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经济

2024-09-04

创新型经济(共12篇)

创新型经济 篇1

2012年1月, 普京作为统一俄罗斯党候选人开通了其官方竞选网站, 提出了2012年总统竞选纲领。其中, 经济现代化与创新发展占据了大量篇幅, 普京认为, 未来俄罗斯需要通过提高效率、克服技术落后危机、增强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 使国家能在工业、基础设施和高科技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普京认为, 强有力的经济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基础。过去十年间俄罗斯原材料依赖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穷途末路了。未来俄罗斯经济应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保证国民获得更高的收入, 并提供更有趣、更具创造性的工作, 为职业技能提高创造更多机会, 向有潜在才华的人提供“社会电梯”, 为有能力的人提供进入立法机构工作的便捷途径。普京强调, 未来俄罗斯必须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 依靠技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增强国家实力。

未来十年俄罗斯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

效率低下是俄罗斯经济和社会未来十年即将面临的重大挑战。俄罗斯的劳动生产率和能效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未来必须依靠经济现代化、提高企业积极性和增加投资来克服这一差距, 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保障国家安全搭建稳固的基础。普京提出, 未来十年俄罗斯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将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具体措施有四项:

第一, 大规模增加投资。普京提出未来20年俄罗斯要创造出不少于2500万个高收入的新型工作岗位。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联合企业界的力量制定统一的国家政策, 营造最佳的工作环境。每个宏观经济指标、每个具体的计划都应该使用下列标准进行评价:即其为俄罗斯带来了多少新的工作岗位, 怎样改变了俄罗斯的就业率。普京的竞选纲领中还提出了一个具体的目标:将投资总额从目前占国内生产总值20%的水平提高到25%。国家将通过消除行政壁垒、保障企业发展自由、保障私有财产、降低利率、抑制通货膨胀、发展国家金融市场等途径鼓励个人创业, 推动私人投资。

第二, 提高技术水平。国家将致力于提高能源、工业及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农业的技术水平, 并进一步加强信息通信技术、生物技术等现代工业部门的地位。

第三, 进一步开拓市场空间。国家将扶持石油、天然气、化学产品、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木材、机械制造产品及高技术产品的出口。

第四, 提高能效。为了减少经济对原材料的依赖性, 俄罗斯将创造最佳条件发展国产节能产品, 支持使用节能技术, 这将首先在住房建设领域实施。

重新夺取技术强国地位

为保证经济的高效发展和提高国家总体竞争力, 俄罗斯必须大规模实施创新, 推动技术改造升级, 实现企业现代化。普京提出, 应该设法解决俄罗斯对国外技术的严重依赖。未来俄罗斯应至少在几个领域成为先进技术的拥有者, 重返技术强国之位。

普京认为, 未来俄罗斯应该大力发展以下领域:制药业、复合材料、非金属材料、航空工业、信息技术和纳米技术。同时, 要继续保持核技术和航天领域的传统技术优势。

俄罗斯要调整产业政策, 优先支持建立大型国有公司和联合控股公司, 其目的是停止俄罗斯民族工业中智力部门的不断瓦解, 通过联合资源和集中管理保持科研和生产潜力。经过产业政策调整俄罗斯应该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度资本化的大型集团公司, 并集产品研发、生产、高技术产品供应及售后服务于一体, 在航空制造、船舶制造、计算机技术、制药和医疗器械领域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大型集团公司还应向创新型小企业订货, 购买成功发展的初创公司的产品。

同时, 俄罗斯应对国家技术集团公司、全俄公路管理局、俄罗斯原子能公司的民用业务及其他一系列的国有企业进行重组, 使其中一部分成为上市公司。另外, 政府应在2016年前逐步减少其在部分原材料生产企业中持有的股份, 完全退出非垄断型大型企业及大型非军工企业。

增强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

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会给国内诸多行业带来挑战, 未来俄罗斯的国际地位将取决于能不能充分利用本国的创新潜力。保持经济创新增长的稳定性必须以提高本国技术研发能力为基础, 以保证新的创意、基础研发产品和技术研发人员源源不断的供应。

普京认为, 重塑俄罗斯的创新型经济必须从大学、基础科学研究中心和创新发展人才培养入手。提高俄罗斯高校的国际竞争力应该成为一项民族任务, 到2020年俄罗斯应该建成几所硬件和软件都具备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国家应该制定政策保证向高校科研工作者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 并保持科研团体的国际性。另外, 俄罗斯的研究型大学应该向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学看齐, 将其教育经费的50%用于研发。

俄罗斯科学院、顶尖研究型大学及国家研究中心应该确立基础研究和探索性研究十年规划。这些规划都需要得到保护, 而且在执行过程中还要形成定期报告制度, 报告不是要面向教科部的官员, 而是要面向纳税人和包括国际知名专家在内的科研团体。到2018年俄罗斯将大幅增加对支持科研团体进行主动研发的国家科学基金的拨款, 总额将达250亿卢布。

俄罗斯必须解决国内资本不愿投资创新项目和产品研发的问题, 普京希望俄罗斯资金能够积极参与到高技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中。目前, 俄罗斯有47家国有企业制定了创新规划。私营企业也应该开展创新, 并将其总产值的3%~5%用于研发。

实现技术现代化还要最大程度地对进口技术进行消化吸收。目前, 世界知名企业大多把俄罗斯视作潜力巨大的销售市场及本地化生产场所, 在未来俄罗斯应吸引各大跨国公司在俄罗斯设立研发中心, 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从上个世纪开始, 俄罗斯的建筑业和运输业就十分落后。未来政府应该支持大型基础设施项目。首先, 加强俄境内的交通建设, 主要是加快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道路建设、在大城市间修建高速铁路、为偏远地区居民开设经济适用的航空线路、加快地方和农村道路的建设等。其次, 加快俄罗斯土地的开发, 这将主要从大型经济中心开始, 将城市半径扩大1.5~2倍, 可以大幅增加城市土地使用面积, 并将建设住房和工厂的成本降低20%~30%, 还将大幅提高城郊农业收入,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中小企业为基础设施发展 (特别是道路建设) 提供了新的可能。基础设施建设必须由国家主导, 并在私营经济的参与下进行。国家还有必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降低成本。为此, 俄罗斯将采用国际竞争, 吸引国外知名企业积极参与。

创新型经济 篇2

看到过一个简单的例子,中国企业出口一支圆珠笔价格是1元以下,美国市场可卖到1美元以上,而中国企业的收入不足1元,支出进口笔珠、笔芯、墨水、相应技术装备及工人工资,最终利润只有0.02-0.05元。美国市场上从1元人民币到1美元的增值,主要源于产品设计、采购、物流和商业服务,其利润增值大多被外国公司占有,足见创新型经济的魅力;因为创新不止,非“科班出身”的苹果,成了手机业的大哥大;因为缺少创新,曾经的行业老大诺基亚,开始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可以说,创新,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对于一个商人群体来说,亦是如此。

通过在外多年的发展,广大浙商已完成了资本积累,正在寻找资本新的出路。不少浙商都提到过,回归,不是单纯地把企业搬回浙江,这样的回归肯定会水土不服,无法生存。而且大多数浙商从事的是传统产业,目前面临着资源、环境、市场的瓶颈,“依样画葫芦”只会把自己往死胡同里送。他们迫切需要产品创新、结构调整、实施品牌战略,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唯一的出路就是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实际上,创业创新不仅仅是指企业大方向的转型,还包括生产模式、管理制度、人员结构等方面的“微转型”,可以说,含义非常宽泛。这也为企业家提供了很好的再创业契机。

而对于杭州来说,不仅具有发展创新型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高端人才集聚,等等,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创新基础,2011年杭州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2.85%,地方财政(市本级)支出科技经费占比达7.57%,专利授权量已连续五年稳居省会城市第一、副省级城市第二。可以说,杭州十分适合发展创新型经济,创新型经济也将大大提升杭州的城市价值。

创新型经济 篇3

文/袁正李玲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创新理论。所谓创新,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的生产要素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制度重于技术,政府应该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营造合适的制度环境。经济学家洪银兴认为,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前提是制度创新,要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形成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互动。

美国、瑞典、英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它们的成功经验有几个共同点:一是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二是强调科技投资,三是产学研相结合的合作创新。

创新应渗透进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

为了解四川省发展创新型经济的现状,笔者对四川省内一些大学教师和业界职员进行了问卷调查。

制度创新更为重要

94.36%的受访者认为熊彼特的创新理论适合四川省的发展,表示四川需要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教育创新、观念创新、协同创新、政府管理创新等。

创新的动能方面,68.97%的受访者认为制度重于技术。四川省发展创新型经济需要以下制度创新:技术进步制度,融资制度,人才制度,创新激励机制,产权保护等。

创新成本高是主要阻力

受访者反映,在四川省从事创新活动时常会遇到以下问题或阻力: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创业成本太高,如高房价、高人工成本、高税费;资金匮乏,融资难;缺乏创新人才;区位没有优势;思想传统,休闲思维,创新意识不足;缺乏发展创新的长期规划;政府干预过多,开创企业手续繁多,费时长等。

84.16%的产业界受访者表示“创业成本太高”。选择“筹集资金困难”的占69.31%,选择“新办企业手续繁多”的占63.36%。77.22%的受访者认为,高房价、高房租影响到他们创业,82.18%的受访者反映不容易获得银行贷款。

“产学研”模式适合四川发展创新性经济

67.5%的受访者认为“产学研”模式适合四川发展创新型经济。74.58%的受访者认为,四川省在产学研联合创新方面做得并不出色。川内大学研究水平有限,研发能力不足;实际产能方面的研发不够,校企合作不紧密,产学研并未形成链。

建立多方机制,发展创新型经济

国民经济保增长不能再依靠政府主导的大规模投资和产业规划,四川省应通过发展创新型经济、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从效率上下功夫,建立一系列的创新制度。只有激活了千千万万的企业和个人的创新动力、创新能力和创新空间,未来增长才是可保障和良性的。

首先,要培养、吸引优秀人才入川。要有国际化、前瞻性眼光。同时配套政策、薪酬设计要在国内具有竞争力。

其次,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技术,引进先进技术。对企业的研发实施补贴和税收减免,有利于技術创新,实现科技追赶,还能提高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

其三,拓宽融资渠道,解决创新面临的资金困境。政府可成立创新基金,对创新的企业家提供补贴或税费减免;金融系统要提供鼓励创新的低息或无息贷款支持;引导风险投资在四川发展和投资。

其四,政府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如人才制度、研发制度、融资制度、财政制度、产权保护制度等。改善经营环境,包括软、硬件环境。

最后,加强当地“产学研”结合,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营造创新氛围。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 篇4

当国际金融危机初步淡出世人视线的今天, 经济形式和发展模式成为当前城市建设者重点关注的问题, 借助深化改革的东风, 利用国际市场修复实际, 应该建立起新型的经济样式, 创新城市发展的新途径已经变成迫切的问题。党和国家提出了创新发展的路径与方向, 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应该立足于创新, 从经济形势和样式的创新入手, 从制度、人才、产业等方面为发展创新型经济奠定基础, 同时通过发展模式优化、发展路径调整做到对创新型城市的建设, 在进一步整合环境、资源因素的基础上, 构建出创新发展的新道路。

1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要点

当前区域政治、创新竞争日趋明显, 城市必须通过创新得到发展, 经济必须立足创新才能形成优势, 在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过程中应该做好如下要点的控制。

(1) 确立创新型经济的战略

当前, 我国进入了创新型社会的发展阶段, 很多城市已迈入国际公认的"创新驱动"门槛。这几年在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等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已经破题, 项目集聚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处于新的发展阶段, 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把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城市发展的主攻方向。

(2) 提升创新型经济的新动力

每次经济危机对传统市场和产业构成了冲击, 但是同时也伴随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创新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走出危机、提升后危机时代发展速度和水平的重要引擎。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给创新型经济提供了新的动力, 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发展成为经济的主体, 为了更好地进行创新型经济建设, 应该占领新的产业革命的制高点。

2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策略

(1) 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产业集群

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应该抓住当前国内市场逐步开放的机遇, 利用全球产业调整的时机, 大力发展新型产业, 形成具有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和效益优势的创新产业集群, 实现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根本保障。例如:创新型城市应该对光伏产业加以关注, 要推动太阳能技术、不同点技术在光伏产业的商业化, 为产业集群的形成创造基本的平台, 提供核心的指导和帮助, 努力构成具有创新型特色的产业形态。创新型城市应该对智能IT产业加以关注, 要把握智能电网、智能半导体、智能宽带技术商业应用的实际, 建立起智能IT产业的集群, 形成智能IT产业的链条, 尽快形成智能IT产业的聚集, 以良好地示范来体现智能IT产业的发展优势, 进而做到对创新型城市产业化发展目标的保证。创新性城市同样应该关注传统产业, 对于石化、机械、纺织、服务等传统产业要加强其升级和换代步伐, 要组织石化行业展开对石墨烯、芳香烃等新型动向的把握, 形成对传统产业的提升和改造, 使传统产业向精细化、组织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2) 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模式

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普遍的规律, 在创新型城市的建设中应该积极借用成果的发展模式, 这样可以起到缩短和加速建设创新型城市进程的作用。要对当前城市建设的模式和实际展开分析, 探寻历史上城市建设中存在的正反双方面经验, 做到对教训的有效借鉴, 实现对经验的有效利用, 加速提升创新型城市的建设进程。要借鉴其他城市在知识资本转化、科技成果商业化、人力资本流动方面的成功模式, 设立发展模式的实验区和示范区, 通过引进和借鉴走出一套崭新的模式, 将发展模式内化于城市的建设与创新型城市发展之中, 使发展模式真正做到"为我所用", 真正实现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有效推进。

(3) 加强创新型城市的制度建设

法制化是现代城市的根本标志, 也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根本保障, 由于法律的滞后性, 利用传统法律和制度将不能做到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有效保护和维护, 因此, 必须加强创新型城市的制度和体系建设。要发挥政府对创新型城市制度建设的主导作用, 将法律、政策、资金、管理等各项职能进行全面整合, 提升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加速与保障作用, 降低传统职能工作的条块分割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对创新型城市的金融、公共服务类产业加强规范, 通过制度建设控制金融产业的风险, 提高服务的质量和丰富服务的形式, 将创新要素不断地整合到创新型城市的实际工作之中, 达到对制度建设和系统完善的推进作用。

3结语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一座城市发展的永恒动力, 也是建设者着力培养和发展的品质, 新时期国家已经将创新作为核心指导思想加以明确, 作为城市的建设者与管理者更应该将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时下工作的重点。要看到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系统性与长期性, 应该继续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氛围和环境, 为创新提供基本的资源和动力, 形成对创新型城市合力地推进, 建立尊重创新、支持创新、鼓励创新的体系和机制, 在开辟创新经济、构建创新社会的基础上, 实现创新型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艳艳.江苏创新驱动经济与创新型省份建设的研究[J].中国商贸.2014 (09) .

[2]张继国, 宦娟.创新型经济研究现状与趋势[J].常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 (04) .

[3]刘兴远.后危机时代长三角地区发展创新型经济探析[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0 (01) .

[4]程炜杰, 张泳, 殷宝庆.蓝色经济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协同发展--以青岛为例[J].开放导报.2015 (02) .

知识经济与创新 篇5

关键词:英语;自主学习;听、说、读、写;方法

0 前言

从20xx年开始,教育部开始着手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与改革的调研,得出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学思想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未能解决教学目标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矛盾,大学英语教学实际上走的是一条整齐划一的道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和陈旧,一直是教师主讲、学生被动地听,满堂灌、黑板加粉笔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队伍有待加强,特别是教师队伍的严重匮乏,普遍超负荷工作,使得教师教学任务重,科研能力差;应试教育依然存在,为考而教,为考而学,教学忽视了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多层面、个性化需求和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针对这种情况,教育部20xx年1月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强调培养学习者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培养学习者终身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提高其学习策略,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教学模式的改革。在认真领会《要求》精神和对本校的教师、学生、教学软、硬件设施、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大纲、人才培养目标等实情进行摸底的基础上,我校探索出一种全新的、体现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切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模式:“常规课堂教学 + 网络自主化学习+ 小班个性化辅导 + 英语第二课堂”。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向以课堂教学与在校园网上运行的英语教学软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方向发展,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探究式学习、协作式学习的方向发展。它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技术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同时新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使得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即综合语言学习、文化输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掌握、学科专业知识的提升为一体,全面培养学习者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我校所有本科班的全面推广,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拥有的自主学习时间越来越多,由于方法不当,绝大部分的学生进行英语自主学习时,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甚至是通病:学习英语多年后,与人尤其是外宾用英语交流时,不是开不了口,就是结结巴巴,对方根本听不懂;反反复复背单词,背后又忘,忘了再记,到头来还是忘记了绝大部分;英语阅读更是一知半解,速度极慢,往往在测试中理解正确率达不到百分之七十以上;英文写作也是不敢恭维,写出的文章极具“中国特色”,被老外称为“Chin-English”;……这一切的一切,归根结底就是我们的自主学习英语的方法出了问题!

笔者通过多年的摸索,总结了一套科学有效的英语自主学习方法,旨在帮助学生们增添自主学习的乐趣,短期内快速提高英语水平。

1 听说方面

英语学习者要想讲一口纯正地道的英语,首先必须纠正发音,音正才能气直。我们学了多年的英语,总是开不了口,究其原因,罪魁祸首就是发音太难听,讲出来遭人笑话,于是就少说甚至不说为妙,久而久之,学成了聋哑英语。众所周知,汉语发音是通过口腔和鼻腔来完成的,而英语发音是从腹腔开始,再经过胸腔、喉腔、鼻腔和口腔发出,五腔共鸣,声音圆润,“美味”十足!而我们在说英语时,通常用汉语拼音的发音方法来读英语,就如老外用说英语的方法来说汉语,所以听起来一样地怪腔怪调,无比难听。

因此,学习者要能讲出一口地道的英语,一方面必须要纠正发音方式,培养用五腔发音的习惯。另一方面,用疯狂英语首创的“一、三、五”方法,将英、美国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句子作为练嘴材料:所谓“一”,是指“一口气训练法”,要求学习者憋足一口气,将一个句子尽量说多遍,经过这个环节的练习,以后碰到无论多长的句子,你再也不会感到上气不接下气了。其中的“三”,是指“三最法”,要求学习者在练习每个句子时,做到“最大声、最快速、最清晰”地说出来。“最大声”意在训练学习者说话的胆量;“最快速”旨在改造我们说惯了汉语的口腔肌肉;“最清晰”是在训练将英语讲得字正腔圆;“五”则是指学习者在练习说英语时,同时做到腹腔、胸腔、喉腔、鼻腔和口腔五腔并用。英语学习者经过这一系列的练习改造,一段时间后,必定能将说惯了汉语的口腔肌肉锻造成说英语的国际肌肉,即使你原先再怎么认为自己不适合学英语,到时候也能听会说,讲一口纯正地道的英语,从而彻底颠覆聋哑英语。

2 词汇记忆方面

词汇是读写译的基础,随便问到一个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英语学了多长时间,答案都不少于六年,有的甚至是几十年,但是,却有一半以上的时间花在背单词上。那么效果如何呢?单词是背了忘,忘了再记,反反复复背单词,结果到头来还是忘记了绝大部分,虽说是学了多年的英语,可大部分的时间浪费在记单词方面。

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创造性地发明、总结了拆分法、顺口溜、故事法、谐音法、形象趣味记忆法等各种适合中国人自己记单词的方法,让人在幽默风趣的过程中轻轻松松记住大学英语四、六级、专业英语八级、托福、GRE等大纲内的单词,并且过目不忘、一劳永逸!

如拆分记忆法:

gaunt 憔悴的,苍白的记为:g―鬼(声母),aunt―姑姑;g+aunt=鬼姑姑―憔悴的,苍白的

vaunt 吹牛记为:v―五个,aunt―姑姑;v+aunt=五个姑姑在一起吹牛

haunt 常来常往的地方 记为:h―home,aunt―姑姑;h+aunt=姑姑的家 就是你 常来常往的`地方

jaunt 短途旅游记为:j―接,aunt―姑姑;j+aunt=接姑姑姑姑短途旅游回来你要去接她

daunt 恐吓,威胁 记为:d―打(声母),aunt―姑姑;d+aunt=打你姑姑―恐吓,威胁

flaunt 炫耀记为:fl―飞(fly), aunt―姑姑;fl+aunt=飞来的姑姑在炫耀

saunter 闲逛 记为:s+aunt+er=散步+姑姑+人:散步的姑姑是个什么样的人呢:闲逛!

再如顺口溜记忆法:

gull 海鸥 hull贝壳 lull使安静 mull沉思 bull公牛 dull迟钝的 cull屠宰

这一组单词就第一个字母不同,如果用传统的机械记忆法,很容易记混淆,我们用一段顺口溜,记得又快又牢:

前面唱歌g的是海鸥,海鸥喝h水用贝壳

拉l住海鸥快安静,飞到后山m去思考

海鸥不b同意变公牛,打d它一下变白痴,只好加c(cut)去屠宰!

3 阅读方面

在英语阅读方面,一个英语本土居民正常的阅读速度每分钟为二、三百字,而我们中国人的速度只有几十字左右。凡是参加过英语等级考试过的考生,觉得考试时间太短的原因大都归结为阅读部分的文字材料太多、太长,往往没有完成或完成的质量不高的也就是阅读部分。究其原因,我们平常在阅读时,或多或少存在下列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口读―一边看边朗读出来;心读――边看边在心里默读;指读――为集中注意力用手指或笔头指着材料逐字阅读;回读――当碰到生单词或复杂的句子不能理解时,重新回到段首去阅读…… ,以上种种现象反映了大家在阅读时,重在读而并非在阅。 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进行快速阅读的技巧训练。三国时代的张松,翻阅曹操新著的《孟德新书》后,就能记忆且背诵无误,这种能力真叫人叹为观止。宋朝有一位叫刘元高的,其阅读能力惊人,读书能一目十行,人皆称奇。而在《北齐书》中(河南王孝瑜传)也有这样的记载:“读书十行俱下”,可见其速度之快,“一目十行”这个成语就是出于此处。不仅在速率方面,也有关于在记忆方面的文献资料。在《晋书》中记载:“苻融下笔成章,耳闻成诵,过目不忘。”《宋史》的(刘恕传)写道:“恕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从这些文献记载可以知道,在中国古代,看书迅速与记忆力强的人并非没有,不过他们的天赋大都异于常人,才有如此惊人的阅读成效,非一般人所能及。通过研究发现,事实上,速读这种能力并非不可能,通过有效、持续的科学练习,一般人也能做到。

就英语而言,其快速阅读的技巧须逐步训练,没有经过训练的阅读者一次眼停(one eye spot)只能阅读一个单词,而笔者的训练方法是分几步进行的:首先,开始训练时每次盯着中间的一个,用余光顾及左右各一个,每三个单词为一组,这样一眼就能看三个单词,阅读速度也就是原来的三倍了;接着是纵向训练,将竖着排列的三个单词看成一组,每次盯着中间的一个,用余光顾及上下各一个;后面接下来就是五个、七个、九个、十一个、十三个、十五个单词为一组,依次增加。当你一眼能横向看十五个单词、纵向看十五列时 ,意味着一目能看一面的文字了,这个速度每分钟能看汉字五万余字,英语则高达十三万字―这也是目前快速阅读的最高记录。

4 写作方面

英语文章的风格与汉语不尽相同,这与中西方人的思维差异密切相关。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螺旋式的,体现在说话上,先转弯抹角,再言及正题,所以常言道:“听话要听后半句”;表现在写文章上,讲究“先抑后扬”,所以老外称我们的思维方式为“mooning thinking”。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直线式的,无论说话还是写文章,直来直去,所以他们自称为lineal thinking。

英语文章从结构而言,可谓是“三股文”,大到整篇文章,小到每一自然段,一般由三部分组成:topic sentence(主题句)、supporting sentences(论据)和evaluation sentence(评估句)。了解了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英语文章的结构,就不会奇怪我们以前写出的英语类文章被老外称为中国式的作文,从而也掌握了写作方法和要领,能够写出地道的英语作文了。

参考文献

[1]@李阳.疯狂说英语[M].广州:广东海燕电子音像出版社,20xx.

总部经济创新研究 篇6

[关键词] 总部经济 创新要素 政策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在全球寻找最佳资源配置,以求综合成本最小化.企业总部不断向大型中心城市集聚,同时,国内企业也纷纷把总部迁都于此,这样出现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形态——总部经济。总部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使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拥有良好的创新要素,如先进的技术、雄厚的研发资金、优秀的研发人才和良好的创新氛围,建立起总部经济特有的创新模式和创新机制,从而建立起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创新体制。

一、总部经济——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所谓总部经济,是指企业总部在具有优良的基础设施环境与良好的商务服务业基础,人才、技术、信息、知识、资本等资源比较密集的中心城市(尤其是国际化城市)集聚,通过包括财务结算、投融资管理、市场营销、技术研发,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总部经济活动带动总部产业及各类相关服务业发展,形成总部产业集群;通过企业总部与周边地区产业基地分工协作形成企业价值链,以及围绕核心产业与关联企业分工协作形成产业价值链,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形态。

二、总部经济的特点

1.总部空间集聚显著

在总部经济发达地区,企业总部高度集中,受企业总部吸引的相关专业化服务公司则在周围集聚。这是因为总部活动需要信息、咨询和法律、广告、金融等专业服务,获得这些信息和服务需要买卖双方频繁的交流和地理临近;同时相关产业或企业总部集聚在一起为了信息交流和获得共同的市场信息。

2.价值链空间整合突出

总部经济模式下,企业按照收益最大化原则调整布局产业空间结构,将位于价值链高端的企业总部放在中心城区;把生产基地放置在郊区或边远地区,从而实现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形成了以总部为核心,以企业价值链为纽带,辐射周边与相关区域生产基地的企业空间价值链——即企业总部与生产基地的价值链体系。

3.服务产业特色明显

总部经济发展带来总部产业的出现,总部产业作为一种新的产业有着鲜明的服务产业特色、不可估量的发展活力。企业总部的聚集带动包括高技术服务业、专业服务业和其他商务服务业等协调总部产业发展的完整的总部型服务业产业链,总部产业和总部型服务业以总部基地为中心互补联动发展。

4.智力资本密集度高

企业总部活动位于价值链高端,该活动是管理人才和高技能研发人才通过对知识和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做出各种决策来管理、控制、协调生产、销售,以及研发等。因此,知识、信息与高级管理人才是总部经济的最重要的投入,具有强烈的知识密集的特性,总部经济发达的地区一定是智力资本高度集聚的地区。

三、总部经济的创新优势

1.总部经济创新要素综合集成优势

总部经济的最具优势的创新要素:拥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发达的知识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便利的交通和信息网络等。

(1)拥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和科研教育机构。企业总部所在的中心城区是这类资源密集分布的地区,高素质的营销、管理、资本运作、研发人才分布在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的总部,以及分布在现代知识服务业的各种专业人才,形成了企业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此外,企业总部所在特大或大城市拥有一流的大学和高等教育、政府主办的研发中心、公司的研发机构,为企业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平台。

(2)围绕总部服务的专业化服务机构。企业总部的创新活动需要有效的专业的服务活动的支持和支撑。在中心城市,在企业总部集聚地区,知识型服务业往往比较发达,形成了为总部服务的知识型产业链,知识服务业的发展又带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反过来,这些服务业的发展为企业总部创新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

(3)便利的交通和信息网络。便利的信息、网络可以大大方便公司总部与制造加工基地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创新成果可以及时扩散到生产基地;发达交通、通讯、网络设施提高公司总部间的交流和沟通,为技术和信息这类隐含类知识的扩散和传播提供了基础。

2.总部经济创新环境优势

(1)良好的总部创新基地。总部基地以智能化、低密度、生态群的总部楼群,形成集办公、科研、产业于一体的企业总部集聚基地,同时通过建立企业家俱乐部、“网络社区”,以及内部的宣传媒体,让企业家和技术研发人员面对面的交流,有利于知识和技术的传播和扩散。

(2)积极的产业集群创新环境优势。总部集聚区具有产业集群创新环境优势。总部集群内大企业总部或研发中心进行创新,通过与集群内部相关企业总部的合作与相互交流,创新成果不同程度地向上下游企业总部进行扩散,从而提升了整个总部集群的创新能力。

四、总部经济创新机理分析

总部经济模式最显著特点是企业总部和生产基地空间分离,企业总部集聚地是技术创新活动最活跃的地区,其创新成果不仅扩散到本企业的生产基地,同时还会外溢到其它企业总部,这样,形成了良好的总部经济创新机理。

1.企业总部和生产基地协同创新

跨国公司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设立研发基地,就是获得较高水平的技术优势,技术研发的成果超越地理空间扩散到生产基地,由于存在“干中学”定律,生产基地取得的创新成果也要通过公司总部,形成循环创新局面,这样总部经济技术研发集中于创新资源优越的中心城区,同时也扩散到郊区或不发达地区的生产基地。

2.企业价值链协同创新

首先,一个企业研发中心是整个企业创新价值链上的“创新心脏”,然后,沿着生产、销售等各级动脉扩散;同时,各级动脉将反馈的信息和技术带到研发中心。其次,位于产业链主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必然带动在同一产业价值链上的前向关联后向关联的企业、供应商、客商必然带动整个产业链上企业的创新。

五、促进总部经济创新能力的对策与措施建议

总部经济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催化剂,虽然国内发展总部经济的软硬件环境有待完善,但企业总部集群表现的创新优势已初见端倪,为了较快发展总部经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快总部基地规划建设

加快总部基地建设,提高吸引企业总部的魅力,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和国内大公司总部集聚,同时带来了他们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先进创新资源,这些优势不仅能够促进技术创新,而且为中心城市的发展带来发展动力,形成良性循环的局面。

2.大力发展知识型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标志,其中知识型服务业是城市或区域创新的关键。总部经济与知识型服务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大公司总部的迁入,往往会带来相关联的为其服务的公司,发达的知识型服务业能够吸引企业总部,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总部经济的发展,也能够带动城市知识形服务业的发展,很好的为总部经济服务。

3.积极培育总部经济创新环境

技术创新不是孤立的事件,需要不同资源的支持,和外部环境的配合。首先提供完善的创新环境。制定优惠的投资和招募人才政策,为总部基地创新提供必要的资源;促进人才流动,使技术在不同公司或行业内流动和扩散。另外,培育总部经济创新网络。加快大学和研究机构、企业总部研发中心,以及具有创新粘结功能的中介结构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推动企业总部集群创新建设

企业总部集聚区拥有大量的企业总部,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研发中心,以及周围支持这些总部的知识型中介机构,他们构成了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总部集群拥有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优势,其作为企业协同合作的一种方式,是有效的创新组织形式。一方面,每个企业总部(研发中心)独立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保持了灵活性,同时集群内各个总部间相互交流与合作,能够进行研发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获得技术创新的规模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Rui Baptista , Peter Swann Do firms in clusters innovate more? [J] Research Policy 27_1998.525–540

[2]Jaffe, A., 1986. Technological opportunity and spillovers from R&D: evidence from firms’ patents, profits and market valu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6, 984–1001

[3] Zhang Yongqing. The Development of Headquarters Economy in Shanghai: Construction of the Value Chain at the Level of Industry and Space. Globalising Worlds:Geographical Perspectives on Old and New Value Chains, Commodity Chains, Supply Chains Conference, 27 June1 July 2006, Auckland, New Zealand

[4]赵宏:总部经济[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4月

[5]赵艳霞:论总部经济与提升中心城市产业结构 http://www.zgzbjj.com/lldt/91.htm

[6]李文元梅强王邦兆:技术创新区域集群机理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4

[7]杨亚琴王丹:国际大都市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的比较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05年第1期

[8]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激活内生动力助推创新型经济转型 篇7

一、创新型经济本质上是内生经济

后起工业化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有两个推动因素:一是过渡性因素, 即消除传统经济低效率体制性根源带来的产出增加和需求扩大;二是可持续因素, 即知识进步深化、人力资本开发及其运用。当经济已基本完成工业化过程, 有形资本积累达到了相当的程度, 则不可避免地出现有形资本边际生产率递减的情况。此时, 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及结构转换效应所实现的经济增长已不能持续下去, 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转变为以内涵式为主, 即主要依靠全要素生产率或技术进步的提高。

当实际增长超过知识进步的限制, 继续将大量资本、劳动倾斜在物质资本形成领域最终带来了高成本、低产出的现象。应不断增加对人力资本及研发领域等无形资本的投资。由于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之间的互补性, 当有形资本增加时, 对无形资本的投资能够延缓有形资本边际生产率的下降。经济在由发展中状态向发达状态过渡时, 无形资本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创新型经济由主要靠物质投入推动转向创新驱动, 形成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创新型经济注重培育企业和研发机构的创新能力, 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以自主创新为目标和主要推动力, 不同于单纯依靠引进设备和技术, 以照搬外来技术为主要推动力的“模仿型经济”, 本质上是内生经济。

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启示

为了解释经济增长中层出不穷的现实问题,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在不断的质疑中修正、丰富、完善, 逐步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框架, 把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制度创新和文化建设作为经济增长的解释因素, 对诸因素之间的逻辑联系进行了解释, 并提出一系列的政策建议。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视角解释创新型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应当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技术进步。

保罗·罗默的生产四要素理论核心思想将知识作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要素, 知识能够提高投资效益, 知识需要投资, 知识与投资存在良性循环的关系。经济增长四要素是资本、非技术劳力、人力资本 (可按接受教育时间长短衡量) 、新思想 (可按专利数量衡量) , 这四个要素构成了新的经济增长源。知识可分为一般知识和专业化知识, 一般知识可以产生规模效益, 专业化知识可以产生要素的递增收益。两种效应的结合不仅使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本身产生递增的收益, 而且也使资本和劳动等投入要素的收益递增。对于个别厂商来说, 这种递增的收益形成垄断利润, 而垄断利润又成为新产品研究与开发的资金来源。

技术是内生的经济变量, 并且是一种经济体系的核心部分, 虽然任何特定的技术突破都可能表现出偶然性, 但是技术的总体增长则与社会对其投入的资源呈正比关系。技术能够提高投资的收益, 技术变革来源于企业在利益驱动下根据市场激励信号所进行的研发活动, 也就是说, 技术进步是市场激励创新行为的客观经济结果;投资能使技术增值, 同样技术也能使投资增值, 如果说, 这是一种经济循环的话, 那么, 两者之间肯定存在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 这种循环正是国民经济持久增长的源泉。

2. 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人力资本投资。

技术进步的原因是什么?不同国家和地区技术进步的差异根源何在?卢卡斯的人力资本的溢出模型, 用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解释技术进步, 说明经济增长是技术进步不断积累的结果, 而技术进步又是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果。

●聂磊

现实经济是以不完全竞争为市场条件的, 因而生产规模收益递增, 这种结果是由于人力资本积累而来的。知识积累、技术创新及专业化人力资本不仅能使自身的收益递增, 而且还可以使其它投入要素的收益递增, 从而使经济增长动态化、长期化。在开放经济条件下, 各国间人力资本禀赋的差异通过国际贸易可能得到强化, 并形成专业化生产, 从而有助于人力资本禀赋更丰裕国家的经济增长。结果各国的经济发展不仅必然存在着差异, 而且这种差异有可能进一步扩大。由于同样的原因, 在一个国家内, 资本和劳动力也都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 从而使一国的资本和人口都集中在一些大城市和部分发达地区。

3. 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制度创新。

技术进步必然要求实施相应的制度创新, 而顺应技术进步的制度结构一旦确立, 就会促进持续的技术创新, 乃至实现技术进步的飞跃。政府应该鼓励人们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向知识生产提供补贴以促进技术创新。

制度是具有协调功能的规则和规则集, 其本质在于行为的高度可预测性, 即提供相对稳定的预期。制度结构主要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外部性内部化、减弱不确定性、为合作创造条件, 从而为技术进步提供一种激励与约束机制。

交易效率或交易费用取决于制度、政策、交易技术、城市化等因素。一定的制度结构通过提高交易效率或降低交易费用, 从而促进分工及专业化水平, 并进而推动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其正的外部性。技术创新的成果很容易被人低成本地模仿, 如果没有一定的制度安排来保护技术创新者, 就不会有企业或个人投入大量资源从事这种不能获利的创新活动。为了保护技术创新的活力, 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来保护技术创新者的利益是十分必要的。例如, 以专利法、商标法为主要内容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以税收补贴、奖励政策为主要内容的政府扶持制度都具有将外部收益内部化, 使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 从而促进技术创新的功能。以年薪制、股票期权、技术干股等为主要内容的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向企业的技术创新者传递了一种信息, 这种信息降低了技术创新者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而影响着他的预期, 并进而对技术创新者形成一种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对称结构。政府对技术产品的采购制度也有利于降低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技术创新过程具有系统集成性和组织网络性的特征, 强调企业与其他企业、大学、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各种组织之间的合作对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促进各种组织之间在研究开发的合作, 就成为制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如建立科学园区、完善技术市场, 建立信息中心、信息网络和图书馆, 提供顾问和咨询服务, 建立数据库, 支持研究协会、专业协会的活动, 鼓励兼并或联合, 公共咨询等, 有力地促进了各种组织之间的研究开发合作与技术创新活动。

4. 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文化建设。

正式制度只有在社会认可与非正式制度相容的情况下, 才能发挥作用。而非正式制度是正式制度的“先验”模式或萌芽形式, 是正式制度的形成的基础和前提, 非正式制度通过对正式制度的补充、拓展、修正、说明和支持, 成为得到社会认可的行为规范和内心行为标准。因此, 合适、有效的制度安排必定是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有机统一。文化是节约认识世界费用的有效工具, 也是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重要内容。当文化的价值取向与社会制度变迁的方向协调一致时, 它可以节约制度运行成本并减少变迁的阻力。

三、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政策建议

根据内生增长理论的解释, 影响创新型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制度创新和文化建设。这些因素并非并列关系, 而是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逻辑关系。政策建议的重点是结合地方实际, 通过制度创新和文化建设促进人力资本尤其是创新创业者的增加进而促进技术进步, 最终达到促进创新型经济发展的目的。

1. 改革技术投资体制机制。以政府投资为主转向以企业投资为主。

企业直接面对市场需求, 直接参与市场竞争, 因而能较准确地把握研发投资的方向。企业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实体, 因而追求研发投资成本—收益—风险的最佳组合。企业在研发中的目的性、经济性、适用性等是其他研发投资主体所无法比拟的。企业研发投资相对而言具有较高的效率。

以计划导向为基础转向以市场导向为基础。近几年来, 技术进步投资的增长势头强劲, 但技术投资体制却没有根本性的改革, 技术投资以政府为首要的主体, 而政府的研发投资基本上还是以计划导向的。这其中正在形成一个巨大的“寻租市场”。政府的研发投资成为“唐僧肉”, 大家都去争, 结果为了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关系, 对有限的研发基金作“撒胡椒面”式的处理, 极其分散的投资难以产生规模效应, 而“寻租”行为更是使研发资金的配置被严重扭曲, 再加上对技术投资的评价机制存在缺陷, 技术投资的低效益与严重的资源浪费就在所难免了。

以政府直接投资为主转向以政府间接调控为主。技术创新投资体制改革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是一脉相承的, 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政府角色的转换与功能的重新定位。主要从事存在市场失灵的基础研究领域的投资, 为直接面向市场的应用型研究提供平台支持;利用其信息优势和权威性, 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和研发计划, 可以对企业的研发行为进行引导, 减少其盲目性;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对一些重大项目进行联合攻关;协调企业间的研发活动, 促进企业与企业相互之间的研发合作, 以避免重复劳动;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及研发投资实行税收减免政策;充分发挥政府研发投资的杠杆作用。政府要充分发挥其杠杆作用, 建立创新基金、研发基金, 对企业的研发投资进行贴息, 启动民间的研发投资。目前, 政府设立了“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但明显的僧多粥少。可以考虑发行专门的创新基金债券, 募集资金以弥补创新基金的严重不足。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纳斯达克股市支持下的风险投资的扩张。这其中尽管难免会产生泡沫, 但不能因为花园里长有杂草, 就将整个花园毁掉。

2. 改善中小企业和创新创业者成长环境。

高度重视对失业率的考核。政府的经济职责主要是: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目标主要分解为财政收入、GDP、可支配财力等, 和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直接联系在一起。地方政府比较重视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相对不重视充分就业目标的实现。迄今为止, 国家统计局对失业指标自定义为“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口”是指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人员。这一统计指标无法准确的、真实的反映中国目前日益突出的城镇失业问题。正是这种统计口径上的问题使真实就业情况与名义就业情况相脱离, 使得地方政府对能够促进就业、而对财政税收和GDP增加影响不大的中小企业不够重视。关键性统计信息直接关系到决策者对经济形势的判断, 也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和目标。目前公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大大低于真实失业率, 一方面城镇登记失业率在世界上属于较低的失业率水平;另一方面城镇的失业问题日益突出, 日益公开化。建议应按国际通用的统计口径来定义失业人口, 使得从政绩考核上促使地方政府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而使得大量创新创业者成长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在招商引资中凸显为创新创业者服务的导向。招商引资的有利于市场发育, 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的作用应当充分发挥, 以有利于地区经济的长远发展。通过对招商过程中企业家的需求分析, 得出当前地方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中哪些是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 哪些是当前理论和实践比较成熟可以借鉴应用的, 通过有影响力的、有比较成熟市场经验的企业家们的意见综合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改善, 来规范地方政府的职权, 来促进地方创业环境的改进, 来促进地方可持续竞争力的提升。目前的一些做法与此相背离, 外来的企业重点保护, 大企业重点保护, 不同的企业不同的保护水平, 一样的政策对不同的企业实施的效力是不同的。待遇的差别体现了政府的政策倾向和政策意图是抓大放小, 扶持大企业不重视中小企业, 而从长远看, 政府对企业的态度应该是扶持中小企业, 规范大企业, 从而使中小企业蓬勃发展, 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创新创业人才。

3. 打造促进技术创新的制度环境。

形成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一是企业家制度的建立。企业家的职责与使命之一, 就是组织与实施创新, 其中自然包括技术创新。一个优秀的企业家能够准确地把握技术创新的方向, 并高效率地组织技术创新。优秀企业家往往是决定一个企业技术创新成败的关键。目前缺乏的并不是能够成为企业家的人才, 而是缺乏促使人才成为企业家的制度。必须加快推进企业家的市场化与职业化改革。二是价格机制的健全。健全的价格机制能准确而迅速地反映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的变化, 而创新会倾向于节省那些价格变得相对昂贵的生产要素。健全的价格机制能显著地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 节省交易费用, 同时又能正确引导技术创新的方向。三是市场秩序的规范。有一套完整的并得到很好遵守的游戏规则, 可以减少不确定性, 降低风险和交易费用, 有助于形成一个公平有序的竞争性环境, 使企业不断创新。同时, 竞争性的研究开发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但会产生相互间的技术外溢, 也有助于尽快找到创新的捷径, 提高创新效率。四是风险投资制度的构建。风险投资是伴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对现代技术创新活动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因为以巨额研发投资与技术创新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是以高风险、高回报为特征的。传统的银行在资源配置上存在着一个“逆向选择”问题, 即最需要资金、生产率最高的项目, 往往因其高风险而得不到贷款, 而发展成熟, 收入稳定的企业, 因为风险较小而成为银行青睐的对象。风险投资则不同, 它是一种长期的高风险投资, 因而它也必然要求获得高回报率, 而只有投资最具成长性的项目才可能获得高回报率。风险资本的特性决定了它在促进技术创新与培养高新技术企业方面的功能是传统金融机构所不能替代的。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主要功能是降低外部性, 促使技术创新的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专利制度是知识产权制度的核心。从历史上看, 专利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技术创新活动。如果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个人或企业投入了大量R&D资金所形成的技术可以被窃取, 开发的产品可以被仿制, 培育的品牌可以被假冒, 那么, 投资者就无法获得其预期的投资收益, 创新收益无法弥补其创新成本, 研发投资和技术创新活动自然就会萎缩。因此, 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还有相当艰巨的工作要做。侵犯知识产权的情况仍然较为普遍, 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的成本较高。

4. 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

技术创新总是由人来进行的, 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文化背景等非正式制度因素, 对技术创新和创业创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充分尊重少数人的权利。在中世纪, 西方世界文明的很多重要价值是由那些在巨大困苦下远离世俗影响的宗教团体保存下来的。没有任何理由假设今天的多数就是‘正确’的而少数的不同意见者就是‘错误’的。一种与众不同甚至于异僻的生活方式如果没有干涉别人的权利或利益, 就不能仅仅因为它不同于他人就遭受谴责。一个社会要发动成千上万的人并不难, 要达到多数人的一致也不难, 难的是公正善待只有百分之几的少数。有时候, 少数显得如此人微言轻, 他们的生死存亡是如此地微不足道, 可是, 一个制度能否保证这微乎其微的少数得到公平的善待, 恰恰是检验这个社会是否能包容和创新的标准之一。

创业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人们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原动力, 除了其利己心外, 就是由好奇心与冒险精神驱动的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因此, 冒险精神、创业精神与创新意识是技术创新的催化剂。美国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一般而言, 移民更富有冒险精神与开拓精神。作为拓荒者, 美国人崇尚创新与创业, 视分化与失败为正常。同时, 来自世界各地移民们带来的形形色色的思想观念与文化传承在这块土地上兼容并存, 促进了民主、自由的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的形成。这些都有力地增强了人们不怕失败、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为美国的科技进步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使其从一个落后国家迅速成长为一个富裕的经济技术大国。

摘要:创新型经济正成为江苏发展的第三次机遇, 对于江苏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寻求新的发展动力, 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视角深入分析创新型经济, 提出影响和制约创新型经济转型的技术创新、人力资本投资、制度创新和文化构建等主要因素, 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内生动力,创新,经济转型

参考文献

[1].洪银兴.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后危机阶段的思考.南京社会科学, 2010 (4)

[2].[美]菲利普.阿吉翁, 彼得.霍依特.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1

创新型企业经济持续发展战略 篇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企业在不断的发展壮大, 但在这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要想生存发展, 有一块立足之地, 就需要不断的创新, 在创新中求发展, 这才是企业成功的根本。

1 创新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企业要想创新需要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 及高素质的人才, 这些是企业进行创新的根本,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之下, 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企业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 不仅有短期的利润目标, 还要有长期的战略计划。这样企业才能有核心的竞争力, 保证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创新不仅是人才、技术方面的创新, 还要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 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 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为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高可生存的环境空间。

2 创新型企业经济持续发展战略

2.1 实施持续创新发展战略, 推进创新型企业的建设

创新型企业正处于新经济时代, 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要使创新型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保持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全面实施持续创新发展战略。全面实施持续创新发展战略, 必须有效地整合创新资源, 形成动态的战略竞争力, 以适应竞争环境的变化和保持战略竞争的优势。

2.2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战略, 不断增强创新发展动力

自主创新能力是创新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实现企业创新发展的持久动力。我们只有把技术、创新、资源和人才的优势结合起来, 才能真正实现自主创新和长期竞争优势。必须从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 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掌握更多的关键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在战略领域、支柱产业和关键环节形成自主创新能力, 形成长期竞争优势, 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要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必须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依靠自主创新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增强自主创新活动的主体意识, 营造自主创新的文化氛围, 强化创新激励机制, 才能引进自主创新人才, 并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2.3 有效实施创新人才战略, 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潜能

创新人才是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的基础, 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实施创新人才战略, 就是要造就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家和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创造良好的创新人才与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的环境, 让更多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和领军科技人才脱颖而出。要充分尊重人才, 实现其自我价值的追求, 创造条件鼓励其实现奋斗目标, 使他们价值的实现与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创新人才的积极性, 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建立一整套有利于创新人才和领军人才成长的制度体系, 制定出有关人才发现、培养、选拔、任用的规范化的制度和程序方法, 营造出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环境, 形成激励创新人才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潜能和作用的有效措施。

2.4 实施企业文化创新战略, 建设创新企业文化平台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髓, 是企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 企业文化充分体现了企业的价值观及企业的整体精神面貌。它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 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以及物质文化环境等。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 是企业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 一个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也肯定是拥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越来越多的企业已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

创新型企业文化是指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创新理念已得到员工的普遍认同, 人们坚信只有创新, 企业才能生存, 才能发展。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影响是各个方面的, 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动力。创新型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培育首先要提高企业的内聚力以及对企业价值观和管理经营方式的认可。其次是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员工之间的配合、协调、互补和协作的完成工作的精神。实施企业文化创新战略, 必须把企业文化创新纳入企业发展的规划和企业总体发展战略中, 融合到企业创新发展的各个环节中。必须在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创新思想指导下, 致力于企业持续创新文化基础管理机制的建设, 培育出有利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企业文化。

2.5 实施持续技术创新战略, 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技术创新是我国企业成长发展的必经之路, 技术创新需要有高度的自主权及高强度、持续的研究开发投入, 及高科技的技术人才支撑。企业的技术创新需要依靠一定的技术标准来进行, 掌握核心的技术能力, 才能持续的创新实践使其核心技术得以在产品上应用。现在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全球的共享, 可以利用这些大量的技术资源培养出自己的技术创新团队, 从而增强自己企业的竞争力。

2.6 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打造自主知识产权高地

我国的企业对知识产权方面还缺乏足够的重视, 没有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 别提长远的知识产权战略, 这种思想意识严重的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在中国加入WTO后, 这种对知识产权意识的欠缺更严重影响了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创新型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志。企业在创新基础上要建立自主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对于自主研发出来的产品要懂得进行知识产权保护, 加强对企业员工知识产权知识的培训, 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提升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这样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拥有核心的竞争力。

2.7 加快实施品牌创新战略, 打造国际竞争力的品牌

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得胜利, 不仅需要有核心的技术, 还需要打出自己的品牌, 一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是企业立于不败的根本,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品牌竞争已等同于企业之间的竞争, 在这个品牌竞争的时代里, 拥有国际化的品牌就有了立足于国际市场的资本, 所以实施品牌战略是企业走向国际化, 实施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面对当前的形势, 企业应加大科技研发力度, 更好的学习及借鉴国外的品牌发展战略, 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国际品牌。

3 结束语

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有一席之地, 就要不断的创新, 以创新立足于市场, 以创新在竞争中取胜, 企业的创新需要在总体技术能力, 及核心技术和产业主导能力方面都优异于其他企业, 这样才能称之创新型企业, 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

摘要: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的实现, 依赖着创新型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本文介绍了创新型企业持续发展的内涵, 对影响创新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创新型企业,创新,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宋光华.建设创新型企业[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6) .[1]宋光华.建设创新型企业[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6) .

创新型经济 篇9

重庆市在市委三届八次全会上《关于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强调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推进城镇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缩小城乡差距。作为统筹城乡规划编制试点区的重庆市, 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必须实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全面解决“三农”问题。小城镇是城乡联系的纽带, 其产业社会的发展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和提升区域城乡统筹的有效途径。从小城镇自身发展来看, 产业的创新发展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 以及在区域范围内发展中带来无限的机遇。

二、项目概况及发展现状

仙龙镇位于重庆市永川区西南部黄瓜山麓, 东经105°47′, 北纬29°9′, 东邻何埂, 西靠寒坡, 南倚朱沱和四川泸县白合, 北与五间等镇毗邻, 永泸、吉安公路从境内通过。仙龙镇是永川和泸州两大城市发展圈的交汇区, 重庆和渝西南地区出入昆明、广州、深圳、海口等城市的重要门户, 农业资源雄厚, 地理位置优越, 是渝西最大的水果集散地, 被誉为永川水果第一镇。

(一) 产业发展概况

仙龙镇产业发展主要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 适量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建材加工、陶瓷等第二产业。全镇面积82.88平方公里, 2008年末, 全镇总人口53517人。2009年, 仙龙镇总产值67638万元, 同前一年相比产值减少了36.3%, 其中:第一产业产值16740万元, 同比减少56%, 第二产业产值34988万元, 同比减少30%, 第三产业产值15910万元, 同比减少12.2% (见表1) 。2009年三次产业比例约为24.7∶51.7∶23.6, 相比前一年年产业结构有所优化 (见图1) 。

(二) 产业类型与规模

1. 第一产业

仙龙镇是农业大镇, 主要以粮食生产、水果生产、畜禽生产为支柱产业。种植业主要包括小麦、土豆、胡豆、水稻、玉米、红苕、高粱、洋芋等粮食作物, 梨、柑橘、樱桃、龙眼、枇杷、李子、柚子等水果以及蔬菜产品。养殖业主要包括生猪、羊、兔子、小家禽、蚕桑和水产品等 (见表2) 。

2. 第二产业

仙龙镇规模以上企业总共有三家, 分别是:重庆市泓龙碳素制品有限公司, 厂址设在仙龙场镇龙羽大道旁, 厂房面积26640平方米, 主要从事碳素制品、铸造焦炭、冶金焦炭等产品专业生产加工, 经营品牌为高强度铸造焦炭, 月产量2000吨;重庆市永川区迪青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位于仙龙场镇南宫路, 经营产品有电阻炉等机械制造产品;重庆市永川区飞龙陶瓷有限公司, 位于张家场镇, 主要经营便盆、马桶、装饰栏杆等陶瓷制品。

3. 第三产业

现有仙龙镇区农贸市场、张家农贸市场、粉店农贸市场和大磨场镇农贸市场四个固定市场, 每个场镇都有固定的开市日期。仙龙镇有旅游点两处, 分别为位于仙龙场镇以传扬佛教文化为主的老庙子寺庙和位于牛门口村的苏家祠堂。此外, 依托黄瓜山风景区, 在牛门口村建有康庄和秀城山庄两处小规模的农家乐。

三、案例借鉴

(一) 保留原有生产方式, 延伸产业发展链的产业发展模式

1. 以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为主的产业发展模式——重庆市长寿区邻封镇沙田柚

邻封镇为长寿区沙田柚原产区和主产区之一, 拥有独立的“邻封沙田柚”注册商标, 被誉为“长寿沙田柚基地”并立碑纪念。自2007年开始, 以长寿沙田柚命名的“中国·长寿沙田柚节”每年11月举行, 该节活动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见表3) 。

2. 以市场带动为主的产业发展模式——成都市龙泉驿区茶点镇高洞市场

高洞水果市场位于茶店、山泉、同安三镇的交界处, 距成都市区25公里, 有成渝高速公路纵贯市场中部。该市场的水果销售业和以吃鱼溪大蒜鲶鱼为主的餐饮业享誉成渝两地, 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场分为两个部分:成都方向市场和重庆方向市场。每个部分由三个功能区组成:物流交易停车区、鱼庄经营区和水果交易区 (见图2)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的落实, 使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当地发展以水蜜桃为主的水果种植业, 并形成“以路为市”水果销售方式。但这种状况造成通行不畅、交通事故频发、打架斗殴等问题。面对严峻的形势, 地方政府经高速公路管理部同意在高速公路沿线的水蜜桃主产区开口修建简易水果棚及配套设施。高洞水果市场于93年下半年动工修建, 于94年5月建成并投入运行 (见表4) 。

(二) 发展创新型产业, 优质化服务的产业发展模式

1. 以“服务创新“为重点的台湾高速公路泰安服务站

台湾高速公路管理部门从2000年起对高速公路各服务区的餐饮和零售店实行了“最有利标”的招标方式, 即以服务为导向, 选择最具服务品质与经营特色的厂商来经营。专业化的经营模式使得台湾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具有“大、全、美”的特色, 环境优雅, 服务项目多样, 设施齐全, 服务精良。

(1) 特色服务

台湾高速公路服务区除加油、停车、卫生、快餐等服务外, 也包括特色餐饮、旅游引导、道路信息提供、公益宣传、ETC (不停车收费) 充值、银行及无线上网等服务, 以及高品质的餐饮商务服务、加油及车辆维修、简易医疗服务、儿童游乐设施和客运中转服务 (见图3) 。

(2) 布局特征

泰安服务站采用双侧对称布局方式, 分为服务区 (Service Area) 和停车区 (Rest Area) 两部分。

服务区一般设有卫生、餐饮、娱乐、休闲、购物、加油等较为完善的设施。其中, 餐饮、娱乐、休闲、购物等功能设施设置在主楼。主楼两侧各有一处大型公共卫生间, 与主楼之间均有廊道相连。停车区的设施虽较为简单, 但车辆按照类型分区停放, 各区域之间有绿化隔离带。

2. 以“产业创新“为主的台南县走马濑农场

走马濑农场位于玉井、大内两乡交界处, 占地120公顷, 因曾文溪流经, 所行成的水濑势如奔马而得名。农场以专业种草起家, 后来转型朝观光发展, 是全国第一座休闲农业主题游乐园区。农场面积近100公顷, 南北长900米, 东西宽1650米。

农场融草原、山林、河川之景观于一体, 境内地形包括月世界、掘凿曲流及页状河阶, 动植物有乳肉牛、马匹、山兔、水鸟及热带草原、药草、古树林等, 景观丰富多变化, 极富特色。农场规划有可欣赏牛群漫步的放牧区、享受骑乘之乐的跑马场、能认识多种本土药草的本土药草苗圃、体验御风之乐的滑草场、各式有趣玩乐设施的亲子广场、提供现场表演的乡村剧场等, 另外还有可以玩水与水疗的戏水世界、高尔夫球场, 以及温暖舒适的住宿区与菜式多元的草原餐厅等, 堪称南台湾极度假胜地 (见图4) 。

(三) 创新产业发展理念对仙龙镇的启示

1. 提升产品质量, 创造仙龙品牌

政府应组织专业人士对仙龙现状产业进行调研与分析, 发掘优势农产品资源;采取先进的农业技术培育优良品种, 提升产品质量, 打造具有仙龙特色的农产品;规模化生产优良产品, 注重不断提升产品质量, 同时结合广告、展览等宣传方式, 向人们展示仙龙特色农产品, 创造仙龙品牌;通过专业化市场的推动作用, 逐渐扩大仙龙品牌的影响力;依托品牌化的龙头产品, 从横向、纵向延伸产业链, 努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 建专业化市场, 创新服务理念

仙龙镇已有专业的农贸市场和周期化的经营模式, 但是原始的单一化市场服务已经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 必须建立一个兼具市场与服务功能的创新的服务站。新型市场既涵盖专业市场所需的各种功能, 又设立餐饮、娱乐、休憩等新兴功能项目;既能够因地制宜, 高效、复合利用土地资源, 又借项目设置提升土地价值;既完善小镇的基础设施, 又能够提供现代化、城市化的服务。

3. 形成优质、专业、完善的经营体制

在服务项目的设置上, 仙龙镇要注重细节, 给顾客提供贴心服务的同时创造新的赢利空间。一是在经营策略上整合各项专业资源, 提供最优质最专业的商品与服务;二是在经营服务上注重细节, 增设残障厕所、残障坡道并降低服务台高度、设有医疗保健室及急救箱等设施为行动不便者服务;三是根据需要不断扩大经营服务范围, 包括网络查询、传真、影印、旅游咨询、代订旅馆等商务服务。

4. 既具有特色又规范的管理模式

仙龙镇产业项目设置要凸显服务亲切化、设施人性化、商品多样化、价格大众化、风格活泼化等特征。利用自身特有的秀丽风景, 融合景观设计, 创造具有仙龙特色的休闲空间, 展示充满山间情趣的休闲服务。项目由仙龙政府统一管理, 然后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最具服务品质和经营特色的厂商来经营。

四、产业发展要素选择及空间布局

根据上述的综合分析和对仙龙镇发展的总体定位, 提出“仙龙产业发展模式”, 即通过专业化市场的建立带动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发展农产品运输、仓储、加工等一系列龙头公司, 通过休闲农业园区的建设, 增加农副业收入, 实现联动产业推动镇域经济发展。

(一) 仙龙模式产业发展要素

1. 龙头产品带动产业发展

宣传推广优势农产品;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 培育特色农产品;通过专业的项目策划宣传和政策的支持, 提高产品知名度。

2. 积极发展三产, 主动承接城市发展需求

引进具有先进服务品质和经营特色的项目建立“景点式服务站”, 服务永川至泸州的快速交通干道。创造集生产、生活与生态为一体的“三生”休闲农业产业, 在自然景观中融入人的活动, 形成现代版的“桃花源”。

(二) 仙龙模式产业发展类型

1. 基于现代休闲农业的产业选择

借鉴国内外小城镇产业的发展情况结合仙龙镇自身的资源条件, 仙龙镇要成为一个现代化、专业化、优质化的现代化小镇, 需要一个风景优美的休闲农庄、一个良好服务的交通服务站、一个交易便捷的专业化市场。基于这一目标, 应确定现代化的绿色产业、交通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等作为仙龙镇主要产业。

2. 立足本土之上的产业选择

根据仙龙镇镇域的现状产业情况, 以求在永川南部地区包括吉安镇、五间镇、何梗镇、淞既镇和朱陀镇等周边镇区形成错位竞争, 仙龙镇宜选择精品农业、养殖业、旅游休闲产业、农副产品销售等产业。

(三) 产业发展总体布局

1. 产业发展规划总体结构

根据以上提出的仙龙模式和对现状产业要素的分析, 规划建立仙龙镇镇域产业发展空间结构:“一环串一廊, 一主三副四片区”。

“一环”:指连接四个片区、四个中心的交通环;

“一廊”:指沿仙龙场镇—张家道路, 承接港桥工业园,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工业走廊;

“一主”:指以仙龙镇镇区为中心, 以物流、商贸、服务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服务中心;

“三副”:分别是大磨子、张家、粉店三个场镇, 是仙龙镇镇域内部之间进行物流、商贸活动服务的次中心;

“四片区”:分别是北部物流交易服务区、东部商品鱼养殖基地、西部水果基地和南部绿色稻米种植基地。

2. 产业规划空间布局

(1) 北部物流交易服务区

规划以仙龙镇镇区为中心, 沿永泸快速路沿线在两侧区域建立具有市场、餐饮、休闲、娱乐等综合功能的服务站点, 占地面积约30亩, 向外辐射带动仙龙镇的产业发展。牛门口村依托现有水库资源和风景区资源, 改建康庄和秀城山庄两处农家乐,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2) 东部商品鱼养殖基地

根据张家场镇第二产业现状, 在张家集中建设工业基地, 配套水果加工业、包装业、林产品加工业、肉制品加工业、屠宰加工等工业设施, 完善产业结构;围绕金石村、双星村, 建设优质商品鱼养殖基地, 结合基地建设垂钓园、鱼类观赏园等寓教于乐的生态园区。

(3) 西部水果基地

西部片区以仙龙—大磨子梨树水果带为基础, 在大石坝村和石宝寺村共建黄花梨品种种植基地40000亩, 在大磨子村兴建优质新品种梨20000亩, 优质杂果园5000亩, 以大牌坊村为中心, 建设优质柑橘基地18000亩。结合水果基地, 在大磨子范围内建设水果采摘园、花季赏花园等项目。

(4) 南部绿色稻米种植基地

欠发达地区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思考 篇10

一、发展创新型经济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现阶段的迫切要求

1. 发展创新型经济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

我国传统的高投入、高污染、低附加值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也不适合欠发达地区科学发展的要求。必须要向创新型经济转型。我国传统的产业结构失衡、投资和消费结构不合理、以加工贸易为主, 以牺牲环境、资源为巨大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欠发达地区表现比较突出, 已经不符合转变经济发展要求。如果欠发达地区经济不向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经济转型,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 欠发达地区经济将失去发展的后劲, 甚至有可能进入经济衰退的困境。

2. 发展创新型经济是欠发达地区摆脱环境污染和资源约束的根本途径。

多年来,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是依靠低廉的劳动力和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 这种方式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不利于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要找出一条适合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减少环境污染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发展创新型经济, 从根本上减少经济增长对于资源的依赖以及环境的破坏。

3. 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欠发达地区实施发展创新型经济战略。

欠发达地区实施发展创新型经济战略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创新型经济对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起着关键性作用, 创新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欠发达地区总体发展水平滞后, 尤其是科技创新能力滞后已成为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是欠发达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

二、欠发达地区要充分认识创新型经济的主要特点

1. 政府是主导。

市场经济并不是排斥政府对经济的引导和指导作用。在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 政府在发展创新型经济中起着比较重要的指导作用, 乃至起着主导作用。因为要发展创新型经济, 前提条件是要求制度创新。然而制度创新的引导者必然首先是当地政府。对大多数创新成果来说具有社会公共产品的特点。提供公共产品主要是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能, 比如重大科技创新计划的制定, 需要政府进行直接的或间接性的投入。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 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 就要由国家的创新力来抗衡。在发展创新型经济中, 国家是各个创新经济体和各个创新体系的集合、协调和衔接的重要扮演者。

2. 人才是核心。

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经济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在创新型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高新技术的产业更需要高端人才。创新型经济是高新产业、高科技经济, 需要大批的高端人才。当前在我国尤其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创新型经济更需要大批的高科技人才的集聚。在欠发达地区吸引创新型经济人才存在二大突出问题的制约。一是待遇低不容易引进高科技人才。二是实行低成本的密集型劳动力发展模式。这极不利于欠发达地区发展创新型经济。当我们意识到创新型经济人才是核心这个重要特征时, 这需要把吸引和培养高端人才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3. 产学研是载体。

产学研合作为政府、企业和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搭建了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对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促进合作各方互动共赢发挥了积极作用。欠发达地区在发展创新型经济过程中要把产学研重大载体打造成产学研结合、技术服务、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平台。创新型经济包括知识创新、创新成果转化等重点环节。在这些环节中, 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是提供原始创新成果的主体, 不同类型的高科技园区是知识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因此, 欠发达地区要发展创新型经济就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三、欠发达地区发展创新性经济的战略走向

欠发达地区发展创新型经济不仅要认识到它的战略意义, 而且要具体谋划好它的实施途径, 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走自主创新之路,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发展创新型经济要以我国的国情为基础,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我国缺乏的是核心技术, 而核心技术大多是由发达国家掌握的, 为此, 我们只有走自主创新之路, 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突破口, 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和消化, 再进行创新, 加强自主创新在具体生产领域的应用, 大力推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应用前景广阔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 整合和优化创新资源的利用。另外, 要充分发挥科研机构、高校的技术力量, 探索技术创新和科研合作的有效形式, 建立技术创新和应用的共享平台, 建立我国自主创新知识体系。

2. 优先发展高产能、低消耗的新兴产

业, 推动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大支持高产能、低消耗的新兴产业政策支持力度, 科学规划和引导, 加快新能源、软件产业和传感网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服务业, 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将现代金融、通信、研发设计等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发展绿色经济, 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 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此外, 要大规模开展技术改造, 淘汰高污染、高消耗的低能行业, 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或升级传统产业;把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 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

3. 强化企业主体作用, 为发展创新型经济提供强力支撑。

要着力培育一批具有高科技、创新型的骨干企业。欠发达地区要通过新型产业政策的引导来鼓励企业不断的运用新技术、新的工艺流程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促进本地的传统产业向新型产业的转型升级。制定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 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高端技术的密切合作, 要进一步培育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 根据市场需要和发展走向来确定高端技术和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企业之间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 有条件的企业要组建技术创新联盟, 以充分发挥企业在新型经济中的主体作用。

4. 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结合, 促进新型产业加快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在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过程中更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和产业导向。但是, 政府对新兴产业的引导和扶持必须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 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从发达地区发展新兴产业的实践看, 凡是政府遵循市场经济法则和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新型经济发展就非常迅速和顺利。因此欠发达地区在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的同时要注重市场主导和政府调控相结合。

5. 实施人才振兴战略, 着力强化发展

创新型经济的智力支持。欠发达地区要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创新型人才到欠发达地区落户, 特别是着力引进高端创新型人才的同时, 要加快人才和成果的转化。要培养和建设好本地人才队伍。当前及未来一定时期努力建设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特别要培养和建设一大批科技创新人才。要加强对职工的职业技术教育和专门技能培训, 特别要加大对高级技术工的培养力度, 造就一大批技术精湛的高技能工人。要着力培育和建设一支创新型经济的企业家队伍, 要建立健全创新型企业家的形成机制和业绩评价体系, 积极推进职业化、市场化。要加快创新型人才资源向创新型人才资本的转变。必须把创新型人才资源作为资本来运用, 培育和壮大专业性的人才市场。通过人才市场机制的作用, 实现创新型人才资本与物质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 使人才的潜在聪明才智和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发挥。

6. 突出多元投入机制, 着力强化创新型经济资金保障。

在欠发达地区要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投入的导向作用和市场“无形之手”的调节作用, 构建覆盖创新型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多元化科技创业投融资服务体系, 是发展创新型经济的重要引擎。实施积极的财政支持政策, 把有限的财政资金主要投入到对发展创新型经济起直接支撑作用的科研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上去。积极探索政府和各类科技金融服务机构间的联动机制。要积极发挥金融创新对创新型经济的助推作用, 金融体系要以一种更加市场化的方式去解决中国创新型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颈瓶问题。金融机构要加大力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 支持设立科技融资担保公司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 探索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创业企业信用贷款等各类科技金融创新, 进一步拓宽创新型企业的融资渠道。

摘要:我国现代化建设已进入到创新型经济发展阶段。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发展创新型性经济是我国欠发达地区的迫切要求, 把握好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基本特征, 谋划好发展创新型性经济的战略走向。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创新型经济,特征,战略走向

参考文献

[1].牛胜强.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从资源型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N].开放导报, 2012 (2) .

经济管理创新探究 篇11

【关键词】经济发展;全球化;宏观经济管理;创新

0.引言

所谓宏观经济管理主要是指综合运用各种政治、经济手段,对整个国家的经济生活从总体上进行调控,已达到化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宏观经济管理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和谐与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建设的初级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我国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宏观经济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宏观经济管理作用,在经济发展实践中不断创新宏观经济管理的手段,巩固宏观经济管理在我国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地位,提高我国经济发展建设的实力,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1.宏观经济管理对我国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1.1宏观经济管理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

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管理的最终目标,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既有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同时又有刺激经济快速发展的因素,宏观经济管理对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进行调整,可以将经济发展维持在一个稳定的速度之上。防治经济泡沫的出现,同时也可对有效避免经济发展的大幅度波动,即保障经济增长的速度,同时也保障经济增长的质量,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2宏观经济管理能够有效弥补市场自发调节的不足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我国在推进经济发展实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任然存在很多问题。此外传统经济模式中的缺陷还没有清楚,市场经济的自发调节还存在自发性、盲目性与滞后性等缺陷。面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弥补市场自发调节的不足,必须充分发挥宏观经济管理的作用,有效调节市场经济中各种资源,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市场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方式,但是市场调节并不是万能的,在某些领域内,市场调节也会出现失灵的现象。因此,依赖于市场调节对资源的合理配置,此外针对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不足,国家可以综合运用各种经济、行政以及法律手段来加以调整和改善,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1.3实施宏观经济管理能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资源配置主要依靠市场进行,然而市场经济自身的缺点严重影响了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为了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则需要采取宏观经济管理手段对有限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价值。宏观经济管理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加以实现的,一种是对公私财产进行合理配置,并对公私财产所占的比例进行管理。另一种是对私人之间财产进行有效的调配和控制,以抑制社会严重的贫富分化现象的出现。

2.实施宏观经济管理手段创新的必要性

2.1是顺应市场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我国宏观经济管理要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根本需求,既要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根本趋势,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规则加以肯定,并根据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本规则指导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具体实践,确保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在全球化基本规则的指导下,实现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提高对外开放发展水平的根本目标。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根本需求,我国政府部门作为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要对管理体制加以创新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和丰富管理理论,用理论指导管理实践,促进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同时我国政府还要根据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努力培养适应经济发展趋势的宏观经济管理人才,保障各项宏观经济管理政策能有在管理人才的手中得到全面的贯彻与落实,确保宏观经济管理工作开展的效果,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整体实力。

由上可见,我国应加强适应经济全球化规則的各项手段。首先,应保护我国弱小型企业的发展;其次利用全球经济发展的技术标准、环境标准等,挖掘我国产业的潜在优势;再次,充分利用国际反垄断法,防止某些领域的外商投资过度集中而处于支配地位,以对我国经济主权造成威胁,并对国内的投资者与消费者带来损失,以此保障我国市场经济的可竞争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2.2转变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职能

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主体主要是由法律规定、对宏观经济执行机构负责、履行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政府部门。因此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的创新,实际上就是政府职能部门组织的创新及相关工作岗位与人员的创新。职能部门的创新主要是对政府机构的责权与职能加以强化,以提高政府宏观管理的工作效率。以我国当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重要责任就是监督市场的平稳运行,确保市场秩序的安全,以创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因此,应加强政府职能的战略目标创新,提出“服务型”概念,改良公共决策体系、提高公共决策的质量,由全能型政府顺利过渡到服务型政府;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重新协调政府各部门的职能权限,每个部门、每个领导者与管理者都有统领全局的权力,对宏观经济管理全局负责,并通过责任制加强制约力度。另外,还要按照“精简、统一”的原则,调整政府各组织结构,做到机构的精简高效,适当设置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选聘时注重人才的综合能力,避免由于管理层多、机构臃肿而造成的信息传递慢,影响管理效率,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

3.结语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逐步推进,即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总体上还存在很大差距,我国的科学技术基础还比较薄弱,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该何去何从。如何充分发挥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尽量避免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作用。因此,宏观经济管理作为服从和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经济发展建设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宏观经济管理要想充分的发挥其经济管理与调控价值,就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及时的做出调整,与我国经济全面开放的发展趋势保持一致。

【参考文献】

[1]白化萍.新时期宏观经济管理与经济信息工作应对策略[J].金卡工程,2010(10).

[2]姚承晔.浅谈工程经济的价值集成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11,(13).

[3]刘大勇.工程经济报价及其发展趋势[J].西铁科技,2005,(02).

[4]姬光玉.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经济效益[J].价值工程,2011,(13).

创新型经济 篇12

对于网络经济的认识, 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黄璐指出, 网络经济是以信息网络作为基础平台, 以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增长, 以电子商务主导商品流通, 以互联网联系全球市场, 并将信息和知识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一种新经济形态。陈友龙认为, “网络经济是构架在电子网络上的经济, 其本质在于经济的联结性, 网络经济的这种联结性将会改变社会生产和经营的运作方式, 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经济来。”

我们把计算机和因特网及其附件构成的网络环境称为网络经济, 它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规则和前提下, 高时高效的使用相关网络技术和手段, 进行信息化的活动。在网络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和电子商务业的发展, 将现代商业与传统商业进行比对, 运作模式已发生了改变。

在企业内部, 员工可利用企业内部网进行联系、交流, 不仅缩小了公司各阶层员工的等级差距, 又使得相应的监督机制更加完善;在企业外部, 企业利用网络与世界各地的厂家、消费者和金融机构进行沟通, 有利于双方之间的经济依存。

传统的商业企业要发展稳定, 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但是在如今的网络经济时代, 因为互联网的广泛使用, 使得网络企业的发展速度无限加快, 缩短了企业发展的时间。

互联网的问世为中小企业带来了福利与商机, 使得它们有了与大型企业公平竞争的机会, 且由于市场对于电子商务业的限制较少, 使得企业的发展更加快速、容易。

二、创新型人力资本在网络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 创新型人力资本的概念

人力资本是指在知识、技术、信息与能力同劳动力分离成为独立的商品, 并且在市场交换中起主导作用的高级劳动力, 它主要是由知识、技术和信息组成。

与传统的人力资本相比较, 创新型人力资本具有更多的独特性质, 对于创新型人力资本的基本定义, 国内外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纷纷从自己研究的方向给出了各自的定义, 我们把各专家学者的定义进行综合, 得到了新的观点, 即创新型人力资本是指通过创新型员工一定的人力资本投资 (企业教育、在职培育) 形成的存在于员工内的知识、技术、管理技能、健康与努力程度的价值总和。

(二) 人力资本在网络商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的根本, 而“知识”是现代商业运行的主要因素, 所以商业企业的经营主体即知识性劳动者。在如今这个网络经济时代, 知识和智能往往被认为是财务和资本的象征, 它们决定着企业发展的健康、好坏, 在现代网络经济环境下, 知识性劳动者成为企业主体是绝对毋庸置疑的了。

2:现代商业企业竞争的重点是技术和知识, 现代商业企业抢先争夺的人才是知识型劳动者。在网络经济的环境下, 商业企业的竞争已从传统领域扩大到网络技术和营销理念为主的技术知识新领域。所以, 现代商业企业争夺的人才主要是拥有技术知识的专业人才。由此, 我们可以看出, 当今的网络企业竞争, 实质就是关于人才的竞争, 这不仅对企业网络技术的竞争形势有所影响, 甚至对企业在网络市场上的竞争格局也起着决定性作用。

3:无形资产, 尤其是知识资产取代原有标准, 成为商业企业财富判断的新标准。究其原因, 还是因为网络经济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当今社会, 企业所拥有的技术优势甚至技术垄断是企业吸引投资的基本要素之一, 而这些都离不开人力资源的贡献。

4:高技术与商业、金融资本的融合, 极大的推动了现代商业企业的变革与发挥咱。在二十一世纪, 一种把高新技术的优秀人才聚集起来形成的网络服务商悄然兴起, 出现, 他们和现代商业企业进行合作, 这样不仅提高了原有商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并对现代商业企业的制度方面和技术方面的创新有所帮助。

三、网络经济中存在的人力资本问题

(一) 人才流动的无形化在工业经济时代, 人才流动往往备受关注, 关键就在于这些流失的人才在离开企业时也带走了所拥有的知识技术和聪明才智。但是在网络经济时代, 恰恰出现了两者的分离。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 芯片大大提高了人类储存知识的速度, 光纤和数字化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知识和信息的传播速度, 软件的开发使用使得许多知识、包括诀窍类隐性知识也可以编码从而商品化了, 使得技术精英们可以将无形的才智有形化, 同时也就可以将以往有形的人才流动无形化。

(二) 人才流失的隐性化在信息化浪潮中, 信息的传播速度之快达到了“用时间去消灭空间”的程度, 从而使各种信息均能即时获得并进行便捷的交流互动, 且大大降低了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真度, 免去了一些劳顿之苦和一系列的流动成本。因此, 各种人才不离开自己的所在地, 甚至不离开所在企业便能为其他企业服务, 使得企业人才流失隐性化。

(三) 人员流动的频繁化网络平台上的交流具有天然的开放性和共享性, 大大增加了信息的检索空间和选择余地, 使人才流动所需的信息空前地集中和全面, 网络经济中人员流动异常频繁。人力资源是流动的资源, 正常的人才流动能够促使人力资源在网络经济中重新配置, 提高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但是人员过于频繁的流动也直接引发了网络企业的动荡不定。由于网络行业中企业员工大多是掌握技术的知识性员工, 员工的流失会影响到企业的稳定性, 还可能带走企业的客户和技术秘密, 给企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甚至于因为技术秘密和客户的流失而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难以形成, 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并且, 由于所掌握技术的限制, 流失的员工一般不会离开该行业, 而是进入到同行业的其他竞争对手企业或是另起炉灶, 此时, 企业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压力。员工的频繁离开, 使得大多数企业更加不愿大量投资于员工培训, 而倾向于猎取竞争对手手中现有的人才, 从而使人才竞争陷入恶性循环, 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持续的发展。

(四) 人力资本价值的动态化人力资本自身的增值需求必然要求从既往的追求“静态价值”转向追求“动态价值”。在信息传递链之间薄弱甚至相互独立的条件下, 不同信息传递系统之间的对照比较相对匮乏, 人才个体对自身价值的判断主要是在相对狭小的时空中进行, 而且主要是在既有的单一信息传递系统内部进行, 从而使价值判断和追求趋于静止, 并形成对组织的某种忠诚和相对稳定性, 而信息化进程则将不同的信息传导系统和相对独立的信息链以及其低廉的成本链接起来, 形成完整而全面的全球性信息系统, 使原先封闭的信息传导机制相形见绌, 动态的、追求自身资本增值的人力资本取代了原先相对静止的人力资源, 追求动态价值不仅成为了人力资本的本质要求, 而且也具备了基本条件。

四、网络经济发展人力资本的方案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作为一种普遍现象, 意味着生产的传统因素-资金和熟练劳动力-不再是经济力量的主要决定因素。现在, 经济潜力正越来越多地控制和操纵信息的能力联系在一起”。因此, 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更应从客观的角度思考、制定开发网络技术和管理人力资源的战略措施, 建立开放性雇佣关系的激励和制度机制, 构建具有社会化、网络化和国际化特征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在进行人力资源的招聘中, 完善的企业筛选制度应该包括人员信息甄别和信号传递制度, 这样才能在招聘过程中“识别”高质量人员, 消除人员招聘过程中的逆向选择等现象。只有如此, 企业才能减少判断失误, 获得适合自身发展的人力资源, 从根本上解决人力资源的资本化问题, 达到缩短网络商业企业人力资源资本化的过程。

不论是处于对员工的考虑还是处于对企业自身发展的考虑, 都应当建立一个完整的以市场为主导的教育培训体系, 制定一套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教育培训计划, 适时适量安排商业企业职工参加培训, 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在此同时, 网络商业企业还应看向世界, 与国际接轨, 参考国际先进的网络商业企业培训形式, 尽量早日建立一个适应自身发展的国际化教育培训模式。

在信息源与信息受体之间, 层级越多, 信息传递与交流过程中失真的可能性就越大, 信息传递成本越高, 而且个体之间进行信息反馈的难度也会相应加大, 最终甚至形成了单向度的信息发布与被动接受的关系, 为了确保信息传递的稳定性而进行的相关制度构建必然会导致对个体个性需求的淡化甚至漠视, 而且层级越多, 制度化构建越繁琐, 个体在信息交流与传递中的地位就越趋于淡化, 每个人都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螺丝钉和铺路石, 对于非常强调创造性发挥的专业化人力资本而言, 这种组织结构显然是不合适的, 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正是为之提供了另一种选择。研究显示, 集权化程度越高, 流失水平越高, 两者呈正相关。如果信息传递的层级减少, 管理趋于扁平化, 个体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相对便捷的信息反馈从而进行宣泄与调试, 个体的主动性就会增强, 参与组织决策的程度就会提高, 离开组织的水平也会相应降低。

参考文献

[1]徐蕾, 史文雷, 彭学君等.以人力资本推动中小网络商业企业的发展[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27) :256-257

[2]陈晓红, 李喜华, 曹裕等.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0, 30 (7) :1176-1184.

[3]孙永生, 陈维政.人力资本产权理论:前沿述评与研究展望[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 (9) :152-156

上一篇:构建细分市场下一篇:教育改革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