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城市管理(通用8篇)
创新型城市管理 篇1
创新城市管理方式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时下,不论是“城管上街撕福字”还是“城管遭老太刺喉”,不论是“城管冲起飞踹老人”还是“城管围殴女商户”,不论是“大学生拍城管被打”还是“城管围殴退伍老兵”,无一不折射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管理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如果不对城市管理方式予以创新,不仅会给城市的和谐稳定带来威胁,还会对政府执政能力带来考验,意义重大而深远。可见,创新城市管理方式、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迫在眉睫!
规范化管理是依据。规范化管理不仅体现在政策规定的规范化,也体现在管理方式的多样化、人性化与科学化。一方面,责任部门需要建立健全在城市管理中的相关政策与规定,完善操作细节,使执法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为执法行为的合法性提供依据。另一方面,相关执行部门应创新管理方式,提倡管理的人性化与科学化,注意合理变通,提高执法的灵活性,实现管理方式多样化。
转变管理理念是关键。“管理理念”指管理在理性方面的概念,而管理理念的转变意指对管理的进一步认识,换而言之,是对管理的重新定义,实质是政府管理能力与水平不断提升的彰显。因此,负责任的政府在管理过程中应注重管理理念的转变,学会变“管理”为“服务”,应多做服务,进而达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终极管理目标。
宣传教育是保障。一方面,对执法人员开展定期培训,提升其服务意识、服务水平与文明素质,使其真正做到科学执法、人性执法。另一方面,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横幅等方式对民众进行广泛宣传,使其在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中提升自身的文明意识与文明素质。
强化监督是补充。首先,执法人员应增强自律性,自觉进行自我监督,并主动接受其他监督。其次,监管部门应充分履行自身监管职责,加强对执法者的执法监督,并通过设立监督举报热线电话等形式畅通监督渠道,引入媒体与百姓监督。最后,媒体与群众应充分行使监督权,加强对执法人员执法随意、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的监督力度,促使执行人员向执法合法化、科学化与人性化迈进!
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管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对城市管理方式不断进行创新,城市管理水平才能得到质的提升,城市的和谐稳定与政府的公信力也才能得到根本保证!
创新型城市管理 篇2
1.1 市场经济是城市经营模式产生的前提条件
经营是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 城市经营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计划经济下, 对于城市的治理方式只有城市管理, 并不存在城市经营。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 城市不再仅仅是经济活动的舞台, 而成为一个能够主动实现自身价值的独立经济体。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城市经营创造了前提条件。
1.2 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城市之间的竞争不断升级加剧, 越来越多的城市政府开始像经营企业那样经营城市。在计划经济时代, 在城市间不存在竞争的情况下, 只讲生产, 不谈经济, 城市之间并不存在这种商业上的竞争, 也就不存在城市经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 城市的发展都面临着竞争的威胁。为了在竞争中求发展, 进行企业化的经营运作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1.3 城市化的加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从1990年至2003年我国城市化水平由18.96%上升到37%。人口和产业向城市的迅速集中使得城市基础设施成为了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面对城市建设的历史欠帐和对城市基础设施的高昂需求, 在财政资金短缺的情况下, 如何解决城建资金短缺成为每个城市政府必须面对的棘手问题。为了拓展城市建设的资金来源, 一些城市政府尝试运用市场经济手段, 以经营城市的理念对城市的资产进行重组、营运, 以挖掘这些资源潜力形成的收益来支持城市建设的滚动发展。
1.4 生产要素的稀缺性和流动性
城市要发展, 各种生产要素是不可或缺的, 在当今的社会中, 地区 (城市) 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高级生产要素, 如资金、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和技术和研发, 但这些高级的生产要素是有限的, 而且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因而, 城市要发展, 就必须获取竞争中的有限资源。生产要素的稀缺性、流动性使得城市经营成为必要, 这是导致城市经营的经济原因。随着中国加人WTO, 会有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入, 同时, 国内资本的流动性也进一步加强, 城市之间为了争取到更多的高级生产要素, 竞争会愈加激烈, 因而对城市的经营愈显重要。
2 现阶段城市经营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以资金导向的城市经营模式
从根本上说, 资金导向的经营城市方式没有处理好城市短期建设扩容与长期规划发展的关系。重视城市建设资金筹措的短期利益, 而忽视了城市在土地、空间、文化等城市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忽视了服务于城市功能的城市环境对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综合性要求, 忽视了城市资源经营对于城市功能优化与提升的作用。资金导向的经营城市思路使城市规划、发展和管理以及经营本身面临着诸多的矛盾, 并已构成了“当前经营城市的基本矛盾”, 而在根本上, 这些问题恰恰是资金导向的城市经营观在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实践中运用的必然结果。
2.2 城市经营就是要城市化
城市经营的内容就是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和城市功能的建设与强化。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不仅需要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提供剩余人口, 还需要非农产业提供就业岗位, 也需要城市的发展提供空间和设施, 而这不应该是城市经营的主要内容。现代经济中的城市功能是指城市作为市场中心、信息中心、服务中心和管理中心等要素市场的中心功能。鉴于城市设施建设资金严重不足, 这就要求通过城市经营提供资金和各种能量的支持。但是, 如果将城市经营的内涵仅仅定义在城市建设资金的筹集和投入的市场化运作上, 则可能产生误导。
2.3 经营城市就是经营土地
土地是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的载体, 土地供应状况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空间、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因而某些地方城市经营首先强调的是搞好城市国有土地资本运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围绕城市经营战略, 政府以土地所有者代表的身份, 用经营手段运作土地资本, 以实现整个城市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土地资本效益的最大化。地方政府以土地作为经营的主要客体来获得经营建设资金, 获得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这就难免以牺牲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 忽略了城市经营更为重要的内容。按照这种理论以不可再生资源的经营与炒作换来的是房地产的投机和城市经济的泡沫, 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后果。
3 推行城市经营需要在城市管理方面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创新
3.1 加快建立与健全适应城市经营的政府管理组织架构
政府部门组织架构必须适应城市政府职能的实现。通过合理界定城市经营的范围, 建立起完善的政府退出机制。在功能导向条件下, 政府在经营城市中的职能是政府从市场和企业能够经营的领域逐步退出, 重新调整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建立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 把原来由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经济活动的政企关系, 调整为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间接调控关系。妥善解决城市政府在城市经营中的“越位”现象。同时, 通过重新架构政府管理组织, 理顺各职能部门的关系, 改变城市政府在城市经营中的“错位”与“缺位”的现实, 从制度上保证与提升城市政府经营城市的能力。
3.2 加大城市财政体制改革的力度, 为城市经营提供资金保障。
在构建合理的城市政府管理组织, 明确各职能部门的事权后, 就得对城市的财政资金进行合理的划分, 实现各职能部门事权财权的统一。但是, 由于城市的财政资金有限, 很难满足各职能部门的需要。因此, 笔者认为城市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作为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融资工具的市政债券上, 积极推行市政债券的发行。市政债券作为地方政府包括城市政府发行的用于地方基础设施融资的主要工具, 在西方国家已有100多年历史, 并已成为债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我国市政债券的发行是不允许的, 我国《预算法》明确规定地方财政不许有赤字, 也不许举债。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旺盛需求和城市政府的一定财权与事权的获得对市政债券的发行提出了要求。另外, 巨额的居民储蓄所蕴藏的巨大的投资需求也给市政债券的发行提供了资金支持, 这表明发行市政债券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因此, 应该及时修改相关法规, 准许城市发行市政债券以进一步拓展城市建设的筹资渠道。鉴于我国的具体情况, 可先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城市进行试点, 待时机成熟后再逐渐推广。
3.3
大力发展非政府组织、非赢利部门和社会团体, 加强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城市郊区的村民管理委员会管理的区建设, 给予公众参与城市经营的机会, 提高公众在城市经营中的参与程度。
参考文献
[1]王茜茹.城市政府运营理念分析与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4, (20) .
[2]洪银兴, 周诚君.城市经营和城市政府的改革[J].管理世界, 2003, (8) .
黄石:创新城市管理新理念 篇3
一、用新理念促进城市管理提档升级
(一)用“大城管”的理念推进环境综合整治
众所周知,“脏、乱、差”既是城市易发的通病,也是难治的顽症,像“牛皮癣”一样粘连在城市肢腿上让人难受。城管人对这一顽疾在孜孜不倦地治理,但效果还是难以达到市民群众要求的期望值。究其原因,关键是一些城区本身存在先天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因受地域限制,出现停车场规划改造难、农贸市场规划建设难、流动摊贩治理规划疏导难,这“三难”从根本上抑制了综合整治的效果;另一方面,繁华地段都集中在老城区,拥堵不堪的老城区越繁华越聚集人,越聚集人车辆越多,是谓车水马龙管控难,且愈演愈烈,恶性循环。由此观之,城市综合治理已势在必行。
(二)用文化创意实施景观工程扮美城市
城市仅仅保持整洁还不够,力求美观优雅才是目标。要将文化理念引入到城建城管工作中,科学合理地实施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与建设,让城市美起来,更具文化创意,使城市的每一个平凡角落都逐步成为爽心悦目的亮点。一是要精雕细刻,将有条件的主次干道进行科学乔装打扮,实施美化绿化工程;二是增添色彩,对市区各大天桥进行绿化,形成空中“绿色走廊”;三是精心规划,将黄石的矿冶文化、人文景观复制到磁湖周边沿岸,浓缩成诸多景点,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大磁湖公园”,形成江南明珠的实体要件;四是工地管治,全方位落实城区内各建设工地文明施工,美化工地围墙,为枯燥扰民的工地补上靓丽的容妆,注入文化元素,使整座城市变得更加亲切美观。
(三)进行一场思想革命以变革旧的行为陋习
乱丢乱扔、乱堆乱洒、乱停乱放、乱穿马路、随地吐痰这些不文明习惯,久治不愈。如果环境变好了,市民素质却不能同步提高,则仍然不是理想的城市环境。开展“城管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单位,发动全民理解城管、参与城管、支持城管工作。一是要编写“城管教材”进课堂,将城管文化作为学校的教学内容,让孩子们有一个文明的社会角色起点;二是在城市社区实施城管文化教育,发动社区居民像胜阳港772楼栋居民一样自觉管好楼栋、管好社区,维护社区秩序;三是实施单位包保教育,特别是机关单位要带头开展干部职工教育,引导职工摒弃“四乱”行为,革除旧的行为陋习,倡导文明新风。
二、“城管革命”破解城市管理顽症
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黄石市城市管理部门强力推进“春雨行动”三大“城管革命”,破解城市管理顽症,全面提升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塑造整洁、有序、文明的城市新形象。
(一)作风革命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强对执法队伍的仪容仪表、行为规范和执法过程的督察、检查考评、考核等活动,塑造阳光操作、清廉执法的城管执法队伍新形象。
把“严格管理、严格教育、严肃风纪、严格监督”贯彻于执法管理的全过程,在执法过程中严格按照定程序实施,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完善督察制度,落实执法责任制、倒查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定期开展考评、考核工作。严格制度管人,规范城管执法人员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按照打造一支准军事化城管执法队伍的标准,强化城管执法队伍的军事体能训练。全面实施城管执法政务公开,公开执法依据、处罚依据、处罚标准、执法程序、执法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二)机制革命
努力构建科学规范、高效顺畅,具有黄石特色的城市管理新模式,推进城市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完善整体联动实行清晰、严格的责任制,创新考评奖惩机制,建立发现处置机制,落实投入保障机制,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
创新“全覆盖”管理机制。强化属地管理责任。按照责权统一的原则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五级联动”的要求,形成以市为核心、区为重点、街道为基础、社区为配合的管理模式。根据黄石的城市特点,针对城市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全面实施城市管理的延伸。从主次干道向居民区和老旧社区延伸。建设完善了居民区和老旧社区道路、排水、绿化等一批基础设施,切实解决居民社区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实现城市管理了真正意义的“全覆盖”。
创新“样板式”管理机制。按照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和“美好示范路”创建中的市容管理标准和要求,认真总结提升一批城市管理工作“样板路”、“样板岗”样板模式,及时在全市执法系统学习推广、在全局系统形成赶学样板的热潮。
创新“疏导式”管理机制。按照疏堵结合的要求,全面实施疏导式管理。对全市夜市、地菜自产自销等各类临时经营业主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按“三有、四不、五统一”标准要求,科学合理设置一批疏导点,有效化解城市管理难题,建立占道经营长效管理机制。
(三)专题革命
将破解城市管理种种难题与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破解城市管理顽症,全面提升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塑造整洁、有序、文明的城市新形象。
着力实施“五边三化”工程。坚持建设生态城市为主线,全面加强城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加大投入,突出抓好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乡垃圾收运系统,积极稳妥推进保洁作业市场化。全面加强路面抛洒和清扫保洁工作,探索“门前三包”管理者和管理对象双向承诺制。
着力实施城市管理疏导工程。对广大市民急难盼需的城市管理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因势利导,制定可行方案,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摊群治理规划,实行分类治理。推进疏堵结合,解决一大批城市弱势群体生存空间问题,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疏导区。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结合该市实际,按照“三有”(有防污染措施,有垃圾收集容器,有专人负责卫生)、“四不”(不影响市容、不影响交通、不损坏公共设施、不扰民)、“五统一”(统一经营地点、统一经营时间、统一经营设施、统一经营标识、统一经营标牌)的标准建设便民市场,从根本上解决执法冲突、影响市容环境和餐饮卫生等问题。
三、构筑和谐城管文化
城市管理工作既复杂而又简单,需要城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有效沟通,需要运用法治方式推进城市管理,需要更加注重人文管理。
(一)加大宣传引导力度
城管部门要坦诚面对媒体,及时公布信息,实现良性互动。对媒体和公众而言,最重要的是做到客观公正,通过采取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市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进一步培育广大市民的城市意识,激发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支持、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力打造“全民城管”,实现由过去部门办城管走向全民办城管的跨越,形成“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人人都是城管人”良好全民参与的城市管理氛围。
(二)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化解矛盾
更加注重发展理念,注重以发展的理念推进城市管理。用管长远的方式化解矛盾,用根治的方法解决城管问题,用发展的思路做好做活城市管理工作。随着法制化进程加深,城市管理的法制化必然成为城市管理模式的重中之重。由于法制有强制性、规范性和稳定作用,它能起到行政手段、经济方法起不到的特殊作用。城市管理涉及面广,许多内容交织交叉,需要运用法律的手段加以规范,通过制订全国性或地方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明晰城市管理各部门的职责、权限与范围。
(三)更加注重人文管理
城市管理工作既复杂而又简单。所谓复杂,它需市民人人参与,共同管理城市,无一刻之闲,是一项社会工程;所谓简单,它就是解决好与人人息息相关的生活、工作住行环境问题,力求市民住得舒适、行得方便,拥有美好的幸福感。要处理好这一复杂而又简单的城管问题,就要形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辅相成、相互协调、相互合作、互促互补的关系,就要加强现代管理意识和人文精神的管理、人性化的管理,依靠思想文化的灌输,价值观念的认同,感情的互动和良好风气的熏陶,打造和谐城管文化,共建和谐城市环境。
城市管理经验创新亮点交流 篇4
20*年-20*年*在总结过去城市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以“最彻底的体制改革+最严格的督考制度”为主线,率先探索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以执法体制改革为核心,强化“大城管”建设,体制机制持续优化
(一)综合设置机构。
根据中央《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精神,*于20*年4月成立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与*城市市容环境管理局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具有独立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属正科级行政单位,核定编制*人。同时,将市容环境卫生、规划、绿化、市政、环保、市场监管、交通、房产、物业9方面的行政管理职能和处罚权纳入综合执法局实施统一监督执法,构建了有机统一大城管体制格局。
(二)明确主管部门。按照“区级管总、上下联动、无缝密合”的工作思路,结合职能交叉、多头管理、协调不畅等实际,成立由区zf区长任主任的城乡综合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城管委),对城乡综合管理工作进行统筹部署、组织协调和督查考核。
同时,将属地镇街、住建、城管、公安、环保、安监、交警以及水热电气讯等42个企(事)业单位一并纳入城管委成员单位,实施统一调度、综合执法,确立了“资源整合、全责明晰、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综合执法体制格局。
(三)统一职权明晰。
按照中央《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发〔20*〕37号)、自治区《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内党发〔20*〕10号)和*市《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厅发〔20*〕15号)精神,对城乡综合管理职能进行再梳理、再明晰、再确定,重新核实城市河道倾倒废弃物垃圾、违规取土查处和燃放烟花爆竹污染等职能*项,并同步纳入综合执法,执法范围增至*项。(四)完善制度标准。
为进一步推动城乡综合管理工作规范化、精细化、长效化,按照“传导压力,封闭责任”的原则,研究制定了《*城乡综合管理工作考评制度》(以下简称考评制度),同步配套了《城乡综合管理考评标准》《*网格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城乡综合管理考评工作实施细则》《“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等19项考评制度和实施方案。新的考评制度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工作重点,将考评内容分为“六个零容忍”“十个严管理”和常规综合执法工作3个层次,以日常巡查、属地自查、对调互查、专项检查、追踪督查并用的方式,对主体镇街和相关责任部门进行“双轨制”考评,实施加分扣分制,评分上不封顶,下不封底,考评全程留痕。同时,建立通报批评、领导约谈、离岗培训、组织调整和一票双查等追责机制,实行考评小组、纪检监察、组织部门三头跟进监督、三头及时追责,倒逼责任担当。
(五)推进网格管理。
按照“机制到网格、人员到网格、责任到网格、处置到网格、奖惩到网格”的工作思路,科学划分网格单元,将全区划分为管理、责任、区域、单元四级网格监管体系。同时,将属地镇街、交通、安全生产、林业、住建、城管、环保、公安、市场监管、交警、国土等27个职能部门纳入网格管理。通过明确网格管理对象、区域、标准和责任人,实施常态化、精细化、制度化管理,实现执法全覆盖、无重叠、无交叉。
(六)下移执法重心。
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工作思路,立足基层,探索镇街行政执法新机制,充分发挥基层执法功能,将城管执法力量下沉到镇街,实施属地一级执法,镇街执法大队作为区综合执法局派驻机构,在镇街领导下以执法局名义开展城乡综合管理与执法工作,业务上接受区综合执法局指导。同时,将环卫保洁和市政设施上划至区综合执法局统筹,形成了“管理执法属地化、环卫保洁统一化、市政设施一体化”的工作新模式。(七)科学配置力量。
结合城区常住人口、面积和管理等实际,通过zf购买服务的方式招聘550名城管协管员和160名自行车协管员,纳入网格管理并同步配套相应设备、车辆。同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年均拨付拆违拆临、垃圾清运、宣传、日常等经费2000万元,并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二、以城管难点突破为抓手,推进难点顽疾“大攻坚”,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一)开展“百日攻坚”。
围绕“脏、乱、堵”等群众关注、领导重视的城市管理难题,按照“层层递进、把脉问诊”的工作思路,在保障日常执法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百日攻坚”行动。一是户外广告、牌匾和建筑外立面改造整治行动。
按照“拆除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的工作思路,拆除违规设置的户外广告、牌匾和建筑外立面800余处。同步对赤锡路、钓鱼台路、商业步行街和万达广场等重点区域进行合理规划,统一标准,规范设置。二是乱贴乱画专项整治行动。
坚持“标本兼治”,按照“全覆盖、无死角、无盲区”的工作思路,清理整治各类乱贴乱画2万余处。排查各类乱贴乱画号码1万余个,同步利用追呼系统给予警告。三是马路市场整治提升行动。
再次优化整合既有马路市场,取缔市场间距短、造成交通堵塞的马路市场*处。同时,充分发挥第三方监管机制,印制马路市场摊位证500份并同步实施“门前三包”,进一步推动马路市场有序运营。四是无序经营专项整治行动。
按照“全区一体、整体联动”的工作思路,不给无序经营者“打游击”的机会。发挥镇街执法联动作用,查处店外经营、游商散贩等不文明现象3万余个,实现退路进市、退路进店。五是停车秩序专项整治行动。
围绕“停车难、停车乱、管理弱”三大难题,重点整治乱停乱放、车头朝向不一致等车辆2.3万余辆。同时,加大对违规停车行为的规范引导和处罚力度,真正让文明出行成为自觉。(二)实施“五大行动”。
一是重点区域专项整治行动。对万达广场、万悦广场、维多利广场、站前广场等重点区域,实施全天候执法、全方位整治,并不定期开展“回头看”,有效遏制反弹。累计拆除各类违法建筑4700余平方米、违规户外广告和牌匾*余块,修复道路4公里,新增改造绿地8.3万平方米。二是示范街路打造行动。
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要求,按照“五横三纵”的规划布局,对解放街、钢铁街、长青街、哈达街、三道街和昭乌达路、火花路、清河路,实施规范管理标准化、综合执法常态化、环境秩序一体化,严控店外经营、游商散贩等不文明现象,以此为突破口,实现以点扩面。三是露天烧烤专项整治行动。
按照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取缔煤炭店外烧烤170余个,在未开展集中行动的情况下,通过常态化治理,遏制反弹,有效节省了执法成本和人力资源。同时,按照“疏堵结合、统一管理、提档升级”的工作思路,对花园胡同等各类夜间小吃摊点实施“加减法”,即:增加景观化元素,减量优化摊点布局,实施制式、服装、规划“三统一”式管理,得到社会各界点赞。四是马路市场专项整治行动。
按照“规范、减量、优化”的原则,对马路市场进行分类、摸排、整顿,通过人性化布点,科学化整合,标准化管理,各类马路市场由74个整合至*个。五是废品回收站整治行动。配合废旧品回收站“退城进园”,压缩城区废品回收站生存空间,取缔中心城区无证废品回收站9家,查处整治乱堆垃圾、占道经营等废品回收站25家。(三)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力度。
围绕“垃圾围村”现象,结合市zf“清五堆”、“治五乱”工作要求基础上,结合当前*农村人居环境实际,集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大专项行动。一是开展农村清扫保洁行动。
配置完善垃圾收集设施240处,配备保洁员*人,实现了常态化清扫保洁。二是开展“五堆”清零行动。
对农村公共区域、周边旗县区接壤处、国有林地等区域的既有垃圾和堆放杂物进行拉网式排查,集中式清理,累积清理各类垃圾6000吨、各类杂物近万吨。同时,加强执法监管,引导垃圾规范排放,同步落实农村“门前三包”责任制。三是“五乱”整治行动。
实施“全天候、无缝隙”式执法,加大对乱堆乱放、乱排乱放、乱贴乱画、乱焚乱烧、乱摆摊点的打击力度,累积查处各类“五乱”现象1万处,整改率达到90%。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和引导村民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养成维护环境和爱护环境的行动自觉。四是开展违法建设整治行动。
累积拆除各类既有违法建筑2000平方米,违法设施500处,对新增违建当日发现、立即制止、当日查处。三、以服务品牌创建为导向,开展全民“大宣传”,城管形象全面提升
(一)塑造队伍形象。
组织开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树立城管队伍良好形象。持续加大执法队伍教育培训,组织参加各类培训10轮次,培训近300人次。创建城管执法队员全员执法档案管理系统,构建全体执法队员“学法、宣法、执法、案件评查、责任追究”五位一体综合评价体系,不断提升执法队员业务能力。进一步加强法制监督,定期开展行政处罚案卷和行政许可案卷检查,深入推进执法典型案例评析指导活动,规范执法行为。
(三)丰富宣传形式。积极推行“721”城市执法新模式(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实行城管“五进”(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服务新举措。开辟红山城管专题宣传专栏,提高居民的城市意识和文明素养。
高频率开展城市管理普法宣传,发放《城管综合执法须知》*万余份、《*城管报》*万余分,制作智慧城管、城管之歌等宣传片5部,在市、区级媒体报道各类行动50余次,进一步拉近与市民的距离,城管执法形象得到明显改善。
四、以提升智慧建设为目标,推动管理质效“大提升”,城区功能不断完善
一是依托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利用城乡巡查系统和微信城管通等智能感知设备及时了解城市管理问题、舆论社情和百姓需求,建立“巡查即监察、巡查即录入”工作模式,提升快速回应群众诉求的能力和应急管理的能力。
累计受理案件*万起,结案率98%,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受理投诉1.5万起,结案*万起,结案率93%,同比提高*个百分点。二是加快推进智能停车项目,已完成投资*万元,施划路侧及地上停车场泊车位*个,建成智能停车泊位*个,封闭停车场*处,违停探头*处,布放交警岗亭*座,现已具备使用条件。
创新城市管理促进社会和谐1 篇5
促进社会和谐
——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在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城市管理工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明确提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十一五”规划把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作为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温家宝同志曾经指出,要实现城市现代化,就必须着力提高管理水平。贾庆林同志在视察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时指出,东城区创造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很好。城市管理新模式有许多新东西值得总结,值得思考。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强城市管理,是与构建和谐社会联系在一起的。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同志充分肯定城市管理数字化符合信息化发展方向,要求我们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完善有关技术标准,从实际出发,逐步推广应用,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水平,改善公共服务质量。
按照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和中央领导同志的要求,建设部积极推动城市管理创新工作。十年来经历了从城市管理服务承诺制,到12319服务热线的推出;从12319服务热线普遍推行,到开始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试点;再到12319服务热线与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有机结合的发展阶段。这次会议是继去年在北京东城区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现场会之后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总结推广12319服务热线与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相结合的经验,更好地改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保持城市健康运行,促进社会和谐。
一、充分认识推动城市管理创新的重要作用
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完好和安全运行、城市环境卫生和市容市貌是城市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城市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推动城市管理创新,要坚持综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集成创新,实现实时、动态和精细管理,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政府公信力,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一)推动城市管理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
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城市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城市是一定区域经济、政治、文化、信息和服务中心,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以城市的基本信息流为基础,依靠法律、行政和技术等手段,确保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安全运行,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既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加强城市管理,改善公共服务质量也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条件。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安全运行是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现与城市应急管理系统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增强了城市政府抗灾减灾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当今的国际竞争大多表现为城市间的竞争。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依赖管理城市的理念、技术和体制创新。
(二)推动城市管理创新是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拓展和提升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功能的有效途径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是发挥城市功能的支持体系。提高城市功能离不开支持城市市政公用硬件体系和政策、制度、管理等软件体系。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相辅相成,形成服务功能的基础性特性。推行城市管理创新,通过科学管理的方法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和利用设施的功能和作用,形成优势互补,整体性强的效果,为人的活动提供高效服务,是拓展和提升城市功能的有效途径,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三)推动城市管理创新是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保障
城市管理创新为服务群众提供有效载体。建设系统承担着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责任,解决好群众的难事、急事,是建设系统的日常工作。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还有许多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事关切身利益的急事、难事、麻烦事。通过实行12319服务热线和数字化城市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为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群众关心的利益问题提供了可能,可以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处理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从而架起了城市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有利于实现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通过直接听取群众对城市管理、市政公用事业服务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并及时予以解决;对一时难以解决的,积极创造解决问题的条件,做好说服工作,有利于消除不和谐因素,有效解决群众关心的各种问题,疏导群众情绪,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推进了政务公开,也为群众监督政府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提供了便利。
二、继续总结和推广城市管理创新的新经验新做法
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国已有200个城市(区、县)开通了12319服务热线。去年以来,27个城市(城区)积极开展了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以解决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重点,整合管理、信息、技术资源,再造管理流程,推动数字化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改变过去“定性”管理为“定量”管理,变被动应对为主动服务。这些经验和做法,对于城市管理创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一些城市在试点中还结合实际进一步探索,创造出一些新的经验和做法,会上还将作介绍,值得继续总结和推广。
(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上海市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创新,从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出发,把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加强数字化管理工作列为政府工作重点。在总结卢湾、长宁两区试点经验基础上,对数字化城市管理进行统筹规划,总体设计,搭建城市管理信息平台,面向全市,条块结合,以区为单位,实现市、区两级平台互通联动,计划年内10个中心区全覆盖。同时城市管理信息平台预留与其他信息资源整合的接口。建立城市综合管理数据库,全市实行统一编码,涵盖市政道路、城市绿化、房屋建筑、市容环卫、公共交通等5大类84种设施设备基本概况和供水、燃气、物业等服务内容,32种动态管理事件的处置,逐步实现市、区、街道三级管理层面信息资源共享
(二)上下联动,创新机制
这是试点推广工作的基本经验。扬州市成立了由市政府领导任组长,市有关部门和各区等20个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市区两级城管资源,改变了市区分块管理、各自为战的被动局面。一些试点城市通过制度明确职责和分工,使管理专业部门之间、管理专项工作之间,市、区、街道各个管理层级之间,管理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形成互相支持、协同管理的机制。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监督评价体系,通过再造管理流程,依托信息技术,建立部件、事件信息处理流程,实时地、自动地监督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办事效率、质量,及时评价和公布对每个被考核对象的考核评价结果。提高了社会监督、专业监督、上级监督的效能,促进了相关部门自我监督机制的完善。
(三)数字化城市管理与12319热线相结合,提高服务水平
12319服务热线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建设系统对外服务品牌,成为接受投诉、求助受理的主渠道。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现了精细化、网格化、信息化、人性化的现代管理理念。上海、扬州等城市将数字化城管与12319服务热线通过一个平台整合,创建了12319服务热线与监督员采集的信息一同管理、一同立案、一同处置、一同监督、一同考评的闭环处理模式,实现了管理资源的“一体化联动”,建立了主动发现、及时解决、定量分析、综合评价的功能,促进了市民群众投诉问题的有效解决,扩大了广大群众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知晓和参与度,形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与12319服务热线相互补充、融合发展的格局,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管理模式的创新。
三、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切实抓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
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各地要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实现科学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上来,在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坚持“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方针,逐步扩大覆盖面,力争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
(一)各省(区、市)要做好规划和实施计划,全面部署,积极推进12319服务热线与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联动
要坚持稳步有序、统一标准、资源整合、因地制宜、产业运作的原则,认真做好试点推进计划,按照到“十一五”末,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或条件具备的县级市,全面实行的目标要求,认真组织好本行政区域内的推广工作。要坚持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及运行和12319服务热线设施的有机结合,把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作为优先考虑的课题,全面推进12319服务热线的同时,积极推进12319服务热线与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联动。要注意城市管理目标的有限性,管理和服务项目的拓展,应当考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当前,要结合建设部门更好地履行职责,在重点做好市政、市容、环卫、绿化等方面管理工作的同时,总结试点城市已经探索的经验,逐步将城乡规划实施监督、建筑工地管理、居民房屋产权登记管理、小区物业管理、综合防灾等纳入管理内容,继续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二)进一步完善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标准规范和各项制度
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要严格贯彻执行已经颁布的行业技术标准和技术指南。各试点城市依据建设部制订的数字化技术标准,结合本地实际编制的地方性实施细则,经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可以作为数字化城市管理行业标准的补充和细化,并作为制订和完善标准的依据。要重视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产业化推广。对试点城市研发的标准度高、通用性好、运行稳定的信息系统,要组织专家研究在其他城市直接采用或经过改造后采用的可行性。要结合各地试点经验和实践成果,对已经发布的标准规范建设部还将进行适时适度修订和完善。同时,还要研究完善各项配套制度。要注意城市管理系统的扩展性,为城市内部各区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系统联网留下接口。要适应新的工作格局、体制、机制、方法的要求,建立服务质量标准、效率标准、工作人员服务验收标准、服务行为规范、资金筹措和使用管理制度等配套制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提出法规或规章立法建议。
(三)加强领导,建立协调推进12319服务热线与数字化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
各级建设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会后要将这次会议精神向省级党委、政府作汇报,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要认真做各地城市党委和政府的工作,争取列入工作计划的安排,并组织实施。各地要按照部里统一部署和当地党委、政府的要求,整合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管理资源,使之成为有力的支撑力量,形成条块结合、协同工作的城市管理和服务网络。要结合社区建设,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发挥驻区单位、社区民间组织、物业管理机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积极作用,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要探索数字化城市管理与城市行政综合执法的关系。通过制度的科学设计,内部工作流程的合理设定,外部管理资源的有效利用,管理手段的综合运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来提高城市政府、各级建设部门、城市管理部门的整体执行力和治理能力。同时要妥善处理好与城市治安管理、人口管理、教育管理等其他专业管理的关系。要做好舆论引导和正面宣传,动员和吸引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同做好各项工作,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丁香创新城市社会管理 汇报材料 篇6
——丁香社区加强和创新城市社会管理提高人口和
计划生育公共服务水平汇报材料
丁香社区成立于2008年5月,辖区面积0.64平方公里。辖区现有住户3250户,人口10800人。其中育龄妇女3147人,已婚育龄妇女2043人,辖区内有安徽省旅游学校、皖安中学等多家单位和6个住宅小区。
社区成立以来,坚持“以人为本,用心服务,落实责任”的原则,严格管理,加强宣传,创新方式,用心服务,取得了较好成效,得到了居民认可和省市区计生部门领导的肯定,先后获得安徽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千(村)居示范、合肥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示范社区称号。
一、社区工作现状及优势
社区党委书记主要负责抓计生工作,形成分管领导具体抓,计生专干详细抓,网格员日常抓的全员抓、全面抓的机制和氛围。同时,有效发挥网格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现有阵地设施、积极推进多彩活动开展等,从基础工作、硬件保障、特色服务多方面入手,强化计生公共服务水平。
1、网格管理 计生先行
社区目前有工作人员15人,住宅小区6个,结合网格化管理这一新型社区管理模式,将辖区划分为12个网格,并由12名工作人员担任网格责任人,每个网格责任人平均管理470户左右。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行“网格管理 计生先行”机制,要求各网格责任人在日常入户、新建小区分房时,高度重视对计生服务对象的登记工作,同时注重信息登记一次性完成率,不重复打扰居民,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依托这一机制,在先后分房的丁香二期、金色明郡、南屏家园等小区,社区基础信息工作掌握率大大提高,重复劳动减少,社区与居民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柔和。
2、集中资源 高效利用
丁香社区服务中心自投入以来得到街道的关心与支持,共投入资金近200万元对一站式服务大厅、文化活动中心进行硬件完善。其中在服务大厅配备计生综合服务站,细化出三个功能区:430人口学校——承担知识培训、科学普及等,金宝贝书屋——为幼儿提供家庭乐园式场所,流动人口幸福家庭指导室——与流动人口沟通交流的贴心空间,针对不同群体提供不同种类的活动。同时依托辖区驻地单位蜀山区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南七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两大资源,积极与它们沟通联系,开展各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截至目前,已经为百余户家庭提供生殖健康讲座3次,婴幼儿饮食培训2次。
3、五彩卡片 粉色连心
丁香社区五彩连心卡特色做法一直受到省市区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并在中组部创先争优活动简报中进行了全文刊发。其中来自计生的粉色爱心卡是丁香广大育龄家庭非常贴心、实用的“通行证”。这张卡片主要为辖区育龄妇女提供免费妇科检查、适龄学童提供电脑培训等。同时在社区三楼的活动中心,还特别针对流动人口设立流动人口俱乐部。2400余册图书供居民免费借阅,5台电脑及视频设备供分别在异乡打工的亲人通过互联网“见”一面,缓解思念之情。
以上这三部分的工作均是社区目前工作的做法,下一步社区将加强和创新城市社会管理,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公共服务水平。主要目标及工作措施如下:
二、试点目标及主要措施
依托社区现有资源,丁香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方 向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热情 推出高效窗口服务
积极热情、高效便捷的窗口服务是社区每一名工作人员的宗旨,社区二楼的一站式服务大厅,为居民们提供了公开、便捷、温馨的办事环境。具体到计生本职工作来说,一是常住人口准生证办理,为在孕家庭提供一个温馨的办理流程;二是常住人口独生子女光荣证申领,为独生子女家庭提供一个快速的申领手续;三是流动人口孕检工作,为流动人口育龄妇女提供便捷的居住地管理优势等,均旨在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水平。
2、扎实创新 强化基层服务管理
在管理方式创新的同时,夯实基础工作,定期组织网格入户,每一位网格责任人摸底的信息都将及时报送计生平台操作员,并进行纸质交接,明确责任,最终实现辖区人口基础信息的全域全员管理。同时,注重入户时与居民的沟通方式,切忌态度强硬,应当细致耐心,且信息登记应一次完成,防止重复打扰。
3、真情相伴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创新城市管理工作方法探讨 篇7
思路决定出路, 理念决定工作水平, 因此, 在当今经济形势条件下, 城市管理者要结合工作实际, 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理念, 开创城市管理工作新局面。
一、树立科学理念, 提高群众满意度
一是要紧扣构建和谐社会主题, 树立科学理念, 提升城市包容度。倡导管理即服务的理念, 坚持疏堵结合, 以疏为主, 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以服务促管理。针对摊点管理、停车管理等日常城市管理难点, 实施摊群点自治管理, 在城区规划设置早餐点;开辟“自产瓜果销售绿色通道”, 设置自产自销瓜果销售点;合理设置停车泊位、协调启用社会地下停车场、设置自行车停放点;以有效化解管理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矛盾, 做到既方便群众, 又加强管理。
二是要倡导亲情执法的理念。把群众满意作为城市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充分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坚持教育和处罚相结合, 以教育为主, 对轻微违法行为和违反规定的下岗工人、残疾人、进城务工人员坚持零处罚, 重在教育。最大限度地体现城市的包容性, 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
三是倡导和谐城管的理念。开展“城管六进” (进学校、进社区、进工地、进机关、进商户、进家庭) 、“我为市容建言献策”和“我做一日城管”等城市管理互动活动, 提高公众参与度, 充分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与相对人进行沟通合作。以真诚的服务, 人性化的关怀, 博得群众的真心拥护, 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良性互动, 为城市管理工作的开展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创新管理体制, 完善城管执法体系
城市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面广, 必须加强制度建设, 理顺关系, 形成合力, 从体制上确保城市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一是建立高效的协调配合机制, 明确城市管理执法机构的职责权限, 规范与城市规划、园林、市政、环保、工商、公安交通等相关部门的职权关系。注重与各相关部门的协调联系, 积极争取配合支持, 提高执法管理效率。建立城管执法联席会议制度、双向告知制度, 形成联动执法机制, 确保部门间城市管理工作衔接有序、运行顺畅, 以解决噪音污染、油烟污染、乱扔垃圾、乱泼污水等问题。
二是建立完备的执法管理体系, 完善执法标准, 建立健全裁量权基准制度, 合理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权, 明确适用规则。建立完善的城市管理制度, 搭建依法行政的制度平台。
三是建立科学的考评考核机制。围绕各种行政执法行为的环节和流程, 研究制定执法基本要求和标准, 并以案例评析、以案说法等多种方式, 指导行政执法工作。制定岗位责任量化考核标准、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执法案件质量监督评查制度, 签定执法岗位目标责任书。强化执法案件质量监督, 开展执法检查活动, 提高执法人员办案水平。
三、实施精细化管理, 提高执法工作效能
精细化管理, 是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基本要求。因此, 城市管理者要不断探索管理方法, 完善内部运作, 提高工作效能。
一是实施网格化管理。划分管理责任区, 按照“定人、定责、定岗、定时”的要求, 实行网格化管理新模式, 建设城市管理监控中心, 对市区重点地段进行24小时监控, 实现城市管理的全天候、无缝隙、全覆盖。
二是建立快速反应工作机制。成立“城管110”等应急机构, 24小时接受市民群众的投诉、建议、举报和求助, 形成受理投诉服务、应急指挥、快速协调、及时解决的城管指挥调度机制。
三是开展综合治理。要围绕市民集中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同时, 实行综合治理, 开展户外广告、空调室外机侵占城市空间和热污染、车辆乱停乱放、乱搭乱建、饭店油烟污染、噪声污染等整治活动, 有效改善市民生活环境, 提升城市形象。
四、强化一流意识, 提升城管队伍形象
事业成败, 关键在人。因此, 城市管理者要始终坚持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的工作目标, 着力打造纪律严明、素质优良、作风过硬、敢打硬仗的队伍。
一是强化教育培训。严把培训上岗关, 对录用人员进行军事化训练, 加强政治理论、法律知识、组织纪律、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教育, 经考试合格才可上岗。建立学法用法制度, 采取以会代训、以执代训等形式, 突出对一线执法人员的培训, 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法治意识、法律素质和执法管理水平。
二是强化队容风纪。开展“百日文明执法竞赛”、“摘星扛旗”等争先创优活动。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基本行为规范, 以军事化的标准规范队员的言行举止, 打造执法形象, 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严明的组织纪律性。
三是强化执法监督。建立考核管理办法, 制定文明执法工作制度, 面向社会公开聘请政风行风义务监督员。发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相关部门、新闻媒体和群众投诉热线的监督作用, 以增强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自觉性。
人民城市人民建, 管好城市为人民。只要城市管理工作者坚持走群众路线, 以群众需要为出发点, 创新工作方法, 更新工作理念, 认真履行职责, 通过的智慧和不懈努力, 通过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一定能为群众管好城市, 创建整洁、方便、舒适、和谐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改进和规范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安徽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网站, 2009.
政府对智慧城市的管理策略创新 篇8
1、明确智慧城市内涵,避免等同于“数字城市”、“信息化城市”
智慧城市不是简单的信息化建设,也不同于以往的“数字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更高阶段,不仅需要利用先进技术实现城市各方面资源的数字化、信息化,还要对各方信息加以整合利用,并以此为基础提供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新理念、新模式。目前一些地方简单地将智慧城市理解为城市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城市建设,只是运用各种技术实现城市教育、医疗、交通等各方面的信息化,而未针对各方面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和利用,也没有进行城市管理的理念变革与模式革新。
2、在各城市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专门的负责机构
智慧城市涉及到交通、医疗、教育、能源等多个领域,不仅是技术层面的信息化问题,还需统筹协调多个政府部门和各行各业的利益和资源,有时还需要不同城市间进行联动与合作,这就要求智慧城市在各地必须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在智慧城市要不要建、怎么建、怎么管等一系列问题上,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中可能存在不同的意见和声音,对智慧城市构成一定阻力。这就要求一把手领导能坚定目标、认准方向,推动智慧城市工程的实施。
“一把手工程”要有组织机制保障,否则难以落到实处,可组建由一把手领导总负责的智慧城市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成员构成中包含发改委、经信委、公安、交通、医疗、教育等委办局的负责人,这有利于更有效地进行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科学规划和资源配置。领导小组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举行跨部门的联席工作会议,及时解决智慧城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人、财、物等方面进行总体统筹。
3、遵循“问题导向”,针对不同城市独特的定位、资源、产业和民众需求,科学设计重点建设方向
各个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的目的是解决自身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独特问题,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和产业的独特优势,进而取得可持续良性发展,这种独特性决定了各个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上要有不同的侧重点,选择恰当而关键的突破口,以点带面。此外,智慧城市是个系统性的庞大工程,时间成本、资金投入都十分巨大,如果每个城市都追求“大而全”,在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领域“全线开花”,实施难度会很大,容易半途而废。
有鉴于此,各个城市应该量力而行,清楚了解本市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民众最迫切需要哪方面的改善,选择少数几个重点突破口,组织政府和社会力量首先在这几个领域建设智慧城市。例如,一个城市的居民迫切需要解决“看病难”的问题,那么政府就应该考虑首先上马智慧医疗方面的项目。另外,在智慧城市建设突破口的选择上也需要系统考虑,比如一个城市环保问题比较严重,这不是仅仅上线智慧环保项目就能解决,还需要推进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领域的发展,从污染源头来解决环保问题。
此外,由于每个城市面临的情况不一样,即使在相同的智慧城市领域方面,也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差异化的项目实施。例如,德国各个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虽然大都集中在节能环保领域,但这些城市在实施的具体项目上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城市在经济发展水平、信息化基础和市民素质等因素上都有差异。
4、各个城市不能在智慧城市上自成体系、相互独立,在建设之初就要考虑与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
一个城市内各部门各行业间要避免形成“信息孤岛”,同样一个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也要避免形成“信息孤岛”,在网络基础设施、信息数据资源、应用系统等方面要进行互联互通。信息数据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共享,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而应用系统在不同城市之间实现互联互通,才能真正给各城市民众的生活带来便利。比如,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等很多方面的应用系统都存在跨城市、跨区域的问题。各个城市在制定规划时,就要充分考虑与周边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结合,在建设和运营上相互密切沟通配合,否则就难以实现真正的智慧城市。
5、在建设时间表的制定上要注重循序渐进,明确各阶段建设重点
智慧城市是一项周期长、牵涉范围广的庞大系统工程,实施难度比较大,短期内难以完成,需要在时间表上做好长远规划,将这个大工程化为各个时间点上的小行动,明确各阶段的工作重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过去中国一些城市在工程建设上习惯追求“大干快上”。“大干快上”作为建设的决心和热情是值得肯定的,但在城市建设的具体实施上还要遵循客观规律。中国大多数城市在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营方面还缺乏经验,智慧城市的建设不宜求快,而宜求稳。各地应该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其他城市经验、教训之后,再推进相关项目建设。对各阶段规划的项目要量力而行、突出重点,避免实施过多、过大、力不能及的项目。
6、注重中远期规划的同时,要明确短期内具体可操作的实施内容,尽快解决民众遇到的实际问题
智慧城市虽然要做好长远规划,但也要明确短期内需要做的具体内容,否则整个规划容易空泛,难以落地,民众从规划中难以看出他们的生活在不远的将来会得到哪些改善,会影响他们对智慧城市的支持热情。对于短期就能给民众带来好处的项目可给予一定的税收激励,以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转变城市管理理念,优化管理方式
1、加快向“服务型政府”理念转型,为民众参与城市管理提供条件
智慧城市建设成功的关键是建设智慧政府。智慧政府不是简单地在技术层面上实现电子政务,而是要建立适配智慧城市管理的新理念、新模式。建设智慧政府要求政府要能对城市问题和民众需求进行全面透彻的感知、提前预测,然后快速反应,主动解决相关问题,提高城市管理效率,而且要积极吸引民众力量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提升科学决策水平。
智慧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民众服务,民众是智慧城市的重要主体。智慧城市将给城市生活各个领域带来新变化、新问题,城市管理事务日益复杂,解决这些问题不能仅靠政府自身的管理智慧,还需要调动广大民众的智慧。中国模式2.0要求加强社会的自治化,减少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的干预,由社会自治弥补行政权力收缩留下的权力空间。各城市应抓住智慧城市建设的契机,为民众积极参与城市公共事务管理创造条件,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随着智慧城市给城市生活带来的高度信息化,民众通过政府开放的数据会对政府工作产生更全面深刻的了解,而他们参与城市管理、监督政府工作、表达社情民意的方式和渠道也更为便捷,政府可利用最新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理念,实现政府和民众由对话沟通到协作行动的转变。政府可以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加强对城市问题、社情民意的透彻感知和综合分析,把握民众需求,主动服务,为民众提供对话沟通渠道,在广泛听取民众意见的前提下,对公共事务管理做出决策。
计算机世界研究院在调研中发现,绝大部分民众都有为城市管理建言献策的热情。当被问及“如果政府提供一个网络平台,鼓励民众在上面为各个领域的城市管理提建议,您是否会参与”时,88.17%的受访者表示会参与,仅有11.83%的受访者表示不会参与。
2、提高管理的快速反应能力,应对信息时代新要求
政府对智慧城市的管理需要提升快速反应能力。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人口将更为集中。在人口集中的情况下,如果发生重大灾难、流行疾病等突发事件,危害的波及范围将更大,这就要求政府必须提高快速反应能力,让产生的不利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政府在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对城市公共生活感知监测能力的同时,也要优化各政府部门的协调配合与信息共享,提高应急决策的科学性和速度,实现城市各方资源全面迅速的统一调度,实现迅速发现问题、迅速解决问题。
推广智慧城市概念,鼓励民众积极参与
智慧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为民众服务,提高民众城市生活质量。为了不让智慧城市建设偏离目标,要充分发挥民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让民众广泛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然而参与的前提是了解,目前民众对智慧城市还缺乏了解,政府可与企业合作,向民众共同推广智慧城市概念。对智慧城市概念的宣传方式有多种,各有利弊,每种方式所适合的人群特征也有所不同,最有效的推广方法就是综合运用这些方式。
计算机世界研究院在调研中发现,关于智慧城市概念的宣传推广方式,民众认为政府最应采用的方式是“利用电视、互联网、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宣传”,有86.02%的受访者选择该方式;其次是“组织常态化的线下展览会、体验展”,选择该方式的受访者占62.37%;最后是“设计并推广含有智慧城市使用场景的网络游戏”,仅有30.11%的受访者选择该方式。
仔细分析民众选择背后的深层原因,民众最希望政府通过大众媒体宣传智慧城市概念是因为民众日常生活中对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接触比较多,这种宣传方式覆盖面广,而他们接受这种宣传所需付出的成本也比较低。
相比大众媒体宣传,线下展览会和体验展是更能让民众对智慧城市产生直观、深刻了解的推广方式,而选择该方式的民众比选择大众媒体的民众占比少了两成多。分析其背后原因,可能是因为线下活动的宣传方式虽然更直观,但它需要民众亲身前往活动现场,对民众而言,其参与成本高于大众媒体。
只有三成的民众选择通过网络游戏方式,很有可能是因为在民众的认识中,网络游戏更多的是一种娱乐手段,作为学习手段不大合适,而且他们对网络游戏给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持警惕态度。选择该方式的民众应该主要是喜爱网络游戏的年轻群体。
1、与企业合作,组织常态化的宣传体验展和培训活动
政府可以与企业合作,定期组织一些关于智慧城市的宣传体验展,或是建设永久性的智慧城市体验场馆,向广大民众传播智慧城市的概念,让民众了解什么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能给他们的实际生活带来哪些便利。民众在了解智慧城市后也会提出自己对智慧城市的意见和看法,民众的意见对优化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非常宝贵的价值。永久性的智慧城市体验场馆除了向民众推广智慧城市概念外,还可以承担向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和管理的从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的职能,推广有关智慧城市的评估指标体系、运营标准和解决方案等。
目前,国内外一些城市已经开始组织常态化的、面向公众的智慧城市宣传体验展。2014年9月26日-10月3日,“北京国际设计周”将智慧城市版块作为设计周七大主体活动版块之一,主题为“城市未来,智慧设计”,涵盖智慧城市创新中心启动活动、智慧城市专题论坛、智慧城市专业出版物、智慧城市规划设计系列展及智慧城市主题活动五部分。2014年10月27日—11月6日,在上海市经信委的指导下,上海成功举办了“上海智慧城市体验周”活动,让市民体验了解上海智慧城市在政务、医疗和教育等领域的建设成果。从2011年起,在巴塞罗那市政府的支持下,西班牙每年11月中旬会在巴塞罗那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巴塞罗那世界智慧城市博览会,目前共计超过3万位专业人士、7000个代表团和500家优秀企业参展商参会。
2、利用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宣传
【创新型城市管理】推荐阅读:
创新城市园林管理11-10
城市园林管理与创新07-22
创建创新型城市10-22
创新型城市品牌建设07-14
创新型城市建设05-26
创新型城市建设问题07-14
创新型城市的国际对比08-04
创新型经济提升城市价值06-29
城市自主创新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