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承关系合同书

2024-05-22

师承关系合同书(精选10篇)

师承关系合同书 篇1

篇一:中医师承关系合同书(范本)中医师承关系合同书

指导老师 师承人员 签订日期 公证日期

甲方(指导老师): 乙方(师承人员): 姓名: 姓名: 性别: 性别:

出生年月:出生年月:

单位名称及地址:单位名称及地址或家庭住址:

依据《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卫生部第52号令)的有关规定,经指导老师与师承人员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下,建立师承学习关系,双方订立合同如下:

一、师承教学时间:自 年月日至年月日止,总计不少于1500学时(需有教学记录)。

二、师承教学的地点(需为合法医疗机构):

三、师承教学的基本目标(包括职业道德及业务水平):

四、师承教学的主要内容:

1.中医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中医学术经验: 3.中医技术专长:

五、师承教学的方式方法:

六、指导老师职责: 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严谨的科学态度,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保证临床(实践)带教时间,精心组织教学,悉心传授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按照确定的师承教学计划,保质保量的完成带教任务。

七、师承人员职责: 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勤奋好学,尊师守纪,保证跟师学习时间。虚心刻苦学习指导老师的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认真做好跟师笔记,及时归纳整理,并加以研究。诚实地接受指导老师和管理部门的检查和考核,完成教学计划确定的学习任务,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和水平。

八、其它:

本合同一式三份,双方签字后经县级以上公证机构公证,师承关系合同自公证之日起生效,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同等法律效力,另一份由公证机构留存备案。

甲 方(签字或盖章): 乙 方(签字或盖章): 签订日期: 年月日 签订日期: 年月日

注:

1、签订本师承关系合同必须用钢笔(或签字笔)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

2、本师承关系合同书应经指导老师单位所在地县级以上公证机构公证。篇二:范本:传统医学师承关系合同书

传统医学师承关系合同书 指导 师承 签订

公证老师 人员 日期 日期 甲方(指导老师): 乙方(师承人员): 姓名: 姓名: 性别: 性别:

出生年月:出生年月: 单位名称及地址:单位名称及地址或家庭住址:

依据《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卫生部第52号令)的有关规定,经指导老师与师承人员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下,建立师承学习关系,双方订立合同如下:

一、师承教学时间:自 年月日至年月日止,总计不少于1500学时(需有教学记录)。

二、师承教学的地点(需为合法医疗机构):

三、师承教学的基本目标(包括职业道德及业务水平):

学习医生职业道德,树立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的思想,学习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医疗实践中遵纪守法,文明服务,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等理论知识,虚心求教,学习中医技能,不断推高业务水平。

四、师承教学的主要内容:

1.中医(民族医)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中医理论基础》、《中医诊断学》、《针灸学》、《生理学》等知识,掌握辩证论治(含病历书写)、取穴、针法操作等多项技能。2.中医(民族医)学术经验: 3.中医(民族医)技术专长:

五、师承教学的方式方法:

教师讲授,指导学生学习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六、指导老师职责: 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严谨的科学态度,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保证临床(实践)带教时间,精心组织教学,悉心传授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按照确定的师承教学计划,保质保量的完成带教任务。

七、师承人员职责: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勤奋好学,尊师守纪,保证跟师学习时间。虚心刻苦学习指导老师的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认真做好跟师笔记,及时归纳整理,并加以研究。诚实地接受指导老师和管理部门的检查和考核,完成教学计划确定的学习任务,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和水平。

八、其它:

本合同一式三份,双方签字后经县级以上公证机构公证,师承关系合同自公证之日起生效,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同等法律效力,另一份由公证机构留存备案。

甲 方(签字或盖章): 乙 方(签字或盖章): 签订日期: 年月日 签订日期: 年月日

注:

1、签订本师承关系合同必须用钢笔(或签字笔)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

2、本师承关系合同书应经指导老师单位所在地县级以上公证机构公证。篇三:中医院名老中医师承关系合同书(范本)中医师承关系合同书

指导老师 师承人员 师 承 教 学 地 点 签订日期

甲方(指导老师): 乙方(师承人员): 姓名: 姓名: 性别: 性别:

出生年月:出生年月:

单位名称及地址:单位名称及地址或家庭住址:

依据《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卫生部第52号令)的有关规定,经指导老师与师承人员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下,建立师承学习关系,双方订立合同如下:

一、师承教学时间:自 年月日至年月日止,总计不少于1500学时(需有教学记录)。

二、师承教学的地点(需为合法医疗机构):

三、师承教学的基本目标(包括职业道德及业务水平):

四、师承教学的主要内容:

1.中医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中医学术经验: 3.中医技术专长:

五、师承教学的方式方法:

六、指导老师职责: 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严谨的科学态度,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保证临床(实践)带教时间,精心组织教学,悉心传授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按照确定的师承教学计划,保质保量的完成带教任务。

七、师承人员职责: 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勤奋好学,尊师守纪,保证跟师学习时间。虚心刻苦学习指导老师的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认真做好跟师笔记,及时归纳整理,并加以研究。诚实地接受指导老师和管理部门的检查和考核,完成教学计划确定的学习任务,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和水平。

甲 方(签字或盖章): 乙 方(签字或盖章): 签订日期: 年月日签订日期: 年月

师承教学的地点(需为合法医疗机构)盖章:

注:签订本师承关系合同必须用钢笔(或签字笔)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日

师承关系合同书 篇2

任伯年绘画题材涉略广泛, 山水、花鸟、人物皆备, 尤以人物见长。风格迥异, 独树一帜。他重视继承传统, 博采众长, 一生曾经直接或间接向古人和时人习画。同时借鉴了西画的造型、速写和设色, 凭借自己的天赋和勤奋, 中西合璧, 完备自法, 形成了自己的丰富多彩, 新颖独特的艺术风貌。他的绘画充分体现了苏轼所提倡的艺术精神:“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二、师承关系研究

(一) 家学写真熏陶

任伯年的父亲任鹤声, 字淞云, 是民间的一位画像师。任伯年大约十岁时被父亲授写真术, 就具备了写真的本领, 加之父亲对伯年约束甚严, 但凡有客来访时, 若他外出, 任伯年需画下客人的容貌, 因此练就了敏锐的观察力和背临默写的技艺。

(二) 任熊绘画教诲与举荐

如果说父亲带着他初涉画艺, 奠定其以后的艺术创作基础;那么真正引领任伯年步入艺术殿堂, 走上艺术之路的人是任熊。他是绘画全才, 山水、人物等无所不能。尤擅长人物, 立意之新, 设境之奇, 运笔之妙, 绘制之特, 与老莲不相伯仲。任熊其笔力遒劲浑厚, 格调静逸, 深得宋人精神。旧海派中, 不只任薰、任颐, 连自视很高的赵之谦也学过任熊的画。他尤其工于人物。其人物画, 宗陈洪绶, 风格清新雅逸, 人物造型夸张, 个性鲜明, 题材主要反映历史故事和仕女。任熊是一位爱才之人, 早期任伯年冒任熊之名作画, 几可乱真, 任熊非但不责备, 反而悉心指点, 为了提升其艺术修养, 将其介绍给自己的堂弟任薰, 后来任伯年果然名成利就, 不枉任熊的教诲和举荐。任熊对伯年的赏识, 还表现在让自己的儿子任立凡随伯年习画, 这是对任伯年艺术造诣最有利的肯定。

(三) 任薰装饰线描导引

任薰颇擅长人物画。先后学习任熊, 陈老莲等。构图新颖奇巧, 结构严谨空灵, 着色浓淡相宜。尤其对老莲具有强烈装饰性绘画风格颇有研究。任伯年在苏州随任薰学画, 赋予装饰性的街头描则学自任薰。任薰人物画, 笔力雄浑, 线条遒劲圆韧。身型奇伟, 容貌奇特, 神情奇妙。任伯年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至上海, 他的画作倍受推崇, 而老师任薰的画则少人问津。

(四) 尺木谨严风格融贯

萧云从是明清时期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 他在书法、诗歌、哲学、音韵学等方面颇有建树, 但使其青史留名的是绘画。萧云从的绘画成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山水, 一是人物。在漫长的绘画历史上, 不乏名家巨匠, 但像萧云从这样, 在山水和人物两方面都取得不菲成绩的却不多见, 后人推崇他为姑熟画派的始祖。尤其他的人物代表作《离骚图》被美术史家公认为中国古代最完整且艺术价值最高的《楚辞》插图本。屈原诗歌历来被多加表现, 标新立意, 独树一帜, 有三家, 李公麟、陈洪绶、萧云从。近代著名学者罗振常评价李公麟、陈洪绶、萧云从三家《离骚图》“笔意”的区别是:龙眠高古, 章侯奇诡, 尺木谨严, 将此三人推为宋明清三代《离骚图》代表画家, 这评价很客观。萧云从代表作品《离骚图》恰逢国破家忘之时, 作此插图, 以隐喻的手法表现自己作为前朝遗民的感慨之情, 以“诗言志”为主旨的绘画, 直抒胸臆, 从艺术表现来看, 任颐曾做《苏武牧羊》以画明志。

漫漫几千年绘画史, 历代都不乏巨匠名家, 这些巨匠虽然一般都有着多方面的艺术成就, 但其绘画艺术高峰往往只体现在某一个方面, 或山水, 或花鸟, 或人物, 像萧云从这样同时在山水和人物两个领域取得双峰并峙的成绩实不多见。后人皆推萧云从为姑孰画派的始祖。

(五) 老莲装饰语意间接效应

任伯年的早期绘画具有形象夸张奇伟、装饰性强的特点虽然也受到任薰影响, 但任薰宗法老莲, 因此可直接溯源至陈洪绶。其借鉴了很多民间元素, 别开生面, 老莲的人物画格调高古, 画面清新, 富于装饰性, 为时人所喜。陈洪绶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的产物, 陈洪绶夸张奇伟的人物造型是建立在深刻的精神之上的, 艺术表现技法与艺术精神高度统一。譬如利用折笔或粗渴之笔表现英伟之人、细圆之笔表现文士美人、用游丝描表现学养丰厚之人, 成为中国传统人物画法的丰盛宝库。任伯年的人物画继承并发展了陈老莲用笔方式以及线条构成的特点, 多效宋人笔法, 形象奇特, 但笔法更为流畅舒放, 刚中蕴柔, 笔到意全。如《丹桂五芳图》《紫气东来》《沈芦汀读书图》等作品铸就任氏赋予节奏韵律的艺术图式。

(六) 晓楼工细画风嬗变

费丹旭字子苕, 号晓楼, 幼承家学, 擅写人物、花卉, 文雅颀美, 环境闲适清幽, 景物布置潇洒, 近世无出其右者。尤精补景仕女, 艺术形象文婉多姿, 格调轻逸淡定, 设色工整匀细, 有“费派”之称, “如镜取影, 无不曲肖”。作品颇受当时士大夫的推崇, 据说“尺幅仕女, 人争宝之”, 凡“舟展所经, 求画者日踵至”, 可见影响之大, 追慕者众多。评论家称之为“有颜筋柳骨之妙”, 尽现仕女雅柔、娴静的气质与风度。任伯年工细的仕女画近费晓楼。重工笔擅写意, 兼工带写, 典雅清丽。

(七) 胡公寿画界提携

当初任伯年初至上海, 尤其得到了胡公寿的提拔和赏识, 才使他在上海开始了他的第一步。胡公寿是上海画坛的权威和领袖人物, 他对任伯年备加照顾, 不但介绍了许多的画家、商人与他结识, 帮他多方开拓售画门路, 还在书法绘画上对他加以指点。在上海这样的经济环境里, 对于一个依赖市场图存的初涉海上画坛的画家来说, 得到画界中显要人物的青睐和提携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所以, 在任伯年的成功之路上, 胡公寿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八) 刘德斋西画影响

对西方绘画的吸收与借鉴集中体现在任伯年人物肖像画中。晚清时期的上海是中西文化交汇之地。沈之瑜在《关于任伯年的新史料》里, 有这样一段描述:“任伯年有一个朋友刘德斋, 是上海天主教会在徐家汇土山湾所办图画馆的主任, 两人来往密切。刘德斋的西洋画素描基础很厚, 对任伯年的写生素养有一定影响。任伯年每当外出, 必备一手折, 见有可取之景物, 即以铅笔勾录。这种铅笔速写的方法、习惯, 与同刘德斋的交往不无关系。”任伯年不是墨守陈规的人, 尽管他大约十岁时被父亲授写真术, 且具有了写真的本领, 并未因此而固步自封, 而是勇于接受新鲜事物。借鉴西画的技法, 任伯年人物造型能力得到了提升, 尤其在纪实性情节绘画以及人物肖像画方面, 巧妙的对西画技法加以借鉴, 使人物形象神形毕现, 栩栩的如生。代表作品有《吴仲英小像》《赵德昌夫妇像》等画。注重了人物面部明暗体积关系的塑造, 线面结合, 相辅相成, 相映生辉。即得中国传统绘画线条的遒劲刚韧, 又兼备了西方绘画的块面体积感, 融贯中西。

(九) 华嵒笔意延伸

华嵒的绘画根植于民间绘画, 同时也彰显了传统文人画的涵养, 山水、花鸟、人物无所不精。人物画近学王树穀, 上溯陈洪绶、马和之及李公麟等。取材广泛, 立意新奇, 构思巧妙, 往往通过世俗化的情节选择, 着意于画面气氛的渲染, 艺术形象个性鲜明, 造型准确生动, 色彩轻灵单纯, 不落前人窠臼。张庚《国朝画征录》评为“脱去时习, 而力追古法, 不求妍媚, 诚为近日空谷足音”。尤其对海派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改琦、费丹旭、任颐、虚谷等, 都曾悉心研习华嵒的艺术, 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他风格的熏染。任伯年晚年吸收华嵒笔意, 风格更加简阔奔逸。传神作品如《三友图》《沙馥小像》等, 可谓神形兼备, 文雅脱俗。任伯年不拘泥于古法, 别出新度, 在借鉴古人的基础之上推陈出新, 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

三、人物画成就体现

樊宜兴谈“心意拳”师承关系 篇3

1,姬际可,字龙峰,祖居山西省永济县尊村,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年(1602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先祖姬从礼于明初燕王扫北后,由洪洞县迁至蒲州。姬际可为八世姬训之次子。自幼学文,13岁开始学武。不到20岁已成家有子立业。不久父母相继去世。三十多岁,姬已是文武全才。之后离家出游,涉足名山大川,历经艰辛,遍访技击高手,从理论到实际,武功见识更广。后又到少林寺。在少林寺他又学得佛教文化和寺僧的拳法技艺。文化修养和武功大有提高。这种主客观条件的结合为姬氏后来创拳立法奠定了基础。之后,少林寺住持请他做了师傅,传授武功。

清顺治甲申年(1644年),清军入关,不久南下,各地反清复明志士和原明军一些将领云集少林寺。姬际可素来敬仰岳飞“精忠报国”精神,以反清复明为己任,遂与各路豪杰相商反清大计。此时姬近五十岁,被大家拥举为首。后被清廷获密,派亲信人寺,众人险遭不测,于是姬与众明军旧将下山出游。

姬际可与众人虽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和强烈的民族意识,但他们人少力单,不能从事反清斗争,还有被清廷缉捕的危险。于是大家统一认识,将希望寄托在创拳立法之上。以传播反清复明思想,招集更多人士,才有复明可能。统一认识后,众明军旧将又把军队士兵训练基本拳法和作战有效技能介绍给姬。这时姬际可已是承袭了中国古代武学传统文化和众多拳经的精华、集民间劳动生活斗争中产生出来的武术和军队作战形成的基本拳法与作战有效技能创造出来的武术于一身的武术大家。创立“心意拳”可谓瓜熟蒂落,已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通过上述介绍,不难看出姬际可大师创拳立法是有明显的反清目的,是要用于对敌作战的。武术本来就是冷兵器时代军队作战技术的延续,把军队训练基本拳法和作战有效技能优选于“心意拳”中,并作为重点,这是与早已在民间流传多年的其他拳种的本质区别之所在。说“心意拳”是传统名拳,武坛奇葩,是最后出现的武术结晶恰如其分。

姬际可大师创拳立法是有明显的反清目的和民族意识的表现,危险陛很大,为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于是自己编造了在终南山得岳武穆王“六合拳经”这一托词,在民间广为流传。晚年见清廷政权巩固,国运大好,反清无望,继续云游,沿途所遇庸辈太多。到苏、常一带访友,巧遇王辅臣父子,待姬很好,留住五年教其子跃龙习武。后又到秋浦遇曹公,曹公把六岁儿子继武托给姬,并拜姬为师,时在清康熙十年(1671年)。此后带继武回尊村。在家乡传授“心意拳”,其侄姬运亨和继武等人练的较好。待曹继武似亲生儿子一样,又教武,又教文,共十二年。

2,曹继武,武状元,生于清康熙四年(1665年),终于乾隆初年。六岁拜姬际可大师为师,学文习武十二年,文成武就。是姬氏“心意拳”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人物。是他把“心意拳”基本拳法,如何练好、掌握等做了全面详细的文字总结,如五行、十二形等在他的著作中都能找到,一直传承至今。

曹继武大师于康熙癸酉年(1693年)武科联捷三元,钦命为陕西靖运总镇大都督。后因宦途坎坷,致仕归籍,隐居河南池州,自称“南山郑氏”。在18世纪,把“心意拳”传授给马学礼、李政等人。一生深居简出,留下痕迹很少。

3,戴龙邦和戴氏家族。戴龙邦,生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卒于清嘉庆七年(1802年),戴家为山西祁县历代从商名族,家境较为殷实。

清乾隆初年,戴龙邦带家属在河南商水县常宁镇经营戴家开设的广升店。戴为人豪爽义气,待人以诚,生意兴隆。

曹继武大师的著名高徒之一李政,以经商为生,因经商常路过广升店客住。戴比李略小,对李非常敬重,虽为店客然座上宾。戴龙邦有两个儿子,名为大问二闾,曾用重金先后聘请三位武林高手为师,教子练武。一次大闾二闾练习对打,李看后大笑,大闾二闾打在兴头,出言不逊,戴龙邦连忙对儿子喊道:“不得无礼”,又问李政:“先生莫非精通此道。”李点头,戴请李给儿子斧正,李让大闾二闾一起上手进攻,大闾二闾毫不客气,夹击进攻,刚一照面,还没有看清李政是如何出手,两人就被同时打倒。两人不服,连续三次均败北。戴龙邦一生酷爱武术,今日一见心中大喜,直觉告诉他真正的高师到了,命两个儿子叩头谢罪。重摆酒宴,恳求李政留驻广升店,让两儿子拜李政为师,可能当时是在清乾隆九年(1744年)。从此戴家父子三人跟李政习武。几年后成为“心意拳”嫡系传人。至乾隆十五年(1750年),李政征得师兄马学礼等人的同意,带戴龙邦到曹继武墓前,以代师收徒的形式让戴行大礼三拜,成曹继武之徒。后又同到马学礼处,才有戴为书作序,写出了姬传曹,曹再传到戴的三代师承关系。

不久,戴龙邦带家属返归故里。因具有强烈的传统意识和拳规,只传子、侄及内亲,不再外传。戴龙邦临终前留遗嘱给儿子,“心意拳”不得外传。

作为戴家练“心意拳”的第二代,大闾二闾以及他们的后代第三代都谨遵遗训,将“心意拳”禁锢。直到第四代长重孙文良,次重孙文英,三重孙文雄及重孙女婿郭维汉。因当地已有他人练“心意拳”,是戴家之外人所传。这才解禁,传给外人。收的第一个徒弟就是李洛能。时在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李洛能大师已32岁,拜戴文良为师。

4,李洛能,生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卒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直隶深州(今河北省深县)人。从小喜爱武术,聪颖好学,闻得名师即求教益,所以中年就有深厚的武术造诣。为了精益求精,探求武术真谛,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29岁的李洛能遂变卖部分家产,别母离妻,出走寻访高师。闻得戴氏祖传“心意拳”有名,千里迢迢到山西祁县小韩村想学戴氏祖传“心意拳”拳艺。然而,多次登门求教,均遭拒绝。李洛能心诚意坚,深知“心意拳”威名,便在那里租地种菜为生,等待时机。此后三年间,每日为戴家送菜,风雨无阻,未曾收取过分文。戴家感其心诚,开放不外传的禁锢,收其为徒。李洛能大师成为姬际可大师所创“心意拳”的第七世传人。

“第七世传人”这是樊氏经认真推究提出的新观点,与现在流传的说法出入太大,为让人信服,特作说明。

(1)我的祖居和出生地是山西榆次。我很了解山西人的风俗习惯。过去殷实家庭,为早日传宗接代,一般16岁左右就结婚,通常18岁上下就有了子女。照此,戴龙邦1713年出生,1731年左右就有儿子了,1750年上下就有孙子了。就算孙子享年88岁,卒于1838年,1839年李洛能只能拜戴龙邦重孙子为师,此时重孙子已在70岁上下,这还算合情合理。有传说拜戴龙邦儿子为师根本不可能。

(2)“车君毅斋纪念碑记”1925年立。上面有“戴氏祖传心意拳……外传李老农”(口音问题,山西人把李洛能发音为李老农),请注意“祖传”二字,它只能是祖父或更高辈分传下来的,才能称之为“祖传”。把李洛能拜的师傅定格在戴龙邦重孙子辈,才是符合“祖传”二字的。

(3)戴龙邦大师临终有“不外传”的遗嘱,在那时的社会儿子绝对不会违背。在戴龙邦死后37年,戴家已是只有重孙子辈为在世长辈。由于事态有变,才收李洛能为徒。

综上述,戴龙邦大师儿子、孙子均没有可能与李洛能大师拜师时同时在世,重孙子收李为徒是符合各方面佐证的,是合情合理的。

二、“心意拳”师承概况表(1至7世)

1,需要说明的事

(1)关于带师收徒的说明。在武林界此事常有,如传说中岳飞代师收牛皋为徒。

我家也有类似之事。天津人高克成和其子高寿慈同跟我父亲习武。几年后其子拜我父为师。之后高克成本人也想成为形意拳真传弟子,向我父提出请求。因高在商界威望很高,年龄比我父亲大十来岁,我父亲认为自己不能收他为徒,这样他与儿子在武术界同辈是对高的不敬,于是萌生代父收徒。于1939年清明节,在我老家,樊氏坟地,我父亲代我祖父收高克成为徒。这与发生在李政和戴氏父子间的事一样,那么李政代师收徒就好理解了。

(2)传说中戴龙邦有两子,大闾二闾,以及戴龙邦孙子和重孙子很难查到。为了说明辈分,戴儿子还是用传说中的大闾二闾,到孙子辈写成戴氏第三代。有传说,李洛能拜戴文良为师,文良有弟二人妹一人,我把他们写成戴氏第四代。这样形成戴氏家族有四代人传练“心意拳”。

(3)之所以称作师承概况表,是因为本表仅为说明姬到李的师承关系。因此其他师徒关系并未注明。

2,“心意拳”师承概况表(1至7世)

12师承心得 篇4

―师承学习体会

指导老师:

杜光华

员:

熊成术

郭卫利

宿晓燕

师承是随着中医学的形成而出现的传承授业方式,是中医学数千年来薪火相传,延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了国家层面的明志中医学术经验的传承工作,为缓解中医药后继乏人乏术,推动中医学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次由伍志航老师倡议、12位主任中医师联名提案,县人民政府获准,举办县中医师承班,遴选县内副主任中医师职称的为指导老师,县中医院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老师们不顾年迈拨冗茨临,甘为人梯、无私奉献,传道授业解惑。采用集中授课、分散带教、定期考核模式,旨在提高学员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临床应诊能力,以缓解县内中医药人才断层的现象。

为此我们很荣幸地参加了师承班二期的学习,师承于乐山市名老中医杜光华老师。老师生于1954年,副主任中医师,1975年11月毕业于乐山卫校中医专业。1992年12月至2014年元月期间任夹江县三洞镇中心卫生院院长,2005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农村基层优秀中医”,2010年获四川省卫生厅“四川省农村卫生拔尖人才”称号,同年被评为“乐山市名中医”,所在单位2010年被省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四川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乡镇”称号。诸多荣誉诠释了老师为中医药事业奋斗不息的人生。老师扎根基层40年,一1 路走来取得这些成绩实属不易,老师是如何做到的呢?“将升岱嶽,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黄帝内经·素问注》王冰序。我们归纳总结有以下几点,特别值得我们借鉴。

一、不懈学习。老师常说选择从事医生这门职业很辛苦,是终身吃苦奉献,终身学习。综观历代名医成才之路,无不是昼诊疾解病,夜则黄卷青灯,一生临证读书未曾闲。老师44年不论是做一般医生,还是主持医院内工作,哪怕是现在退休以后,也都是坚持不懈地学习。他对中医经典著作、教科书以外的各家学说,特别是近代中医前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亦广泛学习,“转益多师是汝师”。近代中医名家的临床经验是他们一辈子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结晶,学习以后信手拈来就可以用,一用就灵。唯有如此方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鼎足前行,飞得更高更远。待到登高望远、极目远眺之时,霎时一方美景尽收眼底,此情此景当别有一方情趣。老师在讲课时常给我们介绍一些名家的经验方,如祝谌予治疗糖尿病的“降糖对药方”,同是大师的张学文治疗中风先兆证的“清脑通络方”;授课时除了教科书的内容外,还能捕捉学科最新研究信息,如在讲糖尿病分期论治时先讲糖尿病前期防治,中风病辨治先讲中风先兆防治,体现了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的具体应用。临证应对眩晕病人常用全国名老中医江尔逊老师的治眩晕的速效方“紫陈泽泻汤”,收效颇佳。学习方法概括之:“临床需要优先学,遇到的问题及时学,经典著作要重点学,治疗无效时寻觅学,各种考试教科书要刻苦学,各家学说亦广泛学”。

二、善于总结。总结是知识的升华,是提高业务的有效途径之一。2 老师从1979年开始先后在省级以上中医杂志发表文章学术近20篇。综观发表的文章,既有对中医经典著作、各家学说的探讨,也有对临床经验的总结,亦有学习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心得体会。如1982年第11期的《中医杂志》,“白术通大便的启示”,首次验证北京市名老中医魏龙骧用白术通大便的经验,并提出“炒白术少量健脾止泻,重用生白术通大便”的双向调节作用,引起中医界的广为关注,并引起中国中医研究院周超凡研究员的重视,且经药理实验证明这一功效。2005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的“全国农村基层优秀中医成才规律与临床总结及推广项目”中,撰写的《四川省“全国农村基层优秀中医”成才规律分析》,刊登于《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年第6期。总结分析农村基层优秀中医的成才路为“乡土情结、矢志岐黄的崇高志向是成才的动力;勤奋刻苦、反复锤炼的治学精神是成才之根本要素;术业有专,衷中参西的知识结构是成才的保障”,受到中医管理部门的重视。发表文章既提高了业务水平,又能应对职称晋升、各种评优、人才选拔,避免了临时抱佛脚。

三、敢于质疑。学习中医不可因循守旧,为成说所囿,不敢越雷池一步。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在继承中提高,在质疑中发展,中医学亦不例外,对教科书的知识,必须结合临床实际,结合病人,勤于观察、勤于总结,既信书亦不全信书。遵古不食古不化。一些病证用教科书的方法治疗有的有效,有的无效。就要多问个为什么。如治一脑血管病病人,眩晕颠倒,耳鸣难受,痛苦不堪。多处就医所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杞菊地黄丸等补肝肾、平肝潜阳的药物疗效不佳,观其脉证,3 舌质淡、苔胖嫩、脉沉滑。想起《伤寒论》第84条真武汤证„„头眩、筋惕肉瞤,振振欲擗地,真武汤主之,遂用真武汤加磁石、龙牡,重用白芍取效,查阅有关资料提出了阳虚风动证,撰写了“试论阳虚风动证”一文。跳出了教科书热极生风、阴虚生风的套路。对高血压病人一般认为多肝阳上亢、肝胆湿热,临床观察阳虚型高血压病客观存在,针对一般认为附片升高血压、大辛大热,补火助阳与高血压病机不符,不适应用于高血压病降压治疗的观点,结合临床实际撰写了《应用附子治疗阳虚型高血压病体会》。

在跟师的日子里,从各位老师的身上我们无时无刻都感受到他们对中医事业的热爱、执着和坚持,也影响着我们这辈人。使我们对学好中医、用好中医,发展中医充满信心,我们担负着承上启下,传承中医的责任,如何发展好,利用好,传承好中医这门技术,通过师承学习,有以下几点体会和收获。

一、学贵沉潜。清代程国彭历经三十载写出了《医学心悟》,又抑或感叹曰“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医学研究人体生命的生理、病理以及治疗康复,医生责任重大,其技术优劣,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危。职业要求我们对技术要精益求精,要得到这一境界,就得沉下心来专心致志地学习。老师们多生于上世纪50年代,学习知识的黄金时代恰逢文化大革命那个不平静的年月,学历不高,多为自学成才。靠的就是沉下心来,静心钻研,学术才有今天。我辈和他们相比,今非昔比,学习条件比他们好,学习的平台比他们好,学历比他们高。但在这个人心趋利的时代,物质极为丰富充4 满诱惑的社会里,受其影响,我们与他们相比,成多成少还存在疑惑,浮躁的心态,缺少静心做学问的精神。当务之急,对我们来讲要敢于担负起传承中医救死扶伤的重任,就得静心学习,认真读好中医经典,做好中医临床,反复锤炼,提高业务水平。

二、学以致用。学中医用中医是我们学习的目的,学了没用等于没有学;学习不实践,不体悟不是自己的知识。这次跟师学习,通过该期跟老师应诊、查房、出诊,是学习老师临证思维方式的极好机会,在一个个的医案中老师深入浅出分析病因病机和立法原则,遣方用药犹如调兵遣将。但要成为自己的本领,成为自己的知识,还需要求证与临床实践,加以思考灵活运用在病人身上,获得心得体会,这种过程是长期的,只有反复实践才能得以提高。我们回去后,如没有条件要创造条件,坚持能中不西,先中后西并结合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让人民享受到中医中药带来的实惠。

三、坚定信心。在跟师过程中,老师对中风病人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初诊的不能站立,通过调治一段时间后病人能拐杖而行,到独立行走、生活自理;对糖尿病病人用西药降糖不达标,而配合中药整体调节,使血糖很快达标,再如目睹陈光明、伍志航等为代表的中医老师上班时诊室门庭若市的情景等等,这些靠的是是什么?靠的是中医中药的疗效,这一切却让我们感到选择了中医的骄傲和自豪,也倍增了学中医用中药的信心。

跟师学习的时间不长,但在从医生涯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终生难忘。我们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在临证实践中将老师所讲的,临证学5 的,倾其所知,用实际行动报答老师们的倾囊相授,培养之思。

指导老师:杜光华

师 承 人:熊成术

郭卫利

中医师承汇报材料1 篇5

(南湖中心卫生院院长:张万强)

南湖中心卫生院,始建于1957年;是一所集预防保健、医疗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一级甲等医院”。医院现有职工102人,其中医生40人,护士30人,助产师3人,医技人员8人,工勤人员6人,医技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医师2人,中级职称16人,初级职称36人,未聘27人。本科20人,专科33人,中专18人,高中10人。医院设有9个临床科室、5个医技科室和3个公共卫生科室。共配备45件千元以上的先进医疗设备,为提高诊疗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弘扬中医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县乡村三级师承教育工作。我院成立了以中医科主任刘树柏同志为主要负责人的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小组,负责日常的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围绕师承教育,我们做了以下四点工作:一是制定了师承教育工作三年总体安排和实施方案;二是制定了详细的年度教学计划,并认真书写教案;三是印制了统一的带教日志和月记;四是规定西医师承人员学习中医四大基础,中医师承人员学习中医四大经典,并写好学习笔记。

根据县乡村三级师承教育的文件精神,我院要求每位师承教育继承人员在三年的学习时间内,每周跟指导老师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得少于两天,每月不少于8天,带教日志不少于8篇,并做好跟师随诊或实际操作的记录,认真写 好月记,及时整理和总结跟师学习心得体会(不少于1000字)。按照中医学术发展的规律。结合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对本学科领域的某一方面能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中医、西医临床专业继承人结业时提交由本人独立完成的、能反应指导老师临床经验和专长的体现疾病诊疗全过程的临床医案100份。

二、突出中医特色科室建设,推动中医特色卫生院建设。医院设立中医门诊1个,中医针灸理疗室1个,中药房1个,开设中医病房。中药饮片276种,中成药品种101种,占医院药品总量的35%,中药处方占处方总量的30%以上,中医门诊人次占门诊总人次的30%以上。全年中医门诊、中医针灸理疗科共接诊10690人次,中药房共调配中草药6570剂。从人员技术力量看,有中医执业医师(含助理)7名,占全院职工总数的10%.主要的中医药特色优势领域有:一是中医妇科及中医内儿科。由具有20余年诊疗经验的中医内儿科医生承担,擅长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妇科疾病以及儿科常见病的辩证施治。二是中医针灸理疗:医院为针灸理疗科配置了牵引床、熏蒸床、牵引架等多种设备,能较好地将传统中医诊疗手法与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相结合。对绝大部分颈腰椎骨质增生、颈性眩晕、颈椎病、坐骨神经痛患者通过颈腰椎牵引、针灸等方式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中药煎药室也在筹建之中。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中医药师承教育模式研究 篇6

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 崔庆荣 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 赵东来

《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制订中医药师承教育标准和相关政策措施,探索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师承教育模式,丰富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

目前师承教育主要有两个层次。一是通过师承教育的方式,系统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和技能,按照执业医师法的有关规定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取得执业资格。二是通过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

师承制教育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民间中医师承教育

在民间自发的具有原始意义上的中医师徒传承模式,是中医学千百年来得以代代相传,并日益发展的主要传播方式。中医学几千年来之所以能够延绵不绝,对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巨大贡献,其中师徒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许多中医学内容属于隐性知识范畴,需要大量的记忆和实践才能很好地掌握,通过师承学习方式可以及早接触中医经典和切脉、针灸等实际技能,这对需要相当悟性思维的中医知识体系极其有利。在20世纪以前,中医师承教育一直居中医学教育主导地位,为传统中医“原汁原味”的传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扁鹊、张仲景、李时珍、叶天士等中医大家,皆是通过师授家传的形式获得医学理论和诊疗技能。现代也有许多著名中医专家通过师承方式成为中医名家,如北京名医关幼波学自家传,其严父关月波即其严师;南京名医叶橘泉,17岁拜在张克明先生门下学医;沈阳著名针灸学家彭静山,曾先后拜过4位老师。由此可见,名师耳提面命,是成才的捷径。探索名老中医成才之路,除了少数完全靠自学成才者外,绝大多数得到过名师点化。由国家科技部立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江西中医学院承担的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对当代百名老中医成才之路进行了系统的问卷调查,82%的名老中医有启蒙老师,只有3%是无师自通。有家传、从师经历的分别占44、72人次。

二、国家组织的全国层面的中医药师承教育

为了继承整理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和中药技术人才,继承与发展中医药学,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人事部从1990年开始,组织开展了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至2007年前三批共遴选了指导老师1603名,培养出继承人2285名。2008年又启动了第四批继承工作,遴选了指导老师530名、继承人1052名。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开始与临床医学(中医师承)专业学位相结合。继承人通过精读古典医籍、跟师学习,做好跟师笔记、随诊医案或操作记录,并细心揣摩、仔细领会,撰写心得体会、月工作记录,全面、系统地继承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或技术专长。继承人在出师后可以申请临床医学(中医师承)硕士、博士专业学位。在第四批继承工作中,已有643名继承人取得了申请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资格。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开展,较好地继承了一批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和中药技术人才。弟子出师时要求基本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基本达到指导老师的临床技能技艺水平,还要求能按照中医药学术发展规律,结合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对本学科领域的某一方面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00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始实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第一批研修已于2007年底完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8年继续开展第二批研修项目,在全国继续遴选了200名优秀中医临床医师实施培养。研修项目明确提出“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这个法宝。通过研读四门典籍,泛读六部以上本专科相关医籍,师徒通过朝夕临诊,耳濡目染,口授心传,个别指导,加之弟子临床实践,掌握各个名家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用药思维和特点。许多高徒出师后已成长为本专业领域的学科带头人。

三、地方组织的中医药师承教育

为切实加强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山东等地中医药管理部门和人事部门联合开展了省级层面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甘肃省还针对一方面大多数中医院校毕业没有跟名中医学习的机会,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脱节,诊疗水平难以提高;另一方面省市以下各级名中医宝贵临床经验和技艺得不到很好的传承,造成各地中医临床后继乏人的现状,由省委组织部、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组织在全省开展省、市、县、乡、村五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周期为3年,在全省遴选1000名指导老师,为每位指导老师遴选1-3名继承人(包括符合条件的西医人员,培养3000名左右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骨干实用型人才。

四、单位组织的中医药师承教育 1.中医医疗机成立名中医工作室

全国许多中医院得益于“师带徒”的培养人才形式,形成连环的“集体带、带集体”模式,并相继成立了名中医工作室。广州、上海、成都等中医教育历史较悠久的地区或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医院校,本世纪初,就已经开始了以建立名老中医专家工作室的方式对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进行发掘、整理和继承工作。如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于2001-2007年,首批成立了胡建华、邵长荣、施祀、邹菊生等名老中医领衔的四个老中医工作室。2005年由上海市中医药学会、黄浦区卫生局和黄浦区中心医院共同主办了“名中医石仰山工作室”。2006 年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为该院在四川省唯一获得中国医师奖的的张廷杰主任成立了“张廷杰专家工作室”。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于2007-2010年也分别成立了12个名医工作室。名中医工作室将名中医的学术成就、经验、学术思想、专题讲座、示范诊疗过程及手法技能通过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进行全程记录,将名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尽可能全面、有效、真实、客观地保留。同时,工作室还将名中医的临床诊治经验进行系统整理,使其上升为理论、科研思路及学术著作,供中青年医生随时查阅、学习,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得到启发,并利用名医经验,提高中医的整体临床水平。实践证明,建立名中医工作室,通过发挥名医工作室的信息功能,发挥名医工作室的教育功能,发挥名医工作室的研究功能为中医药特色优势的研究和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及借鉴的平台,是进行中医药师承教育的一种很好的组织形式,亦能很好地实施师承教学、临床、科学研究的全过程。

2.中医师承制研究生教育

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中提出:“要建立中医药研究继承与创新体系,开展中医药教育学研究,探索建立符合中医药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教育模式,开展院校与师承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试点工作及中医药教学质量评估试点工作”。长春中医学院、解放军总医院及上海中医药大学等院校开始招收了中医师承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将传统中医师承培养与研究生教育,中医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进行有益尝试。导师不仅有本校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还特聘全国名老中医担任师承班导师组组长。师承班学生一方面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进行毕业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正常毕业并获取学位,另一方面通过师承班的结业考核,可获得学院颁发的师承班结业证书。按照学课程、做临床、跟名师的培养思路进行人才培养。导师采取言传身教和理论讲解等形式,使研究生在实践中逐步学习领会当今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绝技,使中医薪火原样传承。在高层次中医师承培养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将传统中医师承培养与研究生教育有机结合,是中医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有益尝试,是符合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的创新模式。

3.中医传统班制及本科导师制

中医教育必须注重中医自身规律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医培养目标必须锁定在“培育中医传统文华根基”这个根本点上,如此,才能培养出具有“中医思维方式”的人才,留住中医的“原始基因”,才能真正培养出临床疗效卓著的中医名家。深入研习古医籍是中医成才必经之路。1999年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中医教育临床教学工作的意见》,随后,湖北中医学院开办中医教改实验班,广西中医学院开办中医传统班,福建中医学院开办本科生师承班,山东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开展7年制传统班。传统型人才培养试点班的总原则是“跟名师、读经典、做临床”。读经典即研读以中医四大经典为首的经典著作;做临床即从第二学年开始在医院上临床课,长期大量地直接接触病人。师承教育试点班的临床教学,以中医药为主体,突出运用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特色,从门诊到病房,严格遵循先中后西、能中不西,运用中医的理、法、方、药进行辨证施治;跟名师即拜名医为师,试点班的教师皆是院校顶尖级的临床尤为突出的教授。以传统文化教育为基,以中医经典著作为核心,合理安排西医知识模块的教学,让学生在低年级时即确定一对一的导师,通过随师应诊,领悟中医理论精髓,继承导师学术精华,以便掌握较高的中医特色诊疗水平。这些尝试取得了可喜和令人振奋的效果。4.院校—师承—家传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北京中医药大学“‘院校教育—师承—家传’相结合的新型中医药人才培养实验区”,作为教育部2007首批220个国家级“质量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自立项以来,开展了大量深入扎实的工作。该校中医教改实验班自2007年开办以来已经招收三届学生,实验班以中医学专业五年制自主招生的中医名家子弟为基础,在培养计划、课程设置、教学过程、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跳出既往的中医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惯性思维。在培养过程中,增加文、史、哲知识及中医经典著作等内容的传授,配备了“国学导师组”和“经典导师组”,强化人文精神及人文素质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采取讲座、讨论、专题调研等多种形式,建立互动的、开放的教学体系。此外,增加学生课内外中医临床跟诊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加强中医辨证思维和临床能力培养。要求学生不仅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项基本功要扎实,而且还要具有站在科学知识前沿,学习和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成果的能力。实践证明,这种人才培养的模式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思维批判性、创造性习惯和精神的养成与培养,有利于中医思维的培养,在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模式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总之,师承制教育方式,在中医教育的历史上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形势的发展, 师承教育培养也将不再拘泥于单一传统的民间师承方式。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师承教育不同层次、不同模式的师承制,对培养不同层次中医药人才,必将产生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18 篇7

---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恶变的比率也在增大,是目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的主要疾患之一。现将本病的诊治思路简述如下。

1、病因病机

乳腺增生病,究其病因,不外乎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冲任失调这三方面,由此引起肝郁气滞、痰凝血瘀、冲任失调而致病。正如《疡科大全》曰:“乳癖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疡科心得集》载:“乳癖由肝气不舒郁结而成”,“乳属阳明,乳中结核何以不责阳明而责肝?以阳明胃士最畏肝木,肝气有所不舒,胃见木之郁,唯恐来克,伏而不扬,肝气不舒,而肿硬之形成,不必治胃,但治肝而消肿”;《外科医案汇编》提出:“乳中结核,虽云肝瘸其病在肾”;《圣济总录》云:“妇人以冲任为本,若失于调理,冲任不和,或风邪所克,则气壅不散,结聚乳间,或硬或肿,疼痛如核。”我们吸取众多医家之经验,结合自己多年临床体会,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证。肾气亏损,气血不足,冲任失调,为发病之本;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痰凝,为发病之标。

2、诊断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1)肝郁气滞型

多见于青年女性,病程较短,乳腺疼痛的轻重及乳腺肿块大小的变化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有关,即月经来潮或情绪不良时,乳腺发生疼痛或疼痛加重,乳腺肿块增大,有压痛,月经来潮后或情绪舒畅时,乳腺疼痛减轻或消失,常伴有胸胁胀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舌质红或淡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细。(2)冲任失调型

多见于青中年女性,病程较长,症见乳腺肿块经常胀痛或隐痛,疼痛的轻重及肿块的大小变化与月经周期有关,即月经来潮前乳腺疼痛加重,肿块增大,月经来潮后疼痛减轻或消失,肿块缩小,伴有月经不调,面色少华。心烦失眠,腰酸腿软,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

(3)肝肾阴虚型

多见于中年女性及围绝经期妇女,病程较长,症见乳腺疼痛及肿块,多见隐痛或刺痛。疼痛的轻重、肿块的大小变化常与劳累有关,兼见形体消瘦、头晕耳鸣、午后潮热、虚烦不眠、腰腿酸软,月经不调,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弦数。

3、综合治疗

师承关系合同书 篇8

3年的跟师学习时间转瞬即逝,在这3年里,我学到了很多自己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很长时间摸索才能解决的问题。不但中医功底日渐加深、而且科研能力渐进提高,真的是受益匪浅。

在学习过程中,我能够尊敬老师、虚心请教,遇到不懂、疑惑的问题及时向老师提出,老师总是能耐心的进行指导,将自己大半生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了给我。虽然家庭中、工作中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我也是能够克服困难,把学业放在第一位,圆满的完成了3年的跟师学习。

认真参加研究生班组织的集中授课,在不断提高自己中医素养的同时,提高了政治思想觉悟及科研能力,做到从不缺课、每门功课都以较为优秀的成绩结业。

不断总结老师的临床经验,并分析老师的学术思想及源流、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将老师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进行整理、发表相关论文,达到了传承中医的目的,避免了老师临床经验的流失。尤其老师活血化瘀思想应用于脑科疾病的经验,得到了进一步的总结,并应用与临床,一定会使患者从中受益的。

师承关系合同书 篇9

自起,赵先生在乐帮快递服务社从事快递工作。8月8日,双方签订《市内快递递送服务代理协议书》约定:双方为代理和被代理关系,双方关系不涉及劳务关系、劳动合同关系等雇佣和被雇佣的权益、责任、义务。双方按快递社业务价格的比例分成,其中日件按45%、50%,夜件按63%、70%定。快递社需在每月15日前,与赵先生结清上月30日前的代理费用。还特别约定赵先生在代理快递社相关业务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和快递社无关。

208月14日下午,赵先生驾驶燃气助动车(车主为赵先生的妻子名字),在送快递途中发生单车事故,赵先生因颈部、双肩关节等多发软组织损失,入上海多家医院治疗,至同年10月26日出院。除统筹支付的费用外,赵先生承担治疗费用6万余元。

8月5日,赵先生以双方建立系雇佣关系为由,起诉到法院。审理中经赵先生申请,法院委托司法鉴定中心对赵先生伤情进行了鉴定,结论为赵先生的后遗症相当职工工伤七级伤残。

法庭上,快递社辩称该快递社属于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对快递业务曾提供两种方式供赵先生选择,一种是签订劳动合同,双方建立劳动合同关系,快递社提供交通工具、缴纳社会保险并支付工资;另一种是签订代理协议,双方建立合作关系,不提供交通工具、不缴纳社会保险,对业务费进行分成。最终赵先生选择了是签订代理协议。强调双方签订的代理协议书合法有效、代理协议书明确的权益、责任和义务,且赵先生以自由职业者参加社会保险,双方仅存合作关系,不同意赵先生之诉。

法院查明赵先生从事快递业务期间,一直以自由职业者身份缴纳社会保险,并自行购买意外保险,由快递社每月按业务价格的50%与赵先生结算。

法院认为,首先赵先生每月取得的收入,与有劳动关系所取得报酬的特征并不相符。赵先生付出的劳务,只是他完成代理协议的组成部分,快递社支付的费用不具有工资性质,属业务费分成性质。其次在快递业务过程中,赵先生一直以自由职业者身份缴纳社会保险。再次快递社不提供经营场所,不提供交通工具,不对赵先生进行考勤、考核等管理。快递社所受约束均来签订的代理协议约定。赵先生系独立承担经营风险,双方并未形成职业性的从属关系。而快递社曾向赵先生提供究竟签订劳动合同还是签订代理协议选择时,明确告知签订代理协议,双方不建立劳务关系、劳动合同关系等雇佣和被雇佣关系,赵先生仍选择签订代理协议,遂法院认定双方不存在雇佣关系,遂作出了判决。

法律小常识:雇佣关系具有以下特点,即当事人之间以直接提供劳务为目的,当事人之间存在控制、支配和从属关系,由接受劳动的一方指定场所、提供劳动工具或设备,限定工作时间,定期给付劳动报酬,所提供的劳动是接受劳动一方生产经营活动组成部分。

当今,社会上的一些快递服务社较多属于非正规就业组织,非正规就业组织是指组织本市失业人员、协保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通过开发社区服务业、家庭工业和工艺作坊等小型制作业,为单位提供社会化服务等进行生产自救,以获得基本收入和社会保障的一种社会非正规就业组织。非正规就业是无法建立或暂无条件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一种就业形式。目前,非正规就业组织与其成员之间的纠纷,不受劳动法律法规的调整。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关系 篇10

【摘要】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是极易混淆的两种合同,都是以活劳动为给付标的的合同,在实践中很难将之正确区分开来;但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劳务合同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劳务合同是指一切与提供活劳动服务(即劳务)有关的协议。狭义的劳务合同仅指一般的雇佣合同。劳动合同又是从雇佣合同发展而来的。因此,正确的区分这两种合同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劳动合同、劳务合同 【正文】

一、劳动合同及其特征

劳动合同是在社会生产中产生的一种法律制度。它源于传统民法中的雇佣合同,“由雇佣契约到劳动契约,乃是一种社会化的进程”。自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以后,劳动合同就成为各国立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先是少数工业化国家在民法中承认了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之后,1900年自比利时颁布劳动契约法开始,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相继颁布了劳动契约法,并在劳动法中规定了专门的劳动合同法或在劳动法典中列有劳动合同的专章,具体规定劳动合同的内容和形式,以及订立、变更和解除的条件和程序。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已有了劳动合同的立法,把劳动合同作为调整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关系的一种法律制度确定了下来。我国自1986年开始,按照《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开始实行劳动合同制。

那么,什么是劳动合同呢?目前,对劳动合同的定义已基本取得共识。根据《布莱克法律辞典》对劳动合同的法律定义:“劳动合同是雇主与雇员之间就劳动管理、工作条件、工资、津贴和奖惩做出的约定”。我国有学者认为:“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有称“劳动合同为劳动契约,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依法协商达成的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也有称“劳动合同为劳动契约,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劳动的权利义务方面达成的协议”。我国《劳动法》第16条将劳动合同定义为:“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因此,可以看出,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法律形式,是组织社会劳动、合理配制劳动力资源、稳定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手段。根据这一协议,劳动者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员,有义务完成用人单位的生产任务、工作任务,并有义务遵守劳动纪律和内部规章制度;而用人单位则有义务支付劳动报酬,提供劳动条件、劳动保护及保险、福利等待遇。

可见,劳动合同有其明显不同于民事合同的法律特征:

1、劳动合同主体具有特定性。劳动合同的主体一方必须是用人单位。这主要是指:企业、个体组织,同时也包括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主体的另一方须是劳动者本人,即必须是16周岁以上,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包括本国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2、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具有职责上的从属关系。劳动合同订立后,劳动者即被招收为用人单位的成员,产生人身从属关系,对内享受本单位职工的权利并承担本单位职工的义务,对外以单位的名义从事生产经营的管理活动。

3、劳动合同是双方有偿合同。在劳动合同中,劳动者必须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支付报酬,故为双务有偿合同。

4、劳动合同的主要条款具有法定性。为了稳定社会秩序,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各国对劳动合同的主要条款:如劳动时间、劳动保护条件、最低工资、休假都做出了规定,当事人必须遵照执行。

5、劳动合同在一定条件下,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这一特征是由劳动力本身再生产的特点决定的。劳动合同的内容不仅限于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规定,而且还要涉及劳动者亲属在一定条件下享有的物质帮助权:如子女就业、住房、生育及工伤、死亡时的物质帮助等。

二、劳务合同及其法律特征

实践中,人们通常将提供活劳动服务的过程称之为劳务。与劳务有关的合同很多,除了雇佣之外,尚有承揽、出版、运送、委托、行纪、居间、寄存、仓储等17。劳务合同的概念很宽泛,目前尚没有明确统一的法律定义。笔者认为:劳务合同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劳务合同是指一切与提供活劳动服务(即劳务)有关的协议。它属于民法调整的范畴,该合同标的是劳务。有学者将劳务合同定义为:“劳务合同是指法人之间、公民之间、法人与公民之间关于提供劳动服务而订立的协议。”笔者认为,劳务合同:“是当事人双方就一方提供活劳动给另一方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的协议”。狭义的劳务合同仅指雇佣合同,即是指双方当事人约定,在确定或不确定期间内,一方向他方提供劳务,他方给付报酬的合同。

广义的劳务合同涵盖的内容很多,只要是标的为劳务的合同,均可纳入该类合同。按照一方提供给另一方劳务(活劳动服务)侧重的不同,可以把广义的劳务合同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合同的标的是劳务,但侧重于劳务行为本身的合同。有学者将该类劳务合同内容概括为以下诸多方面:委托、行纪、居间、保管、仓储、运送(输)、旅游、演出、雇佣、银行转帐结算合同以及劳动合同。另一类是合同的标的是劳务,但侧重于劳务行为结果的合同,即完成工作交付成果的合同;该类合同的内容主要是承揽合同,以及承揽合同的特殊形式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广义的劳务合同主要遵循传统的民法原理,受民法的调整,且大部分合同都已成为有名合同,双方的具体权利义务在合同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如行纪、居间、保管、运输、承揽、建筑工程承包合同等。

狭义的劳务合同仅指一般的雇佣合同,在大多数国家它仍由民法来调整;对于雇佣合同中的另一种特例——劳动合同,由于它“以个人思想为背景的法律结构,在近代社会越来越不适应规范劳务契约之现实”,尤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遂进入具有社会进程的劳动契约时代,“合同的自由协商性受到限制,更多的体现了政府干预,其只在消除现实社会中难以实现的非实质性的平等,使经济力量薄弱的合同一方当事人(受雇者或劳动者)得到较多的保护,使合同的平等性能够得到真正的实现”。“因此乃产生具有社会意义之劳动契约法”。这样,发展到今天的劳动合同已不再由民法来调整,而是由劳动法来调整。

综上所述,可以对劳务合同的法律特征作下概括:

1、主体的广泛性与平等性。劳务合同的主体既可以是法人、组织之间签订,也可以是公民个人之间、公民与法人组织之间,一般不作为特殊限定,具有广泛性。同时,双方完全遵循市场规则,地位平等。双方签订合同时应依据《合同法》的公平原则进行。

2、合同标的的特殊性。劳务合同的标的是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提供的活劳动,即劳务,它是一种行为。劳务合同是以劳务为给付标的的合同,只不过每一具体的劳务合同的标的对劳务行为的侧重方面要求不同而已,或侧重于劳务行为本身即劳务行为的过程,如运输合同;或侧重于劳务行为的结果即提供劳务所完成的劳动成果,如承揽合同。

3、内容的任意性。除法律有强制性规定以外,合同双方当事人完全可以以其自由意志决定合同的内容及相应的条款,就劳务的提供与使用、受益双方意定,内容既可以属于生产、工作中某项专业方面的需要,也可以属于家庭生活。双方签订合同时应依据《合同法》的自愿原则进行。

4、合同是双务合同、不要式合同。在劳务合同中,一方必须为另一方提供劳务,另一方则必须为提供劳务的当事人支付相应的劳务报酬,故为劳务合同是双务有偿合同。大部分劳务合同为不要式合同,除法律有做特别规定者外。

三、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关系

1、主体资格不同。劳动合同的主体只能一方是法人或组织,即用人单位,另一方则必须是劳动者个人,劳动合同的主体不能同时都是自然人;劳务合同的主体双方当事人可以同时都是法人、组织、公民,也可以是公民于法人、组织。2主体性质及其关系不同。劳动合同的双方主体间不仅存在财产关系即经济关系,还存在着人身关系,即行政隶属关系。劳动者除提供劳动之外,还要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服从其安排,遵守其规章制度等,成为用人单位的内部职工。但劳务合同的双方主体之间只存在财产关系,即经济关系彼,彼此之间无从属性,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劳动者提供劳务服务,用人单位支付劳务报酬,各自独立、地位平等。

3、主体的待遇不同。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除获得工资报酬外,还有保险、福利待遇等;而劳务关系中的自然人,一般只获得劳动报酬。

4、确定报酬的原则不同。在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及国家的有关规定给付劳动报酬,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而劳务合同中的劳务价格是按等价有偿的市场原则支付,完全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

5、雇主的义务不同:劳动合同履行贯穿着国家的干预,为了保护劳动者,《劳动法》给用人单位强制性地规定了许多义务,如必须为劳动者交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不得低于政府规定的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等,这些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不得协商变更。劳务合同的雇主一般没有上述义务,当然双方可以约定上述内容,也可以不存在上述内容。

6、合同内容的任意性不同。劳动合同的主要条款则由法律明确规定,不能由当事人协商,如用人单位要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用品等。但劳务合同由合同双方当事人在不违背强行法规定情况下自由协商,任意性很强。

7、法律调整不同。劳务合同主要由民法、经济法调整,而劳动法则由社会法中的劳动法来规范调整。

8、受国家干预程度不同:劳动合同的条款及内容,国家常以强制性法律规范来规定。如用人单位的强制性义务及合同的解除,除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外,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必须符合《劳动法》规定的条件等。劳务合同受国家干预程度低,除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外,在合同内容的约定上主要取决于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由双方当事人自由协商确定。

9、合同的法律责任:劳动合同不履行、非法履行所产生的责任不仅有民事上的责任,而且还有行政上的责任,如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劳动行政部门限期用人单位补足低于标准部分的工资,拒绝支付的,劳动行政部门同时还可以给用人单位警告等行政处分。劳务合同所产生的责任只有民事责任——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不存在行政责任。

10、纠纷的处理方式不同。劳动合同纠纷发生后,应先到劳动机关的劳动仲裁委员会仲裁,不服的在法定期间内才可以到人民法院起诉,劳动仲裁是前置程序;但劳务合同纠纷出现后可以诉讼,也可以经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

五、结 语

通过对劳务合同、劳动合同本质特征的分析,基本上对二者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尤其是通过对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的比较,更加清楚地区分了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的不同,这对于司法中处理纠纷时能正确的适用法律,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著作:

1、黄越钦:《劳动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版。

2、《法律辞典》: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编,法律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3、郭捷等著:《劳动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版。

4、李景森,贾俊玲:《劳动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

5、汤树劳、司龙生主编:《劳动法实务全书》,中国工人出版社,1994年版。

6、寇志新著:《民法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7、汤树劳、司龙生主编:《劳动法实务全书》,中国工人出版社,1994年版。

8、《法律辞典》: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编,法律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9、张俊浩:《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版。

10、史尚宽:《债法各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法律辞典》: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编,法律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上一篇:真希望随笔下一篇:网球正手击球训练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