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总结地理

2024-10-10

2024年高考总结地理(精选8篇)

2024年高考总结地理 篇1

粤招〔2023〕1号

各地级以上市招生委员会、教育局,各有关高等学校:

为做好我省2024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学〔2021〕3号)及相关文件精神,特制定广东省2024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广东省招生委员会

2023年2月27日

广东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学〔2021〕3号)及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招生专业

(一)专业界定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版)》和教育部2021年、2022年公布的《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中“艺术学”门类下设各专业及《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中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艺术设计类”“表演艺术类”下设各专业和“民族文化艺术类”“广播影视类”等部分专业为艺术类专业。

(二)专业分类

艺术类专业分为“组织专业能力考试的艺术类专业”和“不组织专业能力考试的艺术类专业”。

组织专业能力考试的艺术类专业分为音乐类、舞蹈类、表(导)演类、播音与主持类、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戏曲类7个科类,不分首选科目(物理、历史),依据高考文化成绩、专业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

不组织专业能力考试的艺术类专业含艺术史论、艺术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戏剧学、电影学、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技术等高校艺术类本科专业(专科专业参照执行),原则上安排在普通类招生,分首选科目(物理、历史),依据高考文化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

本方案考试和招生录取办法仅适用于组织专业能力考试的艺术类专业。

二、报名考试

我省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对报考组织专业能力考试的艺术类专业的考生统一派发艺术类考生号,艺术类考生需参加文化课考试和艺术专业能力考试。文化课考试科目和普通类文化课考试科目一致,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均可。艺术专业能力考试分为省统考和高校校考(下称校考)。

(一)省统考

省统考由省教育考试院组织,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卷(或面试评分)。

省统考分为音乐类、舞蹈类、表(导)演类、播音与主持类、美术与设计类和书法类6个科类。考生根据本人艺术专业特长,参照《广东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本科招生专业与省统考科类对应关系一览表》(附件1)以及相关高校要求,从省统考6个科类中选择1个科类报考。报考音乐类的考生可以兼报音乐表演(声乐)方向、音乐表演(器乐)方向和音乐教育方向;报考表(导)演类的考生,可以兼报戏剧表演方向、服装表演方向和戏剧影视导演方向;报考播音与主持类的考生,可以兼报普通话方向和粤语方向。

省统考各科类考试科目及考试要求见《广东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省统考考试说明》(附件2)。省统考具体实施办法另文通知。

省招生委员会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结合我省考生艺术类专业省统考成绩情况,按一定比例分科类划定省统考本专科合格线。

(二)校考

按教育部规定,对于少数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较高的艺术院校,对考生艺术天赋、专业技能或基本功有较高要求的高水平艺术类专业,经教育部批准后,可在省统考合格生源中组织校考。所有高校艺术类专业校考工作均由相应招生院校分别负责制定和实施。组织校考的高校要结合人才培养定位,加强与省统考的衔接,科学合理确定校考形式。要积极采取线上考试或使用省统考成绩进行初选等方式,严格控制现场校考人数,原则上不超过相关专业招生计划的6—8倍。根据教育部要求,2024年起,校考应在高校所在地组织,不得跨省设置校考点。

参加招生高校非戏曲类的艺术专业校考的考生,须按学校要求选择相应的科类参加省统考,未参加相应科类省统考或相应科类省统考不合格的考生,其校考成绩无效。

三、录取办法

(一)录取批次及类别

录取批次分为提前录取批次、本科录取批次和专科录取批次。提前录取批次仅安排教育部批准的相关艺术类院校专业。

录取类别分为统考和统考合格基础上的校考(简称“统+校”)。统考是指艺术类院校专业录取需使用文化课成绩和省统考成绩,“统+校”是指艺术类院校专业录取需使用文化课成绩、省统考成绩和校考成绩。

(二)划线规则

实行统考录取的艺术类院校专业,由省招生委员会根据艺术类考生文化课成绩、省统考成绩和招生计划情况,按音乐类、舞蹈类、表(导)演类、播音与主持类、美术与设计类和书法类分别划定文化课和省统考最低分数线。

提前录取批次实行“统+校”录取的艺术类院校专业,由招生院校自行划定分数线。

(三)志愿填报

实行统考录取的艺术类院校专业均实行平行志愿,设置2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每个院校专业组设6个专业志愿和1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

实行“统+校”成绩录取的艺术类院校专业设置1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实行顺序志愿。

(四)投档规则

实行统考录取的艺术类院校专业采用平行志愿投档。投档时,根据院校招生计划,以1:1的比例,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在考生文化课总成绩和省统考成绩双上线基础上,依据考生合成总分排序情况,从高到低依次检索考生院校专业组志愿投档给招生院校。

实行“统+校”录取的艺术类院校专业采用梯度志愿投档,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将文化课总成绩上线、省统考成绩合格且校考成绩合格的考生电子档案按考生志愿顺序一次性投档给招生院校,由招生院校择优录取。

(五)平行志愿投档分数合成

采用平行志愿投档的音乐类、舞蹈类、表(导)演类、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专业的投档满分为750分,以普通高考文化课总分(含政策性加分)和省统考分数合成的总分排序情况投档,总分合成计算公式为:考生总分=文化课成绩×50%+省统考成绩×2.5×50%。

采用平行志愿投档的播音与主持类专业的投档满分为750分,以普通高考文化课总分(含政策性加分)和省统考分数合成的总分排序情况进行投档。总分合成计算公式为:考生总分=文化课成绩×60%+省统考成绩×2.5×40%。

四、其他有关专业考试招生办法

戏曲类专业考试招生录取办法由教育部另行规定。

可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的艺术教育、服装设计与工程、风景园林、文化产业管理等4个非艺术类本科专业的考试招生办法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

艺术类专科专业目录与统考科类对应关系参照本科专业的对应关系执行。

健美操、啦啦操等体育类项目纳入体育类专业考试招生,不得通过艺术类专业考试方式进行招生。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校是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的责任主体。省招生委员会是监管省统考和属地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责任主体。各地各校要充分认识到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考试工作的重要性,严格按照我省实施方案相关要求和规定,统筹谋划,规范管理,确保方案顺利实施。

(二)落实主体责任。各有关高校要严格落实艺术类专业招生主体责任,严格按照《广东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本科招生专业与省统考科类对应关系一览表》和有关要求,科学、规范编制本校相应艺术类考试招生专业目录,研究制定相应的考试招生工作办法,确定招生专业对应的省统考科类。高校艺术类考试招生专业目录、考试招生工作办法等须经学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审定,并按要求报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审核同意后,提前向社会公布。

(三)积极加强宣传引导解读。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和相关高校要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广泛开展政策宣传,提高政策解读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各地各中学要积极组织相关政策培训,重点做好高中阶段学校教师、艺术类考生和家长的全覆盖培训,广泛深入地做好政策解读,为考生答疑解惑,确保广大学生充分知晓政策,避免因对政策的误读而造成的影响。

本方案在2024年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工作中实施,如教育部和省有新的文件规定,按教育部和省的新规定执行。

附件:1.广东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本科招生专业与省统考科类对应关系一览表

2.广东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省统考考试说明

2024年高考总结地理 篇2

一、选择题 (共60分)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 每小题2分, 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0年10月1日, “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据此完成1~2题。

1.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 “嫦娥二号”发射期间, 地球位于图中的 (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①—④之间

2.下列图中, 能正确表示天安门广场旗杆杆影在该日的影端运行轨迹 (虚线) 的是 ( )

读经纬网图, 完成3~4题。

3.同一幅图中两条粗短线实际长度相等的是 ( )

A.①图和③图 B.②图和③图

C.②图和④图 D.①图和④图

4.若①②③④经纬网图的图幅相等, 则其比例尺大小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④>①>③

D.③>①>④>②

5.云贵高原在冬季常出现下图所示天气系统, 从图中可知 ( )

A.右图中的剖面呈东西向

B.昆明冬季多晴朗温暖天气

C.云贵高原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

D.昆明与贵阳冬半年均以冷湿天气为主

下图为“莫兰蒂”登陆我国的运行路径示意图。读图, 完成6~7题。

6.“莫兰蒂”势力最强时经过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 )

A.台 B.闽 C.浙 D.沪

7.当台风中心位于温州以西时, 温州盛行风向可能为 (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南风

我国东北地区某重工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期间, 人口增长在10年中出现了下图所示状况。结合图文材料, 回答8~9题。

8.图中所示的人口增长状况分布, 能够反映该城市 ( )

A.人口由中心向周边迁移

B.老龄人口增多

C.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

D.人口密度变小

9.伴随图中所示的人口变化, 该城市 ( )

A.商业用地减少 B.居住用地扩大

C.交通用地减少 D.工业用地扩大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主要功能区用地面积空间变化图。读图, 完成10~11题。

10.该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集中区由市中心向外依次是 ( )

A.商业及公共服务、住宅、工业

B.住宅、商业及公共服务、工业

C.商业及公共服务、工业、住宅

D.住宅、工业、商业及公共服务

11.距市中心4千米附近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

A.政策、劳动力 B.市场、劳动力

C.地价、市场 D.政策、地价

下表是我国四种农作物种植的适宜气候条件。读表, 回答12~13题。

12.四种农作物中, 鄱阳湖平原种植的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成都平原不适宜种植农作物②的主要原因是 ( )

A.热量条件不足 B.水分条件不足

C.水热配合不好 D.光照条件不足

14.2010年春季, 我国部分农产品价格暴涨, 被网友戏称为“蒜你狠”、“豆你玩”。此现象对当年农业生产的直接影响是 ( )

A.大蒜、绿豆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B.促进农业种植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

C.快速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D.促进产业结构合理调整

2010年11月15日, 京沪高速铁路全线铺通。该客运专线贯穿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等7省市, 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 全长1318千米, 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据此回答15~16题。

15.有关京沪高速铁路的叙述, 正确的是 ( )

A.从上海到北京, 降水逐渐减少, 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B.连接我国中西部地区

C.穿越湿润、半湿润地区

D.跨越我国地形二大阶梯

16.京沪高速的建成 ( )

①会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②体现了交通运输的专业化、高速化的趋势 ③会增加货物运量 ④会加剧大气污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水资源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 一条河流合理开发的限度是水资源利用率为40%。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图中所示我国一些地区水资源利用存在的共同问题是 ( )

A.水资源更新速度快

B.工业用水比例过大

C.过度利用水资源

D.不受夏季风影响, 降水少

18.河西走廊水资源缺乏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

A.降水少

B.城市众多, 生活用水量大

C.灌溉用水量大

D.水资源利用率低

(二) 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 每小题3分, 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 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下图中的数字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完成19~20题。

19.图中各数字与地质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

A.①—固结成岩作用 B.②—风化作用

C.③—重熔再生 D.④—侵蚀作用

20.④过程最终形成的岩石可能是 ( )

A.石灰石 B.花岗岩

C.玄武岩 D.砂岩

下图是沿某一理想大陆45°N所作的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地气温变化的叙述, 正确的是 ( )

A.1月均温③地小于②④两地

B.7月均温③地小于②④两地

C.②④两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③地

D.②④两地的气温年较差小于③地

22.若图中M、N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 下列关于近地面风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吹向② B.④吹向⑤

C.⑤吹向④ D.④吹向②

读图, 回答23~24题。

23.图中洋流L1、L2的流向可能是 ( )

A.L1向东流, L2向东流

B.L1向西流, L2向西流

C.L1向东流, L2向西流

D.L1向西流, L2向东流

24.假若L1、L2的流向相同, 则 ( )

A.地球运行到近日点附近

B.北京昼长夜短

C.夏威夷高压强盛

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25.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外围农业生产分布示意图。该城市所在地区最有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是 ( )

A.台风 B.春旱

C.伏旱 D.泥石流

26.给车辆进行导航可以借助的现代化技术是 ( )

A.全球定位系统 B.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 D.雷达技术

第Ⅱ卷 (综合题共6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分必做题 (第27题~第29题) 和选做题 (第30题) , 共计60分。

27. (12分) 气候变化、能源供应紧张、粮食短缺问题等都是近年来世界关注的问题, 根据所给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0年11月29日至12月11日在墨西哥坎昆召开。中国有关部门近日宣布, 中国已经提前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这可以说是中国给本次大会带来的一份靓丽的礼物, 这一主动减排的成绩单, 也为中国在本次大会上抢得先机。

材料二 乙醇汽油是一种由粮食及各种纤维加工成的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配备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它可以有效改善油品的性能和质量, 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

材料三 2006年12月9日, 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冠”在蓝天的映衬下清晰可见 (下图左) 。而2008年11月11日航拍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峰顶, 由冰川和积雪组成的白色雪冠已经所剩无几 (下右图) 。

(1) 影响乞力马扎罗山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是______和______。 (2分)

(2) 乞力马扎罗山冰川消失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其解决对策有

。 (4分)

(3) 分析气候、石油、粮食之间的关系, 并写出甲乙方框所代表的内容。

甲: ;

乙: 。 (2分)

(4) 乙醇汽油是否绿色燃料, 人们看法不同, 试评价大量使用乙醇汽油对经济和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4分)

28. (14分) 阅读有关江苏省人口增长的材料, 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表为江苏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表。

材料二 来自苏南某市计生部门的消息:该市已连续7年实现人口零自然增长。2010年上半年, 全市共出生2789人, 出生性别比为107.51, 出生率为2.97‰, 自然增长率为0.32‰。

材料三 江苏省1978年和2004年三大产业就业人口比例图 (左下图) 。

(1) 根据材料一中的数据, 在右上图中作出江苏省人口自然增长率折线图 (标出数据) 。 (2分)

(2) 当前江苏省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______型, 试阐述2004年江苏人口死亡率上升的原因:______。 (2分)

(3) 根据材料二可知, 该市人口总数在______, (上升或下降, 不考虑人口迁移变化) , 该市越来越突出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 针对该市的人口问题, 政府应采取的对策主要有______、______等。 (5分)

(4) 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原理, 预测江苏省2015年左右人口出生率将______ (上升或下降, 不考虑自然灾害等其他因素的变化) , 试分析原因______。 (2分)

(5) 根据材料三, 分析江苏省三大产业就业人口比例产生的变化。 (3分)

29. (14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珠三角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 20世纪80年代积极承接发达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产业转移, 迅速由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成长为以二、三产业为主的经济发达地区。

材料二 目前, 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正经历着从“速度东部”到“效益东部”的新跨越。珠三角经济圈作为东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推进产业转型中实现了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的双突破。

材料三 下图为我国三大经济圈位置示意图。

(1) 20世纪80年代,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______型产业为主的工业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 促进其发展的主要原因除了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外, 最重要的国际背景是______。 (2分)

(2) 改革开放以后, 三大经济圈一直是我国吸引外资的主要地区。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 这些地区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有______。 (4分)

(3) 实现由“速度东部”到“效益东部”新跨越的过程中, 不断伴随着产业转移。当前东部地区转移出的产业的主要特点是______。这类产业转移对实现“效益东部”的影响有______。 (4分)

(4) 环渤海和长三角经济圈发展的制约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 (4分)

30.【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 请选定其中两题。若多做, 则按作答的前两题评分。

A. (10分) 【海洋地理】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年平均逐日从海洋输入大气的总热量图。

材料二 2010年4月26日, 美国海上钻油台在墨西哥湾爆炸沉没, 原油在海底像“香槟泡沫”般以每日一千桶速度不断喷出, 海面油渍范围大如三个香港, 势将成为全球历来最严重的油污事件之一。2010年9月2日, 墨西哥湾又一钻井平台发生爆炸。

(1) 根据材料一, 简述图中海洋输入大气的总热量的分布特点______;图中0°—40°N海洋向大气输入热量存在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4分)

(2) 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的多少会对水循环的______环节产生直接的影响, a、b两地中______地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多, 这对其沿岸降水可能会产生的影响是______。 (3分)

(3) 材料二中的石油污染事件出现在图中______ (a、b、c、d) 区域, 该石油污染事件对其周围区域产生的影响有

。 (3分)

B. (10分) 【城乡规划】下图是某大城市平面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读图可知, 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明显受______因素的影响。 (2分)

(2) 该城市拟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大型超市、蔬菜基地。其选址的共同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此外, 大型服装批发市场与大型超市相比还具有______的区位优势;蔬菜基地选址的自然条件是______。 (4分)

(3) 对老城区的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该如何保护? 。 (4分)

C. (10分) 【旅游地理】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香格里拉地区的主要部分位于青藏高原向川西台地和云贵高原过渡地带, 地处四川、云南、西藏三省区的交界地区, 为藏族聚居地。2003年, 以香格里拉为核心的“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以举世无双的自然风光、世界罕见的生物多样性和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214国道建成之前, 这里是鲜为人知的“世外桃源”。目前, 这里还修建了机场。2007年, 这里接待中外游客近400万人次。

(1) 香格里拉旅游资源丰富, 图中属于自然旅游资源的有______、______等种类。 (2分)

(2) 制约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2分)

(3) 试对香格里拉的旅游资源特色进行简要评价。 (3分)

(4) 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3分)

D. (10分) 【环境保护】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结合下图及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1) 1998年以后, 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 (1分)

(2) 1999年以后, 该地区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 其主要原因有______。 (不定项选择) (2分)

A.潮汐与洋流作用加剧

B.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

C.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D.生活污水排放增多

E.工业废水大量排放

(3) 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其产生的原因是______。 (4分)

(4) 防治该地区水体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3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共60分)

(一) 单项选择题 (共36分)

1.D 图中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 故为南极投影图, 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 也为顺时针。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日期分别是北半球的秋分日、夏至日、春分日、冬至日。

2.B 10月1日,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 太阳应从东南升起, 西南落下, 与之相对应的旗杆杆影从西北转向东北, 故选B。

3.D 本题考查地球上的距离, 难度较大。①图中两条粗短线经纬度跨度相同, 其经纬度位置也都相同, 所以实际长度相等。②图中东西方向的粗短线长度约为20°×110km×cos30°, 而南北方向的粗短线长度约为20×110km, 所以不相等。③图中两条粗短线的经纬度跨度相同, 但是低纬度地区粗短线的实际长度要远远大于高纬度地区粗短线的实际长度。④图中东西方向纬线的实际长度约20×110km×cos60°, 南北方向粗短线的实际长度约为10×110km, 所以大致相等。故选D。

4.B 本题考查比例尺的大小比较, 难度较大。①②③④图中的经纬线之间的度数差都是20°, 即图上距离相同。高纬度地区的实际球面距离短, 低纬度地区的实际距离大, 所以表示高纬度地区图的比例尺大, 表示低纬度地区图的比例尺小。其纬度自高向低的顺序是④③②①, 所以比例尺从小到大的顺序是①②③④。

5.B 由左图可知, 贵阳在昆明的东北方向, A项错误。由右图可知, 云贵高原的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C项错误。昆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 多晴朗温暖天气, 贵阳受准静止锋影响, 以冷湿天气为主, B项正确, D项错误。

6.B 台风刚登陆时, 中心附近的风力最强, 登陆后, 由于摩擦力的作用, 风力逐渐减弱, 故选B。

7.D 当台风中心位于温州以西时, 温州在台风中心的东面, 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正西方向, 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 向右偏, 故温州吹东南风。如右图所示。

8.A 本题考查了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 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重工业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应该是压缩重工业企业的数量, 扩大重点企业规模, 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新兴工业要求环境质量好, 交通便利, 不能继续布局在市中心。伴随产业结构的调整, 人口也相应由市中心向外围移动。注意题目的前提条件是产业结构调整期间, 因此不可能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导致的人口增加。

9.B 由于产业布局变化, 导致人口向外迁移, 外围地区的商业用地会增加, 居住用地要扩大, 交通用地也要增加。但工业用地扩大不是由于人口外迁引起的。

10.A 从图中可以看出, 该城市的商业及公共服务用地主要集中在市中心附近, 住宅用地主要集中在离市中心较近的地方, 而工业用地则分布在城市的外缘。

11.B 在距市中心4千米处, 形成一个工业相对集中分布的区域, 这最有可能是因为该地居民区广布, 劳动力资源丰富, 此外离市中心近, 市场条件好。

12.A 鄱阳湖平原地处亚热带, 积温在4500℃以上, 降水量在1000多毫米, 适宜①②两种农作物生长。③作物喜温凉 (由表中的生长期平均气温和积温知) , 对降水量的需求也较少, 不宜在鄱阳湖地区种植。④作物对热量的要求太高, 宜在热带地区种植。

13.D 成都平原热量充足, 降水丰富, 雨热同期, 水热配合较好, A、B、C三项不正确。②作物要求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 而成都平原是我国日照时数最少的地方, 故选D。

14.A 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归根结底取决于市场需求量。大蒜、绿豆等农产品价格上涨, 市场供不应求, 促使农民扩大这两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 故选A。

15.C 京沪高速铁路位于沿海地区, A项错误。京沪高速穿过的省级行政单位中, 只有安徽省在中部地区, 其余都在东部地区, B项错误。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为半湿润地区, 以南为湿润地区, C项正确。京沪高速沿线全部在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D项错误。

16.A 京沪高速的建成促进了沿线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①正确。京沪高速为客运专线, 体现了交通运输的专业化, ②正确, ③错误。京沪高速能耗低, 高速列车利用电力牵引, 不消耗石油等液体燃料, ④错误。

17.C 图示地区水资源更新速度慢, A项错误。河西走廊、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工业并不发达, 工业用水量不大, B项错误。读图可知, 图示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C项正确。黄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处在季风区, D项错误。

18.C A项是自然原因。河西走廊的城市并不多, B项错误。河西走廊是我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区, 灌溉用水量大, C项正确。由图可知, 该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率高, D项错误。

(二) 双项选择题 (共24分)

19.AC 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地质作用分别是固结成岩作用、搬运作用、重熔再生、岩浆活动。

20.BC 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为喷出岩, 常见的喷出岩是玄武岩, 侵入到地壳内部形成的岩石为侵入岩, 常见的侵入岩是花岗岩。

21.AD 图中②④两地位于沿海, ③地位于内陆。内陆地区热容量小, 气温的年较差大, 夏季气温比同纬度沿海地区高, 冬季气温比同纬度沿海地区低, 并且气温的日较差也大。故AD两项正确。

22.AB 45°N处位于西风带, 大陆西岸终年盛行西风, A项正确。大陆东岸近地面的等压面向高空凸, 海洋上向低空凸, 说明大陆上气压比同纬度海洋地区高, 风应从陆地吹向海洋, B项正确。

23.BC 根据经纬网进行定位, 图示区域在印度洋。北印度洋为季风洋流, 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如下图所示。故选BC。

24.AD 由上图可知, 北半球冬季时, L1、L2两洋流的流向相同。1月初, 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 A项正确。冬季大陆的气温比同纬度海洋地区低, 等温线应向低纬地区弯曲, D项正确。

25.AC 图示地区种植水稻、柑橘, 应位于我国的亚热带气候区, 很可能是长江流域, 这里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台风、寒潮、洪涝、干旱 (特别是夏季伏旱) , 故选AC。春旱是华北地区的气象灾害, 泥石流是山区的地质灾害。

26.AC 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 通过全球定位系统获得城市各区域的交通状况, 再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来疏散车流。

二、综合题 (共60分)

27. (12分) (1) 气温 降水量 (2分)

(2) 全球气候变暖 (1分) 改变能源结构, 采用清洁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加强国际间合作;发展低碳经济;控制人口增长 (3分, 答出三点即可)

(3) CO2大量排放 石油资源的短缺 (2分)

(4) 加剧世界粮食紧张, 粮价上涨, 影响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巨大的利益刺激人们大规模开发新的土地, 导致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问题加剧。 (4分)

【解析】全球变暖一直是地理学科的热点问题。雪线的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 与降水呈负相关, 故全球变暖, 山岳冰川融化, 雪线升高。以玉米等粮食为原料制作乙醇, 作为汽车燃料, 加剧了粮食紧张状况, 刺激人们大规模开发新的土地, 导致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问题加剧。

28. (14分) (1) 略。 (2分)

(2) 现代 老年人口比重大 (2分)

(3) 下降 劳动力不足 老龄化严重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适当引进劳动力 (5分)

(4) 上升 人口惯性 (1990年前后出生率高) (2分)

(5)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 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3分)

【解析】2010年, 我国进行了第六次人口普查, 人口问题是2011年高考的热点。本题以江苏省的人口材料为载体, 考查了人口再生产类型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人口问题、预测江苏省的人口变化趋势等。本题考查了考生的读图、绘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9. (14分) (1) 劳动密集 (1分) 国际产业结构调整 (1分)

(2) 地处沿海, 位置优越, 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 产业基础好;市场广阔, 对外开放度高;教育和科技水平高, 劳动力素质高;国家政策的扶持;现代工业发展历史较长, 基础设施较完善等 (任答四点即可, 4分, 其他答案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3) 技术含量低、高消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等 (2分) 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 缓解土地、水源、资源、能源相争的矛盾;缓解环境污染压力;部分劳动力就业矛盾加剧等 (从经济、生态、社会三方面分析即可, 答对一点得1分, 共2分)

(4) 水源不足 资源、能源不足 (4分)

【解析】经济转型是当今的热门话题。我国各大经济区应发挥各自的优势, 不断促使产业结构升级。我们只有加快自主创新, 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才能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0.A. (10分) (1) 副热带太平洋东岸 (或20°N等大洋、大洲的相关位置) 海区最低 (或用数值表示) , 并由此向西、南、北三个方向递增 (或用数值表示) (2分) 0°—40°N大洋东岸有寒流流经, 西岸有暖流流经 (2分)

(2) (海水) 蒸发 a 降水增加 (3分)

(3) c (1分) 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海洋生物死亡;鸟类死亡 (2分)

【解析】本题首先要求考生从图中读出海洋输入大气总热量的分布特点, 一定要以图为准,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此外本题还考查了洋流、水循环等地理知识。

B. (10分) (1) 交通 (2分)

(2) 交通便利 (1分) 市场广阔 (1分) 地价较低 (1分) 靠近河流, 水源充足 (1分)

(3) 以严格的法律或法规条例作为保护的依据;新旧协调、同步发展;分类分区保护;合理利用历史建筑物, 协调配置新老建筑;注意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 (4分, 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读图可知, 老城区沿河分布, 新城区沿公路分布, 说明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因素制约比较明显。本题要求考生认真读图, 然后进行知识迁移, 再准确答题。

C. (10分) (1) 雪山 峡谷 湖泊 (2分, 答其中两点即可)

(2) 位置与交通 (2分)

(3) 举世无双的自然风光;世界罕见的生物多样性;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3分)

(4)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创汇创收。 (3分)

【解析】图示地区主要为横断山区, 这里多雪山、峡谷、湖泊, 各种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但交通极为不便, 且距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远。

D. (10分) (1) 酸雨出现的频率较高, 总体趋势上升, 但有波动。 (1分)

(2) B、D、E (全对得2分)

(3) 大气污染或酸雨污染;污水污染;地表径流污染 (任意两点得2分) 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 (或人类生产活动) ;生活污水污染 (或人类生活活动) ;农业活动污染 (或农药、化肥过量使用) (任意两点得2分)

(4) 节约用水, 减少污水排放;兴建污水处理厂;发展生态农业;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加强环境法制法规管理 (或限制高污染行业发展) , 污水达标限量排放 (任意三点即可, 3分)

【解析】读图可得出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潮汐与洋流作用以及热带气旋活动, 可促使不同海域的水体进行交换, 藻类植物不能富集, 不易发生赤潮现象。

2016年地理高考备考策略 篇3

一、打好基础

基础就是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地理素养。抓基础就应该以教材为载体,形成基本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其实,基本地理素养是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为前提的,我们要在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提升基本地理素养。对于基本知识,我们要一一并准确地理解其内涵,搞清每个知识点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理解。同时,还要与热点相结合,整合与其他学科相关联的知识点,有目的地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提升基本地理素养。例如,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中的第1~3题考查的是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一种利用生态环境净化雨水的良性生态系统。最早由美国马里兰州乔治王子郡的一位地产开发商在环境资源部的帮助下建设的,并在萨默塞特地区大力推广,它的建设高效而又节约。建成后对其进行了数年的追踪监测,结果显示雨水花园平均减少了75%~80%的地面雨水径流量。截留下来的水可以用来洗刷,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或补充地下水,这对于我国用水紧张的华北地区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

雨水花园由上层到下层是树皮覆盖层、种植土层、砂层、砾石层。这四层中树皮覆盖层主要是防止水分蒸发,种植土层可以为植物提供养分,种植土层、砂层可以吸附雨水中的污染物,植被可以净化雨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

二、沉着冷静

沉着冷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在高一和高二的时候,有些同学学习不够扎实。到了高三,时间紧、任务重,看到其他同学努力学习,就会感到有压力,心中焦急。于是为了提高成绩,延长学习时间,挑灯夜战,到了第二天,睡眠不足,注意力不集中,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学习成绩下降,心理压力更大。所以我们要沉着冷静,实事求是,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制订计划,提高成绩。

第二个方面,在考试过程中考生会紧张,如果不沉着冷静,就不能仔细地阅读和分析问题,从而造成在可以经过思考就能解答的试题上面失分。例如,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中的第4~6题:甘德国际机场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许多考生一看到机场就会想到影响机场建设的主要因素大多是经济因素,所以就认为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但如果静下心来,仔细分析一些字眼如“曾”字和“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就会得出甘德国际机场建设的原因是由于位置因素。

三、突出重点,分清主次

在高考复习过程中,大家都提倡三轮复习的方法。我在三轮复习的方法上又进行了改进,提倡三轮主次复习的方法。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三个层次的关系:第一层是长期考的知识点和一直未考的知识点,要重点复习。以《必修1》中的第一章为例,有关太阳高度和时间计算的内容都考过,要重点复习。最近几年没有考日照图,但也要重点复习。第二层是高考考查的次数相对第一层中的知识点较少的,可不重点复习。如太阳辐射在全国和全球的分布情况,这部分知识与等值线联系较多。第三层是考试次数很少,几乎不考的,可不复习。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地球的内部圈层。

在第二轮复习中,要重点进行模块复习,同时与历年高考真题相结合,有针对性地进行与高考同等难度的练习。

在第三轮复习中,可编写模拟高考题,进行高考模拟训练,营造高考氛围,以熟悉高考环境,考出理想成绩。

四、规范操作

2024年高考总结地理 篇4

大通二中

高三年级

2016-9-22

2016年高考地理备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6年9月18日我有幸参加了由青海省教育学会主办、西宁市教研室协办的“西宁市2016年高考地理备考研讨会”。聆听了来自兰州一中陶少坚老师的讲座,共有两场专题报告。

在讲座中,陶老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辅导:

一、分析2016年考试说明和2013-2015年青海高考真题,推断2016年命题趋势

二、2016届迎考策略

2014年及近几年高考地理难度不大,比较稳定,推测2016年的高考地理也不会太难,但也不会太容易。2014年考到了地球运动当中的正午太阳高度这个知识点,这个知识点好几年没直接考到过,2014年又重新考到这个知识点,在2016年的备考中,不能忽视。对学生区域空间定位能力的要求有所降低,气候、河流这两个知识点没直接考到,但是间接的出现在答案当中,所以在以后的备考当中,应该重视。

对于2016年的高考复习,一轮复习应该注重基础,依据《考试说明》对考点逐一过关。二轮复习是以专题复习为主的复习形式。二轮复习要充分考虑时间安排,积极,随时调整。避免重复进行知识的复习。教师应该少讲精讲,注重专题领域,搭建框架。一定要建立起知识网络,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科内的知识结构,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复习气候时,可以从气候要素、气候因子,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也分布规律,气候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表现,气候对人口分布与农业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联想。

自然地理包括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水体的运动、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等。这些内容分属于教材的不同单元,但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这要求学生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去分析问题,从而推理出地理事物的成因和规律。

人文地理的知识并不难,但内容分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在复习方法和策略上,应抓住核心知识,及区位因素(农业思维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城市的区位因素、交通的区位因素及商业的区位因素),剖析典型案例,理清知识线索,并用于其他案例的分析。

区域地理的综合复习,一般包括8个方面: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交通、农业和工业。通过对八要素的分析,弄清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关系。通过典型案例,关注热点区域和热点事物。比如我国海洋权益的维护,南水北调中线开始向北京调水,乌克兰危机,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北京雾霾,APEC会议,单独两孩,重大工程建设等热点问题。

三轮复习时间短,头绪多,需要周密安排,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做回归教材的工作,寻找教材的闪光点,挖掘教材的空白点,重敲教材的关键点。

2、印发资料,语言规范到位。注重答题模式和答题角度的梳理。培养审题技巧,训练答题规范。规范的不仅仅是答案,更重要的是思路方法;规范更重要的是活学、活用。高考前的最后冲刺期间,应该少做新题,多看旧题;认真看书,梳理体系。整理错题,错题重做。最后几天应该调整好心态,以良好的心态迎接高考。

总之,聆听了陶老师的报告后我受益匪浅,决定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抓,具体措施如下:(1)钻研考纲和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着眼教材,建立网络,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

1、分析考纲,把握考纲变化。

2、全面了解教材,把握重点。

3、突出主干,落实基础。知识系统化。

4、注重总结。特别是地理事物、现象规律分析。(2)研究历年高考试题。

每位老师都要对近十年的高考题进行研究,要将高考题做全、做透、做通。要注意搜集高考信息,了解高考动态。(3)教学质量摆第一:

1、备课: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备课,要在把握高考方向的基础上备课,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备课,要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备课。

加强集体备课,每一堂课都要做到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

2、上课: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上好第一堂课,上课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优势,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因材施教,补差提优。要注意做到讲练结合。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3、课后反思:认真总结每堂课的得失,养成每课一反思的习惯,并能记录下来,在反思中求进步。

2016年青海高考英语备考研讨会心得

2016年9月18日,我参加了由青海省教育学会主办、西宁市教研室协办的 “2016年青海高考备考研讨会暨备考经验(西宁)交流会”。本次研讨会在西宁四中举行,共有三场专题报告和两节复习示范课。西宁市教研室分管高中主任李斌主任所作报告:“状元之城”是如何铸成的?,介绍了西宁市近几年高考取得的辉煌成绩,交流分享了西宁市高中主要教育教学经验;

西宁四中刘红云老师作了主题的“青海省高考备考研讨”的报告,分析了近三年高考试题的特点、列出了近三年高考英语成绩统计数据、提出了教学与复习备考建议;

十堰市教科院何玮老师报告的主题是 “稳中求变出新 突出能力立意 紧扣课程目标 检测人文素养——2014年高考英语青海卷评析暨2016年高考英语学科备考策略探讨”。报告简要分析了2014年高考英语青海卷的主要特点,着重分析了近五年高考英语卷各版块特征并提出了2016年英语备考思路。

西宁四中黄海霞老师和西宁五中郑程老师各上了一节复习示范课。这两节课均以选修10第3单元阅读为上课内容。学生通过本课词汇、句式的学习,了解英语的修辞手法、写作技巧并适当操练。教学以学生终身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参与面广;师生互动,氛围活跃;教学效果好。

通过聆听专家讲座,观摩名师课堂,结合自己多年备考经验,我认为英语高考备考应该:

1、高考备考起始年级抓,三个年级统一抓:不能只重高三,高一起始很重要,高三与高一高二应有连贯性。

2、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青海省高考新颁布的考试说明,从考试说明中找命题与答题思路。通过描述的差异找到可能存在的命题思路甚至是评卷标准,及时调整学生的答题思路,避免走弯路。

3、认真研究高考试卷,确立备考标高;精心设计专题训练,促进能力提高。老师心中随时准备着高考题,上课中信手拈来,让学生知道高考中考什么,怎么考。教师自己没做过的试卷不应该给学生做。教师通过做题来选择习题,有时还得修改习题后才能给学生做,并在必要时提醒和指导学生做习题。

4、复习分两条线,即以语言点和核心语法复习为一条线,而高考词汇复习和新鲜语言输入为另一条线,即在语言点和核心语法复习,归纳巩固提高、查漏补缺应试过程中贯穿词汇复习和新鲜语言输入,再根据学生特殊需要作必要的知识补充和技能训练。

5、注重基础,以本为本,全面构建知识体系。全面回归教材,通过对教材的挖掘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学习的知识体系,实事求是地开展复习备考。突出阅读训练,提高阅读速度,逐步扩大词汇量并着重培养语言运用中处理词汇的能力。同时注意了解语言文化背景,培养文化意识。但是,复习不是炒现饭。要有对旧知识的归纳提高,还要有新材料的不断输入。

6、预测检测效果:检测的目的之一就是检测复习效果,估计学生所做测试的结果,并在批改时检验自己的预测,以使教师自己掌握学情,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针对性,减少复习浪费。(Test what’s taught.Test what’s likely to be tested in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

7、及时批改检测:今天的检测应该明天就讲评,故必须及时批改。测试过了2天3天后讲评,学生头脑中已经没有多少印象,对有些问题已经不感到兴趣,讲评效果当然不会好。建议小组内互批互改,同学间相互促进,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8、分析错误原因:对学生错误应调查分析、追究其原因,是学的问题还是教的问题?在哪一环节上出了问题?有时还得向个别学生请教,弄明真相,然后作必要的补救。

9、讲究讲评策略:讲评既不能全覆盖,而且要分步走:1)让学生研究自己的错误;2)教师有选择地讲解;3)学生仍然不理解就提问,由老师解答;4)学生和老师一起总结收获——即提炼一下,以巩固收获,避免多次重复相同的错误。一般说来,错误率不到40%的题目是不需要讲评的,教师可以把这宝贵的时间用在更富成效的教学活动上。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实现统计或估计每一道题目的错误率,然后决定要不要讲评。讲的过程中要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质疑的机会;促进学生提高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2018年高考地理每周一测! 篇5

(云南师大附中2017届高考适应性月考)读华北某区域示意图(等高线单位:m),完成1—2题。

1.图中森林的环境效益主要是 A.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2.图中最容易出现盐碱化的是 A.水田

B.旱地

C.果林地

D.用材林地

降雨被植物茎叶拦截的现象叫植物截留,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植物疏密程度、植物种类、季节以及降雨特性。下图示意植物截留与降雨量、降雨历时关系图。读图,回答3—4题。

3.植物截留总量大的条件是 A.植物密,降雨量大,历时短

C.植物密,降雨量大,历时长

B.植物疏,降雨量小,历时短 D.植物疏,降雨量小,历时长

4.从地域分异规律角度考虑,下列地形区的植被水土保持效益最好的是 A.春季的东南丘陵 C.秋季的山东丘陵

B.夏季的黄土高原 D.冬季的天山山脉

石油植物是指能直接生产工业用燃料油,或经发酵加工后能生产燃料油的植物总称。这些石油植物能生产低分子氮化合物,加工后可合成汽油或柴油的代用品。初步查明我国石油植物有1500多种,其生产的燃料油可称之为生物石油。完成5—6题。5.制约我国当前对石油植物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是 A.原料

B.市场需求

C.生产成本

D.政策

6.当前利用石油植物生产的生物燃料能够 ①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②摆脱对石油的依赖 ③消除能源环境污染 ④缓解温室效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弃风率是指统计周期内风电场弃风电量与计划发电量的百分比;弃风率的存在,反映了风电场常常弃风停机(大量的风力发电机停止运转)。读我国2016年部分省份风电占比与弃风率的对比表格,完成7—8题。

7.从表格中可以发现

A.风电占比越高,弃风率越高 B.北方地区弃风率最高的是甘肃省 C.西北地区风电占比均高于东北地区

D.风电占比在5.8%以上的省份,都有较为明显的弃风 8.针对各省份较高的弃风率,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A.新疆——逐步减少煤电比例

区域输电

C.云南——压缩供热电厂发电供热容量

建设

(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产能即生产能力,它可以反映行业或企业的生产规模。去产能,即化解产能过剩。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的目标。据此完成9—11题。

3东北重要的光伏产业生产及应用基地。下图示意大庆及周边区域。

(1)分析大庆周边湖泊和沼泽分布广的自然原因。

(2)分析大庆石油开采对周边湖泊、沼泽等湿地产生的影响。(3)说明大庆油田采用“注水采油”方式的原因。

(4)大庆计划建设成为东北重要的光伏产业生产及应用基地,变“石油城”为“光伏城”。你是否赞同这一计划,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

【答案】1.B 2.A

【答案】3.C 4.A 【解析】3.图中显示相同降雨历时,降雨量越大截留总量越大;相同的降雨量,降雨历时越长,截留总量越大;而植物越密,植物截留能力越强。故C项正确。

4.东南丘陵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春季植被较密,所以截留降雨能力较强,地表受雨水冲刷较弱,故植被水土保持效益最好。山东丘陵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秋季植被较稀疏,截留降雨能力弱,不利于水土保持;黄土高原植被稀疏不利于水土保持;冬季天山山脉植被稀疏,不利于水土保持。【答案】5.C 6.D 【解析】5.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石油植物丰富,原料丰富,A错;我因能源短缺,能源

案选D。

14.巴西的能源消费结构以水电为主,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对能源需求量的大增,出现了水电不足的情况,并且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干旱灾害频发,这就导致巴西部分河流流量减少,从而导致发电量不足,因此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巴西加快光伏产业的发展,故②③正确;大面积热带雨林被砍伐,会导致亚马孙河年径流量减少,但是巴西的水电站主要分布在落差较大的巴西高原上的河流上,因此受其影响不大,①错误;水电站的建设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巴西不是因为要拆除大量水电站而转向发展光伏产业的,④错误,因此答案选C。

15.【答案】(1)煤炭种类多,便于综合开发利用;储量丰富,质优环保,开发条件好;距离东部地区较近,市场广阔;距离铁路、公路线较近,交通便利。

(2)宁夏各地年平均大风日数较多,风能资源丰富,可建设风电能源基地;宁夏海拔较高,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可建设光电或太阳能能源基地;黄河流经宁夏,流量大,多峡谷,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可建设水电能源基地。

(3)生态破坏问题:通过工程及生物措施,实施煤矿区林草覆被工作,对开采区土地复垦利用,恢复生态环境;资源枯竭问题:加强法制法规宣传,禁止乱采滥挖,保护有限的煤炭资源,实施科学开采。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煤炭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可从煤炭种类、储量、环保、市场范围、交通条件等方面分析。由材料可知,宁夏煤炭种类多,便于综合开发利用;储量丰富,质优环保,开发条件好;距离东部地区较近,市场广阔;距离铁路、公路线较近,交通便利。(2)本题主要考查能源基地的主要方向,可从风电能源基地、光电能源基地和水电能源基地三方面回答。宁夏各地年平均大风日数较多,风能资源丰富,可建设风电能源基地;宁夏海拔较高,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可建设光电或太阳能能源基地;黄河流经宁夏,流量大,多峡谷,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可建设水电能源基地。(3)本题主要考查矿产资源的开发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防治措施,可从生态破坏和资源枯竭两方面回答。措施可以从恢复植被、土地复垦利用,加强法制法规宣传,禁止乱采滥挖,保护有限的煤炭资源,实施科学开采等方面进行分析。

16.【答案】(1)位于松嫩平原中,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网密集,地表水资源丰富;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有冻土层,水分下渗量少。

2014年四川高考地理考试说明 篇6

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

1. 地球

(1)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原因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形状。地球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

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时区、区时、北京时间、国际标准时间、日界线。

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轨道、速度、周期、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1)

(2)

(3)

(4)地图 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和注记。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值线图、地形剖面图。

第二部分自然地理

1.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岩石圈物质循环

三大岩类。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3)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

近地面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

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的热力环流。

大气的水平运动。

(4)大气运动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季风环流。

(5)天气与气候

简单天气图。

锋面、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气温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

气温的日变化与年变化。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6)水循环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资源分布及其合理利用。

(7)洋流

洋流的形成。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3.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影响。

(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及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3)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4.自然灾害与防治

(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3)自然灾害与环境

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4)防灾与减灾

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和应急措施。

第三部分人文地理

1. 人口与城市

(1)人口的自然增长

世界人口增长的过程。

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人口数量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我国人口增长及人口国策。

(2)人口迁移

国际人口迁移的变化。

我国人口迁移的变化。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4)城市的空间结构

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

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5)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

(6)城市化

城市化及其原因。

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地域文化对人口、城市的影响。

2.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1)农业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工业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生产活动的地域联系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主要交易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交通运输网的形成和发展。

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可持续发展

4. 环境保护

(1)环境与环境保护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4)环境污染与防治

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第四部分区域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1. 世界地理

(1)概况

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自然资源分布、生产和贸易。

(2)不同尺度的区域

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和河流特点及其对当地人类活动的影响。

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极地科学考察。

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自然条件对一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影响。

高新技术产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个国家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

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2. 中国地理

(1)概况

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领土面积、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简称和行政中心。

人口分布特点。民族分布特征。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地形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震和火山的分布。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长江、黄河的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土地国策。

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跨流域调水工程。

农业分布特点。

工业分布特点。

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2)分区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台湾省、香港、澳门的位置和范围、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 区域可持续发展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的含义。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存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区域可持续发展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2014年高考典型地理试题分析 篇7

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地理试题, 延续了能力立意的主旨, 选择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素材, 运用各式图表, 创设新颖情境, 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关注社会、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体现了地理学科的核心价值观, 符合新课标的精神和新课改的方向。多数试题难度适中, 题型、结构、题量和分值与2013年一致, 区分度较好, 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对高中地理教学也有良好的导向作用。现选取部分试题品味如下。

例1 (2014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卷Ⅰ, 1~3) 太阳能光热电站 (图1) 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 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 产生蒸汽, 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 (1) ~ (3) 题。

(1) 我国下列地区中, 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2) 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经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3) 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 其高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 则

A.春、秋分日P=0 B.夏至日P=1

C.全年P<1 D.冬至日P>1

【品味立意】本组题揭示了太阳能光热电站的工作原理, 进而考查太阳能在我国的分布及太阳能光热电站对其他地理事物的影响,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此外, 全国文综新课标卷自2011年至2013年连续三年未涉及地球部分的计算, 2014年又现回归迹象。本组题变相考查了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增加了试卷的难度。

【思维路径】 (1) “最适宜建 太阳能光 热电站”的地区应该是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太阳能资源的丰歉程度与太阳辐射的分布呈正相关。受纬度、地势、天气及日照时间长短的综合影响,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规律如图2所示。

读图2可知, 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在青藏高原, 柴达木盆地嵌在青藏高原上, 故A为正确选项。

(2) 读图文可知, 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铺在地面上, 阻挡了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 使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量减少, 地表温度将会降低, 所以A选项错;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 铺在地面 上, 减少了作物的种植面积, 不会提高作物产量, D选项错;“飞机电子导航”与GPS空中卫星获取的经度、纬度、高度三维坐标有关, 与地表性质无关, 所以太阳能光热电站不会“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B项错;空中的飞鸟易受地面性质的影响, 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极大地增加了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飞鸟有可能误将这里当作波光粼粼的水面, 故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误伤途经飞鸟, C项正确。

(3) 题中信息可转换成一幅几何图形 (图3) , 设塔高为h, 影长为L, 则P=L/h。P=0表明无影长, 此时太阳直射, 应为夏至日, 故A、B两项错;当P=1时, α=45°;当P<1时, α>45°;当P>1时, α<45°。α为北回归线上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通过公式“正午太阳高度 =90°- 纬度差 (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 ”可求得:北回归线上某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90°- (23°26′+23°26′) =43°08′。故冬至日P>1, D项对而C项错。

【失分推测】 (1) 有些学生不能区别太阳能光热电站所需的资源是“光”而不是“热”, 从而联想影响热量的因素, 认为纬度最低、地势较低的江南丘陵合适而误选D项。

(2) 有些学生不能体会飞机电子导航是依靠GPS来完成的, 误以为地表性质改变会对其产生影响而误选B;还有学生不能提取“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能改变地表性质”这个重要信息, 从而没有思路, 无从下手, 导致误选。

(3) 有些数理基础差的文科学生, 不能依据题意建立数学模型, 或不能联想到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随意选择而出现错误。

例2 (2014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卷Ⅱ, 10~11) 图4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读图4, 完成 (1) ~ (2) 题。

(1) 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 主要是因为

1盛行西风2地形抬升3暖流增湿4反气旋活跃

A.12 B.23

C.34 D.14

(2) 下列农业生产类型中, 最适宜在图示岛屿发展的是

A.水田农业 B.迁移农业

C.种植园农业 D.畜牧业

【品味立意】本组题从世界部分区 域图入手, 结合经纬网、等高线等信息, 考查降水的形成条件和农业区位因素, 虽属常规题型, 但区域选取和考查角度选取较为新颖, 引导学生关注整个世界。

【思维路径】 (1) 形成降水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有充足的水汽;二是气流上升冷却凝结;三是有促使水汽凝结的凝结核。读图可知, 该岛位于南纬40°~50°之间, 终年受到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影响, 水汽充足;据图中等高线判断, 该岛西南部有一座3027米高的山峰, 盛行西风带来的湿润气流在此地会被迫抬升, 从而降下丰沛的地形雨, 故A项正确。另外, 该岛南部主要受由盛行西风引起的西风漂流 (寒流) 影响;反气旋控制下为晴朗干燥天气, 少云雨。故含有34内容的选项错。

(2) 水田农业的全称是“季风水田农业”, 又称“水稻种植业”, 分布在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区和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区;迁移农业是在原始的热带雨林地区形成的一种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 只能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种植园农业主要经营热带经济作物, 分布在热带地区。而图示岛屿位于中纬, 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因此A、B、C均不能选择。畜牧业分布区需满足饲料充足和市场广阔两个条件, 图示岛屿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结合图中经度判断, 该岛为经济发达的新西兰南岛, 城市化水平高, 对内、对外交通便利, 能为乳畜产品提供广阔的市场。所以该岛适宜发展畜牧业, D选项正确。此外, 该题的A、B、C三个选项均指向热带, 不能成为单选题的正确答案, 这也是常用的单选题答题技巧。

【失分推测】一种情况是学生不能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信息确定岛屿的位置, 从而不能准确地判断出影响该岛的盛行风及洋流的性质;另一种情况是学生知识基础不扎实, 不清楚反气旋影响下的天气特征、不清楚各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 从而造成误选。

例3 (2014年高考浙江文综卷, 9~10) 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力的差值, 反映气候的干湿状况。当水分盈亏量 >0时, 表示水分有盈余, 气候湿润;当水分盈亏量 <0时, 表示水分有亏缺, 气候干燥。图5为我国两地年内平均水分盈亏和温度曲线图。读图5, 完成 (1) ~ (2) 题。

(1) 某农作物喜温好湿, 能够正常生长和安全结实的温度要求是≥20℃, 最短生长期为4个月。评价该农作物在两地的生长条件, 正确的是

A.1地温度条件适宜, 水分条件不足

B.2地温度条件适宜, 水分条件不足

C.1地水分条件适宜, 温度条件不足

D.2地水分条件适宜, 温度条件不足

(2) 12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和高山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D.高原和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品味立意】本组题以“水分盈亏量”这一全新的概念和示意图切入, 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是近年来高考试题“能力立意”的充分体现。

【思维路径】 (1) 将题中文字信息转换成三个数学式:水分盈亏量=降水量-蒸发力;“水分盈亏量>0”等同于“降水量-蒸发力>0”, 表示气候湿润;“水分盈亏量<0”等同于“降水量-蒸发力<0”, 表示气候干燥。读图5可知, 1地水分盈亏量在7、8两月>0, 其余月份均<0, 即一年内仅7、8两月湿润, 其余皆干燥。结合该作物“好湿”的生长习性, 判断1地的水分条件为“不足”。2地全年的水分盈亏量均<0, 故2地的水分条件也“不足”。再看温度条件:1地一年12个月的平均温度均在20℃以下, 不能满足该作物正常生长和安全结实的温度条件;2地5~9月均温≥20℃, 满足该作物的温度条件。故B项正确。

(2) 材料中明确指出12两地均位于我国, 读图可知, 1地位于北纬29.7°, 但全年各月平均温度均不超 过15°, 应为高原 和山地气 候。观察选项, 只有D项符合。如果继续分析:2地位于北纬39.0°, 属温带气候;全年蒸发力大于降水量, 气候干燥。由此可确定2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失分推测】 (1) 有些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材料, 不能弄清图中“水分盈亏”的实质, 从而不能有效提取图中 的温度和 水分信息, 导致判断错误。

(2) 有些学生不能把纬度和温度条件结合起来考虑, 从而造成误选。

例4 (2014年高考山东文综卷, 8~10) 图6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 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 (1) ~ (3) 题。

(1) 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2) 此后, 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3) 若该日甲、乙 两地同时 日出, 则甲地该日

A.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

B.为冬至日

C.日落时区时为18时

D.昼夜等长

【品味立意】本组题借助高空等压面的分布特点来考查近地面的风向和天气系统, 并拓展到地球部分知识, 是对大气和地球部分知识的综合测试。试题中的高空等压面呈 现形式新颖, 区别于以往的“以线代面”。

【思维路径】 (1) “近地面的风向”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决定。读图可知, 甲地位于北半球,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气压梯度力向右偏, 而摩擦力的作用是使风的偏转角度达不到90°。本题最关键的是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图中显示, 高空5千米处气压甲地低于38°N, 高空3千米处气压两地相等, 根据某地高空气压性质与近地面相反的原理可以推知甲地近地面气压高于38°N, 故甲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应指向38°N一侧, 即指向北, 风的初始方向应为“南风”。三力综合影响下应为西南风, B选项正确。

(2) 读图文可知乙地位于甲地的正北方, 来自乙地的气团即为来自北半球高纬地区的冷气团。冷气团过境, 甲地将形成“冷锋”天气系统, 故选项C正确。

(3) 由材料可知甲、乙两地位 于同一经 线上, 结合题干中的条件“两地同时日出”, 可知晨线与经线重合, 由此推断太阳直射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 甲地的日落时间为地方时18时, 故B、C错而D项正确。此外, 甲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 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出现在夏至日, A项错。

【失分推测】有些学生不能依据图文资料获取有用信息, 如: (1) 不能据图推断甲地近地面为高气压; (2) 不能判断“来自乙地的气团”为来自高纬的冷气团; (3) 不能据甲、乙两地同经度且同时日出判断为春分日或秋分日。进而造成错选。

例5 (2014年高考北京文综卷, 9~10) 图7示意不同类型餐馆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分布状况。读图, 回答 (1) ~ (2) 题。

(1) 1234依次示意

A.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

B.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

C.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

D.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

(2) 各类餐馆如此分布, 能够

A.降低餐馆原料的运输成本

B.加速农业地域类型转变

C.促进城市服务范围的扩大

D.体现出地域文化的扩散

【品味立意】本组题以“不同类型餐馆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分布”这一全新的情境切入, 考查文化的传播, 并进一步考查有关农业、工业的区位和城市服务范围等地理知识。试题新颖但难度不大, 既基于课本又不拘泥于课本, 充分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课标理念。

【思维路径】 (1) 该题要求判断1234分别示意的是以哪一菜系为主的餐馆, 答案涉及中国部分省区的简称, 据此能够推断各菜系的发源地。对照四幅图, 1图中餐馆在四川盆地的分布最密集, 应确定为川菜馆;2图中餐馆在湖南分布最密集, 应为湘菜馆;3图中餐馆在广东分布最密集, 应为粤菜馆;4图中餐馆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地区分布最多, 结合各选项中的信息判断, 应为西餐馆。A项正确。

(2) 四幅图中的餐馆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 表明这些餐馆没有刻意接近某一特定原料的生产地, 另外, 餐馆的原材料主要是各种食材, 多为就近取材, 用量不大, 所以不会“降低餐馆原料的运输成本”, A项错;农业地域类型是在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已成型了的模式, 不会因为餐馆的建设而发生改变, B项错;城市的服务范围与城市的等级有关, 城市等级越高, 服务范围越大, 餐馆的建设不会改变城市的等级, 也就不能改变城市的服务范围, C项错;从图中可以看出, 川菜馆、湘菜馆和粤菜馆的分布并不局限于发源的省份, 而是较为广泛地分布在各地, 这体现了地域文化的扩散, 同时我国能有西餐馆的分布, 也是欧美文化扩散的结果, 所以D项正确。

【失分推测】 (1) 有些学生不能对中国各省区进行准确定位而造成误选。

(2) 有些学生不清楚农业地域类型的含义和城市服务范围与城市等级的关系, 出现误选。

例6 (2014年高考江苏地理卷, 17~18) 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 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 的政策。图8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 图9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读图回答 (1) ~ (2) 题。

(1) 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

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

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2) 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A.全面放开二 孩, 人口增长 速度将持 续增加

B.生育政策不变, 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

C.放开单独二孩, 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D.放开单独二孩, 人口出生 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

【品味立意】本组题以“单独二孩”这一热点事件切入, 考查我国的人口问题, 体现地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是高考试题以热点事件为背景材料来考查地理原理的常 用手法。第 (2) 题需要学生从图9中的出生人口数量出发, 联系人口基数、人口死亡情况、人口年龄结构进行深入推理, 具有迷惑性。

【思维路径】 (1) 本题的中 心词为“人 口规模”和“人口增速”。“人口规模”即人口总数量, 某年人口数量=上一年的人口数量× (1+人口自然增长率) , 只要人口自然增长率不为负数, 人口总数均会比上一年有所增加。读图8可知, 1980年至1987年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呈现波动变化, 1987年以后持续下降但始终为正值, 说明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因此A、D错, B项正确。“人口增速”即人口增长的速度, 可用人口数量增长幅度的大小来衡量是“减慢”还是“增快”, 某年比上一年人口增长的数量=上一年的人口数量×人口自然增长率。图8显示, 1980年至1983年间和1985年至1987年间, 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 人口基数也呈增加趋势, 所以人口增速会变快, 故C项错。

(2) 读图9可知, “全面放开二孩”后出生人口数量在2016年至2034年间呈下降趋势, 故人口增长速度不会持续增加, A项错。“生育政策不变”, 出生人口数量在2014年为1350万左右, 至2050年前后为700万左右。判断该时间段人口规模是变大还是变小, 还要考虑每年的死亡人数, 即某年人口规模 (人口总数量) =上一年人口数量+ (上一年出生人口数量-上一年死亡人口数量) 。本题图文皆没有提供未来30年的死亡人数, 所以不能判断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一定会持续下降, B项错。读图9可知, 与“生育政策不变”相比, “放开单独二孩”在未来30年的出生人口数会多一些, 这势必会增加青少年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减少老年人口的比重, 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C项正确。人口出生率 = 出生人口 数÷人口 总数, 读图可知, 自2014年起, “放开单独 二孩”后, 虽然每年出生的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但人口总数不能确定为持续减少趋势, 故不能推断出“人口出生 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 升”, D项错。

【失分推测】 (1) 难度较小, 失分多为学生读图能力差造成的。

(2) 有些学生可能因知识基础不扎实而不能区分“人口增长速度”“人口规模”“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出生率”等关键词, 造成误选。

2012年江苏高考地理试卷简评 篇8

试卷立足地理基本知识与地理基本技能的考查,围绕中学地理的主干知识布题。试卷题型、分值与江苏地理高考考试说明所规定考试内容相一致。综合题设问点多立于地理核心问题,如分布规律和原因、区位因素和条件分析、重大工程的措施和影响等角度,综合考查学生对于地理信息的获取和解读,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特征和分布规律,运用地理原理和正确地理观念,尝试解决地理问题,学科特色明显。

本试卷考查必修部分的考点涉及:雪线分布及原因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大气环境、天气系统、气候地区差异及其对水资源分布的影响、湖泊水体的变化、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洋流对渔场分布的影响、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自然资源特点、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口迁移、人口分布及影响因素、区域土地利用、城市地域结构及影响因素、产业结构升级、能源消费与GDP增长、生态农业、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城镇等级体系、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区位因素、生产活动中的地域联系及影响因素、可持续发展、区域比较、区域环境与发展、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影响、地理信息技术。

选修部分的考点涉及:海洋地理——海底地形类型海洋权益、海洋资源类型、海水温度及原因分析、海底地形类型及其成因、海洋灾害对航行的影响。城乡规划——城镇布局的影响因素、住宅区分布的影响因素、城市用地类型、城市规划与建设。旅游地理——旅游信息的收集途径、旅游资源的优势、旅游资源的欣赏方法、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环境保护——水土流失的原因、外力作用方式、生态环境问题及重点生态工程、防护林建设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分析。

贴近生活、关注热点,体现人文精神

本试卷结合热点时事,如“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四川雅安——西昌高速公路、新疆乌鲁木齐等地区的城镇带规划、南极科考、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汶川特大地震灾后的北川新县城建设、杭州西湖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等事件,以及生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与GDP增长、人口迁移、生态安全战略工程、传统文化保护、海洋权益等社会经济话题。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一方面关注国家重大生态、经济、社会问题方面的规划和决策,另一方面也关注身边的、生活的地理,关注热点事件中的地理发生区域,并尝试从地理角度对问题进行剖析。

试卷中有很多地方,设置的情境也很生活化,让学生学会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27题中第3小题设问“科考船往返中山站和乌斯怀亚港之间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哪些?”立足在学生综合分析区域自然环境背景对实际生活情境的影响。再有第27题第1小题设问:“该地在 时期,可以用光学望远镜24小时不间断地对星空进行天文观测”,立意角度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经验,分析星空观测的背景条件是黑夜,但切合题意,要24小时不间断的对星空进行观测,则是意味着要全部是黑夜。对于南极地区24小时全部是黑夜的时期,即意味着“极夜”时期。但是,南极的极夜时期,具体是多长,到底是哪一个时期,南极是一个大范围区域内极夜的长短和日期范围又存在差异,故而这个笼统的答案“极夜”,是最准确的答案。但是作答时部分学生立足在某个具体的时间段,反而导致了错误,这也反映了学生知识的理解并没有精确到位。

考查获取信息能力,重视自主探究过程

试题所考查的知识、原理均来源于教材,但是呈现形式、立意角度往往都高于教材。试卷不仅仅考查学生对于所学地理知识、原理的掌握情况,更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关注学生“探究”的过程。

例:(2012江苏卷第9、10题)图1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9~10题。

9.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褶曲隆起B.褶曲凹陷

C.断裂下降D.断裂上升

参考答案:9.D 10.C

有不少学生可能看到这道题,就直接把图中虚线当做地下的沉积岩层的海拔高度来作答,这样就导致明显的错误,如认为“①②④”皆属于背斜谷。因此,需要细致审题,即图中虚线表达的是“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而不是“深度”,要想弄清岩层实际的弯曲状况,必须将“地表的海拔高度”与“岩层埋藏深度”相结合,做一个图图转换——画出一个辅助的曲线,即实际“地下岩层的海拔高度”,才可以准确判断,得出第9小题中的“背斜谷所在地方”只有“①④”两处,而实际②处对应的是向斜谷。也可以精确的判断出⑤处的地壳运动的形式为一断层。

自然与人文比例相当,区域基础要求高

试卷中的必做题部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比例大致相当,比例约是48︰52,自然地理略少。其中选择题部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为26︰34,综合题部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为22︰18;选择题难度较低,综合题部分难度较大。选做题中,环境保护部分考查地理基础规律和地理综合分析能力要求相对比较简单,旅游地理、海洋地理次之,城乡规划较难。其中关于如何在北川县城规划与建设中突出传统文化特色,西湖免费开放举措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海沟形成的主要原因等几个具体设问点难度较大,对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比较高。

上一篇:参观南昌八一纪念馆下一篇:12项目经理变更申请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