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平县企业调查报告(共8篇)
顺平县企业调查报告 篇1
茌平县关于市级以上农产品 加工重点龙头企业监测分析报告
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从实际出发,多项举措并举,用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围绕主导产品和重点产品,采取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培植建设了一大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延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解决了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截至目前,我县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共27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农业龙头企业涉及粮食加工、蔬菜加工贮藏保鲜、畜禽养殖加工、果品贮藏加工及木材加工等方面,基本上满足了我县农产品加工贮藏的需要。今年4月份,我局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到27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进行了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调阅相关经营报表和审计报告,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了全面监测。现将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企业发展运行情况
监测情况表明,上报材料的27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近年来总体发展平稳,实力得到明显增强。
1、规模不断扩张,企业呈加速发展态势。2011年,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资产22.32亿元,固定资产10.2亿元,年销售总收入28.6亿元,利税8.7亿元,安臵农民工近5000人。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总体态势良好,较好的实现了速度、质
量、效益的统一协调增长。
2、产业逐步升级,生产规模逐步扩大。为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利润空间,27家企业都不同程度的进行了产业升级,逐步实现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化,由单一产品加工向系列化产品加工转化。
茌平县同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现拥有6万吨玉米淀粉综合加工设备生产线两条,6万吨葡萄糖生产线一条,8万吨液体山梨醇生产线一条。其中该公司新上的葡萄糖、山梨醇生产线均采用数控设备,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公司生产的淀粉乳一部分直接对外销售,一部分直接用于制糖,节省了烘干费用,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茌平县五粮小食堂食品有限公司,新建A级绿色食品种植基地2万亩,对绿色食品从基地建设、周边环境、人员培训、选种施肥、田间管理、收割等进行实时跟踪服务和监管,确保基地生产的农产品安全可靠。2012年计划在再建2000吨储粮仓库,扩建3000平方米仓库一个,扩大种植基地5000亩。
3、服务体系完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视社会化服务,突出抓了合同种养、科技培训、饲料供应、先进技术引进、品牌化运作、金融等全程化服务,完善的社会化服务,稳定了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关系,促进了产业化水平提高。
茌平圣康食品有限公司通过与近4000户农民签订了长期稳定的大蒜购销合同建立起公司的合同基地,保证按当时最低保护价收购,极大提高农民种植大蒜积极性的同时,也减轻了蒜农因市场行情变动而给其
带来的经济上的压力。合同基地的大蒜收购率达到90%以上,蒜农因此每亩每年平均可以增收达300元以上。同时为了从源头把关,公司每年对基地的土质和水质进行检测,公司还聘请专门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传授种植技术、农药使用方法等,并印制成农事操作规范小传单,发放到各家各户。这样既保证了公司原料质量符合国际和进口国的最新质量安全标准和要求,也通过推行良好的农业操作规范加强了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
4、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我县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在保持自身发展的同时,在促进农业增效、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科技进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也都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重点龙头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建设专业化生产基地,既为企业建立了优质安全的原料供应渠道,也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效益的提高。龙头企业大多采用订单形式与农户形成利益联结体,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三位一体运行模式发展生产,使龙头企业与龙头企业之间、龙头企业与合作组织、基地与农户之间,建立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完善企业与农户、基地、合作社的利益关系,推动各涉农企业实现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实现企业发展与农村致富、新农村建设的互利共赢。全县户均带动增加收入2000余元。
山东信乐味精有限公司通过合同制、合作制等形式带动农户10多万户,于专业大户等签订合同带动农户3万多户,其他方式带动农户3万多户。
山东省小杨屯鸭业科贸有限公司发展辐射周边三个县十几个乡镇的农民走上了致富的路子。带动基地16处,共发展养殖户5800多户。为进一步调动农民的养殖积极性,该企业搭建起“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公司制定了“统一规划建园、免费送鸭苗上门、免费送饲料上门、免费防疫上门、免费技术指导上门、免费回收鸭毛上门”为内容的“六上门”服务。为保护好农户的养殖积极性,企业首先承担风险并让利于养殖户,公司制定“企业预投养殖成本,农户严格标准化养殖,合同回收以质论价,结算扣除投入资金,每只利润两元左右,现金兑现农户手中”的养殖利润保护,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扶持政策落实情况
根据各家重点龙头企业上报的监测表及发展情况反映,有关扶持政策基本得到落实。
1、税收减免。所有省级及以上重点龙头企业享受了国家在农产品初加工税收减免政策。
2、财政扶持。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项目,二是省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对龙头企业贷款贴息,三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对龙头企业进行支持。
3、茌平圣康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还享受国家出口退(免)税的方式对企业实行的税收优惠,2011年退税450万元。同时该企业还享受了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扶持资金和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企业财政补贴,总计33.8万元。
三、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规模参差不齐,产品档次不高。被监测的27家企业部分单位规模不大、总量偏小。产品加工水平低,附加值比较小。
2、企业运行机制不优。部分企业还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的企业虽然按照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形成了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但执行的差距还较大。
3、企业缺乏专门的研发机构和优秀人才。现有人力资源不能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研发人员匮乏,科技人员所占比例较小,人才技术有限。
4、企业融资依然困难。企业普遍感到发展资金不足,既缺乏收购农产品原料的流动资金,也缺乏技术改造资金,而企业靠自身造血功能来发展壮大,速度缓慢。
5、品牌意识不强。部分企业产品没有自己的注册商标,也没有进行“三品”认证。
6、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连接关系不稳定、不完善。企业和生产基地、农户的关系大部分是松散型的,甚至只有口头协议,企业和农户的利益有时候很难得到保障。
四、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和壮大的政策建议
一是要建立县级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在稳定增加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基础上,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项目(农业龙头企业)的投入力度(目前省市级财政都建立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通过财政贴息,基地补贴等多种形式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
二是政府应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示范
带动作用强的农业龙头企业的贷款投放力度,充分发挥其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作用。
三是制定优惠政策,使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税收、用地、用电和用水等方面享受更加优惠的政策。
四是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引导龙头企业从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提高企业研发能力,促进农产品做精做深,增加附加值,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强产品竞争力。
五是加大对企业经理的培训力度,每年安排一次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的负责人到大专院校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生产经营和驾驭市场的能力,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顺平县企业调查报告 篇2
关键词:河北省,滦平县,行政村,贫困,农民增收
2004-2014年中央连续11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三农”问题是关乎民生的重要问题。河北省滦平县近几年一直致力于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促进农村发展。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很多, 包括农业产业单一、农民自身素质欠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不合理等。农业企业对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 本文就是基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12个行政村对该促进作用进行分析的。
数据说明
本次共调查12个行政村, 12个为贫困村, 从自然区位来看其中1个村处于丘陵地区, 9个村处于半山区, 2个村处于深山区。共54个自然村, 平均每个行政村有4.5个自然村, 最多的一个行政村有12个自然村。12个村中没有已实施整村推进的, 3个村正在实施整村推进, 9个村未实施整村推进。这12个村庄分布于不同的10个乡镇, 分别是巴克什营, 古营川村;长山峪, 东营子村;大屯乡, 兴洲村;付家店乡, 三道沟门村;付营子乡, 付营子村、靳家沟村;金沟屯镇, 瓦房村、下营子村;两间房, 两间房村;滦平, 东营村;马营子, 南大庙村;平坊, 偏岭村。其中巴克什营、长山峪、大屯乡、付营子乡、两间房、马营子、平坊均近省道国道, 金沟屯镇、平坊离铁路线近, 付营子乡距离市区最近。
滦平县农村基本现状分析
(一) 贫困问题并非特例, 较为普遍
12个行政村共5821户, 平均每个行政村有485户, 每个行政村平均274户贫困户, 每个行政村平均95户低保户, 16户五保户。本次调查中贫困户、低保户及五保户分布如表1所示:
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总共占总户数的57.55%, 超过总户数的一半。说明该地区贫困问题较普遍。
(二) 土地资源并不匮乏, 缺乏高素质劳动力
资源的丰富或贫瘠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直接的作用, 因此分析当地资源状况试图找到贫困的原因。在农村主要的资源有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劳动力资源等。被调查行政村的土地资源如表2所示:
被调查行政村的人均耕地面积为1.66亩, 而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1.4亩, 河北省人均耕地面积已低于1.4亩。相对农业发达的山东的人均耕地面积为1.21亩。说明该地区的耕地面积并不十分匮乏。尤其丰富的是山场资源, 人均山场面积为8.83亩。由于被调查的行政村多处于半山区和深山区, 因此山场面积大, 可适度利用。
但是被调查的12个行政村人口总数为20104人, 劳动力总数为6497人, 劳动力占总人口比例为46.68%, 而全国劳动力占总人口的69.2%, 说明该地区劳动力总量不足。而且随着老龄化趋势, 劳动力所占比例将更加低, 劳动力将更加不足。农村劳动力从事职业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
由表3显示农村务农所占比例为35.87%, 务农兼打工所占比例为28.33%, 打工所占比例为27.83%, 而经商、跑运输和其他经营所占比例非常小。这说明目前务农和打工是农民主要从事的行业, 虽然务农所能带来的利润空间小, 但是农民并没有抛弃土地。这就要求在解决农民增收时要同时考虑农业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调查中的12个贫困村从事跑运输的也非常少, 而这一行业在其他地区的农村较普遍。经商、其他经营性行业在该地区非常少, 缺少企业吸收劳动力。
此外在调查的12个行政村中的劳动力受教育情况如下: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15.2%, 小学占43%, 初中占26.1%, 高中或中专占12.8%, 大专及以上占2.9%。劳动力学历集中在小学和初中, 缺乏有知识、有素质、会经营、懂管理的职业农民, 严重制约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三) 特色产业主要依靠种养大户, 缺乏农村企业
12个行政村中共5个行政村有特色产业, 占总体的41.67%。其特色产业分别为林果种植、蔬菜种植、食用菌种植、农作物种植、养殖业。在有特色产业的5个行政村中仅有1个行政村有企业, 仅有1个行政村有农民专业合作社。说明当地的特色产业的发展主要靠的是养殖、种植大户。在12个行政村中仅有2个行政村有企业, 企业经营养殖业;12个行政村中仅有2个行政村有农民专业合作社, 经营养殖和蔬菜种植。均停留在初级农产品的种养上, 无产品加工, 产业链短。
农村企业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分析
在12个行政村中共有2个行政村有企业, 企业均经营养殖业, 一家经营猪养殖, 另一家经营鸭子养殖。其他10个行政村都没有企业, 有企业的占总量的16.67%, 比重非常小。
(一) 农村企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由表4可见, 有企业的村各类贫困户占总户数的22.12%, 而无企业的村各种贫困户占总数的85.99%, 而总体中各类贫困户占总数的57.55%。这说明有企业的行政村的贫困户明显少于没有企业的行政村。由表4可以看出有企业的行政村的人均纯收入为2400元, 而无企业的行政村的人均纯收入为1960元, 说明企业提高了村里整体的收入水平;有企业的行政村的人均最高收入为6000元, 而无企业的行政村人均最高收入为3710元, 相差两千多, 说明企业提高了最高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有企业的家庭人均最低收入为1300元, 而无企业的村家庭人均最低收入为882元, 说明企业的存在提高了最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村里企业的存在可以解决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提高农民的就业率, 尤其是给农村的留守妇女提供了就业的机会, 所以企业的存在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 对解决农民增收起到促进作用。
(二) 农村企业大幅度提高了人均最高收入
有企业的行政村增加了农民的就业机会, 尤其是需要在家照看上学孩子无法离开家出去打工的妇女可以在本村得到就业, 这样家庭收入不再单靠务农和男人外出打工, 增加了收入的来源。所以由图1所呈现的, 有企业的行政村无论是人均纯收入还是人均最高收入、人均最低收入都比无企业的行政村高。提高幅度最大的是家庭人均最高收入, 企业的兴办对高收入人群的提高幅度最大, 对低收入人群也有提高收入的效果, 但是幅度不够大。
(三) 农村企业有效改善了农民基本生活条件
既然企业能够使农民收入增加, 那么企业的存在应该也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条件。为了探寻企业是否真的改变了居民的生活条件, 做了以下数据统计。结果如表6所示: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有企业的行政村明显高于无企业行政村的指标有:混凝土砖木结构房屋的比例、拥有彩电户的比例、拥有汽车户的比例。而人均居住面积和拥有电话占比反而低于无企业的行政村。
由于企业的建立, 使农民的收入有所提高, 而农村的风俗是积蓄首先用来盖房, 所以有企业的行政村的房屋结构发生变化的更多, 房屋质量更好。而人均居住面积并没有提高, 与无企业的行政村相差不大, 这是由于所调查的12个行政村所处位置为山区, 山区居民的居住面积有限, 宅基地有限, 所以人均居住面积并没有显著变化。有企业的行政村拥有彩电户所占比例更加高, 彩电对于农村现已成为家庭必备电器, 由数据反映的也是很高的普及率, 所以数据相差不大。同时拥有汽车户所占比例有企业的行政村略高于无企业的行政村, 数据相差也不大, 这是由于汽车目前在农村还算奢侈品, 只有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够有能力购买汽车, 企业的存在只是使部分得到就业的农户的收入有所提高, 但是达不到购买汽车的水平。有企业的行政村明显比无企业的行政村出行更为便捷, 离乡镇和车站更近。原因主要是企业的选址会选择交通更为便捷, 离乡镇更近的村庄。
(四) 农村企业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由表7可见有企业的行政村通广播电视占总户数的百分比为97.47%, 而没有企业的行政村通广播电视户数是总户数的78.23%。相差将近20%, 有企业的行政村通广播电视明显高于无企业的行政村。
被调查的12个行政村全部通路, 而且有企业的行政村道路全部硬化;没有企业的行政村中80%道路硬化。有企业的行政村共6个自然村通路, 占总自然村的85.71%;无企业的行政村共35个自然村通路, 占总自然村的74.47%。由此可以得出有企业的行政村的道路情况明显优于无企业的行政村。
由表8可以看出有企业的行政村每百人拥有农机5.11台, 而无企业的公司每百人拥有农机1.87台, 有企业的行政村明显比无企业的村农机数量更多。由统计数据可看出无论是有企业的行政村还是无企业的行政村人均有效灌溉面积和人均机耕地面积都较少, 但有企业的人均有效灌溉面积明显高于无企业的行政村, 说明有企业的村灌溉设施优于无企业的村。但是机耕面积都非常低, 一方面主要是由于被调查地区均为半山区和深山区, 所以机耕难度较大;另一方面企业对农业现代化的作用非常小。
(五) 农村企业的存在对教育医疗的影响效果不明显
由上文的数据可知有企业的村出行更为便捷, 离乡镇和车站更近, 由下表可以看出有企业的行政村距离最近的小学和医院更近, 这都说明有企业的行政村距离乡镇的距离更近, 企业选址会选择交通更为便捷的村。在对每村的幼儿园数和卫生室数统计后, 发现有企业的村并没有比无企业的村有更多的幼儿园和卫生室;在统计每村卫生室人数时发现, 无论有企业还是无企业的行政村其卫生室平均人数为1-2人;在对上年参加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人数占总人口的统计后, 发现有企业的村也没有明显比无企业的村保险覆盖面积更大。这说明企业的建立并没有使行政村的教育卫生条件改善。由此可见并非是企业的建立改变了当地的医疗和教育条件, 而是行政村本就具有地区优势, 而吸引了企业的建立。
结论与对策建议
由以上数据分析可知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的村具备企业和合作社建立的有利条件, 因此农村企业建立在了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的村。由上文分析可知, 有农村企业的村农民收入更高、贫困人口更少、生活条件更优越、基础设施更完备。这些是地缘优势吸引的投资所带来的农民增收。而土地贫瘠、地理位置偏僻的村, 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 自发形成企业较为困难。
因此一是可以挖掘这些地区的文化、旅游等潜能, 发展乡村旅游服务业来增加农民收入;二是针对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农村空心化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使得种养能手和农二代在政策扶持下回乡发展农业;三是财政补贴还应具体到农民身上, 让农民切身受益;四是利用丰富的山地资源吸引投资者开发山地资源;五是可以针对人口稀少不适宜生产、生活的地区组织搬迁。
参考文献
[1].米增渝.农村企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及影响因素[J].中国农村经济, 2009 (12) .
[2] .张越剑.江苏省乡村旅游小企业经营对农村社区的影响研究[J].管理观察, 2014 (34) .
建平县矿区植被恢复状况调查研究 篇3
关键词:建平县;矿区;植被恢复状况;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S68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7-144-02
实施矿山环境恢复综合治理工程,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生存环境和生活环境,是发展矿区经济的前提和首要任务。矿区植被恢复工作,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如何搞好矿区植被恢复,事关矿区的经济繁荣和人民的生活安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辽宁省建平县矿区植被恢复状况的调查和分析,总结出本地区开展植被恢复工作的经验和不足,提出较合理的建议,为该地区植被恢复工作提供较科学的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建平县位于辽宁省西部,隶属于朝阳市,西部及北部与内蒙古赤峰市相邻,东部、南部分别与朝阳县、喀左县和凌源市接壤。境内山多地少,沟壑纵横,土壤脊薄,植被多为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营造的人工油松林和80年代营造的人工沙棘林,沟滩及沟壑内有少量杨树林等。全县矿产资源丰富,矿点多,分布广,尤以铁矿和膨润土矿居多。20世纪末以来,毁林开矿现象严重,全县开采面积达7万多hm2,其中90%以上为林地或林业用地,尤以铁矿开采对植被破坏最为严重。建平县铁矿多以露天开采为主,不可避免地要大量破坏植被,剥离山体,大量排放废碴,选厂加工后,尾矿占地面积大,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2007至2009年,全县开展了大规模矿山植被恢复工作,重点对选厂、尾矿库护坡、闭坑尾矿区、矿山毛堆、矿坑和干选点进行了重新绿化。
2 研究方法
采取资料查阅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办法。首先,收集矿山植被恢复实施方案,矿山整地造林标准及办法,并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恢复地块10块,进行实地查验,了解方案的可行性及办法和标准的落实情况;其次,收集2007-2009年分年度植被恢复规划表、分年度任务完成情况统计表、年度植被恢复造林验收统计表。通过统计当年植被恢复造林保存率,并按验收结果对2009年植被恢复情况进行调查,通过抽取10%造林验收达到验收标准的地块,详细调查造林地块的立地条件、整地方式、造林方法、造林树种、管护措施等,总结其中的经验;同样,对未通过造林验收(当年已实施植被恢复,但未达到保存率)的地块进行调查,总结分析其中的原因。
3 结果与分析
3.1 植被恢复完成情况 根据2007-2009年度植被恢复规划任务表,2007-2009年度规划任务分别为112hm2、162hm2和264hm2,根据2007-2009年度植被恢复任务完成情况统计表,2007-2009年完成植被恢复任务分别为40hm2,88hm2和200hm2,完成率分别为35.5%、54.3%和75.8%。根据建平县各年度植被恢复工作总结和现场调查研究表明,未完成任务的主要原因有3点:一是因规划不合理未能开展恢复;二是因生产需要规划地块未能实施;三是企业认识不足未予执行。其中2007年因企业认识不足未能开展恢复的占70%以上,2009年因规划不合理未能实施的占60%以上,2007-2009年度因生产需要未能对实施地块进行恢复的均占20%以上。2007-2009累计规划任务538hm2,累计完成328hm2,完成率为61.1%。
3.2 植被恢复保存情况 根据2007-2009年度植被恢复任务完成情况统计表,2007-2009年度分别完成40hm2、88hm2和200hm2,根据2007-2009年度植被恢复验收情况统计表,达到验收标准的(成活率、保存率均达85%以上),分别为18hm2、46hm2和145hm2,保存率分别为45.9%、52.1%和72.6%。以2009年验收结果为依据,对未能通过验收的地块,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10块标准地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仅其中一块为因树种选择不当,未能栽植成活,归结为林业技术措施不当未能达到验收标准,占10%;其中6块标地因矿山生产,造成二次损毁,归结为生产因素造成,占60%,另3块标地因造林后管理措施粗放或弃管,成活率未达到标准,归结为管理不当,占30%。2007-2009年累计完成328hm2,其中验收面积累计209hm2,保存率为63.9%。
3.3 植被恢复技术措施
3.3.1 恢复对象 根据《建平县矿业植被恢复实施方案》和《矿业植被恢复》,植被恢复的对象为尾矿库、矿山毛堆、矿坑和干选点等。调查研究表明尾矿库及矿山毛堆作为恢复对象,较易实施,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较高,特别是闭坑尾矿库,受生产因素影响小,是最理想的恢复对象。矿山毛堆和尾矿库护坡,容易遭受二次损毁,风险较高,矿坑和干选点因立地条件差,造林成活率较低。
3.3.2 整地方式 尾矿库和矿山毛堆的整地方式主要包括削坡,使坡度小于45°,并进行环坡水平台整地,使平台内低外高,确保雨后不滑坡是其关键环节和技术措施。矿坑和干选点整地主要是将矿坑填平,无土层的需客土,因成本较高,除特殊地块外,较难操作和难以接受。调查显示,达到并通过验收标准的地块60%以上为尾矿库,30%为矿山毛堆,表明建平县矿业植被恢复的整地方式较好,适合特殊条件下的造林。
3.3.3 树种选择和栽植密度 建平县矿业植被恢复选择沙棘、柠条、火炬树和杨树4个树种,其中沙棘和柠条用于尾矿库护坡及矿山毛堆,火炬树用于闭坑尾矿库库顶和填平客土的矿坑,杨树用于尾矿库护坡的最底层四周;沙棘和柠条的栽植密度为株行距为0.25m×1m,每hm22 668株,火炬树株行距为1m×2m,每hm2333株,杨树株行距2m×3m,每hm2111株。树种选择基本为耐干旱脊薄树种,较适合矿区生长,栽植密度偏大,单从植被恢复的角度出发,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4 小结
辽宁省建平县矿区植被恢复工作起步较晚,完成率和保存率相对较低,其中主要因素是对恢复工作认识不足及管理措施不力。从2007年至2009年数量逐年增加,质量逐年提高,表明情况有所好转。建议提高环保认识,强化管理措施。矿区植被恢复树种选择得当,整地方式合理,矿业植被恢复标准先进,植被恢复实施方案可行,建议进一步总结工作经验,用较先进的林业措施,保证植被恢复的顺利进行。
镇平县观赏鱼产业现状调查 篇4
李泳 1张金东 2
(1.南阳农业学校2.镇平县水产站)
镇平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四季分明,平均日照时数12小时,平均气温20℃,年均降雨量达850毫米,且年际变化小,天霜期达300天,适宜以金鱼为主的观赏鱼类生存;该县金鱼主养区的侯集镇辖区内无化工企业,地下水资源丰富,无污染,且该镇电力充沛,交通通讯发达,为观赏鱼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以侯集镇金鱼饲养为代表的镇平县观赏鱼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南阳市规模较大、效益显著的特色产业,且该县也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金鱼之乡”,我国成功加入WTO,给特色渔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创新产业发展思路和工作方法,把观赏鱼产业做大做强,全面打响“中国金鱼之乡”的金字招牌,使其成为我市特色渔业的支柱产业,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镇平县观赏鱼业发展历史
镇平县以金鱼为主的观赏鱼养殖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主要分布在侯集镇的向寨、姜老庄、宋小庄、姜营、东门、刘营等16个村,郭庄乡的白杨葩、孙楼、张庄、郭庄,彭营乡的司营、宋营、梁洼,黑龙集的大余营、太平观等村近年来也有不同规模的发展,其中以侯集镇向寨村规模最大,全村6个自然村600多户有480户从事观赏鱼养殖,村村有鱼,户户有池,到处碧波荡漾,鱼游人乐。目前,该县养殖总水面约6200亩,开发有鲫种、龙种、文种、蛋种4个品系和寿星、龙睛、水泡眼、鹤顶红等80多个名贵品种,年产成品鱼6000万 1
余尾,产值7000万元左右,亩效益在4000—9000元之间,养殖农户年人均增收1600元,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就规模而言,已成为仅次于天津、北京等地的全国著名金鱼养殖基地。
镇平县观赏鱼业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出现过两次发展高潮。一是1990年至1992年的起步阶段。侯集镇向寨村李金广兄弟养殖金鱼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二是1993年至常1998年的成长阶段。向寨村一些农户开始效仿李氏兄弟养殖金鱼,学习育养技术,探索育养经验。特别是随着南阳市 《农业行动计划》的全面实施,县、镇两级因势利导,以发展观赏鱼为主,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商品意识强、头脑灵活的农民,及时把握市场销售动向,不断引进新品种,开拓新市场,使侯集镇的观赏鱼养殖达30个品系,养殖水面达1000多亩,掀起了观赏鱼养殖的第一次发展高潮。三是1999年以来的规模扩张阶段。该县成立了观赏鱼领导小组,侯集镇成立了金鱼生产办公室,加大扶持、投入、服务力度,推介“神游”品牌,养殖区域由向寨村辐射到包括彭营、郭庄、黑龙集、安子营等乡镇的20多个村,养殖户达1200余户,养殖水面达6000余亩,以侯集镇为主的一些养殖大户联合成立了金鱼养殖协会,养殖技术逐渐成熟,由单一金鱼养殖向以金鱼为主的多品种观赏鱼养殖发展,养殖户开始注重品种的培育和提纯,开发出了4个品系80多个名贵品种,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四川、新疆等27个省、市,并转口到日本、香港、东南亚部分国家和地区,形成了观赏鱼养殖业发展中的第二次高潮。
二、镇平县观赏鱼业发展的经验
该县的观赏鱼业在短短的十几年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振兴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群众的特色主导产业,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一是能人带动。由于观赏鱼养殖业是一门新兴产业,并无现成的经验和技术借鉴,如
喂养、繁育、疫病防治、运输等众多技术难题都是一些较为精明的养殖“能人”在实践的过程中勇于探索,勤于学习,善于总结,逐渐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土办法”,使观赏鱼产业得以不断发展壮大。二是政府推动。县、乡两级对观赏鱼产业积极加以引导、服务、支持,特别是主产区的侯集镇历届党委、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在尚无土地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大胆创新,对发展金鱼养殖的农户实行”三不限、三优先“政策,即不限制发展形式、速度和规模,优先调整土地、审批和资金扶持,允许土地可依法转让、转包、入股等,并多渠道筹措资金,对水、电、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完善,协调银信部门为资金短缺的农户提供小额贷款帮助;邀请水产专家对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实施政府上网工程,发布招商信息,大力宣传推介,打响“神游”品牌;成立金鱼养殖协会,加强行业自律。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推动了产业的蓬勃发展。三是市场牵动。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享受追求的不断提高,该县观赏鱼产业发展的市场窨逐步扩大,侯集人以 其特有的精明紧跟时代潮流,气氛市场导向,积极培育开发新品种,顺应市场需求,使产业得以迅速膨胀发展。
三、镇平县观赏鱼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侯集观赏鱼养殖业已成为最具有活力的区域特色产业亮点之一,但从建设服务特色产业名区的高度,放眼国内外市场,用一种创新的、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该县观赏鱼产业现状,我们不难发现,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特色主导产业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
一是科技含量低,产业品种单一。观赏鱼顾名思义,以观赏为主,必须有观赏价值,要有特点和特色。目前,该县从品种繁育、养殖管理到疾病防治等环节都是当地养殖户自己摸索出来的“土”办法,尚无一家专门的科研机构,观赏鱼的繁育技术多是自然杂交,自然繁育,引进品种单一,品种选育滞后,现有的80多个金鱼品种中没有世界畅销的狮子头、绒球、珍珠、琉金、熊猫、好蝶尾等名品,且色彩单一,无独具特色、极富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各养殖户之间品种同品种、同类型,千篇一律,除了价格差外,缺乏其它竞争力和吸引力。同时,由于产品档次不高,尽管目前产业规模已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养殖基地,但规模大,效益低,该县金鱼每尾均价仅0.8元左右,而福建、天津等地的金鱼每尾少则几元,多则几百元,甚至上万元。在养殖方式上,该县采用的是多品种大池混养,亩均效益仅4000多元,而福建等地采用的一池一品的标准化养殖手段,亩均效益可达10多万元。究其原因是科技含量太低。因此,没有科学的育种、先进的饲料配方、有效的药物防病和水质管理技术等先进科技的支撑,观赏鱼产业就很难跨上新的台阶。
二是缺乏统一的标准要求,包装水平落后。由于缺乏必要的标准化硬件设施建设、质量监管、标准化生产等措施,该县观赏鱼质量良莠不齐,养殖标准化意识差,只看数量,不看质量。在销售上,品牌意识不强,包装技术不够,镇平县多以统货方式进入市场,仅做简单的运输包装,而南方和国外的经营商讲究精包细装,该县的金鱼在外地经过包装、贴上标签,再进入市场价格就翻了几十倍。
三是产业的规模不够大,配套服务不完善。该县尽管已被定为“中国金鱼之乡”,但现有养殖水面6000多亩,年产金鱼8000万尾,不及北京通州、朝阳两区的三分之一。每平方放养量不及福建、徐州等地的五分之一。同时,饲料加工、技术服务、观赏鱼养殖器皿等与产业发展相配套的服务设施未能及时到位,加之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严重制约了观赏鱼产业的规模膨胀。
四是产业化程度不高。由于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致使该县观赏鱼产业在市场上占有的份额非常有限,核心竞争力不强。信息来源渠道单
一、滞后,养殖户自搜登信息,自产自销,处于自我保护、各自为战的状态,内部竞相杀价,没有形成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共图发展的产业化格局。成立的“金鱼养殖协会”,作用发挥有限,为大户服务较多,为普通农户服务较少,大户封锁、截留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不能共享,成为制约该县观赏鱼产业发展的一大因素。
安平县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实施方案 篇5
为加快推进全县粮食企业改革的步伐,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完成企业改制任务,按照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衡水市粮食局《关于深化全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结合本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省委六届三次全会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精神,以“两增、两减、两分”为主线,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大力推进企业组织结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的创新,实现国有粮食企业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结构和布局,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全面提高粮食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在保证粮食安全、确保军需民食、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流通中更好地发挥主渠道作用。
二、目标任务和要求
1、总体目标
安平县粮食系统共有23个直属企业,粮食购销企业18个,非购销企业5个。这些企业的改制工作,总体用45天的时间完成。2004年6月5日完成所有企业的改制,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004年下半年进一步总结完善企业改革工作,提高规范运作水平,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
2、改革的内容和形式
(1)为了适应粮食购销市场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改变我县粮食购销企业点多面广、经营分散的问题,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建立安平县粮食集团,该集团为一级独立法人,实行企业管理,市场化动作。原粮食局下属23个直属企业全部归粮食集团领导,设立办公室、财务审计部、仓储基建部、网络信息部、业务部、贸易部等中层内设管理机构。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整合资源,发挥整体优势,实行集约经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集团总经理兼任粮食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该集团接受粮食局在执行国家粮食政策方面的监督指导。特别是在遇到赈灾、军供、平抑市场等特殊时期,国家需紧急调拨粮食这一战略物资时,必须接受粮食局的业务指导。同时粮食局抓好国家粮食政策的贯彻落实。
(2)对纳入集团的原粮局所属购销企业主要采取两种形式。一是整合。按照方便收购、有利销售、运转灵活的原则,合理调整企业结构和布局,使独立核算的企业缩减50%。二是改制。国家、省级粮食储备库等基础设施,仍然实行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在集团领导下独立核算、自主经营;大中型粮库、中心粮食购销企业实行国有独资、国有资本控股或国有资本参股;业务量较少的粮食购销企业,采取联合兼并、资产重组、租赁承包、民营、拍卖、股份制等多种形式,盘活国有存量资产。
(3)对非购销企业采取因企制宜、一企一策的方式进行。主要采取竞价出售、股份制改造、增资扩股、资产重组、兼并联合、规范破产等形式进行。
(4)依法调整职工劳动关系。在这次企业改制中,除整合后的企业一名法定代表人和会计暂不调整劳动关系外,其余所有企业职工都要通过变更、解除、终止、重新签订劳动合同等形式,全面完成劳动关系调整。
3、工作要求
一是统一思想。粮食、宣传等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粮食改革的有关政策,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广大干部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同心协力,共同推进粮食企业改革。
二是摸清底数。粮食部门要深入粮食企业摸清底数,分析企业现状,抓住主要问题,理清改革思路。
三是制定方案。由县粮食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制定全县粮食企业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改革目标和操作步骤、改革资金的筹集渠道和落实措施、职工安置补偿的方式和标准。
三、具体实施步骤和阶段任务
目前,已对各企业进行了详细摸底,粮食系统职工对改革的政策已有了相当了解,宣传发动和前期准备阶段的工作已经完成。具体实施步骤和阶段任务是:
(一)改制的基本形式和要求
1、全县18个粮食购销企业按照独立核算企业缩减50%的要求,保留10个(安平县国家粮食储备库、二粮站、王庄站、子文站、黄城站、何庄站、刘口站、苏村站、油子站、毛庄站),10个保留库站的改制工作,夏征之前全部完成,确保夏征的顺利进行。(2004年5月10日前完成)
2、对取消法人资格的8个库站(购销公司、王宋站、石干站、察罗站、张宅站、东里屯站、一粮站、直属二库)视其实际情况,采取兼并、撤消、租赁、出让等形式进行处理。夏征之前基本完成。(2004年5月10日前完成)
3、五个非购销企业(天禾面粉厂、油脂公司、饲料公司、食品公司、车队),按照股份制、租赁、兼并等形式进行,其中天禾面粉厂进行股份制改造。(2004年5月10日前完成)
4、改制后,安平县国家粮食储备库和二粮站仍然实行国有独资,其它保留库站实行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非保留库站和非购销企业视自身情况,采用多种形式盘活国有存量资产,加大国有资产退出力度,建立非公有制经济体系。
(二)依法调整劳动关系,妥善安置职工(2004年5月25日完成)
全县粮食系统共有职工984人(其中购销企业职工852人,非购销企业职工132人)改制完成后,计划保留职工200人(其中购销企业180人,非购销企业20人)。
1、购销企业的职工安置。购销企业职工总人数为852人,其中:保留180人、离退休人员93人、提前离岗人员157人、解除劳动关系422人。
(1)人员待遇。a、离休人员。工资仍按原渠道发放,医药费改制后由社会医疗保险机构承接,每人每年按4500元计算到75周岁,统一剥离,一次性从净资产中划出,交医保经办机构纳入医保范围,直至逝世。b、退休人员。参加统筹的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由养老保险机构负责发放;医疗保险费按当地统筹标准计算到70周岁。c、其他五种人员。六十年代精减职工、企业职工遗属、企业改制前的内部退养人员、因工伤残人员、病休人员的各项补助费按现行标准计算到70周岁。d、退养人员。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含5年)的职工,可以办理离岗退养手续。离岗退养期间,按每人每月29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办理退休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养老、失业保险费按现行标准计算到法定退休年龄;医疗保险费计算到70周岁。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上,但工龄满30年的职工,不愿解除劳动合同的也可实行内部退养。由企业按规定逐年缴纳社会保险费,离岗退养期间的生活费标准与退养人员相同,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办理退休手续。
(2)兑现补偿。对购销企业不再留用的人员,都要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并及时兑现经济补偿金和安置费(经济补偿金和安置费的标准,按劳动部《关于印发<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通知》劳部发[1994]481号第八条规定的规定,用人单位按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工作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的经济补偿金。对购销企业需要留用的人员,要依法变更或重新签订劳动合同,一般不兑现经济补偿金,但要按解除劳动关系计算其所需的补偿金或安置资金,由财政列名备案,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待这些职工依法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时使用。
(3)改革资金的筹措。通过摸底测算,全县购销企业改制所需资金总额为14287265元(其中:离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金169546元,提前离岗人员退养费用4182776元、解除劳动关系职工补偿金9934942元。)按粮食改革文件精神,全县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费用,由财政用包干的粮食风险基金补助60%即8572359元,补助范围是粮食购销企业截止2002年12月31日已到法定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的职工,在册的原固定工和合同制职工。其余40%即5714906元,由企业自筹,企业自筹资金可采取以下办法进行:
a、年前到现在,由于粮食涨价,部分企业销售粮食后已有些存余利润,可做为改制资金。
b、可变卖、出让一些闲置资产(粮食除外),其所得款可做为改制资金。c、参照兄弟市县的做法,留用职工交纳的保证金也可暂时用于改制资金等等。
2、非购销企业的职工安置。全县非购销企业职工总数为132人,除天禾面粉厂保留20余人外,其余112人按有关政策进行身份置换,所需资金2031286元,全部由企业自筹解决。粮食风险基金不负担此部分人员改制所需资金。其资金的筹措可采取出售、嫁接改造、产权转移、规范破产等形式进行。
(三)对现有粮食企业清产核资和财务审计
粮食、农发行、审计等部门要在县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密切配合,限定时间对各粮食企业资产统一封存,进行严格的清产核资和财务审计。此阶段大体用一周左右时间完成。(2004年5月20日完成)
(四)资产评估
全县各粮食企业要在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与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完成粮食企业的资产评估。(2004年5月30日完成)
(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后,各粮食企业要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和粮食购销市场化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004年6月5日完成)
四、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为加强对全县粮食企业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提高改革成效,成立安平县粮食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由安平县委副书记刘永军任组长,县
委常委、组织部长肖兰皋、县政府副县长崔跃东任副组长,全程管理全县粮食企业的改制工作。县粮食企业改革领导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粮食局长赵贵轩担任,办公室将采取集中办公的形式,负责粮改的具体工作,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保证改革中粮食安全,企业职工思想稳定。
(2)明确具体工作责任。县粮食改革领导小组全程参与每一个企业的改制工作,牵头组建由工作组长、企业负责人、企业管理技术人员代表参加的企业改制筹备委员会,全程负责企业的改制工作,维护企业在改制期间的正常生产经营,做好职工思想稳定工作,上下协调解决改制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实现企业向新机制转换的平稳过渡。
(3)粮食、财政、审计、农发行、土地、房管、城建等部门在实际改制工作中,要本着稳定、快速、公正、务实的原则在县粮食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密切配合协调联动,挂图作战,做好粮改工作,确保2004年6月5日前全面完成粮食改制的各项任务、目标。
顺平县企业调查报告 篇6
关于2011年元旦安全生产的自查报告
县卫生局:
为了认真落实贯彻《富平县人民政府办办公室关于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的紧急通知》要求,遵照局机关指定的开展迎“元旦”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实施方案的精神,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现自查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召开全体职工会议,传达上级部门的文件精神,要求全院上下从思想上统一认识,明确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能有麻痹大意意识。
二、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 刘锦英(院长)副组长:孙春祥(副院长)
刘增良(公卫科长)成员: 各科室负责人
三、实施安全生产的具体事宜
1、消防安全通道检查
我院室内装修装饰材料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疏散通道通畅,消防设施、消防栓完好有效、运行正常,门诊、病房等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合格。
2、医疗检查治疗仪等设备、锅炉、消毒压力锅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配电室、水、电等设备完好无损,毒麻药品及生物制品管理完善,严格执行保管、使用、登记、检查、维护等各项规定,并及时排查各类安全隐患。
3、门诊、住院、医技等办公用房及职工宿舍等房屋设施、均完好,无安全隐患、我院车辆使用安全、管理完善,未经院长批准不能随意使用车辆,驾驶员安全教育知识完善,用车安全。
4、节假日我院有严格的值班制度,责任明确,落实到人,医疗操作安全规范,同时加强院内感染的管理,并实行有效地管理。
留古镇卫生院
富平县乡村医生现状调查与分析 篇7
关键词: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富平
乡村医生作为我国三级医疗网的网底,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后备力量缺乏、收入偏低、素质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等已成为困扰这一群体的主要问题[1]。分级诊疗政策的实施必然要求乡村医生发挥更多的医疗卫生作用。新形势下乡村医生队伍的生存和发展的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八亿农村居民的健康,更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2]。深入了解我国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对农村卫生政策的制定有深刻意义。陕西地处我国西北,在农村合作医疗的推广方面走在国内前列,但针对陕西省广大农村村医群体的调查研究尚为空缺。为此,我们对关中地区的富平县599名村医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及方法
研究团队在构建农村单病种防治协作网络的基础上,于2015年8月在富平县23个乡镇的村医中开展乳腺癌防治知识讲座、手机APP使用培训以及村医基本状况问卷调查。调查地点为23个乡镇卫生院,现场调查前由各乡镇卫生院协调并联系下辖各村的乡村医生。研究者现场发放问卷后,由村医自填写问卷,并尽量监督其将问卷中信息填写完整,最后统一收回。
1.2 调查内容
采用记名式调查,问卷涉及村医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日、性别、联系方式))、服务的村委会或社区、学历、持有的执业资格证书、进修情况及收入状况。
1.3 统计分析方法
使用EXCEL录入数据,SPSS 18.0进行分析。主要采用描述统计、卡方检验。
2 结果和分析
2.1 人口及乡村医生概况
富平县地处陕西中部,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下辖24个乡镇,为农业大县,人口居陕西省各县第一位。截止2015年登记人口79.36万人,在册村医1 200人,平均每1 000人口配备1.5名村医。本次调查下发并回收问卷599份。
2.2 性别及年龄分布
591名调查对象填写了出生年月入,经Excel转换得年龄,。最大年龄70.6,最小年龄18.6,平均年龄44.6±7.9,与2010年全国数据比较相当[3]。其中美原镇19名村医年龄明显偏大(平均51.7±8.6)。对591名村医按性别分组发现男性占69.5%,女性占30.5%。以46岁为界进一步分组发现,46岁以上女性村医较少,男女性别比为3∶1到4∶1,而46岁以下男女性别比可达到2∶1。说明年龄分组在性别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卡方检验P<0.05)。年龄分布见表1。
2.3 学历
453名乡村医生填写了个人学历,仅有4人为本科学历,中专和大专学历分别有386、63人。279人填写了获得学历的时间,其中60%的人获得学历的时间集中在1990-2000年。获得大专或本科学历集中在46岁以下,见图1。
2.4 持有的执业证书状况
421名村医对持有的执业证书类型作出填写,持有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资格证的人分别仅有59、15人,共占17.6%。获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在村医队伍中的分布有以下特点:(1)获得这两种证书中任一种的村医有65%的人年龄在36岁以下,这一点与学历分布类似。(2)有大专/本科学历的村医获得执业(助理)医师证比例更高,为56.3%,而中专学历获这两证的比例为11.5%。(3)与此同时获得这两种证书的人中,69%的村医服务于城关、庄里、留曲、淡村、华朱等9乡镇。见表2。
城关、刘集、张桥、留古、东上官、淡村、庄里、华朱、留曲合计51人(占69%)
3 分析和讨论
3.1 村医队伍性别结构不平衡,青年村医储备明显不足
青年乡村医生作为乡村医生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必将成为未来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中流砥柱,关系着我国农村卫生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次调查发现36岁以下的乡村医生仅占11.8%,如果政府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10年以后将出现更加严重的村医短缺问题。随着农村慢病人口的日益增加,乡村医生的负担也必然加重。本次调查发现,村医中女性比例较低,仅占30.5%,且在46岁以上和以下的村医男女性别比例上存在明显差异。46岁以下的男女村医比可达2∶1,可能是由于改革开放后教育政策的改变,有更多的女性选择学医。
3.2 村医学历偏低,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率低
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到2010年,全国大多数乡村医生要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4]。卫生部也提出:“到2015年,农村地区乡村医生要全部达到中专以上学历水平。其中85%的乡村医生要完成向执业助理医师的转化。”富平县村医文化水平仍以中专为主,而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的比例远低于上述要求。本次调查发现获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的主要为低年龄段村医,且大专/本科学历者取得二证的比例明显较高,提示实现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的过渡,还需从村医队伍结构建设入手。同时,本次调查发现获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的村医主要分布于流曲、庄里、城关、刘集、淡村等乡镇,进一步了解发现这些多为该县经济发展较好或乡镇卫生院发展较好的乡镇。表明经济因素及乡镇卫生院发展是影响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
3.3 应对策略
改善乡村医生待遇问题,是解决乡村医生队伍建设问题的根本。针对乡村医生队伍储备力量不足、学历水平低等诸多问题,国家应该首先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充分的奖励补偿机制,鼓励医学院校学生走向广大农村,服务基层。另一方面来讲,乡村医生年龄大、学历低,医学知识陈旧,如果没有继续教育的机会,向执业(助理)医师的转化难度也是可想而知的。近年来,政府对参加全科医师培训的乡村医生给予财政补贴,有效解决了部分村医的继续教育问题,但力度仍不够。乡村医生带着医生和农民双重身份,扎根一方水土,服务一方百姓,家庭离不开他们,所服务的村庄更离不开他们。这决定了他们不可能长期远离家乡继续深造。因此,乡村医生未来继续教育的主阵地应该在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同时辅以远程网络教育等新型手段。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提高其业务水平,既符合分级诊疗政策下“强基层”的要求,又是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可靠力量。
我们团队一直致力于构建农村单病种协作防治网络,旨在通过网络加强各级医疗机构的联系提升三级医疗网络的服务质量,以改善民生之本。在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情况下。建立以专业为基础的疾病防治协作体系,能够为基层及社区医疗机构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及专业支持,培养正规的基层医疗技术队伍,加强区域合作及区域资源的合理化运用[5,6,7,8]。我们希望这种协作网络能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医疗卫生发展需要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翠云,张建华,滕文杰,等.基于文献分析的我国乡村医生领域问题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31):3846-3848.
[2]田疆,张光鹏,任苒,等.中国乡村医生队伍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9(2):127-129,57.
[3]刘聚源.2010年中国乡村医生现状调查[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3,10(1):6-9.
[5]王健生,汪洋,张明鑫,等.新医改背景下疾病防治协作体系的发展与探讨[J].现代医院管理,2010,8(2):7-9.
[6]王健生,王昌燕,张明鑫,等.专业学术团体的协作网络对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作用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4):11-13.
[7]王健生,叶尔买克,张明鑫,等.单病种协作医疗模式在培养农村全科医生中的作用探讨[J].现代医院管理,2010,8(5):21-23.
顺平县企业调查报告 篇8
板桥镇新社区自2010年9月份规划建设以来,镇党委、政府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以新村庄新社区建设为重点的统筹城乡发展的实施意见》(曲发[2010]13号)及县委、政府的相关要求,在县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镇村两级工作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攻坚克难,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做到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到位、社会保障健全、富民产业兴旺、宜居生态、环境优美,对照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印发〈曲靖市新村庄新社区建考核验收实施方案〉的通知》(曲办字[2012]7号)要求,现将板桥镇新社区规划建设情况自查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搭建坚实有力的新社区建设机构
(一)健全机构。为确保新社区规划建设顺利推进,县委、政府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为组长,县国土资源局、住建局、农工部等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板桥镇新社区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工部,负责协调、指挥、统筹板桥镇新社区建设工作。镇党委、政府也及时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人大主席为副组长,班子成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新社区建设工作领
小组经常对新社区工程建设工作进行专项督查、督办,并在相应公示栏公示新社区工程进展,强化舆论监督。促动镇村干部增强建设意识,提高工作积极性。
(三)广泛宣传。为最大限度地使广大干部和群众充分认识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意义,最大限度地发挥好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镇相关部门有计划、有步骤、多渠道、多形式地强化对新社区工程建设的宣传报道,营造全镇上下共同关心、协力参与的浓厚氛围,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共发放各种宣传材料15000余份,利用赶集日举办法律、政策宣传咨询16次,接待3000余人次。
二、合理选址,科学规划,构筑特色鲜明的新社区发展体系
(一)选址情况。新社区选址时,镇党委、政府认真调研分析,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产业为龙头,基地为根本,市场为导向,旅游为辅助,充分整合各种资源优势,邀请有关部门制定了《板桥镇新社区规划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最终将新社区规划在镇政府西南面,东临乐普街,北临大营街,西临大营路,南临营兴路,规划区是板桥、钟山、旧屋基“二乡一镇”的客货车辆停靠点、中转站,是全镇生姜、辣椒、油菜籽、蔬菜生产、加工、营销的主要基地,是板桥镇小城镇第二轮规划修编的经济发展“四圈”之一和城镇发展“三轴”之一,是外来人口和物资的聚集地,周围小商品批发、增值部分全部返还农村,并在财政分配上给予适度扶持;居民迁入新社区后,逐步将原宅基地和承包地向种植能手流转,充分发挥土地综合耕种效益和大型农业机械化的效率,腾出大量的劳动力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四)配套设施建设情况。按照层次清晰、体系完整、健康运转、集约利用、并具有较强更新力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全力实施新社区配套设施“七有”建设。实施新社住房聚集改造工程,房建外观立面图统一按广森集团提供的立面图纸进行施工;实施新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在新建的东胜居委会办公楼设有一个占地104平方米的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实行“阳光政务”和“一站式服务”, 为党员群众铺设了一条服务的“快车道”,架起了一座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有力的促进了社区基层组织建设;设臵规范生活垃圾处理点,实行户收集、镇清运、场处理的模式,新社区距离镇垃圾集中填埋场5公里,2台垃圾车每天循环清运垃圾,能确保新社区内的垃圾日产日清;实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社区安装了雨污合流排水管和雨水排水管,共建设4m×2.4m的化污池6个,其中雨污合流排水管3536米,用于将各住户排放的污水经过门前独立化粪池沉淀后,流入雨污合流管,后排入城镇主排水管道,雨水排水管3110米,用于将路面和屋顶的雨水引入社区主管道,后排入
核心区,重点发展服务业、商贸业和仓储物流业。着重突出农副产品商贸功能,形成对区域经济有较强辐射和带动作用的大型专业集贸和商业市场,拓展仓储连锁经营、专卖经营、超市等新兴业态,塑造以农副产品加工、商贸为龙头,社会服务为依托的规模化特色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集聚的新型集镇发展空间;着力发展适应农业、农村要求的现代物流产业,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交通运输业,实现新社区与镇域经济互动,梯次推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使新社区建设与镇域产业发展相得益彰。
(六)规划设计资料情况。新社区由深圳广森集团罗平分公司和罗平县建设局规划设计,做到现状地形图、平面规划图、效果图、施工图和规划设计说明书“四图一书”资料完整齐全。
三、美观实用,功能配套,打造宜居生态的新社区人居环境
(一)住房美观实用。板桥镇新社区共布臵户数408户,其中廉租房72户,公租房40户,异地搬迁274户,旧房改造10户,安居房12户。住房设计为每户三层半的砖混结构,具有新颖、适用、抗震等特点,住房集中布臵,统一规划、统一样式、统一建设、统一购臵标准,沿街建筑的底层,不管是公建或农户用房,均建成营业用房,增加街道人气,同时更有利于解决农民就业。
工程相结合,新社区内道路绿化预留出行道树的种植位臵,见缝插绿,在满足交通需求的条件下,沿路设臵行道树、花坛、街头绿地等,投资80万元在街道两侧共栽挂花树250棵、茶花树50棵、草坪和其它灌木4500平方米,绿化率达22%,体现生态板桥形象,打造魅力新社区;以“家园清洁、社区和谐”为目标,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抓好环境卫生、以路为市和乱停乱放等脏乱差的综合治理,推动新社区绿色、生态发展,提升居民的环境满意度和生活幸福感。
四、发挥优势,因势利导,统筹产业联动的新社区增收格局
(一)产业高效化。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市场化手段经营新社区,充分利用区位、资源、交通优势,在新社区内重点发展商贸物流业,引导居民大力发展农副产品营销和仓储物流业,支持各类批发市场完善物流服务功能,逐步形成集展示、交易、仓储、加工、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批发交易型配送模式,以点带面,合理布局物流基础设施,增强物流服务主体功能、拓展服务网络,提高商贸物流整体水平,入住新社区的居民,多以经商和从事运输业为主,商贸物流业将是新社区内支撑带动能力强的特色高效富民产业,其收入将占社区居民总收入的50%以上。
(二)收入多元化。新社区优化以第一产业为基础,第二产业为龙头,第三产业为支柱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多种
业集群为载体,积极引领企业向新社区聚集。继续依托资源优势挖潜项目,强化生姜、蔬菜和辣椒深加工的基础地位,不断延长产业发展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产业规模促进新社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调优新社区产业结构,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交通运输业、餐饮服务业等传统产业,积极发展信息服务、法律服务、中介服务,加快推进物流仓储连锁经营、专卖经营、超市等新兴业态,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供、销一条龙,逐步将新社区发展成罗平南部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和销售区,目前占地4000余平方米的零售商品二级配送站即将投入使用,一批投资额度大、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广的成长性、规模化企业正加紧建设。努力将新社区打造成板桥“旱码头”商贸物流经济核心区,彰显聚集效应。
(三)健全承包地依法流转机制。随着新社区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社区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量劳动力进入到二、三产业就业,土地拥有者转移土地的意愿强烈,而部分土地经营者又有扩大规模的迫切需求,故新社区已经具备了土地流转的基本条件。为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板桥镇建立健全规范化的流转管理工作制度和规程,全面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根据农民的需要及时指导合同签订,并与开展土地流转的法律政策宣传、流转咨询、流转价格评估等多项服务结合起来,指导流
1序、摆摊设点规范;加强村容村貌的管理,严格整治建设散乱和环境脏、乱、差及违规建筑等现象;建立基层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引导居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切实维护好社区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依法完善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职能,使社区的民主自治更趋规范化和制度化。
(七)建立农民素质提升机制。按照“培训组织基地化、培训技能专业化、培训管理制度化、培训安臵就业化”的原则,制定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计划,广泛开展社区居民创业培训,鼓励群众利用学到的技术自己创业,提高收人;联合曲靖市民盟职业技术学校,开办中专班,培养农村科普带头人,通过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农民科学素质整体提升;注重实效,全力实施“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实现培训、示范、推广、信息服务一体化,提高劳动力科学管理的技能,让他们成为农村的科技骨干和致富能手,带动了周围大批群众发展相应产业走上科技致富的道路;加强新社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突出带领居民群众发展致富、推动新社区经济发展、动员组织群众、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广泛开展美在家庭当楷模和美在服务暖人心“双美”活动,实施“文明创建行动”,提升居民素质。
3为。
(四)档案管理情况。按工程进度,做好各个工作阶段中文件、图表、声像资料的收集、积累、整理等工作,实现项目全部档案材料的集中统一管理,确保新社区建设工程材料保管安全,归档规范。
【顺平县企业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在顺平县村“两委”换届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6-27
顺平县工商局四措并举加强乳制品市场监管06-30
韩顺平jsp学习笔记06-17
邹平县“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10-03
武平县工商局2011年度内资企业年检须知09-15
广西昭平县08-07
河北省阜平县08-26
永平县农业发展史10-23
阜平县中医院简介医保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