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差异分层施教

2024-06-29

关注差异分层施教(精选6篇)

关注差异分层施教 篇1

在美好的童年时代, 每个幼儿都有纯真、美好的梦想, 都想自己的梦想有朝一日能成为现实。但是幼儿的梦想又如何美梦成真呢? 教师就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像黑夜里的指明灯, 指引幼儿顺利到达彼岸;像茫茫大海中的铺路石, 帮助幼儿站得更高, 走得更远。要长大成才首先要做的是打好做人做事的基础, 每个幼儿都是独立个体, 有着各自不同的性格、爱好、脾气,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因材施教。

一、体质差异的因材施教

教师在平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对于幼儿的爱应该体现于细微之处, 体现在与孩子接触的每一天。近几年发现, 体弱幼儿和体胖幼儿的比例大大增加, 这是由于现在的家长大多是“80后”, 是新中国第一代的独生子女, 他们在教养孩子的方法上有很多值得商讨的地方。这时及时地做好家长沟通、细心科学地关心体弱与体胖幼儿, 显得格外重要。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对于那些体弱体胖的幼儿要注意区别对待。在饮食方面要求体胖儿进餐时先喝汤、进餐速度不宜过快;体弱儿则引导其不挑食、厌食。在户外活动量方面可以加大体胖儿的活动量、对体弱儿适当减小活动量。生活护理上应该时刻注意体胖儿容易出汗需及时引导他们补充水分, 体弱儿应引导他们根据需要增减衣服等。这样, 让幼儿感受到教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关爱, 身心健康地发展。

二、能力、兴趣、心理方面的因材施教

在幼儿期间对事物好奇、好动、好问、好探索是幼儿特有的表现, 教师要根据这些年龄特点随时改变教育教学方法,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根据年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要多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 可利用观察实物、图片、视频等手段激发他们的兴趣, 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对幼儿的一些随机教育尤为重要, 可以利用谈话、散步等时间结合幼儿的兴趣开展小活动, 抓住他们求知的心理了解自然现象。根据个体差异, 关注个别幼儿的个别需要是教师应该注重的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不要一味地按照备课环节推进, 而多关注幼儿的接受程度。青年教师尤其要注意此方面, 不要为了赶进度而忽略幼儿的能力, 活动要面向全体, 让幼儿多讲多说多动, 充分挖掘活动的价值。

三、“乖幼儿”与“调皮幼儿”的个性因材施教

每个班级中都有个别幼儿表现极“突出”, 这表现为优秀和落后两个极端, 怎样对这两种幼儿进行教育, 我认为必须因材施教, 优秀幼儿的智力、能力、接受力相对来讲都要高一些, 在活动中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就能自主思考学习。这样的学习过程是良性循环, 不但能促进他们爱动脑勤思考, 而且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落后的幼儿才是难题, 他们往往接受能力较弱、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较差。首先我们要关注的是他们的思想, 如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非常关键, 教师尤其要注意不能冷落他们、歧视他们、排斥他们, 反之要多亲近他们。首先做好思想工作, 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他们不要冷落、歧视、贬斥, 而要亲近、鼓励。在教学中 , 要给予这 些幼儿更 多关心 , 多下工夫 让他们多 问、多说、多练习, 也可以请能力强的幼儿带动他们, 多方面地引导他们。

四、教学活动中的区别因材施教

课堂就像美丽的花园, 有着许多种含苞待放的花蕾, 教师就像园丁, 要熟知每株植物的习性, 在适当的时机有针对性地浇水、施肥, 这样才能让每一朵花蕾都绽放美丽。幼儿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积极互动型, 一种是调皮捣蛋, 还有一种是表现平平型。对于第一种和第二种的幼儿, 教师可能关注的会多些, 因为第一种幼儿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流畅地进行, 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而对第二种幼儿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必须关注他们。分析第二种幼儿导致他们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不排除这几点:有的幼儿由于年龄、兴趣、接受能力等因素常表现出注意力不持久, 不专心与教师互动等, 有的幼儿玩东西, 有的幼儿发呆。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应该及时观察并且用眼神、动作及激励的语言加以引导, 让其专心听讲。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 必须随时注意幼儿的情况, 掌握幼儿的心理, 尽量以活动激发所有幼儿的兴趣, 使其积极参与活动。而第三种幼儿就是经常被忽视的幼儿, 教师应该密切关注班内的每一位幼儿, 你的每一次关注将决定着第三种幼儿向第一和第二种幼儿的转变。教师只有及时地观察发现并给予及时的干预, 才能真正面向教育全体。

五、注重全面发展的因材施教

当代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 对于幼儿的培养当然也必须考虑全面性, 所以教师应根据幼儿的性格、能力、优缺点等进行教育。例如:有的幼儿智高而德疏, 心强而体弱。虽然学本领用功, 各方面能力较强, 但是德育不足, 爱动“小脑筋”, 体质较弱, 自我服务的能力较弱。另有幼儿德高而智差, 品质非常好, 热情大方爱劳动, 但是学习能力平平。这时就非常有必要因材施教, 根据每位幼儿的所长进行扬优补缺引导, 使每位幼儿都全面发展。

六、利用教师面部表情与肢体语言等因素进行因材施教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 教师常常处于一个众目所视的位置, 教师的面部和幼儿的视角往往成一条直线, 因此, 教师的面部表情会直接影响幼儿, 在不同的活动中教师的面部表情要轻松、快乐、无奈、悲伤等, 在适当的时期对适合幼儿使用恰当的表情, 也会起到因材施教的作用。肢体语言也是一样, 再配合表情、语言的使用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从而给幼儿留下深刻印象, 使幼儿的注意力集中, 起到良好作用。

七、师幼间平等关系恰当把握的因材施教

教师与幼儿之间应是平等的。虽然幼儿年龄小但是教师要尊重幼儿。幼儿之间存在性格的差异, 比较开朗的幼儿总是喜欢跟教师接近, 表现出极强的亲近感。在互动中他们对教师的关爱直率坦诚, 教师应该主动观察了解幼儿。对幼儿的爱千万不能视而不见, 一定要珍惜, 否则会伤害幼儿纯洁无瑕的心。在情感方面必须做到平等, 使这些幼儿意识到自己同样是班级中的一员, 同样受到大家的欢迎。对于调皮的幼儿教师还要本着慈母的心, 爱护他们, 包容他们, 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拉近他们与教师的距离, 真正做到感情融洽, 这样班内所有幼儿就会感受到自己生活在集体中, 就会维护自己的地位, 同时激励幼儿在平等的环境中严格要求自己, 适应良好环境。对于胆小内向型的幼儿, 他们在集体中的话语总是不多, 基本上不和教师交流。对于这样的幼儿教师更要关注, 主动接近他们用语言和行动感化他们, 让他们对教师敞开心扉, 完善人格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一种方法改变一位幼儿。教师在不断的实践、摸索、总结中得出种种因材施教的方法, 可以说是有规律可循的, 与其说是一种教育形式, 不如说是一种教育思想, 将随着实践、摸索、总结而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师德理论及其当代价值.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2.

关注学生差异,落实因材施教 篇2

[关键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任何两片叶子是完全相同的。植物都如此,更何况是人呢?通过长期的教学不难发现,有的学生喜欢写作,有的学生热爱书法,有的学生忠于运算……由于学生的千差万别,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差异,采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以保证班级中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简要谈一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差异性教学的策略。

一、运用差异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数学是在学习中的基础性学科,学好数学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自古墨子就主张“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的确是这样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老师能够分清学生的差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学才能够保证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小学生仍旧处于儿童时期,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独立完成一些繁琐的任务。在教学中开展差异教学对 小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结合差异教学因材施教有助于教育公平性的实现

教育公平要求公民在接受教育的时候能够受到公平地对待。教育公平的教学理念一直影响着教学的发展。分层教学方式恰巧能够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结合不同学生的情况教学,以保证每一名接受教育的人都可以得到公平的对待,以用行动保证教育公平性的实现。

2.结合差异教学因材施教能够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在学生学习的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兴趣的带动下,学生的主观意愿比较强烈,进而产生学习的动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虽然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都是面对大多数学生开展的,对于学困生和优秀生来说,并没有设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优秀生会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而学困生则会产生畏惧的心理,导致班级的整体成绩都会受到影响。通过分层教学法因材施教就可以改善这一现状,为学生提供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结合差异教学因材施教是学生本位的基本体现

随着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学生本位的教学理念,该理念已经成为各个学科教学的出发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学生本位的策略恰巧能够满足这一出发点,将学生本位的理念作为教学的要务。通过在教学中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恰巧能够顾及到班级中的所有学生,真正的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取差异教学,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差异教学方法的运用策略

由于数学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不能够打好基础,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老师要重视小学阶段的教学。为了保证教学的效果,老师有必要结合学生情况开展差异教学,通过备课、授课、提问、评价、作业等方面进行分层教学,保证教学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1.学生分层

为了有效开展差异教学,要先分析出学生之间的差异。老师要结合学生的成绩、性格、习惯等方式分析,采取恰当的方式开展教学,以保证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整体表现,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三个层次: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每一层次的学生都会随着教学的推进而改变,老师要保证分层的动态性。如果一时之间老师难以确定学生的基本情况,可以采取电话家访、课下谈心、课上交流等方式强化师生间的交流,保证分层的准确性。

2.备课分层

备课是教师在授课之前必须开展的一项教学工作。老师备课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保证分层教学的有效开展,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分层备课的方式备课。备课的基准是教学目标。老师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材中的内容开展备课活动。通过将目标分层,保证每一层次学生都可以学到知识,让每一层次学生都具有崭露头角的机会。传统的备课,老师们经常只备知识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老师不仅仅要备知识,还要结合学生的情况备教法和备学生,以保证教学的高效性。

3.提问分层

提问是老师在开展教学中的重要的手段。通过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转换学生的想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想要通过差异教学的方式来提问学生,需要老师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授课的过程中,老师要结合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模式进行提问。通过层层深入的设置问题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在逐步增加题目难度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4.评价分层

评价是老师在实行差异性教学方法的过程中的一个难点。老师要结合不同学生所处的层次,结合学生的具体表现,做出综合性的评价。针对学困生,老师要以鼓励的方式为主,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优秀生,老师要结合学生的错误适当予以指正,避免学生出现骄傲等不良情绪。老师要结合相同层次学生的表现比较,恰当的分层评价,以保证学生能够长期具有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5.作业分层

通过仔细研究学生的情况不难发现,有些学生的课下时间都献给了作业和补习班,基本上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有些学生在放学后半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作业,然后开始享受童年的快乐。这样的情况会导致学困生越来越厌倦学习,优秀生越来越喜欢学习。为了解决学困生面临的这一情况,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作业进行分层,结合学生的差异性进行设置,保证优秀生能吃饱,学困生能吃到。老师可以将学生的作业分成不同的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为中等知识,第三部分为提高部分。优秀生可以忽略第一部分,学困生可以不做第三部分。通过层层深入的引导,学困生的作业效率得以提高,优秀生的能力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冬梅.尊重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之我见.《教育教学论坛》,2014.

[2]蒋学军.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分析问题的差异性.《都市家教月刊》,2014.

关注差异分层施教 篇3

备课时, 我认真研究教材, 抓住问题的本质, 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 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形象记忆性内容设为第一梯级, 保证C组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梯级, 使B组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梯级, 满足A组学生“吃得饱”.

“一元一次方程概念”教学的三个梯级为:

1. 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概念, 使后进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 通过实例让他们去辨析. 例如, 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a + 2b = 3, 2x - 5 = 6, 4x - 3, 1/x+ 3 = 7, 让学生通过概念对每一个式子进行分析, 加深对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

2. 概念应用, 在充分理解概念的基础上 , 对概念进行进一步拓展. 例如, 已知关于x的方程 (a - 1) x|a|- 3 = 0是一元一次方程, 则a =_______. 本题是在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难度, 后进生可能在本题中只是注意x的次数, 而忘记了x的系数, 把a = 1也作为本题的答案. 通过本题可以加深后进生对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3. 安排作业时, 我将课外习题分为以课外习题集和教材B组习题为主的超基本题. 后进生以基础题为主, 通过对基础题的不断练习, 强化后进生对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 对于其他层次的学生以概念的拓展和实际问题列一元一次方程为主, 从而满足三个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通过课外练习达成满意的效果.

二、授课分层

我在课堂授课时善于把握合作时机, 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合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需要, 选择最佳时机, 积极、有序、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例如, 在重点、难点处, 教学的重难点往往是学生理解掌握的难点, 在这些地方加强合作, 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例如, “平方差公式”一节中, 平方差的推导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如何归纳出公式是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中, 我先出示四道计算题: (x - 6) (x + 6) , (1 + 2x) (1 - 2x) , (2a + 3) (2a - 3) , (a + b) (a - b) .

我先让后进生在黑板上通过上节课所学的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进行板书, 在肯定他们计算正确的基础上, 再启发:大家找一找, 这四个题存在什么规律? 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 教师不断提醒学生从式子的项数、符号、次数等方面去分析总结. 经过几分钟, 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 针对不同情况加强引导, 然后各组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与全班同学交流, 最终推导出平方差公式. 这里, 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待时机成熟后再合作探究, 然后组间交流, 较好地发挥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效能.

三、作业分层

针对教学内容和后进生的实际学习能力, 我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 C层学生只要能完成课本上大部分练习, 会做其中基础题即可;B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练习;A层学生另外增加变式题和综合题. 练习、作业可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 必做题全体学生都做, 选做题由B层、C层学生选做. 在后进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应适当点拨, 对于C层学生应多辅导, 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选做题由学生选择做与不做, 这样作业量与难易程度与学生实际承受能力相适应,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评价分层

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提问、练习、作业等对学生及时作出有效的、鼓励性的评价. 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 以期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 这是激发后进生学习热情的一个重要方面.

1. 课堂小组展示时有效进行分层次打分, 且分数倾向于后进生. 对于一些后进生的课堂展示实行“暂不打分”“舍得送分”. 对于一些后进生的特优表现, 实行“突破满分”. 对于优等生, 我常常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很好”“不错”给予肯定.而对于后进生, 我在打高分的同时常多鼓励几句, 这样既保护了后进生的展示热情, 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2. 作业批改时进行分层次打分, 且分数倾向于后进生.对于练习、作业, 后进生只要将基础题做对, 就可以得到高分, 分数甚至超过优等生. 这无疑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当然, 也更愿意在课堂上展示他会做的题目. 我在作业的批改中, 对于优生, 批改实事求是, 对学困生, 如果有较大进步, 即使有少许差错, 订正后也可以破格评优. 这样使每一名学生都能从评价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享受成功的乐趣.

五、测试分层

阶段性测试具有比较全面、及时反馈各层次学生阶段学习效果和激励作用. 我按层次编制测试题, 大部分为基础题, 占70%, 为必做题;少部分为变式题和综合题, 为选做题. 其中后进生做基础题, B层学生选做选做题, A层学生则做全部选做题. 于是, 我采取如下考查方法:

1. 同一套试卷分两部分命题. 双基题80分, 拓深题40分, 其计分方法是:A组学生实得分 = 100分-扣分, B组学生实得分 = (120分 - 扣分) ×100/120. C组学生实得分 = 120分 - 扣分. (此种方法常用于综合考查)

2. 题同评分标准不同. 基础题对低组学生的基分高 , 对高组学生的基分低. 以部分知识拓广题补足A, B组学生的基分满100分;允许C组学生做拓广题, 作为升级的参考因素. (此种方法常用于单元考查)

考查成绩90分以上者为该组优秀学生, 连同平时的听课、作业以及智力因素等, 作为学生升级的量化依据. 答题难度的降低, 使后进生在分层测试后保持良好的上进心态, 感受成功的喜悦, 增强自信.

关注差异分层施教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个体差异;分层教学

一、分层教学的优势

在我国传统的小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内容的制定与规划,这种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模式造成了很多学生难以跟上课程进度而被教师定性为“差生”,由此恶性循环,导致此类学生产生厌学心理,难以进步;同时对于尖子生来说,教学内容的难度又不具有挑战性,不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导致这类学生在初中或者高中学习时突然思维脱节,成绩滑坡严重。所以,为了能更好地满足各类学生的学习需求,小学教学的分层化势在必行。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不同阶段的学生“私人订制”教学方法,点对点针对性教学,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分层教学法也可以有效克服两极分化的不合理现象,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气氛,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此外,不同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分层教学中,学生自身的学习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训练,使得学生对于以后的学习有着更强的适应性。

二、分层教学的目标设计

我们最主要靠分层异步法进行分层教学,也就是在相同的教学目标下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针对性教学,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我们主要提倡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强化,保证这一层次的学生能跟得上课程进度,也能熟练地运用基础知识进行基础题的解答;而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一般的教学内容往往无法满足其学习需求,所以,教师需要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扩展内容。也就是说,教师的分层化教学目标要尽可能地小而精,内容跨度要适合相对应阶段的学生。当学习目标确定后,教师可以用不同的课业要求来规划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内容,在此阶段,

教师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首先考虑学生的课程理解能力并且结合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最终的层次分划,教师对于每一个阶段的学生都要用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并且加以言语上的鼓励,力求学生以轻松的态度去完成各自的学习指标。

三、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思路

1.学生分层

一般情况下,每个班级学生的组成都包括尖子生、普通学生以及学困生。尖子生往往具有学习欲望强、学习方法较好、理解能力强、适应性强的特征,这类学生可以归为第一层;第二层的普通学生则往往是学习基础一般、学习能力一般,又或者是有一方面能力较差,而其余方面则有着较高水平,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在这类学生层次中再进行分层,也就是一般性学生与某一能力缺失的学生;而第三层的学生则包括基础知识较弱、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其中也有可能包括因家庭因素导致的学习困难者,当然这是少数情况,如果有的话也可以将第三层学生进行小层次的区分。教师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各方面表现来评定学生所属层次,同时对于分层教师要具有灵活性,实时把握学生的改变,从而将其归入更加适合他的分组。一旦学生的分层明确,后续的针对性教学就可以顺利进行。

2.授课分层

小学数学的分层教学自然包括了教师的授课分层,数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组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规划与调整,以适应各层次学生对于授课内容的需求。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因为他们的基础知识已经很牢固,加之其理解能力比较强,所以很多情况下他们对于课本上的内容只需要一两次的讲解就能很好地掌握,这类学生显然不适合在课堂上听教师对内容反复解释强调,所以教师应该为这类学生省下不必要的时间消耗,并使其利用在创新型题目的练习上,培养其自主学习,时间的自主分配能力;第二层次的学生根据其进一步的分层,教师对于能力一般的学生要进行教学内容的充分分析,尤其强调这类学生对于经典题型的掌握以及基础知识的熟练运用,而针对只有某一方面能力缺失但是其余方面可塑性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缺失方面的能力培养,比如说学生的学习欲望不强,教师可以加强与该学生的交流,对其学习成果进行充分的鼓励以慢慢培养其学习欲望;而第三层次的学生的学习中心则应该放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基础题型的熟练解答上,教师对于此类学生绝对不能操之过急,在为这类学生讲解时要面面俱到,并且要不时地在学习方面提醒此类学

生,督促其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在保证其充分练习的基础上增加常见难题的训练。这种分层授课的方法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有最适合自身的学习内容,只要教师合理引导,所有学生都能很快地进步。

3.训练分层

对应授课分层,学生平时的习题训练也要有适合每个层次学生的分层。第一层次的学生主要训练方向是创新思维,拓展性思维的培养,其训练题型要超出课本,灵活多变;第二层次的学生则最适合研究书上或者拓展的较难题,但是这类题不是难在方法

上,而是难在计算或者理解方面;第三层次的学生重心应该放在基础题型上,在有了提升后也可以进行较复杂题的集中训练。训练的合理分层保证了学生进步的同时性,杜绝了掉队现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成绩,同时保证了各层次学习的竞争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能力,最终打造高效化的小学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黄趾珍.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7(13):52-53.

关注学生差异, 实施分层教学 篇5

化解过大差异给教学带来的难题的困难突出表现为:(1)定位教学目标非常困难。由于学生水平差异过大,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无法统一标准,采用的教学方法当然也难以兼顾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而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素养与课堂领悟上的巨大差距也造成了他们课堂接受的速度与学习效果的差距,因此造成有的学生不够学,而有的学生又学不会的现象。(2)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兼顾程度不同的学生,造成教学目标分散,教学进度受到制约,无法提高总体效率。(3)学生学习兴趣日渐丧失。众所周知,信息技术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之一,但如果长期按照教科书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程度好的学生势必觉得学习过于简单,没有挑战,而日常没有机会接触计算机的学生又会觉得学习有困难,从而失去学习兴趣。

我校自建校以来就非常重视学生个体差异的研究,为差异的化解和差异资源的利用提供了非常好的课堂研究环境。经过五年的教学实践研究,我校初步形成了几种较有成效的方法,本文就对这几种方法做一些介绍。

一、按照水平差异,课堂教学分层

分层教学是课堂教学常用的组织形式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我实施两种分层,一是对学生按信息素养差异分层,将他们划分为A、B、C三个不同的层次:基础层、提高层和发展层;二是对课堂教学的目标进行分层,根据学生不同层次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个别差异,加强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对A类学生(基础层),重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对B类学生(提高层),重在突破重点、掌握技巧;对C类学生(发展层),则以培养自学能力为主,从而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教师要对每个学生有个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准确地分层施教。针对不同基础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的任务也不同:A层学生重在基础知识的落实,重在完成基本任务;B层学生在基本任务基础上还有选做任务;C层学生任务难度相对高些,以课堂知识的实践应用任务为主。通过完成不同难度的任务,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了发展。

如在教学“漂亮的课程表”时,我就分别给A、B、C三层同学设置了不同的任务。A层的同学因为上堂课的作品完成不是很理想,所以本堂课的任务是完成一张完整的课程表(包括一个7行7列表格的插入,时间、课程内容的输入以及部分单元格的合并);B层的同学则要求在上一堂的基础上完成边框、底纹、斜线表头的设置;而对C层的同学则增加了挑战任务: (1) 用艺术字美化表格:添加表名及自己喜欢的一句座右铭; (2) 添加漂亮的页面边框。当然了,前两个层次的同学在完成本层次任务以后,都可以向更高层次挑战,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吃不了”和“吃不饱”的问题。

二、利用水平差异,采用“围坐式”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指导纲要重视对学生求知能力、做事能力、共同生活能力、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培养,将教学过程的重心从“教师主体型”转向“学生主体型”,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更为广阔的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多于以往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这无疑为实施合作学习、化解学生差异悬殊所带来的课堂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解决策略。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有机组合,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快乐地学习,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智力状况、学习速度、性格等,按一定的比例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成几个学习小组。另外,教师应注意组员之间要有一定的互补性,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可以相互影响、相互帮助。在课堂实践中,我把学生按六人小组分,采用“围坐式”,每组由A两人、B两人、C两人组成(如图所示)。每组设一个组长,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随时调整组长人选,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分组学习前应指导组长如何分配学习任务、学习角色,如何解决小组成员间的分歧,如何概括和汇报小组成员的观点;教会合作小组的其他成员在合作时如何倾听和相互交流等。通过精心组织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也从中体会到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团体的合作。

如在教授“我的文件夹”一课时,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为此我设计了偏重合作学习的教案,把创建新文件夹和命名新文件夹作为合作学习的基本任务,把A、B、C个三层次的学生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中,让他们互相合作,探究各种新建文件夹的方法,并说明小组所有成员都完成任务后将有一个神秘的挑战任务(整理各种各样的文件)。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小组成员的合作热情。A层学生努力学习,并向C层学生寻求帮助;B层学生积极探索;C层学生则热情辅导,主动合作,为小组的目标而努力。这样,学生全部完成了基本任务,并且大部分学生在小组合作下完成了挑战任务。这样的合作学习活动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也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与人沟通,培养了责任感,分享了成功的喜悦。

三、关注学生的差异,并做到及时反馈

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反映到课堂上就要求教师因材施教,针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实现个别化教学。实现因材施教的前提是了解学生的特点,尤其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应该以启发性教学为主,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

(一)利用“温馨提示”,让每一个学生学会自主探究

信息技术的“温馨提示”是结合教学内容、针对重难点进行的提示,注重引导学生自我探索,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其突出优点是特别适合于差异悬殊的小班教学,能够有效地减少学生水平差异所带来的问题。

上课时,教师可把编写好的“温馨提示”当堂分发给学生或者直接在教师机上进行文件共享。学生根据“温馨提示”进行自学,从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教师则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及时地调整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需要说明的是,信息技术的“温馨提示”和操作手册不一样,它是教师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通过换位思考而设计出的重难点攻坚术。“温馨提示”的栏目应条理清晰,内容贴近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的课堂才能激活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发展。

如在教学“我喜爱FLASH作品”时,我设置了如下提示:

1.如何从网上下载FLASH

(1)从IE临时文件中查找。步骤:打开IE———工具———INTERNET选项———INTERNET临时文件———设置———查看文件———搜索*.swf(工具栏中)———复制文件。

(2)用迅雷软件下载。提示:用IE浏览器浏览网页,当你把鼠标指向FLASH时,就会有一个下载链接出现,点击下载就可以了。

2.在PPT演示文稿中插入FLASH文件

重要提示: (1) 请将FLASH文件与PPT演示文稿放在同一个文件夹中,以免出现访问路径错误。 (2) 输入FLASH文件的全名,不要漏掉扩展名swf。

通过这两个提示,本课的重难点得到了化解,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能通过自学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及时反馈自主探究结果,点拨释疑

新课程指导纲要强调“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因此,反馈评价也应强调全员反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扩大了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每一个学生都能把自己的作品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每一个学生都能走出座位,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幸福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而经过努力获得的成功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幸福。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运用启发法而不是直接讲授答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索和努力真正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教师在教学中应把难点分散,各个击破。这样,学生在第一步成功的激励下,就会去主动探索更有难度的第二步、第三步,直至最终完成。教师依据学生的信息反馈,应适时引导并给以示范释疑,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探索。教师对学生的任何一个成功,都应加以肯定和表扬,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进而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下课前,教师应指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课堂得失,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构建知识网络,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总之,教无定法。课堂教学中要多研究学生、尊重学生、尊重差异、尊重多元智能理论,即相信每一个孩子都具有在某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发展潜能,只要有合适的机会、恰当的条件,每一个孩子都能成才。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教师才能化差异为资源,合理运用差异,为具有不同发展潜力的学生提供不一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把他们培养成为各种类型的人才。

摘要:本文从经济开发区和高教园区生源的特殊性出发, 阐述了高校教师子女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个体信息技术素养差异, 以及给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带来的教学目标定位困难、教学效率低下、学习兴趣丧失等负面影响, 并提出了按照水平差异分层教学, 采用“围坐式”小组合作学习、关注学生差异, 课后及时反馈等相关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学生个体差异,信息技术,策略

参考文献

[1]郑煜.把学生间的差异当作教学的财富.基础教育, 2008 (11) .

[2]邹硕.谈小班化教学的策略.教学论坛, 2009 (1) .

[3]王攀峰.尊重差异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江西教育科研, 2007 (7) .

关注学生差异, 实施分层教学 篇6

关键词:分层,教学,内涵,实践,探索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的目的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而是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本领。因而有人说:“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 而是不会自学的人”。要实现这样的目标, 就需要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这也是《数学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有其多样性、层次性, 如果教师不注意分层教育, 而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 或只重视个别层次的学生, 都不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就有违新课标提倡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初衷了。本文就此结合实例谈一谈分层教学法在新课标下的应用。

一、分层次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 浅其浅, 益其益, 尊其尊”, 即主张“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国外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 布卢姆主张“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 同时使他们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 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 应该都可以掌握学习内容”、“不同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 不同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为了实现这些目标, 都应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 所有这些都为分层教学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内涵

分层次教学, 就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 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为有效、合理的发展而实施的一种教学策略。

分层次教学是以班组教学为主, 小组群体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等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分类, 并在分类的基础上编组。这种分层次教学模式既分学生, 又分教材内容与教学方式, 真正体现以能力为本位, 从保护学生自尊心, 建立学生自信心出发, 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最好的开发, 个性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当然, “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动态发展的, 每学期结束, 学生可以根据考试和整个学习情况对新学期教学班组做出新的选择。

三、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分层次教学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去学、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 而教师在其中只是起“向导”、“路标”、“引路”、“架桥”的作用。根据这个原则, 我们可以采用复习铺垫———尝试练习———分类自学———分层点拨———巩固检测———小结收获的教学环节。。

(1) 复习铺垫环节包括复习铺垫、激情导入和出示目标。上课开始, 老师用提问、检测等形式以旧引新, 揭示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中应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 学生的认知能力, 每堂课制定出三个层次的目标:一定要掌握的基本定理与解题技巧, 要求班级所有的学生都要掌握 (最低层次) ;带*号的应知应会内容, 要求班级多数的学生都要掌握 (中间层次) ;带**号的应用迁移内容, 仅要求少数基础好、接受能力强, 而且有很强上进心的学生掌握 (最高层次) 。

(2) 尝试练习是在复习铺垫后进行的, 通常分为两个层次进行练习:基础性练习、提高性练习。基础性练习要求班级所有学生都要做, 提高性练习鼓励部分学生选作, 同时要求基础好的学生全做。有时还布置弹性练习, 以鼓励部分学有余力的尖子生做。在尝试练习后, 能解答出尝试题的同学再通过自学例题验证尝试的正误。

(3) 分类自学是尝试练习后的自学例题和小组研讨交流的环节。在尝试练习后的基础上自学例题, 学生必然目的明确, 积极性高。在例题的选择上也要突出层次性, 从上往下难度依次加大, 班级所有学生解决第一个例题, 鼓励一部分学生解决第二个例题, 同时选做第三个例题, 基础好的学生全做。

(4) 分层点拨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巡视获得的信息, 把学生“存疑”的地方再向学生展示出来, 以求“释疑”, 进而“消疑”。对于低层次的学生要在知识的生长点及疑难处进行较为详细的辅导, 而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则要侧重于算理的点拨与学法引导, 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教材的重点内容。

(5) 巩固检测要求用不同的命题, 以不同的标准进行评价, 要彻底改变以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在智力、水平等方面千差万别的学生的现象。基础较差的学生选择基础性作业, 基础较好的学生以基础性为主, 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 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难度、综合性的题目各半, 还适当布置一二题弹性题供尖子生思考。学生在达到自己应达到的要求后, 再向高一级题目靠近, 逐步培养进取精神, 提高学生智能素质。只要学生在任何一方面的发展已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就给以肯定性评价。这种设计方法可使基础较差的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 进而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同时也可使其他学生不易满足, 激发其求知欲。

(6) 课堂总结要全班学生同时进行, 要充分让学生畅谈收获, 以培养学生自我反馈的意识与能力。

以上论述只是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粗浅认识和不成熟做法, 还有待于不断尝试, 逐渐完善。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 以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 总结出优良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教师报》《尝试分层教学, 面向全体学生》[1]《教师报》《尝试分层教学, 面向全体学生》

上一篇:企业发展人才管理下一篇:学生就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