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件

2024-06-06

化学课件(共12篇)

化学课件 篇1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在使教育的思想和教学的内容、方法、策略、组织形式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同时也促进了现代教育向着现代化的方向不断发展。课件就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应用的产物。课件(Courseware)意为具有一定教育教学功能的计算机软件。课件的作用主要是模拟实验场景、直观显示教学内容和以人机交互的教学形式辅助课堂教学。“课件”一词听起来很神秘,其实并不复杂,只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制作出优秀的课件。以下简述化学课件的有关问题,希望给大家以启迪。

一、化学课件的标准

1.教学标准

首先,课件必须具有科学性、独创性。制作的课件应保证课件内容正确、选材典型和具有代表性。模拟实验、动画应符合科学原理,不能为追求效果而违背教材的真实反映。

其次,课件应与现行的教学大纲、教材紧密配合。制作课件的目的在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其它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真正为教学服务。

其三,课件应具有丰富的信息含量。制作课件时应利用课件的集成性丰富课件的知识含量,但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多种媒介体的堆砌,应注意图形、文字、色彩、配音等方面的合理配置,对于内容应做选择性的精简。

其四,课件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制作课件时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多媒体生动活泼的形式,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其五,课件的使用应恰到好处、适时适度,避免成为教材的翻版或喧宾夺主。

2.技术标准

一是直观性。即教材中的难点、疑点、枯涩抽象知识内容借助计算机来实现直观教学。

二是交互性。即改单向地、被动地传播信息为选择控制和信息反馈,实现信息的交互操作。

三是可控性。即将信息分步骤、有顺序、可重复地表现出来。

四是课件制作要考虑实际效果。正式使用前应在使用场地投影播放,检验画面是否清晰、界面布局是否合理、颜色搭配是否协调等。

五是设计课件要考虑播放环境。即检查计算机硬件配置是否符合标准,软件是否支持课件播放等。

二、课件的制作程序

一般来说,课件的制作应遵循下面的基本过程:

1.课件设计

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要求设计出课件的制作和实施方案。主要包括:选择课件主题,明确课件的演示目的,确定课件的内容及控制过程等。

2.脚本创作

即课件设计明细化,详细说明课件的步骤、场景、动画效果、流程的控制、素材的使用等内容,还应明确指出整个课件的屏幕设计效果,各画面间的链接关系等。

3.准备素材

依据脚本内容要求进行素材的收集、选择和处理的过程。素材的准备过程既可以采用扫描、录音等方法,也可以使用现有的素材。

4.制作与调试

制作与调试是具体的课件创作与检验的过程。在选定了制作软件后,依据脚本添加素材,进行屏幕设计、结构编辑等,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辅助软件。然后进行调试,检验屏幕效果和控制流程,经修改后达到最佳效果。

三、制作化学课件的题材

如下几个方面可作为选择制作课件的题材:单元性的总结和复习;教材上的插图解释;物质(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制备及性质验证(尤其是有毒和危险性实验)等实验过程模拟;物质结构理论中的原子结构、化学键、晶体结构等微观展示;有机物的结构表达及有机反应实质分析;电解质溶液的反应过程和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的表述等等。另外,还应注意选择那些内容比较抽象、规律不好理解、要领难以用语言描述的教学内容作为课件的题材。

四、制作化学课件的相关储备

1.技术储备

制作人应该具备基本的多媒体知识,懂得计算机系统软件的使用,初步学会常用软件中的一种或几种知识。

2.素材储备

平时可从网站或其它方面搜集与教学有关的图片、音频、视频、文字资料等,并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课件的积件准备也是不可缺少的,如:利用动画软件预先制作一些按钮、片头、标志、教学游戏等备用,这些储备会使你的课件更加富有艺术感染力。

3.经验储备

经常浏览一些课件制作网站,参考、汲取他人作品的经验。有效利用相关网站为我们提供的展示空间和交流平台来丰富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课件制作水平。

以下网址可供参考。

PowerPoint方面:http://www.yesky.com/SoftChannel/72348981799157760/20031022/1738173.shtml;

http://it.sohu.com/7/1103/96/column215739695.shtml;

http://www.pc286.com/infoList/Catalog_74_1.html;

Flash方面:

http://www.cai8.net/;http://www.hongen.com/edu/dgkt/.)

五、制作化学课件常用的软件及其主要特点

1.Flash

Flash主要应用于网页设计制作和多媒体软件创作等方面,它的动画编辑功能十分强大,利用该软件制作的矢量图动画具有文件质量高、尺寸小、交互性强、可带同步音效等特点,能够创作出效果细腻而独特的网页和多媒体作品。此外,由于动画图形是矢量图形,因此可以任意改变显示尺寸,而不影响它原有的清晰度。

2.Authorware

一个优秀的基于流程图标的交互式多媒体制作软件,允许开发者使用文字、图片、动画、声音、数字电影等多种信息来创作交互式应用程序,达到最佳效果。它的功能及特点是: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强大的人机交互方式、提供大量的系统变量与函数、可脱离Authorware运行、强大的素材管理功能、开放的系统、支持Internet、开发效率大大提高。

3.PowerPoin

这是一个专门编制电子文稿的软件,由它制作的电子文稿,其核心是一套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演示的幻灯片。这些幻灯片可以按一定顺序播放,被称为电子幻灯片。它的主要特点有四个:

一是可视化界面:学习简单,操作快捷。

二是交互性强:可直观表达某种观点,演示工作成果,传达各种信息。

三是丰富的媒体支持:可方便地加入图像和声音、电影。

四是支持Web页功能:可以插入超级链接。

六、制作化学课件常用的手段

1.多种软件综合应用

笔者在教学中经常将PowerPoint和Flash结合起来使用,因为这既利用了PowerPoint的课堂演示效果强的特点,又发挥了Flash强大的动画功能优势,使整个课件的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下面简单介绍在幻灯片中插入Flash的三种方法:

其一,利用控件。这种方法是将觹.swf动画文件作为一个控件插入到PowerPoint中去。该方式的特点是它的窗口大小在设计时就固定下来,所设定的方框的大小就是在放映时动画窗口的大小。当鼠标在Flash播放窗口中时,响应Flash的鼠标事件,当鼠标在Flash窗口外时,响应PowerPoint的鼠标事件,很容易控制。

第一步,运行PowerPoint程序,打开要插入动画的幻灯片。

第二步,单击菜单中的“视图”选项,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工具栏”→“控件工具箱”。

第三步,在随后打开的控件选项界面中选择“Shockwave FlashObject”选项,出现“十”字光标,再将该光标移动到PowerPoint的编辑区域中,画出适合大小的矩形区域,也就是播放动画的区域,就会出现一个方框。

第四步,双击这个框,出现VB界面,其中的属性窗口中有“自定义”属性,点自定义旁边的三点,出现属性页。在“WOVIE URL”中输入Flash动画的完整地址,点击“确定”。要注意的是输入的路径中必须完整地填写后缀名。

其二,插入对象。采用这种方式,在播放幻灯片时会弹出一个播放窗口,它可以响应所有的Flash鼠标事件,还可以根据需要在播放的过程中调整窗口的大小。它的缺点是播放完毕以后要点击“关闭”按钮来关闭窗口。

第一步,运行PowerPoint程序,打开要插入动画的幻灯片。

第二步,在菜单中选择“插入”选项,从打开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对象”。会弹出“插入对象”对话框,选择“由文件创建”,单击“浏览”,选中需要插入的Flash动画文件,最后单击“确定”返回幻灯片。这时,在幻灯片上就出现了一个Flash文件的图标,我们可以更改图标的大小或者移动它的位置,然后在这个图标上右击鼠标,选中“动作设置”命令。

第三步,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单击鼠标”或“鼠标移动”两个标签中的一个,再点击“对象动作”,在下拉菜单中选择“激活内容”,最后单击“确定”,完成插入动画的操作。

其三,插入超链接: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简单,适合PowerPoint的初学者,同时它还能将觹.exe类型的文件插入到幻灯片中去。

第一步,运行PowerPoint程序,打开要插入动画的幻灯片。

第二步,在其中插入任意一个对象,如:一段文字、一个图片等。目的是对它设置超链接。

第三步,选择这个对象,点击“插入”菜单,在打开的下拉菜单中单击“超级链接”。

第四步,弹出的窗口中的“链接到”中选择“原有文件或Web页”,点击“文件”按钮,选择到想插入的动画,点击“确定”完成。播放动画时只要单击设置的超链接对象即可。

此外,在幻灯片中插入视频控件会使课件更加生动多彩。

2.充分利用辅助软件

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发现了一些很好用的辅助软件,应用它们可以使制作课件更容易、制作的课件更精美。现介绍如下:

其一,课件大师。该软件提供了可视化的全中文界面,通过它能够将声音、动画、图像以及文字等各种媒体集成在一起并加以控制,最终生成一个可独立执行的放映程序。课件大师支持众多的多媒体格式(如:Gif、Flash、MP3等),并自带旋转及轨迹动画功能。它与奥思一样都是基于页的序列,但它与奥思不同的是创造了子页的设计思想。课件大师II带有部分课件制作素材,比较适合于教师们个人使用。

其二,PowerPoint播放器。一款不用具备PowerPoint环境也就能播放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软件。

其三,PowerPoint to Flash。第一个能够将觹.ppt文档转换为Flash的觹.swf文件的软件,它支持大量转档,可一次将多个演示文稿档案转换成目前最受欢迎的Flash格式,方便发布于网页。

其四,Flax。一款内置许多文字动画特效的Flash插件,可以把它的文件导入Flash文件中,再更改组件就可以得到想要的汉字动画了。

其五,SwfBrower。它能把Flash动画中的一些组件(如声音、图像等)提取出来,它不仅有将Flash文件中的组件拆解出来的功能,而且还具有浏览Flash文件、转化为屏幕保护和将swf文件变成可执行文件等功能。

其六,HyperSnap。这是个屏幕抓图工具,它不仅能抓住标准桌面程序,还能抓取DirectX、3Dfx、Glide、游戏和视频或DVD屏幕图。该程序能以多种图形格式(包括BMP, GIF, JPEG, TIFF, PCX;等)保存并阅读图片。

此外还有很多各具特点和有用功能的软件有待我们去探索!

总之,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陈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创新教育理念、提高课堂效率已成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只要广大化学教师都行动起来进行探索,就一定会制作出更多优秀的化学课件。

参考文献

[1]中国电脑教育报.

化学课件 篇2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基本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形成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提高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难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爆炸、溶洞的形成、铁生锈、牛奶变质的过程。

【提出问题】大家了解它们(爆炸、溶洞的形成、铁生锈、牛奶变质)化学变化过程进行的快慢吗?它们反应的快慢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回答】爆炸的反应非常快,溶洞的形成、铁生锈、牛奶变质的反应非常慢。

【教师总结】其实选择的参照物不一样,反应快慢描述也不一样。如铁生锈相对煤的`形成是快的反应,但相对氢气的爆炸是慢的反应。所以我们需要定量来描述化学反应的快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化学反应速率。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速率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我们总希望对我们有利的反应越快越好,而对我们不利的反应则越慢越好!哪些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大家猜想下,在相同条件下,钠和镁同时与水反应,谁反应的更快?为什么?

【学生回答】因为钠比镁的化学性质活泼,所以钠的反应会更快。

【教师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部因素是物质本身的性质,而且这个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教师引导】结合初中所学知识,思考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部因素有哪些?

【学生回答】温度、表面积、浓度、催化剂。

【实验演示1】在两支放有少量大理石的试管里,分别加入10 mL 1 mol/L盐酸和10 mL 0.1 mol/L盐酸,观察现象;然后给加10 mL 0.1mol/L盐酸的试管加热,观察现象。

【学生回答】大理石和1 mol/L盐酸迅速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而加0.1 mol/L盐酸的试管里反应则比较缓慢;当给0.1 mol/L盐酸的试管加热时,气泡的量增多,反应加快。

【教师板书】浓度、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有很大影响,且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温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实验演示2】在两支放有少量大理石的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5 mL 5%的H2O2溶液和三滴洗涤剂,再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少量MnO2粉末。观察反应现象。

【学生回答】在H2O2溶液中加MnO2粉末时立即有大量气泡产生,而在没有加MnO2粉末的试管中只有少量气泡出现。催化剂MnO2使在H2O2溶液分解加快。

【教师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一般有温度、浓度、催化剂、固体表面积及物质状态等。(对于气体来说,增大压强目的是增加它的浓度,故压强也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一大因素)

环节三:巩固提高

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 )。

A.加热

B.不用稀硫酸,改用98%的浓硫酸

C.滴加少量CuSO4溶液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答案:B)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表达式、单位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研究《化学教学》 指导化学教学 篇3

《化学教学》是改革开放以来,创办较早的中等教育类学术期刊,正如她的办刊理念“探索化学教学改革,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一样,成为中学化学教师研究教学、研究考试、共同提高业务水准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工具书。阅读和研究她刊出的关于教学研究、实验研究、原创试题研究的文章,对我们的教学和研究及高考备考等都有着较强的指导作用。

2008年高考上海卷第12题:取一张用饱和NaCl溶液浸湿的pH试纸,两根铅笔芯作电极,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发现a电极与试纸接触处出现一个双色同心圆,内圆为白色,外圆呈浅红色。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电极是阴极

B. a 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接

C. 电解过程中,水是氧化剂

D. b 电极附近溶液的pH变小

《化学教学》杂志2008年第4期,陈凯老师等撰写的“试纸上的微型电解实验”[1], 详细阐述了在pH试纸上浸泡Na2SO4溶液、NaCl溶液,在湿的碘化钾—淀粉试纸上用铅笔芯做电极进行电解的实验现象。指出:“在pH试纸上浸泡Na2SO4溶液,发现铅笔芯与试纸接触端各呈现两个微小的有色同心圆,其中阳极附近极内圈pH约为3,外圈pH约为5;阴极附近pH约11,外圈pH约9”;“在pH试纸上浸泡NaCl溶液,阳极附近极与试纸接触处呈现一个双色同心圆,内圈为白色,主要是由于C

漂白的原因;外圈为红色,pH约为1,主要是Cl2溶于水产生H+所致,阴极呈现深绿色,pH约13”。

阅读“试纸上的微型电解实验”,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题设情景及所给的选项中,D选项自然符合题意。

还是在这一期,“好题赏析”栏目刊登了余方喜老师的“无机消毒剂制备的化工生产流程题(二)”[2], 以高锰酸钾的工业制备的一种方法为知识依托,而设计的一个原创实验题,本题框图及第(4)问如图2所示。

“(4)若不考虑物质循环与制备中的损失,则1 mol MnO2可制得_____mol KMnO4。”

这个题恰好也与2008年理综全国I卷的第26题有很大相似。相比之下,有如下差异:其一,一个是实验室制备,一个是工业生产;其二,在流程上,一个是用空气做氧化剂,一个是用KClO3做氧化剂,在解题思维方面,一个着重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化学用语及化学基本计算;一个重点考查化学实验原理、实验基本操作,与化学基本计算相联系,余方喜老师的题所涉及的知识比高考题广,高考题的设问比余方喜老师的问题深,更有冲击力,两个题在设问上可以相互映衬、相互补充、相互转化。有一点是要指出的,余方喜老师的原创题是刊登在08年第4期上,认真研究这个题,其中所设计的“问题(4)“与2008年高考题26题第(2)小题就计算的核心问题可以说是高度相似,即:3MnO2—2KMnO4。如果能够及时地将本期《化学教学》加以研究,对问题进行适当改造之后,熔入综合训练中去,对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和学习中,只要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及时收集和整理《化学教学》杂志上的各个栏目,在“课程改革”和“教师论坛”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或吸收先进的教学方法,并运用于个人的教学实践中去;在“实验与创新”中学习和研究新的实验方法,力争取得更佳的实验效果;在“教学设计”中借鉴他人对新课标、新教材展开研究的优秀教研成果和课程资源,通过再创造而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设计和课程资源;把别人的“研究性学习探索”成果创造地应用课外探究活动中去;通过学习和研究“考试研究”、“试题研究”,将新信息、新题型、新实验等优秀科研成果,根据具体实际加以改造和转化,落实到平时的教学和训练中去,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只要我们平时注重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个人的教学和研究水平,就能达到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凯等.试纸上的微型电解实验,化学教学,2008(4):10~11.

[2]余方喜.无机消毒剂制备的化工生产流程题(二),化学教学,2008(4):封三.

向玉耀 余文芝

巧用化学课件 成就高效课堂 篇4

以实验为主是化学学科的显著标志。正因为借助了实验, 化学学科才建立了科学的概念, 获取了客观的规律, 而且化学实验还验证了人们提出的各种假说和设想。曾几何时, 化学教学由于受诸如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实验设施设备等各种条件的限制, 很多的实验都不能进行或者无法有效进行, 有的实验即使能进行, 但由于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或制约, 实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这成为了有效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瓶颈。

一、将整个实验过程直观化、生动化、形象化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 一些实验无法进行而只能靠教师讲解和学生凭空想象, 而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很好地演示这些实验, 并使学生能直观、形象地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提高学习兴趣。多媒体课可以展示的有:

1.一些难以实现的实验。

例如:N2与H2合成NH3的实验;H2与F2的反应;Cl2和CO的中毒实验;氯水的见光分解实验等。

2.一些化学反应现象比较模糊的实验。

例如:压强对NO2与N2O4平衡混合气的影响;胶体的电泳实验;氯气的漂白性实验等。

3.严重错误实验操作的后果。

例如: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在撤制取氧气装置的时候先撤去酒精灯等。

二、将静态的教学情景变为动态的教学情景

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通过视频剪辑办法或者是动画手段来模拟仿真各种物质的工业生产全过程, 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形象逼真的教学情景, 体现出多媒体教学变静为动的优势。

例如:在教接触法制硫酸;催化氧化法制硝酸;炼铁、炼钢和电解食盐水等化工生产的过程, 教师应制作或者选用课件来进行教学, 将孤立、分散的设备用课件连接成完整而又系统的设备, 变静态的生产流程为动态的生产过程, 放大局部和重复演示各个生产环节, 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对各个设备的工作原理、工作状态及整个生产的流程看得一清二楚, 了解得也比较深刻。

三、将抽象的分子知识变为为直观的分子状态

如:一些典型分子的构型CH4 (空间构型) 、C2H4 (平面构型) 、C2H2 (直线构型) 、C6H6 (平面构型) 、P4 (正四面体型) , C60 (足球分子) 。以前的化学教学中对这些分子的结构示意, 教师唯一能用的就是球棒模型和比例模型, 或者是让学生依靠想象来理解。而现在的化学教师就可以很方便地选用或者设计相应的多媒体课件, 来充分地演示和解剖这些分子的空间构型及其内部结构, 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地观察到在三维空间中各种分子模型多种变化的状态, 对各类分子的结构特征进行充分的比较。这样就能有效地深化认识和理解这些抽象的分子知识。

四、将复杂的化学反应变为简洁的化学反应

教师在实验的基础上, 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因素的分析, 并且想象出具体的球棒模型或者是比例模型, 然后要求学生以各种技术手段在多媒体动画中进行画面分析就便利了许多。例如, 在《乙醇》课件中, 教师指导学生在计算机中动态模拟乙醇分子发生消去反应、取代反应、分子间的脱水反应、氧化反应时, 乙醇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情况, 大大降低学习的难度, 使学生顺利地突破了这些难点知识。

五、有效地增加课堂教学信息容量和教学密度

水的化学课件 篇5

一、教材分析:

课文叙写了“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爱水、盼水、节水。回忆孩提时洗澡的不易,突出了水的无比珍贵。两处细节描写:下雨时,在雨水中洗澡;炎热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课文采用反衬的写法,通过村民洗澡时的“痛痛快快”、“舒服”,衬托出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并以此警示今人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通过想象、联想、对比等方法,体验缺水给村里人带来的苦与乐,并体会文中生动描述的方法和全文所采用的“反衬”的写作方法。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水的珍贵,激发学生珍惜水的情感。

4、继续养成边读边想、细细品味、圈画批注等阅读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精读课文,通过想象、联想、对比等方法,体验缺水给村里人带来的苦与乐。

难点:体会文中生动描述的方法和全文所采用的“反衬”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方法:

1、采用多种方式的读,努力引导学生将文本的意义和作者的情感在读中自行发现。

2、联系生活实际,从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3、边读边想、细细品味、圈画批注等

五、设计意图:

整个教学过程紧紧扣住“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展开,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让学生感悟到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所以水特别珍贵;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做到生活中节约用水。在品读课文时,以读为主线,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感知水的珍贵。

1、上节课我们一起跟随着作者马朝虎走进了他的家乡,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缺水)

出示图片(语言描述),直观感受“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

2、水在这个村子的人们眼中是什么?(“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理解“珍贵”: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什么样的东西称得上珍贵?(珍珠、钻石、时间、生命……)水,对于生活在水乡的我们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东西,可在严重缺水的“我”的家乡,却成了最珍贵的了。

(二)、朗读感悟,凸显水的珍贵。

课文中哪些地方能够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我”生长的地方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地方,——“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学生默读课文,圈画有关语句,多读读,品味品味,并在触动自己心弦的地方写写自己的感受;在自己充分研读的基础上和同桌交流交流。

组织交流,相机出示有关段落或词句。

1、了解缺水之苦,感悟水之珍贵。

“记得那时侯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抓住数量词,从中可体会到缺水的严重,担水的辛苦。吃水人之多(一个村子的人),路途之遥远(十公里之外),水源之小(一处很小的泉眼),取水的时间之长(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取水的数量之少(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透过这段文字,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长长的路,小小的泉眼,重重的担子,炎炎的烈日,这样担过来的水你喝一口,品出了什么滋味?

怪不得村里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水比酒更珍贵,更受村民亲睐。)

(指导有感情朗读,倡导学生个性朗读。)

过渡:按理说,缺少水是乡亲们的苦难,但是在作者眼中这段记忆却是那样的快乐,刚才大家朗读的时候,我发现不少人的脸上都有了笑意,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们特别快乐吗?

2、品味得水之乐,倍感水之珍贵。

①雨中洗澡—洗欲狂

A、学生读一读,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描述想象的画面)

大家还听到了什么?他们可能会欢呼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欢呼起来!

如果你就是村子里的一个孩子,面对这场期盼已久的大雨,你会怎么做?

孩子们在雨中享受着雨的“抚摸”,平时谁“抚摸”过你?他们的抚摸给你什么感觉?(亲切、温暖、幸福……)抚摸的感觉是如此美妙,从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这水带给他们的是无尽的快乐与幸福,这水就像是亲人在抚摸一样,可见水对他们来说是何等珍贵!

你能把孩子们的这份痛快与欢畅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B、雨水带给孩子的是快乐,带给大人们的呢?你听到他们心中的欢呼了吗?(也是快乐与忙碌[储水])

C、对我们来说下雨极为平常,甚至可能讨厌下雨,文中的人们为什么有这样的举动呢?

引导学生联系前文:只有下雨才能有水储存,才能有很长一段时间也许可以不用奔波“十公里”,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却只能挑回“一担”水;“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

有雨的`日子,就像过节一样美好,而只有雨天才可以洗澡又让我们在痛快的背后感到一种—无奈和苦涩。所以--“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②勺浴消暑—“伪浴”乐

刚才我们去感受了在雨中洗澡的那种痛快,那母亲用地窖里的水为我们冲凉,那又将带给我们什么感受呢?请同学快速找出直接描写母亲为我们洗澡的语句。

A、出示:“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者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

细细品味这句话中描写母亲动作的词语,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预设:

●我体会到母亲很珍惜水。因为文中说,母亲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而不是一桶水。按照我们的习惯,洗澡总是会需要很多水的。

●我从“一边……一边”中体会到母亲很关心我们,尽管水很少,但母亲想让这一勺水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凉意。

●从“缓缓”这个词中我也能感受到母亲珍惜这一勺水,因为如果快速倒的话,很有可能水会被浪费掉。

……

同学们,从母亲的动作中,我们感受到的不止是她对孩子们的关爱,更多的是对水的珍爱。让我们把这两种爱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B、那母亲把这一勺水流到我们身上后,我们有什么感受呢?

让我们伴着舒缓的音乐,自由读读下面一段,边读边想,哪句话让你感受最深刻,在触发你感受的字、词、句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预设:

●“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润湿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因为,从“不多不少”、“刚好”、“几乎没有”这些词中,我感受到他们是多么地珍惜水,一点都不愿意浪费水,哪怕是一滴水。

●从“抚摸”这个词语中,我还感受到这勺水带给作者很舒服的感觉。

●“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的血的流动在加快。”因为从这句话中,我感觉他们十分需要水。

……

C、文中母亲就只有一勺水,为什么就用上了“倾注”?(事实上水很少,可这对孩子们来说这一点点水已经足够让他感受到有水的快乐了,同时这水也倾注了母亲对我们的爱,更见对水的珍爱。)

多元解读:你读懂四兄弟的“啊啊”大叫声了吗?他们在叫些什么?想要表达内心的什么情感?(舒服、痛快、幸福)引导个性朗读。

就一勺水,还要分给四个人,却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奇妙的感觉,你体会到什么?(对水的渴望、知足)所以--“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3、理解母之深情,再感水之珍贵。

母亲为什么不说“渴”而说“饿”呢?(“饿”说明我们对水是多么渴望。对我们来说“渴”还是可以忍受的,而“饿”是难以忍受的,说明我们极度缺水已经很长时间了。……)

母亲有没有为自己浇水?(没有)是她不“饿”吗?(水有限,没有更多的水来让我们消暑)

这里的“锁”仅仅是指锁上水窖吗?(又一次锁住了我们的对水的渴望,更是锁住了母亲渴望的心……)

你也读懂了母亲的笑吗?(为我们的表现而笑,为我们舒服了而笑,为无水真正的洗澡无奈而笑……)

(三)、乐中见苦,反衬水之珍贵。

缺水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你体会到作者这样写的良苦用心了吗?

学生联系全文讨论交流,明白这是一种强烈的对比,愈是写用雨水“洗澡”的痛快,愈反衬出平时不能“洗澡”的痛苦,愈是写“一勺水”洗一次“淋浴”的舒服,愈反衬出平时无水“淋浴”的难受。在这种“乐”中,饱含着因缺水带来的“苦涩”,而这样更让我们能深刻地体会到水的珍贵呀。这种写法叫“反衬”。

(四)、学生畅谈,激发惜水之情。

1、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作者家乡水之珍贵,那么现实中我们国家水资源的情况如何呢?

课件出示:

“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13个贫水国家之一。”

“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其中首都北京的人均占有水量为全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1/13,连一些干旱的阿拉伯国家都不如。”

“专家们警告:‘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美国民间有影响的智囊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由于中国城市地区和工业地区对水需求量迅速增大,中国将长期陷入缺水状况。’”

看了这些触目惊心的资料,你有什么感想呢?

(组织交流,并作即时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渗透要珍惜水资源的教育。)

化学课件 篇6

一、创设“课堂超市”,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1. 自选学习内容。对学生易接受、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可放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互相探讨。如在《化学变化中的定量关系》教学中,教师可先安排学生自学,初步掌握“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简单的内容,然后让学生看例题,体会运用化学方程式求化学变化中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步骤,并尝试去解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教师只在行间巡视,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结合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师作重点强调,最后,总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解题格式和注意事项。这样不仅节约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而且重难点突出。

2. 自选学习方法。不同学生往往会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如在新课学习中,少数优生会通过课前自学而基本掌握了要学的内容,课堂上可允许他们去自主探究、拓宽、加深。而学困生则一般都缺乏自学能力,他们更习惯于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习,因此必须要求他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

又如课堂笔记的记录,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之间学习方法的差异,并尊重他们的选择。只要有利于知识的接受、能力的提高,都应加以肯定、给予支持。同时对学生中存在的那些不良学习习惯、方法应及时予以纠正。

3. 自选合作学习对象。课堂上,传统的合作学习较多的是按座位就近组合,虽然方便易行,但这种随机的组合常常会由于各对象之间缺少太多的共性而难以形成默契、达成共识。为弥补其不足,老师可以让学生按照个人兴趣、爱好及亲密程度合理地自由组合。这样,各对象之间个性差异小、共同语言多,思维易放开,有利于快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创设“作业超市”,激发自主创新

1. 自选作业题。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除了设计必做题外,还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设计一些分别适合于各层次学生的选做题,供各类学生选做。对必做题,应简单容易,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做对。对选做题,为了能吸引更多学生的参与,要把握好几个“度”:难度低、一看就会做则无法调动思维的积极性,过难、学生做不出则体会不到成功的乐趣。应遵循“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让更多的人经过努力思考或与别人合作后完成解答。跨度,题目既要紧扣教学内容及中心环节,又要注重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前后衔接。梯度,题目设计要由易而难、由简入繁、由浅入深,层层推进、逐步深入。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2. 给自己布置作业。教师还可以视具体情形,尝试进一步放开手脚,由学生为自己布置作业。刚开始时,可给他们列出作业提纲。如在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后,老师可向学生提供这样的作业提纲:(1)想一想:燃烧的条件是什么?(2)结合生活实际或查资料:如果一支燃烧的蜡烛熄灭,有哪些方法?(3)试一试:结合所列举的方法,能否归纳出“灭火”的原理。再如学习了《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关系》后,可以让学生做这样的作业:(1)自己编写几道题目求纯净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质量比、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2)自己先完成,然后同桌之间交换完成。(3)完成后,同桌之间再交换批改。学生不仅巩固了已学的内容,同时也提前预习了后面的知识。时间长了再进一步放手,让学生自列提纲。学生根据自身的水平能力为自己“量身定做”作业。这样的作业更具灵活性、针对性,更有利于自主探究、开拓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创设“评价超市”,促进自我完善

化学课件 篇7

一、绿色化学的概述

绿色化学也被叫做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环境无害化学, 其把“原子经济性”作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基本原则, 在获取性物质的化学反应中充分利用每个参与反应的原子原料, 在化学刚刚反应时便对其进行预防控制, 采用有效的方法来保证整个反应过程的零排放和零污染, 还需要使用无害无毒的催化剂和溶剂, 总体而言就是预防和控制任何有污染的行为出现在化学过程中。绿色化学是吧化学技术、化学方法、化学知识运用到化学过程中, 降低、清除对环境有害、对人类健康有害的全部化学反应原料的应用, 把化学实验的不良影响降到最忌, 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

二、绿色化学教育与高职院校化学教学

(一) 高职院校进行绿色化学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是为企业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2]。化学工业绿色化是现代化工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如果企业员工大多数都接受过绿色化学教育, 那么便能够通过回收废物、节能预防和控制污染扩散等方法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因此现代企业尤为注重员工的绿色化学意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是化学工业将来的重要力量, 需要充分理解并广泛推广绿色化学这一新生事物, 同时在以后的岗位上通过自己形成的绿色化学理念和专业技术, 引导化学工业生产树立绿色化学意识。另外, 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满足市场需求, 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就业面, 而且也拓宽了学校的办学领域, 从而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所以, 在高职院校化学教学过程中, 开展绿色化学教育, 让化学充满“绿色”尤为必要。

(二) 高职院校绿色化学教育的现状

现如今, 高职院校的化学教育依然是传统的教学内容, 绿色化学完全没有涉及。很多高职院校还未充分认识到进行绿色化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多数教师对绿色化学知识毫不知情。在传统化学向绿色化学发展的今天, 对于化学学科这一重大变革, 化学教师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和绿色化学教育观, 把绿色化学渗透到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 从而培养一批有一批的绿色化学工作者。

三、在高职院校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的途径

(一) 把绿色化学教育渗透到理论教学中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渗透绿色化学教育便是在化学基本知识的时候, 将与之有关的绿色化学知识一并讲解给学生。例如在组织学生观看合成氨、硫酸的工业制造方法等工业实际生产视频时, 引导学生在学习生产流程、化学反应知识的同时, 重点观察工业“三废”是如何产生的和正确的处理措施, 同时告诉学生, 因为人们环境意识淡薄, “三废”治理工作需要投入大笔费用, 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使得企业不堪重负。所以, 应该将资料污染的资金用在研发绿色新产品、新工艺上, 从源头上切断污染, 对企业、对社会大众而言都是一种“双赢”策略。

(二) 把绿色化学教育渗透到化学实验教学

1. 教师进行正确的示范, 确保绿色化学的实施基础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 化学演示是教师讲解知识的主要方法, 也是教师环境教学的有效方式。在演示实验过程中, 教师的操作必须规范, 把绿色化学教育渗透到演示实验的各个环节、步骤中。

2. 创新实验方式和实验内容

高职化学教材中的一些实验危险性较高, 这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与修改。另外, 还需要降低实验对玻璃仪器的依赖性, 有些能够明确辨别出颜色的定性实验尽量在点滴板上开展, 比如Fe的显色试验等。这种定性实验也能够在滤纸上进行, 比如检验醛基的存在、电解饱和食盐水等等[3]。同时, 还能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软件等来开展仿真实验, 然而必须以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相关知识为基础。

3. 把绿色化学理念贯穿于整个实验过程

高职学生在初中时期已经掌握了一些实验知识与技能, 了解了一些规范操作知识, 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引导学生在开展实验前制定好预备实验方案, 使得学生重点思考在实验过程别过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污染问题。其中需要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精神更加重要。

(三) 把绿色化学教育渗透到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只有在社会实践中自主进行设计和实验, 从而总结出成功的经验, 只有这样才能切身感受到精神上的成就感。教师还可以采取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方式进行绿色化学教育。例如, 组织学生到造纸厂、农药厂、制革厂和化肥厂等工厂去参观, 对工厂在处理“三废”方面所实施的有效措施和采用怎样的设施来转化“三废”等工作进行观察与思考, 要求学生找出这些措施与设备存在的问题, 并开动脑筋解决废液转化利用和处理意见, 怎样变废为宝。另外, 高职化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统计分析出周边环境污染的原因, 并结合绿色化学知识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 这样不仅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了绿色教育, 而且提高和增强了学生社会实践水平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前, 绿色化学教育虽然迅速发展, 然而还是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需要高职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探究绿色化学教育方式, 只有这样才能将绿色化学教育真正渗透到化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绿色理念、树立绿色化学观、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科学素养, 以同自然和谐相处、回归自然为根本任务, 使得学生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绿色公民。高职化学教师希望通过绿色化学教育所播下的绿色文明种子生根、发芽、成长, 为我们生存的环境披上绿装。

摘要:绿色化学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 是新时代化学的发展方向。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 让化学充满“绿色”是新时代对我国高职化学教师的期望与要求, 高职化学教师必须充分理解绿色化学, 并积极开展绿色化学教育。本文基于绿色化学的概念、必要性与教学现状, 结合教学情况, 对如何让化学充满“绿色”提出了各种渗透途径, 从而更好地指导高职绿色化学教育.

关键词:高职化学,绿色化学,必要性,现状,途径

参考文献

[1]韩峰, 蒋道明.让化学充满“绿色”——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理念的行动研究[J].化学教学, 2011, 14 (26) :3547—3549.

[2]宋海清.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摘要集[C].2012., 10 (01) :141—146.

化学课件 篇8

1 传统意义上有机化学的发展情况

Grinard是由法国著名的化学家Grinard于20世纪出发现的, 进而为有机合成中研究金属有机化合物提供了帮助, 并且, 将一种全新的应用防范研制了出来。所以, 在合成有机化学家的实验室内就会更好的完成有机镁化学的相关研究工作。在1850年之前, 很多有机化学研究人员主要是利用将全新的有机反应研究出来, 将金属有机化学不断的发展起来, 例如有一种有机锌化含物存在于Br Zn CH2COOR反应, 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试剂, 在有机的合成中, 烷堆铿试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 合成出了二茂铁, 因为它自身具备与芳烃类似的性质, 并且, 其自身的结构也非常的特别, 所以就将一大类的新型化合物为过度金属开辟了出来。从此以后, 在近十几年来的理论与实践应用中, 过渡金属有机化学成为了其中的重要研究内容。很多研究人员认为, 近些年来, 金属有机化学能够获得这样的发展机会主要得益于这样几方面因素的支撑:

其一, 因为有着一定的活泼性存在于碳-金属键中, 因此, 能够有很多关键性的反应出现在其中。同时, 还能够当做有机反应的催化剂和试剂, 在合成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时候, 其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其二, 将金属的有机化合物通过不断的合成出来, 能够将很多关键的材料为价格键结构与化学键理论等提供出来, 进而推动人们更多更深刻的认识到化学的内在规律性。

其三, 还有很多别的具体用途存在于金属有机化合物中。金属有机化合物在具体的生活当中经常用来当作杀菌剂、抗震剂和塑料添加剂等材料。

2 现阶段有关金属有机化学的研究内容分析

通过传统以上金属有机化学的研究, 当代, 在全新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对这方面的内容也在不断的进行更新与完善。

(1) 研究有机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全新的结构因为原子结构在各种金属元素中都具备一定的特点, 因此, 就造成有偶相应的变化会不断的出现在所生成的金属有机化合物的价键结构中, 同时, 在将很多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合成出来后, 对于化学键理论的发展也会提供丰富的理论和技术支撑。许多可以应用和信赖的资料能够被新增的有机化合物所提供出来。因为当前已经非常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了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相关内容, 进而在某种程度不断提升了传统化学键理论概念, 并且, 在某种程度上也在不断的变化着。在对金属有机化合物进行研究的过程中, 它们被有效的应用了进去, 进而大大的提升了人们认识物质结构的能力, 并且, 在此基础上, 将种种应用工具范围的深度也有效的加深了。

(2) 不断的发现金属有机新反应我们都知道, 金属的有机化合物即为有机合成中的试剂。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前, 非常广泛的应用了有机镁与机铿化合物。其中到了那个时代的中期, 烯烃的硼氢化反应和Witting馆反应开始出现,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 Witting和Brown这两位反应的重要创作人, 在这个化学反应的基础上, 拿到了诺贝尔奖。这就有力的证明了在促进整个有机化学的发展中, 金属的有机试剂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比如, 烯烃复分解反应, 是现阶段十分活泼的研究方向。它在具体反映的时候, 主要是将烯烃双键切断, 从而将全新的双键生成出来, 对于这方面的内容, 过去的很多化学研究人员是难以想到的。

(3) 对金属有机反应的机理要深入的进行研究现阶段, 可以用四个基列反应将金属有机反应归纳总结出来:首先, 插入性反应状况, 逆反应不会被消除;其次, 在金属上面, 洛合配位反应物;再次, 加成氧化反应。最后, 重排反应。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中期, 对于全新的中间体, 卡宾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探究。逐步的推动了金属杂环化合物与金属洛合物的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 长期以来, 化学都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在进行科研中离不开化学这门学科的支撑。因此, 对化学学科的研究成果也在不断加深。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知, 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是化学这门学科中的两大重要分支, 很长时间内, 对于二者之间的联系, 以及如何使二者之间能够有效的结合到一起, 都没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指导金属有机化学问世以后, 使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之间才有了全新的研究切入点。

参考文献

[1]古林莎·果依其巴依, 张锐, 燕红, 等.含碳硼烷金属有机化学研究进展.无机化学学报.2010, (08) :596-597.

[2]王绪绪, 龙金林.表面金属有机化学研究进展[C]//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0.

化学课件 篇9

关键词:远程教育,化学,兴趣,资源

化学是一门抽象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学科, 学生学习兴趣不易培养, 学生化学素质也难取得突破。如何使抽象的化学教学形象化,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化学素质, 成为初中化学老师经常研究的课题。我在几年的化学教学实践中, 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资源,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使化学教学形象化, 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充分利用远教课件, 以好奇心培养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怎样把学生不集中的注意力吸引到化学课堂上来?我在教学实践中, 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远程教育资源, 为学生精心准备一些新颖、有趣, 融科学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课件, 积极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成为“乐知者”, 使学生从心里头想学、爱学,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如讲《碳的化学性质》时, 我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 将课本中“古画”制作为动画大印课件, 上课时展示, 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顺利地引入新课。

二、充分运用远教课件, 巧设教学悬念诱发兴趣

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时的焦虑心理, 它是学生对新知识企盼的兴趣来源。在教学中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 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 充分利用远程教育, 巧设悬念, 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教《绪言》一节时, 我首先通过远程教育网络, 向学生播放了《化学与人类文明》这一视频课件, 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化学科学的发展历史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宏伟蓝图、化学与人类生存和社会文明的重大关系, 使学生体验“处处有化学”的真情实感, 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 如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节时, 我让学生先看书, 然后播放自己制作的课件, 让学生根据课文找出课件中错误的地方。通过反复播放、反复查找, 不但使学生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而且使学生了解了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容易发生的错误。这样, 我在正式教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 学生轻而易举就掌握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减轻学生负担, 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

三、充分运用远教课件, 变抽象为形象, 吸引学生兴趣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化学概念及原理大多较为抽象。且化学变化又是在原子的基础上重新组合的结果。因此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 学生较难理解。通过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能形象生动地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 变抽象为形象, 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 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理解化学原理,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如:在讲“离子的形成”时, 通过动画课件模拟使学生形象地看到电子运动方向及电子得失的特点。这样, 既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结构, 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 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吸引学生的兴趣。

四、充分运用远教课件, 让学生在实验中培养兴趣

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如何让学生乐于实验, 做好实验, 从实验中学到知识?在常规的教学中, 教师通常是让学生自己做实验, 去发现规律, 掌握知识。然而, 这种方法不能激发学生兴趣。我的做法是:先让学生观看课件, 激发学生好奇心, 再让学生带着好奇心亲自动手, 使学生产生了实验的浓厚兴趣。在讲“氧气的化学性质”时, 我将教学分成三步:1.播放课件, 让学生认真观看铁、磷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的视觉冲击, 让学生产生好奇心。2.师生探索:学生带着好奇心自己看书, 提出问题, 带着疑问听老师讲解, 使学生产生模糊认识, 有一种似懂非懂的感觉。3.学生带着疑问再次观看由自己制作的有操作性错误的课件, 让学生找茬, 学生通过观看, 大都能找到实验中的错误现象。通过上述三个步骤, 学生基本从感性上掌握了氧气的化学性质, 这时, 再让学生到实验室亲自动手做实验, 变感性为理性, 变抽象为形象, 加深了印象, 掌握了知识, 培养了兴趣。

五、充分运用远教课件, 拓宽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们从听觉获取的知识能够记忆15%, 从视觉获取的知识能够记忆25%, 而同时使用两种传递信息的手段就能够记忆65%。远程教育网络课件资源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影视于一体, 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粉笔+黑板”的模式, 实现了“交互式”的互动教学, 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表演性、观赏性和趣味性。譬如在介绍环境污染时, 我借助多媒体技术, 链接到Internet上的相关网站, 将“白色污染”、“赤潮”、“蓝藻”、“水华现象”的现状、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以及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防治、治理等都可以播放出来, 强化学生“保护自然、爱护环境从自己做起”的信念, 了解了相关知识, 拓宽了学生知识范围, 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可谓是一举多得。

化学备课应有“化学反应” 篇10

四、学生进行自我考试

过去, 考试都由老师负责出题, 学生被动复习和学习, 这就容易导致掌握知识不够全面。要想学生能全面掌握知识, 主动学习, 就应该放手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自我考试。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围绕教材的基本内容, 在不能出偏、出怪的前提下出考卷, 互相考、及时批、当堂订正。出卷的方法可以是个人, 也可以是以小组集体出。通过学生进行自我考试, 我发现效果很好。学生都能自觉地复习知识, 甚至还从其他参考书中找试题类型, 都想把考卷出得形式新, 内容多, 难度适当。结果学习差的学生都动起来了, 因为要考别人, 自己就必须要先弄明白, 并做出标准答案及定出评分标准。这样一来, 会的知识和不懂的知识都找出来并搞懂了。而且每次学生进行自我考试后, 我都会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一次评价, 对出试卷评价好的学生和小组给予表扬。这样,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应用文写作这一门课程比较枯燥, 要想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兴趣并不是朝夕之间便可达到。但只要我们能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民主教学, 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就能激发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梅州农业学校)

只有备好课, 才能上好课, 这个道理地球人都知道。备课应当是一种高级脑力活动, 它展示的是教师专业知识、能力的深度和广度。但更多时候, 我们见到的是教师将现成教案抄写到备课笔记本上, 这种“搬运工”式备课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年复一年抄教案, 每天“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是登不上新课改的客船的。我认为, 要让备课高效, 需要教师富有深度备课理念, 在教材中走个来回, 让课堂教学深入浅出, 实现备课的“化学反应”。

一、备课标, 实现“分解反应”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了行动指南, 为初中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化学教师备课应该将新课程标准理念深谙于胸, 把理念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 实现“分解反应”。《标准》对原有知识结构进行了调整, 删除了部分繁难的内容, 增加了不少生活化、实践性素材。教师在备课时, 要认识到化学教学应由知识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在教学的时空上, 可以通过社区访问、实地调查、网络学习、跨学科课题研究等方式进行。教师的教学方式应向师生合作互动式转变, 要将过往大量的“自我表演”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保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当然, 学习方式的转变并不是“抛弃”原有讲解式、接受式学习, 而是多种学习方式并存;化学课程向学生发展为本方向转变也并不意味放弃基础, 若是这样, 教学便是无源之水了。这里关键是一个“度”的把握, 这就需要教师对课标的透彻理解, 对教材的有效开发。

二、备教材, 实现“还原反应”

化学备课时要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 深入钻研教材, 理解编写者的意图, 弄清教学内容中每个知识点的前后联系, 对书本插图的构思、练习题的安排也要了如指掌。同时, 教师要深入到“用教材教”的层面, 将教材编写意图、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机结合起来, 实现“还原反应”。教师要对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合物知识、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了然于胸, 要知道各个知识点的联系;要明确本单元、本课题的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科学确定课题的重点、难点、疑点、亮点等内容。如学习酸、碱、盐的溶解性时, 很多学生容易混淆,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 引导学生归纳出口诀:“钾钠铵盐硝酸盐, 全部都属可溶盐;硫酸盐不溶钡和铅;酸易溶, 碱难溶;氯化物不溶银亚汞;碳酸盐, 多不溶。”教师还可以通过深度备课, 将平面教材立体化, 单一活动多元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道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擦亮眼睛, 发现化学就在身边, 从而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三、备学生, 实现“置换反应”

教学的一切目的都指向于学生的发展, 否则, 所有的教法都是空中楼阁。因此, 教师备课时, 一定要找到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要进行换位思考, 想想如果自己是学生, 学习这个章节化学知识时, 可能会碰到哪些困难, 会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这样, 教师就会思考用怎样的语言表述更精练、更生动形象, 又能把教学内容充分表达出来, 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实现备课的“置换反应”有利于让学生“动起来”, 以学定教。例如, 学生初学化学方程式时, 我发现不少学生不是忘了写反应条件, 就是不配平或不标“↑、↓”。略一提示, 会自己订正, 但下次作业又会犯同样的错误。因此, 备课时, 我选择了“示错法”, 让学生先预习, 注意书写中容易出错的地方, 教师板书常用方程式时故意写错几道。学生通过预习, 会发现教师书写的错误, 然后“大家一起来找茬”, 从改正错误中找到方法和规律,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学习效率大为提高。

四、备反思, 实现“中和反应”

斯金纳有条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其实, 上完一节化学课, 这节课并还没有真正结束, 教师需要静下心来反思, 思失、思得、思惑, 通过反思、体悟、总结, 实现课堂教学再出发, 这就是二次备课。通过二次备课乃至多次备课, 促使教师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实现备课的“中和反应”。例如,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 学生对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的原因理解不深。有一次, 我在演示实验时忘记了塞棉花, 导致水槽中的水变成紫红色, 面对这一失误, 我将错就错, 让学生说说水变色的原因, 并进行二次实验, 让学生通过对比, 对塞棉花的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还有哪些可以将错就错利用的资源, 如何挖掘、利用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实现思考的系统化。

浅析化学网络课件的制作 篇11

关键词:化学网络课件;制作

一、化学网络课件的制作要求

化学网络课件应具有多媒体课件的一般共性,即多媒体集成性、交互性、智能性、界面友好、美观、易于操作等。还应体现出网络课件的特点和优势。在制作网络课件的实践中,一般要考虑以下的制作要求:

1.符合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的原则。化学学科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总体认识的一部分,是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律而形成的,这是由化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化学教学软件科学性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我们所开发的课件,必须保证完美的科学性,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考虑到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在设计课件时,又必须充分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这样的课件才有实际使用意义。

2.体现网络教学的交互性和学生的自主性。网络本身就是一个交互媒体,所以网络课件势必要体现网络教学的强大的交互性,通过各种超链接、网络BBS、Email等手段达到人机的交互对话功能。在此过程中,由于学生是使用的主体,学生选择某个知识点的学习、查阅某种资料,都应该是学生独立自主完成,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指导、答疑等。

3.符合教师网络教学的指导性和灵活性。虽然化学网络课件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在网络课堂中的现场指导性和课后的再指导都是不可缺的,因为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诸多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能及时加以指导,同时注意应付各种出现的问题。

4.展示教材的完整性和全面性。网络课件主要应用于各种化学专题教学、单元教学等,如:晶体结构、有机反应的类型、化学电源、高分子材料等,因而网络课件应该保持教材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各种专题可以增添文字、数据、图片、动画、影音等素材供学生学习时查找阅读,但不能背离教材。

5.充分考虑网络课件的运行环境。课件的制作,必须充分考虑课件所需要的运行环境,包括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环境和课件播放环境。由于宽带的限制,目前网络的传输速度较慢,应尽量选择占用磁盘字节较小的素材。

二、化学网络课件的制作步骤

化学网络课件的制作是一个庞大的工作,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同时技术难度也比较大。笔者以高中化学《化学电源及其应用》制作的网络课件为例介绍一下化学网络课件的制作过程。

1.选定课题。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一般选择那些既适合于多媒体网络技术表现的又是在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比如:微观物质结构及其运动、难以实现的化学实验、化学化工过程、对化学事实的理论解释等。

2.确定设计开发目标。根据所选专题及教学对象,确定多媒体课件所要实现的目的和达到的目标。

3.拟定课件结构。在明确课题设计开发目的后,就要根据所选课题开发的需要拟定课件结构。课件结构即脚本,以“化学电源”为例,可设计课件结构,寻找资源素材,整合多媒体素材。设计好课件结构后,依据该结构寻找相关图、文、声、像等资源。

三、化学网络课件制作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设计上的误区。其一是部分教师受教育理念和网络技术水平限制,制作课件时仅将电子化的教案和习题集等简单地搬上网,对其形式缺乏足够的重视;其二是部分化学网络课件陷入了“技术本位”的误区,忽视了教育在其中的本原地位,陷入诸如界面等技术细节的泥潭,这种情况主要体现在一些商业网络课件中。

2.知识点、素材过多。化学网络课件中需要有较多的素材作支撑,学生在使用网络课件的过程中,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要理解有关知识点,就得需要知识的补充,学生可以在素材栏中阅读各种资料,解决相关问题,素材过多,反而针对性不强了。同样的道理,至于知识点,教师在制作网络课件时切不可设置得太多。

3.忽略化学教师的指导性。虽然网络课件的使用主体是学生,但在学习过程中,网络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在网络课堂上,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不能忽略的,教师在什么地方?没有老师,教学怎么进行?

重温化学历史 增强化学素养 篇12

一、回顾化学史中的“批判精神”, 帮 助 学 生 养 成 学习的科学态度

心理学研究发现, 学生在充满学习 热情的时 候, 思维活跃, 身心放松, 学习的效率比较高。因此, 我们要不断地给化学课堂添加一些“佐料”, 增添学生学习探究的正能量。我在化学教学中, 经常给学生讲一些化学家勇于向当时的权威挑战, 坚持研究, 最终在化学领域有所建树的故事, 帮助学生形成锲而不舍、坚持真理的精神品质。

例如, 教学“走进化学世界”这部分内容时, 我和学生一起阅读了近代化学之父拉瓦锡的故事。斯塔尔的燃素说理论在十八世纪中期以前一直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该理论认为一切燃烧的过程都是物体吸收或释放燃素的过程。1772年, 拉瓦锡发现, 硫燃烧后形成的氧化物不但质量没有比先前的硫减少, 反而增加了。他初步推断燃烧时空气中有部分气体被固定下来。后来, 拉瓦锡又用汞做类似的实验, 验证了自己的猜测。他提出新的燃烧系统理论, 推翻了风靡一时的燃素说, 建立了自己的科学成果。帮助学生养成持之以恒、实事求是等科学态度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需要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在这一过程中, 我们要善于倾听学生真实的想法, 切忌教师向学生强硬灌输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二、借助化学史中的“具体细节”, 促 进 学 生 对 化 学核心知识的理解

教材中部分化学知识离我们的生活世界较远, 学生一下子难以理解和接受。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过程要经过动机、领会、习得、保持等几个阶段。信息加工就是要让信息还原为丰富的发展过程, 展示其中的细节环节。这样, 学习者才能对信息进行 再加工, 并长期存储。在再加 工过程中, 细节决定 着学习的 品质。加工得越细, 学生的理解也就越深刻, 存储的时 间越长。我在化学课堂教学中, 经常根据教学内 容, 选择化学史中相关 的“研究细 节”, 丰富学生 学习的背 景环境, 推动学生的认知发展。

例如, 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这部分内容 时, 我给学生介绍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早在1756年到1908年之间, 俄国的罗蒙诺索夫、法国的拉瓦锡等化学家就发现, 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煅烧, 生成了氧化锡, 但容器里的物质的总质量在煅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科学家们的猜想并没有得到科学的验证。直到19世纪末, 兰多尔特用 很精密的 天平证明了这一猜想的正确性。我在讲解中特别提醒学生注意:整个化学 反应过程 都是在“密 封”状态下进 行的, 这是为什么呢?通过对细节的提问进一步突出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关键因素与本质特征, 为学生的理解提供了有力的感性上的支撑。我们在知识形成的重点之处, 如果能放“慢镜头”, 延长学生体验和感受的时间, 对促进学生认识的发展是很有益的;如果能抓住难点问题, 从不同的侧面进行诠释, 充分凸显细节问题, 让学生在细节组合中实现对认知过程的全方位把握, 这样的学习才是有价值的。

三、展示化学史中的“意外发现”, 帮 助 学 生 形 成 留心观察的品格

英国化学家戴维说:“我的那些最重要的发现 是在不经意之间获得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过程中, 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问题会随时出现, 有的能促进我们的认识发展, 有的则阻碍着探究的进一步前行。面对实验中旁逸斜出的问题与现象, 我们是视而不见, 还是留心 观察、积极对 待?答案当然 是后者。我们一方面要以实验事实为依据, 尊重科学, 尊重事实, 不盲目偏信现成的结论;另一方面, 要正视实验中的新问题, 仔细观察、乐于研究, 开展一些对比性、探究 性实验。为了培养学生这种细心观察、积极探索的科学学习的精神, 我经常给他们讲一些科学家如何抓住稍纵即逝的问题, 潜心钻研, 最终解决问题的经历。

例如, 在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时候, 我和学生 谈到了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曲 折过程。居里 夫人先是 相继找到了“铀盐”“铀射线”, 然后又认识到铀并不是唯一能发射射线的化学元素, 进而又发现了一种放射性强度极大的沥青铀矿, 并在此基础上发现了“钋”和“镭”。其中多次的实验均以失败告终, 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居里夫人却在仔细观察与不断的探究中, 收获了意外的惊喜, 发现了更为有价值的成果。

上一篇:幼儿园教师经验下一篇:缺血性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