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一起成长-----家长会发言稿

2024-07-19

跟孩子一起成长-----家长会发言稿(精选5篇)

跟孩子一起成长-----家长会发言稿 篇1

跟孩子一起成长-----家长会发言稿

育儿这条路,家长们都是无证上路的司机,虽然自己在育儿行业从业十多年,外加七年的养女儿经验,听上去也许够年头的经历足以有带好孩子的资本。但事实上,我不得不说,七年来,正是因为孩子,我才真正找到自己,才得已慢慢成长,正因为孩子,我也在职业道路上找到了发展的方向。要说感恩,那真要感谢我的女儿。

以下是我个人对育儿的一些感悟与曾走过弯路的总结,每一条,我也只是在努力让自己做的更好,有的,则是一生努力的目标。

一、关于父母成长:做父母是终身的修行

六年前,因为工作关系,让我有机会与全国的家长通过网络与线下直接交流孩子养育的问题,并有幸能认识很多优秀专家们。也正是她们让我对教育及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这才真正明白:育儿,其实是做父母的跟孩子一起成长的经历,家长要学的不是如何解决与改变孩子,因为孩子问题的根源是家长的问题。家长只有了解了自己并理解了孩子各各年龄不同的心理特点,才会理解孩子当下的行为,做到最高质量的陪伴成长。

孩子成长的脚步永远都让我觉得捉襟见肘、学无止境。记得齐妙小时候,我的性格很急,常常会因为工作的压力等因小事控制不住而跟孩子生气,有一次妙在纸上大字写下:“齐妙不喜欢爱生气妈妈”送给我,我很感谢孩子给予的提醒,我把这张字拍下来,并贴在家里明显的位置上,时时提醒自己。虽然情绪的控制有时很难做好,我能做的就是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并不断成长,以跟得上孩子的步履,不让这些不完美太多的影响孩子的人格养成。

二、关于习惯:身教重言传

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进入小学,以学为主的内容成为主导,我们不希望给孩子一种学习是吃苦受累的事,而是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基于兴趣、快乐且终生的事。在孩子上小学期间,晚上我们尽量不看电视,不陪写作业,给孩子一种气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内容。近几年我晚上看书学习,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资格,也希望给孩子一个榜样,再大的年龄也要不断充电。爸爸晚上常会在家继续电脑前工作,也给了孩子一个努力上进的爸爸形象。

三、关于学习与兴趣:广泛阅读、取长“避”短阅读习惯的培养我们在齐妙一岁时就开始了,从图画为主的绘本故事亲子阅读到现在的大块头书籍《丁丁历险记》《法布尔昆虫记》《美国国家地理》等,我们没有特地让孩子认字,但发现孩子通过阅读不知不觉中可以独立阅读了,目前家里书最多的是孩子,她的书柜早已不够用,还在首图办了借书卡,当孩子把阅读渗透成为生活中必须的“主食”,我们知道未来学习习惯与兴趣的养成基础已打牢。过去有一个木桶理论,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这个理论也让很多家长盯着孩子的那块短板,尽全力去提高,我们曾因羡慕学舞蹈女孩的特有气质而送她学芭蕾舞,结果却是,孩子没有明显的兴趣与天赋,有些基本功再努力都很难做得好,而另一些英语、美术、围棋的课程,齐妙却很喜欢。取长还是补短,我们选择的是取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兴趣与天分所在,我们最主要的是发现孩子的兴趣并大力支持。因为未来可以让人成功并坚持下去的动力往往是兴趣。

四、关于主见:敢于反思与质疑

幼儿园及低年级的孩子习惯于从众并坚信权威,我一直给孩子一个理念,敢于反思与质疑:父母、老师、同学、哪怕是书上与考卷的观点答案不一定百分百完全正确,敢想敢问敢怀疑才有思考,才有去找答案的动力与勇气。我们常会跟孩子交流她在学校的故事,会跟她一起探讨她不认同或没想明白的事。未来社会创新的能力很多来源于敢想与打破常规。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主见不盲从的人。

五、关于成绩:重过程,轻结果

中国的教育环境下,考试目前还是选拔学生的重要方式,分数自然成为我们很在意的事,虽然我们都知道,小学孩子的分数与未来的成功联系并不算大。齐妙是个很要强的孩子,自然很在意结果。我们尽可能的让孩子知道,努力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一年级的两次考试齐妙以全部满分给了第一年一个完美的句号,但我跟孩子爸爸每次都在学校出分数之前提前庆祝她考试结束,庆祝的是我们对孩子平时努力的认可,至于几天后的结果希望孩子知道,我们并不在意。

六、社交与适应能力比成绩更重要

每个经历职场的人都知道,学校里成绩的高低与未来孩子的成就不一定成正比,反而是那些适应能力强,朋友众多的人心态上更乐观。这一代孩子因为独生子女的关系,在与同龄人交往的经验上很缺乏,做为家长需要尽可能给孩子创造跟小伙伴玩的机会,在我孕期时就认识了几个准妈妈,多年来,不仅因孩子成为了好朋友,几家“小狗娃”们也常常聚会短途旅行,我们让孩子试着参与策划活动内容。平时放学与假期,同小区的孩子们也常在一起玩。与同龄孩子的交流能让孩子学会未来与人相处的能力。也能让孩子自己找到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七、关于育儿:种豆得豆、付出与收获永远成正比

家庭的影响对于孩子远大于学校的教育,老师与学校永远代替不了家长的付出,育儿这件事最公平,你付出多少,自然收获多少,没有简便方法与捷径可言,种豆只能得豆,不可能结出瓜来。

最后我用我最喜欢的一句育儿格言与家长们分享:

孩子们并不属于我们……

他们是来到我们生活中的小小陌生人,给我们带来愉快和照料他们的责任,但我们并不拥有他们。

我们要帮助他们成为他们自己。

孩子在幼儿园时写给我的字,这句话也时时提醒我,好妈妈,慢慢来。

跟孩子一起成长-----家长会发言稿 篇2

据《光明日报》报道:权威机构(国务院妇儿工委和联合国人口基金)开展的全国青少年生殖健康调查,共涉及25个省(自治区)、40个县(市、区),调查了1.64亿15至24岁未婚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状况,结论是“情况堪忧”。在被调查的青少年中,首次性行为的最小年龄为12岁;男性青少年中多个性伴侣的比例高于女性,15~19岁的青少年中多个性伴侣的比例,高于20~24岁的青少年。

只有找出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薄弱环节,才能对症下药,给予解决。是整个社会对这个问题不太重视吗?显然不是,是“谈性色变”,人们不敢在桌面上公开谈论这个问题吗?有一点儿,但不是主要的原因。我们认为,现在的问题是: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应该从哪个年龄段开始?大家不明确。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应该归口由哪个部门来抓?由谁来进行?大家不明确。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大家不明确。本文对这三个问题的观点是: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应该从婴幼儿开始;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应该以家长为主,父母与时俱进,因势利导孩子正确地、科学地对待“性”;学校、共青团、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和新闻媒体给予密切配合、大力支持。要把对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

那么,家长如何对自己的子女进行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呢?原则上,男孩由父亲为主进行教育,女孩由母亲为主进行教育,夫妻俩经常交换做法与意见,保持观点的统一。

对不同年龄的男孩和女孩进行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各有特点,我们分别进行介绍。

对于婴幼儿和儿童,总体来说是处于启蒙期,对这些小男孩子性教育按年龄也分两部分进行介绍。

婴幼儿阶段(零岁至6岁):

1 家长在教婴儿学习讲话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灌输性教育的内容,对于性器官的名称,暂时可以用人们普遍习惯的叫法——“小鸡鸡”。这种叫法可用到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在正式一些的场合可改称“阴茎”和“阴囊”,否则孩子进了中学,在需要使用术语时还称阴茎为小鸡鸡,那就笑话了。我们的目的,就是给孩子一个科学的概念。

2 当小宝宝抚摸、玩弄阴茎时,可轻轻地把小宝宝的手挪开,并且告诉宝宝:“小鸡鸡是不可以乱摸的”,不管他是否听得懂,有必要反复讲。

3 千万不要以为小宝宝听不懂,就在孩子面前乱开有“性”含义的玩笑;其他大人开这样的玩笑要加以制止。

4 小宝宝进了幼儿园,要告诉宝宝:“你是一个男子汉,要懂得尊重女孩,爱护女孩。好男孩是不会欺负女孩的。”以此加深孩子的性别观念。

5当小宝宝问起:“我是站着小便的,为什么女孩们是坐着(或者蹲着)小便的?”就直接地告诉宝宝:“你有小鸡鸡,女孩们没有小鸡鸡。”点到为止。男孩小便时,告诉他不要将小鸡鸡对着女孩和其他人,如果孩子问为什么?就说:“好孩子要讲文明和礼貌。”

6 幼儿园大、中班的男孩,看了电视上、报纸上,男女拥抱、接吻的照片,会感到好奇。当宝宝问起时,不要回避,应耐心、坦然地向孩子解释:“这件事很正常,叔叔、阿姨相爱了。他们都是大人,拥抱、接吻表示相爱。只有大人才可以这样做,小孩子是不可以这样做的。”

7 有的大人喜欢抚摸男孩的阴茎取乐,应教会孩子有礼貌地、含蓄地加以拒绝。一来,显示你的孩子是有教养的;二来,对这个大人也是一个教育。同时,也让孩子懂得,男孩的小鸡鸡就是男孩子的“根”,不可以随便摸,一辈子都要好好保护它。

8 社会上有些人,喜欢在男孩面前讲些涉及性器官的脏话、丑话,或者有关“性”的话题,应严肃地告诉孩子:“这些是脏话、丑话,不文明的,这些话不是好孩子应该听、应该知道的。应立马远远地走开,并表示厌恶。”

9 许多孩子都有一种好奇心,喜欢问大人:“我是从哪里来的?”大人不要回避,应该坦然地告诉孩子:“你是你妈妈生的。爸爸和妈妈相爱,爸爸的一颗精子和妈妈的一颗卵子,在妈妈的肚子里结合,就产生了你。开始只是一个细胞,经过大约280天,在妇产科医院里,我们的小宝贝就这样诞生了。”如果这些解释孩子不能理解,可以告诉孩子,“随着你慢慢长大会了解的”。

从小就要经常给男孩子灌 输“男刚女柔”的观点。男孩应该刚强,就应该勇挑重担,就要吃得起苦,就不应该欺负女孩,而应该不讲条件地保护女孩。性别教育,在这个年龄段,这也是性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性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小学阶段(6至12岁):

这个年龄的孩子是求知欲开始旺盛的阶段,虽然小学低年级的孩子相对性别意识不是很强,对性问题还没有较多的考虑,但他们与异性交往,也会产生朦朦胧胧的好感。到了小学高年级,部分男生已开始性发育,对异性会有特别的感觉,想亲近,又怕别人说而故意疏远,甚或表示反感。

对这个年龄段的男孩,在性教育上,除了要及时传授一些生长发育的生理知识和生殖器官的卫生知识外,还要及时告诉孩子怎样与异性交往,与女同学及其他女性该如何相处,这对今后树立正确的恋爱、婚配观念,以及在工作、学习中如何与女性相处、交友、协作是有益的。

这个年龄,又分成三个小阶段:6至7岁,与幼儿园的女同学、与邻居的小女孩同进了一所小学,会感到格外亲切,真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8至10岁,男女孩接触得多了,同学会起哄,因为怕羞,当事人会有意分开;11至12岁,因共同迎接毕业又会“旧情复燃”。虽然不是每个男孩都有这样的经历,但这种现象有共性,家长应有所理解并能够正确对待。

1 首先,必须明确,以上所描述的男孩与女孩的交往,都是正常的,无可非议的。即使你家的男孩经常到某一个女同学的家里去,或者某一个女同学经常到你的家里来,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做家长的一定要正确对待,告诉孩子,男女交往,一定要掌握一个度,在一起的时候不可过于亲近,相处的时间不可过长。

2 到了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男女同学在一起共同走过了五六年,有些会产生朦胧的感情。应该看到,这些感情是纯洁的,可贵的,千万不可给予粗暴的打击。应该耐心地引导孩子如何正确地对待同学之间这种纯洁的友情。

3 同自己的孩子谈论什么是友情、什么是爱情,最好放在孩子上中学以后,但如果你的孩子在小学时代就错误地将同学友情当成了爱情,那么就提前来同孩子开诚布公地谈谈这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吧!

与孩子谈这个问题要选择一个好的、恰当的时机,包括父子双方和孩子的妈妈,彼此的心情都很舒畅,事前约法三章,大家都要心平气和,不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坚持以理服人。

4 什么是友情?这个问题容易达成共识。一个班级几十位同学,包括所有的男同学,所有的女同学,大家同窗共读五六年,快要分手各奔东西了,必然会有难舍难分情况,尤其是平时特别要好的同学,当然包括异性同学。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不足为怪。这时父母亲都可以各自谈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5 什么是爱情?爱情、婚姻、性,三位一体,正常、健康的男子和女子,是将这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有了婚姻做保证,这个爱情才会巩固;有了政府颁发的《结婚证》,男女发生的性行为才是合法的。反过来看,如果没有经过政府登记的婚姻做保证,一个男子,今天与这个女孩谈情说爱,明天又同那个女孩谈情说爱,那么社会不是乱套了吗?希望这样的情况不要发生在我们家里。

6 小学,是一个人成长的起步阶段,应该将精力放在学习上。学海无边,需要掌握的知识真是数也数不完。如果你家的男孩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心仪的女孩。家长正确的做法,一是表示理解,父母也是过来人嘛!无非是孩子年纪太小了一点;二是允许孩子与女孩保持一定的联系,父母相信孩子会掌握分寸;三是作为一个懂事的男孩,应该懂得尊重女孩,你既然喜欢她,就绝对不做伤害她的事。具体的操作方式,最好父母亲和孩子一起座谈讨论。

我跟孩子一起成长散文 篇3

刚刚训完儿子,我和儿子各自看着自己的书,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谁都没有讲话。

偶尔抬眼看过去,浓密的眉,倔强的嘴,无一不显示出,他已经长大了,没有了从前的幼稚和乖巧了,每次反驳我的话,都语出惊人,这其中,偶尔也会有令我伤心的话语。

看着他紧促的眉头,我忽然觉得叛逆期的`儿子似乎不愿意跟我有太多沟通,对父母,他也许有着太多的不理解。他也许不知道,前途会有多少挫折在等他一一闯过,父母多么希望他变得更坚强,更自立,能够明白最终需要什么,什么值得一个人去不懈追求。

也许这就是孩子渐渐长大的过程,也是对成人世界渐渐认识的过程,作为母亲,我也许应该理解孩子的这一叛逆过程,总是希望他凡事做到完美,这也许是我的错误,有时候会不自觉地忽略了他的优点,训斥他的时候,却有意放大了他的缺点,应该肯定,他还是很优秀的,我心里明白。

对于孩子,要懂得父母,也是需要时间的过程,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洞察生命的记忆,懂得爱与被爱;也是给我自己一个机会,可以重温生命的喜悦。希望他不断地成长,做一个,善于倾听,努力向上,独立自主的人。

作家毕淑敏说过,爱是一面辽阔光滑的回音壁,微小的爱意反复回响着,折射着,就会变成巨大的轰鸣。当付出的爱被隆重地接受并珍藏时,孩子就会感觉到被爱的尊重与神圣,反之,会导致无以名状的忧郁。

我会谨记。

跟孩子一起成长-----家长会发言稿 篇4

——新年新语新气象

青州二中 张孟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而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我们每个人的教育都是从这里开始的。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表明了,家长在子女教育中所起的作用。著名企业家李家诚先生曾说过:“任何事业再大的成功也代替不了教子失败的缺憾。”古人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教育孩子从家长自己做起,读书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其乐无穷。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孩子面临的困境,建议孩子采取的行动 读书能使浮躁的心变得宁静,读书能使枯燥的心变得湿润,读书能使贫瘠的心变得富足,读书能使平庸的人生变得多姿多彩,书中你可以不断地领略各种风景:小荷初露,涓涓清泉,是一道风景;皓月当空,夜色琦旎,是一道风景;东风裁柳,碧如丝缔,是一道风景;大千世界,异彩纷呈。

在发展完美的人格的过程中,至少对于家长才智的增长,读书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

我认为:好家长是靠读书学习出来的,可显出以身作则的家长风 范,是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根基。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热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期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心理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把父母的行为化进孩子的血液里。孩子市长在父母的肩膀上的,父母能走多远,孩子就能走多远,父母能有多高,孩子就能有多高。你的心在哪里,你的收获就在哪里。

跟孩子一起成长-----家长会发言稿 篇5

感谢嘉兴市房管烟雨幼儿园为我们家长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从家长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受益匪浅。通过学习,使我对家庭教育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使我在各方面也有了一些不同程度地改变和提高,现将粗浅体会浅述如下:

查老师从一段对话开始简单易懂的让家长明白,教育不是在指定的环境下才能做的,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可以教孩子学习,教育是教给孩子一个正确的理念。

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就时刻充当着“老师”的角色,因此必须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通过查老师的讲座,让我掌握了一些亲子沟通方面的知识。知道如何处理孩子抱怨,伤心,恐惧,焦虑和愤怒等,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从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入手,与孩子交朋友,尊重孩子。作为一名合格的家长,同样要为人师表,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在家庭教育中的几个误区:认为孩子要听话,要孝顺,少管闲事等,其实在抹杀孩子的自由,独立,公德心等,这样会给孩子带来许多心理问题,如敌对情绪、心理负担重、不关心他人、自私自利等。因此,家长必须转变观念、实事求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表现的更多的耐心,教育孩子怎样表达愤怒的情绪,也需要给予有建议意义的惩罚等。而提升家庭教育质量,首先要重视学习,特别是家庭教育课程的学习,比如旅行,是一次很好的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机会。父母是孩子的心灵导师,是孩子的榜样!

上一篇:水性涂料方案下一篇:吸烟有害健康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