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施教全面发展论文(精选4篇)
分层施教全面发展论文 篇1
分层教学即在教学中,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各层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做到使学生个个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从而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那么,教师以什么为分层依据呢?
一、按多元智能分类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智力结构和学习方式,对所有学生采取同样的教学方法是不合理的。加德纳所倡导的“以个人为中心”的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校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所有学生都有能力学习,他们具有多元智能和不同的发展潜质,教师应为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建构一种可选择性的教育,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潜质和不同的发展需求。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的不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基于此,宜将智能特长相同的学生相对集中地进行分层教学。
比如,教学《秦兵马俑》时,将班上学生按智能强项分为绘画组、表演组、朗诵组、探究组。先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各组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课文内容,然后让各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
1.由表演组以话剧的形式有声有色地展现兵马俑不同的形象和个性,接着让该组学生谈谈自己表演时体验到的角色心理。
2.由朗诵组读出课文中描述兵马俑的生动、传神的句段,并介绍读的要领。
3.让绘画组展示兵马俑形象的简笔画,并辅以简单的描述解说。
4.探究组汇报探究情况(其他各组也参与讨论或进行提问)。
采用以上方式分层教学,相对而言,发挥了学生各自的智能和张扬了学生的个性,通过交流在知识、智能等方面起到了优势互补的作用。
二、按认知水平分层
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各层学生分别提出相应难度的学习目标、要求,使学生“能跳多高,就摘多高的桃子”。
比如,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时,设计下面3个问题:
1.作者“拣”了哪几处“行”了?在这几处看到的儿童是怎样的?春景又是怎样的?
2.作者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
3.作者在赞美花儿,还是赞美儿童?或者两者都有,还是有所侧重?
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其分层,让C层学生回答第一问,思考第二问;B层学生回答前两问,思考第三问;A层学生回答所有问题,并要求其提出新问题。先给学生15分钟的时间让其进行思考,然后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其间教师针对每个层次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最后各组进行汇报交流。这样教学,不仅优等生“吃得饱”,学困生也能“吃得了”,全班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进步。
三、按交往关系分组
即按照学生平时交往的人际关系,让其自愿组成若干小组。关系密切的好朋友可自愿纳入同一组中,鼓励吸收后进的学生加入该组共同学习。由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集体荣誉感增强,情绪还比较放松,能够畅所欲言,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实践表明,开展分层教学有利于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和成就自我,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分层施教全面发展论文 篇2
李树伟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些中如何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全面的持续性发展呢?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些中如何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全面的持续性发展呢?
1、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强调学生的持续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通过适应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获取知识的方式,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等,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取得较高的分数。特别是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从而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持续性发展。
2、以全体学生为对象,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公平的发展机会,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尤其是对待中等生和后进生时,应该具有较强自我调控的能力和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厚爱才是。在对待后进生上,我们应该努力做到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
3、以教师主导性、学生立体性为手段,强调师生双方的共同作用。坚持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组成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师通过组织、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以及给学生作出示范和榜样等,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是处在发展之中的,具有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通过自身的努力,以及与他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等,不断发展,不断提高。
4、教师要不断研究和学习,初步具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充分调动起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注重研究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学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并能经常听各位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注重各学科知识之间渗透与整合,课堂教学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乐学、善学。
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因材施教 篇3
一、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一大本质特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为了在教学实践中实现这一目标,我采取了以下两大教学措施。
想,是知识的积累而获得;当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场后,法拉弟又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是坚持不懈地探索,是联想和逆向思维的结果;直流电动机的换向器,结构虽然简单,但设计巧妙;用于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实验的滚摆,稍加改进,就有了风行一时的溜溜球;利用大气压作用,做成一种皮碗挂钩;爱迪生研究白炽灯等都是物理教材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教育的丰富内容。
二、注重研究性学习,开发创新潜能
物理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集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体现了个体养成功能、知识整合功能、能力迁移功能、世界观培养功能和社会综合功能。所以在教学中要丰富课外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物理实践活动,应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教师在组织和指导实践活动时,要避免规定具体的方法和步骤,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通过观察发现新现象,新问题,触动灵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的收获可多可少,应重在参与。只要学生参与,都应该给予鼓励。
在新课程改革中,添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在物理新教材中,也随之增加了许多“研究课题”,我们应组织学生积极自主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还可以鼓励学生对教材中有质疑的,觉得需重新验证的知识自己设计方法,做一些可行的适当的研究,不求学生有科学的结论,但求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找到张扬个性的空间,体会创新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吸取失败的教训,让学生的思维“新”起来。
建立兴趣小组、鼓励小发明小创造。可以让他们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如制作光控窗帘、声控开关、音乐卡片、航模、无尘黑板擦等,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制作简易实验装置等。实践证明这都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小发明、小创造的成果使学生体会到创造不再神秘莫测,不再是只有“天才”、专家才能做的事,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动机。
1. 正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
首先,我们要相信所有智力正常的儿童都能学好小学数学。我们不能把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完全归结为智力上的原因,更不能将学困生和“弱智”简单地划等号。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树立起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是搞好面向全体学生的根本保证。其次,我们要做到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并以此为依据去有针对性地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2. 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客观上制约着我们的教学,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又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必须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通过因材施教去实现全体学生最大可能的发展。
第一,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进行教学,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大纲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技能
创新能力是指创造新的想法、新的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体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而且更突出地落实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
1. 通过实验培养创新技能。
实验教学是培养实验技能,进行创新教育训练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创造条件,尽可能地把一些以教师为主体的演示实验改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边学边实验,充分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学生实验。如:在“什么是力”一节中给学生提供小车、弹簧、锯片、海绵等,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索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什么效果?实验结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出结论,并对表现突出者给予肯定和鼓励。
2. 重视第二课堂,引导创新。
物理课外活动是物理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途径,通过物理课外活动,能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技能。如:举行科普讲座,用科学家的精神鼓舞和感染学生;开办航模兴趣小组;开展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的评比,奖励创新。
四、培养非智力因素,锻造创新品质
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当前教育界面临的又一重要课题。一个人没有较好的心理素质,不能面对困难和挫折,摔倒了自己不能重新站立起来,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交流、沟通,久而久之,变得心胸狭窄,上进心中隐含着强烈的虚荣心。这样的人是无法找到自己生活的空间的。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意志和性格、兴趣和情感等因素对人心理所具有的启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调节、补偿等重要作用,通过心理素质,让学生学会自立自强,学会做一个有坚强意志的人。只有既学会知识,又学会做人,才能更好地创新。要帮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团结协作精神;要帮助学生学会以正确的态度、顽强的意志、宽广的胸怀对待困难和挫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品质。
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需要有创造性的教师来培养。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具有创新的精神。只有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真正树立了创新的意识,学生的创造意识才能得以培养,其创造个性才能得以张扬。
“模拟室”:财会学习的“飞翔地”
陈亚云
(启东市第二职业教育中心,江苏启东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求职者除应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还要能够独立处理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并能尽快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而这一切能力均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培养。会计教学尤其要强调实践性,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财会“模拟室”的作用,为学生的财会学习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一、“模拟室”是会计教学的现实呼唤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这种模
第二,切实转化学困生。因材施教的关键是解决好学困生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学困生,转化学困生。
第三,鼓励学优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我首先防止学优生产生自满情绪,通过对他们提出较高的学习要求,使其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其次经常给他们适当布置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二、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既是素质教育的又一本质特征,又是它的一项核心任务。义务教育大纲中,将结合数学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放在与“双基”和“能力”培养同等重要的地位。
1. 增强教书育人的意识。
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教书育人的重要性,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数学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我国领土辽阔广大,东西跨距约5000千米,南北跨距约5500千米,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的长江是世界上第三大河,长6300千米。在讲“百分数的认识”时,引用这样的数据:“中国人民用占世界耕地面积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上21%多的人口。”简单的两个百分数,自然地进行了国情教育、人口教育。还可以通过介绍祖冲之在1500年前计算出圆周率π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欧洲早1000年,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 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由于数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人的实践活动,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和运算方法与实践密切相关,数学概念的形成不单是由于客观世界本身存在着量的规定性,还取决于人们测量、计量、度量和操作的实践,因而在概念教学时,密切联系实际,我们应向学生渗透一些“实践第一”的观点。例如,教师可有意识地把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正比例与反比例、等与不等、分解与组成等种种联系形象地提示出来或让学生去发现,渗透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概念之间、公式之间、几何图形之间、量与量之间、比与除法和分数之间等相互关系,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通过“变中抓定”、“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等训练,渗透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
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合课堂教学,我们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不畏困难的精神,使学生养成计算仔细、思考认真、书写工整、检验一丝不苟、听讲聚精会神、答问井井有条,以及课前自觉预习、课中主动参与、课后及时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式注重课堂理论的讲解,忽视实践教学,这对于会计这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是不适宜的。因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几乎从未接触过财会工作,他们对此一无所知,要学财会,需要对财会工作有一个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若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参观实习,会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如:时间安排不能结合教学进度,单位的会计信息需要保密,以及学生不能亲自动手实践等,使实习变成观摩,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收效甚微。建立一个仿真的实习环境———模拟室,模拟企业的经济活
三、坚持学生主体性意识,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着眼于21世纪人才素质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展,培养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又有独立的人格和创造精神的开拓型人才。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归根到底,学习是学生内部的活动,谁也不能替代。因此,学生最主要的特性是主体性。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我先拿出用三根木条钉成的三角形框架,让学生用力拉,怎么也拉不动,学生便对三角形的特性有了最初步的感性认识。接着又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框架,说:“大家都知道平行四边形是容易变形的(随手在两对角拉动几下),现在我在它的两个对角钉上一根木条,谁再来拉拉看?”学生还是拉不动,我又问:“为什么又拉不动呢?”在变化对比的情景中,使学生又进一步认识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四、切实改革评价制度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改革评价制度。评价对教与学的活动具有诊断、反馈、激励的功能,是牵动教育全面性、导向性的一根杠杆,考什么、怎么考制约着教师教什么、怎么教。
1.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尤其要重视后者。
由于小学数学具有很强的前后连贯性,利用形成性评价对学习过程进行测查,对学生更有激励作用,也便于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弥补随时可能出现的漏洞,消除隐患,保证整个学科整体的教学成果。
2.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注重培养自我评价的能力。
通过自我评价,我们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推动教学的改进;学生可以增进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从而学得主动,学得成功。
3.笔试、口试与实际操作测试适当结合。
根据数学课的特点,除了常用笔试、口试方法外,有些内容如几何初步知识等我尝试采用实际操作方式考核,看一看每人测量、作图、制作等的实际能力,以全面了解被试者的实际水平,进一步改进教学。
在培养跨世纪创造性人才的今天,学校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我们每一个教师都有责任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教育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摘要:在当今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更好地贯彻这一方针是我们每个教师应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全面发展进行了研究,以利于开展素质教育。
分层施教全面发展论文 篇4
一、因地制宜, 构建园本课程
“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的实施素质教育, 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近年来, 我们积极挖掘课程资源, 以地方资源的文化为背景, 以幼儿的生活为主线, 立足本土资源优势, 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如开展中班《香香的蔬菜》主题中“我的小手真能干”的活动, 我们利用附近蔬菜基地的资源让孩子自己动手去摘菜, 在真实的情景中获得收获的经验, 尝试与人交流、与人商量合作等。
二、因人而异, 完善教学方式
《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注重个体差异, 因人施教, 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我们要根据幼儿的阶段特征、兴趣爱好, 有所侧重地设计活动计划, 并恰当运用教学形式, 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1.关注阶段特征, 注重教学的趣味性。幼儿阶段, 特别是小班的孩子由于上幼儿园时间较短, 教师要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关爱的行为, 才能使孩子有一种安全感, 减少了孩子离开妈妈的焦虑心情, 并通过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使孩子感到愉快。如健康活动《小刺猬背果子》, 活动一开始, 给每个孩子都戴上小刺猬头饰, 接着教师用亲切的口气说“孩子们, 今天我是刺猬妈妈, 你们都是刺猬妈妈的孩子, 我们来帮助小猴子运果子好吗?”教师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把自己当成了孩子的妈妈, 使孩子心中有一种依附感, 教师在教孩子学“扎果子”本领时, 在地毯上脱下鞋子, 和幼儿一起在场地上四肢着地练习爬, 全身着地练习滚动, 显示“妈妈扎果子”的本领, 发现有的幼儿不敢滚动, 有的还没扎到果子, 教师引导幼儿说:“有的小刺猬还没扎到果子呀, 来, 刺猬妈妈帮助你, 再试一下。”接着教幼儿如何如何扎果子, 使孩子非常快乐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活动中, 教师给孩子的是多鼓励、多接纳、多容忍、多欣赏, 真正体现了《纲要》中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 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 使得孩子能愉快活动, 快乐成长。
2.关注幼儿兴趣, 注重教学的多样性。幼儿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 他们的思维是感性的、形象的, 对他们来说, 最有效的学习就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学习, 最有效的学习内容就是他们可以感知的、具体形象的内容, 这种内容主要源自幼儿周围的现实生活。要把幼儿从“课堂中学习”引领到“社会情景中学习”, 给幼儿充分、自由的想象、发挥的空间。于是我们组织幼儿进行观察, 比较这些农作物种子的异同处, 还将这些种子贴上标签, 布置成“种子大聚会”,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和比较, 帮助他们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加以辨别, 使幼儿明确地得出具体实物的形象概念, 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 培养了他们探索的兴趣。
3.关注幼儿弱点, 注重教学的侧重性。鉴于幼儿对于外界的接触少, 因此容易害怕、胆小, 没有自信, 我们尽量提供孩子展示自我的机会。如利用晨间谈话、餐前准备等时段, 请小段幼儿轮番上台, 讲述自己的想法、故事、见闻, 不论好坏, 只要能走上台前, 表达自己便是成功的。利用难得的升旗机会, 中大段幼儿在全园同伴前主持、表演。
三、以幼为本, 落实相关保障
1.转变教师理念, 提升教师素质。教师从幼儿的学习特点出发, 关注并努力追随幼儿兴趣。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 开发形式多样的活动, 避免了只站在知识的基点上, 无视幼儿的发展需要和学习兴趣来选择和组织活动的现象, 改变农村幼儿园的教学中存在的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问题, 使教育活动能真正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2.优化环境设计, 营造良好氛围。本着“一切从孩子出发, 一切从孩子的需要出发”的原则, 注重给孩子创设一个能自由操作、探索的愉快有趣的环境, 如各班活动室的场地化整为零, 活动区的设置, 小班要有温馨活泼的家庭式区域、中班要有操作探索的活动区域、大班要有学习创造的活动区域, 使之各成特色。我们在活动室的墙饰上融入农村特色资源———稻草编制的鸟笼、挂饰、吊饰、沙画等, 有孩子折、剪、画、贴的作品;区角中有孩子们带来的稻草做的冰糖葫芦窜, 有用茶罐、奶粉罐做成的打击乐器、有家长带来的各种各样的扣子、编织品等;展示台上有孩子们自制的创意沙画、沙瓶娃娃等, 孩子们乐此不疲地运用材料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活动, 看着自己的作品装点着自己的天地时, 脸上洋溢着自豪的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