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事办公室工作总结和2009年工作安排意见

2024-10-01

外事办公室工作总结和2009年工作安排意见(精选7篇)

外事办公室工作总结和2009年工作安排意见 篇1

2008年,我办领导班子在州委、州政府统一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以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以推动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为重点,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州委外

事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结合实际,发挥优势,真抓实干,努力营造有利的内外部环境,全面推进我州对外交流与合作,为推动我州实施“开放活州”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现将我办2008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为国家总体外交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开放活州”、“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按照“政治与经济相协调,双边与多边相结合,经济领域与社会领域对外交往与合作同步发展”和“渠道共享、信息互通、平台共用”的工作思路,积极参与次区域合作和中国-东盟贸易区建设。在加强与老挝、缅甸、泰国等周边邻国的交往基础上,不断推动向东盟纵深发展,努力开拓与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交往渠道。

(一)精心做好外事接待工作,加强对外宣传力度

2008年我办接待了来自老挝、缅甸、泰国、越南、日本、澳大利亚、美国、韩国、蒙古、瑞典、瑞士、德国、葡萄牙、俄罗斯、喀麦隆等15个国家和亚行等国际组织的国内外来宾107批1566人,其中外宾1530人,内宾36人,党和国家领导3人,省部级官员34人,外交官45人,记者78人。通过认真细致地做好每次接待工作,增进了相互理解,增强了合作信心,促进了我州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与合作。

在接待外国记者中,我们努力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对到我州采访的韩国《朝鲜日报》、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德国国家电视2台、日本中国影像公司、日本东京放送电视台、日本NHK电视台记者团,亚洲卫视以及泰国商务部组织的泰国电视5台、《曼谷商报》等20多家主流媒体,我们精心安排,引导采访活动,客观报道我州经济社会发展,有力宣传了我州良好的对外形象。

(二)统筹做好州领导出访工作,提升对外交往成效

推动高层互访,是我州扩大对外交流的重要渠道,为我州实施“请进来”、“走出去”发展战略发挥着积极作用。一年来,我办统筹安排州委江普生书记率团访问老北和柬埔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刀林荫州长率团访问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陈启忠副州长率团赴泰国、老挝工作访问;黄姗副州长率团赴老挝工作访问。通过拜访高层、会谈会晤、洽谈考察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有力地推动双方在经贸、旅游、投资、友城方面的合作。

(三)充分利用外事优势资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一是利用自身资源,积极为经济、教育、卫生、司法等部门和涉外企业进行对外协调、法律咨询、政策指导、翻译服务,进一步推动了我州与邻国在大通道建设、边境管理、禁毒禁赌、疫病防控、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合作。

二是把接待安排与宣传我州经济社会及各项事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有重点,有针对性安排参观考察,充分利用会见会谈机会,重点推介和宣传昆曼大通道、边交会、景洪工业园区、**旅游度假区、磨憨经济开发区、澜沧江-湄公河航运、中老缅泰旅游圈项目和橡胶、云麻、傣医药、生物资源等产业,为我州对外合作、招商招展、引资引智工作作出积极努力。

三是在黄姗副州长的带领下,向外交部积极争取,促使**普洱茶成为国家领导人向英国首相、俄罗斯总统赠送和出访日本用的国宾礼茶,极大地提升了我州普洱茶的知名度并赢得了国际声誉。

四是通过外事渠道,帮助**石化等企业实施重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

五是通过引进

外事办公室工作总结和2009年工作安排意见 篇2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中发[2009]1号) 精神, 结合贵州实际, 提出如下意见。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形势, 增强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充分认识新阶段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政策措施。中发[2009]1号文件, 是新世纪以来中央指导“三农”工作的第6个1号文件, 对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要求上来, 充分认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 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 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 最需要加快”的重要论断。充分认识“扩大国内需求, 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 重点难点在农民”的科学判断。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 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我省“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千方百计保持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正确把握我省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2008年是很不寻常的一年, 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 战胜了百年不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从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新成效:粮食再获丰收, 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 扶贫开发继续深入, 社会救助成效显著, 农村改革稳步推进, 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继续改善, 为保持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投入机制不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结构调整步伐缓慢、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的问题还依然存在。今年我省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较为艰难。受各种因素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农民工大量回流, 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制约因素更加突出;国内外资源性产品价格普遍下行, 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的难度更加凸显;执行国家新的扶贫标准, 扶贫开发工作的任务更加艰巨;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继续拉大, 农民增收的愿望和要求更加迫切。我们必须更加解放思想, 增强危机意识, 采取果断措施, 培育积极因素, 变压力为动力, 化挑战为机遇, 努力保持全省农业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

3.明确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 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 增加投入, 夯实基础, 调整结构, 重视民生, 强化扶贫, 深化改革,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目标是:农业增加值突破600亿元, 实际增长6%以上;粮食总产量达到1150万吨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以上;减少农村贫困人口50万人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二、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

1.认真落实对“三农”的各项补贴政策。落实好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生猪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奶牛良种补贴政策。从我省实际出发,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考虑将脱毒马铃薯、茶叶、特色畜产品纳入良种补贴范围。完善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 增加补贴种类, 将更多适合贵州山地特点的农机具纳入补贴目录。开展农机具补贴县级采购试点, 完善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 加强农业生产成本收益监测, 依据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和农作物实际播种面积, 及时增加补贴。按照目标清晰、简便高效、有利于鼓励农业生产的要求, 完善补贴管理办法。

2.增加财政对“三农”的投入。按照国家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要求, 把“三农”作为投入重点, 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2009年省级安排财政支农预算27.7亿元, 比上年增长40.75%。市县两级财政支农预算增幅要达到20%以上。拓宽投资渠道, 优化投资结构, 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落实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财税政策, 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 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的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 土地出让收入重点支持农业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维护建设税新增部分主要用于乡村建设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 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和中低产田土改造,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中央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等公益性建设项目, 逐步减少市 (州、地) 资金配套, 取消县及县以下资金配套。有条件的地方可成立政策性农业投资公司和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开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投入试点工作, 扎实抓好以县为主的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 逐步建立整合各种支农资金发展农业、农村的新机制。进一步强化涉农支农资金监管。积极开展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考评工作, 建立和完善以结果为导向的支农资金分配使用制度。

3.增强金融对“三农”的服务能力。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 把农村信用社办成主要服务于“三农”和县域经济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 实现每个乡镇均有网点。积极协调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切实提高对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 加强对县域经济的金融服务, 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积极推进邮政储蓄改革, 引导邮政储蓄资金返回农村支持“三农”。发挥好其他金融机构的支农作用。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 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 积极争取、支持创办多种形式、多种所有制的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 切实解决银行机构网点空白乡镇的金融服务问题, 进一步改善惠农资金支付服务, 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 不断扩大农村信贷总量。落实好农村动产、不动产的贷款抵押、质押政策。发挥好贵州乡镇企业担保中心的作用, 继续扩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探索开展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信用担保试点, 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和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信用担保机构, 为“三农”发展提供贷款担保。鼓励发展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鼓励在农村发展互助合作保险和商业保险业务, 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 进一步扩大农畜产品的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 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和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担机制。出台加强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意见, 制定引导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政策措施。

三、抢抓扩大内需机遇, 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以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工建设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和“滋黔”一期8个中型水库工程, 实施18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加快8个在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 争取开工建设盘江灌区。完成130万亩烟水配套工程。建设100个以上农村饮水安全和烟水配套地下水开发利用项目。开展统筹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实施长距离管道送水的高效集约用水项目建设试点。新增解决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继续做好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加强水资源费和水能资源有偿出让金征收工作, 拓宽水利建设资金筹集渠道。实施好国家水利部在铜仁、毕节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利扶贫试点工作。启动实施农村人口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建设规划, 加大中低产田土改造力度, 继续实施洼地排涝工程, 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面积40万亩, 完成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面积40万亩。加强基本农田保护, 加快“沃土工程”实施步伐, 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规模, 提高耕地质量。

2.加强农村交通建设。开工建设通乡油路3194公里, 使“十一五”规划的1万公里通乡油路提前1年全部开工建设, 新增90个乡 (镇) 通油路或水泥路。建设通村公路1.3万公里, 新增1000个行政村通公路。到2010年, 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或水泥路、村村通公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快农村通组公路建设。继续建设农村乡 (镇) 客运站, 改造农村公路渡口、码头以及渡改桥, 实施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完善扶持农村客运交通发展的政策措施, 大力发展农村客运, 解决农民出行难问题。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公路养护制度, 逐步实现有路必养。

3.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推进55个县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作, 加强重点流域和区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 治理石漠化面积7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1300平方公里。加快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 扎实推进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珠防二期等林业工程建设, 继续实施长治、珠治和世行贷款水土保持项目, 完成营造林300万亩以上, 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矿产资源开发区和重要水源地的生态保护、建设与修复, 加快建立合理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发展林业产业, 推进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加快农业节能减排工作, 鼓励发展循环农业, 防止农村面源污染。加大农村沼气建设力度, 支持养殖场和人口密集村寨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 新增使用沼气农户26万户以上, 建成200口大中型和联户沼气池, 新增2800个农村沼气服务站 (点) 。加快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步伐, 扩大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规模和实施范围, 新增农村小水电装机34万千瓦。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 年度完成县级电网建设改造投资40.27亿元, 新装农村“一户一表”8万户, 农村户表率提高到87%以上, 解决2.9万户无电户通电问题, 电网可覆盖范围内实现“户户通电”。妥善解决农村燃煤问题, 加快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源等新型能源的研究开发利用。

4.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寨整治工作。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 全面启动农村危房改造工程, 加快改善广大农村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完成3.2万户农村危房改造扩大试点任务, 其中, 最具现实危险和威胁的地质灾害危及户搬迁1万户, 其他重度危房改造2.2万户。做好村寨整治规划, 引导和帮助农民完善村寨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绿化美化村寨环境, 维修改造住房圈舍, 整治村寨环境卫生, 形成一批布局基本合理、设施基本配套、功能基本齐全、环境较为整洁、村貌总体美化、社会治安良好、民族特色浓郁、展现田园风光、融合现代文明的新村寨。继续推进103个省级“百村试点”村建设, 总结经验, 逐步推广, 促进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围绕农业防灾减灾、气候资源开发利用, 加强科技研究, 提高灾害性天气、地质灾害、防汛抗旱、农作物病虫害、重大动物疫病、森林火情和森林病虫害的监测预警水平。加强农村雷电防护、人工防雹和人工增雨工作。注重防洪排涝抗旱、动物防疫、森林防火、农村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房、医院、学校和农村道路、供电、供水、通信设施的抗灾保障能力。健全处置预案, 完善城乡防灾、减灾体系。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 提高灾害处置能力和群众避灾自救能力。加大地质灾害多发地带的综合治理力度, 依法督促企业足额缴存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 加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四、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1.保障农村人口粮食基本自给。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 建立有效的粮食安全监管和绩效考核机制。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确保杂交水稻、杂交玉米、马铃薯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000万亩, 确保农村人口粮食基本自给。扩大粮食高产创建工程实施规模, 实施水稻、玉米粮食增产工程1000万亩, 扩大优质高产水稻、专用玉米、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 优化粮食品种结构, 普及推广良种良法, 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认真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 研究制定和组织实施好《贵州省中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提高最低收购价格, 落实好粮食主产地利益补偿制度。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 鼓励发展粮食产品精深加工, 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加强粮食购销工作指导, 建立与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粮农利益相适应的粮食购销体制。加强地方粮油储备管理, 完成70万吨粮食和5.5万吨食用油储备指导性计划。

2.突出抓好油料生产。以国家实施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为契机, 加强黔中、黔东北“双低”油菜基地建设。根据国家木本油料产业发展规划, 制定我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重点支持黔东南、铜仁、黔西南的部分油茶生产重点县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 建设2至3个具有区域供种地位的木本油料良种繁育基地, 加快培育推广高产优良品种。落实国家扶持油料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

3.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根据资源优势、气候条件、产业基础和市场前景等, 选准特色优势产业予以支持,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加快构建具有贵州特点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稳定烤烟生产, 提高烟叶质量。落实好鼓励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 稳定发展生猪养殖。加大力度实施草地生态畜牧业推进行动方案, 做强做大草地生态畜牧业, 确保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加大对蔬菜、马铃薯、茶叶、中药材、干鲜果、花卉苗木等产业的支持力度。2009年, 完成蔬菜种植面积1000万亩, 新增茶园50万亩, 中药材种植20万亩, 干鲜果8.5万亩, 加快建设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 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低产改造工作, 不断扩大特色农产品规模, 增强竞争优势。鼓励各地重点扶持具有地域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进一步完善特色农产品发展布局规划, 推动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 努力使各地形成不同的特色优势产业板块, 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专业县。

4.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每个特色优势产业都有一批支柱型龙头企业带动的要求,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贮运保鲜业。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对农户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要在资金、土地、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使其快速发展壮大。着力发展乡镇企业, 创新体制机制, 加快技术改造, 促进产业集聚和升级。支持乡镇企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提高精深加工程度, 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和企业集团参与我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基地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大力实施品牌名牌战略, 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黔”系品牌, 把特色产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大力支持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队伍加快发展, 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行产业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相结合的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 创新完善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民的利益联接机制, 加强基地与农户、基地与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 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5.认真做好农民工服务工作。加强动态监测, 及时准确掌握回流农民工基本情况, 加强组织、引导与服务。努力巩固现有输出渠道, 开辟新的劳务市场, 稳定农民外出务工规模。引导回流农民工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参与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本地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要优先、就近使用当地农民工。大力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的第二产业和以旅游业为重点第三产业, 增加就业岗位, 不断拓展农民工就业渠道。落实好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 创造条件支持农民从事个体商贸、餐饮旅游、交通运输和服务业。实施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绿色证书”、新型农民科技等培训项目, 推进各种培训资源的整合, 大规模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农民工技能培训, 着力提高农民工接受和运用农业科技的能力, 提高农民工的择业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 多管齐下标本兼治, 切实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做好农民工子女就学、社会保障、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 让进城务工农民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五、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

1.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围绕确保粮食、主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加强种质资源创新、品种选育、丰产栽培、高效养殖、优质无公害生产、标准化建设、病虫害和疫病防治、精深加工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和应用研究, 形成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优良品种和实用技术。强化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健全鼓励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 加强对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的支持, 加快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 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抓好农业重点实验室和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 办好农业产业示范区和示范园。

2.推进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按照3年内在全省普遍健全乡 (镇) 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的要求, 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开展村级服务站建设试点。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等方式择优聘用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将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经费纳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大胆放活经营性职能, 鼓励基层农技服务人员创办、领办农业企业, 以技术入股等方式参与农业产业经营, 带动农户发展。抓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三百工程”, 支持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 加快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加强岗位培训, 提高农技服务人员素质, 增强服务效能。创新管理体制, 改革考评、分配制度, 将服务人员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挂钩, 增强服务活力。提高农机推广服务和安全监理能力, 建立和完善各类农机服务组织, 重点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农机服务合作社、农机协会、农机维修网络, 提高农机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职能和作用。实施农村通邮工程, 争取用3-5年时间在所有行政村建成新型村邮站。

3.提升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 健全全程监管体系, 实行严格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召回制度、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 实现主要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加快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解决检测手段滞后的问题。加强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认证, 提高检测机构的合法性和检测工作的准确性。扩大农产品和食品例行监测范围, 逐步清理并降低强制性检验检疫费用。建立农资生产流通企业信用档案制度、质量保障赔偿制度、农产品和食品生产经营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健全饲料安全监管体系。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农村食品经营示范店建设, 推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支持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质量认证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

4.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实施好《贵州省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发展规划》、《贵州省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贵州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等, 加强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系统专项建设, 大型粮食物流节点、农产品冷链物流和鲜活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 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 城市集散地综合和专业批发市场、农村集贸市场建设, 着力培育农村市场流通主体。创新体制机制, 加大农村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 整合贵州农经网、贵州农业信息网、贵州新农村网、现代远程教育网、文化信息共享等涉农信息化工程资源, 实现网络资源、通道、终端的结合, 多形式、多渠道开展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双百市场”工程建设, 实施“家电下乡”, 推进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 搭建起工业品下乡进村、农产品出村进城的双向流通平台, 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加大农产品出口扶持和营销力度, 扩大农副产品出口奖励范围, 增加奖励贴息和补助金额。落实好停止收取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政策。落实好鲜活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政策。加强市场监管, 健全农资淡储制度, 保障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支持供销合作社、邮政、商贸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加快发展农资连锁经营, 推行农资信用销售。整顿和规范农村市场秩序, 建立农资打假联动机制, 加大农资打假工作力度, 严惩坑农害农行为。

六、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1.繁荣发展农村公共文化。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 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 (镇) 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农民文化家园”、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 完成20个乡 (镇) 综合文化站设施设备配置, 新建农家书屋3000个。深入开展“四在农家”创建活动, 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800个。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 注重丰富偏远地区群众和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

2.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 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 继续对农村贫困家庭寄宿生进行生活补助。新增助学金要向农村生源倾斜。建立健全普通高校和普通高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机制。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保障和改善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 稳定师资队伍。健全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制度, 提高教师素质。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

3.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实行住院统筹结合门诊统筹模式的县达到50%以上, 坚持保大病与防小病、住院统筹与门诊统筹相结合, 完善补偿方案, 降低补偿门槛, 简化补偿程序, 严格控制新农合基金结余, 当年结余不超过当年筹资总额的15%, 累计结余不超过当年统筹总额的25%。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新建和改造34所县级医院、16所县中医院、14所县级妇幼卫生保健院和378所乡 (镇) 卫生院、4000所村卫生室。启动建设74所中心镇卫生院污水处理和垃圾收集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和药品监管, 规范农村医疗卫生服务, 加强县医院能力建设, 提高县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 救治能力。全面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 2009年补助标准提高到400元。加强农村孕产妇系统管理, 不断提高住院分娩率,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加大农村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力度, 完成50万户地氟病病区家庭改良炉灶任务。

4.全面加强农村人口计生工作。积极应对人口结构性回升压力, 继续稳定和降低生育水平, 着力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势头, 不断完善人口计生管理和服务体系, 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积极应对农民工返乡带来的新情况, 进一步提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水平。适当提高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新建、改扩建150个中心乡 (镇) 计生服务站。

5.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民生之基, 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实现新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全覆盖, 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则退”, 加大地方财政投入, 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全面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 确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不低于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 新建和改造一批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 提高集中供养率。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 完善和落实面向低保家庭及低保边缘群体、低收入群体、困难返乡农民工等农村贫困家庭的救助措施, 增强社会救助的整体效能。加快建立对农村自愿放弃政策内二孩生育家庭奖励保障制度, 积极开展农村计生养老保险试点工作。

七、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提高扶贫开发水平

1.调整和完善扶贫工作思路。按照新的扶贫标准, 对农村贫困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 把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 实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的有效衔接。重点提高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逐步缩小群众收入差距和地区发展差距。按照整村推进与连片开发相结合、扶贫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路子, 推动扶贫开发从注重产业开发向注重产业和智力开发并重转变, 从注重资金扶持向注重资金和科技扶持并重转变, 从注重政府推动向注重政府和市场推动并重转变。推进专项扶贫计划和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有机结合, 搭建合作平台, 形成“大扶贫”格局。

2.提高扶贫开发效果。以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提高人口素质为重点, 深入实施开发式扶贫, 减少农村贫困人口50万人以上。大力开展整村推进, 优先完成革命老区贫困县和人口较少民族 (毛南族) 所在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工作。实施易地扶贫搬迁4万人, 完成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10万人。继续加大扶持33个草地生态畜牧业示范县和50个产业化扶贫乡 (镇) 抓好示范项目, 促进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的有机结合。力争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平均水平。促进扶贫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力争2010年前新农村建设“百村试点”村中的35个贫困村达到小康村水平。

3.完善扶贫工作机制。认真抓好“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 积极整合扶贫资源和支农资金配套投入。探索和创新财政扶贫资金滚动使用机制, 充分发挥使用效益。深化信贷扶贫体制改革, 为扶贫龙头企业和贫困农户发展提供信贷支持。积极稳妥地扩大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 解决农户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创新科技扶贫机制, 加快科技成果在贫困地区的推广和应用。健全党政机关帮扶机制, 继续开展定点挂钩扶贫、驻点扶贫, 确保帮扶到村、到户, 探索建立“一户一策”帮扶制度。改进对口帮扶机制, 强化帮扶资金管理, 加强与对口帮扶城市和定点帮扶我省的中直单位的联系, 积极开展经贸协作、产业发展、劳务输出和人才培训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完善社会动员机制, 做好社会扶贫工作。

八、深化农村改革, 增添发展活力

1.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强化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 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 确保农民拥有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 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改革征地制度, 完善征地程序, 实行农民利益优先的征地补偿原则, 依法、合理制定征地综合补偿标准, 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住房问题, 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 做到先补后征、先保后征, 使被征地农民收入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 对在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的非公益性项目, 鼓励农民依法通过土地入股等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有序开展试点工作, 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必须通过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 以公开规范、严格依法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 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

2.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目标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按照2012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的要求, 加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 (镇) 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以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为目标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对县乡政府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 逐步提高县级财政在省以下财力分配中的比例, 进一步完善财政奖补政策, 扩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范围, 切实提高基层政府经费保障能力。总结经济强县建设经验, 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 (市、区) 的体制, 创造条件开展好扩权强县试点, 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和实力。继续推进“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 明确界定县乡政府支出责任, 加强县乡财政对涉农资金的监管。以减轻基层负担为目标, 稳妥化解乡村债务, 完成农村“普九”债务化解工作。进一步深化毕节、湄潭试验区改革试验, 按照“省委领导、县为主体、部门配合、探索创新”的要求, 推进农村改革试验试点工作。

3.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勘界发证, 加强林权纠纷调处, 全面完成以“明晰产权”为核心的主体改革, 进一步明晰林地的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林地经营权、落实林木处置权、保障业主收益权, 确立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 推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从耕地向林地拓展和延伸。加快推进配套改革, 抓紧建立审批程序简便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林地林木流转制度, 完善地方公益林补偿制度, 探索建立森林保险制度, 进一步完善林业经营服务体系、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和流转体系, 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和现代林业产业发展。

九、加强和改进党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 强化农村社会管理和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1.提高领导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的能力。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认真开展“更加解放思想, 推动跨越发展”大讨论, 切实转变传统思想观念、思维模式和推进工作的手段, 理清发展思路, 转变发展方式, 引导干部群众树立市场意识, 适应市场、走向市场。坚持把农村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全党工作和政府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把粮食生产、特色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耕地保护、生态环境、和谐稳定作为考核地方特别是县级领导班子绩效的重要内容, 严格督促检查。支持人大、政协履行职能, 发挥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 共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2.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实施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工程, 深化和拓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 建立健全村党支部书记培养选拔、教育培训、激励保障、管理监督机制, 积极推进乡 (镇) 党委书记公推直选试点工作。继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推进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 拓宽农村干部来源, 下决心解决支部有能人, 能人进支部, 党员是能人, 能人是党员的问题。以不低于当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的标准确定村干部基本报酬, 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业绩考核奖励制度, 逐步解决好村干部养老保障问题。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学历教育、短期实践培训和现代远程教育培训, 提高他们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本领。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选任乡 (镇) 领导干部、考录乡 (镇) 公务员、招聘乡 (镇) 事业单位编制人员的力度。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 大力推广“村民代表大会、村民理事会、村监事会”三会制, 坚持和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深入开展“万个支部结对、万名党员帮扶”活动, 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 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深化“三创三强”活动, 探索扩大“三级联创”范围, 大力推进100个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省级示范点建设工程。建立健全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保障机制, 逐步改善村级组织办公和活动条件。重视和加强流动人员党的工作。全面落实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 认真抓好县 (市、区、特区) 委书记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工作。

3.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坚持服务农民、依靠农民, 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 加强农村社区建设, 保持农民社会和谐稳定。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农村权益机制, 拓宽农村社情民意表达渠道, 做好农村信访工作, 加强人民调解, 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基层干部要进村入户做好下访工作, 切实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关心和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深入开展“平安贵州”创建活动, 加强法制教育和法制宣传, 加强农村法律服务和司法保障工作, 推进农村警务建设, 实行群防群治, 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农村应急管理体制, 提高危机处置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民族政策,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依法管理农村宗教事务, 反对和制止利用宗教、宗族势力干预农村公共事务。坚决取缔邪教组织。严厉打击黑恶势力, 严格依法行政, 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外事办公室工作总结和2009年工作安排意见 篇3

会议上,省外侨办主任崔德胜作了《发挥优势开拓进取努力开创我省外事侨务工作新局面》的讲话。

崔德胜主任回顾和总结了2007年全省外事侨务的主要工作,并对2008年的工作作了详尽的安排。

他指出:2008年全省外事侨务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全国侨办主任会议和全省外事工作会议的部署,紧紧围绕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沿海经济带建设,积极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为加速推动我省扩大对外开放和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此,今年主要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

今年是全面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全省外侨部门要把思想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不断增强政治上的坚定性、思想上的敏锐性、道德上的纯洁性,增强工作上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二,突出重点,多领域、多渠道、全方位推进我省对外交流与合作

精心安排好省、市领导出访工作;筹备并举办东北亚发展与合作论坛;积极开展与日韩的交流与合作;巩固中俄“国家年”活动成果;结合结好周年庆活动深化同美国友好省州关系;扩大我省同欧盟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同南美的友好交往与合作。

三,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努力为全省经济建设服务

1,积极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服务。各级外侨部门要加大推动对外开放力度,利用领导出访、团组来访和接触国外公司、重点华人华侨等机会,大力宣传推介辽宁省招商引资政策,为省内企业招商引资和对外合作牵线搭桥。

2,进一步推进“五点一线”和中部城市群的对外开放。加快实施利用友城推动“五点一线”对外开放的各项举措,进一步扩大成果。积极引进国外中小企业,加速促进“五点一线”国际产业园区的建设。

3,配合“五点一线”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今年,省外办将组织一次大型外国驻京记者考察团到“五点一线”进行全面集中的采访宣传活动,帮助扩大对外影响,促进招商引资和对外合作。

4,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对外结好合作力度。充分发挥全省友好关系和渠道优势,全方位、多领域开展对外友好交往。

四,积极配合国家总体外交,努力营造良好的涉外环境

继续做好对朝工作,保持半岛稳定;加强对外国驻沈阳总领馆的管理工作;加强对在辽的国外非政府组织和外国媒体管理;加强因公出国审批、签证管理工作。

五,以贯彻落实全国侨办主任会议精神为契机,进一步做好各项侨务工作

结合贯彻全国侨办主任会议精神,今年我省的侨务工作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围绕服务全省经济建设,重点做好侨务引智工作。

2,围绕利用好“两个市场”,积极推动“走出去”“请进来”战略的实施。

3,从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出发,涵养侨务资源,精心培育对我友好的海外侨务力量。

4,认真贯彻中央对台工作总体部署,做好“反独促统”工作。

5,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做好依法护侨工作。

6,大力开展华文教育工作,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服务。

六,加强机关建设,进一步提高外侨干部队伍素质

加大对外事侨务工作的研究力度;着力提高外事侨务干部队伍素质;加强全省外侨系统的翻译队伍建设;加强外侨办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

外事办公室工作总结和2009年工作安排意见 篇4

2009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适应宏观形势新变化和农村发展新要求,继续保持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好势头,我们面临的形势更严峻,任务更艰巨。各乡镇、各部门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明

确重点,夯实责任,狠抓落实,努力搞好今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

一、总体要求

2009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央一号文件和中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认真落实县委《关于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华县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以确保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为重点,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民生,推进改革创新,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全年粮食总产达到15万吨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13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在6万人以上。

二、主要目标任务

1、以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确保农业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一)着力抓好粮食生产

坚持稳定面积,依靠科技,优化品种,主攻单产,不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推广优良品种,扩大良种统供范围,逐步向农民免费提供小麦、玉米良种。重点抓好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和春玉米地膜覆盖技术推广。鼓励粮田向种植能手集中。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5万亩次,总产达到15万吨以上。由粮食局、农牧局牵头组织实施。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坚持发展特色农业,以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和产业化为方向,突出菜畜果产业发展。

——做大做优蔬菜产业。以建设“关中特色蔬菜基地”为目标,积极实施蔬菜产业“提质扩面”工程,建成蔬菜良种繁育中心和无公害蔬菜检测中心,抓好名优蔬菜改良工作,逐步实现无公害蔬菜向绿色有机蔬菜转变。抓住省上实施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机遇,加大资金争取力度,重点支持日光温室大棚建设,力争全年新增日光温室大棚1000棚、大拱棚5000棚,确保全年新增蔬菜面积2万亩,总面积达到20万亩次。由农牧局牵头组织实施。

——发展壮大畜牧产业。积极实施畜牧业倍增工程,加强疫病防控工作,鼓励支持大明三义、马场等奶牛养殖示范小区,莲花寺、毕家、东阳等4个万头猪场,瓜坡、高塘等一批养鸡示范小区扩大规模。建成毕家、瓜坡、赤水三个乡镇畜牧站。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农户”模式,引导畜牧业走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路子。全年牛存栏3万头、生猪存栏30万头、鸡存栏120万只。由农牧局牵头组织实施。

——加快发展干杂果产业。在秦岭山区和秦岭北麓沿山,干旱、水利条件不便,不宜发展蔬菜产业,粮食产量又低的区域,紧抓国家西部水乡开发的良好机遇,因地制宜,在巩固原有干杂果的基础上,继续扩大优质核桃、花椒、柿子为主的干杂果产业发展,形成秦岭北麓干杂果产业带。全年新增花椒林2000亩、柿子林4000亩,总面积达到11万亩。由林业局牵头组织实施。

(三)拓宽劳务输出渠道。按照“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专业化培训、企业化运作、规范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的工作思路,重点抓好劳动力技能培训、组织输出和就进转移工作,整合劳动、农业、教育、扶贫等多种资源,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劳务输出,确保全县在外务工人员稳定在6万人以上。由劳动服务局组织实施。

(四)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大力鼓励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专项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技术培训、基地建设、产品加工、市场开发和信用合作。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跨区域发展、跨区域经营。鼓励龙头企业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结农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从2009年起,县上每年抓5个示范合作社,同时,每个乡镇抓建1-2个示范合作社。每年表彰奖励一批在农民增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农工部组织实施。

2、以办好“水、电、路、气、房”五件实事为重点,确保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以修田造地、土地复垦、中低产田平整完成涧峪水库灌区改造,实施15个村安全饮水项目,解决1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改造中低产田1.5万亩。加强渭河流域和南山支流治理及防洪保安工程建设。由水务局、农发办牵头组织实施。

――农村电网改造。实施无电村电力

建设工程,解决金堆地区13个村503户1420人的用电问题。切实解决动力电到村问题,提高农村供电能力。由电力局牵头组织实施。

――农村道路建设。继续抓好农村公路通达延伸建设,搞好农村道路养护管理和绿化美化工作。启动巷道路排水设施建设,完成县乡村公路改造400公里。由交通局牵头组织实施。

――农业信息

服务体系和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完成90个村级农业信息综合服务站建设。建设农村户用沼气1500口,大型沼气池2个。由农牧局牵头组织实施。

――农民安居工程建设。实施扶贫搬迁和扶贫重点村建设,搬迁居住条件恶劣区群众120户570人。新建农村困难群众住房223户。由农发办、民政局牵头组织实施。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全面开展 “三清、五改、两建”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继续抓好以新农村建设试点村、310国道、老西潼公路沿线村、乡镇政府周边村为重点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扎实推进“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建设。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由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实施。

3、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确保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繁荣农村公共文化。全面落实中省扶持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各项政策。重点抓好县文化馆、民俗博物馆,一乡(镇)一站、一村一室文化活动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完成高塘、辛庄两个乡镇文化站建设。支持农民兴办各种文化团体,鼓励农民自办各种形式的文化大院。加强农村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培育“民间艺术之乡”、特色文化产业。深入开展文明户、文明村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开展农民健身活动。由文体局牵头组织实施。

――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继续加大教育资源整合力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寄宿制和标准化学校建设,完成大明、小张、赤水等学校的危漏校舍改造工程。认真落实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措施,做好生源地贷款和助学金发放工作。落实和加强教育工作“两个决定”精神,加大教育投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范围,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由教育局牵头组织实施。

――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继续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0%以上。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县级医院和14个乡镇卫生院、242个村卫生室的基础建设和设备配置。完成赤水、瓜坡、莲花寺3个乡镇计生服务站建设。加强农村妇幼保健,实施免费住院分娩,为7.1万名农村育龄妇女提供免费健康检查。加强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提高计划生育服务质量。由经发局、卫生局牵头组织实施。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社区服务体系。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加大农民工养老、工伤保险力度。对农村贫困人口全面实施低保。大力推进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加快城乡救助体系建设,突出解决好困难群众看病就医、受灾救助等工作,做好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由民政局、人劳局牵头组织实施。

――加强农民工创业培训和再就业。大力实施农村人才队伍振兴计划,搞好农民工转岗培训。年内建成1个县级人力资源市场。完成创业培训400人,人人技能培训1000人。由人劳局牵头组织实施。

4、以深化农村改革为重点,创新体制机制,增添发展活力

围绕制约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好各项改革试点工作。今年重点做好农村土地流转试点工作,探索建立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制定全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和管理办法。全面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稳妥抓好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试点,积极探索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全面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切实增强乡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加大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全面完成基层畜牧兽医、农机推广、水管、农机、种子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大力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抓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县和20个省、市级示范合作社建设。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试点工作。抓好农村各类典型总结推广工作,围绕新农村建设,全面完成28个试点村工作任务,同时每乡镇要培育1-2个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管理等综合典型。由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实施。

三、工作措施

1、分解任务,夯实责任。建立横向到部门、纵向到乡镇的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目标责任制,落实任务,夯实责任。各牵头部门围绕总体目标任务,提出分工方案,将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明确责任主体,提出完成时限。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工作职责,搞好配合。县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将目标任务纳入到各部门、各乡镇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各乡镇也要结合实际,提出贯彻落实意见。各有关部门任务分解及各乡镇贯彻意见于 4月20日 前报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强化培训,提升能力。要结合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大干部培训教育力度。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联系“三农”工作实际,加强干部理论、政策、技能和县情教育,不断提升新形势下领导和推动“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培训教育工作由组织部和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实施,年内完成1/3乡镇领导干部和1/5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培训任务。

3、落实惠农政策,加大投入和补贴力度。积极争取中省市财政投资,不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确保新增财力20%用于支持农业发展。明确扶持重点,建立农业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专项基金,逐步取消公益性建设项目资金配套。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力度,建立支农资金整合联席会议,整合资金重点倾斜到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一村一品”示范村和区域板块扶贫开发上。全面落实中省市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完善补贴兑现办法,建立惠农补贴发放信息管理平台,推行“一折通”。加大农机、家电、汽车下乡推广力度,充分发挥政策的增产增收效力。

4、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拓展就业增收空间。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两个《决定》,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开展全民创业增收活动。实施项目带动,招商引资,发展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重点扶持华州脱水蔬菜厂等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引进和改造,开工建设康师傅方便面生产线,建成果蔬气调库。加快建设农产品专业市场,尽快启动赤水蔬菜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加快瓜坡、莲花寺、赤水、高塘、柳枝等5个小城镇建设,力争今年启动剩余9个小城镇建设项目。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引导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增加非农收入。

5、转变作风,全面推行“三三”工作制。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为农民群众致富出主意、想办法、解难题、办实事。从今年起,围绕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工作,继续开展“干部驻村”帮扶增收活动。制定增收规划,明确增收产业(项目),倒排增收措施,落实增收目标。重点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贫困村包联工作。明确各级领导和部门包联工作任务。全县所有乡镇干部实行“三三制”。组织部和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

6、加强考核,奖优罚劣。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县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依据县委《意见》、县政府《增收规划纲要》和今年确定的目标任务,特别是将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劳动力转移、耕地保护、环境治理、和谐稳定等,作为考核部门和乡镇工作的重要内容。坚持平时考核和年终考评相结合,对农业农村工作成绩突出,农民收入增长快的乡镇和部门予以表彰奖励;对年度农民收入等主要指标排倒数第一的乡镇给予通报批评,主要领导诫勉谈话;对未完成年度任务的县级部门给予通报批评,不得评为较好以上等次。

外事办公室工作总结和2009年工作安排意见 篇5

2009年,办公室在厅党组的直接领导和厅机关各处室的支持配合下,牢牢把握自身工作特点,找准位置,搞好协调,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和部署,立足服务,着眼全局,抓大事,抓重点,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一、2009年工作总结

(一)重协调,抓督查,促进重点工作的落实。2009年,厅办公室进一步增强了协调意识,加强了与上下级民政部门之间、机关各处室之间以及有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得到了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为做好办公室工作创造了和谐、宽松的环境。2009年,城乡低保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提高五保供养水平、推进敬老院建设和灾区民房恢复重建等工作列入省政府重点督查的20项重要工作内容。围绕这些工作,办公室加强了与省委督查室、省政府办公厅的联系,协调配合厅机关各处室抓落实,加大了督查工作力度,强化了督办事项的反馈工作,严格办理程序,落实责任到人,在规定时限内办理各类督办件75件,完成了上级和厅领导交办的任务,办结率达100%,有力地促进了各项民政工作的发展。

切实加强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议案办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了各项办理制度,基本做到了思想认识到位、领导重视到位、安排部署到位、督促检查催办到位,及时圆满完成了人大代表建议27件、政协委员提案34件,共61件议案的办理工作。在办理九三学社XX省委员会提出的《关于XX老龄服务体系构建及养老产业发展战略对策建议的提案》(第381号)的重点提案的过程中,厅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安排办理工作。在组织力量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组织召开了由主、会办单位参加的协商会,及时召开面商会;省政协管副主席亲自到会指导,与会领导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及老龄化情况等实际,提出了建设性、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并得到了管副主席、政协委员和省政协提案委、省政府办公厅议案处等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通过对建议、提案的办理,促进了各项民政工作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的解决,同时也促进了各项民政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二)履职责,抓落实,认真贯彻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在厅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办公室认真履行具体组织协调推进工作的职责密切与各处室、各单位的协调协作,把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纳入了与州、市民政局和厅机关各处室及直属单位签订的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结合实际及时制定3个工作流程;同时加大学习培训力度,特别是重点抓好“96128”专线联络员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选齐配强专线联络员;及时建立了政务信息查询平台,并每月向省政府督查室、省政府法制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省监察厅报送执行情况;结合民政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便民服务大厅,建立了全厅业务处室轮流值班的工作制度。截至12月底,进行重大决策听证1项、重要事项公示13次、重点工作通报11次,先后接待来访和答复网络查询394件次,满意率100%。

(三)排难点,抓重点,信访接待扎实有效。全年共处理群众来信来访1310件次,其中处理来信661件,接待来访649批次1026人次,厅领导处理来信来访169件次。来信来访中,有集体访18批155人次,重复集体访有5批58人次;处理联名信有84件,处理网上信访118件。来信来访反映的主要问题是:未纳入“两参人员”待遇的军队退役人员、援越援老筑路民工、支前民工要求纳入并享受“两参人员”待遇,烈属、伤残军人要求解决住房,伤残军人要求提高伤残等级,带病回乡退役人员及部分国家公职人员要求评残,在乡老复员军人要求解决“三难”,退役士兵反映安置不公平、合理,复员干部要求解决相关待遇,不属于民政部门发放生活补助费的60年代精减退职人员和村级体制改革前解聘的村干部要求享受民政管理对象的同等待遇,城乡困难群众反映生活、医疗、住房困难,涉及阳宗海周边地区行政区划调整的群众反对区划调整等问题。在处理来信来访的过程中,坚持重要案件及时反馈原则,坚持每月信访信息通报制度,加强与基层的联系,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大信访”格局,并针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反映突出和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进行重点排查、重点处理。一是做好国庆60周年期间的信访工作,把信访接待场所作为维稳工作的重点部位,认真排查调处信访热点和潜在的不安定因素,耐心细致地做好上访群众的矛盾纠纷化解、疏导工作,确保了我省的社会稳定。二是认真做好“信访积案化解年”及梳理“三跨三分离”信访问题等工作,及时成立了成立了由分管厅领导负责、相关处室参加的“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办公室”,组织召开座谈会,对民政系统出现的重点、难点信访问题进行认真的排查、梳理,结合实际印发了《XX省民政厅“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实施方案》、《XX省民政厅办公室关于开展民政信访工作自查督查活动的通知》等文件,将清理排查出的重点、难点信访问题责任到人,采取措施狠抓落实,一些重点难点信访问题得到逐步解决,杜绝了重大群体性非正常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及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进京上访事件的发生。三是一如既往地做好“厅长接待日”工作。随着厅长接待日制度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来访量呈下降趋势,信访总量与比去年相比,减少了22%。优抚对象、退役士兵、复员干部、60年代精简退职人员、灾民、城乡困难群众等反映的解决有关待遇及解决生产、生活、看病、住房等困难问题,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解决。停访息诉工作扎实有效,年终息访数为1297件次,息访比例为99%,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重规范,抓法制,积极推进依法行政。紧紧抓住建设“法治民政”这一主题,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围绕民政中心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强化服务意识,认真履行职责,扎实开展政策法规工作。一是扎实抓好了厅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拟制了《XX省民政厅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实施细则》,建立了厅重大决策听证制度长效工作机制,从时间、内容和空间上保证重大决策制度的贯彻实施;与厅社会救助处密切协作,成功组织了《XX省农村五保供养实施办法》听证会,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二是积极与各处室协调、研究,及时上报了法律、规章、法规的立项申请工作;认真开展了行政执法考核评比工作,有效促进了法制工作正规化建设。三是严格执行《XX省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按照权限和范围、起草和审查、决定、登记和公布、解释和备案程序,规范操作,做到了制定主体明确、权限清楚、监督到位、操作规范。四是收集整理,将民政系统现执行的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共172个(件),编辑了《XX省民政厅民政系统现行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汇编》下发至各州市、县(市、区)民政部门及厅机关和直属单位。五是认真做好“五五”普法工作。结合“五五”普法规划,下发了《关于做好2009年民政系统普法工作的通知》,促使干部职工遇事想到法律、办事依据法律、有问题求助法律,进一步浓厚了法制氛围、推动了依法行政。

(五)重信息,抓宣传,宣传效果有较大突破。一是建立了重要政务信息约稿制度,设立了民政信息专报和民政要情,报送信息的积极性得到提高,综合类、调研类、问题类信息增多,质量不断提高;二是宣传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各级领导一直以来关心重视民政宣传工作,今年的民政工作年中分析及宣传工作会议上,厅领导在肯定民政宣传工作的同时,对进一步做好民政宣传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再次掀起了民政工作宣传热潮。三是明确了宣传计划,形成了宣传工作长效机制。制定了每月、每季度及半年宣传工作计划;主动联系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每季度报送我厅宣传工作重点,得到了肯定;建立了与省内新闻媒体协调联系合作机制,组织了六次大的新闻宣传策划会,使新闻宣传主管部门和省内主流媒体加强了对民政工作动态的关注。四是宣传形式的多样化,使民政工作得到广泛认知。通过在省内主流新闻媒体、民政部一报一刊、《XX民政工作》、《民政信息》、《民政要情》、民政厅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及报送省委、省政府、民政部的政务信息上宣传民政工作,扩大了民政工作影响面。五是合理应用资源,做到了宣传报道的统一。办公室与各处室之间形成合力,参与处室重要工作的宣传,主动挖掘处室工作宣传亮点,提供相关信息给各大媒体,带动了处室宣传工作的积极性。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协调省内主流新闻媒体宣传有关我厅工作307条次(省部领导讲话及民政工作相关会议50余条、业务信息250条,中央电视台全国新闻联播、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等以及《半月谈》、新华网等国内主流媒体报道我厅业务共12次)。与上年相比,新闻上稿率有所增加,尤其是头版头条、整版宣传及重要新闻数量增多。上报信息编辑《民政要情》35期,共255条信息;《民政信息》17期,共390篇信息;报送省委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办公室信息39篇、厅信息公开网站宣传信息34篇。组织或参与了民政工作会议、抗震救灾表彰大会、李学举部长到我省考察、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议、防灾减灾日、边境民政助理员培训、重大灾情、敬老节活动、社会组织宣传周等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宣传工作。

(六)重服务,抓管理,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一是为确保“3•14”、“6•4”及庆祝建国60周年等重大活动期间的安全稳定,进一步加强了安全稳定工作,省综治办领导与我厅多次为共建和谐社区、平安边界等问题进行研商,对我厅多年来的综治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二是积极维护和管理好在用车辆,有力保障了救灾、抢险、公差、勤务和特殊情况用车,建立和完善了用车请示、报告制度和外出人员请消假制度,严格控制非工作用车,全年无重大交通事故和安全责任事故;认真落实车辆、安全防范工作责任制,重新规划了停车区域和泊车位置,强化了对临时停放车辆、私车的管理以及外来人员的管控,加强了对保安人员的管理、培训,增强了保安人员的责任感,严格门卫24小时值班制度,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办公区、生活区以及干部职工的安全。三是为彻底解决厅机关给水问题,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投资4.5万元,组织对变频抽水机进行彻底更换,安装龙头21个。四是组织完成了全厅住房未达标人员的补贴核算工作。五是积极开展了各项节能减排、厉行节约工作。六是投资48万元完成厅住宅区4000平方米的屋顶补漏工程,对住宅区进行了多项改造。七是投入专项经费6.5万元,购买、维修和更换消防器材设备,为进一步做好综治工作提供了硬件保障。八是合理安排假日值班,切实保证了全厅人员的正常休息及假日安全稳定。九是极积开展XX市卫生城市创建工作保证办公区域和院内卫生的干净整洁,营造了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

(七)高标准,严要求,办文质量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进一步加强。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公文办文程序管理的通知》,对办文程序作了明确规定,规范发文和来文处理,在非编号文件上进行了严格的把关,对电报撰写、电报办理以及密码电报的转发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并对机关干部职工进行机关公文写作培训,公文管理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截止12月1日,审核公文近600份,打印文件922份,誉印3131700张,接收机要类、业务类文件1000多份、密码电报41份,寄出各种信件13000多件,工作运转中没有发生任何泄密、丢失的情况;全年文书档案立卷4995件,实物档案17件;基建档案5卷,会计档案251卷,共完成电子档案20盘的归档任务。完成8397卷档案保管和统计工作,借阅档案1361卷(件)。完成民政专业档案实体共378卷,其中福利彩票发行中心专业档案66卷、涉外收养档案40卷和优抚对象专题档案272卷,编制公文文号872个。

二、2010年工作计划

2010年,要紧紧围绕为促进民政工作科学发民服务的根本任务,切实加强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提高效能,提升水平,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进一步提高综合文稿和公文处理能力。切实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按照2010年民政工作总体要求,不断提高综合文稿的写作水平,做好各类文稿的起草和有关文稿的审核把关工作。进一步规范公办理程序,扎实做好公文处理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二要进一步加强民政宣传工作。巩固发展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民政宣传工作格局,继续加强与新闻媒体单位的联系,大力宣传各级民政部门讲大局、惠民生、促和谐、保稳定、重管理、强服务的做法与成效,不断提高民政部门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地位。抓好向民政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政务信息报送工作,继续做好政务信息公开和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相关工作。抓好《XX民政工作》的办刊工作,提高办刊质量,充分发挥好内刊作用。

三要进一步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努力做好与上级部门、各州市民政部门和厅机关各处室以及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主动了解情况,当好参谋助手,切实加强民政法制工作,认真抓好各项综合工作的落实。四要进一步做好目标管理工作。牵头研究制定各州市民政局、厅机关各处室及相关单位2010年民政工作目标任务,分解下达2010年全省重点督查重要工作任务,并做好工作进展督查、有关材料报送、检查考核等工作。

五要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建立健全日常立卷和部门立卷制度,建立加强档案管理的长效机制,扎实推进档案管理数据库建设,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

外事办公室工作总结和2009年工作安排意见 篇6

一、强化措施,大力推进法制建设

围绕中心工作,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与局机关日常事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齐头并进,做到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

1、以“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条块结合,实行分级负责,着力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开展矛盾和纠纷的调处和排查。

2、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台帐制度,继续完善档案管理,严格执行重大治安案件急报制度和综治经费保障制度。

3、抓好六个落实:一是围绕目标,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任务;二是突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月、平安创建、旅游安全和“百安”活动;三是讲求实效,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理工作;四是深入开展旅游行风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旅游市场整治规范专项行动;五是加强因公出国(境)管理,严把审批关;六是进一步做精“侨心工程”品牌。

二、真抓实干,结合行业特点抓落实

1、继续抓好政务公开,规范办事程序,接受公众监督,深化旅游诚信建设,大力推进旅游标准化、信息化、法制化建设。

2、在旅游行业中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月、百日安全生产、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平安创建活动;抓好“春节”、“十一”黄金周旅游安全工作;积极受理旅游投诉,搞好维稳工作;突出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构建和谐旅游发展环境。

3、加强因公出国(境)管理,严把出国(境)人员的手续审批关;加大外事管理工作力度,强化常驻外国人和外国记者的管理,确保外事工作顺利推进;搞好对外接待和交流工作;强化外事干部队伍建设,积极为社会提供涉外服务。

4、以侨为桥,加强侨务宣传,强化服务意识,切实做好为侨服务工作;进一步做精“侨心工程”品牌;进一步加强基层侨务组织和侨务干部队伍建设。

三、形式多样,抓好宣传教育工作

1、坚持法制建设、普法活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行业依法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以及创建平安旅游相结合。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局中心组学习、会议、行业培训、简报、宣传点等形式,认真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和涉旅人员学法、懂法、用法,进一步强化法制意识。

2、密切与政法各部门、宣传部门的联系和各大新闻媒体的配合,充分用好XX旅游网,发挥宣传阵地作用,大张旗鼓地表彰宣传见义勇为先进事迹。

3、切实加强执法人员教育培训工作。采取各种形式,全年不少于三次对全市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外事办公室工作总结和2009年工作安排意见 篇7

2009年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年。为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增强社会生态文明观念, 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大节能宣传力度,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等十四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2009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安排意见的通知》 (发改环资[2009]989号) 文件精神, 经研究, 定于2009年6月14日至20日, 由省节能领导组成员单位联合举办2009年山西省节能宣传周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本次活动由省经委、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建设厅、省交通厅、省农业厅、省商务厅、省国资委、省环保局、省广电局、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总工会、团省委等十四部门联合举办, 并请山西日报社、山西电视台、山西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参加。

二、今年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推广使用节能产品, 促进扩大消费需求”。

三、我省作为一个资源型省份, 长期以来形成了高耗能、高污染、超重型的产业结构, 能源消耗强度大、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承载能力弱, 制约了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近年来, 为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我省制定了一系列促进节能的政策措施, 在各市、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 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形势严峻, 需要采取更强更有力的措施, 打好节能的攻坚战。

各市、各有关部门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在保持经济平稳发展中坚持节能减排不动摇, 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结构的重要抓手, 作为扩大国内需求、培训新的增长点的重要方面。节能宣传周期间, 要将推广高效照明产品、高效节能空调、高效节能电机、节能环保汽车等节能产品作为宣传重点, 引导公众科学消费、绿色消费。要深入企业、社区、商场、学校、农村和军营, 开展各种形式的节能宣传活动, 传播节能理念, 普及节能知识, 调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力求宣传范围更广、影响更大、效果更好, 形成更加浓厚的节能减排社会氛围。

四、节能宣传周期间, 各市、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 (晋政办发[2008]76号) 文件精神, 组织开展能源短缺体验活动。届时, 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将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有关部门共同推进实施, 形成政府机构带头, 群众积极参与的局面。在今年的宣传周期间, 省节能领导组办公室决定于6月5日、9月4日定为“山西省能源紧缺体验日”。在体验日内, 停开办公区门厅、走廊、楼梯等公共场所照明, 停开五层以下办公楼电梯, 停开高层办公楼部分电梯, 停开办公区域空调, 乘轿车上下班的干部职工换乘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上下班。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省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带头参加能源紧缺体验活动。

五、各市经委要会同联合主办单位加强领导, 周密安排, 精心组织, 狠抓落实, 切实加强领导, 制定和实施操作性和针对性较强的宣传方案, 指导和协调本系统的节能宣传活动。通过举办专题活动、论坛、研讨会、技术交流会等形式, 在全省范围内宣传节能典型经验和先进实用技术, 表彰在节能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查处和曝光严重浪费能源的行为, 力求宣传范围更广、影响更大、效果更好, 形成更加浓厚的节能减排社会氛围。要集中力量宣传贯彻《节约能源法》;宣传本地区落实节能目标责任、贯彻山西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以及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监督管理的有关情况;宣传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技术和典型经验;宣传节能降耗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要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并积极创建节约型企业、节约型政府、节约型社区。

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动员各类学校开展以节能为主要内容、丰富多彩的学校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大力营造节能校园文化。各级科技部门要开展节能创新成果宣传, 通过举办节能科技展示把先进的节能技术推向市场。各级环保部门要向社会广泛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和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进一步促进减排责任的落实, 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加大节能环保投入。各级建设部门要积极宣传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 以及国家和我省采取的政策措施。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大力宣传公路、水路交通行业节能的法规、规划、政策和标准, 推广交通领域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 倡导节约型的交通消费模式。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开展沼气利用等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的宣传, 同时在农村大力推广节能型产品。各级商务部门要在商务流通领域宣传节能的重要性, 鼓励提倡商业流通企业采取节电措施, 使用节能型产品。各级国资委要督促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实现国家“ 十一五”节能目标中起到模范作用, 带头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 为实现我省“十一五”期末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5%的目标责任做贡献。

各级宣传部门要把《节约能源法》的宣传贯彻作为重点, 组织重点和系列的宣传报道。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要在各级政府机构内开展创建“节约型政府机构”活动, 组织“能源紧缺体验”活动。各级共青团组织要积极开展“我为节约做贡献”和“节能减排——青年岗位能手在行动”等活动, 引导青少年增强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 各级工会要继续组织职工深入开展“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 建立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队伍, 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和宣传手段, 引导职工立足岗位, 积极开展 “五小”活动和合理化建议活动。省经委要会同各行业办、行业协会和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围绕本次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 在行业内积极宣传贯彻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国家强制性标准, 推广先进适用的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 推动行业节能。

七、为搞好今年的节能宣传周活动, 省节能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与太原市节能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计划于6月16日上午9时, 在太原市南宫广场联合举行“2009年山西省节能宣传周系列主题活动启动仪式”。通过节能成果及产品展示等活动提高全社会节能意识。希望省、市节能宣传周举办成员单位按时参会并给予支持提供方便。同时, 举办重点用能单位《节能法》及能源管理培训, 宣传贯彻国家最新颁布的水泥、建筑卫生陶瓷、电石、铁合金、炭素、合成氨、烧碱、焦炭、铜及铜合金管材、铜冶炼企业、镁冶炼企业、电解铝企业等20余种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国家强制性标准, 以法规、标准、制度规范节能。

八、宣传周期间, 我办拟在《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开辟节能宣传专版, 刊登我省推进节能工作的政策措施, 宣传重点企业节能的典型经验及先进做法。各重点耗能单位要主动配合新闻单位, 积极提供节煤、节电、节水、节油及环保新产品、新技术方面的典型事例及有关宣传报道材料。希望企业踊跃投稿参与, 如有企业欲刊登本企业的节能经验做法, 请于6月10日前与省节能领导组办公室联系。

上一篇:导师学期指导工作总结下一篇:湖州市社区纳凉晚会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