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事业单位调研报告

2024-07-25

卫生事业单位调研报告(精选11篇)

卫生事业单位调研报告 篇1

卫生事业单位调研报告

一、卫生事业单位基本情况

我县卫生事业单位共有25个,其中全额事业单位4个,差额事业事业单位21个;超编单位6个,缺编单位11个;共有职工679人,其中管理岗位1人,专业技术岗位562人,工勤技能岗位116人。

我县卫生事业单位多成立于上世纪50到70年代,2002年乡镇合并时将19所乡镇卫生院改定为12所乡镇卫生院,另7所乡镇卫生院依据乡镇合并情况归并入所属乡镇卫生院,更名为医疗卫生服务站,仍按乡镇卫生事业单位独立存在,并行使原业务职能。

二、近几年卫生事业单位的发展

近几年,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卫生事业单位进行了有益的改革尝试,得到了长足发展,主要包括:

1、根据岗位需求招聘专业技术人才,2007-2009年共招聘大中专毕业生103名,大大充实了基层卫生队伍;

2、开展城市对口支援农村卫生技术人员,2007-2009年县、中两院派出医师36人次支援中心卫生院,有效促进了基层医疗工作的进步;

3、从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引进人才到基层卫生院发展业务,两所卫生院由县医院引进的人才任院长,使两所卫生院的业务得到良好发展;

4、提高边远地区重点工作人员待遇,全县各乡镇防疫医生从2006年4月领到了全额工资,实施免疫规划

项目,疾病控制工作连年走在全市前列;

5、加强基层卫生设施建设,2004年新建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楼,2006年改扩建了九所乡镇卫生院,2008年新建了县医院门诊综合办公楼,2009年改扩建了两所乡镇卫生院,新建了中医院和妇幼所办公大楼,对100所村卫生室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建设工作,村卫生室向全覆盖迈进。这些建设工程使全县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明显改善;

6、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事业,使广大农民实现了医疗费用报销的梦想。

7、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农村医疗卫生、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各项工作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走上了迅速发展的快车道。

三、现状分析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人才缺乏仍然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县医院和中医院按二级乙等医院的要求相比,人才缺口很大,急需增加编制。

2、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平衡,包括人才、技术、基本设备等。县城医疗卫生单位除合医管理中心外,全部超编;较好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力量集中在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技术力量薄弱,服务能力不高;

3、基层医务人员工作条件艰苦,待遇却和县城医务人员差不多,这是造成县城单位超编、乡镇卫生院缺编的重要原因。

4、全县乡镇医疗卫生服务站,是撤乡并镇后原卫生院改制单位,它们仍然承担原卫生院业务,工作性质不变,工作量不变,但在改革过程中经常不考虑它们的处境,基础设施得不到改善,人员得不到补充,技术水平很难提高,是需要加强建设的事业单位。

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规范几点建议

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是社会公共产品,是福利性的公益事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年3月17日,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政府重点办好县级医院,并在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采取多种形式支持村卫生室建设,使每个行政村有都有一所村卫生室,大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服务质量。”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主要靠政府财政支持,对公立医疗机构和公益性医疗卫生事业的大力支持和投入是全面健康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条件,有利于党的农村基本政策与改革发展的进程相适应。

《意见》指出,“对长期在城乡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农村医疗机构专业人员留不住,队伍不稳定导致人才缺乏,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难点问题,如果在农村卫生人才政策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在收入分配中给予适当优惠,为农村引进高质量人才,对解决农村卫

生人才缺乏,县城医疗卫生单位超编是很有意义的。

推进管办分离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一项措施,按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岗位设置中领导岗位占30%,和专业技术岗位是不重叠的,但在卫生系统存在一定难度。卫生事业单位技术性业务性较强,现各单位领导班子中,大部分是医疗业务骨干,他们一方面从事管理职能,另一方面从事医疗业务工作。身兼二职是普遍现象。特别是乡镇卫生院,编制本来就少,单位业务工作量大,人才需求量又大,所有人员都是医疗卫生专业人才,担任领导岗位的都是业务骨干,岗位设置上领导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是重复的,很难达到管办分离。所以需要进行岗位设置比例方面的大调整。

具体编制数的建议如下:

县医院增加编制为现有人员数327人;中医院增加编制为112人。建议为医疗卫生服务站定编。

其它医疗卫生机构维持原编制数。

事业单位改革有岗位管理、竞争上岗、择优选拔、公开招聘、按劳分配等内容,在改革方案出台之后,应紧跟着出台相应的配套法规,使改革特别是分配制度改革能够公平公正公开地顺利执行,有了必要的制度保障,改革才能够一帆风顺。

事业单位改革势在必行,众望所盼,竞争机制的引入,分配

制度的改革,能者多劳,劳者多得,多种医疗、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相关改革措施的良好运行,监管措施的及时到位等是广大事业单位职工共同关心的话题,公平公正公开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期待着。

卫生事业单位调研报告 篇2

一、基本情况

1. 机构、制度基本健全

一是管理机构健全。各单位都成立了以财务科为主的资产管理机构, 负责协调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二是基本建立了谁使用谁管理的资产管理机制, 资产后勤部门管理实物资产, 财务部门管理其他资产, 建立了定期盘点制度。三是大部分单位管理制度健全, 从购置使用到处置等环节, 实现了管理有依据, 促进了资产管理工作的不断规范。

2. 法律法规执行良好

卫生事业单位都比较好地执行了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一是大部分单位按照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对2012年会计实务进行了调整规范, 较好地实现了新旧会计制度的更替。二是大部分单位账务处理及时规范。卫生监督、疾病控制中心都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规定, 管理较好。

3. 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大部分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做到资产信息经常核对, 变动及时沟通, 保障了资产使用部门、存放地点及使用人等信息的真实准确, 使资产的使用状况和使用轨迹随查随有, 实现了资产信息的全面性和连续性。

4. 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使用正常

卫生事业单位均积极配合财政部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 保障了资产管理系统的有效、正常运转和不断完善。一是配备专人负责。二是配备专用设备。三是操作人员水平不断提高, 为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市级卫生事业单位资产的特点

(1) 医疗机构资产多, 资产量大。市级卫生医疗机构2012年底资产达25.4亿元, 占卫生事业单位资产的97.7%, 人均资产29.93万元。医疗机构固定资产12.11亿元, 占医疗卫生机构资产的47.68%, 其中磁共振、CT、彩超等医疗设备48843.63万元, 其他单位价值超过100万元的设备8642.87万元;

(2) 资产利用率高。表现为医疗卫生单位实际床位普遍大于编制床位, 利用率达117%, 房屋基本没有闲置用房;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和医疗急救指挥中心设备利用率达到100%。

(3) 资产更新快。大部分医疗设备国家规定的使用更新年限为6年, 随着2012年新的医院会计制度的实行, 非财政拨款购置的资产全部提取折旧, 更新速度加快。

(4) 医院普遍实行科室二级成本核算, 对资产的管理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将收入和支出分解到医院各个科室, 作为科室成本核算的要素;二是将职工的绩效工资和资产的使用和效益挂钩, 固定资产的折旧间接成为绩效工资的要素;三是实行科室二级成本核算为国有资产管理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5) 综合医院收入大, 银行借款大。综合医院2012年收入总额132, 938.57万元, 年增长达20%以上。综合医院对外借款48450.45万元, 其中:银行短期借款31980万元, 长期借款16470.45万元, 占市级医疗机构的87%。

三、卫生医疗机构收支和资产负债情况分析

(1) 基本指标分析。市级医疗机构 (不含市级机关医院) , 人均资产29.93万元, 说明相比其他事业单位资产量大;人均负债18.94万元;人均年医疗收入14.75万元, 说明创收能力相对较高;人均医疗支出15.43万元;资产负债率平均60.71%, 属于比较合理, 风险较低;总资产周转率平均106.69%, 说明财务状况相对良好;固定资产净值率平均55%, 说明新资产大于就资产, 更新速度较快;管理费用率平均17.43%, 说明管理人员相对较少。

(2) 资产分布分析。从各个医院的资产分布情况看, 房屋占资产的比例平均为27.09%, 相对比较合理;医疗设备所占比例平均为41.17%, 说明医院医疗用资产较多。

(3) 负债情况分析。市级卫生医疗机构负债主要集中在综合医院为4.8亿元, 相对医院每年十几亿元的收入以及资产来说比例较低。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国有资产管理认识不到位

各卫生事业单位普遍存在三个倾向:一是重视收支管理, 轻视资产的管理, 突出表现为年初制定收支计划, 年中进行检查督促, 年末进行考核, 而对资产的管理使用主观上没有足够重视;二是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 轻视其他资产的管理, 表现为在固定资产管理上比较按照规定执行, 而对债权等流动资产、对外投资、以及无形资产等就缺乏制度约束;三是热衷资产的购置, 而轻视资产的管理使用, 突出表现在大型医疗设备购置使用没有考虑医院的实际情况, 医院之间盲目攀比, 盲目购置, 造成部分资产使用率不高, 个别医院个别医疗设备购置之后很少使用。

2. 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1) 各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制度陈旧。随着管理的不断严格和细化, 已经明显不适应当前的管理体制, 如原先的购置方式, 采购方式、处置方式等环节的相关规定与当前的省市管理制度已经不符。 (2) 管理内控制度不全, 而且随意性较大。部分单位没有闲置资产、低值易耗品、存货、药品、债权等的明细管理办法;有的医院对资产处置只明确了内部审批流程而将应属于上级的审批权限置之不理。 (3) 资产管理相关部门间协调配合、相互制约机制未建立。主要体现在医院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在资产盘点、核对不沟通, 盘点结果不处理, 由于各单位资产管理都实现了网络化, 因对网络的依赖, 大多数单位的财务只在付款环节设置了财务审核, 财务对资产管理的制约严重弱化。

3. 账账不符、账实不符, 核算不实, 资产不准

(1) 账账不符。医疗机构由于资产较多, 都普遍存在账账不符、账卡不符的情况, 且主要集中在固定资产财务总账和资产管理部门的明细账不一致, 主要原因是未及时进行对账, 日积月累就形成了糊涂账, 也很难认定总账还是明细账准确。 (2) 账实不符。一是普遍存在建筑物已完工使用, 有的甚至使用了多年, 也没有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估价入账和提取折旧。二是购置医疗设备多采用分期付款的形式, 实物资产已使用, 没有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计入固定资产和提取折旧。会计核算的不及时和不正确造成国有资产的不真实以及成本核算的不准确以及效益指标的不真实。 (3) 会计核算不正确, 造成资产反映不准确。究其原因:其一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特别是在会计制度新旧交替的时候, 对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估计不足, 上级部门指导不够;其二医院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没有及时更新或者会计核算软件更新出现了问题, 特别是成本核算将药品零售价调整为进价后, 会计核算出现紊乱;其三是会计人员在将旧制度变更为新制度的时候, 没有按照新的会计制度进行核算, 单位制定的会计政策没有遵循一致性的原则。

4. 医院所办门诊部产权关系不明晰, 管理混乱

某医院有12个门诊部, 根据医院以后提供的资料看, 人员由医院统一管理, 设备由医院提供, 职工保险由医院统一缴纳, 但各门诊部资产产权关系模糊。

五、加强卫生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1) 强化培训力度, 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针对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认识不足, 建议各级各卫生主管部门每年定期强化对基层管理人员, 特别是单位分管领导、财务科长、资产管理员等的培训力度, 切实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一是明确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密不可分, 资产管理必须溶于财务管理之中, 同样财务离不开资产的有效管理, 每一笔财务的处理都是资产的管理。二是毫不放松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同时加强对其他资产的管理, 对医院来说要切实加强药品的管理。三是明确资产管理的责任, 形成谁使用谁管理的意识。

(2) 健全各类、各项资产管理制度, 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各单位应依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令第36号) 及《卫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 以资产管理环节为基础, 重新制定、完善包括从购置到处置等各个管理环节的规章制度, 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 真正使资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有规可依。要树立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观念, 对建立的管理制度要不断修改、不断完善, 才能发挥管理制度的约束作用, 促进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建议卫生部门督促单位根据现有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制定单位内部的实施细则和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资产使用定期报告制度。明确各单位财务是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部门, 全面建立固定资产分类核算制度, 建立与资产管理员的账账核对、定期盘点制度, 做到账账相符和账实相符。

卫生事业单位调研报告 篇3

2010年12月25日起,浙江省永康市16所乡镇卫生院正式实施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确定基本药物507种;2010年12月25日,所有基本药物全部按零差价向新永康人和本地居民提供[1]。2011年,我市全部16所乡镇卫生院全面开始实施绩效工资改革,根据本地服务人口进行卫生院人员核编,全市定编1161人,正式在岗790人。通过一年的基本药物零差率和绩效工资实施,我们对乡镇卫生院的运转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

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和绩效工资取得的成效

群众在乡镇卫生院就诊的医药费用负担明显减轻:2011年1~12月门诊人次36843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23%,门诊人均处方额去年84.71元,今年51.65元,同比下降64%;全市16所乡镇卫生院门诊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7.5%,住院比去年同期减少5%。实行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和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医务人员创收压力明显减轻;加上农保支付报销补偿方案不断优化,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抑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把门诊、住院均次费用的零增长、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收费等指标列入医疗机构考核内容,群众在乡镇卫生院就诊的医药费用明显减轻。

坚持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并重:随着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和永康市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实施,乡镇卫生院回归公益性,医务人员服务重心转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保护农村居民健康为目标,开展基本医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康复指导等“六位一体”公共卫生服务,辖区责任医生服务网络、区域社区卫生服务圈建设逐步加强,责任医生公共卫生服务示范片创建为我市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得到进一步增强,随着绩效考评体系完善,居民健康电子档案动态管理系统建立,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开展处方点评,医院医德医风建设成效显著:随着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和绩效工资实施,乡镇卫生院彻底摆脱既往以药养医的局面,但药品“回扣”触角有向基层蔓延趋势,我市实时将处方点评制度在全市乡镇卫生院推进,落实日常督查措施,我院的抗生素使用比例从1月份的65.63%下降为35.32%,输液比例从41.26%降26.68%,抗生素滥用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基本药物制度和绩效工资初期存在的问题

基本药物目录品种不能实现乡镇卫生院医疗和抢救全覆盖,患者分流未能有效实现:目前,我省核定的基本药物为国家基本药物302种,浙江省增补150种,我市增补过渡期使用50种。实施以来发现,由于部分医疗急救必须品种、妇科、儿科用药不在目录内,同时群众不良用药习惯尚未得到有效纠正,乡镇卫生院对核定级别以外的就诊患者不再接诊,患者认为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下降了,而药品零售企业处方药零售不规范,村卫生室、个体诊所未列入国家基本藥物零差率和用药规范管理,增加了医疗风险和医患纠纷。

医院正常上、下班时间未能满足公共卫生上门随访要求,责任医生自身健康诉求未能得到重视,进修学习机会缺乏,导致责任医生参与公共卫生服务积极性有所下降。

简便、易操作的绩效分配机制尚未充分形成,现有分配机制不能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以流动儿童管理为例,作为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项目,却未被列入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预算,相关服务也未列入绩效工资报酬。根据永康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要求,各单位根据现有在职职工总数核定除基础绩效工资外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各单位在核定的绩效奖励总量内,各自制定绩效奖励分配方案进行分配,既往公共卫生服务服务经费用于购买社区医生劳务支配部分在实施绩效工资后被取消。但是不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责任医生工作量、劳动强度、劳动时间差别较大而平均可分配绩效奖励基本相同,未能充分体现绩效工资改革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面临人才流失严重,综合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的问题:人才流失的最重要原因在于没有职业荣誉感和职业成就感。我们在和社区医师交流的时候,他们普遍反映没有荣誉感。社区卫生服务应该与个人的发展空间相辅相成,但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长的土壤还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落实相关配套政策。

思考和建议

调整市本级过渡期使用药品,加强急救药品储备:在充分听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意见的基础上,对市本级2011年使用的过渡期药品进行调整,保证乡镇卫生院医疗需求。对部分未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确属临床抢救必须药品,报经省里同意后另行采购,以有效防止医疗风险和医患纠纷的发生。

加强健康宣教,培育安全医疗环境,营造良好医疗氛围:临床医护人员应加强与患者沟通,开展一对一宣教,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让患者了解基本用药过程,避免非需治疗、过度治疗。政府部门、宣传部门、卫生行政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开展公益性广告宣传,加强安全用药、按需用药正面引导,促使广大群众形成良好用药习惯。加强村卫生室、个体诊所、药品零售企业监管,根据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和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制定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基本用药目录,培育安全医疗环境。加强医患纠纷舆论正确引导,营造良好医疗氛围。

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条件,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增加医务社会工作者的编制:建立并贯彻落实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制度,完善培训模式和政策措施,建立全科医生培训补偿机制,适当放宽全科医生继续教育培训学分要求,增加全科培 训项目实用性、可操作性。建立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培训基地,加强政策指导,支持医院以提高临床实践技能为核心开展医务人员岗位培训,提高全科医生培训可及性。建立全科医生进修轮训制度,以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为原则,逐步推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内容,防止医疗队伍断层现象发生,提升全科医生职业荣誉感和职业成就感。尽快对全科医生进行明确的定位,应该有医务社会工作者的编制。这样,全科医生才能摆脱冗杂的日常事务,其综合服务和临床能力才能提升。

进一步强化医院的绩效管理,提高职工积极性:完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实施方案,在基础绩效分级管理基础上,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着眼社会收入分配全局,根据不同地区服务人口、辖区公共卫生服务总体任务差距,以工作人员实绩和贡献为依据,完善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的分配激励机制。提高医院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在财政支付到位情况下,建议适当提高医生工作量、劳动强度、劳动时间投入较大地区绩效奖励工资支付比例,对节假日不能正常安排休息的社区医务人员进行适当补偿,所需经费不在绩效奖励工资控制总量中列支,采取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或医疗收支结余支付办法,提高责任医生参与基本医疗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热情,使广大群众能充分享受到医改的好处。

参考文献

卫生先进单位自查报告 篇4

方检(2012)38号

--------------------★-------------------

关于申报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的自查报告

方城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几年来,我院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的指导帮助下,我院的爱国卫生运动工作,特别是在创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工作方面,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和支持。现就我院在创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扎实稳步推进精神文明和卫生先进单位创建保持工作。

自2001年和2002年,我们院被评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和省级精神文明建设以来,我们把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和省级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机关一项长期工作任务来抓。充分认识建设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和省级精神文明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建设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和省级精神文明单 1

位建设,列入重点工作内容抓实抓好。对创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和省级精神文明单位建设进行部署。成立了由检察长为组长,主管副检察长为副组长,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和省级精神文明单位建设领导小组。

并且,每年制定下发《检察院建设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和

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方案》、《检察院建设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和省级精神文明单位建设管理规章制度》等文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和省级精神文明单位建设各项工作,保证创建保持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和省级精神文明单位建设落到实处。

二、以创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和省级精神文明单位,建设健康机关为契机,打造健康办公环境

一、环境、卫生、绿化工作高标准落实 整个办公楼及

周边的环境、卫生、绿化达到绿化、硬化百分之百。绿化面积达到40%,硬化面积达到60%。依据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和省级精神文明建设标准达到 “六净”、“九无”(即:地面、墙面、门窗、天花、洁具、容器干净,无灰尘、无污渍、无淤泥、无积水、无杂物、无堵塞、无异味、无蛛网、无四害。)的总体工作要求,对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实行了定人、定时、定期的“三定”清扫消毒工作,落实了环卫包干责任制和清扫人员工作责任制。目前,整个办公楼周边绿地草坪,栽种

香樟,桂花,松柏等常青树木200多棵。

二、深化卫生星级科室创建活动。为了营造“人人讲卫生,人人抓卫生”的创卫工作氛围,进一步落实创卫工作责任,进一步提升单位卫生管理水平,着力培养卫生局机关工作人员良好的卫生意识、卫生习惯,提高健康综合素质,健全单位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我们坚持每周开展卫生星级科室和星级卫生单位创建活动的基础上,下发了《机关科室卫生星级创建活动计划》,进一步深化开展卫生星级科室创建活动,每周组织相关人员对各科室卫生保洁和卫生清扫等工作进行检查评比,并将检查评定结果在办公楼2楼大厅电子屏上公布。一是全员参与打扫卫生。从领导到一般干警,坚持做到每日一小扫,每周一中扫,每月一大扫,自觉消除办公场所卫生死角,保持办公室内外卫生整洁和物品摆放整齐有序。二是强化管理保持整洁。机关大院规范了干警的卫生行为、车辆停放秩序、垃圾投放、公共场所保洁、食堂卫生管理等工作要求,采取每周检查、每月督查、每季评比、表彰的方式,狠抓创卫工作落实。三是建立卫生评比档案。把卫生评比的原始资料装入精神文明建设档案。通过开展卫生星级科室的创建活动,营造了整洁舒适的办公环境,树立了卫生机关的良好社会形象。

三、开展除“四害”活动。为进一步提高办公环境卫生水平,加强长效管理和卫生监督,院机关组织人员清除“四害”

孳生场所,确保全面提升环境卫生水平。邀请县卫生防疫和疾病防控中心工作人员对办公楼房周边、厕所、走廊,电梯等重点场所进行全面药物喷洒清理,对室外周边投放灭鼠药,认真做好、除“四害”工作。并安排人员及时清运垃圾,定期冲洗垃圾桶,做好垃圾桶、厕所周围的地面硬化,消除各类积水,疏通下水管道等。定期对办公室室内外及职工家庭开展灭蚊、灭蟑工作。

四、机关食堂管理到位。目前我院的食堂可供全体干警就餐,为了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服务,确保饮食卫生与安全,机关服务中心制定了《食堂卫生管理》、《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和《食堂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卫生培训》等规范,实施一周三次卫生检查,县疾控中心定期对原材料进行检测和现场业务指导,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机关食堂严格按照卫生防疫与疾病控制相关标准执行,没有出现食物中毒及疾病传播现象。

三、以多元化活动为载体,培养卫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抓好健康教育工作,营造良好氛围。一是为使全体干警充分认识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机关党委办公室从宣传教育入手,层层进行发动,结合机关工作实际,开展健康知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进一步做好健康教育、保健知识等爱国卫生知识的学习教育培训工作。形成人人了解、支持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和省级精神文明单位机关建设,主动参

与健康机关建设的良好局面。二是加强了宣传栏(窗)等阵地建设,定期以宣传卫生、健康知识,生活常识为平台,采用内容丰富、适时有效的宣传卫生知识,健康知识,生活常识专版进行宣传,逐步提高干部职工对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行为的形成率。三是坚持每年进行一次全体干警健康体检,建立干警健康档案。

(二)开展创建无烟机关活动。为推进卫生机关工作,创建无烟、清洁的公共场所卫生环境,保障全体职工的身体健康,我们提倡无烟机关,无烟办公等控烟措施,确定责任科室和控烟监督员,将机关控烟工作列入机关科室卫生星级创建检查考核内容,并把控烟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及综合目标管理相结合。为使控烟措施落到实处,大张旗鼓地宣传烟草对人体的危害。刊登控烟宣传栏,在机关大厅出入口,会议室,走廊,电梯,步行梯等显著位置张贴禁烟标志,摆放一张针对外来人员的《禁烟提示》。同时,我们还对机关控

烟工作进行部署,提出到2013年底,单位全面实行禁烟。

(三)开展低碳办公,创建“节约型”机关。为响应

节能减排号召,倡导低碳生活的新风尚,局机关不断强化宣传“健康与低碳”意识,营造浓厚节能减排氛围,开展节能办公,严格“低碳”管理。局机关加强组织领导,制定相关制度,确保将“节能低碳”措施落实到行动中,如:全面推行使用节能灯、节能插座等节能产品;节约用纸,打印、复

印提倡双面使用;减少一次性茶杯的使用等其他节约措施。通过低碳办公活动的开展,局机关形成了全面塑造能力提升、开拓创新、服务优质、高效务实、清正廉洁和厉行节约的现代机关新形象和勤俭节约的新风气。

四、存在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创建保持工作的打算 一是部分科室对日常卫生保洁工作还不够重视,卫生打扫工作不经常、不彻底,往往是卫生检查前匆忙应付;二是由于外部人员往来频繁,控烟工作贯彻有一定难度;三是因单位干警年龄跨度大,兴趣爱好差异较大,且单位工作任务繁重,体育健身及文教活动得不到常规性开展。

我们一定以重新申报省级卫生先进单位活动为契机,不断总结建设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和省级精神文明单位建设工作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深化创建活动和卫生星级科室评比工作,结合机关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全面提升创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和省级精神文明单位建设工作质量和水平,逐步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树立卫生、健康、文明的机关形象,以创建工作促进各项检察工作的健康开展。

特此报告

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申请报告 篇5

省爱卫会:

近年来,我委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省市县爱卫会的精心指导下,全面贯彻上级爱国卫生工作精神,本着“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建一流环境”的奋斗目标,坚持一手抓计生工作,一手抓环境卫生,积极开展爱国卫生活动,不断加强爱国卫生工作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努力把我委建成环境整洁优美的行政机关。同时,我委已连续十五年被评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蝉联三届“省级文明单位”。现我委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已经到届,特重新申报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正确认识,爱国卫生工作组织有力

环境卫生问题至关重要,它不仅是职工正常生活和工作的首要条件,更是单位形象的直接表现和单位精神面貌的集中象征。正是基于对爱国卫生工作的正确认识,我委始终把省级卫生单位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根据机关人事变动情况,及时调整了“卫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业务,同时将卫生工作纳入全委岗位目标责任制,和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评。明确了一岗双责制,各股(室)、站长既对本单位的业务工作负责,又对卫生工作负责。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靠前抓,各股(室)、站长具体抓,全委干部职工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格局。

二、制度完善,爱国卫生工作开展有序近年来,我委先后制订出台了《卫生管理制度》、《卫生评

比制度》等规章制度,全面规范了机关卫生各项工作,使全委干部职工养成了求实、严谨、快捷的工作作风。一是卫生考核制度化。把全委办公环境进行分片包干,并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把全委卫生工作全部划分落实到各个股(室)、站,由各股(室)站长负责,不留卫生死角,并实行百分考核,委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对各股室卫生工作进行考核。二是卫生检查经常化。认真组织开展好集中卫生大扫除,规定每月的最后一个周五为卫生大扫除,由各股室长负责组织干部职工进行大扫除,委卫生工作领导小组适时进行检查,并当场打分,对卫生好的股室进行奖励,对卫生不合格的股室进行通报批评,使各项工作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三、强化健康教育,爱国卫生工作深入人心

我委提出“单位是我家,卫生靠大家”的口号,通过横幅、宣传栏、橱窗等多种宣传形式,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宣传发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文明卫生意识,统一了思想,形成了人人参与,个个动手,大家出力作贡献的新局面。同时利用每年四月份爱国卫生月活动,集中开展对不文明、不卫生言行的规范教育和整治活动,提高文明言行,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掀起了“讲文明、树新风、树楷模”的热潮,促进了环境文明之风和卫生观念的形成。

四、保障措施有力,爱国卫生工作成果丰硕

近几年来,围绕着对外树立单位行业形象,对内塑造一个舒适健康的工作环境,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今年以来先后投入80余万元用于美化、绿化、亮化办公环境,我委根据工作需要,在公开招标的前提下,在办公楼内安装了中央空调,并积极争创市级园林单位,参与我县的“三城”创建工作、建设高标准草坪、购置了高档花木。并结合“爱国卫生”月活动开设了无烟会议室,配备了垃圾筒、痰盂、纸篓、烟灰缸等卫生用品,增强了干部职工的环保意识和集体观念。现在走进计生委碧绿的草坪、整洁的院落,洁净的办公环境,处处充满了现代化文明的气息,为干部职工提供了一个优美舒适的办公环境。二是由办公室负责,积极响应政府安排,及时购买鼠药等药品,认真开展了鼠、蚊、蝇、蟑螂等四害的防治灭杀工作,创造了一个健康的工作环境。三是专人负责清厕工作,购买“8.4”消毒液等进行洁厕、消毒处理,努力做到了源头防治工作。四是狠抓各股室的日常卫生及划定区域卫生的大扫除,努力做到室内窗明几净,书报叠放整齐,单位环境绿化、美化、亮化起来。五是结合公民道德教育,开展了“文明职工”、“文明股室”和“五好家庭”的评比活动,使每个干部职工都能做到衣貌整洁,端庄大方,不穿奇装异服,不做不文明的居家行为,”讲求心灵美、行为美、形象美。

卫生事业单位调研报告 篇6

为加强爱国卫生运动,扎实推进卫生创建活动广泛深入开展,我公司广开渠道,大力宣传创卫工作。现将我公司创卫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管理,层层落实责任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是发动群众自己动手,改善环境,同不良卫生环境作斗争的一种有效工作方法,创建县级卫生先进单位是我公司文明建设和和谐创建的重要组成部份。为此,公司成立了以执行总经理为组长的“爱国卫生创建领导小组”,建立了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抓落实,各部门负责人具体实施,全员参与,人人有责的环境卫生工作机制,使得公司环境卫生工作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管,时时有人管。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做到上下一盘棋,齐心协力开展创卫工作。

健全卫生工作自查网络,采取及时上报制度,确保信息畅通。行政部携保安人员每天对厂区治安卫生进行全面检查。一旦发现问题与不足及时沟通和整改。并且绝对服从当地政府对卫生工作的管理要求,按照统一部署和要求,积极参与爱卫生公益活动,做好各项爱国卫生工作。

二、实行5S管理和花木承包责任制

为推进5S管理的有效实施,强化食品生产企业的卫生要求,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和行为的规范,为员工创造出一个干净、整洁、安全、舒适工作场所,也为了提高个人素养和员工的工作自觉性,从而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进一步规范公司的现场管理,强化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特制定公司《5S现场管理规定》。

质控部牵头由5S活动推进小组成员每周对各部门工作场所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进行检查,每次5S检查小组进行打分,每月底对检查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检查结果以百分制方式计,对各部门考核。

为了加强公司的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全面提高绿化养护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养护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经公

司决定对公司花木进行责任区划分,将责任层层落实到部门,再有部门指定人员具体实施,切实保证绿化美化、环境整洁。

三、遵守法律法规,全面落实食品安全

严格执行国家《食品安全法》,公司始终坚持以质量求发展,不仅组织员工对《食品安全法》进行学习,并把这项工作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我们在全体员工中培养和树立牢固的产品质量意识,用他来指导我们的生产。渐渐地,在公司中形成了“三负责”,即制度建设对产品质量负责,员工的工作对企业负责,公司的管理层对社会负责。在工作中形成了公司管理层保证制度的制定与完善,车间班组保证落实到位,员工保证岗位责任贯穿始终的“三保证”,“三负责”与“三保证”,使公司形成了完整且运行有效的质量管理与保证体系。

提升安全意识,把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到首位,是企业生产者必须认真面对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绿色啤酒、科技啤酒、环保啤酒”是我们的方向,“零污染、零伤害、零事故”是我们的目标。产品质量的保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管理是否认真严格。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形成统一协调、责任明确、齐抓共管、运行高效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公司啤酒安全整体水平,最大限度地预防、减轻和消除食品安全危害与风险,确保公司啤酒质量安全。在这同时,我们努力培育员工的质量意识与质量行为,真正做到“质量是第一竞争力”。

四、综合治理,提高爱卫工作整体实效

一是大力抓好环境卫生的宣传教育,提高全员环卫意识。利用集中学习。加大对环卫知识的宣传。利用植树节、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戒烟日等重大环保纪念日开展环保专题教育活动。二是开展讲文明、讲卫生的养成教育。我们要求全体职工做到:随手关闭水龙头,节约每一滴水;不乱扔废弃物;不用、少用一次性筷子;自觉回收废纸、旧电池等;定期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上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扫街道、清除小广告等,使大家养成了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较

高的环境意识和良好的环境道德行为。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强职工体质。为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增强职工体质,我们成立了篮球、乒乓球等业余文化兴趣小组,开展了各种友谊比赛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

五、加强职业保护与疾病预防

卫生事业单位调研报告 篇7

甘肃省政府办公厅日前转发《省人社厅等四部门关于甘肃省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意见的通知》, 标志着该省卫生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拉开帷幕。根据《实施意见》, 绩效考核向业务骨干倾斜, 有成绩的可多拿钱。

据悉, 去年上半年,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卫生厅等单位已安排部署在省红十字血液中心、兰州市榆中县和平镇中心卫生院等11家单位进行了绩效工资试点工作。甘肃要求各市州统筹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卫生事业单位人事改革和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 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 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以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按照专业人士的解释, 实施绩效工资后, 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工资激励导向将更加明显。实施单位要完善内部考核制度, 根据专业技术、管理、工勤岗位的不同特点, 实行分类考核。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其中, 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内部绩效工资分配, 应向承担疾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与救治、环境恶劣的现场 (实验室) 工作等任务的岗位倾斜;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内部绩效工资分配, 应向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和临床一线工作的岗位倾斜。绩效工资分配严禁与业务收入直接挂钩。单位主要领导的绩效工资与本单位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水平要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

卫生事业单位调研报告 篇8

公文是文书档案的前身,文书档案由公文转化而来。可以说公文制发的怎样,不仅仅决定公文本身的质量,同时,也影响日后档案的质量,决定了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质量问题。因此,我们在公文制发中必须要注意解决好规范化、标准化问题,以提高档案实体质量,为档案工作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打下牢固的工作基础。首先公文用纸质量要好,幅面尺寸规格要统一、规范、标准,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排版形式为横写横排,左侧装订。二要注意检查制发公文是否履行了签发手续,是否符合审批权限,公文标题是否准确,主送单位和抄送单位准不准,落款是否与公文一致,有无日期等。三是公文字迹要牢固清晰。不论是草拟公文,缮印公文,还是做出的各种记录、报表、签字、批注等,都不应使用容易褪色的笔种、墨水和纸张,以保证字迹鲜明、清晰,有利于日后长久保管利用。四是使用文种要合理,拟制格式要规范,行文不要滥用简称和使用不规范的字,以利于日后标准化、现代化检索手段的实施应用。

二、实施“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关键环节

相近公文的重复与立卷组合的无序是阻碍档案工作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的最大问题。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实现档案保管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和案卷完整化、检索利用便捷化。而“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工作则是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关键性工作。“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即归档的文件要以本单位形成的文件为主的原则,不仅是在我国文书立卷归档工作实践中形成并坚持下来的一条原则,而且还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乃至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在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不归档文件销毁办法》的基础上,要注意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要准确把握文件立卷归档的时效性,完成现行文件阶段任务的,才能予以立卷或归档,而没有完成的,则不能立卷或归档,否则,将会给档案管理造成无序和混乱。二是明确立卷归档的重点和进行合理的立卷分工。资料室人员分工明确每个环节、每类资料都专人把关、专人管理。要在“以我为主"原则指导下确立立卷归档的重点,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区分文件与资料,特别是要注意区分在内容、形式和作用等方面都具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文件资料之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减少档案管理中的重复度和信息冗余度,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和效果。三是在坚持贯彻“以我为主”归档原则的前提下,要注意有效地维护全宗的完整性。在归档工作中既要掌握重点,分清主次,把住全宗的入口关,使不该归档文件不致混入,同时,又要注意防止应归档文件的散失。特别是在立卷中,要把同类并具有内在联系的文件材料组在一个卷内,保持同一问题的完整性,反映同一问题的全部处理过程及来龙去脉,从而在提高档案利用价值的同时,使立卷归档后所形成的档案既完整,又不庞杂,为档案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

三、提高案卷质量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可靠保证

不断深化的工作实践证明,案卷材料收集的是否完整是决定和影响档案价值的因素,而立卷方法问题与案卷装订质量问题则可能是决定和影响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操作性因素。因此,在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进程中,我们必须一方面要注意解决好立卷方法问题,以有利于档案标准化管理中的分类和检索,另一方面,要注意解决好案卷装订质量问题,以有利于档案规范化管理。

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基础抓起,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做好档案的保管期限与保密期限的区分工作

确定保管期限的原则是,正确分析和鉴别档案内容的现实作用和历史作用,根据本机关工作的需要和为国家积累历史文化财富的需要,全面确定档案的保存价值,准确地判定档案的保管期限。而保密期限是根据国家秘密事项在一定时间内,如被泄露,将对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造成的危害来确定的,它表示该国家秘密事项在其确定的期限内,受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的保护,产生法律效力的时限。《国家秘密保密期限的规定》中规定:除有特殊规定外,绝密级事项不超过30年,机密级事项不超过20年,秘密级事项不超过10年。保密期限在一年及一年以上的以年计,在一年以内的以月计。这里所说的“特殊规定”是指制定保密范围的中央、国家机关可以规定有关保密范围中某类事项的保密期限为“长期”。对规定为“长期”的国家秘密事项,在授权机关作出解密前,其他机关、单位应当对其采取长期的保密措施,不得擅自决定解密和随意对外提供。

2.注重档案涉密情况的变化

档案在保管过程中,其密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件贯彻的情况变化的。基本变化是升密、降密、解密。其中升密是极少数的,也是暂时的;大多数的、总的趋势是降密,直至解密。其变化原因有三:一是保密范围的变化;二是密级文件作用的变化原来的密级文件指导作用与现在工作不相适应,已失去了指导作用,为此立档单位废掉了此类文件,密级自然消除了;三是保密时限的变化。原馆室所存档案涉密文件,只标有密级而没有保密时限,多数都是超期服役。

3.做好档案密级的调整工作 要贯彻落实《保密法》以及1991年国家保密局、国家档案局联合制发的《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解密和划分控制使用范围的暂行规定》的精神,在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大力协调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好两个问题:一要严格执行解密划控的时间标准、有关涉密内容标准及保密规范标准,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二要主动接受保密部门对调密工作的监督指导,齐心协力搞好档案涉密文件的清查鉴定。严格划清密与非密的界限,确定哪些档案能开放利用,哪些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利用,哪些还不能提供利用,为今后进一步搞好规范化、标准化和涉密档案建设奠定基础。

要建立起法制的新秩序。对涉密档案的变化调整,不仅要立足于当前的实际工作,还要着眼于长远。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以往关于档案保密的制度还不健全,适应不了《保密法》的要求,需要完善增加新的内容。为了适应涉密档案调密工作制度化、正规化的需要,应建立以下三个制度:1)建立划定密期制度,以便届满自行解密;2)建立调密通知单制度,对保密期间提前解密或发生升降变化的密级文件,要下发通知单告知档案馆、室,以便衔接工作,及时掌握,适时变动;3)建立涉密档案接收标准制度,加强涉密档案的规范化建设。

4.正确处理好档案保密与利用的关系

保守国家机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更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神圣职责。日常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十分重视档案保密,工作尽心尽职,但由于在传统的保密观念影响下,档案工作普遍存在着重保轻用、利用不足的现象。由此产生一些弊端:大批档案得不到充分的利用,甚至有些很有价值的档案长期被束之高阁,变成一文不值的废纸,造成档案浪费;领导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情况,有效地利用档案;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价值也难以在利用档案的效果中体现出来。上述情况表明,档案(下转58页)(上接47页)部门改变传统的观念,在严格做好保密工作的同时,切实完善工作职能,为领导决策服务势在必行。机密档案应该保密,但保密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利用,是有时间、地点、范围限制的利用,保而不用只会失去保的意义,失去档案的价值。当然,利用必须是在保密基础上的利用,无限制的利用会给党和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造成危害。对档案工作来说,保密与利用两者都十分重要,决不可偏颇。

卫生事业单位调研报告 篇9

关于创建立2012卫生单位自查报告

小南沟乡位于环县西北部,东临虎洞乡,南靠车道乡,西接毛井乡,北与罗山川乡、南湫乡及宁夏同心县马高庄乡接壤,乡政府距县城59公里。全乡共辖12个行政村,72个村民小组,2637户,10687口人,总土地面积589.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1892米,年均气温5℃,属半农半牧区,农村经济总收入318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30元。小南沟乡卫生院全院干部、职工12人,我院按市县爱卫会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卫生、绿化等建设工作,爱国卫生、园林规划、绿化建设、场地设施建设都取得了一定成绩,职工工作、生活环境更加优美。

一、健全活动机构,强化组织领导

为确保爱国卫生工作落到实处,年初,我院成立了以院长任组长,各科室负责人及村所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创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该项工作的规划、实施、督促、检查。完善组织机构,促进了工作的开展,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院职工共同抓”的工作网络,并积极与城建、环卫联系、协调,对爱国卫生工作提出要求,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明确目标责任,化制度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制度,进行规范管理。今年以来,我院逐步建立了清洁卫生制度、环境美化制度、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促进环境美化意识的提高。制定奖惩措施,发现有不清洁现象,对责任人第一次批评教育,令其改正,第二次在年终考核中扣除相应分值。较好的形成了以制度管人,以制度推动爱国卫生工作开展的有效机制。二是实行责任到人,对门诊的清洁卫生确定了专人负责,聘请1名专职清洁工,负责公共区域的打扫和全天候保洁;对办公室的清

洁卫生,各科室一日一小扫,一周一大扫,确保整洁;为确保创卫,将绿化分片划段,落实到科室,广泛发动各科室全体职工积极参与,充分利用职工自种盆花,鼓励职工将私有盆花放在规定的公共地方摆设,既美化环境,又节省资金。

三、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创建自觉性

为提高干部职工爱国卫生的自觉性,我院一是认真组织职工学习《甘肃省爱国卫生条例》,指出创卫工作是卫生单位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应尽职责,在卫生院内营造浓厚氛围。二是就《绿化管理办法》等进行了上墙张贴,并制作了各种标语牌幅,就加强各种环境卫生管理予以重点宣传;二是向全体职工宣传环境卫生知识;三是以会议、讨论等形式,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共同搞好创卫活动;

四、存在问题

一是医疗卫生服务更不容乐观,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虽然上级大力开展了乡镇卫生院项目建设,基础设施、院容院貌有了较大变化,但由于长期投入不足,自我发展能力有限,本身没有能力进行院内改造和建设,再加上今年财政上缴,药品零收入,使得本院自我发展和建设更加局限。一些科室重叠办公,职工合住宿舍。为了改善就医环境,我院尽力配合上级部门的工作。

二是卫生院、村卫生室施设立不够完善、环卫人员人手不够,在处理生活垃圾过程中有一定的堆积;辖区内务农人口比例过大,庭院绿化美化不是很完善,望上级部门据小南沟乡实际情况酌情处理。

三是我乡院财力有限,硬件设施还不完善,影响创卫工作的效果。

五、下步工作打算

通过深入扎实地开展创卫活动,不但促进了我院的三个文明建设,并且在舒适的环境下,全体干部职工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不断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在今后的爱国卫生工作中,我们一是要将未绿化和绿化不完全的死角地全部进行绿化;二是进一步加强绿化地管理工作,突出“精、新、奇、美”的特色;

三是加大创卫经费的预算,积极寻求上级部门的支持,提升创卫工作的“硬实力”;四是积极与县爱卫办联系,对我院创卫工作提出指导意见,提升爱国卫生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二零一二年八月八日

关于创建卫生先进单位的申请报告 篇10

市爱卫会:

我局根据市爱卫会工作部署,认真开展创建卫生先进单位活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提高认识,明确任务

我局多次召开机关工作人员大会,全面安排部署创建卫生先进单位工作,强调全员树立“讲究卫生,人人有责”的卫生责任意识,使每一位干部职工都明确“人人都是创建卫生先进单位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的思想,让人人都知晓创建卫生先进单位是创建更高级别文明单位的基础和保证,教育引导全体人员积极开展创建卫生单位工作,形成全员参与,全员共创的局面。

二、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为切实加强此项工作力度,尽快创建更高级别的文明单位,做到创建有序,提高卫生水平,实现卫生工作的科学管理,经局党组会议研究决定,我局专门成立了创建卫生先进单位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局机关各股室处所开展创建工作,局办公室负责监督检查机关卫生工作,全面落实卫生工作责任制度和各项创建活动。

三、多策并举,全员共创

一是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全面落实创建活动,坚持贯彻执行各项相关规章制度;二是加强宣传教育,要求人人做到“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形成了全员参与的创建格局,提高全员的爱国卫生意识;三是经常开展卫生打扫检查,各个办公室无纸屑、地上无烟头、无积尘、无污垢、无痰迹、无蛛网,门窗净、桌椅净、地面净,各种办公用品摆放整齐;四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一方面由局办公室不定期抽查各股室处所卫生状况,另一方面广大干部职工都有互相监督责任及义务,发现有违规行为,可以当即制止、随时检举;五是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运动,如打乒乓球、晨跑、拔河等,提高全所人员的身体素质。

四、文明创建,成果显著

为适应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精心组织,扎实开展,文明创建工作坚持不断。加强干部职工素质教育,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并及时通报督查情况,确保创建工作落实。通过集中整治,形成了机关单位内部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正常化、制度化。

综上,我局创建卫生单位工作领导重视,全员参与,组织严密,安排扎实,措施得力,成效明显,现特提出申报舟山市卫生先进单位,敬请批准!

卫生事业单位调研报告 篇11

【关键词】环境卫生管理;事业单位;财务预算

一、环境卫生管理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特点

环境卫生管理事业单位财务预算主要包括:部门预算、基本建设预算、城市维护费预算、收费收入预算等。环境卫生管理事业单位是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主要是满足社会的精神文化需要,以追求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为社会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这种性质的不同也决定了其财务预算管理的要求不同。

第一,经济业务活动的内容不同。环境卫生管理事业单位主要从事城市环境卫生的保洁工作,其中也有部分有偿服务的收费收入,但其资金也是上缴财政统一使用,所需经费由财政统一拨付。因此,财务预算编制的要求高,必须包括多种专门针对从事社会公益活动的预算,重点不仅是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预算绩效管理,还要保证实现社会效益,为社会发展尽责尽力。

第二,经营行为目的的不同。环境卫生管理事业单位是从事城市环境卫生保洁管理和监督的社会活动,面向社会公众提供管理和服务,其目标着眼于社会效益。因此在社会效益的目标导向下,其财务预算从编制到执行以及日后的绩效考评都有不同的标准尺度,更多关注的是社会效益,需要从业人员具有更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技术素质。

因此如何做好环境卫生管理事业单位财务预算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二、我国环境卫生管理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现状分析

环境卫生管理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经历了不断改革、发展完善的过程,正逐步走向规范化,财务管理效率得到极大地提高。但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第一,预算意识不强、预算管理观念落后。环境卫生管理事业单位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预算管理机构设置相对简单,没有配备足够人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单位预算意识不强,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只是将财务预算管理作为财务部门的工作,其他相关部门对其了解甚少,缺乏对预算管理进行全面统盘的考虑,预算管理空有其表,导致预算资金管理工作不符合上级相关部门的要求,从而很难经受住新形势下的财政、审计、人大等各方考验。

第二,预算缺乏依据,编制方法不科学。环境卫生管理事业单位没有给予财务预算应有的地位,财务预算编制时间不足,从事预算管理工作的部门和人员配备不到位,使编制部门不能够对预算项目进行必要的调研、论证,预算编制准备极不充分,降低了预算编制的质量基础。而且由财务部门代为负责预算管理,没有明确的授权地位,往往采用上年基数增量法来进行编制,预算体制改革推进的“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得不到贯彻。

第三,预算执行的分析与考核缺乏,预算管理成效甚微。预算执行的后期分析和考核缺乏,最終影响到预算管理效果的原因有两大方面,一是经营环境的影响。环境卫生管理事业单位作为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它的经费是财政全额拨款的,这种特殊的社会属性使其制定建设和运营关注的重点不同,往往忽略了建立一套完善的预算执行的分析考核制度。二是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预算结果未与经济责任人的经济责任挂钩,优劣得不到该有的奖励和惩罚,员工积极性降低,预算管理名不符实。

第四,内控监督缺失,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环境卫生管理事业单位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常以吃“皇粮”自居。没有设置内部审计监督部门,没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风险管理和财务安全意识淡薄。这些内控监督的缺失,导致预算单位风险预警功能的丧失,从而加大了单位的财务风险。

三、完善环境卫生管理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对策

为真正落实财务预算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环境卫生管理事业单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正确认识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建设。要搞好财务预算工作,首要任务就是大力提升财务预算人员的专业素质。首先,要提高财务预算人员业务能力。其次,要增强财务预算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有,财务预算人员要了解新形势下国家财政的方针政策,根据上级领导部门对预算资金的各项管理要求,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第二,改革预算编制方法,全面推进零基预算。首先应保证预算编制依据的正确性,规划整个预算管理工作的时间,留足预算编制的准备时间,加强事前调查、取证,综合考虑单位内外部因素、历史和未来因素,科学预测本单位业务发展,还应考虑社会整体效益,以此为基础进行财务预算。其次逐渐替换增量预算的编制方法,采用“零基预算”,提高预算与实际的密切程度,彻底转变财政预算资金传统的粗放式的管理模式,由过去被动核算转变为现在的主动管理,更新预算管理理念。

第三,制订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规范预算工作流程。环境卫生管理事业单位要制订预算管理制度,规范预算工作流程,使单位在预算管理方式、技术、手段等方面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流程可遵照;设置合理的预算管理机构和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划分,使各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激发各岗位工作潜力,共同完成本单位预算资金管理工作。

第四,重视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建立绩效监控制度。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对优化预算管理效果,改进下期的预算编制具有重大意义。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析预算与实际完成数之间的差异,找出差异存在的原因,并结合预算执行的业绩考核制度,奖惩分明,达到制度约束与人的自控能力的有机结合,发挥员工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预算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上一篇:国际贸易课后练习二下一篇:高速公路桥梁安全检查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