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方位教案(共11篇)
数学方位教案 篇1
一、活动由来:
1、绘本《阿锤和阿蛋愉快的一天》里面的主人公是两个可爱的小老鼠,很受小朋友的喜爱,故事内容是两个小老鼠类似冒险的经历,很有趣,很有吸引力。
2、把有趣的故事和有趣的游戏相结合,在生活情境中促进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
二、活动目标
1、能够理解故事的内容。
2、能够准确找出正确的方位,体会方位的相对性。
3、敢于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三、活动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够准确找出正确的方位。
难点:能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四、活动的准备
物质准备:椅子摆放成43的方形。
经验准备:有过站成竖排横排的经验。
五、活动过程:
(一)引入部分:
通过阿锤和阿蛋的冒险故事,是幼儿初步认识前后,旁边方位词。
回忆起之前的相关经验。
(二)游戏部分:
1、《快快快》
通过李老师身体方向的转变,进一步引导幼儿加深对前后,旁边方位词的理解 。
2、《来做操》
第一步,引导幼儿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前后,旁边的方向,并能用语言描述出来。
第二步,引导幼儿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前后,旁边的方向,并能用语言描述出来。
3、游戏:找座位
引导幼儿用前后旁边方位词,指挥小朋友回座位上。
六、教法和学法
1、活动的适宜性
符合幼儿身心生长发育的规律,4岁左右的幼儿知道前后的概念。幼儿认知空间先能以自身为中心,然后发展为以客体为中心。
幼儿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性阶段,所以对于他们空洞的讲解是没有用的,因此我们选取的是生活中发生的情境,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来感知方位的相对性。 逐渐地,在遇到同样的问题时,能够在头脑中自动上演这种转换过程,最后能够快速的进行转换。
2、情境法
选取做操,回座位这种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幼儿在这种生活情境中来学习和运用,有助于幼儿真正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发现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是幼儿数学认知常用的一种方法。
3、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此次活动以有层次的游戏贯穿始终。
数学方位教案 篇2
关键词:数学,方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 (东、西、南、北) 来辨认其余方向, 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 获得成功的体验, 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有关课件、指南针、“想想做做”第1题、第4题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师:你们还记得生活中怎样辨认方向吗?
生1:早上面向太阳的时候, 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生2:看大树的年轮, 稀疏的一面是南方, 稠密的一面是北方。
生3:如果到野外迷了路, 就用指南针来帮忙, 红色指针指向北方, 白色指针指向南方。……
师:真不错!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这么多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知识。有的同学提到了指南针, 指南针是一种利用磁针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指南针, 用指南针来辨认一下我们这个教室里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果园?在实际生活中, 我们是这样来确认方向的。在平面图上我们又是如何确认方向的?
2、引出课题:
师:听说同学们这么聪明, 花仙子也想和我们交朋友, 你们愿意吗? (多媒体课件演示) 今天我们就跟随花仙子一起去方向王国游览, 认识一些新的方向。 (板书课题)
二、设疑, 探究新知
1、复习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
(多媒体课件演示) 师:我们来到了方向王国的学校, 以学校为参照物, 也就是以学校为中心, 在平面图上谁先来介绍一下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的?
生:学校的东面是少年宫, 南面是电影院, 西面是火车站, 北面是汽车站。我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的。
2、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师:在学校的周围还有很多好玩儿的地方, (点击课件) 除了汽车站、火车站、少年宫和电影院外, 你想去哪儿玩, 它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吗?
生1:我想去人民公园玩儿, 人民公园在学校的东北方向。
生2:我想去儿童公园玩儿, 儿童公园在学校的东南方向。
师:你们说的很好, 其他小朋友谁也想来说说?
3、小结:师生一起归纳并记忆四个方位
师:在平面图上判断方位时人们习惯上先看东和西, 再看南与北, 所以就有了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的习惯说法。比如:东和北之间的方向称作东北方……东北方和西南方是相对的两个方向, 东南方和西北方是相对的两个方向。我们已经认识了8个方向, 你会用一个词来表示平面图上的8个方向吗?
生:四面八方
4、认识指南针上的8个方向
师:请你根据指南针给定的北方把其余的7个方向填出来, 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准确!
学生做P43页“试一试”, 集体反馈
师:随能告诉大家, 你是怎样根据一个给定的方向来确定其它方向的?
生:根据给好的北方, 先把东、南、西填上, 然后西和北之间就是西北, 东和北之间就是东北, 西和南之间就是西南, 东和南之间就是东南。
生边说, 师边点击课件。
师:你真聪明, 学得真快。
5、在平面图上变换参照物辨认方向
师:刚才我们是以学校为中心来辨认方向时, 体育场在学校的东南面, 如果以体育场为参照物, 也就是以体育场为中心, 学校又在体育场的什么方向呢?
生:学校在体育场的西北面, 因为学校在体育场的西方和北方之间。
师:你们能像老师这样也提出一个辨认方向的问题吗?
生1:人民桥在体育场的什么方向?
生2:人民桥在体育场的东北方。以体育场为中心, 人民桥在体育场的东和北之间, 所以是东北方。 (大家鼓掌)
生3:学校在公园的什么方向?
生4: (宋全) ……
三、游戏, 实践运用
1、爱心行动
师:同学们当有人遇到困难的时候, 我们该怎么做呢?现在有几个小伙伴在参加完运动会之后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你们愿意帮帮他们吗?你们真是有爱心的好孩子! (出示课件)
小组合作:学生根据四个小动物的话, 每人选一个小动物帮助找到家贴在图上, 比一比哪个小组动作最快。投影展示, 说说你们是怎样帮助小动物找到家的?
2、吃水果
师:小动物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 请同学们去果园里吃水果, 但有一个条件, 每人要提出一个问题才能吃到水果, 谁先提问题?
生1:草莓园在大门的东北面。
师:以草莓园为中心谁来说说草莓园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各是什么果园?
学生回答。
师:以你们自己的果园为中心, 你们果园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面各是什么果园?把你们的指南针放在桌子的中心用它来帮助你们, 小组内议一议。
各小组交流发言。
3、游戏:“走跳棋”
我们再来做一个跳棋游戏, (课件演示,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同桌两人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布置作业
点击课件, 出示花仙子:“小朋友们, 你们在方向王国里都学到哪些新知识, 掌握哪些本领?”
生1:我认识了4个新的方向: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生2:我会按照方向来玩跳棋游戏。
生3:我会在平面图上判断方向。
……
师:花仙子对小朋友们的表现非常满意, 她给我们留了一道课下作业, 有信心完成吗? (点击课件)
师:下节课把你看了地图后的新发现告诉大家。
全方位数学-逻辑智能启蒙 篇3
发展数学一逻辑智能的起点是帮助孩子适应数字。和发展其他智能一样,愉悦来自熟悉、成功和乐趣。当孩子三四岁时,他的数字愉悦性是指对数字感到有趣。适应数字的孩子喜欢数数(喜欢数任何看上去能数的东西),收集东西,进行比较。
提升数学——逻辑智能的游戏方法
要发展孩子的数学一逻辑智能,父母可以和孩子做游戏。父母通过在旁控制孩子,从而确保游戏和孩子的能力相适应。
父母陪孩子上楼梯时,可以大声计算阶梯的数量:“1级、2级、3级、4级……哇,你自己走了12级楼梯!”吃葡萄的时候可以大声说:“这里有1、2、3、4、5……18颗葡萄,你要吃几颗?6颗好不好?1、2、3、4、5、6颗葡萄给你!吃完了这6颗,妈妈再给你,妈妈这里还有1、2、3……12颗葡萄等着你。”很自然地孩子对数东西产生了基本概念:每样东西都要单独数点过,而且每样东西只一次,不可重复。
把一盘积木拿给孩子,不刻意要求他怎么玩。大部分的孩子就会开始把积木堆高,或把积木排长(当然也有些会一个个捡起来丢),智能高些的孩子甚至会用积木造桥、造车或创造其他形状结构。
积木堆得够高时就会倒,使用的积木在那里多放或少放就会改变形状,要做一样长短或高度时两排积木需用的数量必须相同,很多这一类的数学物理原理,都在孩子玩积木时给孩子在无意中学到了。
量东西并不一定要用尺。任何东西都可以作为一个度量衡的单位。孩子可以用自己的脚做单位,从这边的墙壁走到那边的墙壁,看看这房间原来有几“脚”宽。一个大杯子可以装多少水?可以让孩子拿一根调味匙,一匙一匙把水装入大杯中,看看一共装了几次。就可以说这个杯子可以装几茶匙的水。如此让孩子一边玩,一边建立度量衡的概念。
数学并不只限于算术上的加减乘除,外形的数学变化是几何学、三角学、拓扑学、解析集合学上都会用到一些重要概念。而为孩子在这方面做数学智能提升时,最简易有趣又有效的游戏就是拼图。拼图有很多种:有一种是一组组的几何形拼块,可以个别拼入不同形状的几何框框里:有一种由一幅图画切成各种形状的小节。拼合会出现原来的一幅画;还有一种是中国的七巧板,可能拼出各式各样的图形,任何一种都能帮助加强他对形状差异的观察和辨别能力,帮他做数学智能提升。
数学方位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借助物体来辨别前后、两边等方位。
2、在游戏中学习完整讲述句子,学习方位词:上下、前后、里外,感知前后、两边等方位,能完整的讲述句子。
【活动准备】
各种毛绒小动物或头饰。
【活动过程】
1、初步辨认以自身为中心的方位:
“你的鼻子(耳朵、屁股)在哪里?”(在前面、在后面、在旁边)
2、游戏—找方向:
“你们做兔宝宝,我来做兔妈妈。我捏捏鼻子你们就到我的前面来;我拍拍屁股你们就到我的后面来;我拉拉耳朵你们就到我身体的两旁来。好,我们现在来试试吧。”
教师边拍屁股边说:快到我的后面来。
依次:边捏鼻子边说:快到我的前面来。
边拉耳朵边说:快到我的旁边来。
幼儿根据老师的指令行动。
教师转身,改变方向,只拉耳朵不说话。
“为什么还是拉耳朵,你们要变方向?”
师生共同小结:改变了方向,旁边也跟着变了。
3、游戏—捉迷藏:
“动物们在森林里玩捉迷藏游戏,让我们赶快把它们找出来!”
请幼儿找出并说出小动物躲藏的准确位置。
分组游戏:请一半幼儿抱着动物们躲藏,另一半幼儿寻找并说出躲藏地。轮换进行游戏。(幼儿教育)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准备查找了很多相关的资料去创设肢体操导入,这可以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活动上来。这点在上课的课程中效果还是很好的。
2、经过这次的上课,幼儿对方位知识的感知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后面的序数教学帮助很大。
3、从备课到上完课,对走自己的启发还是很大的,认识到了幼儿教学的游戏性很重要,把游戏带到课堂中,在游戏中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幼儿园孩子来说是比较适合的。
4、总体来说,这节课的目标基本达到了,但是在课堂时间的掌握上海不是很好,在导入的时间花的时间长了点,如果再上多一次这节课,我会从新设计好点精简点。
教案-按方位顺序写段(草稿) 篇5
欣赏与练习
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央,红墙、黄瓦,又庄严,又美丽。天安门前面是宽阔的广场。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教二上《北京》)·问: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分别在哪?请圈出。
我家后面有座山。我经常登上山顶,向四面眺望家乡的景色。往东看,不远处是新建设的城镇。城里有一排排高大的楼房,一条条宽阔的街道。街道两旁,绿树成阴。往南看,满眼是美丽的田野。田野里长着玉米、高粱、稻子、棉花,庄稼一片接着一片,在很远的地方跟蓝天连了起来。一条笔直的公路穿过田野,通向远方。往西看,是一片果园。那里果树成林,枝叶茂密,红澄澄的柑桔,黄灿灿的梨子压弯了树枝。往北看,一条大河伸向远方。河上架着铁桥,一列火车从铁桥上通过;河里有汽艇、帆船,还有连成一串的小货轮,来来往往,十分繁忙。我的家乡多美好啊!
·问:这段文章()顺序写的,先写()看,再写()看,接着写()看,最后写()看。
句子排序
()碧溪河从村前流过。()村后是一望无际的桑园。
()我家住在碧溪河边,这是江南水乡的小村庄。
()河里一群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水面上不时溅起朵朵水花。()春天,桑树抽出新芽,整个桑园就像绿色的海洋。
能力点:按顺序写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人教三上《赵州桥》)问:调换顺序,先写大桥洞,再写桥面,最后写小桥洞,是否可行?为什么?
问:调换顺序,先写大桥洞,再写小桥洞,最后写桥面,是否可行?为什么?
练习:怎样安排顺序(说一说)
颐和园的某个桥(比如十七孔桥、玉带桥)我的房间
我带你来看看我们学校
能力点:方位词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日月潭,人教二下》)·请选出表示方位的词,写在下面。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往北看,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向南望,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请选出表示方位的词,写在下面。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有个美丽的小岛坐落在湖中央,叫光华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像弯弯的月亮的叫月潭,在南边。·观察方位词的位置。
书屋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上的古松底下卧着一只梅花鹿。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一张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照老样子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戒尺。学生的书桌是从自己家里搬来的,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的那张是鲁迅用过的。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有时把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仿像。(《三味书屋》)·圈出方位词,画出陈设图。
·仿写:《我们的教室》或《我家的厨房》(先画后写或先写后画)。·仿写:《我的房间》或《我带你来看看我们学校》
修改
教学目标 ·选准观察点 ·认识方位词
·方位词在句中的位置 ·文图转换
练习(任选其一): ·校园一角
·我家一角(比如厨房、客厅„„)
我们村子前面的小山包,远远看去真像一个绿色的大绒团。山包上,树很密,草很深,花很多。一条石板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地穿过小山包的密林。石板小路的尽头,有一眼清泉,叫“珍珠泉”。
人教三下《珍珠泉》
日内瓦在瑞士的西南部,碧水青山,风光绮丽,是全世界游人神往的地方。
罗讷河是一条贯穿全境的河流,它把市区一分为二:左岸是老城,右岸是新城。沿着罗讷河走到日内瓦东北郊,令人向往的日内瓦湖就展现在你的眼前。湖的形状略像一弯新月,水色湛蓝,犹如翡翠铺成。湖的南岸,高耸的雪峰上,白雪皑皑。沿湖公园密布,一幢幢造型奇特的别墅掩映其间。湖中有一座高达130米的人工喷泉,群群白鸽在湖畔漫步,天鹅、海鸥、野鸭在湖中追逐嬉戏。
数学方位教案 篇6
杜娟(北京师范大学昌平附属学校)
【情境任务】
一个小女孩意外地得到了一支红色画笔,用这支神奇的红色笔画出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变成真的。于是,她在卧室墙上画了一扇门,当门打开时,她发现自己进入了另一个国度,一场不可思议的旅程就此开始……请结合艾伦·贝克尔的图画书《不可思议的旅程》中的一处“景物”与同伴进行交流,并按方位顺序把景物向同伴描述具体,让同伴听明白你所描述的内容是书中的哪一幅图。
【教学目标】
1.能细心观察图画中呈现的景物细节,并愿意与他人分享,向同伴描述所见所感。2.能运用生活积累,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的景物按方位顺序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引起读者共鸣。
3.能在交际语境中,体会书面表达的快乐,增强学生动笔写作的自信心。【教学过程】
一、回顾所学,明确主题
在三年级时,我们向自己的同学介绍了“家乡的景物”,对景物描写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要写出景物的特点,还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通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在世界上留下了许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
请看下面的课文片段,并思考:这三个写景片段,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的?
片段一: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片段二: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片段三: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小结:
《观潮》中作者让我们由远及近地感受到潮来时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鸟的天堂》中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近处先写枝干,再写绿叶来说明榕树之奇;《火烧云》从下往上、由西到东写出了火烧云上来时的色彩绚丽。这样的描写顺序,我们称为:按方位顺序描写,指按景物的远近、上下、左右、前后等空间方位顺序,有条不紊地加以描述。
二、读图探秘,感知景物
我们该如何向别人描述清楚你所见到的景物呢?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图画书《不可思议的旅程》中的“景物”,试着把其中你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的景物按方位顺序写具体。1.快速浏览,锁定目标。
结合课前阅读,课上快速浏览图画书,选定要向同伴描述的一处景物。2.仔细观察,理清方位。
你准备向同伴描述书中的哪一处景物?请通过仔细观察,思考这一处景物的特点,要按什么样的方位顺序来描述,怎样把这些特点说具体?要把观察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
三、言之有序,依图观景
(一)活动一:向同伴描述自己觉得有趣或印象最深的一处景物。
依据图画书,学生在有准备的基础上小组内进行具体描述,请组内成员猜一猜描述的是哪一幅。
要求:
1.概括出这处景物的特点。
2.你准备按什么顺序描写这处景物,重点写什么。3.想想你有什么样的心情和感受。
(二)活动二:相互评价。
四人一个小组,依据景物的描述,先进行自我评价,说一说是如何进行描述的;然后再听一听同伴的评价,如果同伴猜出来了,请同伴说一说是怎样猜出来的。组内安排一人做好发言记录。
1.自评:这个景物哪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他评:他或她是否抓住了景物的主要特点,是按照什么顺序描述的?
(三)活动三:小组讨论——怎样才能把景物写得生动、具体、形象?
依据活动一及活动二的收获,组内讨论:如何按方位顺序把景物写得生动、具体、形象。
四、写景解密,抓关键词
(一)自由发言,头脑风暴。
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学习,我们有了初步的写景体会。写之前,要确定景物的特点,明确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样写。接下来,根据你的经验和交流后的收获,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把景物写得生动、具体、形象的关键词。(启发学生:如观察、感觉、想象、特点……教师依据学生发言进行板书。)
(二)顺序观察,方位写景。
写法指导:如房间,应按如下步骤观察:
1.首先看到的(中间)是什么?(卧在床上的小女孩儿、床头的柜子)2.房间的上面有什么?(热气球模型)
3.房间的地上有什么?(睡着的猫、画纸、白色地毯)4.房间的左右两面是什么?(门、沙漠风景画)5.房间的正对着我们的是什么?(窗户、地图)小结:
按方位顺序把景物写具体,一是要按照顺序观察和叙述,二是要准确运用表示方位的词语。观察只是景物描写的素材积累方法,是写好文章的前奏。其次要掌握写景文章的层次结构。
(三)结合例文,总结规律。
阅读文章《颐和园》,分析:按方位顺序写景文章的结构特点。
小结:总分结构,这种结构的表现形式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再总: 1.开头总写特点及作用、直接入题。
2.中间:按照方位顺序,重点介绍。3.结尾与开头相呼应,使结构更完整。
五、观图写景,妙笔生花
1.出示习作要求,明确写作要点。
(1)选择一处景物介绍给同学或者老师。
(2)通过一定的顺序观察,尽可能准确地把握景物特点。
(3)想一想,如何运用方位顺序进行描写,同时可以用上哪些表达方法。2.依据景物特点,确定作文题目。
3.为自己的文章拟一个提纲,包括开头、中间部分(方位顺序)、结尾。4.练习写作。
5.自读习作,自我修改。要求:
(1)我的描写是否能让大家明白我写的是什么;
(2)我是否按照“方位顺序”把描写的景物写清楚、写具体了;
(3)我的习作是否文从字顺,方位用词、标点、文章结构等是否准确;(4)我的作品是否融入了个人情感。
六、集体评议,深化主题 1.自愿展示,学生互评。出示他人评改要求:
(1)从习作中,我是否能读出他写的是什么;
(2)从作品中,我是否能找出相关的方位顺序,以及方位词;(3)在作品中,哪一部分让我印象最深刻。
(4)有没有可行性建议,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2.再次修改习作,修改后再次朗读。
七、课后交流,展示成果
数学方位教案 篇7
一、听:掌握知识的过程
认真听讲,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听”可分为两种:“主动听”和“被动听”。而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一是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听。要想让学生“主动听”,我们就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无疑是个理想的教学形式。
如三年级下册《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一课,有的教师就利用演绎故事角色的手段来创设情境(猴妈妈带领小猴一起分一篮桃)。教师首先出示被布遮住的一篮桃,在不知道篮中有几个桃的情况下,学生自然把一篮桃看作了一个整体。接着,教师再掀开篮子,出现四个桃,学生又明白了——四个桃也能被看做一个整体。这个情境的创设充满了童趣和智趣,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了,注意力也一下就集中起来了。在整个情境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这一课程难点。
二是讲究语言艺术,引导学生主动听。课堂上生动有趣、形象具体、深入浅出、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它可以让学生透过教师高超的语言艺术,探知教师思维的进程,学习到思考问题的良好方法,体验到思维过程中的快乐,让自己的思维状态自然进入数学思维环境中。
另外,我们还要善于将抽象的数学语言“口语”化、通俗化、形象化。如“任意非零整数”,我们可表达成“任意一个不等于零的整数”,把“a≥0”解释为“a大于0或a等于0”或者解释为“a不小于0”等。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排除理解数学语言的障碍。
三是合理利用手势,吸引学生主动听。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利用一些手势来进行教学,同样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如四年级“平行与相交”单元,有很多概念需要学生记住。概念一多,学生就容易混淆。所以,在学习“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点到直线的距离”等概念时,教师可采取手势法,让抽象的概念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示出来,便于学生更好地记忆、掌握。
二、说:思维碰撞、提升的过程
说并非语言学科的专利,其实数学课程也离不开学生说的环节,而且其“说”也是一门大艺术。
一是鼓励学生说解题思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审题、积极表达;在拿到题目之后,让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然后再让学生说出解题过程。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思考问题时的误区和盲点,并及时对学生的错误加以矫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发现,有些学生能解决问题,但当问及为什么这样解题的时候,却说不出来原因。这说明学生还没有真正把思路捋顺。所以,让学生说思路,无疑是了解学生有没有真正掌握知识的最好方法。
二是倡导同学间讨论、交流。教师在课堂上及课余时间都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讨论、交流。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同学问的语言、思想交流更能引起共鸣。在交流中,学生可以了解其他同学学习数学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加之教师适时点拨和评价,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激发思考、发展思维、引起反思。
三是支持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困惑。经观察,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遇到学业上的困难都不敢说出来。日积月累,不懂的知识就越来越多,学习能力就越来越差,成绩就直线下降了。作为教师,应当给学生一个平台,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困惑。我们可在每组选出一个答疑组长,在全班选出一个答疑班长,同学们有问题可先请教他们,若解决不了再请教老师。这种生生互助的方式,既能让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解决问题,也能提高答疑者的学习能力。
三、读:知识积累、内化的过程
“读”包括阅读书本知识及认真审题。认真阅读书本知识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和内化,而且,学生阅读的题目多了,解题时就能归类识别,如法炮制、触类旁通;如学生在数学定理公式的应用方面阅读的信息量大了,就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它们了。此所谓“阅读破万卷,解题若有神”。
认真审题则更为重要,学生只有把题目读懂了、读明白了,才能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教师在这方面要多做有心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读”、多理解。其实读题、审题就是一个信息输入的过程,学生只有把这个环节做好了,方能获得全面的信息、准确的信息以及解题所必需的重要题眼。若是学生不会读题,那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四、写:知识巩固、深化的过程
说到数学上的“写”,人们的脑中就会出现“做题”两字。而笔者觉得数学上的“写”应结合以下两方面,才能对数学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其一,归纳整理数学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做好笔记,把课堂讲解的要点或补充的知识记录下来;同时,课后认真归纳整理数学知识点,便于复习。如笔者所教的班,每学完一个单元或几个单元,我就会让学生按单元把知识点整理在本子上,整理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梳理知识、复习巩固的过程。特别是像图形、倍数、因数这些概念比较多的章节,整理好后,平时拿出来读一读、看一看,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同时,这样“写”的方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梳理能力。
其二是进行有效练习。说到数学练习,人们总会与“题海战”一词联系起来。实际上,数学练习不应是机械式的反复操练,因为这样做只会让学生越学越枯燥,反之,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练习。在形式上,教师可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练习题目的兴趣。
如在练习各种口算时,教师可以设计“开火车、青蛙过河”等形式,让学生一个一个地回答。又如练习笔算时,教师可以设计“小诊所”改错题。在练习一些简便计算时,教师还可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体会方法的合理性,从而加深简算的意识,巩固简算的方法。
在内容上,教师要抓住教学的重难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适当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完成对定义、定理、性质等内容的理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度,强化对整个知识体系的融会贯通,重视对数学思维的训练。
我相信,只要教师、学生、家长都能明确“听、说、读、写”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学会数学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法,就一定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数学方位教案 篇8
快乐数学大班教案 大班数学快乐数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能看图口边应用题并懂得运算。
2、培养幼儿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体验数学的魅力。
活动准备:
1、10以内的加减算式卡片若干有数字的篮子2个没数字的篮子1个
2、情景图4张
3、图卡动物(小老虎小松鼠小猴)图卡水果若干
4、音乐《兔子舞》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师:小朋友们早上好!我是快乐数学栏目的主持人—Sky姐姐,今天,快乐数学大本营有一个活动,邀请小朋友们去参加,你们想去吗?那请小朋友们悄悄地走到线上来,我们一起出发吧!我们栏目的口号是:快乐数学,快乐无限,Ye!我们大声的把口号喊出来吧:快乐数学,快乐无限,Ye!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到了,请你们各就各位。
欢迎你们来到快乐数学大本营,首先,我要向你们介绍今天的三方队,我这儿有三只小动物:老虎松鼠猴子这边的小朋友就是老虎队,这儿的小朋友就是松鼠队,这边的小朋友就是猴子队。老虎,松鼠,猴子都喜欢吃水果,今天我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水果,你们想要得到水果吗?想要得到水果还得闯关胜利了才能得到水果,你们有信心吗?那我们马上进入快乐数学第一关。
二、快乐数学第一关
1、师:第一关:必答题,请小朋友们观察这几个篮子,有什么区别?有请老虎队的答题,我把算式卡发老虎队的每一位小朋友,将算出算式卡的答案,在将算式卡送到相应的篮子里(老虎队放好之后教师将进行点评,在进行下一队,胜利队奖励一个水果)
小结:第一关结束,我们来关注各队的水果得数,某某队得到了几个水果,可以用数字机表示(表扬水果个数多的队伍,鼓励水果个数少的队伍)现在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二关——快乐数学快乐无限Ye!
三、快乐数学第二关
1、师:第二关:我来你来算,今天我带来了一张图片,我给它编了一段话,请你来算一算,我的图上有几只小动物?(花园里有五只蝴蝶,后来飞走了2只,请问花园里还有几只蝴蝶?)小朋友请你说出一道算术题
2、师:我这儿还有几张图片,每个队一张,请各队的小朋友一起讨论把图片编成一段话。
3、挑战开始:老虎队选择另两队的其中一队接受挑战
师:你们选哪一队?(老虎队选出一个代表编一段话,接受挑战的选出一个代表答题。
小结:第二关结束,我们来关注各队的水果得数,某某队得到了几个水果,可以用数字机表示(表扬水果个数多的队伍,鼓励水果个数少的队伍)现在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三关——快乐数学快乐无限Ye!
四、快乐数学第三关
师:抢答题:我出示算术卡,每队抢答,看哪队答得又快又准,将获得一个水果。
师:第三关结束,我们来看看各队的水果得数,某某队的水果最多胜利了,我们用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刚才每个小朋友都表现得很不错,在用热烈的掌声送给自己。
五、结束活动
播放音乐《兔子舞》
师:今天的活动到此结束,你们玩得开心吗?玩了这么久,我们也该回家了,请小朋友悄悄地走到线上来,我们一起回家吧!
快乐数学大班教案 大班数学快乐数学教案2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学会看整点。
2、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1、每人两颗针。
2、幼儿人手一个钟。
3、幼儿睡觉时间和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用谜语引出活动。
老师先来给大家讲一个谜语看看谁最聪明:“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能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二)观察钟面师:出示一些钟,请小朋友仔细看。
幼:形状不同(圆形、方形),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红色,黄色)。
师:哪些地方是相同的的呢?
幼:都有两颗针,钟面上都有数字。
教师跟幼儿一起读出1、2、3、4、5、6、7、8、9、10、11、12。原来钟是由从1到12这些数字围成的。看看它们都是怎样排列的。
幼:按顺序排列的一个圆圈。
师:这两颗针有什么不同?
幼:一根长、一根短。
师:长的针叫分针,短的针叫时针,今天我们先认识分针何时针,看看这两根针都是朝着那个方向前进的。请你们看看这两根针都是朝着那个方向前进的。(师拨动钟)幼:1至12的方向。师:对了,这样的方向叫顺时针方向。针兄弟就是按顺时针方向一圈一圈的转动的。
(三)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动规律。
操作钟表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就表示一个小时。
(四)认识整点,开展游戏。看钟的时候,先看时针,再看分针。当时针正指着一个数字时,分针有正指着12时,就表示(几点了)(五)快乐时钟师:刚才我们一起看了钟面,认识了时钟,下面我们来做一做快乐时钟游戏好不好?
幼:好师:说明要求,这是什么针?
幼:时针。
师:这是什么针?
幼:分针。
师:请小朋友每人拿两颗针。
师:我们一起玩,左手拿时针,右手拿分针,开始了,滴答……滴答……滴答几点呐?
幼:1点呐。
师:滴答……滴答……滴答几点呐?
幼:2点呐。
师:师幼一起玩到12点整。
师:请个别小朋友上来玩,让其他小朋友猜几点。
师:好请小朋友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师:今天我们轻松地认识了整点,(六)、幼儿操作、巩固整点:
下面老师要来考考小朋友,请每个小朋友上来拿一个你喜欢的时钟,我说时间,你来拨。6点整,我来看看你们拨对了没有,小朋友也可以相互看看他拨对了没有。
师:好,小朋友都对了,早晨6点我们该怎么样啊?
幼:起床。
师:下面8点整,8点我们该怎么样啊?
幼:上幼儿园。
师:再拨11点整,11点我们又该怎么样呢?
幼:洗手吃饭。
师:请小朋友把钟放上来,原来小朋友生活都是有规律的,都知道几点该干什么。可是前几天,有个幼儿园组织去春游,老师要求下朋友今天晚上9点钟睡觉,明天早上6点钟起床,8点钟到幼儿园。可是在出发时却发现少了聪聪小朋友,是什么原因呢?
幼:生病了,睡懒觉。
师:他没有生病,对了,原来聪聪昨晚10才睡觉,8点钟才起床。他能不能去春游啊?
幼:不能。
师:所以小朋友们要珍惜时间,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师:小朋友都会认识整点,老师再拨一个时间,9点半,小朋友认识吗?
幼:不认识。
师:这是9点半钟,等下节课老师教小朋友认识半点好不好。
师:好请小朋友去休息。
快乐数学大班教案 大班数学快乐数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6以内数的组成。
2、通过游戏以及操作练习活动,复习6以内的组成和5以内的加减运算。
3、逐步提高运算的速度以及正确性。
活动准备:
教具:6以内的数卡以及5以内的加减算式。
学具:幼儿用书第一页,铅笔。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复习6以内的组成。
6分成不同的两份有几种分法,是哪几种分法?
2、师生共同玩“碰数”游戏,巩固复习6以内的组成。
游戏2—3遍后,可更换数字“6”“4”,提醒幼儿口报的数字和老师包的数字合起来与卡片上的数字一样多。
3、复习5以内的加减。
4、游戏:开快乐火车。
鼓励幼儿快速报出算术卡片上的得数。
二、操作活动。
看分合式,填空格。
三、活动。
展示幼儿的操作材料,对整洁、正确的作业进行表扬和奖励。
活动刚开始,幼儿注意力有点分散,这也许是刚开学的原因吧,不过后来在玩“碰球”游戏时,幼儿的注意力马上集中了上来。
操作活动时,幼儿做的很认真,不过坐姿有点不好,有部分幼儿的头太低,另外有一个小朋友尽然趴在桌子上做作业,很多幼儿需要老师的不断提醒才能改正过来。
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通过让幼儿玩一玩、算一算、找一找等方法练习了6以内的组成,并通过游戏等形式帮助幼儿加深了6以内的组成,以及复习、掌握了5以内的加减。另外在今天这个活动中,每个幼儿都表现的很认真,能积极参与活动,情绪愉快,连平时能力较弱的孩子,如蒋锦泺、沈嘉翮等幼儿也主动参与了活动。
操作练习时,大多数孩子能独立地完成自己的作业,有部分数学基础较差的小朋友需要老师或同伴的帮助才能完成作业。同时,也出现个别孩子抄袭别人作业的现象,有待以后的引导。
快乐数学大班教案 大班数学快乐数学教案4
一、活动目标:
1、理解4等分的含义,乐于探索正方形和长方形多种四等分的方法。
2、感知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和组成,在观察和比较中,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教师:PPT课件、圆形卡片两张
幼儿操作材料:正方形、长方形图形卡片若干,剪刀、模板
三、活动过程
1、小熊分引题
师:今天是小熊圆圆和花花的身体,小伙伴们给它俩送来了一个蛋糕,它们真开心。圆圆说:我们来分蛋糕吃吧,我们两个要吃样多。小朋友两只小熊怎样才能吃到一样多的蛋糕呢?你们来帮它们分一下吧。
请个别幼儿介绍方法。
师:你的方法真不错,小熊觉得很公平,像这样把一个物体分成了一样大小的两分,我们可以说这样的分法叫二等分。
如果有4只小熊一起吃一个蛋糕,我们可以怎么分呢?
出示圆形图片,请个别幼儿上前操作
师:谢谢你,刚才老师看到你用对折再对折的方法把一个蛋糕分成了一样大的四块,这样的分法叫四等分。
2、探索尝试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多种分法
刚才我们用四等分的方法帮小熊把一个蛋糕分成了一样大的四分,现在我们再来用这样的方法把其他的图形也进行4等分,出示PPT,老师给你们在箩筐里准备了一些图形,请你轻轻地走到桌子旁边去试一试,看看有几种分法,等下请你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你是怎么分的?
3、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和组成
刚才我们通过折一折用不同的方法对正方形和长方形进行了四等分,现在我请小朋友用剪刀把它们剪开来(幼儿操作)
你们看看分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分出来的正方形比原来的正方形有什么不一样。以正方形为例,比较等分前后整体与部分的大小感知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老师在桌上给小朋友准备了正方形的模板,请小朋友把四等分拼变成原来的整体。
4、交流讨论
刚才你是怎么分的?请几个不同分法的小朋友进行讲述,并把自己的操作卡演示给同伴看。
小结:小朋友都很棒,我们不但学会了给图形进行四等分的方法,还知道了分开后它们比原来的图形小了。我们等下回到教室再去找找看,还有那些东西可以进行四等分。
(幼儿演示后,教师PPT展示
5、延伸活动
量的四等分。
快乐数学大班教案 大班数学快乐数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感知许多物体(或图形)可以分成相等的两份,理解二等分的含义。
2、尝试运用等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3、喜欢等分物体的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
学习二等分并能运用于生活实践中。
难点:
理解二等分的含义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
红、绿两色同样大的圆片各一、实物
学具准备:
红、绿两色同样大的圆片人手一份;长方形、心形、十字形、五边纸形片人手一份;剪刀、小碟子;桔子、饼干、四季豆、荷兰豆若干;红枣、花生仁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引出课题
今天爸爸妈妈们来了,我们请他们吃西瓜好不好?(玩“切西瓜”,老师请双数的几位幼儿围圆圈)。教师扮演切西瓜的人,从圆圈的正中间穿过,一边走一边说:“切,切,切西瓜,我把西瓜一切二。”我把西瓜分成了多少?
二、学习二等分,理解二等分的含义
1.感知二等分
(1)教师出示教具“红、绿圆片”,把两个圆片叠在一起进行比较。引导幼儿观察并得出结论“两个圆片一样大”。
(2)教师将红色圆片沿中线分开,并与幼儿一起比较分成的两份的大小。得出结论:一个圆片可以分成同样大的两个部分,这种方法叫做二等分。”
(3)幼儿操作学具“黄、蓝圆片”感知二等分,将其中一个圆片进行二等分。
2.了解整体大于部分
(1)请幼儿将二等分后的每一份红色圆片和绿色圆片进行比较,区别大小。告诉幼儿没有分的绿色圆片是整体,等分后的每一份红色圆片是部分。
(2):整体比等分后的每一份大,反过来,等分后的每一份比整体小,而且正好是原来那一份的一半。
3.图形二等分
(1)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能等分?(幼儿讨论),请小朋友想办法把这些图形二等分,看看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可以二等分。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引导幼儿可以相互轻声讨论。
(3)在展示板上展示出幼儿能等分的图形。
(4)和幼儿一起检查、反馈幼儿操作结果。
4.生活中等分的.运用
师:“我们知道了有的图形能等分,有的不能等分。生活中用过等分吗?”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三、家园互动,运用二等分迁移经验,学习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提出分食物的要求。
师:“为了招待爸爸妈妈们,今天食堂里准备了好多菜,请大家帮忙把食物二等分,可以尝试用不同方法二等分,分好后给爸爸妈妈检查一下。
2、幼儿自由选择小组操作活动。
第一组:剥桔子、分饼干,进一步感知物体的二等分现象
第二组:把豇豆、荷兰豆剪成一样长的2段,感受长度的二等分。
第三组:把红枣、花生仁分成数量一样多的两份,感受数量的二等分。
3、交流,收拾学具。
延伸活动:请幼儿回家找找家里的什么东西是二等分的,什么东西可以二等分,并动手尝试一下。
快乐数学大班教案 大班数学快乐数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记录6以内数的分合形式。
2、练习5以内的加减运算,能看算式报出答案。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学过6的组成和5的加减。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游戏:碰球。
——教师:我们学过了6以内的组成,还记得6分成不同的两份有几种分法吗?是哪几种分发呢?
——鼓励幼儿前一已有经验大方地在集体面前回答。
——师幼共同玩“碰球”的游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请幼儿看数字卡片,要求幼儿口报的数字和老师报的数字合起来是“5”。
2、游戏2—3遍后,可更换出示数字“6”。“4”,提醒幼儿口报的数字要和老师报的数字合起来与卡片上的数字一样多。
(二)游戏:开快乐火车
——师友共同玩游戏,鼓励幼儿快速地报出算式卡片上的得数,要求既要算得快,又要算的对:嘿嘿,我的火车就要开,幼儿:几点开?教师出示算式:你们猜?幼儿:点开。
(三)幼儿操作活动。
——看分合式填空格。引导幼儿观察圆点和数字分合式。”来;自。屈;老师;教。案;启发幼儿在空格中填写相应数量的圆点或数字,并说一说分合式。
——看算式进行5以内加减运算。
——看图列算式
——算式与答案连线。
(四)活动评价。
——鼓励个别幼儿大方地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活动与记录,其他幼儿对照检查自己的操作活动。
——展示幼儿的操作材料,表扬画面整洁、正确的幼儿。
活动反思:
新纲要明确指出“引导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我们重视挖掘生活中蕴含的数学学习的机会,为幼儿营造一种生动活泼,与数学游戏活动相适应具有探索性和时效性的数学环境,尝试通过在日常生活,适时利用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促使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感觉到学习数学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引发对数学的兴趣。
快乐数学大班教案 大班数学快乐数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学习2—8的相邻数,理解相邻数之间的的关系。
2、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课件、表格、铅笔。
活动过程:
一、引题,理解“邻居”
1、师:看,来了一辆快乐大巴,快乐大巴邀请各位小乘客去参观房子,快乐大巴,快乐出发吧!
2、理解“邻居”:看,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动物住的房子,里面住着谁?什么叫邻居?小狗的邻居是谁?小狗有几个邻居?
3、你现在的位置旁边的邻居是谁和谁?
二、比一比:
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前面数比中间数小1,后面数比中间数大1的关系。
1、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水果住的房子,看,有哪些水果?天黑了,他们要回家睡觉了,把一样的水果住在同一幢房子里,从少到多排队该怎么住?(摆放完毕后提问)水果宝宝是怎么住的?
2、为什么要把2个放在3个的前面,4个放在3个的后面(2个比3个少1个,排在3个的前面,4个比3个多1个,排在4个的后面)。
3、谁来用数字来表示水果的数量?看看3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比比水果的多少,再告诉大家2比3怎么样?4比3又怎么样?
4、小结:3的邻居朋友是几和几,也把2和4叫做3的相邻数,通过刚才比大小,我们知道相邻数的一个特点:就是前面的数字总比中间的数字小1,后面的数字总比中间的数字大1。
三、找一找:
数字找朋友
1、现在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数字住的房子,你们看一群数字来了,他们是几?(出示数卡2——8)
2、数字国王为他们买了新房子,数字宝宝要搬到新家里去,可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住在那一幢,国王出示一个标记图:小——>大,数字要按标记排队该怎么排?请你们送他们到新房子里去住。
3、数字宝宝3和5的中间数字朋友捉迷藏躲起来,我们找一找应该是几?为什么?
4、数字宝宝5的前面朋友也躲起来了,应该是几?后面呢?(引导幼儿知道比5少1是4,比5多1是6,5的的朋友是4和6)
5、找错误:6哭了,她说我的邻居住错了,谁来帮我找出我的邻居朋友哪里错了,应该是几?为什么?
四、幼儿操作:
1、填空格:哪些邻居躲起来了,帮它画出来,并在正方形里写上数字
2、圆点找朋友:圆点要找到它的前面和后面的邻居,请你帮相应的圆点相邻数画出来。
趣味数学;;数学谜语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猜谜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学
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逻辑 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猜谜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学会善于思考。
教学难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猜谜是一种非常有趣有益的智力活动,猜谜语也是锻炼思维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听了谜语以后,就会动脑筋想:这说的是什么东西呢?“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开始,是创造的基础,大家觉得是不是呢?今天我们就来猜谜语!
二: 小组合作:
(一)将学生分成几组,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
先看几个简单例子:
1.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
“一”字、加号“+”、再来一个“一”字,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二”,而是“王”。谜底是王。
2.一减一不是零。(打一字)
“一”字、减号“-”、再来一个“一”字,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零”,而是“三”。谜底是三。
3.八分之七。(打一成语)
“八分之七”用数学符号写出来,把数字7写在分数线上面,8写在分数线下面,谜底是成语“七上八下”。
在上面这些谜语里,用一些很简单的数学知识,对谜语的文字作出新的理解,可以帮助猜出答案。
另外一类谜语,谜底是数学名词。还是来看几个例子:
4.七六五四三二一。(打一数学名词)
平常报数目,是从小到大顺着数,就像流行歌曲里唱的,“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现在他说“七六五四三二一”,是从大到小,倒过来数了,所以谜底是“倒数”。
5.讨价还价。(打一数学名词)
买东西讨价还价,要经过反复协商,才能达成双方都同意的钱数。这种协商钱数的过程,可以戏称为“商数”。谜底是商数。
(二)从日常生活出发,模拟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抢答。今天我们见到的谜语都与数学有关,被我们称为数学谜语,根据谜面和谜底的不同,数学谜语有不同的分类。同学们不妨一猜,可在紧张学习之余博得一乐,还可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请同学们在说谜底的时候,将你的猜谜思路和过程有条理地向大家展示。1.你盼着我,我盼着你。(打一数学名词)
“你盼着我”,是你在等候我;“我盼着你”,是我在等候你。两人互相等候,可谓“相等”。谜底是相等。
2.成绩是多少?(打二数学名词)
学习成绩是用得分的数目计算的。问“多少”,可以换一个说法,改问“几何?”在中国古代数学书里,问一种物品有多少个,总是问“物有几何?”直到现在,有些地区的方言
里,买东西问价钱,还是说“几何?”所以,问“成绩多少”,等于是问“分数,几何?”谜底是两个数学名词:分数、几何。
三;最后进行统计,对表现最好的小组进行奖励。
数学方位教案 篇10
小学数学教案: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求未知加数》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教材P57例题,“想想说说”习题。
教学目的: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求未知加数的方法,反站解决问题的策略。
2.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观察、分析能力、追求思维的灵活性。
3.对参加数学学习活动感兴趣愿意互助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透发参与
1. 小猴子聪聪想把书上结的又大又红的桃子装在盒子里送给自己的好朋友。瞧!他已经装好一些了,盒子没有装满。你愿意帮小猴子算一算应该再采几个桃子吗?
2. 师引导学生观察:盒子里已经装了几个桃子,一共要采几个桃子,列出含未知加数的算式:8+()=10
二、自主探索,体验合作
1. 师:刚才很多小朋友一下子说出了应该再采2个桃子,你们一定有自己的好方法,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交流一下吗?
2. 学生交流,由小组长负责统计有几种不同的想法。
3. 全班交流,小组汇报。
(1)观察,发现有两个空格,就知道再放2个桃子进去就满10个了。
(2)联系前面学习的数的分与合的知识,10可以分成8和2,就知道应该再采2个桃子了。
(3)前面学习的加法非常熟练,一看就知道。
(4)联系减法,知道10减8等于2,就知道还要再采2个桃子。
三、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http://
1. 演示,聪聪来到小河边,河上的五彩桥是由许多块大石头拼成的。现在小桥只剩了半边。只有让两块石头的数字相加等于10才能拼好小桥,快来帮帮聪聪吧!学生看屏幕,聪聪拼好小桥。
2. 小游戏:找朋友。
3. 师:刚才一直是老师出题小朋友来解决,你们想自己出几道这样的题吗?请每个小组合作出两道这样的题。我们来个小组比赛号码?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出题,然后个组交换解答,最后展示各组出的题和答案,全班交流评价。
4. 师:小猴子聪聪过了桥,来到了城堡的门口,特的朋友就在里面。城堡的门上三把大锁。(锁上有求未知加数的算式()+()=9,六把钥匙上各有一些数字)你能帮小猴子选好钥匙吗?
学生同桌交流,作为兴趣题。
四、小结:略
小学数学教案《乘法交换》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了解乘法交换的产生 2.学会应用乘法的交换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乘法交换的产生过程 教学难点:乘法交换的应用 教学具准备:课本插图 教学时间:3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好吃的,看这是一箱饮料 二.中心阶段
(一)探求乘法交换的产生 1.饮料图
(1)仔细观察它是怎么排列的
一共有几瓶,列出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4×3=12(瓶)每行有3瓶,4行就是4个3 3×4=12(瓶)每列有4瓶,3列就是3个4 4+4+4=12(瓶)3+3+3+3=12(瓶)这两道乘法题表示的意思相同吗?有何不同?(一份量不同)
(2)师:目前乘法的计算还没有学习,我们主要是利用相应的加法算式帮助计算的,这两道加法分别解决了哪道乘法题的计算 板书改成: 4×3=12(瓶)3×4=12(瓶)↓ ↓ 3+3+3+3 4+4+4(3)说说这两道加法题你是怎么算的,分别要加几次?
3+3+3+3 我先算3+3=6,再算3+3=6,6+6=12,共要算3次
我先算3+3=6,在算6+3=9,9+3=12,也要算3次 4+4+4 我先算4+4=8,再算8+4=12,共算了2次
小结:同一幅图所看的角度不同,即我们定出的一份量不同,算式也是各不相同的,每道乘法题我们都能找到一道与之相对应的加法题帮助计算。
2.蛋糕图
(1)这里还有一盒蛋糕,共有几块呢?模仿刚才的步骤同桌互相说一说(2)汇报
5×2=10(块)每行有2块,5行就是5个2,我们可以借助2+2+2+2+2这道加法题帮助计算,我先算2+2=4,再算2+2=4,4+4=8,8+2=10,共加了4次
2×5=10(块)每列有5块,2列就是2个5,我们可以借助5+5这道加法题帮助计算,5+5=10,只加了1次
3.草莓图
(1)这是什么?(草莓)共有几颗呢?像刚才这样自己说一说(2)汇报
7×3=21(颗)每列有3颗,7列就是7个3,我们可以借助3+3+3+3+3+3+3这道加法题帮助计算,我先算3次3+3=6,再算6+6=12,12+6=18,18+3=21,共加了6次
3×7=21(颗)每行有7颗,3行就是3个7,我们可以借助7+7+7这道加法题帮助计算,先算7+7=14,再算14+7=21,共加了2次
4.师:每幅图我们都列出了2道乘法算式,也找出了相应的加法题帮助计算,在听汇报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畅所欲言)
结合板书观察一下,每组的乘法题有什么特点?(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小结: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这里运用了乘法的交换
板:乘法交换
4×3=3×4 5×2=2×5 7×3=3×7 通过刚才3道题的计算我们发现这一规律是存在的,你还能举出形如一些形如□×□=□×□运用乘法交换的例子吗?(板书学生所举出的一些例子)
5.师:既然它们的答案相同,你愿意计算哪一题,说说你的想法?
运用乘法交换可以使计算简便;加数个数少相加次数少计算起来简便 ※以加法题作为乘法算式的计算手段,通过每一道连加题的计算,连加次数的统计,使学生自主体验哪道算式计算起来简便,从而得出一些想法。(二)应用
1.刚才大家在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两个想法 板:运用乘法交换能使计算简便
加数个数少想加次数少计算起来简便
通过相应加法题的计算验证一下我们刚才得出的结论对不对,或者说你还有哪些想法等会儿都可以交流。
2.汇报后小结,在目前乘法计算还没有学的前提下,在排除因数为5的情况后我们可以利用乘法交换将小的因数放在前面,减少加数个数从而减少相加次数使计算简便。
※通过观察、举例等不同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乘法交换的产生过程,并在知识点的掌握中融入自己的想法,活学活用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练习阶段
1.小丁丁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道题 出示:3+3+3+3+3+3+3+3= 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本领想到一种简便的算法吗? 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8×3=3×8=8+8+8=24)2.书上也有一道类似的题你会吗? 独立完成书P14/2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了解到了有关乘法交换的哪些知识? 你认为9个8连加简便还是8个9连加简便,得出都不简便,以后乘法计算我们要借助乘法口诀计算
由《乘法交换》这堂课所想到的„„
《乘法交换》这堂课中的知识点并不多,如何让这堂课上得有新意,如何在课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成了自己在课前考虑得较多的问题,最终我决定尝试让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定位在让学生充分体验乘法交换的产生过程,课上完后听课老师对自己的这一设计予以了充分的肯定,认为体现出了新教材的“新”,认为在老教材的有些概念教学中也可以尝试用这一模式展开。没想到自己的一个想法,一项尝试竟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自己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课后自己以这堂课为主线对此进行了再推敲,回顾自己2年多来走过的尝试新教材之路,产生了一些个人的想法。1.转变教师角色,了解学生的想法与意见:
要打破在学生心目中教师的说法或出的题一定是正确的这一想法,让学生有这样的共识,老师出的题并非完全是正确的,一定要带着想法去研究问题。起初学生有些不适应,可以有意识地在教学设计中多一些看似对的再想想其实不然的题目或概念,使学生通过思考明白在课堂中老师和学生只是站在同一高度探究问题的人,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和关键时刻的点拨者,一切都得想想再想想;在随后的阶段的学习中,可以对新课中出现的知识点让学生谈自己的意见、想法或联系到了哪些题,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其他同学对于他的想法或出的题目再深究看看有没有不同意见,如有再通过举例等不同方法进行验证,加深对某些概念的理解。
在这堂课中,学生表现出的已是第二阶段的学习过程,即自主说想法,为了将教材资源挖得更深些,我也作为一个参与者补充了自己的想法,交流的过程成为了这堂课的一个亮点。
2.打破以往教学模式,重过程而非结果:
自己在尝试新教材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练习还没怎么做就讨论了一个例题一节课就没了连练习课都没时间安排,起初自己曾产生过疑问,学生能懂吗?这本教材适合学生吗?通过后续的练习,自己发现,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能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特别是那些中上水平的学生,听他交流方法 4 时的那种表达方式你很难想到他只是一个低年级的学生,简直可以和中、高年级的学生蓖美。
在这堂课中,通过板书的观察,学生能一针见血地说出我发现两个数交换位置结果不变,课后一位听课老师感慨地说,我们四年级前两天也在学乘法交换,还没你们学得好呢?她的这一说法确实也呼应了自己的想法,新教材不约束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创造了更大的思维舞台,教师的教学设计就更不能压抑了学生的发展空间。
3.困惑,如何缩短生生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