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课程的开发需要机制保障

2024-09-29

教师培训课程的开发需要机制保障(通用5篇)

教师培训课程的开发需要机制保障 篇1

教师培训课程的开发需要机制保障

对于课程的问题,向来惮于提及。在我看你,课程的建设与开发,实在是一件很严谨,而且又需要多方面能力的事,不是随便什么都可以叫课程的,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的。

常常见到一些人,连“课程”是什么都还没弄明白,就把自己拼盘的所谓的课程印制发布,真是无知者无畏。

课程对于教学、对于教师培训,又实在是很关键的所在。它既是培训的重要载体,又是达成培训目标的保障。专家开发的课程,是宝贵而优质的资源,但是,这仅仅是课程的一个层面。更广泛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会遇到无穷的实际问题,遭遇各种各样具体的情景,仅仅靠专家的课程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有能力、有条件的广大的培训者成为课程开发的一员,在自己的位置上,开发自己实践领域的课程。

目前,在县级培训机构培训者的层面,课程的开发是一种原始、粗放状态,没有机制的有效鼓励和保障。对于课程的开发、实施、研讨、管理、发行、保护、奖励等,很少有人关注和问津。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得不到鼓励和保护,可发出的课程也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

真的很希望可以对课程的开发从政策与管理层面上建立良好的机制。比如,对于我们以后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各级培训机构不妨建立一种机制,拿出一定的专项经费,来鼓励和保障优质培训课程的开发。这样,不仅可以锤炼培训者的课程开发能力,丰富我们的培训课程资源,也能给专家提供更多真实、生动的案例,让专家更有效、更深入地研究教师培训,这对于培训专业化的研究、对于课程论、教学论的研究,将会是另一种贡献。

教师培训课程的开发需要机制保障 篇2

关键词: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保障机制

课程开发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借助校企合作平台进行课程开发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根据教育部[2006]16号文件要求, 高职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

深化校企合作, 积极探索课程开发保障机制, 让高职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积极参与课程开发。通过切实的课程建设与改革, 使课程内容更好地满足学生对职业技能的需求,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能力, 实现学生与就业“零距离”。

一、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是指通过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推动, 经学院领导和行业、企业负责人的高度重视、形成相应指导文件, 再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公共组织和实施完成的课程建设。但由于保障机制不够完善, 导致在实际开发过程中, 效果不理想。主要问题分析如下:

(一) 责任主体不明确

校企合作是为了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而课程开发就是为人才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的支撑。高等职业院校和企业是课程开发的主体, 承担主体责任。但在校企合作课程开发过程中, “校热企冷”现象明显, 院校和企业分工不明确、不协调, 往往是院校对课程开发大包大揽, 甚至全部完成后让企业进行挂名了事。

责任主体不明确导致课程开发出现走形式和低效率现象, 并没有真正地把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体现到课程中, 企业希望员工掌握的知识技能在课程教学中得不到反映。这种合作对双方都十分不利, 所以在课程开发前需进行合理分工, 将企业对职业技能的需求和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相结合, 使课程开发做到有的放矢。

(二) 激励机制不健全

当前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中资金投入不够, 对课程开发的激励不够。高职校企合作主要是靠政府资金投入, 政府作为课程开发中的激励主体, 对高职校企合作的法律体系构建却不完善, 缺乏对校企合作内容的明确规定。同时, 学院和企业在对课程进行开发时, 双方领导层重视程度不够, 双方对参与课程开发的教师和专家的激励程度十分有限。

激励机制不健全使得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不够彻底和全面, 高职的发展也并未与企业对人才技能的实际需求对接。在高职院校, 传统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动手少。由于院校经费有限, 导致对实训设备投入不足, 直接影响到学生实训操作, 造成实践与理论脱节, 不能很好地适应职业岗位。校企合作过程中, 企业的投入往往得不到政府的补偿和资助, 企业对这样的投资就会冷淡。

(三) 过程管理不到位

校企合作课程开发要求教师与企业专家开展“合作”, 共同完成课程的开发任务。在实际实施过程中, 教师在教材编写时需要把企业真实的生产过程加以展示, 在课堂教学中传授企业专家对工艺、技术的运用和理解。

过程管理不到位, 表现在教师和企业专家的沟通和交流没有约束和保障, 缺乏对课程开发的实质探讨, 使课程开发项目处于松散、随意的局面。缺乏对过程的管理, 教师和企业专家对课程研究和课程开发的动力就会大打折扣, 同时, 没有教师与企业专家的共同配合, 对课程内容的编排就很难突显出企业中“任务”“项目”的实际含义, 整个课程开发的效果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二、构建保障机制

(一) 建立多方合作的管理体系

中央政府负责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统筹发展进行引导, 保障高职校企合作深入健康地发展。需要更加明确政府主导地位, 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职能部门应尽快出台能够保障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科学有序顺畅进行的政策文件。鼓励企业、社会机构广泛参与高职教育, 形成可持续的、高效的合作模式, 使校企合作课程开发能长期稳定的推进。

摆正各地方政府的主导地位, 政府还应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引导社会多关注校企合作, 牵头完成课程开发过程中多方合作的管理体系构建。同时, 政府还要积极的发挥沟通作用。对相关行业协会、社会组织进行引导, 通过舆论对校企合作进行广泛宣传, 为课程开发创造平台, 不断提高校企合作课程开发过程中各方的知名度。

(二) 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

政府对校企合作课程开发除了积极的倡导和支持外, 还要颁布高等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相关法律法规, 提供配套的政策法规和实施细则, 明确学院、企业主体进行课程开发的责任和义务, 为学院与企业合作提供强有力的激励和保障。政府对于积极参与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企业要制定明确的补偿计划, 特别是对课程开发已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企业进行大力宣传, 给予经济补贴, 促进激励机制更好地为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服务。

(三)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政府制定政策, 明确在校企合作课程开发过程中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定期检验课程开发的进展和效果, 确保课程开发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通过对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对院校和企业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进行约束和规范, 形成一定的责任动力。企业应意识到院校在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持上的优势,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 可建立一支技术能力突出、热心培养人才的课程开发专家组, 多从课程目标、任务编写、项目实施等宏观上参与开发。定期与教师交流、探讨, 保障课程开发项目有序、稳健地向前推进。学校是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直接受益者, 应多思考如何提高对企业的服务能力, 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资源利用、过程监管、成效评价方面着手, 为课程开发提供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是由政府、学院、企业共同协力完成。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 需在加强引导、明确责任、加大投入和实施监督等方面发挥作用。学校在课程开发上应解放思想, 跳出旧课程思维模式的束缚, 与企业专家深入合作开发出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能满足企业需求的课程。企业应履行好社会责任, 从人才储备、技术需求等长远发展着手, 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加大课程开发力度。

参考文献

[1]张枝军.项目课程建设过程中校企合作机制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11) :79-80.

[2]李闽, 于晓丹.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问题实证研究[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5) :34-38.

教师培训课程的开发需要机制保障 篇3

【关键词】高职 校企合作 课程开发 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C-0076-03

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是学校通过对签约企业、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在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来确定合作式课程目标、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决定课程实施方案、进行课程评价这样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的过程。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它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现阶段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保障机制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校企合作课程开发运作模式不能有效实施,导致学校所教和企业所需脱节,不利于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本文主要探讨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保障机制的完善对策,以使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深入、持续、健康地发展。

一、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作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根本途径,在思想上受到高度重视,但在实际操作层面由于保障机制存在一定的缺陷,实践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

(一)缺失政策动力保障,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步伐不和谐。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政策是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尽管我国高度重视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但迄今中央政府和地方还没有出台关于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可操作性强、推动有力、效度高的政策,目前我国关于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政策文件仅有《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也仅仅是纲领性地强调“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及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对企业参与学校课程开发的奖励仅参照现有的校企合作文件和政策,没有专门针对企业参与学校课程开发的强制与激励政策,使得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仍处于松散、随意的状态,企业对学校的合作开发课程的期盼反应冷淡。

(二)缺失利益动力保障,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目标不一致。企业的本质决定了其生产目标是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最大数量的产品,实现利润最大化,整体上属于经济目标导向,教育目标在企业系统中处于从属地位,学校的本质决定了其工作目标是以最高的效率培养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实现劳动者的素质提高,整体上属于教育目标导向,经济目标在学校系统中处于从属地位。利益取向不一致的企业与学校必须在一定的动力驱动下,才能达成一致的合作意愿与目标,然而由于现阶段缺乏一定的动力保障,因此学校和企业之间课程开发的合作步伐不一致。校企合作的利益问题是合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企业以盈利为目的,看重的是效益,如果企业不能达到预想的盈利程度,他们和学校的合作就大打折扣。现阶段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企业从岗位需求角度出发,要求课程实现某一技术方面的精和专;而高职院校因尚未摆脱学科课程的束缚,仍偏重于基础知识的普及。如果课程开发成果与企业的要求脱节,不能适应企业的实际要求,不能给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就会造成合作不畅,导致虎头蛇尾。

此外,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与企业拥有的资源处于不对等状态,高职院校所掌握的资源是人才培养的资源,其突出的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和培训上;企业所掌握的资源是生产技术与生产设备等,其突出的优势是技术、设备和熟练的技术工人以及对经济发展、市场变化、人才需求最直接的反应能力。双方资源有一定的互补性,但更多的是不对等,当前高职院校的技术服务能力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和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双方资源的不对等导致企业在利益诉求得不到实现的前提下,仅愿意与学校进行一些浅层面的课程开发合作,不愿将自己的资源全方位和长期与学校共享。

(三)缺失责任动力保障,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不协调。企业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这只是企业的经济责任。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履行法律责任和伦理责任等社会责任。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社会意义有三方面:首先,培养了高素质的人才,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其次,促进了科技创新,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促进了学生就业,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企业社会责任并不完全是靠企业自身的觉醒形成的,而是靠市民社会的基础和各种社会运动的推动发展起来的。然而,现阶段由于缺乏政府的立法约束和社会舆论的道德约束,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淡薄,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随意,企业对学校的校企合作愿望反应冷淡。企业普遍认为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受益最大的是院校和学生本人,企业本身参与职业教育是近似公益性的行为,而不是企业本身的义务和责任。培养人才是学校和政府的事,企业只管生产经营,挑选人才,没有必要多此一举,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况且如果参与了还要多付出成本,影响生产,最终的收益当前是不确定的。

大学从来不是也不可能独立于社会之外而存在,大学与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资源、信息的交换与交流,大学必然要承担学术责任以外的社会责任,要广泛进行对外合作交流,不断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然而,现阶段高职院校由于科研水平及技术创新能力有限,未能解决企业技术一线难题,学校社会责任的实现程度远未达到期望程度。另外,部分教师社会服务意识薄弱,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教书育人”,与企业的联系较少,认为开展社会服务与己无关。加之高职教师受学科课程思想的影响,对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缺乏准确的认识,在校企合作课程开发过程中形成了无形的阻力,影响了课程开发的效果与进展,导致企业专家对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失去兴趣。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保障机制问题的成因

(一)政府政策推动力的缺失。自上世纪80年代国家提出高等教育应开展校企合作以来,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各级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政策,然而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仍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校热、企冷”的局面仍未有实质性的改变,其重要的根源校企合作没有明确的法律保障和实效性强的政策支持,制约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各项内容的深入开展。目前,总体而言,政府关于校企合作的政策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制定的宏观政策多,具体配套政策少;二是中央政策多,地方政策少;三是对学校要求多,对政府和企业要求少;四是财政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少。由于政府政策法规的缺失,尽管校企合作办学理念的提出已20余年,但校企合作仍停留在松散程度,如共建实习基地、派企业专家到校做兼职教师、接受教师下企业或学生实习等浅层面的合作,而对于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完善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等深度合作,政府则没有制定强制性的法规明确企业参与的责任,也缺少系统、深入、具体的支持政策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导致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仍停留在政府宏观口号的积极引导、学校微观的艰辛探索、企业旁观的被动参与上。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缺位。职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并以学校职业教育为主体,高职教育系统内尤为明显,企业参与的现状非常不乐观。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有三种动机,即慈善动机、个体动机和集体动机。由于市场经济在我国发展较晚,比较成熟的大型企业较少,在以中小型企业为特征的市场条件下,企业普遍缺乏参与课程开发的慈善动机和集体动机,也只有少数企业因为个体动机参与到课程开发中来,大部分企业持冷漠的态度。企业只对能立即带来效益的成熟技术和新产品感兴趣,没能把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融入企业文化价值链中,也不想将企业的人文资源融入到职业教育中,发挥企业的育人价值。

(三)学校服务能力的缺少。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核心就是拓展社会服务职能,增强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实现企业与高职院校相互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高等职业教育和谐发展。然而,一直以来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普遍较低,当前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仅限于人才培养,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开展员工培养为企业的发展提升人力资源效能,而以教师为主体,以企业的生产实际需要为对象进行的科技研究和开发则不成组织和缺少规划,导致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内容比较单一,无法实现行业企业的预期目标,无法全方位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一直以来企业对校企合作都持冷淡的态度。究其原因,主要是拥有人力、技术、信息等重要资源的高职院校教师对于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欠缺。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欠缺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高职院校师资力量薄弱、实践能力差,教师对职业、行业了解很少,缺乏从业的技能和实操能力,使得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二是高职院校缺少有效促进教师充分实现社会服务职能的激励引导机制,导致多数高职院校教师仍以教学为主要职责,对于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缺乏主动性,不愿意将自身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程开发中。

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保障机制的完善

如前所述,目前我国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校热、企冷”的局面未有实质性的改变,其核心原因就是缺乏保障机制,企业只关注合作中的经济利益多寡,而忽略自身的社会责任;学校只关注从企业得到支持,而忽视自身的服务责任,使得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中学校和企业的合作目标不一致、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步伐不和谐、学校和企业的互动不协调。只有政府、企业、学校三方主体构建课程开发的保障机制,从法律义务、经济利益、社会责任三个角度形成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动力,才能使得开发出的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相符合,课程实施方案切实能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政府建立责任机制,确保校企合作的动力保障。政府作为校企合作的主体之一,是具有独立、强势功能的第三方,应当肩负司令员与督察员的角色,指导、监督、评价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行为与合作效果,给予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原动力和驱动力。政府的政策激励有利于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但政府对校企合作的倡导和支持不能只停留在口头和纸面上,如果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可操作的政策法规和实施细则,就会使得各种政策文件难以真正落实。政府作为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主体之一,而且是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与责任纽带,应该颁布法规明确政府、学校、企业三方主体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首先,要颁布相应的政策法令,明确政府对校企合作开发监督与评价,定期检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进展与效果,避免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流于形式。其次,明确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责任与义务,对积极参与课程开发的企业给予社会荣誉,给予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的责任动力;政府可以利用经济杠杆作用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并取得良好成效的企业给予税务减免或经济补贴等奖励,增强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的利益动力,通过政府的政策指导,强化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的责任意识,同时,对积极参与课程开发的企业进行社会舆论的大力宣传,让企业的社会角色更加饱满,激发企业履行社会角色的自豪感。此外,为了增强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形成学校和企业互惠互利,确保校企合作课程开发过程中企业经济利益的有效实现,政府应该明确学校从人力、技术、信息三个层面实现对企业的服务,扶持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使企业认为将时间、资源、资金投入到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也是企业增值的重要途径。

(二)企业建立过程管理机制,拓展企业的社会角色功能。企业应充分意识到自身对高职院校的依赖,用责任动力约束自身参与校企合作。对于企业而言,高职院校是技能型和技术性人才的提供者,也是企业员工培训的合作者,提供技术支持及技术指导、开发新产品的合作者,影响企业所需技能型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影响企业的效益,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企业对高职院校的需要是校企利益关系得以建立的根本,蕴涵在高职院校课程中的技术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的发展对高职院校有着高度的依赖。因此,企业应该从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编写、课程实施方案的确定、课程效果的评价等宏观方面入手制定参与高职院校课程开发的制度,确保课程开发的实效性。另外,企业要制定具体的配套措施,确保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有序进行。首先,建立企业课程专家的培养机制,培养一支能力强、稳健的企业课程开发专家,确保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稳定性。其次,建立企业专家与高职院校的具体合作制度,让企业专家定期、定量地参与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确保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长效性。最后,建立企业专家参与高职院校课程开发的激励制度,使得企业专家能够以饱满的激情参与高职院校的课程可发,确保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可持续性。

(三)学校建立目标管理机制,提升校企合作的利益保障。学校与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是发生直接合作行为的双方,理论上两者关系应是对等的,然而在校企合作实践中,学校处于优先受益者地位,若不通过一定的保障机制提升对企业的服务能力,满足企业的经济利益诉求,即便有政府的硬性指令,企业也不愿意倾情投入到校企合作中。为了让企业能主动参与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当前高职院校必须提升对企业的服务能力,确保企业利益期望的有效实现。从资源储备、过程监控、成效考量入手,构建学校层面保障,为校企合作提供经济动力。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高低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双方利益平衡点,高职院校服务能力强,能切实有效为企业带来人力、技术、信息等层面的提升,企业的经济利益能够在校企合作课程开发过程中得到实现,企业就愿意与高职院校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建立健全社会服务的目标管理制度,确保企业的人力、技术、信息等层面的资源诉求能得到满足。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核心是教师的社会服务意识和能力,校企课程开发是作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主体的教师履行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有效途径,为此学校必须基于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激发教师的社会服务意识,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利益保障。首先,制定教师参与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培养机制,强化教师参与校企课程开发的责任意识,提高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能力,拓展教师育人职能。其次,建立教师参与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过程管理机制,确保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效能。最后,制定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参与课程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匡瑛.比较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刘超俊.论高职校企合作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职教与经济研究,2012(6)

[3]陈周钦 吴龙川.行业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探索与实践[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4]蒋茂东.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困境与出路[J].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院刊,2010(3)

[5]彭四平.校企合作:企业的社会责任[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2010(1)

[6]舒岳.校企合作的制度安排-企业社会责任的视角[J].教育评论,2010(4)

[7]陈绣瑶.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对策研究[J].经济师,2012(10)

[8]李闽,于晓丹.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问题实证研究[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2010(5)

[9]张雪峰.校企合作差异性与政府政策推动力的作用分析[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2011(4)

[10]黄建峰.基于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2012(8)

[11]唐国华 唐志贤.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企业对学校资源依赖度的实证研究J]职教论坛,2012(25)

【基金项目】2013年广州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赵良梅(1972- ),吉林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经济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新课程需要教师的合作 篇4

新课程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的管理方式和评价方式都发生了变革,教师的合作不仅变成可能和现实,而且更是一种工作必需。

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师合作首先是教师工作特点的需要。新课程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已经不是仅限于学校、教室、课堂、大纲和课本的严格范围之中,教师也不是仅限于三尺讲台之内的高谈阔论,而是需要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去研究教材、指导教学,这就需要教师的合作,需要教师相互借鉴,共同探讨,特别是在新课程中一些学生感兴趣、对学生的发展有意义,而又超越教材的学习内容,给不给学生讲?讲多少?讲到什么程度?这都是过去不曾遇到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实践、探讨、交流、合作。另外,新课程倡导教师教学的个性化,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实际就是教师个人的教学反思、教师群体的相互借鉴合作以及个人的系统理论学习的过程。

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师合作也是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需要。新课程标准对知识掌握的要求虽然没有大纲那样具体、系统,但它却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要求。特别是发展性更是需要教师通过跨年级、跨学科的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新教材更需要教师的合作,因为新教材注重的不是教参,不是现成的课时教案,而是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而这种实际情况的获得需要多学科的交流、长时间的了解、近距离的观察,在这中间,合作的意义尤为重要。

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师合作是学生学习的需要。过去教学中,过多的接受性学习,把学生看成是只管接收知识的容器,注重的是我给他了多少,而较少考虑他实际学到了多少。在新课程条件下,学生需要和兴趣才是施教的前提,这种兴趣的了解、情况的掌握需要教师的合作。如学生的思想动态,就可能因为不同的讲授内容、不同的讲课教师有不同的表现,在这里,班主任需要负主要责任,课任教师的合作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也十分重要。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学困生的问题上,更需要所有任课教师施以耐心,辅以爱心,给予共同的关注,才能求得在原来基础上的进步。新课程条件下,随着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成分增大,学生的自我空间增大,自主意识增强,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些都需要教师加强合作。

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师合作意义重大,但真正做好这项工作,使教师乐于合作,勤于合作,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管理氛围。一所理想学校应具有学术氛围浓厚、人际关系和谐、管理制度民主、教师潜心工作、较少后顾之忧的特点。领导不只是居高临下的管理者,还应是问题的研究者,实践的参与者,教师的合作者,新思路的启迪者与创新者。教师也不仅仅是教学的执行者,还应该是学校民主

教师培训课程的开发需要机制保障 篇5

教师人生最需要什么

教师人生最需要什么?教师人生,需要生命的活力和灵动的激情;教师人生,需要感动;教师人生,需要责任;教师人生,需要体验教育的快乐与幸福,„„教师人生,需要教师在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成就自我中净化着心境,体会着活得有价值、有意义,感悟着人生的真谛„„

1、教师,认识你自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只有看清自己,接纳自己,才能重塑自己,从而成为一个理想的自己。

2、人生境界:教师的精神所在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是教学艺术的缔造者,因此,教师应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境界。

3、魅力:教师最有效的影响力

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产生于教师的魅力之中。

4、做一个有品位的人

品位,是生活的本质和内涵。做人要做有品位的人,做教师要做有品位的教师。

5、要常怀感恩之心

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是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谦卑的态度。学会了感恩,你就学会了做人。

6、发现自己的潜能

人生最为重要的事是发现自己。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没能利用自身的潜能去创造本能出现的奇迹。

7、个性:教师魅力之源

个性,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人的才华通常是由人的个性表现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无个性必平庸。

8、快乐:生命中魅力的花朵

快乐是一种健康的人格,也是觉悟。一位进步的教师,一定是越教越要学,越学越快乐。

9、健康:人生最大、最宝贵的财富

健康是智慧的条件,是愉快的标志。教师不仅要勤奋地工作,要勤奋地保护自己的身体。

10、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教师作为教育者,若没有心理上的修养,体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修养就不可想象。

11、把小事做好

人,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

12、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敏锐的观察力是一个教师最可宝贵的品质之一。

13、毅力,教师成功之基

毅力是人意志的反映,毅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能否成功。

14、读书要学会“品”书

读书是一门艺术,读书有三到,谓之为心到、眼到、口到。因此,读书要学会“品”书。

15、精神饱满地投入每一天

教师的精神面貌对学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应当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每天的工作中去。

教师业务笔记(2)

教师职业最需要什么

教师职业最需要什么?教师职业,需要有职业精神;教师职业,需要有威信;教师职业,需要有良好的心态;教师职业,需要有精神空间„„教师职业,需要教师能淡泊物欲和名利,执著于自己的教育理想、教育探索、教育反思和教育追求,用智慧启迪智慧,用精神铸造精神,用人格塑造人格,怀着对教育的痴情和热情,把智慧和汗水播撒到学生身上,并从中享受着快乐„„

16、职业精神:教师最大的美

职业精神是教师不可缺失的最本质的东西,教师最大的美德莫过于其崇高的职业精神。

17、教师要有“精”、“气”、“神”

教学要体现教师的生命价值和崇高的师德。因此,教师必须要有“精”、“气”、“神”。

18、威信:教育的潜在动力

教师的威信是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保证。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树立自己的威信。

19、教师,要有良好的心态

一个人面对太阳,眼中就是阳光灿烂;如果背对太阳,看到的将永远是自己的影子。

20、做一名“阳光”教师

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

21、教师,注重自己的仪表美

教师的仪表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和示范作用。因此,教师要注重自己的仪表美。

22、习惯“研究”自己

作为教师,“研究”自己是提升个人素质、提高教学水平的最佳途径。

23、要有自己的精神空间

教师毕竟是人类精神的守望者,教师的一切学识又是以精神为基础,因此,教师必须有自己的精神空间。

24、学会规划自己

一个人,要想敏捷而有效率地工作,就要善于安排工作的次序,分配时间和选择要点。

25、做一个善于思考的智者

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勇于思考、善于思考。

26、不跪着教书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27、做最出色的教师

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

教师业务笔记(3)

教师教学最需要什么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教学最需要什么?教师教学,需要有勇气;教师教学,需要有教学魅力;教师教学,需要有个性;教师教学,需要有底气;教师教学,需要有自己的风格;教师教学,需要有激情„„

28、教师,要有教学的勇气

命运厚爱勇敢的人。教师需要教学的勇气,剖析自己的教学,对自己的教学实施变革,让自己的新的教学生命在阵痛中诞生。

29、个性,创新教学的源泉

作为教师,在教学上要大胆尝试和创新,就必须形成自己的鲜明的教学个性。

30、培养你的教学灵性

教师教学需要有教学灵性,灵性是教师课堂活力的重要表现,是创造性教学之根基。

31、教师,上课要有底气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

32、教师要多“问课”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33、多带点东西进课堂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34、精彩教学源于细节

细节,往往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准,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

35、微笑,教师最美的语言

微笑,是世上最美丽的语言。当你微笑时,世界爱上了你。

36、教师上课要有激情

激情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

37、锤炼你的课堂语言

老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38、丰富你的课堂表情

表情是一个人的晴雨伞,也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最直观、最富有生机、最有魅力的教具。

39、要尽量鼓励学生多提问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

40、课堂要追求简约

简约就是以简驭繁,返朴归真。它追求的是一种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

41、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教师教学艺术特色的集中体现,是教学艺术高度成熟的标志。

42、让我们的课堂更有效

教师是课堂的导演。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设计好教学的框架,让课堂更有效。

43、让学生在课堂上有“问题”

教师教学最重要的是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深思、善问。

44、控制好课堂的“活”

教师精彩教学关键在一个“活”字,要“活”而不乱。

45、作业一定要精心布置

课外作业应当是知识的发展和深化,是学习能力的改善,是掌握课堂知识的准备。教师布置的作业要做到质高量精。

46、梳理好你的课堂

课堂是教师演绎人生的舞台,教师应时刻研究课堂、梳理课堂。

47、听课要学会“品”课

古人品茶,注重一个“品”字。教师听课要以谦虚的精神、欣赏的眼光、研究的心态和分享的神情,去听、去悟、去“品”。

48、上好课,工夫在课外

教师,要坚持着读书、坚持着笔记、坚持着思考、坚持着积累。

教师业务笔记(4)

教师教育最需要什么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教育最需要什么?教师教育,需要了解学生;教师教育,需要有耐心;教师教育,需要换位思考;教师教育,需要沟通;教师教育,需要尊重;教师教育,需要有“永不放弃”„„

49、要培养真正的人

教育重在育人,教育的核心就在于要培养真正的人。

50、要了解你的学生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千差万别的个性世界。要充分了解你的学生。

51、教师,一定要有耐心

耐心是教师教育的一个重要素质,是师德修养的一个关键。

52、要善于换位思考

教师要养成换位思考的良好习惯,时时变换自己的角色,站在家长和学生的角度去换位思考。

53、多看学生的闪光点

作为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想点燃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54、谈心是一门艺术

谈心是一门艺术,谈心的艺术在于尊重学生,在于对学生真诚的爱。

55、毫不吝啬地赞美学生

人心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人赏识的渴望。

56、换个思路激励学生

教师可以换个思路激励学生,对学生的激励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让激励在具体和细微中升华。

57、公正,就是对学生的尊重

真正优秀的教师,应是一个公正的人,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58、沟通的艺术

沟通是一门艺术。教师成功的教育,取决于与学生很好地沟通。

59、宽容是一种美

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是对人对事的包容和接纳。作为教师,一定要有宽容之心。

60、顺乎人性的教育最美

人性化就是对人性的尊重与关怀,教师教育一定要顺乎人性。

61、学会尊重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的基本师德。

62、教师,要富有同情心

同情心,就是对人由衷的关怀,是人类的美好感情的基础,这是教育艺术的血和肉。

63、捧着良心教书

良心对一个人来说很重要,它能折射人的精神世界,教师要捧着良心教书。

64、有“永不放弃”的精神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65、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教育,首先是人学。教师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相信学生,用真情、无私的爱去关怀学生。

66、要引导学生相互欣赏

教师教育的最高艺术就是懂得如何引导学生懂得欣赏。

67、童心,教师的“精神软件”

夫童心者,真心也。一个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保持一颗童心,才算是一个好教师。

68、与家长常沟通很重要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十分重要。

69、每天反思一下自己

上一篇:创建全国安全社区汇报下一篇:幼儿园服务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