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2024-08-25

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共10篇)

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篇1

《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说课人:许新萍

兴庆区第十六小学

学习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06—107页。教学目标:

1、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理解图例的作用。

2、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3、能对复式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判断和推理。教学重点:经历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以及分析、判断、推理的过程。教学难点:体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及其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学情分析:前面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时间问题。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单式和复式),帮助学生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思想,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更好地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意义和作用,有效建构数据分析观念。

教法指导: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与所学知识的对比,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适用范围。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创造机会,认识折线统计图反映的现实意义,学会根据数据的变化合理地进行预测,增强数据的分析观念,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学过的统计图有哪些?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2、导入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索新知。

(一)初步认识。

1、观察课件,请学生描述看到的情景

1、了解什么是老龄化社会,国际标准如何认定老龄化社会

2、讨论决定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影响因素?

3、观察例2的统计图,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你能说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比较的情况吗? 怎样比较才比较方便?

4、讨论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需要注意的地方

(二)合作探究。

1、学生独立绘制折线统计图。(教师巡视收集作品看谁画得比较好)

2、小组内汇报交流。想一想: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应注意什么?

3、展示作品。

4、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1)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你能说说上海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吗?

(2)每年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之差是人口自然增长数。上海人口从1995年开始负增长。)(3)结合全国2001—2010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统计表,你能发现什么共同的规律吗?

三、练习巩固

1、交流109页的第4题

2、独立完成109页的第5题。

四、回顾小结

说说通过本节课你的收获

五、课堂作业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折线统计图》这一单元是四年级下册的资料,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学生的统计知识在这一课后将再一次得到发展。而本节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认识折线统计图,并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并明白其特点。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探索折线统计图特点与作用的过程,感受从“具体”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

经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本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为:

认识折线统计图并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的特点

教学的难点则放在:

能够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

教学关键:

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三、说教学理念

本节课,我确立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设计理念。基于这一理念,本节我精心选取了很多的生活素材,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供给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让学生在分析数据、解读数据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此刻的知识水平,本节课的教学以自主探究为主线,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小组合作、组织交流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简便,高效的学习氛围。

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时,我经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使学生体会到观察、概括、想象、迁移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进取性。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从生活实际出发,出示曲阜旅游图片,引出近几年来孔庙旅游的人数统计。激发学生兴趣,从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直接引入“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主整体观察,初步认识折线折线统计图。明白统计图的名称及折线统计图的构成。

2、在此基础上出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小组合作讨论、研究,在合作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能够经过点看出数据的多少,而经过折线的起伏则能够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在汇报时要让学生用手势描绘一下折线的起伏。初步体会倾斜角度决定了数量的增减幅度。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

3、这时同时出示两种统计图让学生自主观察比较,思考两种统计图的异同,自由发言。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总结经过观察比较认识到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不但能够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并且还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本事又锻炼了他们的归纳概况本事。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下头就进入第三环节

三、知识应用:

1、利用病人体温变化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现实作用。

2、我国24到29届奥运会获得金牌统计。在那里我安排了一个我国奥运健儿得金牌升国旗的短视频,目的是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放松片刻,并经过这个视频再一次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3、小小辨析师。经过辨别这样绘制统计图适宜吗,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在于能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而这个统计资料主要是统计各种文具的数量,所以不适宜。从而让学生明白要根据统计的资料选择适宜的统计图。灵活运用知识。

一节课既要要大部分孩子吃饱,还要让一部分孩子吃好,所以我设计了第四部分

四、知识拓展:经过你明白吗?让学生了解统计知识的来历、发展,丰富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节课是零散的知识拼凑在一齐的,为了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体认识,最终我设计了第五环节。

五、课堂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回顾,说说收获。到达梳理知识,构成知识体系的目的。

六、说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上力求简洁明了,一目了然,充分体现这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板书设计:

点:数量的多少

线:数量的变化

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篇3

《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金碧镇金碧小学

姜远学

一、说教材: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P110-P111例2的内容。本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它的意义和作用。根据数据,能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并继续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二、说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它的意义和作用。根据数据,能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统计图,体会统计图带给人们进行比较不同量的方便与快捷。

4.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5.教学重难点:能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统计的结果,能够根据统计图表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经历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初步建立了统计观念。在教学本单元的内容之前,应对第一学段的统计知识做简单的整理。

四、说教法:

1、探究学习法:让学生去亲身体验数据产生的过程,使学生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积极组织学生人人参与,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教材内容,紧密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带着数学走入生活,解决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估计、判断能力为以后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2、合作交流互补法:通过同学之间相互讲解、演示、操作等方法让学生开动脑筋,互相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3、练习法:通过有针对性地练习,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

根据统计与概率知识领域的特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对本课进行如下环节的预设:

复式折线统计图 篇4

【教学目标】

感受到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局限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教学重点】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特点,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和推测。教学过程:

课前教师自我介绍,自由谈话。

一、复习旧知,直接揭示课题。我和同学们先一起复习以前学过的统计图。

大屏幕出示以前曾学过的统计图,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

回答完后直接揭示: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和研究折线统计图(板书)。

一、导入新课,学习新课

听说你们学校今年举办了体育节,是吗?我们北关小学也举办了体育节,比赛项目有跳绳、踢毽子、定点投篮、拔河等等,下面老师给你们展示当时精彩而又激动人心的训练和比赛情况。

第一步:绘制两个单式统计图,展示、点评、修改。首先展示的是其中两个班的定点投篮情况。请看大屏幕

(出示例题)

北关小学体育节五(1)班、五(2)班定点投篮情况统计表.教师提出问题:

要想看出每个班级每场定点投篮的数量和变化趋势,选制什么样的统计图合适?(生:折线统计图)

绘制时应注意什么问题?(1名学生回答后,教师适当补充。)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注意问题:

1、统计图名称要完整,2、点描得要准确,并且标出数据线,3、要依次连接各点,线要连直。同学们动手绘制吧,教师提出要求:(大屏幕出示)请同桌左边的同学完成五(1)班折线统计图,同桌右边的同学完成五(2)班的折线统计图。(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师:谁愿意把你的统计图拿上来展示展示? 生:展示五(1)班统计图。

师:你们觉得他画的怎样?请同学们点评一下。引导学生从三方面点评,教师可以适当引导。第一,统计图名称是否补充完整了。第二,点描得是否准,并且标出了数据。第三,线连得是否直。

师:请绘制五(2)班的上来展示并引导学生点评,这次可以完全放给学生点评

师:看了这两位同学的统计图,我觉得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主要注意三点:第一,统计图的名称要完整,第二,描点(标出数据);第三,把各点顺次连接起来,线要连直。

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点评,把自己统计图中存在的问题修改一下,使其更完美。第二步:探究合成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展示、点评、修改。课件出示每个班级投篮情况的折线统计图。师提出问题:

1、这是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你从每个统计图上能获得那些信息?

2、你能很快看出哪一场两个班投篮数量相差最多?哪一届相差最少吗? 教学预设:学生不能马上比出结果,比较为难或有浅显比法。教师启发谈话:看来像这样看大多数同学都有困难。怎样才能让我们更快更便捷的比较呢?怎样处理这两个统计图呢?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个。)

师:那么怎样把两个折线统计图合成一个呢?怎么合在一块呢?同学们想不想试一试? 教师大屏幕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把你的想法悄悄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然后按照你们的想法动手把一幅统计图合在另一统计图上;

2、画完同桌小声交流自己是怎么做的,准备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巡视。)

绘制完,指定2---3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作品并谈自己的想法。预设学生的想法:原来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中,我们用两种颜色来区分两个直条,并标上图例,所以我就用一种颜色表示一个国家的奖牌数统计图,用另一种颜色表示另一个国家的奖牌数统计图,这样便于区分两条折线。(知识迁移)

师:你的想法很好!你能用以前学习的知识来学习新知识,你真是个会学习的学生!

老师补充一句:其实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当我们只有一种颜色的笔时,我们还可以用不同的线型来区分两条折线。比如:用实线表示五(1)的折线,用虚线表示的五(2)的折线。师;你们觉得他合的这幅统计图怎么样? 师可引导学生从三方面点评。

1、统计图名称是否完整,是否做了修改;

2、是否标上了图例,用不同的颜色或线型区分了两个班级的折线

3、描点是否准确,是否顺次连线。板书:名称

图例

描点连线

师:现在你们知道这样合成的统计图叫什么名字了吧? 我们把两幅条形统计图合在一起叫复式条形统计图,现在把两幅折线统计图合在一起就叫复式折线统计图。

师:同学们,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呢? 引导学生从三方面说;

名称要正确。

2、要标图例。

3、依次连接各点。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作品修改完美一下。小结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原来的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自己想想,再和同桌讨论。)

相同点:都是折线统计图,都能反应一组数据的变化趋势。(板书)

不同点:单式折线统计图只有一条折线,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两条折线。复式折线统计图把两条折线合在一起便于比较。(板书)

第三步,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来解决问题。师:折线统计图具有这样的特点,就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下面我们一起看着大屏幕上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来回答下面的问题。

(1)五(1)班和五(2)班分别在哪一场定点投篮的数量最多?(2)哪一场五(1)班和五(2)班投篮数量相差最多? 哪一场相差最少?

(3)根据统计图,简单分析两个班级在每场投篮比赛的表现。预测下一场两个班级的比赛情况。(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会用到复式折线统计图,老师也收集整理了体育节上的其他一些统计图。我们再来感受体验一下的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用途。(一)有关篮球的练习题(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二)有关跳绳的练习(心灵手巧)先绘制后展示点评,再回答问题。

答案:李欣和刘云跳绳的成绩都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但上升的情况不同。李欣是稳步提高,刘云忽高忽低;李欣最后四天的成绩呈上升趋势并且比刘云好,而刘云最后四天的成绩不如自己前几天的最好成绩。由此可以预测李欣的比赛成绩可能会超过刘云。

四、谈学习收获结课。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真正领教了你们西湖小学同学们的能力、智慧和风采,的确很棒!我们一起回顾这节课收获了什么,好吗? 大屏幕出示:硕果累累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篇5

教学由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入手,问:谁能很快回答中国韩国在哪一届亚运会获得的金牌数量最多,哪一届金牌数相差最少?学生迟迟给不出答案,从而顺理成章引出课题。水到渠成地把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补充介绍图例等名称。

这样的教学设计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参与(统计图由学生手工制作),又使媒体的使用达到突破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同时与制作课件相比更省时、高效。在这节课中,我在课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例题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自己尝试着制作折线统计图。不少学生出现了种种问题,(未看清图例,没有标明制图日期,图上未注明数据或将数据写在折线上等等)。我不急于告诉学生正确与否,而是利用这基础性的资源。让学生小组讨论:使学生感悟到怎样制作才完整,美观,正确。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

1、提高利用资源的意识和灵活应变能力。在课中,让学生第一次尝试制作折线统计图。教师只意识到要去寻找所需要的几种出现的状态,等待这些资源的自然生成,而缺乏有效的应变。比如: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一位学生没标数字,只顾着去找另几种结果;等回过去再看,那个学生已经补上了。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一发现这种资源,可以适当提示学生。

2、数学语言要干脆、利索、准确、清晰,要到位,但不能太过于简单。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6

镇完小 刘景征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P126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需要,合理选择单式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及统计表。2.能利用复式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有效地分析和预测。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统计过程中,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研究小组的交流协作,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培养观察、分析、操作和实践等能力。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具有初步的统计观念。根据统计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学重点:

认识单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理解复式统计图中图例的作用,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教学难点: 认识单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教具与学具:

课件、统计图、水彩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条形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出示第9-14届亚运会中国与韩国获金牌的情况统计表。提问:从表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如果要知道两国金牌数量变化情况,你打算画什么统计图?

3﹑根据学生的选择,教师让学生说说选择统计图的理由。4﹑学生动手画中国与韩国的两个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如果要了解两个国家在各届亚运会所获金牌的变化情况,那我们制作的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学生自由答﹚

2﹑如果想把两个国家获得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大家认为用两个统计图比较,好不好?为什么?﹙学生自由答﹚

3﹑那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更加清晰的比较两个国家之间金牌数的变化趋势呢?

4﹑怎么才能把两个统计图合并到一起呢?是简单的重叠呢? 5﹑你说的真好,那就请同学们一起动手,制作一张这样的统计图吧。

小组合作,制作统计图,并找出制作方法。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6﹑作品展示。7﹑学生汇报制作方法。

方法:先找点,再连线,最后写数值。

8﹑教师按学生方法绘制,多媒体演示,并强调绘制的注意事项。标题 图例

9﹑总结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我们已经完成了制作复式统计图,请同学们观察统计图,并回答课本127页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桌交流,请学生汇报,集体纠正。

三、巩固提高

1﹑完成课本12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完成课本129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个别汇报,集体订正。3﹑同桌讨论完成课本131页第5题。说明要用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理由。

四、总结:

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篇7

本课教学因为有上一节课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在统计图的情境里,学生在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中,逐步加深统计观念。

在第一环节观察统计图说信息时,学生观察的很认真、思考很认真。小组讨论中也很积极,把看到的,想到的,是不是数学信息都一股脑都说了,加上教师的适当补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环节画统计图时,学生有了第一环节观察的基础,在小组的认真激烈讨论中,学生逐渐由了怎么画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思路,确定坐标、先画点、再连线的方法。

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篇8

1.你知道中国最南和最北的位置吗?你知道两地的天气情况吗?

(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自由交流)

2.你还记得折线统计图吗?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3.以表格形式出示4月7~10日我国南北两地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

提问: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上表示出4月7~10日我国南北两地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制作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检验已学知识,为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奠定基础。

⊙探究新知

1.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1)猜想复式折线统计图:请大家迁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想一想,复式折线统计图有哪些特点呢?(学生自由交流)

(2)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件出示教材84页4月7日~10日我国南北两地最高气温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①观察、汇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组成。

②讨论怎样读复式折线统计图。

小组讨论,得出:读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与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相同,可以横向观察、纵向观察、对比观察等。

③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说一说获取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讨论,用知识迁移法来学习新知,使学生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同时加深对前面所学统计知识的理解,从而可以更好地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

2.探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课件出示课前制作的曾母暗沙和漠河县两地xxxx年4月7~10日最高气温的单式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对比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填写下表。

相同点

不同点

单式折线

统计图

(1)有标题、横轴、纵轴、单位名称。

(2)确定每一格代表多少单位。

(3)先描点,再连线,连线要用直尺。

只有一条折线。

复式折线

统计图

(1)有两条折线。

(2)有图例。

(2)小组合作探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通过对比,你发现复式折线统计图有哪些优势?

预设

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出两组数据数量的多少、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还可以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3.读统计图,解决问题。

(1)两地哪天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大?相差多少?

(2)两地最高气温相差25℃的是哪天?

(3)曾母暗沙的最高气温是如何变化的?漠河呢?

(4)从总体上看,两地这几天的最高气温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篇9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第六单元信息窗2第1课时。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事例,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会用简单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2、经历信息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验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比较、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了解统计图画法不同对数据描述和解释的影响。

3、通过参与“保护眼睛”的统计活动,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增强保护眼睛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难点:学会在有横轴、纵轴的方格图上用折线表示相应数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

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学具:三角板,方格纸。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目前我国中小学生患近视的人越来越多,引起了家长和社会的关注。请看某地区城镇与农村学生患近视情况统计表。(多媒体出示情景图)

同学们从这个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从图中较易得出:①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的学生人数越多。②条件相

同时,城市的近视人数高于农村的近视人数。„„

2、如果老师想很清楚的分析数量增减变化情况,你能帮老师选择一种合适的统计图吗?

(师板书:容易看出增减变化情况。)学生可能提出:可以用折线统计图。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绘制统计图。自主学习提示:

⑴想一想,怎样绘制折线统计图呢?(描点、连线、标数)

⑵同桌的两个人合作,分工一下,一个人绘制农村学生患近视人数的变化情况的折线统计图,另一个人绘制城镇学生患近视人数的变化情况的折线统计图。

⑶同桌的同学互相看看,看你的同桌绘制的统计图还缺点什么? 学生绘制统计图,教师巡视寻找素材。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㈠汇报绘制的统计图。

寻找同位两个同学的进行合作汇报。预设:

㈡提问:同桌的两个继续合作,你能很快地比较出两个地区在哪一个年级患近视人数最接近,哪一年级患近视人数数相差最多吗?(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摆在一起。)

老师看到同学们很认真地去比,质疑提问:你觉得比起来方便吗?不方便在哪?谁能想一个办法,让比起来更容易些呢?

学生可能回答:把两条线画在一起。(把两个统计图绘制在一起)

㈢绘制复式统计图。

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尝试绘制。(教师可提示学生在原来的图上画)预设:

2、教师质疑:为什么要在统计图中标出:学生可能回答:

可以用不同的颜色的线段或用实线、虚线进行区分城镇与农村患近视人数的变化情况。

教师讲解:这叫做图例,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一般标在坐标图的右上角。追问:一条折线统计图叫单式折线统计图。把两幅图合并成一幅图,那么合并成的统计图应该叫什么统计图呢?

教师讲解并板书:像这样的统计图就叫做复式折线统计图。提问: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有局限性,体会到引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可以比较方便地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学生回答后归纳小结: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步骤相同,但复式折线统计图要用折线分别表示两个或两个了上不同的数据,为了区别,要用不同的折线来表示,并标明图例。

3、进一步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

师:好,下面我们体会一下看着这幅复式折线统计图来回答这几个问题。

呢?

⑴城镇和农村在哪个年级患近视的绝对人数相差最大呢? 学生回答。

⑵城镇和农村学生在患近视人数上有没有共同特点呢? 学生可能回答:都成增长趋势,并且增长的越来越快。„„

小结:复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好,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直观的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还有利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通过了解某地区城市和农村小学生患近视情况,在绘制统计图时,认识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知道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学会了用简单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来描述数据,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在经历信息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体验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比较、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工具性,同时体会了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了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课本自主练习第1题,看图填表,并回答问题。

温馨提示:

①每周的数据都有两个,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又该怎么填呢? ②哪种洗衣粉的销售情况好些?你有什么建议?

③预测一下第五周洗衣粉的销售情况?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第9~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如下表:

第9~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统计图

温馨提示:

①看一看,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②绘一绘,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你能在上图中绘出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吗?

③议一议,根据你所绘制的统计图,发现了什么?

此题使学生感受到:中国的金牌数目越来越多,体育事业蒸蒸日上,感受到祖国的强盛,增强民族自豪感。

板书设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

制图注意:描点 连线 标数量 图例 标题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直观的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还有利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1)在认知冲突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在教学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并不是直接给出复式折线统计图,而是先让学生分组分别画出城市和农村的100名小学生中患近视的情况统计图,然后再让他们说出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进而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在这种认知冲突中学习学生既感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好处,同时学习起来有非常的轻松。

(2)在情景引入时,注意关注生活热点。

用家长和学生关注度高的小学生近视问题引入,既体现热点,又能引起学生们的高度关注,学生会在很高的热情中继续学习,又能提醒学生注意用眼卫生,注意保护视力。

(3)有分析,有预测,培养学生统计意识。

统计活动的过程不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而且还包括分析数据以及根据分析的结果做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所以在教学中,我一方面注意突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另一方面还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结合有关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谈体会、说感受、提建议,从而使学生在分析和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逐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2、使用建议。

学生在分析、比较折线统计图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说,学生说得越具体越好,教师注意引导总结,发现方法,形成知识技能。

3、需破解的问题。

本节课能不能渗透一些统计图的不同画法对数据分析产生影响的题目?

《折线统计图》评课稿 篇10

我觉杨尚荣老师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是深刻的,教学方法把握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

关注学习起点是对数学教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全面准确地理解教材与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现实学起点,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才能让孩子更有目的,更轻松的学习。杨老师在新课导入时,先出示学生学过的条形统计图,观察统计图你能获得哪些信心,为下面学习折线统计图打下基础,再由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用手比划数量的变化,从而引出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让学生用手比划踢毽子的数量变化,这个环节,非常巧妙地让学生初步体会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转化过程直观、自然;另一方面在教学折线统计图的结构时又将其与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因为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所以柳老师就让学生尝试画折线统计图,很多学生都会画,在学生画的统计图上再进一步学习如何画统计图,这样印象更加深刻,而且也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二、关注统计的现实意义

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恰当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把鲜活的题材引入教学中,赋予教材以新的内涵。柳老师在设计的时候特别注重统计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选取学生身边的、熟知的生活材料,让学生感受统计就在自己的身边。从出示学生跳绳数量到中国体育代表团的金牌数,再到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都富有现实的意义,让学生在分析数据、解读数据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情感。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关注统计的数学价值。

新课标指出: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使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发展。在折线统计图的教学中,柳老师将理解数据的合理性,根据统计数据做出正确的判断也是作为重点。比如在了解和分析了2个同学的一周踢毽子情况,让学生根据跳绳数量的多少选择让哪个同学去参加比赛。

四、修改建议

1、在导入部分对统计表的分析中,教师就问学生气温升得最快的是几时到几时,导向性太强,虽然学生在对统计表的观察中不易想到这点,但可通过对统计图的分析中与统计表做比较得出结论。教师不宜操之过急,使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得不到充分体现。

2、在导入中可以同时出现统计表和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自己进行对比,发现各自特点,比较异同,教师再适时点拨。让学生充分体现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疾控中心医生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下一篇:试验室主任安全生产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