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共10篇)
对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1
对招商工作的几点思考
招商办衡晓虹
根据招商办成立之时市领导确定的“打基础,理思路,抓重点,做贡献”总要求,对近三年来招商工作进行认真回顾总结,并结合当下我省、我市经济发展总态势、总要求和发展目标,就招商工作在新的时期如何开创性工作进行了以下思考:
一、侯马又一次迎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大好时机
与以往年份相比,2012年我市将迎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难得机遇期,类似2002年,理由有三:
(一)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战略实施所形成的内在动力需求和造就的发展机遇;
(二)我市城乡发展一体化综改试验区“先行先试”、省“扩权强县”优惠政策和宽松环境带来大发展、快发展机遇;
(三)经济转型发展大趋势,以及本土企业为求生存、求发展,急需借助外部力量提升整合发展的原动力所带来机遇。三种机遇叠加共振,形成绝佳机遇。这一点需要统一共识,大力宣讲,形成气氛,提振精神,坚定信心。与其他县市相比,我市还有五大明显发展优势:
(一)特有区位所带来的交通、物流、辐射优势;
(二)开放、文明、包容的人文环境和优良的生态环境,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外影响力;
(三)充足且劳动技能、个人素质较高的劳动力资源;
(四)优质的山西国际陆港区发展平台;
(五)侯马周边丰富的优质能源及原材料(煤、焦、铁、钢、铜、铝、镁等),对工业项目产生足够吸引力。
机遇彰显,优势明显,不容错过这难得发展机会。侯马未来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发展,关键在于能否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引进一大
1批项目,形成一定气候,好为将来奠定一个坚实基础。这一点目前宣传的不够,没有形成紧迫感、机会感和使命感。
二、招商引资思路需要转变、重新定位
根据我市目前经济社会实际状况和以往招商引资经验教训,需要重新调整招商引资工作思路,对招引产业范围、种类重新定位。以往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存在几大问题和困难:
一是招商产业选择过于宽泛,有限人力、财力、精力的投入不足以抓出成效,主攻方向太多,兵力分散,难以抓住重点形成气候。二是项目没有规划好的园区承载,政策不宽松,土地等前期手续严重迟滞项目落地,继而影响招商实效。三是招商工作没有真正成为领导工程、系统工程,经济工作总抓手各方面投入都不够。
这三大问题,后两者已经在改善好转,需要在第一个问题上相应做出调整。就目前条件、态势,产业选择不能多而全,应集中全力攻其一点,打开口子,创开路子,形成气候。就一产、二产、三产而言,一产由于其受自身对GDP拉动小、贡献低,及当地人均土地资源少,当地农民轻农重工、重商习惯思维制约,不能选为主攻产业。第三产业,重点戏在商贸和物流,物流方面就我市目前发展水平、发展规模而言,足以满足当下,甚至满足未来第二产业发展需求,不是目前急需发展产业,待二产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自然跟进发展。商贸行业由于受城乡人口规模、购买力水平及商品制造加工企业数量、规模、水平的制约,短期内强行发展,只能是事倍功半之效。因此第三产业也不能做为发展的首选。第二产业由于具有对GDP拉动强、对当地财税贡献大、吸纳劳动力多等特性,应
当作为招商引资首选产业。
第二产业当中的行业,最符合我市经济发展、最具有条件的行业,当推装备制造业。其一,全国制造业有梯度地自东向西、从南到北大转移的大趋势,其进程、苗头已从东南、中南波及到中部,正是好时机。其二,制造业发展主要依赖的三大要素,原材料、劳动力、物流在我市有比较优势,对制造企业存在天然吸引力。其三,我市目前正在建设陆港园区大平台,正在进行扩权强县、综改区先行先试试点,使我市具有承接环境优势、政策优势。其四,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冶金、铸造、装备制造等行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和优势,与外来制造企业(项目)对接有先天优势,对接成功可能性较大。因此,瞄准装备制造业,集中力量,打开口子,趟开路子,大量承接,形成规模产业集群发展,应成为下一步招商的新定位。在这一过程中,集中精力实施主攻目标,其他行业完全可以在制造装备业形成气候后,跟进发展,届时亦可事半功倍。
三、招商引资方式、方法需要创新
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目标要求我们对招商工作开拓思维、创新方式方法。
(一)提倡“逆向思维”、“类比思维”
首先改变我想招什么惯性思维,回归到招商本质,也就是投资本质、资本本质。资本逐利性决定了资本投资地,就像鸟儿觅食,哪里有食到哪里,资本是哪里能赚钱到哪里,那么就要研究实现资本盈利的生产要素。我们在哪些生产要素上有比较优势,与比较优势生产要素关联度高的行业,就是我们要选择的招商行业。这就是
逆向思维,把握住这个方法,就把握住了招商脉搏,招商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借用这种方法找到问题的症结和解决之法。
另外,还可以借鉴“类比”思维来丰富我们思路。招商所做工作本质就是媒介,大致可以类比“婚介”,“婚介”怎么运作,怎么提高成功率,都可以一一类比、借用到招商上面,道理是相同的,手法、手段有所差异。
(二)改出海“捕鱼”为定点“钓鱼”
四处出击的招商方式,类似于出海“捕鱼”,成本高,不确定性大,收效率不高。在当前我市招商工作仍处于低投入、低水平阶段,暂不适宜采用这种方式。应选择低成本定点“钓鱼”方式,提高招商实效性,具体讲就是:
(一)对于自动上门考察、咨询的客商,竭尽全力提供好服务,想方设法留住,达成投资意向,不怕时间长,不怕回合多,也不怕功夫白费,即便是达不成意向,其影响力也会在未来发酵。
(二)有针对性地选择目标,主动出击,“抛绣球”、“洒窝子”,积极宣传、推介,制造影响力,并随时动态观察、甄别,发现苗头,列入名单,咬住不放,采用适时主动走访,邀请回访考察等方式,想方设法推进,直至达成投资意向。这一过程要不怕下本钱,不怕失败,贵在坚持,贵在创新。
四、未来一段时间工作安排
两项基础工作:
1、整理出一套山西国际陆港园区、侯马综改试验区先行先试、侯马市扩权强县所涉及的招商绿色政策。
2、整理出一份针对中国制造500强的简洁明了、高质量的侯马
新推介材料,内容包含山西国际陆港园区、侯马综改试验区先行先试、扩权强县等。
春节前工作:
3、对中国制造500强进行一次拉网式调查,凡是与煤、焦、铁、铜、钢、铝、镁等关联度高的企业一并筛选出来,整理出详细资料与名单。
4、对筛选出来企业进行一次群发性电子推介和电话访询。
5、以市政府名义在春节前向这些企业老总进行一次贺卡慰问。春节后工作:
6、视回应情况,进行分析,有选择的进行接触,确定一批有投资意向的企业,再逐个进行沟通商谈,条件成熟的,进行上门走访或邀请来我市考察。意向确定的,进入领导对接,深入洽谈。
以上思考有不妥之处,请领导指正。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日
对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2
一、精准识别贫困人口, 明确“扶持谁”的问题
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既是搞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也是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一个首要难题。回顾和总结多年来扶贫开发工作的经验, 要做好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 应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发扬基层民主, 注重群众参与。精准扶贫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和敏感度高。为此, 我们要组织贫困村群众通过集中学习、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 广泛深入地学习、宣传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重要讲话, 面向广大人民群众介绍贫困人口识别的政策、程序和建档立卡工作的内容和要求, 使其在全面知晓国家政策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和大力配合精准扶贫工作。其实, 生活在同一农村的居民最清楚“谁是真正的贫困户”。因此, 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 是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最可靠的基础和最有效的办法。
二要坚持阳光操作, 确保识别质量。在贫困人口的识别过程中必须规范操作流程, 还权于民。要按照民主评议、公示公告、逐级审核的要求来进行。帮扶人员要带领乡镇和村组干部事先集中力量和时间, 扎扎实实地开展一次贫困人口调查摸底工作, 现场“解剖麻雀”。全面准确地掌握贫困人口的贫困状况、致贫原因、脱贫需求等具体情况后, 根据国家公布的扶贫标准, 由村“两委”组织召开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在贫困村社内部实行公开测评;然后由农户自我申请, 民主推选, 集体决策, 张榜公示;根据公示意见, 对群众有争议的贫困户再入户实地看、实地察, 听当家人自己算、干部帮着算, 把收入支出算尽算准后, 重新召开由以上人员参加的会议。通过民主讨论, 公开比选的方式, 统一思想, 形成共识, 再次公示;如无异议, 按照村内贫困农户指标数量, 把收入低但有劳动能力的确定为扶贫对象。要让贫困户的识别自始至终在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下进行, 使识别出的贫困户在村组群众中比得、论得、公示得, 确保识别工作不出现任何矛盾和问题。
三要做好建档立卡工作, 打牢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要建立健全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 严把信息采集质量。贫困村、贫困人口调查数据收集必须从基础和源头抓起, 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要规避人为因素, 认真审核, 层层把关, 确保建档立卡的信息数据准确、真实、可靠。年终根据实际情况, 对扶贫对象及时调整。对已脱贫的及时退出, 对因学因灾因病返贫的及时登记纳入, 实行“脱贫销号、返贫挂号”的动态管理办法。
与此同时, 我们也可以因地制宜地探索、总结一些适合各地实际且准确度高、易操作的识别方式, 使贫困人口的识别更加简单高效。比如, 贵州省威宁县总结出的“四看法”识别经验, 即“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等简单易行、又能最大程度保证准确性的贫困人口识别方式。这些经验和方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贫困人口的识别工作做好了, 扶贫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 才能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才能够把“钢水用到刀刃上”。从而从源头上克服以往“撒胡椒面”式的大部分人有份的扶贫方式, 实现扶贫工作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 达到扶贫效率的最大化和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二、配强各级领导班子, 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
一是配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 特别是贫困村的“一把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 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根本。必须配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 特别是贫困村的“一把手”。要从退伍军人、大专院校毕业生和致富能人中培养和选拔村干部, 建设一支比较好的引路人队伍。同时要按照县一级负主体责任、乡村两级负直接责任的工作机制, 分级负责、分级管理。县委县政府要在紧密加强与市、省两级帮扶人员的协调配合的基础上, 总体谋划全县精准扶贫工作;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班子要担负起脱贫攻坚工作的直接责任, 特别是村“两委”班子要充分运用对村情民情比较熟悉的优势, 及时为上级决策提供最准确的一线信息。主动加强精准扶贫相关政策的学习, 加大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力度, 用最新的思维和知识更新头脑, 增强实践能力, 在自己发家致富的同时, 带头引领和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二是配强扶贫部门领导班子, 加强精准扶贫政策和业务工作的指导。扶贫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扶贫政策培训力度, 提高基层扶贫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确保事有人干, 有人干事, 为不断提高精准扶贫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要吃透弄懂国家出台的精准扶贫工作一系列政策和操作规程, 准确把握扶贫对象标准, 做好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和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这一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 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方向、靶位和质量。
三是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帮扶干部队伍, 壮大扶贫工作力量。相关单位要把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选配到精准扶贫工作中来开展帮扶工作。帮扶干部要把扶贫攻坚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份内职责, 坚持深入到贫困村和贫困群众中去, 要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蹲点调研、督查落实、指导解决问题上。要当好乡镇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 协助村“两委”根据村情实际和市场需求, 科学制定村级发展规划和贫困户脱贫计划;帮助争取和提供政策、信息、资金、项目、技术等支持和服务;协助贫困村“两委”做好精准扶贫工作中出现的矛盾纠纷化解调处工作。
四是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使其依靠自己的努力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脱贫致富终究要依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各地在指导贫困村制定精准实施方案的过程中, 要紧紧围绕贫困群众最基本、最迫切的要求和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 充分与帮扶单位和干部、贫困户代表衔接沟通, 充分听取广大贫困群众的意见, 由干部定思路, 让群众选项目, 使脱贫方案符合贫困村实际、符合群众意愿。除了给贫困户一定的资金、项目、物资等扶持的同时, 思想观念的扶贫很关键, 要引导帮扶对象转变“等、靠、要”的传统观念, 教育他们树立积极向上、自力更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依靠自身的努力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这才是实施精准扶贫的根本目的和最为重要的方式和途径。要把宣传发动群众、培养新型农民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内容, 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 教育和引导贫困地区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心热起来, 行动起来, 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的明天。帮助群众树立“自己的家园自己建, 自己的家业自己创”的理念, 防止越扶越懒、越扶越贫的恶性循环现象。使贫困群众与帮扶干部在脱贫致富上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双向互动, 共同努力, 消除贫困。
三、找准穷根, 精准发力, 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
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实事求是, 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 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 积极探索符合地方实际, 更为直接有效的扶贫方式, 按照不同致贫原因和扶贫诉求, 靶向施策, 分类扶持贫困家庭, 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从而真正把各地的资源优势挖掘出来, 把扶贫政策含量释放出来。
一是要集中力量改善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条件。乡镇一级要彻底摸清本乡镇的贫困村还有多少公里的道路没有硬化、有多少群众没有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有多少危旧房需要改造、应该用什么办法解决、需要多少投资等问题, 列出时序表、绘出“作战图”, 积极争取帮扶部门和单位帮助解决。要加大资金整合力度, 解决“发展瓶颈”问题。去年, 甘肃会宁县整合了涉农资金、扶贫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共计“6个千万元资金”, 集中力量将全县的安全饮水、梯田建设、道路硬化、农网改造、生态建设和住房改造等基础工程项目重点向贫困村倾斜, 切实帮助乡镇和贫困村解决了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 有力地促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一做法得到了甘肃省扶贫办的充分肯定, 值得积极推广。
二是要精心培育富民主导产业。一般贫困村的农户普遍依赖于传统的种养业, 缺计划、缺技术、缺规模, 产出率低, 生产效益不高, 主导产业弱。贫困村群众普遍希望借助精准扶贫的机会, 发展符合本村实际, 收入高、见效快的特色产业。针对这一实际, 我们要充分发挥各地资源优势, 因地制宜、因户制宜, 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宜游则游。具体地讲, 该调整种植结构的调整种植结构, 符合发展养殖条件的发展规模养殖, 有条件发展林果业的扶持发展林果产业, 对有旅游资源的贫困村, 围绕美丽乡村建设, 依托优势旅游资源, 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促进旅游业发展, 通过旅游业扶贫实现脱贫致富。特别是要大力扶持一些基础条件好、信用程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养殖大户和龙头企业, 培养一批好的产业发展带头人, 通过劳务等方式带动和帮助其他贫困人口增收致富。为此, 甘肃省大力推行“支部+企业+贫困户”、“支部+党员能人+贫困户”模式, 鼓励村级党组织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和各类产业协会, 带动贫困群众在发展特色产业中脱贫致富。在培育富民主导产业上, 要立足当地资源, 因村施策, 努力为贫困村打造富民主导产业, 走出一条产业增收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三是要稳步推进生态移民扶贫搬迁工程“, 挪穷窝”, 安置一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人口。认真实施生态移民扶贫搬迁规划, 按照“下山入川、出村进镇、离乡上城”的思路和“精准搬迁、精准管理”的要求, 重点抓好安置点选址、做好群众工作、解决基础设施投入三项工作。选好安置点, 就是要把易地搬迁与小城镇建设、园区建设有机结合, 既考虑后续配套建设和富民产业培育, 又考虑贫困群众的个人意愿和实际承受能力, 因村、因户而宜, 合理确定安置区域;做好群众工作, 就是要结合入户调查, 加强动员引导, 充分调动贫困群众搬迁的积极性、主动性;解决基础设施投入, 就是要积极争取并切实用好上级配套资金, 整合部门资金和各类专项资金, 吸纳社会资本参与, 高标准建设移民集中居住点, 配套建设水、田、路、房等基础设施, 积极引导搬迁移民从事高效农业和二、三产业, 使有条件的转为城市居民和产业工人, 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的住、能致富。
四是要加大“教育扶贫”力度, 有效遏制贫困代际传递。贫困村群众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专业技能缺乏, 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不强。有道是“积财千万, 不如薄技在身”“, 一技在手, 终身受益”。教育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的作用, 可以说是根本性的、可持续的。
虽然近几年我们在农民技能培训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但由于培训资源整合不到位、培训的针对性不强, 导致培训效果也不明显。对此, 我们要充分发挥教育扶贫的人才、智力、科技、信息优势, 提高贫困家庭的脱贫能力。
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民培训需求生成机制, 重点对照这次调查中农民的培训需求清单, 制定农民培训年度计划, 实施“菜单式”培训。采取“群众点菜, 专家主厨”的方式, 组织“科技小分队”, 深入田间地头, 使农民朋友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干就有效益。在贫困村大力开展送文化、送科技、送信息、送法律活动, 使家家户户有一个政策、科技和信息方面的明白人, 切实提高贫困群众自身的“造血”功能。
同时, 我们要把贫困户家庭的孩子培养出来, 这样才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贫困农民的下一代才不至于成为“贫二代”, 这是最根本的扶贫之策。贫困户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大都不够重视, 导致贫困代际传递现象十分严重。“教育扶贫”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 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因此, 要抓住贫困家庭的下一代接受教育这一“拔穷根”的关键, 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从小学开始实行学费全免政策, 并对职业学校或高校毕业的贫困户子女, 国家帮扶其实现顺利就业。
五是要通过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要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工作在保障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助推扶贫攻坚和同步进入小康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 由社会保障来兜底。随着贫困人口的逐年减少, 要不断提高低保标准, 同时加大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力度。
对电视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3
收视率是电视竞争的一个主要指标,目前,收视率的统计大多以抽样调查,特别是入户调查来实现的。这种调查方法存在误差,同时,由于调查方是有偿的,难免要考虑付费方的利益,使统计数字有失公正性。这种状态在两三年内将出现变化,数字高清电视技术很快将在全国推开。届时,电视网络公司通过机顶盒迅速而准确地获得收视率的精确数据,电视台的投资方、广告商、观众将及时获知电视节目的收视排名,排位落后的电视节目将迅速遭到市场的遗弃。目前,中国市级以上的电视台,其收入大多来源于市场,政府投入所占比重很小。如果一个电视台在市场上无法生存,当地政府也难以维护它的长期运转。现在有3个省级卫视被人兼并就是一个生动的事例。
在电视市场竞争中,并非大台竞争力就强,小台竞争力就弱。竞争力的大小,主要在于节目的吸引力。一些小台依靠较少的投入做出较有吸引力的节目,照样过得有滋有味。
那么,什么样的电视节目能吸引观众?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贴近普通人生活,能够引起普通人收视兴趣,符合电视传播规律的节目。比如说,画面语言流畅,能够产生视觉冲击力;故事悬念突出,能够调动心理期待;传达信息新颖,能够满足求知欲,等等。
纵观内蒙古地区的电视市场,普遍存在竞争力不强的问题。究其原因,就是节目的吸引力不足。要提高节目的观众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电视台首先要做好节目的规划,特别是精品节目的规划,并常抓不懈。其次要建立健全人才的激励机制,使优秀的专业人才能够充满创作激情地投入工作,使普通专业人员积极努力成为优秀人才。
现在,许多电视台的节目缺乏科学而系统的规划,而节目规划是现代电视媒体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对外扬长避短、防止同质化竞争,对内合理调配资源、避免无谓内耗。有了节目规划,才会全台一盘棋,目标明确,相互配合,共同做好节目。有了好的节目规划,还要认真贯彻实行,不能形同虚设和随意变动,否则,再好的规划也没有作用。除了节目缺乏规划,许多电视台还存在内部资源调配不当的问题。比如:一个节目组拍摄的画面资料,其他节目组和其他频道难以共享;一个频道制作的优秀节目,在其他频道难以播出;节目部门、制作部门、行政部门相互勾通和支持欠缺,等等。这些都说明,电视台以节目为中心的机制没有形成,或者不够完善,从而影响了节目的整体影响力和竞争力。
目前,许多电视台还存在人才缺乏、人才外流和人才使用不当的问题。众所周知,优秀的节目是优秀的人才做出的,没有优秀的人才,就没有优秀的节目。人才问题最突出的不是人才流出和人才引进,而是人才使用不当。目前,各电视台都有一批从业时间较长的专业人员,这些人年龄并不大,三十多岁到四十多岁,正是做专业的黄金年龄,但他们大多不在做节目的一线工作,而是提拔到各部门的领导岗位,从事与专业有关或关系不大的工作。因此让这些人留在制片人岗位上,给他们较大的自主权和较高的收入,对节目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是大有好处的。
除了节目和人才的管理以外,节目评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也很重要。形象点说,电视台就是一个工厂,节目就是产品,评估体系就是质检员。不经过质检让产品出厂是可怕的,质检不规范、不严格也会出问题的。现在许多电视台不是没有节目评估,而是评估不规范、不科学,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
节目规划和策划是电视节目流程的前端,节目评估体系是节目流程的末端,把握好这两端,电视节目的质量将会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对当前监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4
1.1 监理制度仅局限于施工阶段
监理制度应该贯穿工程建设项目的始终,包括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含保修阶段)。但目前,我国监理工作一般仅限于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阶段,监理人员接受委托后,工程马上开工,造成监理人员边干边熟悉情况,对工程并未深入的掌握和熟悉,尤其是水利工程,规模相对较大,技术复杂程度相对较高,战线较长,影响因素很多,不利于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2 对业主行为无规范
业主行为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项目能否顺利进行,建设目标能否如期实现。有的对监理工作干预较多,有的不通过监理工程师直接给承包商下达指令,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和误解。其实,监理工程师应该是工程建设项目现场的唯一管理者,业主委托了监理,就应由监理工程师去实施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与管理,业主的意见和决策均应通过监理工程师实施,而业主所要做的,是如何做好对监理的管理,而非直接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
业主不规范,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就要求监理人员必须熟悉监理委托合同,审时度势,正确处理好与业主的关系,从大局出发,顾客第一,为业主服务,对业主负责。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业主的信任,以利监理工作的开展。规范业主的行为,使业主转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观念,是确保工程建设项目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可以通过对业主招投标或业主代理招投标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1.3 把监理工程师当作质检员
监理工程师是作为公正的第三方,依据监理合同和工程建设承包合同进行监理,不是承包商的质检员。这个问题涉及到职责问题,还涉及到验收程序。各项验收,必须在承包商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承包商有确保提供合格产品的责任,监理负责检验工程产品,承包商不能把监理当作自己的质检员,监理自己也不能把自己等同于承包商的质检员,监理的检查要全面。
1.4 工程质量是监理出来的
现在,有一种说法,工程中有事情找监理。工程有问题,监理首当其冲,这种认识未免偏颇。监理是按照业主的授权,依据监理合同和工程建设承包合同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监督管理。监理的质量责任可以理解为,在设计阶段有设计质量问题的,设计监理应承担相应责任;在施工阶段,由于施工原因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的,不论监理是否检测到和发现承包商的不合格产品,监理应承担相应责任,但是不能因此而免除承包商的责任。因为工程建设承包合同中明确规定了承包商须向业主提供产品的质量标准,这需要“三方”端正思想意识
2 监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明确定义:实施建筑工程监理前,建设单位应将委托的工程监理单位、监理内容及权限,书面通知被监理的建筑施工企业。建筑工
对卷烟明码标价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5
字体大小:
更新日期:2005-11-1
烟草在线专稿
为规范卷烟零售市场秩序,保护广大卷烟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睢宁局(市场部)依据《烟草专卖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价格法》等有关规定,本着自愿协商,共同发展的原则,就如何实施卷烟零售指导价和卷烟明码标价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高度重视卷烟明码标价工作的开展,深刻认识到卷烟明码标价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于领导重视,加强与工商行政主管部门、物价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再加上客户齐心、拥护、支持,睢宁卷烟明码标价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由于此项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性工作,开展起来并不如愿,经过笔者最近一个时期走访市场,谈谈对搞好卷烟明码标价工作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首先要严格把握“价量”关系。卷烟是严格按照国家指定计划进行生产经营的特殊商品,加强卷烟的总量调控,根据量、本、利关系,确保卷烟市场稍紧平衡。无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活动中,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整个经济运行进行适当的调控,商品供求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供求平衡是相对的,而供求是绝对的,调控总量就是要按照市场实际容量来控制卷烟货源的调入,以确保辖区内货源总量稍紧平衡,货源结构平衡,这样不仅不会影响我们的卷烟销售,更能推动卷烟明码标价工作的顺利开展,年初在卷烟紧张的情况下,我们各项工作不但没有下降,而且还有小突破,这就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不得不深思。现在由于我们经营“大户”卷烟供应量只是在及个别紧俏卷烟上控量,他们的卷烟库存量仍然很大,仍然存在卷烟批发现象,这种情况下,卷烟明码标价工作如何能高质量的开展下去?所以,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卷烟的“价量”关系,确保卷烟市场稍紧平衡供应,推动卷烟明码标价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次卷烟自律小组组长要充分发挥作用。卷烟自律小组是一种民间自发组织,带有社会性,这些人员大多数都是客户中德高望重的,说话带有一定的权威性,具有一定的社会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在卷烟明码标价工作中,他们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充分发挥自律小组作用,在自律小组选举上要坚持民主选举制度,由当地的客户代表进行无记名投票选举。烟草公司对自律小组成员要进行货源上倾斜,精神上鼓励,工作上支持,对开展卷烟明码标价有突出贡献的必要时也要进行物质上的奖励,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推动卷烟明码标价工作的步伐。
再次要重视信息搜集和处理,定期召开客户代表座谈会。由于卷烟零售户比较多,而且布局很散乱,管理起来很不方便,我们只有通过客户互相监督,自律小组进行管理,烟草公司进行监控,达到信息共享,及时处理。但是目前很多客户反映,都是家帮亲邻的,不好意思直接指出谁违规,而且举报无处投,等等问题阻碍明码标价工作的开展,所以我们要通过座谈会对客户进行宣传卷烟明码标价的目的和意义,是维护他们切身利益的有力保障,为了达到信息共享及时处理,我们要在每个辖区设立卷烟明码标价投诉意见箱,这样方便了客户投诉,也便于卷烟自律小组组长及时掌握一些信息,及时处理,杀一儆百,有力推动卷烟明码标价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还要加强对无证户的监督与管理。这些无证户,从某些方面讲既是假、私、非、超卷烟的传播者,又是阻碍卷烟明码标价工作开展的绊脚石,由于无证户的存在,导致一些“大户”把卷烟作为牺牲品,降低了卷烟零售价格,严重扰乱了卷烟市场的经济秩序,严重扰乱了卷烟零售市场的净化,严重制约着烟草行业的发展,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强化管理,对符合办证条件的客户抓紧时间给予办理,对不符和条件的客户要密切监控,截断他们的货源,并配合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对无证户进行清理、取缔,只有这样,才能使明码标价工作成果有一次小突破,才能有力的推动烟草行业的快速发展。
最后要重视卷烟标价卡的发放与管理。卷烟明码标价,首先必须让客户把零售卷烟的品牌、价格直接面对消费者,让消费者一目了然,便于消费者购买卷烟,做到童艘无欺,明码实价,也是对明码标价工作支持的具体体现,同时也便于物价管理部门的有效监控。我们必须重视标价卡的管理,确保客户所有卷烟品牌必须上标价卡,凡是新品牌卷烟上柜的,客户经理要及时的把标价卡补贴上去,做到规范有序的开展明码标价工作。
总之,明码标价工作已经成为烟草行业今后一个阶段的重点工作之一,是一项利国利民之举。目前的明码标价工作各个地方都在进行有效的探索,我们必须相互借鉴先进的、更有效的实践经验,依靠社会力量,共同来维护卷烟明码标价工作,共同推动卷烟明码标价工作再上新台阶,与客户达到双赢,与客户共创成功!
评选执行明码标价标兵
每半年在各个片区,选出执行明码标价标兵。标兵由“三员”及社会督导员根据实际情况,在各片区中选出一户,树立执行明码标价的典范,以榜样的力量,带动中间部分的零售户、教育落后的零售户。
对学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6
我是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担任北票市高级中学党政办公室主任和行政党支部书记工作。新时期新形势对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学校基层党建工作就要适应新形势,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要以更广阔的视野、更超前的思维、更有效的办法、更扎实的措施谋划推进各项工作,进一步提升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推进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根本保证。要做好学校基层党建工作,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学校党委应该始终坚持把党思想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结合学校教育工作实际,选准突破口,创新思想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第一,以理论学习为抓手提高党员思想理论水平。为使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有进一步提高,学校党委要下大力量狠抓党员的理论学习,一是建立政治学习制度,建立学习教育的长效管理机制;二是通过党员个人自学、领导上党课、撰写心得体会、讨论交流、理论测试等形式,进一步增强学习效果。
第二,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平台促进党员素质提高。通过活动的开展,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展现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新形象,这对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党委要严格要求,夯实基础,创新方法,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找到牵引力。学校党委应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全面加强各党支部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努力建设思想型、能力型、创新性、和谐型、清廉性的高素质领导班子。
第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增添新活力。一要加强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真正把政治觉悟高、立场坚定、教学骨干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二要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上好党课,学好党章,牢记宗旨,不忘誓言,树立正确的组织观念;三要扎实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四要做好党员正风肃纪工作,以活动促进党员的政治素养提高。
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高服务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
学校党委要始终把党的作风建设作为一项经常的、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来抓,通过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服务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
第一,增强服务意识,必须在转变工作作风上求提高。领导干部要深入课堂听课,加强教育教学的指导工作;要深入年级或教研组参加教研活动,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深入班级上课,起好示范带动作用;要深入师生中进行调查研究,倾听师生意见,征询师生建议,解决师生的实际问题。
第二,抓责任落实,必须在思想意识上求提高。要全面树立抓党建必须抓基层的工作理念,进一步强化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的主导地位,切实做到把领导责任和管理责任落实贯穿到工作的每个方面、每个环节,层层进行目标任务分解量化,逐级明确责任主体、完成时限、工作标准、奖惩约束和责任追究。
第三,抓工作督查,必须在工作落实上求实效。要在督查方式上下功夫,采取不打招呼、直接进入等方式进行实地查访,及时发现、梳理出基层党建工作在抓落实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发现的问题要逐项进行督办整改通报,实现有安排部署就有督查,有督查就有整改措施,把作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四、加强党的廉政建设,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学校党委要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取得预期实效。
第一,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学校党委要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制度,制定政务公开制度和领导干部工作职责,并制做政务公开栏和政务公开校园网络平台,设立举报箱和举报电话,使各项规章制度形成监控网和行为指南,匡正党员干部的一切从政行为,以形成并逐步增强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第二,把自身锻造的扎扎实实。党员干部的权威和威信的树立,最基本的一点是自身的工作得到上级和群众的广泛认可,要调整心态,找好位置,融入集体,服务大局;要挺起腰杆做人,弯下腰杆做事,把自己打造成被人认可的品牌。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拓展党建工作的外延
要牢固树立环境育人的观念。校园文化建设是改善学校软环境的法宝之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最优校园(转62页)(接63页)软环境,创建生动的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第一,加强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力求使校园真正达到美化、绿化和净化,使建筑布局体现艺术性,讲究高低有别,错落有致,协调典雅,美观优雅,以满足师生多样化精神需求,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作用。
第二,要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依据学校教育的客观规律,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和师生的身心特征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这有助于校园的精神文明文化建设,有助于良好校风、班风、学风、教风的建设。
第三,要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升国旗仪式和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师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民主法制等方面的教育。
第四,开展校园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通过开展“弯弯腰,捡回一个洁净的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爱校情操;通过开展“感动校园人物”活动,使师生见贤思齐,学有榜样,干有动力;通过开展“宿舍文化”建设活动,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和他人意识;通过开展“趣味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和协作意识等等。
对现行监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7
1 现行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当前监理存误区, 局限施工单阶段
监理制度局限于施工阶段, 监理单位的职责主要是“四控二管一协调”, 即质量、安全、进度、投资控制, 合同、信息管理以及现场内外各单位之间的协调。监理制度应该贯穿工程建设项目的始终, 包括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 (含保修阶段) 。但目前, 我国监理工作一般仅限于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阶段, 监理人员接受委托后, 工程马上开工, 造成监理人员边干边熟悉情况, 对工程并未深入的掌握和熟悉, 尤其是水利工程, 规模相对较大, 技术复杂程度相对较高, 战线较长, 影响因素很多, 不利于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2 监理工作不到位, 执业人员难满足
监理工作不到位主要表现为监理机构组织不健全, 人员的数量、专业、素质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施工现场监督管理不得力, 应检项目未检;应签认的项目未签认;对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需要旁站的未旁站。主要问题出现的原因:市场竞争机制不健全, 监理取费较低, 部分监理企业为了保证经营利润, 随意减少监理人员、工作程序以应付监理工作;监理人员素质不高, 在施工现场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致使工程质量难以控制;注册监理工程师数量较少, 专业不配套, 监理员的数量不适应现场旁站的需要;监理行业尚缺乏科学合理的监理人员配置标准;一些监理人员缺乏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现场监理不负责任。
1.3 监理取费需提高, 业主规范要加强
当前监理工作中取费偏低问题严重制约着监理行业的发展, 很多工程项目的监理费甚至达不到合理的监理成本水平, 使监理企业无法挽留和吸引高素质监理人才, 严重影响了监理人员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很难发挥监理应有的作用。本来国家监理取费标准比较低, 再加上业主不合理压价。大多数业主对监理制度缺乏认识, 迫于政府强制实行监理的压力, 选择监理单位时强行压低监理费。监理单位为了求生存, 被迫接受不合理的压价要求。目前, 形成监理人员纷纷跳槽, 现场监理经常流失, 现场监理队伍较不稳定的局面。
1.4 人员素质偏差大, 来源广泛乱而杂
当前, 监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主要反映在:监理工程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监理人员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监理工作需要;缺乏实践经验。监理工程师是在具有一项专业技术知识和有一定实践经验基础上, 增加管理和法律知识后的复合型的管理人才。目前, 我国的监理人员来源虽然比较广泛但是很杂。监理队伍中既有兼职也有专职;有经过监理培训的, 也有未经培训的;有取得监理上岗证的, 也有未取得上岗证、更有没有通过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的;有退休外聘人员、也有刚出校门的学生;甚至有些是单位下岗编外人员, 经过短期监理培训就从事监理工作, 从而使得监理队伍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我认为现在的监理公司留不住人才, 人才总有用武之地, 经过多角色的锻炼, 能更好地承担起今后的监理责任, 甚至, 有些监理人员退出监理, 自身重新定位。
1.5 监理定位待明确, 上岗制度需加强
监理的定位有待明确, 关于我国监理的定位, 我认为目前是比较模糊的。监理工程师是利用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搞项目管理, 应强调其管理职能。现实当中许多人认为监理工程师水平低是由于要求监理工程师必须能解决各种技术问题造成的。实际上我国的监理工程师的水平并不低, 其准入条件也很高, 监理工程师的报考条件之一中级职称满三年, 这在各种执业资格考试中是不多的 (监理工程师的待遇和条件是最低的) 。持证上岗制度需要加强, 社会上有监理证的人员不当监理, 当现场监理的许多人是无证人员的怪现象, 与现场监理待遇有较大关系, 直接或间接影响了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控制。
2 当前监理工作应解决的问题
1) 规范业主行为, 是当前工程建设监理实施的必要条件。2) 监理人员要加强法律法规 (建筑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合同法、招投标法等) 的学习, 依法对合同进行管理。 3) 高度重视并加强对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和工程建设承包合同 (包含招投标文件等) 的深入学习和研究, 这两个合同是监理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 4) 加强对分包单位资质的审核, 严禁转包。5) 促使承包商在监理知识方面的学习, 提高承包商对“监理”的认识, 懂得监理程序与要求等, 便于工程项目的实施。6) 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理人才大市场, 提供合格的监理工程师供监理单位择优录用, 提高工程建设监理的整体水平, 做到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 充分发挥监理人员的作用。
3 加强队伍和自身素质建设
1) 加强与业主的沟通。业主是工程项目的所有人也是项目的最终管理人, 业主的一切合理要求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应该得到重视和实施。但其非专业人士, 施工过程中难免有些不合理和违背建设程序的做法, 这就要求监理人员要加强与其沟通的力度, 既要确保其正确指令的落实, 又要对不合理的做法及时提醒其注意和避免。2) 监理人员需加强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部分监理人员把自己摆在管理者、领导者的位置。承包商在施工中遇到什么问题, 只要你不报, 我也不去管。隐蔽工程非承包商提出, 是不轻易去检查的。业主有什么意图, 更无心去了解。3) 需加强对施工合同和监理合同的研究。部分监理人员从工程开工到收尾根本不看施工合同, 业主一般也不会主动将施工合同复印给监理项目部, 造成监理管理依据的空洞。监理单位与承包商没有合同关系, 不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 双方只存在依据监理合同和施工合同而发生的监督与被监督关系。而监理人员要开展监理工作必须以相关的建筑法律法规为准绳, 以施工合同和监理合同为依据开展监督管理工作, 业主对承包商的文字性要求也是反映在施工合同中。4) 认识上有一定的误区。部分监理人员认为是业主委托监理单位管理工程, 是业主出钱请监理, 因此一切服务必须以业主的意志为转移, 不管对与错, 只要是业主说的就一定得执行。其实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有明确的规定, 监理单位是工程建设中独立的第三人, 其职责是公正合理地处理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各种事件, 偏袒只能加深相互的误解和不信任。5) 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不牢, 索赔事项和程序的把握尺度不准。承包商应该承担的责任、风险和业主应承担的责任、风险分不清, 索赔事件发生后, 在处理索赔事项时较少引用法律法规和合同条款。在可能发生索赔事项前也未提醒业主注意和避免, 其结果是和稀泥。6) 需加强监理方法和手段的规范性。监理单位是属于建设主体的第三方, 既不是项目所有者, 也不是项目的具体实施者, 其职责是监督和管理, 因此在具体工作中不要步入承包商的质检员行列。各项验收, 必须在承包商自检合格的基础上, 才能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
总体而言, 在当前国际联系日益紧密的背景下, 我们更要把监理制度的完善和监理工作的重要性贯穿到每一项工程当中。建设工程有其自身规律, 各建设行为主体要依照建设工程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行为, 从建设目的出发, 营造和谐的建设集体。遇到问题时换位思考, 确保工程的顺利圆满完成。监理行业发展任重道远, 要使监理有一个良好有序的社会环境, 还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也包括全体监理人员不懈的努力, 更需要靠总监的努力, 总监的奉献。充分利用我们监理人员的聪明才智, 摆脱种种误区, 使我国的建设监理事业做的更精、更细、更大、更强。
摘要:结合自身实践, 从当前监理工作的实际出发, 阐述了在工程建设项目中监理工作出现的误区, 并提出了有效建议和意见, 从而更好的推动建设监理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监理工作,误区,任务,权利
参考文献
对校外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8
一、各方重视、多方支持是前提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校外教育的外延非常宽泛,无论是场所建设,还是举办培训班,还是开展各种活动,都离不开社会各部门和各界人士的重视、支持甚至参与。无论是总站还是分站点,其硬件建设、文化氛围建设、培训专业设置、费用审批、招生渠道等,都需要在校外工作者自身努力的基础上多方联动,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从政策上、舆论上给予大力支持。
二、培训与活动质量是核心
对任何一项工作而言,质量是其命脉。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作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接受校外教育的重要平台,其工作质量是活动中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所在。当下,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工作重点内容就是举办培训和开展活动。如何不断提高培训和活动质量,是摆在我们校外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永恒话题。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前瞻意识,不断强化内部管理,拓宽工作内容,加大教学過程管理,打造特色品牌培训项目,强化各类活动的时代性、实效性和社会需求性,提高工作质量,从而提高全社会对我们工作的知晓率和知名度。
三、师资队伍是关键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是最活跃的、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要素。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主导者,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对培训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为此,作为校外教育工作者,应始终秉承“理念是先导,学习是内驱”的宗旨,通过多种方式狠抓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放松,为持续推进校外教育与基础教育有机衔接融合而奠定思想基础和专业基础。只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能适应和满足学生、家长、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需求。
四、后续发展是保障
校外教育实质上是实行市场化运作的社会教育,只有不断发展才能长久生存,这也正符合“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论。所以,校外活动场所无论是在设施设备的配置更新上,还是在内部管理的强化改进上,无论是在培训和活动项目的设置上,还是在培训和活动的实施过程上,都要站在市场的前沿,突出时代性和社会需求,紧紧抓住“特色”,创造自身的优势,形成自己的品牌并不断创新,确保不断发展前进,永葆青春活力,立于不败之地。
对创新社区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9
社区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基层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紧紧围绕社区建设这个中心,从抓好班子建设、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入手,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社区党的建设,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创新社区党建
工作是建设小康城市的时代要求和历史重任,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结合几年来的工作实践,试就创新社区党建工作谈几点意见。
开创社区党建工作新局面的关键在于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好范文版权所有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近两年来的实践证明,单纯依靠传统的模式,难以开创社区党建的新局面。只有实现社区党建的创新,才能克服当前一些社区工作停滞不前的窘境,更好地促进小康社区建设。
一要创新工作思路。首先要提高对社区党建工作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认识,在肯定主流的同时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要有个很好的预期,将社区党建工作真正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更有利于社区党建的工作机制,使社区党建工作必需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有足够的保证,为扎实、稳妥地开展社区党建工作创造良好的政治氛围和社会氛围,使社区党建工作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见成效。
二要创新工作机制。成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是做好社区党建工作的组织保证。党工委要加强对社区内各级党组织的横向联系和指导,定期或不定期地与这些组织的上一级党组织沟通交流;协调委员会要进一步规范和明晰所在单位党建工作和社区党建工作的职责;同时建立必要的奖惩机制,激励和约束各个单位的党组织,真正形成社区党建工作的合力,使社区党组织之间的联动效应得到充分发挥,使社区党建这盘棋越走越活,在服务社区建设和发展中有所建树。
三要创新工作内容。社区党建工作内容的有效性,体现在服务和指导的有效性,体现在响应力度的大和小。创新党建工作内容必须置于社区建设的大局之中,除正常的组织建设、党员教育和管理外,要注意将党建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与社区的群防群治工作相结合,与社区居民的道德素质培养相结合与社区军警民共建相结合,与社区政务公开相结合,与为社区居民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相结合。只有增强社区党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社区党建工作才有生命力,才能卓有成效。
四要创新工作方法。社区党建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只有针对不同社区的社情民意,寻求工作方法的新突破,才能调动单位和居民的参与热情,使各项工作在社区内取得认同。目前应该以建设小康社区为主题,牢牢把握住社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热点,时时关注居民密切关心的问题,充分利用现有的文体设施,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不断发掘和充实社区党建资源。只有将社区内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实现资源共享,社区党建工作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
五要创新工作制度。总的来说,社区党建已经出台的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规章,对规范社区党建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缺陷,相关职责和责任有待进一步明确,因此健全和完善工作制度是当前社区党建的一项紧迫任务。除党组织自身制度建设外,还应对社区如何开展工会、共青团、妇女工作进行规范,特别是对社区党组织如何与街道办事处等行政部门有机衔接,社区党组织之间如何产生联动效应,要尽快出台具体的办法和规章,确保党建工作的成效体现在社区的方方面面。
六要创新监督机制。监督机制的建立,既是对社区党建的一种规范,又是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这种监督机制的创新,必须更有利于下级对上级的监督,要在党员与组织,群众与党员,组织与组织,党内与党外,党组织与行政之间,构建起一个严密而有效的监督网络,并通过必要的制度保证其正常运转,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只有这样,才能在社区党建工作推进过程中,以良好的党风带动良好的政风,带动社区整个文明新风的形成。
创新社区党建工作必须做到六个结合开创社区党建新局面,必须顺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等发生的深刻变化,为城市社区管理的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领导方法的不断创新提供组织和政治保障。因此,社区党建在创新过程中要做好六个结合:
一是社区党建与群团组织建设紧密结合。当前要特别重视抓住薄弱环节,在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同时,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建设,也要给予积极的引导和支持,要会同上级相关部门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群众组织建设。只有将群众组织建设好,才能充分调动社区内一切积极因素,服从服务于区内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才能推进社区党建工作。
对政府法制宣传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10
在新时期法制工作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下,全面加强政府法制宣传工作,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人们法制观念的提高远远不适应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和变革的要求,因此作为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弘扬法制观念重要手段的政府法制宣传工作显得日益紧迫、日益重要。
一、现阶段政府法制宣传工作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侧重单一法律条文的宣传,忽略了对自身价值的全方位宣传。
近年来,通过“三五”、“四五”及“五五”普法和政府法制宣传工作的全面推进,政府法制宣传工作已初步实现了从启蒙教育到以提高领导干部法制观念为重点的全民法律素质的变化,初步实现了从单一法律宣传向多方位推进依法治理实践的变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政府法制宣传工作长期以来缺乏对自身价值内涵的探讨和研究。目前我们的政府法制宣传工作多是以单纯法律法规条款为主导的理论宣传,过分偏重宣传法律本身在强制性方面的功能,使人们对法律产生了一种敬畏感,而忽视了政府法制宣传其他方面功能和自身性价值的宣传,从而形成了法制等同于法律的错误观念。而过分强调法律在制裁和强制方面的功能更使人们认为,法律似乎不是为主体提供方便,而是设臵障碍,所以在观念中人们往往不是积极诉诸法律,而是努力规避法律,从而使法的效用同时大打折扣。
(二)宣传方式的单一,导致政府法制宣传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
在宣传方式上,目前的政府法制宣传过于注重简单一贯的说教,缺乏双向交流的渠道。这种简单方法的一以贯之,很难使人信服,甚至会导致人们的逆反心理,使政府法制宣传缺乏生机和活力,缺乏潜移默化的观念渗透和主体引导;政府法制宣传的单轨制运作体制使各级政府法制机构成为宣传的唯一力量,使政府推动为唯一方式,社会的其他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政府法制宣传的覆盖面相对来讲还比较窄,缺乏对人民群众法制需求的引导和探索。在实际工作中缺少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内容充实、多种形式的政府法制宣传形式,使政府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缺乏新颖性和实效性。
二、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加强政府法制宣传工作的思考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构建政府法制宣传工作新格局。
1、加强组织领导力度,建设全面政府法制宣传实施体系。政府法制机构是组织政府法制宣传的主体,首先要强化党对政府法制宣传工作的领导,建立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纳入目标管理的组织体系,定期督促检查,落实责任制。其次,要进一步理顺条块关系,建立地域管理和系统行业管理相结合的工作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党委、政府与各部门的积极性,条块结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使政府法制宣传工作渗透到各个领域和角落。此外,应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政府法制宣传的积极性,建立政府法制宣传社会化工作网络。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利用人才优势,建立各种形式的政府法制宣传网络,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各方面参与政府法制宣传的积极性,为推动政府法制宣传工作的社会化奠定基础。
2、以政府各项工作为载体,形成法制宣传的强大合力。新时期的政府法制宣传工作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设计全局性、整体性的政府法制宣传活动,深入做好各类人员依法行政培训工作,扎实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通过整合领导资源,把行政执法部门充分调动起来。在实施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l)统一部署与分别实施的关系。政府法制机构对全面宣传工作实施统一部署,综合管理,政府各部门及行政执法单位必须将政府法制宣传工作作为规划纳入本部门计划,并积极主动联系上级主管部门,在总体部署下统一实施政府法制宣传工作。
(2)要进一步协调好政府法制宣传工作中内与外的关系。各部门法制机构不仅要抓好系统内部宣传工作,积极推动部门内部法制化进程,还要积极承担面对社会的政府法制宣传工作。尤其要加强自身宣传,包括政府法制机构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业务建设、队伍建设,面向社会予以公开,提高政府法制的知名度和权威性。(3)突出中心、突出重点。要把握好政府法制宣传的重点,即正确把握政府法制宣传的指导方针,始终围绕和突出宣传政府的中心工作、政府法制的中心工作。在主导思想的指引下,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在不同的时期,突出不同的宣传工作重点。
3、实现政府法制宣传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政府法制宣传的内容非常丰富,但是最基本的有四点,即政府法制工作的地位、作用;依法行政工作动态;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宣传;依法处理的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等等。依法行政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核心内容,也是我们政府法制宣传的最终目的。政府法制工作从本质上讲是来源于人民,行政权利的运用,充分体现着国家政权的性质,密切联系着社会的公共利益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因此,进一步加强政府法制宣传工作,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在广大领导干部中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应具有延续性,要在我们工作中贯穿始终。
(二)积极探索建立多样化的政府法制宣传体系。
1、力求做到政府法制宣传工作多元化。新时期政府法制宣传工作应力求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宣传的形式和方法要丰富多彩,如培训研讨班、法律咨询、新闻报道、编发简报、热线电话、法制讲座、知识竞赛、参加电台、电视台访 谈节目、设立公益广告栏等等,都是我们宣传工作可以借鉴的很好的形式。要充分利用各种先进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等,营造全方位、立体化政府法制宣传环境和氛围,使政府法制工作的影响以最快的速度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2、进一步增强政府法制宣传的针对性和现实性。政府法制宣传工作具有社会性、长期性、连续性的特点,必须着眼于不同时期,突出不同的内容,全面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对各级领导应着重提高依法决策、依法领导、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对一线行政执法人员,要着重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树立公正执法、严格执法、文明执法的良好风气。在开展政府法制宣传时,要紧密联系实际,根据人民群众的心理需要,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动拆迁、小区社会治安、婚姻家庭、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学一个法律,解决一方面的问题,使群众切实感受到学法、用法的种种好处,以增强政府法制宣传工作的现实感。
(三)探索建立新的政府法制宣传工作评估新体系。以往我们的政府法制宣传多以发了多少材料、开了多少会、办了多少培训班作为评判的依据。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建立一套较为科学的、准确的、清晰的评估体系。一是政府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系统内部应建立日常检查与考核相结合的考评制度,建立科学的考评标准,力戒形式主义,注重实际效果。二是定期对公民法制意识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科学地、实事求是地评价政府法制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不断研究和改进政府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四)研究探索政府法制宣传工作市场化的新思路。新形势下的政府法制宣传工作应探索建立政府拨款、社会赞助相结合的经费保障体系。政府法制宣传要有一定的资金作保障。多年来,宣传经费一直是靠政府财政拨款,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这显然缺乏一种内在的活力和效率机制,当 前要着重研究政府拨款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筹集宣传经费的模式,探索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开展政府法制宣传的新途径。一是以立法形式确定政府法制宣传经费的比例,使政府法制宣传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二是逐步尝试将政府法制宣传培训、图书发行、音像制品制作、媒体宣传、调查评估及大型法律宣传活动等按照市场化、产业化的模式运作,力求使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到有机的统一,既扩大了政府法制宣传的社会效果,又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
(五)抓好政府法制宣传特色,推动网络对政府法制工作的宣传。
互联网作为信息社会一种基本形态,已成为国际、国内信息交流的基本载体,是各种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业务活动的信息平台。在政府法制网上设臵一些相关的栏目如“百姓与法”、“案例分析”,以问答形式,详解介绍与百姓工作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设立“以案释法”,列举个案类案,审案说案,说法知法;“咨询热线”,网上解难释疑、有问必答;“新法快递”,及时介绍新颁布的法律法规;“法律文摘”,精选各类法制报刊的文章,弘扬法治等等。同时设立“投诉专栏”,在网络上接受老百姓对执法机关及人员的投诉,并得到及时处理。
政府法制宣传要立足本职,服务百姓,了解百姓的需求,贴近百姓的生活,反映百姓的呼声,关注百姓的权益,解决百姓的困难,围绕大局,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对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推荐阅读:
对招商工作的几点思考05-16
对抓好药械稽查工作的几点思考09-12
对天津市救灾工作的几点思考07-11
对做好办公室工作的几点思考07-31
对技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10-26
对人大城建监督工作的几点思考11-03
对做好机关后勤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09-27
对做好办公室工作的几点思考和认识07-13
对抓好车务职工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