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绘本教学教案

2024-12-21

小学英语绘本教学教案(精选8篇)

小学英语绘本教学教案 篇1

Story time教案

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 教学时间:40分钟

一、教学目标

1、能读懂短文,并通过老师提出的问题理解文章。

2、重点单词和句子,精读句子,其余内容要求学生听懂就行。

3、理解友情的主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句子:There are two carrots.(教师重点带读,小组读、个人读、两人读,老师在黑板进行评价。)单词、短语:hungry/give it to…/nice/delicious

2、难点:delicious的发音。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感受朋友之间的友爱。

四、教学准备

教学PPT、表演头饰、小组名称卡、阅读绘本、两个胡萝卜、用于评价的吸铁。

五、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Warm-up / Revision)播放歌曲Old Macdonald Had A Farm。

2、导入

问题导入:T: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Ss:……

3、呈现新课(Presentation)(1)由所知动物引出教学story。(2)设计4个问题学习贯穿整个story:

a:Who likes carrots,too?

穿插讲解重点词hungry。

b:Where is the carrot from?

穿插讲解重点词give it to…练习短语通过小组、个人等,教师进行口头或黑板吸铁进行评价。

c:What does rooster want to do? 穿插讲解重点词nice/delicious,纠正delicious的发音。

d:Why does rabbit say that?(I love my friends.)引导学生感受朋友之间的友爱。

(四个问题的设置针对学生各个层次的需求,由简到难。)

3)齐读整个绘本1次,四个动物名称小组读,UFO和机器人小组同学用手指对这四个组进行评价。(3根手指是Just so so,5根手指是Like it very much)。(4)小结

通过黑板四个动物贴图回顾故事内容,为Act做准备。引导学生给本篇story起一个标题。播放整个story的Flash。(5)分角色表演

学生戴动物头饰分角色表演。教师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学生对教师本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学生用手指,3根手指是Just so so,5根手指是Like it very much)。(6)结束:教师朗诵自编小诗。

4、作业(Homework)

When you get home,repeat the story to your parents.(Use English.)

板书设计:

小学英语绘本教学教案 篇2

关键词:绘本,小学英语,辅助教学

英语绘本以精美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相结合的,它绘声绘色,便于理解;它复现率高,易于记忆;它内容有趣,寓教于乐。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英语绘本,要把绘本中的词句与我们的PEP教材进行对比、整合,寻找最佳的切合点,让学生的说、读、写等技能都能在英语课堂上得到很好的落实。

一、以绘本促说提高学生的表达力

绘本的语言非常有特色,它一般都是比较押韵或者语言结构相同的。在绘本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音律说,增强学生的语感;也可以让学生带着相同的句式说,积累语言,从而规范学生的言语表达,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1.带音律说,增强语感。语音教学一直是我们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比较枯燥抽象,教师在教学中很难找到突破口。绘本节奏感强,相同发音规律的单词出现频率高,而且有故事性,学生很感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多利用这一类绘本与语音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带音律说,多操练发音。例如在教学PEP三下第四单元Let’s spell这课时,笔者就在运用了一个有关“O ”发音的绘本《Hop To The Shop》,用PPT呈现整个绘本,这个绘本带有音频和图片,节奏感很强,先让学生听一遍,再让学生带着节奏来说一说,最后让学生小组合作演一演。

2.带句式说,积累语言。英语绘本的语言复现率很高,它总是围绕着一个主题重复出现。特别是适合低年级阅读的绘本,都是只出现一两个重点句子,整个绘本都是为练习这个句型的,适合学生进行句子的学习。例如在PEP4第五单元My clothes的教学中,笔者运用了绘本《Mum Takes Us Shopping》 进行辅助拓展教学。首先让学生读一读绘本,再幻灯片呈现各种衣服,学生自己选择几样衣服,也可以说自己喜欢的衣服图案,同桌之间互相大声的读出来。

二、以绘本促读提升学生的阅读力

1.Read绘本——寻找主线,掌握整体。每一本绘本都以精美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相结合的,教师要利用好这些图片来理解文字的意思。教师在绘本阅读时,不要急着给孩子们讲绘本的内容,而是要引导学生寻找主线,让学生自己读绘本,让孩子通过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和文字相结合,来挖掘每一副画面所表达的内容,通过推测画面之间的关系,来探究故事的大致情节。例如在复习PEP 5第二单元星期的单词时,笔者就运用了很有名的绘本《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复习星期类和食物类的单词。呈现幻灯片引导学生说出有关昆虫的单词和句子, 然后通过屏幕呈现绘本的封面图片,并与学生一起谈论绘本故事主角——Caterpillar(毛毛虫)。

2.Learn绘本——融入语境,细心品味。在阅读了整个绘本,掌握了大致情节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画面的细节,挖掘绘本的画面和文字所传达的丰富的内容。因此在绘本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带上敏锐的观察清晰地阅读绘本,要引导学生融入语境,细心地品味绘本。例如在学生了解了《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的大意后,接下来就可以就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挖掘绘本中传递的丰富内容和所表达的意蕴。教师布置学生四人一小组一起来研读绘本,请学生一起讨论通过这个绘本,我们学习到了什么知识,教师可以给予引导并提问:How many stages are therein butterfli’s life?最后,教师带领全班一起来说说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三、以绘本促写强化学生的写作力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语言技能的二级标准中提出要求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语句。教师可以很好的利用绘本让学生模仿绘本写一写,画一画,或是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绘本续编,从而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

1.仿编绘本,发散思维。教师在绘本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去学习绘本,而且要激发学生利用绘本来仿编的兴趣。绘本给学生写作提供了很好的模板,大大减轻了学生写作的难度。所以, 教师在教学绘本的同时,还可以从绘本仿编来激发学生的仿写能力。例如在教学PEP5 unit5 B部分的方位词时,笔者就运用了 “ Rosie ’ s Walk ”这个绘本进行这课的教学,这个绘本的语言很简短,但是图片很丰富,学生很感兴趣。我首先通过多媒体动画呈现故事,帮助学生理解绘本故事的内容。为了让学生能正确掌握和运用这些介词,我还模仿这个绘本编了丑小鸭找妈妈的故事,用课件呈现图片,让学生看图来仿编绘本。

2.续编绘本,激发想象。学生在阅读绘本故事的时候,会十分憧憬自己想象的结局。而统一的故事结局却与憧憬的结局不相尽同。一些绘本在结尾会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让学生自己进行续编。教师也可以去掉原来的结尾,让学生进行续编。例在教学PEP5 Unit 4 story time青蛙与蛇的故事时,蛇被青蛙骗了后故事就结束了,很多学生都意犹未尽,这时教师就可以自编绘本。蛇看中了青蛙的能干,于是,把青蛙带回家做了保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绘本到这里结束了,可是留给孩子们的却是无尽的想象。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这次青蛙能脱离险境吗?请发挥自己的想象,续写故事。”

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篇3

【关键词】小学英语 绘本阅读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29-01

英语和语文其实就是一门学科,作为语言性的学科本质上是相同的。学习的方式在语文中适用的在英语中也同样适用。语文的学习离不开大量的阅读与积累,英语的学习也一样。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也明白英语阅读的重要性,但采取的方式并不科学,学习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而在新时期的教学中,绘本教学逐渐的引入到小学的英语教学中,并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根据目前小学英语教学状况进行分析,绘本阅读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有效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绘本阅读教学。

一、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的内涵

也许在今天有很多教师都不熟悉绘本阅读教学,绘本这一词来源于日本,也是日本对对话图书的总称,绘本并不是我们常说的连环漫画书,更是区别与漫画书,漫画书中的一些文字基本都是对图画的补充,或者是对漫画的一种解释,绘本则完全不同,绘本上的一些文字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与功能,简单的来说就图画与文字,地位相同,价值相同,文字与图画相辅相成,互相配合,图文一体,更高级的一些绘本通常都会有情节的辅助,有鲜明的人物塑造,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更是文字、图画、教育三者有效的结合,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育思想,因此在课改的今天教师积极的在教学中融入绘本阅读教学,这一方面是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兴趣,激发学生的英语情趣,另一方面是增强学生的词汇量为学生未来的英语学习打好基础。

二、小学英语绘本阅读的重要意义

之所以说绘本阅读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不仅仅是因为它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而是因为它的设计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就是为小学生量身定做的。英语绘本中体现了图画的形象,语言生动简单的特点,符合小学生的思维,比一般的事物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满足学生心理需求时还满足了学生思想上的需求。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能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例如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学生审美能力都会有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促进学生在这几方面的能力能够平等发展,在现阶段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开展绘本阅读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1.调动学生的情趣,增强学生学习驱动力

绘本上不仅仅有优美的画面,在色彩的配置上也能吸引阅读者的兴趣,始终让阅读者在阅读时保持积极的阅读兴趣,绘本上每个图画之间的设计都有大的联系,逻辑性很强,所有图画连起来也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情节,而且每个图画很独特,再加上独特的语言的文字,更能勾起阅读者的兴趣。

2.有助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在绘本中还能体现很强的语言的表意功能,这是所有漫画所不具备的。学生再进行绘本阅读时,首先掌握的不是单词意识,而是掌握绘本的中心意思和语言的结构特点,其次才是掌握绘本中每个单词的意思,这就充分的体现了绘本的语言表达功能。绘本也是可以用来听的,在听的过程中学生能掌握绘本中的语言技巧,还能分析绘本中人物的心理变化,这对发展学生的情感价值有很大的帮助。

三、绘本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开展

绘本阅读教学已经得到了广大教师与学生的认可,但是在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的不是很好,许多教师仍然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的教师则没有真正发挥绘本阅读教学的优点,绘本阅读学习是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的过程,然而很多教师却将其作为一篇英语文章讲给学生,这就失去了绘本教学的价值,所以在小学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绘本阅读教学的方式,可以先从最简单的绘本阅读开始,慢慢的培养学生的兴趣,逐渐的让学生依赖于绘本,教师作用主要是进行指导、引导,要随着的解决学生在绘本阅读中所遇到的一切问题,这更能调动学生的情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长时间的绘本阅读中学生的思想变得丰富,不仅仅是学会了英语单词,更是学会了英语语言特点,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能力,词汇量也变得极其的丰富,对学生未来英语的学习发展有巨大的帮助。

例如:在教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Dolls Story Time一课的导入环节中,教师使用英语绘本 Brown Bear ,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这样的选择不仅是因为绘本的生动形象,而且比较适合小学生的兴趣,绘本中大多是一问一答的模式,适合学生的互动表演。而且在这绘本中还体现了英语语言之间的结构特点,便于学生掌握英语语法。教师首先给学生呈现故事封面并提出问题:What do you see on the cover?What does the bear see?Guess!通过回答带领学生复习动物词汇,并引导学生观察动物颜色、身体部位,尝试描述动物形象。 接下来分步骤呈现绘本,让学生先猜测 Brown Bear看到了什么,以及其他小动物看到了什么,绘本中每页只呈现一半图片,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降低了学生猜测的难度。这样不断的对学生进行绘本阅读引导,可以使学生储备了丰富的语言,,便于教师以后的英语教学。

绘本不同于其它的漫画书,绘本上的文字与图画具有平等的价值,而且其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更能吸引阅读着的情绪,激发阅读者的兴趣,所以说在小学的英语教学中引入绘本阅读教学是科学的选择,不仅仅适合教育发展的趋势,更是小学英语改革的核心所在,重在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能力,增强学生的词汇量,为学生未来英语的学习做好基础,同时本文也提出了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的意义与教学中的不足,希望对广大的英语教师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绘本逃家小兔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4

刘源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内容,理解故事,想象说话,感受小兔想象的丰富奇特和妈妈母爱的温馨执着。

2、学习运用绘本语言“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句式创作儿童诗。

3、通过品读一部绘本,推荐一组绘本,激发学生走进绘本世界的兴趣与欲望。课前准备:《逃家小兔》PPT,作业单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观察图片,引入故事名《逃家小兔》 1、(出示PPT1-4,谜语,兔警官,图片)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让大家来猜猜谜语:

1)说说你对小兔的印象(活泼、可爱、聪明„„)

2)电影里面的兔警官不仅活泼可爱,而且很机智勇敢,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个与兔子有关的故事,那么故事中的小兔又是一只什么样的小兔呢?

3)观察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板书】兔妈妈 小兔

2、总结图片:外面的世界那么大那么美丽,如果你是这只小兔,你愿意永远住在这小小的树洞里面吗? 引出课题:【板书】逃家小兔

二、想像与表达,走进故事:

1、大胆尝试想象小兔和妈妈的对话游戏(PPT5):

1)从前有一只小兔子,他很想要离家出走。有一天,他对妈妈说:“我要跑走啦!”(师问:小兔要逃走了,兔妈妈会怎么样?小兔很淘气,妈妈更淘气„)

2)妈妈说:“如果你跑走了,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PPT6)(于是,小兔就和兔妈妈开始聊天了,玩起了一逃一追的对话游戏。板书【追 逃】

3)如果你是那只小兔你会逃到哪里去?生答:草丛、花丛„„

2、走进故事(阅读PPT7)

1)你想知道故事中的小兔逃到哪里去了?(教读:小鳟鱼)(出示对话:请生读小兔的对话)

2)听完你读的,我一点儿也不害怕,因为你不是真的想逃走?(再请生读)如果你逃走了,你的心情会怎样?请学生依心情来读。

3)兔妈妈听了这些话之后该怎么办,我家的小宝贝要变成小鳟鱼逃走了?

4)我们看看故事里的妈妈用了什么方法。(PPT8)

“如果你变成溪里的小鳟鱼,”妈妈说,“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

3、观察画面细节,继续读故事:

1)看看兔妈妈用什么“鱼饵”去“钓”小兔呢?(PPT9)

2)妈妈为什么用红萝卜钓鱼呢?

3)看来小兔想变成鳟鱼逃走的计划失败了,可小兔还没有打消想离开家的念头。它又想变成什么呢?孩子们请看:(PPT10)

4)“如果你变成捕鱼的人,”小兔子说“我就要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让你抓不到我。”

(师:自己的孩子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兔妈妈该怎么办才好呢?接着看)“如果你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妈妈说“我就变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追你。”

(师:瞧,兔妈妈变成了爬山的人。山多高多陡啊!可妈妈却从来没有想到过放弃。故事中的小兔也没放弃,趁妈妈还没爬上来赶紧逃(PPT11)

4、指导阅读第3——5次变化。(PPT12-14)

1)第3次变化还没等妈妈爬到山顶抱住他,调皮的小兔又玩起了超级变变变了!(指名读)小兔变成了花园里的小花,妈妈呢,你能用【板书】“如果你变成——,我就要变成——”的句式来猜猜妈妈的方法吗?

2)一起来看看图画书里是怎么说的,读妈妈的话。(齐读)

3)(出示插图)小兔就躲在花丛里呢,哎呀,被妈妈发现了,赶紧再变!

4)这次小兔变成了什么?他一边飞一边怎么说?请你也用“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的句式来当小兔,猜猜妈妈会想什么办法? 5)图画书里的妈妈怎么说的?(女同学读)(出示图片)

6)小兔子飞呀飞,飞累了,看到大树就去歇一歇,他又回到了妈妈的怀抱里。可是调皮的小兔子还没玩够呢!他爬过高山,飞过蓝天,这次干脆逃到大海里去啦!

7)仔细看看,小兔子变成了什么?妈妈变成了什么?

5、指导阅读第6——7次变化?(PPT15-16)

1)阅读第六次变化

现在请你猜猜小兔还会变成什么逃到哪里去?

(用“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的句式自由说小兔和妈妈的对话)

你们比小兔子还调皮!那么图画书里是怎么写的呢?(男女分读故事)钢索又细又长,多危险呀,一不小心摔倒下来那是要受伤的。可是为了找到她的小宝贝,妈妈什么都不顾了。

2)指导阅读第7次变化

小兔还要继续逃家吗?(出示图)生读。

奇怪,他不是逃家吗?怎么逃来逃去又逃到家里来了呢?

小兔变成小男孩跑回家了,妈妈正迎接着他呢!

三、回味故事,化绘本作童诗,感悟母爱 :

1、绘本变童诗:(PPT17)

【板书】爱的捉迷藏

2、据绘本图片,练表达,改作童诗——写给孩子的诗(PPT18-23)。

3、完成作业单——写给妈妈的诗。

4、拓展“我是小诗人”,学作童诗。

四、谈作者,荐绘本,鼓励自主阅读。

1、简介作者。

2、推荐阅读。

3、课堂小结。

五、作业:课后讨论,出示PPT问题。

教学反思:

绘本以简练的文字,构筑出跌宕起伏的故事,以图画的方式讲故事,符合孩子的欣赏习惯,以风趣活泼的风格,表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逃家小兔》绘本故事以“读写一体”的教学设计定位于二年级下册的学生,在指导学生读故事的过程中,练习了语言表达的能力,从读到写,以读促写的方式体现了语文课程目标要求。

《逃家小兔》这部绘本讲述了小兔子与兔妈妈玩语言捉迷藏游戏的故事。小兔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兔妈妈不离不弃的追随,让这个简单的小故事,温馨而充满情趣,绘本人物语言更是充满了诗意,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绘本故事的阅读,想象与表达,进而绘本语言进行“再创作”,体会故事语言的诗意美。同时,“儿童是天生的诗人”,诗歌是传达感情的重要形式,教学最后,让学生以自身的阅读和生活经验,想象与表达,学做“小诗人”,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及能力,实现教学目标要求。

小学英语绘本教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了解小蛇与人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白板课件、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激发兴趣。

1、孩子们,喜欢听故事吗?那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有趣的故事,仔细听,故事开始了。

2、(播放波特奶奶画面)师讲述故事开始:从前,在法国的一个小镇上,住着一个老奶奶,名叫路易丝。波特,他有一个儿子在巴西,离她很远。波特奶奶一个人生活,你们觉得一个人生活,奶奶会感到怎样?

师:就像你们说的那样,一个人生活的波特奶奶总是感到很孤独,很寂寞。

3、(放邮差图片)一天,波特奶奶的生日到了,邮递员送来了一个奇怪的包裹,为什么说这是个奇怪的包裹呢?猜猜这个环形的包裹里面会是什么?(从大小、形状来引导)

4、图片(奶奶吓一跳图片):师:打开包裹看看,是什么?(蛇),原来是(一条蛇)!波特奶奶看到蛇,怎么样?(被蛇吓了一大跳),从哪里看出来吓了一大跳?(动作:手都举起来了,在看看她的表情呢?嘴巴张的圆圆的、大大的,哦,她害怕地眼镜都怎样?(掉下来了),身体怎样?往后倒,把烛台也?撞翻了)

小结:是的,这份礼物真的很特别,如果你们也收到这样的礼物,你会有什么反应?

5、(图片去动物园):师:后来,当波特奶奶知道这是儿子送给她的礼物,就不那么害怕了,可是她还是有些担心,她担心什么呢?出于安全起见,波特奶奶去了动物园查看,发现它是一种没有毒的大蛇,这下,波特奶奶放心多了,还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克里克塔”。这个名字很特别,叫什么?

二、观察画面,理解绘本主要内容。

1、波特奶奶照顾克里克塔。

师:你们觉得克里克塔在波特奶奶生活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1)分析图片喂牛奶。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你看到了什么?波特奶奶给克里克塔喂奶的样子让你想到了谁?(妈妈和宝宝)

小结:波特奶奶就像喂自己的孩子一样在给克里克塔喂奶,对克里克塔真好。

(2)分析图片睡小床。

师:接着往下看,你们有没有看见克里克塔怎么样?它睡在什么地方?一般蛇都睡在哪里?克里克塔却睡在暖烘烘的床上,做着甜甜的梦,真舒服啊!

小结:波特奶奶想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克里克塔,给它喝牛奶、让它睡暖烘烘的小床。克里克塔在波特奶奶家生活得真幸福啊!

2、克里克塔回报波特奶奶。

师:波特奶奶这么疼爱克里克塔,那克里克塔又会怎么做呢?

出示图片帮奶奶拿包裹。

师:看,克里克塔陪着波特奶奶出门了,他们来到了什么地方?克里克塔还帮奶奶?

出示图片给奶奶当书架。

师:看看这张呢,克里克塔在干嘛?

小结:克里克塔陪奶奶逛街,帮奶奶拿东西、给奶奶当书架,成为奶奶生活中的好朋友,好帮手,真是一条乖巧、懂事的蛇。(快思 )你们说,有了克里克塔的陪伴,波特奶奶还会觉得寂寞吗?

3、克里克塔与孩子们交朋友。

师:克里克塔不仅和波特奶奶成为了好朋友,它还和小镇上的孩子们也都成了朋友呢,它是怎么和孩子们交朋友的呢?想不想知道?老师给你们每个人准备了一张图片就在小椅子下面,等会请你轻轻拿出来,看一看,说一说,克里克塔是怎么和孩子们交朋友的?听明白了吗?开始吧。

(1)自主阅读,师进行指导。

(2)集体阅读,分析四幅图片。

A、讨论图片:滑滑梯。

B、讨论图片:跳长绳。

C、讨论图片:打绳结。

D、讨论图片四:取风筝。

小结:克里克塔真是一条乐于助人的小蛇,它利用自己细细长长可以变化的身体和孩子们玩滑滑梯,玩跳绳,帮助孩子们取风筝,野营时还用身体教孩子们打绳结呢,所以孩子们都很喜欢它。

4、克里克塔抓小偷,受到表彰。

师:不仅波特奶奶和孩子们喜欢它,连整个小镇上的人们都喜欢上它了,为什么呢?接着往下看。

(1)出示小偷图片,进行分析。

师:这个黑黑的人影会是谁?为什么觉得它是小偷?

师:我们快来看看波特奶奶怎么啦?这下可怎么办?师:克里克塔有没有发现小偷?看看它的表情?为什么它会生气?小结:克里克塔愤怒地向小偷扑过去。小偷呢?怎么样?仔细看看他的表情,害怕得尖叫起来,惊醒了邻居们。(翻页讲述)克里克塔就像一根绳子一样紧紧的缠住小偷,直到警察赶来。

师:你们觉得克里克塔怎么样?说一句表扬它的话。

小结:现在我们明白了,克里克塔用它的勇敢表现赢得了镇上所有人的喜欢,还因此获得了英雄勋章。看看,戴上勋章的克里克塔怎么样?看,大家还为它塑造了一座铜像,还把一座公园叫做“克里克塔公园”呢。

三、完整欣赏。

1、完整欣赏。

师:故事有趣吗?那我们再来欣赏一遍。(边看课件边倾听老师讲故事)

2、出示绘本封面。

师:其实这个故事就来自于这本书,书名就叫“克里克塔”,现在请仔细找找书的封面上有克里克塔吗?仔细找找。在哪里?

3、小结:克里克塔用自己的身体围作一个圆圈环绕着波特奶奶,就像给朋友一个热烈的拥抱一样。波特奶奶在克里克塔的拥抱中幸福地闭上眼睛微笑着。

四、感受人和动物一起生活的美好。

师:克里克塔和波特奶奶相处得可真融洽,其实动物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人与人之间需要真心相待,人与动物也是如此。出示欣赏四张图片。只要彼此真心相待,人和动物也能和谐相处。

教学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小学绘本读写教学 篇6

活动内容:小学绘本群书读写教学 活动主讲:曹爱卫

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杭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杭州市长寿桥小学副校长。北京大学远程培训核心指导教师,浙江省继续教育小学语文学科辅导教师。《新作文 小学作文创新教学》封面人物,《小学语文教学》首批签约作者。曾获中央教科所小学语文优质课现场评比一等奖。执教区级以上观摩课六十多节,送教下乡十余次。在《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月刊(小语文)》等专业刊物上公开发表文章50余篇。现致力于“小学低段绘本读写课程”的构建,已有多项成果获奖、发表,《小学语文教学 人物》2014年第2期将专题介绍其绘本读写课程。

活动点评:黄国才

罗良建

林志芳

活动主持:杨虹萍

于兰 活动时间:1月16日晚7:30 活动地点:小学硕士教材编写组群

活动过程记录: 发言整理:刘晓

第一部分

讲座:绘本的内涵

开场白:

各位群友好!非常感谢群主夏家发教授,搭建了一个这么好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在这儿交流、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真诚地感谢夏教授以及群管理团队成员!

虽然这有客套的嫌疑,但的确是真心话哦。我是一位一线老师,学校开设了绘本课程,这几年,我主要是开展利用绘本进行读写的研究。

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的,是自己在实践中的一点浅显思考和具体做法。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和指正。在此,先谢谢大家喽!我今天主要和大家交流四个小话题,分别是:“绘本的内涵”“绘本读写中的几个核心概念”“绘本读写中怎么开展读”“绘本读写中怎么开展写”,课堂操作性会比较强。今天讲的主要是单册绘本在课堂中的读写,至于多册绘本的读写以及读写课程的建设,今天暂时先不讲了。

一、绘本的内涵

核心理念:文字能讲故事,图画也能讲故事!

也就是说,绘本里有两个语言系统。一个是以文字表述的故事,另一个是绘画描述的故事。实际上,所有的绘画都能作为语言被阅读。绘本里的图画是会讲述故事的图画。

我请大家来判断一下,下面两组画面和文字,哪幅是课文中插图,哪幅是绘本中的图画。因为今天没用语音,文字就辛苦大家自己读一下。

第一幅《雪孩子》:兔妈妈要出去找吃的。她堆了一个漂亮的雪孩子,让他和小白兔一起玩。第二幅《我的兔子朋友》:我们还是够不着那架飞机,兔子说:“老鼠,别担心,我有办法!”第一幅图,图画描绘的是文字的内容,从图中读不出更多的内容和内涵。第二幅图,虽然文字很简洁,也很朴素,把事情做了简单描述。但图画赋予了更丰富的内容和内涵。在这页上,兔子为了够着树上的飞机,让动物朋友叠起了罗汉,架起了一架“动物梯子”。本来,架动物梯牛趴在大象身上,鸭子站在犀牛身上,梅花鹿的脚搭在鸭子身上,狗熊踩在梅花鹿身上,河马蜷缩子取飞机,方法虽笨拙了些,也无可厚非。关键是这梯子的架构,让人有些哭笑不得,大小动物们混杂在一起,根本没有我们大人的那种大的在下面,小的站上面的搭梯子逻辑。这的画面,充满了童趣,带给读者全然不同的阅读感受和阅读体验。图画在讲述更为有趣的故事。

加拿大的培利.诺德曼就曾经说过,“一本图画书至少包含三种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以及两者结合后所产生的高高在上的故事。” 这个“高高在上的故事”,就是小读者通过耳朵接收到老师讲述故事的语音,眼睛看到绘本书里的图像,然后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在脑海里创生出来的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

可以这么说,坐在课堂里的孩子,同一时间和同一个老师阅读同一本绘本,因每个人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感受各不相同,所创生的故事也就各不相同。因绘本图像内涵的丰富性,绘本的内涵,如用数学公式来表示,我认为可以这样写:“文×画 = 绘本”。也就是说,在绘本中,文字和图画是两个不同的语言系统,它们都用自己的方式述说着故事,彼此之间是相互补充,让故事得以更加丰满和多元,也让读者的阅读体验更加丰满和多元。

它不是文字和图画的简单叠加,如果是文字加图画,那只是一本有插图的书。讲到这儿,大家是否已经有一个很明确的概念,绘本中的图和文同等重要,绘本阅读,不仅是读文,还要读图,甚至可以说,更要读图。

第二部分

绘本读写中的几个核心概念

绘本读写课程中的几个概念界定

借助绘本素材,开展各种有趣的读写活动,开发满足儿童学习语言、发展语言的绘本读写课程,不但能给低段读写活动赋予更深刻的意义,提升低段学生阅读和写话的综合素养,而且能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培养优良的心理素质,从而获得更为丰富的成长经验。

这几个概念界定是研究的成果,老师们如果有什么想法和建议,一定要帮我指出哦。绘本读写中的“读”:儿童阅读绘本的眼睛需要被引导。绘本读写中的“读”就是引导掌握基本的绘本阅读技能和方法,学习从图文获取信息,并根据图文信息进行推论、连结和整合,构建属于自己的故事意义,读出属于自己的绘本故事。绘本读写中的“读”,是儿童进入绘本世界的通道,通过读,发掘故事层层丰富的意象。

绘本读写中的“写”:低年级的“写”不是狭义上的用文字书写,而是广义意义上的“写”,是儿童在阅读绘本故事的过程中,采用各种方式把自己的体会、感悟发表出来,并通过“写”进入故事“深处”。“写”是儿童阅读情感的出口和入口。

绘本读写:是以绘本为载体开展的读写活动。以读为主,适当结合“写”。在读写活动中,重在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教授儿童基本的绘本阅读技能和方法,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借助绘本丰富的语言学习因子,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这种“写”重在学生对阅读思考的表现,是阅读触动心灵后的一种敞开。

低段绘本读写课程:低段绘本读写课程是根据低段儿童的阅读水平和认知规律,围绕若干主题单元,按年级螺旋上升,形成一个序列分明、“一本多用”的绘本读写体系。该体系遵循“双线并进”原则,即以“单元主题”为明线,如“爱”、“生命”、“责任”等若干个主题,每个单元精选四本绘本,两年共计至少读写64个经典绘本;以“读写能力点”为暗线,按照学生的语言学习心理,设置符合儿童语言学习的读写能力点,有计划地推进读写活动。

第三部分

讲座:绘本读写中怎么开展读 绘本读写中怎么开展读 怎么读绘本?、绘本阅读有多种形式,像亲子阅读、伙伴共读、自由阅读等。但就绘本读写课堂而言,是一种是由教师提供阅读资源,以教师讲读为主,穿插交流学生的观察、感受、体悟,带领学生进入绘本世界的阅读活动。

日本松居直先生认为,我们呈现的绘本,只是“绘本的入口”,真正的绘本是孩子阅读时自己创造出来的那一本。那如何藉由这个“绘本的入口”,让孩子在心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绘本故事?我们必须指点一些基本的路径给孩子。我这个“写”指的就是用各种形式来发表自己的阅读体会和阅读感受,可以说,可以演,可以画,关键是把自己独特的体会和感受表达出来。

低段的写必须是广义的“写”,否则会把孩子的阅读胃口给破坏掉的 1.如何读图

虽然说孩子是读图的高手,那是说,他们敏于细节,并不是说他们有目的进行阅读,完全有能力欣赏图画蕴含的意义。很多画图技巧和表现意图之间的关系,还是需要老师教授的。必要的教授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读图重在培养孩子的“图感”,线条的粗细弯直都在述说着故事。粗、直的线条,给能人刚硬、锐利、严峻和秩序感,宫西达也的霸王龙系列作品,就是用粗硬的线条强调霸王龙的霸气大家先看看我是霸王龙的封面。

大家看看宫西达也的《我是霸王龙》中霸王龙的形象,是否给你很刚硬,很强悍,很霸气的感觉?这就是线条带给我们的感受。细、弯的线条,则给人柔美、平和、温馨的感受。如《小狐狸买手套》中狐狸的毛密密的、细细的、柔柔的,表现出毛茸茸的质感,传递了温馨舒服的感受。

再如构图,往往通过画面中各种物体的位置、动线、视角、比例等,借意营造空间场景,表现整体局势和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

例如故事书的封面,往往会把故事主角或重要元素置于画面的中间,凸显书本主题。通过角色的位置关系,体现人物的尊卑、态度、心情等。

这是《鸭子骑车记》里的两幅图,一张,鸭子居于下方,马占据了一半的画面,鸭子呢,小小的,缩在左下角,而另一张,鸭子居于上方,占据了一半的画面,小老鼠缩在左下角,还不及鸭子的一个脚掌大。这样的构图安排,生动地表现了角色内在的心理状态。

讨论:大家可以说说,这两幅人物角色的心里状态是怎样的?

百家争鸣福建 黄国才:从构图来看,强烈对比,为的是突出主角,引发思考或想像或兴趣,可能与“尊卑”无关

安徽 刘娟:马很大,老鼠很小

杭州曹爱卫:这里就折射出尊卑的角色心理。娟也来了多指导啊!安徽 刘娟:爱卫姐好 沙龙主管魏昌成:老鼠角色渺小 安徽 刘娟:我早来了,在听你说呢

广东珠海王秀菊:尊卑是内心的一种感受杭州曹爱卫。通过马在上方,鸭子在下方的安排,凸显马高高在上的骄傲态度,马乜斜的眼神,曲咧的嘴唇,对鸭子骑车流露鄙夷和不屑。但作者也巧妙地将马框在了一个方形框格里,以此批判马因为骄傲而被自己的框架局限的状态。

沙龙主管魏昌成:有漫画的讽刺感

杭州曹爱卫:马自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对初学骑车的鸭子是满脸的鄙夷,是吧?

河南 李斩棘:局限的状态倒还真没想到呢

杭州曹爱卫:另一幅图,鸭子撒开车把骑车了,这可真是不一般的骑车技术。看得老鼠惊羡不已。居于上方的鸭子显示出鸭子自信满满,居于下方的老鼠却自卑的状态。

沙龙主管魏昌成:这是画者的独具匠心。杭州曹爱卫:所以说,构图也在诉说着故事。

福建 黄国才:这是“人物”形象,并非带有“尊卑”感。绘本中,绝大多数角色都是“可爱”的

湖北杨虹萍:绘本里自信乐观的鸭子真可爱!

宁波 俞成效:借构图逼真地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妙

杭州曹爱卫:呵呵,绘本述说的就是真实的生活,阐述的是生命的意义。又如颜色,也会牵动读者的感受与情绪,通过色彩认知上的联想,理解作者要传递的想法。暖色系列给人温暖的感受,绿色给人生机勃勃的联想,黑色给人阴森、可怕的感觉等,如和死亡相关的绘本,大多是用黑色或灰色来表现,传达害怕和恐惧的情绪。

我们也来看两幅图,一对比,大家就有感觉了:

这两幅,色彩带给大家的感受是不是截然不同的?《我爸爸》是温暖的,充满浓浓的爱和家的幸福感,而《爷爷变成了幽灵》后面这幅图总体色调就是灰暗的,一看,就感觉到和死亡有关。图画中的所有元素都是语言,是绘画语言,也在讲述着故事。可以引导孩子去观察的,在观察和比较中,孩子就习得了读图的能力。

再有,就是细节,细节能带给读者发现的乐趣,促进愉快的持续阅读。很多细节是作家有意为之,暗示作者的意图,带领读者走进故事,更深入地感受故事。《警官巴克尔和警犬葛芮雅》书中有这样一个页面,我们一起再来看一下。配文是:“一切是从一杯洒在地方的香蕉布丁开始的„„稀里哗啦!叮零咣当!所有人滑到在地,幢向陶佩尔夫人。她一声尖叫,手中的榔头高高飞起„„”这可是纳威尓学校发生的空前的大事故啊!高高飞起的榔头砸下来,岂不是„„真是不敢想象!这杯闯了大祸的香蕉布丁是从哪里来的呢?

细心的读者,会从前一页中看出,葛芮雅没有警官巴克尔的指令,它也不会发表演了。孤零零地默默地坐在舞台上,这样的演讲有谁会感兴趣呢?孩子们都睡着了,这杯布丁不知道是哪个睡着的孩子遗落地上的。也就是说,这起大事故的祸根是在葛芮雅发表演讲的时候就埋下了。

这样的细节阅读,是否会带给读者“啊,我发现了!太好玩了!”类似的惊喜的阅读体验?这种美妙的阅读体验,会促进或者说是鼓励读者持续地参与阅读。

细心的读者,会从前一页中看出,葛芮雅没有警官巴克尔的指令,它也不会发表演了。孤零零地默默地坐在舞台上,这样的演讲有谁会感兴趣呢?孩子们都睡着了,这杯布丁不知道是哪个睡着的孩子遗落地上的。也就是说,这起大事故的祸根是在葛芮雅发表演讲的时候就埋下了。这样的细节阅读,是否会带给读者“啊,我发现了!太好玩了!”类似的惊喜的阅读体验?这种美妙的阅读体验,会促进或者说是鼓励读者持续地参与阅读。

我在上这一课的时候,孩子们因自己的发现而真的欢呼起来呢。读图的切入点还有很多,造型、象征等,就不在一一讲述。总之,看图有‘看’法,才会有想法,有想法才能学而有得。

2.如何读文 绘本中的文字,是另一种信息源。因“绘本是成人读给儿童听的读物”,所以,绘本的语言,具有音韵美。离开了音,说不定也就离开了语言的灵魂。

读文的方法可多种样态。第一种,教师读,学生听。教师绘声绘色地边翻页边读故事,就像在对学生施魔咒,学生会随着教师的讲述,悠悠然进入故事的世界。绘本中的图像是静止的,可是孩子听着老师讲述故事,看到的绘本图像就会生动地活动起来。“用耳朵听来的语言,不断地使画活动起来,形成更为广阔的世界。孩子就是这样体验绘本,体验着自己创作出绘本的故事世界。这种体验实际上触及了绘本的本质。” 第二种,教师和学生一起读。教师和学生一起读,能创造出欢乐的阅读氛围。但,这种方式不适合把故事从头读到尾,更适合读故事中的某个精彩片段。如《和甘伯伯去游河》中的小动物在船上乱踢乱咬、乱踩乱跳导致船翻了的那个片段。在师生共读中,学生感受语言的音韵美,场面失控的混乱,以及受到自然惩罚的会心。

通俗说是猜,用阅读策略来说就是预测和推论,其实提问题策略、预测策略和推论策略是阅读最重要的策略。是的,猜是一种很重要的阅读方式,后面我会讲对于上面的内容,我给大家呈现一个实录片段,大家应该可以“走进课堂” “一开始,大家都很高兴,但是刚过一小会儿,发生了什么事?”我出示了后面的文字,我把重音落在名称上,按节奏加快语速读:

山羊乱踢,牛踩东西,鸡扇翅膀,绵羊咩咩叫,猪来回晃,狗招惹了猫,猫去追兔子,兔子大吵大闹,船就翻了„„

孩子们听到“船就翻了„„”,忍不住笑出了声。我说:“这样读很有意思吧,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孩子们学着我的样子,加快语速,读出节奏。

“小朋友,现在,老师读名称,你们做动作,好不好?”孩子们有的动,自然是一片叫好声。于是我读,他们演,随着语句内容,又是踢,又是踩,又是叫,又是喊„„教室里“乱套”了。当我读到“船就翻了„„”,他们自由发挥,有的斜倒在椅子上,有的歪靠在桌子边,有的甚至直接躺倒在地上„„

“哎呀呀,不得了了,都调到水里了!”我故作惊奇地喊道。稍停,我接着问:“你们刚才为什么船会翻的?”

“船那么小,我们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结果就翻船了。” “我们没有遵守和甘伯伯的约定,大家乱吵乱闹,船就翻了。”

“因为我们没有管住自己,没有按甘伯伯的要求去做,结果就翻船了。” 在模拟游戏中,孩子从自然惩罚中悟到了故事的主旨这样的师生共读,孩子们也是非常喜欢的,课堂会很欢乐的哦。

第三种,学生读。学生读的片段,一般富有节奏,或者有明显的语言特征,易于他们朗读和学习。如《好饿的毛毛虫》中,有这么一段:“星期六,他吃了一块巧克力蛋糕,一个冰淇淋蛋筒,一条腌黄瓜,一片奶酪,一截火腿,一根棒棒糖,一块樱桃派,一条红肠,一个纸杯蛋糕和一片西瓜。”

这段话中,除了“截”这个量词,语句中的数量词和事物,学生生活中都接触过,使用过,读起来不会有困难,再加上前面部分教师的朗读示范,这个片段让学生阅读,能激发他们挑战阅读的快感,感受“我会阅读”的喜悦。

以上是关于读的一些浅显的个人看法,各位老师多批评。

第四部分

讨论:绘本读写中怎么开展写

怎么开展写?低段的学生,识字量不大,会写的字更少。如果一味要求他们用文字来书写自己阅读中的发现、体会、感受等,会挫伤他们读写的兴趣和积极性。就如前面概念界定里所说,“写”重在阅读触动心灵后的敞开。在绘本读写中,“写”是一种灵活的形式,有时是演,有时是说,有时是做,有时是画„„也可在“用身体写作”的基础上,再用文字记录下来。

不同的绘本,读写活动在课堂中的实施也各有不同。

为了把这个“写”凸显一下,所以等会儿的小标题中都会出现一个写,其实,这个写真的可以不写的,呵呵呵

1.“读——编——写”

绘本中的图画就像一座座“桥”,连接着文字内容和读者内心。好的绘本图画,就似活了一般,读者从图画中捕捉到的不是定格的图像,而是“有音乐流动感”的画面,这一张张插画是文本的延续和诠释。

孩子都是读图的天才。以“图”为主导型的绘本中,文字不多,但图画精妙绝伦,给儿童新鲜的视觉享受。图画里蕴藏着的“秘密故事”,带给他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出人意料的构思。运用图画的张力,引导儿童展开丰富的想象,用鲜活的文字让画面立体、灵动起来,写出“原文本”未表达的故事。

《母鸡萝丝去散步》是一本经典绘本,实际上包含了两个故事:一个是用文字讲述的,母鸡萝丝去散步的平淡无奇的故事——萝丝穿过院子、绕过池塘„„简单描述了萝丝散步经过的地方,还有一个是用图画讲的狐狸追逐母鸡迭宕起伏的故事,这只文字里只字未提的狐狸,它上蹿下跳,跟在母鸡萝丝的屁股后头,一心想把她吃掉,可是却倒霉透顶,出尽了洋相。文字的简洁平淡和画面的丰富有趣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读来令人捧腹。

课堂上,教师和孩子一起阅读,在开怀大笑的同时,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时,再让孩子选择自己觉得最好笑的场景写一写,他们定会兴致勃勃,洋洋洒洒,一蹴而就,且文字中会洋溢出阵阵笑声。

我们来看这样两个画面。这两幅图就是讲母鸡走过院子。文字只有五个字“她走过院子”,可是图画呢?大家看看,是否能读出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学生的作业:母鸡萝丝昂着头,挺着胸,走过院子。这时,紧跟在她身后的狐狸想:“哈哈,机会来了,看我怎么逮住你这只肥母鸡,好好饱餐一顿。”狐狸的眼里只看到母鸡,完全没有看到倒在院子地上的钉耙。他纵身一跃,一脚踩到了钉钯齿上,钉钯柄翘了起来,“砰”的一声,打在狐狸的脑袋上。狐狸被打得眼冒金星,可它不敢叫,也不敢嚷。他可不想让母鸡听到,暴露自己呢!

这样的文字,因为有故事情节为依托,又有具体的图画情境,孩子写时,自然能轻松地入情入境,写起来也就毫不费力了。像这样,文字叙述一个简单的故事,图画隐含着更丰富的另一个故事的绘本还有很多。如美国大卫•香农的“大卫”系列(《大卫不可以》《大卫上学去》《大卫惹麻烦》),瑞士莫妮克•弗利克斯的《无字书•大风》等等,都是文字非常简洁甚至没有文字,但是从画面里却可以读出一个又一个趣味十足的故事。这样的绘本能够激发孩子突破时空限制,展开联想和想象,让儿童有话可写,又能写得兴味盎然。

2.“读——说——写”

很多绘本,用精简、有韵味的优美文字来铺陈故事。这样的一种文字叙述,不但能深深打动儿童的心,更能打开他们的想象,让他们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诗文。绘本故事的主旨不是家长或老师说教给儿童的,而是儿童在听、读故事的过程中,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去发现,去思考,去感受,去言说,自然而然地感悟到的。

《逃家小兔》就是一个经典的范例。故事讲述了一只小兔子和妈妈在幻想中,用语言玩捉追逐的游戏。兔子说它要跑走了,兔妈妈说:“你要是跑走了,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一场欢快而奇特的追逐游戏就这样展开了:

看到这六张图片了吗?这是《逃家小兔》绘本中完整的一组对话。妈妈和小兔子之间富于韵味的奇妙对话,构成了这个诗意盎然的小故事。

小兔子还会变成什么呢?兔子妈妈又会怎么去追呢?孩子在阅读的时候,不自觉地就会模仿绘本中的语言格式,围绕故事主旨,进行“我来变变变”。

我们也来看看孩子的课堂对话记录。

(1)“如果你变成树,我就变成泥土,躲在你的脚下,让你看不到我。” “如果你变成泥土,我就变成蚯蚓,给你松土,让你能自由地呼吸。”(2)“如果你变成树,我就变成蜜蜂,让你抓不到我。”

“如果你变成蜜蜂,我就变成蜂窝,采完蜂蜜你还是会回到我的怀抱里。”(3)“如果你变成小鸟,我就变成夜空,让你看不见我。” “如果你变成夜空,我就变成星星,跟你在一起,照亮你。”

这些对话是不是很诗意,又很充满爱意?更为有趣的是,他们还会几个人合作,挑战自己,“快乐接着变”,好玩又开心:“如果你变成大树,我就变成火车,呜呜开到远方去。”

想想看,孩子会怎么接?

“如果你变成火车,我就变成铁轨,让你永远在我身上跑。”“如果你变成铁轨,我就变成棒棒糖,躲到瓶子里。”“如果你变成铁轨,我就变成棒棒糖,躲到瓶子里。”“如果你变成大嘴巴,我就变成长铅笔,不让你放进嘴巴里。” 是不是可以看见一个在谆谆教诲的老师的影子:铅笔有毒,不能放进嘴巴里!这样的诗意的爱的语言,太多了

儿童文学家波罗•福克思说:“当你把一本书交到孩子手上时,你便带给孩子无限人生的可能性,你便成为一个启发者。走进书香的世界,走进人类文明的殿堂,走进人性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儿童在读绘本的时候,是没有故事主旨的概念的,他们能在反复诵读中,能感悟到故事的主旨,但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悟。因此,教师要提供儿童“续写自己故事”的机会。让他们根据主旨,采用绘本中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表述。把绘本语言迁移运动到自己熟悉的、相似的情境中,实现语言的学习迁移。

这种选择性的模仿,不是对绘本语言的机械模仿,也不是在强化和训练的情况下发生的,乃是正常的自然情境中发生的语言获得模式。这样获得的语言既有学习和模仿的基础,又有新颖性。儿童不但积淀了富有童趣的典范语言,更为重要的是,愉悦了心灵,丰满了精神。

围绕故事主旨,采用重复段式的表现手法,可以开展续写的绘本故事也有很多,如《小猪变形记》《我爸爸》《我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等等。

3.“读——猜——写”

一本优秀的绘本,一定有一个好看的故事,让儿童着魔,非要一口气看完不可。故事有情节,有悬念,有一个又一个的因果关系,这些因果关系隐藏在故事里,就像一个个预先设计好了的问与答,它们会激发起儿童的好奇心,邀请读者参与到故事之中。

塞缪尔•约翰逊曾说:“好奇心是智慧富有活力的最持久、最可靠的特征之一。孩子的好奇心总是非常强的。他们总是想探究未知的事物,寻找未知的答案。”绘本故事创设的悬疑,令儿童乐此不疲地参与猜测,每个儿童都希望自己能猜的和绘本描述的一致,他们表达的热情空前高涨。

这是英文版的《苏菲生气了》。《苏菲生气了》这个绘本故事,讲一个叫苏菲的小姑娘,因为姐姐抢了她的玩具,妈妈还帮姐姐说话,她非常非常生气,绘本中用了“竖起的头发、狮子、火”等形象,来表现苏菲愤怒的情绪,而后出现了这样两幅图画,文字是“苏菲现在是一座火山,就要爆发。当苏菲生起气来--真的真的生起气来„„”

苏菲真的真的生起气来会怎样呢?故事讲到这儿,孩子的心会不由自主地拎起来,内心在揣度,在猜测,在根据自己的生气模样编织着故事。

有的孩子猜:当苏菲生起气来--真的真的生起气来,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她一脚踢翻了地上的玩具卡车,扑到姐姐面前,抓过大猩猩的腿,她叫嚷着:“你不让我,我也不会让你玩的!放开你的手!”

有的孩子猜:当苏菲生起气来--真的真的生起气来,她就像一座火山爆发了!她气呼呼地冲进自己的房间,“砰”地一声关上门。她在里面尖叫,乱扔东西。苏菲生气极了!有的孩子猜:当苏菲生起气来--真的真的生起气来,她可能会离家出走,离开这个让她伤心的家,离开让她生气的妈妈和姐姐。

每一种猜写都烙着儿童自身的生活经验,从心底滋生出的是属于自己的那个故事。

绘本画页中,省略号往往会出现在前一页文字的末尾,给儿童提供了猜测的想象空间。《爷爷一定有办法》《有个性的羊》《小猪变形记》等绘本,无不如此。

4.“读——辨——写”

绘本的创作主要是面向低龄儿童,因而情节会比较简单,一般是围绕主人公讲述一个故事。但故事的配角身上,往往还会隐藏着更多有趣的故事。这些“配角故事”,就是可开发的写话题材。儿童阅读完绘本故事后,教师如能创设情境,把主人公经历的某个情节、某个片段“转移”到配角身上,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儿童对这样的假设,是非常乐于挑战的,写话的兴致又会在瞬间绽放。

《笨拙的螃蟹》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螃蟹尼尼不喜欢自己的大钳子,因为不管他干什么,笨拙的大钳子总是碍事儿。后来,章鱼被水草困住,尼尼用大钳子剪断水草,救出了章鱼。原来,笨拙的大钳子也有很管用的一面。从此,尼尼终于不再嫌弃自己的大钳子了。

故事中的配角章鱼、水母、乌龟最大的缺点在哪里呢?这些缺点又会怎么变成优点?

讲完螃蟹尼尼的故事,教师就可设计“章鱼嫌自己喷出来的汁液黑,太脏了,要把汁液变成无色的”“水母觉得自己的触手太多,把脸都遮住了,要把触手都去掉”“海龟觉得自己天天背着龟壳,太累了,想把龟壳拿掉”三个话题,让儿童辨析:它们的想法对吗,为什么?然后请他们选择一个动物,写一写,劝一劝。我们也来看看孩子们的劝导语乌龟呀乌龟,虽然你怎样背着龟壳,是很累,也很不方便。但是,万一有一天,其他动物来攻击你的时候,你就可以把头和脚缩进龟壳里,他们就咬不动你了。你怎么能把龟壳扔掉呢?绘本可以让我们返老还童,可以打开灵性,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增长智慧„„章鱼啊章鱼,你黑色的汁液是你逃命的法宝呀!别人来袭击你的时候,你喷出黑色的汁液,人家就看不到你了。你就可以借机逃走。如果白色的汁液,你喷了有什么用呢?人家还是可以看到你,抓住你的。

水母啊水母,你的触手作用可大了!每一个触手上都有刺(刺胞),这些刺(刺胞)可以帮你捕捉食物,还可以攻击敌人呢?没有了触手,你该怎么生活呢? 如果说螃蟹“尼尼”对自己大钳子的认可是儿童初始的学习,那么写“劝解词”,就是后期的运用。在“劝解词”的撰写过程中,儿童实现了从一种情境中学习的知识或技能迁移到其他情境中,从而促进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儿童会再次感受到,自己认为难看的、没用东西,在适当的时候,能起到关键的作用,甚至保护自己的生命。

绘本写话的路径还有很多。

如“读——绘——写”,即读读绘本故事,根据绘本故事的主旨,推测情节的发展,先画一画情节发展其中的某个环节和片段,再写一写主要内容。如《小猪变形记》,小猪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看看孩子们是怎么用图画来表现的:

会画出变成鱼、老虎、蝙蝠等等形状的小猪,如果他们愿意,再仿照课文的语言对话格式,写一写自己所画的内容,装订在一起,就是一本孩子们自己创作的《小猪变形记》了。

到了二年级,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创作绘本了。这种图文并茂的写作方式,孩子们非常喜欢。有的孩子,甚至到了乐此不疲的程度,因为,他们不觉得这是在写作,而是在玩和创造。

小学英语绘本教学教案 篇7

随着儿童图书出版市场的繁荣,绘本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学龄前和低年级儿童的主要读物。绘本独特的魅力在于能让孩子在毫无压力的状态下爱上阅读。近年来,由于我国对儿童英语教育的重视,使得英语绘本得到了学者、教师、家长的关注。教师应积极探索将英语绘本运用于小学课堂教学的方式,深入研究开展英语绘本阅读的途径和策略,克服英语教学费时、低效、乏味,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弱等诸多问题。

《英语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善英语教学中过分重视词汇和语法讲解,忽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问题。英文绘本为学生提供了完整的英文文本和丰富的语境,是提高英语阅读素养的良好材料。在教学中,笔者认为应该借鉴阅读教学和阅读素养相关研究成果,让学生爱上英语阅读、提高英语音素意识、拼写能力、文本意识,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技巧和阅读习惯,发挥英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作用。

一、研究背景

绘本起源于十七世纪的欧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绘本在美国大量涌现。在亚洲,绘本的兴起开始于日韩,七十年代开始,台湾、香港等地区绘本阅读逐渐升温,国内绘本阅读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绘本,英语译为picture book,一般指严格意义的图画故事书,区别于图画书、小人书或插图书,其特点是图片与文字同时承担了叙述故事的作用,图文交相辉映、互为补充。优秀儿童英语绘本往往文字简单,主题贴近儿童。英语绘本能够弥补儿童词汇量较少、语言知识不足的问题,是儿童英文启蒙和学习的重要辅助材料。

《基础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然而,现阶段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主要围绕课本开展教学,阅读内容篇幅短小、题材有限,英语绘本正是良好的阅读资源。

随着终身阅读的概念深入人心,传统的“阅读能力”概念正逐步被“阅读素养”(reading literacy)这一新概念所取代。《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中对培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英语阅读素养提出了循序渐进的要求。少儿读者的阅读素养指“可从各种文本中建构意义,并能在学校和日常生活中通过阅读学习、参与阅读群体交流”(鲍道宏2015)。这一概念不仅适用于汉语教学,同样适合于英语教学。传统英语教学只注重阅读技能,而忽视了学生阅读素养的综合发展,造成学生不会阅读、不愿阅读的尴尬局面(王蔷2015)。英语阅读素养理论研究的新成果能够使小学开展绘本阅读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学模式和方法更加灵活,达到丰富教学内容、拓展阅读量、体验文化差异和提高阅读素养的目的。

二、绘本阅读教学法的选择

英语是中国学生的第二语言。第二语言的阅读教学越早开始越好(柯顿、卡罗尔2013)。小学英语阅读教学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拼音文字的学习规律,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的音素意识和拼读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英汉差异,运用语音教学法(如自然拼读法等)培养学生的音素意识和拼写意识,并能够感知英语的停顿、节奏、韵律、语调等超音段语音知识。

学生应当能够较流畅地进行英语阅读并掌握相关的阅读技巧与策略。小学英语教学应运用全语言教学法,注重语言整体呈现,利用图文层层展开,创设较为宽松愉快的阅读氛围,使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积极快乐的阅读体验(曹靖仪2016)。

英语绘本教学适宜长期开展,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阅读时间,通常每周或隔周安排一次绘本课,保证一定的阅读量。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教师还应逐步增加阅读量。

三、绘本教学案例分析

(一)绘本The Hungry Lion的文字内容

The hungry lion

“I am hungry,”said the lion.“What can I eat?”

The elephant said,“You cannot eat me.I am too big.”

The monkey said,“You cannot eat me.I am too clever.”

The crocodile said,“You cannot eat me.I am too fierce.”

The zebra said,“You cannot eat me.I am too fast.”

The lion went down to the pool.

“Run!”said the animals.“The lion is hungry.”

(二)教学情况分析

内容分析:该绘本以一只饥饿的狮子觅食为主题,被捕食的动物提出诸多狮子不能吃他们的理由。绘本中的动物形象生动、表情传神、文字简明、句式简单、趣味性强。

学情分析:符合儿童语言认知特点。常见的动物主题、简单的词汇和句式,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

教学目标:能够根据图片猜测词义,预测故事内容;理解、认读词汇;复述故事大意。

教学难点:多音节词的朗读(elephant,crocodile,animal);the的不同发音(区分the elephant和the monkey)。

(三)教学活动设计:

1. 读前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绘本封面图片,封面往往是故事的线索或主题。学生观察狮子,猜测这些狮子的关系:Who is the father lion?学生通过常识可知长着鬃毛的是狮子爸爸,守护着自己孩子的是狮子妈妈。通过狮子爸爸伸长舌头、流口水等细节推测狮子的状态———The lion is hungry,介绍标题The Hungry Lion。

2. 读中活动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注意到了草原、饥饿难耐的狮子等细节,为其他动物的出场做了铺垫。学生猜测在广袤的草原上哪些动物会成为狮子的美餐,主动探究故事的发展。小学生可以结合已有的关于动物的知识,预测和想象后续情节。在绘本中,狮子没有吃到任何一种动物。教师可以询问学生“狮子吃不到这四种动物的原因”。学生对照图片展开丰富的想象,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并进行示范朗读。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根据语音、语调的变化来表现不同动物的特点。学生置身于语境之中,易于理解含义。另外,教师也可逐句展开,“It is a monkey.”出示The monkey said,“You cannot eat me,I am too______.”引导学生推测可能的形容词。

在教学中,教师亦可以通过让学生猜测狮子还会遇到什么动物,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The cat said,“You cannot eat me,I am too_____.”The fish said,“You cannot eat me,I am too_____.”教师多加示范朗读,学生自行聆听、观察,主动进行跟读与模仿。

“The lion went down to the pool.”是情节的合理展开,不作为本课要点,进行简单阐释即可。最后一张图片,“Run.The lion is hungry.”通过动物四散逃窜的场景,学生不禁猜测狮子最后抓住了谁。

最后,教师应有意识地操练多音节词crocodile,elephant,并对the的两种不同读音加以说明,帮助学生克服难点。在绘本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指导部分拼读,如出现在too和pool中的字母组合“oo”的发音,认读moon,boot等词。

3. 读后活动

反复阅读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反复听读模仿,提高语音意识并培养良好的语感。绘本阅读后,教师可以布置模仿背诵,也可推荐词汇类似、主题相近的图书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但切勿考查单词,更不要将绘本阅读课与教材混为一谈,否则很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绘本的积极性。

结束语

绘本运用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是提高英语阅读素养的有效途径,弥补了当前小学英语教学的不足。通过阅读英语绘本,增长了学生对英语的亲近感,提升了英语的语音意识、拼写意识、文本意识,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摘要:从阅读绘本的产生过程入手,结合《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英文绘本为学生提供了完整的英文文本和丰富的语境。通过选择恰当的绘本阅读教学法,并结合具体绘本分析了绘本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指出将绘本引入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提高英语音素意识、拼写能力、文本意识,并形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英语,绘本,阅读素养,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鲍道宏.2015.从“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反思小学阅读教学[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4):37-41.

曹靖仪.2016“.在Phonics教学基础上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实践研究”总结[J].疯狂英语教学版,(1):18-22.

教育部.200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柯顿,卡罗尔.2013.美国中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指南(第四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绘本阅读给小学英语教学添光彩 篇8

【关键词】 绘本阅读;小学英语;光彩

一、绘本阅读的定义

绘本它是一种利用多个连贯的图画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或者某个故事情节的一种书籍。绘本阅读至今已经有近2000年的发展历史。在西方发达国家,比如:英国、美国等每个儿童都有这样的读物,在我国绘本阅读的实践研究才刚刚开始,绘本阅读运用于英语教学中也是近这几年才开始推广。绘本阅读在内容上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和认知规律,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绘本阅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以绘本为载体,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

在一个人生成长的漫长过程中所读到的重要书籍之一就是丰富多彩的绘本故事,一个小学生可以从丰富多彩的绘本世界体会到属于他们的快乐,这对于他的英语学习有很大的影响作用。通过对绘本的阅读,把对绘本故事的喜爱转移到平时的英语知识学习过程中,凭借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提高学生英语能力,提升英语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都会在每月固定的时间里安排一节绘本阅读课,推荐学生阅读一些有趣的绘本故事。例如曾经在某一节课上推荐了这本《鲍勃去看牙医》,它是一本有趣的英语绘本,很受小学生的喜爱。故事情节简单:说的是鲍勃去看牙医的见闻故事。在学生阅读完毕后,让学生交流相互说一说故事的大概意思,并向全班同学汇报。其实这是一本中英互译书籍,所呈现的内容对中低年级学生而言有些抽象,教师认为学生可能会在复述故事的时候遇到困难,没想到学生借助了绘本上的图画效果马上能明白其意思,用自己的语言将故事复述出来,甚至有的小学生还会加上自己想象夸张的动作、表情,整个英语课堂笑声充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述故事,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又怎么会不想继续阅读下去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被激发,这本绘本书籍里所含的一些单词、词组就被学生记住了。

2.以绘本为工具,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思维能力

绘本是一本看不完的有趣书籍,“看不完”是指学生每次阅读的角度不同,每次阅读完之后都有不同的体会、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发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学生而言每次阅读过程都是一个独特的体验,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想象能力、创新能力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给予学生发挥自己想象的空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自己写新的故事,把自己当作“作者”,描写自己想要的故事,以此提高学生的语言创新能力。在教学完三年级3A My friends我的朋友这一单元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我在绘本阅读课上向学生推荐了这本《我的朋友—大象》绘本,这个绘本说的是一个孩子在森林里迷路了,一头大象看见了,陪他一起玩直到他妈妈找到他的有趣故事。在阅读完这个故事后,提问学生:“你们想象一下,妈妈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孩子,她看到了孩子、看到了大象会说些什么?”孩子看到了妈妈会怎么跟妈妈介绍他的大象朋友呢?把你想到的写一写、画一画,做成一本漂亮的绘本。”学生的激情马上被点燃了,由于在3A My friends已经学过如何介绍自己的朋友,所以学生写起来也就容易多了,有的学生写:“MA,hes the Elephant. Hes my friend. His trunk is like a slide!……”有的学生把妈妈、孩子、大象相拥抱的画面画了出来,有的学生画妈妈谢谢大象的图画,可谓是天马行空。虽然学生在创编绘本的过程会出现语法错误、会出现不合情理的事情,但这是学生最真诚的创作,不管怎么样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表扬,因为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英语语言的创新能力、阅读能力、语言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3.以绘本为“剧本”,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学英语学习中,锻炼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最终目标。绘本阅读丰富有趣,深受学生的喜爱,如果在课堂中有效利用绘本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上课时引导学生先看绘本中的图片,并根据图片表达的意思演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想说、敢说、会说、爱说,使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例如二年级牛津英语2B第2单元At the zoo要掌握的两个句型就是What do you like…和l like……为了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在绘本阅读课上让学生表演《What do you like》绘本,表演时先不看文字内容,以4个人为一小组交流讨论表演方式,每一组派2名学生进行表演,这是一本介绍喜欢吃什么水果的绘本书籍,主要句型也是What do you like…和l like……学生们在表演时不仅加上了有趣的动作,还模仿相关吃东西的声音进行表演,正是因为在表演过程中这些细节的添加,使绘本故事内容更加的完整、丰富,将一个个可爱的人物形象展现在眼前。低年级的学生表演欲望是很强烈的,他们是喜欢表演的,通过绘本表演学生有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绘本表演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在不知不觉中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激情,可以说运用绘本阅读给小学英语课堂增添了很多活力。

上一篇:招聘及公司简介资料下一篇: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句子(135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