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下实验室计划

2024-05-28

2024下实验室计划(精选6篇)

2024下实验室计划 篇1

2023-2024学第二学期教科研工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局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工作要求为统领,根据太仓市教科研工作会议精神,重点立足“课题”与“课堂”坚持履行中心“研究、指导、服务与引领”工作职能,关注前沿,优化理念、创新方法、扎实过程,运用针对性科研方法,规范有序、求实务真、追求高效地开展各项工作。结合我校的工作计划,坚持教科研为课堂教学服务的理念,以“课题研究”为主要抓手,提升学校教育科研的品质,加强学校科研队伍建设。

二、重点工作:

1.做好“十三五”省级级课题的研究工作。

2.协同各部门做好2024校本培训项目申报。

3.协同各部门制定2024校本培训方案,按计划开展活动。

4.做好2024县市级培训工作报名工作。

5.抓好学校教科研常规管理工作。

6.加强学校科研队伍建设。

7.做好教师论文参赛、投稿等宣传工作。

三、具体措施及安排

(一)做好课题研究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继续做好“十三五”课题研究工作

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要求,本科室将校本培训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结合十三五课题的申报,扎实开展校本培训活动。先向全体教师征集本校内关于学校规划发展、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改革、学生阅读、教科研训一体化等领域内的问题。动员不同学科组的教师进行新一轮的课题申报,架构起学校的课题网络,促进教师向科研型教师的转变,提高专业素养。

2.做好在研课题的管理工作

深入课题的研究过程,与课题主持人定期沟通,了解学期课题研究计划内容。尽量多的参与具体的研讨活动当中,一起听课、研课,从科研角度来查看课堂教学的优点与不足,带领课题组老师用科研眼光来推动课堂教学。帮助课题组内的年轻教师在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研究道路上稳步前进。同时,进一步指导梅老师做好课题平台建设,按要求完成资料上传,并随时积累好过程资料。

3.优化教科研制度,做好相关网络管理

教科室制定相应的教科研管理制度,优化指导教科研的常规管理过程。对于各级各类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将按照课题网络化管理的具体细则,即按“研究方案、学习资料、研讨活动、学期汇报、研究成果、成果鉴定”六大板块,严格按要求上传,校教科室将采用指导服务、例行督查等形式,规范课题研究过程化管理,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度。

(二)加强各级培训活动,加大教师科研队伍建设

全员阅读,建立学习型校园

本学期继续通过阅读促进全体教师理论修养,要求每一位教师经常翻阅教育杂志,细心研读教育专著,潜心研究一个教学问题,感悟一种教学方法,做到有所体验,有所收获。重点围绕指定书目以及市发展中心编制的《燃荻》、校教科室编制的每月一期的纸质文摘,开展读书沙龙、读书心得交流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完成指定阅读书籍一本,并撰写600字以上的读后感三篇,上传校本培训平台的读书活动栏目内,纳入教师的校本培训学时统计内。同时把读书和课堂有机结合在一起,开展了课堂实践,将理论阅读与实践思考相结合起来,为阅读行为与教学行为架起互通的桥梁,从而提升教师自身素养。

本学期是2024年校本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开始,一是协同各部门制定好新一的培训计划,二是提醒各部门按照计划开展相应活动,做好活动前有签到、活动中有组织、活动后有报道,将每一次的校本培训活动落实到位,材料搜集齐全。并做到网络平台上传资料及时到位、符合要求。三是本科室及时做好每位教师的校本培训学时统计,做到每次活动结束立即登记统计,每月汇总结算一次,及时查漏补缺,为考核做好准备工作。

同时2024年的县市级培训又将拉开序幕。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有名师大讲堂、“苏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考试、“江苏省网络知识竞赛”、“苏州电教馆的网络培训活动”、“太仓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教育”、“苏州市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竞赛”等众多的培训项目,本科室会和教务处等部门协同商量,采用自主报名与部门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来保证教师有序合理地参与培训。本科室将认真做好各项报名的动员与名单上报工作,为每位老师顺利参与培训做好服务工作。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仅提升教师业务技能培训,而且把教师职业精神培育、价值取向建构作为重中之重,以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思想保障。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为太仓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3.做好上传下达工作,规范校本培训学时记录

做好上级部门的文件精神传达工作,严格按照《太仓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认定管理办法》要求,每学年每位老师县级以上培训和校本培训各不少于50学时,5年总和不少于500学时的要求。本科室主要负责好继续教育中校本培训这一块的内容制定与学时统计。在以上两类的培训活动结束后,会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请老师们及时登录培训管理系统,查看培训活动获得的相应学时,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

(三)搭建学校科研成果推广、评选平台

1.做好各项论文赛事的通知动员工作。

本科室是为教师服务的部门,要做好上传下达工作。每个学期都有一些固定的论文比赛,接到上级部门传达的相关通知,就要及时梳理汇总,发布在校工作群里,便于老师及时了解比赛动态。在收集整理论文、案例过程中,要做到仔细、耐心,多给鼓励,帮助老师提高文章获奖数量与质量。

2.做好教师论文推广推荐工作。

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是教师研究成果,也是教师评定职称需要的一个有力支撑,为了帮助教师提高这方面的成绩,除了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项论文比赛,还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学校作用,帮助老师做好文章质量把关工作,争取有更多的一线教师能有文章发表刊登出来,做好教研成果推广工作。

附月行事历:

2-3月:

1.上交苏州教育学会优秀教学案例。

2.参加全市教科室主任会议,传达会议精神。

3.完成2023-2024学第二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

4.完成2024校本培训项目申报。

5.“十三五”课题研究。

6.完成2024年校本培训方案。

7.完成教师文章投稿。

8.编辑教学推荐文摘一份。

9.上交教师发展中心《燃荻》学习推荐资料一份。

10.召集课题组长,各课题组完成计划和月科研活动,资料上传课题平台。

11.编辑教育文摘一份。

12.完成本学期课题信息表填写。

13.做好“科研之窗”和“校本培训”两个网页的建设。

14.做好教师寒假读书心得评比。

15.下发教科研工作电子台账。

16.完成《太仓教育》杂志文章推荐工作

4月:

1.完成本月部门校本培训活动,统计学时。

2.参加信息课题月研讨活动

3.完成教师文章投稿

4.编辑教学推荐文摘一份

5.上交教师发展中心《燃荻》学习推荐资料一份。

6.做好“科研之窗”和“校本培训”两个平台建设。

7.做好江苏省“师陶杯”论文比赛的宣传工作。

5月:

1.完成本月部门校本培训活动,统计学时。

2.参加信息课题的月研讨活动。

3.完成教师文章投稿。

4.做好中国教师教育网远程培训报名工作。

5.编辑教学推荐文摘一份

6.上交教师发展中心《燃荻》学习推荐资料一份。

7.做好江苏省“师陶杯”论文比赛的组织工作。

8.太仓市级个人专项课题结题准备。

9.上交有关比赛论文。

10.做好“科研之窗”和“校本培训”两个平台建设。

6月:

1.完成本月部门校本培训活动,统计学时。

2.做好课题结题资料的最终整理。

3.开始中国教师教育网远程培训。

4.结合教导处评优课与汇报课,进行课题研讨活动。

5.编辑教学推荐文摘一份

6.上交论文比赛材料

7.完成《太仓教育》杂志文章推荐工作

8.做好“科研之窗”和“校本培训”两个平台建设

9.收集各位教师本学期论文、案例、反思等(40周岁及以下)。

10.做好学校继续教育和教师的继续教育验证工作。

11.统计、汇总本学期教师各级获奖情况、参加培训的情况。

12.整理本学期教科资料,条线评优。

13.完成本学期教科研工作总结。

2024下实验室计划 篇2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冶金工程,实验教学,教学方法

一、引言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重大改革项目, 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冶金工程专业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良好的实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综合科研素养。该专业方向培养综合素质优秀, 具有扎实的钢铁冶金学科基础知识与理论, 掌握一定的采矿、选矿、金属材料加工、冶金机械、能源与环境等相关学科专业知识, 工程素养突出、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 能够支撑我国钢铁冶金技术创新与行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本文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目标, 从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毕业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更新实验教学理念

秉承“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的原则, 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 而探索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单纯的解决问题更重要, 因此确立了“传识授业、问题启惑、寻道践新、协导解惑”的实验教学理念, 如图1所示。

“传识授业”, 是教师在向学生进行教学时, 传授知识和技能, 例如, 首先向学生讲解烧结矿和球团矿的高温性能, 并解释其测试原理。然后教师示范烧结矿和球团矿的高温性能测试实验操作过程, 使学生实践掌握测试实验技能。

“问题启惑”, 是对学生问问题, 启发学生思考“困惑”, 例如, 首先让学生对比烧结矿和球团矿的高温冶金性能, 提出问题“高炉中应该用烧结矿还是球团矿?”, 当学生能够回答该问题时, 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如何确定烧结矿和球团矿使用的比例关系”。

“寻道践新”, 是指学生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 自行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通过实践创新解决问题。例如, 学生查阅相关书籍, 并通过总结文献阅读形成实验方案, 结合检索的相关文献, 进行文献综述, 形成实验方案, 通过实验确定最佳的比例, 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协导解惑”, 是指学生在“寻道践新”的过程中, 教师协助引导学生, 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 首先让学生查阅相关文献, 然后在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的实验方案, 针对实验中的各种问题, 予以解答。

三、探索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

基于冶金工程学科的特点, 以针对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为出发点, 秉承“注重实践、倡导创新, 尊重个性、全面发展”的方针, 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路, 建立起新型的冶金工程实践的实验教学体系并在实践中应用。

新型综合实验教学体系设计指导思想遵循“注重实践, 倡导创新”, 就是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坚持走“培育英才”之路;注重层次化, 即基础层次、综合层次、创新层次;实验教学中心综合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重点体现在对本科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应在基础层次培养的基础上, 加强综合层次和创新层次的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冶金工程实验中心基础实验紧密结合《冶金传输原理》、《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学》等主干专业课成, 针对这些课程中的重难点, 形象解释、实际验证这些理论及现象的思想贯穿了构建基础实验平台的思路, 体现了学科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实验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的互补。综合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冶金工程的各项实践技能, 同时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要通过实验教学的方法进行钢铁冶金、冶金传输原理、冶金物理化学、金属材料学综合实践工作能力。

四、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1.将科研融入教学过程, 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内容。科研工作与教学实践的相结合, 不仅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也可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尤其对于冶金工程学科教师来说, 科研方法融入实验教学,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 运用科学研究方法, 提高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提升自身的探究、创新的能力。科研成果运用到实验内容中, 使得学生们更好地运用所知, 大幅度提升对于实验课程的热情, 极大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使得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得到更充分的运用, 为把学生培养成全方面发展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教师探索研究性、创新性教育的道路起到详细的引导作用。

2.开发高温不可视冶炼过程的仿真实物模型和数学模型, 丰富教学手段。针对钢铁冶炼过程高温和密闭反应器中诸多过程不可见, 通过制作实物仿真模型, 和建立综合考虑温度场、流场、应力场及物理化学反应的多相流仿真数学模型, 构建工艺仿真模型, 将“黑箱”白化, 并将可视化动态仿真结果用于形象化教学。

3.“虚实”交互式实践教学, 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在国内率先开发应用了钢铁冶金虚拟实践训练平台, 该平台训练与现场实习交互, 有利于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冶金工程概论”和“新生研讨课”后, 可在虚拟实践训练平台的三维虚拟场景中, 浏览钢铁企业, 完成虚拟认识实习, 并在校外现场认识实习完成后, 可再次使用虚拟认识实习。这样不仅有利于弥补认识实习时间短、学生多、难于深入观察了解等问题, 而且有利于改善单纯虚拟实习, 对钢铁企业感官认识不深刻的问题。

4.注重实验报告的撰写。实验报告在冶金工程实验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首先, 实验课的准备, 学生们要切实了解实验内容, 初步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指导老师要密切观察学生们的操作规范、增加与学生们之间的沟通, 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同时要考查学生们的学习深度, 提出问题开放学生思维, 大胆创新。试验结束后, 告知学生认真撰写报告, 注重实验问题、实验思考部分内容的撰写。

五、结语

通过实验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新的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冶金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已从传统集中式教学模式逐步过渡到“基础—综合—创新”的多层次教学模式。实验教学体系的改变, 不仅使学生充分地认识了解到冶金工程这门学科的内容, 还可以提起学生们对于冶金工程理论与工艺的学习兴趣。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指导老师与学生密切交流, 在沟通中了解学生们的所思、所想、所感, 使学生在钻研中不断地摸索、完善、创新和总结经验, 注重学生的各项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为培养专业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促使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取得傲人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 (4) .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 (5) .

[3]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1, (5) .

[4]朱泓, 李志义, 刘志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援救, 2013, (6) .

[5]范小春, 冯仲仁, 李书进.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5, 32 (2) .

[6]曹贺, 赵存有, 侯清泉, 刘训涛.卓越计划背景下“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 34 (3) .

[7]于春梅, 韩丽辉, 刘云.冶金工程本科生实验教学模式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 33 (5) .

[8]扈旻, 邓北星, 马晓红.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2, 29 (10) .

2024下实验室计划 篇3

多波束测深系统将传统的测深技术从原来的点、线扩展到面, 能够对所测水域进行全覆盖、高精度测量[1,2,3]。Sonic 2024多波束测深系统是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测深设备, 较其他类型多波束优势在于超高分辨率和准确度, 且波束具有导向性[5]。文章结合实际工作中航道扫测的项目, 详述了多波束系统中各传感器的性能指标、多波束系统的安装与校准以及多波束数据后处理的基本流程, 最后通过CARIS HIPS生成水下地形的三维图像。

2 主要仪器性能指标

2.1 多波束测深仪

Sonic 2024是美国R2Sonic公司生产的基于第五代声呐结构的高精度多波束测深仪。工作频率为200-400k Hz (可调) , 波束宽度为1°×0.5°@400k Hz, 波束数目为256个, 扇形条带开角为10°-160°, 测深最大量程为500m, 脉冲宽度为17μS-500μS, 功率为191-2211d B, 测深分辨率为1.25cm。

2.2 光纤罗经及姿态传感器设备

法国i XSEA公司生产的OCTANS光纤罗经和运动传感器是世界上唯一经IMO认证的测量级罗经。它内置有自适应升沉预测滤波器, 在任何情况下, 均能实时提供精确可靠的运动姿态数据。OCTANS航向稳定时间小于5min, 航向精度为0.1°×Secant纬度, Roll/Pitch动态精度为0.01°, Heave精度为5cm或5%。

2.3 定位设备

Trimble SPS361型信标机是世界GPS知名公司Trimble的高精度的定位设备, 支持接收MSK信标差分信号, 可提供亚米级定位精度, 广泛应用于海洋测量、港口工程等各个领域, 水平定位精度优于1米。

3 多波束安装与校准

3.1 多波束系统安装

多波束换能器采用侧舷安装方法安装于测量船舶的左舷, 并以多波束换能器安装杆与海水面交点作为参考点建立船体坐标系, 定义船右舷方向为X轴正方向, 船头方向为Y轴正方向, 垂直向下为Z轴正方向[6], 量取各传感器相对于参考点的位置, 往返各测量一次, 取其平均值。

3.2 多波束系统校准

多波束系统的校准需要选择具有一定地形特征的合适区域做校准测量, 本次选取垂直于航道的两条测线作为多波束校准的测线。由于Sonic 2024多波束系统具有PPS功能, 能够实现GPS UTC时间和电脑时间的同步, 故时间延时 (Latency) 为0[4]。因此, 本次测量仅需进行横摇、纵摇和艏摇校准。

(1) 横摇 (Roll) 校准。通过海底平坦海区同线同速反向的条带断面测量数据测定横摇 (Roll) 偏差数据。

(2) 纵摇 (Pitch) 校准。通过水深变化大的海区同线同速反向的中央波束测量数据测定纵摇 (Pitch) 偏差数据。

(3) 艏摇 (Yaw) 校准。通过水深变化大的海区异线 (间距为覆盖宽度的2/3的两条测线) 同速同向的边缘波束测量数据测定艏摇 (Yaw) 偏差数据。

4 数据处理与比对

多波束测量结束后使用CARIS HIPS软件进行水深后处理, 后处理顺序为:定位数据检查-姿态数据检查-声速改正-线模式编辑-潮位改正-合并数据-面模式编辑数据处理等, 生成水下地形三维效果图, 如图1所示, 使用CARIS GIS软件对水深数据进行抽稀, 并按照5mm间隔生成水深文件*.txt, 最后根据项目要求绘制测区1:1000比例尺的水深图。

5 结束语

通过Sonic 2024多波束测深系统水下地形扫测的工程实例, 详述了各种传感器的性能指标、多波束系统的安装与校准和多波束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 通过水下地形三维图的生成, 较直观地验证了高精度和高密度的多波束数据可以分辨水下地形地貌的细微结构和变化, 这为对水深测量有较高要求的水下工程以及研究海底地形地貌的变化问题等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参考文献

[1]赵建虎, 刘经南.多波束测深及图像数据处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

[2]李家彪, 等.多波束勘测原理技术与方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 1999.

[3]赵建虎, 等.现代海洋测绘[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

[4]王闰成.多波束测深系统的安装校准[J].海洋测绘, 2003, 23 (1) .

[5]周兴华, 陈永奇, 等.长江口航道疏浚的多波束监测[J].海洋测绘, 2002, 22 (6) .

2024下实验室计划 篇4

我国肉类贸易逆差逐年扩大, 肉类市场的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各类进口肉数量大幅增长, 据《中国农业展望报告 (2015-2024) 》称, 未来十年我国猪肉进口将由2014年的50万吨提高到2024年的100万吨左右, 增加一倍。而国内猪肉人均消费量年均增长速度为1%。

2013~2014年我国猪肉进口来源国主要有美国、加拿大、西班牙、丹麦、法国。美国进口猪肉占全国进口量20%左右, 为第一大猪肉进口来源国。为何这几年我国进口猪肉的数量一直在增加?首先, 近几年国家持续执行临储政策, 保护了农民利益, 但过高的粮食价格, 导致饲料原料成本快速上升, 生猪养殖平均成本飙升至3.15~3.4元/千克。而美国生猪养殖成本仅为2~2.1元/千克。与此同时, 和其他战略性农产品不同, 中国进口猪肉没有配额限制, 加上巨大的成本差价, 使进口猪肉出现不断增加的趋势。

很多专家都说猪肉价格大起大落不是进口猪肉引起的, 对国内市场影响不大。但它应该是众多影响因素中的一个, 而且对市场也并不是一点影响没有。当生猪市场产能过剩的时候, 进口猪肉的增加无疑是雪上加霜, 加上进口猪肉与国内猪肉相比具有价格优势, 生猪市场的价格会被进一步抑制, 对生猪市场的的冲击不是一点半点。而猪源紧缺的情况下, 进口猪肉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市场上的猪肉空缺, 缓解了猪源紧张的情况, 但同时进口猪肉的大量增加会平抑猪价的高峰, 也许以后的猪市场高价越来越难了, 即使有高价, 也会昙花一现, 因为进口肉就像一个调节市场高价的蓄水池, 而且这个量很大。这对养猪行业的利润是个沉重的打击。

2024下实验室计划 篇5

在2016年中国实验室管理与检测技术国际论坛“实验室管理专题”中,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张朝晖作了题为《检测结果的质量保证—食品检测实验室(理化)年度质量控制计划的制定、实施和结果评价》的报告,从实验室制定质量控制计划的目的、适用范围、控制要求等多个方面对此计划进行了详细解读。

报告伊始,张朝晖提出,实验室年度质量控制计划的目的是检测结果的质量保证。通过有计划地对实验室检测结果实施质量控制,来验证和评审日常检测工作运行的有效性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故而,质量控制计划是为了保证实验室检测工作的质量。质量控制计划的控制对象是实验室的检测样品,其责任人是实验室负责人及实验人员。同时,依据《预防措施管理程序》《检测结果的质量保证程序》制定、实施、评价质量控制计划,要有明确的管理程序。首先是对质量控制计划进行审批,然后由技术管理员组织质量控制计划的评定、实施和结果评价,最后是对质量控制计划实施情况的监督,由各级别管理层负责人、技术管理员共同进行监督。

报告中,张朝晖介绍了质量控制计划的五大控制要求。第一,实验室应制订质量控制计划,对内部质量控制活动的实施内容、方式、责任人作出明确的规定;同时,对内部质量控制活动,计划中还应给出结果评价依据;质量控制计划应尽可能有代表性地覆盖实验室的检测项目、检测对象和检测人员。第二,质量控制计划经最高级别质量负责人批准后,该计划方可由技术管理员组织有关人员实施。第三,质量控制计划中选择的质量控制方法,应与实验室所从事的检测项目类型和业务量相适应。质量控制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种:①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或次级标准物质进行内部质量控制;②参加实验室间比对实验或水平测试或能力验证;③使用相同或不同的方法重复测试;④对保留样品进行留样再测;⑤同一样品不同测试项目结果的相关性分析。第四,质量管理员应组织对质量控制的结果进行评审,必要时应使用统计技术,还要将评审结果上报管理评审。比如对检测工作的有效性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持有怀疑时应找出潜在的不符合项的原因,并按照《预防措施管理程序》要求采取预防措施,最终上报管理评审。第五,食品实验室应当在所从事的食品分类目录各大类别的物理、化学、微生物等检验领域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

除上述的五大控制要求外,张朝晖还介绍了质量控制手段的应用情况。其中包括与其它实验室比对,本实验室内不同人员间比对,对添加标物进行模拟样品检测,不同检测方法间的比对实验,不同仪器间的比对实验,对留存样品的再检测,空白分析,控制样品分析等。张朝晖还特别对空白分析这一质量控制手段作了进一步的阐述,空白分析可考察检测过程中除去被测物质基质干扰外的各种因素对目标分析物的影响。但有些情况下,此法比较难以开展,如光谱法中部分痕量元素的分析,在实际样品本身即低本底的元素浓度时,对试剂和标准物质的纯度、设备的灵敏度、环境场地等均需全面符合该方法的要求,同时对实验用具的材质、洁净度、可能的元素溶出情况均需要综合考虑。

报告最后,张朝晖以动物源性食品中玉米赤霉醇残留分析为例,介绍了该项目质量控制计划的制定、实施及对结果的评价情况。特别强调了对整个实验过程的关键控制点的确定和考察,即对操作人员在提取和净化过程中关键操作步骤掌握情况的评估。同时对标准工作曲线、精密度和结果计算等记录填报和原始谱图的规范性和完整性进行检查。最后书写审核意见。

工学交替下的实验室建设 篇6

关键词:工学交替,实验室建设,综合素质

现在社会的进步与教育行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原生动力, 社会是检测教育教学效果的实验舞台。教育应该紧随社会发展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教学方向以及教学模式, 从而更加适应社会进步的需求。现在社会的人才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上, 更多的是对人才的动手能力的要求, 即需要的是一个技术型的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综合型人才。所以, 教育的理念以及模式也在改变, 从原来的传统应试教育到现在的素质教育, 都在显现着教育行业的发展与进步。而“工学交替”就是在素质教育思想下提出的一个全新教学观念, 强调的是对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借助于社会的力量, 让学生不单单从课本上获取知识, 更多的是在“工学交替”的教育模式下将课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便于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要将“工学交替”这一新兴教育理念深入到教学课程中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还有很多的硬件设备以及软件设施需要完善。其中, 实验室的建设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它连接着“工”与“学”这两个部分, 同时也对这两个部分的教学效果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影响。下面将对“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下的实验室建设进行深入研究。

一、在“工学交替”下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工学交替”教育模式主要强调的是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实际实践相结合, 共同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因而, 在该种教育模式下实验室的建设是十分关键的, 它对整个教育理念的贯彻与实施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是就我国现在高等职业院校而言, 不管是在资金上还是在师资力量上都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阻碍着“工学交替”教学的开展。

1、资金不到位致使实验室的建设未能顺利进行

“工学交替”教育模式下的实验室不同于现在高职院校中的一般的实验场所, 它不管是在场地大小要求上还是在对实验设备器材要求上都比较苛刻。由于“工学交替”教育模式讲究的是对学生实际能力的锻炼, 力求能够起到仿真模拟的目的, 因而实验室的建设就更应该高标准、高要求, 以期能够真正的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一要求也就使得“工学交替”教育模式下的实验室需要更大的场地、更为精良的实验设备。但是, 这些要求也为学校增添了不少的负担, 不光是要对学校进行重新规划, 而且还要投入大笔资金进行实验室建设。对于学校决策层而言, 这是需要进行详细而周密的考察而再下定夺的。

2、师资力量的薄弱致使实验室的建设未能顺利进行

实验室的建设不光需要大笔资金的注入, 更需要的是师资力量的倾入。只有有足够的满足要求的教师能够完成“学”部与“工”部这两部分的衔接作用, 才能使实验室真正起到作用。因为实验室的建设不光是建筑一个建筑物, 更多的是对“工学交替”这一教学理念的深入贯彻, 所以保证实验室作用的充分发挥才是建设实验室的前提条件之一。但是由于我国教育一直以来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未能够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从而造成不管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教学模式上更加偏向于灌输式的授课方式, 降低了教师和学生对动手能力的重视与培养。实验教学在“工学交替”中也占有很重要的一部分, 对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因而对这一部分的师资要求尤为严格。不光是要具有专业的技术素养, 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详细的指导和纠正, 帮助学生学习、进步。但是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中这方面的教师是十分稀缺的, 不能够满足现在实验室建设的需要。

3、实验管理的缺乏致使实验室的建设未能顺利进行

实验室的建设是学校建设发展的一部分, 影响着学校贯彻实施“工学交替”这一教学理念的成效。同时实验室的建成对学校来说也是一笔财富, 通过实验室的资源可以为广大学生谋取福利, 能够丰富更多学生的实践生活。因而实验室建成后的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它关乎着学生个人的利益, 也关系着学校自身的利益。这里所说的管理工作既包括对实验室设备器材的保管工作, 也包括对学生实验课程安排以及相关的制度条约的制定工作。但是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在建设“工学交替”下的实验室还没有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 因而常常是还不能够让实验室在建成后正常运行。

二、在“工学交替”下实验室的建设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资金的不到位、师资力量的不足以及实验管理的缺乏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实验室的建设, 从而使得“工学交替”这一新型教育理念迟迟不能够在我国各大高职院校中开展开来。其实, 之所以实施贯彻“工学交替”教育观念, 是因为为了让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 能够将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实验室的建设就是为了模拟企业生产环境, 让学生提前感受、提前学习。因而, 在开展实验室的建设时, 学校可以与社会企业相结合共同打造学生实验的平台, 为学生能力的锻炼提供良好的环境。而企业的加入更加有利于实验室建设工作的开展, 也通过借助于企业的力量减少建设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同时也为今后实验室工作的进行营造友好的氛围。

1、企业的加入能够解决资金问题

“工学交替”的教育模式本身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有锻炼实践的机会, 而企业的加入可以让学生的实习更加贴近企业实际需要, 让学生的实际操作更加逼真。同时, 不管是在实验器材的选择上还是试验场地的设计上, 企业在这方面都比较有经验。通过与相关企业签订长期的“工学交替”合同, 可以让企业加入到实验室的建设中, 减少学校在资金投入上的压力。同时通过签订的“工学交替”合同, 可以将学校的专业知识学习与企业的管理经验教学结合起来, 共同培养现代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2、企业的加入能够解决师资问题

通过学校与企业的相互联合共同管理“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下的实验室部分, 可以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很多便利的条件。可以将学校的教师引入到企业中学习参观, 通过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专门讲解以及授课, 增强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然后与本身的知识素养相结合, 可以解决现在学校所面临的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同时通过这样的交流方式可以增强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便于以后教学的开展与创新。

3、企业的加入能够解决实验管理问题

对于学校而言, 建设实验室的最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模拟企业工作环境, 从而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因而不管是在硬件设备上还是在软件设施上, 实验室的建设都应该与企业的相匹配。如果通过校企合作, 可以将企业的管理引入到学校的实验室管理中, 增强学生对企业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氛围的了解与感受。不同于学校的专业教学模块, 企业主要是以管理经验为主, 因而在管理上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系统。引入企业的管理模式, 便于以后学校实验室工作的开展, 也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工学交替”这一教学理念。

三、小结

“工学交替”下的实验室建设是为了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锻炼学习的环境,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以及创新意识。这种教学模式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延伸、一种扩展, 通过将学与工的相结合体现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从而强调了对学生个体性的重视以及发展。而解决现在“工学交替”下的实验室建设问题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在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 寻找两者之间的合作机会, 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林坚:《“2+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心理分析及其对策》, 《职业技术教育》, 2010 (17) 。

[2]王柳萍、骆丁菱:《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中学生安全隐患防范的探究》,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23) 。

[3]聂伟、杜侦:《“工学交替”概念研究综述》, 《职业技术教育》, 2009 (10) :10。

[4]吕鑫祥:《对高职教育教学理念的比较研究》,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 (4) :41。

[5]蒋新革:《高职工学结合“四有工”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职教论坛》, 2010 (12) :66。

[6]刘冬香:《校内生产性实训模式及教学组织研究》, 《现代企业教育》, 2010 (6) :49。

[7]倪依纯:《工学交替模式的实践及思考》, 《职业技术教育》, 2007 (29) 。

上一篇:就业须知,三方协议下一篇:美术大班教育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