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加工专业岗位职责

2024-05-24

机加工专业岗位职责(通用13篇)

机加工专业岗位职责 篇1

机加工专业的岗位职责

1. 坚决服从生产部长的指挥,认真执行其工作指令,一切管理行为向主管领导负责;

2. 严格执行公司规章制度,认真履行;

3. 组织设备规程、机加工管理等制度拟订、检查、监督、控制及执行;

4. 负责编制月度和平时作业计划、设备维修,及时组织实施、检查、协调、考核;

5. 配合模具专业确定机加工件的技术要求,负责编制机加工工艺流程,对模具零件加工进行检验;

6. 负责外机加车间的联系工作,做好模具加工中双方的协调、交流;

7. 负责抓好生产安全教育,加强安全生产的控制、实施、严格执行安全法规、设备操作规程,即时监督检查,确保安全生产,杜绝重大火灾、设备、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

8. 负责组织模具间现场管理工作,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抓好劳动防护管理和制订环保措施计划;

9.负责做好机加工设备、计量器具、辅助工具的维护检修工作。结合生产任务,合理的安排设备、计量器具计划,确保设备维护保修所须的正常时间;

10.负责做好机加工调度管理工作。合理安排机加作业时间,平衡用电、节约能源;

11.抓好设备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负责组织钳工、车工、磨工、线切割操作工、数控铣操作工等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并对其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进行检查、考核、评比;

12.负责数控铣的编程及操作,并负责部分线切割加工件的编程及操作;

13.协助公司其他部门,对其机加工方面的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

14.按时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机加工专业岗位职责 篇2

加入WTO后, 我国正在逐步向“世界制造中心”转变, 制造业已成为我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机械加工技术作为机械制造中的关键技术, 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 是关系的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立水平的重要标志, 目前已成为制造业中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专家们指出, 21世纪机械制造业的竞争, 其实质是机械加工技术的竞争。但目前我国机械加工技术人才短缺情况严重, 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数控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1.1 机械加工技术人才的需求分析

为了了解机械制造企业对机械加工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 我们对宿迁及周边地区机加工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 通过对机械制造企业的调研分析得出, 企业对机械加工技术人才的需求有以下三个层次, 所需掌握的知识及能力结构也各不相同。

1.1.1 蓝领层。

“蓝领层”机械加工技术人才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承担数控机床的具体操作及日常简单维护工作的技术工人, 这类人员在企业机械加工技术岗位中占70%, 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机械加工技术人才。所需知识与能力结构包括:掌握机床结构的基本知识和机械加工与数控加工的工艺知识, 具备机床的操作、日常维护和手工编程的能力, 了解数控加工的自动编程。这类机械加工技术人才可通过中等职业教育来培养, 企业也可依靠自身力量从普通机床操作工中培养。

1.1.2 灰领层。

“灰领层”机械加工技术人才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承担编程的工艺人员和机床的维护、维修人员, 这类人员在企业机械加工技术岗位中占25%, 其中编程工艺人员占12%, 机床维护、维修人员占13%.所需知识与能力结构包括:编程工艺员。掌握机加工工艺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模具制造基础知识, 具备机床的操作、日常维护和编程的能力, 能运用至少一种CAD/CAM软件进行三维造型和自动编程。此人员在模具行业尤其受欢迎, 待遇也较高。机床维护、维修人员。掌握数控系统的特点、接口技术、PLC、参数设置和机电联调知识。具备机床的操作、手工编程及机床的机械和电气的调试和维护维修能力。此类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求较高, 可通过本科或高等职业教育作基础培训后, 再经企业大量实际工作经验积累而不断提高。

1.1.3 金领层。

“金领层”机械加工技术人才具备并精通机床操作、工艺编程和机床维护维修所需要的综合知识, 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实际经验, 知识面很广。精通机床的机械结构设计和电气系统的电气设计, 掌握机床的机电联调。能自行完成系统的选型, 机床的安装、调试、维修和精度优化。能独立完成机床的数控化改造。能担任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或机床厂机床产品开发的机电设计主管, 这类人员在企业机械加工技术岗位中占5%。

不同类型的企业, 对于上述三个层次的机械加工技术人才有不同的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管理架构比较细化, 对人才在安排和要求上均按研发、工艺编程、操作、维修等方面进行明确分工。而大量个体、私营、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 人员编制比较精干, 各技术岗位人员数量相对较少, 所以需要既精通加工工艺、编程, 又能熟练操作机床, 同时对机床的维护维修有一定基础的复合型机械加工技术人才。

1.2 人才招聘渠道分析

企业招聘人才的渠道主要有三种形式:直接从学校招收毕业生;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培养在职人员; (3) 从社会上招聘有经验的从业人员。具体情况见表1。

1.3 机械加工技术在职人员进修需求分析

随着我国机床数控化率的不断增加以及高档数控设备的不断普及, 企业都越来越重视在职人员的进修培训。

2010-2012年, 江苏省宿迁中等专业学校对宿迁经济开发区各规模企业的机械加工技术骨干进行了专业培训, 具体情况见表2-表5。

从表2-表5可以看出, 在参加培训的人员中, 从技术等级分布情况看, 以中、高级操作人员居多, 占全部培训人员总数的75%以上;从工种分布情况看, 数控车工和加工中心操作工占70%以上;从年龄分布情况看, 40岁以下人员占90%以上;从学历分布情况看, 近36%的人员为高职高专生。

1.4 对我校毕业生就业岗位的调研

通过对我校近三年毕业生在企业工作岗位的调研发现, 刚毕业的学生60%左右分配在大型企业, 主要工作是操作机床;30%的学生分配在中小企业, 他们既从事编程工作又从事机床操作工作;另外还有10%左右的学生从事零件检测、绘图等工作。一部分毕业生在工作1-2年后, 便被企业提拨为车间班组长或调度员, 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在工作2-3年后, 从事工艺员工作, 另外还有少部分毕业生从事机床维修工作。

2 机械加工技术职业能力的分析

在对机械加工专业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技术人员或工人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通过归纳, 形成机械加工专业的职业能力一览表, 见表6。

3 结束语

机加工专业岗位职责 篇3

关键词:机加工专业 实用写作 指导思想

专业写作教材编写工作是整个职业语文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技工院校机加工专业实用写作的教材极其匮乏,基本属于空白状态,有的沿用高中语文写作教材,与专业联系性不强;有的使用应用文写作教材,内容不具针对性;有的使用自编讲义,但缺乏标准,类型不全。笔者针对这一现状就技工院校机加工专业实用写作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突出实用性,培养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

语文是各类专业学习的工具,是社会交际、能力发展的基础。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的作文教学恰恰是整个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的一大薄弱环节,很多学生连基本的书面表达能力都很缺乏。

技工院校不同于普通高中,它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教育目标,教学重在技能的培训,对于语文这种人文性和工具性兼而有之的理论性学科更侧重其工具性。因此实用写作教材应突出实用性,应结合专业所涉及的、能促进专业发展的、为专业教学服务的内容来编写,重点放在片段作文和应用文等实用的方面,使教材内容本身成为专业知识,促进专业更好地发展。

应用文写作是要经过系统训练的,如果学生在工作后才去摸索,无疑是浪费时间,而训练的最好场所自然是学校。因此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必须加大分量、形成体系,以五种基本的表达方式为基础,选择在日常生活和机加工专业中应用广泛的文体作为教材重点。既要讲清楚应用文抽象的理论知识,如概念、特点、格式、注意事项等,又要选用生动直观、联系实际的例文,充当学生实际写作的样板,帮助学生快而准地掌握各种实用文体的写作方法。

二、突出创新性,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作文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该着眼学生身心发展和教材特点,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清代学者赵翼曾说过:“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同作一文题,各自擅其妙;问此胡其然,各有天在窍。”可见不同的人读文或作文都有不同的领悟,实用写作亦是如此。虽然每种文体都有其规定的格式,但教师不必以此来束缚学生,否则与作“八股文”又有何异?教师应在教会学生各种文体相应格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在内容和形式上讲究创新,如写作“求职信”时,可启发学生拓宽思路,想想如何表达更能给求职的单位留下深刻印象。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具有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技工院校的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经历了九年义务教育后已具有一定的阅读、写作能力和知识积累,促进他们探索和创新成了新的要求。因此这套实用写作教材必须改变过去教材填鸭式的传统模式,应更新知识体系,跟上时代步伐,让学生发挥创造性。教材在编写方面应注意三点:一是教材所选用的文体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应具有创造性,特别是专业应用文的写作;二是在教学目标上应有创新方面的要求;三是设置的环节,特别是布置任务和拓展延伸,能给学生创新的机会。

三、突出职业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没有自学能力就不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还必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材是教本,更是学本,使用教材是教会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知识,不断解决问题,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实用写作可贯穿人的一生,教材应是终身适用的,因此在教材的编排上,安排了学习提示、学习导入、学习指导、布置任务、小组互评(附评价标准)、拓展延伸、资料链接这些环节,有利于学生先学习知识,再掌握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而养成自学习惯,终身受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交往的频繁,实用写作已经越来越成为传播信息的不可缺少的工具。培养学生实用写作能力实际上是在培养一种专业技能,能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在就业形势日益紧张的社会中增强竞争力。机加工专业毕业的学生一般从事数控、车工、铣工等相关行业工作,要熟悉工艺流程、工件制作、技术改造等,在工作中一方面要将自己的认识、经验、体会表达出来,一方面也要将自己的发明、创造传播出去,这都需要一定的实用写作能力,如果没有这项能力,将很难胜任自己的工作。

教材不仅要教学生实用写作方法,还应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职业精神等更高层面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帮助,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在逐步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同步增长,进而能获得一定的内在精神和人生智慧,促进各方面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机加工车间主任工作职责 篇4

1、全面负责机加工车间的各项工作,合理安排车间任务,保证车间维修车辆进度和维修质量。

2、督促员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协助维修车间做好公司设备维修,提高设备使用率。

3、做好业务联系及顾客的走访和回访。

4、调度加工车间任务,做好人力、物力调剂平衡工作,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以身作则,带头执行。

5、根据公司质量部门的要求,配合车间质检人员作好员工的质量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对车间员工展开教育、培训,宣传公司的各项方针政策。

6、深入贯彻公司的安全生产制度,确保安全文明生产;

7、领导车间做好5S管理,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以身作则,提高员的素养;

8、处理车间的突发事件,并随时向公司领导汇报事件处理进展,对于无法处理的事件要及时请示;

9、积极深入员工,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采取合理的措施确保车间的稳定;

浅析数控加工专业校企合作模式 篇5

一、我校校企合作模式

(一) 定单培养

为了深化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实现招生与就业的良性循环, 学校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办学。“定单培养”模式是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的最基本的形式。企业根据需求向学校提出用工的数量、规格和企业在专业技能方面的要求等。学校进行招生, 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双方签订协议确定各自的权利义务, 毕业生一般由委托单位安排就业。比如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订单培养的数模1631班和重庆长江轴承有限公司的合作就是典型的订单培养。

这样的合作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 解决了用人之需;但同时企业往往强调特定生产岗位的技能要求, 与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也难免发生矛盾, 学生毕业后的社会适应面也相对狭窄。因此, 学校往往只在原有专业设置框架内按照企业特定要求适当调整教学计划, 增加企业相关的企业文化和特定岗位要求, 这不仅能解决企业的需求, 也能增加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二) 建立校内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校与重庆华瑞机械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校内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通过积极协商和严格论证, 联合组建具有深层次校企合作特色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 将直接带动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在真正的企业生产实际环境中实习, 实现学生实习实训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改变了过去将大料加工小、小料加工废的“空对空”实习实训模式, 进而避免材料和能源的大量浪费, 并有效的改变了学生厌倦实习和缺乏责任感的状况。学校通过建立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合作研发团队, 既有效地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双师型”素质, 又将有力地支援企业和地方经济建设。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有利于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的“学校工厂化、工厂教室化”的全新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 使学生、教师、企业和学校各得其所, 实现了多方共赢。

(三) 建立产学研工作室

以“李卫首席技师工作室”和“罗晓刚焊接技术大师工作室”为平台, 建立产学研三位一体工作室。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参与产品的研发、试制以及现有设备的改造等工作。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 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这种合作方式给与了学生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在有限的空间内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资源, 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效果明显;有利于教师的个性发挥、教学积极性的提高、责任制的建立和市场理念的形成;工作室既为企业提供了人力和智力资源, 又为企业提供了生产基地, 节约了成本, 创造了效益。这种校企合作方式, 全面检验了专业教学效果, 提升了实践教学的针对性, 为校企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与企业互动搭建了平台。

二、校企合作的启示

从学校近年来校企合作的成果来看, 在校企双方紧密合作过程中, 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获益, 可以达到“三赢”。但是, 目前校企合作的开展基本上停滞不前, 面临着很多的困难。

1.校企合作需要国家出台政策进行推动。国家在推行校企合作方面没有上升到立法层面, 对企业也没有相关的优惠政策, 虽然一系列的文件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校企合作开展, 但对学校和企业均没有太大的约束力, 这对校企合作的开展失去了根本性的依据。

2.企业缺乏长远的人才储备意识。现在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 只满足于眼前的生产经济效益, 没有长远的人才战略意识, 也没有提高在职人员技术能力水平的思想, 使学校需求合作对象时会遇到较多阻力。事实是, 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 主动营造环境和提供条件, 与学校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 才是解决企业人才紧缺的有效途径。

3.学校对校企合作的形式缺乏多样性。学校应该从“多赢”角度考虑校企合作, 即社会赢、企业赢、学生赢、学校赢等三方面出发开展校企合作工作, 缺少了任何“一赢”, 校企合作都难以成果。

通过我校的校企合作实践证明, "产教结合、校企合", 是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 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的有效途径。校企双方互相支持、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 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也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事部科技部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J].继续教育2008 (2) .

[2]劳动保障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 (2006年—2010年) [R].

机加工专业岗位职责 篇6

关键词:矿物加工工程 实践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c)-0227-02

河北联合大学矿物加工专业于1958年创办,是我校创办最早的学科专业之一,我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矿物学、选矿学、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受到试验研究、方案设计以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锻炼,为社会培养掌握扎实的矿物加工理论基础知识、且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矿物加工工程问题、具有矿物加工工程项目开发与管理实践经验,从事矿物选别加工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生产、设计、科学研究与开发及技术改造与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在21世纪这个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下,矿产行业的发展当然在于人才。相关矿业单位对人才的具体要求是: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终身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当前矿物加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已不仅仅局限于煤炭或铁矿行业,就业范围已拓宽到多个矿业类行业(如金矿、铜矿、非金属矿、选矿机械企业等等)。因此以往的矿物加工专业在实践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内容及标准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地进行改革和完善,按照“需要什么学习什么”的原则,采取继续教育、职业培训、岗位配训等多样灵活的教育方式,以适应新形式的要求,更好地培养应用型、创新型的矿物加工专业人才。

所以,如何不断提高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通过进一步营造学生的创新环境,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矿物加工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技术学科,若要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工程實践能力,则要求学生必须到现场实习和实训。在实习和实训时,可选择专业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为指导教师,一方面指导学生实践,另一方面可将企业文化、工艺、设备、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介绍给学生,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开拓学生的创新思路。还可以开展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一定时期的学习,以利于教师能有效的将理论知识和现场实践相结合,更好的指导学生。

在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现场实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利用实验室设备进行自主设计和实验,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2 充分利用科研资源,拓宽实践创新平台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试验能力,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及假期时间参与到科研试验项目中,通过科研平台,促进教学与研究的结合,在试验过程中,学生要参加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工作,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始至终处于思考、积极探索的状态,这个过程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能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学习,而且由于学生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具有进取精神和批判、质疑精神,因此易于冲破传统势力的束缚,并在教师指导下,很可能在研究中有一些较大的突破。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不再是单纯的学习,而是要懂得如何学习,参与科研实验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很好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方式,团结协作精神。

3 强化设计型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毕业设计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本科生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它通过深入实践、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和撰写论文等环节,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一份综合试卷。矿物加工工程的毕业设计要求学生运用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现场的工艺流程,做一个选矿产的初步设计。设计内容主要由选矿厂破碎车间、磨浮车间、选别车间以及脱水车间等四部分组成。具体要求为:根据选矿厂日处理量进行破碎筛分,磨矿分级,选别流程和脱水流程的选择和计算,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的选型和计算,选矿厂各车间的平断面图的绘制以及设计说明书的编写。所要绘制的图纸有破碎筛分数质量流程图、磨矿流程数质量和矿浆流程图、破碎车间平断面图、主厂房平断面图和全厂的平面图。通过毕业设计的训练,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深所学的基础理论,使专业知识系统化、综合化,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毕业答辩时可邀请企方导师参加毕业答辩,使学生答辩与现场实际结合的更加紧密。并现场提问与互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的联系,启发了学生今后学习的方向,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为毕业答辩过程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我院进行单独的毕业设计创新答辩,对创新设计突出的学生,采用教师科研出资的方式进行奖励。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4 鼓励大学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并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是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创新试验,挑战杯等竞赛活动,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理论知识与实践得到很好的结合,并且锻炼了学生的科技活动能力。本年度有两名学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对这些成绩的取得,学院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意在通过这种物质激励加强学生的科研意识。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全面提升矿物加工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其内在素养既是一个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任务,我们应将这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改革工作不断深化下去,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鑫雅.对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J].福建高教研,2005(1):17-18. [2]芦新宇.理工科大学生科研能力的训练模式及其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

[3]刘惠杰,崔广文.论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1(32):142-144.

[4]张汉泉,祝启坤,张泽强,等.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双循环”实践实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1(2):39-43.

机加工车间调度员的岗位责任制 篇7

1、根据公司整体计划制定车间周生产计划,并协助车间主任负责组织实施,掌握车间生产计划的日生产进度,清楚每天的派工情况。及时纠正影响整体计划的错误现象。

2、协助车间主任做好一线职工的生产动员和准备工作,保证原材料,工装,夹具等及时到位,清楚一线职工生产动态,做好信息反馈工作。

3、以车间生产计划为依据,建立日进度台账记录,做出每种配件的完成预期。对急需配件,敢于下达限期指令,并报告车间主任。

4、负责车间内的定额考核工作,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每道工序各种加工配件的考核数据负责。

5、负责车间内成品的入库工作,并对接收的原材料、毛坯以及完成产品的种类、数量等数据负责。

6、协助车间主任做好车间生产沟通工作,及时了解操作工的生产动态与产品供应需求,做好信息反馈与汇报工作。

7、对设备或人员影响车间生产计划的情况及时向车间主任汇报。并积极提出自己的解决措施建议。

8、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保障各个工种之间均衡生产。确保车间生产计划完成。

9、负责车间内使用工卡量具、常用备品配件的管理工作。

数控加工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篇8

关键词:数控加工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职业技能鉴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课?题:本文系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技能大赛引领数控加工专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 ZJB14136,项目建设时间:2014年3月—2016年3月)成果。

随着电子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数控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控技术和数控装备是制造工业的重要基础。据不完全统计:数控技术就业趋势呈逐年上升的形态,特别是机械加工制造业中数控技术的人才需求更大,同时也对其要求更高。现在,不是我国职业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少,而是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差,不能和企业接轨。在调查中发现,学校参加过市、省、国家级技能竞赛的学生非常受企业欢迎,因为他们专业技术过硬,合作、适应能力强。这就对中职学校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进入工厂不仅要能够从事产品制造,而且由于现代技术发展快,产品更新快,企业还要求学生要具有良好的团结能力、适应新产品开发的能力和不断学习的能力。

针对这一现象,学校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对数控专业的实践课程进行一定的改革和创新。

笔者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充分挖掘学校40多年来办学历史的精华和传统,坚持以“技能为基础,发挥学生潜能,培养创新意识”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数控加工技术应用能力,以素质提高、协调发展为目标,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和现代化的加工特点,探索出一条具有学校特色的,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新路子。

一、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

传统的加工实习的主要内容是普通车床加工技术和钳工实习。学生在车床上亲自动手车削一个典型的轴类零件,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了解车床加工范围、主要功能以及金属切削机床的加工特点,掌握车刀的选用和刃磨方法。钳工实习课,学生亲自制作一个小锤,掌握锯、锉、錾、台式钻床以及各种钳工工具、量具的正确使用方法。这样通过传统实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控加工技术的基本知识。

数控加工专业重要的实习项目是数控车和数控铣编程与加工技术。很多学校普车内容学时少,甚至没有钳工课。数控加工专业教学要想使学生今后有更大的发展,就必须满足企业机械加工岗位的需求。一个现代企业肯定希望得到一个能够对企业岗位胜任的人才,因此传统的工艺不能丢。如普通车工实习需要培养学生刀具的选用和刃磨能力,培养学生的工艺能力。数控加工的实质就是编程人员根据加工思路,通过程序让机床自动完成加工工作的过程。要加工出合格的产品,编程人员除了能编写程序外,还必须具备加工方法的选择、加工余量的选择、切削用量的选择、进给路线的选择等工艺能力,这些能力来源于普通车床加工。在加工的过程中,钳工的划线、测量等等内容必需、必要,所以学校在普通车床加工和钳工课程中,将其选入实习环节并作为一个重要内容。

另外,钳工、普车的实践活动也是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有效路径,在实践中也为以后的数控课程打下牢固的工艺基础、基本技能基础。钳工、普车的实践活动对学生来说体力强度高、工作环境差,而且现代化程度不高,通过传统加工的实习,学生在心理上更加愿意接受拥有现代先进技术的数控机床,从而产生积极学习专业的心态。

二、实习教学与生产相结合

在校实习期间,笔者学校车间引进实际企业生产加工、管理的真实环境。在实习中,学生除了完成常规的实习内容外,还要完成综合能力方面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责任感、事业心和综合职业能力。

在钳工实习教学中,学生除了完成钳工基础实习制作小锤的工作外,还参与校企合作的台钻产品装配工作。台钻的装配过程为部配、总装。在装配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身体验轴承的热装与冷装、锥销孔的配作、平键的装配等各种配合的装配方法以及零件的装配顺序。通过总装,学生可以体验精度检测、机床调整、空运转试验、负荷检验及刚度试验等生产过程。学生不仅学到了装配知识,而且从指导老师身上学到了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更锻炼了意志品质,激发了学习热情。

学生在学校生产车间进行普通车工实习时,学校要制定严格的实训规程。首先学生从实习教师处领取工作任务单,认真填写任务单上的每一项内容。在机械加工梯形螺纹的时候,教师把学生分为4~5人一组,并提前下发工作任务单;学生根据任务单填写工艺卡、工序卡和所用刀具、量具、毛坯材料、切削用量以及加工时的注意事项。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观察学生计算、绘图情况、工艺制定等情况,对各个小组巡回指导,评价学生的工作任务单。任务单完成后,学生拿着填好的工作任务单到仓库领取所需工具、材料,然后开始加工。从学生进入车间的那一刻,就引入企业的“5S”现场管理技术,并以此要求学生。

工件完成后,学生上交作品,自己对各组加工的零件进行评价,最后老师总结。例如,普通车工梯形螺纹加工是集车削内外圆柱面、螺纹及粗、精加工为一体的零件,在车削过程中,需要高度注意,把所学知识全部应用上。在实际加工中,学生会感受到因加工过程中出现刀具、切削用量的不合理和毛坯材料中瑕疵造成零件的废品等现象,这些都会对未来学生的实际工作有所帮助。加工结束后,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也锻炼了学生口才,提高了思维的严谨性。

通过“5S”现场管理,规范加工现场、现物,让学生克服马虎之心,养成凡事认真的习惯;让学生执行管理规定,养成自觉维护并保持工作环境整洁的良好习惯,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技能训练与创新实践相结合

学校实习工厂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和专业方向,开设多个选修训练项目,增强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修,在每个训练项目中都安排有创新内容。例如:在钳工小制作中有挤压核桃器、图形制作,在数控车工中有加工烛台,在数控铣工中有手机模型、鼠标模型……在保证功能不变的情况下,独立设计自己喜爱的形状或自行设计产品,并自行加工制作。这样学生完成的作品琳琅满目,有的甚至不同凡响。教师要让学生自己设计图样、制定加工要求、设计程序,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职业学校现在的学生大多是在初中阶段不会学习的学生,因此需要考虑如何让他们爱上这门枯燥的课程?例如在设计手机模型时,笔者发现学生的思维跳跃、灵活,就先不布置手机样图,而是花了两节课巡回指导学生设计自己的手机模型。有的学生设计老式诺基亚手机,有的学生设计苹果手机,有的学生设计了爱心手机……这样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学生为了把手机加工好,也便于自己在同学面前“炫耀”,就会积极学习上网查资料。一位学生因测量知识没学好,加工时零件尺寸不对,使手机模型上的图案失真。于是学生用了一个晚上和同学补习测量知识,第二天才加工出了合格的零件。加工完成之后,该学生高兴极了,用他自己的话说:“看来不是学不会,而是不想学呀!”从此,这个学生学习非常认真。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意识,使学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促进了自我提高,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通过二次作业促进学生发展。学生经过第一次作业有时很难使自己满意,可能是老师布置作业的原因,也可能是他们对作业中涵盖的知识不了解,或者是自己加工失误的原因。这时就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因,激发学习信心,在此基础上允许学生重新把作业做好。比如加工手机模型,第一次学生由于测量错误,结果制作不满意;第二天学生接着制作,别人一次做好,他可以多次去做,通过不断努力实现在学习上取得比以前进步的结果。

在具体的教学中布置个性化作业,发掘学生的潜能。例如在数控铣削基础练习阶段实习过程中,加工通槽(如下图):并提出问题:一是我们有类似的加工零件可以模仿吗?二是怎么样加工通槽更节省时间?三是如果改为不通槽,怎样加工更节省时间?四是如果我们提高一级加工精度,程序可以使用么?……学生应用自己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第一个问题让学生能够回顾从前的知识,以后几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自主去寻找答案,最后每位学生编制的程序都不相同。学生通过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自我锻炼,自我提高,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四、实习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

在实习教学中,老师把国家相应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作为实习大纲,这样在实习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掌握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标准。学期结束后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和学校考试。学校实训中心开办钳工、车工和数控车、数控铣、电工、机床维修工等多个工种的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培训工作。由于教师把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融入到了实践教学中,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得到了协调发展,而且学生能够顺利拿到相应工种的职业技术资格等级证书。该活动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并拓宽了就业渠道。

五、接受企业指导和监督

职业学校办学的宗旨就是服务于企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企业。学校和中集华骏签订长期用工协议,共同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实习计划,充分利用双方的有效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如共同开发课程,从众多的课程中遴选出钳工、车工、数控车、数控铣、机床维修作为精品课程。学校和企业共同选取工作中的典型案例作为教学中的案例,锻炼学生。例如,在数控铣加工中,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教学内容(见下表)。

教师先把教学要素归类,让企业给出重要、可选、必要三个选项,然后根据企业的调查,调整教学计划。比如曲面内容,由于它是可选项,而且曲面的加工需要一定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针对学生数学知识差但头脑灵活的特点,选用了CAXA制造工程师软件作为学习曲面加工的内容,虽然教学难度降低了,但是一样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企业专家参与检验学校培养学生的质量,学期结束,针对一学期内学生加工的零件,提出教学意见。比如,在教学中实习老师轻质量、重形状,企业专家不满意,老师立刻调整实践教学内容,使实践教学既重形状又重质量。由于有企业的指导、监督,学校教学质量大幅提高。

另外根据中集华骏车辆厂工作忙闲不均的情况,在生产旺季时学校选派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到企业“顶岗生产”,既为企业解决职工不足的难题,又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技术,熟悉工厂环境。同时,这样可以使学生毕业后到工厂就能够马上工作,即使不在中集华骏,企业间的生产环境也是一样的。通过此种方式,学生了解企业的实际,熟悉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工艺流程,具有较强的职业岗位能力,就能迅速进入新的岗位角色,受到企业的欢迎。

总之,通过丰富实践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学校将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技能、有责任感、有事业心、有创新能力、有持续学习能力的,能解决数控加工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机加工专业岗位职责 篇9

模具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业之一,是促进社会富裕繁荣的动力。模具在企业已得到广泛的运用,社会对模具专业人才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工科院校多开设模具专业,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随着技术进步,社会对人才需求素质也在变化:不仅要理解模具结构和原理,而且读懂模具零件图纸技术要求,包括尺寸精度、形位公差等,同时要能分析出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以及产品测量方法和手段。

为适应社会要求的变化,我们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包括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学计划的重新制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评价改革等。

二、以实践技能培养为重点的教学改革及实施

随着数控技术的高速发展,数控加工在模具加工行业已广泛运用,其中数控加工中心已发展为主要加工手段。但从教学角度来讲,我们先安排三周《普通铣削加工实训》课程,其目的是为数控加工中心的学习做好前期铺垫。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普通铣削加工机床要领;

2)理解铣削加工要素,即主轴转速、铣削速度、切削深度、切削方式;

3)准确理解零件图纸技术要求,包括尺寸精度、形位公差等,同时要分析出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

4)掌握产品测量方法和手段,熟练准确测量产品的相关要素;

(二)教学内容

1)六角平面铣削加工训练;

2)台阶平面铣削加工训练;

3)斜平面铣削加工训练;

案例1铣削一模具六面体镶块零件。 (附图)

1)实践教学目标:训练学生掌握铣床操作基本技能;训练学生利用刀口角尺夹紧工件,调整面的平行度、垂直度装夹技能;训练学生测量相关尺寸精度和平行度、垂直度等技能;

2)理论教学目标:理解加工基准、测量基准、夹紧基准的基本概念;理解“平行度、垂直度、平面度”等概念;理解铣削加工工艺要素,“顺铣和逆铣”概念。

(三)教学实施

1)教学内容组织:以模具典型零件加工为载体进行知识点编排,做到教学内容与零件加工技术要求结合,既要体现相关公差配合知识点以及测量要求,又与产品加工实践既能训练相结合。

2)教学实施过程:

教师理论及实践技能要领讲解→教师操作演示→学生练习,教师辅导→学生进行产品自我检测→教师抽检→师生总结。

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某个工作任务为目标,教学实施以现场为主,教室为辅,采用“做中有教、讲练结合、精讲多练、以练为主”的教学形式,充分体现“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四)教学考核

由于我们理论知识点与完成工作任务的训练相结合,教学考核为学习过程考核,考核项目分为三大块:

1)完成零件加工的质量和速度考核成绩60分;

2)学习态度,遵守工作纪律,工作中行为习惯考核成绩30分;

3)学生自我考核10分,学生按照考核细则(总分90分)进行自我打分,再与教师按照考核细则打分成绩(总分90分)做比较,如两者差距在5分之内,说明该同学对自我做了客观评价,可以再得10分,否则适当扣分。我们设定此考核项目,目的是强调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认识,培养学生在工作上诚信度,实事求是的精神。

(五)教学效果

以完成某一工作任务为驱动,将理论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学生一方面能够透彻理解产品技术要求,即尺寸精度形位公差概念,又能够理解产品加工工艺要领,同时又达到实践技能训练目的,即产品的加工技能和测量技能,从而较完整地训练了学生技能,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

我们除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以外,同时还培养学生良好的企业素质,做到德才兼备。

摘要:本文阐述了《普通铣削加工实训》教学目标、内容、实施及教学评价的改革, 教学理论知识的教学更丰富, 实践技能培训更全面。

关键词:铣削加工,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测量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姜大源主编.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育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机加工专业岗位职责 篇10

2.加工计划的检查和进度控制工作。

3.费用预算的控制与管理,加工成本控制。

4.加工效率的管理与改善,方法的改进。

5.操作规程的制定,并严格按标准作业方法组织实施。

6.编制设备采购、维修、报废计划,并经批准后实施。

7.生产加工现场管理,生产现场财产管理。

8.生产负荷统计和产销平衡调度,实施成品、半成品存量控制。

9.加工过程质量控制,质量自检。

10.安全生产检查与处理。

11.负责各个分厂的协调工作。

12.与营销各部门沟通、联系、协调。

石材加工厂岗位责任制 篇11

石材加工厂厂长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一、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法》等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自觉接受各级政府和安监部门的监督管理,一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二、加强安全组织机构建设和安全制度建设,认真做好职工的工作技能和安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业务素质,做到安全工作有人抓,又章可循,安全责任明确到位。

三、教育职工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操作规程,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认真检查维护保养机械设备,使 多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延迟设备的使用寿命,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四、加大事故隐患的检查与排除度,对危及安全生产的部位和行为,要坚决纠正,发现隐患及时排除,落实好整改措施,做到隐患不消除,不生产,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安全生产。

五、制定切实可行的事故预防措施和事故应急求援预案,成立事故求援小组,经常进行应急求援演练。严格遵守事故报告制定,一旦发生事故,及时向县主管部门和安监部门报告。

六、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关心职工生活,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依法给职工加入工伤保险,改善职工劳动生活条件,保证劳保用品的及时发放和使用,确保职工的人身安全,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

石材加工厂安全员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一、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配合厂长做好全厂的安全生产工作,接受各级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的管理

二、敢于管理,善于管理,严格管理,以身作则。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领导违章指挥、强令工作违章作业、只顾生产不顾安全,员工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违章作业,要立即制止。要及时纠正领导不重视安全生产的行为。对员工屡教不改的要令其停止工作,离开岗位,积极提出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当好领导的安全参谋,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安全生产。

四、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坚持雷打不动的发全活动。做到培训有内容、有记录,受教育人应达100%。负责监督新工人先培训后上岗,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坚决制止无证操作。

五、发生事故后立即报告厂长,保护现场,向事故调查人员如实介绍事故情况。

石材加工厂圆盘吊 安全操作规程

一、操作人员应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服从管理,听从指挥,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严格按照吊装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禁违规违章作业,避免事故的发生。

二、作业前应检查设备的安全状况是否符合安全标准,检查吊杆,板绳、钢丝绳,吊钩是否老化、断股。检查吊杆是否弯曲,检查起重器、变速器操作是否灵敏,刹车装置是否可靠有效,起重器固定是否牢靠,各种设备必须安全可靠,不准带病运行。

三、吊装前应在吊装现场设置安全警戒并有专人指挥,非施工人员禁止入内。在遇有大雪、暴雨、雷电、大雾、亮度不够及六级以上大风时,严禁吊装作业。

四、在吊装作业时,起重器臂下严禁站人、通行和工作,吊装时应按规定负荷选择吊具、索具,严禁超负荷吊装。吊装石块紧固不牢,钢丝绳打结、不齐,机械安装置失灵时,严禁吊装作业。

石材加工厂圆盘锯安全操作规程

一、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在作业中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安全生产。

二、开锯前检查项目:

(一)1、检查锯上的各部润滑点是否已上润滑油(应每天上油一次)。

2、检查皮带的松紧度是否合乎标准,有无老化断裂现象,必要时更换调整。

3、检查主被动皮带轮、锯片有无松旷间隙及锯片磨损情况。

4、检查变速器有无漏油现象、油面高度是否合乎标准(变速器应每年更换一次)。

(二)1、检查矿车上的石块是否垫平、固定是否牢靠、有无晃动现象。(应将石头在车间外固定到矿车上后在推到大锯下边的加工位置)

2、检查矿车轮和轨道间的锁紧螺帽是否拧紧。

3、检查大锯下边有无人员或其他妨碍大锯操作的不安全因素。

三、开锯操作:

(一)1、先合上电源总阀,观察操作台上的电压表电压是否正常,电源是否有缺项,再检查电流表和其他仪表是否正常。

2、检查各按钮开关操作是否灵敏可靠,操作要准确,严禁按错开关。

(二)启动水泵:按下水泵开关,从观察窗看锯片两边冷却液流量、流速是否正常。

(三)启运主机:按下主机开关,观察锯片转速是否正常,整个机器有无异常响声,有无震动等,如情况异常,立即停止操作,(四)安全运行:

(一)启动主机待锯片达到正常转速后,再按下锯开关,使锯片与石头一侧接触进行切割。决允锯片允许锯片在石头上开锯。

(二)在运行过程中时刻观察电流表工作情况,观察锯的把锯升高,待电流恢复正常值时,再把锯调整到正常转速,恢复正常切割。

(三)在切割过程中,发现憋锯、卡锯、停水、皮带断裂、有异常响声等情况应按总停开关,立即停车检查,查明原因,排除故障。

(四)检查、维修、排除故障应先切断电源,严禁带电操作。

(五)在锯完一片石料后,人进入锯间时,应先观察石头两边的边坡皮,以防下落伤人,确认安全后,再移动矿车到车间外卸车。

(七)大锯操作间应保持清洁,大锯间地面应无废石,循环水道应畅通。

(八)操作人员在工作是,应正确佩戴安全帽,安全鞋、手套、防护镜等劳动防护用品。

石材加工厂火烧板安全操作规程

一、1、严禁无证操作(焊工特种作业操作证)和违章操作。

2、严禁使用超期和检验部合格的氧气瓶和液化气瓶。

3、严禁使用无充装资质单位供应的氧气和液化气。

二、工作场所必须配备消防器材,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消防知识。

三、氧气瓶和液化气瓶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十米,气管长度不得少于十米,操作前应检查气管是否漏气,老化。气管正常每年应更换一次。

机械加工专业教学现状与教改措施 篇12

1 现阶段机械加工专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学校教学中有文化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课程、生产实习课程,这些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各门课程都是根据自身固定的学科特点与教学内容进行的,没有按照课程中的内容与专业实习操作顺序进行。这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使各个学科相互孤立,相互隔离开来。尤其是理论课程教学与生产实习课程教学都是通过集中方式进行讲授的,在讲解理论知识时学生们没有任何的感性认识,特别是对机械设备的结构与机械设备的运行原理。学生们在听教师讲解这些理论课程时,就像在听天书,这使教学效果较差。学生们学完理论课程之后,学到许多不知所然的知识,并且间隔较长的时间后,这些理论知识会慢慢地忘记,极大地降低了教学的效果,使学习与应用严重的脱节。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应该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建立以突出岗位能力为基础的新的教育体系,探索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学校中设置文化基础课程较多,课程的设置仅仅是围绕着专业要求来培养相关的岗位人员,因此,应该注重基础课程的实用与够用原则。目前,学校中现有的文化课程内容较多,并且都是严格的按照大纲进行安排的,这导致了理论课时占据课程的大部分,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由于学校不重视理论与实践课时的分配问题,就会导致学生们形成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观念,与此同时,也使学生们的技能训练得不到时间上的保证,最后导致学生们理论学不精、操作技能不过硬的结果。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都是不同的,再加上学校不合理的课程安排,繁杂的专业课程就会使学生力不从心,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

2 机械加工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

2.1 善于引导细心点拨,结合实践激发兴趣

根据大量的资料表明,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知识,并经常参与各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当一个人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就不会变成一种负担。学习机械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也是如此,只有让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进行学习,才能够避免他们产生厌学的现象。让学生们置身在充满趣味性、刺激性的活动中,才是学生们获得知识的最好方式。因此,教师应该充分的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特点,充分了解学生们的所思、所感与所想,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与学生们进行感情交流,使学生对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产生较大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的鼓励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要对遇到的问题敢于疑问、大胆动手、不怕出丑,让学生们勇于发现,鼓励学生们探索科学技术,这样才能较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动手能力。在机械加工的每一个工序中,总是需要对工艺系统进行调整工作,由于调整不可能达到完全准确,因此会产生误差。在工艺系统之中,机械设备上的器件运行都是通过调整机床的工件来实现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们进行大量的实践工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与整体结构构造,从而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实际操作中更加的得心应手,操作机械设备更加的熟练。

2.2 注重实际应用能力,强调素质教育原则

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实践教学内容的改善与优化。在教学改革中需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结合,不仅要让学生们打好理论基础知识,还应该增加学生们的实际动手能力。机械加工专业教学应该坚持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提高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们的就业优势。

2.2.1 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为了不断地加强学生们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实际的教学课程中应该增加实验课时。为了提升学习理论基础知识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理论基础的效果,机械加工专业的理论课程都应该设置相应的实验。通过参观认识实践、演示、动手等方式,达到巩固学生们的理论基础知识的目的。此外,增加学生们的实验课程时间,能够更好地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接受新事物的应变能力与创新意识,提升学生们的基本专业技能。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通过自身思考解决问题,才能够更好地突破传统的方式,总结出适合实际需求的解决措施。

2.2.2 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

在实际的教学课程中,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这种结合主要通过实训来完成。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除了应该培养学生未来工作岗位需求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之外,还应该培养与专业技术能力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

2.2.3 突出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

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需要理论实践相结合。机械加工专业的核心能力是机械制图技术。在课程的设计、综合能力训练、生产实习等课程模块中,应该适当的增加自设性教学内容,针对实际问题运用理论知识、设计总体方案,来突出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

2.3 重视实训课堂教学,把握关键环节技巧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除了用良好的师德与人格的力量来影响学生外,教师还应该要注意把握好实践课程中的关键环节与授课技巧,这样才能够使理论知识真正的为实践服务。为了做好教学工作,教师们需要让学生真正明白与掌握知识点,使其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因此,机械加工实践的环节应该要与课本的理论相结合,才能够使其实际效果更佳。

2.3.1 实训课题的选择

机械实训课题的选择需要紧密围绕理论与实践结合原则,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例如:对学生机械加工过程的工序安排、尺寸精度要求、形位公差与表面粗糙要求,都应该满足课本的相应规范与内容。在进行实验时,方法应该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2.3.2 实践练习的设计

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知识性、技能性与趣味性,在设计练习课题时应该根据课本的内容设计一个合理的、科学的实践练习题,并且课题设计不能难度过大。虽然学生在做课题的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但能保证他们在规定的实践内完成任务,这样才能够较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3.3 实训课程的考核

为了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该对学生进行实训课程考核,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时更加的认真,学习知识时速度更快、效益更高,能积极地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3 结语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需求,各个高校需要培养综合型、技术型、实用型、创造型人才,我国教育部门的工作会议也明确地提出了加强学生的能力素质教育。在实践性很强的机械加工实习课程上,老师指导学生将理论基础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适合运用到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工作中。

参考文献

[1]李冰.浅析我国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J].决策与信息旬刊,2015(8).

[2]王成彬.中职机械专业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企业导报,2014(3).

机加工专业岗位职责 篇13

关键词:木材加工 中高职 贯通式 人才培养模式

中高职衔接贯通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所进行的一种创新与尝试,与传统的中职高职及普通高中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中高职衔接贯通式教育采用的是一体化设计的培养模式,有利于支撑产业结构升级,拓宽中职学生上升渠道,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本文主要讨论木材加工业的中高职衔接贯通式培养的关键问题与培养模式。

1.木材加工专业中高职教育贯通式培养的关键

1.1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应以技能为主线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主要区别在于普通教育以学科体系教育为主,而职业教育是以技能教育为主,中高职教育贯通式培养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木材加工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式教育应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构建中高职教育贯通式培养课程体系,设计相应教学及配套管理机制。

1.2中高职教育式贯通培养的前提基础是市场调研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应该着眼木材加工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中高职教育贯通式培养则要立足于充分而深入的市场调研,调查木材加工行业人才需求方向。市场调研的关注重点应该是未来木材加工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木材加工行业发展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分析,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研究,最终明确木材加工专业人才技能需求。

1.3中高职教育贯通式培养的关键是课程一体化设计

结合前期的市场调研,针对木材加工企业对应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打破中高职教育体系中不合理的分段式教学,设计一体化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的主线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主,同时以企业的典型产品为教学项目或者任务的培育形式,将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进行有机结合。

2.中高职教育贯通式培养人才培养模式

主要表现在成立中高职贯通式培养衔接工作委员会,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的全面统筹作用,制定中高职紧密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和建立健全过程监控管理制度等几方面。

2.1成立中高职贯通式培养衔接工作委员会

该委员会可由当地教育局、政府、学校、木材加工企业及行业等组成。整合各中高职学校的职业教育资源,开展联合办学,促进教学资源共享;制订委员会章程和工作制度;定期召开木材加工中高职衔接教学研讨会,研究解决木材加工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在具体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统筹规划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制度和教育形式,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2.2 制定中高职教育贯通式人才培养方案

(1)体现一体化设计、分段培养、整体优化

按照“制定共同培养目标、制定共同教学计划、制定共同评价方法”的总体思路,制定三二分段式木材加工专业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定位于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的高技能型技術人才。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重点,以培养学生就业为导向,立足于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发展平台,最终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优化。

(2)主动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针对木材加工行业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注重区别中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的差异性,科学确定人才培养规划,强化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兼顾学生毕业后从事职业岗位的变化性及长远发展,从而使学生能够快速主动地适应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3)突出针对性、应用性

统筹考虑木材加工专业中职与高职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课程编排,以木材加工企业的职业岗位群构建课程体系。基础理论课程以理解掌握、强化实际应用为重点;专业课程则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优选设置综合性课程,注重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渗透和融合;兼顾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4)强化高素质、高技能的能力培养

改革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与木材加工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重视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借鉴优秀企业文化,培育具有特色的职业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加强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

(5)注重创新,突出特色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体现在专业定位和工学结合上,能够反映国家和地方对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类型、层次和质量要求,具体方案应按照高职院校专业定位和工学结合的总体要求统一设计,突出“专业学历+技能证书”的特点。同时,我们应全面深入分析木材加工行业实际情况,分析不同区域的产业发展的对技术的要求以及实习实训条件对人才培养方式的影响,充分发挥地区产业优势,积极探索适应木材加工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探索出木材加工中高职衔接的专业特色。

2.3建立健全过程监控管理制度

为保持中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获得高质量生源,可以在衔接转段阶段设立“优胜劣汰”机制,按照“转段遴选、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总体思路进行。即转段时,采取过程监控与专业水平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联合对学生进行。由高职院校牵头,采取行进式测试手段,与中职学校联合对木材加工专业学生三年来的总体学习情况进行跟踪测试。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和整体教学课程安排,每学期选取若干门主要课程,对中高职衔接的学生进行统一测试,各门课程测试成绩累加后取平均值作为转段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木材加工专业的学生通过中高职衔接贯通式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可以获得高级技能职业资格证书,同时拥有大专学历,并具备在企业实习一年的工作经历,毕业后可胜任高级技能人才岗位,成为企业骨干力量。可以说,中高职贯通式教育能够真正使高职教育成为“培养未来杰出工程师的摇篮”,为我国木材加工行业发展输送更多高级技能专业人才,真正提升高级技能人才的比例,缩短与国外发达国家在高级技术人才结构比例上的差距,打造中国职业人才教育的“航母”。

参考文献:

[1]陆国民.试析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发展研, 2012,(17).

[2]孟凡华, 鲁昕.关键是“衔接”关于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座谈会的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 2011,(18).

[3]郑卫, 许耀东.中高职贯通教育模式专业标准的探索学园, 2013,(30).

[4]陈效民, 刘磊.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校级层面实践路径研究——以上海市为例职教论坛, 2013.7.

上一篇:你已经不在美文下一篇:砧板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