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系统软件

2024-05-30

ERP系统软件(精选12篇)

ERP系统软件 篇1

ERP(企业资源计划),是在西方市场经济环境下,通过多年实践产生的科学管理思想和方法的综合。ERP致力于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网络系统,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加以集成和综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选择与应用

企业选择ERP系统的管理,是因为ERP系统能为企业带来以下好处:库存下降、延期交货减少、采购提前期缩短、停工待料减少、制造成本降低、管理水平提高、管理人员减少、生产能力提高、企业的资金流动加快,以及减少企业信贷、降低企业成本等等。

1. 正确选择

选择“量身定制”的ERP软件系统,还是成熟的ERP软件产品,对实施效果有很大影响。企业在实施ERP系统的时候,要综合考虑。一般认为“量身订制”的项目开发,最适合企业自身的需求。但实际上,这种项目开发成功的几率很小,而且开发时间过长、风险过高。企业选择ERP,应优先考虑市场上成熟的产品。因为这些产品具有一定的标准和规格,是经过许多企业实施以后不断改进的。只要将本企业的业务流程逐步细化,并引入功能性和具体处理的业务细节,就完全可以达到企业的管理要求。

2. 明确目的

成熟的ERP产品涉及到销售预测、生产计划和制造管理、供应链和客户关系管理以及财务、质量和售后服务管理等方方面面,决策者可以根据企业的规模分步实施。而贪大求全,企图一步到位的做法风险是巨大的。可能会使ERP系统不能达到提升管理水平的目的,反而造成管理上的混乱,与实施ERP的初衷严重背离。

3. 应用原则

立足于企业管理上的创新,是ERP软件的应用原则。从业务流程改造阶段开始,即对原有业务流程进行梳理,该变革的就要变革。要让企业的各项管理,尽量贴合ERP软件的数据处理流程,因为这样的流程,是经过许多企业多年验证并固化到系统中的。如果不去改变固有的管理流程,就要对软件进行二次开发,这样必然增加软件实施的风险,增加管理成本,甚至导致系统上线的失败。在传统习惯根深蒂固的企业,尤其容易发生这样的不利局面。这就是为什么一些老牌大型企业实施ERP管理往往步履维艰的原因所在。

实施难点

企业实施ERP管理,是希望提升管理能力,得到ERP系统所带来的种种便利。但是,现实中ERP系统实施不成功的企业不乏其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来自于企业自身。因为,实施ERP系统管理,必将对原有管理理念、管理流程,甚至思维方式等产生重大的冲击和变革,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1.固守原有管理流程

一些大型企业难免人浮于事,原有的业务流程效率低下,与ERP系统高效、明确的流程设计是相互矛盾和对立的。高层决策者如果没有改变人事组织结构的心理准备,奢想用“旧瓶子”装“新酒”,往往会成为项目实施的“潜在阻力”。这种潜在阻力比明显的“障碍”更有危害。很多企业实施ERP系统一直不成功,但是又找不到原因,和这种“潜在阻力”不无关系。总之,企业内部的变革要跟得上ERP实施的步伐。

2.项目决策不力

实施ERP系统工程,牵涉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会遇到很多需要决策者处置的问题,由于决策人对业务的不了解,又害怕承担决策失误的责任,于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往往要经过旷日持久的讨论,还迟迟不能拿出决断,这种效率低下的项目领导团队,注定了ERP系统上线的艰难。很多问题在实施阶段没有理顺关系,等到上线的时候就会暴露出来,使ERP系统最终成为不实用的“水中月,镜中花”,不能为企业带来应有的效益,更享受不到ERP系统科学与高效管理的益处。

应用关键

1.选择合适的ERP系统软件产品,聘请负责任的实施团队,是项目成功实施的第一步。

ERP项目的实施不是走一步看一步,而是要按照计划,切实完成每一个阶段的工作。因为, 同样的ERP软件产品, 实施的效果也大不一样。在硬件系统明确的情况下, 人的因素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 只有具备明确的计划、各部门之间充分的沟通协调, 才能充分发挥ERP系统的作用, 使企业的管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2.建立健全企业基础数据库。

一个生产型企业, 最重要的基础数据就是BOM (物料清单) , 企业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 都是围绕着这些数据进行的。因此, 这些数据也是ERP成功运作的基础。尽管数据库往往量很大, 牵涉的部门也很多。但实际上, 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普遍较差, 这也正是未实施ERP系统管理的企业, 管理水平低下的现实状况。把大量不准确的数据提供给ERP系统, 得到的数据处理结果自然也不准确, 所谓“吃进去的是垃圾, 排出的还是垃圾”就是这个意思。因此, 企业在上项目之前, 就要为ERP系统提供准确而有效的基础数据, 是成功应用ERP系统的必要保证。

3.企业领导要真正参与到ERP系统实施中去。

现在很多企业都明白了“一把手”参与的重要性,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有的职业经理人缺乏长远目光, 只看重任期内的业绩, 虽然参与ERP系统实施, 但是参与程度不高, 往往以听取汇报、了解实施进度等在形式上参与, 而在实施中需要及时决策的时候, 往往瞻前顾后, 推诿拖延, 以致出现ERP系统管理不能成功上线的尴尬局面。

ERP系统软件 篇2

自从那个“我国实施MRP II的成功率只有10%”的调查报告发布以后,有数不清的文章引用了这个结论,不仅众所周知,而且谈虎色变。一刹间,对我国实施MRP II/ERP的各种议论纷纷。有大谈“国情”的,有否定进口软件的,有谈“ERP并不是非用不可”的,等等。不少人把这现象归罪于软件选择不当,其实,选对软件不是ERP系统成功的唯一因素。

既然谈到成功率,不妨问问每个企业对成功的理解是什么?怎样才算成功?谈成功就离不开“目标”,干什么事都得有个目标,没有目标(注意!要“量化”的目标)成功与否就无从谈起。现在问题就在于太多的企业,上MRP II/ERP系统缺少上下一致的明确目标。早期,有少数是为了挂“二级企业”匾牌,也有为了寻求出国机会的,还有是专业人员为了掌握新技术去“煽动”老总投资上系统的,五花八门的“目标”,无所不有。确实,绝大多数企业是为了“管理上一个台阶”、“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力”、“规范管理行为”等等上MRP II/ERP系统的。这样说都没错,但是太抽象了,没法在实施以后进行对比和评议。可能我们长期习惯于粗放管理,在实施MRP II/ERP系统时,也是相当粗放和盲目,埋伏下不成功的潜在危机。

还有一个调查报告发现:“多数企业认为在买软件之前,是否理解MRP II/ERP原理,对MRP II/ERP系统实施成功的影响不大,可以在买软件之后通过培训来弥补。”这个结论不加任何评论地发表在一个影响颇大的计算机报刊上,贻害匪浅。拿我们的生活经验来说,如果有人到商场花几十万买回一件商品,问他“您买的是什么啊?”回答:“不知道,别人都买,我就买了”;再问“您买回去怎么用啊?”回答:“不知道,看了说明书再说,反正别人都说好用。”我想,这样的“傻瓜”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碰到的,但是,在选购管理软件的问题上,却是司空见惯。

不少企业在选软件时,往往组织一帮人,访问一个个知名的软件公司,旷日持久,却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在我们选购软件之前,如果不知道企业自己的特点是什么?到底要解决什么类型的问题?MRP II/ERP又是什么?它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哪类问题不是由它解决的(MRP II/ERP是不可缺少的,但又不是万能的)?软件各有特色,哪些MRP II/ERP软件能适应企业的特点?那么,结果只能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花费重金周游列国,如同刘姥姥进大观园,看花了眼,不知所从。

因此,选择软件必须遵循:理解MRP II/ERP--分析企业需求--选择软件--选择硬件平台这样四个步骤。前两项是为了“知己”,后两项是为了“知彼”。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知己知彼”才能选好软件。理解MRP II/ERP好比“学医”,需求分析好比“看病诊断”,选软件好比“抓药”,选平台好比“准备药罐或针管”。这个过程是国内外经验教训的总结,绝对不能自以为是的轻易篡改。有些企业自己做需求分析有一定困难,这就需要有经验丰富和道德公正的咨询公司来协助,MRP II/ERP系统要想在我国健康发展,管理咨询行业必须有相应的发展。

买MRP II/ERP软件不等于买家用电器,不是买回来插上电,照着说明书调调就可以用了。买软件的同时还要买服务,就是说,选MRP II/ERP软件不仅要看“产品”,还要看“服务”!在选择能成为长期合作伙伴的软件公司和咨询公司的同时,更要注意立足于“自立自强”,要组织好自己的实施班子,做到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把各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最新的信息技术扎实牢靠地掌握在自己员工的头脑里,提高员工素质,以增强企业在全球竞争中的实力。

要清楚地认识到,上MRP II/ERP是要求系统做手工管理想做又做不到的事,绝对不能是手工管理的翻版。既然是从来没有做过的事,必然要涉及到“观念更新”和“管理改革”。任何信息技术的应用,都会或多或少地涉及“权利的转移”。要使MRP II/ERP系统见到实效,有时还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企业业务流程重组,进行必要的机构调整,有阻力是必然的。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把上MRP II/ERP系统叫做“厂长工程”的道理。MRP II/ERP是信息高度集成的系统,企业中任何部门、任何一位员工只要人为地做一点点手脚,信息就集成不起来,给正确决策造成误导。因此,光提“一把手工程”是不够的,应当是“各级一把手工程”。要使MRP II/ERP系统取得成功,对一个像我们这样经历长期封建思想影响、进入市场经济时间很短,许多机制和体制尚不适应和完善,人们的全球市场竞争意识还不强烈的环境下,实施MRP II/ERP系统必须强调严肃的工作纪律,严格的规范管理工作。

人们往往忽略一个事实,就是MRP II/ERP这样的管理系统,主要是向各级一把手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进行正确的管理决策。各级一把手是MRP II/ERP系统的主要“用户”,他们掌握企业的经营生产情况,不再是靠打电话、听汇报,而是打开自己桌面上的计算机,随时查询自己最关心的数据。因此,如果各级一把手真正是为了企业的整体利益,把工作做好,没有理由不支持MRP II/ERP系统,也不应当容忍出现错误的数据和信息。

ERP系统软件 篇3

关键词:面向服务架构(SOA);面向对象架构(OOA);软件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6-31142-02

New Designing Idea of ERP Software Based on 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WU Ru-xiao,LIU Zhong-ying

(School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China)

Abstract:There turns out many problems during the ERP is applied in the enterprise,which is designed by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new designing idea of ERP, which is based on 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Then the paper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RP which is designed by 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and the one by object oriented architecture. And it shows the advantage of the ERP designed by SOA with the case of the SAP Company, which is producing the software of NetWeaver and Enterprise SOA.

Key words: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object oriented architecture; software designing

0 引言

ERP由最初的财务软件逐渐发展起来,内容越来越丰富,功能也越来越齐全[1]。到目前为止,ERP的产品模式最常见的有两种:通用型ERP和专业型ERP。通用型ERP,顾名思义,是适用于多种行业的套装软件。通过对其进行二次开发、系统配置,达到满足不同行业的管理信息化需求。它的拓展性好、通用性高,成为目前的主流。专业型ERP,也称之为行业型软件,是专门针对某一特定(或相近)行业设计和定制的,便于满足目标行业的个性化管理需求。

但这两种ERP产品都存在各自的缺陷,从而导致了应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最终以失败告终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如通用型ERP,它的优点也正是它缺点所在。通用代表了缺乏个性,流程固化,不能针对不同企业做出有效的变化,只能通过企业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来满足ERP产品的需求,忽视了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专业型ERP的最大缺陷是它的开发成本高,使企业望而却步,同时适用的企业并不多,所以这种专用型ERP,企业很少主动开发,往往是在目标企业提出某种需求的前提之下,进行定制开发,需要很高的成本。

传统ERP产品存在的这些缺陷,大部分原因是其架构理念的落后,开发方法的局限。现在,面向服务架构(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这种新的架构理念被引入到ERP软件的设计与开发中,为传统ERP产品走出困境带来了希望,为ERP领域的又一次革命性的飞跃奠定了基础。

1 面向服务架构SOA

早在1996 年,Gartner Group就已经明确地提出了SOA的理念,但目前尚未有一个统一的、业界广泛接受的定义[2]。IBM的高级软件工程师李珉先生说过,不同行业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理解SOA,从程序员的角度,SOA是一种全新的开发技术,新的组件模型,比如说Web Service;从架构设计师的角度,SOA就是一种新的设计模式,方法学;从业务分析人员的角度,SOA就是基于标准的业务应用服务。

一般认为:SOA——面向服务架构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服务,通过服务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采用中立的方式定义,独立于具体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使得构建在这样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使用统一和标准的方式进行通信。其中服务,是指仅基于两个组件接口之间的契约,由一个组件提供其行为方法给另一个使用。

SOA中一般都包含三个角色:服务的提供者、服务的请求者、服务代理[3]。三个角色是根据对服务提出不同的需求和行使的不同功能来划分的。它们的关系可以简单理解为:服务的提供者将它提供服务的具体描述发布在服务代理,以方便服务的请求者查询;服务的请求者通过对服务代理搜索,查找到需要的服务及其提供者的地址;最后是服务的提供者与服务的请求者进行直接的绑定,完成服务(见图1)。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若要在网上下载一首歌,先可以通过搜索引擎GOOGLE等,搜索可下载这首歌的网站,获知这首歌的免费下载的地址,最后我们直接链接这个地址下载歌。在这个过程,网站即相当于一个服务代理,我们是服务的请求者,而最后那个下载地址背后的服务器为服务的提供者。

图1SOA 三者关系图

SOA主要特征是将应用程序功能包装成服务,服务间彼此独立,可单独作为组件使用。它具备松散耦合,提供粗粒度的服务和标准化的接口等。SOA旨在提供一个通用的,可互操作的和有弹性的行业标准架构,可以在软件基础架构之上建立一系列可重复利用的服务,实现企业适应业务流程变化的需求。

2 基于SOA的ERP与传统架构下的ERP的比较分析

2.1 ERP传统体系结构和基于SOA的ERP体系结构的区别

传统的ERP软件在其体系结构上可以分为三层:表现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库[4]。在这种体系结构下,其客户端访问存在很多的问题。如表现层在访问业务逻辑层的各个业务对象时,一个客户端可能同时访问多个业务对象,一个业务对象也可能同时被多个不同的客户端访问。因此它们之间关系杂乱、复杂,造成层与层之间的耦合性强;表现层与业务逻辑层相互依赖,访问接口不是公开标准的,而是依赖于特定的接口函数,一旦其中的某一层发生改变,其接口函数也要作相应的改变,导致系统地扩展性和维护性差(见图2)。

图2传统ERP体系结构

将SOA思想引入ERP软件的设计开发之后,其传统的三层体系结构,将会在概念上演变为四层结构,包括表现层、服务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库。其中,服务层是抽象层,是独立的、由可重用的、基于标准的服务组成。每一个具体的服务包含了接口部分和实现部分,其接口部分定义了服务使用者和服务提供者进行程序访问的契约;实现部分包含了服务作用和商业逻辑等信息(见图3)。

由图3与图2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两者的区别,SOA架构的四层体系结构,客户端并不像传统的体系结构直接调用业务对象实现最终目的,而是通过调用一个独立的服务,服务再调用相关的业务对象去实现最终目的。由于它调用服务的接口包含在服务层内,所以,各个层之间都是独立的、松耦合的,没有很强的依赖性。任何一层发生变化,只要接口不变,不会影响服务的实现,有利于系统地扩展和维护。

因此,设想以SOA思想实现的ERP软件,具备很强的弹性,可以根据不用企业的不同需求进行调整,符合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具体会在后面的实例中说明。

图3 SOA四层体系结构

2.2采用SOA和OOA进行ERP软件设计开发的区别

ERP软件发展至今,它的开发方法由最初的面向过程(POA)的开发方法,发展到面向对象(OOA),至现在提出的面向服务(SOA)的开发方法[5]。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是目前ERP软件开发中的主流技术,但它本身存在很多的缺陷。它对编程语言有很强的依赖性,封装粒度小,耦合度高,未形成标准的模型和概念,从而难以形成标准和开发规范,不能达到软件重用的可移植性和互操作性,产生了大量的“对象孤岛”。

相对于传统的面向对象体系结构的紧耦合,SOA是一个粗粒度、松耦合的面向服务架构,其服务之间通过公开、精确定义的接口进行通讯,不涉及底层具体编程接口和通讯模型,服务与服务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且服务可以被重复调用,也可以被任何潜在需求者调用。

以下是某公司针对订购产品这一实务做出的一系列数据处理的例子,分别从面向对象架构与面相服务架构这两种不同架构理念对软件设计开发的不同要求做出的比较(见图4)。

面向对象设计中,公司在生产和销售产品的时候,是根据收到的采购订单进行的。采购订单有很多属性,但它的订单编号是唯一的。根据其订单编号,编制公司的销售订单。根据其销售订单中产品清单编号主码,关系到产品清单。最后根据其具体产品编号关系到产品目录,一层一层的处理数据。以上过程,就是软件面向对象架构的最基本思路,对象之间继承关系的依赖性很强,层层相扣。因此,对象的分析与设计及编程实现,要求很高,也很复杂。

图4面向对象架构与面向服务架构

现采用面向服务架构思想对软件进行开发。可以把所有相关的主体分为三个层次,从基础的对象层,到由不同对象组成的组件层,至最终的服务层。关于这项订购实务,公司要处理的有四个基本对象,采购方信息处理,采购订单,产品清单,与产品目录;组件层包括采购方信息和单据两个实体;而它们都包含在订购产品这项服务中。那么公司在开发这项订购产品服务的时候,可以把它分为若干部分,从对象这个最小粒度开始,再组合成不同的组件,到最终完成一项服务。这样对开发人员技术的要求会低一点,且不同部门可同时进行软件开发。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SOA并不是OOA的完全替代,如开发人员对单个对象,或组件乃至整个服务采用面向对象的架构设计,但在整体上是面向服务的,主要原因是接口的设计。

2.3 SAP的NetWeaver平台和ESA思想

目前,SOA的思想被越来越多的用于ERP产品的开发上,ERP产品的巨头SAP也不例外。企业服务架构ESA就是SAP基于SOA的思想提出的新产品的模式。提到ESA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另一个产品NetWeaver,因为企业服务架构是建立在这个技术平台之上的。

NetWeaver是SAP于04年正式推出的一个产品,它是一个底层技术平台,SAP的很多新产品的应用都是跑在这个平台上,相当于一个中间件产品。它主要提供了以下四方面的功能,人员集成,信息集成,流程集成和应用平台。它是由交换架构XI,主数据管理MDM,解决管理Solution Manager等组件构成。它是目前支持所有SAP应用的基础产品,是企业应用软件的开发平台、同时又为企业搭建一个基于NetWeaver的面向服务的IT架构。

SAP的企业服务架构并不是简单的技术层面的SOA,而是面向企业层面的,它将原有的ERP、SCM、PLM等模块在NetWeaver这个技术平台上集成,组合成业务流程平台(见图5)。企业在这一个平台上可以共享很多组件,不同的企业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增加或选用不同的企业服务库,或自主开发部分功能,实现企业的个性化。

图5 SAP NetWeaver平台业务组件

SAP的一位主管曾作过这样一个比喻,将软件的企业服务架构化比作电路的集成化。集成块(IC)本身是功能模块化设计的,但它是更复杂电路的基本组件,设计一个个的集成块,把他们组成电子设备,而不再是从电阻、电容、电感、晶体管等基本元件来组建电路。以后软件业业一样,要设计这些“集成块”和利用这些“集成块”,这些“集成块”就是企业服务(Enterprise Service)。 这也是面向服务架构思想在ERP软件开发和产品发展中应用的最佳体现。

3 总结

面向服务架构(SOA)得到了各大软件公司的重视,如IBM、Oracle、SAP等,说明其理念是先进的,相对于传统的架构模式存在很大优势。本文也具体阐述了其存在的优势,但大部分也只存在于理论,因每个公司对SOA的理解各不相同,基于此理论设计开发出的产品也是各有特点,没有得到一致的公认。

本文分析了SAP基于SOA思想提出的ESA这个思想,其最终产品仍处于开发阶段,只能对其主导思想略为阐述。现在是SOA乱战时代,但可以预见,随着SOA思想的发展和完善,以及在软件业的广泛应用,它的优势会逐步显现出来,为传统的ERP软件带来革命性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黄双柱.我国财务系统软件在ERP发展中的演进[J].厦门科技,2004(4).

[2]王兵.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应用系统开发与集成研究[D]. 四川: 四川大学,2005.

[3]吕希艳.基于SOA的企业信息资源整合[J].中国科技论坛,2006(3).

[4]陈其明. Web Services在URP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广东: 广东工业大学,2004.

[5]魏东.基于SOA体系结构软件开发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 西北大学, 2005.

ERP系统软件 篇4

本研究所针对的ERP软件是用友公司生产的用友ERP-U8企业应用套件8.61版, 笔者拟对其中的财务会计系统 (包括系统管理模块、总账模块、UFO报表模块) 进行安全风险研究。本文以一套模拟的账务在软件中运行, 流程包括建立账套———设置操作员———账套初始化———输入凭证———月末处理———编制报表, 在运行过程中分析用友ERP软件财务会计系统各个模块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一、ERP软件财务会计系统的安全风险

1. 系统管理模块的安全风险。

按照用友公司随软件所提供的《用友ERP-U8企业应用套件———系统管理使用手册》中的说明, 基于系统管理模块的所有操作, 都必须先以系统管理员或已设置的账套主管身份登录系统。

经过对系统管理界面和功能的模拟操作, 笔者发现, 和进入总账系统前需要使用应用平台不同, 系统管理界面无需登录即可先行打开。虽然其主要操作需要在菜单中选择登录方可使用, 但是有一项操作是无需先行登录的, 即初始化数据库。该操作将对已经建立在SQL服务器数据库中的各类数据进行覆盖式的初始化——亦即消除所有账套数据, 并重置系统管理员密码为空。无需登录即可进行这一操作, 无疑是一个安全隐患。虽然进行该操作时需要输入数据库口令, 但是数据库口令与操作员口令不同, 是SQL数据库提供给软件接口的SA口令, 为了方便软件的接入, 该口令常常被设置为非常简单的口令甚至是空口令, 而且是使用SQL数据库的所有应用软件通用的, 因此基本没有保密性可言。

事实上对于这种极少使用并且会破坏数据的功能, 通常的应用软件都会严格限定使用者的身份, 并提示甚至强制要求备份数据, 或干脆将这一功能从软件通常使用时的界面中去除, 改以其他方式如单独的工具程序来提供。

在登录界面时, 笔者发现系统管理模块默认系统管理员口令为空, 而且可以一直使用空口令, 同时并没有任何对于口令设置的安全性要求以及对暴力破解口令的防范措施。很显然, 这是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

系统管理模块所提供的主要功能即账套管理和操作员管理, 按照账务处理的流程, 首先以系统管理员的身份登录系统管理模块, 建立一个账套, 并设置该账套的操作员。

(1) 账套建立。经模拟流程分析, 未发现安全风险。

(2) 设置操作员。建立账套后, 设立了用于对账套进行操作的操作员, 并赋予其相关的操作权限。在这一过程中, 笔者经过测试发现, 用友ERP软件在设立操作员的界面上设计了大量的用户角色, 但没有详细说明各个角色所默认拥有的权限。这样很容易导致在设立操作员时出现错误的权限赋予, 虽然软件提供了单独修改权限的界面, 但面对复杂的权限列表, 也容易发生混淆。如果能在设立操作员时就提供详细的权限说明, 特别是各种权限所能进行操作的说明, 无疑将大大减少发生权限设置错误的风险。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隐患就是系统默认的操作员。用友系统预设了三个用于演示的操作员, 而这三个操作员的口令是和名字相同的。当建立账套时操作员DEMO甚至是默认的账套主管, 如果在建立账套后没有及时取消其账套主管权限的话, 则任何访问系统的人都可以利用这一操作员身份获得对账套的一切操作权限。实际上完全可以取消在建账时设立默认账套主管的设计, 改为在建账后手动设置, 这样的小改动就可以基本消除这一安全隐患。

2. 总账模块的安全风险。

(1) 账套初始化。总账模块的账套初始化设置中包括会计科目设置、外币设置、期初余额、凭证类别、结算方式、分类定义、编码档案等功能模块。

按账务处理流程, 笔者在通过企业应用平台登录总账模块后, 首先进行了会计科目设置与期初余额的录入。在实际操作中, 笔者发现, 录入期初余额时, 对涉及数量核算的科目例如“库存商品”, 虽然在余额列表上有输入数量的行, 但是即使不输入数量, 也能正常地继续操作, 最后的期初试算平衡表上也无法反映这一点。实际上, 只要设计成期初不允许数量核算科目有0数量的情况, 或是在没有输入数量的情况下由软件给予一个提醒, 就能够完全杜绝这一风险。

(2) 凭证输入。未发现安全风险。

(3) 月末处理。按用友公司提供的《用友ERP-U8企业应用套件———总账使用手册》中的说明, 总账模块中“记账”这一操作是可逆的, 软件提供了“恢复记账前状态”这一功能。手册中对这一功能的说明如下:当系统在记账时, 万一发生记账被中断的情况, 系统将自动进入本功能恢复中断状态, 然后让您重新记账。另外由于某种原因, 事后发现本月记账有错误, 利用本功能则可将本月已记账的凭证全部重新变成未记账凭证, 从而进行修改, 然后再记账。

与此类似, 软件同样也提供了“恢复结账前状态”的功能。

经笔者在模拟账务流程中进行实际测试, 这两项功能实质上就是“反记账”与“反结账”。

所谓“反记账”, 就是将已记账的凭证通过记账的“逆向”过程, 恢复到记账前的状态。“反结账”就是通过结账的“逆向”过程, 使已完成结账处理的会计期间恢复到未结账状态。

对于会计软件中是否应设置“反记账”、“反结账”功能, 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同意设置该功能的人员主要有以下三点理由:一是大量错误的凭证被登记入账。这种情况发生在实施电算化初期, 尤其是试运行期。二是过账错误, 账证实不符。由于会计人员的粗心, 发生过账错误, 导致账证实不符。三是记账过程意外中断, 数据丢失, 无法了解记账等情况。

笔者认为以上三点理由都不足以使人信服。首先, 工作细心是会计人员应有的工作态度。用友ERP软件财务会计系统在没有记账之前是可以修改的, 经检查无误后再记账和结账。偶尔的错误在所难免, 但不会存在大量错误。其次, 所谓的“过账错误, 账证实不符”可以通过正常会计手段解决。即使是记账凭证与实际不符, 也可以通过会计差错更正来处理, 无须通过“反记账”、“反结账”来更正。再次, “记账过程意外中断, 数据丢失”的说法也站不住脚。会计软件的设计中都有自动保存功能。而在实际工作中, 只有保存相应资料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设置“反记账”、“反结账”功能的惟一原因就是欲对记账凭证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不留痕迹的修改。

综上所述, 用友ERP软件财务会计系统设计“恢复记账前状态”、“恢复结账前状态”功能存在严重的会计风险, 极大地影响了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UFO报表模块的安全风险。

在对UFO报表模块的模拟测试中, 笔者对报表数据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UFO报表模块是一个类似于EXCEL软件的系统, 但是和EXCEL软件不同的是, UFO报表模块并没有提供在意外情况下恢复数据的功能。也就是说, 在报表的制作过程中, 如果出现断电等意外情况, 则所有未保存的数据都将丢失。虽然按照UFO报表模块的实际应用来看, 当制作好符合企业需求的报表模板后, 每月只需调用这一模板生成相应的报表即可, 但无法恢复未保存的数据仍是UFO报表模块的一个安全隐患。

二、防范风险的办法

1. 系统管理模块。

“初始化数据库”这一功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完全可以像“应用服务器配置”等功能一样, 设计成单独的工具程序和其他工具程序放在一起, 供必要时调用。同时应该增加必要的身份验证环节, 以确保数据安全。

而在建立账套时, 应该取消对“设置默认账套主管”的强制要求, 改为建立账套后提醒设置的模式, 同时最好能提示系统管理员在建立账套后及时删除系统预设操作员, 这样可以减少利用预设操作员非法登录账套的可能性, 消除安全隐患。

在设置操作员时, 如果能提供更为详细的权限说明, 例如在定义某一操作员的角色时, 对这一角色有权进行的各类操作予以列示, 或是逆向提示有权完成某一操作的角色列表以供设置者选择, 无疑将使定义操作员的工作更为简便易行, 同时大大降低错误赋予某一操作员其工作范畴之外其他操作权限的可能性。

2. 总账模块。

录入期初余额时, 如果对涉及数量核算的会计科目不提示输入数量, 容易导致操作人员忽略数量的录入, 而试算平衡表并不会体现这一点。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情况, 应该在数量核算科目的期初余额输入栏处设置明显的提示信息, 或者干脆设定为数量核算科目必须在输入期初余额的同时输入期初数量, 即可完全杜绝漏输信息的可能。

“反记账”、“反结账”这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功能由于能给操作人员带来方便, 虽然有诸多要求取消的呼声, 但却一直在财务软件中存在。事实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财务软件完全可以兼顾方便性和安全性。笔者建议采用操作记录的形式, 虽允许反记账存在, 但是对之前的错误凭证仍然予以记录, 并允许拥有相关权限的人员调阅。更好的办法是在凭证和账表上采用备注的形式登记, 即在每一处出错点自动设置备注, 拥有权限的操作人员可以查看备注中旧有的数据信息。这样的错误更正方法类似于手工会计中的划线更正法, 在保留原有数据可见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更正, 以确保已输入的数据不会被毫无痕迹地修改。

3. UFO报表模块。

UFO报表模块在财务报表的制作过程中完全有必要增加自动存盘的功能, 可以设计为定期自动存盘或是类似于OFFICE软件的建立临时文件保留未保存文件的记录信息等形式, 以备发生意外时恢复数据。

参考文献

[1].曹冬梅.浅议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26

[2].桂良军.目前我国财务软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8;4

[3].亓晓红.论ERP的安全风险与防范.金融经济, 2006;16

ERP系统软件 篇5

联系方式:

QQ:258878162

浅谈外贸ERP软件中的产品管理 篇6

由于软件供应商对外贸企业业务以及产品管理的要求理解的不够深入,往往在软件设计中采用一般ERP软件的产品管理方法,将产品的管理简单的归结为商品代码的建立和简单的商品信息管理,这样产品管理就只有简单的一个层次。实际应用中,很难满足外贸企业复杂的产品管理的多层次复杂要求。杭州比特公司根据多年在外贸企业信息化实施中积累的经验,结合企业管理的实际业务需求,对外贸企业产品的管理提出了一整套较为科学的解决方案,考虑到了大部分外贸企业的产品管理需求,并在实践中进行了论证,得到了客户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下面我们就外贸企业产品管理的方案作一简单介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一般外贸企业对产品管理的需求。

1、建立产品和不同客户以及供货商的关系

在外贸企业的业务操作中,产品销售给不同客户时,会具有不同的价格,客户也可能对产品具有不同的加工要求等。同样,同一个产品由不同供货商提供时,也会有不同的价格及加工特点。这样,就必须建立起产品和不同客户以及供应商之间的有机联系。

2、对不同时期产品分别管理

产品在形成、报价、打样、直至最终形成销售,具有两个不同的时期,不同时期的产品应该可以分别管理。

3、需要管理产品的图片以及与产品有联系的相关文档

除产品基本的标准化资料外,和产品相关还有很多非格式化的数据,如产品图片资料、各种其它格式的产品相关说明等,这些资料都需要和产品标准资料统一管理。

4、产品价格资料及成本管理

产品管理中,价格资料十分重要。在以往的经营过程中,产品有多个价格记录,如外销价格,采购价格,询价价格、报价价格等等,需要充分利用这些信息为现在的业务活动提供帮助。

在进行产品报价时,可查阅产品的原辅材料组成和实时成本信息。

综上所述,外贸企业的产品管理具有外贸行业鲜明的特点,针对以上需求,外贸ERP软件可确立如下管理思路;

1、建立三个层次和两个阶段

以“三个层次(产品目录、我司产品、客户货号及工厂货号),两个阶段(准产品、正式产品)的方式管理产品资料。“产品目录”可多级自由建立;“我司产品”管理正式经营产品。“客户产品”管理客户要求的产品资料。“工厂产品”管理供应商产品资料。“准产品”是公司非正式产品,可转化为“正式产品”。

2、建立图片管理和附件管理

针对图片管理的要求,一个产品可关联多张图片,进行不同类别的定义。如主图和辅图,如局部特写和整体外观等等。同一张图片可由系统自动处理为“浏览型”、“广告型”、“缩微型”三种类型。

在产品主信息界面中,可进行附件管理,以多种方式打开和产品相关的各种类型的文档。

3、建立产品价格信息中心

对某一个产品,可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客户、不同的工厂,调用已有的历史成交价,历史询报价,设定典型价格,进行价格分析。如:历史成交价可体现典型外销价,典型采购价,并清晰地展现该价格所在的外销合同和采购合同,所交易的客户和工厂,所成交的价格术语等等。进行价格分析后,可体现出在一定时期内,该产品的最高价和最低价及典型客户价格。

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可在产品下设定成本信息,包含原辅料成本,包装成本,印刷成本,国内运费等等,进行单项成本和总成本的智能计算,以帮助业务人员科学的进行报价和其他业务活动。

ERP系统软件 篇7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软件产品的规模越来越庞大。虽然利用现代的设计技术和正式的技术评审可以减少代码中存在的初始错误, 但是错误总是存在的。如果开发者不能及时找到错误, 那么用户必定会在系统的某个运行过程中碰到它们。越来越多的软件组织认识到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之一, 很多软件开发组织将30%—40%, 甚至更多的项目资源用在测试上, 软件测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本文从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入手, 介绍了与软件测试相关的系列理论知识, 并通过结合对用友ERP-NC3.1供应链销售管理模块产品的测试结果的分析与研究, 探讨了软件测试在系统研发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

1 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是根据软件开发各阶段的规格说明和程序的内部结构而设计一批测试用例 (Test Case) (输入数据及其预期的输出结果) , 并利用这些测试用例去运行程序, 以发现程序错误的过程。它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是软件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软件测试的直接作用有两个:一是尽可能多地找出系统中潜在的错误;二是为最终提交给用户的系统提供一份具有一定可信度的质量评价。

软件测试不仅能够帮助开发者发现和改进当前软件产品的缺陷, 降低风险还能通过分析错误的原因和分布特征, 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检测方法, 改善测试的有效性。同时, 没有发现错误的测试也是有价值的, 测试的完整性也是测试质量评定的一种方法。

1.1 系统缺陷

衡量软件产品质量的标准应该是使用户满意。凡是不符合规范的都应看做软件的缺陷 (Defect) , 其中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软件未达到软件产品说明书表明的功能; (2) 软件功能超出产品说明书指明范围; (3) 软件出现了产品说明书指明不会出现的错误; (4) 软件未达到软件产品需求说明书中虽未指明但应达到的要求; (5) 软件测试人员认为不易使用, 运行速度缓慢, 或最终用户认为不好。

软件系统缺陷的来源范围很广, 以下几个方面尤其需要注意: (1) 开发者之间缺乏沟通; (2) 软件的复杂度; (3) 程序员的自大; (4) 需求的不断变更; (5) 时间的压力; (6) 缺乏文档的代码; (7) 软件开发工具自身的BUG。

1.2 测试的目的和原则

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以最少的时间和人力, 系统地找出潜在的各种错误和缺点。具体地讲, 测试一般要达到下列目标:

(1) 确保产品完成它所承诺或公布的功能;

(2) 确保产品满足性能和效率的要求;

(3) 确保产品是健壮的和适应用户环境的。

基于不同的立场, 也会有不同的测试目的。从用户角度出发, 普遍希望通过软件测试暴露软件中隐藏的错误和缺陷, 以考虑是否可接受该产品;但从软件开发者的角度出发, 则希望测试能成为表明软件产品中不存在错误的过程, 验证该产品已确实地实现了用户的要求, 确立人们对软件质量的信心。

测试要有计划进行的, 秉承合理、合法、有效的原则。Zero-bug是一种理想, enough原则才是软件测试比较实际的原则。以最少的投入、最少的时间得到最好的质量。

1.3 测试的方法

软件测试的方法和技术多种多样,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类。

1.3.1 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

静态测试:在测试时, 计算机并不真正运行被测试的程序, 只对被测程序进行特性分析, 包括代码检查、静态结构分析、代码质量度量等。静态测试可以由人工进行, 也可以借助软件工具自动进行。

动态测试:在测试时, 计算机必须真正运行被测试的程序, 通过输入测试用例, 对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动态测试主要分为结构测试和功能测试。

1.3.2 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

黑盒测试:测试时把测试对象看做一个黑盒子, 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和内部特性, 只依据需求规格说明书, 检查程序的功能是否符合功能说明。它的重点在于如何基于软件测试规范对测试用例进行设计, 并从输入域中选择待测的测试用例。黑盒测试的一般方法有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因果图等, 主要用于软件确认测试。

白盒测试:测试时把测试对象看做一个打开的盒子, 针对程序所有逻辑路径, 重点测试系统的每一个动作是否符合定义。白盒测试注重对被测系统内部结构的覆盖, 其中包括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路径覆盖等, 主要用于软件验证测试。

2 ERP产品介绍

2.1 用友ERP-NC概述

用友ERP-NC (New Century) 是用友软件公司面向大型集团企业管理与应用推出的一款高端ERP产品, 它不仅具备了先进的技术架构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 同时还拥有非常成熟的商业模式。它是当前中国国内唯一能与国外厂商相抗衡的高端ERP产品。

2.1.1 先进的技术架构

基于互联网的企业级应用, 全面采用J2EE技术体系、完全B/S系统架构、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平台、适配多种数据库平台等。

2.1.2 先进的管理理念

协同商务:集团企业各组织间以及企业与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协同工作。

集中管理:在数据集中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和业务的集中管理和监控。

2.1.3 成熟的商业模式

具备支撑国际化业务拓展的产品基础, 实现了多语言, 支持国外企业的国内运作, 支持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商务运作, 支持国内企业国外上市, 支持产品在国外企业的本土运作。

2.2 NC产品中的供应链

供应链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 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 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供应链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功能:物理功能和市场调节功能。其物理功能表现为:从供应方开始, 沿着供应链上的逐个环节, 把原材料转化为在制品、半成品和产成品直至达到需方手中的过程;市场调节功能表现为:保证及时提供多样化的产品, 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避免缺货损失或库存过量。

供应链是一个网络系统, 由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和用户、用户的用户组成。一个实体是一个节点, 节点和节点之间是一种需求与供应关系。因此供应链的主要特征有: (1) 复杂性; (2) 动态性; (3) 面向用户需求; (4) 交叉性; (5) 增值性。

NC供应链管理系统面向集团企业、大中型企业供应链管理应用, 为企业提供供应链全面管理, 包括合作伙伴管理、合同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分销资源计划管理等子系统。

NC供应链销售应用流程如图一所示, 其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1) 销售管理实现用户自定义流程, 该流程配置功能可大大提高销售管理应用的灵活性;

(2) 通过流程配置, 支持多种业务模式, 单一操作平台可完成整个业务流程的处理;

(3) 支持大型企业的责任分明的多步骤审批和小企业的简化流程。

3 测试用例设计

测试用例通常指的是对一项特定的软件产品进行测试任务的描述, 体现测试方案、方法、技术和策略。测试用例设计和执行是测试工作的核心, 设计良好的测试用例能提高测试的效率和质量。

通常设计测试用例是以四个方面的资料与数据作基础的: (1) 需求说明及相关文档; (2) 相关的设计说明 (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等) ; (3) 与开发人员交流的记录; (4) 来源于已经基本成型的UI (User Interface, 用户界面) 。其中, 测试用例可以分为基本事件、备选事件和异常事件。设计基本事件的测试用例, 应该参照设计规格说明书, 根据关联的功能、操作按路径分析法设计。而对孤立的功能, 则直接按功能设计测试用例。这种测试用例应包含所有需要实现的需求功能。

有了这些准备, 就可以开始编制测试用例了。已经编写完成的测试用例应配备数据库或测试用例管理软件进行管理, 但对于一般中小软件企业, 使用Word、Excel、Xml等格式的文档也可满足设计需要, 只是不利于跟踪和自动统计执行结果报告。

测试用例是软件测试的准则, 编写测试用例应有符合规范要求的文档模板。测试用例文档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部分编制测试目的、测试范围等;后部分列示各测试用例。一个好的测试用例应包含以下基本元素:用例编号、用例名称、测试等级、验证步骤、期望结果 (含判断标准) 、注释等。表一是NC-SCM测试用例实例。

4 软件测试实践

软件测试必须严格按照测试步骤进行, 测试过程应包括测试计划、测试设计、测试开发、测试执行、测试评估以及缺陷跟踪等, 下面将以NC3.1-SCM价格管理模块的功能测试为例介绍软件测试的具体过程。

4.1 测试计划

制订测试计划的目的是表述要进行的测试、必要的资源和进度。测试计划应作为软件测试的起始步骤和重要环节, 专业的测试必须以一个好的测试计划作为基础。以下是一份简单的NC价格管理功能测试计划。

4.1.1 测试名称

NC-SCM价格管理模块功能测试计划。

测试计划标识符:NC_SCM_TP1。

4.1.2 测试内容

(1) 测试背景、条件、环境

本次测试模拟实际应用软硬件环境及用户使用过程, 测试系统功能完善性。

①基本硬件/软件环境

A.网络环境:公司内部的以太网, 与服务器的连接速率为100M, 与客户端的连接速率为10/100M自适应。

B.两台IBM Family6 Model86 (512M内存) PC Server作Microsoft Cluster, 安装系统软件Windows2000 Family Server。

C.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Oracle9.2.0, 应用服务器程序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同时运行在Microsoft Cluster上。

②系统数据准备

参照实际运行情况及发展进行系统的基础数据准备。

(2) 测试项

用友ERP-NC3.1供应链销售价格管理模块的功能测试。

(3) 不被测试的特性

数据库中的数据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4.1.3 测试任务

(1) 询价功能预估

①销售单据询价:

A.标准询价过程:价目表、存货自由项、时间敏感项、特殊商品、批量分级、定价过程。

B.历史询价过程 (如果历史询价失败, 则走标准询价) :历史最新报价、历史平均价。

询价流程如图二所示。

②测试估算结果:

图二中给出的所有询价路径均能完成正常询价过程。

(2) 测试方法和工具

①测试方法:黑盒测试。

②测试工具:无外购的测试工具, 自己编制的测试工具。

(3) 测试中的问题及处理

测试过程中如出现测试环境被破坏等不可预见性问题而导致测试终止时, 就已完成的测试内容编制测试总结报告, 并说明测试终止的原因。

(4) 测试报告

应生成的测试文件:测试记录、测试总结报告。

4.1.4 人员和职责

(1) 开发人员:负责编写、调试测试软件。

(2) 测试人员:负责编写测试计划, 组织测试, 对测试过程进行记录。

(3) 项目负责人:负责对测试计划及测试总结报告进行批准。

4.1.5 批准

本测试计划必须经过项目负责人批准后才能开始实施。

4.2 测试设计

测试设计说明来源于需求说明书、开发设计文档、测试需求等资料。在此阶段主要任务是确定用例执行以及用例条件、设定测试步骤、确定测试输出、设定测试验证点等。

4.2.1 测试设计名称

NC-SCM价格管理模块功能测试设计说明。

测试设计标识符:NC_SCM_TD1。

4.2.2 控制

本次测试将验证价格管理中的各条询价路径询价是否成功。测试输入方式以手工输入为主, 在操作过程中先确定测试用例执行条件, 在执行用例时记录下执行步骤, 并将各执行结果记录到文档中进行比对分析。

4.2.3 输入

测试采用黑盒测试, 条件组合如表二所示。

4.2.4 输出

(1) 按历史询价:询出价格=历史价*价格指数+价格加成。

(2) 按价格策略询价:询出价格=标准价*价格指数+价格加成。

4.2.5 特殊需求

当自制销售订单询价时, 销售是否询价参数应为“是”, 否则订单询价失败。

4.2.6 过程

在执行询价测试之前, 要对价目表及各价格策略进行定义, 并把定价策略分配给客户或客户分组, 如进行特价商品询价还需定义特价商品。询价方向选择由集团参数“报价数据来源”控制;历史报价选择由集团参数“历史报价源”控制。

测试执行过程中在定价策略节点分别录入各价格策略组合, 在报价单或销售订单中进行询价测试。

以下情况出现时, 当前询价视为运行正常结束: (1) 询价成功且数据正确; (2) 询价成功但数据不正确; (3) 询价失败。

4.3 测试实施

在此过程中执行已经建立测试脚本, 参照测试用例流程进行手工测试。在测试过程中根据测试需求检查测试是否得到正确结果, 记录测试日志, 报告软件缺陷, 对缺陷记录进行跟踪和维护。

在NC测试中, 测试员将发现的软件缺陷记录到缺陷系统中, 进行跟踪维护。审核后的缺陷会自动分类汇总到程序员处, 待程序员进行程序调试。测试记录如图三所示。

程序员通过分析缺陷的外部现象来确定程序中可疑错误的确切性质和位置, 并对程序 (设计、编码) 进行修改、调试;修改后的错误会返回到测试员处验证, 验证通过, 则排错过程结束。排错过程中的每个步骤都会记录在缺陷管理系统中。

错误排除后还应修改文档中相应的错误, 并对修改后的文档进行确认, 检查相关修改的正确性和一致性;进行回归测试, 直到通过测试为止。

4.4 测试评估

测试评估有多种方法, 这里采用测试覆盖率。测试覆盖率是评估测试完成多少的标准。测试覆盖率=用例执行数/用例总数。在价格管理模块中, 本次功能路径测试覆盖率达到95%。

4.5 缺陷分析

按照经验, 测试缺陷越多的部分, 隐藏的缺陷也越多。通过对缺陷密度的分析, 能发现缺陷高发模块。本次测试中“批量分级”和“自由项存货”的缺陷发现率比较高, 在今后开发、测试及实施时应予以较多的关注。

价格管理缺陷分布如图四所示, 趋势如图五所示。

缺陷趋势决定产品发布日期。缺陷趋势图间接地反映了产品的质量。由图五可以看出, 价格管理模块的质量逐渐趋向稳定。

4.6 测试总结

本次测试条件输入采用因果图法输出判定表, 测试用例编制比较全面, 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但由于业务知识上的欠缺, 部分测试用例的深度还是受到了影响。例如, 定价策略匹配时的优先级从高到低为:客户、客户分组、存货、存货类, 但在进行测试用例编制时却只考虑到了客户和客户分组的优先级。本次测试总体比较完整, 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5 结束语

信息化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 软件测试作为软件产品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已越来越为各企业所重视。它不仅能降低风险, 给用户提供具有很高可靠性的产品, 更重要的是它能增强企业对自身开发能力的自信心。随着软件面向对象技术的发展, 过去面向过程的开发技术正逐渐被淘汰, 传统的开发模式将遭到抛弃, 同时, 采用新技术开发出的产品将会有与以往不同的组织结构。因此, 传统的测试模型对新开发的产品已很难适用, 传统的测试方法急需改进, 面向对象的软件测试方法逐步成为软件测试发展的新方向。

无论从工程上还是实验系统阶段, 软件测试都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推广。软件测试是一门重要的、具有应用价值的学科, 同时它又是一门集编程方法、模型设计、统计方法、预测等多领域的综合论域。随着人们对软件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 我们应该对软件测试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朱少民.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2]尹平, 许聚常, 张慧颖.软件测试与软件质量评价[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8.

[3]孙滨丽.ERP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4]陈雪松.软件测试技术.江西财经大学软件测试研究所, 北京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04.

[5]王轶辰.软件测试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6]北京用友股份有限公司.测试人员必读[Z].2005.

[7]高本河, 缪立新, 沐潮.供应链管理[M].深圳:海天出版社, 2004.

ERP系统软件 篇8

1 工资项目设置出现不了公式设置

在设置好参数设置、工资类别和工资项目后, 想对其进行公式设置, 出现不了该界面, 无法进行该项操作, 出现图1提示。

解决办法:

(1) 建立部门档案

(2) 建立人员档案

(3) 建立工资类别

(4) 进行工资项目的初始设置

(5) 打开工资类别

(6) 进行工资项目设置 (如图2)

严格按照上述操作, 即可解决上述问题, 特别是要打开工资类别。在进行上述作操时还要注意以下事项:

(1) 请假扣款、养老保险金:增减项栏为减项, 其他采用系统默认。

(2) 请假天数:增减项栏为其他, 其他采用系统默认。

(3) 在工资项目列表中选中“工资代扣税”增减项一栏, 将其修改为“减项”。

(4) 建账第四步人员编码中, 系统要求和初始的人员编码一致。

(5) 批增人员时, 在“企业管理人员、经营人员、车间管理人员、生产人员”前面选择栏内选择“是”。

2 工资替换不成功

在工作中, 假设公司销售人员的业绩很好, 决定对销售人员在原有奖励工资的基础上, 再奖励200元, 在操作过程出现替换不了的现象。

解决办法:

(1) 打开正式工工资类别

(2) 点击业务处理———工资变动

(3) 选择被替换对象 (如图3)

(4) 输入替换条件 (如图4)

(5) 点是, 即可替换成功 (如图5Aa)

3 设置交补等项目时, 函数OR或AND操作不成功

在工作中, 公司的企业管理人员的交通补贴100元, 车间管理人员的交通补贴为50元, 在设置OR函数时不成功。

解决办法:

(1) 打开工资项目设置———公式设置———增加———将交补参照过来

(2) 单击函数公式向导输入———找到iff并选中———下一步

(3) 单击逻辑表达式右侧的参照———在参照列表中选择:人员类别与企业管理人员———确定

(4) 输入以下公式, 单击确定即可, 按要求进行输入相关资料 (如图6)

4 工资项目的住房公积金和代扣税在数据变动时没有数据或数据不正确

在学习和工作中, 工资项目的属性和长度没有设错, 公式设置没有错, 住房公积金=应发工资*0.12 (如图7) , 但是在执行工资数据变动时, 会出现住房公积金和代扣税项目没有任何数据或数据错误 (图8) 。

解决办法:

在前面初始设置没有错误的前提下, 打开资类别, 点击公式设置, 查看工资项目排列顺序, 一定要按照福利补贴、交通补贴、职务补贴、应发合计、缺勤扣款、住房公积金、扣款合计、实发合计顺序排列 (如图9) , 不能颠倒顺序, 否则就会出现出不了数据或错误数据, 再执行业务数据, 数据变动, 点击计算或汇总, 就可以得正确的数据 (如图10) 。

5 工资分摊时出现数据不正确或会计分录不正确

在学习或使用用友ERP-U872薪资管理子系统时, 如果部门勾选不正确、人员类别选择不正确、工资项选错实发合计或非应发合计, 如果生产成本有项目核算, 没有填入项目核算的内容, 没有勾选明细到工资项目, 都会出现工资分摊时出现数据不正确或会计分录不正确的现象。

解决办法:

(1) 打开需要分摊的工资类别

(2) 点击业务处理—工资分摊—分摊类型设置—增加—应付工资—下一步—按提示进行 (如图11和图12)

参考文献

[1]王新玲, 汪刚.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程[J].2010, 11.

[2]李立志.会计信息系统[J].2013, 2.

[3]王善平.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解读[J].2006.

ERP软件需求模型研究 篇9

关键词:ERP,需求模型

1 影响需求的因素

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企业的需求呈现各异的状态,有的甚至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1)企业的管理水平。ERP软件是ERP管理思想的载体,实施ERP项目首先不是软件问题,而是管理问题。对于使用者来说,运用一种这样强大的管理工具,要求有与之匹配的管理水平,或在实施的过程之中,要培养与之匹配的管理水平。

企业的管理水平的ERP软件需求的基础,奠定了需求的广度、深度和对企业的适用性前提。

(2)正面临的管理难题。当企业正面临管理的难题时,其解决难题的欲望是如此强烈,以至于在ERP的需求构思过程中,也会将ERP软件作为解决难题的有效途径。企业正面临的难题是ERP软件需求的功能选择的内在风向标。

(3)行业竞争与外部环境。行业竞争者在与企业的关系紧密的外部环境中,如果纷纷在启动和实施ERP,对企业的触动与影响是巨大的。当竞争对手启动与实施ERP时,这些信息就会使企业面对竞争压力;当对手的项目获得成功后,企业就会直接面对上马ERP的压力。行业竞争与外部环境为ERP软件需求的提出提供借鉴。

(4)接触到的产品及供应商团队。对于绝大多数国内企业,ERP需求是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而这种教育最大的程度来自于某几种ERP产品及其供应商团队的说教。产品及供应商团队一旦出现问题,提出的需求可能导致灾难性结果。

(5)企业的战略。ERP项目的启动是企业重大的战略行为,是企业的战略构成之一,是企业整个资源配置的重点。通过企业战略的明确,由上向下地推动信息化战略的制定,继而全面指导ERP软件需求的产生,在经历大量工作后形成较为全面、适宜、深刻的软件需求,这是理想的流程。

(6)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潜在地影响着提出需求的企业决策者、部门和人员,最终的需求是要为企业文化所接受的需求。企业文化潜在地影响着需求的提出,其影响非常深刻。

(7)决策者。ERP是“一把手”工程,决策者是ERP需求提出的重要组成和关键影响因素。企业决策者他们对企业ERP软件需求起到了导向作用和过滤作用。

(8) IT部门或团队。他们对内是启动ERP项目的决策支持者和实际执行者,其行为是部门或团队的动机与企业决策者想法与意志、企业文化的驱动与约束、产品与供应商的说教等相互之间作用的结果。

2 ERP软件需求模型

国内企业对ERP软件的需求主要在五个维度上呈现出差异性,如图1所示,即: (1) 对企业管理信息化覆盖的全面程度; (2) 业务流程上对变革的需要与接受程度; (3) 管理上对集中程度的要求; (4) 管理上对实时性、数据真实性的要求; (5) 对信息化管理深度的要求(表现在对ERP软件模块复杂度的要求)。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将在五个维度中寻求平衡,最终确定ERP需求的范围与深度。这一平衡可以充分地反映在ER软件需求模型之上。

(1)“全面”到“单一”。企业应用ERP软件来推动信息化管理的全面提升,还是仅用来解决企业某一方面(如生产制造)的信息化管理,这就是模型中的第一个维度———需求对企业管理信息化覆盖的全面程度。“全面”到“单一”是划定ERP未来的实施范围,明确针对的企业内部对象,锁定具体的业务流程。

在五格之中,最中间的一格我们定义为企业的ERP需求范围处于较为适中的程度,解决了企业生产制造、财务、库存管理等的集成;而单一则主要是指企业利用ERP来解决生产制造、财务、固定资产管理或人力资源中单一方面的信息化管理;全面则是寻求建立企业的综合性管理系统,力图覆盖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方方面面。

(2)“按需配置”到BPR。视企业的情况不同,对ERP的认识不同。企业对ERP软件需求将明确企业对于BPR业务流程变革的态度。这一态度也将对未来ERP实施的方法论的采用,有着重要的作用。

不少企业的理想状况是按照企业的需要灵活配置ERP。在无变革风险的情况下实现企业业务向ERP平台上的平移,有软件供应商宣称在供应此类产品。与之相反,部分国内企业却想利用ERP软件的实施来完成企业内部的一次巨大变革,实现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结构的重组。同时,还有企业的ERP需求是以企业原有流程为主,寻求借鉴ERP软件中的业务模型、管理流程,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修补。坚持BPCI的企业则力图不断持续改造流程,既避免BPR的风险,又能以循序渐进的变革达到同样的目的。金蝶、用友正力推BPCI的ERP软件产品。有企业直接在新建工厂和生产线时全盘照抄ERP中提供的成熟行业解决方案,以自身的调整来迅速适应先进的管理方法。

(3)“集中”到“分布”。集中与分布体现企业对ERP软件的需求是用以主导解决高层管理问题,还是服务于企业重点局部和一线(生产一线、市场一线、财务一线等)。选择集中取向的企业的需求主导方是企业的决策管理层,反映了企业正面临诸如集团化管理这一类型的困难,体现了企业集中管理的思想。选择分布取向的企业是服务市场的表现,详细需求将由一线来汇集提交,反映了企业正努力以ERP软件提升重点局部或一线的能力,以迅速获取竞争的优势。

在5个方格中,高度集中是企业力图通过ERP实施从上对下的全面管理,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将管理的高效准确做到以前可望不可及的水平。局部集中则将重点集中在财务、人力资源等重要方面的集中管理上。集中/分布,则是运用ERP软件寻求恰当的集中管理。服务局部则是企业利用ERP软件扶持企业中某项业务、某些部门、某个环节,达到解决重点问题,使企业成长更均衡,不会在某方面失去竞争力。服务一线,则是ERP软件主要解决一线基础的业务流程,现寻求基础流程的管理提升,不急于在中高层管理上着力。

(4)“实时/透明”到“延迟/加工”。企业的各级管理都寻求实时的管理效果,从上到下更追求管理的透明与真实。在没有信息技术时,对于规模稍大的企业,这都是较难的事。而利用ERP软件来完成这一管理目标,是不少企业的构想。用友与Gartner所推的RTE更是强调整个企业对市场响应的实时,这当然就要求业务的实时和透明了。对实时性和透明性的要求,将是ERP软件需求中重要的部分。体现了对平移至ERP平台上之后,企业对其响应速度,数据通透性,业务记录的可追溯性等要求。

业务实时是五格中最高的要求,基本可借用RTE的概念。管理实时,则要求ERP软件具有充分的OLAP和BI能力,可对业务操作中的原始记录进行充分的挖掘,而统计分析的数据能及时提交并给予决策支持。按需细分,则不对ERP所涉范围要求全面的实时和透明,在投入可承担的情况下,分级要求做到实时与透明。人为弥补是指业务操作和管理所面数据和信息不能全部由一线的操作自动生成,而需要人为的补充,以完善所需的信息。同意人为弥补往往是在ERP软件需求要求深度和广度不足时被迫之举。延迟,是企业在ERP软件需求中愿意接受数据与信息的延迟。

(5)“复杂”到“简单”。ERP软件需求中对软件模块的复杂度要求是与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复杂度紧密相关的。如果企业仅是大规模的单一生产,其制造模块要求达到的复杂度就会较低。但如果企业是混合生产性企业,又要展开JIT生产和柔性制造,则必然要求制造模块足够复杂来支撑企业的生产制造流程。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需求在此模型上的5个关键维度上寻找到恰当的定位,最终所形成的清晰构图要远比对企业ERP软件需求进行大量细节分析所得到的简单累积汇总更能说明问题。因此,对ERP软件需求模型的深入了解是企业实施ERP项目最终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宋云雁.ERP实施的相关问题探讨[J].工业技术经济, 2006 (12) .

中小企业ERP软件的发展 篇10

ERP:一个对企业资源进行有效共享与利用的信息系统, 己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管理层的认可。ERP是英文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简称, 顾名思义是指企业资源计划, 是对企业的所有资源进行计划、控制和管理的一种手段。ERP系统集成了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 一个完整的ERP系统集成了制造、财务和分销职能以便实现动态地平衡和优化企业的资源。

从1981年沈阳第一机床厂从德国工程师协会引进第一套MRPⅡ (第一代ERP系统) 软件开始至今己有二十多年, 由于当时我国的经济环境是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时期, 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不强, 企业基础管理落后, 制造资源利用低, 为改变这种状况, 我国先后从国外引进了MRPⅡ软件, 在全国各大机械行业进行试点。ERP在中国的应用与推广经历了从起步、探索到逐步成熟的艰苦历程。一些大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实现信息化, 其业务动作越来越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撑, 必然要求依赖其供应链生存的中小企业也实现信息化。

国家统计局的调查资料显示, 国内约有三千多家企业购买或使用了ERP软件, 其中中小企业业有2600多家。然而, 其应用的效果并不理想, 各个企业差距较大, 能够成功地全面实施ERP管理系统的企业为数不多。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 引进ERP来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成为众多中小企业的战略决策, 有些已经开始了应用探索之路。同时, 在中小企业管理中实施ERP也很有必要。

那么下面就来谈谈ERP软件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和发展。

近年来, 曾经以低价格推动了ERP普及的中低端ERP厂商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形势。用友、金蝶、浪潮等ERP厂商进一步压迫着他们的生存空间;ERP厂商, 也纷纷转向了互联网应用, 逐渐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互联网因其低成本、灵活、易用, 促使中低端ERP企业选择互联网应用作为突破口。

中小企业信息化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 如一次性资金投入少, 对短期回报要求高;由于没有受过系统的培训, 对界面的操作功能要求高;对产品的灵活性、稳定性和技术服务的完善性要求高等。金算盘与电子商务相结合、速达以互联网形式提供软件产品与服务, 都集中在了"低成本"这个关键点。速达很早就表现出向互联网应用发展的趋势。国内ERP巨头金蝶与用友也都看到了互联网的应用商机, 先后推出一些基于手机的"移动ERP"以及在线支持等增值服务。2005年, 用友推出了在线应用服务事业部, 专门基于手机和互联网提供应用服务, 将后台ERP系统和前台的手机业务结合起来。这个事业部, 与2000年9月伟库推出的在线管理软件租赁业务有一定关系, 但又不完全相同。2005年8月, 用友软件宣布推出在线服务品牌-UFOnline, 包括移动增值服务 (UFMobile) 、ASP、电子交易和信息服务 (E-Busines S) 三大业务群组。

2006年广东移动与金蝶签署战略联盟协议, 广东移动负责短信业务, 金蝶负责软件业务, 双方将共同开发、推广、深入拓展企业移动商务应用。事实上, 双方的合作从2004年底就开始了, 金蝶也早就明确了以手机等移动终端提升ERP价值的道路, 短信业务成为突破口。金蝶公司曾表示走与短信结合的移动商务是符合目前中国实际的本地化应用, 移动商务应用将是金蝶未来新的增长点, 未来三年将占到集团总收入的20%以上。2006年7月, 看好互联网应用前景的ERP厂商金算盘推出了整合性的全程电子商务平台, 包括全程供应链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网站和一些基于互联网的新型管理软件系统, 如ERP、CRM、OA等。除了ERP厂商, 电信运营商的参与程度也越来越深, 在某种程度上, 双方结成了利益共同体。2005年年底, 中国电信在南方推出了"商务领航"项目, 主要针对中小企业用户, 提供完全基于ASP模式的服务。电信运营商的介入, 有可能解决用户对ASP模式不信任的问题。

根据计算机世界杂志调查数据显示, 2006年企业移动商务市场总额达119亿元, 到2008年将达306亿元。互联网已经深度渗透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各个厂商也都看到了这个方向, ERP软件互联网应用的终端是PC。

目前在国际上新出现了租赁方式的ERP软件, 浪潮就正在与铁通等运营商洽谈, 希望由ERP厂商与电信运营商联合起来, 为用户提供软件、硬件以及系统的租赁。在这个模式下, 服务器等硬件设备放在用户自己那儿, 硬件设备、网络连接、系统的部署和日常维护都由电信运营商来做, 用户只需为此定期支付租赁费即可。浪潮提供软件平台, 同时提供软件的二次开发服务。

由供应商提供服务器和软件, 客户将自己的数据保存在服务商提供的服务器上。国内的ERP厂商速达软件公司也选择了租赁式软件为切入点, 客户端租赁模式又开了营销模式的先河。2006年6月26日, 速达软件公司宣布全新的在线ERP产品-5000Pro Oniine正式上市, 这款产品功能简洁实用、实施周期短。并在国内ERP软件厂商中首先推出了客户端租赁模式。OnDemand是速达公司以ERP产品E3-PRO为需求蓝本, 继续强化其生产模块后设计推出的一项在线ERP服务。它将基于ASP (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 应用服务提供商) 的租赁模式, 向中小企业提供一对多的应用服务。企业客户可以通过速达OnDemand, 便捷、廉价的享用ERP, 无需投入ERP软硬件以及技术人力等高成本, 实施ERP的难度、风险将大大降低。这种模式的优点相当于开自来水厂通过互联网接出自来水管线, 任何需要用水的个人和企业只要在家里拧开水龙头就可以了, 然后按月交费, 用更少的钱享受相同的服务。速达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很多服务器, 为用户提供网络平台和域名解析服务。租赁客户端软件的各分支机构, 先要输入一个用户名和密码后, 才能通过网络远程登录公司总部的服务器, 实现对总部ERP软件的操作。如今, 每次远程登录都要经过速达的远程登录服务, 这有助于占有一批固定客户。客户就是价值, 新进入厂商主要争夺的就是客户, 这有助于公司其它增值业务的开展。它采用互联网实时在线设计, 能快速实现移动办公、异地分销、远程配送、集团数据整合、资源信息共享等需求。现在, 集团客户可以通过购买软件本身解决数据库的存放问题, 然后将越来越多的异地分支机构通过租赁客户端的方式来降低管理成本。

中国ERP在线服务业务, 会走出怎样的一条道路, 还要看市场和用户的认可了。国产ERP软件在ERP租用方面的探索还是值得称赞的

摘要:阐述了ERP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随着大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实现信息化, 其业务动作越来越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撑, 必然要求依赖其供应链生存的中小企业也实现信息化。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迫切需要应用ERP软件来改善企业管理的现状, 突破自身发展的制约和瓶颈,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本文因此现状描述ERP软件在中小企业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ERP,中小企业,应用

参考文献

[1].闪四清.ERP系统原理和实施[M].清华大学, 2006

ERP系统软件 篇11

然而,随着联想、康佳、长虹等大企业接连宣布ERP实施成功,大多数徘徊的企业似乎也更加强烈的意识到了实施ERP的必要性,企业实施ERP,不仅对企业自身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而且对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整体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ERP发展历史

从解决制造问题的物料需求计划MRP到开始解决企业生产能力需求计划的闭式MRP,直到与企业财务相结合的制造资源计划MRPII的发展,在到把各个子系统结成在一起的ERP,ERP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①20世纪50年代的库存控制订货点法(Order Point);②60年代的时段式MRP(Time Phased 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③70年代的闭环MRP(Closed Loop MRP);④80年代发展起来的MRPII;⑤90年代到现在的ERP;

1.订货点法。订货点法的基本原理是:当领料使一物料在永续盘存记录上的库存下降到预先确定的订货点水平时,就发出补货订单。这是一种按照过去的库存经验来预料未来的物料需求的方法。它是根据平均用量和期限,再加上“安全库存量”来保护偶而超过平均量的需求而决定订货时间。它的核心问题是订货点。当库存量低于订货点时,就产生物料需求。

然而,由于订货点库存模型是围绕一些不成立的假设建立起来的,没有实用价值,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却是并没有实现应有的效果,从而引发了MRP的出现。

2.时段式MRP。物料需求计划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出现,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技术和方法。它在解决订货点法缺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称为基本MRP。

MRP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需求和预测来测定未来物料供应和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方法。它提供了物料需求的准确时间和数量。但是他的局限在于它是建立在已有的主生产计划是可行的前提下的,但是实践中,有些物料由于市场紧俏、供货不足或者运输工作紧张而无法按时、按量满足采购计划,或者采购虽已到位,但设备和工时的不足而没有能力生产,造成无法完成生产计划,原料大量积压的窘境。此时,MRP系统的输出将只是设想而无法付之实现。所以产生了闭环MRP。

3.闭环MRP。所谓闭环,一是指把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计划纳入MRP,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二是指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必须有来自车间、供应商和计划人员的反馈信息进行计划的调整平衡,从而使生产计划方面的各子系统得到协调统一。其过程是一个“计划—实施—评价—反馈—计划”的封闭循环过程。在一个闭环MRP系统中,反馈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了。无论是车间还是供应商,如果意识到不能按时完成定单,则应给出拖期预报。在不使用MRP的情况下,所要求的订单完工日期和实际的需求日期脱节,但在MRP环境下,所要求的完工日期即是实际的需求日期。这样一来,当要求的日期不能满足时,应尽快给出反馈信息就是十分重要的了。可见,MRP是一种既不出现短缺,又不积压库存的计划方法,解决了制造业所关心的缺件与超储的矛盾。

4.MRPII。MRPII同MRP的主要区别就是它运用管理会计的概念,用货币形式说明了执行企业“物料计划”所带来的效益,实现了物料信息同资金信息的集成。它以MRP系统的产品结构为基础,从最底层采购件的材料费开始,逐层向上将每一件物料的材料费、人工费和制造费累积,得到每一层零部件直至最终产品的成本。再进一步结合市场营销,分析各类产品的获利性。MRPII把传统的帐务处理同发生帐务的事务结合起来,说明帐务的资金现状,从而体现物流信息同资金流信息的集成。

5.ERP。ERP系统除了囊括了传统MRPII系统的制造、供销和财务三大部分外,还集成供应链管理,基础数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生产管理,决策管理等模块于一身,实现了集成化现代化管理。在这个集成化的体系中,MRP依然是ERP不可缺少的核心部分,而且所有的ERP软件都把MRP作为其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块,而MRPII作为ERP的重要组成,也依然扮演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角色。

ERP概述

1.ERP的核心思想。①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是单一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供应链企业和另一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优化企业资源,必须要管理,整合,优化整个企业供应链的资源。②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ERP系统支持多混合型的生产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精益生产LP”的思想,即企业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同他们建立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进而组成一个个企业的供应链。其二是“敏捷制造AM”的思想。当市场上出现一个新的机会,而企业的合作伙伴不能满足新产品的开发生产的要求时,企业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的或一次性的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③体现事先计划和事中控制的思想。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流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而且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经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另一方面,ERP系统通过定义事务处理(transaction)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和核算方式,在事务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保证了资金流和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

2.ERP管理模式的特点。①计划的一贯性与可行性。ERP是一种计划主导型的管理模式,计划层次从宏观到微观,从战略到战术,由粗到细逐层细化,但始终保证与企业经营战略目标一致。上传下达,及时反馈,适时调整,保证计划的一贯性、有效性与可执行性,为实现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提供了有利的保证。②管理系统性。ERP是一种系统工程,它把企业所有与经营生产直接相关部门的工作联系成一个整体,各部门都依据同一数据信息进行管理,任何一种数据变动都能实时地反映给所有部门,做到数据共享。在统一数据库支持下按照规范化的处理程序进行管理和决策,改变了过去那种信息不通、情况不明、盲目决策、相互矛盾的现象。确保了数据的及时、准确和完整。③动态应变性。ERP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体现了完全按用户需求制造的思想,这使得企业适应市场与客户需求快速变化的能力增强。它通过跟踪、控制和反映瞬息万变的实际情况,使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根据企业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迅速做出响应、及时调整决策,从而保证生产计划正常进行,进而缩短了企业的生产周期,同时保证了企业拥有较强的应变能力。④模拟预见性。ERP是经营生产管理规律的反映,因而它按照规律建立起来的信息逻辑具有模拟功能,可以预见相当长远的计划期内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采取措施消除隐患,而不是等问题已经发生了再花几倍的精力去处理,有利于分析和决策。⑤物流、资金流的统一。ERP包罗了成本会计和财务功能,可以由生产活动直接产生财务数字,把实物形态的物料流动直接转换为价值形态的资金流动,保证生产和财会数据一致。⑥ERP的供应链特性。ERP把制造企业的制造流程看作是一个在全社会范围内紧密连接的供应链,其中包括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和客户等;同时将分布在各地所属企业的内部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如财务、市场营销、生产制造、质量控制、工程技术等,还包括对竞争对手的监视管理。

我国企业实施ERP的必要性

ERP不仅是一个软件,更重要的是其蕴含的科学的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从这种意义上说,ERP是管理者的工具和武器。它可以在多变的企业环境中,快速为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使决策层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决策,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随着系统使用的不断深入,所积累的数据不断增多,这样一个庞大的信息系统所能为管理层、决策层提供的数据将更加全面和多元。现在的事实是:世界五百强的企业无一不使用ERP系统,我国的许多大企业也纷纷投入巨资,实施ERP系统,它们涵盖了产品研发、生产管理、产品营销、销售及结算支付在内的许多方面。随着这些实力型大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继续固守原有经营模式的中小型企业将会更加步履艰难,被远远的甩在竞争对手的后面,最终在竞争中被淘汰。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企业是否实施ERP已不仅仅是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问题,而是关乎企业是否能继续生存和发展的抉择。

ERP系统软件 篇12

关键词:化工企业,ERP软件,设计

化工企业就是从事化学工业生产和开发的企业和单位的总称。化工行业渗透各个方面, 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展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般将化工企业划分为三大类:石油化工、基础化工以及化学化纤三大类, 每一大类又可细分为众多小类。本文是在对南京新材料产业园 (原六合红山精细化工园) 调研后的总结, 南京新材料产业园于2011年4月由南京市政府批准成立, 着力发展以新材料产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 高规格规划建设新型、绿色市级工业园, 园区有75家企业, 绝大多数是中小型化工企业, 对研究化工企业有较强的代表性。

1 化工企业的生产特征

化工企业属于制造业企业, 有着较强的生产和经营特点, 对ERP软件的功能也有着特殊要求。正确选择合适的ERP软件, 将对企业生产起到促进作用。化工企业具有自身的特征,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生产过程的动态连续性

化工企业生产过程是动态连续的生产过程, 这将对生产设备、原料配合比、物料特性以及操作技术人员综合能力率等因素都有较高的要求;但对各个环节而言又是不连续的, 各生产环节的生产情况依赖于相应的生产设备、原料配合比和操作人员的水平, 如果原料配合比和工艺参数的控制程度不同将会导致不同的产出率;相同的配方或原材料而因为设备、操作人员技术不同, 也会产出不同产量的产品。为此, 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有严格的生产过程控制要求, 并应有纠偏和动态调整的能力。

1.2 产品产出的多样性

化工企业的生产中, 一般会有多种副产品, 确定副产品的产出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做到产品的产量符合设计要求是化工企业生产计划管理中的一个难题。产出的产品往往还有不同产品等级, 不同的纯度和浓度等问题。这些产品特性都需要在设计ERP软件中给予解决。

1.3 计量单位的多样性

化工企业的生产中还存在计量单位的转化问题, 一般生产企业的转换关系是比较简单的, 但是化工企业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计量单位涉及较多, 转换关系相对复杂, 如进货时用加仑, 储存时用吨, 出货时用桶, 生产时用夸脱, 消耗时用盎司等等。每一批次物料的转换与物料的特性有关, 转换率关系较为复杂。

1.4 成本核算的特殊性

化工产品的成本核算相对复杂, 各类化工产品不尽相同, 各类化工企业都需要根据其产品的特殊性, 采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

1.5 质量管理的特殊性

化工企业对产品的质量管理有着较一般企业更为严格的要求, 不仅要对原材料、产成品进行质量管理, 还要对每个工艺有着严格的质量控制要求。化工企业要重视过程质量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化验分析, 防止生产过程中产出较多的等级品, 甚至废品。此外, 化工企业的质量标准和工艺还应符合国家ISO9001的质量认证。

1.6 设备管理的兼容性

对化工企业而言, 一般都是连续生产的, 某一台设备出现故障将会影响整个生产过程, 因此, 要充分考虑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应做到保证设备和生产线的稳定运行和满负荷生产, 同时要实时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查和管理, 这就要求设备管理软件具有全生命周期管理、周期标定管理、仪器仪表及计量器具的定期校验和标定检验提示功能。由于ERP软件本身并不能提供设备运行的实时信息, 所以化工企业要真正做到对设备的实时动态管理, 需将ERP软件与其他设备管理软件相结合。

1.7 人才管理的高技术性

由于化工生产所具有的现代化特征, 生产过程要求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因此, 化工人才需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2 化工企业ERP软件设计的要求

根据化工企业的生产特征, 其实施的ERP系统需具备以下主要模块, 来满足化工企业的生产需要。

2.1 计划管理模块

计划管理模块是化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模块将协助企业计划员科学的制定各方面的管理计划, 化工企业由于产品的多样性, 该模块应能够制定所有产品的生产计划, 从而使企业按照制定的各项计划来实施, 该模块应该包含产品销售计划管理、原料采购计划管理和生产计划管理3个模块。

2.2 生产管理模块

生产管理模块对于化工企业来说是最重要组成部分。该模块能够根据接收的订单, 对车间的生产进行分配, 对原材料投料、各原料的配合比例进行计算和管理, 对化工生产的单位能够自动换算, 解决化工企业计量单位多样化的特性。该模块还能够控制生产的连续和中断, 以便适应生产的动态连续性。生产管理模块的基本功能模块包括物料清单管理、生产订单管理、生产领料管理和生产产品管理等部分, 该模块应与企业MES系统 (生产过程执行系统) 有效兼容。

2.3 采购管理模块

采购管理模块协助采购管理人员完成企业需要的各种物料的采购, 通过采购管理模块把对生产物料需求信息和物料供应商信息进行整合, 采购人员根据需要综合制定采购计划, 包含了签订采购合同、完成采购订单、物料入库整个流程的管理。该模块包括:采购物料管理、采购订单管理、采购员管理、采购进, 退货管理和供应商信息管理。

2.4 库存管理模块

库存管理模块帮助仓库管理员完成对库存物料的出入库的统计和对物料的盘点等, 进而能够有效控制库存物品的数量、库存成本等, 最终达到降低库存成本、减少物料积压货短缺情况出现的目的, 保证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该模块包括:库位管理、物料库存管理、产品库存管理、库存移动管理和库存调整管理等。

2.5 销售管理模块

销售管理模块能够帮助销售人员及时收集用户需求信息, 能够及时的跟进客户合同的履行情况, 掌握发货情况、回款情况和售后情况, 定期统计销售管理信息包括客户资料管理、产品管理、销售预测管理和客户订单管理。该模块包括:客户管理、销售产品管理、销售人员管理、销售预测管理、销售订单管理和查询统计等功能。

2.6 人力资源管理模块

化工企业对人才也有相对较高的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模块主要帮助人事部门对企业人员的基本信息和资格信息进行管理, 对人员的合同进行管理, 对绩效情况进行统计, 以及对员工的考勤和考核, 有利于企业内部员工贯彻和执行公司的各项规定。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和系统中的其他模块应该能够集成, 方便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包括:员工档案管理、工资管理、招聘管理、培训管理、考核管理等。

2.7 财务管理模块

财务管理是每个公司的重要日常工作, 财务管理模块将有助于财务人员对账目和报表进行高效、准确的处理, 通过了解资金使用情况实现对企业的综合管理。同时财务管理模块实施可以帮助企业对整体财务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 掌握公司的经营情况。财务管理模块包括:总账报表、应收应付、成本管理、资金管理等。

2.8 综合分析模块

综合分析摸块能提供按时间 (天/月/年) 的实际制造过程的报告, 并将这些结果与过去的历史记录及所期望出现的经营目标进行比较。综合分析模块主要包括:资源利用情况、资源可使用性、生产周期时间、对计划执行的符合性、与标准比较的差异等功能分析。

3 结束语

化工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一套好的化工企业ERP软件, 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优化生产环节, 还能降低生产成本, 使企业在节省能源、减少污染等方面受益颇多, 实现企业的集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海晓.中小型化工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 2011.

上一篇:产品时效下一篇:适宜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