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实验

2025-01-04

生物化学实验(共12篇)

生物化学实验 篇1

化学实验论文范文-化学实验论文范

文 化学实验论文

老年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

【摘要】目的比较硝苯地平缓释片和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老年高血压患者&。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因素与治疗措施

摘要:对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月在消化内科收治的182例消化性溃。

化学实验论文之异常成因与合理利用

化学实验论文之异常成因与合理

利用化学实验论文之异常成因与合理利用,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教学,实验教学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化学实验教。

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探究

学演绎的过程通过文字记载下来。实验前让学生写好实验报告、操作报告、程序过程。化学实验结束后可以分小组总结,写出化学实验报告,形成化学实验论文。每位学生还可以在班上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收获,最后形成化学综合成。

如何指导学生写化学论文

做实验并指导学生如何写化学论文做出描述。关键词:创造;化学;指导;论文,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04-225-01,两千多年前,老。

论文式实验报告在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实践

1]姚青,等.论文式实验报告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陕西教育,2016,:105.,王惠芳.探讨论文式实验报告的重要作用.考试周刊,2016,:21。

提高独立院校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

在的问题。由于经费紧缺,实验无法正常进行,严重影响了指导老师带学生和学生做实验性、设计型论文的积极性,限制了化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水平。为了更好的解决经费问题,独。

纠结的化学实验

应。在当年的中考中,最难的那道题正是这个实验的的再现。化学考试结束后,许多同学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有位化学老师就这道题写了一则论文还在杂志上发表了。实验做或不做的纠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

化学实验的开展与细化

国科技出版社,罗成“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革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王六新、李建《中学化学教。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

娟.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中国论文下载中心:学科教育.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三个动向.无忧论文网:教学论文,2016.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巨人网:教学论文,201。

微型化学实验主题论坛的设计与实践

学实验与传统实验的比较专区、微型化学实验论文赏析专区。1个开放式模块:与微型化学实验领域专家交流互动专区。而微型化学实验主题论坛的界面设计以简洁、明亮为基调,由绿、蓝、白3色组成,突出了微型化学实验的绿。

浅析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与管理,2001,18.,冯或.探究式化学实验教学的设计和实验.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xx。

教学档案的作用与管理

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教学,产生于教

学活动的档案――教学档案,是学校档案的主要组成部分。

变电站的施工管理其成本控制

摘要:当前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各种制度和技术手段不。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论文,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几点做法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论文: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几点做法,在长期的实验教学工作中,我对高中教材的实验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对一些实验进行了改进,取得了理想的实验效果.现将改进方法和体会介绍如下,希望与大。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论文

《考察周围的水域》活动建议方案,活动流程框图活动一:所需学习时间:分钟活动任务,活动内容,活动组织方式,评价方式,所需学习资源,活动二:所需学习时间:分钟活。

化学论文题目北京

习活动的实验报告;,4,小论文可以是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专题研究,化学学习方法和体会,化学实验心得,操作经验介绍等.,二,论文格式设置要求,1,论文格式:小论文一般包括封面,标题,正。

有机化学实验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开课单位:基础化学教研室,学分:2总学时:32h,课程类别:必修考核方式:考查,基本面向: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

综合化学实验i

《综合化学实验i》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课程名称:中文名:综合化学实验i,英文名:experimentofsyntheticschemistryi,二,课程性质:限定选。

生物化学实验 篇2

一、改革化学实验,培养学生能力

培养学生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学科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渠道和主要方式。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 故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因此,化学教师要积极探索改革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等能力。

1.利用电教手段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有些化学实验现象变化微小,可视性差,或者实验过程太快,现象稍纵即逝,可利用电教手段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视性和清晰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像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等,这些微观抽象,不能直接演示的实验可用电教手段进行模拟,便抽象为形象,变微观为宏观,变静为动,从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感官,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另外,化学实验都是通过实验现象反映实验结果的。要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善于对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归纳,积极思维, 以准确简明的表述、计算的方法得出实验结果。

对一个化学实验的全面观察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 1) 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2) 反应的条件: 加热、点燃、通电,催化剂等。

(3) 反应过程中有无发光、发热、发声的现象,有无溶解、沉淀、逸出气体、变色、产生气味等现象。

(4) 反应的剧烈程度。

实验现象的记录应与实验原理区分开,要重点突出,内容真实准确,语言简练,层次清楚。

对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分析,把握实验条件控制的要点,能找出造成实验成败的原因。

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制作,以培养创造能力

创造思维是所有思维水平最高,最有价值的一种思维形式。在实验教学发面,开展实验装置改进和微型实验制作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个过程中,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实验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出的每一个设想或方案,对实验的某些环节、步骤作出的每一点改进,设计出的每一种实验装置,所有这些对学生而言都可以称为创新,都是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对原有装置的改进,针对课堂教学中某些演示实验的不足之处,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鼓励学生对其进行改进、然后选出最佳装置。例如, 在做焰色反应的实验时,由于实验室中无铂丝,用燃烧匙有以下不足: 1现象不明显2损坏燃烧匙。学生在改进过程中积极踊跃,设计了很多方案, 最后采用在粉笔顶端挖一个小坑,装入药品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效果很好。 学生参与这些微型实验的创意,设计和改进的过程中既深化了化学知识又激发了创造潜质,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借助典型实验,加强思想品质教育

思想品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是化学教师应尽的职责。

在化学实验中加强思想品质教育,要着重抓以下三方面: 1借助典型实验恰当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例如,借助葡萄糖跟氢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 有机物的官能团是化学变化的内因,而反应条件是外因,反应条件不同有机物表现的性质就不同,葡萄糖在常温下跟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绛蓝色溶液是多羟基表现的性质,而加热时生成红色沉淀是醛基表现的性质,从而树立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和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观点。2借助典型实验增强爱国意识。例如: 借助侯氏制碱原理实验介绍侯德榜的感人事迹和我国纯碱工业的发展概况,激发学生建设祖国的使命感。3借助典型实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例如,中和滴定实验就需要学生既有细致的实验习惯,又有较强的自制力控制自我,自始至终耐心的遵循操作规则。性情较为急躁的同学做该实验时往往会犯以下毛病: 开始滴定时能做到“滴一滴标准溶液,摇一摇锥形瓶中混合溶液,看看颜色变化。”但连续滴了多滴标准溶液后,看不到指示剂变色,就失去了耐心,导致试验失败。因此教室可针对这个实验把训练自制力也作为一个试验目的,让学生体验到自制、耐心等意志品质也是保证式样成功的条件。

三、改进实验教法,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化学实验中,教师应从科学的方法论角度引导学生体会实验设计思想,启发学生探究实验现象与化学本质的因素关系,从而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例如,硝酸具有氧化性,可以和多种金属、非金属反应,课本为什么只演示铜跟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呢? 实验前让学生讨论以下几个问题,以引导学生领悟教材实验的设计思想: 要研究硝酸的氧化性,常见金属镁、 铝、铁、铜中选哪一种作样本跟硝酸反应最好? 学生联系金属活动性顺序可得出,只要演示铜和硝酸反应,自然可推测比铜活泼金属的反应情况。 另一方面,铜只有 + 1、+ 2两种价态选铜做样本可了解硝酸跟变价金属反应的情况,另外实验时用浓硝酸,还是稀硝酸? 还是两种酸都试验呢? 学生联系浓、稀硝酸性质差异很大,可得出浓、稀硝酸都试验的结论。

教学中,多做类似于这类问题的启发引导,可让学生体会到许多实验中包含着深刻的知识和方法的内涵。体会到这一点,学生便会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以上仅是笔者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素质的几点探讨,要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重视实验教学,并深入教改,在不断探索、不断改革中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摘要: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渔”,这句话道出了方法的重要性。在化学实验中,教师应科学的方法论角度引导学生体会实验设计思想,启发学生探究实验现象与化学本质的因素关系,从而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生物化学实验 篇3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学策略 生物不仅是初中实验教学的重要课程,而且在落实与实践素质教学方面也起着关键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其重点在于结合教材上的知识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本文就侧重于研究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重在改变理念与教学方式,展现生物实验的神奇与魅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

一、现阶段初中实验教学中的典型问题

在现阶段的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最严重的两大问题:(1)教师对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再加上我国教育行业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思想比较陈旧,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对许多知识都简讲,尤其是对一些生物实验就像讲语文课文一样,以言语带过,讲解的不够到位;(2)有的教师确实在教学中进行实验教学,但是都是老师做实验,学生在一旁观看,这虽然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不足以让学生发现实验中的问题,只有学生亲自去做实验才能更好地把握实验的重点、知识的重点,才能加深对知识的了解,所以在接下来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首先要解决这两大问题,才能有效地提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

二、教学有效性的方式

1.生物是一门探究性实验的课程,教师要利用生物实验的神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做演示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实验的神奇与奥妙;其次,再给学生讲解实验步骤,让学生亲自体验生物实验的神奇与奥妙,教师在旁边对学生进行引导,有些学生在实验失败后比较丧气,会放弃做实验,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克服此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实验的乐趣,激发了兴趣,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去做实验,这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同时还培养了创新思维。

2.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与实验方案,增强生物实验的效果。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以优化实验的内容以及实验方案为主,在内容的选取上要适合学生做实验,在实验的方案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创新实验方案,最终做到熟悉实验,简化实验方案,以最简单的方式来完成实验,这样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

3.实验本来就是在探究某个问题,所以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提议,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以及学习的兴趣。从当前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来看,教师在实驗教学方式上比较死板,要求学生必须要以自己的实验步骤为主,而且对学生提议不加采纳,忽略学生的发散思维,这就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所以在以后的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提议,对于好的建议可以积极地采纳,尤其是在实验结束后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地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这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的来说,实验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此也希望所有的初中生物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不断创新,充分展现生物实验的魅力,增强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杨富春.生物实验课的点滴体会[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03).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 篇4

实验课的开设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我们将虚拟实验教学、在线教学(e-learning)融入到生化实验教学中,成为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补充。

本文主要阐述了实验教学改革中不同教学方法的优点及不足。

关键词: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虚拟实验教学;e-learning平台

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及方法来研究生命现象,阐明生命现象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在医学院校所开设的生物化学课程在内容上和理工科院校的有较大的不同,增加了许多医学内容,与其他医学课程内容紧密联系,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医学生物化学的内容较深,涉及范围广,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单纯只局限于书本知识的话,学生很难透彻理解所学内容。

在现今社会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学生们除了学习医学理论知识以外,还必须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生物化学实验课的开设,给了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全过程的机会,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结果分析能力及严谨的科研作风,加强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拓宽学生视野,并为将来从事科研实践活动打下基础[1]。

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也需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改革更新。

一、课堂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医学生的动手能力必不可少

现今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已经不单纯是掌握好书本知识,更多的是需要如何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生产中。

化学实验室学生实验守则 篇5

化学实验室守则是学生实验正常进行的保证,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以下规则:

1、学生在上实验课前须按教师要求进行预习。

2、进入实验室后保持安静,按排定座位就座,未得教师许可不得动用实验用品。

3、实验开始前,要认真清点、检查仪器、明确仪器规范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否则不得动手操作。

4、使用药品时,要求明确其性质及使用方法后,据实验要求规范使用。禁止使用不明确药品或随意混合药品。

5、实验中,保持安静,认真操作,仔细观察,积极思维,如实记录,不得擅自离开岗位。

6、实验室公用物品(包括器材、药品等)用完后,应归放回原指定位置。实验废液、废物按要求放入指定收集器皿。

7、爱护公物,注意卫生,保持整洁,节约用水、电及器材。

8、如遇意外事故,应沉着、镇定,及时报告老师,妥善处理。

9、实验完毕后,要求整理、清洁实验台面,检查水、电源,打扫实验室卫生。

生物化学实验课授课教案2014 篇6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构成蛋白质的基本成分及主要连接方式;

2、呈色反应的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纲要 凡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物质,在碱性溶液中双缩脲与铜离子作用生成紫红色化合物

肽键的数目不同,产生双缩脲反应的颜色也不完全相同,在淡红色与紫红色之间一切蛋白质都有双缩脲反应

4凡含有游离a-氨基酸的蛋白质,胨,多肽及氨基酸(脯氨酸及羟脯氨酸除外)均可在中性溶液中与茚三酮共热呈现兰紫色反应,即茚三酮反应

思考题:

举例几种代表性的蛋白质呈色反应?

主要参考书:

陈毓荃《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科学出版社,2002

赵永芳《生物化学技术原理及应用》(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2 实验学时:

学时《生物化学实验》教案 蛋白质的变性、沉淀、凝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观察各种理化因素对蛋白质性质的影响

2、分析和掌握变性、沉淀、凝固之间的联系和差别。教学内容纲要

1、重金属盐类(铅、铜、银、汞等盐类)可与蛋白质的游离羟基生成不溶的蛋白盐沉.2、蛋白质溶液加热,增加分子碰撞,当分子动能达到凝固温度临界值时,其冲动力使键断裂破坏分子内部立体构型,而失去天然蛋白质的性质,溶解度减小,而形成不可逆的沉淀

3、蛋白质水溶液中加酒精至相当浓度时,酒精使蛋白质胶体粒子脱水,从而降低蛋白质在溶液中的稳定性,而产生沉淀,若迅速加水,稀释减低酒精浓度,沉淀可复溶。但如酒精接触时间过长,引起蛋白质变性,则沉淀不能复溶。思考题:

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主要参考书:

陈毓荃《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科学出版社,2002

赵永芳《生物化学技术原理及应用》(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2 实验学时:

学时 《生物化学实验》教案

蛋白质的两性反应和等电点的测定

教学目的和要求

1、学习了解蛋白质两性解离性质。

2、掌握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的方法。教学内容纲要 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虽然大多数的氨基与羧基以肽键结合,但总有一定数量自由的氨基和羧基,以及酚基、巯基、咪唑基等酸碱基团,因此蛋白质和氨基酸一样是两性解离电质。调节溶液的PH,使蛋白质所带正负电荷数相等,净电荷为零,以兼性离子存在,此时溶液PH为蛋白质的等电点。思考题:

等电点测定的方法有哪些?

主要参考书:

陈毓荃《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科学出版社,2002

赵永芳《生物化学技术原理及应用》(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2 实验学时:

学时

《生物化学实验》教案 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怎样鉴定淀粉酶具有

专一性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酶的高效性、特异性及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2、了解抑制剂的特殊性质和应用等。教学内容纲要

1、证明淀粉酶是具有底物特异性的酶,只能作用特异的底物---淀粉,淀粉酶活性大小可以用反应速度来表示,酶促反应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2、酶活性大小可以用反应速度来表示,即在单位时间内,酶催化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来衡量。

3、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称为某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高于或低于此温度,均使酶的活性下降。思考题:

唾液淀粉酶的作用是什么? 主要参考书:

陈毓荃《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科学出版社,2002

赵永芳《生物化学技术原理及应用》(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2 实验学时:4 学时《生物化学实验》教案 血清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血清蛋白质含量的双缩脲法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检测方法。教学内容纲要

1、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能与铜离子作用,生成紫红色化合物,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许多肽键,与双缩脲类似,也能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颜色反应,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

2、血清蛋白含量测定方法

3、血清中蛋白测定的应用 思考题:

血清中含有哪些蛋白?

主要参考书:

陈毓荃《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科学出版社,2002

赵永芳《生物化学技术原理及应用》(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2 实验学时:2 学时《生物化学实验》教案 血清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血清蛋白质含量的考马斯亮蓝染色法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检测方法。教学内容纲要

1、考马斯亮蓝(Coomassie Brilliant Blue)测定蛋白含量存在着两种不同颜色形式,红色和蓝色。此染料与蛋白质结合后颜色由红色形式转变成蓝色形式,最大光吸收由465nm变成596nm。在一定蛋白质浓度范围内,蛋白质和染料结合符合比尔定律(Beer’s law),因此可以通过测定染料在595nm处光吸收的增加量得到与其结合的蛋白质量。本法测定范围为10~100μg蛋白质。

2、标准曲线的绘制方法

3、蛋白检测的测定精度 思考题:

BCA方法的基本原理?

主要参考书:

陈毓荃《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科学出版社,2002

赵永芳《生物化学技术原理及应用》(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2 实验学时:2 学时《生物化学实验》教案 血清中葡萄糖含量测定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影响血糖的因素。

2、掌握分光光度法进行血糖含量测定的标准曲线法。教学内容纲要

1、葡萄糖在加热的有机酸溶液中能与某些芳香族胺类,苯胺,联苯胺,邻甲苯胺等生成有色衍生物

2、利用葡萄糖在醋酸溶液中脱水后,与邻甲苯胺缩合,生成青色的Schiff碱 思考题:

邻甲苯胺溶液配置方法是什么? 主要参考书:

陈毓荃《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科学出版社,2002

赵永芳《生物化学技术原理及应用》(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2 实验学时:4 学时《生物化学实验》教案 血清中胆固醇含量的测定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血清中胆固醇检测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掌握醋酸酐法和邻苯二甲醛法比色法等检测方法。教学内容纲要

胆固醇的测定临床常用的比色法有两类:

1、固醇化的氯仿式醋酸溶液中加入醋酸酐-硫酸试剂,产生蓝绿色。

2、固醇的醋酸、乙醇式异丙醇溶液中加入高铁-硫酸试剂产生紫红色。由于胆固醇颜色反应特异性差,直接测定往往受血液中其倔因素干扰,所以精细的方法是先经抽提,分离及纯化等步骤,然后显色定量。实验采用醋酐-硫酸单一试剂显色法。本法测定100ml血清总胆固醇的正常值为125~200mg。

醋酐能使胆固醇脱水,再与硫酸结合生成绿色化合物。

胆固醇及其酯在硫酸存在下与邻苯二甲醛作用,产生紫红色物质,此物质在550nm有最大吸收,可用比色法定量测定。胆固醇含量在400mg/100mL之内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本法优点是操作简便(无需将样品中的胆固醇抽提出来获去除样品中的蛋白质),灵敏稳定。

3、蛋白检测的测定精度 思考题:

胆固醇可以转化为哪些生理活性物质?

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是什么? 主要参考书:

陈毓荃《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科学出版社,2002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 篇7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核心和基础学科, 其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 生物化学实验作为验证和解决生物化学所涉及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是十分重要的。生物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实验项目设置上, 对不同的专业开设不同的实验项目, 主要依据专业的要求、实验的课时、实验的条件而定, 相对不同的专业采用不同的授课内容。针对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制药等专业, 除了基本实验要增加技术性强的综合性大实验, 还要增多设计性实验的条件, 这样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内容才会对其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有加强促进作用。

一、实验课程的设置

(一) 基本实验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实验内容, 着重于生化实验的基本技术, 对生化实验的基本技术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如滴定技术、离心技术、层析技术、电泳技术、分光光度技术等, 涉及的内容包括氨基酸、蛋白质、核酸、酶、糖类和脂类等的定性、定量分析及分离纯化。例如氨基酸的纸层析、维生素C的提取及含量测定、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等等, 以基础技术为依据, 围绕着经典的实验设计教学。经典实验操作程序十分严谨, 可行性强, 有利于学生对实验技能和原理的掌握。对生化实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是开展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基础, 是科学研究的基本。由于是经典的实验, 因此结果的精确性与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具体操作相关, 学生在实验中每一步操作都应尽可能地规范、精确, 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学生养成良好、认真的实验习惯, 对其以后的学习、科研和工作也会产生深远影响。

(二) 综合性实验

开设蛋白质的提取与分离及含量测定, DNA的提取与含量测定等综合性实验, 要求学生从实验所需试剂的配制开始, 逐步进行。样品的制备、分离、测定和结果分析, 有机地将各个实验内容与环节结合起来, 使学生对实验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认识。比如蛋白质的提取与分离及含量测定, 选取不同的实验材料, 如血清、蛋清、牛奶等等, 分离出球蛋白和白蛋白, 再从球蛋白中分离出γ-球蛋白, 分别测定各种蛋白及总蛋白的含量, 分析各种蛋白含量的比例。通过这一阶段进一步培养并提高学生实验的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打牢实验基础, 就已初步具

通过综合性实验的训练,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使学生的科研技能和科研素质显著提高。

(三) 设计 (研究) 性实验

由于生物化学实验课课时和内容的原因, 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无法充分发挥。只局限于实验课的课堂教学, 不能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需要, 为了弥补这种情况, 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实验室, 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相关工作或根据实验室具体的实验条件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设计实验。在此期间, 教师根据自己科研项目情况或学生兴趣方面情况, 帮助确定学生实验部分的选题范围和方向、学生分组、教师指导各组学生查阅文献确定选题、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参与完善可行性实验方案、学生具体操作实验、实验结果分析、数据的处理、论文的撰写、总结经验等所有环节。通过这类设计性实验, 可以让学生较早地接触到科研实际, 掌握科研程序, 从中可以体会一项科学研究工作的全部内涵, 在获得知识的同时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 掌握科学研究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 既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又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兴趣。

二、结语

总之, 通过实验改革, 在整个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以及设计性实验的整体设置对理论教学做了很好地实践和补充, 实验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增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改变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为中心, 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不断进行实验课程的改革, 逐步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 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 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从而培养高素质生物学人才。

摘要: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是对生物化学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实践, 对于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以及科研能力的初步形成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验教学课程设置的改革, 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参与实验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姜彦, 张伟伟, 冮洁.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对理论课教学的促进.高师理科学刊, 2007, 27 (5) .[1]姜彦, 张伟伟, 冮洁.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对理论课教学的促进.高师理科学刊, 2007, 27 (5) .

[2]张立立, 郭恒俊, 田明.改进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 25 (9) .[2]张立立, 郭恒俊, 田明.改进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 25 (9) .

生物化学实验 篇8

以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有效性,这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而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则恰恰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一项重中之重。曾有著名学者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由此可见,问题情境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现阶段,科学有效的问题情境创建不仅是广大化学教师积极探索的一项课题,同时也是实现学生课堂主体,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展开探究,继而感受化学知识生成的重要途径。而在传统的课堂中,受到时间、设备、材料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得学生亲自参与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基于这个现状,本校开设了基础实验化学这门选修课,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参与实验,并在学生中引起了好评。

在学习了专题2和专题3之后,虽然学生对大多数离子的检验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依然存在着相应的不足和短板。比如:四氯化碳萃取的是碘离子还是碘单质等。因此,笔者在课堂中将全体学生进行了分组,并设计了一道平日常见的问题供他们讨论。之后,再由两组各选代表到讲台上讲解、操作。适度地将课堂交给学生,不仅可以有效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进一步的了解。本课致力于考查学生对离子检验知识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培养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习惯。

二、教学流程

流程1:课前学生根据实验题目以小组为单位确定实验方案

流程2:小组分别选取代表,且每个小组有7分钟的实验时间

流程3:第一组展示由教师点评,以后由其他小组评价展示组的实验方案。

流程4: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进行总评。

三、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课前讨论:小组设计方案。

已知某溶液中已经存在K+、Na+,还可能存在NH4+、Fe3+、Fe2+、I-、SO42-、CO32-,根据提供的试剂和仪器,设计检验实验,确定溶液中各离子存在与否。

实验试剂:pH试纸,红色石蕊试纸、氯化钡溶液、稀硝酸、稀盐酸、淀粉溶液、稀硫酸、硝酸银溶液、双氧水溶液、浓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钠溶液、四氯化碳溶液(150ml)、蒸馏水、硫氰化钾溶液。

实验仪器:酒精灯、试管若干支、试管夹、火柴、洗瓶、胶头滴管、试管架、镊子。

附:待测溶液(学生事先未知):碘化钾、碳酸钠、硫酸钠、硫酸铵的混和溶液150ml。

要求: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将实验方案以框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小组确定方案后,当实验完成后再由小组进行统计,归纳所含离子。每个小组有7分钟的展示时间。

附:待测溶液(学生事先未知):碘化钾、碳酸钠、硫酸钠、硫酸铵的混合溶液150ml。

由于学生事先并不知道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所以本次实验对于学生而言为探究性实验,其中隐含的未知因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探究点】这里的离子检验存在很多干扰,①若直接滴加硝酸银,产生的硫酸银、碳酸银会干扰碘离子的检验,而亚铁离子的浅绿色在浓度较稀的时候颜色不容易分辨;②若直接滴加氯化钡,则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均会产生白色沉淀;③在检验I-的时候,一般会采取先用一种氧化剂氧化,将I-氧化为I2,这个时候可以用四氯化碳和淀粉溶液来检验。可是当离子浓度较小时,萃取途中不易看出颜色变化,而如何排除离子的干扰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无疑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学生展示及评价】

学生展示方案一:

(1)观察颜色,若溶液呈无色,可判断不含有Fe2+和Fe3+。

(2)取少量待测液体,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继续滴加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而未见到淡黄色沉淀,则证明存在SO42-、CO32-,而不存在I-。

(3)另取少量待测液体,加入氢氧化钠,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证明有NH4+。

最终结论:溶液中含有SO42-、CO32-、NH4+;不含有I-、Fe2+和Fe3+。

教师点评:此方法说明了学生对于离子检验问题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区。比如在(2)中加入稀盐酸引入了Cl-杂质,当这个问题在笔试中作为一个判断题时,学生能很快发现这个明显的错误。在学生互评环节,同学也可以指出这个错误。但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学生自行设计时,这个问题便会立即显现出来,这是其一;其二,若I-浓度较小时,即使没有Cl-的干扰,白色浑浊中夹杂的黄色AgI也不容易被观察到。由此可见,加深学生对理论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巧,并将两者结合,这是当前学生学习化学过程中亟需提高的一项能力。

学生展示方案二:

(1)观察颜色,溶液呈无色,可判断无Fe2+和Fe3+。

(2)取少量待测液,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盐酸,无气体产生且沉淀未见溶解,则判断溶液中无CO32-,而存在SO42-。

(3)另取少量待測液体,加入氢氧化钠,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证明有NH4+。

(4)另取少量的待测液体,加入稀盐酸和过氧化氢,振荡,滴加淀粉溶液变蓝,则证明有I-。

最终结论:溶液中存在SO42-、NH4+、I-;不存在其他离子。

学生点评:此结论与实际情况不同。在理论上该方案存在可操作性,实际上在第(2)步的操作中,加入氯化钡之后,溶液变浑浊,而此时滴加稀盐酸,由于溶液浑浊,肉眼无法观察到是否有气泡产生,而在浑浊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沉淀是否出现部分消失也很难观察到,因此,所下的结论会与实际情况相悖,正确的操作步骤则是先让浑浊的溶液沉淀下来,然后再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体,则证明原溶液中存在CO32-。

学生展示方案三:

(1)观察颜色,溶液呈无色,可暂定不含有Fe2+和Fe3+。

(2)取少量待测液体,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证明原溶液中存在CO32-。再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原溶液中存在SO42-.

(3)另取少量待测液体,滴加NaOH,无明显现象,则确定溶液中不存在Fe2+和Fe3+,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证明有NH4+。

(4)另取少量待测液体,滴加稀盐酸和过氧化氢,再加入CCl4,振荡,下层显浅紫色,则证明存在I-。

最终结论:溶液中存在SO42-、CO32-、I-;不存在其他离子。

学生点评:在观看前面两组同学操作的同时,第三组同学也迅速作出了调整。调整的时候,第三组学生对干扰例子的排除的因素以及其可操作性进行了分析,从而确保本组检测步骤符合要求。

教师总评:这个离子检验题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干扰性,三组同学在设计实验方案的时候都经过了认真思考,虽然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但总体来看还算达标。实际的操作和理论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偏差,这是很正常的。因此,我们不仅要把理论知识掌握扎实,更需要在实验中运用起来。例如,Fe2+在浓度较小的时候浅绿色并不明显,不容易被看出来,因此不能简单地通过颜色来判断,因此,在滴加NaOH的过程中需要额外强调。

检验试剂的选择也需要注意灵敏度。例如在I-检验过程中,当第三组同学完成萃取时,由于振荡不充分,发现浅红色不是很明显。而且由于I-浓度本身较低,氧化后得到的碘单质不多,本身萃取的时候就不容易观察,因此萃取过程一定要振荡充分,否则分层现象将不明显。

教师一边演示一边点评:

若得到含碘单质的水溶液后,换用淀粉溶液来检验,则蓝色非常明显,淀粉溶液在检验灵敏度上比四氯化碳要强,因此在选择试剂的时候要注意灵敏度的把握。例如,如果你想再次确认Fe3+不存在,就可以用靈敏度更高的KSCN溶液来检验,如果溶液没有呈血红色,则Fe3+就可以确认不存在。

演示:取待测液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

另外,在设计过程中,看到部分同学直接用CCl4来萃取I-、检验I-的存在,这里需要强调一下,CCl4萃取的是碘单质,只有将I-氧化为碘单质后才能被萃取,这也是很多同学的误区。

演示:向碘化钾溶液中直接加入CCl4,无明显现象。

四、案例反思

本节课以某道离子检验题作为案例,让学生自行设计演示实验,并鼓励学生自行参与、自行操作,这是对学生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的一次考验。而有趣的是,在本次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操作环节中还设有“同学互评”这一环节,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展开互评,继而加深学生对离子检验的理解和认知,同时还能间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进一步掌握实验步骤。

化学需要实践,只有良好的实践与体会,学生才能更加深刻地把握知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严格避免“纸上谈兵”,必须做好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不过,有些实验在理论中可以轻松完成,但挪到现实中时却存在许多的限制因素,从而发生预想之外的情况。这时,必须指导学生及时对实验方案进行改良。这样,便间接培养了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此外,学生天性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而对未知溶液的探究恰恰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让他们产生“这里会出现什么?生成什么?产生什么?”的疑问心理。而正如某位英国学者所言:“一无所知的人不会怀疑任何事情。”在这种好奇心和疑问的驱使下,试问学生又怎么会学不好化学呢?

此外,选修课的评价方式不能仅仅停留在笔试上,还可以适当地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他们的操作熟练度以及个体存在的某些问题。从而让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而正如上述所言,这堂课不仅仅考查了学生对离子检验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还间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从而为最终选修课考核提供了宝贵依据。

生物化学实验 篇9

生物化学是护理学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介绍生物体(人体)内的物质组成、化学变化(代谢)及其调节和它们与机体的关系,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在分子水平上认识病因,加深对疾病治疗原理的理解。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基础不好,很难将生物化学的知识与专业课知识衔接。这就要求教师将生物化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从根本上学好生物化学,并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针对本院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风格和特点,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探索,提高了教学质量,现介绍如下。

1结合临床,精选实验内容

依据生物化学课程理论课时的安排,对实验内容进行相应的优化整合,精选了8个实验,每个实验用2个学时完成,占整个生物化学总学时的2/5。同时遵循循序渐进、基础到综合、与临床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安排实验项目,具体实验课程内容安排。精选出来的`8个实验中,实验三、实验四、实验五、实验七、实验八都是与临床紧密结合的,要求学生不仅会判断最终数值的临床意义,而且掌握检测原理及方法。删除一些陈旧过时、与基础化学实验内容重复的实验,增加相关现代化仪器分析实验内容,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以后进入临床工作做准备。

2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课开展小班教学,实行分组制度,一般4名学生一组,争取让每名学生都动手参与。每次实验都安排在理论学习之后,学生首先要对实验的原理有所掌握,在了解了整个实验的原理后设计实验,先将整个实验流程列出,再设想在实验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要重点注意的地方。在这些问题都解决之后,动手实验。每个实验开展之前,负责实验课的教师都会先做预实验,及时发现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了解实验条件是否满足实验需求、药品等是否失效,保证学生实验的正常开展。

3加强对学生仪器使用的培训

对于基础仪器,例如滴定管、量筒、容量瓶等,不再多加培训。对于临床实验中要遇到的仪器,比如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灭菌仪等,不仅要讲解仪器的原理,而且要反复给学生演示。如在离心机的使用培训中,一定要让学生注意离心前将离心的样品两两配平;离心机启动后,要等待速度提升到所需的转速后才能离开;离心机使用完毕后,要及时清洁离心机及相关器皿等。由于学生分组较多,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不停巡视,一旦发现学生错误的操作应及时纠正,使学生掌握常用仪器的规范操作,避免学生在进入临床工作后发生事故。

4实验技能单独考核

传统的生物化学课程考核理论成绩占80%,实验成绩占20%,且实验考核成绩一般以学生交的实验报告为依据。有些学生为了得高分,不管实验是否成功,就根据理论值编造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报告评定实验成绩已不能适应实验教学的要求。为此,我们单独对实验技能进行考核,并且将实验成绩的比例加大,提升到30%。此外还要对学生的实验课出勤、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及实验态度等做相应评分。这就要求教师观注每名学生,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每次实验其实就相当于一次考核,最后8个实验的平均成绩就是该生最后的实验成绩,按30%计入期末总成绩。虽然这样教师上课比较麻烦,但是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5加强学生环保意识

在学生生物化学实验过程中加入环保意识的教育也很重要。生物化学实验要用到很多化学试剂,比如醋酸、甲醇、酚类试剂等,这些试剂在最后处理的时候,不能随意倒入下水口,而应该回收在相应的废液缸中。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化改革论文 篇10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老师要摆脱传统教育观念,做到以实验为主,课本为辅。注重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实验,验证书本上的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探讨。教学的场所也不一定要局限在课堂或者实验室,老师可以脑洞大开引导学生运用生活中所见到的东西进行相关实验,不要让生物化学知识仅局限与教室或者实验室。在实验前,让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理论进行预习,而不是由老师一步一步去讲解分析。让学生独自或者合作完成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做实验的时候不要只进行一遍,老师要鼓励学生多去做对比性的实验[2]。例如在蔗糖酶试验中,往往是通过细胞自溶的方式进行提取,如果进行研磨、搅碎、高温预热会不会对实验的结果会提取时间产生影响呢?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在提取蔗糖酶的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是最好的?在实验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通过不同角度来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的实验结果,启发学生善于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3]。加大实验评估在整个生物化学实验过程的考核份额,在对实验进行评估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多个角度来进行[4]。不要只注重实验结果,更应该注重学生在操作实验的行为规范和随后清洁,关注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步骤思路是否清晰,实验目的是否明确,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所依据的理论是否合理。

2.2开放实验室,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

生物化学实验涉及的实验以及多种多样,学校在加大自身的实验室建设的同时也要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保证实验室在开放的同时被得到正确的使用和保护。例如有学生或者以学生组成的小组需要使用实验室,可提前三天提交实验室申请表,内容包括申请人、申请时间、使用时间、需要使用的相关器材等。要注意因课程需要使用实验室要和学生自发的使用实验室的时间错开。教育教导学生在使用完实验室一定要将实验室收拾干净,将所有使用过的器材处理干净后放回原位,方便实验室的下一次使用。2.3建立完善的生物化学实验的资料数据库学校可以通过互联网根据目前全球的生物化学实验及相关内容建立一个资料数据,定期进行更新,保证生物化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相关的数据资料方便相关是实验研究。同时也可以弥补因为相关教材没有及时更新所带来的不足。

3结论

生物化学实验 篇11

[关键词] 生物化学实验 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

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大分子物质结构与功能、物质的代谢与调节、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调控等诸多生命现象的科学,是生物类学科专业学生必修的重点专业基础课程。该学科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开展实验教学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生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使其正确和较熟练地掌握比色、层析、电泳、离心等生化基本实验方法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一向注重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将《生物化学实验》单独设课,增加实验课程的理论教学,改进了实验教学方法。

传统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内容较为单一,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传统的生化实验教学是在理论教学中对应安排一些实验环节,并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实验,内容多以验证性或训练性实验为主,独立的操作性实验多,综合性实验少,陈旧经典实验多,反映生物化学学科新技术进展的实验少。生物化学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前沿性和交叉性,目前生化实验技术不再局限于经典的基本技术的使用。还需要和当前发展的相关技术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本学科技术发展的前瞻性认识。

2.考核标准和授课模式不合理

当前学生学习课程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造就了“高分低能”的人才。以往的实验考核成绩的衡量常常以实验报告为主,造成学生对实验课重视程度不够;往往是,教师在实验前将实验原理、步骤、甚至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都一一交代清楚,大多数学生只充当“实验记录员”的角色,被动地接受和机械地记忆,在教师设计好的框架里进行实验操作,将教师所讲的当成真理,自己很少去思考,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受挫,实验结果出现偏差,缺乏思考,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3.学生实验时间少,动手机会欠缺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最有效的途径。近年来随着我校学生扩招,实验空间缺乏,实验课程分组人员较多,学生参与动手的机会减少;学生选课体系复杂,授课时间的冲突,将部分实验课程课时量缩小,实验课内容简化,无形中实验课程教学被削弱。

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

1.划分实验教学模块,完善教学内容

以生化技术体系作为主线,划分模块,完善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加强学生对实验技术的重视和认识,既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又加强了学生的技能。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实验中心实际出发,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要求,以基本技术为起点,包括:分光光度技术、电泳技术、离心技术、层析技术、生物大分子提取等。以生化技术体系为主线的同时,并涵盖各个相关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性质。由于我校生物学科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课程均单独设立实验课程,生物学科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内容以“生物大分子的提取、纯化以及性质研究”为主,并结合当前生物大分子研究的前沿技术,开展相应的综合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例如“细胞色素C的提取纯化”、“凝胶过滤法分离血红蛋白”、“魔芋多糖的提取、含量测定及还原糖成分分析”等综合性实验。

2.改变授课方式,建立新的实验教学模式

改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然后完全按照实验指导操作的被动的实验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形式交叉使用,即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出思考题,要求学生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思考题作出研究性的探讨。动物肝脏DNA的提取实验完成后,给学生思考题“动植物总DNA或RNA提取的方法主要有哪些?以猪脾脏DNA提取为例试述每步骤主要原理是什么?如何判断所提取DNA的纯度?”让学生在查阅资料时,积极动脑思考;归纳式教学法, 通过仔细观察、分析零乱的实验现象, 得出抽象的规律和原则, 让学生透彻理解所学的知识, 使之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 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开放性思维能力。例如细胞色素C的提取实验中,提出“试以细胞色素C的制备为例,总结出蛋白质制备的主要步骤和方法”这一问题,让学生总结中积极思考。问题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多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综合性、设计型实验2~3人一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修改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准备,配置溶液、培养实验材料,组装或调试仪器设备、测量数据、数据分析、结果讨论等,鼓励学生撰写一篇科技论文格式的研究报告。

改革实验教学的考核方式

1.将以往“以实验报告为主“的考核方式改革

将实验教学考核由几个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40%比例,实验动手操作考试成绩占40%的比例,理论成绩占到20%的比例;实验报告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学生主要侧重学生对实验过程及原理分析、课后思考题认知深度的考察,鼓励学生对实验步骤进行综合分析,并在实验报告中反映出每一步骤的基本原理。在较大程度上避免了仅参考实验结果无法区分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际掌握程度的局限性。

2.增加了实践操作的考核,使得学生实验过程中重视实践操作

实验操作不是简单重复书本上现成的每一个步骤,其中包含着许多理论知识,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改掉“一观二看”的做法,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动脑,积极动手,培养了严谨的科研态度以及团队意识。实验动手操作考试中从本学期开始的实验课程中抽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实验,实验相关的试剂和材料由实验老师准备,学生当堂抽签决定所要考核的实验内容,重新组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内容,并对相应的实验数据分析,学生在考核过程中认真仔细,操作熟练,整个实验考核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与平时学生重视实践操作以及实验时间的保证都分不开的。

3.加强实验总结

实验教学课程结束时,每组对实验课程进行总结,并以ppt形式进行汇报总结,各组学生充分调动积极性,各尽其能,总结报告形式多样,风格各异,整个总结报告气氛活跃,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将本学期所开始的实验课程,从实验方法、实验原理、实验材料等不同方面总结归纳,充分理解了实验相关原理。

绩效与探讨

1.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通过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对实验研究的兴趣;对实验原理探究过程的引导,调动了学生对生命科学现象与规律的探求热情,使实验课不再单纯是动手操作课程,而是学生探究知识科学规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强化了学生基本专业技能的训练

作为生物类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项目的设置,基本涵盖了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的要求内容,通过反复的应用实践、综合演练,不断强化着学生对专业技能的认知。

3.学生专业素质得到了提高

综合型实验大的教学设计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所掌握的生化基础知识,在查阅相关文献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方案,最后通过实验结果获得了对实验课题的深度认知。这种教学过程紧贴教学大纲要求并充分结合理论教学知识点,所以是学生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有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

4.探讨

实验课程的改革和实践是一个不断探讨、不断实践的过程。我们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1)教学计划时间与实验项目所需时间之间存在着一定矛盾;(2)教学面积、实验设备数量等客观因素对教学实践应用的限制;(3)网络资源如何更加有效应用并逐渐成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以上问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提出解决思路并进行大胆的验证。

参考文献:

[1]欧阳立明, 欧伶.生物化学教学的战略和战术[J].微生物学通报,2007,33(2):181-183.

[2]韦跃宇,蔡玲斐.高校实验室开放的探索[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27(5):346-348.

[3]谭红铭,黎丽娥.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21(5):51-53.

[4]庄京, 彭卿, 王训. 谈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观念[J].大学化学, 2010, 25(1):13-15.

[5]金勇丰,李霁, 邵爱萍.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2):86-88.

[6]罗萍.浅谈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中外医疗,13:189-120.

[7]刘智运.论高校研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J].中国大学教育,2006,2:24~26.

生物化学实验 篇12

(一) 考核方式评及分标准

为了使实验评分标准能定量化、科学化, 对各个环节确定了相应的评分值。在生物化学综合实验考核中, 平时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 期末实验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考核和期末实验考核各考核指标的分值如表1所示。

1. 平时考核的内容及标准。

(1) 平时考核的内容。以学生每次实验的实验项目为内容, 在实验教学中非常重要, 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和积极性。 (2) 平时考核的标准。为客观公正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 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考核方法和标准不同, 为了通过实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信心、责任感、独立性的目的, 带课教师要做到客观公正,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做好实验指导工作, 严格按照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量化评定。表1中只列出了考核指标, 而考核指标的量化是平时实验考核的关键, 把表1中每项指标再细划为A、B、C和D四等, 最优等赋予相应指标权重分值最高分, 最差的赋予0分, 其他等级按相应指标权重合理赋值。以“实验预习”为例作说明如表2所示。

其他考核指标均有相应的评分标准, 如实验态度, 实验认真程度、良好的实验习惯是生物化学实验成功的有效保证。实验态度的考核主要从态度是否认真, 遵守纪律情况, 保持卫生状况, 环境保护意识, 是否节约药品、水电, 有无损坏仪器的现象, 对实验过程的异常现象能否及时提出问题等等方面进行量化。

2. 期末考核的内容及标准。

以生物化学基本技能训练为导向, 以基本理论为基础, 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宗旨, 围绕生命科学的培养目标, 探索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建立生物化学实验考核量化标准。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基本要求, 从生物化学实验中精选出纸层析法分离鉴定氨基酸、阳离子交换树脂层析法分离氨基酸和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等三个实验作为实验技术操作考试内容。考试前由教研室主任组织相关教师对每个实验内容编制出详细具体的评分细则, 印制成表, 使得教师在考核中有据可依, 重点突出, 避免计分随意性。实验课程结束后实行实验操作考试。考试前由学生抽签选择实验内容,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个实验, 超过时间酌情扣分。首先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先自己写下该实验的原理和步骤;其次根据自己所书写的实验步骤独立操作获得实验数据, 最后对实验数据处理和讨论分析后把完整的实验报告交给监考教师。 (1) 实验原理和步骤 (共20分, 成绩M2=实际得分×70%) 。熟悉实验原理和方法 (10分) , 清楚实验步骤、实验试剂及用量 (10分) 。实验原理是生物化学实验的核心, 正确理解实验原理是实验科学性的基本保证, 深刻理解实验原理是突破实验难点的关键, 掌握实验原理是领会实验设计思想的前提。 (2) 实验技术操作考核标准。以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实验操作为例, 说明实验操作考核评分细则如表3所示。

(3) 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 (共20分, 成绩M2=实际得分×70%) 。正确分析实验结果 (10分) , 讨论分析实验结果 (10分) 。实验结果分析是了解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面。学生学习实验课程不仅要知其然, 更要知其所以然;不仅要会进行实验的操作, 更要明了实验的原理、应用及实验结果的影响因子有哪些, 真正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综上可见, 期末每位学生的实验总成绩M由两部分组成M1、M2, 即M=M1+M2为本学期每位学生的最终实验成绩, 记入学生记分册。

(二) 改革生物化学实验考核方法的意义

考试具有检验、反馈、督导、激励、引导等多种功能, 考试既是对教学效果的有效检验, 也是对教学内容的优化, 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手段。在考试方法改革过程中, 要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 使改革的考试方法便于实施, 让学生通过改革的考试方法产生获取实验知识、培养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效应。1.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达到了以考促教的目的。教师要通过钻研教材, 明确每次实验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 并在实验课绪论中告诉学生考核的内容及方式, 评分标准等, 引导学生明确每个实验的具体要求和关键, 做到心中有数, 且能够认真对待实验的每个环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认真巡视, 及时记录。不仅要认真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还应及时记录每个同学的具体情况, 这样虽然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 但也使教师更了解学生, 并能随时进行指导, 保证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在评分时, 要求把握尺度, 减少偏差, 应熟悉各个环节的评分要求, 明确不同实验不同部分的评分尺度, 准确掌握每个同学的具体情况, 做到打分时胸中有数。改革生物化学实验考核方法, 改变了教师只重视实验原理的讲解和实验报告的批改, 不重视指导学生实验操作过程的现象, 实验指导教师有了更强烈、更明确的责任感, 促使他们在学习和掌握更多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 更加认真地备课, 更注重实验教学讲解的规范性, 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要求更加严格, 实验操作指导也更加耐心细致。2.可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好实验课的学习, 起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考核促学习的作用。在明确了考核的内容, 了解到每次实验甚至每个环节都和自己学习这门课的成绩有关后, 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课前有预习、课后有复习, 书写实验报告细致规范, 实验过程中也注意现象的观察和进行规范操作, 既保证了实验秩序又提高了实验课的学习质量,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 培养了良好的实验习惯, 提高了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三) 结语

生物化学实验课摆脱从属地位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后, 更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相配套。只有采用科学的实验考核方法, 所得到的考核结果才能真正客观地反映理论与实验教学的实际效果, 同时, 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实践证明只有制定出实验考核的详细的评分细则和量化指标, 才能使实验考核评价更加科学、客观, 具有可操作性。采用平时考核+期末实验操作考核的组合方式, 结合评分细则和量化指标, 改变了过去那种不重视实验课的现象,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同时, 通过这种量化考核能够比较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 引起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摘要:根据生物化学实验课的具体要求, 建立了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 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能有效督促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 利于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查, 能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验学习成绩。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考核,考核方法,评分标准

参考文献

[1]展学舜, 蒋志明, 徐嘉良, 等.实验课程评估方案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1, 20 (6) :37-44.

[2]熊言林, 严蒙钢, 江家发.改革化学教学论实验,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 2001, 20 (6) :16-20.

[3]卑占宇, 罗晓冰, 李加林, 等.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考核方法的研究与实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27 (10) :132-135.

上一篇:初三教师表态发言稿下一篇:难忘的六一儿童节叙事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