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那渐远的记忆作文

2024-08-28

追寻那渐远的记忆作文(通用9篇)

追寻那渐远的记忆作文 篇1

多少次在梦中无声地抽泣,多少次翻看影集指尖不愿离去---只因那段苍茫的爱。——题记

过去的,是记忆中熟悉的身影;不变的,是相片中永恒的微笑;留下的,是那段刻骨铭心的亲情。幸福时刻那年,我刚满七岁,使您被病痛折磨的第二个年头,每当我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是就是向您问好,然后费力爬上您的床,在背部为您轻轻地揉着揉着微弱的声音传入我的耳朵,“宝宝你真乖。'您回头向我招招手,挤出一丝苍白无力的笑,随后递给我一块面包。我撕下一半又递给您,“奶奶,咱一人一半。”恍惚中,我瞥见您的嘴角浮起一抹欣慰的微笑。看着您吃下最后一口面包,我天真地问“奶奶,您好些了吗?“您下垂的.眼角却滚下一滴浑浊的泪滴,把我紧紧地拥入怀里,贴紧您温暖的脸庞......伤心来临年末,大雪纷飞,万籁俱静,我们都围在您的房间里,氧气源源不断地传送到您的鼻孔,您却无力呻吟,望着您消瘦的身体,我一遍又一遍地呼喊着,看着您苍白的脸色,我不禁簌簌地流下了眼泪。在新年里您不舍却又无奈的离开了我们。那时。我才真正感受到生离死别的残酷。我哭着,喊着却无济于事。心灵触动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都试着调整自己的心情,因为前面的路,还很长很长......我时常在梦中见到慈祥的奶奶,想起她的音容笑貌,想起她对我的关爱,我的泪很快的流了下来。

那段幸福时光给了我苍茫的爱,是我一生永恒的触动——追寻美好的回忆。偶然听到有人在唱“多么熟悉的声音,陪我多少年风和雨。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在这晶莹的泪光中,仿佛看见那与我离别多年的熟悉的身影。奶奶,您在另一个世界快乐吗?

追寻那渐远的童年作文 篇2

”金色“,似乎是父辈童年的色彩,夕阳的余辉照映着金黄的麦浪,爸爸的家就在一片麦田里。听爸爸说,那时的物质十分匮乏,甚至连温饱也是问题,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爸爸和他的小伙伴们却能过得非常快乐。

天是蓝的,草是绿的,水是清的,清澈见底的小池塘中,荷叶亭亭,游鱼嬉戏。夏日傍晚,放学回来的爸爸放下书包,就和小伙伴们一个猛子扎进水里,釆荷叶,打莲蓬,捉小鱼…那时的男孩子们光着膀子,晒得象小泥鳅,脊背黑的闪闪发亮。他们几乎个个都会游泳,狗刨,扎猛子…在门口的小池塘里游泳嬉戏,是他们童年的”传统节目“,也是刻在童年时光里最深刻最美好的记忆。

那时候的独生子女很少,每家每户都有兄弟姐妹,那时候的父母或许是生活所迫,对待子女很少有足够的耐心,挨打受罚几乎是家常便饭。但即便如此,父母亲他们却很少出现象现在青少年的”叛逆“等问题,虽然是粗茶淡饭,但却其乐融融。而父母最向往最期盼最渴望的则是每年的春节,从腊月初八喝腊八粥开始,家家户户开始腌制腊物,就连最穷的人家也会腌上一吊腊肉,几节灌肠。除夕这一天,无论孩子犯了多大的错都不会挨罚, 还可以吃到平时吃不到的丰盛的年夜饭,穿上新衣服。父母口中的过年,那么的有滋有味。

现在孩子们玩的玩具在那时是没有的,爸爸就用泥巴捏小车。听奶奶说,爸爸小时候制作的”拖拉机“,”小汽车“,可以拉着走,驾驶室里还坐着个小人,唯妙唯肖。男孩子们弹弹珠,摔纸炮,打弹弓…女孩子们则跳皮筋,跳绳,踢毽子…妈妈当年就是跳皮筋踢毽子的高手。那时候的孩子很少象现在孩子”宅"。他们,充满了活力。

追寻那渐远的味道作文 篇3

时间悄然流逝,但那份味道却好像还在口中,尚末消散。

最近家里大扫除,许多老东西都被翻出来了,无意间,我找到了一个木盒,打开看是一副茶具,茶具保存得很好,没有破损,只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看着这副茶具,我那段尘封的记忆又重新苏醒,把我的思绪引入了寻段模糊的记忆。

记忆中的太爷爷总爱坐在一个四四方方的.茶桌前,桌上铺满了茶具,在哪里品茶,我的童年记忆就是从茶开始的。

太爷爷泡茶从摆茶具到烧、润、泡,都是他一手完成,做得一丝不苟。他的动作总是很轻,仿佛拿的不是茶具,而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每次见他这么小心,我总要问:“太爷爷,您为什么这么小心啊,这茶具很贵吗?”“这和贵不贵没关系,有些东西不是用金钱衡量的,你要记住,即使贫贱的东西,也有存在的价值,不能看表面,要看实质。”我朦朦胧胧地点了点头,并不太理解太爷爷的话。

水烧开了,就该泡了,在泡之前先放好茶叶,每次倒茶叶,太爷爷几乎都是数着倒进去的,绝不肯多倒或少倒。看到这种情况,我怎能不好奇:“太爷爷,您倒茶叶那么认真,数了干什么啊”“你不懂,泡茶是一门艺术,茶有茶的规矩。只有认真做好每一步,才能得到味道最美的茶”。“哦,我明白了。”

到了泡茶了,太爷爷将开水倒入茶壶,盖上盖子,便不再动了。望着那诱人的茶,我实在忍不住要尝一尝,不停地说:“太爷爷,快倒啊,茶好了!”“不急不急,品茶不能急,还得等一等,要等到茶香弥漫整个茶壶,茶真正的味道才出来了呢,心急吃不了热豆,要沉住气”太爷爷又意味深长的加上一句:“做人也一样。”看着他那深邃的眼神,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品完茶,太爷爷靠在椅上享受着难得的惬意,而我则看起那副茶具,那副茶具算不上精致,甚至可以说得上手工粗糙极了,褐色的身子上不算平整,有些坑坑洼洼,跟那些好的瓷器比起来实在相形见绌了,但这副茶具却令我有一种莫名的好感,它没有过多华丽的修饰,却是很朴实的,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怎么样,这副茶具好吗?”太爷爷在旁边看了我一会儿。我没有回答,确实也不知如何回答。“许多人都觉得它不好,让我丢了重换一套,但我不想,有些东西不是眼睛就能看出来的,就像茶一样,只有用心去细细品味,才会发现它真正的味道。有些外表华丽的东西不一定就好,一些外表不好的东西不一定就坏,一切都取决于你是否用心。现在的发展太快了,高楼大厦是多了,但人也变得多了,现在的世界和以前已完全不同啦……”太爷爷这翻话听得迷迷糊糊,总感觉这像对他自已说的,又像是对我说的。

几年后太爷爷就离开了,就这样离开了与过去不同的世界,他走时,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那套茶具和我……

“吃饭啦!”妈妈一句话把我拉回了现实,我赶忙放好茶具走向餐桌。吃饭时我仍想着太爷爷的那段话,是啊,这个世界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越来越忙,他们已没了时间去欣赏路边的风景,他们的心已被现代化蒙上了阴影,在他们眼中的事物只有“价值”和“没价值”的区别,是的现代化固然给我们带来民便利,但代价是什么?普通邻里之间竞然不知对方姓名,更别说一起聊天了。一到放假学生们便窝在家里,手机、电视、电脑玩个不停,无数的学生就毁在了电脑游戏上。为了跟上时代脚步,去大力发展现代化的代价是不是太大了!

满分的作文:追寻那渐远的回忆 篇4

追寻那渐远的回忆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儿时那些美丽的梦想和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一步的离我远去……

回首轻轻走过的岁月,记忆早已模糊,往事已如烟随风飘散,于是我小心翼翼的捕捉那一份清风,珍藏心中.

我曾无数次的做着绮丽的梦,梦境中有过放学回家对着妈妈调皮的笑脸;有过考试不理想时面对父亲恨铁不成钢怒容时的委屈;有过骑着脚踏车穿梭在小路上的悠闲;有过青春时的凌云壮志;有过……残梦初醒这一切的一切已随着记忆的模糊一点点的淡去,最终渐渐消逝,过去的点点滴滴如散落在偌大海洋中的星星,我轻轻走过,贪婪的看着这些晶莹的财富,想拾起一两颗好好收藏以作怀念,触摸到的却是冰凉的海水,冷---蔓延到了心底……

风吹起花瓣如同阵阵破碎的童年,凄凉的音乐诠释了现实与记忆的落差,回忆躲在梦与记忆

的深处,听花与黑夜唱尽梦魇,唱尽繁华,唱断所有记忆的来源,由笑和泪来看清所有的不快与繁琐,用痛和泪来拼凑所有的深刻与永恒.

我在黑夜中旋转,呓语只为了苦苦追寻那已渐渐消逝的记忆……

现实的迷惘和彷徨已把曾经懵懂的我完全遮盖,透不出一丝曾经的光芒.

如果回忆是春天里消逝的水层,那么记忆就是灼灼其华的桃花;如果回忆是夏季里落英缤纷的花瓣,那么记忆就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荷花;如果回忆是秋季里无擎雨盖的荷花,那么记忆就是犹有傲霜枝的金菊;如果回忆是冬季里比西风更瘦的残菊,那么记忆就是傲雪独立,犹有暗香的雪梅……回忆永远在记忆之后,为了回忆而记忆,因为记忆而回忆,这是一种怎样的凄凉?

时光早已逝去,那些曾经吹过的风还留在衣角,书写的手早已化入尘埃,每当我回首看夕阳,从前的点点滴滴就会涌现在我还来不及难过的心里,又悄悄散去……

回忆如璀璨的星光,可我忽略了,星光虽然璀璨却遥远,任我怎样想抓住,但却终究像指间的沙砾,没来的及看清,就已悉数落尽.

追寻那渐远的记忆作文 篇5

我和她的关系很铁,我们从来没吵过架,但是因为不同年级,我们不能总在一起。日子很平淡,像没放盐的菜,无味。一旦我们相遇,一个个关乎班级的趣事蹦出,迫不及待的分享,这时的我们都很满足。仿佛拥有了全世界。就这样,我们的关系维持到第二年,她上初三,我上初二。

不知是因为初三的学业压力真的很大,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我和她的相见更少了。就算是相遇了,聊不了两句,又要分离。我心里不免有些失落,却无力挽留,我发现你的目光不再像以前一样,全神贯注的看着我,眼底带着认真,听我手舞足蹈的述说班级的趣事,然后带着幽默,手舞足蹈的跟我述说你的班级发生的趣事……我发现,我们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一点微妙的变化。

今年,我上了初三,而敏却上了高中,这无疑是将我我们分离的更远了,所幸的是我们家住的不算远。我依旧有空就去找你,想说可以在闲暇的时候和你分享我最新得的快乐。而你,却变了,你总是说:“我的同学已经约我去某某地玩了,所以不能陪你了。”“今天作业特别多,我快累死了,想睡一下,不好意思。”……一次两次我也不会觉得什么,因为我可以体谅你,但是,如果是次次都这样呢?我不傻,能听出那口气中淡淡的疏离。我每次都一个人回家,度着慢悠悠的步伐,看似多么的惬意,可我的脑海却是一片混乱,心里像压了千斤重的大石。我感觉,似乎要失去敏了。

那天,我很意外的接到了敏的电话,我压住内心的狂喜,故用慵懒的语气:“喂,有事吗?”她的声音仍旧那么好听,很干净,“出来玩了,我们去老地方。”我更加激动了,不过,我随意问了一句:“你的同学呢?”他没有丝毫的迟疑:“哦,她们都有事,不能出来玩。”我的心情从高处跌落下来。呵,好像股票,瞬间高涨,瞬间跌落。我知道,她忘了今天的日子了。

可是,我还是去了,因为我放不下她。那天我们还算玩得开心,下午回家前也说好明天再聚。至始至终,我都没有向她提及那件事。

天黑了,我看着眼前的生日蛋糕,犹豫不决,要不要给她送去呢?思索良久,我还是决定送去,就凭我们曾经那至高纯洁的友谊。

轻叩门,她出来了,手里拿着电话,嘴上说着:“好好,明天几点?哦,好,我会去的,放心啦!”随即挂了电话,一脸歉意的看着我:“对不起,明天有个好姐妹过生日,我要去陪她,所以……”我的嘴角抽动着,半响,终于憋起气回答:“……没关系,你去陪她吧!这份生日蛋糕是给你的,你不打算祝我生日快乐吗?”我半打趣到。她明显神情一愣,又像发现新大陆似的盯着我,好久才回过神来,又是一脸歉意,说:“对不起,我怎么……把这个日子也忘了……”我微笑着看着她,其实多么希望她会说她怎么可能会忘呢?然后给我个大大的惊喜。幻想终究是幻想,现实是不同的。我说:“没关系……不怪你……”是啊!不怪你,只怪时间,已将我们之间的距离拉远。两人都陷入沉默,我转过身,看着漆黑的天空,和苍白略显空旷的大陆形成对比。良久,才有看着她,轻轻的说:“我们抱一下你吗?最后一次。”她全身抖了一下,机械的点点头。我上前,轻轻的抱住她,在她耳边轻语:“我们的友情,是不是渐行渐远了呢?……”他也重复了一下,语气中带着迷茫:“渐行渐远……吗?”我一下加大了手上的力道,有猛地一放,转身没入黑暗的深处……

青春如花季,我们就是那娇嫩的花瓣,在清风中欢笑,在雷雨中坚强,但是,总有那么几片花瓣不能停留在花苞上,因为它们要追逐自己的理想。

有些时候,过去便是过去了,没什么大不了的,我选择忘记那远去的友情,一个拥抱,便是结束了,或许,我也会有自己的新生活,只是时候未到而已,我可以慢慢等待……

追寻那渐远的记忆作文 篇6

追寻渐行渐远的慢生活

梁红

老话讲“慢工出细活”。一个人说话的速度慢叫“慢条斯理”。退休了,终于可以过“慢慢悠悠”的日子了。龙应台写过一本叫《孩子,你慢慢来》的书。

慢,正与如今的中国人渐行渐远。而取而代之的“快”无处不在。早上,催促孩子的起床声;餐桌上的蔬菜,不少事化肥与大棚催出来的;快要考试了,给孩子报一个速成班;上班族,中午在外吃的是“快餐”;出远门,坐高铁、快铁,就连阅读也有了“快餐文化”。

诚然,快是我们经济建设、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变化。但快节奏的生活带给人的“压力山大”,患抑郁症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过劳死”也不再让人觉得骇人听闻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个“悠”字,道出古人理想的生活状态。如今,有不少城里人放弃高薪的工作,选一景色怡人,远离尘嚣的小镇,过一种慢生活。早上,在鸟儿的欢叫声中醒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晚上,明月下,邀三两好友,一壶小酒,几碟小菜,远离俗世,在微醺中入梦。

中国人,能慢下来吗?

把脚步放慢,欣赏小草的生长;把发展的速度放慢,让心灵有小憩的时间;让父母陪着孩子成长,不再有“爸爸去哪儿”的诘问。

慢慢地长大,慢慢地老去。

渐行渐远的时光作文 篇7

模模糊糊的记忆里,时光走过了一圈又一圈,雨水洗刷过的天空,那么耀眼与明亮,那些沉淀的岁月也被风吹走了,连时光的痕迹都没留下,暮然回首,剩下的只有一个个烙上印痕的奋斗的脚印和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

我们似乎把昨天遗忘了,因为我们每一天都过着流水线一样枯燥的生活,学校到家里,家里再到学校。每天都面对着相同的东西,成堆的作业,一叠叠白花花的试卷,一场场大大小小的考试……每一个人都期盼着明天的到来,中考的到来,每一个人都把日子过得非常匆忙,匆匆的朝着明天跑去,是否有看见,我们将要与初中告别。

其实我们的生命也是这样一天一天地转动过去。秒针,分针,时针,转动成无数密密麻麻的日子,最终汇聚成时间的长河,变成我们所生活的庞大的时代。

你不知道光阴往哪个方向走,而光阴又偷偷带走了你。时光匆匆,渐行渐远。转眼间,一天,一星期,一个月,一年……已流逝,转眼间,我们即将面对中考,面对离别时的伤感。

如果有那么一天,你忘却了从前的点点滴滴。请记住,时光匆匆,一定要与它并肩而行,不要与它插肩而过或背道相驰;请记住,时光漫漫,一定要与它互利互用,不要让它只利用了你;请记住,你是在与时光赛跑,即使跑不过也不要放弃。

那些偷偷溜走的时光,催老了我们的容颜,却丰盈了我们的人生。青春的可贵正是因为那些年轻时光,不怕受伤,不怕付出,不怕去爱,不怕流泪。

“人之所以悲哀,是因为我们留不住岁月,更无法不承认,青春,有一日是要这么自然的消失过去。而人之可贵,也在于我们因着时光环境的改变,在生活上得到长进。岁月的流失固然是无可奈何,而人的逐渐蜕变,却又脱不出时光的力量。”——三毛

渐行渐远的高中作文 篇8

雪小禅说:“成长的过程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年少的轻狂,白日放歌,纵意。随着尝遍世间毒草而克制,温润收敛。不再向似水流年索取,而是向光阴贡献渐次低温的心,那些稍纵即逝的美都被记得,那些暴烈的邪恶渐次遗忘。与生活化干戈为玉帛,风烟俱净,任意东西。这,就是青春。

从青涩的笑到放肆的笑,我们追逐着岁月的尾巴,慢慢长大。进入高中校园,从懵懂到成熟,像那句歌词——从一楼到四楼的距离,原来只有三年。校长的花渐开渐落三次,我们就要各飞东西。在教室中挥洒汗水的时日不多了,数一数,花在我们记忆中,仅可绽放一次了。食堂诱人的香味仅可让我们馋一年了。时日真的不多了,我们可放肆的岁月不多了。

从可爱的婴儿肥到亭亭玉立的少女,光阴将我们打扮地美美的,只因我们拿着青春的贵宾卡。它的期限也将至,当我们漫步红色塑胶跑道时,记住,你踏了多少个脚印,记住你躺的每一片草地,青春就快跑了,你再不做点什么,青春就将遗弃你。多年后,当你想起这段时光,你会发现,你只是岁月的一个过客。

当一根笔芯的“燃”尽,代表着你又多填充了知识,知识是青春的翅膀,带你飞向梦想的彼岸上以梦为马带你走向远方。每个人都有两个口袋,一个装满畅想,一个装满怀念,畅想停留在青春的身上,青春将畅想送予你。你可以躺在草地上,面向天空,畅谈梦想,梦想不要钱,它只要努力,人人都可以做。青春看着你们眉飞色舞,就像春暖花开。

民国文言作文:渐行渐远的优雅 篇9

丁慈矿 来源:文汇报

读了不少民国时期的白话老作文,我很想读读当年的文言老作文。自从190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最新国文教科书》,到192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最后一套国文教材《新撰国文教科书》,在这期间大多数小学使用的都是国文课本,也就是文言课本。学生们读的全是文言文,写的想必也是文言文。

《新撰国文教科书》(小学初级用)第七册中有一篇很有趣的课文《水仙花》:

早春时,窗下置水仙一盆。父命二子,各作短文记之。兄之文曰:“水仙为多年生之草。叶细长,有并行脉。茎生于叶丛之间。花为伞形,其色白,别有杯形之副冠,色黄。其地下茎为块状。”弟之文曰:“今有仙子,姿态楚楚。带袅,裙长,凌波无语。名曰水仙,真无愧也!”父见之曰:“兄所作,科学家之文,弟所作,文学家之文也。”

课文中的这位父亲(其实就是编者胡怀琛先生)真是循循善诱,“科学家”、“文学家”之赞誉恰到好处,教师若能以此文加以引导,相信孩子们一定能写出像样的文言文片段。

2009年年初,我在旧书网站购得一本《中学生文选》,让我大喜的是,其中也收录了各地一些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文言作文。书的初版年月不详,再版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从作文内容透露的信息来看,文章作于上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根据1922年颁布《学校系统改革案》,将小学分为初级小学校和高级小学校,可以推断这些文章的作者应是高级小学的学生,相当于现在的小学五六年级。

受白话文运动的影响,自1920年起,国语课本(即白话文课本)开始在初级小学使用,然后逐渐过渡进入高级小学,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育的文白之争从未停歇,最终在上世纪30年代初白话文课本取得了全胜。整个小学阶段,国语课本完全替代了国文课本,这似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总让人有些遗憾。

周汝昌先生出生于1918年,读小学时恰巧经历了语文教科书的文白嬗变,他读初小时,白话课本刚刚取代了文言课本,进入高小时,用的却是文言课本。先生曾回忆说:“记得一入高小,换用了世界书局的国文课本,效果立显不同了。这儿所选的历代短篇名作精品,都是‘文言’了,从《苛政猛于虎》到《岳阳楼记》,从《秋声赋》到《病梅馆记》„„还有《祭妹文》„„体制风格,文采情操,极为丰富美好,没有单一感(千篇一律的文风气味,语式口吻„„),没有说教性,篇篇打动心弦,引人入胜。学童们一拿起这种新课本,面有惊奇色,也有喜色。他们并没有喊‘这可太难了’,也绝没有‘奈何’之叹,更不见愁眉苦脸之态。这是令人作深长思的。很奇怪:从小学读的‘白话文’,到今一字‘背’不出;而那些‘文言’名篇杰作,总难忘却——至少还能背出其中的若干警句。这或许是我自己的‘天性’和‘偏好’吧?” 在小学白话文课本完全取代文言文课本的八十余年后,再来读读这些文言老作文,这些与周先生同龄的小学生的作文,令人感慨万千。这些老作文散发着纯正汉语的清香,悠远绵长„„

春郊游记

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 卢焯坡

某月某日,校中放假。课余在家,殊无聊赖。闻街外有卖花之声,遂知春日已至。披衣出外,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再前行,青山绿水,白鸟红花,杨柳垂绿,桃梅堆锦。仰望白云如絮,俯视碧草如毡。见有茅亭,乃入座。未几,炊烟四起,红轮欲坠,乃步行而回。就灯下而记之。【读后感】读着这篇老作文,我不知不觉就想到初小国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夕阳西下,炊烟四起,三五童子,放学归来。”文字虽短,意境甚美。再来看这篇作文,文字如此优雅,描写如此生动,对偶恰到好处。恬静的乡野生活已不

可复得,真是恍如隔世!

春日游公园记

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 黎寿泉

星期之日,偕友某君作公园之游。时则春风和煦,园花盛开,草木青葱,群鸟飞鸣,游目骋怀,至足乐也。至音乐亭畔,闻有乐歌之声,自放音机出,因与某君驻足听之。既而环游公园,乃知音机之设,遍于园中。公园之大,一人歌之,千万人得而听之。与民同乐,其斯之谓欤?游罢归来,因为之记之。

【读后感】我第一次看到“游目骋怀”,是在师专书法课上临写《兰亭序》的时候——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那时还不清楚文字的意思,临摹了若干遍,方觉得妙不可言。看看这位前辈小学生,他已将“游目骋怀”化用到文章中去了!

清晨上学记

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 游杈波

庚午之春,某日晨起,推窗一望,则大雨淋漓。遍地红花杂绿叶,夜来风雨洗春娇,可为斯咏也。未几,入书房携书上学。出门,狂风大雨,扑面飞来,大惧急退,入坐房中,无聊而观书。忽观至“讷尔逊冒雪返校”之事至,醒吾心,一跃而起,再携书,奋勇出门。沿途花柳飘摇,泥泞满路,四望无人,独自前行,衣履尽湿,及到校后,乃更衣而坐,未几,钟遂鸣矣。窃思:吾人不为荣誉则已,若求荣誉,必坚忍耐劳,以战胜艰难辛苦,方有出人头地!不然,则畏风怕雨,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矣,乃记之以自勉。

【读后感】读文章,可以想见小作者是一个很有趣的人,初见狂风大雨而大惧急退,后观“讷尔逊冒雪返校”又奋勇出门,一个顶风冒雨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

春江垂钓记

四川郫县县立第四小学 刘在镕

某星期日,学校放假。吾谓友曰:“时当春日,江水清澈,而江边之景又可玩赏。吾友可往江边垂钓否?”友曰:“可!”乃持竿而行。沿途纵观春景,时则桃红柳碧,草长莺飞,顾而乐之。

不觉已至江边矣,余与友乃于垂阳下,选钓鱼矶而坐。则见浪花四散,水天一色,真奇观也。友乃以手持竿,垂于江中。未几,钓线一动,手举竿,遂得一鱼,鱼屡跃而不得脱。余见友得鱼甚喜,余又持竿钓之,终日不获一鱼。友笑谓余曰:“事必学而后能,垂钓亦犹是也!”余曰:“然!当静心以学之。”余遂归,乃留友于吾家宿,遂将鱼烹而食之,味甚鲜美。吾因谓友曰:“今日得鱼之时,鱼跃亦可怜否?”友曰:“彼贪饵而来,是自取也!然贪饵而致死者,岂独

一鱼也哉?”

【读后感】笔法果然老练!借友人之言道出己之胸臆,“彼贪饵而来,是自取也!然贪饵而致死者,岂独一鱼也哉?”堪称警句,一小学生竟有此等见识!方今之世,不知多少“贪饵”之辈自取沦落,何时醒悟?读此文深感前贤可畏。

记地震

四川郫县县立第四小学 李蓂

民国二十二年,七月五日。余正伏案潜修,忽闻屋宇有轧轧之声。因出户视之,则见树木倾斜,花草摇动,溪水有汹涌之状,墙垣有簸动之形。吾方惊诧,觉地面簸荡,若乘舟而涉波涛者,噫!奇异哉,非地震欤?因思夫震撼之大,时间之久,为前所未有者。不数日,友人告余曰,前日地震,茂县以上之大山崩颓,压死人民,不可胜数,岷江上流,为之壅塞。

余因之有感焉。吾人处此安全之地而不受地震之灾,岂非吾人之幸福乎?虽然,中华四面受敌,外人协以谋我,国势飘摇,视地震尤烈,吾人不得狃于目

前之安全而忘土崩瓦解之危险也!

【读后感】这篇作文记叙的是1933年7月5日发生的四川茂县叠溪地震,从文中可以看出,郫县震感也非常强烈——树木倾斜,花草摇动,溪水有汹涌之状,墙垣有簸动之形。小作者为我们保留了一段史实,文末由地震而生发出的感

叹更是发人深省。

书楼望月记

四川万县分水场县立第二小学 陈晓初

一夕,人静矣。余倚窗读书,偶见月光射入,宛如白练,顿生明月入怀之感,遂弃书起立,循栏徘徊。见夫玉免悬空,光辉皎洁。举目四望,万籁寂寥,清风夜起,促织微吟,顾而乐之。适有孤鸿横岭东,展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其音交交,掠余而西也。

时已夜半,月凉似水,忽见草际微动,黑影隐露。余不禁长啸,叹曰:“人耶?鬼耶?何裹足而弗前!”半晌无声,长空寥廓,清寒殊甚。少焉,嫦娥西匿,余亦就寝。

【读后感】此文吾读之再三,有似曾相识之感。忽忆及东坡之《后赤壁赋》——“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原来如此!小作者将东坡妙句化入文中,水乳交融,浑然天成!读毕,为之击节而赞:东坡千载后,亦有知音矣!

听鹃记

四川郫县县立第四小学 魏邦权

民国二十二年三月二十一日夜,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斯时明月在地,庭中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龙蛇蟠结,盖竹柏葡萄影也。已而庭树之上,鸣声凄切。倾耳听之,似唤“不如归去”者,盖杜鹃也。其鸣急迫,其声凄厉。凡入耳者,未有不动于衷也。夫鹃一鸟耳,昼夜悲鸣,催人耕作,故又谓之“催耕鸟”焉。余听之,不禁有感于中矣!夫人生之光阴有几,而九十春光,尤如白驹过隙焉,彼杜鹃者,夜半啼血,欲唤回将去之东风,吾人对此垂暮之春,能不感韶华之易逝哉?因听鹃而作记自警。

【读后感】又是一个苏东坡的崇拜者,文章前段从东坡《记承天寺夜游》脱化而出,后段的议论由杜鹃鸟而生发,足见少年老成!

夜月采莲记

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 江炳崧

饭后斋中独坐,好友忽临,约往外游。乃束装偕往,盖月下泛舟也。舟次池中,举目四眺,则亭亭独立,不蔓不枝,微风吹来,摇曳波中者,凌波仙子也。而月影星光,益辅其美,殊可乐也!余以良宵美夕,人生难再,故至夜阑兴尽,始摇舟而归,并携莲一枝,置诸瓶内,以驱尘俗。归而记之。

上一篇:转正思想汇报 :7月转正思想汇报下一篇:成语专项测试-教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