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经济提升城市价值(精选11篇)
创新型经济提升城市价值 篇1
从2011年底开始,“支持浙商创业创新”就成为了浙江省政府的重点工程,一系列招商引资工作也已经开展得如火如荼。就目前来看,我们发现,浙商回归项目大多集中在旅游休闲、金融服务、文化创意、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等现代服务业十大产业。这也传达给广大企业家一个新的信号:创新型经济是未来提升城市价值的发力点,而这对于企业家来说,也是再创业的绝好契机。
看到过一个简单的例子,中国企业出口一支圆珠笔价格是1元以下,美国市场可卖到1美元以上,而中国企业的收入不足1元,支出进口笔珠、笔芯、墨水、相应技术装备及工人工资,最终利润只有0.02-0.05元。美国市场上从1元人民币到1美元的增值,主要源于产品设计、采购、物流和商业服务,其利润增值大多被外国公司占有,足见创新型经济的魅力;因为创新不止,非“科班出身”的苹果,成了手机业的大哥大;因为缺少创新,曾经的行业老大诺基亚,开始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可以说,创新,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对于一个商人群体来说,亦是如此。
通过在外多年的发展,广大浙商已完成了资本积累,正在寻找资本新的出路。不少浙商都提到过,回归,不是单纯地把企业搬回浙江,这样的回归肯定会水土不服,无法生存。而且大多数浙商从事的是传统产业,目前面临着资源、环境、市场的瓶颈,“依样画葫芦”只会把自己往死胡同里送。他们迫切需要产品创新、结构调整、实施品牌战略,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唯一的出路就是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实际上,创业创新不仅仅是指企业大方向的转型,还包括生产模式、管理制度、人员结构等方面的“微转型”,可以说,含义非常宽泛。这也为企业家提供了很好的再创业契机。
而对于杭州来说,不仅具有发展创新型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高端人才集聚,等等,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创新基础,2011年杭州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2.85%,地方财政(市本级)支出科技经费占比达7.57%,专利授权量已连续五年稳居省会城市第一、副省级城市第二。可以说,杭州十分适合发展创新型经济,创新型经济也将大大提升杭州的城市价值。
来源:每日商报作者:周乐乐编辑:赵恬宁
创新型经济提升城市价值 篇2
1 步入智慧城市时代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被推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发挥着主导作用。在新形势下,如何解决城市发展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命题。在此背景下,“智慧城市”成为解决城市问题的一条可行性道路,也是未来城市发展之趋势。因此,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要顺应现代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打造智慧、绿色、生态城市。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建设智慧城市与保护传承历史文化,住建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也都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打造示范城区。我国的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在大力推进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获得国家试点工程称号和正在争取称号的不下300个。同时,还有大量的智慧城区、社区、开发区也在规划建设。各类相关的城市项目,如信息消费城市、宽带中国、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信息惠民工程等,更是层出不穷。这反映出迅速发展的中国急迫地需要通过信息化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来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促进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使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公共服务便捷化、基础设施智能化、社会治理精细化、产业发展现代化。智慧城市得到了各级政府和企业高度关注,正在积极推进。
由于政策红利刺激和消费社会的巨大需求,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在整体上有可能在经济新常态中扮演一种“逆势上扬”、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角色。根据《2015-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支持报告前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已有311个地级市开展数字城市建设,其中已经建成数字城市的有158个,且在60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另外还有100多个县域在进行数字建设。2013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试点工作,今后每年选择10个左右试点城市,每个试点项目建设周期2~3年,经费总投入不少于3600万元。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将尽享智能家居、智能医院、路网监控、食品及药品监管、数字生活等所带来的便捷服务,“智慧城市”时代即将到来。
2 智慧城市与商业地产智慧运营
智慧生态城市与商业地产的智慧运营什么关系?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已建成大型商业综合体885个,在全球建成的79座超300m建筑中有29座在中国,在建超过300m建筑有125座,其中78座在中国。
这里衍生出一个城市综合体的概念。何谓城市综合体?它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游、展览、会议、餐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互相依存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高效率、多功能的综合载体。城市综合体实际上是我国在节约用地的前提下,建设高密度城区发展的一个趋势。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城市综合体局部也会出现某些问题,这对交通、能源、环境造成很大压力。因此,城市综合体需要智慧运营,才能成为城市的智慧节点,共享城市信息。
城市综合体的“智慧”,主要在于智慧经营、智慧运营、智慧管理三个方面。所谓智慧经营,就是打通前台和后端的信息孤岛,即以POS为前端,采集所有经营场所的销售信息,以客流分析系统为辅助,及时掌握各经营场所的运营状况,实时掌控经营信息与状态,为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实现利益最大化,提升城市综合体的品牌形象。
智慧运营的架构可以分四层:门户层、协同层、网络层、感知层。智慧运营的平台对感知的信息进行汇集,并能够与所在的城区、城市的智慧运营中心对接。智慧运营目前参照标准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智慧城市的试点指标体系”,另外,2015年3月出台了信息化设施技术导则,也对智慧运营进行了规范。
智慧管理则是用智能的可视化和数据挖掘技术,以在线运营为基础,以可视化为手段,实时掌控所有建筑物的安全信息与设备设施运行状态,及时排除各种故障,确保安全、高效运作,实现对城市综合体的一屏掌控。
3 智慧城市与商业地产联动
智慧城市能够提升商业地产的价值。商业地产的智慧运营是智慧城市的支撑,智慧城市又使商业地产的价值得以提升。大型商业综合体需要与城区实施安全联防,当内部或周边发生火灾等突发事件时,可以第一时间应对,实时交通互动,及时疏散,避免因交通拥堵等造成的灾情扩大。
同时,大数据下的城市综合体还可以通过信息服务平台向城区发布信息,如节日活动、商业促销、商家产品宣传、广告等,不仅加强了商业综合体的自身宣传,也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告知周边社区、顾客,吸引人流。甚至可以在大型综合体信息平台中导入政府资源、社会服务、区域社交平台。可以说,城市综合体通过智慧运营增强了功能,与智慧城市对接更能实现价值的提升。
创新型经济提升城市价值 篇3
近年来,中国大型城市的发展促进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繁荣,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继而被认为是继中国铁路大规模投资后新的投资热点。
地铁建设会吸引大量商业资源向地铁站点聚集,形成优质商圈、居住圈,物流、人流与信息流在轨道路线上进行交换,逐渐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城消费与生活的城市消费圈。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消费圈及城际消费圈一体化的形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异常繁荣,这极大助推了地铁广告的发展,也推动了地铁广告资源的优化整合。以视频为代表的地铁媒体在不断地跑马圈地中发展壮大,对于食品、日化、保健品等快速消费品而言,地铁视频媒体呈现出了相当强劲的广告传播力。
广告主商圈与受众生活圈最大交集
城市消费圈,一张在城市不断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网,这张网通过移动的线结合固定点,最终覆盖全城消费与生活。特别是具有内容和渠道优势的地铁视频媒体“线”,其“触角”深深植根于人们“生活圈”、“消费圈”的环境终端,成为广告主商圈和受众生活圈的最大交集。它们进入到人们生活、消费的场景当中,成为人们生活消费的基本的构成要素,适于传播与传统媒介不同的个性化、情境化、对象化的“微内容”,这种“嵌入性”实时传播具有一种当下促销和行为激发的显著效果。
对于企业来说,这种城市消费圈所聚集的受众群及其背后得消费潜力,则是潜藏的商业价值所在。其中,逐渐成熟的地铁网络正是“城市消费产业地图”的核心,在高速运转的地铁网络中,广告主可以通过城市消费圈识别受众的生活工作圈与广告主商圈,快速定位地铁网络中的目标受众,从而实现精准、快速的广告投放。
城市消费圈助推地铁视频广告资源整合
首先,城市消费圈的发展促进了地铁广告资源的优化整合,而地铁广告资源的不断扩张、形式不断地更新带来的是广告新媒体资源的重新整合。以地铁媒体华视传媒为例,近年来,华视传媒通过入股DMG、强化一线城市资源渗透率,加强二、三线城市资源布局等方式,进一步形成资源的强势占有。2011年,华视传媒陆续获得广州区域地铁移动电视未来5年独家广告经营权,沈阳区域公交移动电视未来3年独家广告经营权,深圳地铁新增三条线路未来5年移动电视广告经营权等,不断优化的地铁广告资源也逐渐壮大了华视传媒的競争实力。
其次,利用固定的地铁站点,广告主可以针对地铁沿线各个商圈、居民区不同的消费特征,匹配相应的消费产品广告信息;利用地铁车厢内、月台、通道多个位置的视频广告资源,打造地铁出行人群的针对性广告信息,从信息内容、传播渠道以及传播形式上,城市消费圈实现对地铁广告资源的优化整合。
再次,在户外广告中,地铁视频广告是重中之重,遍布城市消费圈中的地铁媒体所覆盖的主流群体为城市白领阶层,这一阶层生活节奏快、重时尚、讲究品味、看重个性的体现,其消费实力处于全社会中等及偏上水平。这就是定位在中高端市场的安利纽崔莱产品选择投放地铁广告的原因,正是看中地铁广告所覆盖的人群。
兼具信息传播平台功能,内容影响力价值提升
城市消费圈为地铁视频广告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地铁视频广告通过锁定特定受众群的生活路径,长时间地、潜意识地反复影响受众,使得地铁乘客能够通过地铁视频广告获取及时更新的工作和生活信息,并将信息带入生活与工作圈中,从而成为受众生活习惯中的一部分。
据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研究显示,在2010年世博会期间,有90.3%的上海居民曾经通过地铁移动电视获取世博的相关信息,对地铁电视获取信息的依赖度甚至超过电视等传统媒体,成为人们了解世博的第一信息窗口。另据CTR市场研究调查显示,在亚运会的信息传播中,受众对公交地铁电视的接触度在全媒体中名列第二,成为仅次于传统电视的传播媒体。基于在大事件传播中的特殊功效,公交地铁移动电视已经被业内研究机构称之为“城市信息‘每日必达’的第一‘快’媒体”。
这一点上,华视传媒有生动的例子。华视传媒户外数字电视广告联播网以地面(无线)数字电视技术为依托,结合户外受众的即时信息需求,同电视台强强联手,分工协作,提供实时的新闻、资讯、信息、娱乐、体育等丰富精彩的电视节目,实现全国范围的广告联播。尤其在奥运会、国庆典礼、世博会等社会大事件传播过程中,华视传媒让众多的公交乘客实时收看相关信息,呈现出了其巨大的传播优势,也体现了其户外领域“电视”媒体属性。
地铁视频广告与城市形象共生共荣
作为城市消费产业地图的核心,地铁视频广告的公共属性决定其需要与城市形象协调和谐,作为城市整体布局和城市形象的一部分,地铁广告除了传播广告主信息外,同时更肩负着美化城市面貌的义务。
从北京奥运会、到上海世博会,再到深圳大运会,一方面,以华视传媒为主的地铁视频媒体有着无处不在的媒体特性和即时性传播优势,企业借助该平台实施“大事件营销”成为广告价值提升的催化剂;另一方面,以此带动的城市形象建设将促使传统户外广告形成洗牌的局面,进而加速传统户外广告向户外新媒体广告的转移。
创新型经济提升城市价值 篇4
摘要:在当今社会经济的飞速进步中,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着不断提高,因而,大家对生活环境的期望值也越来越大,这就需要我们的城市化水平适应人们的生活方式,城市规划在城市化水平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想让城市发展适应人们的生活水平,这就需要我们提高城市规划设计,比如我们的中心地带,生活区和商场区分别怎样设计,这都关乎着市民的幸福指数。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也推动着我们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所以,对于一个好的城市规划建设,它极大地推动着经济社会的进步。本文将从城市化水平,城市规划与城市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和作用进行细致的阐述。
关键词:城市规划;经济发展;价值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壮大,城市规划越来越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机遇,这就需要我们在城市规划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和创新,合理的城市规划不仅能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还能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因此,城市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它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占领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一、城市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规划建设也需要顺应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自我,好的城市规划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什么样的城市规划就决定了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式,怎样才能合理有序的进行城市管理,这就需要城市规划来做铺垫,简而言之,好的城市规划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快速成长。
(一)城市规划概况。简单的说,城市规划就是把城市的土地面积和资源优势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计划,它是规划房屋建筑和产业结构优化配置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城市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能十分有效地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还能够合理地规划出各项经营活动地址。
(二)城市经济发展概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经济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的经济,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进步。城市经济的发展历程是漫长的,也是不断壮大的,它在一步一步推动着经济社会的稳步增长,城市经济发展快了就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相反,城市经济发展慢也会阻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所以,要想让经济社会飞速的发展,必须发展好城市经济。
(三)城市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联系。城市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为什么这么说呢?城市规划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又脱离不了城市的规划建设,因此,两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好的城市规划设计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经济飞速发展也能带动城市规划更合理更有序。例如,我们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一定会把消费市场放在城市的中心位置,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拉动经济增长,更好地发展经济和社会,当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要求城市规划建设必须适应新形势和新环境,这就需要城市规划不断地创新和突破。总而言之,城市规划推动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快速增长又离不开城市的规划。与此同时,城市规划受到土地、住房、居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合理的城市规划不利于发挥城市的优势,也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总的来说,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彼此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甚至相互制约,有着密小可分的联系。
二、城市规划的价值体现
在我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建设显得格外重要,好的城市规划可以将城市的发展方向进行很好的计划,通过城市规划,我们可以有效的对城市进行发展规划,也可以很好的去管理城市的发展。城市规划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城市规划,我们可以合理的安排房屋建设、市场布局以及各种各样的规模建设,好的城市规划建设可以让人们生活的舒心,工作的愉快。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市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城市规划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很大的价值作用,它可以合理的安排经济、文化、环境的协调发展。城市规划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它的规划理念和技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不断的变化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城市规划建设不断地创新和完善。总而言之,城市规划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还为经济社会的稳步增长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当然,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城市规划也随着出现不足和差距,这就需要城市规划建设不断的变化发展,不断的创新和突破。
三、城市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城市规划建设制约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是因为城市规划是从城市的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规划发展办法,它能让城市在稳步发展中不断壮大,它也是合理的进行产业布局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好的城市规划可以合理的进行城区的布局,也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因此,要想发展经济和社会,就必须要合理的、科学的进行城市规划建设。随着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城市中的住房问题、交通阻塞问题、治安问题以及环境污染等等问题也便随之而来,这就要求城市规划建设不断的进行创新和突破,城市规划应该是从城市的现实情况出发,合理的科学的规划未来空间发展情况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城市规划顺应城市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和实施措施。当然,在城市发展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阻碍城市的发展,这就需要城市规划把握机会,重新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整合城市现有资源,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和合理的安排布局,通过新的城市规划建设,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让城市规划建设在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发挥出本来应该有的作用和价值。因此,一个好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对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增长,具有很好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要想发展经济和社会,就要进行科学的城市规划建设。
(二)完善公共设施建设,增强城市竞争优势。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建设进度中,城市规划建设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完善,人们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求越来越高,比如,工作环境、看病的环境、上学的环境、交通的环境以及文化娱乐活动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要求不断提高,这就需要城市规划建设合理的安排基础设施投资,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非常注重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譬如,风靡全球的广场舞,市民要求娱乐活动要有好的场所,这就需要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城市公共配套设施,符合现代城市发展要求,通过优化城市经济发展的软硬件环境,促使城市吸引资本的竞争优势不断提高,来吸引更多投资、聚集更优产业,让城市经济社会稳步、飞速的发展。
(三)利益协调整合,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城市规划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活区应该建设在什么位置,工业园区又应该怎样整合到一起,这就需要城市规划进行科学的规划。好的城市规划建设,可以不断的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节约城市资源、降低经济成本、提高总体效益,让人们在便利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享受美好的生活。
(四)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土地总面积制约着城市的发展规模,怎样在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里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这就需要城市规划建设不断的走向科学性,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的不断更新,不断的完善,城市的土地才会得到合理的利用,好的城市规划建设可以优化城市的土地面积配置,让城市土地资源管理适应人们的生活需求,城市土地是人们进行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城市建设的重要资源,集约化利用城市土地,不断提高土地生产力,在有机统一城市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取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就必须要合理的规划城市发展,城市规划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科学合理的规划城市发展,就会取得两者双赢的局面,相反不合理的设计规划会给城市经济建设发展带来阻碍。因此,一定要在城市经济建设中,发挥好城市规划设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照心.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非均衡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03):20-21.
[2]韩少平.浅谈新时代我国的城市规划与经济发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02):24-25.
[3]朱艳红.城市规划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经济建设与城市规划矛盾凸显,政府引导任重道远[J].中国科技信息,,(19):304-306.
[4]张元.试论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J].经济师,,(03):48-50.
[5]曲进.环境保护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J].工程技术:全文版,(11):00244-00244.
[6]覃玲.关于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与其对策探究[J].中国科技博览,(27):209-209.
[7]李新平.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J].当代经济,2016(15):11-12.
[8]吕傲.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6(27):28-29.
创新型经济提升城市价值 篇5
加快结构调整 提升城市品位推动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
阶
2011年12月08日04:48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手机看新闻
本报天津12月7日电(记者姜洁)12月5日至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陪同下,在天津就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等问题进行调研。
近年来,天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作为重要战略任务来抓,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5日上午,贺国强一下火车就来到天津市规划展览馆,深入了解天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情况。整个考察期间,贺国强时常饶有兴致地询问城市建设和管理等情况,高度评价近年来天津发生的可喜变化。他要求天津市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突出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优化发展空间,完善管理体制,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素质,推动城市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努力把天津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宜居城市。
天津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近年来坚持调结构、促转变、增实力、上水平,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在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贺国强与科研人员亲切交谈,详细了解技术研发和产品应用等情况,要求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加大自主创新和科研攻关力度,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天津基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天津光电
信息产业园,贺国强感谢科研人员为国防科技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勉励他们发扬航天精神,发挥聪明才智,无私奉献,敢于攻关,努力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再立新功。在海河意式风情区、天津港国际邮轮母港、东疆湾沙滩景区,贺国强要求天津充分发掘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不断增强天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区,贺国强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天津在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加快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中央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在滨海新区考察时,贺国强希望天津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紧紧抓住历史机遇,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力打好滨海新区建设攻坚战,切实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同时,要充分发挥滨海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推动天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升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国际竞争力。
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是贺国强十分关注的问题。在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贺国强详细了解学员培训、就业等方面情况,鼓励学员珍惜宝贵时间、刻苦学习技能、努力提高本领,早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他要求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积极拓宽群众就业渠道,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在天津市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和天津土地交易中心,贺国强对天津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勤政廉政建设的经验予以赞赏,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切实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创新型经济提升城市价值 篇6
长期以来,限于国内金融市场环境及技术的制约,我国传统金融发展模式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主要还是以线下及人工涉及的方式进行操作,不能够及时、准确、有效的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从而降低了各类金融业务审批效率,最重要的一点是对金融风险的评估分析从根本上把控。因此,传统金融机构在市场业务上局限很大,中国是一个大市场,融资需求量巨大,而传统金融却不能有效的开发中国这块大市场,针对此,传统金融发展模式创新悄然开始。
科技是各行各业天然良好的佐料,不仅仅是作为“润滑剂”,更是一个“永动机”。科技创新逐渐渗透的情况下,金融科技创新迅速发展,科技作为金融创新手段,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加速了传统金融在发展模式、业务范围、体制等方面的迭代。国内中小微企业在融资需求方面一直是个病根,中小微企业的特性决定了自身处于弱势的地位,不管是技术创新能力,管理制度创新,财政资金,相关政策支持等,都是处于匮乏的阶段,这重重原因造成了中小微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巨大风险,因此,在融资渠道方面往往受限制,而金融科技的创新恰好能够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痛楚,拓宽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了企业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极大满足企业发展需求,让企业享受到更优质的金融服务。
在十九大报告中重点提出了金融领域的发展与创新改革,进一步明确金融发展的本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本质属性要求,金融只有结合实体经济才有更好的发展。随着供给侧结构发展及变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不再是单一的提供资金支持,也不会被动的提供金融服务,而是多元化、多层次、主动式的,力求做到适配的能力。
用经济资本理念提升商业银行价值 篇7
经济资本是一个风险管理概念,而非财务会计的概念,是对应于一定置信水平和期限内(通常是一年)的非预期损失而应该拥有的资本。经济资本是基于银行全部风险之上的资本,因此又称为风险资本。它是根据内部风险管理需要,运用内部模型和方法计算出来的用于应对非预期损失的“资本”,也是银行自身根据其风险量化、风险管理能力确定的应该拥有的“资本额”。经济资本的概念既抽象又具体,是一种虚拟的、与银行风险的非预期损失等额的资本。由于它是一种虚拟的资本,因此它是抽象的。又因为在经济资本管理下,经营行业务的发展是严格受其资本限额、回报要求约束的,因此它又是具体的。经济资本并不等同于银行所持有的账面资本,也不等同于银行的监管资本,它的数量等同于银行内部计算的风险的非预期损失。商业银行对外必须遵守银监会的监管资本充足率要求,而对内通过将经济资本管理应用到预算管理、绩效考核和风险限额等内部管理制度上对各级分支机构形成实实在在的管理和考核。经济资本管理是银行业新兴的管理工具,在国际银行业,经济资本已成为确定风险控制边界、实现风险管理战略和满足投资者资本回报要求的重要工具,并在业务计划、资源配置、绩效考核、贷款定价、风险限额等各个方面得到广泛运用。经济资本管理体系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经济资本的计量,二是经济资本的预算分配制度,三是以经济增加值(EVA)和经风险因素调整的经济资本回报率(RAROC)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制度。
经济资本计量相关公式:利润(拨备后利润,风险调整后收益)=收入-资金成本-经营成本-预期损失
经济增加值(EVA,Economic Value Added)=收入-资金成本-经营成本-预期损失-资本成本
其中:预期损失=减值准备,资本成本=经济资本×资本成本率(11%/年,为各商业银行总行设定)
经济资本回报率=(收入-资金成本-经营成本—预期损失)/经济资本
或:经济资本回报率=(业务收益率-资金成本率-经营成本率-预期损失率)/经济资本占用率
经济资本回报率也就是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RAROC,Risk-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
1 经济资本管理与业务发展的关系
1.1 经济资本管理推动业务增长方式转变
由于利润(指拨备后利润,即计提减值准备后的利润)未考虑应对非预期损失的资本成本,因此反映的银行经营业绩不完整、不真实。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或者单纯追求业务规模总量或市场份额最大化的理念都是不完整的。通过引入经济增加值和经济资本回报率计量,把业务的收益与所承担的风险直接挂钩,将未来可预期的损失量化为当期成本(减值准备)直接对当期利润进行调整,同时考虑到为缓释非预期损失所占用的经济资本,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资本的使用效益,体现了利润最大化与风险最小化的互相统一。它的优越性在于使银行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的成果体现为一个简单的数值,使银行可以通过衡量经济增加值和控制经济资本回报率水平来建立一个高效的、自动运转的风险控制机制。经济资本是衡量经济增加值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平衡收益和风险的连接点,将经济资本理念引入到绩效评价中,有助于引导经营理念从追求利润最大化向追求价值最大化转变、经营模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对促使商业银行按照风险收益匹配原则合理规划自身风险资产的增长速度和规模,帮助其构建起价值最大化理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经济资本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支持战略转型和结构调整,提高全行风险收益的平衡能力的积极有效措施。
1.2 经济资本管理决定业务发展的规模
根据经济资本管理的要求,一项业务发展规模的大小主要由配置到该项业务的经济资本额决定。由于每项业务的非预期损失主要由其风险程度决定,因此相同的经济资本额能够支持相对规模较大的低风险业务或者相对规模较小的高风险业务。在经济资本总额约束下,银行要制定合理的风险组合,从而达到控制风险总额的目标。由此,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核心是建立资本制约机制,以资本约束风险资产的增长,从而控制经济资本的增长,有效控制银行总体风险,使经济资本与监管资本保持协调平衡,确保资本充足率水平达到监管要求。有效经济资本管理将大大增强商业银行驾驭风险的能力。
1.3 经济资本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资本回报率
业务发展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效益。引入经济增加值和经济资本回报率评价后,效益就是获得正的经济增加值,或者说获得正的经济资本回报率。风险成本也是总经济成本的必要组成部分。收益要能够覆盖风险才能产生效益。银行要发展,资产就要扩张,经济资本就要增长。但是商业银行在开展业务时既不能一味地追逐利润,也不能一味地规避风险,而是将利润指标同风险指标统一起来,设法追求二者之间的某种平衡,以实现风险调整后的利润最大化。银行的经营管理人员必须在抓好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通过强化经济资本管理,引导业务决策,实现在完成信贷业务增长规模目标的同时,把经济资本占用率控制在合理水平,提高经济资本回报率,谋求经济增加值创造的最大化,提高价值创造力。
3 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管理方法上,由于对经济资本的理解深度不够,操作不规范,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更多地关注表内贷款管理,管理幅度不能涵盖银行全部风险;与财务和资产风险的管理衔接性不够;注重对风险资产经济资本的事后定量计量,不具备资源配置和预算管理的功能,没有形成对风险资产和资本回报的有效约束机制等。
3.2 分配方式上,额度确定主要依据年初确定的利润计划和新年度的经济资本目标收益率,未充分考虑一定时点上银行下级机构实际实现的利润差别,可能会造成下级机构经济资本额度松紧不一,在额度调整尺度上较难把握,难以平衡协调,进而造成管理效率低下,不利于经济资本在全行范围充分而适度配置和高效使用。
3.3 考核方式上,目前多家银行通过建立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综合考评体系,强化经济资本约束机制,对业务发展模式由资源投入型向资本约束型的转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事后考核机制仍然不是刚性的资本约束,粗放型规模扩张的冲动依然存在,银行面临资本补充压力仍然较大。
4 商业银行加强经济资本管理、提升价值创造力的对策
4.1 以经济资本管理引导科学决策
经济资本管理作为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在预算计划、资源配置、结构调整、产品定价、绩效考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经济资本促进风险与收益平衡的本质。要高度重视经济资本计量管理工作,加强对经济资本计量相关理论和经营管理理念的学习培训推广,认真开展经济资本管理的分析研究,认真执行上级行关于加强经济资本管理的文件要求,提升风险管理精细化水平。各级经营管理人员必须积极转变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理念,在抓好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通过强化经济资本管理,引导业务决策,实现在完成信贷业务增长规模目标的同时,降低经济资本占用率,提高经济资本回报率,谋求经济增加值创造的最大化,提高价值创造力,促进我分行各项业务的科学发展。
4.2 提高风险管理精细化水平,减少无效不实经济资本占用
客户信用评级是经济资本计量的基础工作,评级结果直接关系到客户的违约概率,进而影响到经济资本的计量结果。一是对客户信用评级进行全面重检,着力优化存量大额贷款客户的信用评级。积极引导存量大额授信客户增强信用意识,改善财务状况和信用记录,对财务状况和信用记录改善的要重新发起客户评级、争取提高信用等级,使其享受到与较高评级相应的较低的经济资本占用率,减少经济资本的低效占用。二是加强评级有效期的监控和跟踪提示,确保客户信用评级百分百覆盖和保持客户评级连续性,杜绝人为主观原因造成评级过期失效,避免出现应评级更新不及时影响经济资本计量准确性、造成不实的经济资本占用。
4.3 主动实施客户结构调整,提升高信用等级客户贷款占比
把好客户准入关,把有限的贷款资源集中投向高信用等级的客户,提高优质贷款客户占比。
4.4 加强到期贷款回收,防止人为的违约贷款
按银监会《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及《信贷资产风险十二级分类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借新还旧,或者通过其他融资方式偿还”至少归为关注类。由此可见借新还旧将影响客户的风险分类,对债项的违约损失率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贷款减值准备计提及经济资本计量,增加资本成本。商业银行应加强到期贷款回收管理,做好与客户沟通协调,对到期贷款要提前两个月做好相关回收、授信工作,防止人为产生新的违约贷款,应控制办理借新还旧贷款。
4.5 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
大部分公司类不良贷款因长期逾期已进入非应计状态,利息挂入表外,不产生利息收入,其经济资本占用属于资本低效使用。因此,要提高经济增加值的创造水平,就必须大力压缩不良贷款,提高经济资本使用效率。对不良贷款要加快处置,同时提高现金回收额和超值现金回收额,努力降低不良资产损失。
4.6 推动个人类贷款业务发展,降低个贷不良率。
个人类贷款经济资本占用率比公司类低。要大力推动经济资本占用率较低的个人类贷款业务快速发展,同时大力压缩不良贷款,进一步降低个人类贷款经济资本占用率。
4.7 加强信贷信息系统数据质量管理。
信贷信息系统是商业银行内部评级系统的数据源系统,应增强数据录入人员的责任意识,确保信贷信息系统数据质量,特别是评级信息、担保方式和抵质押品价值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更新的及时性,避免出现数据源系统信息不准确、更新不及时影响内部评级系统债项违约损失率等指标的准确性、造成不实的经济资本占用,而且要加强对数据质量的检查和跟踪整改。
摘要:经济资本管理作为银行业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在商业银行预算计划、资源配置、结构调整、产品定价、绩效考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强经济资本管理,对提升价值创造力显得非常必要。本文分析了经济资本管理与业务发展的关系,指出经济资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商业银行加强经济资本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经济资本,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宋健.EVA测评体系的局限性及其改进[J].学术研究,2005(,7).
券商板块:市场创新提升价值 篇8
新年股市,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两大创新的兑现,似乎已经“铁板钉钉”。1月8日晚间,中国证监会公开表示,国务院已原则同意开展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和推出股指期货品种。
紧随其后,1月19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开始就股指期货“游戏规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同样,融资融券试点工作也在加紧推进中,不少业内人士更是认为,融资融券试点或将先于股指期货推出,最快今年春节之前券商就可以申报相关试点材料。因此,对于市场而言,创新不止是“铁板钉钉”,而且已经近在咫尺。
而无论是融资融券试点,还是股指期货推出,最直接受益的就是沪深股市券商板块。尽管受流动性收紧预期的影响,券商股近段时间以来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但业内人士仍普遍看好券商股的投资机会。中金公司分析师就认为,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的推出,将令券商从两个方面直接受益:一方面,这两项业务会增加市场的活跃程度,增加成交量,从而利好券商;另一方面,券商开展融资融券的业务本身会给券商带来利息收入。
从融资融券利好券商的角度来看,根据国外成熟市场的经验,信用交易有望给市场带来20%左右的额外交易贡献。若按A股市场日均交易2000亿元左右的金额计算,开展融资融券有望给A股市场带来日均400亿元的额外交易贡献。尤其在新股发行加快、限售股解禁量不断增加,未来市场所面临的扩容压力可能对市场短期的供求关系造成冲击的情况下,推出信用交易一定程度上将降低市场供求所面临的压力,从而维护市场短期的稳定和活跃。
同时,从股指期货利好券商的角度来看,根据境外经验,股指期货的推出不仅能增加券商期货佣金收入,更可通过套利、避险等功能一改券商传统高风险的盈利模式,从而提升券商股的估值水平。国泰君安分析师判断,在股指期货推出初期,期货交易佣金和投资收益合计将达到60亿-90亿元,净收入贡献度为5%-7%;而在全面铺开期间,期货业务收入亦可达到500亿元,对净收入的贡献度约为20%。
创新型经济提升城市价值 篇9
今后一个时期,大连市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是,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发展的战略性转变为突破口,大力实施科技人才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和国际化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全面推进全社会的创新能力,把大连市科技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第一,加强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企业尽快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是科技与经济的主要结合点,是科技转化为产品、转化为生产力的载体。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充分激活各类科技资源,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体制和机制,拓展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途径和办法,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在企业内部形成以产品开发求生存、以技术创新谋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要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国家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机遇,围绕“一个中心、四个基地”建设,着力抓好一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要改进完善现有的成果评价、职称评聘办法,提高科技成果的含金量。要积极探索有利于调动企业经营管理者开展技术创新积极性的激励机制,提高他们面向市场开展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第二,推进科技人才工作的创新,大力开发人才资源。科技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开拓者,是科技成果的创造者。要建立公平竞争、合理流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科技人才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一套有利于发现、培养、使用、凝聚优秀科技人才,促进创新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盘活现有人才资源存量,做好资源整合。为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学术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和法制环境,广泛吸引各方面有专长的人来大连市发展创业,贡献聪明才智;要着眼于未来发展,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和选拔各行业、各学科带头人,使他们尽快走上关键岗位,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快出成果,多作贡献。要积极推进知识和技术的资本化,尽快完善科技人员分配制度,使其收入体现劳动创造的价值,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总之,要努力使大连成为优秀人才的汇集地,人才生根开花的沃土,人才大有作为的舞台。
第三,推进环境建设的创新,完善落实政策法规。一个科技成果的转化既需要科技成果,需要资本,还需要企业。金融家、企业家、科学家三者的结合,才能尽快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应进一步完善创新的支持体系,实现科技和生产的紧密结合。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引导,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加强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完善科技创新体系,逐步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化和市场化过渡。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切实搞好科技研发、创业孵化、成果转化、中介服务、科技融资五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科技投入上,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的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机制。要进一步加强科技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克服公共科技资源在部门、地区、产学研之间分割,以及创新要素缺乏互动机制等突出问题。注意搞好统筹规划,组织引导,保证前期的投入,建立长效管理运行机制,提升各类创新资源的整合效率。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导向、激励性政策,加大对成果孵化、创新投资、人才中介等重要环节的扶持力度,制定、落实、促进和保护创新的法规、制度,更好地为中小型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提供企业诊断、技术评估、技术产权交易、信息咨询、企业策划等综合服务。
第四,加强扶持和引导,做大做强民营科技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具有民营企业的体制和科技企业的技术优势,是我市科技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形势下,依托沿海开放城市的优势,大连市民营科技企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今后要把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发展,作为全市的重点工作抓好抓实。一是进一步优化环境,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要进一步完善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用好用活市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专项资金,为民营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信息网络服务、技术创新、国内外经济合作等专项服务。同时,要吸引外地民营科技企业到大连创业,在大连形成万商云集、万众创业的氛围。二是继续扶优扶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民营科技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开发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扩大经营规模,力争在3至5年内培育一批产值超10亿元甚至上百亿元的民营科技企业。通过扶强做大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带动、辐射整个行业,吸引中小企业配套发展,催生企业集群,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从而使民营科技企业的改革发展与全市经济结构调整相协调,与建设“一个中心、四个基地”、现代化农业,发展以解决就业为主的城市家庭加工业等都市工业相配套。
第五,狠抓重大科技项目的落实工作,加大产业化培育度。重大科技项目,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项目是一个城市和地方科技成效、经济质量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对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示范和带动作用。要以科技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科技行动”、建设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以及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为契机,通过创办二次孵化器,建立科技孵化产业基地,创办科技创业担保公司,启动建设服务于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中心或实验室,以及积极推进重大科技项目招投标试点工作等措施,狠抓重大科技项目的落实工作。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大重大科技项目的引进力度,落实目标责任制,切实抓好跟踪服务。重点推进“对日软件开发产品集成测试系统”等11个振兴老工业基地科技专项资金项目,并积极做好申报新的专项资金项目的工作。通过重大科技项目的建设,带动产业系统集成,全面提升大连市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型经济提升城市价值 篇10
一、创新城市管理
1、转变观念, 坚持建管并重的方针
城市管理是一项事关市民切身利益的社会工程, 城市管理的根本目的, 就是要为广大市民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让市民满意。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最重要的是敢于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 以创新思维分析、解决问题。
城市发展“三分建设, 七分管理”。只有管理跟上了, 城市的品位和内涵才能得到提升, 功能才能充分发挥。要从先发展, 再治理, 重建设, 轻管理的传统发展观转向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 发展与管理相互促进的现代发展观, 将管理提到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
洪泽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更新观念, 创新管理, 注重加强对城市的综合治理,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强街道容貌整治, 解决占道经营等影响市容的突出问题;加快推行物业管理制度, 提高住宅小区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管理职能, 加强对流动人口、暂住人口、打工人员的动态管理;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 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 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市场环境和治安环境。
该县在“十二五”期间城市创建的总体目标是创建国家“五个城”, 即: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2、深化改革, 理顺城市管理体制
长期以来, 我国的城市管理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程度还不够高, 多停留在经验型管理的阶段, 造成城市管理权责关系不明确、执法效果难界定、工作效率不稳定等现象。因此, 急需在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上着眼, 在规范化、标准化上下功夫。在理顺管理体制中, 要本着有利于强化城市管理的目的, 不能在机构调整时削弱或撤并、取消城市管理部门。
该县加快管理体制改革, 积极探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城市管理的精简、高效、便捷的管理体制, 理顺关系, 明确执法主体职责, 实现由多头执法向相对集中执法转变。实行“条块结合, 以块为主”的基层综合执法管理体制, 以避免管理部门职权交叉、一个违法行为多支队伍查处, 执法效率不高、对老百姓不方便等问题。
3、强化培养, 建设高素质城市管理队伍
管理好城市, 关键在人才。要意识到当前城市管理人才的匮乏, 注意加强对城市管理干部、执法人员进行法律培训, 使城市管理人员熟悉国际法、国内法, 特别是城市建设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提高执法水平。要更新城市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 不仅要学习科技、经济与管理方面的知识, 而且要学习外语知识和计算机知识, 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城市管理部门尤其要注重培养、引进废弃物处理、环境工程等方面的科技人才, 同时建立人才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 调动专业人才的积极性。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大力倡导艰苦奋斗、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进步思想道德, 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以权谋私等不道德行为, 努力塑造城市管理队伍的良好形象。
洪泽县为建设一支“政治过硬, 军事合格, 业务精湛, 行为规范”的城市管理执法队伍, 今年先后举办各类政策法规学习和业务知识培训班6期, 邀请省委党校教授、市相关专家为一线执法队员进行集中培训。在今年上半年全市业务比赛中, 该县代表队荣获二等奖;前不久, 又通过全省住建系统城管执法星级队伍创建考核验收;环卫站在全市机械化清扫和环卫保洁比赛中分获一等奖、三等奖;有三人被市授予“城市美容师”称号。为实现执法公开, 阳光操作, 该县将法规条款、自由裁量权、执法依据、工作流程、办结时限、处罚结果等在政府信息网站、相关审批窗口公开, 全面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同时, 还将各项制度和适用法律法规汇编成册, 下发至全体执法人员, 促其文明执法、依法行政。
二、提升城市品位
1、大规模培育产业, 支撑持续发展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必须加快发展重点产业, 整合提升优势产业, 扶持发展新兴产业, 构建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支撑城市持续快速发展。
洪泽县把发展工业经济, 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作为发展的第一方略, 通过工业化、城镇化来带动包括旅游业等方方面面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以项目为抓手, 狠抓招商引资, 大规模培育产业。“十一五”期间, 该县共实施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114个, 其中1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8个, 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6个, 这些重大项目支撑了“十一五”倍增发展, 也为建设湖滨名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该县大力发展旅游优势产业, 加快湖滨名城建设。全力推进以“古八景” (古堰首、古水街、古帆船、古楼阁、古寺庙、古船坞、古鱼市、古船闸) 为主体的湖滨风景区, 开工建设洪泽湖健康养生园一期工程, 打造沿洪泽湖大堤旅游开发的破题工程和精品力作。策应全市加快开发白马湖的战略定位, 扎实做好环白马湖大道洪泽段工程和沿路绿化景观, 完成退围还湖任务。
2、多渠道集聚人口, 增强发展活力
人口集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人口规模的快速扩张, 会给城市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活力。随着工业、旅游、商贸等产业规模的逐步扩大, 城市对各类劳动力的需求也会增加。要努力从三方面创造集聚人口的条件。一是从政策上, 按照加快推进城市化的要求, 对农村进城和外来打工人员落实各项城市居民待遇, 在就业、子女入学、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等方面与同城居民一视同仁。二是从措施上, 通过实施户籍改革, 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 打造区域高中教育品牌和职业技术教育基地, 吸引更多的外地人口、周边待业青年和务工人员来洪泽学习创业。三是从环境上, 积极营造良好的生态、创业和居住环境, 吸引县外各类人员在洪泽投资置业、购房定居。
该县依据县域面积小、人口少的情况, 在全省率先实行“让农村学生全部进城的办学思想”, 并做好相应的安全和减负工作, 该县还积极扶持建筑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有效促进了人口集聚效应, 增强了城市发展活力。
3、加快城市文化建设, 提升城市文化层次及文化内涵
城市文化是城市人文的重要标志。洪泽县作为09年和10年连续两年荣获“中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县”, 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及文化层次尤为迫切。要以建设文化强县为目标, 整合文化资源, 发展具有特点的文化事业, 精心打造文化品牌, 发展壮大文化产业, 增强城市文化底蕴。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和出精品的要求, 在县城建设一批特色鲜明、风格各异, 布局合理的重要文化设施, 以及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文化景观。
该县通过洪泽湖文化广场大学堂等载体形式, 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采取培训教育、活动引导、典型示范等措施, 着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倡导现代、文明、清洁、安全的市风民风, 培育环境优美、秩序优良和服务优质的城市内涵。
4、改善人居环境, 建设生态洪泽
洪泽县坚持“环境立县、生态富民”战略, 全力推进国家级生态县的创建工作, 确保2013年建成国家级生态县, 打造倍加幸福、令人向往的湖滨园林城市。到2015年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让全县人民共享“一波碧水、一片蓝天、一地绿色”。
为了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 该县着力推进三项工作:一是严格执行环保前置审查制度, 对新上项目进行充分的环境论证, 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二是进一步推进淮河流域污染防治工作, 按照年度目标要求, 落实责任, 倒排进度, 集中精力抓好治污工程建设。三是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工作, 采取最严格的措施保障城乡饮用水源安全, 对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企业, 该迁则迁, 该关则关, 绝不迁就。
5、统筹城乡发展, 调优三产结构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促进了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同样, 调优三产结构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十一五”期间, 洪泽县实现了经济结构的转型跨越,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十五”末的27.2:38.2:34.6调整到17.3:45.5:37.2, 二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了9.9个百分点。该县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 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 促进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转变。为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将环境污染大的企业搬迁出城区, 或实行关闭、转产, 并要求污染大户, 采取措施, 切实减少污染。低效、污染大的企业明显减少, 在优化环境、优化工业产业结构的同时, 为城市的服务业腾出了发展空间。环保工程的启动, 极大地改善了城市面貌、环境, 使该县逐步朝向最适宜居住和创业的城市发展目标迈进, 洪泽县作为“中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县”的幅射力、吸引力明显增强, 推动了该县交通、贸易、餐饮、旅游等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
一产结构转高。高效种植面积19万亩, 占比达39.6%, 其中芡实种植面积突破2万亩, 居全省第一;高效渔业面积7.83万亩, 占比达58%。成为全省首家无公害农产品和水产品产地整体认定县, 通过认定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28个、水产品30个、畜产品7个, “洪泽湖大闸蟹”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定。尤须关注的是:总投资56亿元的洪泽湖健康养生园等项目的实施, 将进一步推动“三农”发展模式的变革创新。
二产结构转优。今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1亿元, 是“十五”末的3倍;工业用电在全市首家超过10亿度, 达到11亿度。亿元企业、列统企业总数分别达到34家和239家, 列统企业销售收入218亿元、利税20亿元, 分别是“十五”末的6.1倍和4.8倍, 分别占全部工业的89%和87%。省级经济开发区成为“百亿园区”, 综合考评连续三年居全市第一。尤为关键的是:高新技术产业洼地崛起, 产值占比达到16.8%, 安芯软件产业园被批准为省级软件园, 并在香港成功上市, 成为苏北首家在H股上市的软件企业。建成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院士工作站2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4个, 安芯软件、密胺和航天新材料、压能发电新能源等一批新兴产业的加快发展, 将进一步带动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加速转变。
三产结构转新。为满足工业化快速推进的市场需求, 积极发展物流业、金融业等服务业, 不断做大规模, 提高档次, 形成优势。以经济开发区、水产批发大市场为中心, 大力发展以粮食、水产、建材、岩盐、机械等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业。加快金融生态县建设, 推进金融服务业发展, 努力为企业、为经营户提供更多、更便捷的金融产品。以高新技术产业园、省级软件园为中心, 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服务企业, 大力发展与其配套的研发设计、科技服务、展示交易、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适应消费结构升级, 积极发展商贸服务、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社区物业、文化娱乐、养老健身等生活性服务业。
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更新城市创建理念, 创新城市管理, 提升城市品位, 注重加强对城市的综合治理,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市场环境和治安环境, 是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 开展城市创建的必由之路。
创新型经济提升城市价值 篇11
关键词:西安,城市创新能力,制度创新,技术创新
近年来, 城市创新能力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意义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今天, 创新是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 城市创新能力是决定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现代创新理论认为:创新能力是在创新过程中, 在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基础上, 不断地将知识、技术、信息等要素纳入社会生产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能力。这种关于城市创新的观点, 实际上延续了创新理论发展史上片面强调技术创新作用的局面, 有所偏废。我国多年经济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 其创新能力是对该城市技术、制度发展状况的综合反映, 各区域政府作为制度创新的主体, 在创新环节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西安城市创新能力现有评价
一是城市竞争力研究专家倪鹏飞对西安的评价。倪鹏飞指出:西安是西北五省区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 高等教育发达, 科技人才荟萃, 人力资源未来潜力大;在重大尖端技术、高效技术方面创造出许多全国第一, 是国家航天、航空、兵器等方面的重要科研、生产基地, 国防科技产业在国内城市中最具竞争力, 科研院所众多, 尖端科技成果丰硕, 被誉为中国西部的科学城, 其综合科技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 居全国各大城市前列, 但其科技转化能力不强。
二是《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对西安的评价。《蓝皮书》中的结论:西安目前的综合竞争力处于下游水平, 排名第35位。西安市各类专业人才数量充足, 知识创新能力是其维持综合竞争力优势的重要因素;科技竞争力在全国名列第七, 拥有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有利条件;文化竞争力很弱, 需要解放思想、鼓励创业精神和重商意识;制度竞争力有明显的劣势, 管理制度与其他多数城市相比显得僵化, 与体制较活、发展较快的沿海城市相比在科技成果应用方面没有优势。
二、西安城市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就是不断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 而影响城市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就是在创新观念的基础上, 进行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所以, 分析西安技术创新能力和制度创新能力, 是提升西安城市创新能力, 发展西安城市经济的关键所在。
(一) 西安城市创新能力提升的技术性因素。
从以上评价结果可知:西安高校、科研院所多, 科技人才云集, 具备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有利条件, 但与全国其他城市比较, 其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主要是因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不力, 科技成果应用和转化能力不强。
1、成果转化项目较好, 但资金不足, 使之不能迅速转化, 不能达到应有的规模和效益。
西安科技财力投入不足, 再加上企业本身的经济状况不好, 又没有好的创新政策, 吸引不来国内外更多的资金用于企业技术创新和创新技术成果转化, 必然最终导致西安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2、科技成果需求依然不足, 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高。
同时, 技术创新是一项能够获得垄断利润但复杂而颇具风险的工程, 由于市场各供需企业主体风险意识过重, 使成果生产方与需求方难以长期合作, 实现双赢目标。
3、科技资源结构和配置不合理。
西安大部分科技人员集中在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 而真正从事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的人才较少, 更缺乏将技术和市场紧密结合的企业家资源。另外, 西安的国防工业比较密集, 虽然这些企业和院所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开发能力比较强, 但他们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度不高, 无法对西安的整体经济增长产生重要的拉动作用。
4、中介组织不健全, 专业化程度不够。
中介机构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具有“桥梁”的作用。但由于缺乏既懂专业知识和生产经营, 又懂法律法规和谈判技巧的复合型中介经理人, 造成公共研究机构和产业双方对于中介机构缺乏信任感, 加之转化双方从各自利益的考虑, 使在成果转化过程中中介机构的参与程度较低, 没有很好地发挥其作用。
(二) 西安城市创新能力提升的制度性因素。
西安科技资源转化困难都直接表现为资金短缺等因素, 而在其背后却是激励的缺乏和资源配置的非优化, 科研机构和企业缺乏动力和制度条件进行相互结合, 造成这种状况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制度性因素的制约。
1、政府对科技的支持力度不够。
西安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不够表现在:一是思想重视不够。人是由思想观念所支配的, 思想不重视就很难有行动的支持, 观念不创新, 就很难有技术和制度的创新;二是资金支持不够。近几年, 西安市政府对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及发达城市, 与科技大省地位很不相称, 财政对科技创新投资不够, 科技经费筹集渠道少, 企业科技创新融资困难;三是政策倾斜不够。政策是政府干预经济的有力工具, 西安市政府在制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市场化相关政策方面存在政策手段单一、政策执行部门多且相互缺乏协调和创新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西安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有利于促进创新的优惠、宽松的政策体系。
2、政府对科技创新的参与程度不够。
技术创新是一项复杂而颇具风险的工程, 技术创新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政府更多地参与进去, 对其注入信心, 确保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和成果的转化。然而, 对于西安市的各级政府来说, 普遍认为创新的主体是企业, 创新是企业的事情, 对企业的创新活动没有切实起到参与、引导和监管的作用。政府对企业的监管应着重于树立服务意识, 为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空间, 在市场经济发展信心不足的情况下, 更应该切实参与到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 给经济发展注入政府这股强劲的信心力量, 然而这点在西安政府部门目前的管理中是较为缺乏的。
三、提升西安城市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有位美国学者曾说过, 决定一个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状况的主要因素, 不在于新技术发明的多少, 而在于它的制度安排是否有利于发挥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制约西安城市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是技术因素和制度因素, 而造成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能力不强, 西安科技创新能力较低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西安的制度创新能力不强, 寻求一种非市场激励来弥补市场激励的不足和缺陷对增强西安科技创新优势、提升西安城市创新能力, 从而使得西安城市经济再上新台阶尤为关键。
(一) 营造城市创新氛围, 提高政府创新意识。
第一, 强调创新氛围建设的重要性。在市场经济体系下, 衡量地方政府工作不是看其制定多少计划和给予多少干预, 而是看其是否创造了一个有利于企业创新的氛围。政府毕竟不是企业家, 他远离市场, 不可能直接指导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政府职能调整的关键就是从依赖计划转向创造创新氛围来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第二, 强化政府创新意识的提高。提高政府创新意识要注意两点: (1) 思想要“超前”。思想的超前解放才能形成时间上的比较竞争优势。知识经济是一种时间经济, 哪个城市在时间上掌握了主动, 就能在发展上掌握主动权。 (2) 政策要“超前”。在不违背国家或上级政策的基础上, 要善于把上级精神和城市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制定符合市场行情、灵活多变的超前政策。
(二) 加强制度创新, 加大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力度和微观参与程度。
一方面城市制度创新能力不强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当地政府财政对科技的支持力度不够。《竞争力:中国十七个城市点评》分析表明, 西安需要大力加强各类基础设施建设, 消除经济发展和竞争力提高的制约因素, 但要扩大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创业环境, 就要增加投资。政府应该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资力度, 构建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区, 吸引优良企业的技术和资金入住, 为西安经济的发展做贡献;另一方面技术创新既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源泉, 又是一项耗资多而颇具风险的工程。因此, 技术创新系统的正常运行及其创新结果的市场化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并参与其中。政府有关部门对于较好的高新技术创新方案及其成果推广在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还应为其注入信心, 积极参与到地区技术创新活动中, 成为技术市场的建立者、参与者和维护者。政府不应只是给资金、给土地, 政府还应真正参与地区创新活动, 也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地对技术创新活动进行引导和监管, 从而及时发现问题, 调整技术创新方向, 同时也为切实可行的技术创新政策的出台奠定了实践基础。在新的创新系统中, 必须由政府引导, 建设一批行业共性技术的开发基地, 鼓励应用开发型科研院所进入企业或改制为企业, 加强西安市众多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与政府的联系, 优化资源配置, 促进产、学、研、官的多种形式结合, 为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服务。
(三) 加强制度创新, 强化政府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宏观政策引导
1、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与发展。
技术转让、成果推广、人才交流、科技协作、创业服务等中介机构的存在可节约交易成本, 加快高新技术的开发、转让和应用。为推动陕西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政府需要大力培育和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业, 引导其将科技成果转化作为重点, 提高其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的服务能力, 形成适应城市运作、符合地方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的常规业务、特色业务, 培育一批管理规范、服务优良、市场竞争力强的骨干科技中介机构, 完善和提升科技服务体系, 为建立城市科技创新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同时, 政府要采取多种方式促进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 对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重大贡献的科技中介机构, 可提供相关优惠政策;对科技成果转化中做出贡献的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对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大学科技园一定期限内免征相关税费等。
2、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的产生与成长。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实际上就是改革意义的“制度创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有助于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对欠发达地区而言, 单依靠市场和企业自发的力量无法形成足够的集群, 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作用不可缺少。西安市政府应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 打破阻碍技术创新的各种政策障碍, 在与市场协同作战中, 真正发挥其对市场的牵引作用, 依靠高新技术的诞生及其产业化使西安城市经济再上新台阶。具体可从科技发展所需的资金和人才要素入手, 促使国内外优良资金和先进技术在西安入住, 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集聚西安开展创业;积极引进高科技型企业, 加快与西安现有企业的嫁接, 实现两者优势互补, 在较短的时间内, 以制度创新助推技术创新, 提升西安城市创新能力, 从而推动西安城市经济不断发展。
总之, 为了提升西安城市创新能力, 必须在提高政府创新意识的基础上, 不断增加西安城市创新能力提升所需的技术研发资金投入力度和技术创新活动的参与程度, 为企业不断进行高新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紧密结合, 以制度创新推动技术创新, 只有这种良性的创新结构形成了, 西安城市创新能力才能提升, 西安城市经济才能获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彦东.西部地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 2003.4.
[2]谭思明.强化科技与产业结合提升城市创新能力[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04.2.
[3]朱传耿.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城市创新[J].经济论坛, 2001.2.
[4]邱成利.制度创新与产业集聚的关系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01.9.
[5]倪鹏飞.竞争力:中国十七个城市点评[J].理论参考, 2002.7.
[6]胡宝娣.中西部地区区域创新能力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