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事工作礼仪知识

2024-10-16

外事工作礼仪知识(精选10篇)

外事工作礼仪知识 篇1

外事工作礼仪知识

国家之间一律平等的原则。外事工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具体推行与实践体现,我国的外交政策强调国家不分大小、强弱、穷富等,相互之间是一律平等的交往关系。因而,任何单位、任何部门、任何个人在外事交往活动中必须贯彻平等原则,要热情友好,落落大方,彼此尊重,不卑不亢,坚决反对大国主义。

尊重国格、尊重人格的原则。在涉外交往中既要维护本国的利益、尊严,又要尊重他国的利益和尊严,国家不分贫富大小,人不分种族信仰,不分民族、宗教、风俗习惯,一律平等以礼相待,不能厚此薄彼,不能做任何有损国体、有辱国格的事。而且,在与外宾交往中,既要坦诚、谦恭、热情、周到,又不能低声下气、卑躬屈膝、失去自我,要自尊自爱。

遵守外事纪律的原则。在外事接待工作中要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自觉遵守外事纪律,不得失密泄密;不利用工作之便营私牟利、索要礼品;不背着组织与外国机构及个人私自交往;不私自主张或答应外国客人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参加外事活动,要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

注重礼仪与礼节要求的原则。我国对外政策也要求交际礼仪与之相适应,做到礼仪周到而不烦琐,热情接待而不铺张,活动内容丰富而不累赘。接待外宾的人员应仪容整洁,仪表大方,表情亲切、自然,熟悉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陪同外宾时要注意自己的身份和所站的位置,言行举止要符合礼仪要求,坐立姿势应端庄,对外宾的穿着不评头品足,以使来宾真有“宾至如归”之感。

外事礼仪的总体要求

友好相处,互惠互利。对外交往要以宽阔的胸怀和精神相处,双方在互利互惠的原则下进行相互合作与交流,即使由于条件所限而难以达成互利协议之时,也不应采取欺诈、强制手段来谋取自身的利益。

遵守时间,不得失约。这是国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礼貌。参加各种外事活动,都要按时抵达。过早抵达,会使主人因准备未毕而难堪,过迟到达,会使主人与客人空等过久而失礼。如确因故迟到时,应诚恳向主人和客人致歉并说明原因。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礼貌地告知主人,并表示歉意。尊重老人与妇女。尊重老人与妇女,既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也是涉外交往中的必备品质。在上下楼梯,进出电梯、车辆时,都应礼让老人与妇女,让其先行,必要时给予适当帮助;对同行的老人、妇女,男子应帮助提较重物品;进出大门,要主动帮助他们开门、关门;进出屋时也可帮助他们穿、脱大衣外套;同桌用餐时,男子也应主动帮助他们入座、离席。

尊重各国的风俗习惯。不同的国家、民族,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宗教等因素,各有其特殊的风俗习惯和礼节,在外事交往中均应予以重视。如新到一个国家或初次参加活动,应多了解,多留意,多观察,不懂或不会做的事,可仿效别人。

注意个人卫生与举止言谈。国际交往中要注意个人卫生,衣着要整齐美观,衣领袖口要干净,皮鞋要上油擦亮,穿西装要打好领带,穿中山装要扣好领扣、领钩,梳理好头发,刮净胡子,修剪好指甲。

举止要落落大方,端庄稳重,表现自然,和蔼可亲,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另外,参加活动前不能吃葱、蒜等带有刺激味的食物,注意吸烟的场所及烟量。

言谈的态度要诚恳、自然、大方,语气要和蔼可亲,表达要得体,谈话内容要事先有所准备,应开门见山地说明来意后就进入正题,要留给别人说话的机会,言谈中手势不要过大,讲求倾听的艺术,不要询问妇女的年龄、婚否、工资收入等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不要随意谈论当事国的内政、外交、宗教等问题。

涉外礼仪三大基本要求

你不管是坐、请坐、请上坐也好,茶、上茶、上好茶也好,关键是要通过这种形式,向别人传递出尊重对方的信息,这恐怕是要点。但是尊重在国际交往中,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不能够偏袒于一方。

第一个方面的要求就是要自尊为本,要强调自尊自爱。一个人在国际交往中,不讲自尊,就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自己,你自己要把你当回事,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举止大方。有同志这方面差点劲了,往人家对面一站,或者一坐,也不管对方是熟人是生人是同性是异性,比较洒脱,比如腿伸出去,男同志,顺手把裤管往上一拉,露出一条飞毛腿。但是此种人,那么在国际交往中,在比较重要的场合,怎么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呢?所以要尊重自我。

其次要尊重自己的职业。工作你分工不同,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真正被人家尊重的人,是有实力的人,是学有所长的人,是专业方面有本事的人。所以要爱岗敬业,这样的人才会赢得尊重,各国皆然。

最后,第三个方面要尊重自己的单位。大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小到我们现在供职的地方,那在国际交往中,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维护它的尊严和形象,

资料共享平台

《涉外礼仪三大基本要求》。其次我们强调要尊重交往的对象,不仅要自尊,而且要对交往对象表示尊重。我们一般要讲五句话:“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份,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客户是一种常识,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这五个方面,涉及到我们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要尊重,要全方位的尊重,不能失礼于人,尊重为本。但是,光讲尊重为本,在国际交往中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第二个方面的理念的要求,就是要善于表达。

你要把你对对方的尊重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你不表现他怎么会知道你尊重他呢?

它有个表现程式的问题。比如我们在国际交往中,接待外国客人,我们强调接待三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是吧?来了话你要先说个欢迎光临,然后再说事。我在我们保卫处的同志讲过课,我跟他讲,“那要来了客人的话,你首先要问先生你好,然后再说事,你不能上来问,找谁,人家是犯罪嫌疑人吗?”你打电话也是,拿起话筒第一句话,“你好中国人民大学”,然后再说事,不能上来就喂喂喂,再问“有人吗?”那人家不是人吗?那你这是基本礼貌,你这个“三声”没有,你算什么?

外事工作礼仪知识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选择某校2011级、2010级高职护生与2012届中职护生共412名为研究对象, 其中2011级高职护生及2012届中职护生均为临床实习护生, 2010级高职护理护生为在校生。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本研究调查的是院校中高职护生对护理礼仪相关知识的认知和需求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礼仪需求学生问卷调查表。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由中高职护生一般资料、中高职护生对护理礼仪相关知识的认识及护理礼仪知识需求项目表3个部分构成。其中护理礼仪知识大纲需求项目表包括护士的仪表礼仪、护士的行为礼仪、护士的言谈礼仪、护士的交往礼仪、护士的日常工作礼仪和护士的道德礼仪6个纬度46个需求项目。各需求项目按需求程度分为不需要、无所谓、一般需要、比较需要和非常需要5级, 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分别赋分值1分~5分, 全部为正向评分, 得分越高, 需求程度越高。本研究共发放调查表420份, 回收有效调查表412份, 有效回收率98%。

1.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中高职护生一般资料

中高职护生共412名, 均为女性, 高职在校生148名 (36%) , 中职在校生264 (64%) , 实习护生332名 (81%) 。

2.2 中高职护生对护理礼仪知识的认识

本研究对护生护理礼仪相关知识的认识情况进行调查。根据数据分析, 护生对护理礼仪的关注度、自身满意度、是否希望在护理礼仪方面接受培训、是否有必要在在校期间进行护理礼仪培训等认知情况见表1。

名 (%)

2.3 中高职护生对护理礼仪知识需求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中高职护生对护理礼仪知识需求的总体水平介于“非常需要”和“比较需要”之间;各纬度中以护士的言谈礼仪和行为礼仪需求得分最高, 护士的道德礼仪与仪表礼仪需求得分最低。见表2。

3 讨论

3.1 中高职护生对护理礼仪的认知较高

本研究调查发现, 中高职护生对护理礼仪的认知同样较高, 83%的中高职护生认为《护理礼仪》需要成为专业课程, 并且会影响将来的工作, 82%的护生希望自身在护理礼仪方面有所提升, 69%的护生对护理礼仪有所关注, 65%的护生认为在校期间有必要接受护理礼仪的培训, 并且有75%愿意接受护理礼仪的培训,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护生对护理礼仪学习的重要性认识。

随着医学的发展及“整体化护理”“人性化护理”的开展, 对护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良好的礼仪行为对服务对象的身心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6]。有调查也显示, 大部分本科护生认为学习护理礼仪对提高整体素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6]。有研究发现, 近3年某校护理专业参加礼仪培训的学生就业率高达98%, 很多医疗单位普遍认为培训后的同学有礼貌、服务态度好[7]。所以说, 护理实践不仅需要依靠物质的和技术的力量, 也要依靠包括礼仪在内的人文精神[8]。

3.2 护理礼仪教育顺应护理教育、护生自身的需求

本研究调查显示, 高职护生对护理礼仪知识需求的总体水平较高, 介于“非常需要”和“比较需要”之间, 说明护理礼仪教育顺应了护生自身的需求。随着护理从“以疾病为中心”开始向“以人为中心”转变, 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必须与高素质的护理人员相匹配[9]。然而, 近年来, 护理礼仪的教育及实施并不理想, 高校内低俗课桌文学、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讲粗话等屡见不鲜[10]。有调查发现, 仅57.3%和55.7%的病人对护士语言和蔼、态度热情表示满意, 而41.0%的病人对护士的仪表整洁表示不满意[11]。可见, 作为护理服务的主力军, 加强护生的护理礼仪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当今许多国家的护理教育者认为, 在护理课程中融入人文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服务对象[12]。护理礼仪正是一门可将护理活动导向最大成功的学科。通过礼仪教育, 让大家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等能反映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13]。

3.3 中高职护生对礼仪的需求度不一

礼仪是与人交往的方式以及实施交往行为时的外在表现方面的规范, 包括语言、仪容、仪态、风度等[14]。在本研究调查中, 中高职护生对护理礼仪知识的各纬度需求表现不一。

3.3.1 对护士的言谈礼仪和行为礼仪需求最高

本研究发现, 中高职护生对护士的言谈礼仪和行为礼仪需求最高, 这可能与中高职护生在校期间, 言语与行为的相关教育缺少有关, 再加之, 中高职护生没有临床护理工作的经验, 其沟通能力与行为能力较弱, 所以对言语礼仪和行为礼仪需求较高。语言是护士与病人沟通的重要工具[15], 恰到好处地运用可以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和心理负担, 使病人感到尊重和同情[16], 对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起到了桥梁的作用[17]。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言谈举止等均是导致医疗纠纷及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18]。有调查发现, 病人对护士的行为礼仪要求较高, 90%的病人认为护士的举止应文明礼貌[19]。王洁蕊[18]调查发现, 病人在追求医疗技术的同时, 对护士的素质提出了要求, 他们认为护士的服务态度、语言谈吐、责任心、文化程度等影响病人康复治疗时的心理状态。可以看出病人对护士的言语礼仪和行为礼仪的需求高。

3.3.2对护士的道德礼仪与仪表礼仪需求有待提高

本研究发现, 中高职护生对护士的道德礼仪与仪表礼仪需求相对较低, 这可能与中高职护生对道德意识、仪表意识薄弱以及认知较低有关。当前高校教育出发点与道德礼仪教育存在一定的差距;有关经济社会的发展, 使当今大学生仅重视个人专业能力的提升, 而忽视了礼仪道德与仪表道德的重要性等, 也可能是影响其对道德礼仪与仪表礼仪需求的影响因素。

德育教育是礼仪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有德才会有礼, 无德必定无礼, 修礼必先修德。仪表能体现人们的文化修养, 穿着得体, 能赢得他人的信赖, 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有调查发现, 89%的病人认为护士的着装仪表应大方得体, 对护士的仪表礼仪要求较高[19]。罗菊萍等[20]在护生临床实习中应用护理礼仪后发现, 病人对护生的道德礼仪、仪表礼仪等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4 对策

上述调查结果显示, 护生对护理礼仪教学认知与需求较高, 然现行的护理礼仪教学与护生的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 未能全面考虑护生的需求。如何使课程体系紧密结合临床护理实际工作, 适应市场对护理人才需求, 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与改进。因此, 制订符合护生需求与特点的护理礼仪教学计划, 建立开放型的课程结构和突出护生特色的课程体系成为关键。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

4.1 调整护理礼仪课程结构

结果显示, 护生普遍认为开设专科护理礼仪课程的重要性。针对护生的需求, 建议礼仪理论课程应以“精、新”为原则, 增开护生特色专科礼仪课程, 如仪表礼仪和道德礼仪的特色课程, 增强护生护理仪表的重要性, 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等。

4.2 加强护生实训教学

礼仪具有很强的操作实践性, 礼仪教学应当突出实践性, 增加实训教学, 如请临床带教教员做有关沟通交流的实例讲座, 采用分管病人制度, 锻炼与病人沟通的言语与行为能力, 并定期评价、交流, 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初入科室的护生的学习积极性, 老师还可以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与评价。

4.3 多样化式的教学方法

护生在课程兴趣、职业追求及护士形象上较为广泛、多样, 因此护理礼仪教学应采用多样式的教学方法, 如选用适当的教材, 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环境教学法、角色扮演等, 以访谈、讲座、录像等多种形式, 增强护生对多元文化的认同感。

5 小结

护士职业形象反映了护士的文化修养和职业修养, 对提升病人心理满意度, 促进病人康复治疗, 深化整体护理具有重要意义。医疗卫生服务中融入礼仪服务正日益成为普通百姓的新需求[3]。护理礼仪课程的开设可提高护生的个人素质, 突出专业培养目标, 再现护理人文精神, 完善当代护士形象[21], 对培养护生创新思维能力, 促进护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2]。因此, 为了新一代的护理大军, 应结合病人、护生与社会的需求, 将各个教学环节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 加强护理礼仪的认知, 既重视护生全面发展, 又重视培养护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摘要:[目的]了解中高职护生对护理礼仪相关知识的认知和需求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礼仪需求学生问卷调查表”对某校412名中高职学生进行护理礼仪相关知识认知和需求的问卷调查。[结果]68%中高职护生从未关注过护理礼仪相关知识, 75%护生愿意接受护理礼仪方面的培训;中高职护生对护理礼仪知识需求的总体水平介于“非常需要”和“比较需要”之间;各纬度中以护士的言谈礼仪和行为礼仪需求得分最高, 护士的道德礼仪与仪表礼仪需求得分最低。[结论]中高职护生对护理礼仪知识存在一定程度的需求, 并愿意接受护理礼仪方面的培训。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 以期满足护生的相关需求, 提升学生的内在修养与综合素质, 提高护生的职业竞争力和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外事工作礼仪知识 篇3

1竞赛题第一部分(选择题)、第三部分(图画题)请按照题目序号,选出正确答案,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在答题卡上;第二部分(判断题)也要按照题目序号,对的画对,错的画错,然后填在答题卡上。答题卡在本刊第六期上登出

2在答题卡上要填写姓名、所在学校、通讯地址等,待全部填好后,把答题卡沿边框剪下放入信封,于2008年7月31日前寄至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43号中国儿童中心期刊总社(邮编100035),并在信封左下角注明“奥运知识竞赛”(使用复印的答题卡无效)

3参加活动的同学可以自己邮寄,学校也可以统一组织邮寄。

判断题

1在网球的比赛过程中,观众是可以任意走动的。()

2观看高尔夫球比赛时,要求观众的相机除了不能使用闪光灯之外,快门也不能有声音。( )

3在观看花样游泳比赛时,当运动员完成一个漂亮的动作,观众可以鼓掌欢呼,表示赞赏,不必担心叫好声会盖过音乐声,干扰运动员的正常发挥。( )

4在观看篮球比赛时,可以带上内容健康、尺寸恰当、表达心意的标语牌,适时亮出。( )

5在阿拉伯国家,用左手拿食物或礼品给阿拉伯人会被认为是不敬之举。( )

6合十礼通行于中东信奉佛教的国家或佛教信徒之间。( )

7在与外国人的交往中,男士不可以送化妆品等太私人的东西。( )

8在比较隆重的室内交际场合,女士一定要穿裙子。( )

9在路上行进时,礼仪上的位次排列可分做两种:一是并排行进,它讲究“以右为上”,或“居中为上”;二是单行行进,它讲究“居前为上”。( )

10吃西餐时左手拿刀,右手拿叉。( )

11使用餐巾时,不可以用餐巾擦拭餐具。( )

12德国人相信,谁要是出门在半路遇见烟囱清扫工,谁一整天就会顺利。( )

13招待外国客人的宴会避免在“十三日、星期五”举行。( )

14在意大利,遇到朋友,需把帽子脱下,以表示尊敬。( )

15巴西人以棕黄色为凶丧之色,认为人死好比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16在罗马尼亚,人们送花时,株数应是双数。( )

17在希腊,招手是表示友好。( )

18在德国,朋友过生日不能提前祝贺。( )

19在丹麦,如果你到当地人家中拜访,进门后如果主人请你脱大衣,则表明主人愿意久留你,否则就是主人不想久留你。( )

外事工作礼仪知识 篇4

二、迎送外宾的礼仪(一)学习目标要求熟悉迎送外宾的礼仪。(二)迎送外宾礼仪1.迎送规格对外宾的迎送规格,各国的做法不尽一致,我国目前的做法主要是根据来访者的身份、其访问的性质和目的以及适当考虑两国的关系来加以确定。做为社会组织的外事活动,为保证迎送不致失礼,首先要认真研究外宾的有关资料和基本情况,如客人的身份、地位、社会影响、来本单位访问的目的、可能达成的协议、同本单位的关系性质和程度等以及其他背景资料。另外,准确地记住客人的姓名、职务及相貌特征,以便接站时应用。根据上述资料,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相应的迎送规格。通常,主要的迎送人员应与来宾的身份相当。例如对方是董事长或总经理,我方亦安排董事长或总经理迎送。由于各种原因,如当事人不在当地,或突然身体不适等,应由职位相当的其他人士或其副职出面迎送,并作必要的说明和致歉。对于重要的宾客,或与单位的利益关系重大宾客,可根据特殊需要,安排比来宾身份略高的人士破格迎送。但为了避免其他组织或人士产生不必要的误会,造成厚此薄彼的印象,非有特殊需要,一般应按常归办事。总之,主人的身份要与客人相差不大,以对口、对等为宜。2.做好迎接准备要事先与有关交通部门联系好,核实客人的班机或车船班次的抵达时间,安排好迎送车辆,订好客人下榻的客房及膳食,组织好我方迎送人员。如对所接宾客不熟悉,对无我方陪同人员同机(车、船)到达,则要准备好接站牌,必要时还应准备好鲜花。3.迎接与介绍外宾走下飞机(车、船)后,我方即应上前表示欢迎与慰问,双方互作介绍。通常,先由我方人员或接待翻译人员,将前往欢迎的人员按其身份依次一一介绍给来宾,亦可由我方中身份最高者或熟悉来宾的人员出面介绍。有的国家(如日本)的客人习惯于以交换名片来介绍自己的姓名和身份,如果双方是初次见面,应首先将自己的名片递给对方,使对方一目了然,也是一种有效的介绍方式。4.行礼习俗双方见面互相介绍后,按国际惯例,一般行握手礼,此时应注意握手的顺序和基本礼仪,并注意再次点头致意。行握手礼后,外宾由于国籍、习俗的不同,可能还要对我方再行不同的拥抱礼、亲吻礼、鞠躬礼、吻手礼等,我方均应作相应表示,不可推卸或表现勉强。如安排献花,必须采用鲜花,扎成礼品花束,并注意保持花束的整洁和鲜艳。注意不要用菊花、杜鹃花、黄色花朵,因为有些国家忌讳这些花。对于重要客人,可安排机场、车站或码头的贵宾休息厅稍事休息,此时要准备相应的饮料进行招待。(三)相应知识1.答应礼节答应礼节主要是指与外宾谈话时应对的礼节。秘书人员在解答外宾问题时,语气温和耐心,双眼注视对方,集中精力倾听,以示尊重。对外宾的话未听清时,应说:“对不起,请您再说一遍。”在处理问题时,语气要婉转,如说:“我所说的不会不合理吧?”有事要打扰客人时,应说:“对不起,打扰您一下。”如对外宾的提问一时答不上来时,应先致谦后查询,如说:“对不起,这事我不清楚,待我问明白后告诉您。”当外宾对答讯表示感谢时,应说:“不客气”、“请别在意”、“不,一点都不麻烦,不必客气。”2.注意谈话分寸对外宾谈话要实事求是,自己不知道的事不要随便答复,无把握的事不要应诺,做到言而有信。在外宾面前千万不要吹嘘自己。三人以上在场,不要只谈两人知道的事,以免使其他外宾有冷落之感。谈话时不要自己滔滔不绝,要让外宾有机会讲话,外宾讲话时,不要随便插话或打断。与外宾谈话时,应用外宾都能听懂的语言,讲大家都能参与的内容。(四)注意事项1.外宾抵达前工作(1)掌握飞机(车、船)确切抵达时间,如有变化及时通知迎接、陪同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到达机场(车站、码头)时间一般在外宾抵达前15-20分钟。(2)检查外宾住的房间,确定安排是否妥当、合适。2.外宾抵达后工作(1)迎宾。外宾下飞机或出机场(车站、码头)后,迎接人员应将其姓名、职务一一介绍给外宾,迎接人员同时与外宾握手表示欢迎。(2)商议活动日程。商议的目的是看主人的安排是否符合客人的要求,有无需增减的内容和项目。若有,须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和部门。

礼仪知识:幼儿礼仪教育 篇5

回家后,则要极力赞赏孩子今天所做的事。例如,“你今天和隔壁爷爷奶奶打招呼了,做得很好。”其实孩子都很精明,当他发现“嘴甜”可让大家都开心,又可得到奖赏时,他会很乐意去做这件事。

孩子在公共场所吵闹不休

要处理这个问题,事先预防是关键。外出前先告诉孩子,外出的目的是什么,让他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出门前,也要先跟孩子说好规则,确定他已经听明白,并问他是否能遵守。

到了外边,这些规则一定会被打破,但家长要耐心地提醒与纠正,直到孩子遵守。同时,家长也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例如,孩子在超市奔跑吵闹,屡劝无效时,可问他:“你是要安静下来,还是要离开?”如果孩子不听劝说,就冷静地带他回家,千万不要舍不得选好的物品。让孩子清楚明白,除非在公共场所表现得宜,否则不能再出门。下次出门前,可再和孩子谈一次,是否了解这些规则,能不能遵守;如果不能,就把孩子托给其他朋友,大家按需要轮流外出购物,这样也能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

生活礼仪基本知识:个人礼仪 篇6

(1)发型得体。男性头发前不盖眉,侧不掩耳,后不及领。女性根据年龄、职业、场合的不同,梳理得当。

(2)面部清爽。男性宜每日剃须修面;女性宜淡妆修饰。保持口腔清洁。

(3)表情自然。目光温顺平和,嘴角略显笑意。

(4)手部清洁。定期修剪指甲并保持手部洁净。女性在正式场合不宜涂抹浓艳的指甲油。

2.体态有哪些基本要求?

(1)站姿:两眼平视前方,两肩自然放平,两臂自然下垂,挺胸收腹提臀。

(2)坐姿:保持上身直立,双腿自然并拢,切忌抖动腿脚。

(3)走姿:抬头挺胸收腹,双臂自然摆动,脚步轻盈稳健。

不可在公共场所席地而坐。

单独用食指、中指指向他人是失礼的行为。

3.着装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整洁合体。保持干净整洁,熨烫平整,穿着合体,纽扣齐全。

(2)搭配协调。款式、色彩、佩饰相互协调。不同款式、风格的服装,不应搭配在一起。

(3)体现个性。与个人性格、职业、身份、体形和肤色等特质相适应。

(4)随境而变。着装应该随着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其着装款式和风格也应有所不同。

(5)遵守常规。遵循约定俗成的着装规矩。如:西装应在拆除袖口上的商标之后才可以穿着;西装外袋不应存放随身物件。

不可在公众场合光膀子、卷裤腿、穿睡衣。女性在办公场所不宜穿着吊带装、露脐装、超短裙、短裤等。

脖子比较短的人不适合穿着高领衫,体形较胖的人应尽量避免穿着横格子的上衣。

佩戴饰物要尊重当地文化和习俗。

4.正式场合男士着装的礼仪有哪些?

在重要会议和会谈、庄重的仪式以及正式宴请等场合,男士一般以西装为正装。一套完整的西装包括上衣、西裤、衬衫、领带、腰带、袜子和皮鞋。

(1)上衣:衣长刚好到臀部下缘或差不多到手自然下垂后的大拇指尖端的位置,肩宽以探出肩角2厘米左右为宜,袖长到手掌虎口处。胸围以系上纽扣后,衣服与腹部之间可以容下一个拳头大小为宜。

(2)西裤:裤线清晰笔直,裤脚前面盖住鞋面中央,后至鞋跟中央。

(3)衬衫:长袖衬衫是搭配西装的唯一选择,颜色以白色或淡蓝色为宜。衬衫领子要挺括;衬衫下摆要塞在裤腰内,系好领扣和袖口;衬衫领口和袖口要长于西服上装领口和袖口1厘米—2厘米;衬衫里面的内衣领口和袖口不能外露。如果西服本身是有条纹的,应搭配纯色的衬衫,如果西服是纯色,则衬衫可以带有简单的条纹或图案。

(4)领带:领带图案以几何图案或纯色为宜。系领带时领结要饱满,与衬衫领口吻合要紧;领带长度以系好后大箭头垂到皮带扣处为准。

(5)腰带:材质以牛皮为宜,皮带扣应大小适中,样式和图案不宜太夸张。对于腰围较大的男士,可改用吊带将裤子固定住。

(6)袜子:袜子应选择深色的,切忌黑皮鞋配白袜子。袜口应适当高些,应以坐下跷起腿后不露出皮肤为准。

(7)皮鞋:搭配造型简单规整、鞋面光滑亮泽的式样。如果是深蓝色或黑色的西装,可以配黑色皮鞋,如果是咖啡色系西装,可以穿棕色皮鞋。压花、拼色、蛇皮、鳄鱼皮和异形皮鞋,不适于搭配正式西装。

西装应在拆除袖口上的商标之后才可以穿着。

西装外套上的口袋只是装饰性的,一般不装东西。

西装上衣里面最好不穿毛衣或毛背心,以更好体现西装的层次感。

站立状态时应将纽扣系好。双排扣的上衣,纽扣要全部系好;单排扣的上衣,三粒扣的以系中间一个或者上面两个为宜,两粒扣的应该系上面的一个扣,单粒扣的一定要系好。

5.正式场合女士着装的礼仪有哪些?

在重要会议和会谈、庄重的仪式以及正式宴请等场合,女士着装应端庄得体。

(1)上衣:上衣讲究平整挺括,较少使用饰物和花边进行点缀,纽扣应全部系上。

(2)裙子:以窄裙为主,年轻女性的裙子下摆可在膝盖以上3厘米 — 6厘米,但不可太短;中老年女性的裙子应在膝盖以下3厘米左右。裙子里面应穿着衬裙。真皮或仿皮的西装套裙不宜在正式场合穿着。

(3)衬衫:以单色为最佳之选。穿着衬衫还应注意以下事项:衬衫的下摆应掖入裙腰之内而不是悬垂于外,也不要在腰间打结;衬衫的纽扣除最上面一粒可以不系上,其他纽扣均应系好;穿着西装套裙时不要脱下上衣而直接外穿衬衫。衬衫之内应当穿着内衣但不可显露出来。

(4)鞋袜:鞋子应是高跟鞋或中跟鞋。袜子应是高筒袜或连裤袜。鞋袜款式应以简单为主,颜色应与西装套裙相搭配。

着装不要过于暴露和透明,尺寸也不要过于短小和紧身,否则会给人以不稳重的感觉。

内衣不能外露,更不能外穿,穿裤子和裙子时,不要明显透出内裤的轮廓,文胸的肩带不能露在衣服外面。

穿裙服时着丝袜,能增强腿部美感。腿较粗的人适合穿深色的袜子,腿较细的人适合穿浅色的袜子。一般不要选择鲜艳、带有网格或有明显花纹的丝袜。穿丝袜时,袜口不能露在裙子外面。

6.宴请的基本礼仪有哪些?

(1)入座:主人或者长者主动安排众人入座;来宾在长者或女士坐定后,方可入座;入座时,男士为身边(尤其是右边)的女士拉开座椅并协助其入座。

(2)座次:基本上按照以右为尊的原则,将主宾安排在主人的右侧,次主宾安排在主人的左侧。参加人数较多的宴会,主人应安排桌签以供客人确认自己的位置。

(3)体态:入座后姿势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跷腿,不抖动腿脚,也不可任意伸直;胳膊肘不放在桌面上,也不要向两边伸展而影响他人。

(4)交流:宴请是一种社交场合,在餐桌上要关心别人,尤其要招呼两侧的女宾;口内有食物,应避免说话也不要敬酒;宴会上应营造和谐温馨的氛围,避免涉及死亡、疾病等影响用餐气氛的话题。

(5)布菜:主人可为身边的客人布菜。布菜应使用公勺或公筷。布菜时要照顾到客人的饮食偏好,如果客人不喜欢或者已经吃饱,不再为客人夹送。

(6)敬酒:主人先为主宾斟酒,若有长辈或者贵客在座,主人也应先为他们斟酒。主人为客人倒酒时,客人以手扶杯表示恭敬和致谢。首次敬酒由主人提议,客人不宜抢先;敬酒以礼到为止,各自随意,不应劝酒。

(7)散席:一般由主人表示结束宴会,主人、主宾离座后,其他宾客方可离开。

筷子不能一横一竖交叉摆放,不能插在饭碗里,不能搁在碗上。

用餐时,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盘取菜舀汤,应使用公筷公匙;在品尝菜肴后再决定是否添加佐料,未尝之前就添加佐料被视为对烹调者的不尊重;夹菜应看准下筷,不宜随意翻拣;小口进食,避免大口嚼咽;切忌用手指剔牙,可以使用牙签并以手或手帕遮掩,牙签使用后折断放在接碟中。

若不慎将酒水、汤汁溅到他人衣物上,应表示歉意,如对方是异性,不必亲自为其擦拭,请服务员帮助即可;如吃到不洁或有异味的食物,不要大呼小叫,应取用餐巾纸吐出包好后处理掉。

结账时,避免几个人同时争抢付账;未征得主人同意,不宜代为付账。

7.自助餐的基本礼仪有哪些?

(1)取餐按照餐厅设定的方向顺向排队,不可逆向行进更不可插队。

(2)根据个人食量取菜,一次不可取太多,吃完一盘后再去取用,避免在面前同时摆放多个盛满食物的餐盘。

(3)如是宴请或者聚会,应等同桌所有人都取完菜落座后,一起开始用餐。

(4)再次取菜时,不使用已用过的餐具。

(5)不将所取的食物带出餐厅。

取菜时,不宜说话、咳嗽、打喷嚏,以免唾液溅入餐台菜品中。

8.公共场所吸烟要注意什么?

(1)不在室内禁烟区吸烟。

(2)不在妇女和儿童面前吸烟。

(3)不把烟雾喷向他人。

(4)不乱弹烟灰、乱扔烟头烟盒,烟头应完全熄灭。

9.使用电话有哪些礼仪要求?

拨打电话:

(1)选择恰当的拨打时间,以不影响对方工作和休息为宜。

(2)开始通话,先问候对方,然后主动自我介绍;电话突然中断,由主叫方立即重拨,并向对方说明。如拨错电话,应向对方道歉。

(3)通话时集中沟通主要议题,提高通话效率。

(4)结束通话时,以主叫方或尊者先挂断为宜。

接听电话:

(1)拿起话筒,主动问好,然后进行交谈。如果接听较迟,先表示歉意。

(2)接听电话时,温和应答。

(3)如遇对方误拨的电话,应耐心说明,不可恶语相加。

(4)如替他人接听,应做好记录并及时转达

10.公共场所使用手机要注意什么?

(1)不宜旁若无人地大声通话。信号不良时,可改换通话位置或改用其他通讯方式,不能大声呼叫。

(2)在会场、影院、剧场、音乐厅、图书馆、展览馆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场所,主动关机或置于振动、静音状态;如接到来电,应到不妨碍他人的地方接听。

浅谈礼仪工作者美的完善 篇7

1 人格上的培养

要进行人格上的培养,首先要学会真诚待人。真诚是健康人格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礼仪的一条重要原则。它是一个人外在行为和内在道德的有机统一体。是评价一个人精神境界的标尺。要真诚待人就要做到讲真话,重诺言守信用,对人坦率诚实。而自欺欺人、不懂装懂会给人以虚伪的印象。总之,要做到真诚就必须以平等、理解、高尚为基础,逐步培养自己真诚的人格情操。

人格的培养还要学会慷慨待人,在健康人格的结构中慷慨待人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一个慷慨的人,他能从与之交往的每个人的角度出发,在对方愿意接受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使双方关系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慷慨待人的方式有许多种,为别人的成功和幸福而高兴,宽容大度,不搬弄是非,关心他人,与人分享快乐,宽仁厚道。慷慨的本质是给予而不是获取。

人格培养的同时,还要培养责任感。当一个人富有责任心时,他的自我便真正开始形成,同时也开始立志,影响力也扩大,义务也增加。责任感能提高自我意识,将较低的“我”向较高的“我”提升,并使人们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一个人如果能尊重自己,必然会顾及自己的名誉,而要求自己忠实地履行某种义务。因此培养高度的责任感是一种人格情操,我们必须注重培养。

人格的培养还要求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权利,正确看待他人的价值。实际上,在尊重别人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古人有这样一句话:“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与人之间彼此互相尊敬,才能使人们关系变得和谐愉快,才会减少摩擦或纷争。要学会给人以爱,用真情实感去表达对他人的爱,这样你的人格也就达到了较高境界。

2 心理上的自我完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不愉快的事情,那么就要求礼仪服务工作人员能自我调节情感,使心情逐渐平静下来,带着微笑去服务。心理完善还要保持个体心理的独立性,不要违心地随从别人,不能屈从于外界环境,更不能模仿别人,产生依附心理,要具有独立的心理能力。不要仿效他人的言谈举止和服饰风度,摹仿只会泯灭人的个性。

心理完善更重要的一面:要学会正确地判断和看到别人的评价。有时许多人为了赢得别人的赞许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有时还会为这种赞许失去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当然,得到赞许能给人一种美的精神享受,使人欣慰,但不能刻意去追求,否则,会使人失去理智。要正确看待别人的评价,首先要正确地、全面地看待自己,不要以外界对自己的评价来衡量自己的价值。其次,要充分体验自己做事时的快乐,不要为别人指手画脚的议论而苦恼,应去做属于自己的事。

3 气质的自我完善

气质上的自我完善,首先要完善自己的仪表。它是人精神面貌的外现。仪表在人际交往的最初阶段往往能引起人的注意,人们常说的“第一印象”的产生多半是来自一个人的仪表,仪表虽然是人的外表,但它更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在一定意义上它能反映一个人的修养、性格等特征,在人们初次交往时给人以鲜明印象。这就要求从事礼仪服务的工作人员要在内在美上下工夫,注重培养自己的内心世界,要有大方得体的举止和富有修养的谈吐,学会对人以诚相待,对人彬彬有礼,要经常保持微笑,学会关心和体贴他人。

气质上的自我完善还要有美的风度。风度,是一个人性格、气质、文化水平、道德修养的外化,是人自身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行为习惯的外在表现形式。良好的风度是众人所追求的,而它则是以个人的思想品德,良好的文化素养、渊博的学识,精深的思辨能力为内核的。那些胸无点墨、不学无术的人,任凭他们的仪表怎样美丽,也不可能具有良好的风度。美的风度也是美的才识、美的智慧的显示,渊博的学识、聪慧的头脑、良好的教养对一个人的风度有巨大的影响。注意人格情操培养,磨练自己的人,在关键场合都表现出良好的修养和坚强的自我克制力,体现出一种高尚的精神格调,这样所体现的风度往往受到人们的爱慕和尊敬。

气质上的培养,还要注意培养自己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不能麻木冷淡地看待生活,要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捕捉美的信息,只有这样,才会使你有热情去表现美,迫求美,创造美,使气质美更完善。

4 社交能力的培养

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总要进行各种各样的交往,因此,作为礼仪工作者要学会适应这些交往,掌握交往中的一些常识,有助于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首先,在交往中,你应学会赞扬人,掌握赞扬的艺术,赞美的宗旨是尊重对方,鼓励对方,因此,赞美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应出于内心的钦佩,要真心实意,对别人的赞美不能过于频繁,过于频繁就失去了意义,言不由衷地奉承吹捧,别人听了会耻笑你,被赞许人听了在心理上会感到很不舒服;赞美还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因人而异,要根据赞美对象的性别、年龄、职业、长相等不同情况来选择不同的赞美词;赞美别人要注意场合,讲究效果,要根据时间、地点、气氛、环境等不同情况来有针对性的赞美别人,赞美对方的长处,对于密切你与对方的关系十分重要。

其次,在交往中应该学会道歉,掌握道歉的艺术,每个人在生活中和社会交往中都会发生这样、那样的误会,有些过程可能会对他人产生不良后果和经济损失,而对对方的精神补偿之一就是要向对方及时地道歉,道歉不仅仅是认错,而是对对方的一种补偿方式,在特定的一些情况下,道歉还会显示出一个人的优雅和宽容的风度,勇敢地承担自己的责任,学会道歉会赢得更好的依赖、谅解和友谊。

的确,我们不能忽略礼仪服务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因为,礼仪不仅传递出交往个体的自身形象的信息,而且还可以传递出社会群体间相互关系的信息。要塑造良好的社交形象,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民族自尊性,就要求礼仪工作者从内到外尽善尽美,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董一飞.社交礼仪[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6.

[2]许文郁.学习现代礼仪,塑造完美自我——现代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5(4).

[3]王晖.浅谈提高文秘人员素质的几个途径[J].一重技术,2002(4).

外事工作礼仪知识 篇8

一、个人必答题(每题20分,答题时间60秒)

第一轮 1-7号台

【1号题】单项选择题:我国传统的宴会方式是什么?

A.方桌式

B.主席台式

C.圆桌式

D.长桌式 答案:C.圆桌式。【2号题】单项选择题:领带夹应别在七粒扣衬衫从上往下数的哪两粒纽扣之间?

A.第四与第五 B.第二和第三 C.第三和第四 D.第五和第六 答案:A.第四与第五。

【3号题】单项选择题:公务接待的车辆首选颜色是什么?

A.黑色 B.白色 C.红色 D.银色 答案:A.黑色。

【4号题】单项选择题:下列哪项是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交流重要情况的公文?

A.通知 B.通报

C.报告 D.指示 答案:B.通报。

【5号题】单项选择题:主人一般应该送客人到什么地方,才能转身离去?

A.办公室门外 B.楼门外 C.院门外 D.自己的视野之外 答案:D.自己的视野之外。

【6号题】单项选择题:迎宾活动中,主办方一般提前多长时间到达迎宾地点?

A.30分钟 B.20分钟 C.15分钟 D.10分钟 答案:C.15分钟。

【7号题】单项选择题:穿西服时,最理想的衬衫颜色是什么颜色?

A.蓝色 B.白色 C.灰色 D.咖啡色 答案:B.白色。

第二轮 7-1号台

【7号题】单项选择题:以下哪一项是机关或单位对前一段工作、生产或学习进行及时回顾、检查和评价的书面材料?

A.计划 B.总结 C.请示 D.报告 答案:B.总结。

【6号题】单项选择题:以下哪一项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突破口?

A.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B.政务公开

C.行政权力公开 D.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答案:D.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5号题】单项选择题:以下哪项不属于发文处理程序?

A.拟稿

B.拟办

C.校对

D.登记

答案:D.10分钟。

11、多项选择题:可用哪些方法确认来宾身份?

A.使用接站牌 B.悬挂欢迎横幅 C.佩戴身份胸卡 D.进行自我介绍 答案:ABCD

12、单项选择题:以下哪项不是在选择迎宾人员时要注意的?

A.数量加以限制

B.身份大致相仿 C.职责划分明确 D.性别、年龄搭配

答案:D。

13、多项选择题:为来宾选择房间时最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A.区分类型 B.注意朝向 C.面积大小 D.考虑安全 答案:ABD

14、判断题:写信时如果不知道对方是男是女可以统称职务。答案:正确。

【备用题】

15、单项选择题:公文版记部分,“主题词”三个字应该使用以下哪种字号和字体?

A.三号小标仿宋字 B.三号黑体字 C.小二号仿宋体字 D.小二号黑体字 答案:B.三号黑体字。

【备用题】

16、判断题:用电子邮件传递公函,其格式不需太讲究。

答案:错误。用于公务交往的电子邮件是职业信件的一种,应使用较为规范的文体。【备用题】

17、判断题:在通电话时,如果电话中断了,依照惯例,应由发话人立即再拨打一次。

答案:正确。

【备用题】

18、判断题:双边洽谈时,各方主谈人员在自己一方居中而坐,其余人员则应遵循左高右低的原则,依照职位的高低,自近而远地分别在己方主谈者的两侧就坐。

答案:错误,应遵循右高左低的原则。

【备用题】

19、单项选择题:下列哪一个不是政务礼仪的特征?

A.服务导向 B.目标明确

C.讲究高效

D.规范性强 答案:C.讲究高效。

【备用题】20、判断题:发传真之前应先征询对方意见,看对方能否接收;收到传真后,应打电话告诉对方已接收。答案:正确。

四、情景题(每题60分,答题时间180秒)(1-7号台抽选)

1.本区将举行一个“唱响田园 舞动青春”的活动,届时将邀请省市重要领导、社会各界名流、演艺界知名人士参会,作为会议主办方,你们应如何联系、安排会场,会场需要准备什么东西,领导、嘉宾到场时如何接待?您如何考虑主席台座次等相关事宜?

2.上级部门将到本区考察工作,您作为接待人员与本部门领导一起参与接待,在陪同考察时,您在行走方位、进出电梯、上下楼梯、进出会议室、上下小车等方面应注意什么样的次序礼仪?

3.某来访团将到本单位调研工作,来访团人员包括:**局局长、**局副局长、**处长、**科长、随行工作人员一行6人,您作为本次接待的具体工作人员,请问在接待前应做哪些准备工作?如何做好来访团的接待工作?在来访方和我方领导见面时应如何作介绍?

4.本区将举行“人人有责,人人尽心,做人民的好公仆”的动员大会,届时将由相关单位分别派出一名代表在会上发言,您作为主持人或发言人分别应注意哪些礼仪?

5.某国企职工到区经济局反映企业的改制,且人员较多。作为经济局的工作人员,在接待群众过程中,该注意哪些礼仪?

6.小钱刚参加工作,需要向上级汇报关于违章占道整顿的工作进展情况。请问他向上级汇报的时候可以采用哪些方式?在汇报时应注意那些礼仪? 7.成都市和杭州市结为友好城市,成都市政府派团到杭州市政府进行学习和交流。杭州市政府举办宴会宴请成都市政府代表团。请问作为成都市政府代表团的团长和成员,在出席该宴会时应注意哪些礼仪?

五、风险题(20、40、60分,答题时间60、90、120秒)

(7-1号台抽选)

(一)易(每题20分,答题时间:60秒)

易1.多项选择题:工作报告的正文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

A.基本情况

B.主要成绩 C.经验体会;

D.存在问题 E.下一步打算 答案:ABCDE。

易2.多项选择题:2001年底,市政府正式委托川大课题组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设计我市“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总体方案,并确定首先在哪三个与老百姓打交道最多的部门试点?

A.市工商局 B.公安局 C.市政公用局 D.市劳动局 答案:ABC。

易3.多项选择题:人的表情之中,下列哪些部位的变化尤其引人注目?

A.鼻子 B.眼睛 C.嘴巴 D.眉毛 答案:BCD。

易4.多项选择题: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的途径有哪些? A、整合部门

C、乡镇综合配套改革 答案:ABCD。

B、建立大部门管理体制 D、推行开放式办公

5、多项选择题:工作总结的写作要求有哪些?

A、注重事实、以事明理

B、成绩、实事求是 C、突出重点、切忌平淡

D、抓住要害、体现特色 答案:ABCD。

易6.多项选择题:拜访时以不妨碍对方为原则,所以相约的时间要非常注意,6

C.以职务职称相称

D.入乡随俗

答案:ABCD

3、多项选择题:拜访时以不妨碍对方为原则,所以相约的时间要非常注意,以下哪些是最恰当的时间?

A.上午八、九点

B.下午四、五点

C.中午十二点

D.晚上七、八点

E.下午一、二点 答案:BD

4、判断题:住宾馆时,应该把贵重物品放进自己带的密码箱里,并将锁好的密码箱放在房间里。

答案:错误。住宾馆时,应该把贵重物品寄放在前台的保险箱,房间若有保险箱,则要设定密码。

5、判断题:为了节省时间,女士可以对着车内后视镜补妆。答案:错误。应坚持修饰避人的原则。

6、判断题:吃饭的时候,最好不要谈论健康问题。答案:正确。

餐桌礼仪知识 篇9

●圆形餐桌颇受欢迎。因为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对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并不像西方长形餐桌上很清楚地通过他的座位而辨认。客人应该等候主人邀请才可坐下。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

必须等到所有人到齐才可以开始任何形式的进餐活动即使有人迟到也要等。一旦大家就位,主人家便可以做开场白了。进餐期间,主人必须承担一个主动积极的角色敦促客人尽情吃喝是完全合理的。

●一张典型中式餐桌看上去相当空,在西方人眼中尤甚。每张座位前可见放在盘上的一只碗;右面是一组筷子与汤匙,分别放在各自的座上。在正式场合上,会出现餐巾,主要放在膝上。

在正式宴席上,菜式的吃法很像放映的幻灯片,每一次一道菜。令人惊讶的是,米饭不是与菜式同上,不过可以选择同吃。由于菜式各有特色,应该个别品尝,而且一次只从碗中吃一种,不是混合品尝。不可用盘子吃,只能用碗。骨头和壳类放在个别盘中。不干净的盘子必须经常用清洁盘子替换。

●除了汤之外,席上一切食物都用筷子。可能会提供刀*,但身为中国人,最好用筷子。筷子是进餐的工具,因此千万不可玩弄筷子把它们当鼓槌是非常失礼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当然,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这正好像葬礼上的香烛,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再有,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动,应该先用眼睛看准你想取的食物。当你用筷了去取一块食物时,尽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可能的话,用旁边的公筷和汤匙。吃完饭或取完食物后,将筷子放回筷子座。

●一席中式餐饮如果没有茶便称不上正式了。为此,尽可能贮存不同品种的茶是明智的做法,确保最精明的品味也照顾到。有关茶的问题,应该注意几件关键的事。座位最近茶壶的人应该负责为其他人和自己斟茶斟茶的次序按照年岁,由最长者至最年青者,最后为自己斟。当人家为你斟茶时,礼节上应该用手指轻敲桌子,这样做是对斟茶者表示感谢和敬意。

法国餐桌礼仪知识

1.座位预定:座位一定要提前预定,说明人数,时间,还有位置要求(吸烟或非吸烟区)。

2.入座:入座通常由侍应带领,侍应更会为女士拉椅子。法国人喜欢比预定用餐时间提早到达,先在酒吧吃点小吃如橄榄及来杯开胃酒。

3.开胃酒:侍应在递上餐牌前,都会先问你要不要来杯开胃酒。

4.点菜:法国菜的菜单很简单,主莱不过10来种,但都制作精美,点菜的顺序是:头道菜一般是凉莱或汤,尽管菜单上有多个品种的头道菜供你选择,但只能选择一种,在上菜之前会有一道面包上来,吃完了以后服务员帮你撤掉盘子再上第2道菜。第2道是汤,美味的法式汤类,有浓浓的肉汤、清淡的蔬菜汤和鲜美的海鲜汤。第3道菜是一顿饭中的正菜,这是法式菜中最为发挥的一道菜。往往做得细腻、考究,令食客难忘。正餐里最多的是各种排一鸡排、鱼排、牛排、猪排。这所谓的排是剔除骨头和刺的净肉,再浇上配制独特的汁,味道鲜美,吃起来也方便。

5.点酒:点菜后,不妨可来杯housewine。

6.面包:上菜前,通常都会先给客人面包,法国长条面包(baguette)是必备的。法国人在早餐时才用牛油涂面包,所以想要牛油便要开口叫。法国菜注重酱汁,不妨以面包把酱汁蘸到碟底干干净净,以示对厨师的赞赏。

7.开胃菜:高级餐厅在正式上菜前,还有一道开胃菜,通常是以简单的蔬菜做的冷盘。上主菜或吃完海鲜后会先给你一杯雪葩,用来清洗口腔残余的味道,迎接下一道菜的来临。

8.主菜:开餐时可说BonAppetit(即慢慢吃之意)。

9.芝士:芝士是在上甜品前的一道菜,侍应通常会拿一盘芝士到你跟前任你选择,而芝士盘通常会给你一些提子或合桃伴吃,红酒更是最佳拍档。

10.甜品:法国人习惯了吃完甜品才饮咖啡,而不会边吃边饮咖啡。有些人更会点杯餐后酒(pousse-cafe)才算圆满。

法国餐饮礼仪讲究:

1、使用餐具最基本的原则是由外至内,完成一道菜后侍奉收去该份餐具,按需要或会补上另一套刀叉。

2、吃肉类时(如牛扒)应从角落开始切,吃完一块再切下一块。遇到不吃的部分或配菜,只需将它移到碟边。

3、如嘴里有东西要吐出来,应将叉子递到嘴边接出,或以手指取出,再移到碟子边沿。整个过程要尽量不要引别人注意,之后自然地用餐便可。

4、遇到豆类或饭一类的配菜,可以左手握叉平放碟上,叉尖向上,再以刀子将豆类或饭轻拨到叉子上便可。若需要调味料但伸手又取不到,可要求对方递给你,千万不要站起来俯前去取。

5、吃完抹手抹嘴切忌用餐巾大力擦,注意仪态用餐巾的一角轻轻印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便可。

6、就算凳子多舒服,坐姿都应该保持正直,不要靠在椅背上面。进食时身体可略向前靠,两臂应紧贴身体,以免撞到隔壁。

7、吃完每碟菜之后,如将刀叉四边放,又或者打交叉乱放,非常难看。正确方法是将刀叉并排放在碟上,叉齿朝上。

国际餐桌礼仪知识

1.餐巾不是用来擦汗、擦眼镜或刀叉。餐巾应至于膝盖上,不可挂于胸前。勿拍打餐厅提供的纸餐巾,会惊吓客人。

2.餐叙中,不可任意趴到桌下捡餐巾或拾物,会被误认为行动诡异。

3.勿大声或拍手喊叫服务生,应以左手示意。

4.宴客时,男女主人要先举杯敬宾客。宾客回敬,以一次为妥,并由主人开始依序敬起。不能跳过某人,要依序敬酒。不可以水杯当酒敬人,为不擅饮酒者或女性可以水或果汁回敬。

5.女性不必主动向客人敬酒。男性也不宜向隔桌友人敬酒,更不宜离桌到处敬酒,有喧宾夺主之嫌。

6.正式餐会绝无划拳、逼酒及敬烟等不良动作。

7.吃西餐刀叉是由外向内依次取用。放最左最右边的是吃生菜的刀叉;其次是吃鱼或吃肉用的刀叉。盘子前横放的叉子或匙是吃甜点、喝咖啡或喝茶用的。

8.西餐出菜顺序是开胃菜

(鲜蚝、小鲜虾、什锦瓜果或沙拉)、汤、主食(肉或鱼或其它)、甜点(布丁、蛋糕或冰淇淋)及咖啡或茶。

9、西餐饮酒有餐前酒(香槟、威士忌、红白葡萄酒或调酒)。饭中酒(红白葡萄酒或绍兴酒。红肉喝红葡萄酒,吃鱼选白葡萄酒)。饭后酒有白兰地、高梁酒或甜酒。拿香槟杯或葡萄酒杯,手要握住杯脚。拿高脚杯要兼握住杯身。拿啤酒杯则要握紧把手。喝白兰地要手握杯身。白葡萄酒和香槟须放在冰筒中冷藏再喝。

10.吃西餐时,餐桌上如放置一碗水,碗中漂浮一片柠檬或花瓣,那是用来洗手指的,千万不可以端来喝。

11.宴会餐桌上每人面前摆水杯、红白葡萄酒杯等杯子。不可用玻璃杯盛茶及咖啡。喝茶及咖啡均要使用垫盘。

12.吃西餐时,自己的面包是放在左边的小盘子。吃面包要撕一片吃一片。

13.不宜低头喝汤,要以匙就口,喝汤不出声。

14.吃肉或吃鱼要切一块吃一块,并以叉子叉肉或鱼送入口中。

15.西餐吃毕时,刀叉合并齐放在盘子上,叉子向上、刀刃向内;未用完时,刀子分开摆在盘子上左右两边。

16.吃中西餐时,若要短暂离席,要把餐巾挂在椅背上或对折放在面前的大盘子下。17.男士有为女士拉椅子的礼节,也可由侍者代劳。

18.正式宴会,进餐厅时,要先看放在入口的座位图,找出自己的座位,以免上桌时再仓皇找座位。

19.参加鸡尾酒会时,勿喝太多,否则极易喝醉。

20.请帖指名邀请夫妇时,若夫人临时有事不能出席,可由女儿代替,但要先告知主人。

外事工作礼仪知识 篇10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和禁忌, 它反映着各民族的经济生活、自然环境、历史传统、生产方式和心理感情, 是民族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民族地区的公安群众工作, 要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尊重少数民族习俗礼仪的意识, 充分认识公安群众工作中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意义。

2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2.1 民族风俗习惯的产生和发展

民族的风俗习惯主要是指一个民族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传统, 是各族人民历史上相沿已久而形成的风尚、习俗。它具体反映在各民族的服饰、饮食、居住、生产、婚姻、丧葬、节庆、礼仪、禁忌等方面。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 其风俗习惯一般都具有行为心理和行为方式的形式。行为心理是通过一定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 一定的行为方式体现着民族特定的行为心理。民族风俗中表现出来的喜好、风气、习尚、禁忌等, 反映的是民族的一定的行为心理, 但这些又是通过特定的仪式、活动等行为方式体现出来的。一般来说, 民族风俗习惯反映一定的民族心理, 又具有一定物质的或具体的活动形式。因此, 民族风俗习惯是各民族历代长期传承的、广泛流行于社会和全民族的、在一定条件下经常重复出现的行为心理和行为方式。它产生于民族生产生活需要的基础上, 并由民族普遍流行的价值观念所决定。它反映着民族的经济生活、自然环境、历史传统、生产方式和心理感情, 是民族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

民族风俗习惯的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第一, 与各民族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 有复杂的地形、多种的气候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无不基于这样的空间范围和自然条件, 并呈现出它的多彩多姿。第二, 最终受各民族生产方式的制约, 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 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形态。作为一定历史阶段的民族文化, 民族风俗习惯也只能从各民族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中形成。由于自然和社会的原因, 我国各民族的经济产业不同, 社会生产水平各异, 经济条件和经济特点多种多样。由此必然产生不同的风俗习惯, 表现出各民族的消费、节庆娱乐、喜好禁忌等习俗惯例方面都不尽相同。多彩多姿的民族风俗习惯成为各民族经济生活的投影和折光。第三, 与各民族的社会历史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民族风俗习惯是历史的产物。任何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都是在各民族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产生的。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 风俗习惯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简至繁的发展过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活的进步, 各种具有特色的物质生活和与物质生活密切相关的人类社会生活的组织形成以及婚、丧、礼俗等, 也日益发展形成起来, 久而久之, 逐渐形成民族的风俗习惯。处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所形成的风俗习惯和文明程度是不一样的。第四, 与宗教有关, 有的甚至直接来源于宗教。在民族风俗习惯中, 生产性节日及习俗的形成往往源于古代的农业祭祀, 反映着人们对岁时节令的了解。但就其意识形态而言, 最初都属于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范畴。丧葬习俗方面的宗教色彩, 是最引人注目的。在许多少数民族中, 丧葬习俗反映了人们对灵魂轮回的崇拜观念。有些民族婚俗的形成与宗教有直接的关系, 且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此外, 民族风俗习惯, 既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又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一个民族特别是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 往往在他们的风俗习惯中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艺术, 充分表现了民族独特的文化艺术。

2.2 民族风俗习惯的分类

我国各民族因分布地区不同, 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 以及受邻近民族影响的程度不同, 民族风俗习惯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其分类有如下几个方面:

2.2.1 物质文化生活习俗

它包括人们在劳动生产、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活动中的全部习俗。由于物质生产和生活是人类的生存条件, 因此, 这种习俗对于任何民族来说, 是一种能充分反映民族心理状态、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的习俗。一般说来, 这类习俗的变化是缓慢的。

2.2.2 社交习俗

这类习俗形成较早。可以说,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 就有了社交习俗。社交习俗大体可以包括见面、称呼、祝贺、请客、通信、拜访等个人或集团交往方面的全部习俗和礼仪。其中每一个习俗的形式各种各样。以见面习俗为例, 各民族大不相同, 有问好的, 有双手合十的, 有握手的, 有亲吻的等。

2.2.3 家庭习俗

家庭习俗包括家庭或家族成员间存在的全部习俗和礼节。它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称谓习俗、辈分习俗、敬老习俗、回避习俗等。一般来说, 以人伦主义为传统文化核心的东方民族的家庭要比西方民族复杂得多。

2.2.4 人生习俗

人生习俗包括人们在整个生命旅途中主要阶段上的全部生活习俗。这种习俗具有突出的社会性和民族性, 而且发展、变化相对缓慢。根据内容和行为次序, 又可将人生习俗分为以下几种:降生礼俗、生日礼俗、成人礼俗、结婚礼俗、丧葬礼俗。

2.2.5 岁时节庆习俗

岁时节庆也是民族的重要习俗之一。自古迄今, 大概还没有一个民族没有自己传统的节日和时令庆祝活动的。岁时节庆习俗, 可以说是民族文化生活直接的表现形式。如果说物质文化生活习俗、社交习俗、家庭习俗和人生习俗只是分别构成这种表现形式局部的话, 那么, 岁时节庆习俗则是这种表现形式的综合, 因为只有岁时节庆习俗才有可能全面或局部地反映民族的历史、经济、物质生活、宗教、道德、审美观、禁忌等各种文化现象。根据岁时节庆习俗的来源、性质, 可初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时令节日、宗教节日、庆丰收节日, 传说、纪念型节日。

2.3 民族风俗习惯的特点

从民族风俗习惯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可以看出, 民族风俗习惯有很强的民族性、地域性、约束性、传统性、敏感性和变异性。

2.3.1 民族性

民族性是指世界上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由于所处的自然环境、经济生活、历史遭遇、社会斗争、宗教信仰的不同, 形成了各自反映本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传统心理特点的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这些各自独特的风俗习惯表现在各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为整个民族所特有。可以说, 风俗习惯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又是构成民族差别的重要因素。只要民族的差别还存在, 就必定有反映这种差别的风俗习惯。因此, 民族性在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上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2.3.2 地域性

地域性指的是表现在地理或乡土之上的特点。就是说, 由于人们生活的地理和社会环境的不同, 风俗习惯往往表现出地域性特色。俗话说:“十里不同风, 百里不同俗”, “一方水土, 一方风情”。因此, 就是在同一民族的支系之间, 有些风俗习惯也不相同。然而, 地理和社会环境的相似又使几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往往表现出雷同。

2.3.3 约束性

由于风俗习惯是人们在集体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守的。因此, 对一个民族内部的社会生活而言, 风俗习惯就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模式与行为准则, 是协调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 虽然没有明文规定, 但对全民族公民具有极强的约束力, 对民族社会起着整合作用。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有过一些不成文法 (习惯法) , 就是这一特征的反映。

2.3.4 传统性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是在各民族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尽管社会形态发生多次变化, 但都一直保留着传统特点, 表现出一种自然的历史延续性和稳定性。这不仅反映在居住、服饰方面, 也表现在娱乐、礼仪、节庆等方面。

2.3.5 敏感性

任何民族的风俗习惯都具有敏感性。正是由于风俗习惯的敏感性, 当某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遭到歧视或侵犯时, 整个民族往往都会作出性质不同的剧烈反应。由于历史的原因, 少数民族对人们如何对待他们的风俗习惯, 普遍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所以, 任何形式的忽视、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言行, 往往都会损害民族关系。敏感性是各民族风俗习惯共有的社会特征。

2.3.6 变异性

变异性是指某一种风俗习惯形成之后, 还会发展和变化, 尽管这种发展和变化相对来说是缓慢的。因为民族风俗习惯不是凝固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 生活条件的改变, 风俗习惯也会不断地变化。关于风俗习惯发生变化的原因, 大体有三种情况:第一, 政治原因。即由历史上战争造成的民族统治和压迫而引起的。第二, 经济原因。经济的发展, 商品的流通, 促成民族风俗习惯的改变。第三, 文化原因。由于民族间文化交流引起民族风俗习惯的发展和变化。

3 公安群众工作中如何尊重少数民族习俗礼仪

(1) 树立尊重少数民族习俗礼仪的意识, 充分认识公安群众工作中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意义。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第一, 有利于保护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主权利。第二, 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第三, 有利于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

(2) 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民族与民族问题的科学观点, 是工人阶级政党观察、处理民族问题, 制定民族政策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 吸收了当时人类学的最新成果, 总结了民族解放运动的经验, 创立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础。列宁和斯大林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原则的基础上对其作了丰富和发展, 使它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和原则与中国的民族、社会实际相结合, 丰富、深化和发展了这一理论,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问题理论和政策体系。

(3) 大力加强“四学习”、“三尊重”活动。认真学习少数民族历史、宗教政策、民族风俗、民族语言, 以及尊重民族群众、尊重风俗习惯、尊重民族文化。每个民族对自己的民族历史、风俗习惯都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们往往把其他民族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 看做是对本民族的尊重, 把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冒犯, 看做是对本民族的歧视。因此, 任何不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言行, 哪怕是出于开玩笑, 都容易刺激乃至伤害民族感情, 不利于民族团结。

4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4.1 保持和改革风俗习惯的自由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 有很大部分是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反映了少数民族人民的智慧对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但另外, 由于风俗习惯的变化往往落后于经济生活的发展变化, 这就使得一些风俗习惯不利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这就有一个对风俗习惯保持和改革的问题。无论是保持或是改革, 都应尊重少数民族自己的意愿, 由少数民族自己决定。我国法律法规对少数民族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给予充分保障。具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35条、刑法第251条、2001年2月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10条和其他有关的地方法规中都作了尊重少数民族保持和改革自己风俗习惯自由的规定。我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由此说明, 各民族无论是保持还是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 都是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主权利。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实质上是坚持各民族平等原则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 对民族风俗习惯的侵犯, 就意味着对民族平等权利和民主权利的践踏。

4.2 尊重和照顾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风俗年节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民族的一些风俗习惯本身就是以歌曲、舞蹈、体育的形式来表现的。许多民族往往通过自己的风俗习惯、风俗年节来保存和发展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例如, 我国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 创造了自己富有特色的文学艺术, 有很多是以唱山歌和讲故事的民间口头文学形式在群众中代代相传, 并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的。有些表现在他们具有特色的日常用具、衣饰、建筑、手工艺品等方面。正是由于民族风俗习惯、风俗年节上的千差万别, 构成了民族文化的多彩多姿, 使文化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4.3 尊重和照顾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

主要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 要注意照顾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二是对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经常来往的公共场所, 应设清真饭店和清真伙食。三是对少数民族人犯应当考虑到他们的生活习惯, 在生活上给予适当照顾。四是对少数民族的身份证免冠照片问题, 特别是少数民族妇女可以使用不免冠照片等。

4.4 尊重少数民族的婚姻习俗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婚姻习俗, 这种婚姻习俗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婚姻家庭习俗, 包括婚姻原则、婚姻形式、婚姻年龄、财产继承等风俗习惯, 都有每个民族各自的特点, 有些已经带有习惯的性质, 不仅是个人社会生活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而且直接关系和影响着国家的法律制度。国家有关法律规定, 在总的原则下, 赋予民族自治地方在婚姻家庭、财产继承和生育方面享有相应的自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50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结合当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体情况, 制定变通规定。”

4.5 舆论宣传报道和文艺作品创作, 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随着社会的发展, 文艺创作事业的繁荣, 少数民族的文艺创作也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有关少数民族题材的新闻报道、小说、影视等大量出现, 一方面丰富了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 也在一些新闻报道和文艺作品中出现了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现象, 对某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作了不恰当的评述, 有的丑化了少数民族形象, 有的仍沿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某些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语言、称谓。这些现象伤害了少数民族的感情, 引起少数民族群众的不满, 在个别地方, 甚至造成民族关系的紧张, 影响了民族团结。199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5条规定:“在出版物中刊载侮辱、歧视少数民族的内容, 情节恶劣, 造成严重后果的, 对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4.6 尊重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

我国各民族有不同的丧葬习俗。为了尊重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 中央有关部委和有的民族自治地方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具体规定。如1979年2月民政部、国家民委发布的《不要强迫回族实行火葬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少数民族实行土葬或火葬, 是一个风俗习惯问题, 对这种风俗习惯的保持或改革, 应当尊重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意愿, 绝不能强迫。”

参考文献

[1]张希贤.群众工作[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8.

上一篇:采购综合技能培训心得下一篇:投资合同模板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