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分层

2024-05-22

隐性分层(共11篇)

隐性分层 篇1

摘要:中职学校以教育本体的身份参与市场竞争,是机会更是挑战。中职学生隐性逃课现象削弱其竞争力,分层教学是唤醒中职学生求学自立能力、提升中职学校办学质量的必走之路。何为分层教学?中职分层教学如何实施?本文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隐性逃课,分层,中职分层教学

0 引言

中职教育不同于九年义务教育和大学高等教育,从教育的内容和教学的体制上而言,可以说是对义务教育的补充和扩展,到高等教育的过渡和适应,但这也决定了中职教育的尴尬地位,直接造成中职课堂问题多多。这些课堂问题在中职学校都已司空见惯,他们虽没大张旗鼓地旷课,但其实质无异于直接性地旷课,我们把它称之为隐性逃课。要消除中职学生的隐性逃课现象,让中职教育发挥实效,中职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1 中职教育中的分层教学

正确认识当前学生现状,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是实现中职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方法。分层教学的着眼点归结为:(1)分层对象的知识能力结构。(2)如何实施分层。(3)分层对象的有效提高。把这些串联起来,分层教学就是分层实施者根据分层对象现有知识能力结构和前瞻倾向,科学有效地把他们分成不同小组,注重共性又强调个性,各小组在分层实施者恰当的分层策略和彼此协作中得到长足的进步与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模式多样,广泛收集,归纳如下:

(1)初始分层教学模式,即班内分层。在初始班级中,摸清学生的基础,了解他们的差异,拟定他们的层次目标,实施个性化的层次教学和辅导。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注重阶段性的培养记录、目标考核、发展评价;在考核评价中又注重考核标准的分层,细心分类考核,不以一把尺子来衡量;注重发展性的班评、互评。

(2)流动分层教学模式,即班际分层。在学校日常检测,班内分层摸底的基础上,以学情为前提,以兴趣为向导,组成新的学习团队,不单纯地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取而代之的是流动的、大范围的走班学习交流,即班际分层。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基础到对应的新团队学习,教师则相应的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环节,降低同一基础学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了优生的学习广度、深度,使他们能较容易地达成学习目标,培养起学习兴趣。

(3)自主分层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充分尊重,对学生艰辛付出的充分肯定,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无限激励,从而达到最好的分层效果。即在学生选择好分层层次的基础上,依据后续努力、学习现状,在学期末进行层次调整,调整时充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引导学生重新解读努力后的自己,再一次给自己定位,配合“分层测试卡”,帮助学生整合新旧知识,完善自己的学习体验,以便学生日后更有创造力的学习。

(4)辅助分层教学模式。即为了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分层学习,必须借助网络、多媒体、社会模块等平台优化学生的分层、分层学习,设计出更适合每类学生的分层目标、分层内容、分层资料等素材,促使学生顺利完成阶段性学习,并顺利进入下一个知识模块。

(5)互动分层教学模式。分层实施者在进行基本分层的操作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互帮互学意识、参与合作意识、共同奋斗意识、互相欣赏意识、团队意识,充分调动师生间、学生间的人际互动,形成学习合力,共同参与,共同进步。这种分层模式不仅强调了学生层次的差异性,而且利用了每名成员合作协调发展的集体隐性力量,是值得探究的分层模式。

(6)定向分层教学模式。也就是依据学生的毕业去向分层分班教学,通过学校日常检测,班内摸底调查,细致认识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就业升学选择,充分尊重他们选择的同时,也客观呈现他们自身的学习现状,助其定位。在此基础上,划分升学班与就业班两个层次,两个班主要文化课教材、进度相同,只是教学目标、只是难度有差别,升学班重应试能力的培养,就业班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当阶段性的水平测试合格后,学生们依据现阶段能力特征参与第二次选择,使他们拥有重新选择和坚定选择的机会。同时升学班更加强调应试技能培养,就业班则更加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

2 实施中职分层教学的原则

那如何有效的实施中职分层教学?必须遵循几个原则:(1)理论辅助实践。“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循环教学模式。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遇到困难,技能得不到提高,这时候再用理论去指导,就会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搭建分层教学的平台。整合现有校本资源,在同一专业当中以试读的方式,在单位时间内进行学生技能的测评,再实行淘汰制分班教学。(3)尊重学生的兴趣进行分层。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进行分层教学,有利于教学顺利开展和目标的实现。(4)必修课与选修课紧密结合进行分层。明确必修课与选修课开设的真正目的,即选修课是必修课的延伸和扩展。以本校情况而言,2007级每班学生接近70人,教学量大,教学任务繁重。而教学课堂却是有限的,开设选修课,学生就可以将必修课上的问题拿到选修课上去解决,这样的分层起到的就是知识、技能的弥补和扩充功效。也就是在以学生兴趣为前提,自主选择专业之后,再根据学生基础进行目标教学。

3 分层教育实践

通过分层教学发挥每位学生潜能、特长、创新能力的递进增长功效绝对必要。以车工为例,可以尝试进行如下方面的分层教学:(1)在调查学生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通过第一轮实习的综合情况分析,再综合学生基础知识、认知能力、认知方式和方法、积极性和主动性、技能的接受能力等诸多方面以及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差异”,分别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综合评估,然后将学生分成A、B、C三层。当学生变化较大时,可通过综合评估后改变其原有的“分层界限”,以便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更加优化车工实训指导工作。(2)将传统教学目标修订为弹性目标。学生一系列的学习行为是衡量这些目标达成与否的标志,大体上可以分成这样三层,即基础目标、提高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从不同层次的目标开始学习。最终要达到的成效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可望可及,层层推进”。在数控实习中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方法为基础性目标;数控车床维护,加工方法小改革、操作熟练,能理论结合实际为提高性目标;进行工艺改革,能够设计、制定技术文件,能够扩大数控车床使用范围等为发展性目标。(3)实训指导教师必须全面详细了解学生情况,而不是纯粹的、传统课堂式的讲解、讲授和示范。实训指导教师必须给予不同学习个体以不同的个别化指导。(4)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把评价作为手段,以促进教学为目的,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不能完全凭制作件得分来进行评价的方法,首先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再与以前进行纵向比较,同时在评价过程中,强化激励机制。

4 结论

当然,一切举措都是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为出发点,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技能。传统教学已经暴露出中职教育的诸多矛盾,从隐性逃课现象可见一斑,中职分层教学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时新宇.浅谈分层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26(1).

[2]宋成利.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的分层教学[J].管理学家,2010(8).

隐性分层 篇2

晋师附小 张兰兰

一、课题的提出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过于单一的课程设臵、教学标准和教学要求,不能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能够在教学中能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体会到数学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这就需要我们一线的教师在课堂这个“小阵地”上灵活的将班级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探索一条在班级授课制下能最大程度顾及学生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既而能促进所有学生得到自己最好发展的途径。基于这些思考,我决定使用分层教学对学生进行教学。合理的分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能弥补班级授课制“强者吃不饱,普生吃不好,弱者吃不消”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体验成功;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帮助自学;保护学生的创造和创新力。

二、研究对象、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二(3)班、二(4)班。

(二)研究目标:

1.总目标:通过课题的实施研究,以课程为“材”因学生之“才”选择合适的学习环境,通过引导和协调师生间教与学、生生间学与学积极的相互影响产生良好的学习合力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学习,从而充分挖 1 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最终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2.层次目标(既有共性基础又有层次差异):

各层次均注重知识与技能及学习的过程和方法。A层——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善于驾驭数学式语言进行个性表达;B层——能够创新,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敢于尝试自主解决学习问题;C层——能够在引导下尝试创新,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指导与协助下解决问题。

(三)研究内容:

1.学生分层,寻找学生和谐发展的教学组织形式。2.教学分层,探索学生合理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3.测试分层和评价,尝试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制方式。

三、研究的途径和策略

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因素,将学生分成同质相似学习组进行分类指导。主要在目标分层、分类指导、分层检测三个方面采取以下一些具体措施:

(1)研究教学要求,目标分层。学生学习数学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尤其到了中高年级,随着内容的加深,一部分学生开始觉得不如以前学得轻松。但每个学生,包括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都具有学习的潜力,教师的教学要有利于发展和开发学生的潜能就得认真做到三个“熟悉”——熟悉课程标准;熟悉数学教材;熟悉学生起点,从而制定符合各层次学生学习的可行性层次目标,便于教师施教和学生学习。

(2)教学过程分层,因材施教。实际上分层教学其核心就是教学 过程分层,即因材施教。在实验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步骤:

①展示层次性教学目标,供学生选择。

上课开始,教师采用或口述或板书或投影等形式呈现层次性教学目标让学生选择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当前目标可按照自己的实际而定,但要注意每个人的选择应是动态的。这样就能给学生创造多种尝试,选择、发现和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的思维、情感处于激发状态,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并不断向高一级的目标前进。例如:把日常课堂练习目标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设计具体的下列内容要点,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C层:巩固练习;B层:提高练习;A层:拓展练习。再如:把问题解决的训练目标分为三个层次。C层:提倡独立思考,有困难可以在与同学交流的基础上用至少一种方法解决问题且能理解所用方法;B层:要求独立解答,至少用一种方法解决问题,能清楚地说明所用方法的因由;A层:必须独立解答,至少用两种甚至更多的方法,不仅能理解还能自主优化。

②创设多样性学习条件,倡导自主学习。

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来不及,也不可能逐层次讲解指导。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在教师的统一教学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定学习目标进行自学。为保证各层次的学生能顺利自学,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解决“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为此我制定如下做法:

A、分层设臵递进式问答。针对A层学生设臵示范性问答;针对B层学生设臵激发性问答;针对C层学生设臵模仿性问答。

B、分层次进行学法指导。对于A层学生采取“指着走”:这部分学 生基础比较扎实,思维品质也比较好,对他们大胆放手,以其自学为主,辅以点拨指导,这样可以挖掘其学习潜力,培养其自学能力,让他们切实有种成就感;对B层学生是“领着走”:相比较而言这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能力较A层逊色一些,因此他们所不理解的问题,课堂上必须得做深入细致地讲解,使其充分领会;而C层学生就要“扶着走”:由于这个群体无论在学习基础能力还是思维品质等方面都比较弱,除在课堂上进行巩固性指导外课后还要进行强化性基本训练,只有先把基础夯实了才可能谈延伸和提高。

C、分层次练习。分层次练习是分层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步骤之一。在练习的分层设计上我们突出两点:一是练习题的层次性一定要符合教学目标的层次,让A层学生的余力得以施展,B层学生的水平全面发挥,而C层学生的水平拾级而上;二是练习题的可攀性,即把练习题的广度和深度定在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吃得着”符合自己喜欢的“桃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都有属于自己的收获,尝到攀登进取的甜头。

四、研究原则、方法和步骤

(一)研究原则:

1.尊重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个性特征;2.班级范围内隐性分层动态实施;3.多元分层推进的立体教学结构;4.全面指导学生自主性选择.(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2.教学实验法;3.经验总结法;4.其他方法.(三)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查阅信息、制定方案、对象分层。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4月至2013年9月)分层教学、方案调整、再度实施。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10月至2013年12月)分析素材、得出结论、撰写报告。

五、预期研究成果。

1.逐步缩小差距,实现差生在进步,优生在提高。使学困生在兴趣、信心、认知、学习方法和策略上都有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2.课堂温馨和谐,教师教学轻松。使所有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差生不会觉得自己的任务太难,优生也不会觉得自己的任务很简单,人人都有事可做,人人既可以当老师也可以当学生,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一遇到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老师。所以教师的工作就会相对轻松了。

初中英语隐性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篇3

一、结合学生特点。引入话题

在开始阶段,为了引入话题,教师分别提问一名差等生和中等生:"What sportd0 you like best?”由于大多数学生都非常喜欢体育课,因而这两名学生也还是比较积极地发言:

51:1 like basketball.1 arⅡa lakers tan.

S2:I think I like football.because I like watch football game.

学生发言结束后,为了进一步活跃课堂氛围,教师让优等生猜猜老师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没想到,大多数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纷纷猜测:“You like run ning.”“You like teaching.”……这样就完成了话题的互动,不仅激发了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发言欲望和思考热情,还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使得课堂氛围更加融洽。

上述话题的讨论没有固定的范围,主要是借助于话题谈讨实现老师与学生的认识交流、情感交流和心理交流,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调动思维,为引入教学内容打下基础。如“soccer ball”是“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的关键词,不管是哪一学习层次的男生都对美式足球的兴致非常高,对此,笔者提出以下问题:“Do you think what's soccer ball?”对此,很多学生可以轻松地回答:“Just a ball games which is popular in American.”“Afootball named soccer ball.”……学生的这些回答让人惊讶,笔者并没有料到学生对美式足球会有这么深的认识,这也说明了在信息化社会环境下,学生知识面窄这个问题已得到妥善解决,只要我们注意引导,学生还是能理解一些陌生事物。为了对教学内容进行深人的探讨,笔者又提问优等生:“Who did see the soccer ball?”“What colour was it?”“What can we do join in?”“Do you like the soccer ball?”“Do you think there will be a soccer game between China and U.S.at the Olympic?”

这些问题使得优等生的思维进一步发散,他们会根据这些话题进行探讨。比如,见过美式足球的人,会对美式足球介绍一番;没有见过美式足球的,会谈一谈自己认为的美式足球的样子。无论何种答案,都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然后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与前面的问题相比,最后一个问题的发散性更强,充分发挥了优等生的想象力。以下是几名优等生对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

S1:No.there is no soccer game at the Olympic.

S2:No,it is a Violent game,nobodylikeit.

$3:Yes,if the game breaks out,we willbegged the U.S.team for mercy.

尽管这些学生的回答不尽相同,却是优等生积极思维的表现。为了确保全体学生都能保持一定的思维活力,且都有机会参与到话题的讨论中,笔者没有对此进行过多的限制,以免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在话题讨论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对此教师应做适当的引导,使学生能始终围绕话题来开展讨论,从而使得隐性分层教学立足于教材,又可以超越教材。一言概之,在开展隐性分层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创设话题,营造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相对自由的空间里充分对话,实现不同水平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二、层层设梯。逐步掌握重点和突破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性,教师要设置阶梯式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跳一跳”达到更高一级的学习层次。以教学材料“A little, green man”为例,教师可以把其分为三个部分,并对每个部分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分解(从难易程度上看,难度逐渐增加),然后再据此设定教学策略、训练内容。

在第一部分,笔者根据该部分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展开提问,然后出示故事的开头画面,让学生根据图片提出问题,训练学生看图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S1:Whats her name?

$2:Where dose she come from?

S3:What eolour is her skin?

S4: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本次提问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材料内容有大体了解,明确故事的来龙去脉,属于教学中的初级阶段,适合于提问中下水平的学生。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给出的各种答案,并借助以上几个问题促进中等水平以上的学生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自主地阅读资料,了解故事第一部分的具体内容,为第二部分的教学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是教学的重点,笔者先利用视频、图片展示故事的经过,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引导优等生进行解答。由于有了前期的铺垫,学生始终保持较高的提问题和回答问题的热情。通过一问一答,学生开始进入讨论的高潮。在提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差等生和中等生会主动模仿老师提问的句型,继而实现英语知识的输入与输出。本部分资料是学习的深入,需要教师积极引导优等生进一步了解和深入研究资料内容。只有这样,优等生才能够自主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以及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这一阶段有助于学生深化知识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第二部分的学习中,学生完全成为了课堂的主角,其每提出一个问题,都会有其他学生做出解答。在此过程中,教师所需要做的就是,用多媒体把学生问的思维碰撞过程记录下来,供学生日后参考和复习。

第三部分是故事的收尾阶段,在该阶段,笔者引导优等生对故事进行系统地概括,加深其他学习层次的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认识,并对差等生和中等生在讨论中出现的语法类错误、理解类错误进行了纠正,确保大部分学生能准确掌握知识点。本部分属于能力拓展阶段,在大部分学生完成本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还要针对今天所学知识进行拓展訓练,积极引导中等生和优等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隐性分层教学中,笔者有如下教学心得:在信息时代,初中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因此,教师不能轻视学生的认知能力,而应正确认识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特点,设置有层次性的问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在有梯度的问题牵引下逐步掌握知识。

隐性分层 篇4

一、“商务英语教学隐性分层”的提出与实践理论背景

1.班级现状与反思

职业学校招来的学生, 由于种种原因, 学习目的自我不明, 学习态度自主不力, 学业成绩参差不齐, 学科基础深浅不一得很明显, 尤其英语发音的不统一不规范更突出。而且, 这些学生正处在青春逆反心理期, 自尊心强盛不测, 自信心漂移不定, 自控力时常不稳。诚然, 可塑性也比较宽大, 但情况转化反复无常, 当然最希望学困生转优, 不愿看到学优生变差。

11商务英语 (五年制) 班是由27位学生组成, 刚入学时由于部分学生并非是选择该专业录取, 而是被分配到该专业, 所以班级学生出现多级分化的情况。班级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 而且高分几乎没有, 中间分的也少, 及格线下的人比较多, 几乎成不高的倒T型。如何及时缩小及格线上下人群的比例?如何及时解决教学要求的整齐划一性与学生学科基础之间的差异矛盾?如何能大面积地提高商务英语教学效益, 争创我校商务英语专业的良好名片牌子?为此, 我校在2013年申报立项了《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商务英语专业隐性课程实践研究》课题, 我参与了“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的隐性课程实践研究”子课题的实践和研究, 希望通过隐性分层组织教学、改革教法,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 达到较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和计划, 于是悉心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不断开展研究探索总结。

2.“商务英语隐性分层教学实践”的理论依据

平常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常用“显性分组”, 因为青春期学生的求好欲和竞争意识多比较强, 这有利于相互你追我赶, 努力向上。其次, 由于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差异, 家庭条件和生活环境等的影响, 造成每个学生的多种差异又比较大。多种差异的学生组成一个班学习, 就是一个团结和谐的集体, 就是一个荣辱与共的团队, 科任教师显性分组就需要教导有方, 有教无类, 互帮互学, 齐头并进, 同门共兴。那么, 为什么同时要用隐性分层教学呢?虽然学生们课程基础层次不同, 但是如果直接显性将学生们分成几个等级, 一方面会让学困生或后进生造成自卑心理, 甚至产生自暴自弃情绪, 另一方面在这种显性分组思想下, 教师容易降低对低层次学生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隐性分层”。

“显性分组, 隐性分层”的教学模式, 有利于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热情, 抑制学优生骄傲自满情绪的滋长, 有利于培养互帮互学的精神, 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思想。由于本课题中子课题的限制, 本文主要是阐述隐性分层教学的实践和研究。分层教学并不是新名词, 早在20世纪80年代, 我国一些普通教育的学校, 就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探索, 有成功的实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 上海率先提出和实施了分层递进教学改革的实验, 并有成熟的探索经验总结。再像北京市十一学校的英语学科分层教学实验, 就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当时的“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分成A、B、C三个层次, 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改革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最低层次的学生也大多达到了大纲所规定的教学要求。从近期的教学发展思路来看, 分层教学越来越适应各级各类学校的发展规律, 对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促进学生的进步, 提高教学效率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分层递进教学法, 越来越多受到大中小学领导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

但是, 由于商务英语教学的起步较晚, 这方面的研究还较少。

我的商务英语隐性分层教学理论,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启迪:

第一, 从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启程分层教学的可行性。孔子就提出:“深其深, 浅其浅, 益其益, 尊其尊”。“隐性分层”就是看重自尊, 承认差异, 润物细无声地进行有差别有层次的教学, 其目的是“人人出成绩, 出最好的成绩”。

第二, 从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思想, 启导分层教学的必要性。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 (或是学习机会) , 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 那么,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 让学生在尽最大学力能够达到的区域内学习。如果超出最近发展区, 教师应该进行适当的引导与调整。学生能够选择的事, 教师绝不越俎代庖;学生选择不当的事, 教师应稍加调整;学生不会选择的事, 教师应暗示启发。

第三, 从活动教学法的思想, 启发分层教学的互动性。活动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学生参与活动, 通过听觉、视觉、空间知觉、触角等, 在大脑指挥下协同活动而获取知识。以活动教学法为主、教学效果显著的课堂模式称之为活动教学模式, 也简称为“活动教学”。

该教学法在北美广为使用, 颇受教育者和家长的好评。

二、“商务英语隐性分层教学”的概念, 策略及原则

在查阅一些理论知识, 参考和借鉴一些成功案例的前提下, 我对“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的隐性课程实践研究”的概念, 策略及原则, 做了如下归纳总结:

1.分层教学的内涵

综合各家观点,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等, 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 对学科水平、学习态度和认知能力差异的组区别对待。这些组在教师恰当的隐性分层中实施教学, 使教学效果得到多快好省的发展提高。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以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为依据, 在仔细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 以及充分了解学生认知差异的基础上, 寻找教学与各层次学生认知水平的切合点, 分层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体验成功的快乐。

2.隐性分层教学概念

所谓的隐性分层教学, 就是教师要知中有据, 做到心中有数、教中有别、别中看进, 教学中为避免教学目标方法的“一刀切”, 以至于挫伤学困生的积极性, 抑制学优生的上进心。于是, 暗中把学生进行分类, 针对不同智力层次、不同基础类型的学生, 相同的学习内容, 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 采取不同的互学方法。如果在班内明文将学生按学习成绩或学习态度分出各种层次, 容易伤害部分学生的自尊心, 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藐视他们的自胜心, 对于部分学困生可能会出现“破罐子破碎”的消极情绪, 导致班内分层教学难以实施, 为此, 隐性分层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增添了教学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3.隐性分层教学的策略

第一, 认知差异分层的合理性。在进行隐性分层教学时, 首先根据学生之间的认知差异和学习方法态度与性格特点等非智力因素作为参考变量, 来区分学生层次。教师应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 在某些方面具有大致相同的特点, 抓大放小, 事必躬亲, 以便于自己能有较准确地开展教学, 有助于教学效果从多个维度贴近学生的本质特征。

第二, 不同目标分层的必要性。教学目标的分层设置, 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期工作, 是决定教学活动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各层教学目标既要科学准确地设置在相应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同时也应是教学总目标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这里, 分层目标的设置同样必须遵循教学目标制定的一般性原则, 避免使用官僚教条、高大完好的要求, 力求清晰准确和恰当, 以利于学生自我要求和自我检测。

第三, 授课形式分层的主体性。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过程可概括为:分层质疑和自主学习, 小组讨论和分类指导, 信息反馈和分层释疑, 分层练习和归纳小结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要设计可选择的活动,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 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难度相当的活动, 重视学生的自我选择,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4.隐性分层教学的五大原则

第一, 隐密性原则。分组分层教学的各个环节其实都渗透了分层, 只是没有鲜明地告诉学生具体分为哪个层, 怎样分层的, 尽可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让他们在完全卸掉压力包袱的前提下, 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不计过去看现在, 不翻旧账看新高, 努力提高自主学习效率。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只要教师心中有数, 有意识地对各层的学生教学要求兼顾到, 学习情趣督促到, 上课发言注意到, 面批面教邀请到, 谈心家访兼容到, 表扬奖励顾及到。让每个层次的学生, 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取得最佳的收获, 让每个人有不同程度的喜悦和成就感, 这就是隐性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所在。

第二, 全体性原则。在教学中, 始终要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特别是做到不排挤、不歧视学困生, 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要给学生主人翁意识的“权利”和“空间”。“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

第三, 过程性原则。隐性分层教学同样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生的体验和表现比结果更重要, 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进步和落后的体验, 磨练自己的毅力, 激发自己的斗志, 增强学习的感情, 让自己也变得更自信、能自胜, 让学生感受到进步和成功的喜悦过程。

第四, 标准性原则。在分层教学中, 对学困生或后进生适度降低教学要求, 有利于调动积极性, 但不是要降低《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只是对学困生分层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 还必须保证让全体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第五, 发展性原则。隐性分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对各类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要求、作业难度和自学内容等方面都有不同分层。学生在老师心中有“分层”, 但不给永久性的“定层”,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 用助推的方式要求每位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多方努力后, 当学生的实际水平有所提高的时候, 老师就该把他隐性划入更高层次来考量他, 督促他, 适时进行谈心探底, 帮扶他确立向更高层次的榜样看齐的信念, 同时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进步的喜悦, 自胜的信心, 成功的勇气, 循序渐进推进每位学困生或后进生, 高明远识推导每位学优生向更高目标努力。

总之, 隐性分层教学在一定的程度上解决了班级制教学统一要求的整体性问题, 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调和了班级制教学与个体性差异之间的矛盾, 为大面积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了捷径。在11商务英语 (五年制) 班学生中,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商务英语隐性分层教学, 学困生进步有了明显的进步, 全国职场英语考试, 共有25人通过考试, 通过率为92.6%。

但是,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许多教育教学工作者在研究隐性分层教学的实践中, 忽略了对德育分层教育的研究和尝试, 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全面进步, 也不利于分层教育思想的推广和运用, 更不利于多快好省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有待笔者和同行们齐头并进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罗显华.在新课程标准下对语文教师角色转变的初步认识.江西.都市家教, 2012.4 (179)

[2]邱少玲.写作指导中分层教学的几点尝试》, 吉林.吉林教育》, 2011 (Z3)

[3]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5.2000.10

初中英语教学中隐性分层的探讨 篇5

关键词:学生差异;隐性分层;合作学习;体验成功

一、初中英语教学实施隐性分层教学的意义

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英语新课标中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中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必须尊重个体差异,因地制宜、因人实施。即强调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在英语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对所有学生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就不能适应所有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更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由此就会导致班级中优秀的学生因“吃不饱”,使其潜能难以得到充分地发挥;落后的学生却因“吃不了”,而加重其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使其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击而导致学习“掉队”。这不仅影响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也会导致部分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在无形之中被摧毁,使英语教学的实效性大大地降低。

每个学生,包括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具有学习潜能,教师的教学要有利于开发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如果在班内明文将学生按学习成绩分出各种层次,容易伤害部分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导致班内分层教学难以实施,为此,隐性分层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选择。

二、隐性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

(一) 学生的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是进行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因此从初一入学开始,就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毅力、兴趣、智力水平及内在潜力来划分学生层次。把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基本功扎实、学习主动、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接受能力强、潜力极大、有超前的学习愿望。B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有一定的进取心,可是接受能力稍微差,基础不扎实。但有一定的能力和潜力,需要老师扶一把,给以一定的督促和辅导。C层次的学生学习不自觉、基础差、思维反映慢,在学习上有障碍:有的是对学习英语不感兴趣、懒于开口、怕吃苦;有的是缺少家庭辅导条件,需要教师时刻关心和督促。

然后再把这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编排成若干小组,并设A层次的学生为组长,每位组长负责B和C层次的学生各一到两名,负责他们作业的监督和检查、课文的背诵、疑问的解答等。但是这样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发展情况随时调整,这样分层设组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引发学生的动机,学生的英语水平就会突飞猛进。

(二) 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分层

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这和他们长久以来形成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等有关,这种差异一时又很难改变,所以要根据差异将他们分为若干层。对于优层学生在教学中可以“指着走”,以其自学为主、辅以点拨指导,这样可以挖掘其学习潜力,培养其自学能力。对于中层学生要“领着走”,对他们所不理解的问题,课堂上要做深入细致地讲解,使其充分领会。对于学困层学生要“扶着走”,在课堂上要时刻关注他们的注意力和课堂参与度,及时提醒他们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要让他们能完成简单的任务、体验成功的喜悦,当然还要进行各种课外关注和辅导。对这层学生还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建立心理优势。

(三) 教学目标分层

长期以来,多数教师习惯于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分析,这势必造成成绩好的学生因觉得简单、容易达到要求而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成绩差的学生因觉得有难度、达不到要求而产生自卑心理的局面。只有进行目标分层,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有充分的学习机会,并学有所获,才能达到激发各个群体的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事实上,新教材无论在教学大纲上还是在教材内容上也作了明显的层次划分。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特点,应该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合乎要求化目标。A层学生在全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得到较大提高。B层学生重点以掌握教材内容为主,力争不存在缺、漏、忘、记忆混乱等现象,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C层学生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适当补充一些内容,教师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在提高学习信心、激发潜能方面有所提高和突破。

(四) 课堂教学内容分层。

根据新教材难易度的差异,教学内容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如每课的新单词、短语、日常交际用语,这部分内容要求每层学生都能掌握;第二类是重点知识、语言点的运用,如每课中出现的新的语言点,要求A、B层学生掌握、消化、巩固和提高,C层作一般理解;第三类是难点知识,对C层不作要求,B层作一般理解,A层要求

能突破难点,为以后的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施隐性分层教学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一) 实施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提倡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实践、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语言。“合作学习”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班容量大、难以用合围的方式排座的情况下,可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水平编组。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性格、知识和能力互补,在任务活动中每当遇到困难时能及时得到一对一的帮助,同时也巩固和熟练了已学知识。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做到及时的互助的共赢。

(二) 及时对各层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

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其表现力也是如此。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合理评价,在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不同层次要求时要及时合理地给予评价,让各层次水平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教师不能以考试成绩的取向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应着眼于转向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情感、态度的评价,转变学生学习知识取向,真正体现、实施素质教育。

隐性分层 篇6

所谓“隐性分层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层类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 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 采取不同的施教方法, 从而最终达到使不同层次学生体验成功, 促使教学班内学生整体发展。

通过教学, 我发现初一学生在英语学科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如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深入探索, 我也开始在初一英语教学中尝试了“课堂隐性分层教学”模式, 并且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

一、情感投入的分层

《学记》有云:“亲其师, 信其道”。只有亲近学生, 走进学生的心里, 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注, 才能让教学更好的开展。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 在平时课堂教学中, 将难度大的问题留给他们, 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和更高的期望。对于中等学生, 在课堂上更多的让他们参与进来, 给予更多的鼓励语言, 让给他们感觉有希望成为更优秀的学生。对于基础差的同学, 把那些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 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 同时对于他们的正确回答给予更多的赞许和鼓励。让他们爱上英语, 不害怕英语, 重新拾起英语学习的希望。

二、学习方法指导的分层

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这不仅和他们的兴趣有关, 也和他们的学习方法有很大关系。所以在平时教学中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学习方法指导。对于优层生在教学中可以“指着走”。对他们大胆放手, 引导他们以其自主学习为主, 培养自学能力, 对于中层学生要“领着走”。对他们不理解的问题要深入讲解, 对于学困层的学生, 要“扶着走”。对他们的作业, 我尽量采取面批的方式, 对于其中的错误及时指正分析, 使他们对每个知识点都能更好的把握。

三、目标要求的分层

“课程标准”提倡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实践性强、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型教学方式, 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 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实践教学中不可能达到对同一任务全体学生都完成的效果。因此, 有必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

四、最终评价的分层

由于个体差异, 目标要求不同, 在最终评价上也要体现隐性分层。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努力挖掘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 把握各层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采用口头表扬, 评语鼓励等形式, 即肯定学生, 又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潜力, 使他们在初步成功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 适当降低要求, 让学生首先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之后在他们品尝了第一次成功喜悦的基础上逐步再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

隐性分层 篇7

关键词:体育舞蹈教学,隐性分层,实验研究

近年来体育舞蹈项目在我国高校体育院系发展较快,但也存在一些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为了圆大学梦的学子通过体育特长的途径进入大学校园,他们表现出的对体育舞蹈专业的兴趣、态度、动机、身体素质差异和对运动技术的接受能力都使体育舞蹈专业教师饱受困扰,鉴于学生舞蹈基础和功力层次水平差异,教师再也不能用统一的目标、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为了缩小差距,使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类型学生的学习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于是班内隐性分层教学的思路应运而生,本文提出隐性分层教学模式并在教学中实践加以验证,是否提高高校体育院系体育舞蹈专业教学质量做了大胆的尝试。

1 研究对象

以长江大学体育舞蹈专业2011级学生(36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采取隐性分层教学模式,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研究对象授课15周,每周4节,接受测试的两组使用的教材都是由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出版的《全国体育舞蹈等级教材》。参与教学的老师是担任本专业教学且教学经验丰富的体育舞蹈专业教师,接受测试的两组每堂课的授课内容和进度一致。本研究主要了采用教学实验、实验比较和数据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2 研究方法

2.1 教学实验法

通过教学实践,实验班采用分层教学模式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技能教学模式教学。对获取的相关数据通过统计处理得出结果, 对本课题的具体任务进行验证。实验后对两个班的各项专项素质进行考试并结合问卷调查进行分析。

2.2 比较法

本研究中,主要在学习成绩、态度、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和学生的成绩分布特点等方面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前后学生的表现进行分析比较。本研究是在广泛搜集、整理可靠资料的基础上,在保证了两个同质班的可比性条件下进行研究的。

2.3 数据分析法

数据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1.0对课题研究以来学生的学期末考试成绩和未采用分层教学之间的成绩前后对比,从中得出有价值的数据,以达到预期研究结果。

2.4 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就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收集资料的。主要针对隐性分层教学前后关于学生的学习的情感、态度、学习效果等非智力因素进行调查,从而得出更为有价值的数据。

3 结果和分析

(1)以培养目标为出发点。我院共开设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两个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体育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专业基础宽厚,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训练、竞赛,以及科学研究、体育管理,能从事大众健身及体育产业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业余训练、市场经营管理、体育保健康复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初步建立异质学习小组,每组由3~4人组成。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按照《全国体育舞蹈等级考试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的专项技术技能和专项素质分别制定出适合低、中、高三个层次学生的更高要求、较高要求和一般要求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授课内容(可分别选择铜牌、银牌、金牌)和形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教师在动作示范讲解、男女配合技巧、音乐表现力和动作创编等方面要做到细化分层,在保证同步授课的同时又能开展分层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如集中授课, 布置任务分组学习讨论,针对共性问题集中答疑,个别动作单独辅导等。最后,教师在考核与评价时应根据不同层次的男女学生客观情况来制订相应的标准。测试内容既有单人技术评定、男女搭伴的双人配合,又有成套自编表演动作,这样教师同步授课内容与分层教学内容的有机交融得以充分体现。考试成绩只做纵向比较,教师只是按照每个层次的标准进行垂直评价,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学评价对自己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加以改进,从而使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3)实验前后学生成绩对比分析。经过完整的教学实验后,为了能最大程度地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我们依据2013年WDSF最新的评判标准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专项运动能力进行测评,结果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经过学习,学生的专项能力提高很快,实验组提高的幅度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学生在不同舞蹈形式体现出握持姿态及移动中的舞姿的保持、舞蹈内容的编排、把握舞蹈的内涵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优势。隐性分层教学模式的引入给予了学生更多 的自由发展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实施分层教学、分层要求、动态调整和分别指导、逐步推进的教学组织管理模式,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发展。从表2不难看出,通过实验两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前后有明显的差异性,正如他们所说“通过舞蹈学习,让我们每个阶段都有成就感”,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制定不同的目标,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技能技术水平。

4 结论

(1)隐性分层教学模式中,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老师要善于“制造机会”来寻找其闪光点,给予更多的鼓励;对于中等的学生,既要有鞭策又有表扬的激励性评价机制,指出动作存在的问题,教给正确的训练方法;对于优秀的学生采取“高标准,严要求”的竞争性评价机制。

(2)在隐性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把授课内容(男女舞步的学习、男女配合技巧、表现力和创新性方面)进行分层并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可以说是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既保证了同步授课又进行分层教学,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讲授中,教师应分解难点、突出重点、引导优等生、激发中等生、带动差等生。

隐性分层 篇8

近几年来,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 大学生层次多样化、学习基础和整体差异加大, 教学矛盾日益突出, 教学效果费时低效。在教学实践中, 许多教师经常感叹“现在的学生真难教, 真难管”。课堂上, 常常出现学生听课不认真现象, 课堂气氛沉闷, 由于学生课堂参与意识不强, 致使教学互动难以开展, 无法实现有效教学。实际上, 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失去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丧失了学习英语的信心主要原因在于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教学目标, 统一的教学管理, 同样的教学方法导致的。为了提高每个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使每个学生 (差、中、优各类学生) 的潜力都能得到开发, 实现“让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都增强”的教学目标, 实施隐性分层递进管理势在必行。隐性分层递进管理主要是指教师采用内在尺度法, 在原班级不变的前提下, 综合考虑学生入学基础、智力水平、兴趣取向、学习潜能等情况, 私下将他们分成差、中、优三个等级, 采取异质分组法, 把同一水平的学生分配在不同的组内。层次结果只有教师掌握, 不向班级公布, 本着异质合作原则, 有区别地制定出三个层次 (A (低级) 、B (中级) 、C (高级) ) 的教学目标、英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 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管理, 使差等学生得到转化, 中等学生得到提高, 优秀学生得到发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一、隐性分层递进管理的理论依据

(一)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 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其潜能, 超越其最近发展区到达其很难发展到的水平, 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余教授在什么叫最近发展区一文中写道, “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 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而停留在现在发展区的教学, 只能阻碍学生的发展。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的过程, 即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不会转化为会、把不能转化为能的过程。”的确如此, 要做到这点, 就必须如奥苏伯尔说的, 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 就是教师在教学前首先要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 要对学生的知识“有底”, 只有这样, 才能在这个基础上, 让学生走向最近发展区。

(二)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 “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 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 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本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理解和掌握任何教学内容, 其关键是教师要提供适当的教学条件, 运用恰当的教学管理方法, 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学习的B级或是C级。隐性分层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

(三) 自主学习理论的内涵

国内学者许锦芬 (2004) 根据我国英语教学的特点, 提出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了解教师的教学目的与要求;二是确立学习目标与制订学习计划;三是有效使用学习策略;四是监控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五是监控与评估英语学习过程。具体地说,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和积极状态, 在教师的指导和协助下, 通过自我尝试、自我体验、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自我实践等学习方式, 发展自己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英语语言技能, 形成适合自己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隐性分层递进管理的意义

(一) 隐性分层递进管理有助于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提高

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之中的一线教师, 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 要加强对教学管理的意识。教师必须得承认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不同的, 不能千篇一律地给学生施加压力;教师首先应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其次, 教师要相信学生能够学会最基本的知识, 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全力帮助他们实现目标。再次, 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学生只要稍稍有进步, 教师就应及时鼓励他向较高层次的目标迈进, 并帮助学生继续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 隐性分层递进管理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任务分析, 即哪些内容属于“已有发展区”要学生自学, 哪些内容属于“最近发展区”需要讲解, 让学生明确要掌握的内容, 即了解教学的目标与要求, 了解每课堂的学习目标, 同时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近期的、具体的、高水平的但又可以达到的学习目标, 并且将一些复杂的目标具体化, 并跟踪检查评估学习过程, 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自己的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 从而激发其自主学习的愿望。

(三) 隐性分层递进管理有助于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发展

隐性分层递进管理正是体现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尊重差异, 并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特征的时间和空间, 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的、自由的、充分的发展, 最大限度地发挥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潜能。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 平等地关注每一个学生, 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能力的机会。隐性分层递进管理是把学生的差异看成是一种资源, 分层评价本身涉及到课堂中师生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 其关系是民主平等的, 对学生所做出的努力进行肯定、正确的评价, 这样不仅有助于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 同时可以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四、隐性分层递进管理的实施

(一) 学生分层

首先通过结合新生高考成绩、入学测试、问卷调查及教师课堂跟踪观察四个方面, 进行量化比较分析, 将学生合理隐性递进分成三个层次:A (低级) , B (中级) , C (高级) 。其次, 每个小组按低中高三个层次2:2:2组成六人合作小组。最后, 学生分层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动态地进行调整, 从而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向更高层次努力。

(二) 目标分层

针对“最近发展区” (现有水平与潜在水平之间的区域) , 确定符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差异目标体系, 合理制定初级目标、中级目标和高级目标。初级教学目标指每个学生必须达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一般要求, 即学生熟读课文, 掌握课文重要词汇和语法。中级目标要求学生注重基础知识, 提高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 毕业时力争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高级目标则要求学生注重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训练, 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 同时要求部分学生达到六级水平。

(三) 教学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运用不同的方法施教。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为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各自的任务, 同时达到预期的目标, 我们主要采用的是隐性同步分层教学, 即在教学过程中, 实行形式上的同步学习、实质上的分层教学。这种教学, 教师并不明显表现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态度, 在操作上隐性地分层要求、分层施教、分层指导、分层评估, 使各类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各得其所”。在教学过程中, 着重难点, 分析重点, 引导优等生, 激发中等生, 带动差等生;课堂提问时,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给学生同等回答问题的机会, 并适当地关注差等生。

(四) 作业分层

在布置作业上, 给不同层次学生布置数量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的作业,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面向中等生, 差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为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具体把作业分为一般级作业、中级作业和高级作业三个层次, 逐步地完成教学目标。

(五) 辅导分层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进行教学的同时, 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为了使全体学生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在分层教学的同时, 进行适当的分层辅导。辅导分层主要是通过各种针对性的课外辅导,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具体地说, 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个别辅导的办法, 针对差等生, 教师指导学生学会思考, 掌握学习方法, 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对中等生, 采用分组讨论、教师帮助学生相互取长补短, 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对优等生的辅导主要是拓宽和加深, 同时给予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机会, 主要通过成立英语学习小组, 组织参加各种第二课堂活动,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六) 评价分层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注重过程评价, 只做纵向评价, 不做横向评价, 强调的是和自己比较, 鼓励学生超越自己, 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进步。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 做好记录。对自主学习能力高的学生, 多进行横向比较评价, 坚持高标准, 严要求, 促使学生谦虚进取;对自主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 采取激励评价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相结合, 既指出不足, 又指明努力方向, 鼓励他们积极向上;对自主学习能力差, 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多进行纵向比较, 更多给予表扬评价, 及时肯定他们的成绩, 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评价分层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培养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五、结语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实施隐性分层递进管理, 既能体现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又能满足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最优化发展, 同时还实现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进而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摘要:为了扭转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局面, 本文提出了隐性分层递进教学管理模式, 并就大学英语隐性分层递进管理的理论依据, 隐性分层递进管理的意义以及在课堂教学管理的实施措施进行了探讨, 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关键词:隐性分层,递进管理,自主学习能力,个性差异

参考文献

[1]郭建辉.大学英语的分层教学[J].怀化学院学报, 2004, 23 (3) .

[2]毛景焕.谈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班内分组教学优化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0 (9) .

[3]谭柳芳.利用学生差异实施分层递进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函授学报, 2005.10.

[4]王世庆.从学习者个体差异到动态教学策略[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 12 (2) .

[5]王先荣.大学英语隐性分层教学实验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 2005.1.

隐性分层 篇9

然而, 在当前的一些显性分层次教学中, 虽然有利于教师整体施教, 有利于学生整体成绩的提高,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易产生自卑感和低人一等的心理, 这种分层次教学损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 不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分班分层教学思想的指导下, 往往会降低对这些学生的要求。而分层教学主要是避免“一刀切”、“齐步走”, 允许学生顺次达到教学目标, 并不允许学生可以不达到基本的教学目标。这就迫切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 运用隐性尺度法, 对学生进行隐性分层施教。

实施隐性分层教学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既可让优等生为后进生提供智力刺激, 使后进生学有榜样, 变得积极起来, 也可让优等生在给差生的辅导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学习更加巩固, 进一步深化。因此, 在教学中必须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的放矢地教学, 力求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尽可能的发展。

1. 学生分层。

隐性分层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 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摸底了解的基础上, 再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态度、接受能力和学习潜力进行分层, 如把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基本功扎实, 学习主动, 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接受能力强, 潜力极大。B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有一定的进取心, 但基础不扎实。C层次的学生基础较差, 有的有学习障碍, 有的对学习不感兴趣, 懒于开口, 怕吃苦, 缺少家庭辅导条件。通常只有任课教师知道学生的分层方法, 而且学生分层是随着学生积极性、能力以及成绩波动呈动态变化的。因此, 分层结构的构成主要是以学生的“自我感觉”和“自我定档”为前提的。隐性分层教学中, 学生分层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 不要硬性规定, 也不提倡按照学生的成绩重新排座位, 特别是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他们非常在乎教师对他们的评价, 当他们被教师鉴定为差生时, 很可能会放弃努力。所以, 隐性分层教学中, 学生的分层应该是松散的、弹性的、自主的, 是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

2. 目标分层。

目标分层是实施隐性分层教学的保证。在教学实际中, 如果对差异较大的学生制定同一的教学目标, 很可能会出现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差等生跟不上的局面。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教师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从学生实际出发, 有的放矢, 区别对待,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有充分的学习机会, 并学有所获, 才能达到激发各个群体的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因此, 在每一节课前先分析教学内容, 把教学目标分层为共同基础目标、预备内容目标和扩展内容目标。共同基础目标, 就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达到而且必须达到的最低教学目标, 也就是C层学生的目标。预备内容目标, 即多数学生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经过自身努力可达到的水平, 这是为B层学生而准备。扩展内容目标, 适合少数学有余力的A层学生, 为其提供发展的空间。例如, 在新目标七下Unit 3 Why do you like Koalas?Part B的教学中, 笔者要求C层学生能够听、说、读、写动词短语sleeping、climbing、fighting、swinging、drinking water及部分形容词, 并能对课文中的插图进行描述, 如:The Koalas are sleeping.使他们能够完成共同基础目标即可;要求B层学生在完成共同基础目标时, 能作适当的发挥和想象, 如:I’m a liontiger..., I’m sleepingjumping like this.并能做出相应的动作等;要求A层学生能够对本单元P13面的主情景图进行综合描述如:This is a big zoo.I see many animals.Look!The mother elephant and the baby elephant are drinking water.The dophins are swimming.…All the animals are very happy.在完成共同基础目标时, 要让学生展开想象, 发散思维, 并着重培养他们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

3. 施教分层。

施教分层是隐性分层教学的最重要的环节, 即在课堂教学及其延伸部分,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有区别的合作教学活动, 使全体学生各得其所。如在新授课中, 教师会采用时间差分层授课。一个新知的引进, 对A层学生来说, 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 并能举一反三;B层学生积极争取赶A层;C层学生则重复多次基本内容。同时我们还采用“递进法”提出问题, 让A、B层学生能有机会得到提高, 使他们“吃得香”, 而C层学生也能回答开始的简单问题, 感到受益非浅。在复习课中, 我们利用A层学生的复述和编出新对话来带动B、C层的学生进行复习, 这样使各层学生自然产生出比、学、赶、超的动力, 使学生的内隐认知机制在英语学习中自动发挥作用, 大大地开发了学生中的资源和各层学生的潜能, 有力地提高了分层递进教学的效果。

4. 操练分层 (课堂) 。

教师设计的任务必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完成, 这样, 学生才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从而产生更持久的学习热情。因此, 在操练中可以给所有学生同样的材料, 但设计不同档次的操练, 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选择练习。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在中学英语口语的教学中,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说英语是非常必要的, 应该提供给每一层学生活动的机会, 特别是应多给后进生活动的机会, 如先让C层学生读简单的单词和句型, 然后再让B层学生读复杂的单词和句型, A层学生读复杂的句型和课文。例如, 教学新目标七下Unit 11What do you think of game show?Section B时, 笔者指定让C层学生朗读:watch, sunglasses, belt等基本词汇;B层学生朗读:Well, I have a watch, a scarf and sunglasses.并自己造句;而A层学生则朗读3a What’s Cool?的短文, 给B、C层的同学一个模仿和学习的缓冲过程。课堂的操练是检验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 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环节。因此, 在操练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特点, 因材施教, 对待后进生应多一些耐心与爱心, 多一份表扬与鼓励, 让每位学生都体验成功喜悦

5. 活动分层, 以个体学习和小组互助形式相结合。

小组活动是体现学生主体性,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小组活动, 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实践的机会, 杜绝课堂教学中出现“被遗忘的角落”。由于所教内容不同, 小组活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小组对话表演、小组猜谜、小组谈论物品、小组测试互评等, 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活动的空间, 让他们在小组活动中量力而行。

(1) 小组比赛。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可能地增加学生的参加机会, 而且还能为学生创造一个独立自信的交流场所, 可以运用成功机制, 采取灵活多样的小组比赛。

(2) 男女比赛。通过男女比赛方式, 进行一个单元或一个模块的综合复习。首先布置复习范围, 学生的好胜心强, 为了取胜, 好的学生会主动帮助各自组内的差生, 课堂上有问有答有争论, 比赛包括情景对话、听力抢答、自由问答等。他们彼此互抓弱点, 千方百计不使自己丢分, 使复习达到一种欲罢不能的境地。

6. 作业分层 (课后) 。

作业分层是分层教学的另一重要环节。由于课堂教学目标不同, 为巩固所学内容, 设计的作业也应有所不同。如在新目标七下Unit 11, Section A的作业布置中, 笔者要求C层学生能够根据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要求B层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形式书写句子, 要求A层学生能够围绕给出的语境和例句, 作扩展练习, 进一步创编新的对话。并鼓励各层次的学生在完成本层次作业的同时,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做其他层次的作业。

7. 评价分层。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隐性分层评价, 即及时公布学生达到分层目标的情况。隐性分层评价应具有及时性和鼓励性, 它与以往教学评价不同之处在于:后者以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衡量全班学生, 较多地着眼于全班同学的相互比较;前者以对各层次学生具有适应和挑战性的目标来衡量各层学生达标情况。分层评价分两类:

(1) 学生自己评价。

(2) 教师给予评价。

采用隐性分层评价, 鼓励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起点有所进步, 也避免了“一刀切”。同时, 隐性分层评价力求理性化, 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隐性分层教学作为分层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 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体现了“以人为本”思想, 既符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学习心理变化的要求, 又符合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要求, 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落实素质教育具有可操作性。因此, 只要在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都加以重视, 就一定可以促进教育质量地全面真实的提高。

摘要:早在我国春秋时期, 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提出, 为分层次教学理念的创立提供了基本依据。隐性分层教学充分考虑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特征以及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进行因势利导, 从保护学生情感出发,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获得发展。

关键词:学生差异,以人为本,隐性分层,体验成功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安桂清.研究性学习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2]张菁.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浙江教学研究, 2000, (4) .

[3]杨哲美.谈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J].浙江教学研究, 2000, (4) .

[4]师资通识培训[Z].浙江省教育厅, 2000.

隐性分层 篇10

关键词 隐性分层教学 合作学习 形成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102-02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由于学生思维、认知水平、性格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一部分学生长期得不到老师的关注,我们教师在班级授课制(尤其是人数众多的大班级)下对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欠佳的学生“吃不消”普遍感到力不从心。教育专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有不均衡现象。”这说明人存在个性差异现象。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强调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它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特别是结合我所任教的班级的生源的多样性特点,以及英语水平层次的高低性特点,对学生进行隐性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各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了相应的关注,使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一、 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学,比较集中地强调了以下几点:①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 ②分层次 ③ 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综合各家观点,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这可以看作是分层教育的前身;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这些理论依据都对分层教学进行了有力的说明。

三、分层教学的原则

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层次,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辅以不同的训练和辅导,借助各层本身的力量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了发展。

四、分层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体现形式

1.从学生现有英语水平进行隐秘的学生分层

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种测试手段,根据学生的英语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隐秘地分成三个层次:C层:知识基础、水平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B层: 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 A层: 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并且每个层次的学生会随着他们的平时整体表现及时的做调整。

我所任教的162班学生,在学情上有很大的特殊性。我们班三分之一的学生来自离学校50多千米的村庄,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跟随父母在昆明做工的学生。由于学生群体所受英语的教育背景各不相同,他们的英语基础存在很大的差异,也造成了英语成绩分化的日益严重。改变这种现状的迫切性,分层教学模式符合个体差异理论和因材施教的原则,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学说。

2.依据教学目标要求进行分层备课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并注意层次和梯度,以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吃饱、吃好。对于学习困难学生的目标是掌握基础概念、基本知识点、基本计算技能,重视情感目标,以维持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努力方面。

我们学校开展过“六助”教学模式,在“备助”环节中,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完成本课时学习目标最基本的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可以在教材中通过预习就可以完成,所以在备课时,这部分就会侧重于C层同学;

3.从任务设计角度进行分层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检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和授课后运用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教师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C层学生作业以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为主;B层学生作业以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为主;A层学生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这样可使A、B、C三层学生都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4.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分层辅导

在小组教学模式中,小组成员的组合安排,我是用ABC三层混合的形式搭配。课堂任务分别由ABC三层同学根据任务难易度选派同学回答,每组的每个同学都要有一次回答问题的任务和机会,这样做到兼顾每一个学生。同时,也体现小组合作学习,例如:B层同学可以教C层同学读单词,A层同学可以帮助B层同学语法知识点的理解与巩固。使各层学生都在任务的完成中,有所收获。

在班里,还制定了蚂蚱一串式辅导模式。学生先在自愿的基础上,C层同学选择一名B层同学作为自己的辅导监督老师,B层同学选择一名A层同学作为自己的辅导监督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说,这ABC层的三名同学就像是被串在同一根绳子上的蚂蚱。A层同学对B层同学有监督辅导的责任,如果这个B层同学未完成作业或任务,那他的A层同学,也要被追究其连带责任。

五、结语

隐性分层 篇11

自2001年省教育厅对全省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进行整体部署开始, 截止至2008年秋, 我省城市和县级城关镇以上小学已全部开设英语课程, 三至六年级学习英语的学生数已超过200万。同时, 各地也涌现出了许多重视外语教学的小学, 这些学校已不再满足于保证基本课时的要求, 开始增加外语课时、从一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并聘请外教;而家长对于英语学科的逐渐重视, 也使不少小学生在课余时间有机会参加各类英语学习。

高起点的英语学习, 高频率的课时安排, 课外培训的辅助及各种英语音像材料等优质资源的填充, 在给学生提供大量英语学习机会的同时, 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个体差异凸现得更早、更明显:学生在刚接触英语学习时, 对英语学科的好奇心理及学习内容的低难度, 使学生英语学习效果普遍较好。但随着学习内容难度的不断加大, 一部分学生仍能积极参与课堂, 对英语学习保持热情, 而另一部分学生便会产生畏难情绪, 对英语学习渐失信心, 两极分化现象就此产生。本着“Never Let the Child Behind”的理念, 我们开始了对隐性分层教学的探索。

隐性分层教学, 又名班内隐性分层教学, 是在不打破原自然班建制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学习状况、能力结构、个性特征和学习目的等方面的差异, 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 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对学生区别施教, 最终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1]即仍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 教师在不公开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分类, 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和需要进行教学。

二、隐性分层教学的实施原则

(一) 正视差异, 保护学生自尊

小学生向师心理强, 教师的一句评价将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 当学生被教师鉴定为差生时, 很可能放弃努力。因此, 隐性分层教学坚持不公开原则, 教师可采用“内在尺度法”进行分层:“暗中”把相当水平的、某些方面有类似的学生归结为一个个“层次” (王先荣, 2005) 。[2]不对学生进行定性的分层鉴定, 不提倡对分层结果进行显性表达, 分层结果只作为教师课堂实施针对性分层教学的依据, 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 多元标准, 推进立体教学

在隐性分层教学实施中, 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标准不仅局限于对学生智力和原有知识水平的考察上, 还根据学生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和心理特质等非智力因素及潜在水平进行分层。[3]教师在教学中要基于学生的不同兴趣、学习风格等, 搭建立体多元的教学结构。

(三) 动态实施, 促进持续发展

隐性分层的实施是个动态的过程, 在对学生的评价上,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定期对学生进行再观察和再评价, 适当调整分层。这种评价方式关注并肯定学生的进步, 激励学生进行自我超越, 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四) 尊重个体, 导向自主选择

提倡学生进行以“自我感觉”和“自我定档”的方式进行自主分层。[4]这种分层方式是自然而然地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 鼓励学生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对学习任务、学习伙伴和学习方式等进行客观的自主选择。

三、隐性分层教学的实施步骤

隐性分层在课堂中的操作步骤如下:

(一) 了解差异, 预设分层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进行预设分层。经过长期观察, 大致可将学生分为以下三层:

A层:学习被动,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英语学习缺乏恒心和毅力——“沉默的灰色群体”。

B层:对英语有兴趣, 学习比较自觉, 有一定的上进心——“充满希望的大多数”。

C层:对英语怀着强烈的兴趣, 接受能力强, 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上他们总是思维活跃, 发言积极, 表现力强——“活跃的动感地带”。

教师不公布分层结果, 不对学生作显性分层编组, 仅做到心中有数。

(二) 根据差异, 目标分层

在教学中, 根据隐性分层, 将教学目标也分为三层: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 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学习要求:

基础性目标:即达到新课标中对小学英语教学目标中各类分级目标的设定, 此类目标为课程规定的最低限度的目标。具体到英语教学的各课时中, 即为对基础词汇、句型的掌握, 这是对A层学生的基本要求;

提高性目标:即从认知领域上升到应用领域的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的单词句型的基础上能在具体语境中进行运用, 该目标旨在对B层学生的提高;

发展性目标:也可称为创造性目标, 要求学生能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能用英语对想象、推理等思维过程进行有逻辑的表达。此教学目标为C层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发展平台。

备课时, 教师需在整体把握课程与教材的情况下, 明确课程规定的最低限度的目标, 即下限目标, 又要考虑适当提高与发展的上限目标。本着“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理念, 在全班学生都能达到最低限度目标的前提下, 积极创造条件,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得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 达到上限目标。

(三) 动态施教, 调整分层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在教学中可采取下列相应的教学方式:

诱学:该方式重在“扶”, 即在教师指导下学习, 教师采用领读、机械操练等方式“领”着学生进行学习, 通过多频显性的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方式适用于引导A层学生进行英语学习。

帮学:该方式“扶”中有“放”, 即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辅导相结合, 通过教师对语言点的讲解, 对语境的创设, 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新的语言知识并进行自主运用。此方式适用于引导B层学生进行学习;

导学:该方式以“放”为主, 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资源, 如英语课外读物、网站等,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进行适时点拨, 并在课内外为该层学生搭建或推荐自我展示的平台。此方式适用于C层学生。

四、隐性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 隐性分层的教学策略

1. 分层异步, 各得其所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异步”教学法, 即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由易到难, 层层发展。教学分层, 分为操练 (Drill) , 实练 (Practice) 和巩固 (Consolidation) 三个层次, 合理分配三者在课堂中的时间, 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学习目标。其次是训练异步, 编制合理的训练程序, 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分层异步训练如下图所示:

课例解析:

教学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

该片段教学内容:操练单词“butterfly”

教学步骤图式:

教学实录:

Step 1 Presentation

(1) 教师利用图画导入单词“butterfly”;学生以小组开火车的方式操练“butterfly”。

(2) 教师做捉蝴蝶的动作。

(3) 学生模仿做捉蝴蝶的动作,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想象自己捕捉到的“butterfly”的颜色, “I’ve got a________butterfly”。

(此步骤为“分层异步”教学中的第一层操练。教师让学生模仿、跟读之后, 选择个别A层学生读单词, 保证A层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较为简单的替换练习的过程中, 教师首先请一B层学生作示范, 在进行操练后, 请A、B层学生交流反馈)

Step 2 Practice

T: (用手指做出蝴蝶样式, 带领学生一起说歌谣)

“Butterfly, butterfly./I can fly./Fly, fly, /fly to the sky.”

T:“Where else can you fly?”

S: (边做手势边说) “Butterfly, butterfly.I can fly.Fly, fly, fly to the_______.”

(此步骤为第二层实练。教师用自编的富有童趣的儿歌操练词汇, 并让学生改编儿歌, 此时教学活动变为半控制式操练, B层一学生改编了儿歌:“fly to the flowers”, 但在其之后, 很多学生觉得无法再给出其他答案了, 课堂出现短暂冷场, 一位C层学生此时给出的改编答案较有创意:“fly to my friend”为其他学生拓宽了思维, 在此之后, 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 如“fly to my house”“fly to the tree”等)

Step 3 Consolidation

学生表演“I’m a butterfly.I’m...I can...”

S1:“I’m a pretty butterfly.I’m purple and yellow.I like flowers.I can fly.I can jump.”

T:“Can you jump?”

S1:“Yes.I can fly.And I can jump, too.Because I’m a super butterfly, I’m good at P.E.”

T:“Oh, I see.”

(此步骤为第三层的巩固。这一层中任务是难度最大的, 但由于在教学中教师细化了操练步骤, 使活动难度得以分解, 即便是A层的学生也能胜任此步的语言活动;同时, 这一层的语言活动也是有最大空间的,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广度和对知识的融会贯通的能力也凸显了出来:A层的学生常会“墨守成规”紧跟着老师和其他同学的示范, 缺乏创意;而C层的学生往往思维活跃, 有的孩子喜欢标新立异, 因此他们的回答或表演常与众不同, 课堂经常会出现意料之外的精彩。)

2. 合作互助, 各司其职

在课堂中, 我们根据学生的差异, 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 在设计课堂活动时, 注重自主、合作性任务的设置, 不同能力的学生通过互助学习, 合作探讨等形式, 在完成课堂任务的过程中相互学习。这时, 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就成了课堂中的教学资源。

课例解析:

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比较级的词汇longer, shorter, bigger, fatter, heavier等

句型“____is...er than_____”

教学步骤图式:

教学实录:

Step 1 Review

(1) 看图片复习单词

Ss:long—longer, strong—stronger, smart—smarter...

(2) 小组讨论, 寻找规律

学生与同伴讨论, 有个别小组得出结论:蓝色的直接加“er”, 绿色的要双写最后一个字母加“er”, 紫色的将“y”变成“i”再加“er”。学生根据规律说出其他形容词的比较级。

(小组合作讨论归纳规律的过程中, B层与C层的学生能较快发现规律并对A层学生进行解释, 而演绎步骤难度低, 教师较多叫A层学生回答, 保证每位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机会。)

Step 2 Presentation

教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 勾勒了两只pigs。学生同桌一组看图, 并用“...is___er than...”描述两只pigs的特征。

Step 3 Story Time

课件出示Story

T:“Let’s read the story.”

(在此处, 教师在请学生朗读时别具匠心:角色一的对话简单, 教师请了一个A层的学生读;角色二的对话内容有挖空, 稍有难度, 所以教师请了一个B层学生读;角色三的话语较多, 教师请了一位C层学生朗读, 而教师和其余学生一起读旁白部分。教师在故事中设置了4个角色, 分别代表4种语言水平。这种有梯度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水平落差, 照顾到了各层次学生, 让小组内的学生都有话可说, 有戏可演。)

3. 自主选择, 各取所需

我们期待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英语课堂, 因此, 在备课过程中, 我们充分考虑每层孩子的“最近发展区”, 为每层学生提供适合其语言水平与学习能力的任务, 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任务、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主选择作业等方式, 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事儿做”, 都能“摘到属于自己的果子”。

课例 (教学片段记录) :

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

该片段教学内容:新起点第十册, Who is the best camper?教学步骤图式:

课堂实录:

T:“Today, we are going to read an interesting story.Before reading, there are some nice apples for you.Choose the apples you like.”

课件出示学习任务:

学生选择并完成各自任务。

(这是一篇较长较难的文章, 用“一刀切”的阅读任务不合理。因此教师在此处采用“菜单式”的任务布置, 由简至难, A层的学生做简单的保底练习——想想画画;B层的学生需要开动脑筋——写写猜猜;而C层的学生则需要介入更多理解性的思考——阅读理解。当然, 完成相应任务的学生, 为了得到更多的苹果, 也尝试“跳一跳摘果子”的乐趣。)

(二) 隐性分层的支持性策略

教学的支持性策略又称外部教学方法, 指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和具体方法的运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归纳出以下几种在英语课堂中隐性分层教学法的支持性策略:“Learning Tips (学习小贴士) ”“You are the Boss (你说了算) ”“Study-mate (学习伙伴) ”。

Learning tips (学习小贴士) :该策略既包括教师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的支持性帮助, 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表达时为A、B层学生提供含有关键词或主要句型的“Word Bank”, 或在进行阅读之前给学生进行阅读策略的指导;也包括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自主寻找支持的学习方式, 如使用A&A求助贴, 即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将之贴于教室某处或书上, 由教师或其他学生进行解答, 这种方法不仅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对自身的学习进行梳理, 同时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You are the boss (你说了算) :该策略指教师设计的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任务, 如可伸缩性问题的设置, 即问题设计基于学生差异, 让不同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能力和风格来回答;又可体现在教师布置的差异性作业, 如A类写单词, B类造句, C类写小短文或编对话等,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进行选择;也可体现在作业种类上, 如A类制作绘本, B类编Chant, C类写小诗等, 教师在不作出硬性规定的情况下, 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或兴趣特长进行自主选择。

Study-mate (学习伙伴) :该策略指不同层次学生间的相互合作, 如学生之间的英语小老师制;也有平等合作式的, 如dominoes task (多米诺连锁任务) 式活动, 成员之间进行连锁式的相互提问及评价, 这种方式使A层学生也有与C层学生合作并相互评价的机会, 学生在此过程中从同伴身上进行了互补式的学习。

(三) 隐性分层的评价策略

在教学评价上, 我们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关注并肯定学生的进步, 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1. 评价内容全面化

对学生的评价包括学习目标和发展目标,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 我们设置了不同的学习目标。以听写为例, 我们就实施了目标分层, A层要求为所听单词画图或写意思, B层为听音写出单词, C层为听音写单词并写出中文意思, 或听单词写出包含该单词的短语。学生可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目标, 只要是达成目标, 便算为过关, 三次达成该目标后可选择难度更高一级的目标。

2. 评价方式多样化

在评价中, 我们将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相结合,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我们采用不同的方式:如对A层学生, 主要采用纵向评价方式, 关注孩子的自我超越, 肯定孩子的每一点进步;而对C层学生, 我们主要采用横向的评价方式, 让孩子们看到山外有山, 以此鼓励孩子们更上一层楼;对于B层的孩子, 我们则根据不同孩子的性格, 不同的学习状态采取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的方式。

3. 评价结果人性化

对英语学习评价结果的表述, 我们实行等级制与评语制相结合。等级依次为Try hard, OK, Good, Great, Super, Excellent六等。在进行等级制评价的同时, 我们在作业或试卷中, 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给予点评并提出期待: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C层学生, 在点评中除肯定其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 或推荐课外学习资源, 推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而对于A层学生, 我们在评语中关注其纵向进步, 对个别评价待合格者, 我们不给予定性的评定, 而是采用激励用语Try hard, 同时, 评价待合格者可在一定期限内复评。

隐性分层有效地弥补了班级授课制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弱点, 以其温和内隐的方式出现于课堂教学中, 促进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只要我们坚持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与关注, 我们的英语教学必定会因为隐形分层的实施而让更多的孩子们得到更适合的发展!

摘要:隐性分层教学是教师在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前提下, 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 可以有效地弥补班级授课制易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弱点。通过对隐性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应用的实践研究, 本文总结归纳出了隐性分层的实施原则与实施步骤, 并结合教学课例, 对隐性分层在课堂操作中的教学策略和评价策略进行了探讨, 并提供了有效的支持性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隐性分层,差异教学

参考文献

[1]许吉平.中专化学教学中班内“隐性”分层教学的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 2005.

[2]王先荣.大学英语隐性分层教学实验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 2005, (1) :51—53.

[3]巴班斯.教学过程最优化问答[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上一篇:语文教学重要性下一篇:病害地质勘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