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选择论文

2024-10-24

分层选择论文(共5篇)

分层选择论文 篇1

一、前沿

选择交换机硬件时, 应确定核心层、分布层和接入层分别需要何种交换机来满足网络带宽需求, 应考虑未来的带宽需。应购买合适的交换机硬件来满足当前及未来的带宽需求。为了更准确地选择合适的交换机, 要定期执行和记录流量分析。

二、流量分析

流量分析是测量网络带宽使用率并分析相关数据来调整性能、规划容量并作出硬件升级决策的过程, 流量分析是通过流量分析软件来实现的。尽管对网络流量并没有确切的定义, 但为了便于理解流量分析, 可以理解为网络流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网络发送的数据量。所有的网络数据无论来自何方, 无论发往何处, 都是流量的一部分。监控网络流量的方法有许多种。可以手工监控各个交换机端口来收集一段时间内的带宽利用率。在分析流量数据时, 可能根据每天特定时段的流量以及大部分数据的来源和目的地来确定未来的流量需求。但是, 为了获得准确地结果, 需要记录足够的数据。手工记录流量数据是件费时费力的机械活, 市面上有一些自动化的解决方案。

三、分析工具

现在市面上有许多流量分析攻击可以将流量数据自动记录到数据库中, 并执行趋势分析。在大型网络中, 采用软件收集解决方案是唯一有效的流量分析方式。通过软件收集数据时, 可以看到在给定的时间内网络上每个接口的运行状况。通过输出的图表, 可以直观的发现流量问题。比用柱状表示的流量数据更容易理解。

四、用户群分析

用户群分析是确定各类用户群体及其对网络性能的影响的过程, 用户的分组方式会影响与端口密度和流量有关的问题, 进而影响网络交换机的选择。

在典型的办公楼中, 一般根据终端用户的职能对其进行分组, 这是因为相同职能用户所需访问的资源和应用程序也大体相同。每个部门的用户数、应用程序需求以及需要通过网络访问的可用数据资源各有不同。不仅要查看网络中指定交换机上的设备数量, 还应该调查终端用户应用程序生产的网络流量。有些用户群使用产生大量网络流量的应用程序, 而其他用户则不然, 通过测量不同用户群使用的所有应用程序所生成的网络流量并确定数据源的位置, 可以确定增加用户对该用户群的影响。

小企业中工作组大小的用户群仅用几台交换机提供支持, 通常连接到服务器所在的交换机上。在中型企业中, 用户群由许多交换机提供支持。中型企业用户群所需的资源可能位于地理上分散的若干区域中。因此, 用户群的位置会影响数据存储和服务器的位置。分析用户群的应用程序使用率的难题之一是使用率并非纯粹取决于用户所在的部门或地理位置。还需要分析应用程序穿越多台网络交换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据此确定总体影响。

五、数据存储和数据服务器分析

在分析网络流量时, 应考虑数据存储和服务器的位置, 以便确定它们对网络流量的影响。数据存储可以是服务器、存储区域网络 (SAN) 、网络连接存储 (NAS) 、磁带备份设备或任何其他存储大量数据的设备或组件。

在考虑数据存储和服务器的流量时, 应同时考虑客户端到服务器的流量和服务器到服务器的流量。通过观察不同用户群使用的各种应用程序的数据路径, 可以找到潜在的瓶颈, 确定在哪些地方因为带宽不足会影响应用程序的性能。为改善性能, 可以聚合链路来提供带宽, 或者使用能够处理流量负载的快速交换机来取代慢速交换机。

六、拓扑结构图

拓扑结构图是网络基础架构的图形表现形式, 拓扑结构图显示所有的交换机如何互连, 乃至详细到哪个交换机端口与设备互连。拓扑结构图以图形的形式显示交换机之间用于提供灾难恢复和性能增强的任何冗余路径或聚合端口, 显示网络中交换机的位置和数目并标出交换机的配置。通过拓扑结构图, 可以直观地找到网络流量的潜在瓶颈, 可以抓住流量分析数据的要点, 知道哪些网络区域的改进能够最有效地提高网络的整体性能。

七、结语

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基于数据、语音和视频的数字通信至关重要。因此, 正确设计局域网是企业日常运营的基本需求。作为网络技术人员, 必须能够判断什么才是设计合理的局域网, 能够选择合适的设备来满足中小型企业的网络需求。

摘要:选择交换机硬件时, 应确定核心层、分布层和接入层分别需要何种交换机来满足网络带宽需求。要选择适合分层网络中某层的交换机, 需要考虑目标流量、用户群、数据存储和数据服务器等信息的设计规格。

关键词:分层网络,交换机,设计规格

参考文献

[1]郭利锋, 王勇, 张磊, 白焱.AFDX交换机的队列整形调度研究[J].计算机工程, 2011, (24) :58-60

[2]汪松鹤, 汪永益.网络交换机的安全威胁与防范[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09, (1) :16-17

[3]赵钊.一种基于交换机配置的网络优化方案及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09, (9) :45-46

分层选择论文 篇2

[语言运用层]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导学号:34200159】

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____。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____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读书,不仅需要____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

B.徘徊 C.踟蹰 D.踟蹰 积聚 积淀 积淀 积聚

宵衣旰食 废寝忘食 宵衣旰食 废寝忘食

【解析】 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根据语境,此处应该使用“徘徊”。积聚:多用于财富、力量等。积淀:多用于文化、思想、感情等。根据后面的“智慧”一词,可确定此处应用“积淀”。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和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根据语境,此处强调读书需要有努力、勤奋的精神,所以应该用“废寝忘食”。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导学号:34200160】 ..A.具有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和系统操控等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国内不少装备制造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人力成本上涨的利器。

B.如何引导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从而培养这些青少年对滑雪运动的兴趣,是北京冬奥申委正在关注的问题。

C.要深化对南极地区海冰融化现象和南极上空大气运动过程的认识,就必须扩大科学考察区域,加强科研观测精度,改进实验设计方法。

D.各级各类学校应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着力培养一批熟悉网络技术、业务精湛的教师,以便扎实有效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工作。

【解析】 本题从成分残缺和语序不当的角度考查对病句的辨析。A项,成分残缺,“解决人力成本上涨”后缺少宾语成分,可在其后添加“问题”。B项,语序不当,“引导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与“培养这些青少年对滑雪运动的兴趣”互换位置;C项,语序不当,将“改进实验设计方法”提到“加强科研观测精度”之前。

【答案】 D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导学号:34200161】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⑥③④①②⑤

C.②④⑥③①⑤

B.②⑤①④⑥③ D.⑥④②⑤③①

【解析】 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语段的第一句引出清明节要插柳条的习俗。后面6句话我们经过阅读可知,其中④和①是说插柳条的目的;②和⑤是有关插柳条的行为;⑥和③则是说插柳条的渊源。根据语句表达的逻辑顺序,应该是渊源、目的、行为。所以选A项。

【答案】 A 4.请以“选择”为话题,仿照例句,另外再选择一位历史人物或现实人物写一句话。

【导学号:34200163】

例句:面对名利之巅,庄子却选择拒绝世俗于漆园蓬门之外自由生活。

【解析】 此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要注意仿句与例句在句式上要一致;另外,所用的修辞手法也必须相同,最后还要关注题干中是否还有其他特别的要求,如本题中的“历史人物”“现实人物”。

【答案】(示例)面对权力之巅,华盛顿却选择重新开始与牛马为伍的田园生活。面对科学桂冠,居里夫人却选择继续埋头于科研的生活。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__①__。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__②__,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__③__,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下文的内容很容易看出①处应填阅读的两种类型:记忆型和批判型。②处应填的是批判型阅读与记忆型阅读相比的优点:不追求盲 从书本知识。③处与上下句之间形成递进关系的排比句。

【答案】(示例)①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 ②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 ③通过质疑找出问题的根源。

6.欣赏下边的天鹅戏水图,围绕“早春”,写一首小诗或一则短文。要求:①突出景物特征;②语言表达鲜明、生动;③不超过80字。【导学号:34200164】

【解析】 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画面内容,注意所写内容“围绕‘早春’”这一限制条件;鲜明生动,写成小诗或短文,也就是在准确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并通过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文字富有文采;最后,注意所写字数不能超过80。

【答案】(示例一)一池水融融,几丝柳依依。天鹅知春暖,悠游自在啼。

(示例二)东风轻拂,柳条上钻出了片片嫩叶,丝丝柔条,袅袅依依。几只黑天鹅伸着长长的脖子,如公主般雍容优雅,在一池碧水中自在地嬉戏,悠然地游弋;绿水微漾,泛起圈圈涟漪。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马寅初:风雨人生一百年

马寅初十几岁时,维新之风吹到家乡。他受维新思潮的影响渴望外出读书。1901年秋,20岁的马寅初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北洋大学矿冶系。1906年秋,他进入美国耶鲁大学矿冶系学习,后入哥伦比亚大学改学经济学专业。

当时,留美的中国学生获取学位的“窍门”是写论文时选择导师不熟悉的有关中国问题。马寅初在哥伦比亚大学做博士论文时,却把“纽约市财政”作为题目。他对纽约进行了详实的调查后,高质量地完成了论文,此文还被哥伦比亚大学选为教材。

马寅初回国后,应邀到北京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30年代前期,他又担任南京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为了显示“礼贤下士”,蒋介石请马寅初担任立法院的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长,实际上就是南京政府的最高经济顾问,参与经济政策的制定。

面对千疮百孔的民族经济,马寅初一直在寻求救国良策。抗战初期,马寅初满怀救国激 情在重庆参与整顿经济。然而,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买办资本借抗战名义聚民财入私囊。马寅初见此怒不可遏,在立法院提出向发国难财者征收“临时财产税”的议案。此论一出,各界轰动。他还在演讲中直斥蒋介石:“有人说委员长领导抗战,可以说是我国的‘民族英雄’。但是照我看,只能说是‘家族英雄’。因为他包庇他的家族亲戚,危害国家民族啊!”马寅初切身感受到国民党政府的腐败,认识到自己的强国理想不可能在这样黑暗的政权下实现。

面对民族的灾难,马寅初开始关注共产党。1939年,他同周恩来、王若飞会面,听到他们对抗战形势和中国前途的介绍,让他看到中华民族的希望。与周恩来的一席谈话,改变了马寅初的人生轨迹。后来,他回忆说:在1939年以前,我是不与共产党一起的,“自那年起直到现在,无时无刻不与共产党在一起。”

马寅初的言行,使蒋介石恼怒万分。1940年12月,马寅初被强令“外出考察”,实际上是先后被送往贵州息烽和江西上饶的集中营关押。马寅初被捕引起了各界愤慨,共产党人也组织力量进行营救。1944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大溃败,在各界一片指责之声,蒋介石被迫恢复马寅初的自由。

新中国成立后,年近古稀的马寅初焕发了青春。1951年,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一上任就马上倡导北大教师开展思想改造学习运动。对中国建设的长远规划,他也进行了深入思考。1953年,新中国首次人口普查发现全国已有6亿人,增长率又达每年2.2%。马寅初忧心忡忡地认为这将会“影响工业化”,应当实行计划生育。他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写成提案。1957年,他把提案提交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后来,这篇提案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这就是著名的《新人口论》。

对于控制人口的主张,周恩来曾表示赞成。毛泽东开始也认为有可取之处。然而翌年,国内开始搞“大跃进”,人多是大好事等错误观念一度泛滥。在康生、陈伯达的煽动下,从1958年到1959年,全国各大报刊掀起了批判马寅初的风潮,《新人口论》被说成是“马尔萨斯主义在中国的翻版”。好心的人劝他公开认个错,但马寅初坚定地说:为了坚持真理,“不怕油锅炸,即使牺牲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

“文革”期间,周恩来起草的保护名单中包括马寅初,得到毛泽东批准,这使他免遭劫难。1972年,马寅初患直肠癌后,周恩来又亲自批准为他进行手术。

1982年5月,马寅初安详长逝时,距他的百年诞辰只差一个月零十四天。这位百岁老人一生经历了清朝、民国和新中国,风风雨雨一百年。

(摘自徐焰《红色记忆:70位名人的故事》)相关链接:

①1957年下半年,“反右派”斗争的政治风暴席卷全国,康生、陈伯达积极主张把马寅初划为“右派”。在这关键时刻,周恩来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周恩来明确指出:马寅初这个人有骨气,有正义感,是爱国的,他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国内外都有影响,不能划为 “右派”。(摘自《马寅初力主计划生育遭批判》)②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人口问题始终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摘自1982年《胡耀邦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马寅初一生不断追求新思想。他十几岁时受维新思想的影响,渴望外出读书;1906年留学美国;抗战时期又开始接近共产党。

B.马寅初十分鄙视中国留学生做论文投机取巧的行为,把“纽约市财政”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并以实际调查为基础完成论文。

C.1939年以后,中国共产党与马寅初建立密切联系。他从共产党人身上看到民族的希望;他被捕后,又因为共产党人的营救而获释。

D.中共十二大把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此时距马寅初首次提出“计划生育”近三十年,历史证明马寅初在人口问题上眼光是长远的。

E.马寅初利用自己的学识,积极建言献策。他的著名的《新人口论》,先是发表在《人民日报》上,之后又作为提案提交给人大会议。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马寅初十分鄙视中国留学生做论文投机取巧的行为”于文无据。C项,“因为共产党人的营救而获释”于文无据。E项,时间先后倒置。

【答案】 AD 8.在不同历史时期,周恩来对马寅初有哪些影响?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不同的历史时期”这一条件,需要从文本中找出周恩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马寅初所做的事情,然后进行概括。第五段写1939年马寅初与周恩来、王若飞的会面,周恩来的一席谈话改变了马寅初的人生轨迹。“相关链接”中写“反右派”斗争时,周恩来为马寅初挺身而出,仗义执言。材料倒数第二段,写“文革”时期,周恩来保护马寅初。

【答案】 ①抗战时期,周恩来改变了马寅初的人生轨迹。②“反右派”斗争时期,周恩来为马寅初仗义执言。③文革时期,周恩来尽力关心、保护马寅初。

9.抗战时期,马寅初为什么“开始关注共产党”?请结合材料,简述其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本题的有效答题区间主要集中在第四、五段。第四段主要讲他一直在寻找救国良策,但国民党政府的表现让他感到失望。第五段写面对民族的灾难,他开始关注共产党,并从共产党人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答案】 ①面对民族灾难,他一直在寻求救国良策。②国民党的腐败,打破了他的强国之梦。③他从共产党人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

10.在当今社会,马寅初身上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此题虽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答题时需要从文本中找出关于马寅初的事件,然后结合相关内容进行概括。如面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他敢于提出向发国难财者征收“临时财产税”的议案,可见他不畏强权,仗义执言。依此思路,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进行概括,然后再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即可。

分层选择论文 篇3

关键词:虚拟企业培植环境 (VBE) ,虚拟企业,伙伴选择,分层指标体系

一、引言

面对转瞬即逝的市场机遇, 伙伴选择是快速有效构建虚拟企业的重要步骤[1,2] , 而指标体系的设置是虚拟企业伙伴选择的关键环节。当前, 国内外相关研究大都直接在一个非限定性的环境中, 设定组建一个虚拟企业, 按设置的指标体系对成员企业进行评价, 以此作为虚拟企业伙伴选择的依据[2,3,4] , 可以为虚拟企业伙伴选择提供一定理论指导。但是, 由于忽略虚拟企业组建的基础环境研究, 一般不考虑组建虚拟企业的方案选择, 无法解释如何在一个非限定性的环境中迅速获取企业正确的基本信息进行伙伴选择等现实问题[5] ;缺少对指标体系需要程度的分层、以及伙伴选择各阶段对指标需求的对应性研究。显然, 无法反映响应市场机遇的虚拟企业的动态特性, 一定程度上影响与制约了对虚拟企业实践的指导作用。

为此, 2005年Camarinha-Matos和Afsarmanesh在ECOLEAD项目中首次提出虚拟企业培植环境 (Virtual enterprise Breeding Environment, VBE) 的概念, 并将其定义为:采用可互通的基础设施, 遵循一定的基本长期合作协定和共同运营准则而形成的一个组织联合体以及各组织彼此都支持的制度, 其主要目标是增加自身参与虚拟企业的机会和为虚拟企业构建做更充分准备[5] 。VBE将成员企业之间的点对点连接结构转变为企业之间的网络结构。在这一网络结构中, VBE的成员企业以各种角色相联系[7] 。VBE为不同角色职能的行使提供需要的信息和帮助工具。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权利和责任。VBE中主要有以下角色:VBE 成员企业、VBE 管理者、机会经纪人、虚拟企业筹划者、虚拟企业协调者等等。VBE根据自身发展特点, 吸引或招募有意向参与组建虚拟企业的企业, 在他们达到VBE最低的信任标准, 承诺遵循VBE的制度、准则和协定后, 吸收其成为VBE成员企业, 使他们在VBE中为加入虚拟企业做准备。当机遇来临时, 机会经纪人对机遇进行识别分析, 虚拟企业筹划者计划并实施组建虚拟企业。虚拟企业伙伴确定后, 在VBE的虚拟企业构建支持性机构的配合下, 合作伙伴迅速达成一致, 组建虚拟企业。VBE提高了虚拟企业准备程度, 增加了机遇实现率, 对虚拟企业成功运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减少了风险发生的概率, 同时使虚拟企业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

虚拟企业培植环境的提出对虚拟企业构建和运作具有积极意义。目前, 有关VBE的研究主要集中于VBE的生命周期理论[5] 和基于VBE的虚拟企业的构建、基础设施的建立、成员间共同遵循的原则、成员间信任的建立等[6,7,8,9] , 还未有文献关注基于VBE的虚拟企业伙伴选择及指标体系建立对虚拟企业构建的重要性。因此, 本文在讨论构建基于VBE的虚拟企业伙伴选择分层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以虚拟企业伙伴选择四阶段为轴, 进行对应性分析, 期望对虚拟企业伙伴选择提供一定的借鉴指导。

二、虚拟企业伙伴选择的分层指标体系

(一) 虚拟企业伙伴选择的分层指标的提出

指标体系设置是虚拟企业伙伴选择的重要基础。VBE中的虚拟企业筹划者通过设定指标体系, 选择资源能力互补的伙伴共同组建虚拟企业。现有研究一般都在虚拟企业伙伴选择的不同阶段使用相同指标体系与不同权重大小进行评价[3] , 使得决策时间冗长、决策过程累积误差过大, 影响虚拟企业的组建速度与质量。事实上, 各类指标在虚拟企业伙伴选择的不同阶段的需要性是不同的, 因此, 有必要根据所识别的机遇类型和拟定的虚拟企业方案对众多指标进行科学的分层分类。

本文借鉴需要层次理论的思想, 将虚拟企业伙伴选择的指标分为满足基本组建需要和满足成长发展需要的两类指标。 (1) 基本组建需要性指标是指能够帮助虚拟企业筹划者在VBE中识别出实现预定方案或机遇的指标集合。该类指标又包括实现虚拟企业硬性生存需要的必要性指标和实现虚拟企业安全运作需要的基础运作指标。必要性指标是帮助虚拟企业筹划者依靠VBE平台将能够实现虚拟企业的所有潜在合作伙伴识别出来的指标集合, 保证了识别出的潜在虚拟企业方案有实现虚拟企业的能力。基础运作指标是针对虚拟企业敏捷高效及时动态的特点, 识别出能够满足虚拟企业安全运作需要的指标集。 (2) 发展成长需要性指标是指为实现虚拟企业成功发展的完善性指标。这些指标是虚拟企业能否成功发展的关键因素, 对拟采用的不同的潜在虚拟企业方案的综合评价有着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二) 虚拟企业伙伴选择分层指标体系的构建

尽管建立不同类型虚拟企业的指标体系侧重点有所不同, 但所考虑的虚拟企业指标种类和角度趋于一致。因此, 在虚拟企业伙伴选择指标分层的基础上, 本文从一般意义上提出基于VBE的虚拟企业伙伴选择分层指标体系。

1.必要性指标。

虚拟企业伙伴选择中, 某一潜在虚拟企业方案的成员, 无论相识与否, 该潜在虚拟企业方案都有实现已知机遇或特定方案的能力, 因此他们满足虚拟企业的硬性生存需要。满足硬性生存条件的必要性指标主要有企业能力和产品属性。VBE的成员必须有实现虚拟企业某一方面的能力, 且决定该能力的指标在规定的范围内, 才有机会成为某潜在虚拟企业方案的一员。企业能力[10] 包括核心能力、技术能力、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已有产品的好坏是未来产品优劣的重要参考。产品属性包括产品质量、生产状况和成本因素[13] 。

2.基础运作指标。

VBE为虚拟企业形成提供了动态快速高效的环境, 成员进入VBE时都要达到最低的信任标准, 并依靠VBE平台为实现虚拟企业做不同程度的准备。在VBE中, 即使素未相识的成员伙伴, 也有最基本的合作理由[14] 。且各潜在合作伙伴的基础运作指标越高, 使虚拟企业构建越敏捷高效。基础运作指标包括敏捷性、信任度及准备度[11] 。敏捷性包括响应决策时间和产品准备时间[12] 。信任是合作的基础, 信任度越高, 虚拟企业成功率就越大, 信任度的指标主要有合作历史、企业声誉、承诺、机遇实现能力和顾客满意度。准备度是成员为参与实现虚拟企业的准备程度, 关系到虚拟企业能否及时、准确、高效的组建, 包括成员企业的虚拟经营策略、虚拟信息技术、现有合作形式。

3.完善性指标。

完善性指标主要包括合作融洽度和宏观环境[16] 。合作融洽度衡量各潜在虚拟企业方案中伙伴融洽相处的程度, 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各潜在虚拟企业方案运行风险的高低, 包括沟通能力、战略目标兼容性、企业文化兼容性、合作地位兼容性等。宏观环境是虚拟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对虚拟企业有着间接的影响, 包括地理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政策法律。

三、分层指标体系与过程的对应性分析

(一) 虚拟企业伙伴选择的四阶段过程

目前, 大多数文献以一个可实现市场机遇的虚拟企业方案为研究起点, 将虚拟企业分成若干具体模块进行伙伴选择研究, 先将潜在合作伙伴减少到一定程度后, 再进行精选[15] 。但在VBE中, 机遇识别者会在VBE中传播机遇信息, 将提出一个或几个虚拟企业方案, 因此, VBE中虚拟企业组建应包括虚拟企业构建方案的选择与相应虚拟企业方案伙伴选择两部分。本文认为, 基于VBE的虚拟企业伙伴初选应遵循资源能力互补原则, 将虚拟企业伙伴筛选到能够实现虚拟企业方案的程度, 保证虚拟企业硬性生存条件。在此基础上, 在对虚拟企业方案及各方案的伙伴选择进行进一步精选。 同时, 虚拟企业伙伴选择过程, 依靠VBE平台, 获取环境、机遇、潜在合作伙伴的信息, 不断反馈伙伴选择过程的问题, 对虚拟企业伙伴选择各阶段做出相应的调整, 使得虚拟企业筹划者最终选出最合适的虚拟企业组合。因此, 基于VBE的虚拟企业伙伴选择包含准备、初选、精选及持续改进与反馈的动态四阶段过程 (如图1所示) 。

1.准备阶段。

根据所识别的机遇, 虚拟企业筹划者对市场机遇进行系统分析, 在VBE成员的互动下, 拟定一个或多个潜在虚拟企业方案。确定每一潜在虚拟企业方案实现的技术和能力, 依靠VBE平台, 吸引招募能实现这些技术和能力的企业。

2.初选阶段。

筛选符合各潜在虚拟企业方案所需技术与能力的成员企业, 使每一个初选后的合作伙伴都是某一潜在虚拟企业方案中的成员, 且实施该潜在虚拟企业方案的所有技术和能力都得到响应和满足, 并为精选阶段做准备。

3.精选阶段。

对已缩小范围的潜在合作伙伴和每个虚拟企业方案进行评估。综合审视潜在合作伙伴 (个体) 与虚拟企业方案 (总体) , 给出各潜在虚拟企业方案的伙伴选择和潜在虚拟企业方案的优劣排序。

4.持续改进与反馈阶段。

依靠VBE获取前三个阶段的反馈信息和内外环境的变化的讯号, 进行持续改进与反馈。

(二) 分层指标与选择过程对应性分析

虚拟企业伙伴选择的分层指标应与选择过程的各个阶段有对应关系 (如图1所示) , 这种对应关系可以消除单层指标过多带来的决策时间过长、决策不准等问题, 使得虚拟企业伙伴选择各阶段的实施有据可依、有理可循。虚拟企业筹划者根据识别的市场机遇, 在VBE成员的互动下, 拟定一个或多个潜在虚拟企业构建方案, 对实现各方案的能力和技术进行识别, 制定出保证虚拟企业硬性生存需要的必要性指标。根据制定的必要性指标, 通过VBE平台, 对虚拟企业伙伴进行初选, 将有意愿且达到必要性指标的企业筛选出来。若实现某一潜在虚拟企业方案的技术或能力无法全部得到满足, 则视这一虚拟企业方案为不可实现方案。满足必要性指标的潜在虚拟企业方案有抓住市场机遇的能力, 所以满足了虚拟企业硬性生存需要。因此, 必要性指标是虚拟企业伙伴选择初选的决定性指标。

精选阶段分为各潜在虚拟企业方案伙伴选择和方案优劣排序两个方面。根据基础运作指标, 以潜在虚拟企业各方案为单位, 对已缩减的合作伙伴进行选择, 确保所选合作伙伴能最快的响应市场机遇和最好的保证虚拟企业方案安全运作。基础运作指标是各潜在虚拟企业方案伙伴选择的依据, 是虚拟企业伙伴选择精选阶段的决定性指标。完善性指标是对外部环境及成员间相互作用的审视, 从总体上对各潜在虚拟企业方案进行评价并给出方案排序;同时可进一步对方案的伙伴选择进行优化。因此, 完善性指标是虚拟企业方案评价的决定性指标和伙伴选择精选的优化指标。

持续反馈阶段是吸收内外环境的变化和虚拟企业伙伴选择前三个阶段信息, 对各阶段进行持续反馈改进的过程。动态的信息可能会带来指标体系的变化, 从而影响指标的分层, 进而作用于不同的阶段。增加或减少指标可能带来最终选择结果的改变, 成员企业某一指标的变化也可能使最终的方案不合适, 因此持续反馈阶段与整个指标体系息息相关。

四、 结论

分层选择论文 篇4

旅游交通的便捷程度影响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 方便、快捷、大容量的“快旅”[1]交通有助于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影响旅客交通工具选择行为的因素的研究, 郭寒英等认为在交通系统中, 旅客不仅是出行行为和交通工具选择行为的决策者, 同时也是促使活动成为现实的决策者。李敏认为影响客运方式选择的因素一是需求特性;二是供给特性。齐银山认为旅客根据各种运输方式的服务特性并结合自身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出行目的, 按效用最大化原则做出选择。在交通工具选择的研究上面, 林新敏探讨了捷运木栅线通车前后, 个体运输工具选择模式的差异。王郁珍建立了显示性偏好模式、叙述性偏好模式及整合型偏好模式3类交通工具选择模式探讨台南台北城际大众运输交通工具选择的问题。周世鑫则透过最小成本的概念, 结合显示性偏好与叙述性偏好数据的整合模式。温杰华等利用多项logit和巢式logit选择模式探讨城际旅游者对交通工具及国道客运公司选择行为。

而目前针对旅游交通的方式选择研究还较少, 特别是综合性的方式选择研究。笔者则采用分层式logit模型对交通方式的选择展开研究, 最终得到较为符合实际的结果, 该研究有利于旅游地的规划。

1 旅游消费中交通工具选择的转变

旅游交通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出行交通, 它不仅包含了交通的共性, 还对出行的时间、安全、便捷有着不同的要求, 又体现出旅游行为的特性。因此, 出行方式选择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 会产生不同的选择行为。

在过去, 我国交通运输线路少、质量差、还没有形成1个完整的道路网, 同时运量规模小、运输效率低、耗费时间长。人们旅游出行大多选择近距离旅游, 这样相对来说比较方便。

而现在的人们越来越重视节约时间, 因此, 少花时间已经成为不少人交通工具选择的第一原则。人们对旅游交通工具的选择以火车、高铁与汽车为主。具体的转变趋势见表1。

2 旅游交通工具选择的影响因素

2.1 游客感知距离的影响

游客感知距离[2]是影响旅游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感知距离一般可以分为空间距离、心理距离和经济距离, 这几种距离之间是有一定差别的。

空间距离可以在旅行时间上影响游客的旅游消费, 而交通工具的改变可以使心理距离缩短, 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种时间上的限制, 因而心理距离取决于空间距离和交通工具的选择。交通费用的高低又决定了出游距离的半径 (经济距离) 。因此, 受空间距离影响的旅游费用同样可以在经济上限制游客的旅游消费。

2.2 交通工具选择的影响因素

从上文可以看出, 交通方式选择主要受感知距离的影响, 而具体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 与空间距离有关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距离和时间;而心理距离又决定了旅游情况和舒适度对交通工具选择的影响;最后与经济距离相关的影响因素则是年收入。但是, 还有1种情况不得不进行考虑, 那就是交通方式的成熟度, 如果某地交通便利, 飞机与高铁设施良好, 那么选择该方式的比例就会相应增大, 相反, 则即使距离较远也无法选择该交通方式。

3 旅游消费交通工具选择的建模

3.1 建模思路

同时考虑多种交通方式的选择模型中, 有多项logit (MNL) 模型[3]和基于分层logit (NL) 模型等选择。虽然MNL模型较传统的集计模型在预测精度上有了显著提高, 但在实际应用中选择方案存在相互关系, 而MNL模型适合于各选择方案相互独立的情况。但是NL模型则有效地克服这点, 适用于选择方案中某几个选择具有相关性的情况。本文各个交通方式之间具有很强的类似性, 因此, 拟建立基于NL模型作为交通方式选择模型。

考虑到现在供选择的交通方式有飞机、火车、高铁、汽车4种, 其中汽车又可以分为私家车、长途汽车和旅游大巴。一般可以把旅游出行的出行情况分为2种, 分别是直达旅游景点和换乘到达旅游目的地。其中私家车和旅游大巴属于直达目的地旅游, 而飞机、火车、高铁和长途汽车都属于第2种, 也就是乘坐交通工具后需要换乘才能到达旅游地。在这里因为轮船的可达性问题, 不考虑轮船。

按以上思路, 得到交通方式选择树如图1所示。笔者根据非集计模型的效用理论, 首先对水平2的模型进行标定, 将得到的参数代入水平1, 再对水平1的模型进行标定, 得到各交通方式的选择概率。

3.2 NL模型基本原理

非集计模型的理论基础是出行者追求选择结果的效用最大化, 出行者在特定的选择条件下, 选择效用最大的方案[4]。非集计模型的效用函数由固定项和概率项组成

式中:Ui, n为出行者n选择第i种方案时的效用函数;Vi, n为出行者n选择第i种方案时的效用函数的固定项;εi, n为出行者n选择第i种方案时的效用函数的概率项。

当假设ε服从二重指数分布、且各变量两两相互独立时, 可以得到出行者n选择方案i的概率为

式中:Pi, n为出行者n选择方案i (i=1, 2, …, N) 的概率;N为可供选择的方案个数。

分层logit模型的分层原则是将被认为选择方案的类似性较大作为1个层次, 将不同类型的选择方案作为不同的层次[5]。其基本公式如下

式中:Umn为出行者n选择方式rm的效用;v (r|m) n为出行者n选择方式rm时, 效用由于rm和m的组合而变化部分的固定项;Vmn为出行者n选择方式rm时, 效用中与r无关, 而仅随m变化部分的固定项;ε (r|m) n为在选择了m的条件下选择了rm的效用的概率项, 设其服从于均值0。方差为的二重指数分布;εmn为出行者n选择了m的效用概率项。

3.3 初步分析

为分析各种因素对于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 掌握游客对于各种交通方式的选择的喜好[6,7,8]。在南京江宁区发放问卷, 调查内容包括出行者特性 (出行者的性别、年龄、年收入) 、出行特性 (旅游情况、出行距离) 以及交通方式服务水平 (交通方式的舒适度、时间和费用) 。

调查得到的结果是:性别对结果的影响并不大;旅游情况是否直达对结果影响较大;旅游地距离较远或时间相对较紧时, 更倾向于选择快速的交通方式;年收入高的人群或对旅途舒适度要求较高的人群, 倾向于选择飞机。对调查得出的数据进行初步分析, 得出各因素的相伴概率, 见表2, 计算结果与上述分析吻合。

因此确定带入水平1的离散变量为距离、时间、收入;代入水平2的离散变量为观光目的、舒适度。带入模型的连续变量为年龄和费用。

3.4 模型标定结果

根据因素分析结果, 得到NL方式选择模型特性变量以及数据结构表, 但是此数据结构表格是1个综合性、基础性较强的数据表格, 虽然考虑了汽车、火车、高铁、飞机、旅游大巴等诸多交通工具, 但是未能充分考虑现代化交通的影响, 即现在人们选择高铁和飞机的概率明显上升, 因此, 需把高铁和飞机的相关权重加大, 相应的把汽车和火车的相关权重减小, 以使其更符合现在游客的实际选择情况。

基于上文旅游消费中交通工具选择的转变的相关论述, 对数据表格进行改进, 将与飞机的距离与收入有关的数据结构和高铁的时间数据结构记为1, 而火车和长途汽车的距离等数据结构记为0, 见表3、表4。

注:时间因素考虑飞机场离出发地较远。各交通方式都具有可达性, 若交通设施不成熟即不可达, 则该参数记为0。

利用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标定, 标定结果及模型检验如表5、6所列。

从表5中t值数据可以看出, 各参数的t检验值都在0.05以上, 说明在95%的置信度上各参数对选择结果有影响。参数值为正, 代表该参数对选择结果有正影响, 也就是出行者越倾向于选择该交通方式, 反之也就是出行者越不倾向于选择该交通方式。但数据分析时存在1个问题, 那就是水平1的θ2和水平2的β3, β4和的t检验值说明变量对交通工具的选择影响不显著, 但并不将这些变量去除, 而是对水平1和水平2的模型的准确性进行分析, 若得出的精度较高, 表示这些变量可以接受, 否则去除后重新建立模型。

为了评价模型预测的准确性, 对优度比和拟合优度比进行分析, 其值在0~1之间, 其值越大模型的精度越高, 一般认为其值达到0.2~0.4时, 即认为可以接受。从表6的结果可看出该模型的预测精度还是比较高的。

一般认为的中率大于80%即可视为模型可靠, 本模型水平1和水平2的的中率分别为84.7%和80.6%, 可见模型预测精度可以接受。因此, 之前的影响不显著参数仍然取用。

4 交通工具选择预测

根据上文所提出的模型, 对现在人们旅游消费交通工具的选择进行预测。由于在旅游消费中, 距离的影响不容忽视, 因此, 把距离的远近按3种标准来划分, 预测国内旅游交通工具的选择。具体的划分情况是近距离旅游, 省内邻近城市之间, 距离大概300km以内, 以南京到常州为例;中距离旅游, 相邻省城市之间, 距离大概800km以内, 以南京到上海为例;长距离旅游, 距离超过800km, 以南京到广州为例。由于考虑到距离的影响, 所以预测模型采用水平1来进行。

首先是近距离旅游, 根据公式 (如下) 和表6中参数的值可以计算得出汽车、火车、高铁、飞机的效用值。最后得出近距离旅游中, 游客选择长途汽车和高铁的概率较大见表7。

同样的方法用来计算中距离旅游和远距离旅游各种交通方式的效用值, 最后得出:中距离旅游选择火车与高铁的游客占绝大多数;远距离旅游选择火车、高铁和飞机的游客占绝大多数。

将表7得到的概率表8进行对比分析, 最后得出相差的概率都在0.05以内, 因此, 模型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

5 结束语

人们旅游时交通工具的选择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利用分层logit模型对交通方式选择的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得出其影响参数, 且精度达到检验要求。该模型应用于实际情况, 得出各种交通方式选择的计算概率与现今的实际概率相符合。因此, 该研究对于旅游地的规划是很有意义的。

但由于该研究在某交通方式不可达时参数直接记为0, 因此, 对于成熟度高的地区更适用。若对于成熟度低的地区则需要重新进行参数设定并求解得到更为精确的交通方式选择概率。

参考文献

[1]梁雪松.旅游消费需求与交通工具选择的相关性研究:基于高铁与航空运输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 2012, 11 (2) :20-26.Liang Xuesong.Correlation between tourism and transport consumer demand choice-economic issues based on high-speed rail and air transport perspective[J], 2012, 11 (2) :20-26. (in Chinese) .

[2]李作志, 王尔大, 苏敬勤.旅游资源需求函数模型及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2 (2) :274-282.Lee Zuozhi, Wang Erdai, Su Jingqin.Tourism resource demand function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J]Systems Engineering Theory and Practice, 2012 (2) :274-282. (in Chinese) .

[3]陈秋香.Nested Logit模型在交通出行方式选择中的应用[J].甘肃科学学报, 2013, 25 (2) :133-136.Chen Qiuxiang.Nested logit model in transportation travel mode selection[J].Gansu Sciences, 2013, 25 (2) :133-136. (in Chinese) .

[4]Ivanova O.A note on the consistent aggregation of nested logit demand function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 2005, 39 (10) :890-895.

[5]Jones S, Hensher D A.Modelling corporate failure:A multinomial nested logit analysis for unordered outcomes[J].The 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 2007, 39 (1) :89-107.

[6]杨昌涛, 靳文舟, 范雪婷.基于巢式Logit模型的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研究[J].公路与汽运, 2011, 10 (4) :62-65.Yang Changtao, Jin Wenzhou, Fan Xueting.Choice behavior research based on nested logit mode of transportation models Highway[J].Highways Applications and Automotive, 2011, 10 (4) :62-65. (in Chinese) .

[7]康文峰, 孙宝.基于主成分法优化的轨道交通通勤出行方式选择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3, 31 (3) :74-78.Kang Wenfeng, Sun Bao.Selection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ptimization of rail commuter travel mode[J].Journal of transport Information and Safety, 2013, 31 (3) :74-78. (in Chinese) .

分层选择论文 篇5

一、理清核心含义:新课学习中史学概念教学重心

宋明理学一课中的历史概念之多, 是令人目不暇接的, 概念深奥, 内容晦涩难懂, 那么教师如何选择教学内容来理清历史概念的核心含义呢? 这要抓住本课核心概念“宋明理学”中的“理”。宋明时期究竟有多少“理”的学说呢?, 如何让学生理解不同人眼中的“理”与“心”的含义, 这就要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 精心选择上述历史人物的言论内容来理解各自的核心理念。如理解“程朱理学”的理时, 可向学生展示三段材料:

材料一:“一物需有一理。万物皆有理。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天者, 理也。有理而后有象, 有象然后有数。”“父子、君臣, 天下之定理, 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为君尽君道, 为臣尽臣道, 过此则无理。性即是理。仁、义、礼、智、信五者, 性也。今日格一件, 明日格一件, 积习既多, 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 《二程遗书》) 。”

材料二:“宇宙之间, 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 地得之而为地, 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又各得之以为性, 其张之为三纲, 其纪之为五常, 盖皆此理之流行, 无所适而不在 ( 《文集卷七读大纪》) 。”

“昨谓未有天地之先, 毕竟是先有理, 如何? 未有天地之先, 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 便有此天地。理在先, 气在后? 理与气本无先后之可言, 但推上去时, 却如理在先, 气在后相似 ( 朱熹师生对话《朱子语类》) 。”

材料三:在朱熹看来。现实有两个世界: 一个是抽象的, 另外一个具体的;抽象的世界由理构成。一切事物, 无论是自然的或是人为的, 都自有其理。“理”指的是事物的终极标准, “理”的总和就“太极”。而具体的世界朱熹用“气”这个概念进行描述, 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是“气”的凝聚, 都是按照理的模式凝聚而成。以建造房屋为例来具体说明, “一幢房子要建成, 必须按照建筑学的原理来建造。这些原理是永恒存在的, 任何人要想成为伟大的建筑师, 必须充分懂得建筑学的原理, 按照建筑学的原理来设计、施工, 这样它设计建筑的房屋才能牢固和持久。那些受过专门培训的外行建筑工人, 在建筑房屋时, 或许靠本能, 或许靠一定的实际经验, 对于建筑学的原理或者不懂其中道理, 或甚至根本不知道。结果他们所造的房屋, 由于不符合或完全不符合建筑学原理, 必然不能牢固持久 ( 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 。”

通过上述材料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探究、认识到不同人眼中的“理”有着不同的“结论”, 很显然二程眼中的“理”是宇宙的普遍法则, 是事物的规律, 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 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朱熹眼中的“理”是事物的规律, 是客观存在的。在社会生活中理还指儒家的“三纲五常”、仁义道德。从两个人对“理”的概念理解看, 两人思想本质上是一致, 才有了“程朱理学”的称号。而朱熹的“理气论”含义理解, 则离不开材料二朱熹的师生对话、及材料三冯友兰对朱熹的理论的解释。在朱熹看来, 既然万事万物都有理, 那么统治者治理国家也和建筑房屋一样, 必须尊循治国之理, 古代圣贤的言论就是治国之理。这个国家社会如果都按古代圣贤言论组织行事, 就会安定兴旺, 否则就陷于混乱。朱熹深信有永恒之理, 古代圣贤言论就是永恒之理。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 在新授课环节只要知道上述概念核心含义即可, 无需进一步探究。

二、理解概念网络:一轮复习中史学概念教学重心

高三高考复习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较高, 学习目标定位为“进一步加深对史学概念理解”, 学生就要找到概念之间的联系并且建构概念网络。要使学生的历史概念系统化、体系化、整体化, 教师的教学重心必须在角度指引、方法指引方面用力, 以帮助学生能够对历史学科真正宏观把握, 对微观史学概念清晰理解。那么, 有哪些常用角度指引呢?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寻找历史概念之间的联系, 进行历史思考。

1. 历史发展进程及历史规律。以宋明理学为例, 学生从理学的背景———三教合一作为概念网的源头, 根据历史发展进程, 进而构建理学在不同时期不同理学家的对其理论发展这样的一个小的概念网络。

2. 史学理论的运用。以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应用为例, 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儒家思想发展到“理学”与“心学”阶段, 一方面, 反映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学本身具有自我调节、适用时代的本能。另一方面, 说明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中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促进或阻碍作用, 如推动了宋朝的“文人画”的发展。

3. 架构历史与现实的桥梁。如由宋明理学的思想内涵, 可以联系到“修身养性”“中华民族性格”“文人气节”等, 由“理学”作为“新儒学”的发展可以联系到“建设和谐社会”“和谐发展”等。

4. 横向与纵向联系。横向: 宋明理学与文艺复兴建构联系; 纵向: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发展历程, 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宋明时期理学—明清时期儒学批判等, 由此认识到主流思想演变是一个不断吸纳融合各种思想流派的过程。

在一轮复习实际教学中, 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宋明理学”概念, 至少要设计两个环节进行师生互动:

第一环节:学会提炼概念, 自主建构体系。

教师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主要观点、历史影响三个角度回忆所学, 在分析、联系、思考基础上提炼概念。挖掘各种理学流派发展进程中的相同点, 提出问题思考, 教师根据问题重新整合资源, 根据学生情况创设问题情境, 指导、观察学生活动予以纠正, 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建构与概念相关的体系。

学生处于学习主体地位, 整体梳理宋明理学知识体系, 结合教师提示, 通过回忆、翻阅有关复习资料, 认识再现宋明理学的内容, 在梳理过程中, 找到核心概念, 并准确表达出来。如历史背景方面: 儒学危机、冲击独尊地位、三教合一, 儒学者探索。主要观点方面: 世界本源、性即理、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心即理、致良知等。历史影响方面: 注重气节、自我节制、社会责任、历史使命感等。

第二环节:学会培养能力, 真正提升素养。

教师布置研究任务, 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并及时指导。根据学生对宋明理学的“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比较情况, 设计两个比较性的问题: ( 1)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对求“理”的途径比较研究; (2) 比较朱熹与李贽对待儒家思想态度比较研究。根据问题与学生认知提供相应材料, 提升学生的历史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一:朱熹一生著书是209卷, 编撰书籍是210卷, 注释有38卷, 校勘是72卷。朱熹认为宇宙之间, 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 地得之而为地, 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又各得之以为性; 其张之为三纲, 其纪之为五常, 盖皆此理之流行, 无所适而不在。而陆九渊没有专书留下, 著作数为零, 只是后人为他编纂了文集。陆九渊强调人的本心作为道德主体, 自身就决定道德法则和伦理规范, 使道德实践的主体性原则凸现出来。其中一句著名的话:“吾心即宇宙” ( 研究角度之一:著作数量相差悬殊) 。

材料二:“如果敌机来了, 朱熹就会叫他的弟子爬到书架上, 去翻查飞机的种类性能和各种防控的知识。”“陆九渊会让他的弟子闭目静坐, 泰山迸于前而目不瞬, 不为机声所慑。” ( 研究角度二曹聚仁先生的比喻) 。

材料三:夫人者, 天地之心, 天地万物, 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 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 不知吾身之疾痛, 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 不虑而知, 不学而能, 所谓良知也 (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

材料四:至论天下之理, 则要妙精微, 各有攸当; 亘古亘今, 不可移意, 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 而其所行所言, 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

材料五:前三代, 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 岂其人无是非哉?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固未尝有是非耳。……被服儒雅, 行若狗彘…… ( 李贽《藏书》) 。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所掌握的方法, 选择自己的历史观点, 阅读补充资料并有效选择论据 ( 提取信息) ,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认识、思想碰撞、分享见解, 在分析综合历史信息基础上, 加深对“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宋明理学与明清儒学的理解, 解释对相关比较性问题的观点, 进而形成知识体系。

第三环节:学会灵活运用, 提升思维能力。

此环节实效性就看是否会运用概念分析问题, 这就要使教师引导学生应用历史概念来分析、论证和解决问题。例如, 可以运用“宋明理学“来分析宋朝的“文人画”、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 等等。

经过一轮复习后, 学生即将参加高考, 无论是知识和能力还是思想认识层面都有提高, 从培养目标看, 提高分数固然重要, 但绝不是唯一目标, 仍然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要求, 提升学生思维理解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仍很重要。高三后期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能力分层很明显, 基本有三层: 第一层次, 史实基础非常扎实, 历史概念表述规范准确、注意内外联系、历史逻辑、思路清晰;第二层次, 史实基础比较扎实, 历史概念表述比较规范、问题联系不全面、答题思路拓展不够;第三层次, 历史史实不扎实, 史实混乱、概念不清、答题表述不规范。面对这样的现状, 高三后期的试题讲评中史学概念教学重心选择应该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 提出不同学习目标的要求, 这就要理明各种学生层次, 找到其知识水平的“最近发展区”, 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因此, 可以这样说不同的学情需要不同的学习目标, 决定了高中历史教学必须重视史学概念分层教学重心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向勇.学贵自悟, 守旧无功.中学历史教学, 2011, (7) .

[2]张帆.用概念教学提升历史复习效果之我见.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3, (3) .

[3]张帆.用概念教学提升历史复习效果之我见.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3, (3) .

上一篇:预防食物中毒下一篇:花鸟画的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