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回乡调研报告

2024-08-07

事业单位回乡调研报告(精选10篇)

事业单位回乡调研报告 篇1

回 乡 调 研 实 践 报 告

回乡调研实践报告

一、背景概况

当太多太多创业的名人佳绩出现在眼前,身处象牙塔的学子不愿在一旁观望,跟随着前辈们的足迹,纷纷跳入创业的大潮。可成功是难以复制的,创业初的一腔热血未必就能换来财富与经验。资金的匮乏,管理经验的缺少,市场调研的不全面,社会、家庭的冷眼相对,都不断地对那些毅然走在创业路上的学子们以打击。有人说创业的结果多半是惨淡的,更有人说创业就是一起玩命,果真如此吗?

针对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回乡调研的实践活动,了解家乡大学生创业想法,以便进一步了解家乡目前的创业就业情况。

二、调研的目的和内容

(一)调研的目的1、贯彻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2、响应 “进一步深化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专业实习相结合”的号召,使在校大学生获得一个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完善理论知识,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3、通过家乡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状况的调研,总结提高,广泛推广,以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中部工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4、进入学校,了解大四学生以及刚毕业人人员的就业情况及以后打算。

(二)调研的内容

1、赴实地进行考察,精心选择典型企业,深入企业,开展实地调研活动。

2、本着“突出重点,有效帮扶,技术援助,总结提高“的原则,为企业的信息化提供实例,帮助企业实现产业信息化,树立科学化、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3、通过社会实践基地这个平台,与企业长期联系,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人才交流与科技交流。

三、调研的基本情况

(一)大学生创业想法现状

1、创业深入学子心

调查报告的首题为:“你是否有创业的冲动?”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4%的大学生选择了“没有”一项,而在其余96.4%有冲动的学生中,有近7%的学生有冲动并已着手开始了创业。绝对的占有率告诉我们,创业的概念已在大学生的心里普及。

2、创业目的多样化

创业只是手段,背后的原因、目的则各不相同。有35.9%的学生认为“创业”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这比“积累财富与经验”的选项高出7.6个百分点。但也表明了大学生对于就业的惶恐和逃避。甚至有7%的学生觉得创业不识为就业的一条出路,显然这部分学生只看到了找工作的艰难和创业带来的好处,未能正确看待“就业”与“创业”的关系。

3、缺少启动资金成为创业杀手

“缺乏启动资金”首当其冲,数据显示,有45.5%学生的创业梦为此搁浅,“资金匮乏”俨然已成为了大学生创业最为凶猛的拦路虎。

(二)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及投入状况

1、企业对于信息化知识培训需求

调查表明,企业对于技术人员的培新需求有着很高的热情,约90%的企业提出需要信息化相关知识的培训。其中73%的企业希望得到企业内部资源计划管理方面的培训。

2、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量

调查表明,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信心不足,主要体现在信息化建设的投入量不大。

(三)制约就业创业的两大因素

1、观念问题

年龄优势被众人推为是大学生在创业道路上最强有力的基石。而其次,老百姓对如今大学教育质量的一丝怀疑。同时有受访者表示,“政策优势”是大学生创业的最大优势,比如贷款优惠,减免税收,法律保护等,也将成为大学生顺利创业的一大保障。

事物的两面性告诉我们,有优势必有其劣势。调查发现,“资金”、“社会经验”,“企业运作及管理经验”,依次成为大学生自认的三个缺失。“社会经验”恰恰是大学生所不具备的,这也从反面提醒了我们,大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社会经验?对于获得它的难易程度是否有清晰认识?资金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2、环境问题

众人眼里最适合的创业领域和大学生自认为的有着很大出入。首先,IT行业占居榜首,达到30%,服务业第二。

可见,受到创业成功典型案例的影响,IT被广泛认为是如今最容易创业成功,且收效最大的领域。比起科技含量高,技术革新快的IT行业,更多的大学生宁愿在成本、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收效相对较快的批发零售和快速消费品行业中寻找机遇。

四、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对策及建议

(一)、政府方面

要更加积极主动地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创造环境,同时制定标准,建立合理的就业创业体系,进一步加快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二)企业方面

要高度重视人才,逐步加大投入,为建立良好的体系奠定基础。

(三)多方合力

1.政府应按照区域和行业的划分,统筹规划,加强政策上的引导与支持,在推动整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道路上,可适当地向经济欠发达地区政策倾斜,中小企业要配合政府,适应市场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

2.政府、企业都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政府可设立扶持中小企业信息化专项资金,使企业加大吸纳人才力度。此外,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筹集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

五、调研意义

1、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使大学生获得了一个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同时,促进了人才的交流和技术交流。

2、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在校大学生走出校门,进一步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深入社会,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认清自己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更加朝气蓬勃的姿态投入到下一步的生活学习中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促进中部崛起、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六、结语

大学生创业究竟已经到达了一个怎样的程度,数据清晰地告诉了大家。如今的创业就像是宽进严出的大学门槛,入门容易但毕业很难。而对于思维新潮,接受新事物,新概念能力又很强的大学生来说,创业又更像是个一触即发弹簧坐椅。初速度猛烈,但减速又相当得明显。帮助我们调整自己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与社会之间存在的差距。进一步摆脱自身思想方面的不成熟,为更好的适应社会打好基础,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事业单位回乡调研报告 篇2

一、问卷调查说明

(一) 调查目的

大学生回乡创业不仅是创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 而且是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政策补充, 更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在大学毕业生群体中的具体运用, 如何扶持大学生回乡创业, 对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和振兴农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次调查, 就在于鼓励大学生回乡就业, 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社会责任感, 用自己所学知识为家乡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回乡工作有利于减小就业压力, 平衡各地区人才结构, 推动各项事业的综合发展。大学生回乡就业一方面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另一方面为新农村的建设注入了新的血液, 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是我国国情的需要, 是时代的选择。

(二) 调查方法与内容

此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 选取广州市三所高校, 针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展开调查。共发放问卷1 000份, 回收有效问卷982份, 有效率为98.2%。问卷内容涉及大学生个人的基本情况、 大学生回乡就业的想法、目标、方向和关注度、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内容, 以及与大学生就业意愿影响和存在问题等方面的信息。在调查过程中, 充分考虑了样本的代表性, 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回乡就业意愿的现状。

(三)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涉及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商学院等三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调查对象中, 男性大学生占53.7%, 女性大学生占46.3%;52.7%为文科大学生, 47.3%为理科大学生;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占20.5%, 二年级的学生占26.2%, 三年级的占22.6%, 四年级的占31.7%;35.8%的大学生为中共党员, 49.3%为共青团员, 14.9%为民主党和无党派人士;23.6%的大学生来自珠三角地区, 来自粤北、粤西和潮汕地区的分别占30.5%、24.5%和21.4%;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占46.8%, 农村地区的占53.2%。

二、当前大学生回乡就业意愿现状分析

当前的大学生, 在回乡就业意愿方面, 还需进一步加强。

(一) 就业态度

关于大学生回乡就业的态度。当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大学生就业方向更加趋于多元化, 双向选择特征越来越明显。 调查发现, 在“你对回乡就业持怎样的态度?”问题中, 有32.86%的大学生认为“支持, 觉得农村发展前景良好”, 28.57%的大学生选择 “反对, 认为城市有自己才能的舞台”, 还有38.57%的大学生持中立的态度, 认为回乡还是留在大城市发展, 要“从实际出发, 适合自己就行”。

(二) 就业方向

关于大学生回乡就业的方向。对于回乡就业的想法, 大学生还是有着不一样的方向。调查发现, 有些大学生很早就确定了要回乡就业, 38.1%的大学生表示自身有着明确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 “决心回去, 并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有57.14%的大学生表示“想回去, 但希望等到条件成熟后再回去”, 态度较为模糊。有33.33%的大学生表示“不打算回乡, 决心扎根城市”, 觉得城市的发展才是让个人有着生存的空间。此外, 还有9.52%的大学生表示“这个问题还没考虑过”, 自身没有对职业发展的规划, 更加没有提出要回乡就业, 支持家乡建设。

(三) 就业目标

关于大学生回乡就业的目标。在这个问题的选择上, 大部分大学生都有着明确的目标, 这表明,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对于未来所要从事的工作和想法有一定个人的主张。在“你如果回乡工作想要做什么?”的问题回答中, 有28.57%的大学生表示“到学校任教, 担任教师工作”。有71.43%表示目标是要“进入企事业单位, 有稳定的生活”。还有33.33%的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 认为家乡有着良好的发展条件。还有42.56%的大学生表示, 将会参加“村官”等职位以及其他工作。

(四) 就业关注度

关于大学生回乡就业的关注度。调查发现, 大学生对于家乡发展很关注。在“你对家乡近几年发展的关注程度如何?”的回答中, 45.62%的大学生表示“密切关注”, 27.38%的大学生表示“偶尔关注”, 16.54%的大学生表示“不怎么关注”, 此外, 还有10.46%的大学生表示“要看关注在哪些方面”。而对于大学生关注回乡就业家乡能够提供的支持方面, 52.38%的大学生希望回乡就业能够得到“资金支持”, 28.57%的大学生表示希望能够“创业有税收减免政策”, 23.81%的大学生表示对于“土地优惠政策”很是关心, 有43.37%的大学生表示希望有“技术指导”, 还有38.1%的大学生持模糊态度, 表示“不了解, 不清楚想要怎样的工作和支持”。

三、高校大学生回乡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从上述调查情况得知, 当前大学生有着较为强烈的回乡就业意愿, 在就业方向、目标和关注度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关心和了解。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复杂和就业困难日益加重的情况下, 大学生对于是否留在大城市发展也有了较为缜密的思考。高校大学生回乡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 包括很多方面, 既有个人方面, 也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 使得大学生对回乡就业的情况作出了一定的行为判断和行为选择。

(一) 个人因素

1.主观上渴望成长成才的愿望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地方选择。 大学生参加大学学业, 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获取一定的知识, 成为社会上的有用人才。而当前, 社会人才都聚集在大城市, 并且相互之间的竞争和比赛, 才能更加显示出作为人才的优势和自身工作水平及能力。而大学生普遍认为, 在大城市工作, 才能更加锻炼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社交能力、沟通能力等各方面的情况, 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2.大学生希望得到较好的薪酬待遇。一般来说, 通过10多年的寒窗苦读, 大学生都希望在毕业之后能够得到一份好的工作, 赢得一份好的薪酬, 为以后成立一个好的家庭, 成就一份好的事业打下良好基础。因此, 大学生在就业行为选择上, 大多数都会按照自身的工作竞争能力和综合素质去衡量, 把获得薪酬的多少放在选择就业方向和地区的第一影响因素, 这也是影响大学生回乡就业意愿的一个重要方面。

3.大学生自身对家乡的感情与城市之间面临着艰难选择。这主要表现为, 大学生一方面对家乡建设有着极大的关注度, 并且看到家乡越来越发展的情况, 心里有点触动, 但是, 在就业选择上, 大城市良好的教育环境、良好的行车环境、良好的医疗环境, 这些都是吸引大学生选择留在大城市发展的重要原因。大学生根据自身对家乡的情感依赖, 在一定程度上会放弃大城市的优厚条件, 回到家乡进行就业、创业, 促进家乡发展。

(二) 家庭因素

在家庭因素方面, 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家庭压力的影响, 大学生会选择回乡就业。一方面, 家里需要大学生就近进行照顾。在这些方面, 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家庭孩子不多, 为独生子女的情况, 父母一般都会要求子女在完成学业之后, 回到家乡谋业, 从而为照顾家人和组建家庭提供一些便利。此外, 还有家里有人员需要得到及时照顾, 大学生由于家庭血缘关系的缘故, 都会选择放弃大城市的优惠, 回到家乡, 照顾家乡, 顺便在家乡择业。

另一方面, 家庭对孩子成才的愿望影响大学生回乡就业意愿。 一般来说, 中国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出人头地, 做出漂亮的成绩, 高人一等, 成为人上人。在这种压力下, 大学生往往为了实现家庭期待, 选择留在大城市, 通过自身努力, 以求得在大城市生存和发展的一席之位, 从而可以回到家乡向父老乡亲交代,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回乡就业意愿的判断和选择。

(三) 社会因素

1.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也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但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情况更加突出。在当前经济发展的转型期, 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城乡协调发展、城镇反哺农村等政策, 但依然缓解不了进一步拉大城市发展水平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 各类人才和资源都向城市集聚, 在大城市拥有较好的教育、医疗和旅游资源, 这样, 也就把广大大学生吸引在大城市周围, 选择在大城市发展, 减少了回乡就业意愿。

2.农村生活水平与大学生的期望值有一定出入。当前, 虽然说农村搭乘政策的东风, 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步伐, 也为大学生回流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和技术基础。但是, 在农村的生活水平与大学生的期望值方面, 还存在一定差距, 这也会影响大学生回乡就业的选择。

3.社会发展中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使大学生就业选择和判断受到影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一切向钱看的想法愈发严重, 大学生作为伴随市场经济发展起来的年轻一代, 难免会受到影响。加之现代的大学生均为90后, 自身也有一定的个性想法和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 攀比心理、从众心理等想法也会在脑海中悠然而生, 在日常生活中参照社会一些明星、大款为对象, 不断模仿和追逐, 造成自身对心理压力及内心的不确定性, 无法静心分析各项思潮影响, 难以自觉抵制错误思想的入侵。

四、正确引导大学生回乡就业的对策

当前, 大学生人才市场逐渐出现了一些饱和现象, 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回乡工作有利于减小就业压力, 合理引导大学生人才流动, 还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综发展。大学生回乡就业, 不仅仅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需要, 也是符合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是迎合时代发展步伐的重要选择。

(一) 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教育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 就业形势就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高校也在严峻的大学生就业环境下, 愈发重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形势教育。当前, 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生态发展”“四个全面” 等重大发展战略, 全国各地都将掀起一个新的发展高潮, 特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快速推进, 更加有利于形成更多就业岗位。在大学生的形势教育中, 要通过座谈会、形势教育课、专家讲座、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势, 加强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把大学生回乡就业的优惠和作用讲清楚, 把重要意义讲透彻, 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成长成才与时代同步发展的重要性, 以及发挥自身能力和作用的重要性。

(二) 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

大学生毕业后愿不愿意往农村方面发展, 与大学生自身想法和因素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但也不能忽视对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可以说, 良好的职业发展规划, 能让大学生终身受益。大学生当前会出现关于留在大城市还是回乡就业的矛盾, 难以做出选择, 其关键原因就是对自身职业发展规划不清晰、不明确。当今时代, 各类信息飞速传播, 各类技术快速发展, 微商、电商等成功人士也呼之欲出, 各行各业的拔尖人物不断展现, 行行出状元成为现实。因此, 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通过教师的悉心指导和引导, 让大学生明确自身发展规划, 明确自身在回乡工作中该树立一种怎样的心态、保持一种怎样的精神, 从而促进自身全面提升。

(三) 加强对大学生回乡就业重要性的认识

如今, 国家的经济社会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在努力实现, 经济实力已经成为全球第二, 这表明国家的发展已经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影响力。然而, 无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都离不开新农村的发展和建设。在国家开展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 全社会集中力量进行新农村建设, 在财政支出、优惠政策等方面都一定程度上向农村倾斜, 使农村地区经济产生了新的活力。这样, 就需要更多掌握现代化新知识和新技术的人参与到农村建设中来, 这也为高校毕业生在农村就业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行性。因此, 必须通过相应的大学生回乡就业成功案例的宣讲和传播, 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 自觉投身于国家大发展中, 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 通过自身努力, 为推动新农村建设更上台阶发挥作用。

(四) 加强高校与家庭沟通, 形成教育合力

在大学生回乡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中, 家庭因素也占据重要地位, 对大学生回乡就业意愿产生重要影响。因此, 在大学生在校教育期间, 高校应加强与家庭方面的沟通, 通过适当的联系, 如家长咨询日、给家长的一封信、网络信息平台等方式, 取得家庭对大学生教育和大学生回乡就业的支持, 告知家庭大学生自身发展的情况、大学生回乡就业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以及家庭方面的重要任务和重要作用, 从而形成教育合力, 顺利引导大学生回流, 帮助大学生放心回乡, 加入国家发展浪潮, 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国忠.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与政府职能走势[J].巾国行政管理, 2014 (7) :49-52.

[2]陈晓云.就业行为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回乡养猪成就事业 篇3

他富而思源,富裕后不忘乡亲,成立了养猪专业合作社,扩大了养殖规模、打响了品牌,带领乡亲通过养猪脱贫致富。他就是邱晓生。

今年35岁的邱晓生,是兴国县江背镇的农民,也是万兴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

回乡创业科学养猪先富

日前,笔者驱车前往兴国县江背镇。车到江背镇,一拐弯,是一条平整的农村水泥公路,直通到华坪村麻坑组,邱晓生的养猪场就在里面。

走进养猪场,笔者看到一位皮肤黝黑、精气神十足的纯朴农家汉子在清洗猪舍。

这位汉子正是华坪村养猪专业户邱晓生。在听笔者说明采访来意后,邱晓生高兴地带领笔者参观了他的养猪场。

干净卫生的猪舍里,猪们吃得正欢。“我的猪舍会定期进行清洁与消毒,防止疫病的发生。”邱晓生说。

邱晓生1998年从兴国职校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畜禽养殖行业,并到乡镇兽医站服务了几年,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后来,又在广东某大型猪场工作了10余年,担任技术场长,有着丰厚的薪水。

“在外给人打工,不如在家创业,回乡的创业生活更精彩。”邱晓生自信地说,“我刚好是学畜牧专业的,我相信,用我的专业知识一定能把猪场办得红红火火。”

说干就干。2011年2月,邱晓生东拼西凑向亲朋好友借了钱,在江背镇华坪村麻坑组一处三面环山,既远离人员聚集区,交通又比较便捷的地方建起了5000多平方米的养猪场,饲养了300多头猪,成了华坪村早期的养猪大户。

一年下来,邱晓生靠卖猪,纯收入就达到18万元,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和大多数开始创业的人一样,邱晓生在养猪过程中也遭受过打击。

2013年,邱晓生的养猪事业刚有起色,可突如其来的猪肉价格下降给了他当头一棒,每出售一头猪甚至要赔200元。这段时间,邱晓生一方面采取延缓肉猪上市期的方法,等待市场回暖,另一方面四处奔走跑销路,寻找更大的市场。在当地政府的协调下,他通过银行贷款解决了资金周转问题,并及时调整了养殖结构,渡过难关。

为有效预防各类传染病的传播,做好预防和免疫接种,邱晓生还经常联系兴国县畜牧局,向县里的畜牧养殖专家请教,做好防疫工作。同时,邱晓生订阅了《科学养猪指南》《猪病防治手册》等书籍,边养边学习,提高自己的科学养猪水平。每逢有技术员来到江背镇传授养殖技术,他都赶去听讲。每到空闲时,他便跟同行交流经验。

通过学习、请教和在实践中的摸索,邱晓生积累了一定经验,能对不同生长期生猪的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

成立合作社带动村民致富

看到邱晓生通过养猪致富,成了远近闻名的人物,江背镇周边的村民对养猪产业动了心,纷纷来到他家请教养猪技术。

邱晓生想,自己富了,不能忘了乡亲,要带动村民一起养猪脱贫致富。

“要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就必须要成立合作社,把规模搞大、品牌打响,村民养猪才有钱赚。”邱晓生说。

2012年2月,邱晓生成立了万兴养殖专业合作社,他自己当理事长。由于缺乏科学养猪的技术,村民们就以出资入股的形式参股合作社,日常事务由邱晓生负责管理,并接受村民的共同监督,合作社的红利年底再进行分配。

万兴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共有106户村民参股,养殖规模有1.5万平方米,有100多个猪舍、400多头能繁母猪。

随着养猪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一些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的社员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脱贫致富。为了帮助村民早日走上科学养猪脱贫致富的路子,邱晓生对有养猪意向的村民进行了“手把手”地帮助,定期到村民家进行巡回技术指导,设立了24小时服务电话,从饲养技术到疾病防控及生猪销售,都为村民提供全方位无偿服务。

江背镇生猪养殖户李年胜自从加入万兴养殖合作社后,收入得到了大幅提高。原先他的生猪养殖抗风险能力差,饲养科学性不高,邱晓生便将自己在生猪自繁自养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毫无保留地向他传授。前年的生猪市场价格下滑波动比较大,但在此期间李年胜亏损基本为零,原因是他采用了“一条龙”的生产方式,即由母猪到商品猪出市都是自产自养,可以从中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相应减少仔猪死亡率而提高经济效益。今年生猪价格高涨,李年胜采用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技术,平均每头猪可增加200元的利润。2013年,他的养猪场出栏生猪210头。2014年,在合作社的带动下,他又通过银行小额贷款扩大养殖规模,出栏生猪680头,年收入增加了六七万元,并按揭买上了小汽车。

“饲养的猪仔是由合作社提供,饲料是合作社按照出厂价卖给我们的,邱理事长还给我们提供无偿的养猪技术指导,有他做‘领头羊,我们的养猪信心也更足了。”李年胜说。

回乡调研报告 篇4

一、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群众生活情况

(一)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我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一是实现了公路村村通。如今村里的泥路逐渐变成水泥路,改善了村民们交通不便利、雨天行走不安全等问题。二是实现了每家每户通水通电。每家每户都用上了大功率电器和自来水,彻底摆脱了无水无电的落后境况。三是实现了全民娱乐,全民运动。村里增建篮球场及部分健身器材,村民们可在平时空闲之余娱乐健身。

(二)群众生活情况

随着社会的进步,村民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每家每户都安装了户户通卫星电视,能够与外界接轨,接收各地电视台,了解世界各国时事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及与众不同文化习俗。

2、大家电拥有率、家用车辆购置率达到70%。如今村里拥有冰箱、洗衣机、农用车辆的家庭越来越多,50%的家庭拥有摩托车作为代步工具,更有2%的家庭已经拥有了小面包车。

3、沼气池是我村与现代社会发展的一重大标志。由原来的粪池改进为沼气池,不仅减少了用电烧柴等资源,还能通过化粪池解决腐烂作物以及牲口排泄物无处安置的问题,改善周边环境,由杂、乱、脏变成了齐、净、美,渐渐与新时代新农村接轨。

4、全年人均生活性支出相较于前几年有了一定的改善。一是基本生活支出由原来的1000元增加到了20xx元。二是教育支出由原来的4000元降低到20xx元,因为有了小学、初中全免学杂费的政策,村里不仅实现了适学儿童全部上学,更减轻了村民的负担。三是医疗卫生支出由原来20xx元降低到1000元,随着农村医保的普及,减少了村民们了高昂的医疗费,进一步降低了农村生病死亡率。四是社会保险支出由无到有,使农村建设有了质的飞越。

5、三留守人员占比分别为留守老人占60%,留守妇女占10%,留守儿童占30%。在此之前,由于我村公路不通,很多人外出打工,致使村里大部分为老人,专门管理田地,儿童留给老人照看。

6、人均收入情况

20xx年前我村人均收入基本靠外出务工人员,家庭年总收入为0元。其中务农收入3000元、务工收入15000元、其他收入20xx元。至20xx年底,村民收入有所改善,我村响应政府号召,开荒扩土大面积种植甘蔗,一年家庭增收至少10000元。

2、中央八项规定等制度落实情况

群众对中央八项规定等制度持肯定态度。在村委及市集可看见挂有相关宣传标语、横幅,整体民风得到改善,村民们比以前节约,减少了生活中各种浪费,更杜绝了过节送大礼等铺张浪费。

3、清洁乡村活动开展情况

“美丽** 清洁乡村”活动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主要任务。一是清扫垃圾,清除杂物,清洁房屋,开展乡村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工作,整治农村环境卫生。二是清淤治理乡村水井、水塘、小河流、排水沟清理水面漂浮垃圾,处理厕所、畜禽场(圈、栏)污水排放。三是清收和处理各种农业生产废弃物,控制农药、化肥等过量使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四是建统一的垃圾池,安排专门人员对生活垃圾进行焚烧等。这些在村委的大力宣传和督促下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乡里建立起了清洁乡村活动长效机制:一是完善各级清洁环境经费投入保障制度和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然后根据实际因地制宜的建立村规民约,建立乡村保洁队伍,落实人员和经费,确保垃圾长期有人收集、保洁长期有人管、农村环境长期保持干净清洁。二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现在不管是在文化广场还是在村里的主要道路及房前屋后都可以看到有关“美丽**清洁乡村”的标语,在县里专门提供的环保垃圾桶上也印刷有“美丽**清洁乡村”,时刻提醒着村民们注重环境卫生,美化生活环境。

通过清洁乡村活动,村民们感受到了乡村清洁的诸多好处,提高了参与清洁乡村活动的积极性。

二、村屯绿化活动

随着新农村建设以及“美丽**清洁乡村”活动的开展,现在的我们村不再是只看得到农作物这样的绿色,更看得到城市中才有的道旁绿化树。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村里开始了村屯绿化,在乡村公路两旁种起了各种绿化树种。在荒山上开疆扩土,大面积种植核桃,响应政府号召努力打造核桃大县,通过政府一系列扶持政策既满足了绿化的需求,又不浪费土地的价值。

三、结论

(一)经此次调查,我村变化有以下几点:

首先,交通得以改善,与外界联系更密切。原来是泥路,很少有人出来走动,现今部分为水泥路,摩托车变多,私家车开始出现。

第二,经济有所增长,生活水平得以提高。由之前仅靠青壮年外出务工变成开始回到家乡种植甘蔗等各种农作物,有人开始养殖畜牧,收入门路较之前广。留守人员有所减少,创业人员逐渐出现。

第三,环境大大改善,逐渐贴近新农村。虽然还没全村硬化,可是通过接收外界信息,村民各方面意识逐步增强,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参与“美丽**清洁乡村”活动,美化周边环境。

第四,文化气息愈加浓烈,延续传统文化。作为壮族传承者,以前没有的科技设备也加入到其中,使得过新春佳节更热闹,唱山歌、打陀螺、抛球等等各种传统活动举办得风风火火。

(二)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交通还不够便利,没能实现全村硬化,通信还没解决,网络没有连接到屯户,村民没法更全面接收外界信息,空有充分的土地资源,没能好好利用。

第二,文化教育设施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只有村口有一所学校,篮球场等各方面教学设施落后,教师数量少,有些屯离学校路途远,偏僻,致使很多人文化程度低。

春节回乡调研报告 篇5

期待之一:项目落实更及时。各项惠农政策和补贴能否及时落实到位,依然是村民最关心的话题。村民告诉我:“现在各项补贴都能及时发放到位,可村里的高标准农田改造三年还没搞好。看着田不能种,心疼。”始于下半年的长方村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进度缓慢,有50%的农田无法耕种,至今水渠、机耕道等都还没有完工。村干部表示很无奈,解释说是项目资金没到位,希望省有关部门继续简化相关环节,尽快把好事办实。

期待之二:乡村公路更宽阔。村民反映:“买辆车回家过年已经不稀罕,全村90多户,有27户买了车,可通往村里的路坑坑洼洼,好车都怕颠坏了。”从省道通往长方村的水泥公路完工于,长4.5公里。随着建房拖水泥、沙的大吨位车和大型农用机械的增多,已不堪重负,破败不堪。没有专项养护资金,村级财力有限,养护成为难题。年前刚买车的石岭村一村民也深有体会:“村路只有4.5米宽,会车时要特别小心,大年初一我在村道上堵了半个小时。希望政府把乡村公路再修宽点,路面再建好点。”

2016年党员回乡调研报告 篇6

追忆往昔,杨柳郁郁绕沟渠,今归来兮,雪花纷纷裹天地。今年回东北老家过年,迎接我的再不是小时候凛冽刺骨的寒风,而是银白色天地间和暖的冬阳。这也恰似老家的现状,日子虽然还有些许不易,但是毕竟一天天好起来。回乡几天,漫步在倍感亲切的雪景里,踏着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土地,感受到这方水土滋养出的质朴、善良、乐观和希望,这一切始终在无形中默默地感染我、激励我。

[乡村公路]

老家发展最大的希望和瓶颈都在路。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喊了不知多少年,连村头屋墙上的标语都已被岁月腐蚀得不再清晰,乡亲们始终望眼欲穿地期盼着。听说到去年,借着新农村建设的东风,村里领导们才终于在乡村道路建设上花些心思。村里那条夏天泥泞、冬天颠簸的土路终于真正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一条宽阔敞亮的水泥路也终于姗姗来迟。别看只是一条水泥路路,它给老家人们带来的可不仅仅是村容村貌上的改变。自从修了水泥路,村里通了公共客车,人们出行方便了,货物运输也容易了,村里超市的老板再也不用自己开三轮车去乡里县里进货,公共汽车可以直接捎货上门;来往商贩也可以直接深入到村里进行买卖,乡亲们再也不用为手里有好东西卖不出去发愁了;另外,村里有些年轻人买了车,搞短距离载人载物运输等等。路修好之后,乡亲们致富的途径更加宽广了。

但与新建村路功能发挥不相适应的是村路管理养护方面的滞后。路修好才一年多,已有一些路段出现严重破损了。可是,乡村道路管养的主体责任与路政管理工作并不到位,谁来谁负责协调管理?谁来组织维修队伍?谁支付维修资金?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棘手问题。俗话说,修路,建路,二分修建八分养护,真不知这条承载着乡亲们美好愿景的希望路能发挥多久作用?

[乡村教育]

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农村老家培养出一个真正走出农村,脱离农业的孩子虽说要不上百年,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父亲在村小任教近三十年,他总是感叹:这些年,学校里走出去真正考上大学,留在城市工作的学生十个手指数得过来。春节抽空回到十多年前自己就读的小学校园,发现变化很大,修了新围墙,盖了新校舍,换了新桌椅,配备了微机室,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完备,环境优良,图书、文体器材、教学仪器等也都有相应的配套。可是越来越好的教学环境并没有激发起孩子们学习热情,目前初中毕业,高中没念几天就辍学在家的农村学生特别多,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抬头。

在全国高校都紧锣密鼓扩招的大潮中,老家的孩子们为何在升学的路上停止了脚步呢?仔细想想,这与农村教育长期被定位为城市教育的延伸,而没有立足乡村生活与乡村社会发展的需要关系极大。除了为升学做准备,农村教育并没有发挥其他更多的功能。乡村教育的发展该何去何从?我想在现代文明的背景上,立足乡村社会与乡土文明,除了为乡村孩子提供现代性价值中必不可少的发展机会,更应该给他们提供乡村社会的精神滋养,促进他们对乡村文明与乡土价值的内在理解,增进他们的乡土认同,厚实他们的乡土精神底气,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使他们获得一种在与现代化接轨的过程中又不失乡土精神资源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乡村教育也可以为浮躁的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增加一份源自乡村大地的质朴与宁静,为置身现代化之中的每个人提供一份乡土自然的清心与慰藉。

[乡村的低碳生活]

回老家过年最直接的体会是花费低,能耗少,而且任何物品物尽其用的程度远远高于城市。不浪费似乎就是父母一辈子生活的准则。拿拖布来说,他们还是不会去超市买现成的拖布,母亲都是将废弃衣物等剪成的布条儿钉到使用多年的t字形木棍上,这样自制的拖布虽然不及工厂制成品那么精致,却是十分好用的。还有,这次在老家吃到了在市场上根本买不到的晒干菜。东北秋末霜期快到的时候,自家菜园种的蔬菜一般都吃不完,母亲为了能让这些自家产的好东西免受霜冻,便早早地就把茄子、豆角、土豆等新鲜蔬菜或生或熟的切成条状、块状,晒干,装袋保存起来,待转年春天自家没有新鲜蔬菜的时候吃。节约无疑是父母生活内容的最佳诠释。比如用水,母亲经常是洗过衣服的水接着洗抹布,然后用来拖地,最后再用来冲洗院落,反正都是用到无法继续使用为止。春节期间,好些剩饭剩菜,母亲舍不得扔掉,于是就仔细分类、装袋,拎好远送去给养猪的邻居。

对于父母亲的生活方式,大多生活在城市的人估计无法理解,从前我也不明白,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生活也并非如此拮据,还有必要这样吗?现在我懂了,父母这种传统的、甚至说有些原始的生活方式不是抠门,不是愚昧,而是健康的、可持续的,或者用时下时髦的话说,是低碳的。

[后 记]

春节返乡,真正深入到中国农村的最基层,虽说只逗留了短短几日,但却足以让我感受到这个小山村由里到外的变化和日复一日的进步。老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丰富了,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了,党和政府的许多强农惠农政策都落到实处了。但同时也必须看到,老家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农业经营方式依旧粗放,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乡村教育的发展阻碍重重,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严重不足等问题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老家的发展。相信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正确引领下,在各方力量的不懈努力下,在老家人民的辛勤耕耘下,家乡的面貌会越来越好,人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秋天回乡 篇7

也不管北京深秋的寒气

这个五点半即打车奔赴机场的人

也不管路途陡峭,白露含霜

她在空中打盹,睡梦中被故乡的山河撞醒

满眼青翠的绿

树在南方不知道秋之已至

不知道秋之含意

这个在南方不知道爱乡爱人的人

此刻回程接受诗之训诫

满城短袖的男男女女

兀自呼啸的大小摩托

这个在北方的旷阔中迷失方向的人

此刻贪婪吞食着狭窄街道熙攘的气浪与凹凸口音

再一次

她迷失在故乡拆了又建的楼层间恍然已成故乡的

陌生人!

她呆若木鸡

她不知所措

事实上她已是故乡和异乡的弃儿

这是宿命,必然的

如果你也曾抛弃故乡

她就是你!

刘波点评:异乡人的乡愁,已成为我们当下诗歌书写中非常普遍的主题,因为很多人都正在经历这样的精神迁移———离开了故乡,成了没有故乡的人,而在异乡,却又不被真正的接纳;或者因自身的原因,在精神上无法完全融入自己所身处的这座“陌生之城”。这就是我们所遭遇的悖论,在故乡与异乡之间,无从抵达。是完成了一次见证,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远去和另一个时代的到来,我们都是时代变迁的参与者和同谋。

安琪在这首回乡之诗中,对比了南北方季节的变化,也以不少的篇幅书写了回乡的心境、故乡的变迁,但最终她还是回到了对自我的反思与训诫:虽然回到了故乡,可乡愁之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反而变得更加深切。“再一次/她迷失在故乡拆了又建的楼层间恍然已成故乡的/陌生人!/她呆若木鸡/她不知所措/事实上她已是故乡和异乡的弃儿/这是宿命,必然的”,回不去的故乡,融不进的异乡,这又是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们的真实处境。在社会转型的大环境中,这是一些人必然的命运,他们也在思索,也在抗争,但无济于事。敏感的诗人将这样的感受写下来,也可能只是一种记录,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内心悬置的处境,但她毕竟是完成了一次见证,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远去和另一个时代的到来,我们都是时代变迁的参与者和同谋。

作者创作谈:《秋天回乡》是2002年10月我回乡的一次真实感受,单纯从诗句本身来看,并无什么阅读难度,但它包含了我与故乡之间恩怨交集的关系。

说起来我并不是有浓厚故乡情结的人,我从小就想离开家乡,我曾写过“一个没有离开家乡的人你能说他/她有故乡吗?我以为没有。”在长诗《失语》中,我自我鼓劲般地说道“漳州,漳州,我很可能就要背井离乡”,时在1999年,距离真正背井离乡还有4年。建制于唐垂拱二年(686年)的漳州文明开发时间委实较晚,没法像中原、西北那样满目皆是古典书中走下的地名。时至今日,我依然为我出生在漳州这个文化底蕴稍逊的南方小城而遗憾,倘若有来生,我不会希望再落到漳州这片土地上。但今生,我唯一拥有并只能拥有的故乡是漳州。

之于故乡,我不是一个忠诚的孩子,我时时想着并最终逃离了故乡。之于父母,我也不是一个孝顺的女儿,我自己毁掉了能给父母带来体面荣光的一切。有一年春节,重读《史记》后记,读到“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时,我仿佛找到了自我解脱的钥匙,不知不觉拿司马迁来比拟自己,我希望我也能“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多年以前我还在芗城区文化馆时曾参与当地“林语堂纪念馆”的筹建工作,时为漳州市作协主席的小说家青禾先生发言中说了一句话,再伟大的人物最后也只能由故乡来认领。你和故乡的关系从你一落地开始便已注定,无论你愿不愿意。你可以抛弃故乡,但故乡不会因为你的抛弃而有所损缺,故乡永远不会缺少一代代人的出生与成长,人到中年,我方明白,是你需要故乡而不是故乡需要你。

但我确确实实已失去了故乡。所有离乡背井的人都有一个回不去的故乡。在《秋天回乡》一诗中我如此写道“她迷失在故乡拆了又建的楼层间恍然已成故乡的/陌生人”于是我抱紧阿多诺的名言来宽慰自己———

XX年春节期间回乡调研报告 篇8

XX年春节期间回乡调研报告

老家在农村,和中国广大农村一样,在党和国家努力下,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村通路,新农村建设,环境卫生也得到提高。此次春节回乡,通过调研、观察和访谈,对家乡的变化和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

一、新农村建设,生活环境和条件改善

近年来,我国的“三农”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将“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到了很高的位置,认为:“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没有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一五”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中央在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思想指导下,提出的符合我国国情,城乡统筹发展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其内涵的完整表述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核心就是要从根本上实现农民生产、生活、就业方式的提升,使其能同等享受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物质、精神和政治文明。老家在XX年开始实施新农村建设,建起一排排洋楼,水泥路畅通,通电通水通网;实行三清,即清沟排水、清垃圾、清路障;进行五改,即改水、改厕、改圈、改灶、改垃圾堆放,建垃圾处理站,设立垃圾箱,家家分发垃圾

桶等等,这些提高了村容,卫生问题得到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和条件改善。

二、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

农民收入多样化,随着新农村和产业发展,农民收入结构多样化,收入不断增长。老家地处县城郊区农村,靠工业园区,随着新农村化和规模化生产,很大一部分农民开始转变身份,成为工人或创业、开工厂、跑运输,进行养殖生产等,不在束缚于土地上。

三、不良风气有所改善,娱乐生活不断丰富

随着法制宣传和普法活动的开展,年假聚众赌博有所改善。农村农闲时候,以往大部分是聚在一起打牌、打麻将,且带赌博性质。目前虽还存在这种现象,但有所改善。打牌大部分是以怡情为主,关注社会新闻增多,对目前时事动态较关心,休闲时间分配也多样化,目前旅游观念不断加深,旅游在农村也逐步发展,或进行体育运动,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以中老年最盛,春节期间每天都有一批中来年在村广场跳广场舞,娱乐生活不断丰富。

虽有所很大的进步,但通过了解也发现农村也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党和政府更进一步的关注。

1、留守老人和儿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65岁以上的农村留守老人有近XX万,子女闯天下,老人守 “空巢”。生活孤独,缺乏照顾,却时刻挂念儿女,这就是农村留守老人的缩影啊。如今,留守老人问题还未引起广泛的重视。因此,这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更需要家庭子女的理解与关心。总而言之,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子女们,挣钱只是一个生存目的,老人则是自己的至上亲人。当有一天老人已不在人世,那时候想着尽孝早己为时已晚!所以,留守老人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关心与社会的关注,另一方面也需要子女常回家看看。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快乐地安度晚年。

留守儿童问题,也应该得到社会的关注。在各大新闻媒体上,经常可以听到、看到留守孩童犯罪、心理疾病等问题,需要家长的关爱,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也得不到保障。

2、农村教育问题。农村的办学水平较低,教育经费数额也不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教育越来越重要,1987年之后,中央把义务教育的责任交给了地方,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这给乡镇财政以及农民增加了负担,以至于学校教育负债严重、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普遍,即使后来教育体制由“分级负责,以乡为主”改成“以县为主”,这些后果仍没有太大改善。教学水平高的老师留不住,农村学校中的老师或者是知识老化、教学方法陈旧的老教师,或者是本身知识水平就不高的年轻教师。很多学校的美术、音乐、体育、电脑等提高素质的课程无法开课,这样的教学水平也很难要求农村学生能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文化素质水平。

3、农业农资矛盾。在中央政策的扶持下,很多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得以保护,农民基本能够解决温饱问题,但农民普遍抱怨种子、农药、化肥、管理等导致种植成本居高不下,中央惠农政策不到位等问题,同时靠天吃饭、种粮不赚钱等状况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走访中,他们还注意到,一个村子的领导的水平就直接决定了整个村子 的发展状况,“三农”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一批眼界开阔,踏实为民的村干部。见到了农村医疗资源的缺乏、农民生活的困苦、农民居住环境的差乱,农村干部不作为现象严重,党员干部没有很好的起到作用。

通过此次调研发现,人们对国家的党政方针寄予了很大的厚望,希望国家政策能够真正落实到农村,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还有不足需要进一步改善,这也是国家立国之根本,农村兴则国兴,农民富则国富。

XX年春节期间回乡调研报告

2月3日,春节长假后上班第一天,省委台办组织召开XX年党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汇报交流大会,办主任欧阳泉华,副主任徐建星、何晞,副巡视员林挺华,省台联会会长曾鲁台出席,全办干部职工参加。何强等9位代表进行了汇报交流。

9名同志分别围绕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从年货,看农村的新变化、对农村宅基地情况的调研、对城乡私人诊所建设的几点思考和挂职扶贫村第一书记的体会等方面,生动阐述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提出了意见建议。汇报交流主题突出、观点鲜明、语言精炼、清新朴实,取得较好效果。通过汇报交流,进一步巩固扩大我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察民情、接地气、转作风,展示了我办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XX年春节期间回乡调研报告

1月24日上午,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市委关于春节期间干部职工回乡调研和对返乡农民工走访座谈文件精神,安排部署春节期间值班等有关工作,会议由市委副秘书长、局党组书记、局长姚晓叶主持,全局干部职工参加会议。

会议组织学习了《中共铜仁市委办公室 铜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春节期间开展全市干部职工回乡调研和对返乡农民工走访座谈的通知》(铜委办字〔XX〕2号)文件。

会议指出,开展干部职工回乡调研和对返乡农民工走访座谈是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省政府决策部署,全面掌握全市改革发展新变化,广泛联系群众,引导和扶持在外人员回乡创业就业,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会议要求,全局干部职工特别是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自身政治素养好、政策水平高、善于做群众工作的特长,利用春节回乡探亲的机会,带着学习和调研的任务,深入到基层群众中,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和当地群众的生活状况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认真调查研究,征求意见,为家乡建设做实事、办好事。按照要求认真开展春晖行动“五个一”活动,当好政策宣讲员、民情调查员、发展见证员,带去党的关心问候、全面深化改革新信息、民生改善政策,带回基层群众的最大期盼。各科室、中心职工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将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责任和政治任务贯彻落实好,春节假期结束后,回乡过春节的干部职工要写出反映回乡所见所闻的调研报告,为促进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

2011年寒假回乡调查报告 篇9

只要稍微了解一点中国史诗的人,大都会知道“十万工农下吉安”的诗句,这位祖籍吉安并在吉安这块土地上找到了中国革命胜利道路的当代伟人毛泽东,因他的诗词名句,“吉安”对于世界已不再陌生。

清晰或漫漶,信史或口传,翻检五千多年华夏史,我们可以找到古称“庐陵”今谓吉安的文明坐标……。

庐陵文化风俗源远流长,下面主要举几个吉安的流传深远风俗的例子。清明节:在吉安地区,清明前三日,后四日是祭扫祖墓,怀缅先人的日子,俗称“挂纸”“挂青”’。祭扫时,先砍除坟上的荆棘杂草,培些新土,在把纸钱放在坟上,最后,在坟前敬三牲,烧纸钱,燃香烛,放鞭炮。现在,除了给已故先人扫墓外,有的机关团体还组织青年团员以献花圈的形式,祭扫革命烈士墓,并举行入团,入队宣誓仪式,缅怀先烈英雄业绩。全区许多地方还有吃青米果,外出踏青的风俗,春光明媚,草长莺飞,使人们的心灵得到了陶冶。

重阳节: 吉安地区重阳节风俗有:登高,饮酒,采茱萸,赏菊花,有的地方在这天蒸糯米酒,称“重阳酒”,味道醇美,不易变质。现在,重阳节有时“老人节”,“敬老节”,许多地方在重阳节开展尊老敬老活动,形成了风尚。

龙灯: 吉安的龙灯源远流长,自古有“ 庐陵龙灯冠赣江”的赞誉,是全区最具有代表性的。群众性的民间灯彩。春节期间,龙灯进村后,先到祠堂亲友家拜年,贺喜,然后到村里的晒场上当众舞龙。比如,我外婆家吉水县盘俗乡上曾家的长游龙达333节,两里多路长,滚龙有3,5,7,9,节多达36或48节是民间见的最多的能灵活舞动的龙灯,蔻俚龙是仅存与吉安县新圩乡了栗溪村的一种龙灯。当地人称为“蛇龙”。这种龙的外行雄浑博大,长26米,龙头金碧辉煌,舌大能动,眼球如拳,表演奇特:演员按音乐节奏,手不停的抖动,脚踩碎步,看上去就是一条龙在逶迤蠕行,结栖息。

鲤鱼灯:是我家不远的吉安县固江棚下村的一种风俗,由一只外表庄严,内心慈爱的鳌鱼,9只金丝鲤鱼和一只天真的小虾组成,艺术形象生动优美,抓住了水的特性和鱼,虾的生活特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有幸,今年春节我特地到那赶上了一年一度的鲤鱼灯节!据报道,50年代和60年代,吉安县鲤鱼灯曾参加全省和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并多次获奖。

1991年12月23日。对吉安人民来说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这天,吉安地区这座历史文化=名域向海内外宣传,要在河东建设一个新区:“河东经济开发区”正式挂牌。河东经济开发区

XX年大学生寒假回乡调查报告 篇10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突出地体现出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寒假期间我就这个问题对我们县做了一些调查,也就得了一些结论,同时发现不少的问题,现特将有关情况记录下来并发表一点看法,以期有所启发。

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住于庐山脚下,鄱阳湖畔,地形以丘陵为主。全县工农业不甚发达,城市化水平只有30%左右,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星子县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花岗岩资源,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其中不乏小有名气的景点。星子县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且建设的盲目性比较大。不过,星子县这几年随着环庐山公路的修建和温泉度假村的开发,发展确实挺迅速。所有这些条件都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要面对的,同时也是分析星子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时必须要考虑的。星子县当前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有就地转移和外出务工两种。后者即我们常说的农民工。就地转移主要是加工业和服务业,如石村加工、羽绒服加工、旅游服务业,建筑业也是重要方向。就地转移的大多是中年人,这与他们的自身条件有关,如知识技能不够,家庭负担比较重,不愿离开家乡的思想意识。这种转移方式主要依靠乡镇企业的发展,以及多种致富门路的开拓。大多数农民既可以务农,保证必要的粮食生产;也可以利用务工,最大限度地增加年收入。目前表明,大多数农民比较满意于这种就地转移方式,只是有点盲目性。还有就是转移的程度不够充分。农民工是星子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部分,几乎每个没上高中的青年人都有一段外出务工的经历。农民工确实是一种流行的劳动力转移方式,年轻人出去可以开阔眼界,同时也可增加家庭收入。星子县的青年农民工集中的行业主要有服装制造、产品组装等劳动密集型部门,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及京津等发达地区。劳动力出外务工的组织程度比较低,大多是随同亲戚朋友外出务工。农民工确实为星子县的发展出了一份力,每年的劳动力输出收入就比较大,同时也开阔了农民的眼界,利于思想解放。

这种转移现状有太多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但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由于劳动力素质低,不管外出还是就地转移都不能从事高水平的劳动,大多以出卖廉价劳动力为主,并且获得的收入比较低。还有就是政府的组织不够,这种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缺乏政府部门的有效指导,处于盲目和自发状态。农民工的权益易受损害,维护困难也是一个现实问题,提高农民工的维权意识也是一条可行道路,政府法律也应当承担起法律意识培训的重担。此外,劳动力转移引起的社会问题也应该得到关注,如留守儿童问题、空巢老人问题、社会治安恶化问题,所有以上问题是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理应在其发展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将其解决。

上一篇:作家悼念鲁迅的文章下一篇:利用搜索引擎营销推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