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纪检工作的思考(共8篇)
对纪检工作的思考 篇1
对做好派驻纪检工作的思考
海关系统纪检队伍在关检合并后得到了很大的加强,通过单独派驻和综合派驻的方式,实现了基层派驻监督的全覆盖。作为派驻纪检干部,该如何更好地胜任派驻纪检工作?
作为派驻纪检干部,要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
政治素养
派驻监督是政治监督,我们所有监督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要围绕这个政治属性展开。作为派驻监督干部,要把关心时事政治、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作为每日的必修课,时刻保持监督的政治敏感性,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工作就跟进到哪里。
法律法规知识和党内法规知识
执法者必先懂法,作为派驻监督干部,要具备丰富完善的法律法规知识和党内法规知识。同时,要明晰二者的关系,纪严于法、纪在法前,要强化纪法意识、纪法思维。
海关业务知识和驻在单位业务知识
要针对被监督单位涉及的业务知识,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熟悉被监督单位的业务。只有熟悉业务工作,才能做好监督。
此外,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
作为派驻纪检干部,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定位
正确认识派驻纪检监督的职责
派驻监督的对象是驻在单位所有党员干部,重点是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监督范围广,监督内容多,监督责任大,决定了派驻监督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对只有几个工作人员的派驻组而言,如何有的放矢地做好派驻纪检工作,用好“十个指头弹钢琴”,是值得深入思考的。
准确把握政治监督和日常监督的关系
政治监督是监督的属性,日常监督是监督的内容,二者是目标一致、内在统一的关系。日常监督工作中,我们不能把政治监督和日常监督割裂开来,搞“两张皮”。海关是政治机关,“五关建设”之首就是政治建关。另一方面,我们的日常工作很多都是具体的业务工作,但没有脱离业务的政治,更没有脱离政治的业务。我们要善于把具体的业务工作提升到“讲政治”的高度来看待,要通过“透过现象看本质”来做好监督工作。
政治监督是日常监督的根本统领,只有始终坚持把政治监督摆在首位,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任务,贯穿于派驻监督全过程各方面,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才能充分发挥好监督作用。没有政治监督作引领,日常监督就容易舍本逐末、迷失方向。日常监督是政治监督的重要支撑,政治监督不是抽象的,而是体现在具体的日常监督中。我们要做实做细日常监督,夯实政治监督基础,推动政治监督和日常监督贯通融合。
作为派驻纪检干部,要掌握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
派驻纪检组作为直属海关党委派驻到隶属海关的机构,普遍都面临人手少、监督面广、监督内容多的问题,如何有效地开展监督是摆在每一个派驻纪检人员面前的问题。
既要敢于监督,也要善于监督
派驻纪检组不是摆设,要充分发挥好监督的作用,推动被监督单位将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各项工作引向深入,构建被监督单位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敢于监督,也要善于监督。敢于监督是勇气,是亮剑,善于监督是工作的方式方法。敢于监督体现在纪检人员敢于发现问题、敢于坚持真理。敢于监督的前提是自己“行得正”,平时要用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对待自己的言行。善于监督是开展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是监督的艺术。监督光靠勇气还不够,还要讲究监督的技巧。我们要充分利用好“驻的优势”:和驻在单位人员一起工作生活,参加驻在单位的各种会议,只要我们足够敏感和细心,多听、多问、多观察、多跟班、多检查,事事处处做有心人,是可以做好监督工作的。同时,要灵活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遍”,该问责的还要坚决问责。
处理好和被监督单位的关系
处理好与被监督单位的关系,对于事半功倍地发挥好派驻监督的作用是很重要的。监督不是为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监督的目的是帮助被监督单位整改完善提高,我们和被监督单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要和被监督单位同向发力、共同把工作做好。
做好日常化监督工作的思考
派驻纪检监察组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必要延伸和重要抓手,要充分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从工作要求、工作方法和工作分寸三个方面着力,强化政治监督,做实日常监督,把监督融入日常、做在经常,有效擦亮派驻监督“探头”,织密织牢“监督网”,保障驻在部门业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立足职责使命,始终做到“三个要”。要把“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作为工作追求,始终将上级精神和决策部署当作把方向、明导向的工作指导和管根本、管长远的重要法宝,充分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打通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的“最后一公里”。要把确保驻在部门“风清气正、崇德向善”作为工作目标,将驻在部门党风廉政建设成效作为衡量监督工作成绩的重要标准,协同推进驻在部门实现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要把“严管就是厚爱、监督就是爱护”作为工作理念,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敢讲逆耳忠言、善作苦口良药、常敲廉政警钟,这才是对党员干部政治生命和政治前途的最大保护。
紧盯主责主业,始终做到“三个好”。围绕职能定位,守好“责任田”,严格做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善于用政治视角分析研判问题,查找驻在部门隐藏在业务工作中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担当上的偏差并及时纠正;围绕“敢全严”三字,压紧压实驻在部门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确保政治与业务融为一体、高度统一。强化执纪问责,当好“护林员”,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始终保持正风肃纪反腐高压态势,扎牢扎紧制度笼子,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严肃监督执纪问责,对“七个有之”问题保持高度警觉,精准运用执纪监督“四种形态”;强化以案促改,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努力达到查处一个、警示一批、教育一片的效果。瞄准短板弱项,练好“基本功”,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强化自我监督,从严从实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主动了解驻在部门各项业务工作,对各系统各领域廉政风险点做到心中有数,更加精准地发现问题、更加有力地处置问题、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探索创新监督检查方式,着力提高派驻监督质效。
把握工作分寸,始终做到“三个不”。分工不分家,准确把握“监督”和“支持”的辩证统一关系,既要严格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偏,又要支持驻在部门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为领导干部干事创业“撑腰”。参与不干预,派驻监督本质上是政治监督,是上级纪委对下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因此,派驻机构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主要围绕监督这一主职主业,不干预各驻在部门具体业务工作。帮忙不添乱,围绕“清正廉洁、崇德向善、风清气正”目标,在开展监督执纪工作中做到监督不缺位、帮忙不添乱,为驻在部门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对纪检工作的思考 篇2
档案管理作为一种职业, 是社会分工的结果。作为整个社会代表的档案工作者以“留存社会记忆、保存人类档案文化遗产、传播与弘扬人类社会文化”的特殊职业为目标, 以“对历史负责, 为现实服务, 替未来着想”为指导, 承担起档案的科学管理与提供利用这一使命。档案工作不仅仅是一个职业, 而且是一项事业, 而更为重要的, 在于我们的工作是社会分工的一部分, 对社会负有责任——档案的命运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工作水平与责任, 正是档案与档案工作者的独特性, 我们所选择的这个职业与整个国家的事业联在了一起, 构成了档案的职责是神圣而光荣的。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怀着一份热爱、珍惜和敬重, 不惜为之付出和奉献, 从而获得一种荣誉感和成就感。
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不断学习, 善于学习, 努力掌握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 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并对“增强党员干部队伍生机活力”提出了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一系列新的要求。古人云:“学海无涯苦作舟”。作为新时代的档案工作者要善于从书本中学, 从实践中学, 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紧跟时代的步伐, 勇于超越自我, 以新一轮的思想解放推动档案事业新一轮跨越发展。如何学以致用, 在创新中求发展, 除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先进档案管理软件是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基础。基于我单位信息化建设总体布局, 提高档案数字化、规范化的程度, 使档案利用更加便捷, 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此谈一下个人的想法和建议, 仅供参考。
文书档案实现计算机管理已成为各单位管理者的共识, 因为文书档案具有规律性强、条理清楚等优点, 便于开展自动化管理。目前, 我单位文秘人员每年收发大量的上下级和本单位的文件-登录-传阅-催办-承办-文件整理-抄写文件目录-归档, 每年要花费近2个月的时间将前一年的文件以单份分散形式输入计算机整理归档。如果使用档案管理软件后, 可以将收到文件随时登录, 准确分类, 年终后计算机控制自动生成门类清楚、规律性强的档案有机体系, 并可打印卷内目录。文书档案实现计算机管理有以下优点:一是掌握现代化管理技能, 提高综合素质。为使系统地完成文件的起草、修改、删减、检索、打印、登记、统计等工作, 现代化管理技术, 迫切需要文档管理工作者去掌握和运用。因此, 文档管理人员要结合本岗位工作, 边学习边操作, 在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 特别要注重计算机知识的学习, 努力使自己成为综合型文档管理人才。二是利用现代化技术整理档案。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人工立卷时, 虽然都按照统一的标准, 但因每个人的理解不同, 对同一个文件的分类不尽相同, 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分类不准确的, 给利用工作带来不便。而按照新的《归档文件整理规则》, 不仅省时省力, 而且利用计算机检索达到方便快捷, 提高了工作效率, 真正达到了简化整理、深化检索的目的。
毋容置疑, 食品药品安全, 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 关系到百姓的生命健康, 药检所肩负着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神圣职责, 档案工作服务、服从于药品监管工作大局, 其业务能力和管理思路能否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不辜负社会和百姓的期望, 取决于档案队伍的综合素质, 先人一步, 高人一筹, 就能以超人一倍、两倍的速度高质量完成某项具体工作。因此, 准确把握新形势对档案工作的要求, 找准工作中的高点, 用崭新的理念, 超前的思维, 在档案管理的岗位上创造性地完整收集, 合理编辑, 优化服务, 让利用者在需要档案的时候能找到, 找到档案能用上, 用上档案能解决问题。
档案是依据、是资源、是财富。2008年全国档案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档案管理工作要实现“两个转变”, 建立“两个体系”, 即“转变重事轻人, 重物轻人, 重典型人物, 轻普通人物的传统观念和认识, 重视所有涉及人的档案价值, 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转变档案工作中重机关团体利益, 轻个人利益, 重机关团体服务, 轻为群众服务的传统观念和认识, 象重视机关团体利益那样重视人民群众利益, 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益体系”。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同时也是对传统的档案工作概念和服务理念提出新的挑战。
对女工工作的两点思考 篇3
关键词:女职工;女工工作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4—0120-02
作为支撑企业发展的“半边天”,女职工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女职工将面临新的机遇。也将承受改革带来的新挑战。现代化企业对女职工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大女职工要想不被竞争淘汰,就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快速提高自己的综合业务素质。同时在改革中,企业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好女职工的合法权益,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她们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做到职工进步,企业发展。
1提高素质。做自尊、自立、自强、自爱的新型女职工
当前,在企业内部,女职工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工种单一,业务知识狭隘等都是女职工素质亟待提高的表现。从主观方面看,女职工自身存在两种依赖性。一是对社会的依赖性。有些女职工认为,个人的幸福与否取决于丈夫与孩子,而女性的进一步解放则取决于社会政策,把不幸归结于做女人的“命运”。二是对家庭的依赖性。往往以“保一个”为原则,让男子去学习、深造、出成果,自己却心甘情愿地充当一个贤妻良母的角色。为了孩子和家庭,有的女职工不得不放弃学习和深造的机会。
从客观方面看,女职工都必须奔波于工作和家庭之间,肩负三重责任,妻子、母亲和工作人员应尽的责任。丈夫们要求妻子事业上是个内助,生活上是个依靠,感情上是个寄托;孩子们要求妈妈生活上要像保姆,学习上要像教师,感情上要像朋友;单位要求女职工智力、能力向水平最高的同志看齐。而时间和精力并非对女性格外宽宏,这样,女职工的负担就重于男子,由此而产生的烦恼及挫折也大大超过男性。
要解决好女职工的素质问题,社会、企业、家庭都必须给女职工创造一个宽松、舒适的环境。就社会的支持来说,要给女性更多的塑造自我形象的场所。我国从法律上保证了男女平等,女性受教育与就业机会与男性相同,工作上与男性同工同酬等法律法规,最主要的还在于执行和落实。对企业而言,应该为女职工提供更多的社会劳动,帮助她们更好地解决子女的入托、入学问题,使之安心工作,作为企业领导者要帮助和鼓励她们解放思想,打消顾虑,甩掉包袱,努力工作。在家庭生活中,夫妻要合理分工,减轻女职工在家务劳动中的超负荷份额,缓解家务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然而,提高女职工素质的关键还是要加强学习。知识经济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逐步成长为自尊、自立、自强、自爱的新型女职工。
2以人为本.依法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女职工的索质提高了,企业还必须维护好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工会女工组织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引导、保护工作,这样才能团结动员广大女职工积极投身到企业的建设之中。
当前维护女工合法权益的焦点就是维护女职工的经济权益。工会组织要切实履行好基本职能,以维护好女职工的劳动就业、工资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和诉讼等5个方面的权益为基础,以注重维护好女职工的特殊利益为切人点,开展好以下维权工作。
首先,维护中要做到“三个并举”,处理好“三个关系”。维护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既包括女职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又包括特有的“五期”保护等方面的切身利益,在不同时期她们所需维护的内容不同,维护的手段不同,在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各个时期所需维护的水平也不一样,因此,在维护中就要做到“三个并举”,处理好“三个关系”。“三个并举”即长远的维护与眼前的维护并举;宏观的维护与微观的维护并举;建立机制实现维护与办实事实现维护并举。“三个关系”即要在维护大局的同时,更好地维护女工切身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既要维护女职工的经济利益,又要维护她们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政治权利、民主权益和精神文化利益;既要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又要引导和帮助她们增强“四自”精神,提高自身素质。
其次,工作中要善于“三找”,防止“三种倾向”。作为女工工作者,要有一颗处处为女职工着想的爱心,还要有一颗认真办实事、努力解决实际问题的恒心。作为基层女工工作者,更要注意上传下达,落实反馈,用正确的理论做指导,掌握好的工作方法。实践中做到“三找”很重要,一是找机遇,防止“屁股决定脑袋”的习惯性思维,要善于从事物的相互联系中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中找到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二是找区别,防止就女工工作谈女工工作的封闭性思维。女工工作具有明显的兼容性,它兼容了工会工作的基本属性和妇联工作的性别属性。一方面,女工工作是工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会的统一部署下开展工作,维权是它的基本职责;另一方面,女工工作的对象是女职工,女职工是妇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妇联工作相近、相连。正是这种兼容性,往往导致女工工作抓不住重点,难以发挥女工组织的应有作用。因此,只有跳出女工工作这个圈子,站到大局的高度,找出女工工作的不同之处,才能找到应该干什么和应该怎样干的答案;三是找抓手,防止只求一种答案的单一性思维。有了抓手,才有实现工作目标的载体,工作起来就看得见,摸得着,实打实;有了抓手,才有推动工作的着力点,才能上下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
对市委督查工作的思考 篇4
思考之一:对督查的理性认识,事关工作的全部。督查是系统工作的重要环节,更是工作作风和艺术的重要体现系统工作包括战略决策、战术设计、工作部署、检查督促(验收)等环节,显然督查是连接决策与实施的重要一环。简言之,机关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主要职能,一是作决策或参与决策,二是抓落实或抓督查。对不少单位和具体工作者而言,决策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落实的问题、如何抓督查的问题。一是政策资源的有限性,需要通过督查使资源最充分发挥。一个好政策就是一份政治资源,落实效果关系到发展的水平。因此需要及时督查使政策资源尽早产生效益。二是一秀人具有的惰性,需要通过督查调动多数人的积极性。尤其当前一些人养成了不催不动的陋习,更需要经常督查激发工作热情。三是政策的利益分解,需要通过督查强制入轨。新政策的推行,必然会使一部分单位或个人的利益受到调整,这样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或变通行为,因此需要巧妙督查确保政令畅通。督查是发现、接触、解决矛盾的活动。一要吃透两头。督查的本质是通过促进工作落实,为领导及领导集体服务,归根到底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因此,既要领会领导意图,决不自作主张定督查项目、定检查标准,这是督查是否走味的前提;又要全面掌握下情,决不违背事实下督查结论。二要兼顾两头。既要通过督查推动落实,为领导分忧解愁,不把矛盾上交,不留后遗症,让领导“擦屁股”;又要通过督查,保护基层工作积极性,协助基层解决问题。三要卡住两头,既要尽可能增强督查效果,又要尽可能减轻被督查对象负担,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效应。思考之二:对督查内涵的把握事关督查的品位。督查是促动、提升、排难的复杂运动。督查品位是督查效果、水平和档次的综合体现,关系到督查工作在领导和群众中的地位。一般人理解,督查就是督促进度、检查质量(效果)。显然仅停留在这种层面上是不够的。督查是提醒责任主体、发现问题、指导运作、解决困难、总结经验的系统运作过程。落实进度加快这是督查要追求的效果之一,更需要通过督查产生士气提升、问题解决、效果增强等综合效应。因此需要克服“三化”现象:一简单化。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人抓督查习惯用简单询问法,不深入现场,这种督查只触及表,未及其里,可能使被督查者战战兢兢,但难以提升士气。二是形式化。听、看、查、问等形式一起上,所有程序都到位,只了解现象,不深究问题,这样不利于发现和解决矛盾。三是主观化。简单类比,凭经验判断现象和问题,这样难以增强效果。因此在督查时,既要了解情况,又要分析原因;既要指出不足,又要帮助协调问题,这样督查的品位才能提升。
思考之三:督查的运作决定督查的生命。必须遵循有关活动规律,建立适用机制。督查是工作中的“工作”,督查的运作影响被督查对象抓工作的态度和行为取向。假督虚查容易诱使被督查对象弄虚作假;督查不得法、不深入,极易诱导被督查对象自我满足。因此既要防止督查疲软,更要防止督查腐败。一要有管用的落实机制。要调动基层自觉落实的积极性、激发基层克服困难的创造欲,必须做到要求科学、责任明确,尽量将要求细化、量化、明晰化。二是抓住被督查对象的心理进行处理。事实上,许多工作推不动的主要原因是事后处理上,干好干坏一个样。因此,要针对被督查对象的痛处、怕处对症下花。既要打老虎,又要打苍蝇。三要刚韧相济。无欲则刚,无私则韧。整个督查都要讲原则,不得把督查当成平衡关系的活动。同时要做到刚而不蛮、韧而不柔,紧追不放,遇有特殊阻力要迂回进行。
对班主任工作的思考 篇5
转眼我参加工作已十几年了,其中也做了十几年的班主任,对于班主任工作有一定的体会,我想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一、班主任要有一定的责任心。班主任是一切班级事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对班级内的各项事务要考虑在先,对班级事务要有明确的分工,并且要有布置有检查。
二、要培养一批得力的小干部。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一批良好的班干部,不光能起到示范带头作用,还能帮助班主任管理班级事务,帮助辅导后进生。
三、班级管理要有一定的竞争激励机制。小学生的竞争意识非常强烈,我们要抓住学生的特点,制定一定的奖励制度,比如:小学低年级可制定积星榜、红花榜等,以可以直观的为主,中高年级可采用积分榜等形式,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通过评比调动学生竞争意识,以形成良好的比赛态势,是班级内的各项事务都能良好的开展。
对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思考 篇6
作者:未知资源来源:未知点击数:15更新时间:2006-11-30
电力营销管理内稽和外查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方法论,它不以追逐利益为目的,而以规范和公平为依托。从关联上看,二者好比营销稽查的“两轮”,一只都不能疲软。内稽是基础,不仅是管理手段,而且是提高队伍自律和综合素质的练兵场,是有效开展外查工作的基本保证。在正本清源的同时,外查仍是目前及今后营销稽查工作的重点。
(一)内部稽查是营销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方法。
近年来,尽管针对营销控管问题,供电企业先后组建了稽查队伍,但供电企业员工违纪违规、造成营业责任事故及差错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1、内部稽查主要针对的行为:目前,供电企业员工营销管理违纪违规主要是虚拟电量,截留电费。具体行为多种多样,如:以购买农排电量的手段将高价电量虚拟为低价电量,从中赚取差价;或者干脆将某些用户的电费占为已有,电能表仅作为他与用户结算的依据;计量箱故意不加封,给用户合伙窃电提供机会,或为自己违纪违规开脱罪责准备托词;利用职务之便,以电谋私,有的电工自己开办小型加工厂,不装表计费,造成电量电费流失;里应外合,谋取私利。内部管线人员与管村电工之间或电工与用户之间相互勾结,造成电量电费流失;线管员及电工责任心不强。经常发生估抄、漏抄、错抄、代抄现象,发生差错后,责任不明确,有的长期不开箱检查造成严重后果;封铅钳管理不善,管理责任不明确。线管员随意将封铅钳放手到管村电工手中,或电工之间相互串用,同一条线路上出现多种不同编号、代码的封印,此过程中,电工从中做手脚;钻管理空子,挖集体墙脚。农网改造后电力市场得到拓展,但管理没有跟上,电工装表换表随意性大,有的用户找电工报装时,没有到供电所登记,电工直接安装后收取安装费,甚至不建帐立卡抄表收费,电费直接进入自己的腰包;安装“鸳鸯表”丢失电量。即对个别电量较大的用户安装一块计费表,然后准备一块备用表,运行一段时间后与用户协商将表进行更换,交替使用,一块表公计,一块表私计;有的电工将收起来的电费不及时上缴,贪污挪用;工作马虎,责任心不强,造成营业差错及事故。
2、违纪违规行为的动因分析 :一是企业员工素质问题。员工队伍良莠不齐,有的员工思想觉悟低,工作责任心不强,在个人既得利益驱动下违规;有的员工因社会分配不公产生了不平衡心理,滋长了工作何必太认真、能捞就捞的思想,靠违反纪律的手段来弥补自己收入的“不足”,认为只要能完成线损,多余的电量都是自己的,自己可以使用、可以送人、可以变卖;业务水平差,工作不上进,想尽办法动歪脑筋完成经营指标;二是企业管理疲软。监督不力,对职工教育重视不够,形成可乘之机和对规范的漠视,员工培训重学历教育、轻岗位培训,重技术业务培训、轻思想道德教育,员工稽查责任心不强;经营指标体系失准,有的农村低压线损考核指标定得太低,与现实相距较大,员工为了拿回工资奖金,不得不挖空心思,轻则将高电价电量折算成低电价电量来调整线损,重则干脆从台区总表上做文章;三是稽查发展不平衡。有的偏重对内稽查,有的偏重对外稽查,一手硬一手软;部分企业内控制度流于形式,稽查工作飘浮;稽查工作还没有形成常态,工作持续性不够;四是处置乏力:对查出的营业差错与事故及内部员工违纪违规行为的处理大都避重就轻,整改不力;五是稽查手段欠缺:开展工作的专用交通工具、专用检测工具配置滞后。
3.有的放矢加强稽查管理。一要完善现有稽查机构,调整充实稽查队伍。建立健全电力
营销稽查体系,完善稽查手段,把思想觉悟高、业务素质好的职工充实到稽查队伍中去。二要建立、完善和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真正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违章必纠。各项指标严格兑现,做到指标合理、任务明确、赏罚分明、兑现及时。三要正确处理内稽、外查的关系。稽查工作要打破内查、外查门户之见。内查外查是很难分清,内查往往涉及到外,外查常常牵连到内,大量的窃电案例都牵连到电力企业内部职工的责任。四要加强对营销岗位营业工作质量的监督管理,加强全过程跟踪管理。对营销岗位综合电费、线损、均价、安全等各项指标进行管理,并对工作质量进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挪用电费、线损失控的现象后损失无法挽回。五要加强培训,注重素质提高。加强政治学习、职业道德、职业职责、职业纪律教育,加强法律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认真制定培训计划与活动方案,有计划、有组织积极予以实施,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营销管理水平。
(二)查违章、反窃电仍是当前电力营销稽查的重点
近年来,随着各种经济成分的出现(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承包租赁经营者等),违章用电和窃电日益严重,使供电企业的线损年年拔高。一些单位和个人为了牟取利益,置国家利益和法律而不顾,把窃电作为降低成本的手段,摆脱困境的“法宝”,甚至成为个人发家致富的途径。据统计,2000年到2004年12月止,仅京山县供电公司就查获窃电221起,违章用电183起,追补电量248万千瓦时,追补电费及违约使用电费共计288.23万元。在反窃电的查处上,供电企业付出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整体形势不容乐观。
1、反窃电工作难的原因。一是窃电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要发现并报案不容易。二是由于怕追究管理不善的责任,从上到下都有隐瞒窃电情况的现象;三是窃电主体多样化,从个体窃电发展到法人窃电。四是窃电的手段多样化,出现了专门的窃电人员和传授窃电技术的单位。五是打击窃电的法律、法规存在许多空白。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否决了国电公司将反窃电专条列入刑法的建议,在打击窃电尤其是法人窃电方面,法律尤显苍白。刑事犯罪都是自然人,不存在单位犯罪主体,而窃电是无形犯罪,有的单位窃电还有会议记录,由电工具体实施,仅追究电工的犯罪行为显然不合情理。窃电金额是认定罪与非罪和量刑的标准,由于窃电行为停止窃电的赃物同时灭失,使窃电金额认定非常困难。
2、反窃电管理难的原因。一是窃电现象虽然客观存在,但窃电量却难于统计。电力是一种“无形”的商品,它的量值由电能计量装置来体现,电力营销报表中把总供电量与总售电量之差全部计为线损,窃电量混在线损之中无法反映出来,这样表面上掩盖了窃电事实,使管理者容易产生麻痹思想。二是有的供电企业对反窃电工作不够重视,内部管理混乱,漏洞较多。比如装表接电时不封表计接线盒、计量箱(柜),仍然使用不带防窃电功能的计量柜等等,给窃电分子以可乘之机,使他们的窃电行为能轻易得逞。三是国家颁布的电力法规中有关窃电行为的确认过于原则,地方电力管理部门也未制定相应的细则条款,基层管电人员执行反窃电任务时感到难以把握。另外,对于某些临时性窃电,收集证据比较困难。往往有这样的情况,有的用户窃电特征十分明显,但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也只得作罢。四是窃电分子越来越狡猾,窃电方式更趋隐蔽、“先进”。相比之下,一般管电人员受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局限,难以识破技术性窃电行为,导致窃电分子更加肆无忌惮,活动十分猖獗。五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普遍实行“一户一表”,原来“总表制”下邻里间相互监督机制被大大削弱,而且供电企业直接管理的用户数增长很快,客观上加大了反窃电管理的难度。六是同样是盗窃财物,法律对窃电的处罚较其它行为要轻得多(它更侧重经济处罚),而且执法过程中还存在执法不严的情况,导致窃电成为一种低风险高收益的违法活动而愈演愈烈。
尽管困难重重,但反窃电工作决不能心慈手软或畏首畏尾,否则国家资产白白流失,社会公平难以体现,用电秩序混乱无章,用电安全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都会接踵而来。如何强化反窃电工作?
一、强化组织措施:
⑴明确稽查主体:稽查部门负总责,坚持一查到底,企业可以成立反窃电稽查大队,由分管用电营业的科室直接管理,其职责就是对用电户的用电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并对所属供电营业区内的反窃电工作进行指导、监督、考核。
⑵做好社会沟通:向社会广泛宣传《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等电力法律、法规知识,明确窃电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哪些行为属窃电范畴,使广大用户普遍接受“合法用电”的观念。
⑶加强考核力度:对供电所实行反窃电与线损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奖勤罚懒,充分调动基层管电人员的积极性,变“要我降损”为“我要降损”,发动大家一起查找“窃电点”,针对问题提出防范措施,把自身管理上的漏洞降到最低限度。
⑷查处分离,依法处置:用电稽查人员只负责查获窃电行为并提供相关的材料和证据,处理则由执法部门根据《电力法》的有关规定绝不姑息迁就。查处分离一可避免循私舞弊,防止用电检查人员受到威逼、利诱;另一方面使执法公开、公正,有利于监督,有效震慑违法犯罪分子,为合法用电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强硬技术措施。各种各样的窃电方式可归纳为两大类:
①使计量装置失准或失效。这种方式主要是在电能表、互感器、二次回路上动手脚,使计量装置少计或不计电量。
②绕越计量装置用电。这种方式主要是指在计量装置前的一次回路上窃电,计量装置不计电量。针对于此,我们制定反窃电管理措施则必须明确以下原则:①电能计量装置加封后安装在具有防窃电功能的专用计量箱(柜)中,计量箱(柜)门也应加封。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从根本上不给窃电分子接触计量装置的机会,即使你手段再高明,接触不到计量装置也只好望洋兴叹。如果硬要窃电的话,那么只能通过破坏或伪造封印,或者通过挂在线路上直接窃电,而这两种窃电方式都比较容易被查获。所以使计量装置“封闭”运行,可以很好地防范窃电现象的发生。②为了防止发生某些“说不清”的情况,对装接容量100千伏安及以上的重点用户,除使计量装置“封闭”运行外,还要附加其它防范措施,如在计量箱(柜)门前后加贴专用封条,加挂特制锁等。对怀疑有窃电嫌疑的用户,也可采用类似的办法。③封条完好与否是判断用户是否有窃电行为的重要依据之一,它具有严格的法律效力。加强封印钳、模的管理,是堵塞偷、漏电,做到正确电能计量,抓好电费收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④对于高供低计的专变用户,变压器低压侧至计量柜前端宜采用电缆出线,采用金属导流排出线的,其表面应做涂漆处理。变压器桩头应加封并盖上防雨帽。做好这一步可预防绕越计量装置窃电。⑤禁止无表接电。低压供电线路应绝缘化、电缆化,预防直接挂在线路上的窃电行为。在反窃电的技术措施中关键是要扩展窃电线索的获取途径。我们依据“发
对现代企业档案工作的思考 篇7
一、制约现代企业档案工作发展的主要因素
1.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档案工作过分依靠行政力量的推动, 重“藏”轻“用”。在人们的印象中, 企业档案就是在企业阶段性工作结束后存留下来的各种资料, 由档案人员把它们分门别类排放在柜架上, 其作用仅是以备查考, 甚至连企业的管理者都有这样的想法。这种认识误区是由于过去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造成的, 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都通过政府的行政干预, 企业的经营模式单一, 相应地企业档案的管理模式也是单一的, 在国家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专业主管部门强有力的作用下, 行政力量往往构成了推动企业档案工作发展的主导因素。
2.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企业管理者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 档案工作因其经济效益的间接性、潜在性、滞后性的特点被企业管理者所忽视。企业档案管理体制的改革是滞后于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 而档案对企业的作用还不能够充分体现出来, 人们对档案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那种以“藏”为主的固有模式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企业的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企业的自主权不断扩大, 而档案工作的间接性、潜在性、滞后性的特点决定了档案工作在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不如营销、生产等一线工作快速、直接, 使得很多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未意识到企业档案工作在企业的长远利益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导致企业档案工作被忽视或边缘化。
3. 在信息社会里, 企业档案工作信息化发展滞后, 档案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很多文件从形成、修改到寄发都在计算机上进行, 使得档案载体在形式上发生了质的变化。电子文件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性、电子文件信息的易更改性以及电子文件载体的不稳定性使电子文件原件的真实性问题、电子档案内容的保密性问题、电子档案保管的长久性问题、档案管理软件的统一性问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做好档案工作的要点
1. 转变观念, 增强档案意识, 充分认识档案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在以开放与竞争为主格调的全球经济大环境中, 企业既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经验, 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资源优势, 企业的管理经验、技术创新、项目研发等企业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 对企业竞争和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要牢固树立企业档案是无形资产的观念, 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 充分发挥企业档案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科研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企业档案作为企业活动的记录, 凝结了企业员工在从事各项活动过程中获得的认识、体会、经验和教训, 它的凭证和参考作用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必不可少的依据。如在企业的经营决策中, 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资源, 可以为管理者提供正确的判断;在进行技术改造时, 档案作为一种技术资源, 通过再次开发利用可以转变为生产力, 从而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成为企业效益的源泉之一。因此, 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离不开企业档案, 企业档案通过为企业服务体现自身的价值。
2. 加强企业档案业务标准规范工作。
目前, 我国在纸质文档管理方面形成了一整套业务标准和技术规范, 但在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的标准规范工作方面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一要建立健全维护电子文件真实和安全的法律法规。在电子文件的形成、处理、归档、保管、利用等环节, 信息都有被更改、丢失的可能性, 即使拥有完善的信息安全技术, 也需要有相应的管理措施来保证其得以实施。因此,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 对于维护电子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 保证其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应通过制度的形式将电子档案的保管和利用标准规定下来, 使人们能够自觉地遵守, 同时要通过立法确认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法律凭证作用, 确保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管理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二要制定科学、合理、严密的电子档案工作标准和规范。随着电子文件的大量产生, 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严密的电子档案管理标准和规范, 将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整理、鉴定、归档工作和分类、排列、保存方式用标准和规范确定下来, 使电子档案得以科学、有序、规范地管理。三要研制开发数据格式标准统一、互相兼容的档案管理软件。由于电子文件种类复杂、形式多样, 操作系统、应用系统不同, 电子文件管理的责任部门不统一, 这就迫切要求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研制开发适应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软件, 并在全国档案系统统一推广, 以此推动全国档案系统现代化管理的统一、规范。
3. 培养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企业档案管理人才队伍。
一要培养具有强烈服务意识的档案管理人才。现代企业制度下, 档案部门必须立足于服务市场经济、服务企业生产建设, 改变以往仓库保管员的形象, 要从思想上真正树立起服务意识, 勤于工作, 无私奉献, 变封闭型的档案工作为开放型的档案工作, 使档案创造出更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要培养档案人员扎实的业务功底, 成为复合型的档案管理人才。知识经济的挑战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冲击以及出现的许多新型载体的档案, 给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人员不仅要熟悉档案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步骤, 还应掌握各门类档案、各种载体档案的管理方法, 在务实基础上促进创新, 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一专多能的档案工作人才。
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思考 篇8
条例》(以下称《条例》)的颁布实施,杭州市也相应修订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定,加强政府信息考核工作,较好地推进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升了公共服务质量,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提高了行政效率,为建设一个责任型、法治型、服务型、节约型政府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保障公民权利提供了有力保障。但从贯彻实施情况看,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公开标准还需细化。政府信息公开现阶段目标是什么,最终目标是什么,信息应当公开什么,公开到哪种程度算“公开”,哪些信息公开可能会涉及社会稳定等问题,目前还没有明确说法,只是笼统地要求能公开的都要公开,操作性不强。
二是责任主体还需明晰。杭州市目前制定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定第十二条与第十三条内容混淆,政府信息公开名录和部门信息公开名录都是一样要求,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没有根据地方政府和部门的工作性质进行分类和明确要求。从重大决策发布渠道上来看,信息公开的重点应在政府办公厅,但从目前的实践看,市政府办公厅的信息公开反而滞后于部门信息公开,或简单地将信息公开任务分解至各部门,导致各部门公开的信息不一致。
三是目录编制不成体系。由于职能不清,标准不科学,导致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混乱、数据杂乱。从内容上看,当年度新出台的政策性的文件名录不突出,而多夹杂事务性的文件内容;有的只能看到当年政策名录,看不到历年政策名录;有的年年印发文件,但没有明确相关文件的废止时间。从分类上看,应由市政府编制的目录却编进了部门的目录,不应该列入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工作动态、新闻性活动也纳入了目录;有的历年编过的目录当年又编一次。从编制方式上,有的采用Excel一年一编,需要下载查阅,不能直接在网页上显示;有的信息归类混乱,主题词不突出,无法查询。
四是公开渠道比较单一。政府公报发行不广,报刊电视宣传政策性解读不够,政府网站影响还不大,政府信息交换平台不畅,群众到档案馆、图书馆查询信息的意识还不强,市民仍然习惯到政府部门查询有关事项。另外,在现行规定公开信息答复方式的要求上刚性较强,不利于实施,如无法做到无偿提供规划文本、图纸等复印件,即使有偿提供,也存在收费价格和提供主体等问题。
五是公开与保密界定不明。有的主张凡不是“国家秘密”的都应当及时公开,公民应有知情权,不应将单位秘密列入国家秘密范围;有的主张凡是不利于社会稳定的未出台的政策信息、单位秘密或涉及相关信息的都应纳入“保密”范围,不予公开或依申请公开。但是,杭州市信息办和保密委对此却没有出台具体规定,有的信息本身不是秘密,但会涉及当事人的信息,公开后会涉及政府的一些内部工作。此外,“内部秘密”何时不是秘密,多长时间后合适公布,仍无人界定,也很难“一刀切”。
六是网站建设水平不高。政府网站建设虽然已有1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建设标准不高、定位不确定、平台技术不统一,总体水平仍不能满足政府信息公开要求。如,搜索功能不够,系统不能支持;有的网上办事等互动栏目形式大于实际需求;政府网站与部门子网站之间链接不够;市政府网站与部门网站之间技术不能共享等。
七是保障力量不足。目前,负责杭州市政府信息公开和考核的部门是市政府信息中心,各部门信息公开基本交下属信息中心承办。考虑到审稿的保密要求,具体编发都由各部门办公室(秘书处)负责,人手严重不足,特别是在哪些信息可公开,哪些不可公开的问题上缺少专职人员把关。这也是造成信息公开不及时、目录不齐全的主要原因。在遇到具体问题依申请时,一般都由办公室人员进行协调处理,花费精力太大。此外,由于信息公开不当要追求当事人责任,让负责信息公开的同志压力很大,这就导致政府信息能不公开就不公开的现象屡屡出现。
上述问题的存在,从表象上看有多方面原因,但从深层次分析,主要是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体制造成的,包括多头管理协调不够,规划目标不明确,信息公开标准不清,政府网站建设技术标准不统一等。
一、要充分认识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性
政府信息公开是我国加入WTO组织向世界作出的一个承诺,是保障公民知情权,建设阳光政府,推进国家民主政治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被媒体誉为继《行政诉讼法》和《行政许可法》之后政府改革的“第三次重大革命”。政府信息化工作是社会信息化的龙头,可以推动国民经济的信息化,提高生产力;政府信息化可以保证政府公共政策的公正公开,促进社会公平和谐;政府信息化可以有效防止政府官员腐败,推进行政决策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但从实际情况看,包括国家部委在内的各级政府都还没有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准备。一些干部的思想重保密轻公开;地方政府也没有制订可操作性的政府信息公开标准、发展目标、实施方案;许多重大决策没有经过听证咨询等必须程序,即使有的履行了“听证”、“专家咨询”等形式,也还没有达到“能公开”、“接受市民咨询问责”的程度。相反,人民群众依法问政的意识和行为却越来越强。如厦门市PX化工项目搬迁、广东番禺市垃圾焚烧厂项目等,或多或少都暴露出政府主要官员民主意识、公开意识不强,还停留在“自行拍板”的决策阶段;城市管理直接影响市民工作生活,涉及诸多利益群体,在评选满意单位中,城管部门一直徘徊在后几位,尽管有工作性质等因素,但也有工作方法的问题。因此,建立以民主促民生的工作机制,落实“四问四权”,推进城管工作信息公开,具有重要意义。
二、要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统一领导
目前,在市级层面,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领导模式是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由市信息办牵头提出信息公开要求,具体由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组织实施考核;市各部门的信息公开工作由办公室(秘书处)牵头组织实施核发信息,下属信息中心负责技术保障。
实际中,市信息办侧重抓全市的信息化工作,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力度不够,研究不够,指导不够,也没有统一制订政府信息公开的发展目标、公开标准、公开目录等,而市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又难以解决政府信息公开中的具体问题。
杭州市信息办对信息公开工作提出的要求是“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市保密委的要求是“秘密或不利于社会稳定的信息不公开”,而市电子政务办公室的要求是“什么信息能公开由各部门自行把握”。三个部门不同的工作要求体现了政出多门、政务与技术结合不紧、标准不一等问题,最终导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难以实施。
因此,要加強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领导,整合力量,统一要求。一是要进一步明确政府信息公开的责任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应由杭州市政府办公厅牵头组织,市信息办负责技术保障,电子政务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二是要制订政府信息公开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政府信息公开是一项新的非常重要的工作,应结合实际,做到逐步有序推开,经过几年努力达到一个目标。从当前情况看,应制订政府信息公开标准和政府网站建设技术标准,出台信息公开实施细则,修订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明确近年内信息公开要求(含事业单位)等等。三是要落实政府信息公开的人、财保障。从实际工作和发展趋势看,公开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保密审查要求越来越高,信息管理人员需要有一定的工作经历,一般的信息中心技术人员难以替代政府部门的工作;部门信息把关是市政府信息的前置关口。因此,要建立政务信息工作机制,落实公开信息专职人员;要完善政府信息交换平台和政府网站建设。同时,还要将政府网站更新和维护经费纳入政府财政和部门预算。
三、要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
从政府信息公开和群众获知信息方式看,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有:政府网站、媒体报道、政府公报、信访投诉、热线电话、档案查询等。从市民应用效率看,政府网站是首选,占56.14%;报刊电视媒体解读次之,占23%;信访投诉部门查询占9%;档案查询占5%;政府公报占3%;其他方式占4%。
一要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从调查情况看,除正式文件、政府公报外,市民最认可政府网站发布的数据,他们对政府网站发布的错误信息会较真,而对媒体的宣传一笑了之。因此,要加强网站建设,加大投入,优化网站栏目设计,使之不断适应政府信息公开要求,增强及时性、针对性、便民性;要完善政府信息目录分类,特别是明确哪些是政策性信息,哪些是工作动态信息;要完善信息查询功能,引导市民查询;要完善网上办事内容和方式,强化政府网站实际互动功能;要完善网上信息发布机制,征求市民意见,及时公布实事工程和人事招聘信息;要整合部门下属事业单位门户网站资源,信息量不大的、民生关系不密切的事业单位可不建子网站。二要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总栏目。政府信息公开栏目设置不科学、不规范是当前信息公开中最大的问题,而且政府网站与部门网站技术支撑共享、明细分工上存在不足。要统一设计政府信息公开栏目,建立一个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界面,各部门对口公开相关信息,确保政府各项信息有系统地公开。为使相关栏目切合实际,由杭州市政府办公厅牵头规划总栏目,主要职能部门设计分栏目。如财政信息栏目由财政部门牵头,城市管理栏目由城管部门牵头,社会保障信息由劳动保障部门牵头。在信息公布时,各职能部门根据相关职能分类上报对口信息。如行政支出栏目公开,现在是由各部门独立填写,总支出数与市政府公布口径不统一,也不规范。实行统一设计后,由财政局在市政府网站统一公布市人大通过的预算和执行的总盘子,其他市直部门按分项填报部门项目开支,这样既能避免重复问题,又能起到监督作用。三要建立政府部门之间信息交流平台。目前,杭州市政府办公厅要求各部门向档案馆、图书馆以及相关部门提供信息,但全市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有效的信息交换平台,反而是增加了部门的工作量,导致文件满天飞,政府内网通道堵塞,实际效率低下。因此,要完善政府党政办公系统,专设一个政府信息公开交换平台,以便档案馆、图书馆、信访局、热线电话以及其他市直各部门查阅,共享政府信息资源,以提高工作效率。四要完善政府公报的编辑发行工作。目前政府公报只公布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其他部门的一些政策性包括试点性的政策文件并没有纳入;一些服务窗口没有设置政府公报供市民查询。因此,要扩大政府公报公布的信息范围,凡是涉及群众利益和民生的重要决策,包括部门出台的措施,都要予以公布;要及时公布废止信息,且每年出一个合订本;要确保市民在各信访部门、部门服务办事大厅窗口、街道社区便民服务站都能查询政府公报,减少市民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申请量。五要加强政策法规的宣传解读工作。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准确把握政策背景和緣由,正确解读政策法规的内涵,动员社会各阶层支持相关政策,增强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为新政实施创造良好环境。有关政策要以政府有关部门解读为准,不能片面解读或人为制造新闻热点,以致政策不能有效实施。
四、要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政策研究
目前,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政策规定比较笼统,内容不具体,导致出现一些问题。因此,要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的政策研究。一要深化政府信息公开政策研究。市信息办、市保密局、市政府信息中心等部门要加强对接,联合出台操作性强的指导意见和实施细则,明确政府信息公开中的具体问题,包括依申请信息公开收费办法、当前政府和部门主动公开信息目录和依申请公开信息目录、政府信息公开标准等。条件不成熟的可先试行,待时机成熟时再修订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定。二要重点明确政府信息公开标准。目前,法学研究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者以及当事人对政府信息公开标准认定不一,特别是依申请信息公开标准。有的认为当事人提出信息公开依申请后,机关部门只要依法电话、邮件告知其在网上公开了相关内容,或让其查阅相关资料,就应当视为履行了法律规定的义务(除当事人要求提供的信息材料是其行政或民事案件的证据外,其他都不应强求机关一定要提供相关文件复印件);有的认为必须要提供书面文件包括历年的文件或者是复印件;有的还要求提供规划文本和图集;有的甚至是在政府网站公开了,还要求提供文件复印件;等等。现行规定在公开信息答复方式要求上比较刚性,机关部门无法做到无偿提供规划文本、图纸等复印件,特别是涉及工程项目建设许可或人事等问题。由于没有标准细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关工作秩序,应该加以明确和规范。三要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后衍生问题的研究。当前,政府信息公开衍生问题增多,相关行政复议、诉讼大量增加,应当高度重视。市民提出信息公开依申请,不公开就违法,如果遇到诉讼就要败诉;公开则政府形象大损,甚至影响社会稳定。除思想认识、具体政务没有达到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外,亟需研究信息公开内容和方式,研究政府信息公开收费价格和实施主体,研究政府决策程序合法性和政策合理性、公平性带来的社会性问题等。如,部门行政开支和“三公”消费问题;政府和部门领导在职权范围内行使“特事特办”问题;部门信息统一口径准确性问题;政府决策程序公开公平和行政效率问题;政府公开的信息资讯给行政相对人投资影响问题等。四要建立政府公开信息校核机制。非统计部门公开的信息有一定的局限性,关系民生利益的信息由部门直接公布也不妥,必须建立政府信息校核机制,完善信息采集和统计标准;信息要有可比性,并由一个部门公布;公布的同时也要对相关数据进行解读,既提高信息的准确度,也便于市民理解。如,经济信息要经过发改委、市经委、统计、财税等部门校核;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市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要经市建委、城管、环保、统计及水业集团等相关部门校核。
【对纪检工作的思考】推荐阅读:
对纪检监察机关制度建设的实践与思考09-09
关于当前基层国税纪检监察工作的调查和思考10-08
对植物检疫工作的思考05-12
对总编室工作的思考07-04
对工作的一点思考10-12
对煤矿群安工作的思考05-08
对招商工作的几点思考05-16
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展望与思考07-19
对税收计划管理工作的思考07-20
对基层民警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