分解超前控制, 将用户供电可靠率指标按季纳入绩效管理考核, 用经济手段保证供电可靠性指标。

(2) 加强工程停电和检修停电的管理。尽量缩短停电次数和时间, 统筹安排计划停电, 使输、变、配电施工一条龙同时进行;工程停电和检修停电同时进行;一次停电多方作业。

(3) 制定具体的供电可靠性管理及考核方法。使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日趋完善。

(4) 加强对基础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有助于准确统计出供电可靠率, 从而找出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原因而及时进行改善。

(5) 加强对用户的安全用电宣传和用电监察, 减少由于用户内部设施引起的故障。做好事故预想, 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事故一旦发生, 首先隔离故障点, 转移负荷, 缩小停电范围, 组织力量及时抢修, 尽早恢复送电, 将停电时户数控制在最低。

结语

经过长期的努力, 供电可靠性指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可靠性管理工作仍然不足。还将通过电网建设、科技进步、可靠性管理等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以不断提高供电可靠性, 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彭金宁.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 2004.

供电指标 篇8

“全面找差”争当标兵

2014年以来, 电子化交费、自动化抄表率、优质服务满意率等指标保持在100%、万户客户投诉率始终为零的五甲供电所被同行们称为“标兵”。9月初, 该所管辖的111个台区线损优质达标率为98%以上, 但所长张顾锋认为依旧有提升的空间。他通过对1559号台区等2个不达标台区摸底, 发现有6块表计存在缺流故障, 责任人对智能电能表显示的数据还没有完全“吃透”, 经过更换表计和现场培训, 两个台区的线损指标达标率迅速提升到了100%。

9月29日, 员工陆建国发现1515号台区的线损率由3.7%突然抬升到7.3%, 且线损率波动一直平稳。“前天该台区刚安装了一排路灯, 难道是路灯线路存在泄漏故障?”陆建国将疑点集聚在路灯进线电缆。通过“拉线隔离”检查, 发现了故障点, 并及时对泄漏电缆进行了更换, 该台区线损数据恢复了正常。

该所还积极利用通州农电系统提高人才当量的契机, 组织20多名员工参与业务技能培训, 供电所高级工占比由12.5%提高到80%以上。

主攻方向有的放矢

2014年8月, 通州供电营业部出台了“执行力检查与考核办法”“农电绩效考评”等22项管理办法, 操作性强, 内容通俗易懂, 成为了供电所20项同业对标指标管理的“指南针”。“所有指标分解到具体责任人, 大家对照任务表, 都清晰地知道自己处于何种位置, 存在的差距和薄弱点在哪里, 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 通过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 反映出每个所、每个员工的工作量完成情况以及指标完成质量, 促进员工优质高效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良好的解疑对接和反馈机制, 使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很快迎刃而解。”该公司负责人说。

“金沙供电所地处城郊结合部, 与供电营业部分界不明, 责任不清, 请副总经理洪叶协调落实”;“供电所使用的采集器种类多, 给维护带来不便, 建议在淘汰更换时统一型号, 请营销室负责人曹玉落实”……10月29日, 在通州供电营业部每半月召开一次、专门解决供电疑难问题的对接协调会上, 共罗列了8个共性问题和13个个性问题都得到有效解决和落实, 为提升供电所管理水平夯实了基础。

平潮镇、刘桥镇等区域输电通道密集, 也是众多风筝爱好者的集聚地, 每年为防风筝对电力设施造成损坏都要花大精力, 风筝触电事故依然防不胜防。为此, 通州供电营业部专门出台了《电力设施属地管理办法》《群众护线员管理办法》, 并拿出70多万元专门用于电力设施保护工作。该区域的供电所通过“家校通”信息平台宣传、电力保护知识进课堂讲解、开辟风筝放飞安全区域、在风筝尾部印制安全标语宣传、鼓励群众护线员参与隐患排查等举措, 及时消除了20多起风筝隐患。

储备项目用在刀刃

2014年12月3日, 气温降至-2℃, 而十总供电所所长张建忠一大早就带领着2名员工在圩家坝村3639号台区测量负荷。“每到冬夏用电高峰来临前, 我们都要定期组织人员对142个台区的负荷反复测试, 详细摸底客户负荷情况, 画出负荷增长趋势曲线图, 作为农网改造储备项目的依据之一。”张建忠翻开随身携带的本子, 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数据。

2013年夏, 持续高温, 十总镇许多农户纷纷购买安装了空调器, 致使用电负荷迅速攀升, 该镇先后有6台变压器因严重超载烧毁, 11个台区的低压进、出电缆线发热短路, 低电压和用电故障不仅影响了农户正常用电, 还增加了供电所的维修负担。经历了“阵痛”后, 该所认真梳理容易出现低电压的台区, 分析负荷增长点, 并经过反复测量、负荷增长需求问卷调查等大量细致的前期准备工作, 新增变压器11台, 新架、改造低压线路36 km, 置换6个变压器容量不匹配台区, 并采取合理调整三相负荷等举措, 彻底消除了低电压隐患。2014年夏季用电高峰期, 辖区没有出现一起低电压和超载跳闸现象。

上一篇:多段分组式教学下一篇:产后出血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