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卫生事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2024-06-02

县卫生事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共11篇)

县卫生事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篇1

县卫生事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解放前,**县俗称:“小夷方”,是疫瘴流行之地。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高度重视卫生工作,1951年1月接管了仅有3人的**卫生院,从此**卫生事业蓬勃发展起来,1952年设立县卫生科,1966年改为卫生局,主抓全县卫生工作,1956年成立了县卫生防疫站,1963年成立了县妇幼保健院。在上世纪50年代建立了龙潭、平坡、脉地、太平四所乡镇卫生院,60年代建立了富恒、顺濞(小村)、瓦厂、双涧(桃园)、鸡街五所卫生院,70年代初又建立了上街、河西两所卫生院。到彝县成立之时,全县已基本建立了医疗卫生防疫框架,全县医疗卫生人员为防治流行病、地方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作出了贡献。1982年县人民医院被评为全国卫生先进单位,1984年漾濞被卫生部评为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先进县,得到中央血防办公室的表彰。1985年,全县卫生机构15个,其中:局机关1个,县级3个,乡镇卫生院11个,全县卫生业务总收入67.5万元,房屋65.9万元,设备47.6万元,床位214张,人员237人。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医疗设备不多,房屋简陋,主要靠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老三件看病,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的需要。**彝族自治县成立以来的二十年,是卫生工作最快的二十年。在这二十年里历届县委政府始终把卫生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立足发展,深化改革,狠抓卫生工作,使卫生事业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县人民医院不断壮大,发展迅速,现占地面积11906.89m2,建筑面积9489m2,业务用房面积5827m2,尤其是总投资300多万元的国债项目,住院大楼竣工投入使用,提升了综合医院的服务水平。楼内有电梯、呼叫系统、护士站、病房电话等设施。设有普通病房、标准间、温馨病房、多数病房面对面,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采光,庭院经多年的绿化,院内绿树成荫,一年四季均有不同的鲜花盛开,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使来诊的病员倍感亲切、温馨。医院现核定床位110张,有一支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32人,初级职称57人的高素质的医疗队伍,设有全面诊疗的十七个科室,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既能治疗常见病、多发病,还能治疗疑难杂症,一直保持着外科强项。现能开展:脊柱外科、整形外科、口腔正畸、断指再植,门脉高压断流、脱落细胞学检查、微波治疗扁桃体炎、白内障摘除、胃大部切除、肝叶切除、肠梗阻畅套叠、胆囊摘除、阑尾、疝气、泌尿结石、前列腺、宫外孕、新式剖宫产、体表肿瘤摘除等手术。财务电脑管理,实行收费公示制和诊疗费用清单制。医院后勤进行社会化改革,为病人提供人性化服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绩斐然。地氟病、血吸虫病基本消灭,地甲病疫情显著下降,麻风病、克山病得到有效控制,鼠疫、霍乱、“非典”等烈性传染病防治扎实有效,爱国卫生深入开展,县城灭鼠达标,计划免疫规范运转成绩显著。传染病发病率大幅下降,人民健康状况显著改善。1991年底综合检验楼竣工,设施逐步配齐、配强。疾控队伍发展壮大。妇幼保健门诊大楼昂首耸立,基础全面提升,业务迅速发展。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明显下降。妇幼健康显著改善,人口素质不断提高。1989年成立了**彝族自治县中医院、发展了祖国医学。填补我县无中医院的空白。随着形势发展,建立了卫生监督所,加大了卫生执法检查力度,为全县人民的医疗安全、健康保证方面发挥了保障作用。农村卫生工作不断加强。彝县成立后,各乡镇卫生院起伏跌宕,为加快发展积累了经验,迎来了发展的春天。1992年后乡镇卫生院下放地方政府管理,虽走过一段坎坷之路,但在国家、省、州、县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仍取得可喜的成绩,房屋不断更新,先进的医疗设备得到配备,医务人员素质不断提高,现在多数卫生院有了B超,X光机,心电图机、显微镜、氧气瓶等医疗设备,可开展下腹部外科手术。鸡街、顺濞、河西、双涧等卫生院配备牙科综合治疗椅,开展了口腔专科业务。2003年乡镇卫生院收归卫生局管理后,发展势头愈加显现。目前我县医疗技术最强的是鸡街乡卫生院,单位建筑面积1217.07m2,拥有200MA双床双管X光机,十二孔无影灯、高频电刀、心电监护仪、B超以及相应的手术器械设备,能开展胆囊切除、肝叶修复,腹膜外筋膜内子宫全切术高难度手术和骨科手术,做到了中型手术不出乡。房屋建设最好的是河西卫生院,做到了院庭绿化美化。2004年乡镇卫生院业务总收入194.42万元。房层487.90万元(砖混结构达7843.29m2),设备11.25万元,在1985年乡卫生院业务总收入71.09万元;房屋17.00万元(土木结构);设备20.5万元的基础上,分别增加了2.7倍、28.7倍、5.5倍。床位虽从85年的144张下降至106张,但整合了卫生资源,提高了病床使用率。特别我县三级卫生网络的建成,进一步提高了我县卫生工作对农村的服务面。初步解决了我县农村看病难

县卫生事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篇2

关键词:妇幼卫生,发展,思考

1 我县妇幼保健工作现状

1.1 基本情况

景宁畲族自治县地处浙江省南端, 为浙边远山区, 经济欠发达县, 总面积1 950平方公里, 1984年设县, 现辖5镇17个乡和1个管理区, 283个行政村, 1 386个自然村, 全县总人口17万, 其中:畲族人口1.7万, 占10%, 农民人口15.4万, 占90.6%, 2007年农民人均收入4 055元, 育龄妇女40 307人, 产妇数1 718人, 0~2岁儿童4 586人, 0~6岁儿童数8 547人。

1.2 卫生事业经费情况

2007年县政府投入卫生事业经费954.3万元, 其中妇幼保健经费投入97.53万元, 妇幼保健经费占卫生事业经费的10.22%, 乡镇卫生院妇幼补助经费人均8 400元 (每乡镇2人) 。

1.3 医疗保健资源和卫生人力状况

我县现有县级综合医院1家, 妇幼保健所1家, 中心卫生院5家, 乡级卫生院19家, 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卫生分院2家。

1.3.1 县医院基本情况

县医院职工总数为273人, 其中卫技人员190人, 妇产科医生10人, 儿科医生6人, 妇产科病床26张, 儿科床位8张。

1.3.2 县妇幼保健所基本情况

县妇幼保健所是我县妇女、儿童、婚前保健中心, 承担着全县5个镇, 18个乡 (管理区) 、2个卫生分院的妇幼保健服务指导、培训、管理工作, 到目前止全所共有职工24人, 其中卫技术人员20人, 中级职称10人, 初级职称10人, 大专以上学历10人, 中专7人, 职高3人;总占地面积6 160m2, 业务用房1 818m2。

1.3.3 乡镇卫生院和基层妇幼保健人员情况

全县5个镇中心卫生院和18个乡 (管理区) 卫生院、2个卫生分院, 卫技人员345人, 其中专职妇保人员24人, 专职 (相对专职) 儿保人员23人, 学历初、高中19人, 占40.43%, 中专22人, 占46.80%, 大专以上6人, 占12.77%;有执业资格的23人, 占48.94%;开设产科单位4个, 妇产科人员13人, 产科床位22张, 开设儿保门诊单位25个, 无儿科床位。

1.4 妇幼保健指标完成情况

我县妇幼保健服务性指标基本达到上级指标要求,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2.62%, 住院分娩率99.31%, 0~6岁儿童保健管理率90.49%, 0~2岁儿童系统管理率91.14%。生命指标与上级要求甚远, 孕产妇死亡率高达30.8/10万 (2006、2007两年平均) , 指标要求<25/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2.40‰, 婴儿死亡率9.92‰。死因前3位分别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先心, 都直接或间接与产科、孕期保健质量相关。

2 制约我县妇幼卫生工作发展的因素

2.1 工资待遇低, 专业人员缺乏

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因待遇低, 地位处于劣势, 基层虽然医疗收入明显下降, 也不肯转入妇幼保健队伍, 基层妇产科专业人员外调现象严重。从基层妇幼保健队伍的现状来看, 文化程度总体偏低, 目前在各乡镇驻守的妇保人员55.6%没有助理执业医师证, 有的是非本专业人员, 本身对妇幼工作一知半解, 有的把眼前的工作当“临时”, 对工作缺乏责任感, 而且人员一旦前去培训或进修, 手头工作无人接任。由于人员更换频繁, 今年培训的明年又走了, 年年培训年年还有新对象。以上因素严重影响了妇幼保健工作落实和妇幼保健工作质量。

2.2 服务水平不高, 保健队伍不稳定

妇幼保健机构技术力量和设施落后, 服务条件差, 服务项目和模式单一, 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服务条件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不相适应, 难以满足妇女、儿童日益增长的保健服务需求, 竞争力弱。农村三级妇幼保健网不够健全, 人员素质不高, 妇幼保健队伍不稳定, 妇幼保健观念淡薄, 工作基础薄弱。我县基层妇幼人员55.6%是临时工, 工资待遇低, 而且产后访视等工作需要长期下村上门服务, 工作量大, 任务艰巨, 基本上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 工作非常辛苦, 工作艰辛而工资待遇低严重影响工作积极性, 她们常常把眼前的工作当“临时”, 有更好的去处随时就走, 人员更换频繁;而村保健员 (现为公共卫生联络员) 多数不在当地长住, 很难实际开展工作, 造成基层妇幼保健队伍不稳定, 影响保健工作的连续性, 直接影响了妇幼保健工作的各项服务指标。

2.3 经费投入不足, 社会保障乏力

一是财政投入不足。基层妇幼保健系统因为经费不足, 生存困难, 我县基层妇幼人员在2004年实施防保体制改革以后, 每位妇幼人员的经费由原来的年人均3 000元到现有的8 400元 (包括个人养老保险金在内) , 每月定期下拨的是每人500元, 余200元要根据考核结果酌情下拨。而基层妇幼保健工作任务更多是社会性的, 如妇女儿童的基础保健、妇女儿童系统管理、妇幼保健知识宣传、妇女儿童健康状况的基础调研及妇幼卫生信息的收集、分析、统计和上报等工作任务, 对保障基层居民的健康起到重要作用。而现有居住乡镇人口减少, 留守的多为贫穷、保健意识落后的居多, 妇幼保健门诊多为免费服务, 妇幼保健业务收入甚少, 不能直接体现经济效益的妇幼保健无形成了基层卫生院的“包袱”, 要实际开展工作则下村多, 而目前乡镇卫生院效益差的, 有的连下村车费也要自付。二是缺乏妇幼保健制度支持。我县90.6%的人口居住在农村, 虽然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但妇幼保健服务还是以自费为主, 因经济困难影响了妇幼保健服务利用和工作落实。三是法制不健全。《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配套法规为发展妇幼保健事业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母婴保健专项技术准入管理与《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衔接有待加强和进一步协调, 在实际工作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仍然存在。

2.4 工作条件简陋, 信息管理落后

由于近年来农村人口大量外出, 多数乡镇卫生院生存困难, 处“勉强生存”的状态, 所以妇幼保健科室用房和设备等仍然相当简陋和落后, 开展妇女儿童两个系统管理和部分开展计划生育技术门诊仅两室, 而无法将有菌、无菌室分开, 部分乡卫生院连血尿常规等基础检查也未能开展, 只拥有多普勒胎心仪、血压计等基础检查设备。对于必须掌握本辖区妇女儿童保健基本数据的基层保健机构, 由于没有计算机联网条件, 造成许多信息无法共享, 给妇幼保健的信息管理工作带来许多困难。通常手头记录、电话、书信邮寄反馈等无形中降低了工作效率。

3 景宁县妇幼卫生工作发展的对策思考

3.1 争取政府重视, 加大经费投入

妇幼卫生工作是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社会性强, 牵涉面广, 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发展妇幼卫生事业的关键。各级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 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加强对妇幼卫生工作的领导。要定期研究妇幼卫生工作, 创造条件落实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保障措施, 保证各项规划目标的实现, 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需要, 加快妇幼卫生事业发展, 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组织协调有关部门, 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妇幼保健工作。卫生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 并抓住我县实施《母婴健康工程》项目的契机, 充分发挥宣传、财政、科技、民政、人事、扶贫、工会、妇联等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在发展妇幼保健事业中的积极作用。努力形成政府领导, 部门负责, 齐抓共管, 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 促进妇幼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要加大对妇幼卫生经费投入, 切实解决好基层妇幼人员待遇及社会保障等问题, 让妇幼人员放下包袱, 全身心投入保健工作, 依法做好基层群体保健服务, 推进妇幼卫生工作发展。同时, 加大对农村群众妇幼保健经费的投入, 解决孕产妇系统管理、儿童系统管理、住院分娩及妇女儿童常见病防治所需经费, 以提高服务率, 改善妇女儿童健康状况, 促进妇幼卫生事业发展。

3.2 转变观念, 创新工作方法

妇幼卫生要适应形式, 在调强妇幼保健是公共卫生事业的同时, 也要意识到妇幼保健的服务性;要改变服务方式, 开拓新的服务项目, 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保健需求。改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 引进有激励、有竞争、有约束、有活力的运行机制。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优化服务流程, 改善服务条件, 改进服务方式, 面向群体、面向基层主动、及时、优质服务。

3.3 健全和巩固妇幼保健网络

健全和巩固妇幼保健三级网络是加强妇幼保健工作的基础。要大力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 健全妇幼保健服务网络, 优化县、乡、村妇幼保健资源配置, 确保每一乡镇有1名妇保、儿保医生, 每一行政村有1名保健员, 落实预防保健功能, 提高妇幼保健服务覆盖面。以创建孕产妇、儿童保健两个规范化门诊为契机, 加强县级妇幼保健所的服务能力建设, 提升县级妇幼保健所服务水平, 真正发挥其龙头作用。实行县、乡、村妇幼保健垂直管理, 赋予县妇幼保健所对乡、村妇幼保健经费、业务、人员管理权, 确保乡、村妇幼保健队伍稳定, 使农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正常高产运转。

3.4 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人员素质

要根据妇幼保健专业人员少、学历低、专科人才缺乏的实际情况, 逐步引入高学历专科和全科人才, 对在职人员有计划地实行长期、短期、脱产的业务培训和临床进修学习。建立完善的岗前培训、在岗业务考核和继续教育制度, 开展妇幼全员大练兵, 及时掌握新知识、新技术, 培养一支高水平、高质量, 适应时代要求的妇幼保健工作队伍, 切实推进妇幼保健事业的发展。

3.5 建立妇幼卫生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 提高工作效率

现各乡镇卫生院因疾病控制的传染病直报已都拥有了计算机, 可以资源共享, 建立妇女和儿童电子保健管理档案, 实施妇幼卫生信息网络化管理, 通过系统联网, 与辖区内的县乡镇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实现双向反馈、双向转诊和跟踪管理, 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提供工作便利, 为妇幼卫生信息资源提供最大限度的共享, 为保证妇幼卫生信息统计、分析和汇总的客观性、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提供科学的管理手段, 提高妇幼保健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3.6 加大执法力度, 强化依法服务

加强妇幼卫生工作需要法律保障, 要认真组织学习并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配套法规。要把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纳入到卫生监督执法体系中, 完善法律制度, 加强法制宣传, 改善执法条件, 提高执法水平, 加大执法力度, 切实解决在妇幼卫生工作中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 为加强妇幼卫生工作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参考文献

[1]瞿小凤, 刘芳.四川省成都市强化科学管理提高妇幼保健水平[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11) :1434.

县卫生事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篇3

【摘要】公共场所卫生是反映一个地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为了解我宁洱县公共场所的公共用品卫生状况,以便进一步加大了我县公共场所的卫生监测和管理力度,提高了我县公共场所活动的安全性,预防相关疾病,保障我县人群的健康。本人现将我县2013年1月~2015年11月公共场所的公共用品卫生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关键词】宁洱县;公共场所用品;卫生状况;监测结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289-02

1 采用对象与方法

1.1 采用的对象

宁洱县城区的主要旅店和宾馆、相关的文化娱乐场所、专业的美容美发、公共浴室等。

1.2监测主要项目

旅店和宾馆检测主要有:杯具类(如:茶杯、口杯、纸杯等),布草类(如:毛巾、浴巾、床单、枕套、被套、毛毯等)拖鞋;相关的文化娱乐场所监测主要有:杯具类(茶杯、酒杯等)果盘;专业的美容美发监测主要有:面巾、理发美容工具等;公共浴室检测主要有:布草类、修脚工具等。

1.3 方法与标准

采取的主要方法与标准是:2013年按照GB/T17220-1998《公共场所卫生监测规范》;2014年和2015年按照GB/T17220-2013《公共场所卫生监测规范》[1]进行采样送检;2013年按照GB/T18204.4-2000《卫生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2014年和2015年按照GB/T18204.4-2013《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第4部分:公共用品用具微生物》[2]进行监测;其中杯具类、布草类监测的是: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美容、理发、修脚工具检测的是: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拖鞋检测的是:霉菌。其监测结果按照GB9663~9666-1996《公共场所卫生用品标准》[3]进行评价,凡是有一项指标不合格的即判定为该样品卫生不合格,不达标准。

2 结果

2.1 我县2013年1月~2015年11月共检测公共场所的公共用品用具为928份,其中不合格的有128份,合格的有800份,总合格率为86.2%。其中宾馆和旅店业共检测了527份,合格率为91.3%,相关的文化娱乐场所共检测了78份,合格率为75.6%,专业的美容美发共检测了228份,合格率为82.9%,公共浴室共检测了95份,合格率74.7为%。经过技术部门检验,宾馆和旅店业与相关文化娱乐场所、专业的美容美发、公共浴室的X2值分别为:22.03、17.31、11.18,P<0.01;其此次检测卫生合格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公共浴室和相关的文化娱乐场所与专业美容美发的X2值为0.01、2.84,P>0.05,其此次检测卫生合格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宾馆和旅店业公共用品用具卫生合格率高于公共浴室、相关的文化娱乐场所和专业的美容美发(见表1)。

2.2 公共场所各类公共用品用具的卫生合格率比较

根据监测结果显示,在不同的公共卫生用品、用具中,杯具类卫生合格率是最低的,合格率为77.9%,其次分别为拖鞋、美容理发工具。布草类与杯具、美容理发工具、拖鞋等其他公共用品相比较,X2值分别为:28.33、8.81、12.47,P<0.01,其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表明布草类用品卫生合格率均好于其他公共卫生用品,布草类的合格率达92.3%。(见表2)。

2.3 不同年份的公共场所的公共用品卫生合格率比较

2013年、2014年、2015年合格率分别为:88.3%、86.2%、83.8%。经技术部门检验,2013年与2014、2015年相比较,X2值分别为0.63、2.59,P>0.05,2014年与2015年相比较,X2值为0.68,P>0.0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2013年、2014年、2015年三年的公共场所用品卫生合格率无明显差异(见表3)。

3 讨论

由以上监测结果反映出不同年份公共用品卫生合格率无明显差异,三年中,各行业对公共用品卫生的要求意识没有提高。在我县不同的公共场所、不同类别的公共用品的卫生合格率差异比较明显,公共用品不合格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共卫生意识比较差,消毒工作流于形式,相关负责部门监督不到位。如文化娱乐场所和美容美发行业,特别是一些酒吧、卡拉ok厅、以美容为幌子的按摩店等场所;有的甚至未按规定配置消毒洗漱设施、设备、药械,即使是配备了相应的设备,经营者也不能将其合理使用,有的甚至閑置不用,仅仅是用于应付检查罢了,根本达不到消毒的目的。二是从业人员卫生意识薄弱,大部分从业人员都没有经过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就直接上岗为顾客服务。三是卫生监督部门对宾馆与旅店、酒吧、卡拉ok厅、按摩店等监督力度不够,造成了公共用品卫生不合格不达标。经过上述几点分析得出,文化娱乐场所、美容美发公共浴室行业是当前我县公共卫生监督管理的重点,也是一大难点。

因此,我县应加强完善监督、检测力度,督促各行业做好自身卫生质量管理,严格控制公共用品微生物的污染,认真按照清洗-消毒-保洁等卫生要求,提高合格率,以确保使用的安全性,不断提高我县的公共场所公共用品的卫生质量,提升年合格率。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技术规范.GB/T17220-1998,1998.

[2]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第4部分:公共用品用具微生物.GB/T18204.4-2013.

县旅游事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篇4

县旅游事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县旅游事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为推动旅游兴县战略的贯彻实施,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的安排,常委会开展了旅游事业发展情况的专题调研。9月5日至7日,在听取县旅游局关于全县旅游工作情况的汇报后,调研组深入到寺前、牛镇、汤泉、晋熙等乡镇和花亭湖景区,调查了解旅游事业发展情况,并召开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人大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征求加快旅游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为开阔视野,学习借鉴外地旅游开发和管理经验,调研组于10月中旬考察了浙江千岛湖、江西柘林湖等景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供审议时参考。

一、基本情况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县旅游工作取得一定成绩,花亭湖景区相继被批准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安徽省农家乐旅游示范点;今年6月,国务院重点风景名胜区专家考察组对花亭湖景区进行了实地考察,认为“花亭湖山川秀丽、人杰地灵,自然资源、人文景观都已具备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评审条件。”

1、旅游法规宣传和花亭湖景区宣传推介方面为保护花亭湖景区的旅游资源,景区管理处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宣传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水资源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汤泉乡通过村规民约规范旧民居的改造,有效保护了别具风格的龙潭寨和蔡畈古民居。寺前镇将《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的通告》印发到村、组,广为宣传。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推介花亭湖。一是通过举办缅怀纪念赵朴初系列活动、花亭湖摄影大奖赛、钓鱼王杯和蓝光明杯垂钓赛、以“点亮花亭湖”为主题的登山活动等,着力提升花亭湖景

区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人气指数。二是积极参加周边地区旅游交易会、旅游博览会,免费发放景区导游图、风光文字资料和光盘,展示景区自然风光和旅游资源。三是利用现代传媒进行宣传推介,先后在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中国青年报等权威媒体进行专题宣传,并开通了安庆市旅游网太湖分站。四是与省内外旅行社建立良好的宣传推介合作关系,并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设立旅游推介办事处。

2、旅游项目开发方面花亭湖景区综合开发项目已列入省“861”项目规划和安庆市“三山两水”旅游扶贫项目规划,为我县旅游事业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政府补助、农户投资的形式,“农家乐”生态游开始起步,已有50家“农家乐”接待户通过验收并挂牌营业。通过招商引资推进旅游设施和旅游项目的建设开发。近几年来,累计引资3000余万元,建成了寺前庄苑、千缘山庄、花亭湖温泉度假村、月亮湾民俗风情园等旅游设施和旅游项目。安徽省锦

鹏、锦海投资公司拟投资亿元的花亭湖“雕塑艺术岛”项目和海螺集团拟投资500万元的“休闲度假村”项目已进入征地、拆迁和规划设计阶段。

3、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近几年来,县政府加大了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近5000万元,建造了多处旅游码头,修建了西风洞盘山沥青公路,改造了景区部分景点的供电线路,完善了景区通讯设施,启动了旅游快速通道工程、环湖道路扩建工程和赵朴初生平事迹陈列馆工程。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旅游兴县没有真正提升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层面,旅游业总收入和旅游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高;相关部门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快旅游事业发展深入研究不够,旅游营销理念缺乏特色,营销水平有待提升,花亭湖旅游品牌建设的亮点不多;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抓旅游、兴旅游的氛围尚未真正形成。

2、旅游发展规划严重滞后。全县旅游资源普查尚未开展,旅游资源底数不清;旅游发展规划

尚未编制,已编制的花亭湖景区总体规划定位不准、起点不高,赵朴初名人效应和禅宗文化底蕴发掘不够,景区控制规划和大部分景点详规还处于谋划阶段。

3、旅游管理体制不顺,景区综合管理亟待改进。突出表现为:①县旅游局职能缺位,花亭湖景区管理处又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②景区收费站“一间铁皮屋,一根长木棍,游客一到,木棍一拦,停车买票”,游客扫兴,大煞风景。③游船管理亟待规范,抢客、宰客现象时有发生,水上交通秩序一度混乱。

4、旅游服务水平不高。从总体上来看,我县旅游事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旅游开发层次和服务水平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主要表现为:景点的主题项目策划水平不高,留不住游客;旅游服务设施不完善,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导游数量少,难以为游客提供满意、周到的服务;宾馆、饭店等旅游定点服务场所尚未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5、旅游产品开发滞后,旅游

产业构成单一,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辐射拉动作用不大。

三、几点建议旅游兴县是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提出的“五大战略”之一。全县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上来,进一步深化认识,切实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推动我县旅游事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把花亭湖打造成国内一流的旅游品牌。针对我县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外地经验,特提出如下建议。

1、尽快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在对全县旅游资源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委托权威机构和知名专家,编制全县旅游事业发展规划、花亭湖景区总体规划、景区详规、景点项目策划及环保专项规划。规划编制要树立精品意识,兼顾近期需要和长远目标,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体现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准确定位,彰显特色,以便更好地指导花亭湖景区的开发建设。

2、强化景区综合管理,规范景区旅游秩序。一是完善旅游管理体制。县旅游局应切实

担负起指导管理全县旅游工作的职责,花亭湖景区管理处应组织实施好景区旅游开发工作。强化景区管理处的管理职能,组建景区综合执法队伍,对景区实行综合管理、联合执法,从根本上净化景区环境,规范景区秩序。二是尽快改变目前景区门票收取方式,在整合景点资源,兼顾各方利益的基础上,推行“通票制”,变“景点游”为“景区游”,除了互动项目经核准可以收费外,景区景点不再收门票。三是整治游船营运秩序。可借鉴千岛湖的经验,对游船实行“六统一”,并切实强化监管措施,杜绝无序竞争,提高服务质量,让游客玩得舒心。四是坚持环保优先的原则,严厉打击药饵垂钓、乱砍滥伐、开山炸石等违法行为,使花亭湖生态环保良性循环,永续利用。

3、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事业的投入。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对交通等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景点资源有偿转让和政府资源入股等多种形式,引进县内

外的资本投入,实现社会资本向旅游业的聚集。要不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改善旅游开发条件,抓紧建设旅游快速通道、景区票务中心和旅游专用码头。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景点开发要有机结合,科学规划,相互协调,相得益彰。景区开发围绕花亭湖景区的主题,服从规划,注重品味。要量力而行,杜绝半拉子工程,做到开发一处,成功一处。对现有景点,要进一步挖掘潜力,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档次,做精做强,使其真正能引得来客,留得住客。

4、进一步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断提升花亭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要加强市场调研,制定科学的旅游营销策略,革新营销理念,注重整体包装,突出品牌特色,打好“名人牌”、“禅宗牌”、“山水牌”。要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对象,拓宽营销载体,创新营销方案,提升营销水平,向社会推介太湖独特的旅游资源,努力营造太湖旅游新形象。要加强旅游营销队伍和从业队伍建设,培养一批职

业道德好、精神风貌佳、业务素质精的导游队伍,为游客提供周到服务。要进一步加大与县内外旅行社的合作推介力度,使花亭湖景区成为更多游客的旅游目的地。

县卫生事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篇5

(县〈区、市〉卫生局)

表号:中医调查8表

制表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国统制[2009]57号

有效期至:2010年6月30日

地(市、州)县(区、市)卫生局(盖章)

行政区划代码 □□□□□□

1基本情况

1.1 是否国家级贫困县(Y-是,N-否)□

1.2 是否省级贫困县(Y-是,N-否)□

1.3 全县(区)面积(平方公里)□□□□ 2人口状况

2.1 全县(区)总人口□□□□□□□

2.1.1其中:城镇人口□□□□□□□

2.1.2乡村人口□□□□□□□ 3经济发展状况

3.1 全县(区)生产总值(万元)□□□□□□□ ..3.2.1 财政收入(万元)□□□□□□□ ..3.2.2 财政支出(万元)□□□□□□□ ..3.3.1 城镇职工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3.2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2009年本辖区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

4.1 医疗服务体系状况

4.1.1 全县(区)辖区内医疗机构总数□□□□□□

4.1.1.1其中:政府办医疗机构总数□□□□□

4.1.1.1.1内:中医医院□□□□

4.1.1.1.1.1内:县级中医医院□□

4.1.1.1.1.2地市级中医医院□□

4.1.1.1.1.3省部级中医医院□□

4.1.1.1.2中西医结合医院□□□□

4.1.1.1.3民族医医院□□□□

4.1.1.1.4综合医院□□□□

4.1.1.1.5中医专科医院□□□□

4.1.1.1.6专科医院□□□□

4.1.1.1.6.1内:开设中医科的专科医院□□□□

4.1.1.1.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4.1.1.1.8社区卫生服务站□□□□

4.1.1.1.9乡镇卫生院□□□□

— —

14.1.1.1.10门诊部□□□□ 4.1.1.1.10.1内:中医门诊部□□□□ 4.1.1.1.10.2中西医结合门诊部□□□□ 4.1.1.1.10.3民族医门诊部□□□□ 4.1.1.1.11村卫生室□□□□ 4.1.1.2非政府办医疗机构总数□□□□□ 4.1.1.2.1内:中医医院□□□□ 4.1.1.2.2中西医结合医院□□□□ 4.1.1.2.3民族医医院□□□□ 4.1.1.2.4综合医院4.1.1.2.5中医专科医院4.1.1.2.6专科医院4.1.1.2.6.1内:开设中医科的专科医院4.1.1.2.7门诊部4.1.1.2.7.1内:中医门诊部4.1.1.2.7.2中西医结合门诊部4.1.1.2.7.3民族医门诊部4.1.1.2.8诊所4.1.1.2.8.1内:中医诊所4.1.1.2.8.2中西医结合诊所4.1.1.2.8.3民族医诊所4.1.1.2.9其他非政府办医疗机构4.1.2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

4.1.2.1 本地区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种数4.1.2.2 本地区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人次4.2 继续教育状况

4.2.1 是否成立了本级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Y—是,N—否)4.2.2 本级中医药继续教育负责人员情况(1-专职,2-兼职,3-无)4.2.3 本级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数量4.2.4 本级中医药继续教育经费投入总额(万元)4.2.5 本级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费投入总额(万元..)4.3 投入状况

..4.3.1 中医事业财政总投入(万元)4.3.1.1其中:上级财政补助(万元..)4.3.2 本级财政卫生拨款(万元)..4.3.2.1其中:中医事业费(万元..)4.3.2.1.1内:经常性投入(万元..)4.3.2.1.2专项投入(万元..4.3.2.1.2.1内:基本建设投入(万元..))4.4 中医药管理机构状况

..4.4.1 县级卫生局是否设立中医股(Y-是,N-否)4.4.1.1 县级卫生局是否有中医药工作专职人员(Y-是,N-否)□□□□ □□□□ □□□□ □□□□ □□□□ □□□□ □□□□ □□□□ □□□□ □□□□ □□□□ □□□□ □□□□ □□□□□ □ □□□□ □

□□□□□□□□□□□□□□□□□□□□□□□□□□□□□□□□□□□□□□□□□□□□□□□□□□□□□□□□□□□□2009年新农合制度中有关中医药政策落实情况

5.1 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内的中医诊疗项目数□□□□ 5.1.1 中医诊疗项目报销比例相对西医的提高幅度(%)□□□ 5.2 纳入新农合基本用药目录的中成药品种数□□□□ 5.2.1 中成药报销比例相对西药的提高幅度(%)□□□ 5.3 中药饮片是否纳入新农合基本用药目录(Y-是,N-否)□ 5.4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是否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Y-是,N-否)□ 5.5 住院报销人次数□□□□□□□ 5.5.1其中:中医医院住院报销人次数□□□□□□□ 5.6.1 中医医院住院是否降低新农合报销起付线(Y-是,N-否)□ 5.6.2 中医医院住院报销比例的提高幅度(%)□□□

单位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年月日

《县(区、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相关情况调查表》填表说明

一、调查范围

本表要求由县(区、市)卫生局填写。

二、调查时段

本表调查时段为2009年1月1日0时至2009年12月31日24时。除特别指明调查资料时段的指标外,对于“本地区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人次”等时期数据,以2009年全年的数据为准;对于“本级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数量”等时点数据,以2009年12月31日24时的数据为准。

三、填表要求

(一)数据格式:每一个指标都必须填写,不得有空缺。对于没有相关数据的指标,除有特别说明的外,数值型指标填写“0”(所有数值型指标均不包括小数),选择型指标填写“N”,汉字型指标填写“-”。

(二)填写要求:所有数据都应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对于数值型指标,填写时应注意填在小方框内,右对齐;对于多项选择型指标,填写选项代码时,应按备选项排列次序填写;对于汉字型指标,填写时应尽量清晰、易于辨认,避免潦草。需要对已填数据进行修改的,应先用单横线删除原数据,然后在原数据右边空白处用红色字迹更正,并批注更改者姓名及更改日期。

(三)特别说明

医疗服务体系中医疗机构数量按医疗机构2009年12月31日24时的类别代码统计。

四、主要审核关系

(一)第2.1项[全县(区)总人口]≥(第2.1.1项[城镇人口]+第2.1.2项[乡村人口]);

(二)第4.1.1项[全县(区)辖区内医疗机构总数]=(第4.1.1.1项[政府办医疗机构总数]+第4.1.1.2项[非政府办医疗机构总数]);

(三)第4.1.1.1项[政府办医疗机构总数]≥(第4.1.1.1.1项[中医医院]+第4.1.1.1.2项[中西医结合医院]+......+第4.1.1.1.11项[村卫生室]);

(四)第4.1.1.1.1项[中医医院]≥(第4.1.1.1.1.1项[县级中医医院]+第4.1.1.1.1.2项[地市级中医医院]+ 第4.1.1.1.1.3项[省部级中医医院]);

(五)第4.1.1.1.6项[专科医院]≥第4.1.1.1.6.1项[开设中医科的专科医院];

(六)第4.1.1.1.10项[门诊部]≥(第4.1.1.1.10.1项[中医门诊部]+第4.1.1.1.10.2项[中西医结合门诊部]+第4.1.1.1.10.3项[民族医门诊部]);

(七)第4.1.1.2项[非政府办医疗机构总数]≥(第4.1.1.2.1项[中医医院]+第4.1.1.2.2项[中西医结合医院]+......+第4.1.1.2.9项[其他非政府办医疗机构]);

(八)第4.1.1.2.6项[专科医院]≥第4.1.1.2.6.1项[开设中医科的专科医院];

(九)第4.1.1.2.7项[门诊部]≥(第4.1.1.2.7.1项[中医门诊部]+第4.1.1.2.7.2项[中西医结合门诊部]+第4.1.1.2.7.3项[民族医门诊部]);

(十)第4.1.1.2.8项[诊所]≥(第4.1.1.2.8.1项[中医诊所]+第4.1.1.2.8.2项[中西医结合诊所]+第4.1.1.2.8.3项[民族医诊所]);

(十一)第4.3.1项[中医事业财政总投入]≥第4.3.1.1项[上级财政补助]

(十二)第4.3.2[本级财政卫生拨款]≥第4.3.2.1项[中医事业费];

(十三)第4.3.2.1项[中医事业费]≥(第4.3.2.1.1项[经常性投入]+第4.3.2.1.2项[专项投入];

(十四)第4.3.2.1.2项[专项投入]≥第4.3.2.1.2.1项[基本建设投入];

县卫生事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篇6

一、全镇农村医疗卫生基本状况 我镇共有***个村(居)总人口****万,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年人均卫生消费支出约为****元。近年来,我镇致力于提高广大农村居民健康素质并把它作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建立了适应卫生事业新形势 发展要求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形成了强有 力的医疗卫生保健网络,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全镇经 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我镇有卫生院 2 处,村级卫生室 7 个,有在职卫生工作人员 50 人,卫生工作人员与服 务人口比例为 1:336。在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是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房屋 建设。近年来,我镇积极推进村级卫生室改造工作,先后投资**** 余万元,对***居、***村、***村等 7 处卫生室进行改造或新建,总建筑面积达 600平方米。二是增设和更新了医疗设备。几年来,镇卫生院先后购置 B 超、X 光机等医疗设备 8 台件,总投资 40 万 1 元,为临床提供了科学的检测诊断依据。为适应卫生全行业管理新形势的需要,我镇设立了食品与药 品监督管理所,大力开展食品药品打假活动,并做到与日常卫生 监督工作相结合,对食品卫生、学校卫生定期进行了专项整顿,制定了责任追究制度,对违法业户依法严肃处理,规范了食品药 品市场,保证了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保护了广大群众的健康。

二、我镇农村医疗卫生亟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镇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基本 能够满足农民群众的需要,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集中反映以下 几个方面:

1、医疗设备、设施陈旧老化。镇卫生院和部分卫生室房屋破 旧、设施简陋、医疗器械破损得不到补充和改善,难以达到正常 医疗保健的目标。相当一部分农村卫生室只有“老三样”,一个听 诊器,一个血压器,一个体温计。医疗卫生改革步伐缓慢,卫生 事业发展滞后,与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不相适应。

2、医疗卫生人才匮乏。由于农村物质条件落后,专业技术人 员大多集中在城镇,导致了农村医务人员所占的比例比较低。人 才的缺失导致医护人员青黄不接,“出不去,进不来”的现象正严 重的制约着事业的发展。对现有在编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措施不到 位,医疗卫生人才匮乏的局面没有得到改善。

3、地方医疗机构在与驻地企业医院的竞争中举步维艰。坐落 2 于我镇的****厂、****厂等大企业都有自己的下属医院,医疗卫 生条件相对完善,也为地方群众的看病问题提供了一定便利。但 一定程度上也压缩了卫生院、卫生室的生存空间,造成公共卫生 机构发展缓慢。

4、非法行医现象时有发生。非法行医在农村屡禁不止,个体 诊所不规范,有的药店私自开展医疗项目,有些人打着外地医疗 机构或医疗院校的牌子,以义诊为幌子,行推销药品,骗取钱财 之实,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三、发展我镇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镇卫生服务和医疗保健体系,提高居民的 医疗保健水平。结合调查,就抓好我镇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提出 以下几点建议。

1、切实把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农村医疗 卫生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没有农民的健康,就没有农村的小康。中共中央、国务院新医改方案已经出台,进 一步明确了基层卫生事业的定位,界定了服务功能,维护其公益 性质。面对新的形势,要把加快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纳入全镇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根据新情况制定长、中、短期发展 规划,完善政策措施,实现小病不出村,一般病症不出镇,大病 进大医院,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2、切实把健康教育、爱国卫生等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日程。要 常抓不懈,在全镇中小学生中继续开展好健康教育课,在农民群 3 众中做好保健知识的宣传,进一步促进全民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

3、加强基础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预防为主,提前干预,减少各类疾病发生,防止各类传染性疾病流行。

4、建立人才流入机制。要积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创造 有利于人才流入的环境,广揽技术人才,激活用人机制,提高卫 生院的医疗水平,提高竞争力。同时抓好从业人员培训,每年对 乡村医生轮训

一次,加快乡村医生知识更新步伐。

蓬勃发展的武进卫生事业 篇7

创成江苏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卫生监督体系建设通过省级达标示范验收

免费体检送上门

召开护士节庆祝大会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辖14个镇、2个街道、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区总面积1 246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160万, 综合实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百强县 (市、区) 前十位。

全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完善, 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30所, 其中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所、区级医院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所、社区卫生服务站34所、乡镇卫生院23所、村卫生室172所、民营医院3所、企事业单位医务室51所、个体诊所37所。全区共有床位4 890张, 卫生技术人员5668名, 其中执业 (助理) 医师2 693名。

近年来, 武进区以增进人民群众健康为宗旨,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 积极推进医药卫生改革, 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提升卫生服务水平, 卫生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全区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人均期望寿命等衡量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控制水平省、市领先, 先后创成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区、全省农村改厕先进区、全省农民健康工程先进区、全省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区和全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启动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

通过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核评审

实施大学生村医工程

举办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竞赛

武进人民医院创成三级综合性医院

武进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县卫生事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篇8

一、坚持改革方向,进一步明确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思路。宿迁作为全省农业、农村、农民“三农”比例最大,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三化”进程最慢的地级市,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弱,是经济发达省份的不发达市份。在地方财政十分困难、“缺医少药”的情况下,我市的医疗卫生事业能够实现超常规的发展,关键是能够按照中央改革的总体要求,立足宿迁实际,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在整个改革的过程中,对公共卫生、医疗保障、卫生监督、健康教育方面,实行政府主导;对医疗服务领域,实施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宿迁的“政府主导”,绝不是政府全包,而是按照“管办分开、医卫分离、医防分设”的改革思路,遵循医疗卫生事业的规律,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好应该由政府办好的公共卫生事业,提高政府对医疗卫生领域的引导力、控制力、监管力。宿迁的“市场机制”,也不是全盘市场化,更不是“卖光式”改革,不是政府甩包袱,而是采取各种所有制形式,大力引导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兴办医疗机构,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千方百计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创造条件。同时,充分发挥好政府职能,进一步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加强监管,营造环境,促进公平竞争,维护合法权益,把过去投入国有医院的钱,直接补给医患者,补给困难群众,逐步建立全覆盖的医疗保障体系。因此,在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省委书记李源潮同志提出的衡量医改成功的三条标准,即“看卫生事业是发展了,还是停滞了;看人民群众是否得到了更加优质的、价廉的医疗服务;看老百姓满意不满意”。做到无论遇到多大阻力、多少非议,我们都始终坚定正确的改革方向不动摇。

二、完善改革措施,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水平。我们坚持多措并举,狠抓落实,从四个方面完善改革措施,不断促进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一是大力发展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对现存的医疗机构,通过年审的办法,“靠大、靠外、靠强”的方式,鼓励它们加大投入、登台阶、上水平,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做精”。按照“控制数量,提高质量,规模办医”的思路,积极引进市外优质资源兴办上规模的医疗机构,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二是切实抓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鼓励和支持不同所有制性质、不同办医规模的主体进入社区卫生领域。对符合社区卫生服务要求的,都冠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牌子,做到一视同仁地给予政策支持、资金补助、设备投入。三是全面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通过设立乡镇一级医院的“以奖代投”基金、县以上大医院到乡镇联合办医院、提高农村合作医疗农民报销的百分点、省里支持的乡镇医院达标设备可以采取公有民租、县以上医院医护人员评审副高以上职称必须到乡镇医院工作半年以上等措施,进一步加快乡镇一级医院的建设与发展。对乡镇卫生院,严格要求履行好“制定实施乡镇卫生工作规划、强化基层卫生监督、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做好妇幼保健、开展健康教育、组织药品市场监管、合作医疗管理”等七大职能,做好基层公共卫生事业,坚决杜绝以医养卫、乱收费的现象。四是不断强化各项配套政策的落实。强化医疗卫生单位人才服务和人事代理制度,促进人才规范合理流动。改革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建立起重实绩、讲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在所有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三险”缴纳制度。进一步扩大农村大病合作医疗覆盖面,探索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统筹办法,努力扩大受益面,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医疗卫生改革的成果。

三、加大医疗卫生投入,进一步增强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动力。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始终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促进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一是确保各级财政对医疗卫生的支出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而逐年有所增加。未改制前对公办医院的投入,继续列入各级财政的预算支出范围,而且做到不断增加,但要确保支出符合改革的精神,并按照“三分开”的原则,真正做到“养事不养人”。二是认真用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基金。对改制置换的资金完全用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不准挪用,不准截留,并随着财政好转继续增加。三是坚持用“以奖代投”的办法鼓励各种所有制的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继续加大“以奖代投”力度,只要在宿迁大地上发展的医疗卫生事业,都做到一视同仁,不分所有制形式,一律列入政府帮扶范围。四是继续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对“521工程”的基本建设资金做到逐步到位,日常的事业经费确保到位。五是认真落实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严格执行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文件,确保政府的让利让费、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六是不折不扣地加大对城乡合作医疗、大病统筹资金的投入。对城市低保户逐步增加补助。对符合条件的城区镇包括县里的中心镇,逐步推行城镇居民的大病统筹保险,让更多的改革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七是切实落实各类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对所有医护人员不论所有制性质,均实行职工养老保险或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切实解决后顾之忧。

四、加强医疗卫生监管,进一步巩固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成果。一是严把“三项准入”关。建立机构准入制度,严格按照规模办医的思路,遵循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与标准,强化机构准入。建立人员准入制度,严格执行执业准入资格,对所有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决不允许进入卫生行业。建立技术准入制度,严禁不顾自身办医条件和技术服务能力超范围行医、强揽病人、非法谋利等行为发生。二是加强“两项监督”。加强对医疗药品价格监督管理,加大医疗卫生执法力度,改革医疗和医药价格的形成机制,管住医检费用、药品价格的虚高,严禁乱收费,切实减轻群众负担。加强质量安全监督,严格操作规程,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诚信监督,探索建立医生个人“医德档案”,对故意开大处方、过度检查等医德不良的医生,一经投诉查实的,记录在案,情节严重、影响恶劣、屡教不改的,坚决曝光,直至取消执业资格。坚决打击无证行医、非法行医、虚假广告以及吃“回扣”等问题。三是完善医疗卫生监督体系,实行市、县、乡三级公共卫生监督体系全覆盖。

(作者系中共宿迁市委书记)

县卫生事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篇9

200*年9月25日,县委十二届第五十次常委会议听取了县卫生人口计生局的工作汇报,并研究了人员编制等相关问题,现根据县委常委会的意见和要求,结合我县工作实际,请示增加县卫生人口计生局及相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具体意见如下:

一、为县卫生人口计生局增加人口计生人员编制2个,卫生应急办人员编制1个。

200*年县卫生局和计生委合并至今,县局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力量一直薄弱,2005年初,又将地区“人口”职能划入县局,受人员所限,目前全县人口形势分析、地区人口规划的编制与实施、计划生育的科技工作、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全县计划生育网络技术管理与服务等项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特请示为县卫生人口计生局增加人口计生工作人员编制2个,以保证“基本国策”在我县的顺利实施。

200*年,县编委重新核定了县卫生人口计生局的内设机构,并按上级有关文件规定,增设了县公共卫生应急办公室(长编发〔2005〕6号),但是,还未明确人员编制,特请示为县卫生应急办设人员编制1个。

二、为县卫生监督所增加人员编制7个。

XX县卫生监督所200*年9月成立,现有事业编制5个,承担全县卫生执法监督工作。按有关规定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规划的要求,县卫生监督所应在乡镇派驻卫生监督员,根据事改后一年的工作实际,卫生监督所现有人员根本承担不了目前的工作任务,尤其是除大长山之外的乡镇日常卫生监督工作开展困难,特请示为县卫生监督所增加7个编制,其中包括4个乡镇卫生监督员编制。

三、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增加人员编制2个。

XX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建于200*年9月,现有事业编制20个,其中包括8个乡镇防保人员编制。县直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时,撤销了原县结核病防治所和大长山岛镇防保所,其职能全部划入县疾控中心。目前,疾控中心明显感到人手不足,现有人员连一个最起码的防疫应急机动队都凑不起来,完成工作任务的难度较大,特请示为县疾控中心增加人员编制2个。

以上请示,请予批复。

增加县卫生人口计生局及相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请示飞雪

县卫生事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篇10

今年,我县将接受四年一次的省级卫生县城复查评审。为迎接做好省级卫生县城复查工作,根据《松阳县省级卫生县城复查考核工作任务分解表》,我局对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复查工作所应承担的职责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结果总结如下:

一、工作落实情况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全县省级卫生县城复查暨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推进会后,我局立即召开了局班子成员会,对复查工作进行专题研究,确定了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建立了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局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及县属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省级卫生县城复查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创建工作。制订下发《松阳县卫生局省级卫生县城复查工作方案》,明确创建复查工作任务、实施步骤和相关要求,把省级卫生县城复查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内容,列入重点考核,与奖惩挂钩。

(二)层层发动,落实责任

在召开局班子会、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分别召开了局机

关干部会、县属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会议,传达贯彻全县省级卫生县城复查暨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推进会精神,部署卫生系统创建工作。各县属医疗卫生单位通过召开中层干部会、职工大会的形式进行动员发动,明确各自复查工作内容,布置复查工作任务。我局-1-

将复查工作任务逐一分解,与六家县属医疗单位签订了省级卫生县城复查目标管理责任书,各单位与科室签订责任书,层层落实工作责任。

(三)复查工作进展

一、爱国卫生组织管理

1、爱卫会配备专有办公室用房、工作人员到位,每年召开成员会议2次以上,专题研究部署爱国卫生和创卫工作,制定了爱卫工作长远规划和计划,创卫工作方案,工作有计划、有总结、有检查。

2、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制定了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实施方案。通过多形式的宣传和爱卫活动,充分发挥群众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健康教育

1、建立健全全县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制订工作计划,年

终有工作总结,按照《亿万农民健康教育促进行动规划》、《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活动,宣传资料、活动记录资料齐全。配合县创建办做好居民、学生卫生知识测试和健康行为调查工作,居民、学生卫生知识测试合格率达8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70%以上。

2、开展无烟单位创建工作,单位内张贴“禁止吸烟”标志,控烟工作做到有组织有制度有宣传有人负责,资料齐全。

三、卫生监督

1、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职业病

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加强食品安全(餐饮环节)、公共场所、饮用水卫生监管和传染病防治各项措施的落实。近年来,未发生重大食物中毒、饮水污染、职业危害事故。城区餐饮服务经营单位均持有有效的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业人员都持有有效的健康合格证明并通过培训后上岗;五病调离率均达100%;2010年食品抽检合格率100%。

2、城区公共场所经营单位能做到环境整洁,均持有卫生许可证经营,制定有卫生管理制度和消毒制度,并定期开展消毒监测,城区公共场所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均持有有效的健康合格证明并通过培训后上岗,五病调离率达100%。每年均开展《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活动;每年对企业职工均开展职业健康教育,对接触有毒有害的作业工人健康教育率能达95%以上。

3、严格按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对县城水厂水质质量进行监督监测,水源水、出厂水、进出水每年监测2次,保证自来水出厂水水质、网管和二次公共设施水质符合《城市公共水质标准》,监测资料齐全。

四、传染病防治

1、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积极做好全县传染病防

治工作,近3年无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符合规范,安全注射率100%,基础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入托

入学接种证查验率≥95%,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首针及时率达90%以上,三个月以上流动儿童建卡、建证率≥95%。

2、严格按照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制度规定,及时、准确完成传染病报告,报告率达到100%。重视传染病防治,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做好传染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

五、病媒生物防制

县爱卫办成立灭鼠蟑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制定灭鼠灭蟑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在每年四月和九月份中旬在县城开展以灭鼠为主的除四害活动,灭杀后的鼠密控制在2%以内。

二、存在问题

(一)各单位环境卫生整治巩固工作有待加强、控烟等工作还存在差距。

(二)少部分餐饮单位和公共场所经营单位业主的卫生管理意识不强,卫生状况不佳,仍存在无健康合格证明上岗的情况,消毒设施不健全、消毒措施不落实。足浴场所按照省市卫生局的规定,不需要办理卫生许可证。

(三)复查档案资料还需进一步完善。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明确目标责任,强化任务落实。设立两个专业督查组,依据松阳县卫生局省级卫生县城复查目标责任书,对各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分项目、分专业的监督检查、指导,检查督促的各单位按照职责任务落实。

(二)对照《松阳县省级卫生县城复查考核工作任务分解表》完善各项工作任务资料台账,按照标准做好资料收集、汇总、装订等迎检材料工作。

(三)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各医疗卫生单位建立长效的清扫保洁制度,确保包干区环境整洁,绿化美化。加强控烟健康教育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完善管理网络,加强监督,巩固我县控烟烟成果;公共场所及大众媒体无烟草广告;会议室有醒目的禁烟标志,无烟具、烟蒂。

(四)组织人员对城区的餐饮服务和公共场所开展拉网式的监督检查,督促各经营单位做好卫生管理,保持经营环境整洁,落实好各项保洁消毒设施,规范做好各类台账的登记等。

松阳县卫生局

县卫生事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篇11

关键词:公立医院 卫生事业发展 中坚力量

中图分类号:R-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1-072-02

一、当前的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WTO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 各领域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间的差 距在不断缩小,各医疗机构的竞争实力和管理水平日渐提高,反映世界医学科技发展前沿水 平的医疗仪器被广泛使用,行业整体的医疗技术水平快速提升,广大患者更多地享受到了人 性化的医疗救治服务。公立医院在这之中做出了积极贡献,功不可没,所发挥的主体作用无 可替代。

尽管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举世瞩目的超常发展,但具有远见卓识的医院 管理者已经清醒地看到,医疗卫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存在,符合新时期、新阶段人民群 众要求的医疗供需格局尚未形成,医疗卫生服务从数量和质量上的社会认知及评价并不一致 ,医疗卫生改革总体上还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复杂生成原因而集中体现在具体医疗 实践中的“看病难”、“看病贵”矛盾时而还表现得非常激烈,以至成为“热点”、“焦点 ”问题,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由此看来,公立医院今后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有时甚至是崎 岖坎坷。作为医疗资源主体的公立医院,现阶段发展中需要面对的矛盾主要表现为:

1.政府投入不足。

据资料显示,在过去相当一个时期,全社会卫生总费用不断攀升,而政府对卫生的投入 比重却逐年递减。以我们山西省儿童医院为例,财政投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重一项,由19 82年的47.40%下降至20 05年8.78%。在此形势下,公立医院一方面要坚持公益性的立院属性,另一方面又要适 应 日益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支付医院运营中的各项固定成本和变动成 本。医院在把握生存发展与体现公益性之间,公立医院在具体实践中经常处于两难的尴尬境 地。

2.地位、作用定位不清晰。 对公立医院在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重视不够,对公立医院中骨干资源在业界具有 的引领、示范、指导作用认识不足。对社会群众关注的卫生“热点”、“难点”问题,缺乏 科学、理性的分析,简单地归过于公立医院,并据此怀疑甚至否定医疗卫生改革。经营政策 不明朗,政策模糊地带较多,使公立医院在如何运用政府和市场这两个手段上很难做出选择 。

3.突破发展瓶颈难。这方面的矛盾在发展较快的公立医院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些医院受旧 的城市规划、人 口规模、产业布局、机构设置等因素影响,其占地及医疗用房面积普遍狭小,与国民经济高 速发展所带动起来的医疗市场需求极不协调,与慕名前来就医的患者期望形成了较大的反差 。“看病难”在这些医院已取代其它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医院的后续发 展。仅以本院为例:不说全省,单就我院驻地太原市的人口即由1961年的152万人增至2004 年的330余万人,其间我院占地面积未增一寸。以货币形成反映的本院业务总量:2005年比2 000年增长了2.37倍,比1982年增长了207倍;单位占地面积贡献的年业务收入:1982年为3 3元/平方米,2000年为2047元/平方米,2005年为6891元/平方米;单位占地面积所承担的门 诊量:1982年为8.91人次/平方米,2000年为14.82人次/平方米,2004年为24.79人次/ 平方米(本省两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04年这项统计分别为:9.88人次/平方米、11.33人 次/平方米)。类似情形的公立医院在业务用房利用率上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极限考验,面 对社会及广大患者的认可,面对这一让其他性质医疗机构甚至部分公立医院翘首企盼的发展 机 遇,公立医院管理者感到了困惑和无奈。要破解这一制约发展的瓶颈难题,单靠公立医院的 自身努力是难以完成的。

二、发展的出路

事实已经证明,公立医院过去和现在都是发展卫生事业中坚力量。做强公立医院,充分 发挥其中优质资源的优势作用,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都将起 着 不容忽视的作用。中国入世的5年过渡期已经结束,履行承诺并按规则游戏将是每位经营者 必须正视的现实。公立医院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必须面对更加严峻的生存考验, 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管理者对此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和更加积极的应对。在此,笔者就做强 公立医院,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坚持政府投入到位,稳固公立医院的立院之本。目前,公立医院占我国医疗资源总量 的90%以上,促进公立医院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 ,本身既是医疗卫生改革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体现医疗卫生公益性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在当前条件下,公立医院如何发挥公益性的是一个敏感性话题,这方面的讨论,眼下还是众 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首先应该体现在政府的投入上。这是因为,改革 开放环境中的公立医院不是生存在真空里,在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的条件下,人员经费、水电 物耗、材料设备等医院经营的方方面面,都必须按市场经济规律的法则支付。公立医院为了 生存与发展,不得不顺应和研究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在探索中前行,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些公 立医院盲目追求经济收益,淡化了公益性质,偏离了办院方向。彻底的解决办法,必须是保 证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与国民经济的增长同步并及时到位,要保证国家对卫生事业的投入 不低于同期中央财政支出的增长比率,从根本上保证公立医院在实践中更多地体现非赢 利性和公益性。

2.坚持主体地位,发挥公立医院的主导优势。

在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公共卫生和社区医疗只能解决基础问题,而真正代表现代医疗技 术发展水平的正是公立医院和其中的优质资源,因而决定了公立医院在整个卫生服务领域中 无可替代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鼓励不同所有制性质医疗机构参与竞争,不应限制公立医院发 展。扶持非公医疗发展,更不是打压公立医院做强。成熟的市场机制要求取消各种限制,使 各类医疗机构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竞争,共同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因此,公立医院应倍 加珍惜当前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通过竞争,巩固已有成果,加快医院建设中内涵和质量的 提升,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公立医院在卫生事业发展中长 期形成的举足轻重地位和作用,要求卫生主管部门和各位院长应理直气壮地把公立医院的建 设和发展不断推向前进。

3.择优扶持,全面做强公立医院。应该看到,公立医院由于历史和自身的原因,在区域 之间、机构之间的发展上还存在不 平衡,一些公立医院甚至滑落到了经营困难、举步维艰的局面。而另一些在竞争中胜出的公 立医院在进一步发展上也面临着新的瓶颈制约,譬如与日俱增的接诊量与医院愈见狭窄的诊 疗场所,就形成了新的“就医难、住院难”矛盾,严重困扰着这些医院的正常发展。面对这 些阻碍骨干医院发展的瓶颈难题,卫生主管部门和医院管理者不应坐等破解良方,更没有理 由坐失发展良机。为此,笔者提出几点发展主张: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并区别对待,侧重扶持 那些公立医院中的骨干资源,支持其依托品牌特色在创新发展上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支 持其率先发展并发挥引领、示范的规模效应作用。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公立 医院中的骨干资源采用兼并、重组、托管等方式对业内效率低下的医疗资源存量实行优化整 合,为扩大公立医院优势、提升行业整体服务品质发挥领跑作用。三是充许和支持公立医院 中的骨干资源发挥自身在管理、技术、人才、品牌等方面的优势,以合作、控股等双赢方式 依法吸纳社会资本和市场闲置资金,用于医院发展,促进国有资产的有效增值。

当前,我们的国家正逢和谐发展、开拓奋进的大好时期,公立医院理应抓好用好这个机 缘,坚定信念、锐意改革、不断完善、科学发展。只要我们坚持成绩面前不麻痹,机遇面前 不懈怠,困难面前不退却,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永续努力,永争一流,我们的 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就会得到更好更快发展,公立医院的发展前景就 会更加光辉灿烂。

上一篇:局垃圾分类实施方案下一篇:第二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