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节能减排到生态文明

2024-06-22

从节能减排到生态文明(共7篇)

从节能减排到生态文明 篇1

学习掌握节能减排知识与技能,广泛宣传节能环保政策法规,普及节能知识和方法,努力营造节能减排的浓厚氛围。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倡议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倡议书1

也许您还不知道,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对石油的消耗量已经高达总消耗量的1/3以上。由此推算,在未来的20年,汽车行业将成为石油最大的消耗部门,而30年后汽车行业对石油的消耗量将达到总消耗量的80%以上。作为一个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的国家,未来燃油资源紧缺的形势将越来越严重。

如此庞大的能源消耗对整个社会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现在我们没有节能减排的观念与意识,那么中国这个未来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国度将靠什么来维持滚滚的车轮呢?我们的子孙后代又靠什么来维持便捷的生活呢?

我们都知道,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节约能源其实就是方便我们自已。对于已经走进全民汽车时代的门口中国来说,力行节约才是长远之计。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刻不容缓!我想是时候让我们每一个人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了。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节能减排也许只是让您牺牲一点点狂飙突进的快感,也许只是让您放弃油老虎的不大不小的权衡,可正是这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努力,却能够让您体验节能汽车生活的同时,也承担了一份社会责任。

自从成为昌河汽车的形象代言人以来,训练比赛之余,看看汽车方面的资讯开始成为一种习惯。最近我看到国家开始实行新的燃油税,可见无论是从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还是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资源等角度来讲,小排量汽车一直都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而且政府也做出了不少努力,目的是鼓励和支持小排量汽车的发展。日前出台执行的汽车消费税也说明了国家将对小排量给予重点支持。

此时此刻,我觉得我们有必要选择一种更节能、更环环保的有车生活方式,让节能减排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和共同价值观。昌河汽车就顺应了这种消费特点,本着对社会、对环境、对历史、对公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提出了“走节能路造精品车”的品牌主张,专注于生产小型车、节能车、精品车,这体现了昌河汽车对履行社会责任的庄严承诺。

我呼吁大家携起手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在购车过程中更多选择小排量车,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

最后,我真诚地向您发出邀请,加入节能环保大使的队伍吧!让志同道合的我们一起用爱心关注生存环境的变化,用行动肩负节能环保的重任。

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倡议书2

全县各公共机构: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节能降耗是每一个公民和单位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松阳是一个能源稀缺的山区县,做好节能降耗更具有现实意义。

6月11日至17日是__年全国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今年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珍惜生命之源,人人节水护水”。为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确保__年全县公共机构节能目标顺利完成,切实发挥公共机构节能表率示范作用,值此节能宣传周之际,我们向全县公共机构发出如下倡议:

一、树立科学节能意识。每位干部、职工要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消费理念,强化节约意识,尽量少用或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分类保存和回收处理废弃物,促进生产节能减排。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全社会节能工作做表率。

二、提倡少开空调多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抗寒耐热的能力。空调要勤清洗、常保养,办公室做到冬天空调温度设置不高于20摄氏度,夏天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积极开发和应用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向科技要节约、向科技要效益,坚持以节能降耗促生存、促发展。

三、节约资源杜绝浪费。积极响应“珍惜生命之源,人人节水护水”的号召,将每一滴水都用到实处,做到不浪费。采用节水型龙头,节水型卫生洁具。非饮用水倡导循环利用,提高水的利用率。

四、降低油耗低碳出行。车辆停车超过10分钟要熄火,不在停车等待时长时间使用汽车空调在车内休息,以减少油耗、尾气排放。践行“135”出行方案(即1公里内步行,3公里内骑自行车,5公里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以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支持节能减排,让“我节能我环保、我健身我快乐”的理念深入人心。

五、养成良好习惯,降低办公费用。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作用,减少纸质文件印发数量。提倡双面用纸、双面印刷;提倡使用钢笔和可更换笔芯的圆珠笔、签字笔。提倡循环使用回形针、手提袋等低值易耗品。

我们坚信,每个人迈出一小步,社会就会迈出一大步!公共机构工作人员要做勤俭节约风尚的传播者、推动者、实践者、示范者!让我们把节约能源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变成全社会的共同行动,用我们的聪明智慧和辛勤劳动,为松阳县的发展再写新篇章,再创新辉煌。

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倡议书3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自去年设立“全国低碳日”以来,全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突出成就,__年6月8日至14日为今年的节能宣传周,6月10日是第2个“全国低碳日”。

今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的主题是“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庆市市委四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在此,我们向全校师生发出以实际行动践行节能减排的倡议:

一、增强节能意识,做校园节能学习者

全体师生员工要进一步增强节能意识、资源忧患意识和资源节约的责任意识,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使用节能方法,合理使用能源,树立节约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的节能理念,把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形成崇尚节俭、合理消费的校园文化。

二、树立节能观念,做校园节能宣传者

广大师生员工要加深对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认识,牢固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争做节能减排的宣传者,积极宣传节能减排知识,交流节能减排的经验与感想,广泛带动身边的每一位成员积极参与到节能减排活动中来,共同创造人人关心节能环保,人人身体力行的良好氛围。

三、以节能环保为己任,做校园节能实践者

1、养成离开教室、办公室及其他公共场所时随手关灯、关电扇、关空调、关电脑的良好习惯;

2、积极推广水的循环利用、冲洗厕所使用废水,严禁水的跑、冒、滴、漏现象,做好节约用水工作;

3、天气晴朗、光线充足时,提倡教室、办公室、会议室等以采用自然光为宜;

4、合理使用电器,适时拔下电脑、饮水机、台灯等未用电器插头。禁止违章用电现象、杜绝使用大功率电器。

5、低碳出行,上下班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

6、夏天室内空调温度严格控制在26℃以上,使用空调时不要打开门窗,离开办公室要及时关闭空调,下班前要提前半小时关闭空调。

四、发挥聪明才智,做校园节能探索者

全校师生员工要围绕节能减排,积极开动脑筋,探索节能减排的合理化建议,充分利用学校的科研优势和节能设施,积极开展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的探索和研究,做校园节能的探索者。

节约是美德,节约是责任,节能减排,任重道远。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多注重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节能细节,以实际行动为我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为了以实际行动支持节能减排活动开展,6月10日8:00至18:00,红河校区a区恪勤楼、格致楼、博文馆、和红河校区b区格术楼、格物楼的电梯将暂停运行。

让我们一起“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

二〇一四年六月六日

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倡议书4

公司全体职工同志们: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党的__大报告明确指出,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各级单位是节能减排的主体,职工是节能减排的主力军。

今年是实现“__”节能减排目标的决战之年。为了动员广大职工发扬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节能攻坚、全民行动”,努力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我们特向全公司职工发出以下倡议: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__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节能减排宣传力度,不断增强广大职工节能减排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和节能环保理念,共同营造人人关心节能减排、人人参与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使节能减排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人人争做节能标兵、减排楷模。

二、以节约为己任,养成节能的良好习惯,立足岗位,从自己身边做起,从细小之处做好节能减排。

1、从源头抓起,优化设计,优化工艺,最大限度的利用原材料,努力降低原辅材料消耗;比价采购,降低成本;不断改进创新,为追求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做出我们每个员工应有的贡献。

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科学合理使用设备,杜绝设备空转耗能,做到人走机停灯灭。

3、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对于水、电、气等设备,坚持平时多巡查、检修、保养,发现问题及时处置,有效杜绝跑、冒、漏、滴的现象。发现他人有浪费行为时及时规劝。

随手关闭水龙头,消灭长流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养成办公室及其他公共场所随手关灯的良好习惯;

下班不忘关电脑、关空调,冬天空调温度不高于20摄氏度,夏天空调温度不低于26摄氏度;

提倡多走楼梯,少乘电梯,既节能又强身健体。

积极推广“无纸办公”、“无纸通信”,节约打印、复印用纸,提倡双面使用。

三、强化质量意识和质量责任,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和标准化作业,抓好过程控制,严格“三按”生产,以工作质量确保产品质量,以质量求进度,以质量求效益。

四、完善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科学调度、合理使用公务车,加强公务车的日常维护保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用车次数,降低用车频率和油料、维修等消耗,做到节能加排增效。

五、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自觉养成健康、文明、节约、环保的良好习惯。增强资源循环利用的意识,使用节能产品,倡导绿色消费,不大吃大喝,不浪费食品;不用、少用塑料袋,积极使用布袋子、菜篮子;分类保存和回收处理废纸、饮料瓶、电池等废弃物,不乱扔垃圾,提倡少开一次车,多走一段路,多乘一趟公交车,拼车、绿色出行,促进生活节能减排。

六、围绕节能减排,积极开动脑筋,发挥聪明才智,踊跃提出节能减排的合理化建议,积极参与节能减排科技创新项目立功竞赛。鼓励节能减排小发明、小创造,大力推广应用节能减排创新成果,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和又好又快发展。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能减排是企业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更是一份对社会义务的责任担当。节能减排,人人有责,让我们每一个职工行动起来,发扬“坚忍不拔、艰苦创业”的东汽精神,从我做起、从点滴着手、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参与节能减排活动,为实现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倡议书5

有这样一句话广为流传:但存方寸土,留与子孙耕。现今的世界状况,其实每一种资源都面临着如此的挑战。

面对资源日益减少的资源现状,作为一个资源型企业,必须端正立场,将节能减排放在首位,形成一切工作的核心。年前炼油产部组织召开的各项生产会议都再三强调要将节能减排做为生产的第一要务,最后还确立将2月份定为“节能减排月”,动员全体人员,在实际行动中见成效。

为了积极响应生产部的号召,并主动落实节能减排措施,我们改变了以往的工作方式,实行四步走战略,即:实现一个目标,突出两个层面,落实三个模式,强化四个重点。实现一个目标:即按照生产部节能降耗部署,将下发的各项能耗指标严格控制在范围之内,实现最小排放、最优利用、最大回收的目标。

落实两个层面。从我们的生产的根本考虑,要想做到节能减排要做到两点:第一,优化操作,合理的利用资源;第二,最大限度的重复利用,同时做到不浪费资源。这两个层面在班组内需要从内操和外操抓起。内操着重第一层面,精细到各岗位,将其每日的生产能耗进行对比,长期积累,提炼优化方式。基于外操对现场流程的熟悉程度,外操主要从第二个层面着手。开拓思维,不断提出合理化建议,进行装置能耗技术改造;另外外操还要注意生产过程中水、汽、风等利用,不浪费。

落实三个模式:一是落实岗位节能减排责任制。成立班组节能小组,担任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将节能降耗的目标任务分解到个人。二是做好节能工作的监察和监督。充分利用“五型班组”中节约型负责人职能,对班组人员进行监督,有违背现象上报班长进行考核。三是制定奖惩政策。让班组每一位成员端正自己的立场,共同打造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炼化企业。

强化四个重点。针对生产装置而言,具体的节能措施需要围绕水、电、汽、风四个方面进行。水:养成随水关阀的好习惯,不浪费每一滴水;严格控制机泵循环水量,即不浪费,还要达到冷却效果;充分回收利用机泵回水。电:随手关灯,节约每一度电;合理操作,保证烟机平稳运行,节约电能。汽:提高反应岗位冷凝水用量,减少除氧器加温蒸汽排放量;充分回收利用汽包排污蒸汽量;风:合理运用各输送风;反应岗位挺加催化剂关闭器壁阀,停用输送风、流化风;


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倡议书

从节能减排到生态文明 篇2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到人民福祉, 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脆弱的严峻形势,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节能减排,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工业部门实现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建材工业的发展现状和特征决定了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在全党全国人民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的时候, 建材行业更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坚定不移地走绿色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要采取更加主动与自觉的姿态, 举全行业之力加速推进节能减排, 实现清洁生产,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为此,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联合各相关专业协会, 共同向全国建材行业发出发展绿色建材推进节能减排倡议。

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强化生态文明意识

生态文明建设是党和国家提出的战略要求, 是中国人民共同的期待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生态文明建设不同于以往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 而是使建设、生活、发展的环境与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相一致, 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和强盛的重要象征。

节能减排是工业系统摒弃和挑战传统工业弊端, 实践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最佳选择, 也是建材行业追求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履行社会责任,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主动推进与实施建材工业节能减排, 不仅是建材企业自身生存和立足社会的需要, 也是转型升级、实现“两型”发展的必经之路。

建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原材料工业, 全行业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在全国工业部门中列第四位。建材工业目前年排放烟气粉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别达到约340万吨、160万吨和135万吨, 是减排重点行业;建材工业同时也是资源节约、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有优势、有擅长的行业。在当今形势下, 加快推进建材行业由能源、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方向的转变, 减轻排放对环境带来的危害已到了必须采取进一步实质举措的关键时刻了。

全行业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想, 深刻认识其内涵和紧迫性,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增强责任意识, 树立绿色、低碳、清洁生产的发展理念, 以“创新技术、创新标准和创新产业政策”为手段, 把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和理念全方位地贯穿于各产业及企业的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政策制定、标准提升、基本建设、技术改造、企业管理、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 制定出针对性强, 措施有力, 有操作性的举措和办法。要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的任务, 又是必须不断渐进、年年有新的作为的现实选择。通过全行业的努力, 要力争使建材主要产业能耗、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量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万元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降低20%以上, 万元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降低18%以上。

二、转变发展方式, 调整产业结构, 从根本上推动节能减排

要紧紧围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线, 坚定实施控制总量、创新运用“三新”、优化存量、开发与拓展新兴产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快国际化步伐的“六位一体”工作格局, 是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针对行业当前发展实际明确提出的工作指导方针, 也是整体推动行业节能减排的根本举措。全行业要采取措施, 坚决抑制传统产能的盲目增长, 在优化存量进程中实施节能减排, 在加快发展建材新兴产业、增加新产品、新品种的进程中, 推进节能减排, 在提高标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进程中, 促进节能减排。

我们认为, “六位一体”方向很明确。全行业必须齐心协力, 建材行业各产业、企业, 各级各类行业协会, 与“六位一体”工作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和责任人, 都要研究制定各自的具体目标和切实措施, 都必须确立各自的路径与支撑点, 把推进节能减排、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三、创新运用“三新”, 夯实节能减排支撑基础

创新制定产业政策, 发挥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各级各类行业协会和建材行业管理部门, 要在深入研究与探索的基础上, 创新制定产业政策的思路。产业政策和相关法规行规的制定不能只局限于控制与淘汰的层面, 要努力联手与争取发改委和工信、建设、科技、国土、环保、财政、税收、金融等相关政府部门, 推动制定各种鼓励和激励企业降低能耗, 减少排放的优惠政策, 同时要积极创新经济、法律和处罚政策, 对在一定期限内能耗和排放不达标的企业实施限产、停产或采取必要的处罚。

创新提升标准, 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凡是新建项目, 其能耗和排放必须适用目前的最高标准;在新标准的制修订中, 必须将提升节能和减排标准作为重要内容。要在行业中大力贯彻实施水泥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新标准。积极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技术规范、水泥生产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方法与标准的制定;加快推进新能源玻璃、平板玻璃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外墙外保温材料等标准的制修订与提升;完善陶瓷产品节能节材、节水标准的提升与制修订, 重点推进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和建筑陶瓷薄型化、卫生陶瓷轻量化、节水型等相关标准的提升与制修订;积极开展具有节能环保、保温隔热、隔音、防水、防火、抗震等功能的新型墙体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标准提升与制修订, 大力推进烧结砖瓦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等重点标准的提升与制定;加快推进节能环保建材设备产品标准的提升与制修订进程。

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科技创新是支撑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在推进传统建材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必须把节约能源、降低排放作为主攻目标, 并注重产品生态设计。特别要结合“水泥窑炉粉尘及氮氧化物减排关键材料及技术开发”等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的组织实施, 积极推动由政府引导、资助, 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行业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平台的建立。

加快“两化融合”, 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技术改造提升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墙体材料等传统建材产业, 积极开发和应用高效、节能、环保的先进技术和装备, 提高企业运行效率、降低能耗和减少排放。

要结合“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和“第二代中国浮法玻璃”的创新技术研发, 着力突破运行智能控制、原料矿山智能化开采、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矿山建设等技术, 以高性能产品及低环境负荷生产的综合技术支撑清洁生产。

四、将优化存量作为实施节能减排的主攻方向

我国建材主要产业的产品产量已分别占到全球产量的50%以上, 主体技术装备大多也已赶上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奠定了超越与引领世界建材工业发展的基础。但在发展绿色建材, 推进节能减排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还存有明显差距。差距是潜力, 也是动力。建材行业各产业、各企业都应主动与世界先进同行对标看齐, 树立全新的发展理念, 把企业发展经济, 壮大自身实力, 与节约能源降低排放紧密结合, 把节能减排装备的研发、费用投入的增长以及专门机构与管理人员的设置, 与更新淘汰落后工艺设备、改革落后的生产管理组织方式相结合, 提出系统的改造、提升的规划, 将节能减排落实在企业的各个方位和每个环节。

五、强化节能减排管理服务产业链建设, 发挥大企业的表率作用

节能减排是一个系统工程, 除了要制定独立的节能减排规划、独立的产业政策、独立的达标标准和级别识别目录外, 还应加快推进独立的管理服务产业链建设, 改变目前管理服务缺位的状况。

要积极探索建立建材行业节能减排权威检测评估服务平台, 制订科学的评价标准, 逐步建立和完善能效对标和能效评价体系, 在行业内开展节能减排达标检测、评估、认定工作;建立节能减排培训服务平台, 开展行业节能减排培训;组织搭建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咨询、技术改造与服务平台;建立奖先评优限劣机制, 在全国建材行业率先评定百户节能减排达标企业作为样板, 并推出节能减排示范企业, 发挥榜样的力量, 促进行业节能减排。

同时要充分发挥大企业 (集团) 和骨干企业技术、管理、人才、资金等资源优势和社会影响力, 加大国家政策支持力度, 引导培育其率先建立健全企业能源环保管理中心, 加大研发投入, 加快节能环保产品的生产和开发, 服务于行业节能减排事业, 在节能减排方面起带头作用, 争做行业标杆。

六、加强对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与推广力度

大力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各类建材媒体、刊物都要将推动行业节能减排、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长期的宣传重点, 开辟专栏、专版、专刊, 组织精品稿件, 保持宣传力度和密度。建材行业组织开展的先进工作者、劳模等各项评比、表彰、推优活动中, 要将节能减排实施、推进情况和效果作为一个重要条件, 宣传、树立节能减排的标杆、典型。

建材工业节能减排是一项光荣的事业, 是一项惠及子孙的系统工程, 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十二五”是我国由建材大国向建材强国迈进, 开始实施建材工业“超越与引领”战略的重要时期。面对实现两个“翻一番”、城镇化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重任, 面对“超越与引领”的光荣历史使命, 走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之路是建材工业的必然选择, 必须把行业发展模式建立在资源可持续、生态可承载的基础之上。为此,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和19个专业协会共同呼吁全行业的同仁们, 让我们携手并肩, 与全社会一起, 坚定不移地实施节能减排, 为全面实现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 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共同努力, 做出建材人的应有贡献!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中国水泥协会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

中国砖瓦工业协会

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

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

中国砂石协会

中国石灰协会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

中国石材协会

中国装饰装修材料协会

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

中国加气混凝土协会

中国建筑砌块协会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

中国摩擦密封材料协会

中国建材机械协会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

推进节能减排构建生态文明 篇3

1以“推广使用节能产品,促进扩大消费需求”为主题的2009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2009年6月14日至20日在全国声势浩大地隆重举行。宣传周期间,上至中央国家机关,下至工厂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节能宣传活动,在全社会掀起了又一轮大众齐参与的节能环保新高潮。开展这些活动,有利于增强人们对能源紧缺的忧患意识。

22009年3月20日,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在参观2009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览会时强调: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开发新能源,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节能减排和开发新能源工作尤其不能放松。要切实加大节能环保投入,认真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突出抓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努力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要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共同建设生态文明。

【知识链接】

1我国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环境压力。从资源角度来说,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再加上资源开发不合理、不科学,造成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从环境角度来说,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加剧,固体废弃物排放量过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水资源日益匮乏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开发新能源,共建生态文明,可有效解决我国目前的资源环境问题。

2推进节能减排,共建生态文明,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可持续发展指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它要求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并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推进节能减排,共建生态文明,就是既保持适度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又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绿地,碧水青山。

3推进节能减排,共建生态文明,显示了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推进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不仅是对我国人民负责,对我们的子孙后代负责,而且是对整个世界负责,是对整个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负责。我国积极开发新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这体现了我国推进节能减排、共建生态文明、对人类发展负责任的态度和决心。

4推进节能减排,共建生态文明,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关注社会,就是关注自己;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珍惜和节约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

5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不仅要做节能减排、共建生态文明的践行者,还要积极宣传,让周围的人一起行动起来,共同致力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当发现有人浪费资源、污染和破坏环境时,我们要勇于制止,必要时可向有关部门举报。

【跟踪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下列对“生态文明”理解正确的是()

①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前提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②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我国的中心工作③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推进生态现代化④建设生态文明,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目前,全国有70%的江河水系受到污染,40%基本丧失了使用功能,流经城市的河流95%以上受到严重污染;3亿农民喝不到干净水,4亿城市居民呼吸不到新鲜空气;资源相对紧张,且浪费严重……为建设生态文明,我们必须采取的措施有()

①完善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提高公民爱护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②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③加快节能环保技术的研究与应用④把节能环保工作作为当前的工作中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以“推广使用节能产品,促进扩大消费需求”为主题的2009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2009年6月14日至20日在全国声势浩大地隆重举行,在全社会掀起了又一轮大众齐参与的节能环保新高潮。开展2008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

①是当前我国的根本任务②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③表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资源环境问题④目的是限制工业发展,避免环境污染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4加强农村环保工作,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千方百计加大环保投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这一系列要求()

①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②能彻底解决我国目前的环境污染问题③会给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带来诸多不便④有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A①②③B①④c②③D②③④

二、辨析题

5有同学认为:只要保护环境,就能建设生态文明。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三、简答题

6材料2008年6月16日,山东省在省、市、县三级机关单位开展能源短缺体验活动。该活动是山东省2008年节能宣传周的重要内容,活动期间,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省长姜大明等带头参加体验活动。省直90多个单位、17个市和140个县(市、区)机关单位自愿参加,人数多达16万,所有班车停开,六层以下电梯全部停止运营,办公场所空调无一开放。

(1)材料说明了什么?

(2)山东省委、省政府领导带头参加能源短缺体验活动有何意义?

(3)青少年能为建设生态文明做些什么?

7材料一国家“十一五”规划规定,2010年全国万元GDP(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要比2005年下降20%,平均每年需要下降4%。不过“十一五”规划的头两年都未达成目标,2006、2007年万元GDP能耗下降幅度分别为1.33%和3.27%。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公报显示。2008年全国万元GDP能耗下降4.59%。这是近几年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因此,“十一五”后半程的节能减排任务仍然艰巨。

材料二漫画《背景深》。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2)产生“背景深”的原因有哪些?

(3)要解决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你有何好建议?

参考答案:

一、1D2A3B4B

二、5这位同学的观点不对。因为:建设生态文明主要是指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环境问题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我们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形势,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要保护环境。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形势;人口增长较快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要建设生态文明,还必须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等。

三、6(1)山东省高度重视能源短缺问题;山东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节能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等。(2)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队伍中来等。(3)增强节能环保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随手关闭水龙头、电灯,节约用纸,使用节能产品;积极宣传节能环保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增强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等。

从节能减排到生态文明 篇4

接教育局、环保局、邮政局的通知在我市召开一次让绿色的希望在校园中传递,号召同学们人人争当环保志愿者的活动。

当前,我们国家提倡节能减排,那么,什么是节能减排呢?

节能减排领导讲话稿节能减排有广义和狭义定义之分,广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狭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

那么,我们小学生怎样做呢?

首先,我们要变废为宝,收集废纸,让废纸回收后进行再利用。免得点烧废纸污染空气。争当环境保护的小卫士。

其次,我们要向家长宣传:什么是节能减排。以及每年的12月5号为世界志愿者日。

再者,从我做起,尽量每天节约1度电;每周节约1桶水;每年少用一月蜂窝煤;出门不坐出租车;要求家长每月少开一次车。

节能减排从我做起 篇5

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全人类的使命,不仅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式,也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带动周围的每一个人把节能减排的思想融入到生活、生产的每个细节当中,建立自觉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生活习惯:随手关灯,关水笼头,用消毒的公筷代替一次性木筷,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用手帕代替纸巾,近距离能走路就不开车„„节能减排对我们来说,不需要高深的理论和高超的技艺,需要的只是举手之劳!

大家统一思想,改变观念,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为核心,强化全校师生的节能环保意识。在实施过程中,对于遇到的问题,大家共同商量,做出决策,将节能减排工作充分落实在每一个细节,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实效,积极营造节约型校园。号召全体师生增强节能减排的责任感,使节能减排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人人争做节能标兵、减排楷模。使节能减排教育、环境保护教育渗透到国旗教育中,提高了师生的节能减排和环保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用电,人离关灯的习惯等。在教育教学中充实丰富节能、环保教育内容,将节能、节水、节粮、节材等教育内容,以灵活多样的形式,纳入课堂将教学中,真正落实节能环保进课堂。课堂上,科学教师从水质到空气污染、从节水节电到资源分布等,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如《材料的再利用》、《选择健康食品》、《利用太阳能》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语文教师将有关教学内容与环保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如学习《只有一个地球》、《鸟的天堂》、《老人和海鸥》等课文,将环保教育、节能减排教育渗入其中,学习课文后让学生写读后感、建议书,说说应该怎样保护环境,怎样节能减排。计算机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从网上搜索、下载有关环保和

节能减排方面的资料,与学生一起制作以环保和节能减排为主题的电脑小报等。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教师都能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教育资源,力求恰到好处地渗透环境和节能减排教育。

养成离开教室、办公室及其他公共场所时随手关灯、关空调、关电脑的良好习惯;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发现他人有浪费行为及时规劝;积极推广“无纸办公”、“无纸通信”,节约打印、复印用纸,提倡双面使用打印纸;天气晴朗、光线充足时,教室、办公室采用自然光为宜。

树立资源循环利用的意识,争取做到“一物多用”,尽量少使用或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塑料袋等)。组织开展“我爱地球村”收旧利废活动,学生将废旧物品收集起来,制成一个个精致的小工艺品,使废品变为可再用品,或送到收废站,所得到的款项用作班队活动经费。

“节约水资源”、“减少生活中的污染”等活动。布置学生开展“我为节约能源献一份力”的活动,要求学生和家长一起想一些节约能源的点子、方法,并在家中具体实施节能的方法。

通过这一系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节能教育活动,提高了师生的节能意识,营造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全体师生都树立起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度电,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养成了自觉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动员全校师生共同搜集学校日常工作学习中的浪费现象,进而对身边的浪费现象进行深刻反思,发动师生们查找出校园资源浪费的漏洞,对水、电、粮食、纸张等造成浪费的工作、学习及日常生活等用品监控使用。狠抓节能细节管理。节约用水方面,加强对用水设备的检查和管理,严防跑、冒、滴、漏的现象发生。节约用电方面,利用自然光照,减少照明设备能耗,做到人走灯灭,杜绝长明灯、白昼灯,减少电子办公设备电耗和待机能耗。节约纸张方面,提倡双面用纸,大力推行推进办

公自动化,减少办公用纸张消耗;宣传活动少发纸质稿,多采用网络、广播等形式进行宣传。其他方面,要求师生员工随身携带水杯,减少纸杯等一次性物品的使用;爱护每一件公物,正确使用,谨防人为损坏。加强节能监督检查。

节能减排从我做起作文 篇6

节能减排、从我做起现在二氧化碳的排放越来越多,温室效应造成气温升高,环境恶化,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正在被破坏。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个“低碳”人。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六,爸爸想骑摩托车带着我和妈妈去逛街,爸爸刚刚把摩托车从车库推出来,就被我制止住了,我对爸爸说:“不要骑摩托车了,摩托车排出的二氧化碳会污染环境的,我们不如坐公交车吧!”

妈妈赞成了我的意见,爸爸也觉得有道理,就上了公交车。逛完街回来,刚进家门就感觉一股暖气扑面而来,发现空调开着,我喝了杯水就玩电脑去了。刚打开一个游戏的网站,就弹出了一个网页,上面说:“一个预言地球未来的电影播出了。”我好奇地点了这个网址,又出来了一个网面,正播着这个电影,我看着看着,越来越害怕,这个电影的内容大概讲了:地球在的时候,将会发生10.9级大地震,所有冰川以及南北两极全部融化,水平面上升几千米,倒塌的楼房都进入水里才看了一半我就不敢看了,怕创作这个电影的人预言正确了,我立刻给爸爸说:“不要再开空调了,空调排放出的气体会让臭氧层开一个大口子,经常发生森林火灾。”

爸爸听了,立刻关闭了空调,并夸我是一个懂得保护环境的好孩子。我刚才说得那个电影的名字叫,如果我们人类继续破坏环境,地球可能真的会变成这样,在这里我呼吁人们:不要再破坏环境了,我们伤害的不是地球,而是我们自己我们要保护地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从节能减排到生态文明 篇7

一、环境史与生态文明理论基础及二者关系探究

环境史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皆以全面反思与试图解决人与自然关系、追求人类社会持续永恒发展为终极目标,然而其各自的理论基础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有待深入挖掘与日益完善,这也是当下环境史学界与此次论坛所面临的基本而重要的议题之一。

(一)不同视域情境下环境史基础理论解读

环境史研究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渐凸显而逐渐推进的,国内环境史研究专家王利华、梅雪芹、韩茂莉分别基于不同视角对环境史理论加以解读。王利华以“生命中心论”为出发点,以中国古代的“农业史”和“家庭史”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人对土地与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论述了环境史的核心内容、基本范畴和价值功效等,廓清了中国古代环境史研究的基本理论基础;梅雪芹以世界近代史为切入点,通过回顾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出现的生态反弹和环境史研究的兴起与发展,论述了其对我国环境史研究的影响及可资借鉴之处。此外,她还对当前国外环境史界的多部重要研究论著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实现对包括环境史研究的起源(“富困”问题)、历史研究的视角(上下左右的历史)、研究的方法(跨界别与实践)、评介标准(以自然为镜)、考评、分析与功能(回溯性的环境影响评价)等基本理论的“生态史学”(家园史学)的构建。韩茂莉以历史时期气候波动与人类活动为切入点,对“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与“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辨证思考,通过对历史时期气候的冷暖、干湿变化对人类生活、历史时期植被地理分布、农业活动与气候变动之间关系分析,厘清了历史时期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发展历程、基本特征。

(二)不同学科维度下生态文明基础理论解析

学者们立足于各自学科视野与基于不同视角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理论展开了多学科、多层次、多维度的研究,积累并提供了诸多学术文献与研究平台,本次论坛就生态文明理论之界定、生态文明实践与当下中国之建设目标、生态文明建设的其他相关事项进行了探讨。

首先是关于生态文明理论之界定。贾卫列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适应、利用自然过程中建立的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产方式,内涉三层含义:其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时代;其二是社会进步新的发展观——生态文明观;其三是一场席卷全球的以生态公正为目标、生态安全为基础、以新能源革命为基石的全球性生态现代化运动——生态文明建设。尹绍亭基于人类学视角认为生态文明是不同时代人类认知自然、适应和顺应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人类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知识、技术、教育、伦理、道德、信仰、法制的综合文化生态体系。吴兆录基于生态学视角认为生态文明应坚持以科学技术为基础,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文明意识,利用人类的生态智慧促进“环境—生物—人类”的整体协调演进。刘少航立足于生态危机与文明发展关联之视角,认为深生态学提出生态危机源于文化危机,需要生态智慧去解决。李静基于参与者角度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民参与,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企业的关键作用,社会的合力影响。田挺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采用新思维,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生态文明走向中国政治生活和谐领域的前提是政府、社会、民众之间必要的思维转换。汪庆春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认为我国生态文明理论需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天人合一”等值得借鉴的生态思想并加以诠释。

其次是生态文明与当下中国之建设目标。张修玉指出,生态文明理论研究与建设包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一大指导理念;“两山理论”的两树实践模型;生态优势区、经济优势区、均衡发展区等三种分区管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四大目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条路径;构建与发展科学合理的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生态制度等六大体系;组织、制度、机制、资金、技术、人才、舆论等七大系统保障;区域、行业、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台港澳等的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数据管理、工程实践、政策战略等八大任务;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化与生态环境等六大建设体系、科学发展、新常态、中国梦、人类福祉、一带一路、传统哲学、后现代主义之间等十大关系。

最后是生态文明建设及研究的相关事项。生态文明研究成为当下社会各界的关注点,出现了对生态文明滥用、随意使用的情况。鉴于此,周琼对生态文明研究中存在的“泛化”问题进行了批判与反思,认为在当下生态文明学术研究、具体实践与建设中都存有对生态文明“泛化”使用现象,着重警予在生态文明学术研究中,应注意树立研究者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高度警惕生态文明不同形式的泛化现象,注意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跟踪调查研究,避免生态文明泛化使其成为无所不包的杂容所。

(三)当下情景环境史与生态文明之深层关联解说

环境史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层面关系阐释。韩茂莉认为,环境历史研究的关键点在于人类对其所经历过的且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过程进行反思,尤其是对当下全球性生态危机引发的人类生存危机进行原因追溯与全面反省,她以全球变暖导致绿洲农业发展水源短缺、冻土层解冻等对已修建青藏铁路的破坏性影响为例,深层剖析了环境史研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王利华以中国环境史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关系互动为阐述基点,认为环境史是一种强烈表达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模式,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等特质,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面梳理环境发展变迁史与系统反思各历史时期的环境问题史。梅雪芹指出,环境史研究有助于全面提升人类摆脱生态危机的意识自觉,有助于理解生态文明理论理念,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实践建设,是人类探索新文明形态有效途径之一。

环境史与生态文明建设具体实践案例举要。白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自古以来其先人就形成了对人与自然间关系原始的朴素生态观念。陈鑫对白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物保护思想进行研究后指出,白族的礼仪制度、传统习俗中內含着对当下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启发意义的生态价值。冯亚端重点考察傣族谚语中的生态思想,认为其包含有对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并为之添砖加瓦的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关爱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有益的生态思想。深层发掘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生态思想精髓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紧迫与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张富国认为,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应结合现代环保思想,坚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建立适宜当前情境的生态保护制度,同时进行生态安全与传统文化教育,此外,还应进行环保国际合作。

二、云南省环境史与生态文明区域建设关系探索

云南省作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生态保护屏障,其生态环境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云南省环境史与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二者关系是本次论坛中的重要议题之一。

(一)云南省少数民族环境史与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考察

其一是具体民族与地区环境史与生态文明建设。吴兆录对滇西北藏族地区的神山信仰与轮牧系统、彝族地区的森林崇敬与保护、哀牢山地区哈尼族的森林—梯田生态文化、西双版纳傣族布朗族地区朴素生态观与传统文化景观的历史与生态价值及其对当下生态文明建设的借鉴之处进行了相关研究。赵颖考察了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月湖村的水环境,认为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遵循着物质能量守恒定律,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土地的无序开发与广种烤烟等对当地农业、渔业等传统产业进行排挤,使当地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目前亟待保护。石晴通过对昆明市富民县永定镇东北的小水井苗族村环境进行实地考察,认为当下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思路应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从建立健全基础组织、处理土地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传统文化对环境变化的影响等方面入手。

其二是具体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水是生命之源。徐淳通过对元明时期大理、鹤庆地区对水神信仰的考察后指出,为更好地研究与建设生态文明,需对水的利用概念进行深层的解析。

森林作为地球之肺其生态功能与作用不可小觑,云南地区少数民族在与森林的长期共处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森林文化。何梦竹认为,云南少数民族的森林文化突出表现在天人合一的生态观、人与动植物间无所不包的联系与关照、人对自然的利用与回馈的生态意识等,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最重要启示为尊重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粮食问题一直是引发世界环境问题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耿金考察了清中后期滇东北矿区米价波动及其成因,认为米价波动是导致粮食种植结构与种植面积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其波动也对当地环境恶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秦文丽基于博物馆建设视角,认为云南应该结合生态文明思想与民族地区特色建立生态博物馆,少数民族生态博物馆建立的最大价值在于其可最大化的保护和利用少数民族优势资源。

其三是环境史研究的文献方法与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史作为一门学科,是对从古至今人类如何与自然界发生关联的研究,需要依托一定的文献资料与科学方法。就云南地区而言,白玉军考察云南地区中小流域时指出,对云南地区山地生态环境史研究应坚持多学科、多源数据与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具体而言,云南地区的环境史研究包括:历史文献解析、田野调查、科学技术手段、学科交叉、科学理论运用等几方面,并强调环境史研究是以问题导向的分析性实地研究为主,以历史叙事为核心,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事件序列转化为叙事的研究模式。此外,他还着重强调云南地区环境史研究应以中小河流聚落为空间尺度进行田野调查。王利华与青年学者就环境史研究的依托文献资料与研究方法进行了广泛经验交流,认为环境史研究除利用传世历史资料外,还应结合田野调查、传世实物资料等进行。

(二)云南省内诸区域环境史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探查

云南省整体的环境史与生态文明建设。林超民认为,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应因地制宜,立足于云南复杂的地形,多样的气候,纷繁的文化等自然与社会条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黄小军认为,云南省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也肩负着维护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任,云南省的生态文明建设需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法制保障,以科技创新提升建设水平,以脱贫攻坚夯实建设基础,加快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全面推行环境综合治理。刘荣昆通过对云南省境内澜沧江彝族聚居区生态考察后得出传统文化的淡化易引起生态环境滑坡的结论,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应以传统文化为内涵来培育环保意识,依托山地环境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唯如此,才能探索出一条把传统文化应用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李儒童等通过对《云南统计年鉴》、《云南统计公报》、《中国物价年鉴》等统计数据分析,得出云南省近14年内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缺陷:生态用地不断减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这些都需要引起相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张保立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城市突飞猛进的发展导致了城市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构建云南省城市发展背景下的生态形象就成为当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这种城市生态形象细言之便是实现人与城市、人与自然、自然与城市之间的和谐关联。

云南省各区域环境史与生态文明建设。云南省各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应结合当地的具体生态环境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尹绍亭通过对昆明“翠湖人鸥情”的生动故事描述,意在阐述新中国成立后大肆围湖造田使环境遭到破坏从而对红嘴鸥的生存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但也在客观上使人鸥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基于此,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应重塑“人鸥生态文化系统”的建议。徐俊六对大理洋人街旅游区考察后认为,洋人街旅游区在开发过程中造成了当地环境的严重破坏,若想使洋人街旅游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在引入生态文化,打造多元文化融合的文化形态方面积极努力。李洋认为,虽然自1949年以来,滇池围湖造田在短时期内获得粮食的丰产与土地的增加,但其付出的环境代价却是巨大的,今后在云南高原湖泊的生态文明建设中要汲取此方面的经验教训。霍仁龙以掌鸠河流域为调查对象,就西南山地近三百年来的人口发展、土地开发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加以考察,得出了明清以来流域内的移民增加,致使山区土地大量开垦,山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结论,认为唯有有效控制山区耕地的继续扩张,在当地开展减灾与防灾工作才能卓有成效。方晓以中缅边境地区森林火灾的预防与扑救为例,对跨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安全维护进行了探索,得出了中缅边境地区的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调动三方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才能实现生态环境的跨区域管理的结论。

(三)云南省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追查

古籍史料中动植物资源保护利用经验之借鉴。张冠凯基于《云南志》、《新唐书》、《通典》等古籍史料中对唐代南诏地区动植物的相关记载,对历史上云南地区的动植物资源进行了详尽考察,意在展示云南地区自古即为生物多样性的分布地区,此外还就此地区丰富生物资源与人类间关系进行描述,意在展示人与自然间的生态和谐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式之一。生物多样性存在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与重大意义。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在物种持续生存与发展方面的重要举措。吴兆录基于植物学与生态学视角,指出云南地区的生物具有多样性特征,认为本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应坚持以科学技术为基础,反对在极端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指导下,对自然毫无节制的利用、征服、改造等单向度行为,坚持人与自然应协调发展之理念。吴良早等对昆明城区22处大学校园和公园绿地植物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在记录在案的716种植物中,草本植物占46.51%、乔木植物占27.79%、灌木植物占22.49%、藤本植物占3.21%,其中多为外来物种,这组数据意在表明:在人为构建而非自然生成的生态系统中,各种负面效应均一览无遗,鉴于此,对本地区优良传统植物文化的保護已提上日程。魏晓欣认为,民族地区的生物具有多样性特征,民族地区的居民积累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生物多样性保护途径包括民间法、宗教、地方传承人三种形式,若想使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存续,需要探索适合民族地区特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价值渗透的生物多样性多元保护机制。

生态文明语境下具体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生物资源纷繁复杂、种类繁多,若按功能角度可将其分成可食用和兼具使用与食用的生物资源两类。王宇丰通过对历史时期云南地区糯稻的种植史研究得出糯稻种植在云南具有品种多样性、历史悠久性等特点,糯稻种植是维护云南生态安全重要生存模式的结论,但时下云南糯稻栽培却逐渐萎缩或日渐消失,鉴于此,他呼吁,在糯稻种植方面需深思地方品种的保护、外来品种的推广、老品种保护与新品种推广之间协调等问题。

竹子资源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重要生态价值,同时也形成当地独具特色的竹林对、竹子对、竹文化景观生态学。云南省BL大寨遍植竹子,当地居民在与竹子的长期相处中,形成了独特的拉枯族“人竹”生态体系。张辉以BL大寨拉枯族对竹的利用为对象深入田野调查,得出竹子在拉枯族日常饮食、生活生产、节日娱乐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结论,基于此,他倡议本区域生态文明建设需对当地人竹系统加以保护。

三、国内外其他地区环境史与生态文明建设探讨

云南省的环境史研究与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借鉴国内外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这也是本次论坛的主要议题之一。

(一)国内外典型区域环境史探讨

平原山区水域及水资源开发研究。“关中—天水”地区是我国最早出现城市群雏形的地区,目前也是我国西北地区城市的密集区。王挺通过对明代以来“关中—天水”地区的城市湖泊和池沼考察,深入剖析了这些城市湖池的实际功能与演变,通过调查发现,明代以降这一地区至少有24个城市拥有湖泊、池沼等,如今这些湖池多以湮塞,失去了湖池调节城市生态平衡、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亟待对其保护。再如大别山,是长江、淮河水系的天然分水岭。沈志富以历史时期大别山水利开发为视角,历数各朝对当地水利的开发及利弊得失加以叙述。认为,水利开发虽然可以取得暂时的经济效益,但从长远来看,其环境代价是巨大的。因此,通过对当地环境变迁的研究可知,应立足于整个流域,兼顾上下游平衡,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草原生态区域人地之间关系研究。北方草原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屏障与生态区。崔思朋通过对以内蒙古草原为代表的草原民族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查,对游牧民族中游而牧之的生产方式、游而居之的生活方式、游而存之的生存方式的生态维度解析,认为游牧民族恰如其分的认识到了其与土地之间相依存的关系,实现了游牧民族与土地之间的和谐相处。并通过对比农耕民族的土地利用方式、观念、投入、媒介、技术等方面的不同,彰显游牧民族土地利用方式的生态性。

国外环境史生态破坏典型案例研究。王俊勇指出,灰熊是整个黄石公园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也是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指示器,其管理也需要借鉴现代科学技术。因此,在人与自然的接触过程中,过度的人为干涉是破坏生态平衡的关键,因而需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再如美国西部地区,颜蕾对鲍威尔的西部开发设想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指出,鲍威尔的西部开发思想超越了当时的现实环境而无法完全推行,但鲍威尔的西部开发设想却是重要的生态思想遗产,为进步主义时代的资源保护政策提供了参照。当下生态文明建设时代,需要对历史时期较有价值的生态思想批判的接受。再如英国,赵思安以城市结构分析为视角,对工业革命后伦敦的烟雾问题与今日伦敦成为宜居城市的比较,指出伦敦城市环境问题治理经验对当下生态文明建设的借鉴意义。再如亚洲,印度洋地区是地理大发现之后的重要移民区,朱明通过解读《穿越孟加拉湾》一书,对印度洋地区的移民及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做了扼要评述,指出,孟加拉湾地区历史上的移民与反移民体现了跨国流动到民族国家封闭边境的转变、再到新的迁移问题出现的长时段变迁,这也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经验。

(二)区外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探索

贫困、乡村问题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不可规避的现实即为贫困问题,梅雪芹在前文中就“富困”问题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解释。陈茜则专门就生态文明视域下的贫困问题与减贫对生态文明建设做了剖析,指出生态文明与减贫是全球所面临的挑战。指出,探寻生态环境贫困的减贫路径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需要借助相际经营原理和族际关系论来解决生态文化贫困问题;生态权益贫困的减贫路径需要从内、外部两部分完善;生态能力贫困的减贫需要通过提高孳生能力和改善生境能力入手。乡村是人与环境结合的重要地区,而近些年来乡村无原则、无底线的开发,使乡村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刘青以乡村旅游业发展为视角,认为乡村旅游虽然在繁荣农村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就业等方面发挥了巨大贡献,但也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恶化、乡土文化被侵蚀等。作者认为低碳经济理念是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关键,需要利用政府、现代技术、制度保障等手段实现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相关尝试。崔新婷比较了北京市的两种绿化标准,一种是以频繁拔天然草、浇水、修剪、清除落叶等精细管理为主;一种是尊重自然规律要求乡土植物不少于70%且落叶覆盖土壤的粗放管理。认为这两种标准存在相互矛盾。并以单一植物马唐草和天然植物群落为例,指出杂草具有浇水少、消减雾霾、吸收金属污染、修复土壤等生態价值。建议城市绿化应转变观念,回归传统生态文化自信。刘凯运用综合指数计算2014年中国的289个地级以上城市绿色化水平。指出,地级以上城市绿化整体呈现出从东南向西部递减的趋势。当下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对城市空间的绿色化予以关注,提升城市生态功能。曾昉等通过对贵阳市花溪大学城建设中产生的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冲突进行了论述。指出,协调这一冲突应建立冲突协调、公众参与、生态补偿与法律保障等机制。如唐山,王瓒玮指出,大地震后的唐山成为重要的工业基地及凸显的生态危机为切入点。指出,人类面临无法规避的自然灾害,只能用向自然俯拾身躯的姿态来重新整肃社会系统的发展形式。

生态文明建设法制保障相关问题。从生态文明建设与法律之间的关系而言,罗艺指出,创建生态城市,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实现途径和具体表现形式。目前,全国各地虽然掀起了生态城市建设的热潮,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从国内外实践来看,生态城市建设亟须法制保障。从构建与生态文明建设与时俱进的环境法律体系、建立专门化的环境执法机构、执法严格、培养公众生态环境意识等开展。王璐以地方民事诉讼案件为视角,对光绪初年吐鲁番地区的多起民事案件加清代地方府州、吐鲁番同知,以及乡约、阿訇、台吉、伯克等在案件处理中的作用、影响等做了分析,这对于民族地区的云南的生态文明建设也有重要借鉴意义。

四、结语

2015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强调,云南要努力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示范区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这也是本次论坛的重要背景。本次论坛的突出之处,一方面体现在双重对话。其一,环境史与生态文明的对话。生态文明是谋求人与环境和谐共存、人类社会永续发展。因此,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对环境历史的环境发展变迁的掌握,以及对环境历史发展和出现环境问题的辩证思考。其二,资深专家与青年学者的对话,论坛邀请了环境史与生态文明研究领域的专家、环保及生态文明建设部门的相关领导;青年学者包括国内的大部分科研机构、高校的青年教师、博士后及研究生等。另一方面体现在多学科的碰撞与交叉。包括历史学、地理学、经济学、民族学、生态学、生物学、人类学、政治学、法学、哲学等多个学科。经过为期三天的研讨,对于环境史与生态文明理论之间的内在关联、环境史研究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云南地区环境史研究与生态文明建设等都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都有较大提升。

[作者简介:崔思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生。]

上一篇:微信头像的个性签名下一篇:牛泉司法所调研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