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课件1(通用11篇)
生物化学课件1 篇1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1.一U形管中装有两种不同的溶液R和S,并用一半透膜(X)隔开。与S相比,R溶液浓度较低。图中阴影的深浅即代表浓度高低。当U形管内达到平衡时,溶液表现与浓度的关系是()
A.右侧较高,两溶液浓度相等 B.右侧较高,且右侧浓度较高 C.左侧较高,且右侧浓度较高 D.两侧高度相等,浓度相等 答案:B 2.如图为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分别在上面挖一个大小相同的洞,并在洞内各插入一支口径与洞口相同的玻璃管,甲玻璃管内注入3 mL清水。乙玻璃管内注入3 mL浓盐水,一段时间后,两玻璃管中液面变动情况是()
A.甲中升高,乙中降低 C.甲、乙中均降低 答案:B 3.质壁分离实验中的“质”和“壁”分别是指()A.细胞质、细胞壁 C.细胞质基质、细胞壁 答案:B
4.观察紫色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能证明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是()A.液泡由小变大,紫色变浅 B.液泡由小变大,紫色变深 C.液泡由大变小,紫色变浅 D.液泡由大变小,紫色变深 答案:D 5.海带细胞中的碘离子浓度比海水中的碘离子浓度高许多倍,但仍可以从海水中吸收
B.原生质层、细胞壁 D.原生质、细胞壁 B.甲中降低,乙中升高 D.甲、乙中均升高 碘离子,而海带中铅离子的浓度很低。这说明海带细胞吸收碘离子具有()A.选择性
C.专一性 答案:A 6.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可与外界溶液构成渗透系统进行渗透吸水或渗透失水。图甲表示渗透装置吸水示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图丙表示成熟植物细胞在某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B.独立性 D.高效性
(1)由图甲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初始时c两侧浓度大小是a________b。由图乙可知漏斗中溶液吸水速率在________,最终液面不再上升,当液面不再上升时,c两侧浓度大小是a________b。
(2)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的是________(填序号),结构②当中充满的液体是________。此时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
A.细胞液>外界溶液 B.细胞液<外界溶液 C.细胞液=外界溶液 D.都有可能
(3)把一个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浸入清水当中,发现细胞液泡体积增大,说明细胞在渗透吸水,细胞能否无限吸水?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小于 下降 小于(2)③④⑤ 外界溶液 D(3)不能 细胞壁对原生质层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A级 基础巩固
1.下列现象属于渗透作用的是()①水分子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②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细胞膜 ③蔗糖分子通过细胞壁
④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液泡膜 ⑤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原生质层 A.①②③
C.②④⑤
B.③④⑤ D.①③⑤
解析: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叫渗透作用。答案:C 2.如图中甲、乙为两个渗透装置。甲图是发生渗透作用时的初始状态,乙图是较长时间之后,通过漏斗内外的水分子达到动态平衡时的状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图③为半透膜,水分子能自由通过 B.图甲中溶液②的浓度大于溶液①的浓度 C.图乙中溶液①的浓度与溶液②的浓度相等
D.图甲中溶液①和②浓度差越大,则图乙中的水柱越高
解析:达到渗透平衡后,②中溶液的浓度仍大于①中溶液的浓度。答案:C 3.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可以看成是一个渗透装置,是因为()①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②细胞质具有一定浓度 ③原生质层类同于半透膜 ④细胞液具有一定浓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渗透作用的条件是具有半透膜和膜两侧具有浓度差,细胞液具有一定浓度,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答案:D 4.在对“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时,小李提出“若细胞壁本身也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实验结果是否相同”的问题,小王提出“若细胞壁的伸缩性与原生质层相同,实验结果是否相同”的问题。若假设均成立,则他们各自的实验结果与原实验结果()A.相同,相同 C.不同,相同
B.相同,不同 D.不同,不同
解析:质壁分离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失水,而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引起了质壁分离。小李假设成立,则细胞失水时,原生质层收缩而细胞壁不能收缩,因而依然会出现质壁分离现象,实验结果相同;小王假设成立,则细胞失水时,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几乎同等程度地收缩,因而不会出现质壁分离现象,实验结果不同,故B正确。
答案:B
5.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正确顺序是()①加清水 ②制作装片 ③观察质壁分离 ④加0.3 g/mL蔗糖溶液 ⑤观察质壁分离复原 ⑥观察正常细胞 A.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⑤
B.②⑥④③①⑤ D.⑥①②④③⑤
解析: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以及复原实验的正确顺序应是:先制作装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正常细胞;再在盖玻片一侧滴加0.3 g/mL蔗糖溶液,吸水纸吸引,观察质壁分离;然后在盖玻片一侧加清水,吸水纸吸引,用显微镜观察质壁分离复原。
答案:B 6.某同学在缺少实验仪器的情况下,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生鸡蛋大头的蛋壳去掉,保留壳膜完好,将小头打破,让蛋清和蛋黄流出,如图所示。然后,在蛋内灌上清水,把它放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并且用铅笔在鸡蛋壳上标上最初的吃水线,半小时后,他发现鸡蛋上浮。原吃水线高出水面。请分析:
(1)鸡蛋壳上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里面是蔗糖溶液,外面是清水,蛋壳将会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典型的渗透装置必须:①具有________;②在其两侧的溶液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鸡蛋壳能沉在水中是因为其中盛有清水,但由于底部同0.3 g/mL蔗糖溶液相接触,壳膜相当于半透膜,清水透过壳膜从壳中渗入蔗糖溶液中,故壳内水减少,重量减轻。(2)若里面是蔗糖溶液,外面是清水,水会通过壳膜渗入壳中,导致重量增大,下沉。(3)典型的渗透装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答案:(1)因壳内清水通过壳膜渗透进入蔗糖溶液,壳内水减少,重量减轻(2)下沉(3)半透膜 浓度差
B级 能力训练
7.某种植物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在浓度为m的淡盐水中的形态如下图所示。以下能够正确反映细胞由正常形态转变为淡盐水中形态的过程中水分子进出细胞情况的是(说明:图中箭头表示水分子的运动方向,箭头的多少表示进出细胞水分子的数目)()
解析:由图可知,细胞在淡盐水中发生质壁分离,在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水分子有出细胞的,也有进细胞的,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出细胞的水分子数多于进细胞的水分子数,导致细胞失水。
答案:B
8.关于选择透过性膜和半透膜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①具有半透性一定具有选择透过性 ②具有选择透过性一定具有半透性 ③只有活的生物膜才具有选择透过性 ④只有活的生物膜才具有半透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半透膜是指一些物质(一般是小分子物质)能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如水分子可以透过玻璃纸,而蔗糖分子则不能。选择透过性膜是指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小分子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的膜,并且只有活的生物膜才是选择透过性膜。
答案:C 9.把数条5 cm长的马铃薯条分别浸在蒸馏水和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每隔一段时间测量马铃薯条的长度。如图显示马铃薯条在不同浓度溶液中长度改变的百分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马铃薯条通过渗透吸(失)水改变其长度 B.在0.10 M蔗糖溶液中马铃薯细胞质壁分离 C.马铃薯细胞液浓度相当于0.30 M的蔗糖溶液 D.在0.40 M蔗糖溶液中马铃薯细胞失水皱缩 解析:在0.10 M蔗糖溶液中马铃薯细胞吸水膨胀。答案:B 10.在保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条质量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将处于b浓度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a浓度溶液中,则该萝卜条的质量将()
A.不变 C.减小
B.增大 D.先增后减
解析:在b浓度的溶液中,萝卜条的质量下降是由于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若将处于b浓度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等渗的a浓度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质量将增加。
答案:B 11.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如下实验材料做相关实验,请分析回答:
①紫色洋葱 ②白萝卜 ③玉米幼苗 ④新鲜鸡血 ⑤绿菠菜
(1)用上述材料做观察质壁分离实验,应选择的最佳实验材料是________(填序号)。(2)在观察质壁分离实验中,将取自同一材料同一区域的三个细胞分别放在A、B、C三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这三种蔗糖溶液的浓度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将C细胞放入________中,细胞能由C恢复成A图的状态,此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紫色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具有大液泡,在较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可以发生质壁分离,紫色液泡便于观察。
(2)当蔗糖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渗透失水,会导致质壁分离,而且蔗糖溶液浓度越高,细胞失水越多,质壁分离越明显;当蔗糖溶液浓度不高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据图可知,蔗糖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是C>B>A。
(3)发生质壁分离的活细胞放入清水中后,细胞会发生渗透吸水,最终完成质壁分离复原。
答案:(1)①(2)C B A(3)清水 质壁分离复原 12.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同一植物细胞依次浸在蒸馏水、0.3 mol/L的蔗糖溶液和0.4 mol/L的KNO3溶液中,测得细胞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曲线A、B、C分别代表细胞所处的溶液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达到平衡后,________溶液中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最大。
(2)下图是某生物课外小组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所观察到的几幅照片,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下图并回答问题:
①发生质壁分离后,________处理,可以使已经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②上述几幅图中所示的是同一组织的细胞,此时细胞液的浓度最大的是________(用上图中的数字表示)中的细胞。
解析:(1)在题目所给的几种溶液中,只有处于蒸馏水中时细胞会吸水胀大,故A是蒸馏水;在0.3 mol/L的蔗糖溶液中,由于蔗糖是大分子,不会透过原生质层进入液泡中,又比细胞液的浓度大,因此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所以C是蔗糖溶液;在0.4 mol/L的KNO3溶液中,开始发生质壁分离,后由于细胞吸收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使细胞液的浓度增大,细胞会渗透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所以B是KNO3溶液;当达到平衡后,处于蔗糖溶液中的细胞,因失水最多而导致细胞液浓度最大。
(2)发生质壁分离后,用蒸馏水处理,细胞吸水,则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图中2质壁分离的程度最大,细胞液的浓度也最大。
答案:(1)①蒸馏水、KNO3溶液、蔗糖溶液 ②蔗糖(2)①加入蒸馏水 ②2
生物化学课件1 篇2
关键词:远程教育,化学,兴趣,资源
化学是一门抽象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学科, 学生学习兴趣不易培养, 学生化学素质也难取得突破。如何使抽象的化学教学形象化,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化学素质, 成为初中化学老师经常研究的课题。我在几年的化学教学实践中, 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资源,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使化学教学形象化, 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充分利用远教课件, 以好奇心培养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怎样把学生不集中的注意力吸引到化学课堂上来?我在教学实践中, 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远程教育资源, 为学生精心准备一些新颖、有趣, 融科学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课件, 积极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成为“乐知者”, 使学生从心里头想学、爱学,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如讲《碳的化学性质》时, 我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 将课本中“古画”制作为动画大印课件, 上课时展示, 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顺利地引入新课。
二、充分运用远教课件, 巧设教学悬念诱发兴趣
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时的焦虑心理, 它是学生对新知识企盼的兴趣来源。在教学中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 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 充分利用远程教育, 巧设悬念, 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教《绪言》一节时, 我首先通过远程教育网络, 向学生播放了《化学与人类文明》这一视频课件, 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化学科学的发展历史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宏伟蓝图、化学与人类生存和社会文明的重大关系, 使学生体验“处处有化学”的真情实感, 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 如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节时, 我让学生先看书, 然后播放自己制作的课件, 让学生根据课文找出课件中错误的地方。通过反复播放、反复查找, 不但使学生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而且使学生了解了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容易发生的错误。这样, 我在正式教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 学生轻而易举就掌握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减轻学生负担, 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
三、充分运用远教课件, 变抽象为形象, 吸引学生兴趣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化学概念及原理大多较为抽象。且化学变化又是在原子的基础上重新组合的结果。因此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 学生较难理解。通过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能形象生动地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 变抽象为形象, 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 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理解化学原理,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如:在讲“离子的形成”时, 通过动画课件模拟使学生形象地看到电子运动方向及电子得失的特点。这样, 既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结构, 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 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吸引学生的兴趣。
四、充分运用远教课件, 让学生在实验中培养兴趣
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如何让学生乐于实验, 做好实验, 从实验中学到知识?在常规的教学中, 教师通常是让学生自己做实验, 去发现规律, 掌握知识。然而, 这种方法不能激发学生兴趣。我的做法是:先让学生观看课件, 激发学生好奇心, 再让学生带着好奇心亲自动手, 使学生产生了实验的浓厚兴趣。在讲“氧气的化学性质”时, 我将教学分成三步:1.播放课件, 让学生认真观看铁、磷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的视觉冲击, 让学生产生好奇心。2.师生探索:学生带着好奇心自己看书, 提出问题, 带着疑问听老师讲解, 使学生产生模糊认识, 有一种似懂非懂的感觉。3.学生带着疑问再次观看由自己制作的有操作性错误的课件, 让学生找茬, 学生通过观看, 大都能找到实验中的错误现象。通过上述三个步骤, 学生基本从感性上掌握了氧气的化学性质, 这时, 再让学生到实验室亲自动手做实验, 变感性为理性, 变抽象为形象, 加深了印象, 掌握了知识, 培养了兴趣。
五、充分运用远教课件, 拓宽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们从听觉获取的知识能够记忆15%, 从视觉获取的知识能够记忆25%, 而同时使用两种传递信息的手段就能够记忆65%。远程教育网络课件资源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影视于一体, 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粉笔+黑板”的模式, 实现了“交互式”的互动教学, 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表演性、观赏性和趣味性。譬如在介绍环境污染时, 我借助多媒体技术, 链接到Internet上的相关网站, 将“白色污染”、“赤潮”、“蓝藻”、“水华现象”的现状、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以及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防治、治理等都可以播放出来, 强化学生“保护自然、爱护环境从自己做起”的信念, 了解了相关知识, 拓宽了学生知识范围, 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可谓是一举多得。
生物课件的应用 篇3
关键词:生物;课件;兴趣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已经应用到生活中的各行各业。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知识性以及科学性要无时无刻地把它们融汇到课堂的教学里。生物课件可以为教学提供图、文、声、像等多种教育元素,从而使学生全方位地学习生物知识。但是生物教师在选用教学课件时应该注意一些问题,例如,软件的类型、素材的选择、对象的意义等许多方面。下面将详细地说明应注意的因素。
一、生物课件制作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课件的制作因人而异,但是生物教师应该制作出适合学生的个性化课件。那么选择合适的多媒体软件制作课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现在有很多多媒体制作软件,例如,电子幻灯片制作软件PowerPoint、多媒体开发软件Authorware、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动画制作软件Flash等等,因此,老师应该很仔细地选择出适当的软件。
2.课件中的素材是课件的灵魂所在,它是课堂进行中重要的组成部件。生物课件的素材包括文本、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其中文本、图像和动画视频占主导地位,这些素材可以从多方面获取,例如课本内容或者网上的练习题等。有很多条途径可以让我们找寻到促进教学的材料。
二、生物课件对生物教学的重要意义
1.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生物课件中运用大量的文字、图像、视频和音频可以把许多的生物活动过程从静态向动态转化。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生物一系列的生命运动和发展过程。
2.应用生物课件可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老师运用课件可以书写出一套能让学生精神高度紧张的吸引人的完美教案。生物课件一方面解决了传统的教学理念,老师携带大量的挂图、生物模型,在黑板上浪费大量的时间书写板书。现在只需拿上一个小小的u盘就能轻松地完成教学工作。
3.生物课件中可以按照教师的思路设置课件,使教学的内容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4.生物课件运用当下流行的研究课题,吸引学生兴趣,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参与生物教学工作,更好地理解课件中的内容。例如在讲植物子叶这节时,可以让学生自带实验素材,学生可以携带单子叶果实像玉米、大米等,双子叶果实可以是花生、大豆、豌豆等,引导学生投入到实践里,以达到完成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
生物课堂里多引入一些课件教学,教学效果优于以前老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把要讲的内容生动化、鲜明化,也可以直接进行人机对话,这样通过形象的解释后的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这对于学生的科学探索也是有莫大帮助的。
参考文献:
[1]朱银芳.高中生物有效教学探析.生物技术世界,2013(06).
[2]李玉军.多媒体信息技术活化高中生物教学.时代教育, 2013(04).
(作者单位 河北省阜平中学)
新员工培训课件1 篇4
培训内容:检验科岗位职责、实验室安全操作制度、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SOP 检验科岗位职责:检验科工作人员在科主任的带领下,检验科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各项标准操作完成检测工作。
血液标本要验收三查,一查标本来源;二查总量;三查每份标本是否齐全,排列与编号是否按顺序。
各项检查进行流行操作,明确分工,允许交叉进行,但要做好交接手续,认真执行操作规程及细则,正确加样,加试剂,定血型,互相协作,加强核对详细记录,力求完整,做到不出差错。
采用初筛试验法,发现可疑的标本一律进行复查,确保结果正确。
工作保持工作岗位整洁有序,每天工作结束后对工作环境、仪器、设备进行清洁消毒,物品摆放整齐,仪器使用与管理严格按照工作细则进行。
待检与已检的标本应有固定的位置,分别放置不得混淆。
各种试验废弃物,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理制度》进行处理。
月底做好本科各项质量记录的收集、整理工作。
每天工作结束做好工作区域仪器设备的消毒清洁工作,关闭仪器设备电源及门窗。
实验室安全操作制度:实验室工作人员要熟悉生物安全操作知识和消毒技术。
不得在实验室内喝饮料、吸烟、吃食物和化妆打扮等,不得在实验室内会客。
实验室用品(包括工作服)不得用于其他用途,不可将私人和无关的用品带入实验室。
工作时要戴手套,穿工作服和隔离衣,操作时手套破损应立即丢弃,洗手并套上新手套。
不要用戴手套的手触摸暴露的皮肤、眼睛、耳朵和头发等。
尽量避免使用尖锐物品和器具,宜用不易破碎材料制品,禁止用口吸任何物质。
工作结束后,要对工作台面消毒擦拭,操作时有标本检测试剂外溅时应及时消毒,平时要保持环境整洁。
生物化学课件1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理解关键词语的意义,体会运用词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培养理清复杂结构的能力。理解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提高分析人物的能力。
3、学习作者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取舍材料,安排详略的方法。
4、体会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过程和方法目标:
指导揣摩品析文中的关键语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鼓励学生自主质疑探究,教师适时点拨,以长文短教,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眷念之情。认识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悟本文的人情美、风景美,从欢快活泼的写人、叙事,绘景中领悟作者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教学方法: 情境朗读法、探究揣摩法 教学课时 :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情景入境:
图片展示,介绍社戏,及戏曲角色生、旦、净、丑、末等。
二、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等。
三、检查预习
1、读一读:
归省:xǐng 行辈:háng 惮:dàn 絮叨: xùdao 撺掇:cuān duo 凫水fú
潺chán 踱duó 纠葛:jiūgé 皎洁 jiǒo 旺 相 xiàng 棹 zhào 渔 父 fŭ 弥散mí
2、字词音义 惮(dàn):怕、畏惧。踱(duó):来回地走。归省(xǐng):回家看望父母。撺掇(cuān duo):从旁鼓动人做某事。凫水(fú):游泳。潺潺(chán):形容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絮叨(xù dao):翻来覆去的说。纠葛(jiū gé):纠缠不清的事情。弥散(mí):弥漫消散。
3、自读口答:
1.这篇课文的体裁是 小说。
2.这篇课文的作者是鲁迅。节选自他的 《呐喊》。3.你还学过他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等作品。4.《社戏》这篇小说围绕“看戏”写了 双喜 六一公公 阿发 桂生 外祖母 母亲。5.小说所展示的是中国 绍兴 地区的民俗风情是 初夏 时令。
四、解题,感知课文,理清结构
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分为春社和秋社。在社日到来时,民众集会竞技,进行各种类型的作社表演,并集体欢宴,不但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同时也借以开展娱乐。社日
唐·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礻”旁加“土”,是个会意字。“礻”表示祭祀,“土”是土地神。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叫“社”。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戏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理清文章结构。
提示:根据线索划分课文部分。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
(1)盼看戏(1—3段)——(2)去看戏(4—30段)——(3)怀念看戏(3l一40段)
第二课时
五、合作探究,理解文本 1.平桥村是一个怎样的村庄?它在“我”的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地方?用文中的一个词回答,并说说“我”为什么把平桥村看作这样的地方 ?
①偏僻,地方小,人少,农村,落后;②“乐土”; ③一是因为“我”在这里得到优待,二是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三是有许多小朋友陪“我”玩,四是每天都可以去掘蚯蚓、钓虾、放牛。
2、这些内容和下文写到赵庄看社戏有什么关系? 简要介绍“我”在平桥村的快乐生活,初步勾勒人物活动的环境,为下文详写“看戏”乐趣作铺垫。小说结构
一、随母归省平桥村(1~3)优美的环境(1)优厚的待遇(2)有趣的生活(3)掘蚯蚓 钓虾 放牛 免念“秩秩斯干”
3、课文从什么地方开始提到去赵庄看戏?
“我”去看戏顺利不顺利?为什么?哪些语句表现出“我”想去看戏的迫切心理?这些描写说明了社戏的什么特点?对下文有什么作用? 从第四段开始。
不顺利,因为横生波折——临去叫不到船。表现“我”的心理的语句:急得要哭,不钓虾,饭也少吃,不开口。烘托社戏对儿童的吸引力。
4、朗读第10~13段。
、画出3个用得最生动的动词。说说这些动词表现了什么? 点、磕、架。表现了小伙伴们驾船技术的熟练。
、这几段主要写去看戏途中的见闻感受,其中景物描写有声有色有气味,很有特色。试分别找出描写色彩、气味和声响的词语,并说明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色彩(视觉):豆麦“碧绿”、远山“淡黑”; 气味(嗅觉):豆麦和水草的“清香”; 声响(听觉):“潺潺”的水声,小伙伴的说笑、嚷声,远处的“歌吹”,宛转悠扬的笛声。说明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比喻。把“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比喻成“踊跃的铁的兽脊”。
表现手法: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结合。如写船快,一是直接写“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二是用“连山”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间接衬托。化静为动:(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 、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一是表现环境美,二是烘托“我”心情的愉快,又表现心情急切。
二、写看戏的情景(主体)
1、戏前心情4—9 无船时:盼望—焦急—失望—赌气——高兴 心理描写
登船时:轻松——舒畅——兴奋 在船上:急迫——神往——陶醉
2、看戏途中10—13 视觉上:碧绿的豆麦、朦胧的月 淡黑的连山、星点的渔火、乌黑的船蓬
听觉上:孩子的笑嚷、潺潺的水声、宛转的笛声 景色描写 嗅觉上:麦豆水草的清香
重点探究(10-13)
1、填空
这两段文字从 嗅觉、视觉、听觉 等入手,写得 有味,有色,有声 ,更有情。作者还运用 比喻、拟人 等修辞,写出了江南水乡的夜景,写出了行船之 快,烘托了“我”
急于想看到社戏的迫切 心情。阅读14~21段。讨论:
1、这一部分写在赵庄看戏。戏好看不好看?从哪里表现出来?
不好看。一是铁头老生不翻筋斗,二是也没有“我”最爱看的蛇精和跳老虎。
2、孩子们爱不爱看?从哪里表现出来?
不爱看。表现:稀奇、渐不明显、打哈欠、各管自己谈话。朗读22~30段。
1、这一部分写午夜归航,景物描写突出表现了哪两点?各表现了什么心情? 景物美;船快。留恋 归心似箭
2、着重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
着重写了偷罗汉豆。突出孩子们淳朴善良、天真活泼、热情好客。表现人情美。
二、写看戏的情景(主体)
1、观看社戏13—21 场面描写 从远处 戏台的位置 戏台的轮廓
从近处 台上人物的容貌、服饰、演唱、动作 台下孩子们的语言、动作、心情
2、返航途中22—30 人物描写
摘豆——偷豆——生火——剥豆 煮豆——吃豆——说着——笑着 归纳:文章4~30段围绕看戏写了哪些情节? 戏前波折、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
夏夜行船、月夜归航在写景叙事上都非常精彩。夏夜行船通过哪些所见所闻所感来烘托“我”的急迫心情的?月夜归航中“我”的心情与去看戏时有什么不同? 所见: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还有几点火,„„
所闻: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
月下归航写了众小伙伴去“偷”罗汉豆的趣事。去时“我”的心情很急迫,总“以为船慢”,而此时“我”和小伙伴们偷豆吃豆,心情无比欢畅。阅读31~40段
1、文中六一公公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作者主要写了有关他的几件事?这些事和前文“看戏”有什么关系?
看戏回来的第二天。
两件事,一是问“偷”罗汉豆的事,二是送罗汉豆。
关系:都是看戏回来路上“偷”罗汉豆引发的,是看戏后的余波。
2、六一公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与文章主题有什么关系? 六一公公淳朴、憨厚、善良、宽厚、慈爱,热情好客。表现:“不料竟非常感激起来”;送罗汉豆。
关系:表现平桥村的人善良可爱的人情美。是作者爱平桥村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看戏后的情景31—40 六一公公送豆 怀念那夜吃的好豆 怀念那夜看的好戏 „„至今怀念
3、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为什么文章结尾却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对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第三课时
六、分析人物形象
找出小说中主要的人物,分析人物性格
双喜 六一公公 阿发 桂生 外祖母 母亲 在文中找出写双喜的语句,读一读,议 一议。
按下面的句式做出点评。
课文第 段,写双喜的 内容,是
从 方面刻画双喜的,可见双喜具有 性格?所以值得我去喜欢。双喜: 聪明伶俐、、热情能干、机灵心细、善于为他人着想。桂生: 机灵、勤快。阿发: 纯朴无私。
六一公公: 宽厚、善良、淳朴、憨厚、好客、热情。
七、揣摩语言(课后练习三)
1、“轻松”和“舒展”与前文因看不成戏而沮丧形成鲜明对比,表现“我”喜欢轻快的心情。
2、以动词“踊跃”写山,把静物写活了。这个词的含义与现在不一样,作者在这里是创造性的赋予了这个词以新的含义。
3、“回望”两字,表现“我”依依的心情。“罩”通过视觉表现戏台如梦如幻的情景,与来时呼应。
4、因为城里读过书的“我”对他的豆子的夸奖。表现了六一公公淳朴厚道的性格。
八、质疑问难
1、有人认为本文直接写社戏的内容太少,而写社戏以外的内容太多,因此建 议把标题改为“平桥村一夜”之类的题目。你同意这一看法吗?为什么?如果大家 对此有兴趣,不妨开一次小组会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改了不好, 因为通过看社戏能表现我与少年伙伴们的美好感情,也表现了农村少年伙伴们淳朴善良聪明能干的美好品质.2、理解标题的作用
课文以“社戏”为线索: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脉络分明结构清晰。通过“我”对社戏这段往事的深情回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3、归纳主题
本文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作品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
4、讨论
“偷豆”的 是 与 非 ? “偷”反映了小朋友们诚恳待客的热情,“偷”跳动着小朋友们纯洁无私的心,“偷”反映了小朋友们周到天真的天性。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于酒也。” —— 欧阳修 迅哥之意不在戏,在乎山水人和之间也,山水人和之乐,得之心而寓之于戏也。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吗?
九、拓展阅读 《社戏》原文开头
十、作业
1、思考课后习题。
2、写一段二三百字的文章,介绍你家乡的地方戏或你参加过的某项文化活动。板书设计 社戏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
多媒体课件走进化学课堂 篇6
一、多媒体的地位
多媒体进入课堂, 把师生带入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一个绘声绘色的世界, 更加提高的兴趣, 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更全面地说明问题, 在课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次实验课竞赛中, 有位老师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 课的导入是这样的:首先, 在优美的背景中, 用多媒体展示一些黄龙洞的精美的图片, 给以美的享受, 然后一句“是哪位能工巧匠给我们雕砌成如此多姿多彩的世界呢?它就是二氧化碳”引入新课。在这里, 利用多媒体导入课题就十分精彩。虽然多媒体在课堂中作用非常重要, 但我认为多媒体进入课堂, 不能成为课堂的主宰, 更不能代替课堂的活动, 而只能作为课堂的一个方面, 一个必要的补充。课堂是师生的双向的交流, 是灵活多变的, 其过程无法预计。而多媒体是教师事先根据内容设计的软件, 其执行的过程是不变的。在千变万化的课堂中, 多媒体肯定也不可能设计到课堂变化的各种情况, 以及根据各种情况所做的各种变化。课堂中, 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教师, 多媒体只是教师过程中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二、多媒体与实验
实验是有目的地使自然界中的现象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简单化、明晰化、突出重要因素重现出来, 以便于进行观察、研究, 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实验中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通过声、光、色、态的改变生动、鲜明的表现出来, 为提供丰富的新意刺激, 可以有效地调动的各种感官, 全面、清晰、准确的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规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说明中的一些现象、变化, 当然必须充分通过课堂试验来说明。多媒体作为一种动态、高效、大容量的现代化的媒体, 传递的具有生动、直观、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容易再现等特点。可以形象、逼真的表示宏观世界的现象和微观世界的原子、分子等物质的内部变化和发展过程, 能的表现世界的奥秘, 从而有效地激发的兴趣, 帮助理解知识。现实中一些难以做到的实验, 在多媒体中通过动画的形式却能很好地模拟做出来。多媒体与实验两者必须相辅相成, 相互补充, 同时为课堂服务。也就是说, 多媒体中的模拟实验也不能代替课堂演示实验。有位教师在讲《氢气的性质》时, 首先在课堂上做了不纯氢气爆炸的实验, 巨大的爆炸声引起的兴趣, 都想知道为什么纯净的氢气可以安静的燃烧, 而不纯的氢气却发生了爆炸。接着老师展示多媒体, 从微观方面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爆炸发生的原因。心中的谜团终于解开了, 同时也接收到了新的知识。在这里, 实验和多媒体就结合得非常好。
三、多媒体与板书
板书, 是教师用以传达的一种媒介, 是课堂的重要手段和环节之一。它和, 非行为或先或后或同时出现, 互为补充、完善, 是课堂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一堂完整的课堂中, 板书可以揭示内容的要点和逻辑层次, 体现知识脉络和体系。板书直观、精炼。它通过调动、刺激的视觉器官, 将的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呈现给, 使便于联想记忆。沙塔洛夫的“纲要信号图式法”的产生就源于板书的启示。他发现有的善于利用教师的板书进行, 效果很好。于是他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以“纲要信号图表”为核心的法体系。流畅漂亮的书法, 新颖别致的布局, 搭配合理的色彩等无不给人以美的感受, 对的审美观和表达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把精心设计的板书称为形式优美、重点突出、高度概括的微型教科书。但在这次实验竞赛课中, 有的教师没有考虑到板书;有的把板书设计在多媒体中, 课堂小结时展示一下完事。我认为这是一堂不完美的课。学科的特点决定知识的层次性、阶段性。没有板书或者仅仅只是展示一下板书, 知识的全面性或者层次性不能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一堂课下来, 对多媒体中的图片、声音、动画有较强的记忆, 而他们所记忆的知识点是零散的, 不完整的, 不系统的。这可能是课堂上多媒体代替板书的结果, 也是我们不愿意见到的。
四、多媒体与课堂
多媒体在课堂中不能起主导作用, 只是中的一个必要的补充, 这也要求我们在课堂设计的时候和多媒体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综上所述, 随着多媒体技术逐渐引入课堂, 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必然随之改变。多媒体技术与化学学科特点充分结合、巧妙运用, 可优化课堂结构, 优化教学信息的传递途径, 能够有效地增加教学的密度和扩大信息量, 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因此, 我们要不断探索, 挖掘潜力, 让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要: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了!本文就多媒体与化学课堂教学的关系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阐述:多媒体在课堂的地位;多媒体与实验;多媒体与板书;多媒体与课堂;多媒体与教师。
关键词:多媒体,地位,实验,板书,课堂,教师
参考文献
[1].中学化学课本, (鲁科版2005.4)
[2].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华中师大出版社2003.11)
生物化学课件1 篇7
化学课堂离不开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最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有的化学教师怕麻烦,不愿意做实验,在课堂上直接讲述实验;还有的化学教师一个人在讲桌演示实验,大多数学生不能够观看清楚,无法描述实验现象。简单的实验可以由学生小组来完成,对于一些操作起来困难、有危险的实验,不但学生完成不了,教师操作起来也非常困难。多媒体技术走进化学课堂——化学实验课件的问世(flash动画),解决了化学教师实验课教学所遇到的困惑。
一、化学实验课件在化学课堂的地位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而同时使用两种传递信息的工具能够接受知识约65%。现代多媒体正以其动静结合、视听结合、快速的信息处理等独特的方式进入中学化学教学领域,给学生展现出更加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全方位地刺激学生感官并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长期保持,它在化学教学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求知欲望。如《蛋白质》一节,通过查阅SARS病毒,告诉学生病毒、酶等都是由蛋白质组成的。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然后让学生观看由于劣质奶粉导致营养严重不良的“大头娃娃”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老师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首先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黄龙洞的精美图片,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然后一句“是哪位能工巧匠给我们雕砌成如此多姿多彩的世界呢?它就是二氧化碳”——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课题十分精彩,多媒体课件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二、化学实验课件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实验是有目的地使自然界中的化学现象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简单化、明晰化,突出重要因素重现出来,以便于进行观察、研究,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化学实验中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通过声、光、色、态的改变,生动、鲜明的表现出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新意刺激,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全面、清晰、准确地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规律。有位教师在讲《氢气的性质》时,首先在课堂上做了不纯氢气爆炸的实验,巨大的爆炸声引起学生的兴趣,都想知道为什么纯净的氢气可以安静的燃烧,而不纯的氢气却发生了爆炸。接着,老师展示多媒体课件,从微观方面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爆炸发生的原因,学生心中的谜团终于解开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设计课件时,不是简单的动画设计,不是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进行简单课堂板书设计和实验操作,也不能是教师课堂语言的动画描述,更不能为了动画而动画;而是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最佳发挥,让学生更好地施展其创造才能。化学课堂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化学实验,各种各样的实验现象能够满足中学生求知的欲望。例如铁丝与硫酸铜反应,铁丝表面能够形成美丽的铜树;氢氧化钠五色溶液与酚酞五色溶液混合在一起有红色物质生成;学生为之振奋,惊叹不已。
三、化学实验课件能使化学实验现象更加清晰
无论对于简单的化学实验还是复杂的化学实验,操作起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的时候忙活了很长时间,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得不到准确的实验结论,一节课45分钟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化学实验课件能够弥补具体操作所带来的不足。例如:铁丝能够在氧气中燃烧,教师在操作此实验时成功的几率非常小,展示化学实验课件,实验现象比较明显,清晰可见火星四射的情景。
四、化学实验课件能显示物质从宏观到微观的变化
化学实验课件进入化学课堂,把师生带入一个更精彩的天地,一个绘声绘色的世界,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物质的宏观和微观方面更具体、更形象,更能说明其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对于宏观物质学生比较清楚并一目了然,可是对于分子、原子、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粒子,只有通过化学实验课件才能感知分子、原子在发生变化,从而解决了肉眼看不见微观粒子的困惑。例如:物質的量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教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针对问题的难度和教学重点,教师采取的教学手段多种多样,最为有效的教学办法就是——引进多媒体教学,例如利用化学课件展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flash动画,学生非常感兴趣同时感知分子、原子的微观变化,进一步加深理解物质从宏观到微观的变化。
五、结束语
作为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除了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必备的教育教学理论外,还应该懂得如何设计化学实验课件、在课堂上如何运用化学实验课件,为化学课堂添光彩、增活力。
多媒体课件设计 总结报告1 篇8
这学期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又和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了《一剪梅教学软件设计》,有了太多的体验和收获想要分享。
多媒体课件制作是21世纪最热门的十大产业之一。由于教育具有其特殊性,并且课件是由教师或受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直接使用,因此课件的设计与制作需要体现一定教学目标,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反映一定的教学策略。它不仅可以储存、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还能让学生进行交互操作,并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多媒体课件是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综合起来辅助教学的计算机教学程序。因此它突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立体化方式把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学生。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具有知识密度大、表现力强的特点,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小组学习中主要负责图片处理,前期和同伴一起搜集整理资源,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习了教学软件设计的思想及开发过程。实验主要有四个阶段,最开始是确定选题,经过小组商讨后选择了李清照的《一剪梅》,接下来是制定开发计划。从老师的详细讲解到案例观摩的学习,我的思路慢慢打开,对这门课从懵懂到熟悉。根据开发计划我们制定了详细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又针对性地搜集整理各种媒材,此时我的学习状态渐入佳境。小组成员完成软件系统结构图和脚本后,接下来是对各类媒材的加工处理,我主要负责图片处理,对系统框架中每个区域所需的图片进行加工筛选,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我要结合同伴的需要处理,和她一起完成整个动画的设计。多媒体课件可以利用声音、图像、文字等带来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可以增强教学直观性和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次学习让我领略了多媒体设计的独到之处,和以往认识的大大不同。多媒体课件可以利用声音、图像、文字等带来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可以增强教学直观性和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有很多教师容易忽略心理学中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规律”。在多媒体课件中频繁地出现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画面、声音和小动画,虽然能够达到吸引学生兴趣的目的,然而过于繁杂的画面和动画往往使学生分散注意力,不能专注于所学的内容,最终效果适得其反。因此,在设计课件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选用多媒体效果。要避免采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动画,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生物化学课件1 篇9
-高中物理教案——主备人 秦庆伟 1.下列物体能看做质点的是
()A.沿着斜面下滑的木块
B。研究斜面上的木块是下滑还是翻滚 C。电扇的叶片
D。自转中的地球 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很大,一定不能看做质点
B。原子核很小,一定能看做质点
C。同一物体在不同的情况中,有时可看做质点,有时则不可看做质点
D。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无实际意义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研究物体的运动,首先必须选定参考系 B。参考系必须选择地面
C。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时,选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所得出的关于物体运动的结论是相同的
D。选取不同的参考系,所得出的关于物体运动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的
4.诗句“满眼**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为()A。船和山
B。山和船 C。地面和山
D。河岸和流水
布置作业
教材第13页问题与练习
生物化学课件1 篇10
关键词:多媒体;化学实验;课件
多媒体在教学上的应用已经日趋广泛。课件已是现代教学发展的重要工具,利用课件不仅能准确生动的表达课堂内容,而且更具直观高效、取长补短等优势,那化学教师该如何利用多媒体课件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化学实验
运动的、色彩鲜艳的物体容易引起注意和思考。利用课件把化学反应做成动画,把微观粒子之间的反应转化为肉眼可见的动态变化,使学生一眼就能看到反应的历程和结论,如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是哪一个分子脱去羟基哪一个分子脱去氢呢,如果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则违反认知学习规律。因此教师可用flash做成动画模拟实验,把有机原子做成不同颜色的小球,通过小球之间的碰撞反应,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微粒的分开和结合的过程,加深记忆。在化学反应中,特别是一些特殊反应更能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如1.工业生产流程图等实验室无法完成的实验;2.反应太快或太慢的实验:如氯水的分解,钠与水的反应等;3.肉眼不易觉察的微观实验:如“Cu-Zn原电池的反应”;4.有危险的实验:例如爆炸、铁与氯气燃烧等;5.现象模糊的反应。如用动画模拟实验,既直观高效,还能让学生轻松学习。
二、利用课件把化学中抽象的内容做成三维动画
新教材中有些内容较抽象,例如在研究晶体时,常常涉及晶体的空间构型问题,如氯化钠晶体一个晶胞中有多少个钠离子、多少个氯离子,一个钠离子周围距离相等且最近的钠离子有多少个,教师仅用语言描述,学生进行空间想象很困难,因此可用diamond3.1做成相应的晶胞。通过对晶胞做适当角度的旋转,并对晶体中的原子和化学键的颜色加以调整,学生就能十分清晰深刻的认识晶胞的空间构型。还有高中化学中的原子结构、同分异构现象、手性分子、轨道杂化、许多反应原理等等,都可以做成三维动画,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学生一目了然。
三、利用课件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
对于重、难点知识部分,可做成闪动动画效果,闪动之后静止,以引发学生注意和思考。也可以把重难点知识做成特效文字,如金属字、浮雕文字、七彩文字等等,一般对于重要文字内容或关键性的知识点,还要用不同的字体、字号、字形和颜色加以区别。并把部分文字制成动画重复播放,以提醒学生关注,加深理解和记忆。
四、利用课件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课件即不能华而不实、也不能单调乏味。目前,国内外都提倡“快乐学习法”,“寓教于乐”等。可以利用课件引发兴趣。如在学习“硫的转化”内容时,网络上有很多关于火山爆发的视频都非常壮观,我把其中视频文件截取一段,导入到flash中做成课件,课堂上学生都聚精会神的观看,在火山喷发的场景中提出问题,学生都情不自禁的开始思考,产生了探究科学奥秘的强烈兴趣,然后我把每个问题选项做成按钮,选对答案,就跳出一种水果给予奖励的关键帧中,并用文字显示 “答对了,真棒!”,若选错答案,则出现一个用锤子不断砸头的动画,并用语言安慰“再想想”,这样学生都争先恐后的思考和回答,大大提高了学习质量。
五、利用课件加强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并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例如在学习海水中的化学元素时,把海滩晒盐的场景导入到flash中;再讲到氯气的性质时,把氯碱工业生产流程展示给学生观看;再讲空气质量时,播放空气质量报告等等。都能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加大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多媒体教学改变了教学的模式,充分发挥和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不仅精挑细选,还要善于发现、储备和处理图片、声音、文字、动画及与化学教学相关的素材,更要强化业务能力和电脑水平,不断提高、充实、改变自己,做一个具有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的“新教师”,才能成为新时代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化学教学》2008.3《计算机模拟在化学中的应用》张以群,石英
生物化学课件1 篇11
1《化学反应工程》网络课件的设计
1.1 网络课件的总体设计
《化学反应工程》网络课件主要参考了朱炳辰编写的《化学反应工程》[5], 根据相应的教学大纲, 确定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并指出了重点以及难点。尽可能的展示《化学反应工程》内容的完整性, 其内容主要包括:应用化学反应动力学及反应器的设计基础、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及宏观动力学、釜式及均相管式反应器、反应器中的混合及对反应的影响、固定床气-固相催化反应工程、气-液反应工程、流-固相非催化反应、流化床反应工程、气-液-固三相反应工程等, 网络课件的内容设计注重化学工程与工艺相结合, 基本原理与反应器设计相结合以及反应影响与传递影响相结合等, 使学生能够结合相关的内容达到对本课程整体的掌握, 达到融会贯通, 并且能综合应用本课程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产的问题。其总体设计理念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通过网络课件能够进行自主学习, 加深对课程的理解与掌握, 并能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为化工类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学生通过网络课件的课程教案、教学课件、在线测试等教学环节中达到对该课程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 从而体现出网络课件教学的优势。其教学主要包括课程教案、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工程案例、实验动画、在线测试、师生互动等各教学环节。每一知识点都有一些相关的链接, 学生由浅入深地学到与知识点相关的概念、原理、应用以及最新研究进展等, 学生通过这些链接可以扩宽知识面。网络课件主要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声音或动画来展示课程的主要内容, 生动形象的体现了课程中抽象的以及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实现对知识点的掌握。
1.2 网络课件的技术方案以及模块结构的设计
根据学校的网络与服务器情况, 该网络课件的技术方案如下: (1) 使用广西大学的网络与服务器; (2) 操作系统为Window2000; (3) 使用ASP语言开发IIS为网站服务器自主开发; (4) 使用Access数据库作为数据存储; (5) 使用FTP进行网站日常维护与更新。该网络课件的模块结构图1所示。
模块结构相当于一本书的目录, 简单、清楚明白的模块结构能够使学生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查找的内容, 该模块结构具有较强的层次性, 采用框架页面显示, 并带有箭头指示, 学生可通过模块结构箭头指向来对需要的内容进行快速导航, 以达到快速找到所需内容的目的。通过点击各个模块就可进入各个模块, 学习相应的内容。本网络课件的模块结构 (图1) , 子标题与主题联系紧密, 采用不同颜色标注, 层次分明, 并且安排有序。
1.3 网页结构设计
整个网页主要分成三部分, 上面放置一级菜单, 如课程教案、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工程案例、实验动画、在线测试、师生互动等。点击一级菜单可看到各子菜单, 一级菜单下面的主体分为左右两部分, 左边部分纵行放置各章节按钮, 点击按钮可直接进入各章节的学习。右边部分横排放置各章节主要内容的小窗口显示, 点击小窗口可全屏看到所需学习的内容。
1.4 网络课件内容设计
网络课件内容的设计不但要考虑正确传播教学信息, 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课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课程简介及大纲: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该课程的概述性描述、介绍该课程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课程体系 (教学体系) 中的地位、课程内容简介, 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相关课程或课程学习基础, 使学生对该课程的大致内容、课程内容及相关知识有简单的了解。按照学校教务处和专业培养要求编写《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包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理论教学及实验学时安排, 课程考核方式, 教材与参考资料等。使学生对该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要求、学习的重点等有较详细的了解。教学大纲是整个课程的纲领性文件, 在教学过程中, 将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 从事教学活动。
课程教案:课程教案是配套理论课教材的辅助材料, 主要包括每一章的教学目的、要求, 课堂讲授内容及学习重点、难点, 作业要求等, 随时提供查阅。
教学课件:以Power Point等形式制作的电子演示课件, 对一些难于理解的反应过程采用动画演示, 主要强调与该课程相关的重、难点知识回顾和加强, 解题思路和解决方案, 供学生自学或复习用。
教学视频工程案例:部分课程在我校录播教室进行教学并拍摄录制的教学视频, 对课程内容进行跟踪教学, 以便学生课后再对部分难点内容进行自学、复习等。收集部分重要化工过程中的反应器的案例, 采用视频、动画、文字等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些案例进行讲解, 通过对这些工程实例的展示、讲解, 培养学生的工程概念与动手能力等。
实验动画:包括各种虚拟实验, 部分难于理解的以及比较抽象概念等教学难点内容进行动画演示, 课程内容的动画阐释等。
在线测试:对历年本课程考试的试题及部分国内外著名大学该课程的试题进行汇总, 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工程》的核心内容。同时对学生理解能力和知识基础进行在线测试, 还可以对学生在学习、实验过程中易犯错误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解释。
师生互动:在本课程网站上, 设立师生互动栏目, 对部分难于理解的内容, 接受学生的在线咨询。
网络课件的内容主要以文字表示, 文字能够精炼、准确的展示出课程的主要内容, 在使用文字表示的基础上, 分别以不同的字体颜色来体现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易错点, 同时采用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体的组合来生动展示难理解以及抽象的内容, 让学生能够清楚的知道学习本课程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有效的针对课程的重点进行学习, 同时添加一定的背景颜色来使课件协调美观, 避免学生在阅读时产生视觉疲劳。
网络课程的界面如图2所示。
1.5 网络课件交互方式的设计
传统的课堂教学, 学生单一的听老师讲课而容易导致注意力不集中。通过网络课件与计算机进行交互, 能够使学生积极的思考, 发散学生思维, 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而高效的掌握本课程的核心内容。网络课件交互方式主要有人机交互、教学交互、实时交互、非实时交互等[6], 网络课件中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以及动画的结合, 促进学生与计算机进行交流, 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化学反应工程》网络课件中设计有以下交互的功能模块: (1) 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模块可以直接在师生互动模块中的学生提问版块发布信息或者与教师进行讨论, 以便广大师生共同进步。在问题查询版块展示了出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难理解的问题并加以解答, 学生可通过问题查询模块来寻找一些常见的问题的解答。 (2) 在线测试, 通过在线测试模块, 学生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发现自身的知识盲点, 进而针对知识盲点补充学习, 以达到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 提高教学质量。
2《化学反应工程》网络课件的特点及应用
(1) 《化学反应工程》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与授课老师的个人素质、教师的授课风格等有直接的关系, 同时部分老师的授课内容的侧重点可能会存在部分差异。在《化学反应工程》的网络课件中, 有老师的电子教案、有授课的课件, 有参与本课程讲授的老师的授课视频录像, 打破了老师人数、教师素质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充分利用各种优质教学资源, 学生可以通过自行上网查看这些资料、视频等, 通过对电子教案、课件、授课视频等与课堂教学时进行比较, 使学生能全面地掌握本课程的内容。
(2)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 学生只是听众和配角。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和记忆, 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同时, 《化学反应工程》的课堂教学的进度是统一的, 教师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模式, 都难以顾及全体学生在知识程度、学习风格、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都只能适应部分学生的需要, 不利于因材施教, 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化学反应工程》的网络课件是开放式的, 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就会成为一种必然的现象。在符合总体《化学反应工程》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 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通过对网络课件中的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及教学视频等开展学习;而课程和进度允许因人而异, 学生根据个人的情况, 可以对其中部分难于理解的内容进行反复学习、对其中的重点、难点进行重点学习;学生通过查找、探究和加工这样一个学习过程, 能够提高认知和思辨能力, 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 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提高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3) 目前的课堂教学强调知识的有效性和便捷性, 走的是一条“授—受”的路线。由于教学安排严密有序、整齐划一, 很难真正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网络课件的建设,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师生互动”栏目, 对学习中的重点、难点、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网络上的互动, 对部分学生反映难于理解的内容,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再进行讲解, 使得教师也必然地从教室中的主宰地位转换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4) 在网络课件中, 将会加入部分工业反应器的实际案例, 让学生对《化学反应工程》在实际化学工业中的应用有所了解, 按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培养, 对培养学生的工程概念和创新能力起到有益的帮助作用。
(5)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的优势专业建设点, 其中《化学反应工程》是该项目的重点建设专业主干课程。通过《化学反应工程》网络课件的建设, 构建符合“厚基础、宽口径、重工程、强创新、有特色”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卓越化工工程师要求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探索研究性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
3 结语
《化学反应工程》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开发为有效的辅助了化学反应工程的课堂教学, 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学习资源,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课程能运用多种学习策略来加深自己对课程的理解与掌握。网络课件的使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独立思考, 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了解学科前沿,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培养化工类高层次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荣立, 张宗祥, 孙经雨.无机与分析化学网络课件的研制与开发[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08, 25 (2) :241-244.
[2]黄晓萍, 肖虓, 李迅.《计算机图形学》网络课件的设计制作与体会[J].中国电化教育, 2003, (203) :64-66.
[3]杨斌久, 张波.“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 2010, 20 (5) :112-113, 120.
[4]黄勇.面向自主学习的网络课件的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 2008, 18 (10) :80-84.
[5]朱炳辰.化学反应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