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办法

2024-10-13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办法(精选7篇)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办法 篇1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基本药物制度在全镇有效、规范实施,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综合管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基本药物是指由山东省集中网上公开招标、统一定价、统一配送的国家基本药物品种和山东省增补药物品种。现阶段国家基本药物307种,省增补药物216种。

第三条 基层医疗单位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统一、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减轻医药费负担。

第四条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各村卫生室按照要求必须全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各村卫生室享受新农合报销和有关补助政策。

第五条 卫生院负责做好对全镇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的监督管理,完善基本药物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药款结算的网络运行体系,不断强化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信息化建设。

第二章 药品采购

第六条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各村卫生室合理制定药品采购计划,确保满足临床需要。每月按时在药管平台点击上报本期采购计划量,采购计划量包括辖区内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卫生室的药品用量。

第七条 严格执行药品入库验收程序,制定落实药品验收制度,认真核查药品的包装、标签、说明书以及相关票据,与采购计划进行核对,完善入库验收登记和签字等手续。

第八条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省集中采购的国家基本药物及省增补药物。

第九条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所有药物由乡镇卫生院免费为村卫生室代购分发,卫生室要合理确定每期的药品采购品种和数量,确保满足临床需要,药品库存额一般控制在不超过卫生室2个月的药品使用量,坚决杜绝村卫生室私自采购药品行为。

第十条 乡镇卫生院必须控制村卫生室的药品入库权限和药品调价工作,卫生室所有药品调拨入库时由卫生院药品管理员操作,药品价格按照卫生院现行零差率销售价执行。

第三章 药品使用和报销

第十一条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医疗单位要通过培训学习等方式,改变医务人员用药观念和习惯,向使用基本药物品种上转变。同时通过积极宣传零差率等形式,注重做好对患者用药观念的正面引导。

第十二条 为配合基本药物制度的有效落实,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机构,因不得再使用非基本药物,药品报销范围严格限定为基本药物品种。

第十三条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卫生室,所有基本药物的使用必须通过网络平台,患者药费不得积压,及时打印销售发票。加强药品的进销管理,建立药品的验收、销售记录,做到帐药相符。

第十四条 卫生院通过网络平台,至少每月1次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卫生室药品的购进量、销售量和库存量进行监督和统计。至少每3个月监督卫生室进行1次药品盘点。统计和盘点资料及时留存归档,区卫生局适时抽查卫生室药品库存情况。

第四章 职 责

第十五条 卫生院成立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领导组织和工作组织,明确专人和科室负责,制定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流程和职责,全面做好药品采购计划的制定和上传、药品验收入库、药品款项结付、卫生室代购分发和入库管理、零差价销售、统计信息上报等各项具体工作,把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各项规定和要求明确到位、落实到位、监督到位。

第十六条 卫生院对辖区内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卫生室负责做好基本药物的免费代购分发、药品使用和库存盘查监管、卫生室考核、乡医待遇发放等工作。不得耽误迁延卫生室基本药物的代购分发,影响卫生室药物使用;不得挪用截留卫生室的应得补助款项,确保及时发放到位;不得违规放开卫生室的入库权限管理,严格控制卫生室药品来源,确保卫生室进药的单一渠道;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对本辖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村卫生室的统一管理办法,加强对卫生室的监管。对由于工作和监管不到位的单位,将进行通报批评和必要的补助资金扣发。

第十七条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零差率销售的卫生室必须接受乡镇卫生院的统一管理,按照要求使用系统,药品在卫生院调拨并与卫生

院药品同质同价,新农合患者费用当场报销,按时进行药品盘点。对发票不及时打印(平台监督连续2日未有销售的核查原因)、药品没有完全在卫生院调拨使用、农合费用不即时报销的卫生室,一旦发现,取消卫生室当月的补助,并全县通报批评。对盘点不力导致登记录入药品库存额明显偏大的卫生室,除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外,必要时对卫生室采取农合报销量按照药品平台调拨量进行控制的办法。对管理不力导致药品调拨量大,实际库存量明显偏小的,要采取限拨等措施,加强监管和控制力度。对不能及时整改,劝告不听的,由县卫生局取消农合定点报销资格,取消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定点和补助待遇。

第十八条 卫生院的药库管理人员及时统计制定本单位和卫生室的用药计划,做好药品入库验收和出库管理。对工作失职造成影响和损失的由单位做出追究责任的相应处罚措施,对行为恶劣、损失严重、影响较大的由县卫生局给予进一步处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 药品信息管理员具体负责药品入库权限管理和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价格调整工作,专人管理药品入库管理信息密码,网络平台一旦发现卫生室药品入库混乱现象,严格追究信息管理员责任。

第五章

补 偿

第二十条 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核定其收支范围与标准,核定其基本建设、设备购臵、人员经费和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业务经费,保障其正常运行。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等方式予以补偿。政府补助

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进行核定。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零差率补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采取先预拨、后结算方式给予资金拨付,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

第二十一条 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零差率销售的村卫生室具体补偿来源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基本医疗服务收入和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绩效补助。具体补偿办法和绩效考核标准另行制定。

第二十二条 补偿资金建立专帐、专款专用。卫生室补助资金运行公开透明,不得以任何理由挪用挤占,确保及时、足额发放到乡医手中。

第六章 监督考核

第二十三条 县卫生局负责做好对全县各医疗单位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监督管理工作;乡镇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做好辖区内实施基本药物卫生室的直接监管。

第二十四条 全县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评机制、考评办法和评价指标,考评体系分为乡镇和村两级,乡镇按照《山东省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方案(试行)》文件要求执行,村卫生室绩效考核由卫生院结合县、市、省考评标准具体制定。强化对考评结果的利用,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补助资金发放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五条 卫生院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各村卫生室每半年进行一次综合考核。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办法 篇2

1 调查方法

本研究所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课题组现场调研获得的统计数据和访谈信息, 居民问卷结果分析, 部分数据来源于卫生行政部门网站。调查的试点地区包括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和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调查采取居民问卷调查 (定量) 和相关人员访谈 (定性) 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定量资料主要采取描述性分析方法, 对定性资料按主题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和提炼。

2 结果与分析

2.1 制度成效分析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核心内容是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 实行零差率销售以及基本药物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该制度实施必定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社区居民产生很大影响。这里以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为例。

社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 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 只能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地方增补目录内选择使用药品, 并采取零差率销售。这就使得社区可使用的药品品种数量大幅度减少, 对各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产生了很大影响。

2.1.1 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次都有所减少

如表1所示, 顺庆区自2010年4月份在社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 门急诊人次和住院人次与2009年同时期相比分别下降28045人次和4022人次, 下降百分比分别为26.17%和33.05%。原因之一是基本药物目录内的品种不能完全满足患者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不够用”和“用不着”。如一些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过去习惯使用的药品不在基本药物目录内, 又由于担心副作用和疗效问题而不愿改用新药, 只能去医院或药店。另一方面, 社区不常用的药却在目录内。如乙醇中毒抢救药纳洛酮出现在目录内, 但是患者酒精中毒后一般很少去社区卫生服务站抢救。

注:自2010年4月1日起, 南充市在顺庆区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率先试点基本药物制度。2010年实质为从4月1日到12月31日, 即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的一段时间。2009年为2009年同期情况。

2.1.2 门急诊均次费用和住院均次费用下降

经过基本药物的集中招标采购和配送, 中标后的基本药物价格与政府最高指导价格相比明显下降。有数据显示, 采取基本药物招标采购的地区, 招标价格平均降幅为25%~55%。而社区卫生服务站药品实行利差率销售, 使得药品价格下降, 从而门急诊和住院均次费用下降。如顺庆区降幅分别达45.7%和33.3%, 其中药品费用下降率分别为46.2%、27.5%。

2.1.3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入大幅度降低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之前,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支持、业务收入和其他收入。其中业务收入包括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 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61.6%。实施制度后, 药品实施零差率销售, 而且由于药品使用品种受限制, 使得社区卫生机构的收入大幅度减少。如顺庆区2010年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社区医疗机构业务收入同比去年同期减少673.9万元, 其中药品收入减少359.3万元。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社区卫生机构“以药养医”的运行机制。

2.1.4 进一步规范了社区医生用药

为积极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指导基层医务人员合理使用基本药物, 卫生部颁布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基层部分) 》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 (基层部分) 》。各地也积极对基层医生进行相关培训。有调查对制度实施前后的基层卫生机构门诊处方中抗生素使用率、多联抗生素使用率以及静脉输液使用情况进行对比, 发现各项指标均有所下降, 医生用药进一步得到规范。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医生的收入与药品销售脱钩, 没有了经济利益上的联系, 没有利益驱使, 使得医生用药趋向合理、科学和规范。

2.2 制度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自2009年基本药物制度在各地社区实施以来, 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不得不看到, 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本课题组通过对调查地区的卫生部门、社区工作人员以及社区居民的访谈和问卷调查, 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2.2.1 补偿机制不健全, 影响社区工作人员积极性

从试点地区来看, 各地政府制定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财政补偿方案, 预留了专项资金支持制度推行。国家也加紧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 一是财政补偿机制的完善;二是对社区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补助;三是与现行医保报销政策相衔接;四是医疗服务价格补偿, 即增加药事服务费。然而除医保报销政策衔接外, 服务价格的调整和补偿机制的完善都不是一个短期过程, “药事服务费”的收取也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调整过程。

2.2.2 基本药物价格和质量以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 政府实行网上招标直接配送以及零差率销售等措施使得药品价格呈现不同幅度的下降, 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有些药品价格非但没有下降, 反而比实行制度前更高了, 主要是由于国家指导价偏高以及不完善的招标机制。

在基本药物品种方面,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居民和社区医生普遍反映药品不能满足需求, 一方面是居民长期以来的用药习惯不容易短时期改变, 另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难以配齐全部品种, 制约患者的用药选择。在基本药物招标过程中, 生产企业 (或委托代理企业) 对大部分品种的投标积极性较高, 但是对OTC、辅助治疗药物兴趣不大, 导致部分基本药物没有中标品种, 社区卫生服务站难以配齐全部307种基本药物, 采购到的基本药物品种大约在270~280种。

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开展合理的合理用药分析、处方点评等工作, 不能及时对医院用药进行评价和评估。虽然出台了相关的临床用药指南和处方集, 但是仍然不能保证社区医生会依此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2.2.3 宣传效果不佳, 居民对制度知晓度不高

国家和各地区一直将加强制度的宣传作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在本课题组进入社区进行调查的时候也能看到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周围有宣传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标语、宣传栏。但是在对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的时候却发现居民对政策知晓度并不高。通过对问卷进行分析发现只有一半听说过该政策, 只有不到10%的受访者了解报销政策。而且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对该政策的了解主要来源于各种新闻媒体, 自己身边的宣传措施却很缺乏。这种矛盾的现象说明社区层面的宣传效果并不理想, 需要使宣传真正落实到居民了解政策, 而不是简单地做出宣传却不关注效果。

3 几点建议

国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与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体系相衔接, 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关系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促进合理用药, 改革医疗机构以药养医机制, 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负担等。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以保证政策的持续推进。

3.1 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补偿机制

实施药品零差率后, 政府补偿机制能否尽快到位, 将直接影响着医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以及基层对基本药物制度执行力度, 进而影响着基本药物制度的成效。在调查中, 我们发现, 虽然有的试点地区开始实行了绩效工资制度改革, 但是绩效考核能否落实到实处, 还有待检验。有学者指出, 对社区卫生机构实行定量考核, 按照每销售100元基本药物, 政府补助15元的标准执行。虽然这种方法, 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收入和积极性, 但是这种补偿方式不利于控制医疗费用, 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以药养医”机制。

3.2 完善基本药物招标配送机制, 加强合理使用药物的监管

对于政府制定的指导价格偏高, 导致中标价格高于制度实施前的药品价格这一现象, 需要政府价格制定部门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 明确合理利润, 合理制定价格。政府应依据社区居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需求合理调整基本药物目录, 补充居民常用药。对于一些用量小或辅助治疗药物和一些特殊药品, 政府应对制药企业采取一定的优惠或鼓励的经济措施, 以保障这些药品的生产。实施基本药物外包装标识药品价格制度, 开展价格监测工作。同时要保障社区基本药物制度不走形、不变样, 就必须实行统一品种、统一价格、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使用规范, 统一补助标准的“六统一”管理原则, 以实现基本药物的同源、同质、同价。

3.3 改善制度宣传方法, 注重宣传效果

制度只有为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和居民了解和接受才能更好地推行, 但是通过调查发现社区居民对制度了解不多, 存在着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对制度还抱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对基本药物认识不足等问题。这就要求在现今的宣传基础上, 改善宣传方法。首先, 要加强对医疗机构卫生工作人员关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合理用药的教育培训工作。其次, 国家应采取电视健康讲座, 报纸和广告、网络等宣传方式宣传基本药物制度, 宣传内容主要集中在什么是基本药物、基本药物的优点, 澄清基本药物等于“劣质药”的认识误区, 基本药物报销制度等方面。社区层面也应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标语、展板、专栏以及社区医生进行宣传, 同时可以借助社区文化活动或其他形式的活动, 加深居民对政策的了解, 提高公众对基本药物的信赖, 了解合理用药的常识。

参考文献

[1]张晓燕, 宣学柱.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经济补偿问题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09, 21 (12) :50-51.

[2]王洪波.社区基本药物制度的实践探索[J].中国卫生经济, 2010, 29 (10) :26-28.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办法 篇3

【关键词】 基本药物制度 合理用药 建议

【中图分类号】 R9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364-01

1 基本概念

1.1 国家基本药物概念

国家基本药物(NationalEssentialDrugs,NED),是指满足大部分社会公众的卫生保健需要,在任何时候均有足够的数量和适宜的剂型,其价格是个人和社区能够承受得起的药物。

国家基本药物的特点是疗效好、不良反应小、质量稳定、价格合理和使用方便等,是能够负担得起的最合理、最适用的药物。它应是临床用药过程中的首选药物,亦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其生产、配送、销售等过程进行重点监督管理的药物[1]。

1.2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National Essential Drug System, NEDS)是对基本药物目录制定、生产供应、采购配送、合理使用、价格管理、支付报销、质量监管、监测评价等多个环节实施有效管理的制度[2]。其目的是满足公众的重点卫生保健需要,合理有效利用有限的医药卫生资源,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合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涉及药品的生产、供应和使用的每一个环节,是国家药物政策的核心内容[3]。

2 溧阳市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回顾

2.1 基药目录、采购程序、结算

作为全省第二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市,2011年5月25日,溧阳市政府明确指出溧阳市2011年6月1日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市2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价销售。2012年3月1日,开始实施第二轮基本药物。我市还设立了基本药物结算专用账户,对机构基本药物货款进行统一支付,大大缩短了药品货款的周转周期。

2.2 新农合优惠举措

2011年11月1日起,溧阳市进一步提高了治疗糖尿病、高血压药物的新农合门诊补偿比例。在该市使用的基本药物范围内,筛选出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药物共110个品规,将其新农合补偿比例由25%提高至45%,每个参合患者一年内在此范围内药物的补偿封顶线提高至2000元。

2.3 相关培训

2011年9月,常州市卫生局组织了全市基层社区药学专业人员岗位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社区药事管理、临床药理学、社区调剂学、临床药物治疗学、社区药学服务,采取半脱产集中面授的方式,培训结束后将统一参加省卫生厅组织的统考,考试合格者将颁发《江苏省社区药学专业人员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3 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3.1 补贴不到位,影响积极性

政府补偿不到位与机构业务收入明显减少并存,影响机构正常运转。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方面:一直以来药品收入是他们的主要业务来源。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不仅药品的价格下降了,品规品种减少了,业务收入也同步明显下降。

3.2 配送不到位,品种不齐全,影响基药使用

据市卫生局所统计的数据显示,溧阳药业到货率91 %,溧阳利康到货率85 %,常州药业到货率75 %,江苏亚邦到货率42 %,国药控股到货率68 %,吴江医药和常州九天因为配送药品种数不多(均在10个以内),前者到货率为百分之百,后者为零。

3.3 对专科建设的影响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基本药物后,由于基本药物里面关于专科使用的药品很少,明显制约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

3.4 尚未能做到合理用药

本轮基本药物里面抗菌药物注射剂较为单一,但是口服类抗菌药物品种繁多,达到一品双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刻不容缓。合理用药的核心内容其实就是制定和推行基本药物制度,而完善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本身对于合理用药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政府相关部门对于建立和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导致在我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于合理用药不但没有产生推动作用,反而出现阻碍其发展的局面。

4 思考与建议

4.1 要确保财政补偿足额到位

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意味着长期以来基层医疗机构“以药养医” 局面的终结,标志基层医疗机构回归公益性质,也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应尽责任。其中实施的前提是建立补偿机制,补偿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落实。建议:一要科学预测总体资金需求,真实、准确编制好预算,并纳入财政预算;二要强化预算执行,要按科目按进度及时拨款,保证资金按时足额拨付到位。三是加强资金拨付后的跟踪问效,加强跟踪审计、延伸审计,规范资金的使用与管理,确保资金安全、规范、有效。

4.2 要加大医保间接补偿力度

建议:在目前政府财力补偿有困难的前提下,医保部门应当逐步提高参保人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费用的报销比例,进一步引导群众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看病就医。并通过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补偿标准等办法,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来源。

4.3 要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药品降价。如何让基层医生配备和规范使用基本药物,才是让老百姓真正受益的关键。不能忽视医务人员在推进基本药物实施中的主体作用和考虑现有队伍的稳定性。建议:一要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医改政策,让广大基层医务人员了解基本药物制度,积极参与改革。二要充分考虑人员岗位结构。基层医疗机构有其特有功能,是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健康管理等体系的基础部分。三要同步考虑医务人员工资水平不低于本地事业单位平均工资,保障基层医务人员合理收入水平不降低,充分调动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4.4 要加大基本药物制度宣傳力度

要重点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宣传,使其了解医改政策,支持医改,当好医改的组织者。要加强广大群众的宣传,出台政府层面的宣传政策和方案,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接受主动配合基本药物推广使用。

4.5 要充分发挥医疗机构主体作用促进合理用药

基层医疗机构是使用基本药物的主体机构,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合理使用基本药物对于制度的推行和完善至关重要。要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组织的作用,开展相应的培训教育,认真做好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l]孟锐.药事管理学[M].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9:52

[2] 关于印发《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Z].九部门[2009] ,2009.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明白纸 篇4

一、什么是基本药物?

基本药物是指能够满足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保证供应、基层能够配备,国民能够公平获得的药品,主要特征是安全、必需、有效、价廉。卫生部公布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的307种国家基本药物。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省卫生厅确定增补216种药品为基本药物。目前,我省规定使用的基本药物共计523种。对于这些基本药物,全省统一销售价格。

二、什么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国家制定的有关基本药物遴选、生产、流通、使用、定价、报销、监测等环节实施有效管理的制度,是我国建立健全药物供应保障体系的政策基础,并与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相衔接。

三、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广大群众在哪些方面可以得到实惠?建立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从我国实际出发,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同时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问题,把减低群众基本用药负担、保障人民利益贯穿这一制度建设的每个环节,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具体表现在:一是国家统一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药品价格较前相比将下降;二是在招标采购配送环节,各省(区、市)在国家零售指导价格规定的幅度内确定本地区基本药物统一采购价格,其中包含配送费用,减少中间环节;三是在基本药物使用环节,国家要求基本药物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其他各类医疗机构须按规定使用并确定使用比例,必将促进医疗机构优先合理使用药物,规范用药行为,避免药物滥用,同时,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零差率销售,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减少加成比例,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减低人民群众不必要的用药负担;四是在支付报销环节,基本药物报销比例要高于非基本药物,降低个人支付比例;五是在药品质量环节,国家对辖区内生产使用的基本药物品种实行定期抽检,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更安全。

四、我县何时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今年医改任务的首要重点。根据上级要求,我县将从今年7月1日起,在乡镇卫生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对规定的523种基本药物全部零差率销售。

五、基本药物报销比例如何?

根据市里统一要求,乡镇卫生院对参加新农合和城镇医保的人员使用基本药物,其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目前,在乡镇卫生院住院使用的基本药物报销比例达到85%,比非基本药物报销比例高10个百分点。

冠县卫生局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办法 篇5

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南阳市在省医改办的关心指导下,2011年6月30日按时启动基本药物制度。从总体情况看,基药的政策执行到位,配送渠道比较畅通,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各县区建立了统一的药款支付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河南省集中采购平台采购基本药物,村卫生室所需药品,也能根据进货要求,由各乡镇卫生院调控进货渠道,专门配送,保障了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一、工作成效

(一)基本药物采购情况。南阳市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送金额2012年为409712824.3元(约4.1亿元),入库金额为318728020.7元(约3.2亿元),配送到位率为77.8%;2013年9月底前配送金额为323646840.8元(3.23亿元),入库金额为288045688.5元(2.88亿元),配送到位率为89%。个别单位由于网上采购点击滞后,导致采购后未及时入库。除镇平县采取集中配送由卫生院与配送企业定期结算外,各县区均建立了基本药物货款专户和统一支付。基本药物付款办法以乡为单位核算,由卫生会计中心统一转账支付。目前,各县区均已开展基本药物集中配送工作。对于集中配送公司没有配送资格的产品,我市按照省厅的统一要求和基本药物采购流程,要求各县区必须从有配送权的医药经营企业配送或转配送,可探索实施带量采购,采购中标药品,并始终坚持网上采购。为保障村卫生室基本药物的正常供应,我市社旗、南召、宛城等县区尝试在乡镇卫生院建立村级基本药物药库,设立专人负责村级医疗机构药品管理。卫生院通过例会方式收集汇总辖区村卫生室药品购置计划和配送药品,每旬进行一次网上点击采购。

总之,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基层医疗机构所用药品网上统一采购,统一配送,规范了流通秩序,提高了流通效率,药品质量得以保障。同时逐步转变了基层医疗机构医生用药理念,滥用药现象得到遏制,剂型适宜、安全有效的基本药物得到普遍使用。减轻了老百姓跑县进市看病负担,基层医疗机构就医患者明显增多。

建议:根据《河南省卫生厅关于加强基本药物采购管理工作的通知》(豫卫药政〔2011〕23号),药品配送出现超过规定时间,或质量、数量、有效期等不符合有关规定情况时,视为配送违规。这就需要完善政策,对所需基本药品不配送、不及时配送或不足量配送,影响基层医疗机构用药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及时将配送违规情况报告至县(区)卫生行政部门,经批准后可应急采购断档药品。对急需、又不能及时配送的药品,应由乡镇卫生院统计报县区卫生局批准后实施应急采购。鉴于部分价格倒挂药品在基层引起较强反应,建议在做好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能够及时的进行价格调整,并可增加目录内的生产厂家,增加采购药品的选择性。

(二)补偿机制建立情况。我市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抓手,统筹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重点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渠道补偿机制的经费来源: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医改政策正确履行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主要是通过新农合基金补助渠道取得的业务收入来承担部分机构运转和人员经费的支出;二是各级财政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补助;三是各级财政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的补助。经对各县区上报数据统计:2012年市级财政投入为1145万元、县级财政投入为8835万元,一般诊疗费考核拨付为4997.4万元、基本公共卫生经费考核拨付为20763万元;2013年9月底前市级财政投入为640万元(部分未拨付到位)、县级财政投入为8972万元,一般诊疗费考核拨付为5711.5万元、基本公共卫生经费考核拨付总体为14973万元。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收入差额补助及收支两条线相关政策各县区存在差异性,大多数县区已经实施,内乡、卧龙、镇平三县区暂未实施。收支差额补助因各县的经济收入水平不同存在差别,部分县如西峡、淅川、社旗相对较好,其他县区实际补助不大。收支结余大部分留于医院运转开支,少部分用于福利性基金和奖励性基金。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资金安排与投入情况、设备购买和人员培训等专项补助大部分县已经设立了专项资金,其中社旗县已到位430万元,宛城区已到位120万元。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规模与清理化解情况:各县区根据《河南省审计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清理审计工作方案的通知》(豫审[2011]138号)精神,由县区政府成立了债务清理化解领导小组,卫生系统积极主动配合,采取得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经审计部门对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债务审计清理结果看。截至目前共确定债务11706.94万元,经各县区积极协调,多方筹措资金,目前已化解债务9194.94万元,剩余2512万元,计划年底前全部化解完成。

2012年村级卫生组织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专项补助拨付资金为4270.99万元、一般诊疗费考核拨付为2898.45万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考核拨付为6219.02万元;2013年9月底前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专项补助拨付为1628.94万元、一般诊疗费考核拨付为3174.78万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考核拨付为4638.09万元。

老年村医生活补助发放情况:各县区已根据省卫生厅、财政厅、审计厅、监察厅《关于核实上报2012领取生活补助老年乡村医生基本信息的通知》(豫卫发〔2013〕2号)要求,对2011年底到龄老年村医进行核实统计,每月按300元的生活补贴进行发放,2012年共计拨付758.72万元,2013年9月底前拨付到位477.02万元。

(三)分配机制建立情况。各县区为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实施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制度,采取不同的办法,对乡镇卫生院按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进行了岗位分类,并根据各卫生院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口数量、服务质量和服务半径,前年医疗服务平均人次数、收入情况,以及服务质量、效果和居民满意度等,制定了相关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考核结果与经费补助挂钩。各乡镇卫生院结合不同的岗位、不同的技术系数和业务收入状况,制定了向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的内部绩效考核分配方案。经统计,大多数县确定基础性绩效工资在绩效工资总量中所占比重为60--70%,奖励性绩效工资为30--40%;但也有部分县区为适当拉开职工收入差距,提高工作积极性,把绩效工资总量的40%部分作为基础性绩效工资,60%部分为奖励性绩效工资。同时,对招录的大中专学生、引进的卫生专业技术带头人和长期扎根农村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考核合格的基础上,绩效工资分配时给予了倾斜。虽然各县区政策有别,各卫生院实际执行效果均相对稳妥。

二、主要做法:

(一)有序启动基本药物制度。2011年5月24日召开的南阳市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我市及时启动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会议下发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改革等文件,转发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豫政办 〔2011〕25号),对加快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和基本药物集中采购进行了安排部署。南阳市于2011年6月30日按时启动了基本药物制度,全市12个县区(不含邓州市)187所卫生院和9家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自12月1日起,全市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并按照统一领导、部门合作、多方参与的工作模式,认真组织开展了我市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

(二)建立基本药物采购机制。为保障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市卫生局要求各县区按照省厅和省招办的有关政策,统一组织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采购机构签订授权或者委托协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临床需求,科学合理制定采购计划,并通过河南省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平台进行采购;中标生产企业自行委托经营企业进行集中配送或直接配送。为保障基层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我们及时了解掌握国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政策,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同时收集合理化建议,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了解我市基本药物网上采购、药款支付、药品配送等方面的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并进行跟踪督导落实。

(三)推进乡镇卫生院综合改革。根据《河南省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管理规定(试行)》,南阳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实施办法》、《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意见》等配套政策。各县区对辖区内各乡镇卫生院在职编制数和编外用工人数进行核定,全面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初步建立起了公益性的管理体制、竞争性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性的分配机制。各县区对乡镇卫生院院长进行了系统内竞聘选拔,各乡镇卫生院在单位内进行了竞聘上岗。各县区还制定了乡镇卫生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考核结果与经费补助挂钩。同时针对每个岗位的技术含量、责任风险、工作量,制定了向重点岗位倾斜,保证业务骨干的收入不下降配套措施。缺编的卫生院大多数通过在大中专学生中招录人员充实了卫生技术人员。部分超编的乡镇卫生院,通过自然减员、提前退休、内部调整等办法,逐步达到了规定的编制结构比例。

(四)强化政府督导检查。为促进基层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落到实处,市政府建立了目标考评机制和定期督导机制。市医改办每年年初都对各县区下达了目标责任书,并组成督查组,每年定期到县区进行督查,落实工作责任,确保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落实。

三、存在问题:

(一)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之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能通过药品销售获得收入。因县区地方财政投入机制不完善,部分补助尚未全部到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开展、房屋维修、设备添置等难以得到有效的经费支持。从调查情况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药养医”机制仍然存在,大多数乡镇卫生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在50%以上。

(二)从调查情况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新农合一般诊疗费、基本药物专项补助等各项补贴到位为年人均10元左右,平均每个乡村医生年收入在1万-1万两千元左右。同时村医中还存在:一是药品取消加成,村医看病只收诊疗费和公共卫生及药品零差率补助经费,技术好的乡村医生的收入出现下降;单纯从事公共卫生的乡村医生待遇难以得到很好保证;65岁以上老村医未能按照标准落实待遇。二是村医在长期医疗工作中,根据当地群众的习惯和经济承受能力,形成了个人的用药习惯,临床使用的大多数是常用、便宜药品,但这些药品对药品生产厂家和配送企业来说,利润微薄,所以配送到位率低;价高的药品老百姓用不起,乡村医生也不习惯。三是基药采购程序复杂、成本增大。村卫生所采购基本药物需先向乡镇卫生院报送购药计划,卫生院完成采购、药品配送到乡镇卫生院后,村医还需到卫生院领取,采购成本增大。村医用现金购买基本药物价格比招标价要低,甚至乡村医生用现金购买基药的价格加成后销售价格也比相同品种招标配送价低;从而导致村级卫生所基本药物采购、使用量小,自购药、加价销售现象仍然存在。

(三)基本药物采购配送工作受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影响,加上中标生产企业与配送企业沟通不到位,转配送权存在利益矛盾,导致基药配送过程中问题较多。有配送权的配送不到位,无配送权的无法从网上采购,部分价格低廉的基本药物又不愿意配送。加之基本药物中儿科、妇科、急诊用药等品种少,而且部分基药配送公司配送时间上不及时,影响基层医疗机构正常业务开展。

四、工作建议

(一)建议由政府引导,整合配送资源,增强配送能力,拓宽配送渠道。可成立以县域为主的基本药物集中配送公司,完善带量采购政策和制度,降低配送成本和药品价格,提高药品配送及时率和到位率。

(二)建议加大投入力度。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基层医疗机构各级财政补偿到位不足,加之绩效工资实施总额控制,造成基药实施后医务人员的整体工资水平不高,部分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影响。建议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补偿机制,同时将收支余额作为绩效工资,进行再分配,提高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建议进一步完善村级基本药物制度。一要调整完善相关政策,灵活解决村医的配备数额,划分医疗和防保待遇的问题;二要加强基本药物使用知识培训,改变乡村医生用药习惯;三要根据村医和群众长期形成的用药习惯,调整村卫生所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品种政策和方法。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办法 篇6

1 基本药物在中国的发展

1979年,我国政府积极参与WHO的基本药物行动计划,并于同年4月成立“国家基本药物遴选小组”。1981年8月完成了《国家基本药物(西药部分)》的编订工作,此次编订工作未收藏中成药。

1992年,成立由国家卫生部、财政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领导和专家组成的“国家基本药物领导小组”,负责国家基本药物方针、政策和目录的制定,并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国家基本药物制定与推行工作。药品目录遴选以“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医并重”为标准,并于1996年发布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和化学药品(包括生物制品)目录。

1998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制定工作。到2004年最新版目录共收载基本药物2 033种,其中西药773种、中成药1 260种,覆盖了绝大多数疾病的治疗药物。

2009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正式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工作,同时发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简称2009版基本药物目录)。2009版基本药物目录共307种,其中西药205种,中成药102种。

总体来说,我国对基本药物概念引入已久,并且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正逐步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民众的基本用药问题。

2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现状

据国家卫生部2010年6月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2月底,28个省份完成30%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任务。新医改基本药物制度提出至今,全国31个省份共有1020个县(县级市、市辖区)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占全国总数的35.7%。该制度覆盖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8万个,占全国总数的38.7%。27个省份启动并完成了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工作,确定了基本药物品种、品规。在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方面,已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地区共涉及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1565个,占实施总数(1.8万个)的64.2%。部分地区出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经费补偿政策,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开始显现成效。如湖南省武陵源区在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启动药品零差率销售后,药品价格降幅比例近60.0%,群众看病负担得以减轻;江苏省37个先行实施制度的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量已达到当地总量的45.0%以上,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40.0%以上。

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逐步推进的同时,各地也开始探讨新医改过程中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进情况。如潍坊市在把握社区基本药物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基本药物政策,形成了社区基本药物制度框架,即在基层医疗机构对社区基本药物和非社区基本药物实行分类管理,在相关部门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建立社区基本药物目录[1];武汉市在国家307种基本药物目录的基础上,增加200种,扩建武汉市基层医疗机构常用药品目录,以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就医需求;浙江省确定了杭州、宁波、绍兴、湖州等30个县(市、区)作为首批基本药物实施地区,在试点范围内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浙江省增加的非基本药物目录药品。

3 国家基本药物政策实施中的问题

由于我国新医改推出的基本药物目录实施时间不长,目前现有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新医改中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的理论思考和探索。如对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和评价的经济学思考[2]、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其改进建议[3]、对新医改方案中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思考[4]、基本药物政策的难点分析[5]等。研究认为我国现行的国家基本药物政策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3.1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设置与居民需求相脱节,且与其他目录并存

按照WHO的基本药物遴选标准,应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对各药物进行评分,选取高分者纳入基本药物目录。在我国目前基本药物主要依靠专家经验和集体讨论,且参与讨论的人员偏重大医院专家,导致遴选的基本药物有一定局限性[6]。加之地区间经济状况和疾病谱的差异,导致遴选出的基本药物在全国范围内使用时,并不能完全满足当地居民的医疗需求。此外,许多中成药的疗效是基于临床实践的经验,而不是通过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来鉴别不同商品药之间的差异,因此,基于严格临床选择的中成药遴选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设置提出了一定挑战[5]。

目前,我国指导临床医师用药的药品目录众多,除《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外,还有如《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和《国家医保目录》等。同样,在各省、直辖市也有其相应的、独立的药品目录,虽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表明“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这在主观上突出了基本药物的地位,但是客观上损害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权威性,而且多种目录并存,不仅易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容易影响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推行[7,8]。

3.2 国家基本药物供应不能充分保障

我国绝大多数医药生产企业以仿制产品为主,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强制药品降价,使药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从而出现部分价格低廉的基本药物包括一些急救用药,生产供应缺乏或不足。这些药物有苯海索(安坦)、洛贝林、多巴胺、氨茶碱片和呋麻滴鼻液等。另一方面,一些比较成熟、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仿制药品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产能过剩,重复生产严重,市场同质化竞争加剧。此外,现行药品价格体系和招、投标供应方式(现行招标主要考虑价格,而对产品内在的质量差异等较少考虑,如广东省招标中的“拦腰砍价”方式[9])的不合理也会直接导致原本价格低、利润少以及使用量小的基本药物生产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大大降低,生存状况堪忧,最终出现基本药物“断货”现象。

3.3 国家基本药物可及性不高

虽然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我国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但基本药物的可及性还是不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颁布后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保障其推行。加之在“以药养医”的模式下,基于利益的驱动,医生在诊治时倾向于开大处方、选择昂贵的药品,而对价格低廉、没有利润空间的基本药物则采取回避的态度。由于政府对于基本药物或“药品零差率”药品补贴不能及时到位,使得医院管理者出于对医院生存和发展的考虑,并不对医生的基本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有力的监督和管理。同样,由于基本药物制度的宣传不到位,使得群众对基本药物的知晓度不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基本药物就是“价廉质差”的药品,因此,普遍倾向于在就诊时优先选择新药、贵药,最终导致一些质优价廉的基本药物难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基本药物的可及性不高。

3.4 对基本药物制度的支持力度不够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之后,国家财政和税收政策对该制度的支持力度不够,同样也不利于制度的顺利推行。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卫生总费用的公共投入部分处于较低水平。目前,我国政府公共投入远低于经济合作组织国家,即使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平均公共投入也较少。同样,在国家财力十分困难时,为了满足医院的经费需求,在1954年制定的药品加成政策,把药品销售的批零差额留给医院。该政策保留至今,并且是当前维持各医院生存、发展甚至是创收的合法途径。政府投入长期不足,短期政策长期化产生的“以药养医”甚至是“逐利行为”均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基本药物在医疗机构的推广和使用,最终阻碍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

4 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对策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完善和持续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离不开多方协调配套,针对当前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存在的几项主要问题,专家学者们也从公共政策、经济学、药物学和管理学等角度进行了许多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总结如下:

4.1 确定适宜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适宜的基本药物目录是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障居民合理用药的基础。在基本药物目录制定的过程中,要根据WHO提出的基本药物目录同心圆模式和国家对于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指导原则,采用循证医学和药物经济学的技术理论,从我国已注册的药品中遴选,分级使用,并为某些专科设立补充药物目录,从而最终确定符合居民需求的国家基本药品目录,指导各级临床医师的临床用药。同时,建立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专家库,定期更新国家基本药物目录[10,11];各地区可以根据当地的经济水平和疾病流行情况对目录进行适当调整,以更符合当地百姓的医疗卫生需求。同时,正确处理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同当前指导临床医师用药的各种药品目录的关系,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和价廉的基本药物。

4.2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

国家除制定保障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基本药物定点生产与基本药物政府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等各环节的具体实施细则外,还应该按照药物经济学原理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的指导价格[12]。此外,还要对基本药品生产供应情况进行登记监测报告,分类管理基本药物,避免基本药物低水平重复和盲目生产。对生产供应不足的基本药物,要采取措施确保其生产供应;对因利润低而生产供应不足的基本药物,运用价格杠杆机制促进其生产;对于用量小、生产销售成本高的急救用基本药物,可采取政府补贴或税收减免等政策保障其生产[13]。

4.3 加强国家基本药物的宣教工作

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不仅要约束医师的处方行为,更应对患者进行基本药物的宣教。在宣教途径方面,可以社区为单位,采用悬挂条幅、电子显示屏、制作宣传海报和发放宣传单或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行集中宣传。此外,还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如电视、网络、报刊和杂志等途径普及基本药物的常识及内涵;加强医患双方的沟通,医生把基本药物的基本知识及优势普及给患者,患者把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医生,形成合理使用基本药物的良性循环;对基本药品的宣传和销售要严格管理,对不合理的宣传要坚决取缔,从而最终实现改变不良用药行为,树立对基本药物的正确认识,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药物的合理使用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14]。

4.4 加大对医疗机构的补偿力度

实践证明,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对于促进合理用药、降低居民医疗费用负担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政府应在不断加大对医疗机构投入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医疗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切断卫生服务机构过度使用药品的趋利机制[9]。通过合理核定收支,设立合理的补偿拨付标准,及时拨付应补偿的资金,使医疗机构收支全部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管理,做到应收尽收,应支尽支,从而杜绝医院、医师的逐利行为,根据临床需要合理用药,降低居民的疾病经济负担。

5 小结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办法 篇7

关键词:村卫生室;财政支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村卫生室是统筹城乡卫生一体化的关键支撑和重要前沿。在村卫生室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利于提高农村基本药物的可及性,减轻人民群众医药费用负担,进而转变村卫生室“以药养医”的旧机制。莱芜市立足市情,发挥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积极改革创新,加大对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支持力度,促进了农村医疗水平的提升,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同时,在推进过程中,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困难亟待解决。

一、基本情况和做法

近年来,莱芜市按照中央、省统一部署,将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纳入统筹城乡卫生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在全市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通知》等文件,作出了部署安排,取得了明显成效。

目前,莱芜市有1070个行政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949个,村医2262人,其中省统一规划的村卫生室456个,村医1293人。2012年6月,我市949家村卫生室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并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对此,我们在三个方面对这项工作的开展给予财政支持。

在政策补助方面,主要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基本医疗服务收入(一般诊疗费)和绩效补助3个渠道对村卫生室给予资金补偿:一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合理划分镇村卫生机构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将基本卫生服务经费中的40%,用来安排村卫生室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由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村卫生室年底百分制考核结果,予以核拨,得分90分以上的予以全额拨付;二是基本医疗服务收入。实行一般诊疗费制度,村卫生室可以收取一般诊疗费,一般诊疗费6元/人次,其中个人承担1元,新农合支付5元。三是绩效补助。按照每服务1000人补助6000元的标准对村医进行补助,其中省及以上财政补助40%,市、区分别补助剩余部分的30%和70%,实行绩效考核和以奖代补。

在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方面,2007年开始,莱芜市对省统一规划的456处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建设,在对每处村卫生室省补助1.5万元的基础上,市、区两级财政各配套补助5000元,实现了村卫生室业务用房面积不低于100平方米,具备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网络等基本条件,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中医针灸理疗室“五室分开”,农村群众的就医条件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在村医业务培训方面,按照统筹城乡一体化要求,我市村卫生室由所在镇卫生院领办,在不改变村医身份和村卫生室法人财产关系的前提下,拿出部分财政资金,由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镇卫生院采取集中培训、临床进修、对口帮扶、学历教育等多方式,对村医进行强化培训6000余人次,进一步提高村医合理使用基本药物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通过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一是村卫生室次均门诊费用下降明显。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村卫生室次均门诊费用由2011年的28.47元下降到25.95元,下降了8.85%。二是基本药物价格下降明显。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前,全市村卫生室药品加成率在100%左右,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76.9%,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药品平均加成率下降到20%左右,药品收入占比下降到50%以下。例如一个成人打清开灵、头孢等相同药物,实施零差率前,新农合报销后个人承担28元左右,而实施后,个人只负担10多元,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医药负担。三是群众健康权益得到更好保障。通过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一方面抑制了大病小病医生滥用抗生素的势头,用药结构得到调整和改善,另一方面村卫生室利用中医药未纳入基本药物目录的政策机遇,将中医药作为自身增收的重要渠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医药事业发展,更好地保障了群众的健康权益。

二、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一是遴选的基本药物与群众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国家制定基本药物目录后,山东省在此基础上增补了多种药物,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村医反映增补的药品种类未考虑农村地区疾病谱状况及不同疾病病种需求的多样性,特别是缺乏慢性病、儿童疾病用药等特色用药,部分药品不容易保存不适合在村卫生室配备。同时,一些大型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疗效确切的药品中标率比较低,许多百姓常用药物不在基本药物范围之内。在基本药物目录的影响下,村民用药品种减少,用药选择权弱化,促使其向上级医院分流。二是个别基本药物网上采购价格相比其他渠道偏高。很多群众和村医反映,从省采购平台上采购的个别药品价格,与原渠道招标采购价相比偏高。三是药品到位不及时。由于村卫生室分布较为分散、位置相对偏远、交通不便、药品用量相对有限、基本药物价格较低等多方面的原因,运送成本相对偏高。药品企业只将药品配送至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一般利用到镇里办事的时机,捎带回需要的药品,导致农村卫生室时常出现基本药物缺货、断货现象。从调查的村卫生室来看,2日到货率仅为60%-70%,有时需要7-8天。四是村医利益未得到充分保障。一方面,由于村卫生室取消药品加成,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后,村医收入下降明显。据调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前,村医人均年均收入在2.5万元左右,而实施后,只有1.5万元左右,导致相当部分村医外出兼职打工,扩展收入渠道。另一方面,村医养老保险制度未建立,目前全市村医中只有1/4参加了职工养老保险,且大多数由个人缴纳,1/4参加新农保。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村医迫切希望参加适合自身情况的养老保险,解除后顾之忧。

三、对策建议

(一)完善乡村医生的补偿机制。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是村卫生室推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关键。为保证乡村医生获得稳定的收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推动基本药物制度在村卫生室的顺利实施,在明确各级政府补偿责任的基础上,继续完善补偿政策。一是由中央或省级财政给予村医保底收入补助,保证村医收入不低于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倍左右;二是对村卫生室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如水费、电费、办公费、机动车耗油费等),划片分类定级,进行综合测算,视财力给予适当补助。

(二)建立乡村医生的保障机制。为解决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各地要结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进,以多种形式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新农保,如政府出钱为村医购买养老保险,或对纳入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由乡镇卫生院为被聘用的村医统一办理养老保险。

(三)建立乡村医生的激励机制。探索实行星级村卫生室和优秀村医评选制度,从建设标准、管理科学、医技精湛、服务优良、环境温馨等5个方面,将全市村卫生室分为山区和平原两大类别,分组评选星级村卫生室,同时实行星级累积制度,只有取得较低星级并满足一定条件后,才能评定更高一级星级卫生室。优秀村医也全部从星级卫生室中评选。对于星级卫生室和优秀村医,给予适当提高补助标准、政治待遇等扶持政策,促使村卫生室服务水平提高。同时,建立先进帮后进、后进学先进的机制,整体提升村卫生室服务水平。

上一篇:水乡的路作文800字下一篇:青春无价初一学生作文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