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24-10-08

“四个全面”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共8篇)

“四个全面”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篇1

“四个全面”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李慧 美术学院 艺术设计 20154911018

摘要

随着“四个全面”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又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在中国漫长的革命与发展道路中,实践证明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的指导中国的发展建设。

“四个全面”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作为一个有机统一体互为依托相辅相成,再一次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关键词】四个全面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最新成果

在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漫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经过九十多年的奋斗,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夺取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指引全国建成了经济总量排世界第二的强国。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得益于“四个全面”的治国理念,得益于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相结合,形成了马列主义一次又一次的中国化,而“四个全面”是从2012年11月8日十八召开以来的短短三年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一、“四个全面”的基本内容

“四个全面”,指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治国治党的新理念,非常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领会,对指导我国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抓住了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大会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以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具体内容。之前,我们一直在建设小康社会,是奋斗的过程。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和结果。

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八大,同时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大会指出:“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防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中央全会从1921年建党以来,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建设。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同时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任务、布局进行了全面部署。在国内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全面依法治国,给党的各级干部提出了新要求、新标准!

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是最接地气也是最受人民群众欢迎的表述。从公开的新闻报道看,这6个字合在一起表述发生在2014年底,到目前还不到一年的时间。但其主要精神总书记在2014年10月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的讲话中已经体现出来——“今天这个大会,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对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部署。”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到全面从严治党,是我针对党执政多年来党员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队伍现状进行整改提高总动员、总要求。这一要求更为明确,是打老虎拍苍蝇、纯洁党的队伍、加强党的建设的理论和制度依据。有专家指出,对于管党治党来说,“全面”二字至少包 2

含三个层面。一是内容无死角,涵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各个领域。二是主体全覆盖,从严管党治党不仅是党中央的责任,党的各级组织都必须贯彻从严治党要求。同时,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意味着一把手不仅仅“独善其身”,还要把班子成员管好,把下级干部管理好、教育好。三是劲头不松懈,要把从严治党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化。要让全画各族人民看到我党惩治腐败的决心,提振全国人民实现宏伟中国梦的信心。

二、“四个全面”的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四个全面”执政理念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如果把“四个全面”比喻成一架高速航行的飞机的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飞机前进的目的地,“全面深化改革”就是飞机的动力系统,“全面依法治国”就是飞机的安全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就是飞机的控制系统。由此可见,“四个全面”尽管讲的内容各不相同,分属不同的工作范围和领域,但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和辩证统一的关系,四个方面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整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和全依法治国是两项措施,全面从严治党是领导核心。

总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要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就要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两项措施: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闸门,到十八届四中全会高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旗帜,两次全会、两大主题、两份决定,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总体战略在时间上的陆序展开,是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两项有力措施。

领导核心: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建国66年来的实践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均进行了专门论述,不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都对从严治党提出了新要求、新考验,也都把党的领导作为实现目标的根本保证。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就不会顺利、快速发展,3

就不可能建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不可能实现中国经济的腾飞,不可能在2020年短短5年时间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十八大提出“两个全面”到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四个全面”,虽然时间不长,确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列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新发展。2014年12月14日,总书记近日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需要指出的是,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中,虽然都提出过“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但“全面从严治党”是总书记在这次江苏考察调研中首次提出来的,并且是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组合在一起,作为“四个全面”首次提出来的。尽管此前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就这“四个全面”作出过一系列的重要论述,但在公开报道中,将“四个全面”并提,还是第一次,意义深远。

“四个全面”不可分割,不可偏废。围绕实现目标、如何改革、怎样治国、怎样管党的问题,“四个全面”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统筹上,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把党对治国理政的认识提到了新高度。

三、“四个全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四个全面”的提出,必将坚持中国道路、宏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必将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使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更加完整,日臻成熟。“四个全面”是2012年12月以来短短3年里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大会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这是第一、第二个全面的提出。

2013年2月26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召开十八届二中全会,李克强就《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全会强调,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健全部门职责体系,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始。这是第二个全面的落 4

实。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全会强调,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最重要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第二个全面的详细布置。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召开十八届四中全会。全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中央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在中国共产党93年的历史上是首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份规划执政党依法治国路线图的纲领性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我们党研究第三个全面的工作。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全会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 5

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这是全面从严治党并“四个全面”写进第一次写进党的中央全会公报中。

由上看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到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再一次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最新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对落实第十三个五年计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四个全面”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篇2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丰富与创造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概念是由毛泽东同志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正式提出的。在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上, 学术界已经达成共识, 那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认识和解决中国的问题。在这一历史过程中, 一方面发挥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一方面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出重要贡献的哲学家艾思奇同志认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中国实践马克思主义, 创造马克思主义, 对马克思主义有新的贡献。实践、贡献和新创造, 是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辟概括。他在《论中国的特殊性》一文中讲到: “能在一定的具体环境之下实践马克思主义, 在一定国家的特殊条件之下来进行创造马克思主义的事业。这里就一定有‘化’的意思, 也就有‘创造’的意思。……马克思主义者的创造的概念……, 是在不变的正确基础原则上的新的理论和事业的创造, 是‘给马克思主义的总宝库放进一些…… 新贡献’。”[1]这种新贡献就包括着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的新的发展。

毛泽东同志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他认为: “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 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 这是第一。但是, 任何国家的共产党, 任何国家的思想界, 都要创造新的理论, 写出新的著作, 产生自己的理论家, 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 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我们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末期和抗战初期写了《实践论》、《矛盾论》, 这些都是适应于当时的需要而不能不写的。现在, 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代, 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 如果单有《实践论》、《矛盾论》, 不适应新的需要, 写出新的著作, 形成新的理论, 也是不行的。”[2]老祖宗的书, 必须读; 创造新的理论, 写出新的著作———是毛泽东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创造新的理论, 指导中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选择, 也是我党治国理政方针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就“中国无产阶级政党要不要领导和怎样领导资产阶级革命取得革命胜利, 如何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科学回答, 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同志重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丰富历史经验的总结, 善于从新的实践中总结新经验、开辟新道路、建立新体系。他抓住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 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同时从经济建设上着手, 实行改革开放,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基础上, 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建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以来,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就“中国如何发展, 怎样发展”进行了阐释, 创立了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内涵。

18 大以来,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在治国理政的方略上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的提出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内涵, 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

二、“四个全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 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重要性和科学性。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应用上升到“看家本领”的高度, 说明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紧迫性。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上, 习近平要求: “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 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3]“四个全面”思想的提出, 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注重党的自身建设的必然成果, 是建立在当代中国新的实践基础上的科学理论。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每一个“全面”是在不同会议和不同场合上提出的。“不同会议和不同场合”上研究和解决的实践问题是存在差别的。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 再到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依法治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得以清晰展现。

在这“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核心。“核心”一词在现代汉语中, 意为中心、主要部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物质精神生活水平的高低是人民生活质量好坏的直接体现。从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八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这一字的改变体现的是党对全面小康建设的必胜决心, 彰显的是党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殷切关怀。全面小康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 是不留死角, 彻底脱贫致富的小康。这一战略的提出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人权思想, 又贯彻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核心与奋斗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是前提。习近平强调: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 就没有中国的今天, 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这一论述既说明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又说明了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 必须坚持全面改革, 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稳步推进。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十三位跃升为世界第二位,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 基本达到了小康水平, 中国格局的大发展、大变化, 关键在于打出了改革开放这一招。这一战略的实施提升的是我国的国际地位, 促进的是国内经济发展, 改善的是人民生活水平, 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先决条件。

全面依法治国是保障。全面依法治国, 对于我国这样有着人治传统的国家来说, 无疑是国家治理领域的一场重要革命, 体现的是党对依法治国的必胜决心, 彰显的是党对人民权益的殷切关心。这一战略的贯彻, 宣告了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 消除了一切权利的私人目的, 维护了每一个公民的合法权益, 保障了每一场司法案件的公平正义, 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要手段。

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党的历史是从严治党的历史, 党的建设是从严治党的过程。党之所以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道路上取得胜利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坚持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 就是要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思考,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始终保持党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一战略的落实, 保障的是党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代表的是“为人民服务”的核心思想, 维护的是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 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坚实基础。

这“四个全面”中的每一个“全面”, 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 是从我国现实发展需要中提出来的, 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提出来的, 是为推进解决我国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集中表现。

三、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习近平同志在向全国劳动群众致节日祝贺的讲话中明确指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 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 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 对物质、精神、文化等需求不断提升的愿望和要求。实现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切实了解人民、时刻想着人民。新形势下,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来实现这个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在新的时代格局中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 需要的是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正确的实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 顺应时代发展, 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党的建设是不断总结和探索的过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 在实现中华民族解放、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付出了艰辛努力。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党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发展模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指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 确保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逐步实现。

十八大以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阶段。新的实践发展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理论指导。习近平同志接过了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接力棒, 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是总结历史经验、筹划全局发展, 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方针的精辟概括。它构建了中国未来发展的模式, 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涵, 勾勒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雄伟宏图。

总言之,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建立在中国实际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的, 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准确把握“四个全面”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深刻内涵,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贯彻落实, 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也正在于此。

摘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是习近平同志总结历史经验、筹划全局发展、揭示客观规律的思想精髓, 是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方针的精辟概括, 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深入学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思想内涵,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四个全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梦,新成果

参考文献

[1]艾思奇文集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1:481.

[2]毛泽东文集 (第8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10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四个全面 篇3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个全面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32-01

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每一个“全面”都是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性思想。“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飞跃。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论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是毛泽东同志首次提出中国化的概念。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党在幼年时期,由于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不足,不善于将马列主义的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使中国革命走了一些弯路,而在遵义会议后,党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上了正确的轨道。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深化了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四个全面”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寓意治国理政要“新作为”,要求党员干部主动适应新常态,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实现美丽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四个全面”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原原本本地学习和研读马克思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四个全面”思想的提出,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信仰、注重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优良传统的必然成果,它与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四个全面”是在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和对中国国情、世界形势深入了解研究的基础上,对国家与民族发展战略问题再次进行了审慎思考,提出了“四个全面”的伟大思想。这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深化的发展过程,反映了我们党对真理认识的不断探索精神,体现了实事求是这一思想理论精髓。“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既是对中国发展深刻思考的理论成果,更是立足中国国情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全体共产党人的思想结晶,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共同思想基础。只要我们毫不迟疑、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四个全面”,我们的事业就必将代代传承,似火炬接力,向着最终的目标前进。

参考文献:

[1] 陈俊岭,王涛清.“四个全面”战略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

[2] 黄怡,段晓丹.“四个全面”思想对马克思中国化的新贡献,[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15,(2)

“四个全面”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篇4

大家上午好!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个地方,向大家表达一下自己对这个“四个界限”的看法。首先我得感谢我们小组的成员对我的信任与支持,同时也得感谢在座的各位同学,因为接下来我说的将是与主流思想相违背的,可能令许多人感觉不舒服的而又枯燥的几十分钟所要阐述的东西。

刚才我听了前面发言同学的见解,但是我想说的是:我现在必须完全放弃我已拟好的稿件,因为我不得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我所思考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我刚才说了,是完全与现在主流思想相违背的而又令许多人感觉不舒服的东西,但是我不得不说,只有表达出自己的东西,也许才能说实话,表达一部分人的思想。

今天的题目是要划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制度的“四个界限”,但是我想在这里说的是:今天这个题目就是错误的。这种提法完全是出于社会意识形态非常浓厚的六七十年代,完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而不是现在我们这一代人的主流思想,更不顺应当今历史发展的潮流。

首先说第一个在制度上的问题吧。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制度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究竟谁好谁不好?我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未必就不好。就好比西方政治民主制度中的“三权分立”、“多党制”“议会制”等制度,你能说她不好吗?毕竟她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等关系,体现了民主制度的要求。但是你说他们的政治民主制度好吧,但实际上呢,也未必就好。比如西方现在普遍流行的”普世价值观”,认为世界上就资本主义制度好,而其他国家的制度落伍,代表了落后甚至是野蛮。但是实际上呢,却未必如此,就好比美国在伊拉克实行的大中东计划,想在伊拉克建立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以此为模板,推行西方现行的那一套制度,但是时隔这么多年了,结果大家都知道:每天的汽车炸弹与人肉炸弹,搞得美军狼狈不堪,费时费力不讨好,赔了夫人又折兵。反过来又看我们国家的制度呢,大家平时认为我国现行的制度不太好,但是我们如果照抄照搬西方的那一套制度,我看也未必太好,就好比现在的台湾与泰国,虽然实现了所谓的西方式民主,但是整天总有那么一些政党为了自己的那一点政治集团利益,争吵不休,甚至发动群众攻击政府,其结果就是国家经济没有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而使国家与国际社会的差距逐年拉大,至于什么国家尊严什么的,我看也无从谈起。

其次再说经济吧。西方的经济虽然避免不了由于其自身缺陷所带来的危机,但是我们也得看到,正是因为他们在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而使后起的国家少走了不少的弯路。他们虽然在国际社会上控制着经济的走向,但是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有一天发展到了足够的强大,我们是否也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而也这样做呢?就好像墨西哥国防法里面所说;谁要是动了我国的侨民,那就意味着战争”。没有一个强大的经济,就没有一个强大的国防。同样,没有一个强大的国防,也就没有保护自己国民的能力,更没有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能力。至于什么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就成了一句空话和套话。现在我们仍然处在金融危机之中,虽然国家投资了几万亿,去鼓励产业结构调整,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这些钱都流到了楼市与股市,导致了一片欣欣繁荣,就好像美国的1929-1933年,更像是日本上个世纪的六十到九十年代,我不知道我们现在每天生活在泡泡中是应该庆幸快乐还是忧伤。对于泡沫,在经济学上早有过定义,那就是:要么在泡沫中疯狂,要么就在泡沫中死亡。我们现在每天生活在这一个巨大的泡沫中,要么是疯,要么是死。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现在虽然号称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但是我国的经济结构却没有一个可以转换为军事强国的产业结构,如果股市和房地产可以转化为强大的国防科技实力,那么我们也该为这样的泡沫感到庆幸与欢呼,但是....................最后,我就说说文化。刚才看见老师说的腐朽的资本主义文化,难道资本主义文化就真的腐朽吗?如果真的腐朽,那世界上那么多西方的灿烂文化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呢?为什么现代社会那么多人喜欢西方国家的那些东西呢?为什么法国的时装可以引领世界服装潮流呢?为什么可口可乐可以圈战天下呢?我们一天天都把我国的四大发明挂在嘴边,说什么日本、韩国的文字还有一些文化都来自我国,是的,我们再说的时候都是一种引以自豪,但同时却看不起他们。但是你们可曾想过没有:我们引以自豪的东西,都是我们的祖先为我们做出的榜样,给我们的财富,但是我们现在能拿的出去引领世界的有什么?难道我们这些不肖子孙再说的时候不汗颜吗?内心就没有一点点对祖先的愧疚吗?我们为什么到现在没有培养出一个诺贝尔奖得主?为什么我们总跟着人家的屁股后面发展自己尖端科技?难道我们就比人家种族的人笨?难道我们就没有一个具有前卫思想的人吗?我看不是,这些都不是。那为什么我们会走到今天的地步呢?出了制度上的原因,我们得好好的检讨自己:为什么我们不敢讲实话?为什么我们不能容忍像纳什那样的疯子?为什么我们的有些教授不能静下心来搞研究,而要摸着砖头,鼓吹着投资股市与楼市,发展着“发票票,吹泡泡”经济呢?如果我们一天天就这样鼓吹着崛起,而没有其实质的东西,难道我们就可以这样崛起吗?我真的不知道。

柏拉图有句名言:灵魂有多少形状,国家就有多上形状。在世界上不可能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国家制度,因为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适应本国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而生长和发育起来的,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是这样,西方制度也一样,每个国家都是根据自己特殊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政治特点建立自己的政治制度和其他民主制度,就好像世界上不可能找到两片同样的叶子,因此世界上也就没有哪个国家是能照搬照抄别国制度而稳稳当当的让国之根基永存而高忱无忧的。

“四个全面”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篇5

——学习“四个全面”心得体会

春节假期刚过,全国两会将至。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上,人民日报推出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社论文章。《新闻联播》、新华社、各地党报都对“四个全面”进行了密集的报道,可见其分量之重、意义之大,值得关注。我通过学习相关文章,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深有体会。

“四个全面”的思想,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是一个重大战略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心对新情势下治国理政新的战略思考、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部署,不但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楚、内在逻辑更加周密,而且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推动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方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指引。

“四个全面” 提法新。“再没有什么使命,比引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更光荣;再没有什么事业,比团结十几亿人民共圆梦想更崇高。”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正是报着这种坚定的信念,以“中国梦”开篇,布局内政外交,着眼长治久安,转作风、反腐败,抓改革、促转型,严党纪、正自身,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积极付诸实践,推动了经济转型,加快了改革步伐,凝聚了党心民心,赢得了广泛赞誉。围绕战略方向、重点任务、主攻目标、保证力量四个方面,是他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和当今中国现状与发展的深入思考。这是习近平任总书记两年多来,经过酝酿、深思熟虑形成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思路,非常鲜明地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

“四个全面”内容新。从文章总结的四个“第一次”可见一斑: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这些提法,生动形象,说服力强。

“四个全面”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篇6

梦(2015)答案

1、毛泽东第一次系统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著作是(C)

A 《矛盾论》 B 《实践论》 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联合政府》

2、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 走正确道路。我们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仅致力于中国自身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不难造福中国人民,也而且造福世界人民。

3、中国共产党在(七大)上把毛泽东思想确实为党的指导思想。

4、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5、“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1902年,(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写下了对未来的梦想和期望。

7、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8、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9、(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10、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11、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

12、“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13、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是(凤阳县小岗村)

14、(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15、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16、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17、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八大要求,其中摆在第一位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18、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19、1938年,针对抗日战争“亡国论”和“速胜论”等错误观点,毛泽东在延安撰写的著作是(论持久战)

20、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

2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22、党的十八大号召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这“三个自信”具体是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3、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50)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24、(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

25、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6、“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这一论断,是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第一次正式提出的。27、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修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提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

28、(2012.11.29),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习近平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29、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大会的主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会议确定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30、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三反”运动的内容是(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

31、江泽民在党的(党的十四大)上明确提出,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2、(党的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的成果。

3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集中解决的“四风”问题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34、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时间是(2001.11.10)。

35、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36、2013年4月7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三个安全理念”是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

37、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是(巴黎公社)

39、温家宝总理在2013年政府工作中结合 40、《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的(《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即“南方谈话”)),被称为“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41、五一是在第二次国际成立大会上确定的

42、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也是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开端。

43、中国共产党二大通过了第一个党章。

44、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

45、中央政治局2012.12.4召开政治局会议、规定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46-50判断题为送分题 比较简单,做完以上45题,基本就会了。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四个全面”托起中国梦(2015)完整答案

1、毛泽东第一次系统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著作是(C A 《矛盾论》 B 《实践论》 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联合政府》

1、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五位一体)

2、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 走正确道路。我们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仅致力于中国自身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不难造福中国人民,也而且造福世界人民。

3、中国共产党在(七大)上把毛泽东思想确实为党的指导思想。

3、(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4、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5、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的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

6、“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1902年,(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写下了对未来的梦想和期望。

7、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8、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十八大中,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做了题为《坚持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而奋斗》的报告。

9、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9、(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10、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11、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

11、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法治),文明社会的稳固基石是(法治精神)。

12、“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12、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

13、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是(凤阳县小岗村)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14、(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14、我们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15、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15、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16、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17、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八大要求,其中摆在第一位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17、2013年3月27日,习近平在(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时发表题为《携手合作 共同发展》的主旨讲话。18、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18、“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说这句话的人是(李大钊)。19、1938年,针对抗日战争“亡国论”和“速胜论”等错误观点,毛泽东在延安撰写的著作是(论

持久战)

20、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20、党的十三大阐述了我国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其中,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2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2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22、党的十八大号召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这“三个自信”具体是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2、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23、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50)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23、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4、(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24、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25、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6、“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这一论断,是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第一次正式提出的。

26、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广大科技人员要牢固树立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思想,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27、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修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提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

27、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28、(2012.11.29),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习近平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

28、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的时间是(1921年)。29、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大会的主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会议确定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29、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

30、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三反”运动的内容是(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30、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

31、江泽民在党的(党的十四大)上明确提出,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1、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所定义的“中国梦”是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2、(党的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的成果。

3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集中解决的“四风”问题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33、(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34、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时间是(2001.11.10)。

34、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5、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35、十八大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八大要求,其中摆在第一位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坚持人民主

体地位)。36、2013年4月7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三个安全理念”是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

36、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的标志性事件是(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37、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是(巴黎公社)

37、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38、(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39、温家宝总理在2013年政府工作中结合

39、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40、中国共产党在(七大)上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40、《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的(《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即“南方谈话”)),被称为“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判断题

41、五一是在第二次国际成立大会上确定的

41、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

4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43、中国共产党二大通过了第一个党章。

43、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44、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44、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

45、中央政治局2012.12.4召开政治局会议、规定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45、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46、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第一个党章。

47、《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也是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开端。

48、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9、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四个全面”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篇7

作为四位一体的一个重要战略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相互之间是密切联系和有机统一的,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体。从实施措施和实现目标的相互关系来看,只有做到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才能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但不管是措施的实施,还是目标的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都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强力支撑。社会主义道德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马克思主义的伦理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包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重要内容,是一个涉及社会主义各个方面的道德体系,从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道德要求和道德规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就是通过对社会主义道德一系列理念和要求的宣传与弘扬,提升每个人和整个社会的道德素质与水平。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

只有通过切实措施提升每一个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整个社会的道德风貌,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才能够促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顺利实施。高校教师要认真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实施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大学生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坚定大学生对未来道路的信心。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建成小康社会,是几代中国人的一个梦想。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党的十六大报告从经济、政治、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界定,具体来讲就是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不管是政治、经济的发展进步,还是文化和社会的繁荣和谐,都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保驾护航。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大力提倡诚信意识,能够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为市场经济本质上是诚信经济。“如果欺诈横行,人们互相都不信任,还能有健康的市场经济吗?”通过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升每个人的道德水平,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践行才能更加到位,才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加以进一步完善。科教文化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更是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支撑,正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科教文化事业提供了良好的道德引领和价值标准。也正是由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扎实开展才能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使得团结、友爱、互助等价值理念深入人心,从而净化社会空气,使得社会主义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生活的殷实不仅仅是衣食住行的富足,还包括生活环境和氛围的安定团结,这也同样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总之,小康社会不仅仅是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上达到小康,还包括着人们的道德素质和社会的道德风气也应该提升到小康的标准。只有如此,才是真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全面深化改革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自从确定实施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虽然有时面临一些困难,但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始终坚持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时俱进,攻坚克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只有进行时。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延续和深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当中随着生产力发展需要调整的深层次的问题开始显现,解决的难度越来越大,因而使得改革进入了“深水区”。

改革的深化是为了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一项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艰难事业。因此,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支撑。目前,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需要通过改革不断完善。一方面,改革调整的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方面,是为了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而不是相反。因此,要保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就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弘扬,提升每个人的社会主义道德自觉意识,使得社会主义道德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这样,就能始终保证改革事业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当改革进入深水区,需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升每一名改革者和改革参与者的信心与勇气。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需要每一名社会主义建设者树立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社会主义道德理念。此外,通过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努力营造崇尚改革创新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为改革深化营造有力的大环境,也是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必不可少的支撑举措。

3.全面依法治国的实施也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支撑

众所周知,法律和道德是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两个主要方式和途径。在社会管理过程中,道德和法律如同鸟之两翼和车之两轮,是密切联系和相辅相成的。道德离不开法律的支撑,法律离不开道德的相助。因此,全面依法治国需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从传统来看,中国的法治传统和中国人的法治思维有时是薄弱的。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达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升每一名中国人的法治思维和法律意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加速发展的今天,中国只有成为一个全面法治的国家,中国社会只有成为一个全面法治的社会,才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国家之间的竞争和角逐当中。一个文明国家首先是一个法治国家,一个文明社会首先是一个法治社会。

但是,法律不是万能的。依法治国必须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治国理政的最佳效果。通过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效提升人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和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社会风气,就能够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前提和基础,减少其深入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人们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提高了,就能够加快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建成一个完善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就能够早日实现。

4.全面从严治党同样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支撑

治国必先治党。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通过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惧任何艰难险阻,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历史已经证明,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高校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深刻理解到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跟党走,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伟大的党创立伟大的事业和梦想,伟大的事业和梦想需要伟大的党。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体现在她的先进性、纯洁性上。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要全面从严治党。要使得党员干部从不能腐、不敢腐到不想腐,仅靠党纪国法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支撑。通过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提升每一名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是解决腐败问题的根本之策。“对党员干部首先是要求做道德模范,在家里是个好丈夫、好妻子、好儿女、好兄长,在单位是个好职工、好干部,在社会上是个好公民。”思想决定着行动。通过社会主义道德的学习,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真正具备了良好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就能够真正做到自我警醒、自我约束。这样,全面从严治党才能取得良好成效,才能实现以党风正政风,以党风促民风。

二、充分重视和认真抓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不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全面深化改革,不管是全面依法治国,还是全面从严治党,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都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所以,在“四个全面”总体战略布局的实施过程中,高校教师需要充分重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并且需要认真抓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把搞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放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来看待,做到常抓不懈。每一位中国人都渴望一个强大、富裕的中国,这种重新唤醒的使命感是一股极其强大的力量。因此,我们不但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德治国家,把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放到同样的地位上看待。不容否认,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少数人受到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错误价值观的影响,缺乏使命感,道德素质下滑,进而导致一些地方和一些行业的潜规则盛行,社会风气下降,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当前,要大力宣传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入脑入心,通过持续不断地努力,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此外,搞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运用整体合力综合施策。一方面,个人、家庭、单位、政府和社会组织要在党的领导下统一步调、密切配合,形成道德建设的合力;另一方面,要综合考量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现状,既要突出道德建设的重点,又要统筹兼顾齐头并进。

三、结束语

大学生是祖国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重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只有依托于“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才具有自身的实际意义并获得深入发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只有密切结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才能顺利实施。通过激发大学生对崇高理想的追求,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鼓舞大学生积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共同致力于中国梦的实现,从而对中国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摘要: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容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顺利实施,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支撑。因此,必须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认真抓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只有密切结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才能顺利实施,并对中国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读本[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大卫·科兹.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体制的终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四个全面”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篇8

摘 要:着重研究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个基本历史任务及其内在联系,即已经完成的民族独立任务和仍须面对的历史责任、已经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即将完成的经济自强任务、逐步实现的人民民主和亟待加强的民主政治建设任务、与民族复兴过程始终相伴的文化创新任务,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任务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3-0035-03

胡锦涛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当时资本主义发展虽然处于初期,但是其本身的本质和特征已经显现出来,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全人类利益的高度,运用科学的辩证法思想,充分考量人类社会历史进程和未来发展趋势,从本质上总结、抽象、升华和揭示了人类的共同追求、理想和精神方向;同时,他们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关节点,即资本主义大发展和社会主义初现曙光的历史转折点,指出了改变受压迫民众历史命运的基本革命方式。可以说,科学、客观的方法论和人本的立场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具有对于世界发展的普遍指导意义,这一意义虽然不可能超越各国人民具体的革命实践,具有绝对的普适性,但是此后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实践证实了这一科学理论的世界意义和永恒的精神品质。中国人民正是植根于自身自由解放事业的本质需求,寻找、追随马克思主义,并做出人类社会当中最为伟大和彻底的革命实践和建设实践的伟大人群。然而,历史总是设定了具体的时间和空间的,中国革命和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它受制于历史所提供的一切主客观条件,道路曲折,并呈现出最为基本的四个历史性任务,即民族独立任务、经济自强任务、人民民主任务、文化创新任务。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成功与否,取决于这四大基本历史任务为核心的诸多复杂任务的完成,它不断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智慧提出了更为艰巨的挑战,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一、已经完成的民族独立任务和仍须面对的历史责任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备受西方列强的压迫,在救亡图存的历史画卷中,首先经历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试图从技术、器物层面解决国家积弱的状态,其展开的过程得到统治者的认可,表明近代中国从统治者开始向社会各阶层渗透着一种思维的进步,即不再把技术和机器作为“奇技淫巧”来对待,这无疑是中国人思维的一次巨大进步,但是甲午战争的失败使洋务运动彻底失败。进而从日本变法维新观测中国当时状况的知识阶层开始寻求从制度变革的层面挽救旧中国衰败的颓势,由此开始了戊戌变法。变法失败,旧中国更加衰微的态势,促使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制度革命才能救亡,这种精神品质开始在全社会范围的知识精英群体中得到深化。清末新政是统治者意图通过维护皇权来改善国家的状况,但社会的变化已经超出了统治者可控的范围,此时的旧中国已经是世界范围内国家和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的一个部分,历史的潮流已经形成。

民族独立与民族解放是一体的,对于中国人而言,欲独立必须首先推翻帝制,辛亥革命完成了推翻帝制的任务,但中华民族并未获得真正的独立和解放,而是陷入了半封建和半殖民地的灾难社会当中,继续承担着列强资本扩张所需的原料、资金掠夺地的身份,同时主权和领土受到严重威胁甚至是侵略,走向共和、民族解放的任务集中表现为独立、救亡的深刻任务。积贫的经济能力、积弱的政治和军事能力,促使列强不断瓜分中国这样一个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国家,从而汇聚了中华民族文化上的觉醒和政治上救亡的精神诉求,并形成历史的洪流,在此洪流中中国一批最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切中民族救亡兴衰的脉搏,引入经由俄国成功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认识到具有普遍指导性地马克思主义既然可以与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拯救俄国,那么在中国与旧沙皇俄国有很多相似性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内具的科学性和中华民族独立任务需求所提出的中国革命的具体性也可以有效结合,并最终可以取得成功。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以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己任,从号召人民群众投入国家结束军阀割据,实现统一任务开始,自身也投入到革命实践当中。第一次国共合作被独裁专制终结,国家仍处于割据状态。此时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中国革命的成功不能依靠官僚资产阶级,必须走自己的路。由此马克思主义开始全方位、系统性地与中国共产党谋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革命具体实践进行不断的碰撞、探索式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全面展开,由此第一个历史性任务也就摆在了中国共产党人面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地区性政府在坎坷中不断发展壮大。八年抗日战争的洗礼,归结其胜利,我们不难发现,抗战中形式上的领导者是国民政府,形式上的领袖是蒋介石,但是抗日战争战场民族反侵略的独立自由解放运动从根本讲,其精神层面的领导者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这也就历史性地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成功,直至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彻底站了起来。新中国成立后,面临外敌的侵略威胁,中国人民捍卫了家和国。至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历史任务也就完成,它是中国人民和历史的选择。

及至当代和现在,中国的国家安全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国家统一的历史进程并未随着民族独立而彻底完成,周边领土争端也呈现为加剧状态,可以说在国家统一和安全这样的历史责任面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仍须承担起重大的使命,以捍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完成的第一个基本历史任务和辉煌,为后续的历史责任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已经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即将完成的经济自强任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基本历史任务完成后,严峻的经济形势摆在了中国共产党面前,此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基本历史任务尖锐地出现了,怎样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经济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的经济富强成为最为紧迫的课题。

稳定新生的中国,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来集中全国的力量,以工业化为突破口建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基本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必然决策。在当时特定的历史阶段中,这一决策无疑是正确的,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完成的第二个历史任务的初见成效。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领导人对形势的把握出现失误,并采取错误的决策,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需要完成的经济自强任务的进展被严重地拖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迟滞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经济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相比其他已经完成现代化的近邻,经济匮乏成了西方发达国家形容中国的代名词。

为了实现经济自强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人再一次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新的阐释,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推动了全党、全国继续勇于实践探索的革命、建设勇气在理性和客观的轨道上发展;逐渐认识到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都是经济发展手段,没有姓“资”、姓“社”之分,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和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经济发展和建设需要的有机结合,完成了理论创新为制度设计和改革开放实践活动的思想启蒙、思维拓展任务,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也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基本历史任务——经济自强的完成创设了思想条件。此后30多年的实践,中国经济在恢复发展中逐渐走向繁荣,不断地丰富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成功内容,特别是在有效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欧美经济债务危机等事关全球经济发展的重大事件中,中国经济显现出平稳增长的势头,经济发展的原发创造动力不断增强,载人航天等一批核心技术发展逐步取得突破,有效地推动了经济自强的迅速发展,中国经济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昭示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基本历史任务即将在中国经济继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不远将来得以完成,这对于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寻求中国全面、整体复兴的中国人来说是梦想的现实写照。

三、逐步实现的人民民主和亟待加强的民主政治建设任务

“德先生”和“赛先生”,这两个五四爱国运动的口号,标志着当时最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对于未来中国发展的最高期许。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基本历史任务完成和第二个基本历史任务即将完成,其第三个基本历史任务在已经逐步推进的基础上,亟待加强就成为了今后的关键问题,也就自然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今后的重点。可以说,民族独立、经济自强的目的都是为了使中国人摆脱外敌和列强的精神和物质奴役,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中国,民主的实现依赖于中国共产党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精神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必须完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基本历史任务,是有效保证第一个、第二个任务成果的必然选择,是标志执政党是否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权是否为人民民主专政的标准,也是实现执政党执政合法性认同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产生和建立于中国历史发展的潮头,其代表的是人民利益,这是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个基本历史任务得以完成的前提条件,也是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推进中国民主发展的历史责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从宪法层面赋予了人民民主的权利,并在制度建设层面有序推进。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民主建设尽管取得重大进展,但是仍须进行更为深入和广泛的推进,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当前我国社会当中垄断权力的身影还很重,从近几年媒体曝光的诸多事实表明,个别地方的政府当中已经出现了权力的隐性世袭现象。这种民主意识的淡漠和向封建的思想以及文化回潮,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人民民主的建设是巨大的伤害,其危害的核心在于一些人已经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对于中国社会的改造作用抽离出了历史,否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衷和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基本历史任务在当前和未来中国社会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坚持正确的主张来主导和引领人民破除狭隘的利益阻隔,进一步开放观念,拓展思路,实现进步。

四、与民族复兴过程始终相伴的文化创新任务

近代中国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艰难的文化创新史。经由近代被西方文化所塑造的坚船利炮轰击,中国的知识精英和社会公众开始以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为开端,逐渐反思中国文化的发展趋势和道路,新文化运动为契机和救亡图存的政治需要结合起来,引发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塑造了中国共产党这支时代的先锋队伍,最终在宏大的救亡图存、独立发展过程中,建立起以红色革命文化所内具的独立、自强、自信精神为主导,蓝色科学文化所内含的理性、开放、致用精神为主体,传统文化所囊括的统一、民本、和谐精神为根源的新的中国文化。这一文化顺应了对世界民族发展潮流和诉求,融合了探索客观世界的规律体系,批判继承了中国人赖以延续传统文明的文化基因。可以说,这一新的文化产生和孕育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当中,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完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基本历史任务;使中国逐步走向繁荣,完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基本历史任务;使中国必然走向民主,完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基本历史任务。其本身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完成的第四个基本历史任务,仍然是一个动态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新的中华文化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雏形,在历史进程当中,马克思主义能够中国化,最早是通过理论本身和信仰理论的政党对于弱势群体的关切来获得中国广大工人、农民以及知识分子的文化认同的,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弱势群体中更多的人成长为中产阶级以后,必然产生新的政治和文化诉求,这就为未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了新的课题,这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课题之一。未来中国的文化创新,仍然是在捍卫中国革命和发展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三个基本历史任务已经确立的成果,包括第四个历史任务本身已经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开拓前进,在文化多元、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化发展进程中不断融合当代和未来科学、民主、自由、和谐、共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世界和平以及人类走向更高阶段做出更大的贡献。它的首要目标应当是使中国成为全体中国人共享独立、民主、富足、自由的国度。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个基本历史任务虽然彼此具有相对独立性,但是从中国发展复兴的历史总任务的整体去考察,它们之间又是彼此呼应的,特别是中国发展到今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历史的节点上,继续维护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的发展即不断的、新的中国化,才能使我们的国家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辉煌。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06,(21).

[2]赵司空.论文化认同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11).

上一篇:大学实习日记范文下一篇:在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座谈会上的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