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P检测与临床应用

2024-09-27

CRP检测与临床应用(精选9篇)

CRP检测与临床应用 篇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主要临床特征,是老年人群最常见呼吸系统慢性疾病[1]。COPD患者每年急性加重发作次数在1~4次不等,对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但目前尚无量化性指标用于判断AECOPD发作[2]。为此,本研究选取两项炎性指标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C,PCT)与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进行相关研究,意在明确其对AECOPD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均参照2013版COPD诊治指南确诊[3],且年龄≥65岁。排除合并其他肺部疾病者;合并心血管系统、肝脏等其他重要脏器官疾病者;合并机体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者。109例患者入组,其中男62例,女47例,年龄65~86岁,平均(77.9±6.1)岁。并选取同期经全面体检确认健康老年受试者55例,纳入正常组,其中男33例,女22例,年龄66~87岁,平均(78.4±7.0)岁。两组受试者年龄、性别比例等临床资料比较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患者分组

参照COPD分期临床诊断标准将患者组分为加重期组、缓解期组[4]。加重期患者呼吸道症状较缓解期恶化明显,咳嗽咳痰严重、气短、喘息等,痰量增加且多为脓性、粘液性痰,部分患者出现发热等症状体征。缓解期主要表现为轻微咳嗽、咳痰、气短等,痰量较少。共确认加重期48例,缓解期61例。

此外,按照加重期患者Anthonisen分型[5],将其分为I型组、II型组及III型组,I型组(27例):存在呼吸困难、痰液浓稠、痰量增加等重要症状。II型组(11例):存在2项或以上主要症状。III型组(10例):存在1项主要症状以及2项及以上次要症状如咳嗽、气喘等。

1.2.2 检测指标

取受试者入组后次日清晨空腹静脉血3 m L,分别使用免疫荧光双抗体夹心法、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PCT及CRP[6],检测试剂分别购自大连泛邦公司、北京西美杰科技有限公司,操作方法严格按照试剂使用说明书。

1.2.3 诊断价值

以PCT>0.15 ng/m L、CRP>20mg/L为临界值[6],超过此临界值即判定为阳性,统计PCT、CRP及联合检测对各组受试者AECOPD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临床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并采用c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并采用t检验、F检验,检验水准设定为α=0.05,当P<0.05时,认为有统计学差异性。

2 结果

2.1 检测结果

加重期组PCT、CRP均显著高于缓解期组、正常组,缓解期组CRP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缓解期组与正常组PCT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不同分型AECOPD患者血清PCT、CRP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1 各组受试者血清PCT、CRP水平比较(±s)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与缓解期组比较,P<0.05。

表2 不同分型AECOPD患者血清PCT、CRP水平比较(±s)

2.2 诊断价值

PCT+CRP联合检测AECOPD灵敏度为95.7%,显著高于PCT、CRP检测,其特异性为90.6%,显著高于CRP检测(P<0.05),PCT检测特异性为87.5%,与联合检测特异性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PCT、CRP对AECOPD诊断价值分析(n)

注:*与联合检测比较,P<0.05。

3 讨论

COPD是因炎症反应引发慢性气道非特异性症状,而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导致COPD进展至AECOPD重要原因。在AECOPD期,该炎症反应进一步加强,也导致气道炎性反应甚至全身炎症反应加重。目前AECOPD诊断多依据临床症状,主观性较为明显,往往待患者出现明显症状后方可确诊,滞后性明显[7]。因此,寻求AECOPD量化诊断指标对于患者早期分期确认及治疗方案指导均具有重要意义。

PCT是降钙素原前体物质,是一种分子量为13KD前肽糖蛋白,主要由甲状腺C细胞合成、分泌,其体内半衰期为25~30 h且不受激素水平影响。正常人体中PCT水平往往低于0.10 ng/m L,而当机体受到细菌感染后,肝脏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等多种细胞均受到刺激并分泌大量PCT。一般而言,在机体出现上述变化后,2 h内即可见PCT显著升高,6~12h其水平可超过阳性阈值,并在24 h左右达到峰值。因此本研究可见PCT对AECOPD诊断灵敏度达到了79.5%,提示随着感染出现及进展,PCT可持续维持较高水平,与Yilmaz等[8]研究结论一致。然而,由于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使得血清PCT水平变化受到了一定影响。因此,为提高诊断准确性,需进一步寻求提高检测灵敏度、降低阈值诊断指标。

CRP含5个多肽链亚单位,主要在白细胞介素-6介导下由肝脏分泌,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其分子量约115~140 KU不等。在机体因感染出现炎性反应后,CRP会在8 h内迅速升高,并在1~2 d内达到峰值水平,且其峰值水平较正常值常可出现200倍升高[9,10],因此CRP对于AECOPD诊断具有较高特异性,可以准确地区分患者处于COPD缓解期、急性期或是需要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但由于CRP上升速度不及PCT,且其水平上升需持续、反复炎性刺激[11,12],故在AECOPD诊断中表现出了灵敏度不足劣势。且钱建美等[13]指出,CRP>20 mg/L多作为细菌感染判断阈值,其对病毒、真菌感染或其他原因引发COPD病情进展指导意义不足。因此,我们考虑将PCT与CRP进行联合诊断,并发现联合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均提升至90%以上,提示其临床应用前景较佳。此外,我们发现,不同分型AECOPD患者血清PCT、CRP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这说明PCT与CRP联合诊断不受患者分型影响,这更加有利于疾病监控及预后判断实施,对患者早期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改善亦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老年AECOPD患者血清PCT、CRP显著升高,联合检测上述指标对COPD患者急性加重判断具有较高灵敏度与特异性,可指导早期诊断治疗。

CRP检测与临床应用 篇2

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由肝细胞合成,在正常情况下CRP以微量形式存在于健康人血清中,当机体有急性炎症、感染、创伤和心血管疾病时会成倍增高。CRP在感染发生后6—8小时即开始升高,24—48小时达到高峰,高峰值可达到正常的数百倍,在感染消除后其含量急骤下降,一周内可恢复正常,因此它可以对病情及抗生素疗效进行监测。

1 影响CRP基础水平的因素

1.1 婴幼儿急相期增高不如成人和年长儿明显,基础值较成人低;

1.2 吸烟者CRP基础水平较普通人增高;

1.3 孕妇孕期间CRP水平轻度增高,分娩时达 20 mg/L;

1.4 严重营养不良和激素分泌不足可影响CRP的合成RP基础水平的因素。

2 CRP 正常值

新生儿:< 3.2 mg/L 儿童:< 2.2 mg/L ;男性:< 5.2 mg/L

女性:< 4.6 mg/L;吸烟者: < 11.5 mg/L妊娠期:< 20 mg/L 。

CRP升高幅度较大时,提示细菌性感染,需采用抗生素积极治疗,而CRP无显著性升高时,提示病毒感染的可能性较大,或病程较短,建议24小时内复查,CRP水平与感染程度和组织损伤程度密切相关,由此看出CRP是鉴别诊断细菌或病毒感染的基本工具,可动态监测病程和观察疗效,特别是对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有提示性作用。

3 CRP检测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常规CRP检测主要用于感染性疾病的实验检查依据。

常规CRP检测 尤其适合于:发热待查、昏迷病人、老年病人、痴呆病人。是鉴别诊断病毒或细菌感染的基本工具,可动态监测病程和判定抗生素疗效。感染的诊断和鉴别;常规CRP在感染发生后6---8小时即开始升高,24---48小时达到高峰,高峰值可达正常的数百倍,在感染消除后其含量急骤下降,一周内可恢复正常。而CRP在病毒感染时无显著升高,这为疾病早期感染类型的鉴别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依据。

常规CRP对于感染的诊断和鉴别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对于CRP与其他指标的联合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如:CRP与血常规的联合检测。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时CRP明显高于病毒性感染。细菌性肺炎、CRP大幅度增高平均200mg/L。CRP值取决于感染的持续时间。连续监测CRP水平下降,这是治疗效果满意的指标。CRP水平在3---4天内下降,2—4周内恢复到正常附近水平,表示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细菌和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症状有時很难区分,CRP可以帮助作判断,决定是否进行抗生素早期治疗。如果发病<12小时,即使有细菌感染的明显表现,CRP值可以是正常的。但12小时后(3—6小时)可疑的细菌感染通过再测CRP即被证实。 膀胱炎病人CRP水平<20---50mg/L;肾盂肾炎>10---20mg/L,中值75mg/L,最高230mg/L;CRP检测特别对不能表达症状的病人(婴儿、昏迷、痴呆病人等),有很好的提示作用。此外对评价泌尿系统感染的严重程度有重要作用。

CRP在抗生素治疗前后变化幅度明显>WBC值说明CRP敏感性较高;CRP动态观察可以较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单一观察WBC值可能会掩盖对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效果观察,WBC正常幅度较大:4.0~10.0×109/L。有些低WBC人,8.0已是高值;即使出现WBC升高,亦在24小时后。

婴儿和儿童感染<10mg/L:如不是新生儿(新生儿感染分界值为2mg/L),病程大于6-12小时,可基本排除细菌感染或细菌已被清除;>25mg/L:细菌感染;浓度下降:治疗有效,病情好转。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和骨髓炎CRP水平较高,均值150-200mg/L;CRP迅速下降至正常是疾病好转和抗生素治疗有效的标志;大龄儿,成人患细菌性脑膜炎时,症状超过12小时,CRP极少低于50mg/L,而症状少于12小时,CRP可能会正常,几小时后再测就会出现高浓度的CRP值。

急性阑尾炎发病时间少于12小时,CRP可能正常,几小时后再次检测CRP有很好的诊断价值。CRP和WBC计数综合分析是诊断的最佳指标。郑建方报导了400例CRP与WBC计数对急性阑尾炎诊断价值的研究提示:CRP与WBC均正常者可排除急性阑尾炎,其预测率为100%,这种病例根据临床症状尽量采取保守治疗,并多次 测CRP、WBC,当某一指标升高,再全面考虑是否手术。 者术后6-8小时,CRP开始增高,2-4天达到最高水平。手术后6天或6天后CRP>75mg/L明显提示有感染或有并发症可能。

4 CRP用于病情及抗生素疗效的监测

CRP检测与临床应用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诊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72例, 其中女性患者19例, 男性53例, 患者平均年龄为 (61.3±15.0) 岁, 其中24例为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 , 24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 , 24例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 另从同期体检人群中选取24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 对照组中女性人数11例, 男性人数13例, 年龄为 (60.46±8.94) 岁, 四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均无明显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 (1) 满足上述诊断标准; (2) 患者年龄为60~75岁, 民族及性别均不设限; (3) 了解本次试验, 并自愿接受本次试验。排除标准: (1) 经肾功能检查, 发现血肌酐>265μmol/L, 判定为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另患有感染性心内膜炎、肺心病以及低血压等可能对本次研究造成较大影响的疾病; (2) 患者处于特殊时期, 如哺乳期或妊娠期; (3) 14 d内刚接受手术治疗, 急性感染者以及机体创伤; (4) 本次试验前30 d服用他汀类药物以及非甾体类药物;退出标准: (1) 未按规定服药无法判定疗效; (2) 资料不全无法判定疗效、安全性; (3) 严重不良反应、并发症, 特殊生理变化等, 难以继续治疗; (不良反应者纳入不良反映统计) (4) 使用影响疗效药物。

1.3 检测方法

四组患者在入院后均对其净体质量、身高等进行测量, 并对体质量指数 (BMI) 进行计算, 计算公式为:BMI=体质量/身高2;第2日清晨空腹抽取5 m L左右静脉血, 采集静脉血样本时, 叮嘱患者取仰卧位, 均取肘部静脉血;将采集到样本静置30 min后即可进行离心处理, 速度为4000 r/min, 时间为8 min, 在完成离心处理后则运用移液器从样本中取出1 m L上清液将其注入到试管内保存, 病放置到-80℃的冰箱内进行保存, 便于下一步超敏CRP与血清检测所需。本次研究采用检测仪器为迈瑞医疗国际所生产的血球仪, 型号为BC-1800, 另运用上海申能德赛诊断技术有限公司所生产的hs-CRP试剂盒, 二血脂试剂盒则为浙江东瓯公司所生产。运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定量检测hsCRP, 另通过酶法定量对三酰甘油 (TG) 、总胆固醇 (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进行检测, 载脂蛋白A1 (Apo A1) 与载脂蛋白B (Apo B) 同样此阿勇免疫透射比浊法定量进行测定。

2 结果

2.1 三组冠心病与对照组患者血清hs-CRP检测结果进行对比:

根据表1来看, 通过对四组患者的hs-CRP均存在明显差异, P<0.05;SAP组、UAP组、AMI组hs-CRP检测结果明显较对照组高, P<0.05;SAP组与UAP组较之AMI组低, P<0.05;SAP组与UAP组对比, UAP组明显高于SAP组, P<0.05。

注:a表示较之对照组, P<0.05;b表示较之AMI组, P<0.05;c表示较之UAP组, P<0.05

2.2 三组冠心病与对照组患者TC、TG、LDL-C、HDL-C检测结果进行对比:

根据表2统计统计结果显示, 三组冠心病患者TC、TG、LDL-C、HDL-C检测结果均比对照组高, P<0.05;三组冠心病TC、TG、LDL-C、HDL-C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 P>0.05。

注:a表示较之对照组, P<0.05

2.3 三组冠心病与对照组患者Apo A1与Apo B检测结果进行对比:

根据表3统计结果来看, 通过对四组患者Apo A1与Apo B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不难发现, SAP组、UAP组、AMI组Apo A1与Apo B检测结果均明显比对照组高, P<0.05;SAP组、UAP组、AMI组Apo A1与Apo B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 P>0.05。

注:a表示较之对照组, P<0.05

3 讨论

超敏CRP主要是因上皮细胞与肝脏受到炎性细胞因子刺激而引发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其不仅能够反映局部炎性反应, 同时还能够充分体现全身炎性反应, 其是血清中非常重要的痕量成分, 但采用常规情况下是无法检测到的, 只有当出现组织损伤、局部缺血以及感染、肿瘤等情况时, 才能够反应出来, 由于细胞因子介导, 故当炎症组织损伤发作6~12 h内, 可检测到CRP的浓度会出现非常明显的上升, 并有大量实验已经证实, 其浓度与炎症损伤程度呈现为正比, 而在病理逐渐恢复后, 其CRP浓度也会随之下降, 故是临床中非常重要的判断感染和炎症的指标[3]。

本次研究, 通过运用血脂与超敏CRP检测对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群进行对比, 从结果来看, 不难发现, 冠心病患者hs-CRP含量明显比正常人群高, 且AMI组比SAP组与UAP组高, UAP组明显高于SAP组, 由此可知, 患者病情的发展与hs-CRP呈现为正比, 这与相关文献资料研究结果一致[4];另对冠心病患者TC、TG、LDL-C、HDL-C、Apo A1与Apo B检测结果与正常人群进行对比, 可以看到其各项指标均明显更高, 但冠心病SAP组、UAP组、AMI组三组患者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 由此可知, 通过血脂检测能够非常有效的区别正常人群和冠心病人群。总而言之, 通过运用超敏CRP与血脂进行联合检测, 可为冠心病的诊断、预防和预后判断提供科学支撑,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耿明霞, 何峰容, 殷少华, 等.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8 (21) :2608-2609.

[2]招钜泉, 谢冰, 袁程伟.血清CTn-I和Hs-CRP联合检测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22) :60-61.

[3]樊文, 李顺康, 朱俊, 等.Hcy、hs-CRP联合检测在冠心病、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 (19) :2610-2611.

CRP检测与临床应用 篇4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酶谱、C反应蛋白在小儿肺炎中的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肺炎患儿500例,选择酶动力学方法对其心肌酶谱进行测定,选择免疫透射比浊法对C反应蛋白进行测定,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微生物肺炎、细菌性肺炎与病毒性肺炎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病毒性肺炎C蛋白反应无变化,细菌性肺炎C蛋白反应显著性增高,两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心肌酶谱与C反应蛋白的同时测量,有利于早期诊断疾病,可有效判断预后、监测病情。

【关键词】 小儿肺炎;C反应蛋白;血清心肌酶谱;检测

临床医疗水平的逐渐提高,促进肺炎心衰率逐渐降低,然而临床上却经常由于肺炎导致心肌損害1。在儿科疾病类型中,小儿肺炎是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笔者选取我院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肺炎患儿500例,选择酶动力学法对其心肌酶谱进行测定,选择免疫透射比浊法对C反应蛋白进行测定,进行统计学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肺炎患儿500例,其中男性255例,女性245例,年龄2个月至12岁,平均年龄5.3岁。500例患儿中,170例病毒性肺炎,230例细菌性肺炎,100例微生物肺炎。

1.2 方法 所有病例入院2天,采3ml的静脉血,择酶动力学法对其心肌酶谱进行测定,选择免疫透射比浊法对C反应蛋白进行测定,进行统计学分析2

2 结  果

心肌酶谱:310例心肌酶谱出现异常,约占69.56%。增高情况:280例出现乳酸脱氢酶,约占86.34%。249例出现天冬氨酸转氨酶,208例出现肌酸激酶,194例出现羟丁酸脱氢酶,185例出现肌酸激酶同工酶。增高书序: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羟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微生物肺炎、细菌性肺炎与病毒性肺炎的心肌酶谱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

C反应蛋白结果:30例病毒性肺炎出现C反应蛋白增高,约占15.13%。240例出现细菌性肺炎C反应蛋白增高,约占97.6%。52例微生物肺炎出现C反应蛋白增高,约占43.24%。其中细菌性肺炎最为明显,其他肺炎的增高不显著。

总体结果:微生物肺炎、细菌性肺炎与病毒性肺炎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病毒性肺炎C蛋白反应无变化,细菌性肺炎C蛋白反应显著性增高,两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

3 讨  论

小儿肺炎主要控制是指婴幼儿常得的支气管肺炎。引起小儿肺炎的病原估计1/3为病毒;1/3为细菌;另1/3为细菌与病毒以外的病原引起。小儿肺炎常常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如伤风感冒或者咽炎后,也个月可能在腮麻疹、百日咳等病之后合并肺炎。通常由于上呼吸道感染数天后,导致小儿肺炎是小儿常见的一种肺部感染性疾病。新生儿肺炎的症状尤其不典型,不怎么容易被发现3,引起小儿肺炎的原因有多方面。肺炎主要因细菌感染、病毒侵袭所致,在大多数病例中,病毒性肺炎是主要病发类型。在本组实验中,C反应蛋白的检测结果显示,细菌性肺炎的增高最为明显。小儿肺炎病因:小儿肺炎多为急起发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睡眠不安。或见轻度腹泻、胃口不开、恶心呕吐。以后突然出现气紧、鼻扇,严重的四周青紫、心率增快,或见嗜睡神迷,或见烦躁不安;肺部可以同情听到中、小水泡音。如有呼气延长,听到干性罗青及哮鸣音,则为喘息型支气管肺炎,X光检查小时还可以地方看到肺炎的大堆各种异常的图像4。

若肺组织处于炎症状态,因感染、缺氧关系,毒素与病原体会侵袭心肌,导致心力衰竭或心肌炎,实施心肌酶谱测定,可有效测定心肌损伤。在本组实验中,病毒性肺炎者,其心肌酶谱均出现异常,则表明由于小儿肺炎,而导致心肌损伤具有极高的几率。心肌酶是一种胞浆酶,位于脑组织、骨骼肌与心肌之中,可完整反映心肌的细胞。如果心肌遭到损伤,通过酶释放入血,以升高酶活性。经过酶测定、识别,可确定心肌受损的程度。心肌酶谱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在本组实验中,心肌酶有所增高者,多以AST、CPK与LDH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因心肌受到损伤时,最早变化的就是CK-MB,因此,在临床检测中,不能忽略CK-MB会出现增高情况5。

C反应蛋白(C-neactveprotein,简称CRP),是组织遭到破坏、机体出现炎症时,由于血清中存在一种急性、特殊的蛋白质。若发生急性炎症,CRP的值会显著性增高,在7-12h内会直达高峰,若病情逐渐好转,其CRP值也会逐渐下降,与病情变化呈正相关。早在80多年前,由两位外国学者发现,一些感染了细菌的病人体内会出现一种变化,即细菌的细胞壁上的C多糖体与病人血清中蛋白质发生肉眼可见的沉淀反应。人体血清中这种蛋白质现被称为C反应蛋白。后来发现,人体无论是严重的细菌感染、烧伤、外科手术创伤,还是各种炎症等,C反应蛋白都会发生变化。C蛋白反应检测可帮助辨别体内是否有炎症、心血管检查新指标、帮助辨别呼吸道感染类型。CRP可用于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细菌感染时,CRP水平升高。病毒感染时,CRP不升高或轻度升高,所以,CRP值可以帮助医生辨别呼吸道感染的类型,有针对性的给予药物和治疗6。

因此,采用C反应蛋白检测与心肌酶谱,可提前动态把握患儿的蛋白变化,以为预后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在本组实验中,经过检测后,微生物肺炎、细菌性肺炎与病毒性肺炎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病毒性肺炎C蛋白反应无变化,细菌性肺炎C蛋白反应显著性增高,两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这说明,心肌酶谱与C反应蛋白的同时测量,有利于早期诊断疾病,可有效判断预后、监测病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崔宝杰.儿科肺炎血清心肌酶谱和CRP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4):62.

[2] 孙兴珍.川崎病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与心肌酶谱变化和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21):1659-1660,1665.

[3] 陈全景,雷勋明,隗远祥,等.川崎病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与心肌酶谱和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10,(22):4116-4117.

[4] 张东晖.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和心肌酶谱对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7):58-59.

[5] 周建松,陈志红.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心肌酶谱测定在新生儿窒息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0,23(9):814-815.

CRP检测与临床应用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2010年7~9月1 800例门诊及住院患儿。年龄在1个月~10岁之间。

1.2 方法

采用法国ABX Micros CRP2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同时检测CRP和血常规,严格按照操作进行。

1.3 仪器和试剂

仪器为法国ABX Micros CRP2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试剂为法国ABX原装配套试剂,100人份/盒,批号为100803J3。

1.4 标本采集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标本采集,婴幼儿采集末梢血50μl于提前做好的抗凝管中充分混匀,5岁以上儿童采集静脉血2 ml于EDTA K2负压管中轻轻颠倒混匀5~6次,按照操作规程上机测定CRP与WBC。

1.5 结果判断

CRP>10 mg/L,WBC>10×109/L为阳性。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CRP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受白细胞介素和TNF等炎症因子的调节。正常情况下每天合成1~10 mg,急性炎症时每日可合成1 g[2],CRP在机体受到感染、外伤、肿瘤及理化因素刺激后5~8 h迅速升高,24 h内峰值可为正常值的数百倍;半衰期为5~7 h,感染控制后CRP可在48 h内快速下降,1周后恢复正常。因此CRP作为急性时相蛋白在各种急性炎症、组织损伤、心肌梗死、手术创伤、放射性损伤等疾病发作后数小时迅速升高,并有成倍增长之势。病变好转时,又迅速降至正常,其升高幅度与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本文1 800例患儿中,WBC与CRP同时增高者为562例,阳性率为31.2%。

从住院病例中随机抽查100例患儿,根据临床诊断和检验结果确诊为细菌性感染的WBC与CRP同时升高有38例,WBC与CRP在正常范围的有50例为病毒性感染,12例WBC与CRP不一致,不一致的原因分析为:严重营养不良、肝功能损伤以及恶液质的患者,在发生炎症的情况下CRP的量要比营养状况正常者明显偏低。CRP的合成与患者的营养状况也密切相关。因此,营养状况不良、免疫功能低下或缺损、特别是体液免疫功能低下或反应性较差的患者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影响WBC计数的因素很多,生理因素有餐后、剧烈运动、极度恐惧与疼痛等都可致WBC计数增高,对儿童的影响尤其明显。如果只把WBC计数及分类作为细菌感染的常规指标,在治疗观察中发现部分细菌感染患儿的WBC计数及分类指标变化不显著,对这一部分患者如果只作血常规检查而未作CRP化验,则很容易因为WBC处于正常范围而造成误诊或漏诊。所以CRP与WBC联合检验可用于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一般来说,急性细菌感染,CRP的值在15~35 g/L之间,它的值可能与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大多数病毒感染的患者,CRP在血液中的浓度变化不大或基本不变,这是由于大多数病毒感染在机体细胞内进行,而完整的机体细胞膜上缺乏暴露的磷脂蛋白,所以不能触发CRP的产生和结合[3]。有文献报道,末梢血CRP与静脉血CRP检测结果基本一致[4]。快速CRP检测有助于医生对患儿病情进行初步甄别与判断,当患儿外周血中CRP含量与WBC同时增高时应予以高度重视,当患儿外周血中CRP含量与WBC均在正常范围时可不必使用抗生素治疗,或视临床表现给予适当处理。当患儿血清CRP含量在13~31 mg/L之间,感染病原可能有细菌、肺炎支原体或病毒中的一种,不必使用抗生素治疗。如果患儿血清CRP检测结果>30 mg/L可视为细菌感染的阳性指标,应主动采用抗生素治疗。儿童感染的途径较多,而且大部分为独生子女,一旦得病家长都比较焦急,在就诊时往往是两家全部出动,既要求临床医生快速明确诊断,又要求医生使患儿疼痛小、创伤小又能用对药,所以家属的焦急及不满情绪会给临床医生很大压力。而HORIBA ABX Micros CRP2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投入使用,因其操作简便、快速、标本量少、创伤小等特点,能更好地帮助儿科医生进行细菌性与病毒性感染的鉴别。同时CRP与血常规的联合检验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有效避免抗生素的滥用所导致的不良后果、不良反应及耐药菌株的产生,已引起儿科医生及患儿家长的广泛关注[5],所以将全血CRP与WBC计数二者联合,应用于儿童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文静,郭丙申.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6):701-702.

[2]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590.

[3]朱新建,凌利芬,聂署萍,等.CRP、WBC和ESR联合检测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及意义[J].中国热带医学,2008,8(12):2136-2137.

[4]伍启康,李小平,黄淑萱,等.末梢全血CRP测定在儿童急性感染疾病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09,9(8):73-74.

CRP检测与临床应用 篇6

关键词:小儿上呼吸道感染,hs-CRP,白细胞计数鉴别诊断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 其多是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造成的感染, 正确鉴别是细菌还是其他病原体的感染对临床治疗意义重大。但是目前多数情况下, 尚无完善、实用、快速的病原学诊断技术以实现对病原的快速分离及鉴定。因此, 白细胞计数 (WBC) 、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等指标检测仍是临床上常用的细菌和病毒感染诊断和鉴别诊断指标。本文就以上两种常用指标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鉴别诊断中进行了比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收集我院2013年11月—12月门诊和住院确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100例, 男58例, 女42例, 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1]。分为细菌性感染组36例, 病毒感染组64例;年龄3个月~12岁, 全部患儿均查超敏CRP与血常规;同时取健康体检儿童20例查超敏CRP与血常规。

1.2 设备与试剂

深圳国赛特种蛋白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全血细胞分析仪BC-1800, 试剂为江苏美诚。

1.3 方法

1.3.1 采集患儿及体检儿童的血液进行超敏CRP与血常规的测定, hs-CRP<10 mg/L为正常值, WBC的正常参考范围为4×109~10×109/L, >10×109/L为增高。

1.3.2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方差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注:q、P为细菌组与病毒组比较检验值, q1、P1为细菌组与对照组比较检验值, q2、P2为病毒组与对照组比较检验值。

3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急性鼻炎、气管炎与支气管炎的总称, 为儿童秋冬季的常见多发病, 其多数是由病毒引起, 少数由细菌感染引起。但在病毒感染后常由于局部免疫功能的降低, 而继发细菌感染。为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临床常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鉴别诊断, 而目前常用的项目主要是血常规及hs-CRP。

临床常用WBC及其分类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感染类型的常规指标, 但是人体血液中WBC的生理差异较大, 且参考范围较宽, 即使有炎症时升高也不显著。且WBC计数的影响因素较多, 如运动、精神紧张、药物等都可影响其测定结果, 所以仅靠WBC计数用于感染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

CRP是机体炎症、感染或损伤时产生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其主要由肝脏合成, 分子量为118 k Da, 由5个相同的非糖基化多肽亚基以非共价键形式结合而成, 电泳分布于β区带, 不耐热, 65℃30 min即被破坏。生理条件下, CRP的合成速率很低, 血清含量也很低, 正常人多小于10 mg/L。当机体发生细菌感染引发炎症或组织损伤和术后等应激情况下, 由于多种细胞因子的刺激, CRP合成迅速增加并释放入血, 而使CRP浓度迅速增加, 可达正常值的数十倍, 在炎症开始6 h后即可检测到。因此目前hs-CRP被认为是一项敏感、客观的炎症指标, 被广泛用于细菌性感染疾病、内分泌及心血管等系统炎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hs-CRP检测对疾病的诊断虽无特异性, 但其浓度上升是评估感染性炎症和组织损伤的灵敏指标, 可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一般而言血清CRP浓度在急性炎症等情况发生48 h内达峰值, 此后, 当致病因子清除后血清CRP浓度也会下降直至恢复正常。因此在病程中连续进行动态监测血清CRP, 还可用于帮助观察疗效和提示预后。研究已表明, 在急、慢性细菌感染过程中多数细菌感染均可引起血清CRP浓度升高, 当CRP>40 mg/L时, 临床上基本可以确定细菌感染, 且CRP浓度与感染程度呈正相关[2]。而病毒感染时一般变化不大或仅轻度升高。本文资料表明细菌感染组血hs-CRP浓度升高显著, hs-CRP值约是病毒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的30倍, 细菌感染组hs-CRP明显升高, 而病毒感染组大多正常, 和有关报道结果相似[3]。在临床上常有一些儿童感染后WBC正常甚至减少, 而CRP测定升高, 可能是由于影响WBC测定的因素较多, 如患儿在来医院检查前已用药引起。由此可见CRP比WBC在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方面更敏感、更准确。

综上所述, hs-CRP比WBC能更及时准确地鉴别细菌和病毒性儿童呼吸道感染感染, 两个指标同时升高时可以更明确地诊断细菌性感染。我们所用的深圳国赛特种蛋白分析仪hs-CRP的检测操作简便、快捷、微量, 且可用于全血检测, 尤其适用于门诊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快速诊断和鉴别诊断。总之, hs-CRP、WBC检测在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区分感染的类型可以有效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值得在临床特别是基层深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瑞萍, 胡亚美.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1132-1133.

[2]朱建新, 凌利芬.CRP检测在妇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热带医学, 2009, 9 (1) :95-97.

CRP检测与临床应用 篇7

关键词:CRP,全血,血浆,对比分析

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一项可靠、灵敏的炎症急性期的反应指标。近年来,CRP检测在临床上的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检测方法的不断完善,仪器及试剂的不断发展更新,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POCT)CRP检测仪器具有体积小、操作简便、快速、用血量少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门诊急诊患者,在本研究中应用于检测全血的特定蛋白分析仪就属于此类型检测仪器。而传统的血浆或者血清检测CRP检测时间较长,且用血量比即时检验的仪器采用全血检测CRP的大。全血标本检测CRP用血量仅为10μl,尤其适用于儿科患者。由于用全血标本检测的是较低浓度的CRP而被赋予了新的名字——hs-CRP,实际上hs-CRP和CRP两者是同一种物质[1]。但是采用全血检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全血检测CRP会受到红细胞压积的影响,而用血浆检测CRP则不受其影响。且用血浆标本检测CRP具有稳定性高、批量化及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随着检测方法的发展,CRP的检测灵敏度和检测限有了极大的提高。本文应用乳胶增强散射比浊法检测全血CRP及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浆CRP,对全血与血浆标本进行CRP检测作对比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可比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及门诊患者141例,其中男81例,女60例。

1.2 仪器与试剂

1.2.1 全血CRP检测的仪器及试剂

用禾柏生物HP-083/4Ⅱ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全血CRP含量,所用试剂为该仪器配套的原装试剂,检测方法为乳胶增强散射比浊法。

1.2.2 血浆CRP检测的仪器及试剂

用罗氏公司COBAS6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标本中CRP含量,试剂为配套的罗氏公司的Ig G试剂盒、校准品及质控品,按照试剂盒设置仪器参数,检测方法为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

1.3 方法

分别抽取2管静脉血2 ml置EDTA-K2抗凝管中。其中一管充分混匀后用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数全血CRP的浓度。将另外一管标本采用3500 r/min离心5 min,取血浆后用COBAS6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出血浆CRP含量。按照CRP浓度划分的正常范围值,中度感染(病毒或细菌感染)范围值,重度感染(细菌感染)范围值,将全血检测出的CRP浓度结果,分为低值组(0~10μg/ml),中值组(10~100μg/ml),高值组(>100μg/ml)。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软件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并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把全血检测的CRP的值作为y,血浆检测的CRP的值作为x,求出线性方程及相关系数r,当r∈[0.8,1]时,为高度的相关性,并进行线性回归方程的假设检验(F检验),P<0.05为存在线性回归关系。

2 结果

2.1 全血CRP与血浆CRP的水平比较

将三组样本的全血CRP与血浆CRP的进行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全血CRP与血浆CRP的相关性分析

对比实验结果显示,测出的全血CRP与血浆CRP的结果均呈高度的正相关,其中低值组相关性最好,r值分别为0.98、0.89、0.81;对全血与血浆CRP进行线性回归方程的假设检验(F检验),P<0.05,可以认为全血CRP与血浆CRP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以血浆检测CRP结果为x,全血检测CRP结果为y,求出线性方程,结果见表2。三组全血CRP与血浆CRP的关系散点图分别为图1、图2、图3。

3 讨论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能够与肺炎链球菌C多糖发生反应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具有激活补体、促进吞噬和免疫调理作用。本实验中对全血与血浆标本CRP检测作出对比分析,用乳胶增强散射比浊法检测出全血CRP,操作过程相对简单,检测速度快,适合门诊急诊患者及儿科的快速简便的检测要求。而利用血浆检测CRP含量,具有稳定性高、批量化及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2]。本实验中的全血组与血浆组CRP浓度在低、中、高值组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在低值组中,全血CRP与血浆CRP的相关性最高,但在高值组中,相关性却下降,这样现象可以是由于用全血检测CRP试剂的线性范围不足,导致全血CRP与血浆CRP在高值组中的相关性下降。其中全血中所含血清量的多少是直接影响全血CRP的主要因素。当HCT下降时,相对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数量也会减少,全血的血清含量会随之增加,而血浆检测CRP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结果稳定可靠[3],本实验在对全血与血浆CRP值进行线性回归方程的假设检验时发现全血CRP与血浆CRP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1),全血CRP值伴随着血浆CRP值的变化而变化,这一结果正好与上述观点一致。而很多研究中仅仅针对红细胞压积对全血检测CRP的影响以及校正,并未对两者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广东省是地中海贫血发生率较高的地区,人群中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率为12.22%~23.02%[4],HCT小于正常参考值范围的人群较多,因此在使用全血CRP检测的单位时,应根据不同的检测仪器,计算出各自的最佳理论HCT或者通过校正公式进行校正,经过校正后可使不同仪器间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提高,以利于临床的诊断与治疗监测[5]。本实验在对数据的处理上并没有对全血结果进行HCT值的校正,因此在进行全血与血浆CRP结果进行水平分析时没有达到完全一致。本实验在对全血CRP与血浆CRP进行水平分析时发现个别离群现象,可能由于用全血检测CRP的操作过程是半自动的,而造成全血检测CRP误差增大。这些现象,都可以很好的表明全血标本检测CRP更适合于门诊与急诊的要求,即用于初步的诊断。

近年来,随着CRP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CRP在临床上的应用在不断提高。血清CRP主要是受炎症的影响,其在血液中浓度含量一般相对稳定,不受放疗化疗等激素治疗的影响,在临床应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CRP可以作为急性炎症、组织损伤及治疗效果观察的首选指标之一,在各种急性和慢性的感染、组织损伤、恶性肿瘤、心肌梗死、手术创伤、放射线损伤等时,CRP在病后数小时迅速升高,病变好转时又迅速降至正常[6]。在Mannan等[7]的研究中将传统的血液生化指标(如总白细胞计数、分类计数及血小板计数)与C反应蛋白检测对诊断疑似败血症的价值进行比较中发现:CRP是诊断疑似败血症较白细胞计数更为敏感的方法,这一发现与刘春红[8]的结论一致。有不少研究表明CRP可作为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的指标之一,细菌感染比病毒感染的患者CRP升高得更明显[9],除用于诊断鉴别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外,CRP指标还应用于肺炎支原体的诊断鉴别及指导临床上抗生素的使用。肺炎支原体是儿童常见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之一,但是在肺炎支原体发病的早期不容易诊断,且可合并其他系统多器官损伤。在夏丽红[10]的研究中表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CRP有升高,但是低于细菌性肺炎患儿,C反应蛋白测定可有助于肺炎支原体肺炎与细菌性肺炎鉴别。在陈都等[11]的研究中表示发病早期血清hs-CRP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更容易并发急性心力衰竭,CRP对急性炎症反应阳性率高,可作为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CRP的血清水平和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

每一项的炎症指标都有着自身的局限性,CRP的水平虽然与炎症过程和组织损伤后修复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其在发病初期会迅速升高,并且随着病程的好转又迅速恢复正常。在非感染性组织坏死时CRP也会升高,但在严重的肝炎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感染中却不升高。在临床上CRP的检测需要往往要和其他临床资料结合并综合判断,这些现象都会影响着CRP作为炎症指标的应用。因此,不断更新优化CRP的检测方法,让其检测更简便,快捷,灵敏,可靠,为临床疾病的鉴别诊断、治疗、检测等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CRP检测与临床应用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收集2008年9月—2014年8月安阳肿瘤医院胸外科经手术治疗的111例食管癌病例,其中男63例,女48例;年龄42~71岁,中位年龄62岁。所有患者术前均无结缔组织病、活动性感染、第二原发肿瘤等可能导致CRP异常的因素。手术前均未进行过放化疗、生物治疗等抗肿瘤治疗,经全身检查,无绝对手术禁忌。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随访资料,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10月。

1.2 检测方法

手术前一天空腹抽取患者静脉血3 mL置于肝素管内,3 000r/min离心10 min,上贝克曼生化自动分析仪DXC800进行检测,CRP检测方法为免疫透射比浊终点法,正常值参考范围<5 mg/L。

1.3 统计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生存分析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计算风险比(hazard ratios (HR)),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人的一般情况

111例患者男63例,女48例;年龄<65岁85例,≥65岁26例,病变部位主要是中段(53.2%)和下段(29.7%),淋巴结转移阴性70例,阳性41例。71例患者CRP<5 mmg/L,40例患者CRP≥5mg/L。

2.2 食管鳞癌患者术前CRP表达相关临床病理特征

单因素χ2检验示术前CRP升高组和正常组的年龄、性别及肿瘤部位的分布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P升高组较正常组具有更高TNM分期、肿瘤长度更长及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 不同病理参数及术前CRP与预后的单因素生存分析

食管癌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为35.1%,不同年龄、性别、病变部位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影响食管癌预后的因素有TNM分期(P=0.001)、肿瘤长度(P=0.037)、淋巴结转移(P=0.001)和CRP水平,见表2。CRP<5 mmg/L和>=5 mg/L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5个月和30个月,5年生存率分别为45.1%和17.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 预后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见表3,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示TNM分期(P=0.040)、淋巴结状态(P=0.000)及术前CRP水平(P=0.000)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CRP>=5 mg/L组与CRP<5 mg/L组的风险比(HR)为2.765,P<0.001。

3 讨论

CRP作为一种急性期时相反应蛋白,恶性肿瘤时多有升高,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包括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前列腺癌、膀胱癌、卵巢癌、颈部肿瘤、黑色素瘤、胸腺瘤等[5]。恶性肿瘤时CRP升高可能原因有:一方面,机体的慢性炎症状态可增加机体的患癌风险,Kristine H等检测了10,408例丹麦正常人的CRP水平并进行16年的追踪研究发现:CRP基础水平高者患癌风险加大,并且患癌后生存期短,预后差[6];另一方面,患癌机体产生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致机体释放包括CRP在内的多种促炎症反应介质和因子,而这些介质和因子可促进肿瘤生长与转移,另外,肿瘤组织坏死或(和)局部组织损伤破坏所致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产生的介质因子可调节诱导肝细胞合成大量CRP而致血清中继发出现CRP含量升高。CRP的浓度可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程度,继而反映肿瘤表型的恶性度和转移的可能性,由此能较可靠地推断肿瘤的转移复发情况和肿瘤患者的预后[7]。

该研究显示CRP升高组和CRP正常组间TNM分期、肿瘤长度、淋巴结转移分布有统计学差异,CRP升高组较CRP正常组TNM分期更晚,肿瘤长度更长,更高淋巴结转移率,提示CRP水平与肿瘤的进展程度密切相关。单因素生存分析示TNM分期、肿瘤长度、淋巴结转移和CRP水平是食管鳞癌预后的危险因素,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CRP是食管鳞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TNM分期作为传统的肿瘤分期是目前预测食管癌预后的最主要指标。张永贞等[8]通过对710例食管癌手术后患者的基本信息、危险因素、家族史、手术记录、术后病理报告、随访资料等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得出临床分期是食管癌术后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随着原发肿瘤的生长增殖,淋巴结转移的概率增加。淋巴结转移是判断肿瘤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该研究显示CRP升高组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CRP正常组(P=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均显示淋巴结转移是食管鳞癌患者的独立预后指标。肿瘤长度能否作为预测食管癌预后的指标目前尚有争论,Song等[9]研究了pT1-2期且淋巴结转移阳性的食管鳞癌患者肿瘤长度与预后的关系发现:肿瘤长度是影响早期食管鳞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JI-FENG FENG等研究了132例高龄(>70岁)食管鳞癌患者肿瘤长度与预后的关系发现特别是T3-4期或淋巴结阴性患者肿瘤长度>4 cm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10]。该研究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长度是食管鳞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而多因素生存分析不是,可能原因是肿瘤长度与TNM分期关系密切,TNM分期越高肿瘤越长的可能性越大。国外Chen等[11]通过大规模的系统回归和meta分析发现术前CRP水平是食管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同该研究的结论一致,提示术前CRP检测有助于预后判断,为临床医生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目前研究与肿瘤预后有关的炎性指标有CR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百分比(中淋比)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百分比(板淋比)等[12],该研究后续会进一步加大样本量,扩充研究指标,研究各种炎性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

总之,食管鳞癌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CRP在其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血清CRP检测方便,灵敏度高,可作为食管鳞癌患者辅助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一项有效指标。

摘要: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患者术前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4年8月行食管癌切除术的1]1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CRP升高组(>=5 mg/L)40例,CRP正常组(<5 mg/L)71例,分析CRP升高组和正常组间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2组间TNM分期、肿瘤长度、淋巴结转移分布有统计学差异,CRP升高组较CRP正常组TNM分期更晚(P=0.001),肿瘤长度更长(P=0.037),更高淋巴结转移率(P=0.001)。单因素生存分析示TNM分期(P=0.004)、肿瘤长度(P=0.045)、是否淋巴结转移(P=0.000)及CRP水平(P=0.000)是预后的危险因素。CRP升高组和CRP正常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17.5%和45.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生存分析示TNM分期(P=0.040)、淋巴结转移(P=0.000)和CRP水平升高(P=0.000)均是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食管鳞癌患者术前CRP水平与肿瘤的病理分期,长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术前CRP水平可作为食管鳞癌患者独立预后判断指标。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C-反应蛋白

参考文献

[1]Yuwei Zhang,Epidemiology of esophageal canee[J].Worid J Gastroenterol,2013,19(34):5598-5606.

[2]陈万青,张思维,曾红梅,等.中国2010年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J].中国肿瘤,2014,23(1):1-10.

[3]Liu M,Shi X,Guo X,et al.Long-term outcome of irradiation with or without chemotherapy for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a final report on a prospective trial[J].Radiat Oncol,2012,7(22):142-149.

[4]Chiu CH,Chao YK,Chang HK,et al.Interval between neoadjuvant ehemoradiotherapy and surgery for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does delayed surgery impact outcome[J].Ann Surg Oncol,2013,20(13):4245-4251.

[5]Wang CS,Sun CF.C-reactive protein and malignancy:clinico—pathological association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J].Chang Gung Med J,2009,32(5):471-482.

[6]Kristine H.Allin,Stig E,et al.Baseline C-Reactive Protein Is Associated With Incident Cancer and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Caneer[J].J Clin Oncol,2009,27(13):2217-2224.

[7]McMillan DC,Elahi MM,Sattar N,et al.Measurement of the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predicts cancer-specific and non-cancer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eaneer[J].Nutr Cancer,2001,41(1-2):64-69.

[8]张永贞,王国平,许翔,等.食管癌患者术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9):1720-1723.

[9]Song Z,Wang J,Lin B,et al.Analysis of the tumor length and other prognosis factors in pT1—2 node—negative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a Chinese population[J].World J Surg Oncol,2012,10(18):273-279.

[10]Feng JF,Huang Y,Zhao Q.Tumor length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Is it a prognostic factor[J].Ups J Med Sei,2013,118(3):145-152.

[11]Chen ML,Huang JZ,Zhu ZL,et al.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umor biomarkers in predicting prognosis in esophageal cancer[J].BMC Cancer,2013,13(11):539-553.

CRP检测与临床应用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A C S组选取2 0 1 0年3月~2 0 1 3年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住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 6例, 男性5 6例, 女性3 0例, 年龄3 5~8 0岁。同时选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8 2例做为正常对照组。将A C S与对照组按性别、年龄各分为四个小组, 两组年龄、性别对比详见表1。

1.2 测定方法

(1) 标本采集:所有A C S患者均为住院2 4 h之内, 空腹1 0 h以上, 静脉采集血液5 m l分离血清 (浆) 后待测; (2) 检测方法:B N P用美国贝克曼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盒进行检测, 参考值1~1 0 0 p g/m l;D-D用日本S Y S M E X全自动血栓止血分析仪, E LASA法进行测定, 正常参考值范围<0.5mg/L;hs-CRP采用乳胶比浊法, 由日本日立7 600-20全自动分析仪测定, 正常值范围为0~5mg/L。

注:与对照组比较, 经统计学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3 统计学方法

以上全部的观察数据都使用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1.0处理, 通过χ2和t检验, 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比较:各组血清 (浆) BNP、D-D、hs-CRP水平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见表2。

3 讨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 (A C S) 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包括急性心肌梗死 (A M I) 及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 , 是一个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冠状血管完全和不完全阻塞的复杂多样性病理过程。其临床轻重不一, 从完全无症状到不稳定性心绞痛直到大面积的心肌梗死。BNP是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和分泌, 影响BNP分泌的关键在于心室负荷及室壁张力的改变。血浆BNP水平可作为ACS的生物标志物, 可能成为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一种可靠指标。不同类型ACS患者的BNP具有明显差异, 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严重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 以多支或 (和) 左主干病变的患者升高明显。蔡战友[3]的研究表明, ACS冠脉病变程度不同患者的血清BNP浓度存在差异, 血清BNP浓度与ACS患者冠脉严重程度相关, 与G e n sin i评分积分和有一定相关性。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动态平衡, D-D的生成反映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 血浆D-D水平是反映体内高凝状态的重要指标, 可早期预测心肌缺血的发生, 可以通过测定血清D-D的含量, 检查ACS发病情况。在ACS的病情进展过程中, D-D的水平逐渐升高, 故ACS患者监测D-D的水平有助于临床医生准确了解体内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变化, 帮助临床医生正确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4]。本文结果显示, ACS组患者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密切动态监测D-D的变化, 可为临床预防血栓形成, 病情转归评估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5]。血浆hsCRP主要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hs-CRP不仅是血管炎症标记物, 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演变和进展有关的促炎因子, 可用于预测未来的心血管危险[2], 能监测疾病的发展情况, 为非特异性的检验指标[6]。本文结果提示:ACS组患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hs-CRP与AC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本文资料表明, 临床上对ACS患者24h内BNP、D-D、CRP的检测和分析,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估计预后、治疗中有着积极的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B型钠尿肽 (BNP) 、D-二聚体 (D-D) 、高敏C反应蛋白 (hs-C RP) 的测定在急性冠脉综合征 (A C S) 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86例A C S患者和82例健康体检的正常人群, 进行B N P、D-D、C R P检测, 并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A C S组测定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B N P、D-D、C R P的检测和分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估计预后、治疗中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B型钠尿肽、D-二聚体,C反应蛋白,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Heinrich J, Schulte H, Schonfeld R, et a1.Association ofvariables of coagulation, fibrinolysis and acute-phase with atherosclerosis in coronary and peripheral arteries and those arteries supplying[J].the brain Thromb Haemost, 1995, 73:374-379.

[2]李光平, 巴晓红.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结合ABCD2评分预测TIA患者早期继发脑梗死的价值[J].山东医药, 2012, 52 (9) :46-52.

[3]蔡战友.脑钠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 (35) :107-108.

[4]熊军, 熊勋波.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J].检验医学, 2011, 26 (3) :198-200.

[5]门剑龙, 任静.D-二聚体临床应用及标准化分析进展[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0, 8 (8) :793-797.

上一篇:绝缘子污秽下一篇:国内外形势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