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议论文常用名言(精选7篇)
高中议论文常用名言 篇1
高中作文常用哲理名言
1.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范仲淹
2.奇迹多在厄运中诞生。——培根
3.珍珠是不会浮到水面上的,要寻找它,必须冒着生命危险潜入深水中。
4.——弗洛列斯坦
5.对自己不满是任何有才能的人的根本特征之一。——契诃夫
6.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高尔基
7.辛勤的蜜蜂永远没有时间悲哀。——布莱克
8.席慕蓉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
9.安德鲁?马修斯说:“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
10.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说:“我们要有放慢脚步回望从前的勇气”。
11.10.“总把自己当珍珠,便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不如安心地做泥土,任众人把你踩成
坦途。”诗人鲁藜如是说。
12.腾讯从来没有预设对手,或者任何的`假想敌,腾讯人都认为最大的对手(转载于:www.hNNsCy.coM:求知高中作文)就是腾讯人自己。——马化腾
13.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哈佛图书馆墙上的励志语录
14.许多人在追求他们选择的道路时固执,却很少在追求目标时固执。——尼采
15.性格左右命运,气度影响格局。——余世雅博士
16.勇于求知的人,决不至于空闲于事。——孟德斯鸠
17.幽默是人生最后的武器,世界就是绝望,但到最后你还能笑得出,那你就赢了。——朱德庸
18.林中有两条路,你永远只能走一条,怀念着另一条。——弗罗斯特
19.以勇气面对人生的巨大悲恸,用耐心对待生活的小小哀伤。——雨果
20.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哈尔西
21.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很锋利的刀刃,若日久未磨,依旧会成为废韧——老舍
22.没有宽宏大量的心,便算不得英雄。——普希金
23.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莎士比亚
24.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李斯
25.从这一个方向看,这是一个可怕的陷阱,但从另一方向看,你将会迎来光明。——哈代
高中议论文常用名言 篇2
1 换土垫层法
当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 不能满足上部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 常采用换土垫层法来处理软弱地基。换土垫层法是先将基础底面以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 然后回填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 并且没有侵蚀性的材料, 如中粗砂、碎石或卵石、灰土、素土、石屑、矿渣等, 再分层夯实后作为地基的持力层。换土垫层按其回填的材料可分为灰土垫层、砂垫层、碎 (砂) 石垫层等。
1.1 灰土垫层。
灰土垫层是将基础底面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 用按一定体积比配台的石灰和黏性土拌合均匀后在最优含水量情况下分层回填夯实或压实而成。适合于地下水位较低, 基槽经常处于较干燥状态下的一般黏性土地基的加固。1.2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是将基础下面一定厚度软弱土层挖除, 然后用强度较大的砂或碎石等因填, 并经分层穷实至密实, 作为地基的持力层, 以起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 加速软弱土层排水固结, 防止冻胀和消除膨胀土的胀缩等作用。
2 夯实地基法
2.1 重锤夯实法。
重锤夯实是用起重机械将夯锤提升到一定高度后, 利用自由下落时的冲击能重复夯打击实基土表面, 使其形成一层比较密实的硬壳层, 从而使地基得到加固。适用于处理高于地下水位0.8m以上稍湿的黏性土、砂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分层填土地基的加固处理。2.2强夯法。强夯法是用起重机将重锤 (一般8~30t) 吊起从高处 (一般6~30m) 自由落下, 对地基反复进行强力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黏性土、粉土、湿陷性黄土及填土地基等的深层加固。强夯所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很大。对周围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有影响, 在城市中心不宜采用。必要时应采取挖防震沟 (沟深要超过建筑物基础深) 等防震、隔振措施。
3 挤密桩施工法
3.1 灰土挤密桩。
高中议论文常用名言 篇3
【关键词】高中地理 高效课堂 导入 常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081
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每一个环节的积极运作中,教学目标才能得以实现。那么这些教学环节是不是在教学活动中所占的比重相同呢?在笔者看来,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学各个环节的展开也应该“随机应变”的,教学中他们所占比重当然不同。但是有一点,导入环节是教学活动的起始也是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重中之重,所以,在高中地理课堂设计中,一定要把导入环节放在重要地位。人们常说,好的导入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成功一半,在高中地理学科中,导入环节能否成功对于课堂教学的影响就更大了。那么,实现高中地理课堂高效导入的常用方法有那些呢?本文笔者就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一、应用学生喜欢的小漫画
漫画言简意赅,在导入环节应用小漫画可以使教学语言“画龙点睛”般的焕发出光彩。幽默、诙谐是漫画的固有特点。然而,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用漫画的形式导入课堂学习,以生动的漫画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地理课堂。运用漫画导入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漫画与地理学习内容的衔接,并要引发学生思考。
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中“资源及生态保护”一课内容时,我以漫画导入新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堂开始时,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幅生动、形象的漫画,以漫画刺激学生眼球,促进学生思考。漫画下方显示着“我想有个家”。漫画内容主要由哭泣的小鸟、拿着砍伐工具的人们、被砍伐的树木构成,被砍伐掉的树木以漫画人体形式呈现,并大声呼喊:“抗议人类乱砍滥伐。”生动的漫画将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漫画中的相关信息回答以下问题:“漫画中的小鸟为什么哭泣?资源为什么遭到了严重破坏?如果在山区,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后,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学生能够围绕漫画内容和地理知识认真讨论。显然,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漫画导入新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二、应用学生关注的小话题
高中学生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在生活中他们极度关注社会与生活问题,愿意积极参与其中。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与地理学知识相关的话题,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尽量选用一些学生熟悉且能有所感悟的话题来导入新课,最大化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设计话题时,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结合地理课堂教学的需要,巧用话题,促进学生互动讨论,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一课内容时,我设计的话题导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本节课中,我以上海这一国际大都市为例,引导学生对城市进行积极探讨。师:“以中国上海为例,你认为什么是城市?上海城市化具有什么特点?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出现‘逆城市化,你认为什么是逆城市化?上海已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了吗?”学生对这样的连环话题非常感兴趣,从城市到城市特点,再到逆城市化,问题层层递进,学生的思维被这些话题牵引着。话题引入后,我再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并参与到学生的互动讨论中,了解学生的想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引领地理课堂逐渐走向精彩与高效。
三、应用学生有兴趣的问题
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呈现,它的学习同样需要融入积极的思考,它也是充满“问题”的学科。对于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要更多地思考各种地理问题背后所隐藏的原因,借助地理问题导入课堂学习是最能诱发学生对好奇心和探索欲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提出问题时,需要注意其起点要恰当,过于简单的发问和起点太高的问题均难以促使学生更深入、更具体、更全面地思考。
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一课内容时,我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如下问题: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2.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是由西方国家提出的。中国目前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你认为有必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吗?3.如果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面临的人口问题有哪些?又该如何解决人口问题?以上这些问题的设计难度适宜,并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易于引起学生思考和交流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直接呈现以上问题,然后让学生讨论,并深入学生中间,倾听学生的想法,与学生互动交流。在思考交流结束后,教师再以抽查式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逐步深化教材的学习内容。
四、应用学生常见的广告
打开电视、电脑、广播,人们首先看到的、听到的往往是精彩纷呈的广告,广告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将广告与地理学习巧妙地结合起来,利用广告方式导入地理课堂教学,从而带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污染与生态破坏”一课内容时,我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则有关海洋保护的公益广告,播放结束后,再引出保护海洋的广告标语“海洋是广大资源的依托,是生命的摇篮,让我们全力以赴保护她吧!”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你知道这些广告宣传的用意吗?”引导学生认识海洋的污染情况,激发学生保护海洋的意识。通过广告导入的方式,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明显高涨,课堂参与度也有所增强。
高中英语作文常用名言警句 篇4
14.A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begins with a single step.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5.Look before you leap. 三思而后行。
16.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伟业非一日之功。
17.Great minds think alike. 英雄所见略同。
18.well begun,half done.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
19.It is hard to please all. 众口难调。
20.Out of sight,out of mind. 眼不见,心不念。
21.Facts speak plainer than words. 事实胜于雄辩。
22.Call back white and white back. 颠倒黑白。
23.First things first. 凡事有轻重缓急。
中考常用名言警句 篇5
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3.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三词《渡汉江》
4.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5.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chá,苛刻则无徒。——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6.不是一番寒彻骨,争——通“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瑟琶记》
7.饱食暖衣而无书教,则近于禽兽。——孟子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9.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1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1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13.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1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1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1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无名氏《争报恩》
17.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阳明
18.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19.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20.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2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2.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红楼梦》
2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4.盛名之下,其为难副。——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
25.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2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2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8.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
29.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30.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清·郑板桥梁·对联
31.接天莲叶无究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33.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3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论诗》
35.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宋·岳飞《满江红》
36.在所有批评家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刻。——别林斯基
3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3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3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晋·傅玄《太子少傅箴》
40.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41.志不可一日坠,心不可一日放。——王豫
4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43.余生平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立刻,枕上,厕上也。——欧阳修
44.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45.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46.时刻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刻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华罗庚
47.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49.只要朝着一个方向发奋,一切都会变得得心应手。——勃朗宁
常用英语名言 篇6
2. i would like now to seriously indifferent room of wonderful。 我只想现在认真过的精彩 无所谓好与坏。
3. the empty vessels make the greatest sound . 满瓶不响,半瓶咣当。
4. almost all absurdity of conduct arises from the imitation of those whom we cannot resemble. 几乎所有荒谬的行为均源自于模仿那些我们不可能雷同的人。
5. love is a lamp, while friendship is the shadow. when the lamp is off,you will find the shadow everywhere. friend is who can give youstrength at last.爱情是灯,友情是影子,当灯灭了,你会发现你的周围都是影子。朋友,是在最后可以给你力量的人。
6. when a person truly awake moment, he gave up the pursuit of wealth of the outside world, while the inner world to pursue his real wealth. 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7. love to talk about a bit of a surprise to people to learn the total patient injury。 谈一场恋爱 学会了忍耐 总有些意外 会让人受伤害。
8. love is like a game of tug-of-war competition not stop to the beginning。 爱就像一场拔河比赛 ,一开始就不能停下来。
9. unfortunately a super-abundance of dreams is paid for by a growing potential for nightmares.不幸的是,多梦的代价就是噩梦也将随之增多。
高中议论文常用名言 篇7
关键词:中学语文 诗歌鉴赏 诗歌概念
诗歌鉴赏阅读向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因为诗歌遵从的是情感逻辑,而不是理智逻辑,是无理之趣,而且作者往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暗示内心情感的波动。另一个是因为在诗歌教学中有几个意思接近且难以区分的概念。弄清楚这几个概念,并深刻理解他们的所指,对于加强诗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是有积极意义的。本文将对这几个概念进行对比区分,以便于在教学中准确地使用这些词语。
一、托物言志
顧名思义,托物言志就是以“物”为寄托,借此抒发内心的志趣。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点是说物,包括景物和动物。例如,陆游的《咏梅》就是借歌咏梅花来抒发内心的志趣,而虞世南和骆宾王的《蝉》就是用动物来抒发自己的高洁情操。第二点是说志,这和情感有相通的地方,但也有区别。情感往往是暂时的,而志向是持久的、执着的、不变的,更侧重于追求方面。首先,前者是情感、情愫、情绪;后者是志向和抱负,是一个人的人格追求和价值追求。其次,前者是“景”,是眼见之物,或取诸自然之中,山水草木、飞禽走兽都能成为景,却未必是一个完整的“景物”,写作者往往攫取与情感相近的多个景物;而后者往往体现在某一个事物上,作者把它作为抒发志趣的载体,并不看作欣赏的景物。
例如,陆游写的《咏梅》,作者在这首诗里写的不是个人情感,而是志趣,是作者生命中所坚持的道德操守,他找到了可以寄寓这个坚持的载体——梅花,然后对梅花进行了全方位的塑造。这束梅花生长在寂寥偏僻的地方,官道之外,又在断桥的边上,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就算开得再香也不太可能有人赏识的了。这里隐含了作者仕途不显的诸多悲哀,但这并不是作者要说的。尽管“寂寞开无主”,只能在黄昏的凄风惨雨中独自哀愁,但它并不自怜自艾,它有自己的傲骨,有自己不妥协的地方,“一任群芳妒”,更有自己的坚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结尾句的悲壮冲淡了前面的凄惨,使这首词有了一种“九死而其尤未悔”的硬朗色彩。所以,托物言志更像是谋篇的艺术手法,而不是行文的修辞。
我们会发现许多托物言志的诗,比如于谦的《石灰吟》、虞世南的《蝉》等,都是专一于某一事物上,多处入手,竭尽所能地挖掘出这个事物所隐含的特点,并找到与自己所要表达志趣的相似处。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这些词有相近的地方,也有许多相通的地方,有的诗句很难明确地断定它究竟使用了哪一种艺术手法。
二、触景生情
“触景生情”首先要有景,景色映入作者的眼中,触动了他压在心中郁积的情感,唤起了他想要表达的欲望。触景生情有个过程,体现在诗歌中,往往有比较明显的景物描写,然后引起了感情的抒发。例如,岳飞的《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朦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这首词并没有什么难懂的地方,上阙重在写景,下阙重在抒情。用景物描写、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来描述宋金讲和期间,岳飞元帅在军帐中的深夜难眠的复杂心境。我们先看这首词如何抒情,首句写“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是昨晚,深秋的蟋蟀在窗外不停地叫,就把睡梦中的人惊醒了。醒了就再也无法入睡,只好起来在庭院里独自踱步。所以,接下了岳飞就写起来后所见所感。在静夜里,人畜息声,月色不明,岳飞倍感孤寂沉痛,平日里所郁积的种种愁情便一起涌上心头了。这里情绪的涌起是有触发点的,那就是昨夜不住鸣叫的寒蛩。我们就认为因为景物的特质而触发诗人内心情怀的就是触景生情。这里的“触景”是前提,是情绪的缘起。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诗人内心早已郁积了许多情绪,被这不期然的景物所触发,所有一切便都涌上心头了。
三、借景抒情
只要稍加注意,我们会注意到上面引用的两首诗词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写实景,即作者眼前所见到的景物。因为作者见到某一景物了,就触发了与此景有关联的情。而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则并非如此,这两个词语尽管有表述上的不同,其生发情感的心理机制却是相同的,都是先有情感,再凭借景物抒发出来。前者更体现了“借”的特点,所谓的“为情造景”,作者是用寻找或者营造那个景的方式来抒情,却不一定是眼前的实景。例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里的“柳色新”可能是所见,也未必是所见,诗人这里是要借“柳”这个词来表示离别的留恋之意。如杜甫的《望岳》,作者写了山的雄奇之后,再写内心的雄心壮志,他用一个“会”来写想象中的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里的“凌绝顶”和“众山小”不是眼见的,而是作者为抒雄心而做出的想象,正是“为情造景”,这是比较典型的“借景抒情”。
四、寓情于景
“寓情于景”没有前者积极主动,并不具备“为情造景”的虚设性。“寓情于景”更侧重于先有景,再把情融于景物描写中的过程,很多时候,“寓情于景”接下来的表现就是“情景交融”的境界,难以区分哪个先哪个后,而是情与景的彼此交融就是情中有景、景中有情。例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写春天夜雨,对于心忧黎民的杜甫来说,一场春雨自然让他内心欣喜。这首诗不是“触景生情”,是因为作者看到下雨了就写它是“喜雨”,并没有因此景触发内心郁积的其他情绪。作者通过写雨来赞颂雨,来表达下雨带来的欣喜之情。他钟爱这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用了拟人化手法来写雨对大地的滋润,在写景的时候把个人情绪加进去了,所以,这可以称为“寓情于景”。
这几个概念尽管难以辨认,但是如果我们把它们放在比较典型的诗歌中去仔细体会,还是能够发现它们的区别的,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诗歌中不断地加深对这几个概念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林霄.唐宋元明清名家词选[M].贵州民族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