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加工断刀管理规定(共9篇)
机加工断刀管理规定 篇1
敢亮我剑,勇断敌刀
对于六十多年前,发生在朝鲜半岛的战争,中国人民记忆犹新,因为它不仅是饱受多年战乱之苦的新中国首次对外作战,而且对手还是与世界第一强国,更因为它奠定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一战成名。但那是一场实力对比悬殊的战争,它注定悲壮,注定创造历史!
自鸦片战争来,中华大地经历了百年动荡,那是充满血与泪的百年,是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救国图存的百年。终于在1949年,新中国诞生,它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复兴之路。神州处处百废俱兴,久盼的和平与独立终于到来,幸福生活仿佛已经降临。然而复兴之路注定多艰,朝鲜战争的爆发像晴空霹雳响彻中国,家门口硝烟弥漫,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面对美军的嚣张与傲慢,中国敢于亮剑吗?历史已给出了答案,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下,人民解放军写下了气势恢宏,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对于当时志愿军作战条件之艰苦,尤其与敌军相比,让我们深感国家富强的重要。无论从武器装备还是后勤保障,对比之悬殊,令人惊诧,无奈,痛心。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支军队向来不惧艰苦作战,向来敢于向强者亮剑。志愿军虽物资匮乏,但斗志高昂,不怕牺牲,有顽强的毅力。可敌方也非九流,他们中有历经二战的王牌部队,战斗顽强。于是一场勇者之战轰轰烈烈展开。战争中最惨烈的莫过于“拉锯
式”的阵地战,双方为一战略要地,不惜代价争夺,尽管武器装备有巨大差距,志愿军依旧一次次发起冲锋,也一次次打退敌人进攻。有时阵地上会短兵相接,展开肉搏,志愿军常常战斗至最后一人。炮火将山头削低数米,满山焦木,到处是尸体与鲜血,这在人类历史上都罕见,但就发生在朝鲜战场,一场实力不对称的对手间,这让曾傲慢的美军刮目相看,也让世界重新审视这个新生的国家。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亮相国际战争舞台,虽不说华丽,但赢得了尊重,虽代价沉重,但向世人宣告:东方睡狮已然苏醒!
我甚为敬佩我军在朝鲜战争中的战斗精神,这种精神是不畏艰难,不惧强敌,顽强战斗,坚决完成任务的毅力与决心,既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又有革命者的乐观必胜精神。烈士的鲜血不会白流,烈士的精神永远传承!
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虽处和平年代,但忘战必危。保家卫国是军人之神圣使命,战争年代,是冲锋陷阵,用血肉筑起钢铁长城;和平年代,是时刻备战,用精神打造坚固的城堡。在和平年代,生活安逸,但思想决不可以放松,要传承革命精神,打造顽强战斗力。说当今中国狼烟四起,绝非危言耸听。伴随着复兴之路的巨大进步,我国国防有了长足发展,但周边局势却愈发不稳定,从朝鲜半岛到东海的钓鱼岛,从台湾海峡到南海,无不考验着中国的崛起智慧。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安享太平?我们又拿什么去捍卫国之领土?的确,现在的中国经济总量雄踞第二,且发展势头依旧不减,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这绝不是军人应该安逸的理由。相反,对军人有更高要求。科技强军已是历史潮流,新时期的战争更是信息化的战争,我们要追赶世界潮流,切实使科技强军。作为国防生,正要承担如此之历史重担,若没有科学知识,科技报国就是空话,小了说是对不起自己的身份,大了说是拿国之未来开玩笑,是历史的罪人!这绝非儿戏,而关乎民族复兴之路,关乎社稷民生,关乎国之安危!因此国防生要有紧迫的历史使命感,要有历史的担当,要具备革命先人的顽强精神去科技报国!
朝鲜战争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应该说是志愿军的血泪铸就了中国的辉煌之基。由此中国的复兴之路一路走来,虽历经坎坷,但辉煌不断。我们不应忘记,我们也不会忘记那些为共和国的诞生、发展而奋斗的人。他们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不朽丰碑。而今中国梦依旧指引我们奋斗,依旧需要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我深感《断刀》中展现的革命精神,并要将其继承发扬。而今要牢记当代使命,用革命先烈的精神勉励自己。最后一言以自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机加工断刀管理规定 篇2
2004年发达国家中已有73%的企业建立了全部或部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比2001年增加了24%。近年来, “风险管理”的字眼在媒体上频繁出现, 中央企业的风险管理在国资委乃至全社会中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2006年, 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要求中央企业把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摆到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位置。2010年, 中航工业下发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关于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规定》, 要求各直属单位和成员单位认真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2011年, 中航工业发布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十二五”规划》, 要求各直属单位和成员单位要切实抓好全面风险管理工作。
2风险管理的过程控制
2.1 成本数据分析过程
从成本分析入手, 找到生产厂的最重要的成本因素, 再结合风险管理的知识进行生产厂风险管理的探索。
结合本单位近三年的材料动态表数据:民机有色占50%、民机成品占26%、工具占11%、零星配件占8%。这四项数据占到95%。可以看出最重要的材料动态表数据就是民机有色、民机成品、工具和零星配件这四项。也非常符合我们生产厂的特点, 主要就是生产产品的原材料, 成品, 还有用于生产的工具, 和保证机床运行所需的机床配件等。
近三年的制造费用数据表明, 折旧费占制造费用64%, 生产工人工资及福利占制造费用16%, 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占制造费用11%, 机物料消耗占制造费用6%, 电费占制造费用2%, 取暖费占制造费用1%。折旧费主要是数控机床每个月按比例计提的折旧金额, 生产工人工资及福利主要是支付给一线生产工人的工资和福利费, 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主要是支付给二线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 机物料消耗主要是辅助生产的一些非金属材料等。取暖费是采暖费的分摊金额。
制造费用中最重要的是折旧费、生产工人工资及福利、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机物料消耗等, 折旧费和机床设备管理相关, 生产工人工资及福利和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跟人力资本相关, 机物料消耗跟生产辅助用料管理相关。
材料动态表数据和制造费用类数据表明, 航空零部件机加生产厂主要为生产成本中心, 所以成本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涉及风险点也较重要。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找到了一些关键的成本要素, 将这些成本要素和关联的管理流程相结合。找到航空零部件机加生产厂的风险管理的重要关注点。
2.2 风险辨识过程
在上面成本分析找到风险关键点的基础上, 确定以上各项管理流程为风险辨识范围, 然后采取部门研讨 (头脑风暴法) , 组织本单位的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和各部门骨干人员, 集思广益, 收集本单位的风险事件。
2.3 风险分析过程
在风险分析过程中, 企业可以用到很多不同的方法对风险进行深入的分析, 包括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定性的方法包括动因分析和影响分析。我们采用定性的方法对我们单位进行风险分析。
将我们风险辨识出来的风险事件提取出来, 做成风险事件分析表, 将定性分析的相关要求和说明发放到每个填写风险分析人员。组织大家对风险事件进行风险分析, 最后经过讨论研究确定我们单位风险的动因类型和影响。
2.4 风险评价过程
评价风险的维度可以有很多, 最常用的评价维度是由发生可能性和风险影响程度两个共同组成的评价矩阵。风险评价的每个维度一般采用5分制, 分为“极高、高、中、低、极低”五个等级。我们针对我们单位的风险事件进行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的评价。
首先, 确定风险评价的标准, 然后按照风险评价的两个维度制定风险评价表, 将风险评价表发放到参与评价的相关人员。最后汇总大家的风险评价数据, 生产我们单位的风险图谱。从图谱中可以很直观的看出每个风险事件的重要性程度。
3优化风险管理的路径选择
通过的分析, 风险事件主要是设备和人力资源两方面, 作为航空零部件机加生产厂, 这两个要素就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设备是生产能力的保证, 人力资源是生产效率的源头。下面我们将针对重要性程度高的风险点制定风险管理方案。针对这个重要的风险点我们制定了设备维修流程图, 从流程上明确了设备维修各个岗位相关人员的职责和具体的处理流程。
3.1 风险控制点
日常设备维护中要做好二、三级设备保养记录, 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及时判断是否需要维修, 关键备件要留有安全库存。设备故障停机直接影响我们生产单位的生产加工能力, 生产计划需要调整, 影响生产计划完成率等指标。
用人计划要与生产任务相匹配。提高现有人员的生产能力, 影响生产计划完成率等指标。
3.2 控制措施
针对以上风险控制点, 设备方面我们主要是加强设备的全面维护管理, 提升设备的完好率, 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及时维护维修设备, 保证生产能力。做好设备故障发生的数据统计, 从数据统计中提取出关键故障原因, 做好关键备件的采购计划, 保证维修用的关键备件采购周期。生产计划要做好备选方案, 一旦设备故障需要修理, 要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安排, 保证生产计划的完成。确保完成生产计划完成率等指标。
需要我们根据单位的生产科研需要, 详细谨慎制定用人计划, 尽量减少非生产人员的比例, 提高生产工人的生产效率, 加强现有人员的培训, 使其一专多能, 胜任多种岗位的需要, 合理分配任务、不养闲人, 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人力资源。要加强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 通过绩效考核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确保完成生产计划。
4结论
通过对风险管理的在航空零部件机加生产厂应用方面的探索, 将数据分析和风险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确定航空零部件机加生产厂主要是成本中心, 对航空零部件机加生产厂各项成本数据的历史分析, 分析出最重要的成本要素, 确定了风险管理的关注点。运用风险管理的相关知识和工具对相关的风险管理关注点进行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 最后形成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案。
摘要:结合本单位的风险管理实务, 从风险管理的背景出发, 展示了风险管理的过程控制, 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风险管理的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以期对其他生产单位产生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浅谈机加工实训车间设备管理 篇3
【关键词】实训车间;设备管理;机加工;信息化管理
就目前来看,我校的实训车间已经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不论是实训设备的数量还是实训设备的价值都有了都很大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设备管理和维修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校的发展需要,因此学校需要建立更为完善的设备管理系统,来实现对实训车间设备的有效福安里,从而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
1 机加工实训车间基本概况
我校机加工实训车间,作为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最早建立的实训车间,始建于1988年,由最初的中德培训中心实习车间改扩建发展而来。就我校机加工实训车间的规模情况来看,现有1层500平米的独立综合实训楼,分为普通车床,普通铣床,普通磨床3个区域功能区,各类设备的资产总值已经超过1000万元。我校的机加工实训设备不仅可以满足机械电子、模具设计与制造、精密技术、材料工程、数控加工、数控维修、液压技术等诸多本科和专科专业的实践训练需要,而且还可以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满足机加工类社会培训与服务实践工作的需要,极大地方便了学校的机加工实训教学。
2 实训车间设备管理的对策
在对机加工实训车间的设备进行管理时,学校应在保障实训人员积极性和设备可靠性的前提下,结合实训车间设备的特征,对其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2.1 在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实施精细化管理
实训车间设备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先进的实训教学设备不断购进,使原有粗放型设备管理模式不再适应实训车间的发展和需要。开展精细化设备管理,以信息化为基础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系统,提高设备信息化管理水平对促进实训车间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实训车间的设备管理应实施信息化,建立更为完善的信息化设备管理系统,对实训车间的各项设备进行动态跟踪管理,详细登记设备的购置、技术咨询以及入库情况,及时了解设备的调配以及故障维修等情况,使设备管理更为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增强设备信息的透明度,从而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更好的满足学校机加工实训需要。
二是实训车间设备管理还应进行精细化管理,使设备的效用能够最大化地体现出来。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按照精细化管理的核心理念对设备进行管理,即做到精、准、细、严,从而更好的对设备进行管理。顾名思义,“精”就是精益求精,保障设备管理的质量。“细”主要是将设备管理的各环节细化,重视细节造成的影响。“准”和“严”就是要保障设备管理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防止出现偏差。因此,在实训车间设备管理的各环节,如设备采购、维修管理、配件配置等环节,可以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用,提高设备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2.2 实施全员管理,及时消除隐患
要有效提高实训车间设备管理的质量,就必须使车间每一个人都参与到设备管理中来,即实现全员管理。设备管理不应是设备管理人员或维护人员的责任,应当让每一个人都能参与设备管理,尤其是学校的实训导师和学生,需要经常与设备进行接触,他们对设备的运行情况是最清楚的,所以实行全员管理能够使教师和学生在使用的过程中及时发现设备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处理,能够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减少事故发生。
2.3 实施动态管理,强化设备完好意识
学校机加工实训车间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实训人员流动性大,每天都会有很多不同专业不同技术水平的学生使用设备,加之学生的技术水平大都处于训练层次,很容易由于操作不当对设备造成损坏,所以对设备进行动态管理非常重要。学校可以采用定时检查、故障排查、随机抽查以及设备检测人员经验判定等方式对设备进行动态管理,使设备能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另外,为了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学校还可以对实训设备建立完好卡,教师和学生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将设备的运行情况记录下来,有助于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维修,防止设备故障加重,从而保障实训车间设备的完好率,保障各项实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2.4 强化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实训教学效率
实训设备的运转情况会直接影响实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对实训设备进行安全管理,保障实训设备的稳定、高校运行也是设备管理的主要目的。如果学校实训车间的设备安全无法保障,那么实训车间的高效办学更无从谈起。所以在对实训车间设备进行管理时,应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促进设备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转。
实训教学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教师和学生的人身安全以及实训设备的安全,其中教师和学生的人身安全是放在首位的。HSE管理体系对实训车间设备安全责任意识强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管理系统能够根据实训车间现代生产企业的结构特点,有针对性地分析实训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可能引发的后果,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在该管理体系下,能够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增强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的能力,强调安全预防。因此,在实训车间设备管理过程中,引入HSE管理体系能够充分发挥出设备的性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在应用该系统时,应做到:
(1)在进行实训前,应综合考虑实训项目的特点、设备使用情况以及小组成员情况,分析实训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实训过程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对风险进行预测。
(2)应根据实训项目的风险评估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和安全技术措施,尽可能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减少实训所造成的人员损伤和财产损失。
(3)应建立完善的安全反馈机制,能够听取参与实训过程的人员所提出的安全建议,不断改进应对安全问题的措施,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提高实训教学的质量。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实训车间设备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实训车间设备管理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化设备管理系统,在信息化基础上,加强对设备的精细化管理,使所有人员都能参与到设备管理工作中来,对实训设备实施动态管理,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坚持安全第一,建立高质量的维护队伍,使实训车间设备能够更好的为实训教学服务,提高学校的实训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浩浩,李鹏.机械加工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9(18):304.
[2]黄学飞,李兆飞.基于DELPHI的实训车间设备监控管理信息系统[J].机电工程技术,2012,09(15):42-45.
面粉加工企业成本管理探讨 篇4
1 树立成本管理新思路, 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
面粉加工企业在面临原料、人员和动力等众多基础成本上升的状况下, 加工成本的有效控制日益成为面粉加工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在面粉加工中往往对显性成本即直接人工、直接材料消耗等有明确的控制需求, 而不为人们所重视的隐性成本往往被忽视。从小麦到加工成面粉, 一般要经过收购、运输、储藏等阶段, 每一个阶段都有降低成本的环节, 应当成为成本管理的新重点。在收购阶段, 收购时机的选择和收购人员业务素质非常重要。因为, 小麦的收获季节性特别强, 不同的地域气候条件造成收割时机的不同, 所以, 无论是大型或小型面粉厂, 对收购小麦的时机一定要把握好, 只有在合适的时机收购, 才能收购到质优价廉的小麦, 为降低收购成本创造条件。收购人员要充分了解原材料的市场行情, 收购人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价格谈判, 当一般的商业手段使原料的价格降到一定程度, 若要想继续降低其价格的话, 那我们就必须从行情、生产成本分析入手。通过充分掌握原料行情、生产成本、以及分析影响原料价格的相关因素, 才能发现影响收购成本的机会。通常情况下, 供应商在报价时, 往往都是将价格透明的部分报得很低, 而把不是很透明的部分报得很高, 这样可以掩饰其获取高额利润。如果说我们对其产品的原料行情不清楚, 我们就没有办法判断其报价是否合理, 因而不能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收购人员是否有熟练地业务素质, 严重影响着收购成本, 如果收购人员的业务素质很熟练, 对小麦国家标准规定的等级、指标了如指掌, 能根据水分、容重、杂质等情况, 对小麦等级质量作出准确判断, 给出合理的收购价格。这样, 也不会浪费收购成本。
2 改变经营方式, 降低运输和仓储成本
在小麦收购到加工成面粉的过程中, 运输和仓储是必不可少的程序, 运输和仓储费用在成本中也要占到相当比例, 如何降低这一部分费用呢?在当前物流业发展迅速的情况下, 实行物流外包不失为一种节约成本的好办法, 面粉加工企业可以把运输和仓储业务每年以一定的费用外包给物流公司, 这项工作有物流公司来做, 对面粉加工企业而言, 节省了在运输和仓储方面的人员费用开支, 运途中因水分的减少及破损等因素引起的损耗、运输途中粮食作物的品质保管费用、仓储保管费用。物流服务公司拥有专门的人员和运输设施、仓库和搬运机械, 按照面粉加工厂的要求对原料和成品进行运输、保管, 面粉加工场将财务风险转移给第三方, 在原料和成品数量上没有损失, 质量上有保证, 从这一点来讲降低成本是显而易见的。
3 准确进行会计核算, 合理确定成本
面粉加工有其特殊性, 随着食品行业的不断发展, 面粉品种越来越多, 笔者对德州市的部分面粉加工企业进行了调查, 面粉品种多达二三十种, 在面粉加工企业里, 原料的供应、管理涉及很多的工作程序, 要经过很多的部门和人员, 准确的会计信息、不同的产品加工费用能否合理分摊, 对产品成本的核算尤为重要。在几十种面粉加工成本核算上, 每一种产品的原料、人工耗费等信息必须准确, 否则, 成本核算会失真, 而传统会计核算方法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往往不能如实反映不同产品的真实生产耗费, 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往往是不论技术工艺水平如何, 只要产量大, 产品成本就偏高, 而生产量小的产品成本却偏低, 形成不同产品成本的严重失真。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成本分摊不合理造成的, 笔者在对某面粉厂生产成本调查发现, 该面粉厂3月份共生产了1500吨面粉, 其中, 特制一等粉1180吨、饺子粉276吨、其他用途的面粉分别是10吨、13吨、16吨、15吨, 而在费用分摊时, 人工原料平均分配, 电费只是算的加工数量多的那两种面粉里, 其他面粉则没有分摊费用, 这就是为什么产量越高数量愈大而成本越高, 相反, 生产量越小的品种往往成本越低。所以, 在费用分摊上, 无论是产量大小, 都要分摊相应的费用, 不能因为生产数量少品种少或不经常生产而不分摊费用或少摊费用, 造成品种之间成本的失衡, 而不能准确其出厂价格。因此, 能否选择科学的分配成本方式, 合理分摊相应的成本对生产成本有很大的影响。产成品之间的成本分配, 可以根据相应的价格百分比、数量比例或是所耗工时的比例来进一步准确分摊。这样不同产品成本的合理分摊不仅可以降低产成品的成本, 反映出真实的生产成本水平, 还可以使企业掌握产品的真实利润, 为面粉加工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4 结语
面粉加工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体现在产量和质量上, 更重要的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价格, 而成本的高低是制约价格的主要因素, 通过降低成本来增加企业的盈利水平, 提高经济效益, 成本控制是其中的核心内容。面粉加工企业需要不断完善成本管理新思路, 通过降低成本创造更高的效益。
摘要:面粉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 随着食品企业的迅猛发展, 面粉的品种也越来越多, 而主要原料小麦价格的不断增长, 使面粉加工的成本也与日俱增, 如何降低面粉加工成本, 成为制约面粉加工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通过对面粉企业的调查, 从成本管理思路、经营方式、会计核算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面粉,显性成本,物流,会计核算
参考文献
[1]杨敏:面粉厂减低成本的途径[J].粮食与饲料工业专刊, 1999, (8) .
[2]葛家澍, 耿金玲.企业财务会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4-36.
[3]马龙.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分析[EB/OL].中国论文网, 2010, (9) .
机械加工设备的管理和维修探讨 篇5
关键词:机械加工设备;技术管理;维修保养
1.机械加工设备管理和维修现状
1.1机械加工设备管理缺失
在通常情况下,机械制造企业追求的首选是经济效益,对于机械加工设备的安全管理和维修工作并不重视,缺乏管理工作。一方面,管理的制度还不够完善,在管理的时候无从下手;另一方面,机械制造企业缺乏专业性和专门性的管理人员,让机械加工设备的使用年限损耗,不利于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工作。
1.2机械加工设备使用不合理
在机械加工设备的生产过程当中,一些生产人员由于缺少相应的机械知识,没有将机械加工设备用在最适合的地方,造成了不匹配的现象。同时,一些生产人员并没有严格按照机械加工设备的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相关的生产工作,增加了机械加工设备故障的概率。目前,由于企业的大多数工作人员并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专业素质都不高;或者培训的内容不具有针对性,在实际工作的时候不能够很好的运用在培训中所学到的知识。这样就会对机械加工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故障层出不穷。
1.3机械加工设备缺乏保养
由于机械制造加工企业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很多时候并不重视机械加工设备的保养维护工作,对于机械加工设备盲目追求成本低和效益高,形成了不良的机械加工使用理念:一方面,绝大多数员工认为机械加工设备的保养工作可有可无,不出现故障就行;另一方面,有时候即使知道设备需要进行保养,但是为了追求进度,让机械加工设备超时限超负荷运行。另外,企业很多时候不能够及时处理出现故障的机械加工设备,不能保证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
2.机械加工设备的管理和维修措施
2.1加强机械设备预防性维护
2.1.1预防性维护的重点
预防性维护主要用于保持设备清洁、整齐、安全、润滑正常,从而让设备正常运转和修理间隔期限延长得到保证。具体措施有:保持设备清洁,维护人员需严格执行不同设备的清洁SOP,让设备的整齐、有序和清洁得到保证;防泄漏,设备维护人员应认真处理和防止设备滴、跑、漏、冒等故障问题;设备润滑管理,根据企业设备润滑保养计划与润滑油管理标准,维护人员需积极贯彻润滑的定量、定点、定期、定质管理政策,正确开展设备润滑处理,让设备运行的摩擦阻力和磨损降低,避免出现金属表面锈蚀和损伤等问题,让设备的运行正常得到保证。
2.1.2日常维护与检查内容
日常维护内容包括:设备保养,依据计划开展设备清洁与易损件更换等;定期检修,依据检修计划定期进行停产检修,包含设备小修、中修及大修等;运行维修,指进行的对设备运行影响程度较低或不影响设备工作的检修,如对设备信号指示灯更换;临时停工检修,在设备出现意外事故和故障时开展的针对性检修;设备调整,细微调整机械设备行的局部零部件,如电机传动皮带的张力调整以及机械传动的配合调整等等。
常检查内容包括:检查设备是否能够保证完成生产定额,是否能让额定技术性能要求得到满足;是否存在温升过快、振动、冒烟、气味与噪声异常、漏油等异常问题;检查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电气设备、传动机构以及机械零件等是否含有不安全因素;检测设备是否符合产品生产质量标准。
(1)提升操作人员综合素素质
企业要定期组织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培训,让他们能够学习最新的技术,并且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在开始培训工作之前,要先制定好对应的培训计划,主要包括技能培训和安全培训,从根本上让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实际操作技能以及理论知识水平得到提升,选拔和培养一批技术拔尖的专业人员,让机械加工设备故障问题能够及时地解决。
(2)设备使用的科学化管理
企业的操作人员在使用机械加工设备的时候要严格遵守对应的规定,降低机械的磨损度,让机械设备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延长使用寿命,控制企业成本。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机械工程量和生产进度进行计算,采用分析、统筹以及预测等方法,制定好科学的用机计划;第二,做好机械加工设备的配套选择工作。机械加工设备的工作容量、生产率要和设备实际情况和生产工作量相符合。根据具体的要求来对机械加工设备的使用进行合理的分配,对机械加工设备的作业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保持好机械设备和生产任务之间的平衡。
(3)建立设备维修保养体系
首先,要建立维修保养制度,根据机械设备的生产实际需要和机械自身的状况,做到最大限度的延长机械加工设备的寿命,让维修作业和机械生产达到平衡。进行合理的调整,编制机械保养维修进度计划,对生产的影响进行充分的考虑,再确定合理的修理和保养日期;对于生产的旺季,保养工作应该穿插进行,可适当提前或滞后。
其次,要设立机械设备组,对相关维修力量进行配备。配件的采购会对机械设备的维修成本、进度和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配件的使用也要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之后确定;由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组织能力的人来负责配件的采购和机械设备的维修工作。
(4)设备的更新
机械设备的寿命会随着企业对机械加工设备的使用时间和次数增多而增多。因此,必须要做好陈旧设备的淘汰工作以及新设备的采购工作,让企业的正常生产能得到有效的保证,确保企业的生产任务能够顺利完成,从而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3.结语
综上所述,机械加工设备的故障问题不是突然出现的,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为了促进生产的发展,机械制造企业对于机械加工设备的观念必须要摆正,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将经济管理和技术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制定好合理的管理和维修保养方案,让机械加工设备的利用率得到有效的提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志勇.提高机械加工设备的综合管理水平[J].民营科技,2007,(01) .
铝加工设备介质系统无泄漏的管理 篇6
关键词:无泄漏;介质系统;管理
中图分类号:TG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8-0066-02
1 概述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是企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建立科学的、规范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既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必要条件。某企业自投产以来,推行主要生产设备介质系统的无泄漏管理,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 基本情况
某企业是中国铝业主要出口加工基地之一,年生产能力达35万吨,主要生产设备涵盖熔炼、铸造、热轧、冷轧、精整等方面,由于在建设初期,处于“挖潜、革新、改造”过程,致工艺流程、设备等方面都随着不同时期的产品需求而有所变动,形成生产战线长、设备型号多、工艺流程复杂的现状,造成企业内部及现场管理工作滞后,生产运行不稳定,成本居高不下,技术指标不够理想,产品质量不够稳定等。
为了改变这种与现代化企业不相适应的局面,该企业开展了以整治现场管理脏、乱、差为重点的定置管理工作,经过2年多的努力,现场管理出现了新的局面,按照定置管理的原理,基本解决了现场管理中脏、乱、差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行设备介质系统的无泄漏管理,就成了现场管理的有效途径。
3 设备介质系统无泄漏管理的基本内容
何谓无泄漏管理,是指通过在一定的技术、管理的条件下,使企业中生产要素的人、机、物、料、法(方法)、环,形成有序、有效地运动,并有机地结合,以达到安全、低耗、高效运行的目的,无泄漏管理是非突击性的,日常而又长期的一项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系统管理工程,是全员参与设备管理的好形式,是长周期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
4 设备介质系统无泄漏管理采取的主要措施
为了及时发现设备介质系统泄漏异常状况,使设备泄漏在萌芽阶段得到有效的排除,避免重大或较大的设备泄漏事故发生,从而降低设备故障率、降低维护成本、改善设备油液污染工作环境、降低工艺介质的含油量,提高产品质量,最大程度地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和稳定性,采取了相应的介质系统无泄漏的管理措施。
4.1 技术管理
(1)由装备技术部门负责监督实施(电钳)班组点检责任,提高检修的计划性、针对性和系统性,开展状态预知维修,坚持维护和修理相结合,修理、改造和更新相结合,根据接头及密封件的使用寿命,计划性地安排好检查、紧固或更换密封件,减少被动处理,进行定期更换,并做好更换记录台帐;(2)由装备技术部门编制各机列的管道敷设图,确保各管接头的标识号码与记录表一一对应;(3)由实施(电钳)班组在各机列介质系统油管接头、重要压力表设定压力值等挂标识牌,并做好记录表格,便于统计漏油次数及处理情况;(4)由装备技术部门组织技术培训,提高执行人员的维护技能;(5)装备技术部门根据机列的运行状况,组织专项漏点排查,统一处理;(6)对于重复发生的泄漏点,装备技术部门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分析原因,采取彻底解决方案,并落实;(7)由装备技术部门组织,实施(电钳)班组共同参与,根据各机列泄漏情况处理的记录,统计、分析泄漏故障原因,及时提出下一步整改方案。
4.2 现场管理
充分发挥现场操作班组和电钳班组的优势,在生产过程中做好设备的点检工作,及早发现设备的泄漏隐患和及时得到有效的处理。
4.2.1 操作班组:主要针对油箱液位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油位异常下降或油位报警,立即要求电钳班组进行处理。(1)油箱油位记录本由操作班组管理,放置于操作班组内。记录周期:2小时/次,由操作班组带班长进行如是记录;(2)油位记录必须如实添写,不得弄虚作假;(3)每次加油时应及时记录加油前和加油后油位;(4)油箱上的液位开关不得随意移动。
4.2.2 电钳班组:主要进行设备点检及处理漏油故障,且应按规定做好机列无泄漏的维护保养工作,避免异常泄漏,有效地控制好机列月耗油量及泄漏点。每班设置点检员,对所有设备进行点检;
4.2.3 漏油处理:(1)发现漏油点或电钳班组接到操作人员通知漏油报警后,电钳班组必须在接到通知后立即组织、准备,进行处理;(2)无论漏油量多少,一经发现,操作班组需在当前轧制完成后,立即停机,由电钳班组进行处理;(3)电钳班组处理漏油时,操作班组需根据漏油情况,到油库领取液压油,并协助电钳班组及时加油;(4)电钳班组和操作班组不得自行调整液位报警高度;(5)电钳班组漏油处理后应对该泄漏点进行标识(如:捆绑扎带,以示漏油次数;或使用过塑材料所制记录表悬挂在该泄漏点处),以便跟踪,且处理完漏油后应及时记录;(6)若同一漏油点一个月内超过3次漏油,必须立即组织,做出相应技术分析,提出调整技术方案,避免再次发生漏油;
4.3 加油管理
(1)介质系统若进行加油,应由电钳班组带班长在交接班记录中做详细记录,记录内容应包含:加油机列、所加入的系统或油箱、油品种类、数量等;(2)对于无泄漏重点机列,添加液压油后,电钳班组带班长应通过短信及时通知该机列技术负责人员;(3)没有液位报警装置的机列,要求增设报警功能;(4)每次加油时,操作班组应及时记录设备在同一状态下加油前和加油后油位;(5)油位接近最低控制线时应及时加油,对于液位的异常情况,操作班组应及时通告下
一班。
5 设备介质系统无泄漏管理的效果
通过设备介质系统无泄漏管理,使生产现场管理得到了优化,根本上解决了设备介质系统跑、冒、滴、漏的现象,形成了一种良好的设备管理模式。推行设备介质系统无泄漏管理,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效果。
一是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物料消耗,尤其是液压油等主要消耗油品从月消耗约100桶下降到40桶左右,以每桶2000元的价格计算,每年就能节省140多万元;
二是促进基础工作,提高设备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设备介质系统跑、冒、滴、漏的现象进一步得到了根治,工作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效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是提高了设备维护的检修质量:点巡检、预防性维护等制度落到实处,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设备可开动率,保证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确保了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四是产品质量得到保证:极大程度的降低了工艺介质的含油量,尤其是提高了压延设备轧制油品的使用性能,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
五是确保了企业安全目标的实现:通过无泄漏管理,职工安全意识提高,安全设施和预防措施等得到进一步完善。
6 结语
设备介质系统的无泄漏管理是建立科学的、规范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效益的必由之路。
实践证明,设备介质系统的无泄漏管理是降低设备故障率、改善设备油液污染工作环境、降低工艺介质的含油量,提高产品质量,最大程度地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和稳定性的有效手段,能够大大降低设备运行维护成本,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项则传.推行无泄漏管理提高经济效益[J].江西
铜业工程,1997,(4).
[2] 王录贵.创建无泄漏工厂的经验探讨[J].矿山机
械,2006,(12).
强化制造加工企业现代化的管理 篇7
1 创新管理思想
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 单纯生产观点严格束缚着人们的管理思想, 致使一些制造加工企业相关人员至今仍不能顺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经营思想僵化, 重干轻管。为适应市场经济客观需要, 制造加工企业应树立以改革创新为发展基础,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强化效益意识和质量意识。效益与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没有效益与质量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 也就没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为了提高生产产品的质量, 制造企业必须做到:坚持将市场意识与效益质量意识高度统一起来, 并且将市场意识融入到效益质量意识之中, 靠过硬的质量去开拓市场、管好现场。坚持将社会责任与企业利益高度统一起来, 以社会责任为重, 使企业利益服从于社会责任, 始终将产品质量放在重要的位置, 常抓不懈。坚持将企业质量标准与行业标准高度统一起来, 做到企业标准高于行业标准, 用实实在在的制度和规范确保制造加工的产品质量。
2 更新机械数据与设备
在现代社会, 技术是具有高度可用的企业资源, 是科学管理的依据。在制造加工行业中, 与机械设备有关的数据, 问题方法效果的信息是大量存在的, 涉及面也是非常的广泛, 相互关系也是错综复杂的。这就要求在设备购置之前就要对该设备的有关运行过程和历史数据, 进行计划的系统的处理。在设备的前期管理工作中要广泛的收集机械设备, 使用的技术鉴定参数及国内外设备市场信息, 设备价格, 有关科研成果, 设备的利用率故障率维修费用, 耗材情况, 零配件供应情况, 供货渠道。建立起合理详实的机械设备前期信息反馈系统, 并及时向决策层提供正确的信息, 减少投资的盲目性, 将投资的目标锁定那些生产上适用, 技术上先进, 经济上合理的机械设备。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机械技术更新的步伐越来越快, 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由于一般单位的旧机械拥有量较大, 而资金又有限, 所以不可能把旧机械都淘汰。为解决这一矛盾, 可以局部更新进行技术改造, 给旧设备换上新部件、新装备、新附件, 改善现有设备的技术性能, 使之达到和局部达到新设备水平, 扩大设备的生产能力。
3 强化成本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规范, 制造加工企业如果没有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 要想实现企业生存、发展和获利的财务目标是极其困难的。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的前提下, 已经给整个制造行业带来了巨大挑战。当前, 大多制造企业大都采用责任成本管理。责任成本管理要作好责任目标成本的分解、实际成本数据的归集以及三算的跟踪对比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作好合同成本、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对比分析。预算成本就是将投标报价时工程估价单中的各项单价换成企业内部价格, 从而以此指导生产活动。这就要求在编制预算时注意充分了解投标报价过程, 分析哪些方面已经在报价时考虑了降本措施, 哪些尚有降本空间;必须研究合同条件和生产条件;必须以最经济合理的生产方案和降本措施为依据;必须以企业内部价格、市场价格为依据来计算成本, 不能简单地为了扩大市场占有份额而盲目承接超出自身成本控制能力的工程, 更不能只知道埋头干活、不进行成本分析和指标分解。同时要要本着科学合理的原则, 实行成本倒算, 所下达的指标必须在相应各层次可控制的范围, 各层次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指标下达后, 应赋予各级成本中心充分的权利, 上级对其正常管理工作不应干涉, 以保证各级成本中心能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对各级成本中心的奖罚比例政策, 要掌握在确实足以调动管理者积极性的程度, 起到奖优罚劣、多劳多得、职工与企业双赢的作用。
4 深化质量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相关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满足人们与企业的高标准生产与消费需求, 制造加工企业必须强化产品形成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确保高质量工程的实现。首先, 抓质量目标管理。以调查、制订、实施和总结为质量目标的控制过程, 是将质量管理活动、质量目标按质量体系要素及专业保障系统进行纵横分配, 做到人人职责明确、目标清楚, 并进行定期考核、督促落实。其次, 是抓监督保障。从质量体系和工程生产过程两个方面, 定期实施质量体系内审和年度管理评审, 注重质量管理的实效性和实施过程的有效性;加强内部质量审核, 提高质量体系的整体运行水平;严格把好质量监督关, 对产品形成全过程的各道工序、各个操作过程进行监控, 以免不合格的产品进入下道工序。第三, 还要抓动态管理, 尤其是各个生产要素的动态管理。严把生产要素的验收关、使用关和评定关, 以劳动力的控制为重点, 即进场考核不合格的坚决不收, 使用中技能未达到要求或责任心不强的清理出场, 评定后有不足的要重新进行改进, 进行制造质量的动态管理。只有这样, 才能调动生产工人的主动性, 确保产品的质量。
5 提高人员素质
在知识经济时代, 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提高, 生活目标、生活方式日益个性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全方位、多层次性。为此我们要加强人才的知识更新和培养, 一方面要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要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文化生活、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 鼓励员工去分析新情况, 研究新问题, 接受新思想、新技术, 并创造性地运用于生产和经营管理实践之中。通过每个员工的发展来提高生产率, 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进步, 最终达到企业发展目标的圆满实现。不过在人力资源规划和设计中, 无论培训科目的设计、培训计划的拟订和实施, 还是培训效果的考核和评估, 都要注重企业目标的实现。
总之, 制造加工企业管理的创新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源泉。
摘要:制造加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必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在实践管理上, 要创新管理思想, 更新机械与设备, 强化成本管理, 深化质量管理和提高人员素质。
关键词:制造加工企业,现代化,管理
参考文献
[1]畅瑞延.市场经济下的设备管理工作[J].山西建筑, 2003, 29 (13) :134-135.
[2]戴萸先.现代企业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浅谈机械加工设备的管理和维修 篇8
在机械制造业中, 机械加工设备是主要的设备之一, 在水电设备制造公司, 数控立车、镗床等机械加工设备承担着加工工作绝大部分, 它们的技术性能决定着加工产品的质量及其生产成本, 影响着整个公司生产经济效益。因此, 做好机械加工设备的管理与维修工作是保证生产安全与效益的根本工作。
2 机械加工设备管理模式与措施
2.1 设备管理模式
以设备主人制落实设备分工管理, 以技术监督实现设备健康控制, 以点检定修开展设备维修保养, 以设备评级评估设备管理业绩, 以基础数据统计分析与考核做到闭环管理。
2.2 设备管理措施
2.2.1 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信息管理平台, 实现设备基础管理电子化。
2.2.2 规范设备台帐记录及格式, 各类基础技术文件格式针对记录
事项制定, 做到简便实用, 覆盖面广。设备台帐主要内容包括铭牌记录、主要技术参数、主要结构参数、主要备品备件记录等。技术台帐主要内容包括设备运行分析记录、检修记录、事故记录、异动记录、小修技术总结、大修技术总结、检修履历、设备评级记录等。其他技术台帐还有:重要设备运行参数统计台帐, 各种安全自动装置动作情况、各种运行操作统计台帐、运行记录等。
2.2.3 开展科技档案管理
建立科技档案管理制度, 按照国家档案管理要求, 规范对图纸资料、技术文件的归档、修改、绘制及复制的管理。技术方案、试验报告、检修总结及质量签证文件等要求有规范的格式, 并内容完整。工程设计图要求用计算机绘制。图纸资料、技术方案、试验报告、检修总结、招投标文件及质量签证书等技术文件的原件在科技档案室归档。有重大原理异动、重大设备改造的过程技术文件交公司科技档案室归档。
2.2.4 建立完备的生产规程库
设备生产规程必须内容完整, 可操作性强, 有指导价值。并及时编写与修订, 统一印刷、统一发布。运行规程在新设备投产前编制完成;检修规程应在设备投运后三个月内由编制完成。各类规程和管理制度根据实际运用情况, 每三至五年进行修编一次, 每年进行一次修订与确认发布。根据现场需要, 购置、补充电力行业国颁标准及专业规程手册, 指导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
2.2.5 严格生产统计数据、报表管理
各种设备运行、检修维护的等重要参数的数据统计, 月度、季度的生产报表、各种分析总结要及时填报, 并做到数据真实。并定期对各种生产运行统计参数进行分析, 每年汇编成册, 作为生产长期统计分析的依据。
2.2.6 定置管理
技术台帐要定期打印成册保管, 存放在专用的台帐柜内, 科技档案按照国家档案管理要求, 统一存放。全面实行定置管理。存放处应具备防盗、防火、防潮、防虫、防霉变、防鼠的条件。
2.2.7 建立基础工作责任制
设置专职或兼职岗位负责台帐记录, 数据报表报送、科技档案管理等基础工作, 形成专人负责制和检查督促制。点检主管、安全生产部负责人进行定期检查, 厂领导进行不定期的抽查。
2.2.8 坚持技术方案审核制
针对设备检修、技改与设备异动技术方案, 竣工报告, 招标文件, 试验报告、生产规程等技术文件, 执行前必须进行审核、审批, 建立“编制、校对、审查、批准”校审制度, 明确责任并确保技术文件正确可用。
2.2.9 开展科技攻关
针对设备重大技术问题, 组织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活动, 解决设备技术疑难问题。
3 机械加工设备的管理过程
3.1 加强机械加工设备点检管理
3.1.1 设备点检是为了维持生产设备的原有性能, 通过人的五感
(视、听、嗅、味、触) 或简单的工具、仪器, 按照预先设定的周期和方法, 对设备上的规定部位 (点) 进行有无异常的预防性周密检查的过程, 以使设备的隐患和缺陷能够得到早期的发现, 早期预防, 早期处理, 这样的设备检查称为点检。
3.1.2 点检管理有制定点检标准和点检计划 (P) 、按计划和标准实施
点检和修理工程 (D) 、检查实施结果, 进行实绩分析 (C) 及在实绩检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措施, 自主改进 (A) 四个环节。
3.1.3 机械加工设备点检制符合预防为主的方针, 是预防维修的重
要基础。通过点检资料积累, 提出合理的机械加工设备维修和零部件更换计划, 不断总结经验, 完善维修标准, 保持机械加工设备性能稳定, 延长机械加工设备寿命。
3.2 机械加工设备在使用过程中, 常会产生一些故障, 这就需要我
们及时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 确保设备的保护性或适应性不会降低, 使机械的性能稳定, 延长使用寿命, 杜绝事故的发生。当机械加工设备必须送修时, 绝不能允许带病作业, 但是在没有场地、设备等必要的条件下, 切勿勉强拆修, 以切实保证修理质量。拆装要按使用说明书和一定的工艺程序, 使用专用工具进行, 在拆装前后, 零件要摆放整齐, 严防磕碰和日晒雨淋。按目前施工生产的特点, 目前普遍采用的是依据机械的大修和二、三级保养。同期对其进行定期维修的方法。故障后的排障维修是在设备出现故障后进行的有针对性的修理。
4 优化机械加工设备维修管理
机械加工设备发生故障的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有些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的;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操作技术水平低。不具备预防事故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以致故障发生后, 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所造成的。通过与设备操作人员交流设备操作的过程, 维修人员可以快速准确的找出问题所在, 提高维修效率和准确性;在与维修人员的交流过程中, 操作人员可以避免犯相同的操作错误, 降低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的机械故障, 同时能逐渐掌握一些机械加工设备的养护和维修方面的技能, 进行简单的设备维修工作。另外, 也要培养维修人员具有完成抢修任务和应急修理的能力, 通过对设备操作和维修人员的管理, 以达到良好的机械加工设备管理效果。在工程施工过程中, 必须克服“重生产轻维修”的错误观念, 坚持预防性维修在机械维修工作中的主导地位, 以降低施工过程中机械加工设备的故障率, 减少维修费用, 提高作业可靠性和劳动生产率, 给维修工作带来主动性, 为施工生产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率。通过使用先进的诊断技术, 来判定机械的工作状态, 应作为企业今后维修工作的发展方向。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设备管理的目的就减少设备事故的发生, 保持、提高设备的性能、精度、降低维修费用, 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机械加工企业必须加强设备管理和维修工作, 应该从各级领导做起, 管理部门不可忽视, 特别是当前企业设备不断地更新, 高精度、高效率、自动化设备日趋增多, 机械加工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更加重要。因此, 做好机械加工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 是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进行, 生产效益进一步提高的可靠保障。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不断增长, 机械加工设备在工业生产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规范公司机械设备管理的各个过程、识别关键设备, 为机器、设备维护提供资源, 并建立有效的、有计划的全面预防性维护系统, 以满足生产能力和产品品质的需求, 对公司发展具有实际的意义。本文讨论了机械加工设备管理模式及采取的措施, 详细研究了机械加工设备的管理和维修方法。
关键词:机械加工设备,点检管理,维修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光学.浅谈机械加工设备的管理和维修[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10, (06) .[1]张光学.浅谈机械加工设备的管理和维修[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10, (06) .
[2]马志功.浅谈如何提高机械加工设备的综合管理水平[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09, (11) .[2]马志功.浅谈如何提高机械加工设备的综合管理水平[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09, (11) .
[3]陈志勇.提高机械加工设备的综合管理水平[J].民营科技, 2007, (01) .[3]陈志勇.提高机械加工设备的综合管理水平[J].民营科技, 2007, (01) .
[4]刘武强.机械加工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和维修[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05) .[4]刘武强.机械加工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和维修[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05) .
[5]张中华.基于ERP管理系统下设备管理模式的新探索[A].2010全国机械装备先进制造技术 (广州) 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5]张中华.基于ERP管理系统下设备管理模式的新探索[A].2010全国机械装备先进制造技术 (广州) 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机加工断刀管理规定 篇9
随着产品的信息化管理加强,产品质量受控可显著提高,地面和航天产品的质量管理需求不同,为了加强产品质量管理规划,开展全面的质量控制活动和培训工作,加强质量管理的全员参与,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我们通过建立三级质量管理体系,使得质量管理更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通过以上措施,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步骤,逐步探索及完善航空产品生产现场的质量管理,提高加工生产现场的产品质量。
1、航天产品质量管理的特点
航空航天产品的质量管理类别复杂,一般情况具有以下特点:订单量不够大,需要的成品时间比较固定,设计的开发难度大,不确定因素很多,加工过程中专用设备多,自制的工具工装多,产品型号多并且加工过程交叉,制造过程损失大。质量管理是航空航天产品开发流程是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地面产品开发过程来说,航天产品的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管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航天产品生产的不确定性导致产品的质量问题不确定。由于航天产品的生产,加工和装配工艺复杂,流程环节较多,从而会出现不同的因素引起质量问题,我们需要对产品进行全面的质量管控,才能符合质量要求。2)由于航空产品属于高精密的产品,为了满足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设计要求,航天产品质量管理要求比较高,加工和装配的条件有着自己的规定条件,并且特殊性也有着一定的要求,加工完成后不仅需要满足设计所需的功能,还需要满足产品的安全要求。3)航空航天产品质量管理都需要满足信息化的可追溯性要求。可追溯性通常是指一个实体的可跟踪历史,可以在记录中看到整个加工过程和实验过程。从质量管理的角度看,为确保航空航天产品原材料或零部件的加工历史,产品配送流程和实验数据真实有效,就要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方式来跟踪产品的全部信息。
2、生产现场的质量管理
目前航天产品的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是加工过程重中之重,其生产主要是基于新产品的项目试制订单或成熟产品的批量生产,这两种生产模式下的质量管理分别按照不同的工作流程进行管理。当进行新产品的试制时,由于不确定的因素存在,为了确保在不稳定状态下的产品整个试验过程,质量控制将注意力集中到生产制造的产品零部件加工质量,力争排除造成产品性能的不确定性制造质量问题。当进行成熟产品的批量生产时,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重点就是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降低废品率。此时的质量管理包括:强化流程规划管理;质量评估审查;关键部位和关键环节的监控;对工艺过程的评估;严格控制加工设备维修,工艺设备和测量仪器的定期维护等的实施。
3、航天产品质量管理展望
3.1加强过程质量控制 编制是否符合产品特性的质量管理流程,首先梳理出各种强制性检测点,重点检查点,在产品投产之前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对产品质量进行可靠性的规划,保证产品的质量管理,特别是生产过程中一线技术人员要熟悉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的各种类型测试点以及各级的质量控制,根据不同的检查点,记录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文件,在生产过程中,第一线技术人员要确保根据各生产过程的质量信息记录监督,按照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要求,需要对工艺和产品质量保证过程中的信息问题进行确定,以便及时完善的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分析。
3.2建立持续改进的保证体系 通常情况下的企业均通过建立企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发展质量,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使其运行有效付诸实施。围绕单位的质量方针和目标,部门制定了三级质量体系文件,同时将质量目标进行了二次分解,并建立更多的现场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三级质量管理文件,质量体系中覆盖的所有部门要明确质量目标的实际运行,确保质量工作的责任落实到各质量负责人身上。按照质量体系定期进行修订和完善的运作,保证了三层架构的先进性。目前,我们已经制定了《航天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拟出具体要求和操作规范。尤其像我单位是地面产品和航天产品同时在现场加工的模式,故在制度中我们规定航天产品的纸质生产文件采用不同颜色的纸张打印,此举主要是为了能够对地面产品和航天产品有明显的区分,使操作者和管理者能够清楚的识别出航天产品,引起重视,提高警觉度。
3.3加强针对性的培训工作 在我分厂主要涉及的人员有生产操作者、技术员、计划员,对不同人员建立不同的培训计划。对于生产操作者,着重培养他们关于找出问题根源的技能;技术人员着重培养使用统计分析的工具,对生产上出现的问题能做好详细分析和归类,能及时发现异常状况,把隐患控制或消除在萌芽阶段;对三类人员都要培训各项质量管理制度,使之熟悉掌握生产现场必须遵循的质量流程,任何情况下要以质量为先。
3.4规范信息管理 在日常生产过程中研发和批产的航天产品生产工作存在不同的数据包格式,为了方便管理,建议质量部门实行统一的数据包格式。同时随着部门操作人员第一次接触产品数据包的管理,有很多不熟悉的情况,所以部门要组织参与航天产品生产人员如何填写培训,制作处数据包的样表放在加工生产现场,以供操作人员进行填写数据的参考。
3.5建立有效的质量奖惩制度 有了好制度,需要员工的认真执行。对此,我们建立了质量奖惩制度。对于没有严格遵守标准的人员第一次提醒,第二次则通报处罚。对于严格执行标准的人员,以及能够适时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员工,通报奖励。
3.6开展全员QC活动 通过开展QC小组活动促进质量意识,可以采取班组或团体为单位,广泛发动群众性QC小组活动,针对生产过程中的一些质量问题,按照“三全一多”的指导思想进行,采用PDCA循环和“十四种工具”等图形的形式,开展全方位的QC活动,全员参与管理,提高质量意识。
4、结束语
航空产品加工质量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部门的质量发展。从目前来看,部门的航空产品生产现场质量管理正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我们将把“零缺陷”的管理理念灌输给操作员工,同时做好“工作高质量,产品零缺陷,运行零故障”的质量管理有效手段,使得质量管理标准有新的上升,确保质量可靠性,在日常加工过程中注意质量控制,设立质量控制点增强全员意识,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确保航天产品的又快又好的完成。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8研究所)
作者简介
【机加工断刀管理规定】推荐阅读:
机加工车间量具管理办法08-29
机加工实训车间安全管理办法10-18
机加工车间06-30
机加工竞聘稿07-05
传统机加工工艺09-03
机加工量具使用规范09-11
机加工专业岗位职责05-24
机加工企业安全检查表07-08
机加工项目实施方案08-27
铸机加工车间11月份工作总结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