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全过程计划

2024-08-16

课题研究全过程计划(共10篇)

课题研究全过程计划 篇1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计划

2004—2005年度

课题研究已进入第三阶段,前二个阶段我们开展了“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构建”两个专题研究,这两个专题研究都开展了理论讲座,进行了理论导向,举办了全校性的课题研究观摩课7节,特别是2004年4月下旬,我们还承办了由区教研室主持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为主题的全区性观摩教学研讨活动提供了4节观摩研讨课,这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课研水平进行了一次总体测评,观摩研讨课是成功的,得到了一致的好评,有的课获得了交口称赞,课后还由区教研室教研员进行了评课,与会者反映受益匪浅。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

1总结第二阶段的经验和教训。

2、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及“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教学形式的类型与实施”。

3、筛选课堂教学新模式,推广优化的教学模式,促使基本定型。

4、组织开展优质课、示范课活动,推广成功经验。

5、力争课题研究通过市级鉴定验收,汇集课研资料,写出工作总结,研究报告,编选课研论文,写出市级鉴定验收申请。

二、课题研究的措施

1、继续开展示范性观摩研讨课与理论性评课相结合的专题研讨活动。每月围绕1个专题开展研讨,安排2—3 次研讨活动。

2、展教研优质课和教研论文评比活动,在搞好示范性先行课的基础上,进行优质课评选活动。

3、开展学生参试成果展示活动。

4、组建迎检、鉴定验收筹备机构。筹备组负责落实结题相关工作,如;收集课研资料,写出课研工作总结,课题研究报告,鉴定验收申请等。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安排:

1、总结第二阶段的经验和教训。(9月份)

①实验教师上交工作总结。

②课题组长总结经验和教训。

2、部署本学年度的工作任务,并向全体参试人员召开“小组合作学习”课题指导组成员会议。宣讲本学年的工作计划。(10月份)

3、“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及“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教学形式的类型与实施”的研究。(11月份、12月份、1月份)

①相关理论的学习。

②确定实验班,进行实验。

③实验教师上交一篇有水准的研究文章。

4、开展教研优质课,教研论文评比活动。(2月份,3月份)

5、学生参试成果展示活动。(4月份)、组建迎检、鉴定验收筹备机构,做好结题相关工作。(5月份)①组建课题鉴定验收筹备小组。

②汇集课题相关资料。

③写出课题工作总结、课题研究报告。

④申请鉴定验收。

7、课题总结和表彰大会。(6月份)

课题研究全过程计划 篇2

关键词:安全生产管理,实时动态风险管控,设备特维,企业效益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自18世纪第二次科技革命以来, 电力的广泛应用从此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大规模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 是20世纪人类工程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它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发电动力设备转化成电力, 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设备将电力供应到各用户。

然而, 随着电力设备运行期增长, 经受电、热、机械的负荷作用, 以及自然环境 (气温、气压、湿度以及污秽等) 的影响, 会引起老化、疲劳、磨损, 以致绝缘性能逐渐下降, 可靠性逐渐降低, 设备故障率逐渐增大, 可能危及系统的安全运行, 必须对这些设备进行运行、维护、检修, 甚至是更换。

回顾电力设备的运维模式发展历程:早期运维模式下, 供电机构使用设备直到发生故障, 然后进行维修, 即事后维修。但一旦发生大型高压设备突发性停电事故, 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其后, 发展成定期试验和维修, 即预防性维修。定期预防性试验和维修已在电力部门形成制度, 对减少和防止事故的发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预防性试验是离线进行的, 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 需停电进行试验, 而不少重要的电力设备, 轻易不能停止运行。

(2) 停电后设备状态 (如作用电压、温度等) 与运行中不符, 影响判断准确度。

(3) 由于是周期性定期检查, 而不是连续的随时监测, 绝缘仍可能在试验间隔期内发生故障。

(4) 由于定期检查和维修, 设备状态即使良好时, 按计划也需进行试验和维修, 造成人力物力浪费, 甚至可能因拆卸组装过多而造成损坏, 即造成所谓过度维修[1]。

不难看出, 电力系统发展至今, 电力设备大多采用的计划检修体制存在着严重缺陷, 这使世界各国每年在设备维修方面耗资巨大, 而且频繁的停送电操作也会提高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因此, 如何既安全又合理的安排电力设备的运行、维护、检修等工作, 有效控制安全生产风险, 节省检修费用、降低运行维护成本, 同时保证电力系统有较高的可靠性, 以便将电能连续、合格的销售给广大电力客户, 满足广大客户经济建设和生活用电的需要, 是供电机构安全生产管理业务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与工作内容。

1.2 研究思路

笔者认为供电企业如需达到既安全又合理的安排电力设备的运行、维护、检修等工作, 有效控制安全生产风险, 节省检修费用、降低运行维护成本, 同时保证电力系统有较高的可靠性的目标, 根据管理学PDCA循环通用模型, 首先需要能够识别并量化出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关键风险, 其次将相关风险控制措施融入、固化到安全生产日常的流程体系当中进行运作, 然后在运作中根据风险的量化模型进行有效性、依从性观测是否与目标存在偏差, 最后根据观测发现的问题进行改进提升。

本文将基于上述的持续改进思路, 提出一种既能够支撑供电企业往状态检修模式目标发展, 又能够进行实时动态风险管控的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方法, 并通过在某省级供电企业的实践验证, 证明该设计与实现方法既可以满足占目前绝大部分供电企业主流的定期检修业务模式日常管理及协同运作, 又支持管理水平较高的供电企业往状态检修模式逐步发展的动态风险管控, 达到简单、实用、信息共享、符合供电行业中长期发展趋势的信息化建设目标, 以节省信息系统重复投资、降低投资风险的目的。

2 系统设计与实现

2.1 业务蓝图

根据调研分析, 以中华电力为代表的国际先进供电企业, 通常有完善的设备资产运维策略及状态监测体系支撑, 并依据积累多年的历史数据库进行事故概率精准分析, 能准确评估设备资产状态, 对政府与公众关注度小、概率极小、投入代价过大的风险予以容忍, 以追求效益最大化, 实现运维成本最低。但由于我国对电网安全风险实行“零容忍”的政策, 结合我国国情特点以及南方电网公司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 基于上述业务架构设计思路, 将对国际先进的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模式进行适当调整, 提出风险管控一级业务蓝图, 如图1所示: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将国际先进供电企业考量风险的因素分为电网风险与设备风险进行管控, 如:国际先进企业的政府及公众关注度指标与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电网风险中设备的重要程度指标同质;运维策略与状态监测体系基本同质等。

该业务蓝图描绘了供电企业如何在日常定期检修的模式中融入状态检修理念的一级业务流程:当电网日常运行方式转换或网架结构基础薄弱, 将存在发生电网事故事件的风险。为保证电网安全运行, 此时处于电网中关键位置的设备健康状况显得尤为重要, 供电企业应当结合当前电网运行的关注度高的设备, 通过自动化装置或现场作业的方式监测其当前的健康状态, 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要求采取针对性的差异化运维策略, 指导与动态安排特维特巡生产计划, 再通过表单化的作业安全分析与两票制度执行现场作业活动, 并将作业过程记录的设备运行工况数据反馈至电网风险和作业风险评估模型中, 从而对关键设备的健康状况的诊治形成工作及信息闭环, 打通电网风险、设备风险和作业风险的业务协同, 建立以设备为核心、以计划为主线的风险闭环管理机制。细化分解成二级业务蓝图, 如图2所示。

2.2 实现思路

2.2.1 固化特维策略

特维策略是基于某电网运行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办法以及设备运行工况, 按照分层次、有针对性特维的原则, 结合电网运行方式, 从设备重要度与健康度两个维度进行区分, 对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关键设备加强特维, 确保关键设备可靠运行, 避免因设备故障引起电网安全事故 (事件) 及设备事故 (事件) 。

该策略根据设备在电网中运行的位置, 按设备故障、损坏将构成的电力安全或设备事故严重程度对设备重要程度分为特别重要、重要、次重要3级;根据最近一次设备状态评价结果或预防性试验报告、检修维护记录、缺陷处理情况、运行年限、反事故措施整改情况、上一年度跳闸情况等划分健康状况。确定各设备特维等级, 结合运维规程的要求, 制定针对性的运维策略, 并根据运维策略制定设备相应的生产计划。

2.2.2 优化计划编排

依据系统试验、设备检修、设备异常等非正常方式或特定情况下一定时期内存在的、实时的设备风险和电网风险, 按照预定规则生成临时运维计划, 并和设备运行规程要求的、周期性的运维计划一起进行综合编排, 形成优化后的计划, 达到统筹兼顾的效果。

2.2.3 工作闭环机制

通过设备的运维要求、设备缺陷、反措计划、风险控制等工作来源生成相应的工作计划, 对于需要停电的生产计划, 自动生成相应的停电计划。由生产计划模块完成派工, 并关联该项工作所需要的作业表单和对应的作业风险分析单, 再通过移动终端完成工单和作业表单的下载、执行和记录, 相关数据自动回传系统, 并可根据需要自动生成相应报告和分析报表, 为设备状态评价和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指导后续的设备运维工作。同时还可根据工作业务来源实时跟踪工作计划执行情况, 达到管理可视化的效果。

2.2.4 移动应用

工作负责人安排工作的时候, 通过系统选择该项工作需要的作业表单, 工作负责人下载工作任务到移动终端, 到现场工作, 并记录工作结果, 工作完成之后, 将工作结果回传到系统中, 系统自动生成相应的报告。

2.2.5 作业表单模型化

作业表单模型化使表单中的作业信息可以与设备等其它业务建立基础关联, 能够以设备的视角查看作业信息, 并能够对作业数据的高级分析。

作业表单的模型化在作业表单展现层进行了优化、精简, 按照平板的使用习惯定制表单, 使业务人员录入更方便。

作业表单模型化对表单结构进行拆分, 并能够按需组合减少表单绘制的工作量。

2.2.6 设备信息全维度展示

在生产系统设备台账中, 需能够把设备从立项、设计、投产、运维等阶段的信息集成展示, 包括技改修理项目、资产卡片、日常运行维护、工作计划等多个维度信息, 详细信息如下:

基本信息:包含设备铭牌信息、技术参数、交接试验报告、出厂试验报告等信息。

运维信息:包含巡视数据、缺陷数据、试验数据、作业记录、运维成本 (乙方) 等信息。

工作计划:包含设备的巡视计划、试验计划、定检计划等计划信息。

资产价值信息:包含设备相关历史技改、修理项目, 固定资产卡片、物料装配情况等信息。

实时数据:包含EMS历史时间断面信息、在线监测数据。

2.3 系统应用架构设计

基于风险管控一、二级业务蓝图, 信息架构数据模型设计, 以及模块化设计原则, 设计通过11个模块的交互处理以最终满足需求, 如图3。本文将重点对电网风险、设备风险、以及生产计划三个核心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展开详细描述。

3 总结

本文研究的重点是结合南方电网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管理理念与企业架构方法论, 设计与实现一套适用于供电企业的实时、动态风险管控的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涉及供电企业电网风险预警与控制、设备状态评价与风险评估、生产活动计划与执行、作业风险管理等业务范围。经过试运行分析与验证, 得出以下结论:

(1) 基于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理念的设计与实现成果能兼顾计划检修与状态检修模式之间的并存与过渡, 灵活适应供电企业管理水平差异, 有利于供电企业往状态检修模式发展。

(2) 设计与实现方法与过程适用于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 可作为指导安全生产业务应用的建设、测评、运行、验收的功能规范基础标准, 在更大的范围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朱德恒, 严璋, 谈克雄, 等.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9:3-5.

[2]王红梅.引进NOSA五星管理体系建立安健环质综合管理长效机制[J].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5, 32 (S1) :118-126.

[3]冯斌, 余里程, 邢国杰.浅谈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与电力企业的融合[J].电力技术, 2010, 19 (4) :73-82.

[4]刘孜宇, 谢清宇.探讨当前电力的信息化技术[J].科技与企业, 2012, (9) :23.

[5]郑崇盈.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四川:电子科技大学, 2012.

[6]张洪烈.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失败原因及对策分析[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04, 20 (3) :53-57.

[7]郭文彬.现代企业实施ERP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企业, 2003, (2) :54-55.

[8]高复先.“十二五”信息化应用系统总体设计[J].中国信息界, 2011, (9) :9-13.

[9]刘欣.基于业务流程重组的信息系统规划方法及实证研究[D].河北:华北电力大学, 2008.

课题研究全过程计划 篇3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工程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022-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而实施的工程教育改革项目。它强调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统筹规划学生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所应达到的培养目标,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它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推动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1]

课程体系决定了培养对象所能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决定了教育理想能否成为教育现实。[2]在新形势下,主动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主动适应服务行业企业的需求,按照“卓越计划”的要求,研究我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并最终制订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培养方案,对提升我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体现“一机两翼”的专业内涵

根据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是将“过程”、“装备”与“控制”这3个相关知识领域有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机械为主,工艺与控制为辅的“一机两翼”复合型交叉专业。[3]因此,在构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时,必须体现“一机两翼”的专业内涵。

(二)以学生工程能力培养为核心

工程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形成能够胜任今后工作的能力,成为合格的公民和称职的产业人员。[4]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以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这正是工程教育的目的所在。因此,基于“卓越计划”的课程体系构建必须体现培养学生工程能力这一核心。

(三)贯彻校企协同育人

“卓越计划”强调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因此,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由企业专家参与制订培养目标,并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由校企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同时建立校企联合工程实践平台,为学生参与工程实践创造条件。

二、课程体系结构

按照上述构建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立了过程设备、过程机器和过程控制三大专业模块。[5]围绕这三大专业模块对应设置了化工过程、机械及控制三大学科基础模块,以及支撑这些知识模块的公共基础模块。化工过程模块设置了化工工艺学、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过程原理与设备等课程;机械模块设置了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基础、过程装备制造与检测等课程;控制技术模块设置了电工电子技术、测试技术、控制工程基础等课程。公共基础模块设置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为突出能力培养这一核心,设置了贯穿于培养过程始终的实验能力、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四大能力培养模块。同时,将素质教育渗透于培养过程。彰显了基础科学、工程科学和工程实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也体现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课程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三、课程改革

(一)基础课程

随着社会发展,企业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计算机应用类课程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如工程制图,不仅二维CAD图形普遍应用,三维实体设计的优势也越发凸显。因此,将这类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上机实践教学两部分,将上机实践成绩以一定的比重计入课程的总成绩,以此强化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并在后续相关课程和实践环节中加以运用和提高。

(二)专业课程

过程设备设计、过程流体机械、过程装备制造与检测等专业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校内专业教师由于缺乏企业生产实践经验,讲起课来往往和企业生产实际脱节。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因此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应由校内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联合教学。校内教师负责理论部分授课以及日常辅导、学生考评等工作,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结合工程实践案例负责与实践密切相关部分的授课。

(三)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将学生的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科学素养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按照能力培养这一核心要求,本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对应,教学内容既前后衔接、循序递进又个性发展、体现特色的原则,在企业积极参与的基础上,按课内实践、课外实践和企业实践三个层次,构建了涵盖实验能力、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及创新能力并贯穿培养过程始终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多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四、结语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更需要企业的深度参与。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虽然按专业内涵和“卓越计划”的要求构建了课程体系,但其科学性还有待实践检验,基于该课程体系的培养方案对能力培养的有效性也有待于在实践中探索。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EB / OL].http://www.moe.gov.cn / publicfiles / business / htmlfiles / moe / s3860 / 201102 / 115066.html.2011-01-08.

[2] 杨武军,郭娟.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58 -6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66-16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探索与国家创新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指导全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13-114.

[5] 陈金林,陈叔平,赵嫚.过控专业“卓越计划”课程改革[C].第十三届全国高等学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与科研校际交流会论文集,2013:35-36.

实施工期计划过程控制措施 篇4

1、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行使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监督各项基本职能。

2、以工程总进度计划为主线,以阶段里程碑计划为控制点,细化进度计划,以日保周、以周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阶段控制点,以各控制点保总进度。

3、对施工过程实行动态管理,根据不同施工工期预先制定设备使用计划、劳动力使计划、材料进场计划,提前准备,及时组织、调整,加强协调。

4、在施工中抓主导工序,找关键矛盾,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利用空间进行结构、装饰、设备安装等的交叉流水作业,保证阶段控制点的实现。

5、建立每周生产例会制度,认真检查上一次例会确定的任务完成情况,布置本周工作,分析影响进度计划的因素,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保证总计划的完成。

6、提前做好季节施工的准备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保证工程进度计划的落实。

7、加强每一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控制验收、做到一次成优,严把成品和半成品质量,减少损坏及返工,使进度计划不受影响。

8、按照计划安排,提前与业主、监理、主管部门沟通,及时做好分部分项及分阶段验收工作,以便下道工序及时进行。

9、对建设单位指定的专业分包队伍积极予以配合,提供方便,指定专人加强协调,监督检查,使工程施工协调有序,达到施工计划实施的预期目标。

课题研究全过程计划 篇5

安全管理实施过程计划

1、开设法制安全课,做到6有:学校有课程安排(进课表),有教学工作计划,有课程管理档案,教师有教案(每学期不少于8节),学生有教材,有听课笔记。

2、举行安全应急演练,常规要求有突发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防震减灾紧急疏散演练;防空袭紧急疏散演练;火灾逃生应急演练。各幼儿园至少要保证每期不少于1次全校性的安全演练。

3、常规的教育活动,落实“6个一”:

(1)学校每学期初举行一次法制安全教育周或教育日活动,集中开展安全专题讲座和警示教育;

(2)班级每季度举行一次安全主题班会活动;

(3)学校每期举办一期法制安全宣传专栏或板报;

(4)学校每季度开始前向学生进行一次安全预警(安全提示);

(5)学校每期末向家长下发一份学生假期安全告知书;

(6)学校每期开展一次针对教职工、家长以及相关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黑林镇中心幼儿园

课题研究全过程计划 篇6

公司新进销售人员20名,老总要我全权负责此次培训。经过片刻混沌之后,我开始坐下来理清思路。

我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到:

1、新员工群体的特点?

2、培训的目标或目的?

3、借助什么搭建以上两者的联系?

接下来,我逐个问题进行分析:

1、新员工群体的特点?

公司新员工全部实行的是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他们的特点?

(1)有学识。培训内容、培训形式没有新意,很难吸引他们;

(2)对社会缺乏了解,但又轻视社会经验的积累,认为一学就会。过多介绍前辈经验会招致反感;

(3)胸怀大志,雄心勃勃,积极热情。对忠告的话很难听进去,不能打击;

(4)相互之间缺乏了解,要着手培养团队精神;

(5)对企业的了解认识停留在表面、感性的认识,要加深对企业的了解,将公司目标、前景与大家共同分享。

2、培训的目的或目标?

简言之,培训的目标:是把员工培养成公司期望的优秀资源。人、财、务、信息是公司管理的四大要素,也是公司的四大资源,而后三者都要靠人去管理、实施,所以人是公司最重要的、核心资源。人员培训的目的就是使公司的这项资源得到充分运用,发挥最大效益。

(1)了解公司,对公司产生兴趣并形成忠诚?

(2)了解职业,对工作产生兴趣并形成偏爱?

(3)技能培训,马上成为“熟练工人”?

3、借助什么搭建以上两者的联系?

“一个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新员工的前期成长对其个人以及公司都非常重要。我怎样在这个过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1)轻松的培训环境;

(2)良好的互动式培训方式;

(3)新异的培训内容(来源于书本,又超出于书本);

(4)培训者的个人魅力的影响力与凝聚力;

写完这些,我心理好象已经有底了!我知道该怎么开展此项工作。

第一步:确定培训内容

内容要求:实用、通俗、新异。经过我这几年的培训经验,以及与新员工的沟通,拟定培训内容。

第二步:确定培训讲师,并与讲师进行沟通

讲师的发挥将直接影响培训效果,所以在培训前与讲师要进行充分沟通。

(1)内容:30%理论+70%实际(案例);

(2)每次讲解时间不超过30分钟,即10分钟理论+20分钟案例;

(3)采取“坐谈+培训”的方式。每项培训前,先进行坐谈,了解新员工对此问题的看法,调查收集他们想知道什么?再进行培训;

(4)讲师魅力要求:100%理论知识+100%实践经验+100%技巧。要求讲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还要有很好的培训技巧。技巧主要包括:表达能力、普通话水平、煽动水平、把握现场局势能力„„

第三步:确定培训地点、器材

为了营造一种良好的培训环境,我将公司五个高档会议室、一个培训中心借用进行此次培训。通过变化培训环境,让新员工多了解公司的一些辅助设备,从多方位接触公司。

同时培训地点的变换,有助于吸引被培训者的注意力,缓解培训的疲劳。

培训器材,我充分利于公司先进的设备,力争在新员工面前展示一种正规、有档次的感觉。借用投影仪、笔记本电脑、易拉德、灯光设备等,制作幻灯片、投影卡、图片,收集案例,笑话等。

第四步:召集讲师模拟培训

此次培训80%的内容由我一个人完成,我的发挥至关重要。

我召集所有讲师,共同修改讲稿,制作幻灯片,并进行模拟培训。主要就培训者语气、现场互动技巧方面进行修正。

每位讲师脱稿至少模拟两次,大家一致通过后,才能正式进行培训。

第五步:整装待发

我最后一次召集所有培训人员,核实场地、内容、器具、人员安排、时间、就餐、球赛、开幕式等每一个细节。

第六步:培训开始

经过一周的准备,培训正式开始了。在开幕式上,我们的老总给大家鼓了鼓劲,剩下的是我们开始表演。

互动节目:

(1)将桌子摆成四个菱形,大家分成四个小组,每组6—8人。

(2)每组的人花3—5分钟进行相互介绍,目的记住小组每个人的姓名与爱好。

(3)每个人花1分钟向所有人推销你自己。

(4)进行调查:你记住了谁?

(5)点评。

(6)重新向别人推销你自己。这一关每个人都要过。

(7)每小组共同确定组户、口号,选一名组长。

(8)组长进行就职宣誓。

(9)讲述团队的作用、意义。

(10)讲此次培训的一些要求及介绍。

„„

就这样,我们的培训顺利开始了!

现在我又开始了对全国办事处人员的培训。回想起来,我有以下感受与大家共同交流:

1、别人的需求,是自己的工作方向与目标。只有充分了解、分析被培训者的需求后,才能拟定合理的培训内容。

2、形式的新异是培训效果的催化剂。现在流行的培训形式就是互动式的培训,让被培训者参与进来,多利用案例,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3、真诚地关心、引导被培训者。

在我的培训中发生了一件事:有一天,我们做一个提高信心的互动游戏。先进行大声朗读:“超越自我,我要成功,我一定要成功”。马上一位员工站起来,说:“我不喜欢你的这种方式,我平时也不喜欢大声讲话。”我一下子愣住了,很气愤。我没有批评这个员工,我给他讲了这样做的好处。在接下来的培训中,我有意识地鼓励他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偶尔表杨。整个培训下来,他已发生了变化。就连他自己也讲:“现在有勇气多了!”同时我也与他成为了好朋友。后来我想,假如我当时批评了他,很可能这次培训对他是一个打击。他不断会恨我,还没有学到任何东西。不寒而栗!

讲师的观点不能是我在教育别人,或我在指挥别人,应该是我在关心新朋友,帮助他们成长。要学会容忍被培训者的一些举动。

4、要充分重视培训细节。如:地点的选择,灯光的变换,设备、仪器的准备等。

课题研究全过程计划 篇7

一、企业集团财务计划管控的相关理论及重要性

企业集团的财务计划是以货币形式预计计划期内资金的取得与运用和各项经营收支及财务成果的书面文件, 它也是企业经营计划很重要的一部分。它的基本编辑程序是由决策者提出未来一年或一段时间的经济目标, 并下达给下级, 然后各级部门对于决策者提出的目标编制相关的草案。再由财务部门等进行审核, 编制总预算报给董事会批准最后下达各级部门实施。一般内容包括确定计划编制报表, 确认所需资金, 制定计划实施的程序。财务计划的制定一般也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延续性, 保证能随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实施手段, 它就等于是企业在未来一年或者一段时间的经营中的一个方向标, 它的实施状况也决定着企业未来一年内是否能实现发展目标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必须加强重视对企业集团财务计划实施过程的管控, 从而使财务计划得到最高效的实施, 使企业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对企业集团财务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管控的模式

企业集团财务计划的实施方法一般是将各个指标投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完成相应的经营目标, 定期监督与考核实施的情况, 必要时根据社会经济环境情况及时地调整经营策略、促使财务计划最完整的的实现。

而企业集团财务管控具有三种管控模式, 这三种管控模式的重点是不同的, 如下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 三种管控模式分别管控着不同的方面, 它们都能更高效的实施集团的财务管控, 从而促使企业集团的财务计划得到有效的实施, 也更能简单及时地对其进行管控。加强集团财务管控, 可以有效的协调集团与分、子公司的财务活动, 有效降低集团财务风险, 确保集团良好的发展。

三、在对企业集团财务计划的实施过程管控中出现的问题

(一)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机构组织都较庞大, 如笔者所在的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分、子公司就有200多家。一般随着业务的拓展, 分、公司遍布全国各地, 信息比较分散, 企业集团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各分、子公司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 更无法高效的管理各分、子公司企业的财务计划实施情况, 导致财务计划实施进度缓慢, 效率不高。

(二) 目前, 我国的企业集团发展对财务计划实施的过程并不是很重视, 很多企业集团并没有设置全面系统科学化的财务计划实施体系, 对于财务计划实施的时间以及效率也没有明确严格的规定。企业职工也认为财务计划的实施只是财务部门的任务, 使得财务计划等报表在编制的过程中, 全都是由财务人员独立完成, 没有各部门的协作, 这就加大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财务人员普遍人数较少, 这就使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无法提高, 而各部门没有相互协作也导致财务报表的制定缺乏权威性, 也无法准确表现企业集团各部门的年度财务计划与需求, 降低了整个财务计划的作用。

(三) 当今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 所以对于管理者下达的决策任务的理解并不是很透彻, 在财务计划的制订以及选择时, 不能科学系统地考虑企业所有的经营实际情况, 导致对财务计划的实施重点抓不准确, 严重降低了工作效率。

四、对企业集团财务计划的实施过程管控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 管理者重视财务计划的实施问题。一个企业集团任何工作的开展都必须服从于管理者的决策与态度, 财务计划的实施状况当然也与管理者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关系。管理者重视企业财务计划的实施情况, 下级各部门就会引起重视, 并全力去执行, 避免和减少工作拖拉, 或者一些职员投机取巧的行为, 财务计划才能更快速有效的得以实施。

(二) 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一个企业的财务人员是企业财务工作实施的重要载体, 财务人员的素质决定着企业财务工作的实施状况。当今社会企业的财务人员不仅仅要会会计核算, 更重要的是要懂得财务管理以及法律法规, 并且时刻关注社会经济环境, 行业经营现状, 这样才能更透彻地理解管理者下达的决策, 有很强的管理能力与执行能力。

(三) 大力加强财会工作建设, 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会计基础工作是整个财务计划工作的最重要的部分, 会计基础工作水平不高不提高, 财务计划就无法得到好的实施, 也就不能很好的运用和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企业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 严格执行财务会计工作, 监督检查财务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找出问题的重点, 及时确定解决的措施, 严格审核把关财务计划实施的每一个关节, 严格管理财务人员的违规违纪行为。结合企业集团内部自身的实际情况, 建立适合企业集团本身健全的财务计划实施体系, 为财务计划更有效快速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基础。

(四) 加强财务信息化平台建设, 及时反映和监督财务计划执行情况。一个计划的实施最重要的一方面需要各部门对于执行情况的及时反馈, 及时反馈最大的效果就是能在实施过程中快速了解出现的问题并且及时得到解决, 加快实施进度。针对企业集团分、子公司众多, 且地域分散的现状, 通过加强财务信息化平台建设, 利用信息系统内规范的预控流程及远程监控, 使集团管理层能及时发现计划执行的偏差, 快速、有效地实现企业财务计划的过程管控。第二方面还需要各部门对执行情况的监督, 关于经济利益就必须有监督, 监督是财务计划实施效果的保障, 只有强有力的监督, 才能杜绝不良思想与行为, 使实施过程更加畅通无阻。

五、结语

尽管目前我国一些企业集团对于财务计划实施过程的管控体系并不是很完善, 重视度也并不高, 但随着我国经济更快速的发展, 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体系也会越来越完善, 企业前期的财务计划的制定也会更加严谨, 对于企业集团财务计划的实施过程也会得到更高效的管控。

笔者所在的企业集团, 在财务计划的制定与过程控制中已走在业界前列, 不光在信息化建设, 财务人员力量加强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且在制定财务计划时, 各业务部门协作参予, 以保证财务计划制定的精准性及切实性。同时集团财务管理中心在计划执行过程中, 利用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 密切关注财务计划执行状况, 分析纠偏, 确保年度财务计划圆满完成。

通过本文对企业集团财务计划实施过程管控的系统探究, 从财务计划的编制到如何实施发现一些实施过程遇到的问题并且进行处理, 得出解决的办法。所取得的成果有, 明确了企业集团财务计划的主要内涵, 了解了企业集团对财务计划实施过程管控的重要性, 也发现了一些浅显的问题, 并且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尽管这些成果并不是很多, 但是也为我在今后的研究中奠定了一个很好地基础, 此后会逐步进行更深入, 更切合实际运用的探究。

摘要:如果把一个企业集团比喻成一个鲜活的个体, 那么经济利益是它的“粮食”, 流动资金就是它的“血液”, 财务计划的管控则是它的“心脏”。所以只有通过对企业集团年度财务计划实施进行严格管控, 才能更好的保障企业集团的经济利益和资金的合理分配以及使用。然而, 当今社会, 在市场经济体制并不够成熟的情况下, 企业集团财务计划管控有着很大且复杂的问题, 如何对企业集团财务计划实施过程进行严格管控, 在当今社会具有很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计划,财务计划管控,财务计划管控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小娟.企业财务的管控与优化[N].温州商报.2012.8.19

课题研究全过程计划 篇8

关键词: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激励;策略

为着力培养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部于2007年在全国高校开展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相关项目。经过多年实践证明,本科生科研训练已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但随着项目数量的增多、项目形式的多样化以及项目所属学科门类的复杂化,逐渐出现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表现在科研训练过程中学生动力缺乏、热情不高[2]。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质量,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个体如果缺乏激励,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如果受到充分且有效的激励,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90%甚至更高[3]。无疑,在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管理过程中选择有效的激励策略,对提升学生科研训练热情和积极性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全面激励理论认为,激励系统中主要包含三方面的要素:一是人,即激励主体与客体;二是时空,即激励过程与相应环境;三是形式,即激励内容与激励方法[4]。这几大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系统发挥各自在激励过程中的作用。作为管理者,在科研训练计划管理实践中的激励策略选择上,必须明确树立对学生进行全面有效激励的意识,重视对学生内部主动学习和创新动机的挖掘,注重将激励贯穿于整个科研训练的全过程,全面分析影响激励的外在因素,合理运用激励方法,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外部诱导,建立起“全员激励、全程激励、全要素激励”的综合激励策略,最大限度提升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施效果。

一、创造多元激励主体,实现“全员激励”

在科研训练计划的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应该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有效激励师生共同参与,形成“个体自励-外部他励-团队互励”的“全员激励”格局,如图1所示。

图1本科生科研训练过程中的多元激励主体

1.充分发挥“个体自励”的内在力量。个体自励是指个人自身要学会自我激励,鼓励自己挑战未知困难,消除对失败的恐惧,增强面对困难和克服困难的斗志。在科研训练的过程中,学生要善于调节阶段性目标和抱负水平,提高对挫折的认知能力,不断强化自己前进的意志,扫除阻碍科研训练的负面情绪,培养坚韧的科研精神,把外在压力转变为阶段性目标达成的内在动力,持续克服不同阶段的困难。同时,对于尚不熟悉科研的本科生,在科研训练立项的初期需不断地明确和调整研究目标,使研究目标更具有可行性、可控性,充分发挥目标本身对自身行为活动的激励作用。

2.有效实施“外部他励”的引导作用。首先,学校科研训练计划的管理部门作为外部激励的重要力量,应通过制定相关激励政策,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法和措施,构建“奖励先进、鼓励中等、监督后进”的共进激励模式,鼓舞全体学生全程全身心持续投入科研创新。其次,指导教师的外部激励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科研训练中,指导教师要担负起鼓励和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责任,要有激励学生的意识和能力,因人而异适时适度地综合运用不同的激励方法,如采取物质奖励、语言激励、榜样示范、理想激励、目标引导等多种手段,来激励学生投入科研训练的积极性。

3.充分重视“团队互励”的保障作用。本科生科研训练通常以小组团队的形式进行,团队成员之间是相互激励的主体,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互励”意识,营造“互励合作”的团队文化氛围必将有利于提升整个团队科研训练的积极性。营造“互励合作”的团队文化氛围,核心在于团队如何形成共同的心理契约、强烈的协作意愿及良好的沟通方式。强烈的协作意愿主要来自于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感和责任心。首先,信任感是团队合作的必要条件,每个成员各有所长,形成团队互信,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经验和能力才能取得整个团队协作下的成功;其次,团队成员应该积极主动承担责任,按时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使团队任务能够按照进度顺利进行。此外,良好的团队沟通要求团队成员能够积极关注和接受他人的想法,同时积极主动的同别人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得团队内部形成“平等互动、有效沟通”的良好氛围。

二、形成完整的激励周期,实现“全程激励”

在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90后”大学生群体心理上总体呈现出自我意识强烈、价值取向功利化、意志品质不坚定、依赖性较强、抗挫折能力较差等特点[5]。这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缺乏自主性,学习动机不强,尤其是在科研训练过程中,项目实施的时间跨度较大,“第一课堂”的学习任务和校内实践活动繁多,如果学生无法得到合理的激励,认同感和满意度就会降低,很容易产生疲乏、倦怠、气馁心理,导致很多学生对科研训练逐步失去热情,“拖泥带水、草草结题”的现象时有发生,最终影响项目的运行进程和完成质量。因此,在科研训练开展过程中合理实施全程激励是不可或缺的[6]。

要实现科研训练管理活动的全程激励,必须将激励本身发生作用的方式与管理活动的进程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需要为起点,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为终点,保证激励行为合理有效,如图2所示。将激励行为贯穿在科研训练的整个过程中,形成“激发参与兴趣和动机-过程评价和激励-结果奖励和认可-激励效果反馈”的完整激励周期,使激励真正成为科研训练过程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图2本科生科研训练过程中的完整激励周期

1. 帮助参与科研训练的学生树立正确的动机。动机是引发个体活动的起点,是维持个体活动并使个体活动朝向某一目标前进的内在动力。学生一旦树立了正确的动机,必将起到积极的维持和加强作用;假若动机复杂或不明确,就会对学生的个体活动产生明显的阻碍作用。为此,学校或院系可以通过广泛宣传来激发学生内心对于科研训练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树立追求真理的信念和培养自主创新的精神意识,把科研训练当成一项自我完善的事业来做,而非因只顾及眼前利益,作为一次强制性任务,盲目参与科研训练。只有激励学生形成以锻炼自身科研素养及创新能力为主导动机,激发其科研训练过程中前进和坚持不懈的动力,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和科研创新的兴趣,调动学生科研创新的动力和积极性,才能真正符合科研训练的根本宗旨。

2.加强对本科生科研训练过程性评价和激励。在科研训练的管理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参与热情和获得成果进行奖励,更应加强对整个活动过程评价并合理激励。管理者应在综合考虑科研训练计划本身特点和学生学习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将整个科研训练计划的实施过程分为若干阶段,并在各个不同阶段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形成有效的奖励机制,使评价和奖励贯穿整个科研训练的全过程[7]。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或团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精神激励;对于表现一般的学生或团队适度加强关注力度,并给予及时合理的鼓励;对于相对落后的个体或团队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必要时可以提出批评并适度警告。

3.重视学生对科研训练激励行为和效果的反馈。保证在科研训练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全程激励,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对激励行为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比如通过学生满意度测评等方式给学生自主评价的机会。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在科研训练中处于备受重视的主体地位,提升主体意识和满意感;另一方面,学生的反馈也可以对外部激励主体起到监控和评价的作用,这不仅能为激励主体的激励行为的进一步改善提供建议,也为激励体系的调整和改进提供客观的实践依据,有利于提高激励体系的科学合理性。

三、不断完善激励制度和政策,实现“全要素激励”

提高本科生科研训练的积极性最终是还要落实到激励政策和制度体系的建设上来。管理者必须在科研训练计划的宣传、实施、评价、奖励等各个环节上下工夫,丰富激励内容,创新激励方法,利用合理的手段调动学生参与、完成科研训练的积极性,并将多样化的激励举措综合贯穿于科研训练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1.差别性学分奖励制度。科研训练计划项目从开始立项到顺利结题,自始至终需要学生比完成普通课程学习花费更多的时间,消耗更多的精力。因此,对完成科研训练项目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学分奖励应作为一种合理的激励手段。

为保证科研训练的质量,学分的给予可以分阶段进行,如:顺利通过项目立项的学生获0.5个学分,顺利通过中期考核检查的学生获1个学分,项目后期若能及时递交实验报告则可获1.5个学分,最终按时结题的学生获2个学分。此外,项目主持人和一般组员可以形成一定的差别,获得优秀成果的团队又可较之一般团队获得额外的学分奖励。不同的高校应视情况而定,单独实施创新学分制度的高校可奖励课程学分,也可奖励合理比例的创新学分。

2.科研报酬或奖励。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渴望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一定的物质来源以逐步实现生活独立,一方面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是可以获取一定经济收入。科研训练与传统的课程学习相比,耗时长、形式新颖且挑战性大,第一课堂学习较为优秀的学生,尚且可以通过争取奖学金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和才能,那么在科研训练中表现优异的学生或团队更应该获得一定的物质报酬或奖励,以激励学生的兴趣和斗志,使得他们将科研训练视为学习生涯的一个重要部分,而负责项目主持的学生,因此甚至会把科研训练当成自己的一项事业来干。

在科研训练过程中,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指导教师可以通过支付一定的科研报酬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此外,项目结题之后,学校可以对取得优秀成果的个人或团队给予一定金额的奖励。

3.优秀团队评选制度。优秀科研团队评选制度是针对当前大学生科研训练偏重个体行为和成果的激励,而忽视对团队整体进行外部激励的现状设计的一种制度。通过团队间竞争评比的方式来全面提升科研训练团队的整体士气,从而调动团队内部的积极性,不失为一个重要的激励措施。优秀团队评选可以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如:团队协作能力、团队创新能力、项目成果的大小等等,并予以优秀团队相应的物质奖励或荣誉表彰,颁发相关证书或证明。

4.“科研周”宣传政策。大学生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渴望表现自我、渴望被他人认可和欣赏,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因此,学校可以扩大科研训练的宣传和展示力度,定期在全校或院系范围内举办“科研周”活动,对不同院系本科生的科研活动成果进行宣传和展览,以吸引更多学生群体的关注和称赞。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参加过科研训练学生的满意度和成就感,同时可以提升更多低年级学生对科研训练的兴趣和热情。

5.优秀成果奖励制度。对于本科生科研训练中产生的新思路、新创意和优秀成果,除了给予物质奖励和荣誉表彰以外,还可以给予更多发展性的奖励。一方面,学校可以支持学生转化为毕业论文(设计),这样不仅节省了一定的课程学习时间,而且还能够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索研究;另一方面,学校可以给学生提供发表科研成果的机会,支持学生将完整的学术成果发表到学术期刊。

6.校内外学术交流制度。学校应积极为参加科研训练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术交流平台,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如学术讲座和论文报告会,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学术性

对话和交流。此外,高校可以开展与其他学校之间的跨校科研创新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参加跨校学术交流会议,公开表达自己的学术见解和科研心得,在交流中领悟,在领悟中成长。对于跨校学术交流的费用,学校或院系可以给以一定比例的报销。

有效开展本科生科研训练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激励体系的构建是保证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顺利开展的重要举措。高校管理者应结合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特点以及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立足先进管理理念和科学激励策略,综合构建本科生科研训练激励体系,形成“全员-全程-全面”的综合激励体系,全面提升科研训练的实施效果,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乔连全. 我国研究型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现状与反思[J]. 高等教育研究,2011(3):81-82.

[2] 黄伟. 本科生科研激励机制初探[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61.

[3] 朱宝荣. 应用心理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85.

[4] 熊川武. 学校管理心理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4.

[5] 季丹丹. 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27-128.

[6] 李俊龙等. 本科生参加科研训练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农业教育,2009(3):16-18.

[7] 赵淑梅等. 本科生科研训练管理与评价体系探讨[J]. 中国农业教育,2011(3):24.

[基金项目:江苏省2013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考核评价体系及激励机制的研究”(项目编号:2013JSJG021)]

课题研究全过程计划 篇9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一名学校发展计划协调员的体会

元月,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核心工程--学校发展计划正式启动.国际专家、国内专家、省项目办、州项目办以及康乐、和政、东乡和积石山4个县项目办的.工作人员共百余人共同探讨制定与实施学校发展计划的大计.虽然”协调员“、”学校发展计划“、”文本“、”社区“、”弱势群体“等词汇显得新鲜有趣,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句话--”过程比结果重要“.

作 者:王国财  作者单位: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教育局中英基础教育项目办公室,积石山,731700 刊 名:教育发展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EXPLORING EDUCATION DEVELOPMENT 年,卷(期): 24(11) 分类号: 关键词: 

课题研究全过程计划 篇10

为了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和《青海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法》的精神,进一步抓紧抓好我镇在临空经济开发区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临时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完善我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机制及服务体系,全面提高我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结合我镇实际情况,提出本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临空经济开发区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近年来,我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构建和谐计生为目标,以提高育龄群众的政策知晓率和对管理与服务的满意率为落脚点,规范网络,强化管理,加强服务,狠抓落实,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但是,随着临空经济开发区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流动人口数量和质量的变化,给我镇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带来较大难度,现有的管理模式、工作机制已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各村(社区)要充分认识我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全面提高我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原则

1.属地管理原则 严格按照《青海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办法》的规定,确定临时性流动人口认定界限,在工作中做到认定清楚,管理科学,服务到位。坚持“谁的区域谁管理,谁雇佣谁负责,谁出租房屋谁担保、谁收益谁负责”的工作方法,对同城范围内的流动人口,积极与流出地相关职能部门取得联

系,为流出地提供相关信息,及时做好信息的互通与共享工作。对于从临空经济开发区周边的高寨,红崖子沟两个乡镇流入我镇的临时流动人口,按照有关规定将这部分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纳入日常性工作范围,提供与本地居民同等的计划生育服务。

2.综合治理,规范管理的原则严格按照《关于建立平安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平镇政字(2010)31号文件要求开展工作。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形成人口计生、公安、综治、工商、卫生、教育、税务等部门联动,做到管理互补、服务互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3.宣传、管理、服务融为一体的原则寓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于“生产、生活、生育”服务之中,积极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以宣传教育和优质服务促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

三、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新模式

针对我镇流动人口管理现状,结合实际,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3345的新模式。即:三同原则,三级网络,四把关,五管理。三同原则: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三级网络:建立“社区居委会——居民楼院——楼栋”三级管理服务网络;在“城中村”建立“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房东”三级管理服务网络;在各类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落实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负责制,建立“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车间(下属单位)——班组”三级管理服务网络。四把关:严把登记关,对流入辖区的流动人口必须进行登记;严把验证关,对流出、流入人口严格发放、查验婚育证明,提高发放、查验率;严把建档关,在调查了解流动人口婚育情况的基础上,健全管理档案;严把信息关,依托国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建立有效的信息双向交流和协调制度,及时提交和反馈信息。五管理:政府管理、制度管理、企业管理、宣传员管理和户主管理。

四、依托社区,广泛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

坚持把开展优质服务作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方法的重要工作来抓,按照“谁管理 谁服务”的原则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建立和完善宣传教育、科学管理、综合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1、提供计划生育宣传服务。

坚持宣传教育为先导,不断改进宣传模式,全面开展“温馨宣传,贴心服务,连心教育”,提倡理解人,尊重人,以温馨的标语口号,架起心灵沟通之桥,密切同群众的关系。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时机,开展多种形式的针对流动人口的计生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各社区在辖区内醒目的地方制作人口文化墙面,向经营摊点发放宣传资料,使广大群众和流动人口自觉执行计生政策。

2、提供生殖健康服务。

开展B超检查和妇科检查服务,免费为流动人口查验婚育证明,免费提供避孕药具和避孕方法指导,努力减少外来育龄妇女计划外怀孕率、流产率,从而不断提高外来育龄群众的生殖保健意识和能力。

3、提供生产、生活服务。

以帮助群众解决家庭实际困难为突破口,积极开展对流动人口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户的生产、生活服务。如:为流动人口提供住房信息、经营信息,帮助孩子入托、入学等服务。服务工作做到:跟踪服务坚持到人,思想工作谈心到人,排忧解难服务到人,增强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参与意识。

五、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2011年11月份),重点是安排部署,调查摸底。广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和法律法规,认真学习有关政策法规,各成员单位及社区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摸清本单位或辖区内流动人口底数。

第二阶段(2011年12月份---2012年2月份)重点是调查登记,建卡立档。按照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各村各社区调查并登记造册,建档立卡,按照《关于对平安镇辖区内新建小区、新村进行全员人口登记的通知》平镇政字(2010)31号文件要求,逐个小区,楼院,门牌排查管理死角、盲区工作,做到“村居(社区)不漏户、户不漏人”,摸清我镇流动人口的现状,全面准确地做好基本信息采集工作。

第三阶段(2012年3月份)重点是查漏补缺,落实政策,同时做好信息互通工作,针对摸底情况对流动人口落实节育措施,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临空经济开发区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方式方法。

各村各社区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理清思路,明确责任,制定措施,切实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确保此项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达到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

上一篇:小学数学集体备课小结下一篇:销售总监职务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