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与领导力的关系

2024-09-21

性别与领导力的关系(共8篇)

性别与领导力的关系 篇1

性别与领导力的关系

“什么是领导?”“怎样才能做一个好领导?”这些问题已经困扰着人类数千年之久。众多的大家经过层层的思考与讨论,给了“领导”一个定义,即指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领导的本质是被领导者的追随和服从,它不是由组织赋予的职位和权力所决定的,而是取决于追随者的意愿。

纵观古今,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的领导者都为男性,鲜少有女性站在权力的巅峰,领导着部下。这是为什么呢?性别与领导力是否有着关联?

不可否认的是女性与男性在行为方面有着天差地壤的区别。女性更感性一些,语言丰富一些,人性方面更多一些,男性则逻辑性强一些,果决一些,凡事敢担当。这些行为上的差别导致男性更愿意冒险,在未知未来的情况下更容易做抉择,但显得更冲动一些。男性有时做决策完全是为了逞强,所以男性的成功和失败总是在突然之间,容易走两个极端。女性则细腻稳健一些,所以管理者中女性特别突出的少,特别差的也少。所以管理者中女性是中间力量。

而对于领导方式上的选择而言,女性更偏向于民主型领导,而男性则更多的选择专权型的领导。因为男性的控制欲强于女性,这使得他们常常想要把一切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对于领导下属,常常采用“一言堂”的形式。而女性具有天生的感知优势,具有较为强烈的角色知觉能力,代入感强,这使得她们会设身处地,从而在做决策前,往往会提出问题,征求意见。

领导的作用是指挥、协调、激励。管理中需要什么样的特点是由具体情况决定的,不同的企业环境,不同的管理对象,不同的情境,对管理者的要求是不同的。作为一名管理者,只有具备与之匹配的特质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例如,世界上最大的美容化妆品公司之一—雅芳集团。雅芳的前任CEO钟彬娴女士,她接任时的雅芳集团正处于困境之中,股票猛跌50%,而其上任的第二天,雅芳的股票就上涨了23%。钟彬娴通过自身代入发现古老的上门推销方式已无法适应新经济下的现代社会,她果断决定进军零售行业,同时采用网上营销,致使雅芳的销售额和盈利分别增长9%和40%。

看到这,大多数人会说,也许性别对领导力的差别与企业的属性有关。在美

妆、服饰、美食行业,女性有着天生的优势,而在建筑、汽车、钢铁等行业,男性的优势就显露出来了。其实不然,例如,聚美优品的CEO陈欧,陈欧运用男性的敏锐观察力,发现中国的广大女性消费者对于线上购买化妆品的信心不足,线上化妆品行业没有领头羊。又运用男性的性格上的果敢与冒险,创办了化妆品的B2C网站。使他在化妆品销售的行业里稳占一席之地。

而女性特质在男性色彩比较浓的高科技行业同样能发光,而且这种趋势近年来似乎更加的明显。像全球最大的通讯设备制造商朗讯公司董事长兼CEO帕特丽夏·鲁索临危授命拯救朗讯亏损局面。“她在市场营销方面的确很强,她非常善于揣摩顾客的需求,并让他们对朗讯的所作所为感到满意,还有令人生畏的谈判技巧”,SanfordBernstein的电信分析师保罗·萨贾瓦说。

从上述中我们可以发现,性别与领导力几乎没有差别,有的也只是男女之间性格的差异。而一个企业的管理的好坏,它的管理者是否适合它有关。在现如今的社会,我们不能歧视女性,在企业的管理方面,我们应该遵循适合原则,发挥每个领导者的个人才能,创造男女平等的发展条件。

性别与领导力的关系 篇2

一、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早在《圣经》中就已有所提及。据说女人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因此, 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 二人成为一体。从那一刻起, 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就低于男性。这是从宗教角度来阐释的例子。再比如说, 许多体面的职业都成了男性的专利。一旦一位女性获得了一份体面的工作, 那么与之相应的称呼语则成了“标记语” (marked words) , 比如, a female lawyer (一位“女律师”) , a woman professor (一位“女教授”) , a girl graduate (一位“女研究生”) , 等等。这样的事实足以证明一个问题, 那就是对于男性来说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很正常, 也正是他们地位的体现, 可是, 对于女性则不然。另一个很具有说服力的例子, 就是在英语中“he”和“man”作为泛指指示语的使用, 所谓“男性词的泛化现象”, 表现在一些代词和名词的使用上, 这样的词指男也指女, 这类用法在语法上涵盖女性, 在文化上却排斥女性。这两个词在英语中总是指代“一切人, 包括女性在内”。这样看来的话, 这种指示语的使用不能体现出性别上的平等。

性别差异还体现在一些词条的使用上。首先, 有些词条的使用“女性优于男性”, 也就是说女性更偏爱使用这些词条, 比如, “nice”, “lovely”, “cute”, “fantastic”。还有一些感叹词, 例如“awfully”和“terribly”这样的表示评价的副词, 其使用的频率较高。相比之下, 这些词的使用使得女性用语比起男性用语来更礼貌, 但又欠肯定、非正式。第二, 女性较多地使用反义疑问句。语言学家已经清楚地分析了这种男女用语上的独特性。例如在讲英语的国家, 女性通常比男性更加注重自己的身份, 因此, 她们的语言更接近超级礼貌的类型。第三, 女性用语与男性用语的差别还会体现在语调上, 女性在语调使用上会采用各种不同的语调类型, 而且会比男性更多地使用降升调。因此, 在人类社会中, 女性通常会普遍地使用更加礼貌的方式, 这一趋势常常与女性在社会中的从属地位相关。

二、语言歧视

早在20世纪70年代, 语言歧视这一现象就已凸显出来, 那么如何对其定义呢?要先从性别歧视开始。性别歧视是以性别为基础而产生的一种歧视现象。根据《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对“性别歧视”的解释中可以看出“性别歧视”是一种观念, 这种观念认为, “一种性别不如另一性别聪明、高尚等”, 直接导致的结果是这一性别对另一性别的不公正对待, 尤指对女性的性别偏见。可以看出, 它主要强调的是男性对女性的偏见。因此, 这一现象就逐渐体现在其语言习惯上, “性别歧视”主要指男性通过语言或其他行为对女性的歧视。“语言歧视”因此而产生。本文从以下三方面对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一) 称呼

称呼是一个人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载体, 英语中也会从称呼语的使用上来反映一些社会现象。例如, “Mr.”和“Mrs.”是一对礼貌用语, 一般情况下, 将二者置于姓氏的前面表示礼貌。但是, 从“Mr.”这个称呼语中根本看不出来这位男士是否结婚, 而从“Mrs.”中却很好地映射出这位女士的婚姻状况, 从语言歧视这一角度来看, 这正反映了性别歧视这一现象。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 现在取而代之并表示性别平等的“Ms.”越来越多地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另外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 英语语言中, 一些与“男性”有关的词, 总是体现出积极的一面, 而与“女性”相关的词, 反映的是消极甚至负面的现象。比如曾经有一些词, 本身无所谓好坏, 完全是中性甚至是积极的, 但是现在却有了消极甚至贬义的意思。如“governor”和“governess”过去都指“统治者”或“权威人士”, 但是, 这两个词现在却产生了很大的差异, “governor”意思不变, 可是, “governess”除原来的意思之外, 还指家庭女教师 (尤其指过去住在学生家中的) (a female teacher who lives with a family and educates their children at home) , 这个词义类似于“保姆”。再如“bachelor”和“spinster”, 前者指“未婚男子、单身汉”, 而后者指“未婚女子”, 但有时更多的是贬义, 指“老处女”。

(二) 姓名

如今, 姓名是身份、权势甚至尊严的源泉。比如, 在讲英语的国家中, 儿女的姓名都追随其父亲, 甚至已婚的女士, 其姓也要跟随其丈夫。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 通过对于名字的辨别可以很容易判断出其人的性别。一般而言, 女性的名字大多柔美、高雅、可爱, 像“Lily”指a kind of flower (一种花) , “Susan” (from Hebrewlanguage希伯莱语) 指the Goddess of the Moon (月神) ;而男性的名字与女性完全不同, 男子气概很足、英勇、有胆识, 像Richard (from Saxon language撒克逊语) 指强大且权威, Andrew (from Greek language希腊语) 指勇敢、率真。因此, 姓名反映的是性别在社会属性中的差异。

(三) 谚语

几个世纪以来, 女性一直处在社会地位的底层, 从事着类似洗衣做饭、相夫教子的事情。女人一直从孩提起就拘束地生活于亲情之中, 命运属于男人, 习惯于对男人仰视崇拜。由于这样一个怪异的想法, 女性一直以来被人们认为无知、愚笨、缺乏思想。《论语·阳货》中记载,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近之则不逊, 远之则怨。”从中可以看出不尊重女性, 虽然女性在社会中承担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但社会地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贤妻良母”、“幸福的家庭主妇”仍然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妇女角色的期待, 妇女处处受到不平等的待遇, 还要承担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 导致许多女性不堪重负。

本文主要探讨了英语语言与性别的关系。性别差异则涉及到了其宗教渊源, 并且通过借助“标记语”、“非标记语”来进一步阐明这一论点。语言歧视主要从姓名、称呼语和谚语等角度进行分析。语言是有性别差异并存在性别岐视现象的, 社会是所有这些差异和性别岐视存在的原因。虽然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很难通过一时的行动彻底根除掉, 而且, 只要社会上还存在着性别歧视, 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就难以根除, 可这并不等于说人们为之付出的一切都是白废, 所以, 要相信语言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社会改变, 以及人的观念的改变。

参考文献

[1]Florian Coulmsa.Solinguistics——the study of speakers choices[M].NewYork: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 2005.

[2]Hudson, R.A.Socio-linguistics[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 1996.

[3]刘汉杰.语言中的性别歧视[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 (1) .

[4]刘世生, 周玉芳.汉英词汇反映的妇女社会地位变迁.外语教学, 2002, (4) .

[5]林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文化出版社, 1999, (10) .

[6]穆凤良, 李秀萍.英语中的性歧视与中性化[J].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8, (5) .

性别与领导力的关系 篇3

摘要本文运用体育学习兴趣量表,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安徽省全椒慈济中学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高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发放问卷60份(其中男30人,女30人)。分别从五个维度:体育学习消极兴趣、体育学习积极兴趣、运动参与程度、自主与探究学习和对体育的关注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男女学生在体育兴趣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的学习积极兴趣、运动参与程度、自主与探究学习和对体育的关注等因素,是影响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高中生体育学习兴趣性别

体育学习兴趣是以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要为基础,推动他们认识与积极从事体育学习或身体锻炼活动的心理倾向。如果一个人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就会积极参加,全心投入,而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它的产生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构成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而从心理学角度看,学习兴趣是和心理情绪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即当学生对体育有了兴趣的时候,才会心情愉快地自主参加学习和锻炼。所以体育学习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要素,它影响着人们参与体育的具体活动方向和态度。

唐进昌对改革传统中学体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体育兴趣的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中学体育课的教学应克服“先生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的机械呆板教学模式。通过创设各种不同的学习情境,以此来驱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在快乐和谐中进行锻炼并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乐趣,获得知识、技能,使身心素质得到和谐发展。通过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项建民、王训福对农村中学高中男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方法的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江西省11地市13所农村中学200名高中男生对现行体育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兴趣状态进行调查。其研究结果表明:客观方面学习任务繁重、场地设备差,主观方面“放羊式”的体育教学、教学内容的“成人化”、“竞技化”,竞技教材多、体育课类型机械、教学方法呆板、教师责任心不足是使学生不愿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

夏璐、姚红艳对如何提高女生的体育兴趣的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在生理方面,由于内分泌活动发生了变化,使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暂时下降、动作迟缓等。在心理方面,女生的心理特征处于不稳定和不成熟的时期,她们的情感比较内向、敏感;在意志上表现为畏难;在体育课上表现为情感内倾、懒动、对疲劳的耐受力差,怕脏、怕晒、胆小、锻炼积极性不高等。并认为,女生体育课的内容要尽量安排刺激性小,难度适中,运动量、动作频率便于自我调节的项目并注重全面身体锻炼;在组织教法上运用多样、多层次的方法,采用启发、循序渐进等教学方法,发扬她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的研究,虽然研究领域各有千秋,但他们都是关于某一性别群体、某一年龄阶段与体育学习兴趣之间的研究。我们今后从事的体育教师面对的是不同性别的中小学生群体,那么男女生在体育学习兴趣水平方面存在差异吗?如果有,产生差异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因此我选择高中生体育学习兴趣与性别的关系进行研究,探究男女生对体育学习兴趣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一、研究目的

评定高中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帮助教师了解高中男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倾向差异,更好地进行教学和训练。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全椒慈济中学在校高中生男女各30名。

(二)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量表来源于汪晓赞,我国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5,7《高中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评价量表》。对高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发放问卷60份(其中男30人,女30人)。

表1高中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评价量表的因子组成与结构

因素 题 号

体育学习消极兴趣6 10 18 21 24 26 29 30 32 34 37 40

体育学习积极兴趣2 9 12 15 20 23 31 39

自主与探究学习3 5 8 16 25 28 36 38

运动参与程度1 4 11 14 17 22 27 35

对体育的关注7 13 19 33 41

数理统计法:用SPSS14.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对体育学习消极兴趣、体育学习积极兴趣、自主探究学习、运动参与程度、对体育的关注五个维度分别进行T检验,分析男女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有无差异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建议。

三、结果与分析

表2独立样本T检验

因子男生水平(M)女生水平(M) P

体育学习消极兴趣50.947.2 0.155

体育学习积极兴趣31.721.7 0.000

自主与探究学习28.417.8 0.000

运动参与程度29.816.6 0.000

对体育的关注18.510.8 0.000

体育学习兴趣总成绩159.3 114.10.000

从上表的结果显示:在体育学习消极兴趣方面,P=0.155>0.05,差异不显著,表明男女生在体育学习消极兴趣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

在体育学习积极兴趣方面,男生比女生强(P=0.000<0.05,差异显著,表明男女生在体育学习积极兴趣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爱玩易动的性格特征决定了男生在体育学习方面表现出的积极态度,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产生愉悅的情绪,引起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高涨的学习热情。

在自主与探究学习方面,男生比女生强(P=0.000<0.05,差异显著,表明男女生在体育学习兴趣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男生多喜欢活动量大、竞赛性强,能表现机智灵活与敏捷的体育运动,所以在学习体育的方法、方式上与女生区别很大。而女生多喜欢趣味性、技巧性、健美等没有身体接触和对抗的项目,但是由于教学内容贫乏,田径占的比重较大,体现女生特点和实用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较少,所以在这方面不如男生。

在运动参与程度方面,男生比女生强(P=0.000<0.05,差异显著,表明男女生在体育学习兴趣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运动参与是体育学习的首要目标,男生在运动参与方面具有积极的兴趣和明确的目标,而女生则是由于种种社会的、家庭的以及自身的因素,使得她们对体育没有正确的认识,参与程度不够。

在对体育的关注方面,男生比女生强(P=0.000<0.05,差异不显著,表明男女生在對体育的关注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随着学习认知水平的提高,男生越来越关注体育,特别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甚至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包括有关的体育知识、体育赛事。而女生的兴趣面更广泛,多喜欢文学作品、小说等。

四、结论

综上所述,体育学习积极兴趣、运动参与程度、自主与探究学习和对体育的关注是影响体育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因为大多数学生对体育活动和体育课感兴趣,揭示了在今后学校体育工作中要利用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浓厚兴趣,加强引导,使之成为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真正动力。

从体育学习兴趣与性别的关系来看,男女生在心理、生理上的不同带来的差异性,要采取有力措施,克服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女生能力、技能和体质,还要注意女生的心理需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女生的心理特点,从兴趣入手激发女生的学习动机。而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要重视女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其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

本研究的不足:一是本研究研究样本含量小没有涉及更多的年级和学校;二是对女生方面的分析大于男生方面,而且忽视了少数不爱动的男生的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分析。

五、建议

(一)在学校体育工作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本,提高女生运动参与的有效性,使她们的学习热情保持在最佳状态。

(二)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随着女生身体发育日趋成熟,兴趣、爱好更加广泛,许多未曾接触过的事物对她们来说都具有诱惑性。所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趣味性、娱乐性强的教学内容能激发她们学习的兴趣。

(三)成功的体验围绕在学生周围。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肯定女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是学生获得自信心的源泉。

(四)帮助女生消除心理顾虑。心理障碍是女生体育学习的阻力,要根据女生实际情况,运用适当方法,解除她们的心理障碍:女生对上体育课的目的是否明确;教学的内容、方法女生是否喜欢;体育的设施、器材、环境是否对女生有吸引力。只有三方面符合女生的心理需求,才能激发女生的上课热情,变为“我要上体育课”。

总之,人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有,是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只有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当男女合班上课时,教师要把关注、调动女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始终贯穿课的全过程。教师要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女生的学习,营造和谐的体育课堂气氛,让她们真正热爱体育课,在心理和生理上享受到上体育课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和男生同样的学习效果。这是广大基层体育教师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 唐进昌.改革传统中学体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体育兴趣[J].柳州师专学报.2006(2):139-140.

[2] 项建民,王训福.农村中学高中男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方法[U].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6):43-45.

[3] 夏璐,姚红艳.对如何提高女生的体育兴趣[J].中山大学学报.2006.26(8):222-224.

论秘书与领导的关系 篇4

关键词:服务性参谋性辩证统一相互促进

论秘书与领导的关系

秘书与领导的关系是秘书工作的一个关键因素,做秘书工作首先要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真正弄清并正确掌握二者的的关系,秘书才能保持认识上的清醒和工作上的主动。秘书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是领导机关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枢纽,是领导机关的左右手。因此,秘书与领导应该呈现出一种融洽、和谐和友谊的关系。可是秘书与领导在共事的过程中,秘书如何做到与领导和谐相处,既建立友谊和感情又不放弃原则,丧失人格,这是一个很难处理的问题,但这又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妥不仅不能为领导服好务,容易与领导产生矛盾,失去为领导工作的机会。甚至会因为盲目的服从,干一些不该干或者违法的事情。那么,研究与处理好秘书与领导的关系就有了现实的意义。秘书与领导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怎么样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使之和谐呢?本文将对此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对秘书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有所帮助。

秘书是人的一种职务,担任这种职务的人,是受组织的委派,在领导者身边为其工作,而从事办文、办会、办事的助理性、参谋性工作。秘书活动就是辅助领导。秘书工作较之其他各项业务工作有着显著的辅助性,这是秘书工作的根本属性。在任何一个社会组织中,秘书人员均处于领导近身,要紧紧围绕领导活动的需求和目标,开展直接而全面的服务工作,是领导实施有效管理和活动的不可或缺的参谋与助手。

秘书是直接为领导服务的,决定了秘书工作的被动性。秘书工作的被动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作性质的被动。秘书工作是为领导服务的,秘书工作的变化总是随着领导工作的变化而变化,而且领导工作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秘书的工作的变化。这决定了秘书工作的从属性,即被动性。二是工作时空的被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不同领导对秘书和秘书活动的要求是不同的。秘书活动要服从领导日程,秘书工作要围绕领导转。秘书不能离开领导工作而单独工作。三是工作绩效的被动。秘书活动的本职决定了秘书人员必须甘居幕后,默默无闻的工作;而且秘书一切活动都必须通过领导和领导活动才能发挥作用、产生效益。

秘书的服务职能主要表现在帮助或代替领导部门处理日常文书、通讯、联络、接待失误;节省领导的精力与时间;帮助领导管理和维持下属部门和人员各项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经领导授权调查或处理突发事件或完成特殊使命;还表现在会议、文件等方面为领导把关等。领导者的决策活动离不开辅助力量的谋划与支持。这就决定了秘书工作的主动性。我国古代的谋士、谏官、幕僚,当代各国的智囊团、思想库等,都是决策的辅助力量。在诸多辅助力量中,秘书处于特殊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共中央1985年提出新时期秘书工作的“四个转变”,提出要“从偏重办文办事转变为既办文办事,又出谋献策”,进一步肯定了秘书工作的参谋作用。

秘书的参谋作用主要表现在调查与提供领导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支持领导决策;参与研究情况,提出分析或预测意见;应领导要求参与讨论或制定工作计划或实施方案;收集并研究反馈信息,为领导再决策提供依据等。

秘书工作既有主动性的一面,也有被动性的一面。被动性就是为领导服好务,主动性就是辅助领导决策,起参谋作用。秘书工作的主动性与被动性辩证统一的。秘书人员必须正确认识被动性与主动性的关系。

秘书的被动服务是基础,是秘书发挥其他作用的基础。只有做好服务这个本职工作,才能更好的为领导实现参谋作用。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我们的组织原则中有一条,就是下级服从上级。”领导首先需要的是一个助手。领导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决定了需要有人为其当助手。秘书的助手职责就决定了需要他对于领导的从属性、辅助性地位。因而,自觉服务领导、乐于服务领导、善于服务领导是秘书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整体风格。秘书对于领导应该有一种服务感。

领导活动过程中,有许多繁杂而具体的事务工作,领导者不可能事事都直接去处理。因此大量的日常事务的处理,就自然落在了作为领导助手的秘书人员身上。如果没有各种事务的有序的处理,机关的有效管理,领导职能的实现和秘书参谋作用的发挥就只能是一句空话。秘书在为领导办事服务这一过程中,可以接触到一手的有关信息,了解整个事情的详细资料,在完成好服务后,也充分知晓了有关材料。此时向领导提出自己的建议,不仅容易让领导乐意听你讲述,也让你的你的建议更具有可接受性。秘书也起到了参谋的作用。

宏远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老板林宏远是一个依靠改革开放春风发展起来的企业家。他招聘了个大学毕业生小刘为他的秘书。小刘是从名牌大学毕业的,在学校时也很优秀,曾经加入校外联部和社团联合会办公室。刚刚来时小刘很是虚心,不仅把林总交代的事情办得很好,而且还不时向老板请教,给了林总很好的印象。时间过了不久,林总渐渐觉得小刘不对劲了:现在交代他的事情好像没以前办得那么好了;对于资料收集得多,可是资料没以前那么整理得让他一目了然;有些时候,他把资料交给自己,还会对这个资料发表一下评论。林总私下问了下办公室主任才知道了小刘的不对劲的原因。这天林总把小刘叫到了办公室,语重心长的对他说:“小刘,我听说你现在不仅承担着秘书的工作,还干着资料分析员、策划团队i的工作。对吗?”小刘不知道林总想说什么,只好点了下头。林总又接着说:“年轻人多接触不同的工作,上进是好事。可是我聘请的你的初衷是需要一个秘书为我打理好日常的事物,你的工作的好坏影响着我对资料的把握,进而影响着我的决策。你对资料的分析,与策划团队的接触是为了更好把握情况,进而向我提出你的建议,我很感谢你想给我参谋建议这份心。可是我希望你明白现在你的秘书身份,你安心帮我处理好我其他的繁杂的事情,这才是你的本职工作。懂了吧?”一席话把小刘说得实在不好意思极了,以前老想着给林总好的建议,看似帮忙,其实首先让林总的工作有序,为他服好务才是基础。最基本的服务都没做好,怎么会有以后的参谋建议呢?

秘书的参谋活动即主动服务可以更好的为领导服务,影响秘书的被动服务效果。发挥参谋作用,是领导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客观要求,也是秘书工作提高辅助水平,适应时代发

展的客观要求。秘书部门具有贴近领导、综合服务、信息枢纽的三大优势,发挥参谋作用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尤其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新世纪,领导者要在纷繁复杂、稍纵即逝的新情况面前,迅速、准确地做出各种判断,更需要发挥秘书人员的参谋作用。秘书发挥好参谋工作以后,让领导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工作绩效得到上级的肯定,让领导有个愉悦的心情,那么秘书在领导身边服务更有一个和谐的环境,能够真诚,高效的服务。对秘书而言,不仅仅是工作的顺利完成,更有工作提升的机会。

小王是某大学英语系毕业生,毕业后应聘进了某公司担任秘书。进公司时她没有告诉经理她大学时曾经辅修法律的经历。在平时的工作中,小王勤勤恳恳,不仅没有迟到早退的现象,平时下班后反而主动留在办公室加班,以更方便了解公司的状况。小王虚心向前辈学习,加上自身条件本身很优异,没过多久,小王就成了经理的得力助手,帮经理把平时的工作处理得妥妥当当,几乎没出什么差错,让小王深得经理的信任。某天公司召开高层会议讨论一份合同,可是法律顾问不知为何没能赶来,但这份合同的审阅时间又相当的急迫,在各位主管在为这份合同签订与否而争论不休时,坐在经理身边记录的小王向经理小声的提了一句她的看法,经理一听有理,就让她大声的继续讲出来。小王根据自己以前在学校学的法律知识和平时对公司情况的了解对此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一一指出了其中的利弊,得出此份合同不宜签订的结论。由于她平时的表现大家都看在眼里,所以几位主管对她的发言也也就没说什么不满。特别是经理,他看到小王平时的工作都完成得很好,现在又说得那么条条是道,所以相信小王这次的参谋意见是正确的,并采纳了小王的意见。后来的事实证明小王的判断是正确的,小王为公司挽回了损失,也让公司同仁看到了她的实力,她得到提升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秘书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后,再给领导一些参谋建议对秘书自身的发展是有很大好处的。

秘书对领导的被动服务与主动参谋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只看到秘书工作的被动性,看不到秘书工作的主动性,是一种片面的认识。这种错误的认识必然导致秘书人员把自己完全置于被动应付的地位,满足与领导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工作中遇到什么就什么,没有半点主动性,是肯定做不好秘书工作的。另一方面,如果不承认秘书工作有被动性,无限夸大秘书工作的主动性,秘书人员就有可能离开自己的辅助地位,摆脱领导意图控制,产生越权行为,同样会导致秘书工作的失败。正确的方法是,秘书人员在工作中既要不折不扣的贯彻领导意图,执行领导指示,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贯彻领导意图,力求从被动中争取主动,不断开创秘书工作的新局面。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领导工作的需求,也才是一名合格的秘书。秘书与领导也就会呈现出一种和谐的局面。

天地公司销售部经理多了两个秘书,小李和小张,说是秘书其实还不算,她们应聘秘书职位通过了前面几关考核,现在在试用期,三个月后决定最终的录取结果。小李比较沉稳,对经理交代的事情都完成得很好,与销售部的同事相处得也很好。小张比较活泼,对经理吩咐的任务还是能完成,只不过没有小李的活漂亮,她这个乐天派每天工作完成之余。缠着同事问这问那,有时还老想跟着他们往外跑业务,对于她的行为,有些同事觉得还好,有些就不看好了,秘书还是安安分分的好,老跑来跑去像什么样啊。很快三个月过去了,出乎很多人意料的,经理选择了小张,老老实实干事的小李没能留下。经理在会议上给大家讲了原因,为大家解惑。经理说:“我需要的是秘书,她要能为我处理好日常的事务,像打接电话与客户联系,收集资料等等。这是最基本,这点小李要比校张干得好。可是,我需要的秘书不仅仅只是听从我的命令干事,我希望她可以向我发表她的看法,她对我的工作比较了解,我一个人毕竟不能面面俱到的都想到,我需要她给我参谋,给我建议。小张这三个月来,通过与你们的接触,给了我很多她的看法。所以我会留下她。但是小张你的秘书本职工作可要干好了。”小张既是高兴又是不好意思的笑了。看来秘书也不仅仅是为领导服好务就可以了,必要时还是领导的参谋呢。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清楚的看到了秘书与领导之间服务性与参谋性的关系,那么该如何处理他们之间这种关系,让秘书与领导呈现出一种和谐的局面呢?

笔者认为秘书与领导间既然存在着主动性与被动性的关系,而且两者是辨证统一的。那么就该如此对待:首先,自觉地承认秘书工作的从属性、被动性,是选择秘书职业应有的认识。人们都希望自己掌握自己,尽管事实上很少有人能做到。人们都希望能够创造性地工作,并作出更出色的成果,尽管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未必能做到这一点。秘书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和接受他对于领导而言的被动与主动的角色的叠加。其次,秘书围绕与领导主辅配合近身辅助,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秘书平时接触最多的是领导,服务最多的也是领导。作为秘书必须围绕与领导主辅配合近身辅助,赢得领导的好感和信任。这既为开拓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更好地服务领导需要创造便利条件。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把优质服务,满意服务作为秘书工作追求的最高目标。再次,服从于领导是秘书工作必须遵循的,在被动性的客观情况下,能否做出创造性的贡献,乃是对每个从事秘书工作同志的要求。“居于配角的地位,应具有主角意识”。这里所说的主角意识,不是要与主角换位,而是站在主角的立场和角度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处理问题,这样所提出的参谋意见才能达到总揽的全局,高屋建瓴的境地。当邻导感到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起色不佳时,秘书就应当提出有效建议;当领导者因缺乏信息而决断无力时,秘书就应当把收集起来的信息反馈给领导;当领导者需要了解发展趋势和前景时,秘书就应当尽可能减少日常事务对领导的干扰。总之,秘书应跟上级领导者的思路,抓住领导者的思路,这样才能尽可能地配合好领导,推动整个单位的有益发展。

秘书怎样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 篇5

一、命题的实质我们中国秘书工作的主体是各级领导机关的办公厅(室)及其秘书工作机构。这是个群体。与此成一个体系,也有其个体,这就是在领导人身边工作的秘书。个体与群体,做的都是秘书工作。我们现在常说的秘书,是在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中工作的人的一种职务名称。担任这个职务的人是一级组织按工作需要和国家规定为领导人派任的。一般地说,他接受同级办公厅(室)秘书部门或其他相应部门和直接服务对象(领导人)的双重领导。前者一般是业务指导和组织生活领导;后者则体现在领导人使用秘书,秘书在工作上为领导人服务。这种群体与个体的关系,这种公派及其双重领导,是中国秘书体制的一大特征,与资本主义国家公司部门的个人秘书的雇佣关系根本不同。研究秘书如何处理好同领导人的关系,首先要弄清楚秘书与领导人(指直接服务对象。下同)是什么关系。我以为,从体制上、职务上说,两者的关系只有一种:工作关系。这种工作关系,在职能上,秘书要为领导人服务,即做领导人工作上的助手和参谋,具体任务就是办文、办会和办其他的事;在组织上,秘书与领导人是上下级关系,领导人领导秘书,秘书执行领导人的指令。许多文章中说的同志关系、朋友关系、诤友关系、互助关系、互补关系等等,都是对的,是从怎样处好领导的共事关系这个角度提出的要求,是指秘书同领导人关系中应当体现的一种政治本色和道德精神,不是指两者的组织隶属和工作职能。在我们现代中国,秘书与领导人都是同志,多半还都是共产党员,都在为同一伟大的事业工作,在这个意义上两者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之分,也没有从属之别。然而,应当看到,秘书与本机关、本部门的其他一切人也应是这种关系。秘书与其服务的领导人则不同,他们除与领导有共事中的互助?quot;互补“、诤友关系外,更主要的还是受组织之派去为领导人服务的。他们要接受领导人的指令,而且还要按照派任组织和办公厅(室)的要求进行工作。什么是秘书?它是人的一种职务,担任这种职务的人,是受组织派任,在领导者身边为其工作服务而从事办文、办会、办事的助理性、参谋性工作。这是他们之间的本质关系。接下来,我们还应弄清秘书应当同领导处理好什么关系。从已发表的大部分讨论文章看,不管语言是怎么表达的,他们希望的是秘书与领导人应当体现出一种融洽、和谐和友谊的关系。而建立这种关系的目的是为了处理好工作。因此,讨论的最后结果,应该使读者共同认识到,秘书怎样才能出色地做好为领导服务的工作。秘书如何处理好与领导人的关系,是个经验问题,也有理论和共事艺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一篇大文章。由于一个领导人一个样子,他们的气质、性格、习惯、要求、喜好和能力等等都有千差万别,道理可以说上千百条,临到具体的人,要做好服务工作,还要靠秘书自己去摸索。但是,从总体观察,也可以找出一些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在行动中遵循。我们就多数人的经验概括:秘书要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关键在有效的服务,而做一有效的服务,决定因素是:才干、品德、性格。才干、品德合为秘书的总体素养,是搞好同领导人关系的基础。

二、才干素养是重要因素我们先从业务能力,即通常说的才干同服务的关系谈起。什么是秘书的职业才干?它首先应包括秘书的一定政治水平和文化水平。政治水平指的是马克思列定主义理论修养,认识问题的能力,对现行政策的理解和掌握。文化水平指的是基础知识、文字能力等等。这些是秘书才干的土壤和肥料,也是才干的构成部分。一个秘书,如果不懂一些马列主义基础知识,不充分了解党的现行方针、政策,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这就给秘书人员提出了对学习的认识和态度问题。学识、文化功底,是秘书的必需条件。学习,才能掌握学识。很多人知道,曾长期担任过秘书的田家英同志,就是靠勤奋学习和勇于实践,才从一个普通小店员成就一位有名的学者的。古代也有一些苦学而既有才干又有品德的秘书。唐代当过记室、学士、秘书监的虞世南,读书?quot;精思不懈,至累旬不栉”;后来从政则文词、学识和德行都有很高素养。唐太宗称:“世南于我犹一体,拾遗补缺,无一日忘之”,今其亡去,再难找到这样的人了。(见《新唐书·虞世南传》)旧中国有一位研究公牍学的许同苄先生,主张写公文?quot;积学“,要”晓事"。他的世界观,我们并不赞成,但他讲的这个道理我们还是可以借鉴的。晓事,按我们的说法,就是知晓世界上的事物,知晓事物的道理;就是具有广泛的知识,有认识事物、辨别是非的能力。晓事,也可叫通情达理。当秘书要懂事,要审时度势、通情达理,才能把工作做得恰如其分,才能搞好同领导人的关系。有一个故事,说是在北宋仁宗状历年间,欧阳修(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欲推荐一位叫石介的人当谏官。也是任参知政事的范仲淹反对说,石介此人性格怪异,不晓事理,如果让他当了谏官,必然以难以办到的事强要上边采纳;如不按他的意见办,他就会怒而撩起衣襟,踹断门槛而去。古代人并不比我们高明,帝王政权与我们人民政权更是天壤之别。讲点古人的例子只是为了更好地讲清秘书必须有常识、有才干的道理。

秘书如何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 篇6

随着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秘书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何做好秘书工作,其中至关重要的是处理好秘书与领导的关系。那么,秘书要如何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呢?首先需要了解秘书与领导关系的特征,并掌握一定的原则和方法。领导是秘书的直接上司,秘书个人工作的荣辱兴衰在很大程度上操纵在领导手中。如果与领导关系处理不好,就可能影响工作的开展、生产的效益和个人待遇。领导有各自的个性和工作方法。有的心胸开阔,有的狭隘偏心,有的知识能力较强,有的是工作狂,有的具人情味,有的讲究工作方法。了解、掌握与领导相处的原则和方法,搞好与领导的关系,取得领导的赏识,就会工作顺利,事业有成。事实上,与领导相处既是工作需要,也是人之常情,既不可回避,也不必担心。只要我们既坚持体面、正直、光明磊落的行为原则,又掌握正确的交往方法和技巧,就会使领导对自己产生好感,受到青睐。

一、秘书与领导关系的特征

(一)工作上的主从性

秘书是领导尤其是主管领导直接的、全面的工作助手。在工作职能上,秘书要为领导服务,即做领导工作上的助手和参谋,具体任务就是办文、办会和办其他的事;在组织上,秘书与领导是上下级关系,领导指挥秘书,秘书执行领导的指令。应遵循领导为主,秘书为辅、为从的原则。秘书应以领导的工作目标为目标,以领导的工作任务为任务。秘书应尽力在工作目标、任务、进度、方式方法上配合好领导,与领导保持一致。如果不能做到秘书工作上的主从性,那么就可能会错误的反从为主,为工作、个人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如三国时魏军行军主簿杨修,即为曹操掌管簿籍与文书的官,相当于现在的政府秘书长。此人才思敏捷,头脑灵活,颇具才华,但却屡屡犯曹操之忌。《三国演义》载有这么几则故事:一则是曹操去看新造的花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众人皆不知其意,杨修说:“门内写活,乃阔字也,丞相嫌门阔了。”曹操知道后,口虽称美,心甚忌之。二则塞北送来一合酥,曹操在盒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杨修即取与众人分食,曹操问其原因,杨修说:“丞相已写明一人一口酥。”曹操虽喜笑,而心恶之。当曹操兵退斜谷,前被马超所拒,退又恐署兵讥笑,“鸡肋”食之无味,弃之有味。最终,曹操以惑乱军心罪杀了杨修。分析杨修被杀的原因其中之一是由于杨修虽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但忘记了曹操为主,己为从之根本原则。他恃才放旷,凌驾于曹操之上,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自作主张,置军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自动收拾行装,并煽动其他人也作归计,因此,他的被杀是情理之中。明代李贽点评《三国演义》时对这件事曾写道:“凡有聪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杀其身也。”即有此意。

从这个例子上,可以得知:秘书与领导在处理关系时,一定要摆正秘书自己的位置,要充分认识到工作上的主从性,要全力为领导服务,即做领导工作上的助手和参谋,绝不能只想着证明炫耀自己的才能,要考虑到领导,否则就会得到杨修的下场。

(二)知识、能力、体力、思维的补充性

秘书与领导工作的配合既是一种助力,也应该是一种合力,应该是相加,而不是相减或抵消。这就要求秘书的知识结构与专长、能力、体力、思维的方向与方法等,既与领导有共同的成分,这是为了达到同一专业目标;又应与领导有不同的质与量,才能作为领导的补充,更好地辅助领导做好各项工作。譬如,年高的领导更富有工作经验,年轻的秘书更富有现代科技知识和外语能力;领导着重于宏观的决策与计划,秘书侧重于微观的执行与具体的操作;领导侧重于动脑动口,秘书在动脑的同时应多动腿动手,做领导的体力补充;领导如果是正向思维,秘书就应多向思维或者逆向思维。正因如此,国外有人把高级秘书称为领导或主管的“外脑”。如果秘书样样不如领导,秘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因此,秘书在工作当中还应不断进行知识、能力、体力、思维的补充,以使自己与领导工作相辅相成,可以更好的去配合领导,成为领导的补充,更好的辅助领导做好各项工作。

(三)人际关系的首属性

社会学家把人际关系中地位重要、影响大、交往频率高、时间紧张的关系称为“首属关系”,反之,把地位次要、影响小、交往频率低、时间短的关系称为“次属关系”。秘书与领导尤其是主管领导的关系,毫无疑问应该是首属关系。建立并巩固这种首属关系,对秘书的工作成果和事业前景是完全必要的。这就要求秘书对领导尤其是主管领导辅助与服务的内容与时间上不能局限于工作需要。处理好同领导的关系有特殊意义的一条,是秘书要了解领导、熟悉领导。不管你是在县里,在省厅、局,还是在厂矿企业;不管你是为一位领导当秘书,还是同时为几位领导服务,你对领导的作风、性格、办事习惯、起居规律、思维路子、语言特点和生活爱好,甚至他的工作经历,都应当了解得清清楚楚。这样,就可以把服务工作做到恰到好处,就容易配合协调,节拍一致。与这一点有连带意义的一个问题,是秘书人员不但应有自己的特长,更重要的是要有适应能力,尽可能与领导的特长、爱好相接近。领导都有个人的爱好和专长,或喜欢听音乐,或喜欢下棋,或喜欢绘画书法,或喜欢体育;或擅长研究理论、总结经验,或擅长写文章,或擅长讲话,或擅长到基层调查,找人谈话,等等。秘书不妨设法同领导的兴趣一致起来,不会也要学会,以便有共同语言,从生活上能打成一片,工作上便于服务。假如秘书对领导的专长和爱好,既不了解又不感兴趣,而且处处躲闪回避、不闻不问,至少会导致相互淡漠如水,除了公事公办之外,就互无往来了。当然,这些都应以不影响双方的家庭生活,不违背社会道德为原则。

(四)人格上的平等性

人际交往中,平等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人际交往中着重的是人格平等,即尊重他人的人身权利、自尊心、感情、不涉及他人隐私权。人与人之间没有人身依附关系,相互之间是独立的、平等的。不管秘书与领导在职务、地位或财务上多么悬殊,也不管秘书与领导的首属关系发展到什么程度,秘书与领导在人格上永远是平等的。秘书与领导在工作上是“主从”关系,而绝不是“主奴”关系。秘书应保持人格上的独立性,不应该成为领导的附庸或其他。如在日本,二次大战后已发生过50多起秘书为领导的罪错或危机而自杀“殉职”的事件。这样的悲剧在现代社会中原不该发生。中国人的传统意识“士为知己者用”,在现代社会似乎还能为秘书所遵循,但封建色彩浓重的“士为知己者死”,现代秘书应该彻底摒弃。秘书不可再做愚蠢、盲目的殉道者,不可再做无畏的牺牲。秘书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地位、待遇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不是哪一个人恩赐的,秘书对领导应有清醒的、客观的认识,应该服从,但决不应该盲从。即不帮助领导做违法乱纪的事,不做丧失人格、国格的事。秘书应有“不为五斗米折腰,合则留,不合则去”的骨气。

二、秘书与领导相处的原则与方法

(一)主动配合、适应

首先,秘书应善于理解领导的工作意图,主动配合领导做好各项工作,而不能拨一拨,动一动。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的领导人、成功的企业家都要求自己的秘书要有主动精神和主动工作的能力。对于领导明确授权的工作,秘书应自己多动脑筋去独立完成,而不必事事请示;领导没有明确授权的事,秘书应凭经验掌握哪些事应该先请示后执行,哪些事无须请示即可以去做,哪些事可以先做了再汇报。做到尽可能地与领导配合默契,使领导对自己的秘书感到得心应手。其次,秘书还应该努力适应领导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习惯。领导有多种类型,有经验的秘书应该都能适应。比如,有的领导是事务型,遇事考虑周到,一件件、一步步都给秘书细细交代,秘书只要照章办事,不出差错就行。有的领导是放任型,一般的事都交给秘书去做而自己不过问。这样秘书更应该加强责任感,所做工作已不仅是对领导负责,而且是对更高一级、对整个组织负责。最后,秘书应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应适应领导的特点努力去做好工作,进一步以领导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在各方面都能更快地成长。这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秘书,才能真正对领导起到参谋、辅助的作用。

(二)服从,但不盲从

秘书对领导的基本态度是服从,这也是秘书职业特征的要求。尤其是初级秘书对资深领导,服从就更多一些。但是秘书的服从并非盲目服从,秘书的角色地位相当于助手和参谋,所从事的又是行政事业和业务工作。领导对秘书尤其是中高级秘书常有咨询的可能,秘书也

2有提出建议甚至不同意见的必要。再者,秘书接触文件较多,对各种法规、制度更为熟悉,自然负有对领导某种程度监督的责任。因此,秘书对领导不能盲从。领导如有明显的差错,秘书对于组织的责任心则不能听之任之。有的领导自命不凡,对秘书言语傲慢,盛气凌人,这时下属就处于十分窘迫的境地,如果盲目服从领导,又觉得过于窝囊,有损自尊,同时又助长了领导的这种不良作风。如果当面直接的表示不服,但对方毕竟是领导,不好伤了他的自尊。这时就必须十分注意技巧,应向领导暗示你的想法,在维护领导的自尊的同时让他明白自己的冒失。

有一次,拿破仑自得地对他的秘书说道:“布里昂,你也将永垂不朽了。”布里昂迷惑不解,拿破仑进一步说道:“你不是我的秘书吗?”意思是说布里昂可以沾他的光而扬名于世,布里昂是一个很有自尊心的人,他不愿意接受这子虚乌有的恩惠,但又不便直接加以反驳,于是反问道:“请问亚里山大的秘书是谁?”拿破仑答不上来,而拿破仑不仅没有怪罪他,反而为他喝彩:“问得好!”在这里,布里昂就巧妙的暗示了拿破仑:亚里山大名垂千古,而他的秘书却鲜为人知,那么,拿破仑的名气再大,也不会让他的秘书扬名于世。这巧妙的暗示使拿破仑明白了自己的失言,又维护了双方的自尊,这样机智的部下,肯定会得到领导的信赖和欣赏。试想如果布里昂唯唯诺诺地盲从,结果又会如何呢?这一条如果做不好的话,势必会引起领导的不满,这项工作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儿。

(三)委婉提醒,适时规劝

当秘书发现领导做出明显错误的决定时,一般不应立即正面提出意见,尤其是其他人在场时。除非是情况紧迫,秘书与领导的关系较深时,秘书不得已才可偶然这样做。秘书应该采用委婉、含蓄地提示。比如,某公司总经理接到一位客户不太礼貌的信件,一怒之下叫秘书小姐回信断绝业务关系。这位秘书既未拒绝或劝阻也没有写了信立即寄出,而是写完信搁了近半小时,再去请示总经理是否要寄出。此时,总经理已冷静下来,收回成命,让秘书另写一封信,继续争取这位客户。巧妙的提醒,让领导发现自己的错误,或是等待一定的时间再作请示,让领导自己冷静下来,重新做出决定,是秘书应掌握的技巧。如果该秘书听从领导命令,将信寄出,后果可想而知。

(四)维护领导间的团结

秘书主要为主管领导服务,还应该力所能及地执行其他领导的指令,而不可只顾自己的直接领导,得罪其他的领导,也不可能遇事越过直接领导向更高一级领导请示。秘书既应该维护领导的威信和利益,也应该维护领导间的团结。比如,某公司经理在工作时间应朋友之邀去打桌球,当然也不瞒秘书。几分钟后,总经理来电话找经理,聪明的秘书这样回答:“他刚刚有事出去”或“我马上通知他给您回电话。”就是不能够明确地告诉总经理:“他和朋友打桌球去了。”明确的回答于事无补,反而影响总经理对经理的看法,再说,秘书对总经理的回答也并没有说谎,并不违背忠诚于领导的原则。有时,领导之间背后说来说去,秘书听到也应该充耳不闻,千万不可附和传播,以免影响领导间的团结,也影响自己的地位与利益。当几位领导有了意见分歧、个人矛盾时,一种意见是宁可当和事佬,另一种意见不同意当和事佬,而应不必讳言。在中、下级机关,常常是一个秘书同时为几位领导服务。所谓“神仙打仗,凡人发慌”,秘书夹在当中是会很为难的。但是,这里有一条原则:秘书不能也不允许介入领导私人间或工作中的分歧和矛盾。秘书介入这种纠纷,支持一方、反对一方,不但于事无益,而且会把事情搞得更复杂。在可能条件下,应尽力加以协调、化解。如实在无法处理,甚至难以安身,秘书应考虑另谋他职,但也不能把原单位领导的矛盾或丑闻传到新单位去,这属于秘书职业道德的范围。

性别与领导力的关系 篇7

对语言和性别的研究最初进入学术界始于1972年。此后, 跨性别交流在学术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跨性别交流的研究主要针对“中间范围”的交流, 即处于完全亲密和完全没有关系的陌生人之间的范围, 鲜有研究触及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交流的礼貌问题。

绝大多数人生活中最重要的网络是家庭。家庭是社会的核心, 因此指向具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的研究非常重要。本文探讨长时间的亲密关系中最亲密的一种——相爱的男女性结婚之前及之后的关系。亲密关系意味着亲密交流, 但亲密交流并不一定等同于高质量的交流。Deborah Tannen曾写道:“在持续时间较长的亲密关系中, 事情可能会变得更糟糕, 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交流本质上是含糊的, 并且谈话的风格也不一样, 因此我们期待着如果有爱, 就应该被理解。 (1992, P118) ……你和某人走得越近, 你们关系亲近的时间越长, 你开口时不得不失去的就越多。” (1)

具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交流机会最多, 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将自然而然地拥有高质量的交流——正像在其他人之间一样, 由于不恰当的交流方式, 他们之间也会产生交流障碍, 而且亲密关系越近, 亲密时间越长, 交流状况就有可能越糟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发生?Nessa Wolfson (1988) 和Janet Holmes (1995) 的研究表明, 陌生人之间以及具有亲密关系的人之间交流的某种特质相同——礼貌现象在陌生人之间及具有亲密关系的人之间几乎是缺失的。本文作者认为这种现象的存在正是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交流障碍发生的重要原因, 文章论证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关注礼貌现象的必要性并提供交流策略来提高亲密者间的交流质量。

一、性别与交流

(一) 作为亚文化的社会性别

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 所有居住在人类社会中的男女性必定带着文化的烙印。 (2) 同时, 男女性属于不同的亚文化群体,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一套在较大的群体之内集体共享的象征性的思想体系”。 (3)

人生来就有不同的生物性别 (sex) , 它指的是人们与生俱来的生物特征, 在生物性别差异的基础之上, 人们根据自己不同的文化背景开始学习被性别化。Wood认为, 性别是“一个社会的、象征性的范畴, 反映了一个社会给予生物性别的意义。” (4) 由于受到社会和社会化的人们影响, 产生了社会性别 (gender) , 原本是生物范畴的生物性别通过吸收社会中的文化特性被性别社会化为男性和女性。

研究跨性别交流的学者非常关注影响儿童社会化过程的因素。对于儿童来讲, 成长为成年人的过程与被社会化为男性和女性的过程是同步的。Laurie P.Arliss在讨论与交流中的性别差异形成相关的有影响力社会因素时强调社会学习理论和模仿理论。根据她对社会学习理论的解释, 社会的代言人如父母、教师以及同龄人都是“社会化的人”。这些人们使用“积极或消极的、有形或无形的、微妙或激烈的”方式来“在孩子们被社会化的过程中塑造特定的性别行为。”模仿理论则解释父母、其他成年人以及来自于媒体尤其是电视的模特或榜样们给了孩子们“男性和女性形象的印象。” (5) 她主要关注的是社会化了的人。

Julia T.Wood则认为, “迄今为止, 我们集中在个人是如何学习社会性别的, 而社会性别严格来讲并不是个人的品质, 而是一套复杂的各部分相互关联的文化信念, 这些信念规定了生物性别的社会意义。” (6) 也就是说, 人是通过转化社会文化信念来学习如何被性别社会化的。Arliss和Wood都相信, 不管是被社会化了的人还是社会观念所影响, 学习被性别化意味着被社会化, 被和社会文化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而Gudykunst认为, “如果文化这个概念指的是社会文化, 那么, 正如前面所指出的, 亚文化群体是文化中的一个子集, 有着一些不与更大的文化群体中的所有人分享的不同的价值观、准则、或符号。” (7) 从这个层面上来讲, 两种性别应该被归为不同的亚文化群体。通过不断地实践从成人的榜样以及与周围的社会环境进行互动所习得的经验和规则, 人们逐渐证实了自己的性别身份。

(二) 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的跨性别交流

对语言和性别的研究最初进入学术界始于1972年Robin Lakoff的著作《语言与女性的地位》 (Language and Woman’s Place) 的出版。自此以后, 相关领域的大量研究就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出现了。中国学者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 也在此领域内作出了自己的贡献。Gudykunst认为, “文化在人们背景中的易变性影响了他们的交流行为。” (8) 男性和女性属于不同的亚文化群, 他们的性别文化背景使他们产生了不同的交际行为。Deborah Tannen的著作《你就是不了解:对话中的男性和女性》在这个领域内是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她认为至少存在着九种基于不同性别的交流风格:

1. 亲密——独立;2.关联——身份;3.包容的——排外的;

4. 关系——信息;5.和睦——报道;6.团体——竞争;

7. 问题——解决;8.新手——专家;9.倾听——演讲。 (9)

Tannen认为, 女性与男性的交流风格在以上九个方面不同。女性的风格倾向于连字号左边的风格, 而男性则倾向于右边的风格。Tannen被广泛接受的理论表明, 作为不同亚文化群体的不同性别对交流有着极大的影响, 并且交流风格在两种性别之间区别很大。对男性和女性语言使用不同方面的比较研究帮助人们更好地在跨性别交流中了解彼此。

Samovar和Mills (1998:9) 强调, “交流包含着传达人们之间各种各样思想感情的方式。” (10) 人们每天都要有意识无意识地用语言或不用语言进行交流, 而交流与关系联系密切。Mark Knapp写道, “我们所有的交流都是发生在某种关系的背景之下的。”11Gamble and Gamble也认为“我们所有的关系共有的一件事情是交流。通过交流, 我们不仅建立、保持, 也收回和结束关系。……交流在一段关系中可以起到生命线的作用, 也可以是关系的丧钟。”12因此交流所拥有的一个最重要的功能一定是与关系相关的。交流不仅能够制造和改善, 也可以结束一段关系, 同时关系也会对交流产生影响。关系和交流之间的互动意义重大。

与跨性别交流相关的研究主要注重比较男女性之间语言上的不同, 许多研究集中在语音、词汇、句法、交流风格等的性别区别上。在这些研究中, Deborah Tannen (1992) 有关交谈风格不同的研究有很大的影响力。她认为男性和女性有形成会话或交谈中不同尺度的倾向。他们彼此经常误解对方是因为他们有不一样的理解框架。Jennifer Coates (1986) 则对男性和女性在打断讲话以及控制谈话的话题、女性的风格比如讲话罗嗦冗长、附加疑问句的使用、诅咒或断言以及禁忌语等进行了研究。在语言与性别方面, 中国的学者如孙汝建 (1997) 主要集中研究中国的情况, 如身体语言的不同、中国男性和女性之间语言发展和表达方式的不同。中国学者赵蓉晖 (2003) 研究了中国人和俄罗斯人在语音、词汇和会话风格方面的性别差异。以上的研究帮助人们认识到在语言使用方面的性别区别, 因此促进了男性和女性之间的相互理解。但是了解两种性别间的差异仅是第一步, Deborah Tannen坦承:“尽管绝大多数人认为我对谈话方式方面性别差异的解释诠释了他们自己的经验——并且他们热切地提供自己的例子来证明它——一些人一听到提及性别就变得焦躁不安。少数人对于仅仅提出男性和女性不同变得生气。”13

很明显地, 在交谈方面单纯提出男女性的不同对于解决交流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有必要找到提高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交流质量的策略。

(三) 亲密关系和亲密交流

人与人之间有许多种亲密关系, 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之间关系中最亲密的一种——结婚之前和之后相爱中男女性之间的关系。Sternberg爱的三角形理论将不同类型的亲密关系做了如下诠释:

Sternberg认为:“亲密关系可以通过审视三个成分来进行分析:亲密, 包括亲近、分享、交流、支持等情感;激情, 它涉及生理上的唤起以及同相爱的那一方结合的强烈愿望;而承诺涉及短期的对另一方爱的决定, 以及长期的保持这种爱的承诺。”14

在亲密、激情、承诺等三个成分的基础上, Sternburg爱的三角形理论介绍了八种类型的亲密关系, 阐释了亲密关系之间在深度和广度上是彼此不同的。因此, 可以断定, 亲密关系本身需要关怀, 以对它进行维护和改善。那种认为亲密关系一旦确立, 两个人之间的问题将会消失的观点是不真实的。

那么, 亲密关系与亲密交流之间是否可以划等号呢?Marshall R.Singer在“亲密连续体”中提出, 将交流与关系结合考虑, 存在三类人际间的交流:

来源:Marshall R.Singer, 《文化交流:感性的方法》。 (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 1987) , 145.

为了解释这个图表, 他写道:“在这个连续统一体的一端是完全客观不受个人感情影响的交流关系, 但在另一端则是完全的亲密交流关系。在这两种极端的中间是无穷范围的可能行为。”15图2展示的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关系”的组合体。审视这个“亲密连续体’”可知, 随着关系亲密度的增加, 交流的亲密度也随之增长。这就是说, 拥有最亲密关系的人们将同时获得最亲密的交流。但图2并未表明什么是亲密交流。Knapp and Vangelisti的研究给予了这个问题一个答案。他们提供了如下八个衡量不同关系中交流的尺度:

来源:Mark L.Knapp, Anita L.Vangelisti, 《人际间的交流与人的关系》。 (Boston:Allyn and Bacon, 1992) , 12.

Knapp和Vangelisti认为, 表1中的箭头表明:“当人们寻求更亲密的关系时, 这八个尺度中任一个典型的交流行为会从左向右移动 (不亲密到亲密) ;而当人们彼此之间变得更为疏远之时, 这八个尺度中的任何一种交流行为也将从右向左移动 (亲密到不亲密) 。”16

表1阐释的观点认为, 随着交流行为从左向右移动, 他们的关系从不亲密成长为亲密关系。尽管这八个尺度不会同时朝着一个方向移动——有些可能会朝左移, 有些朝右移动, 它们的确提供了一些有关亲密交流的重要特征。拥有亲密关系的人们以一种被称为亲密交流的方式沟通, 而亲密交流有着表1右部所示的八个特征。

(四) 亲密交流与高质量交流

亲密关系和亲密交流彼此联系密切, 但亲密交流并不等同于高质量的交流。尽管亲密者之间社会距离最近, 而且有着最多的交流机会, 他们之间还需要交流策略来提升交流质量。

首先, Marshall R.Singer, Knapp以及Vangelisti对于亲密交流中所存在困难的研究显示“没有发现困难会根据关系类型从不亲密到亲密有规律地改变。这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亲密和不亲密关系要获得有效的交流可能都有困难或者‘障碍’”。17同其他任何一种关系一样, 具有亲密关系的男性和女性之间的交流也存在着困难和障碍。美国学者如Deborah Tannen以及John Gray的一系列有关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交流的著作表明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彼此交流时有困难, 误解和争吵很容易在亲密者之间产生, 交流崩溃或中断的情况也不少见。John Gray (1992) 甚至将具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交流的差距比喻为来自不同星球的人们之间的交流——男性来自于火星而女性来自金星。具有亲密关系的男性和女性之间的交流需要获得关注。Deborah Tannan认为:所有这些都意味着那种“如果你们彼此相爱, 你们就能得到好结果”的老生常谈不一定是真的。相反, 你们彼此越相爱, 就有越多不切实际的对完美理解的期待, 以及更痛苦的对言外之意的误解。18

爱, 更确切地说, 亲密关系, 并非解决亲密者们之间交流问题万能的灵丹妙药。亲密交流与亲密关系共存, 但这并不意味着有亲密关系的男性和女性将在交流方面没有任何问题。更糟糕的是, 亲密交流有时候可能会破坏亲密关系。具有亲密关系的男性和女性需要策略以及努力来提高他们交流的质量。

其次, Gudykunst和Kim认为, “交流的质量指的是我们的交流放松、顺畅的程度, 涉及理解以及最低限度的交流崩溃。”19因此, 高质量的交流意味着轻松的氛围、高效的沟通以及最少的交流失败。亲密交流与高质量的交流在某些特征上有相同的标准。正如表1所介绍的, 亲密交流有着开明或丰富的、独特的、高效的、灵活的、顺畅的、私密的、自然而然的, 并且给予公开的评价等特征。诸如高效、灵活、顺畅、自然而然等特征与高质量交流的要求几乎一样。因此, 充分利用亲密关系的优势将帮助获得高质量的交流, 促进或是保持亲密关系对于亲密者们之间的交流意义重大。但是亲密交流并不等同于高质量的交流, 因为还有其他特征, 比如给予公开的评价, 将会很容易带来交流崩溃。因此, 为了提高亲密者间的交流质量, 寻找帮助保持或促进亲密关系的交流策略是必需的。

最后, Knapp和Vangelisti认为, “对一个共同身份的承诺”是亲密关系的基础之一。共同的身份指“两个个体的融合, 就像两种化学物质的融合, 会产生一种新的混合物。当然, 在新的混合体中仍然还有原先的两种化学物质的特性, 但是也拥有最初的化学物质中完全没有的特性。”20因此共同身份是一种新的混合物, 这种混合物中除了保留着原先物质的特性, 还出现了新的特性。爱侣们可以用婚礼的仪式来宣布一个共同的身份, 或者通过承认彼此为男女性朋友来确定亲密关系。共同身份意味着共同的形象和利益——不管其中一方做了什么, 他或她都是代表双方做的, 每个个体的行为都代表了双方。一旦同意拥有统一的身份, 多半就会开始对彼此的指责。为了保持共同面子的良好形象, 亲密者们通常想要约束彼此。Deborah Tannen认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伴侣们感到有权, 甚至被请求来纠正彼此, 因为他们是盟友。许多亲密的指责来自于想要改善我们伴侣和其他亲密者的愿望, 为了他们自己好, 也因为我们感觉到他们在这个世界上代表着我们。由于我们都有自己做事的方式, 纠正彼此的机会无处不在。21

为了“改善和提高”彼此, 亲密者们很不幸地陷入了永不停歇的争论之中:到底是要满足共同的身份需要, 还是要保留个人行动和决定的自由?“亲密者们不断地关注着平衡个性和相互关系的尝试。”22事实上, 不停地为了共同的利益牺牲个人的自由是很困难的。亲密的爱侣们变成了亲密的批评家, 这是因为他们不断地想要努力平衡个人的和共有的需要。过多的批评将夺走亲密者们的亲密关系, 并毁掉他们之间的交流。从这个意义上讲, 亲密者们有时候也需要保持一些距离。存在于亲密关系基础中的障碍对交流没有好处。如果找不到合适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长期的亲密关系中要保持高质量的交流是不可能的。将以上三个方面结合起来考虑, 亲密者们非常需要交流策略, 以便获得高质量的交流。

(五) 寻找策略以改善交流质量

“交流策略”在二语习得中被定义为“语言使用者在计划进行表达的阶段意识到自身语言上的缺点所带来的问题, 为了表达好预期的意义而采用的策略。23“交流策略”在本文中也指解决语言问题的技巧, 但它由于没有使用在非母语讲话者身上, 因此与二语习得中的交流策略有不同之处。取而代之的是, 它是指用来解决说同一种语言的具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产生的交流问题的技巧。

在寻找策略以提高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交流质量的过程中, Nessa Wolfson (1988) 的互动“膨胀”模式吸引了作者的注意力:

来源:Janet Holmes, 《女性, 男性与礼貌》。 (New York:Longman Publishing, 1995) , 14.

Wolfson认为:“当我们仔细审视不同的言语行为在日常言谈中的实现方式时, 当我们根据参加谈话者的社会关系来比较这些行为时, 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发现社会距离的两个极端——最小和最大的——似乎会引起非常相似的行为, 而更朝向中间的关系展示出显著的不同。”24

她发现人们对待陌生人和亲密者们的表现是相似的。同对社会距离处于中间关系的朋友们所使用的语言礼貌的数量相比, 亲密者之间和陌生人之间在交流中所接受的礼貌现象是最少的。Holmes进一步解释, “我们不对在社会距离连续体中处于这两个极端的人们使用大量清楚的语言礼貌操心。”25这是令人吃惊的, 然而却是事实, 尤其是在有长期关系的亲密者之间, 礼貌现象则更少。

Wolfson的“膨胀”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交流中的真实情况, 但不应想当然地认为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相互交流时不需要语言礼貌策略。相反, 他们有必要有意识地使用语言礼貌, 因为他们之间不仅和其他人之间一样, 存在交流上的困难和问题, 而且在他们亲密关系的基础之中存在着障碍。亲密者们应该明白在他们之间的交流中语言礼貌的重要性。

事实上, 所有58位笔者访问过的夫妇都坦诚, 即使在具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 礼貌也是必需的。当被问及并要求给予意见时, 具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都认识到了礼貌对于他们之间交流和关系的价值。问题在于他们并不真的知道如何对他们的配偶表达礼貌。

二、礼貌策略与有亲密关系的跨性别交流

综上所述, 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需要礼貌策略来提升他们之间交流的质量。作者认为, Brown和Levinson的积极和消极礼貌策略可以用来提升亲密关系者之间的交流质量。

(一) Brown和Levinson礼貌策略的概念

Brown和Levinson有关面子和礼貌的理论最早是在剑桥1987年的论文系列《问题与礼貌》中发表的, 他们的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使用。Richard J.Watts认为, “礼貌中保留面子的观点来自于Brown和Levinson (1978) , 毫不夸张地说, 它为语言礼貌提供了一个范例, 该范例远不只是格赖斯准则 (Gricean maxims) 的延伸, 它一直是最有影响力的。”26

Brown和Levinson的著作《礼貌:语言使用中的普遍现象》同其他把Grice的合作原则作为基础的理论不一样, 它开始于介绍Goffman的面子概念, 然后建立了一个关于礼貌的广泛全面的综合理论, 最终提供了策略。本文中Brown和Levinson的礼貌策略被选为交流策略, 是因为它们代表一套能够通过增进亲密关系、减少摩擦来帮助提高具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交流质量的方法。为了对这个理论的全貌有一个了解, 需要从面子概念开始。

1. 面子——国际和国内的诠释

面子是一个不易下定义的抽象概念。Brown和Levinson认为面子这个概念来自Goffman (1967) 和英语的民间术语, 它将面子与遭遇尴尬、受辱、或“丢脸”的概念联系起来。因而面子是一种感情上的投入, 是会被丢失、保留、或者提升的, 并且在互动中必须不断地照顾到面子。一般来讲, 人们在互动中彼此合作 (并假定彼此的合作) 以保留面子, 这样的合作是基于双方面子的脆弱性之上的。27

Brown和Levinson清楚地给出了他们面子概念的来源, 并提供了它最明显的特征。面子被理解为需要不断照顾到的东西。人们必须合作以在互动中保留或提升面子。没有恰当的照料或是合作, 面子就会丢失。但面子是什么呢?Brown和Levinson试着在被他们称为积极和消极“面子需要”的两种愿望的基础上来解释它。他们认为, 消极面子指的是“每一个有能力的成年人对他的行为不受别人阻碍的需求”, 而积极面子是指“每个成年人对于他的需求对至少一些其他人来讲是值得想往的的愿望。”28

面子对于中国人来讲非常重要。中国学者易中天认为面子的特征是:“一, 人人必备, 一旦丧失, 便‘没脸见人’;二, 可以替换, 有时会变大, 有时会变小, 有时还会丢光;三, 专供观赏, 有人看时挂在脸上, 没人看时束之高阁。”29看起来面子对于中国人来讲差不多是有魔力的。易中天还总结道“面子是中国人的宝贝。面子几乎主宰着中国人的一切。”30可以说面子在中国人生活中有着无所不在的影响力。对面子的需求不断地在中国人的日常对话中被表达出来, 具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也不例外, 他们有着共同的, 同时也有各自的个人面子。有许多种面子可以被给予、丢失、保留。给面子意味着满足别人的面子需求。这就好像是一种对未来的投资——有朝一日你也将被给予面子。保留面子需要作出努力。人们在交流中尽最大努力合作, 就是为了为彼此保留面子, 因为如果他们不共同努力, 双方就都没有机会保留面子。此外, 亲密者们还需要一起努力, 以保留他们在公众面前的共同面子。丢面子可能损失惨重, 甚至是致命的。

积极和消极面子需要非常重要, 但同时也很脆弱, 因为它们并不总是能够被满足。如果面子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那么面子就受到了威胁。当面子需要受到威胁时, 语言或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在这种场合下被Brown和Levinson称为威胁面子的举动 (FTA) 。

2. 威胁面子举动的策略

Brown和Levinson认为威胁面子的举动是固有的行为, 因为“如果考虑到面子和理性普遍性的假设, 凭直觉就可知道某些行为从本质上威胁面子, 也就是说这些行为本质上与接受者以及/或者说话者的面子需要相悖。我们认为‘行为’是打算用语言或非语言交流来做到的, 一句话可指向一个或多个‘言语行为’。”31

由于威胁面子的举动在交流中是本来固有的, 需要通过使用必要的策略把对面子的威胁最小化。Brown和Levinson认为有两种策略做威胁面子的举动——不公开策略 (off record) 和公开策略 (On record) 。使用不公开策略时, 听话者 (Hearer, 此后以H指代) 能理解到不止一个不明确的意图。Brown和Levinson认为, 使用不公开策略, 说话者 (Speaker, 此后以S指代) 通过提供若干可起到保护作用的解释方式, 使得自己能够“置身事外”。他不能够被抓住承认自己的行为只有一种特定的解释。因此如果一个说话者想要实施一个威胁面子的行为, 但是又想要避开实施这个行为的责任, 他可以用不公开策略来行事, 让接受这个行为的人来决定怎样理解它。32

不公开策略使用在当S想要通过提供模糊的信息来避免承担做了威胁面子行为的责任之时。不公开策略将不被建议在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使用, 因为这种策略不但不能提高亲密者间的交流质量, 反之, 那种认为对方推卸责任的感觉将给他们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公开策略适用于当S的交流意图对参与者来讲很清楚的时候。解释公开策略时, 需要了解什么是补救行动 (redressive action) 。“补救行动对接受方来讲是‘给面子’的行为, 是指抵消威胁面子的行为中潜在面子损失的努力, 是通过某种方式, 或进行某些增减来做威胁面子的行为, 这方式或增减清楚地表明并不打算或想要有对面子的威胁。这种补救行动根据所强调的是哪方面的面子 (消极或积极) 可采取两种形式中的任一种。”33因此补救行动是用来通过指出S并没有冒犯H的面子以拯救威胁面子的行为。它一方面关注H的面子, 另一方面, 它是一种“给接受者面子”的行为。

公开策略有三种, 包括完全公开策略 (bald-onrecord) 、积极 (positive) 和消极 (negative) 礼貌策略。当S选择直截了当地实施威胁面子的行为而没有补救行动时, S就是在使用完全公开策略。Brown和Levinson指出, 就他们自己的意图来讲, 完全公开策略是作为“与格赖斯准则 (Grice 1975) 一致”来对待的。34在日常交流中, 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在交流中最常用的就是完全公开策略。他们常常没有补救行动, 以一种直接和清楚的方式交流。但完全公开策略并不总是很有效, 尤其是当S与H相处得并不和睦时。为了表达对另一方感情的关注, 并保持和睦关系, 以便为交流构建畅通的渠道, 亲密者们之间需要有补救行动的策略, 如积极和消极礼貌策略。

积极礼貌是针对H的积极面子, 补偿他对自己的需求 (或者行为/获得的东西/从这些东西当中获得的价值观) 应被认为是可取的期望。35积极礼貌策略帮助与H通过三个宽泛的机制表达赞赏、共同分享相似之处或需求, 这三个机制包括“声称共同的立场”、“表达S和H是合作者”以及“满足H的需求”。Brown和Levinson认为:“积极礼貌的语言实现在许多方面仅代表着亲密者之间正常的语言行为, 诸如对彼此个性的兴趣和赞同、暗示有共同需求和知识的预先假设、含蓄地认定互惠的责任或需求的自反性等等都常常在他们之间交换。”36

积极礼貌策略代表亲密, 它帮助缩小社会距离并在谈话者之间保持一种亲密感。有亲密关系的男性和女性需要常常依靠它们来促进或者保持亲密感。

Brown和Levinson认为消极礼貌是“针对接收者消极面子的补救行为:他对于行动自由不受阻碍和所关注的不受妨害的需求。这是尊重行为的核心……”37消极礼貌帮助表达S对H拥有行动和决定自由的消极面子需求的尊重。因此S使用消极礼貌来满足H的消极面子, 以避免摩擦。Brown和Levinson为使用消极礼貌策略提供了五种动机, 但他们同时指出, 这些“并非说话者可以用来在语言上实现消极礼貌仅有的几种动机……。语言输出可以是所有一般而言用于制造社会“距离”的有用形式 (正如积极礼貌的实现是使社会距离最小化的形式) ;因此每当说话者在互动中想要踩交际刹车之时, 就可能用到它们。”38

尽管有不只五种动机来使用消极礼貌策略, 它们的功能却是确定的:扩大交流者间的社会距离。通过在亲密者之间放置一个“刹车”, 消极礼貌策略帮助保护人对自由的本能需求。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应用这些策略来保持适当距离, 尤其是当他们由于距离过近感到受伤害时。

3. 对礼貌策略和性别的相关研究

有关礼貌策略和性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回答两个问题上:哪种性别更礼貌, 以及哪种性别使用某种特定形式的语言礼貌更多。

Janet Holmes认为“女性比男性更礼貌, 并且在互动中更多地使用积极的礼貌或者以语言支撑的礼貌。”39Jennifer Coates表示, “女性使用极端的积极和消极礼貌;男性的言谈更实际。”40当尽力探求女性比男性更为礼貌的原因时, 研究者一次又一次地发现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男性具有支配力。Dale Spender (1980) 非常有影响力的著作《男人制造了语言》代表了语言是由男人制造并主要仍由男性支配的观点, “体现了一种强势文化对于弱势文化的压迫——所谓‘周公制礼, 不免为己谋’。”41这些研究尽力想要回答以上所提到的两个问题, 对礼貌和性别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 但并未触及有亲密关系的跨性别交流。礼貌策略在本文中是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 它们与跨性别亲密关系相关联。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尽管社会距离最近, 他们还是需要应用礼貌策略来提升交流质量。

积极礼貌策略通过寻找相似点和表达赞成和赞美来帮助保持或促进亲密关系。消极礼貌策略被用来保持适当的社会距离, 表达尊重和提供行动和决定的自由, 以此来减少摩擦, 并使得顺畅的高质量交流成为可能。一句话, 有意识地使用积极和消极礼貌策略能够通过开发利用亲密关系的优势和适当、适时地调整距离来帮助提高交流的质量。语言礼貌指“人们通过使用语言来表达礼貌”的方式, 42本文的研究集中在以语言进行交流的礼貌策略上。

(二) 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使用积极和消极语言礼貌策略的几点提示

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的交流有优势也有劣势。一方面, 亲密关系本身有一些高质量交流的特点, 保持或促进亲密关系是提高交流质量的一个重要方法。而另一方面, 在亲密关系形成的基础之中存在着的障碍会妨害交流顺利进行。因此, 为了保持交流渠道畅通开放——这是进一步交流的基础, 有时候必须要在亲密者之间保持适当距离。亲密者之间适当的距离将不会使他们彼此疏离, 相反还将使得他们拥有适度行动和决定的自由。最后, 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的交流和任何一种跨文化交流一样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

Song Mei Lee-wang认为, 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社会距离很近, 他们在家里的权利是平等的。43这一点需要提请注意, 它是本文讨论的基础。当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想要使用礼貌策略时, 首先应注意估量礼貌的程度。过大的距离会使亲密者彼此疏离。“越礼貌越好”在亲密者之间不会很奏效。亲密者们应该在使用礼貌策略时把握好尺度。其次, 由于亲密者们声称有共同身份, 他们分享着共同的面子, 同时也有各自的面子。在某些场合应用礼貌策略时, 要么牺牲共同面子, 要么牺牲个人的面子。由于礼貌总是有其发生的背景, 亲密者们应该衡量好哪个面子需要在哪种情况下更为重要。第三, 不同策略通常共同合作来改善交流, 没有规定表明一次只能用一条策略。实际上, 不同的策略常常被结合起来使用以达到高质量交流的目的。

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由于拥有最亲密关系的一种而显得很独特。使用语言礼貌策略时, 应该充分注意这种独特性。

三、结语

男性和女性属于不同的亚文化群体, 尽管说同一种语言, 他们之间还是存在交流困难和障碍, 这与任何一种其他形式的跨文化交流一致。仔细考察亲密关系, 可以看到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在彼此的交流中的确需要礼貌策略。因此, 应该充分认识到在亲密者之间减少摩擦、保持和睦融洽的重要性。

作为文中的交流策略, Brown和Levinson提出的礼貌策略可以而且必须在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使用, 因为有意识地应用礼貌策略能够通过利用亲密关系、减少摩擦来帮助提升交流的质量。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语言礼貌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帮助提升亲密者之间的交流质量, 而且能够促进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摘要:美国学者Nessa Wolfson认为, 与社会距离处于中间位置的人群相比较, 处于两个极端的具有亲密关系的人们之间同陌生人之间一样, 在交流中极少使用语言礼貌。本文主要研究在具有亲密关系的跨性别交流中使用语言礼貌策略的必要性, 同时将布朗和列文森提出的积极和消极礼貌策略作为提高具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交流质量的策略进行了介绍。文章认为, 用于增加亲密、减少摩擦以提高交流质量的礼貌策略不但可以, 而且有必要应用在具有亲密关系的跨性别交流中。

性别与领导力的关系 篇8

摘 要:以往的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不仅在情绪反应上有差异,在言语表达上也有差异,对情绪词汇的评估上也有差异。分析结果发现,中英文书写形式的不同,男女大学生作文中的英文词汇应用不同,对英语情绪词汇的应用也不同。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词汇;差异

一、引言

1.男性和女性言语表达差异

对于不同性别的词汇使用状况研究最多的是社会心理学、社会语言学。这些研究提出,由于女性和男性的生活目标、价值观的不同,他们的言语表达也有差异。Lakoff(1975)在其著作中提到,女性更喜欢用模糊语(hedges),比如I think,sort of等。也有研究发现这种差异:男性的言语表达更简洁,很少谈论私人话题。女性的言语表达有更多的情绪内容,会更多地谈论亲密的、情绪方面的内容(Janet Holmes,1997)。

女性和男性不仅在母语的言语表达方面表现出差异,在第二语言的应用上也有差异。这方面的研究发现,女性对第二语言的理解能力也胜过男性,她们的第二语言学习模式与男性不同,比男性的学习模式更牢固。女性被试(荷兰语为第一语言)在和研究者用法语(第二语言)进行的双语交流中,常常使用指示词(deictic words)描述时间、空间的概念(Dewaele,2001)。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不同性别在语言表达上有所不同。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有可能与进化有关,也有可能和儿时的教育有关。进化过程中,男性担任的社会角色必然对他们的要求更为严格,肩负的重任可能致使他们的语言表达更简洁明了。而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没有像男性那样严格,因此,在言语表现中可以表现出模糊语或者用指示词描述时间、空间概念。

2.男性和女性情绪反应差异

性别差异不仅在言语表达上有差异,在对情绪反应上也有所不同。大量的神经科学研究证实了这一点。神经科学方面对情绪的研究采用了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s,即ERPs)、皮肤导电反应、功能性磁共振等研究设备,得出了很多实验结果。这些研究结果大部分都证明情绪反应有性别差异。比如,神经科学的影像研究发现,女性的大脑对负性情绪刺激反应更强烈,男性的大脑对正性情绪刺激反应更强烈(Jennifer S Stevens,Stephan Hamann,2012)。事件相关电位研究发现,不愉快的、高唤醒的刺激让女性被试产生了更大的ERP峰值(N100和N200)(Lithari et al.2010)。皮肤电生理反应的研究也发现,女性在回忆生气的和爱情的内容时,比男性产生更强的皮肤电反应(Chentsova-Dutton and Tsai,2007)。

心理学研究中采用图片回忆的研究发现,和男性被试相比,女性被试更容易记住负性内容的图片(Felmingham et al.2012)。对情绪词汇的研究也发现了性别差异。比如,英语情感词汇(Affective Norms for English Words,i.e.ANEW)评估中,男性和女性对英语情感词汇的评估也有不同(Bradley & Lang,1999)。比如,男性对情绪词life给出的效价值(高兴—不高兴)为7.00,而女性给出的评估值为7.38;男性对情绪词grateful给出的效价值为7.33,而女性对给出的效价值为7.39。女性给出的效价值与男性不同。

以上文献表明,女性的情绪反应比男性敏感,尤其对负性情绪更加敏感,她们更容易记住负性内容的信息。但是,也有一些研究没有发现以上提到的差异。比如,在一份功能性磁共振研究中,高唤醒的图片(比如,威胁、肢体残缺和色情)对男性和女性引起的情绪反应是一样的,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Bradley et al.,2001)。对话语进行分析的研究发现,男性和女性的话语数据分析没有表现出哪一方的表达比另一方更有情绪特点。Shimanoff(1984)分析了录音带记录的40名美国大学生(20名女生,20名男生)的闲暇交流内容,她发现,这些年轻人在情绪词汇的使用数量上没有显著差异,或者在讨论情绪的方式方法上也没有显著差异。即使有,也只是男学生在谈论他们的情绪时,使用的情感词汇多一点(slightly)。

由上可知,目前对两性情绪反应的差异研究没有一致的结果,这也许是由于研究材料、研究方式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研

究结果。本文希望了解中国大学生的情绪词汇应用上是否有性别差异存在。英语作为中国大学生的第二语言,并且,英语属于表音文字,中文属于表意文字,两种文字的表现形式不同,是否会导致对情绪词汇的反应不同是本文希望了解的内容。

二、研究设计

1.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英语作为中国大学生的第二语言,英语情绪词汇在英语作文中应用的性别差异。

2.被试

云南民族大学13级学生,男女各20名,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年龄为19~20岁。

3.研究材料

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文题目The Advantages of Saving Money,学生按考试要求写三段或三段以上的作文。

4.研究程序

第一步:应用antconc筛选出男生组和女生组各自使用的词汇,并统计出使用频率。最后依据词汇使用频率排序。

第二步:依照使用频率排序后的词汇依据英语标准情感词汇

(Affective Norms for English Words,i.e.ANEW)找出情感词汇,并标出对这些词汇的效价(valence),进行对比。在ANEW中,英语词汇的效价评估从不高兴到高兴,即从1级到9级。1级表示最不高兴,9级表示最高兴。因此,数值1到3理解为低效价,4到6理解为中等效价,7到9理解为高效价。最后,将男女两组的情感词汇进行对比。endprint

三、结果及讨论

上表中的词汇来自于antconc软件的筛选结果。男女学生的英语作文先通过antconc软件将作文中应用的词汇依据使用频率排序,挑选出频率为5以上的词汇。频率为5以上的词汇依据ANEW找出情绪词汇及其效价(快乐—不快乐)。上表即依据ANEW选出的结果。

从上表可以看出,女生在作文中应用了更多的情绪词汇,比男生多出4个。男生写作中用到的情绪词汇最高效价为8.26(free),最低效价为4.11(habit)。女生用到的情绪词汇最高效价为7.47

(good),最低效价为2.93(waste)。依据ANEW的划分标准,1-3为低效价,属消极词汇(negative words);4-6为中等效价,属中性词汇(neutral words);7-9为高效价,属积极词汇(positive words)。依据这个评估标准,男生用到的情绪词汇中有中性词汇(4个)、积极词汇(3个)。而女生在作文中用到的情绪词汇中涉及积极词汇

(6个)、中性词汇(4个)、消极词汇(1个)。这表明,男生的英语情绪词汇应用倾向于积极词汇或中性词汇,而女生的情绪词汇应用

范围比较广,涉及了三种情绪词汇类型。这一结果和前面提到的研究结果一致,即男性和女性对情绪的反应不同,女性对负性情绪的反应更敏感。

本研究的被试主要是中国大学生,英语是被试的第二语言。并且,中文属表意文字,英文属表音文字。两者无论从形态还是拼写方式上都不同。纵然如此,中国大学生对英文(第二语言)的情绪反应还是表现出与英语为母语的被试一样的反应,即对负性情绪词汇表现得比男性敏感。这一点充分表明,无论是表音文字还是表意文字,不同性别对情绪的反应都不会受到语言文字的影响。

依据上面的表格还可得出另外一个结果,即女生的情绪词汇

应用范围比男生更广、更丰富。男女生在作文中主要应用了good,

life,habit,opinion,clothes这些名词和形容词。女生应用的词汇包括books,children,learn,house,useful,waste等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男生的情绪词汇应用除了和女生组相同的good,life,habit,opinion,clothes这五个词外,只多用了free,hard两个形容词。和女生相比,男生的情绪词汇应用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形容词和名词,而女生除了用到名词和形容词,还用到动词(比如learn,waste)。由此可见,女生的词汇应用具有多样化。

参考文献:

[1]G. Lakoff.Hedges: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J].Contemporary Research in Philosophical Logic and Linguistic Semantics,1975(4):221-271.

[2]Janet Holmes.Woman,Language and Identity[J].Journal of

Sociolinguistics,1997(2):195-223.

[3]Dewaele,J.M.,& Regan,V.The use of colloquial words in

advanced French interlangauge.In S. Foster-Cohen and A. Nizegorodcew (Eds.),EUROSLA Yearbook 2001:51-68.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4]Lithari et al.Are females more responsive to emotional

stimuli?A neurophysiological study across arousal and valence dimensions[J].Brain Topogr,2010(23):27-40.

[5]Chentsova-Dutton YE, Tsai JL Gender differences in emotional response among European Americans and among Americans[J]. Cogn Emot,2007(21):162-181.

[6]Felmingham et al.Sex differences in emotional memory consol-idation:The effect of stress-induced salivary alpha-amylase and cortisol[J], Biological Psychology,2012,89(3):539-544.

[7]Bradley, M.M., & Lang, P.J.Affective norms for English words

(ANEW): Instruction manual and affective ratings, Gainesville, FL:Center for Research in Psychophysiology, University of Florida,1999.

[8]Bradley et al.Emotion and motivation I: Defensive and appetitive reactions in picture processin[J]g. Emotion,2001,1(3):276-298.

[9]Shimanoff, S.B.Commonly named emotions in everyday con-versations[J].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1984,58(2):514.

(作者单位 云南民族大学)

上一篇:两山论15周年心得体会下一篇:经营船舶服务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