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Word 文档

2024-11-05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Word 文档(精选12篇)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Word 文档 篇1

《折线统计图》教后反思

朱进

折线统计图是小学阶段统计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该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对基本的统计过程和描述数据的方法有一定的体验的基础上学习折线统计图,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折线统计图的布局敏感并能尝试进行较为合理的布局。同时更重要的是能了解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在这节课中,我在课中让学生通过观察课件后,自己尝试着制作折线统计图。在制作课件的时候由于出于对学生作图能力的考虑,同时更重要的是为了照顾好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我充分利用自我的电脑的水平,把制作折线统计图的全过程用照相机拍摄下来,制作成一个个的基本作图程序,让学生能更加清晰地知道作图的过程。同时更主要的是降低了部分学生由于对文字的理解不太好的局限,通过形象的、具体的演示,掌握基本的作图。由于学生本身存在的差异,制作出来的结果也出现三种不同的状态。有的图形位置偏高,有的居中,有的偏矮。我不急于告诉学生那种正确,而是利用这基础性的资源。把不同的作品进行展示。考虑到不打击中下生的学生信心,我避免了拿一些学生较为困难的学生的作品,而是在评比的时候让他们也尝试加入到裁判的角色里面。同时让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有的位置偏高,有的居中,有的偏矮?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明白那是由纵轴的间距决定。初步感知要使折线统计图美观、合理,必须合理确定纵轴的间距。接着设计了一组数据,让学生根据几组数据的特点对纵轴间距的设计,找出最高点和最低点,进一步建立对折线统计图布局基本的敏感。通过练习、讨论、交流,使学生感悟到如何合理的确定纵轴的间距,使整个折线统计图画的居中。

让学生感悟到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明白生活中有数学问题,数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下课前,我还抛出一个这样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融为一体“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了折线统计图,你们知道它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作用吗?”生1:“医生用折线统计图反映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生2:“我们可以用折线统计图反映自己的身高随着年龄增长的变化情况”。生3:“要反映某个同学的学习成绩是进步还是退步,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前面两个学生的回答在我的意料之中,而第三个学生的回答,却令我出现了短暂的思维“定格”,特别是在淡化考试的今天是否能用分数来作为评价的素材呢?我立刻打消了自己的疑虑。我想要充分发挥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将全班的平均成绩作为原始数据画出一条折线,让学生在此基础上画出自己成绩的折线,还可以设计各种类型的折线统计图------这些统计图可以提高学生自我反思的针对性,以便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超越自我。

在该节课里还是存在了一定的问题,或者是因为我时间的把握还是不太好,学生在制图的过程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对于后面的概括也变得较为仓促。学生中一些问题还没有能及时的得到有效的改变。特别是有所研究的几个学生中还是出现了制图不完整,有时候忘记了标明拧数据的情况,还有的是有一个学生把折线的起点连到了0刻度上,这也是我自己所忽略的。另外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明显看出来不太好,有较多的学生不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作图的过程。所表达的语言都是不全面,不够准确的。其实学生的表达也暗示了学生对于该过程的掌握还是不太稳固。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Word 文档 篇2

知识背景:“折线统计图”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的基础上,认识的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同时,通过正确认读单式折线统计图,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目标:

1.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描述和分析数据、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根据折线统计图中数据的变化,预测问题的结果或趋势,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征。

教学设计思考: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很多相通之处,在学习折线统计图时,如何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条形统计图的知识,这是本教学设计思考最多的方面。因此,设计导入新课环节时,出示了条形统计图,意在让学生复习和巩固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并提出问题:(某)年到(某)年参观人数增加最快?能不能找到一种方法,不用计算,一眼就能看出2007年到2008年人数增加最快(新旧知识的生长点由此产生)。在新知讲授部分,设计了两个认知环节:其一,初步感知,让学生分析两种统计图的相同之处,即都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其二,深入探究,再次对比,找到两种统计图的不同之处,即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为了更好地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在练习中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进一步强化两种统计图的特点。同时,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环保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展示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恶化的图片。看到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感想?(学生自由发言。)

师: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地球。你们参观过科技展吗?通过参观科技展览,能学到很多课本之外的知识。下面是某市学生(2003~2009年)参观科技馆的学生人数统计表。仔细观察,你能从统计表中了解到什么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获取信息,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2.提问:哪年参观人数增加最快?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学生大多采用计算方法。)

3.能不能找一个更好的方法,不用计算就能看出2007年到2008年参观人数增加最快呢?(学生讨论后,认为可以制成条形统计图。)

4.教师依次出示以下统计图:

让学生自主观察、比较,初步感知。想一想从两幅统计图中各自发现了什么。为下面的探究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

1.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新的(第二幅)统计图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全班交流。)

(1)两幅统计图都有横轴、纵轴。强调说明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2)两幅统计图都能看出每年的参观人数。

2.深入探究:再次对比条形统计图和第二幅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之处?

(1)先四人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思考一:第二幅统计图是通过什么表示每年的参观人数的?你能看出哪年参观人数最多?哪年参观人数最少吗?(通过“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思考二:在相邻的两个年份中,参观人数是如何变化的?你是如何看出参观人数的增加、减少或不变的?(通过线段的倾斜看出数量的变化。)

思考三:参观人数增加最快的是哪年,现在能一眼就看出来吗?(通过线段倾斜程度看出数量变化的幅度。)

板书:平—不变起伏—变化

(2)学生用手势表示变与不变、增加与减少以及变化幅度的大小。

(3)借助这幅统计图,体会2003~2009年参观人数整体变化情况。课件演示整体上升的过程。让学生观察整条折线,感受整体变化趋势。

3.教师总结:这种统计图的特点是通过“点”反映数量的多少,通过折线的起伏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

4.你知道这种统计图的名称吗?(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5.预测:根据这幅折线统计图的数据预测一下,2010年会有多少人来参观?说说你预测的依据是什么?

总结:预测的人数只是一种“可能”,要想知道究竟有多少人来参观,还要通过调查来说话。

三、实践应用

1.分析折线统计图:教科书第115页练习十九第6题(图略)。

学生观察统计图,回答问题。说说自己有什么好的建议。

2.2009年昆明五月至十月降水量与历年均值比较。

根据上表的数据制作成折线统计图(用课件)呈现给学生。

(1)统计图说明了什么?

(2)你还想提什么问题?

3.明明调查了五个小朋友家一周使用塑料袋的情况,并绘制了一幅统计图。

五个家庭一周内使用塑料袋的个数统计表

先出示下面的折线统计图。

认真观察分析折线统计图,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1)让学生体会描述不同事物,可以制成条形统计图;描述同一事物的变化发展趋势,制成折线统计图较方便。

(2)出示(根据同一内容绘制的)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比较之。)

(3)教师小结:在什么情况下绘制折线统计图,在什么情况下绘制条形统计图,要根据统计内容的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

4.反思(我们能做什么):气候急剧变化,环境日益恶劣,人们该反思自己的行为了。作为普通人,我们可以身体力行追求低碳生活,节约用水、用电、用纸,杜绝浪费,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

四、拓展:课件简介(出示)统计的发展

在我国,统计理念古已有之,统计思想迅速发展则是在南宋,史学家郑樵的图谱思想与现代统计图表的制图原则相近。当今,统计图已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并演变出柱形统计图、饼形统计图、面积统计图、雷达统计图等形式各异的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Word 文档 篇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同时也指出:“要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如何才能凸显这一核心,又让学生经历这一过程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就“单式折线统计图”一课,“挖掘式”地深入钻研了教材。

【提出问题】

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需要产生折线统计图更重要?

2.如何实现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新旧知识经验的对接和比较?

3.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学会观察分析数据,同时进行简单地预测推断。

【课前思考】

1.摒弃例题1,改用“做一做”为例题更具有代表性,因其实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了他每年每个月的身高数量,由点连成线,是否更能体现产生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2.在讲授过程中,从绘制条形统计图入手,提出质疑,逐步转变成条形统计图,再整理两者异同,是否更好地实现新旧知识的对接和比较?

3.选择生活中常见的折线统计图素材,是否使学生更亲近数据,充分感受到数据分析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价值?

【课堂实录】

一、谈话导入

问:你现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你还记得你从出生到现在每一年的身高吗?

二、探究新知

1.绘制条形统计图

课件出示陈东0~10岁的身高统计表。

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还可以把这张统计表绘制成什么?

课件演示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问:这是用什么表示一定的数量?(直条)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讨论怎么绘制条形统计图,自主权让给学生,体现其主体性的地位。)

2.产生折线统计图

问:从图中你能很快地告诉我他5个月时候的身高吗?1岁7个月呢?为什么不能?难道他这个时候停止生长了吗?那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改进这张统计图吗?

学生建议:如果我们把这里的每根直条都浓缩成一个点,画在它的最高处,然后把这些点依次用线连起来。

(设计意图:教师提出质疑,让学生改变思路,尝试把条形统计图变成折线统计图,看能否解决问题,体现了知识因需要而产生。)

(1)点

课件演示直条变点。问:现在是用什么表示数量的多少?(点)

(设计意图:通过直条变点的演变过程,以及理解每个点具体表示多少数量,为后面的比较做了初步的铺垫。)

(2)线

问:陈东的身高是怎么变化的?看着这些点,你能用手指在空中比划一下吗?课件演示点连成线。

师:这种新的统计图,叫折线统计图。现在你能大概看出他5个月时候的身高吗?1岁7个月呢?你又是怎么看出来的?

(设计意图:由学生在空中比划引出折线,学生很容易理解“依次”的意思。同时理解折线上的每个点都可以表示他某个时期的身高。)

3.理解折线统计图

①你从图中是怎么看出来陈东一年一年在长高?(因为折线越来越高,呈上升趋势。)

②你还能看出他几岁到几岁时长得最快吗?几岁到几岁长得最慢呢?

③你能预测他11岁时的身高吗?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折线的起伏、每一节折线的长短和坡度等方面,进一步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从而对数据进行正确的分析和预测。)

4.比较

5.寻找生活中的事例

像这样的折线统计图,你在生活中哪里见过?(学生举例、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

三、实践应用

师:让我们再次走进生活,去看看一些有关折线统计图的应用吧。

第一题(按事选图):给出两组数据,要学生思考分别选择条形统计图还是折线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总结: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特点,适合表示不同类型的数据。

第二题(按图选事):给出两幅折线统计图,要学生根据各自的趋势选择其一。

师:如果你是经理,你会选择A品牌还是B品牌?为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题一,使学生理解两者各有特点,适合表示不同类型的数据。题二,使学生了解到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四、全课小结

【实践反思】

1.在质疑中实现创新,凸显产生折线统计图的必然性

知识是因生活实际的需要而产生的,而不是凭空捏造或想象出来的。我们如何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体验到知识在生活中有什么实际应用,这节课通过例题中的层层设问和质疑,一步步将学生引入到一个条形统计图解决不了急需寻求突破的瓶颈口,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真正做到了教其然,更教其所以然。

2.在变化中体现连接,为学生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从统计表变为条形统计图,从条形统计图再变为折线统计图,两次变化,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对折线统计图的整体感知也因为有了旧知识的支撑而变得更加清晰到位,再加上系统的整理,绘制成表,为学生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3.在经历中实现自主,让学习掌控学习自主权

第一次经历是从统计表变为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自己讨论条形统计图该怎么画,而不是老师包办代替。第二次经历是从条形统计图变为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自己拓展思维、改变创新,提出建议,而不是老师直接给出现成的解决问题方案。两次亲身经历,学生充分掌控了学习的自主权,体现了学生课堂学习主体性的地位。

4.在情境中落实重点,使学生充分参与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所以,这节统计课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在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和能力,掌握其特点及画法,学会对数据进行简单地分析和预测。本节课老师非常注重创设情境、提供生活实际事例,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鲜活的事例中体验“认图——画图——读图——选图”逐步升级的全过程。最后通过设计“按事选图”和“按图选事”这两个层次的情境呈现,使学生能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认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既培养了数据分析观念,又发展了数据分析能力,使之真正体会到数据分析的现实需要和价值所在。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篇4

它可以清晰地呈现不同类别中统计量的数量,不同的类别之间没有次序关系,即使改变不同类别在条形统计图中的次序,也不改变其本质。条形统计图适用于不同类别中统计量大小的比较。而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清晰呈现数量的多少,还清晰地表现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它关键在于描述时间或次序关系及统计量数量的变化情况,并用来预测。它的横轴通常是依时间或次序的先后排列的,若改变其顺序则往往会失去原来的意义。

折线统计图适用于表示随着时间或次序逐渐变化的统计量。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让学生学习大众的数学,学习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

一、从手势比划中引出折线统计图让学生猜一猜,能不能绘制成另外一种统计图。这一环节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让学生在比划中不知不觉的认识了折线统计图。并且强调读统计对象和项目,读点、读线和读整体趋势四个方面,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读点又从直观读与坐标读两个层次进行;读线不仅从线读出数量的增减,而且从线的平陡读出数量增减的快慢;不仅关注线的局部,而且关注线的整体发展趋势,这样完整的解读了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

二、在感知折线统计图特点上运用了比较策略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这一特点,在相应的条形统计图中同样可以体现,只是它更清楚而已。如何让学生有效地感知这一特点?比较重视让学生经历从条形统计图到折线统计图的演化过程,且采取加强对比的策略解决它。通过手势比划进行比较,让学生很清楚地看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这样不仅沟通了两者在反映数量变化趋势上的不同,更彰显了折线统计图的直观性与便捷性。当然,从数学现实意义上来说并不是所有的条形统计图都可以用折线表示,所以老师在通过练习初步建立折线统计图的表象后,安排了在不同情况下选择统计图的讨论与练习,使学生在思辩中明晰两种形式的统计图各自的作用,使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更明确的认识。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篇5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与学习兴趣。

统计的知识源自于人们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结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些学生熟知的大事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反映,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并通过观察时速的变化情况,交流了解到的信息等活动中,充分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将统计内容化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具体,做到了在生活中找数学、学数学、用数学。

(二)引导学生分析结果,作出判断和预测。

教学中,一方面注意突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另一方面还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结合有关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谈体会、说感受、提建议。如教学完例1时,让学生大胆预测一下中国铁路技术的发展前景;比较两个城市温度时,学生根据统计情况,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学生绘制完统计图时 ,让学生预测08奥运会中国的排名情况。从而使学生在分析和交流中,学生的预测结果有根有据,进一步加深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逐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三)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过程,关键处给予及时点拨。

五年级《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篇6

折线统计图的教学,是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的,使学生根据数据作出简单地预测和判断,并进行交流,注重在具体情景中对可能性的体验。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上,使学生能看懂简单的折线统计图,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作出简单的推测和判断。事实上,统计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也很容易学会,主要是让学生感受统计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这些方面的目标不容易达到。所以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学习,我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信息,启发调动学生以有的知识经验,回忆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然后由学生自己找到制作方法上不相同的地方,并对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进行改造,在此基础上切实掌握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不足:在课后的练习中,我认为还应布置实践性的作业,使学生加强对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的了解,并借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篇7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这一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能利用折线统计图既看出数量的多少,又能看出数量增减的特点并进行简单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使用条形统计图描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通过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信息,获得分析数据和进行合理推测的初步经验。因为统计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社会工作密切相关,我们要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更要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生活价值。

折线统计图从学生参观科技展览这个生活情境中来,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看懂折线统计图,会根据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去分析、预测事件的发展,并且使学生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和作用,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并服务于生活”的课标理念。在教学中教师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迁移,把前面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认识了折线统计图,明确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体会到了折线统计图的优势:不仅能清楚地反映数据的多少,而且能更好地看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Word 文档 篇8

《复式折线统计图》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逐步帮助学生形成统计观念。同时,让学生在简单的方格纸上进行简单的描点、连线,学会制作简单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对统计图中所反映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归纳。

教材提供的素材是甲、乙两城市的月平均降水量的数据,并分别用已经学过的.折线统计图进行表示。但在教学过程中,我选择更为接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学生家与学校距离”的数据,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简单回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进一步巩固和熟悉已学过的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通过折线统计图获取相关信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引发认知冲突,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教师指导并同学生一起完成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发现其特点,学会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并用其统计分析相关数据,得到相关信息,解决新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地位,很好的发挥了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能力,并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9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04、105页

授课时间:2015年4月21日

教材分析

《折线统计图

(三)》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前面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本课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帮助学生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更好的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有效的构建数据分析观念。

学情分析

前面学生已经认识了单式、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了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与所学知识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并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预测数据的变化趋势。

教学目标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画出折线统计图;

2、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用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数据;

3、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4、通过对比,了解并掌握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区别,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重点

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掌握折统计图的特点:除了能直观地表示数据的多少,更能清楚的反映出数据的增减变化。

教学难点

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数据的变化合理的进行预测,增强数据分析的观念。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数学题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们在大屏幕上看到了什么? 大屏幕出示图形(学生说)

师:同学们回答的真踊跃,你们再来看看,屏幕上又出现了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图,我们一起来看看!

(大屏幕上出示折线统计图)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的应用了这种图形,你能给这种图形起个好听又好记的名字吗?

生自由发言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折线统计图。(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设计理念:根据北斗七星的形状和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揭示本课的课题,使学生理解数学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科技吗?你们都参加过哪些科技竞赛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最近几年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的参赛情况统计表?请大家看屏幕!

(屏幕上出示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情况统计表)师:你们在统计表上发现了什么信息? 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把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制作成了统计表,为了更好地进行分析,我们还可以将这些数据怎样做?(制作成统计图)

师:我们一起学过一种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老师已经把统计表制作成了条形统计图,你能在统计图中得到什么信息呢?

生分析统计图,说出统计图的名称,横轴和纵轴表示的含义,每一年参赛队伍的多少。师:在条形统计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什么?

【设计意图:整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铺垫】 师:我们分析整理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今天我们新学了一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你能利用你以前学过的知识,自己画出一张折线统计图吗?请大家拿出第一张题纸,并完成折线统计图。

学生完成折线统计图 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

师:老师看到有的同学特别快的就把折线统计图完成了,你能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是怎么又快又准确的完成折线统计图的吗?

交流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逐步得到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与方法,为后面独立绘制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二)分析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上的特点 师:从折线统计图上你看出了什么?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师:你能快速的找出哪两年之间参赛的人数增加的最多吗?从哪看出来的? 师:你能快速的找出哪两年之间参赛的人数下降的最多吗?从哪看出来的?如果人数没有变化,我们应该怎么样表示呢?用你的手势表示出来。

师: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你能预测下一年参赛的人数是上升还是下降吗? 生:上升

教师总结:看来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反映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晰显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还能帮助我们对事情的发展做出预测,这就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逐渐把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展现出来。】

(三)对比两种统计图,分析各自的特点 师:现在我们学习了两种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你能找出他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学生自己思考。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指导。汇报交流,总结两种统计图的特点。

教师总结: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还能预测以后事情的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分析两种统计图的特点,使学生明白两种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根据问题的情境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三、巩固运用,实践创新

师:我们掌握了两种统计图的特点,你能正确的选择使用的统计图吗?

四、总结收获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谁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学习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只有把知识内化为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学习才是一种成功的学习。说说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这样的自我评价,既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同时是学生初步理出本课知识眉目的一个好办法。】

板书设计

单式折线统计图

特点:数量的多少

数据的变化趋势

画法:描点

连线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设计 篇10

厚德学校 王昉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在方格图上用折线表示相应数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

2.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应用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体积活动的兴趣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在方格图上用折线表示相应数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导入:复习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二、出示目标1.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在方格图上用折线表示相应数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

2.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应用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体积活动的兴趣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难点: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在方格图上用折线表示相应数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三、独立学习

自学提示:

1、自学课本第126、127页例2,请你在127页图中画出韩国获得金牌情况的折线图。

2、你知道什么是复式折线统计图吗?

3、回答127页图下四个问题。自学时间:6分钟

四、展示讨论:3分钟

和你的同桌探讨你的探究结果

五、师生总结

总结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六、练习7分钟

内容:第128页“做一做” 对改要求:

细致批改,将你发现的问题在全班交流。

七、堂清、对改 2分钟

组长检查对“做一做”的修改情况,进行指正。

八、盘点收获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缺失?

九、统计各小组得分,表扬优秀小组。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Word 文档 篇11

一、情境导入。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春游么? 课件出示几张环境优美的图片

(二)引出课题

课件出示嘉兴市2006—2014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数据情况:

嘉兴市2006年人均绿地面积11.5平方米,嘉兴市2008年人均绿地面积10.5平方米,嘉兴市2010年人均绿地面积15平方米,嘉兴市2012年人均绿地面积15平方米,嘉兴市2014年人均绿地面积18.5平方米。

师:看到这么多文字,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整理?(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现统计图)。课件出示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现统计图。

师:这是什么图呢?(折现统计图)看来同学们都预习过了,真棒。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研究的内容——折现统计图。(师板书)

师:是啊,在数学中我们可以用那么多的方法来整理复杂的一段文字。每一种方法其实都有它自己的优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折现统计图的优势。

二、探究新知

(一)折现统计图的特点

1、点 师:每一年的数量是多少,在这幅图中还能找的到吗?在哪儿呢?06年的数据找找在哪儿?找的是一个点?你是怎样找到它的?

师:那如果06年的数据是12呢?这个点又会出现在哪里?(请同学上台指一指)

师:原来跟条形统计图一样先看横轴找到对应的年份,再看纵轴找到所需的数据,它们交叉的地方就是12,其他的年份你会找吗?(学生到台前指一指)课件出示一些线以外的点

师:这些点表示什么呢?谁会说?

师:通过点,我们可以看到数量的多少。(师板书)课件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现统计图。

师:在条形统计图中,我们通过什么表示数量的多少?(直条)折现统计图呢?(点)师:除了点,同学们还想研究图上的什么?

2、线

师:从线上你能看出什么?(同桌讨论)师小结:增大(上升)、不变(持平)、减小(下降),陡:变化大;稳:变化小。

3、趋势预测

师:照这么发展下去,你能不能当一回小小预言家,预测一下2016年的人均绿地面积情况。师小结:原来小小的折现统计图,通过点和线能发挥那么大的作用。通过点,我们可以知道数量的多少;通过线,我们可以看出数量的变化情况;再看整体,我们甚至还可以对未来的情况作出预测。

4、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现统计图

师:既然折线统计图那么好,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抛弃条形统计图了呢? 课件出示表格:

师:下列情况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为什么?

(二)折现统计图的画法 课件出示数据表格:

师:要表示凉鞋销售的变化情况,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好呢?画一画。

1、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

2、展示学生作品。说说你的方法。

3、教师小结方法:描点——写数据——连线。(讨论:先写数还是先连线?)

(三)折线统计图的应用

1、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

师:如果你是这家鞋店的销售经理,② 一说销售量的变化情况, 想一想变化的原因。

②如果每月卖出60双凉鞋便能收回成本,那么有哪几个月小敏的爸爸是赚钱的?哪几个月亏本?哪几个月不赚也不亏?

③ 如果你是这家店的店长,你认为去年销售量的统计对以后鞋店确定进货数量有什么帮助?

1、生活中的折现统计图

师:同学们想一想,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折现统计图呢?都在哪里见过? 课件出示股市、心电图等。

三、巩固提高

课件出示:

师:你认为这幅折线统计图有可能是在描述什么情况?为什么?(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A.某商场十月份6种不同品牌电视机的销售情况 B.天堂牌雨伞近日来6天的销售情况。

C.小军1-6年级的身高情况。

四、总结评价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Word 文档 篇12

折线统计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科书集中安排了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及生活中运用的实例,这是《标准》中要求的内容。由于在前几册中学生对统计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单元教科书的重点是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的感知、认读折线统计图以及绘制折线统计图。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对比,认识折线统计图区别于条形统计图的特征,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2、结合实例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及其变化规律,并对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地分析,能初步进行判断和预测。

3、能根据提供的资料,在网格图中有条理地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4、经历数据的整理、分析与表示的过程,培养统计素养和认真仔细的绘图品质。

三、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学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难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五、课时安排(5课时)

1、折线统计图 4课时

上一篇:线性近似算法在介损测量中的应用下一篇:小班下学期班务总结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