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论文3000字

2024-06-25

四个全面论文3000字(精选5篇)

四个全面论文3000字 篇1

全面从严治党读后感3000字

通讯员 邹维维

为深化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帮助人们全面准确认识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深入把握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的决策部署,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思想理论氛围。本书紧密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实际,紧密联系管党治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这些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解读阐释,观点权威准确,语言通俗易懂,文风清新简洁,使我收获颇多。

1937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目前抗战形势与党的任务报告提纲》中指出,要“使我们的干部不但能治党,而且能治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管党治党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20世纪60年代后期中央提出“党要管党”,1989年6月邓小平同志强调“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党的十四大提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并把“坚持从严治党”写进党章,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作为党的建设的方针确立下来,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作为我们党执政60年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党的十八大后,怎样管党治党仍然是我们党迫切需要解决的时代课题,总书记强调“管党治党一刻不能松懈。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着力解决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习近平同志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5年。这种很不平凡,在党的建设方面有着鲜明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取得了党的建设新成就。认真总结这些成就和启示,对于认识和把握党的建设规律,推进党建理论和实践创新,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老子的《道德经》有句名言:“胜人者有力,自胜者更强。”说的是一个人要勇于挑战自己,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一个政党也是如此,只有不断修正和超越自己,才能日益兴旺发达。记得初中上政治课时,就提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当时懵懵懂懂,不知这是什么思想,是否与我们有关。自从我入党以后,真正的才体会到思想的崇高,作为一名党员,就要时刻的要求自己,学习好党的思想政策,提高自身的党性意识。

古语云:“外疾之害,轻于秋毫,人知避之;内疾之害,重于泰山,而莫之避。”这句话告诉我们,外因造成的伤害,很容易被发现,内因导致的病患,却不容易被察觉。对于我们党来说,外部监督是必要的,但从根本上讲,还在于强化党内的监督。”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党90多年来,之所以能够从小变大,从弱变强。就是始终重视、加强自我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迅速解决问题。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犹如“六把尺子”,衡量着党员、干部的言行,是全党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每一个家庭、单位、组织等,都会有相应的规矩。如果没有规矩来制约别人,那就是一盘散沙。一支强有力的军队,就是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才有这样强有力的组织力量。虽然我们有规矩制约,但也要自律。每一个的都有监督和被监督的义务。不能将纪律和制度当成一种摆设,把强化党内监督摆在重要的位置,不断发挥党内监督的威力。

有一好的信念,我们大家就一起去执行,去完善它。革命的理想是引领我们前进的方向,就像是一道曙光照亮着我们前方的路,浩浩革命长河,我们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列宁思想,实现中国的伟大梦想,我们做出了不少探索和努力,做出了中国人民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适合我们自己国家好发展的道路。我们党经历了千辛万苦,付出巨大的代价,取得了新革命的胜利。我们不断地探索,从实践中来就具有说服力。我们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创建1944年,是一所从抗日烽火硝烟中诞生,70多年来,不断地经营,发展到洪江、靖州、怀化等三家医院。经过历史的磨练,时代的改革,我们也顺应时代的要求,在2010年正式挂牌肿瘤医院,这对我们医院来说也是一个质的改变,也是一个适应我们发展的特色目标。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集团或是国企单位,都要经历改革,去寻找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但最终的理想信念都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推进改革创新相结合,与时俱进,加强党的建设,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路径。我们党在90多年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成为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和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强调,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与此同时,党中央适应时代发展、形势变化,大力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这启示我们,只有将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与大力推进党的建设领域的改革创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不竭的创新活力,保证全面从严治党与新的时代条件和形势任务相适应,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只有坚持不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才能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保障伟大斗争取得全面胜利;坚持依靠党自身的力量与依靠人民群众相结合,切实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力量源泉。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注意倾听群众意见、依靠群众监督、赢得群众支持。这启示我们,只有将依靠党自身的力量与依靠人民群众紧密结合起来,全面从严治党才能根植于人民群众的深厚沃土之中,获得广泛的支持,汲取强大的力量,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全面从严治党是完成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各级党委要承担好主体责任,把从严治党责任承担好、落实好,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坚决防止“一手硬、一手软”;各级纪委作为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必须聚焦中心任务,监督执纪问责,更好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

党风如何,牵动党的面貌、党的形象,关系党心民心。切实解决党风上的突出问题,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热切期盼。总书记反复强调:“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突破口,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当下,在一些基层党组织中,仍存在轻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认为定了制度、有了规章就万事大吉,“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沦为走过场、走形式。有的干部甚至已经不会或不大习惯于做认真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了,有的干部则认为组织找自己谈话是多此一举,有的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变身游山玩水、文体活动,思想教育工作长期缺失……长此以往,导致干部思想上的“总开关”不能及时拧紧,缺乏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和事业观,各种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在所难免;更有严重者甚至不信马列信鬼神,完全忘记了党的宗旨,跌入腐败的深渊。总书记强调:“反腐败斗争没有禁区,没有特区,也不能有盲区”,“要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面向未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我们在坚定信心的同时,切不可掉以轻心。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习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了这句话:“伟大的斗争,宏伟的事业,需要高素质的干部”。今天,中国梦的蓝图已绘就,我们需要再接再厉,持续奋斗,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征程上,当只有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才能带领着全党人民向着伟大目标前进。“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只有不断坚定理想信念,严明纪律、建强队伍、健全制度,才能凝聚力量,助推全面从严治党迈向新征程。

“四个全面”讲稿 篇2

——深刻认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中共灵璧县委党校 成涛

同志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讲的题目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深刻认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从历史纵向和理论横向的坐标参照看,不只是四句话的问题,而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对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就此而言应当说“四个全面”的内容可谓博大,而每个全面它又有非常丰富的内涵,要往细处来讲的话,也可以说精深。因为它博大且精深,所以不可能全面地、深入地、充分地做论述,所以今天我只能着重讲讲如何深刻地来认识它。主要讲三个问题:

一、“四个全面”的理论定位;

二、“四个全面”的形成过程;

三、“四个全面”的辩证关系。

一、“四个全面”的理论定位

“四个全面”是总书记于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的时候首先提出的,当时新华社发的电讯通稿是这样写的,说总书记在江苏调研的时候强调指出,要全面的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自从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以后,迄今为止据不完全统计,他在其他不同的场合在讲话中涉及这一问题,共有十八次之多,我估计以后还会讲到还会涉及到。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以后,在党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今年的两会上“四个全面”成为热门话题或者说是热词。李克强总理在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张德江委员长在所做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中,俞正声主席在所做的全国政协常委会的工作报告当中,都提到了“四个全面”。

近一个时期以来,国内的各大媒体和一些刊物都组织发表了一批宣传阐释理论解读和学术研究的文章。那么在这里我想需要特别引起我们关注的是《人民日报》在春节以后连续发表了五篇评论员文章,这五篇文章新华社都发了通稿,全 1 国各媒体都给予刊发和转载。这五篇当中的首篇是一个综合篇,《人民日报》在发的时候,发在了当天的头版头条,前一个晚上的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对这一组文章的刊发专门播发了消息。

对“四个全面”的宣传报道,国外媒体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对国外媒体的关注和评论,《参考信息》有一天用了大半个头版和一个二版给予了转载和报道。

到目前为止,对“四个全面”是如何进行理论宣传的呢?国外媒体的说法是说“四个全面”的提出和形成标志着习氏理论呼之欲出,国外媒体是这样说的。这是外国人的推断和猜测,我认为不足为凭。那么我们自己是怎么说的,尤其是我们党的最高领导人和党中央的机关报《人民日报》是怎么说的,我认为他们的说法是最权威的说法,也是最可靠最重要的出处。

在总书记关于“四个全面”的十多次重要的讲话和论述中,有一次十分重要,那么这一次讲话是迄今为止我所见到的唯一的一次谈到的对“四个全面”的理论定位,这是哪一次讲话呢?就是今年的2月,总书记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专题研讨会的开班式的重要讲话当中讲的。这一次讲话他在讲到全面依法治国重要性的时候,讲到了全面依法治国在“四个全面”中的地位和作用,因而他论述了“四个全面”的辩证统一关系。总书记在这次讲话中是这样说的,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当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总书记将“四个全面”定位为:我们党在新的形势和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的位置,这应该是最权威、最准确的理论定位了。

《人民日报》发表的系列评论员文章对“四个全面”除了按照战略布局这一定位进行论述以外,又进行了拓展,进一步做了发挥。文章中使用了这样几个概念和提法,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他使用了什么概念和提法呢?他是这样说的:“四个全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2 主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那么这里文章使用了新飞跃、最新成果、新创造、战略抓手这样一些概念和提法,我们应该将这几个概念和提法与总书记所讲的战略布局、战略目标、战略举措联系起来,进行学习和思考。这样我们就明确了党中央对“四个全面”的理论定位,当然对这一战略思想全党和全国人民正在认真的学习和领会、深入的贯彻和落实,理论界、思想界、学术界也正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

二、“四个全面”的形成过程

“四个全面”提出和形成有一个历史过程,下面我想分别对“四个全面”中每一个全面的提出和形成做一个简要的叙述,通过这样一个叙述使我们了解“四个全面”有一些什么样的内涵,有一些什么样的要求。我想讲四个小问题,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和形成的历史过程,全面深化改革提出和形成的历史过程,全面依法治国提出和形成的历史过程和全面从严治党提出和形成的历史过程。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和形成的历史过程

我先讲第一个小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和形成的历史过程。首先要从小康的概念说起,小康这个概念是1979年邓小平同志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的时候首先提出和使用的。他当时用这个概念来表述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所要达到的目标水平,他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小康”是我们历史上使用过的一个概念,他用这样一个概念来表达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所达到的那个水平和状态。用小平当时的话说,就是达到第三世界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后来又经过思考和推算把这个表述又做了一些完善和调整,他提出说是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根据邓小平的这样一个思想,我们党的十三大就提出了经济“三步走”的建设战略,现在我们对这个战略叫发展战略,当时在十三大报告的时候我们使用的概念叫建设战略。这个三步走的建设战略即,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第二步到本世纪末就是上一个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涨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一个世纪中叶,也就是21世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民的生活比较富裕,基本上实现现代化,这是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思想制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建设战略。

到十五大1997年召开以后,党在对我国进入新世纪也就是进入21世纪有一 3 段话进行展望,在展望的时候,十五大报告在十三大报告“三步走”战略第二步到第三步之间,又增加了一个“两步走”的战略,形成了一个我们后来称之为“新三步走”的战略,即第一步到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第二步到建党100年的时候,国民经济更加发展;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基本上实现现代化。那么到本世纪初的时候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奋发努力,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第一步、第二步的目标都顺利实现了,因此在党的十六大上,根据情况发生的变化,正式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到建党100年,建党100年是什么时间?就是到2021年,实际上在十六大报告里表述的是到2020年,那么2020年它是指我们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实现的时候,说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力争翻两番。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的是在十二大的时候,我们用的经济发展的指标,使用的是工农业总产能这样一个指标。后来到十三大的时候我们改用了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标,到党的十六大的时候我们又把它改成了国内生产总值的经济指标,当时在十六大上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的这个指标体系,就是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力争翻两番。指标体系列了四个方面,十七大对其进行了充实和完善,又增加一个方面,五个方面,党的十八大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改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看到按照这个表述,十八大报告的这样一个表述和十六大相比和十七大相比虽然改了一个字,但是这一字之差,内涵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时在十六大提出的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因为十六大是2002年召开,到十八大召开的时候是2012年,我们已经翻了一番,所以而后提出的提法是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这个指标与十七大相比,它概念的表述有所变化,从人均的国内生产总值又恢复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提法,但发展目标中又增加了一项比较硬的指标,这一项指标就是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也要比2010年翻一番,那么这个翻番实际上就是两个方面,是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就是到2020年要比2010年翻一番。

具体内容也是五个方面,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具体指标的这五个方面,实际上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五位一体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来分别进行论述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由党的十八大提出和做出决定的,我们第一个全面是这样来的。

2、全面深化改革提出和形成的历史过程

接下来我讲第二个小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提出和形成的历史过程。党的十八大在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时,也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而且将这两个目标并列到一起提出来,所列的标题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这种写法和这种做法在以前是没有过的,可以说我们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党代会的报告这是第一次,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一是说明我们的考虑是发展要以改革作为动力保障,二是说明我们对改革也要进行顶层设计,进行统筹谋划。

十八大报告对深化改革开放目标的谋划是与发展目标或者总布局的五个方面所对应起来的,这就形成了五个方面的改革,我们刚才讲的发展是五个方面的建设,那么对应起来全面深化改革,对应起来也就是五个方面的改革,即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与十八大报告的表述有一点不同的是,三中全会的这个表述和通过的决定的表述少了“开放”两个字,那么按照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开放的论述和思想来看,他多次说过开放也是改革,为了突出改革的主题,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简化为全面深化改革我认为也是可以的,而且可能更加简明扼要。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5+1+1”的七个方面的改革,“5”就是我刚才讲的十八大报告里面规划了五个方面的改革,除了十八大报告所讲到的五个方面的改革以外,又增加了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和国防和军队改革两个方面,加起来就是“5+1+1”七个方面,具体的内容涉及15个领域,330多个项目。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这样两句话,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由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全面深化改革也是党的十八大提出来的,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那么它的提出和形成的过程也是很清晰的。

3、全面依法治国提出和形成的历史过程

接下来我讲第三个小问题,全面依法治国提出和形成的历史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早在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问题,后来我们将它确定为法治建设的十六字方针,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六大提出 5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的统一起来,十七大提出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强调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八大明确强调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并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十八大报告第五部分的标题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部分专门列了一个问题来论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而且这个标题就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所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任务是,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这五个方面,人们在学习当中学习四中全会的时候,有人所概括说的是我们法治中国建设当中的五大支柱。全会还提出来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起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中全会所确定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也讲到是两句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讲到两个建设。以党的十八大作为一个主轴或者作为一个主线,向前展开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或者说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形成了姊妹篇,它形成了这样一个关系,就是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的关系。

那么讲到这里,我们可能注意到在“四个全面”中,我们提的是全面依法治国,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还有在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使用的都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那么后来大家可能注意到,在“四个全面”的表述当中少了两个字就少了“推进”两个字,当然我们也注意到总书记在十多次的讲话中,第一次他在讲“四个全面”的时候,讲到依法治国是用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但是后来除了这一次之外,再讲到“四个全面”的时候,讲的是全面依法治国。怎么去看这个问题?我认为这两个概念和提法是可以交叉和交替使用的,比如说我们单独讲推进这项工作,推进依法治国的这项工作是可以使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个提法和概念的,前面使用了一个动词,给人以动态、运动、前进之感。

这一次全国两会,我也感觉到李克强总理在人代会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 6 还在继续使用,但是如果我们在表述党中央确定的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的时候,我认为省略“推进”两字则更加精炼更加精准更加精确。这个改动就如同我刚才所讲到的,十八大报告中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后来简化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做法和道理是一样的。这是我讲的第三个小问题。

4、全面从严治党提出和形成的历史过程

下面我讲第四个小问题,全面从严治党提出和形成的历史过程。全面从严治党这个概念刚才我讲过,是在2014年12月总书记在江苏调研的时候发表的重要讲话首先提出和使用的,第一次见诸于媒体的报道当中,但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要求,我认为则是总书记在2014年我们党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就已经阐发出来了。

他在那一次的讲话中总结了我们党在全党开展的教育活动的实践经验后,对新形势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八个方面的要求:第一个方面提出要落实从严治党责任,第二个方面提出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第三个方面提出要严肃党内的政治生活,第四个方面提出要坚持从严管理干部,第五个方面提出要持续深入改进作风,第六个方面提出要严明党的纪律,第七个方面提出要发挥人民的监督作用,第八个方面提出要深入把握从严治党的规律。虽然在这个时候总书记的讲话对全面从严治党这个命题、这个概念和这个范畴还没有提炼,还没有使用。但通过刚才所叙述的他的这一次讲话当中所阐发的这八个方面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到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和它的主要内涵、内容都已经具备了,都已经有了。总书记到江苏调研的时候就提出了“四个全面”的要求,后来他对全面从严治党进行了进一步阐述,他强调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在这里他对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进行了强调,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他提出就是要从严管理干部,而且要做到管理全面、标准严格、环节衔接、措施配套、责任分明,并且提出从严治党是全党共同的任务。这一段讲话,我认为和他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那一个重要讲话内容是完全一致的,他在这个方面在从严管理干部这个重点又做了进一步的阐发。

总书记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神来之笔,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刚才我讲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而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来,而且在十八大报告的主题当中,在十八大报告里面提出来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深化改革的目标里面,明确把它写到这个标题里面 7 加以强调,而全面深化改革我刚才讲到也是从十八大当中来的,那么十八大提出来了做了一个规划,做了一个顶层的设计,后面到十八届三中全会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全面依法治国也是在十八大报告当中提出来的,那么到了四中全会做了全面的部署,这三个全面在总书记还没有提出“四个全面”的时候,这三个全面都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方面、领域,我们都在讲。特别是四中全会以后,我们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两个方面的辩证关系不断地在强调,有的时候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放进来,三个全面都在阐述都在讲,但恰恰是后来总书记到江苏调研的时候又增加了一个全面从严治党把这个概念放进来,把它组合到一起,却是一个神来之笔。

这样对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的形成起到了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一条龙已经画好了,那么恰恰是最后的这一个全面的提出,就起到了把那个眼睛一点画龙点睛,一条龙活起来了。所以“四个全面”一下子就成了一个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整体,鲜活起来了,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这是我讲的第二个大问题。

三、“四个全面”的辩证关系

1、统一的有机整体

“四个全面”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从整体上来看,“是一个系统,而且是一个大系统,刚才我讲了一定要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如果不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它就不会有这样高的理论的层面,只有把四个部分有机组合到一起,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就上升到了来指导我们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否则的话要是单独讲某一个方面,我认为它就构不成这么一个重要的地位和意义。而它的每一个全面又是相对独立的小系统,刚才我叙述了“四个全面”提出和形成的历史过程,每一个全面的形成都是一个历史过程,但是这几个全面形成一个结点总的源头我认为是党的十八大,但是党的十八大有一些内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十八大上已经确定下来了,已经明确了。

但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则从十八大以后在不断地完善不断地充实,在我们实践当中,十八大以来的改革开放的实践当中,在我们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当中,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当中,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当中,从这个实践当中来的,不断地完善的,不断地充实的。而它的每一个小系统,又有自己的具体内容,由此决定了这个系统的 8 性质、功能、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简单相加。“四个全面”之间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层层递进,构成了一个相互关联、渗透、支撑的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比如我们讲到说一个人的胳膊,如果就像黑格尔他就用作这样一个比喻,他说这个胳膊放在人的身上的时候,有它的功能,当把这个胳膊从人的身体上整体上取下来的时候,虽然看它也是一个胳膊,但是它丧失了它的功能,不能够抓东西不能够拿东西。所以我们去看“四个全面”相互之间联系的时候,一定要把它作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来对待。

2、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下面我们来看看“四个全面”各自的定位和功能是什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系统,按照总书记的话讲,它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动力系统,全面依法治国是个保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是个调控系统。按照总书记的话讲,这三个全面是战略布局中的三大战略举措。

大家知道为什么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一个动力系统吗?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国家的历史,我们党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改革开放的崭新时期,三十多年来,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改革开放。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之所以这三十多年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关键的一条就是我们实行了改革开放的举措,改革按照邓小平同志的话说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过去三十多年,我们通过改革开放走出了一条新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人民生活全面的提高,综合国力全面的增强,今后按照三中全会所强调的,按照总书记所讲的,前面还有很多困难和挑战,还有很多问题,要实现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有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没有他途,没有别的选择,这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的,所以我们把改革作为一个动力系统。那么依法治国也是我们从历史经验教训当中得来的。

现代化的国家发展进入到完成实现现代化,必须要越过法治的门槛,我们自己有过经验也有过教训,世界上其他国家包括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经验教训也告诉我们,必须要坚定不移走法治的道路,只有建设法治的中国,我们才能够为我们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谋长远,我们有更深的谋划和考虑,所以法治建设的问题,他是对当今所有的国家要迈向现代化必须要 9 解决的问题,要迈过的门槛。

党的建设为什么全面从严治党?为什么也把它强调到这样一个重要的地步?因为在中国,中国共产党是唯一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但是我们党一再强调的,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执政不等于现在执政,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执政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执政和永远先进,关键是要把党自身要建设好。我们也一再强调讲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那么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如果我们党把自己管好了,治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我们在推进的时候,就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就有了一个主心骨。所以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他们三者都是为了去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样一个目标的实现,“四个全面”是这样一个关系,战略布局中战略目标三大战略举措这样一个关系,当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所说的两个100年目标中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建党100年我们要实现的目标。

第二个100年就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的时候,也就是这个世纪的中叶,这个目标和我们所说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目标是统一的,是一个目标是两种表述的形式,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关键一步,或者是一个基础,这一步实现了我们的第二步目标紧接着还要一个要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和努力实现第二个目标,因此我也认为“四个全面”它也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指引。

第一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它对我们后面所讲的三个全面即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起着一个战略引领的作用,而后面的三个全面为第一个全面的实现起着动力、保障、保证和支撑的作用,他们四者之间应该是这样一个关系。

如果我们把“四个全面”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做一个形象比喻的话,我们看到有很多同志写文章,包括有些媒体的评论员文章还有些两会期间的一些报告在热议“四个全面”的时候,都用了一些形象化的比喻,这些形象化的比喻,我认为有些比喻是非常恰当的,我们可以用一列行进中的高速列车来比喻,也可以用一只展翅高飞的大鹏或者鸟作比喻,如果我们把“四个全面”比喻为高速行进的一个列车,可以说“四个全面”是当代中国开出的一列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速列车,“四个全面”当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则是我们这个列车所前进的方向和我们所到达的目的地,当然这个目的地第一站是一个基 10 础,前面还要继续往前走,这个目的地是我们讲的到2020年国民经济发社会发展的目标,或者到建党100年我们要实现的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这个列车的发动机,全面依法治国是这个列车的铁轨、安全阀或制动器,全面从严治党是这个列车的车头和导向仪。

如果我们把它比喻为一只鸟或者一只大鹏,可以说它是当代中国一只展翅高飞的大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大鹏的头和它所要去的地方,它要飞去的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是大鹏的两只翅膀,这两只翅膀缺一不可,就是改革和法治这两个方面是缺一不可的。

最近也有些同志在讨论的时候,就讲到改革和法治当中的破和立的关系,在一般意义上说改革是破的比较多,那么法治是立的比较多,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我们可以看到四中全会决定当中的法治建设若干问题里面也提到了190多项改革的内容,也有破的内容,破和立是辩证统一的,是相对来说改革破的多一些,法治立的多一些。但是我们要把改革和发展、破和立的关系处理好,中央特别强调我们的各项改革一定要做到重大的改革要有据。有一些如果没有依据的那么可以进行先行的试点,但必须要通过法定的程序授权,所以两者要相辅相成来推进不可偏颇、不可偏废。就像两只翅膀,两只翅膀同时展翅,这个鸟才能飞的起来,所以把改革和法治的关系处理好,破和立的关系要处理好,那么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大鹏的心脏,决定着这个鸟有没有力量,最后能不能达到它飞行的那个目的地和地方。我想通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也可以看到“四个全面”它内在的关系。

“四个全面”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当然也不是完全并列的关系,第一个全面起着引领的作用,后面的三个全面起着保证的作用,是一个战略举措。另外,我们还要坚持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常强调的,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把全局和重点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一分为二两分法来把握一些推进工作,但是同时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环境下可能还有一个重点的把握,要抓住重点,抓主要矛盾,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才能够着力于重点、攻克难点、推出亮点,使我们的工作有条不紊的能够向前推进。

最后讲几句本课的结束语,“四个全面”的提出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当前全党上下都在认真学习领会“四个全面”,都在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我想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四个全面”提出的重大战略意义。“四个全面”是立足治国理政的全局,它抓住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是统领中国发展的总纲,它确立了新形势 11 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实际上就是对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这“四个全面”的提出,它确定了战略的方向、重点的领域、主攻的目标,它来自于实践又要回到实践,会在实践中不断的丰富,不断的发展,不断的完善,我们相信真理的闪电一旦射入人民的园地,武装起全党和全国人民就会产生变革社会,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的物质力量,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四个全面的关键是全面从严治党》。

第一,四个全面是伟大的系统工程

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虽然是习近平去年12月到今年2月打包提出来的,刚才说了,它所包含的内容却是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历届中央不断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和实践经验概括形成的,应当说党的十八大,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十八大继往开来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大会报告中,有一个非常醒目的提法就是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这是十八大报告的一个非常醒目的、重要的提法。这意味着什么呢?这就是说已经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奋斗了90多年的中国共产党,目前肩负着三大历史重任:一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大历史重任。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新思想,也是在十八大报告中第一次这么明确提出的。

我们党今后长远历史重任在这么一个重要的文件上确立下来了,中国共产党人今后就有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样的历史重任,十八大的报告相关部分对深化改革对依法治国,对从严治党等也都有相应的一些论述。对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而言,对三大历史重任,无疑要科学规划,要统筹运作,但是他们首先直接面临的是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历史重任。两年多来,新的党中央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围绕这个历史重任运筹帷幄、顶层设计、调研考察、具体谋划。党的十六大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奋斗目标之后,经过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又制定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两个重要的决定,对这两大战略举措做了具体的部署,期间又根据十八大的要求在全党分 12 两批进行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实践活动,习近平在这个活动的总结大会上,也就是去年10月份,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和要求,所以就有了这么样的历史背景和思想积累。

习近平在今年2月份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的专题研讨班上,明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首先我们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奋斗目标做些分析。这个奋斗目标不是十八大首次提出来,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已经提出了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进一步达到全面建成小康这么一个目标。所以在十八大的报告中,就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这要求大概包括五个方面。

首先在经济发展方面,强调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的收入要比2010年再翻一番,因为从2000年到2010年第一个十年已经翻了一番,所以从2010年到2020年第二个十年还要翻一番,这是第一个目标,新的要求。

第二个在政治进步方面,强调民主制度要更加完善,民主形式要更加丰富,法治政府要基本建成,这也是我们现在的依法治国的决定最早提出的要求。

第三在文化建设方面,强调文化的软实力要显著增强,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的产业。

第四个在生活方面,强调收入分配的差距要缩小,社会保障要全民覆盖,因为这些年来整个国家富强起来了,我们生活的水平也提高了,同时收入的分配的差距也在扩大,所以在第二个十年,这个奋斗目标中就提出来一个如何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要社会保障全民覆盖的问题。之后在生态环境方面,强调建设美丽中国,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这是十八大报告将过去的四位一体的建设扩充为五位一体的建设一个新的要求,就是生态文明建设。

十八大报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奋斗目标提出新的要求,包括五位一体建设的各个方面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习近平在十八届一中全会当选为了党中央的总书记,不久后在讲话中,就以很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追求,指出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因为两个十年,第一个十年过去了,进入到了第二个十年,所以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奋斗目标的确是一个决定性的阶段,是一个关键性的步骤。

习近平把全面小康定位于实现中国梦的大格局中,第一次定位为民族复兴的关键性战略,中国梦就是他当选总书记之后,2012年11月29号参观复兴之路 13 的展览,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用朴实的语言概括为中国梦。所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就是要实现中国梦的一个关键性阶段,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就是全面深化改革,我们来做点分析,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如果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那么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来推进改革,用全局观念或系统思维来谋划改革,那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十八大以来深化改革最鲜明的特征,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

全面深化改革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在内的全面的改革,要进一步深化,这就使我们的党的改革方略进入了一个新高度,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水平进入了一个新境界。那么全面深化改革有什么显著的标志呢?内涵是什么?第一,首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明确下来,什么呢?就是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个思想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非常重要的思想。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干什么?目标就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就是治理国家的现代化,这是第一个第一次。

第二,第一次明确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使作为经济体制改革为核心的政府和市场的问题,它的关系更加明晰。因为过去我们长期从十四大开始就讲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了基础性作用,这一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它不仅是个基础性,是个决定性,认识又深化一步,又提高了一步,那么政府就是要发挥它的宏观的跟市场手段的相协调的作用。

第三,要求到2020年,十年以后,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这方面的改革要取得决定性的成果,明确了不是一般的要求,在许多重要方面,要有决定性的成果。要达到什么具体要求,就是要形成一个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在各个方面要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体系,这就是要把我们第一个奋斗目标所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现代化那个要求要具体明确下来,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体系。这就是要落实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所说的,到我们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要形成这么一个制度体系,这是邓小平在南方谈话最早提出的要求,所以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到那个时候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候就要形成这么一个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体系。

这项目标和要求就实现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重大突破,所以去年以来党和政府出台的改革的举措数量之多、频率之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所以2014年被 14 视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就在这里,有这么一个决定又出台了很多的改革的举措,力度很大,所以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

第三个全面依法治国,它成为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题,我们党五年换届,每年要开一次中央全会。一般来说四中全会都是讲党的建设问题,但是这一次十八届四中全会主题不是讲党的建设,是讲的法治问题。所以就打破了此前的几届党代会的惯例,第一次把法治问题作为这次四中全会的主题,这本身打破历史观念就凸现了法治建设依法治国这个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创新表现在哪里?我想也表现在这四个方面。

第一首先在于它规范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什么目标呢?这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这么几个体系:一个是法律规范体系,完备的法规体系,第二个是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第三个是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第四个是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最后是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这也是这次四中全会依法治国一个非常重要的鲜明的提法,过去很少这么讲党的法规体系。

还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来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依法治国是法治国家,依法执政是法治政府,依法行政是法治社会,而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来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个内容很丰富。五大法治体系三个共同推进,三位一体建设,再就是司法廉洁,这丰富的内容五三三四,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回答了法治的协调性,又从参与主体的角度回答了法治的系统性。

法治协调性、法治系统性从两个不同的角度都很明确了,第一点依法治国的很重要的创新,就是规范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

第二个依法治国创新就在于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第一个层次讲的目标,第二个是讲的具体重大的任务,这个任务有五条,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突出宪法;第二个深度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第三个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的公信力;第四个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第五个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另外,加强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这是对这样一个全面依法治国的任务的明确。

第三,全面依法治国一个伟大创新在于强调了宪法之于治国理政的根基作用,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依宪治国、依法治国首先要立 15 法先行,要发挥立法引领和推动作用,要求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要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的机制,强调良法是善治的前提,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通立法的全过程,完善立法的体制机制,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所以这就把宪法的根基作用进一步加以强调。

全面依法治国的第四个创新,那就是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同时提出依法治国首先要依规治党,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来治国理政,同时要求党要加强党内的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党内的法规制定法治这样的一个体制机制,要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运用党内法规来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个任务落到实处,要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全面依法治国内容,党内的法规制度要形成一个体系,要带头来执法,这些战略部署应该说开启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的征程。

第四个全面就是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怎么说它是一个伟大的系统工程呢?我想有这么几条理由。

第一四个全面既有目标又有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战略目标,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这是三大战略举措,这三大战略举措是为了保证战略目标的实施和实现的,这是第一条,为什么说他是系统工程,有目标、有举措它是配套的。

第二,它是一个伟大系统工程,就在于在每个全面里,既有全局又有重点,这表现在:一是在四个全面之间,第一个全面毫无疑问是全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面三个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就是各有重点。第二层意思,不仅四个全面之间有这么一个全局和重点的关系,而且在每个全面里也是既有全面又有重点,是全局和重点的统一,所以这个全局和重点关系是深化在四个全面之中的,既在他们关系中,也在他们各自的任务要求里面也体现这个统一。

第三个四个全面之间的关系,从这四个全面来说,应该说是谁也离开不谁,一个也不能说,少一个都不能构成有机总体,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四个全面它的关系也是这样,非常紧密的一个也不能少,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学习四个全面 篇3

同志们

今天和大家共同学习交流的题目是《深刻把握习总书记“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的科学内涵》。

2014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江苏省调研考察时提出“四个全面”的思想,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是一个重大战略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形势下治国理政新的战略思考、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部署,不仅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而且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方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指引。

一、“四个全面”提出的历史背景

2014年11月,总书记到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三个全面”,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则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增了“全面从严治党”。此外,总书记在江苏将“全面从严治党”加入到“四个全面”中时,特别采用了“大气候和小气候”的比喻,“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需要大气候,也需要小气候。各级党组织要主动思考、主动作为,通过营造良好小气候促进大气候进一步形成。” 从时间轴来看,“四个全面”是在不同高层会议场合逐步提出的。2012年11月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10月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是2014年10月8日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来的。

二、“四个全面”的时代内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以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具体内涵。

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党的中央全会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建设。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同时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任务、布局进行了全面部署。

全面从严治党:从公开的新闻报道看,这6个字合在一起表述尚属首次。但其主要精神习总书记在2014年10月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的讲话中已经体现出来——“今天这个大会,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对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部署”。

三、“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总目标,而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保证。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顺利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总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要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就要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闸门,到十八届四中全会高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旗帜,两次全会、两大主题、两份决定,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总体战略在时间轴上的顺序展开,是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蓝图。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均进行了专门论述,不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都对从严治党提出了新要求,也都以党的领导作为实现目标的根本保证。

四、推进“四个全面”的路径推进“四个全面”,就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突破口,在解决矛盾过程中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蕴含了深刻的战略思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抓手、定海神针和助推器;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四个“全面”加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从这个角度理解,四个全面,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一要把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全系统首要的政治任务。我们林业系统的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都是推动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力量,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上来,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本职、努力工作,在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生态林业建设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做出新成绩、新贡献。

二要坚定不够全面推进林业改革。一是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严格落实政策,完善配套措施,依法规范林地流转、林权交易行为,妥善调处林权纠纷,维护林区稳定。要引导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协会等团体组织,接洽相关单位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解决林业发展“融资难”问题,提升发展效益。二是开展国有林场改革。根据国家和省、市统一部署,对全县3个国有林场按生态公益型和商品经营型两个类型进行区划界定,编制林场发展规划,为下一步国有林场改革奠定良好基础。三是开展内部管理改革。积极探索系统内二级单位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的方式方法,建立完善奖惩激励机制,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给爱岗敬业的干部职工提供广阔舞台,激发干事创业激情。

三要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兴林。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了全面部署,涵盖依法治国各个方面。我们林业系统要抓管理,促规范,构建林业发展新秩序。一是坚持“严管林”方针不动摇,加强资源管理,确保全县资源安全。资源站、中台木检站要严厉打击滥伐、盗伐和非法加工经营木材行为,维护木材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林业综合服务中心要严格林权管理,进一步明晰责、权、利,落实各项配套改革措施,调动全民参与林业生产建设的积极性。县防火办要认真落实防火责任,最大限度降低森林火灾危害。森林公安局要加大毁林、火灾案件查处力度。森防站要切实做好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防工作,加强执法监督管理,做到依法行政。二要加强林业项目资金管理,严禁以任何理由和名目挤占、挪用、截留专项资金,确保有限的资金全部用在事业发展上。三要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安全生产、信访等工作,确保林区稳定。四要加强队伍管理。从强化教育管理入手,践行法治理念,牢固树立法治思维,自觉学法守法,时刻尊法用法,不断提高林业执法队伍整体素质。

四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一是抓好理论学习,开展“三项教育”,深入推进 “三型”党组织建设,着力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为加快林业科学发展凝心聚力;二是抓好“党员素质提升”“党员扶持果产业大户”两个党建项目,完成两个五星级党组织、两个四星级党组织、四个三星级党组织创评任务,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加强组织和制度建设,为加快林业科学发展提供组织保障;三是持续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驰而不息纠正“四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相关规定,扎实开展10个专项整治,深入推进“双联”、“效能风暴”行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保证党的作风建设常态长效,提高林业科学发展的服务能力;四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制、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完善党内监督制度,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深入推进党务公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加快林业科学发展提供纪律保障;五是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开展“道德讲堂”宣讲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和群团建设,巩固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成果,积极开展争创“平安单位”活动,建设文明和谐机关,树立林业良好形象。

四个全面关系研讨提纲 篇4

如何全面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之间的辩证关系?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先后在不同场合陆续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表述,并于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完整描述了‚四个全面‛,即‚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更完整地展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这对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力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目标与举措的辩证统一,全局与重点的有机结合,相互之间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是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向。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体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和必然要求,足以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性,从而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发展既是当今世界潮流,又是当今中国主题。在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的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就是要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全面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需要构建完备规范的法治体系,更有赖于党的坚强领导。

二、全面深化改革是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前进的根本,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审视,改革既是驱动力,也是凝聚力;既是方法路径,也是精神内核。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是贯穿始终的不变逻辑,也是实现这一宏伟目 标的具体历史实践。对于全面依法治国,改革是齐头并进的姊妹篇,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对于全面从严治党,改革是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根本途径,党的领导则是实现改革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因此,要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战略目标和工作部署,必须抓紧推进全面改革。

三、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全面依法治国’不仅是‘四个全面’重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重要制度的基础和法治保障。‛

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过程中如同‚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只有为改革划上‚法治边界‛,才能妥善协调各类利益纠纷,顺利解决各种制度障碍,依法保障改革成果为人民共享,小康社会才能实现。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是唇齿相依、相辅相成的关系,党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者,是依法治国的政治保障,没有全面严格依法从严治党的话就不会有全面依法治国,没有全面依法治国也难以做到全面从严治党。

四、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支撑,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 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党的领导是‚四个全面‛之魂。全面从严治党,锻造坚强领导核心,就能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提供方向指引,提供根本政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不因决策的偏移出现大的失误,不因领导能力、水平的不足造成消极后果,不因自身存在的缺陷、问题付出巨大成本。全面从严治党保证党有效发挥领导改革的作用,保证全面依法治国在方向、性质与目标上的正确性。

四个全面与中国医改 篇5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都不能缺的三大战略举措,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源泉、法治保障和政治保证。目标引领举措。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要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就要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中国医疗改革就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

医疗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为了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目的是为了确保每个人包括那些弱势群体都能享受到政府的医疗服务。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是城乡分离的,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过程。在城镇,先后经历了公费、劳保医疗制度,城镇医疗保险改革和试点阶段,全国范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确立,以及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探索等阶段;在农村,伴随着合作医疗制度的兴衰,努力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工作,进而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多样化进行探索与完善。

中国医改走了多年,直到现在还在摸着石头过河。应该说,政府已经为人民群众付出很多,但民众还是抱怨不尽,现实中也确实存在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医患矛盾日趋激烈,杀医伤医的悲剧层出不穷。那么,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呢?我们来看看中国现存的最大的两个医疗问题:看病难,看病贵。究其深层原因,是基层和社区医院定位不当造成的。现在的基层医院医生水平不高,待遇很低,民众不信任,不管什么病都往城市里的大医院跑。2013年卫生部长陈竺讲过,中国平均每年每人看病5次左右,几十亿的诊治量,分配给不到200万的城市医生。在这些医生里面,主任级以上的不到一半。大家挤破头都想找有口碑的专家,能不难吗?另一个死结,是国民对疾病早期防治的忽略和漠视。在中国,事实上80%的钱花在了临终前一个月治疗上。这是看病贵的主要原因。解决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基层医院由于病人少,收入低,仪器设备无法更新,更加留不住人才。人才少、设备差、患者信任度低三方面的因素,导致长期的恶性循环。所以说,国家保证基层医生的收入,提高其社会地位,才能够稳定基层医生的队伍。

上一篇:晋级自我鉴定陈述下一篇:武术散打班教练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