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诗词鉴赏论文(通用7篇)
李煜诗词鉴赏论文 篇1
李煜诗词全集-李煜的词
下面是李煜诗词精选集李煜的词可以亡国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哀婉凄凉,意境深远,极富艺术感染力!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蝶恋花
夜亭皋闲信步,
乍过清明,
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
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
谁在秋千,
笑里轻轻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
人间没个安排处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浣溪纱
转烛飘蓬一梦归,
欲寻陈迹怅人非,
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
荫花楼阁谩斜晖,
登临不惜更沾衣。
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
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
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
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
还如一梦中。
长相思
一重山,
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
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
鞠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
一帘风月闲。
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
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倚枕。
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
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
此外不堪行。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
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
沉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
教坊犹奏离别歌。
垂泪对宫娥。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
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
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
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
空照秦淮!
清平乐
别来春半,
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
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
路遥归梦难成。
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浣溪纱
转烛飘蓬一梦归,
欲寻陈迹怅人非,
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
荫花楼阁谩斜晖,
登临不惜更沾衣。
谢新恩
庭空客散人归后,
画堂半掩珠帘.
林风淅淅夜厌厌。
小楼新月,
回首自纤纤。
春光镇在人空老,
新愁往恨何穷?
窗力困起还慵。
一声羌笛,
惊起醉怡容。
呈郑王十二弟
东风吹水日衔山,
春来长是闲。
落花狼籍酒阑珊,
笙歌醉梦间。
佩声悄,
晚妆残,
凭谁整翠鬟?
留连光景惜朱颜,
黄昏独倚阑。
呈郑王十二弟
东风吹水日衔山,
春来长是闲。
落花狼籍酒阑珊,
笙歌醉梦间。
佩声悄,
晚妆残,
凭谁整翠鬟?
留连光景惜朱颜,
黄昏独倚阑。
虞美人
风回小院庭芜绿,
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
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
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
金炉次第添香兽,
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
酒恶时拈花蕊嗅,
别殿遥闻箫鼓奏。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
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
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
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
待踏马蹄清夜月。
更漏子
金雀钗,红粉面,
花里暂时相见。
知我意,感君怜,
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
还似两人心意。
珊枕腻,锦衾寒,
觉来更漏残。
(一题温庭筠作)
菩萨蛮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
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又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
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
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又
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
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雨云深绣户,来便谐衷素。
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
喜迁莺
晓月坠,宿云微,
无语枕边倚。
梦回芳草思依依,
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余花乱,
寂寞画堂深院。
片红休扫尽从伊,
留待舞人归。
长相思
云一緺,玉一梭,
澹澹衫儿薄薄罗,
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
帘外芭蕉三两窠,
夜长人奈何!
一斛珠
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
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
杯深旋被香醪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
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子夜歌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
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
同醉与闲平,诗随羯鼓成。
后庭花破子
玉树后庭前,瑶草妆镜前。
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
莫教偏,和月和花,天教长少年。
(或为冯延巳作)
渔父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又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蝶恋花
遥夜亭皋闲信步,
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
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黯度,
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
人闲没个安排处。
(一题李冠作)
更漏子
柳丝长,春雨细,
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
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重幕,
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帏垂,
梦长君不知。
(一题温庭筠作)
柳枝
风情渐老见春羞,
到处芳魂感旧游;
多谢长条似相识,
强垂烟穗拂人头。
清平乐
别来春半,
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
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
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阮郎归
呈郑王十二弟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
落花狼籍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
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采桑子
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
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
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捣练子令
深院静,小庭空,
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
数声和月到帘栊。
捣练子
云鬓乱,晚妆残,
带恨眉儿远岫攒。
斜托香腮春笋嫩,
为谁和泪倚阑干?
三台令
不寐倦长更,披衣出户行。
月寒秋竹冷,风切夜窗声。
采桑子
辘轳金井梧桐晚,
几树惊秋。昼雨新愁。
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皴,
回首边头,欲寄鳞游,
九曲寒波不溯流。
长相思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
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
一帘风月闲。
李煜诗词鉴赏论文 篇2
意象是中西方美学所共有的概念, 是诗歌创作的重要表现方法之一。意象就是寓“意”之“象”, 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在我国, 诗歌意象理论的产生发展已有两千多年之久。而在20世纪初, 英美诗歌“意象派运动”才开始盛行。其创始人, 美国诗人伊兹拉·庞德 (1885-1972) 对中国古典诗歌推崇备至。庞德在翻译中国古典诗歌时发现“中国诗人从不直接谈出他的看法, 而是通过意象表现一切”。诗歌的意象表达, 主要是借助一个个代表物象的词汇。作者把对外界事物的内心感触, 寄托在一个所选定的物象上, 借以抒发作者自己的某种情感。意象入诗的目的和所要达成的效果, 是以“象”征“意”, 宋代杰出诗人梅尧臣曾言:“诗家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也就是说写诗要用最精炼的文字去表达深奥的思想, 使读者可以“见一叶而知秋”。
一、古诗词意境传达是英语翻译的关键
一种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 意境通过物象表达或诱发, 是一种抽象的境界和情调。作者借助寄情于物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往往会通过诗词中个别词语的意境来烘托出整首诗词的总意境。意境可以说是一首诗词的灵魂, 作者的文字功底由此可管窥一斑, 正因为如此意境的真实传达成为英译的关键。中国古典诗词英语翻译如何再现原文意境, 并实现文字表现形式与形象意境的统一成为翻译的主要难点。翻译理论百家争鸣, 一首诗词的译本也不一而足, 异彩纷呈。
二、译者对诗词意境的深刻感悟是翻译的前提条件
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首先是读者, 自身要具备对中国古代诗词的良好悟性及欣赏能力, 对原诗词进行全面客观解读。而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兼顾韵脚、形式和意境, 真实再现中国诗词的音美、形美及意美, 开发和提高英语读者对中国诗词的鉴赏能力, 这需要译者强大的英汉双语驾驭能力。以下以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词的英语翻译为例, 来谈谈诗词的意境传达。
(一) 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
李煜, 史称李后主, 是南唐第三任国君。他在书法、绘画和音律领域享有极高的声誉, 尤其以其后期诗词的文学成就最高, 被称为“千古词帝”, 对后世影响甚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 诗词语句清丽, 音韵和谐, 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 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 推动了词的创作发展, 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沦为亡国之君后, 他的诗词更是题材广阔、意境深远, 成就超越了晚唐五代时期的词。他的词作“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以及“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等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虞美人》词是李煜的代表作, 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出凄切的思念故国之情, 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 此词亦成为感人至深的千古绝唱。
(二) 《虞美人》词的艺术特色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 结构精巧、文字凝练
这首词经过词人的精心结构, 围绕一个中心“愁”字组成和谐的艺术整体, 通篇跌宕起伏又一气呵成。全词以凝练明净、优美清新的语言, 运用对比、设问、比喻和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 将诗人的真情实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本词的第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以发人深省的设问一波三折地引出词尾处的“愁”。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世间沧桑的强烈对比, 例如, 自然界“春花秋月”的永无休止与人世间“往事”的短暂无常相比, “雕栏玉砌应犹在”与“朱颜改”两相对比, 借助对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故国、月明、雕栏、朱颜、春水等意象的铺陈, 一唱三叹, 盘旋往复, 把词人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怅恨曲折回旋地倾诉出来, 最后凝成一句旷世悲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此句通过比喻手法来表现内心深远激荡的愁绪, 使内心抽象的“愁”有了外在具体的“象”, 是点睛之笔, 从而渲染出感人至深的优美意境, 激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一字一珠”的血泪之歌。
2. 感情真挚, 意境深远
本词写作虚实相生, 春花秋月的美好与词人内心的凄苦形成鲜明对比, 与“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有异曲同工之妙。由于《虞美人》写的是亡国之恨故国愁思, 比起其他表现风花雪月、离情别绪的词作来情感更加深厚激扬。法国作家缪塞曾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 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这句话堪称是对《虞美人》这一不朽之作得完美诠释。
三、《虞美人》词的译文赏析
这首词有不同的译本, 文字表达各有千秋, 但笔者最欣赏许渊冲先生的这篇译文。
(一) 诗词译文要将音美、形美和意境美融为一体
我国古典诗歌是音美、形美和意境美的和谐统一体。就好似一个美人, 拥有颠倒众生的容貌体态、柔美动听的声音, 同时也不能缺了最重要的气质神韵。笔者认为中国古诗词的韵律如果在译文中亦能体现出来, 英语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更直观地领悟中国古典诗词的特点, 更鲜明地感受其文字形式与韵律之美所浸染出的悠远意境。
词又被称为长短句, 从五言、七言律诗演化而来, 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格律诗讲究文字对仗押韵, 字数也有严格的限制。而词打破了这种限制, 押韵比较自由, 中间可以换韵, 也不要求对仗。一般来说, 诗词以尾韵的双行押韵为主, 也就是韵脚。因为句尾在意义上或是音感上都往往是需加重诵读的部分, 配以音韵, 节奏感更强, 由此赋予文字一种音律的美感, 强化了诗词意境的渲染。例如, 《虞美人》这首词的尾韵“了”和“少”、“在”和“改”、“愁”和“流”押韵, 诵读起来徐缓悠长, 有一种回肠荡气的音律美感, 使人如同聆听一首音乐的序曲, 能够更进一步地体会诗歌的意境。许渊冲先生的译文同样采用了双行押尾韵的文字处理方法, [z]、[d]、[ɛə]、[t]音韵和谐, 朗朗上口。第一句中“when”和“will”押头韵;第三句“attic”、“which”、“in”、和“wind”等单词押腹韵, 这些词汇押韵现象在译文中还有多处, 不一一列举。通过对英语词汇押韵的巧妙处理, 这篇译文非常生动地传达出原词的音韵美。当然因为汉语在发音上还有平仄的变化, 英汉两种诗歌在音律方面也各具特色, 所以译者在翻译时不必苛求原文与译文韵脚完全相同。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 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每句的字数和平仄上都有规定。从文字表现形式来看, 《虞美人》这首词原文在字数上具有一种排列规律上的美感。各句字数分别为7.5.7.9.7.5.7.9, 如同一串黑白相间、错落有致的珠链, 让人一见便生喜爱之心。汉语一个字是一个音节, 声音和形式结合到一起, 读起来抑扬顿挫, 韵味悠长。许先生的译文也通过每一句的长短变化, 有意凸显这种字数和音节上的变化规律, 可见译者匠心独具, 在文字形式表达上煞费苦心, 此译文不失为上乘之作。
(二) 译文要真实再现诗词中的意境
意境是抽象的情调和艺术氛围, 意象是意境的表现手段, 二者相辅相成。诗歌的意象有很多种不同的分类法。鉴于汉语言的博大精深, 对于意象的研究也百家争鸣, 似乎永无定论。比如有的学者根据诗词中的意象是否具有比喻意义, 将其划分为比喻意象和非比喻意象。也有人根据事物的属性将其分为自然意象和社会意象。所谓自然意象, 是指被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自然界中某种物象。而用来寄托情思的社会事物、人物形象、生活场景等则属于社会意象。笔者试从后者的角度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1. 在英汉词义对等的条件下, 应当译出原文中意象的含义
自然界万物, 例如树木花草、亭台楼阁等物象都是自古至今诗人着力描写的某种特定意境载体, 由于其形象具体易于引发读者的联想, 在译文中应该真实再现。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便是通过枯藤、老树、昏鸦等一系列自然意象的铺陈, 烘托出孤寂旅人的凄凉哀伤之感。中国古典诗歌讲究词语对仗, 比如词语“春花”和“秋月”相对, 彼此映衬, 对意象的描写简练生动。从其传达的意境来说, 春花秋月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往往用来表现轻松愉悦、宁静悠然的情境, 反衬出词人不堪回忆往事的悲凉惆怅之情。原词还有一处对月的描写“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月明中”采用词性转换的翻译方法, “the Lost moonlit land”用词简洁而形象, 词人在凄清明亮的月光下怀思故国的情景如同一幅画面跃然纸上, 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 使月的形象更加丰满, 再现了原词的意境。另外, 有的译者把故国译作“the old country”就不如这里“the lost land”传神, 后者表现词人沦为亡国之君的怅恨失落之感更加强烈。词人感慨美好的四季依旧在更替往复, 然而物是人非,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红颜不再, 空留余恨, 此句是对社会意象的描写, 意境隽永, 富有哲理, 能够激起读者的强烈共鸣。“But rosy faces cannot be as fair.”这句翻译非常贴切得体。
2. 对原文修辞的翻译可以灵活变通
中英两种语言在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审美观念等诸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 翻译不当会影响诗歌意境的表达甚至造成读者的误解。中英文修辞也反映出各自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特点。修辞的英译是实现语意等值, 再现原文意境的难点之一, 笔者认为修辞的翻译要灵活变通, 采用恰当的翻译方法。但是无论意译还是直译, 加词或是减词, 都要注意原文意境的传达。我们再来研究一下《虞美人》最后两句经典名句的翻译:“brim”是充盈满溢之意, 用“the over-brimming river”来表现水势浩荡盈动, 借助暗喻的修辞手法, 以春水东流的比喻意象来传达词人直塞胸臆、奔腾激扬又绵延不休的凄苦愁恨, 将本词的感情抒发推向了高潮, 意境的传达可谓淋漓尽致。所以说翻译并非一日之功, 译者既要译出原作的个性风格, 又要最大限度地表达出原作之意境, 排除英语读者理解上的障碍, 让他们能够理解并欣赏古典诗词, 享受沁人心脾的艺术之美。
参考文献
[1]《大学英汉翻译教程》, 常玉田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
[2]《文学与翻译》, 许渊冲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3]《人间词话》王国维著, 文汇出版社, 2007
[4]《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 辜正坤,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5]《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理论研究》, 从滋杭著,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7
小议李煜诗词的悲剧之美 篇3
关键词:李煜;诗词;悲剧美;文学艺术;
一、引言
悲剧美是美学范畴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不仅体现在音乐等艺术中,诗词方面也有其表现,一般来说,诗词中的悲剧美能够引起人们更深层次上的审美感受。李煜作为北宋著名词人,其诗词中包含着浓郁的悲剧美,因此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二、李煜诗词中悲剧美的来源及其悲剧意识
(一)李煜诗词中悲剧美的来源
李煜的诗词中之所以充斥着悲剧意识以及悲剧美,和其人生经历是密不可分的。纵观其人生,可以说李煜本身就是一个悲剧人物,如果李煜不为君王,其必然是一个才子,但是造化弄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李煜在其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其人生轨迹。不过,正是李煜充满悲剧性的人生铸就了其充满悲剧美的作品。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文是指思考的内容及时空,而化正是对于这些内容的表达,而对于李煜来说,其身上的悲剧性使其在“文”方面达到了常人所难以理解的深度,而其高超的文笔又构成了其“化”,这也就是指其用诗词作为载体表现出了其悲剧色彩。
(二)李煜作品中所蕴含的悲剧意识
悲剧意识是一种将一切都归为悲剧结局的思维方式,使用当前的范畴对其进行划分的话,可以将其划分到人生观的层次之中,它是李煜作品中悲剧美的所有来源,在这方面可以参照笔者的《浅析浮生六记的文学魅力及创造力》,其中沈复的思维方式就是积极地,和李煜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当然这里不对李煜如何形成这种人生观进行详细分析,仅分析这种悲剧意识给其作品造成了何种的影响。李煜的悲剧意识表现在悲天悯人、优柔寡断以及至善的品格之上,具体来看可以总结为繁华落之后的苍凉、人群之中的寂寞。
三、李煜前期及后期作品中所蕴含的悲剧之美
李煜的诗词可以很清晰的分为前期作品以及后期作品,以其生活经历进行划分的话则可以分成亡国之前以及亡国之后。整体来看,前期作品多描绘奢侈淫靡生活,凸显出非常空虚的生活状态;后期作品则表现亡国之痛、故国之思,无论其前后作品,悲剧意识是一致的,只是前期较为隐秘,而后期则表现的林淋漓尽致。以下将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李煜前期作品中隐性的悲剧美
李煜前期作品中隐性的悲剧意识构成了其作品的悲剧美。具体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痛苦、敏感的灵魂。从表面上看,李煜婚姻美满,生活悠闲,整日沉迷于声乐之中,但是,对其作品进行细细的品味就可以发现其中所包含的悲剧色彩,以其早期《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为例进行分析,其中包含着一种不安以及不舍的情绪,而另一篇早期作品《菩萨蛮》(铜簧韵脆锵寒竹)则表現了快乐至极时所产生的悲伤怅惘,仿佛李煜当时就意识到了万事悲凉这一结局,这种悲剧性是来自于李煜惊人的理智,他对一切都怀疑,即使现实生活,他也有一种“魂迷春梦中”的感觉,对于他来说,只有将一切暂时忘记,才能够感受到一些模模糊糊的幸福。
(二)李煜后期作品中淋漓极致的悲剧美
李煜后期的作品中,其悲剧美表现的更为淋漓极致,体现了人生巨大的失落与缺憾所带来的内心深重的创伤,正是其作品中存在着这种充沛的感情,使其所有的经典作品都来自于这一时期。
以李煜代表作《相见欢》来看,“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其中的艺术手法和其哀愁凄凄的感情交融在一起,配合清秋、残月、小院的场景,可谓是千古绝唱,笔者认为此篇的艺术成就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可谓是不相上下。
另外,亡国意识是李煜后期作品中悲剧意识的一个重要来源,也是构成其作品中悲剧美的重要因素。对于李煜来说,亡国和其本身性格中的“善”“优”“淫”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优柔寡断为北宋南侵提供了条件,而其迷信佛教也导致其不理政事,置百姓于水火之中,加速了亡国之路。
李煜这些性格特质使其成为了亡国之君,也正是这些性格特质使其在亡国之后选择利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等流传千古作品中所蕴含的愁思相对于前期作品更为充沛,也使得更能够使读者被感染,带给读者感动,是以后人称之为“南面王”。
无论是从主观上看,还是从客观上看,李煜的悲剧意识促使其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而其人生经历、感情经历也使得其作品更加丰满,有血有肉,或悲痛,或忧伤,或温柔,或缠绵皆成不朽之经典。
四、结语
李煜是“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惜薄命做君王”。其一生充满了悲情,他亡国的结局虽然让我们不禁感叹,但其留给我们的作品也具有非常高的艺术美感,让我们不断的回味。是以笔者依然相信,一篇文章成功与否关键还是在于此文章中是否具备充沛的感情,是否能够感染读者。
李煜前期诗词 篇4
李煜诗词:《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辘轳金井梧桐晚,
几树惊秋。
昼雨新愁,
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皱,
回首边头。
欲寄鳞游,
九曲寒波不溯流。
李煜诗词:《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亭前春逐红英尽,
舞态徘徊。
细雨霏微,
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
香印成灰。
可奈情怀,
欲睡朦胧入梦来。
李煜诗词:《长相思·一重山》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
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
一帘风月闲。
李煜诗词:《捣练子令·深院静》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深院静,小庭空,
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
数声和月到帘栊。
李煜诗词:《捣练子令·云鬟乱》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云鬟乱,晚妆残,
带恨眉儿远岫攒。
斜托香腮春笋嫩,
为谁和泪倚阑干。
李煜诗词:《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遥夜亭皋闲信步,
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
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
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
人间没个安排处。
李煜诗词:《更漏子·金雀钗》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金雀钗,红粉面,
花里暂时相见。
知我意,感君怜,
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
还似两人心意。
珊枕腻,锦衾寒,
觉来更漏残。
李煜诗词:《更漏子·柳丝长》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柳丝长,春雨细,
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
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重幕,
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帏垂,
梦长君不知。
李煜诗词:《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李煜诗词:《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李煜诗词全集 篇5
九月十日偶书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秋 莺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病起题山舍壁
山舍初成病乍轻,杖藜巾褐称闲情。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
暂约彭涓安朽质,终期宗远问无生。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
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
且维轻舸更迟迟,别酒重倾惜解携。浩浪侵愁光荡漾,乱山凝恨色高低。
君驰桧楫情何极,我凭阑干日向西。咫尺烟江几多地,不须怀抱重凄凄。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挽辞二首
其一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
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其二
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
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悼 诗
永念难消释,孤怀痛自嗟。雨深秋寂莫,愁引病增加。
咽绝风前思,昏濛眼上花。空王应念我,穷子正迷家。
感怀二首
其一
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
其二
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梅 花
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书灵筵手巾
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
书琵琶背
侁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天香留凤尾,余暖在檀槽。
病中感怀
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
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
病中书事
病身坚固道情深,宴坐清香思自任。月照静居唯捣药,门扃幽院只来禽。
庸医懒听词何取,小婢将行力未禁。赖问空门知气味,不然烦恼万涂侵。
题金楼子后
梁元帝谓:王仲宣昔在荆州,著书数十篇。荆州坏,尽焚其书,今在
者一篇,知名之士咸重之,见虎一毛,不知其斑。后西魏破江陵,帝亦尽
焚其书,曰:文武之道,尽今夜矣。何荆州坏焚书二语,先后一辙也。诗
以慨之。
牙签万轴裹红绡,王粲书同付火烧。不于祖龙留面目,遗篇那得到今朝。
残 句
迢迢牵牛星,杳在河之阳。粲粲黄姑女,耿耿遥相望。
──见《癸辛杂识》
莺狂应有恨,蝶舞已无多。
──题《落花》。
《老学庵笔记》注云:作此未久,亡国。
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
──题《咏扇》。
《石林燕語》注云:宋太祖尝因曲宴,使煜诵其得
意诗,举此,太祖曰:“好一个翰林学士!”
病态如衰弱,厌厌向五年。
──此句以下见《瀛奎律髓注》
衰颜一病难牵复,晓殿君临颇自羞。
冷笑秦皇经远略,静怜姬满苦时巡。
鬓从今日添新白,菊是去年依旧黄。
──此句以下见《翰府名谈》
万古到头归一死,醉乡葬地有高原。
──有注云:煜岁暮乘醉书此于牖,醒而见之,大
悔,不久谢世。
人生不满百,刚作千年画。
──见《野客丛谈》
日映仙云薄,秋高天碧深。
──见《海录碎事》
乌照始潜辉,龙烛便争秉。
──此句以下见《孔帖》
凝珠满露枝。
游飏日已西,肃穆寒初至。
九重开扇鹄,四牖炳灯鱼。
忌觞无算酌。
倾碗更为寿,深卮递酬宾。
南唐后主李煜词及存疑词等凡五十题
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浣溪纱
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谩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注】此词又传为曹勋作,见《松隐文集》。又《南唐二主词》原注
云:“传自曹功显节度家。”又云:“墨迹旧在京师梁门外李王寺。”疑
曹勋尝书此词,后人遂以为勋作也。王国维辑本录入《南唐二主词》。
《全唐诗·附词》作“木兰花”,注:“一名‘玉楼春’,一名‘春
晓曲’,一名‘惜芳容’。”
更漏子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珊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注】此词一作温庭筠词,见《花间集》。《尊前集》归入李王。后
人遂据以辑入《南唐二主词》中,作李煜词。
更漏子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帏垂,梦长君不知。
【注】一作温庭筠词。
菩萨蛮·之一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剗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注】《尊前集》作“子夜啼”。《词综》作“子夜”。《本事词》
作“子夜歌”。 《词统》调下有题:“幽欢”。《花草粹编》调下有题
“与周后妹”。《词的》调下有题“闺思”。
菩萨蛮·之二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菩萨蛮·之三
宫 词
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雨云深绣户,来便谐衷素。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
喜迁莺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边倚。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长相思·之一
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注】此词又传为孙霄作,见曾慥辑《乐府雅词》。又传为刘过作,
见沈愚本《龙洲集》。依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录入。
长相思·之二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注】此词又传为邓肃作,见王鹏运刻《宋元三十一家词》本《栟榈
词》及陈钟秀校《草堂诗馀》。 宋泽元校本、类编、汲古阁本《草堂诗
馀》均题作李后主作。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列为补遗。
一斛珠
咏美人口
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
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
红茸,笑向檀郎唾。
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注】 吕远本《南唐二主词》 中题作“菩萨蛮”。《尊前集》题作
“子夜”。词苑英华本《尊前集》注:“即《菩萨蛮》。”
词牌“子夜歌”,一名“菩萨蛮”。
子夜歌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
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同醉与闲平,诗随羯鼓成。
【注】《历代诗馀》作“菩萨蛮”。
后庭花破子
玉树后庭前,瑶草妆镜前。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莫教偏,
和月和花,天教长少年。
【注】此词又传为元好问所作,见于明弘治高丽刊本《遗山乐府》。
《花草粹编》收此词,未标作者姓名,四印斋本《阳春集》补遗后附注:
“《词辨》上卷引陈氏《乐书》云:‘《后庭花破子》,李后主、冯延巳
已相率为之。’此词李作冯作,惜未载明。各本选录李词,亦无此阕。”
《词谱》亦云:《后庭花破子》调创自金元,与《乐书》所谓“李后主、
冯延巳已相率为之”之语又不相符。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列在补遗
中,兹依王辑本收入。
渔父·之一
题供奉卫贤春江钓叟图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渔父·之二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蝶恋花
暮 春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
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黯度,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
安排处。
【注】人间没个安排处:“间”,另作“闲”。当为间。概作“闲”
者,缘于古本繁体“閒”字,而“閒”同“闲”又同“间”。
【注】此词又传为李冠(世英)作,见杨绘《时贤本事曲子集》。又传
为欧阳修作,见《欧阳文忠公爱体乐府》。而《尊前集》、《花草粹编》
《全唐诗》、《历代诗馀》均作李后主作。当从之。
柳 枝
赐宫人庆奴
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芳魂感旧游;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穗拂人头。
清平乐
忆 别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开元乐
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空山有雪相待,野路无人自还。
【注】依邵长光辑录《南唐二主词》稿本。 此词又传为顾况作,见
《万首唐人绝句》卷二十六。
【注】苏轼《东坡全集·跋李后主“开元乐”词》云:“李主好书神
仙腾遁之词,岂非遭罹多故,欲脱世网而不得者耶?”
此词诸本《南唐二主词》及总集皆未收录,惟邵长光辑录《南唐二主
词》稿本,据东坡题跋录之,兹依邵辑本收入。
阮郎归
呈郑王十二弟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落花狼籍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注】调名下吴讷《百家词》旧抄本、吕远本、侯文灿本、萧江声抄
本《南唐二主词》均注:“呈郑王十二弟”。篇末注:“后有隶书‘东宫
书府’印。”
【注】此词又传为冯延巳作,见《阳春集》。 又传为欧阳修作,见
《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侯文灿本《阳春集》在此词篇末注:“《兰畹
集》误作晏同叔(晏殊),舛乱殊甚。”前人云此词有“吴郑王十二弟”,
又有“东宫书府”印,则当为李煜之作无疑。
采桑子·之一
春 思
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采桑子·之二
秋 怨
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皴,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溯流。
【注】宋泽元校本《草堂诗馀》、玄览斋本《花间集》,作“丑奴儿
令”,《类编草堂诗馀》注:“一名‘罗敷令’”。《花草粹编》调下有
题“秋怨”。《全五代诗》题作“罗敷艳歌”。
此词一作牛希济作,见《词林万选》卷四。《古今词统》注云:“一
刻晏小山。”然今传本晏几道《小山词》未载此词。侯文灿本《南唐二主
词》将此词与《虞美人》并列,注其后云:“以上二词墨迹在王季宫判院
家。”则此词既有后主墨迹,当为李煜所作无疑。
捣练子令·之一
秋 闺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捣练子令·之二
闺 情
云鬓乱,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攒。斜托香腮春笋嫩,为谁和泪倚阑干?
【注】此词见杨慎《词林万选》。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列于补
遗中。《花草粹编》载此词,不著撰人姓名。
三台令
不寐倦长更,披衣出户行。月寒秋竹冷,风切夜窗声。
【注】此词沈雄《古今词话》引《教坊记》作后主词。又传为唐无名
氏所作,见郭茂倩《乐府诗集》,题作《上皇三台》。又传为韦应物作,
见明嘉靖本《万首唐人绝句》卷七及《全唐诗》卷二十六;而韦集(汲古
阁本《韦苏州集》《四部丛刊》本《韦江洲集》)均不收此词。或以《乐
府诗集》此首前为韦应物《三台》两首,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及《全唐
诗》遂误以此首亦韦所作,一并收入乎?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列入
补遗,兹依王辑本收入。
谢新恩·之一
(残句)
金窗力困起还庸。…… ……
谢新恩·之二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粉英金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
一襟香。
琼窗梦醒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
懒思量。
【注】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校勘记:此首实系《临江仙》调。
谢新恩·之三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
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
【注】刘继增《南唐二主词笺》注云:此阕字句脱误,无别本可校。
谢新恩·之四
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林风淅淅夜厌厌。小楼新月,回首
自纤纤。
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金窗力困起还慵。一声羌笛,惊起
醉怡容。
【注】原本下句为:(上缺)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下缺)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注】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校勘记:此亦《临江仙》调。此首
“春光”以下应作另一首。
谢新恩·之五
樱桃落尽春将困,秋千架下归时。漏暗斜月迟迟,在花枝。
□□□□□□□,□□□□□。彻晓纱窗下,待来君不知。
谢新恩·之六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紫鞠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嗈嗈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注】刘继增《南唐二主词笺》注云:此阕既不分段,亦不类本调,
而他调亦无有似此填者。以上六词,原注谓出孟郡王家墨迹,疑当时纸幅
断烂,录者谨依,错简如此。
临江仙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
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
恨依依。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
垂泪对宫娥。
虞美人·之一
春 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陆游《避暑漫钞》:李煜归朝后,郁郁不乐,见于词语。在赐
第,七夕命故妓作乐,闻于外。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并坐之,遂被
祸。
虞美人·之二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注】吴讷《百家词》之旧抄本《南唐二主词》、词苑英华本《尊前
集》作“虞美人影”。宋泽元校本《草堂诗馀》、《啸馀谱》、《古今诗
馀醉》调下有题“感旧”。
望江梅·之一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滚轻尘,忙杀看花人!
望江梅·之二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注】以上二首《望江梅》,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并为一首,
分为上下两阕。其韵脚不合,且此调宋以前并无双调。兹依管效先《南唐
二主全集》分为两首。
第二首,又传为晏殊作。见《全宋词》。
望江南·其一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望江南·之二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相见欢·之一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之二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倚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浪淘沙·之一
在汴京念秣陵作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注】]《草堂诗馀续集》调下有题“感念”。《古今词统》调下有
题“在汴京念秣陵作”。侯文灿本《南唐二主词》在词后注:“传自池州
夏氏”六字。
浪淘沙·之二
春暮怀旧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吕远本《南唐二主词》作“浪淘沙令”。其他各本《南唐二主
词》作“浪淘沙”。《草堂诗馀》、《词的》、《古今诗馀醉》调下有题
“怀旧”。《啸馀谱》调下有题“春暮怀旧”。
青玉案·山林集雪
梵宫百尺同云护,渐白满苍苔路。破腊梅花李蚤露。银涛无际,玉山
万里,寒罩江南树。
鸦啼影乱天将暮,海月纤痕映烟雾。修竹低垂孤鹤舞。杨花风弄,鹅
毛天剪,总是诗人误。
【注】依明潘游龙《古今诗馀醉》录入。
考证:此词未见诸集收录,惟潘游龙《古今诗馀醉》题作李后主作。
兹依其说而收入。
南歌子
鬓裁新绿,霞衣曳晓红。待歌凝立翠筵中,一朵彩云何事下巫峰。
趁拍鸾飞镜,回身燕扬空。莫翻红袖过帘栊,怕被杨花勾引嫁东风。
【注】依世界文库本《南唐二主词》录入
考证:此词世界文库本《南唐二主词》引云南杨氏刻《三李词》,作
李后主,兹依其说收入。此词又传为苏轼作,见汲古阁六十名家词本《东
坡词》。
浣溪沙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注】此首为李璟词。见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宋陈振孙《直
斋书录解题》云:“《南唐二主词》一卷,中主李璟、后主李煜撰。卷首
四阕:《应天长》、《望远行》各一,《浣溪沙》二,中主所作。重光尝
书之,墨迹在盱江晁氏。题云:‘先皇御制歌词’。余尝见之,于麦光纸
上作拨镫书,有晁迂观题字。今不知何在矣。馀词皆重光作。”依此,此
词当为李璟作,诸家亦从之。独李廷机《新刻硃批注释草堂诗馀评林》列
作李煜,不确。
残 句
别易会难无可奈,……
李煜《相见欢·秋闺》赏析 篇6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这首词标题“秋闺”, 实际是词人借闺怨抒写自己的愁苦。李煜亡国被俘前, 词作大都反映了宫廷娱乐和艳情生活。国破家亡后, 他由南唐小皇帝变为阶下囚徒, 失去了花天酒地的豪华生活。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 只有借助词作来倾诉“日夕以泪洗面”的深哀巨痛, 但又不能直抒其怀, 只好委婉含蓄地托之于闺人离思, 故以“秋闺”为题, 足以体现词人的生活处境和心情的凄苦了。
词的上片写人物的愁容和环境的孤寂。深院里, 钩月斜挂, 桐荫深黑, 寂寞清秋相伴随, 环境凄凉至极。这里的“月”, 是“可怜九月初三夜”的新月, 一个“钩”字, 不仅摹状了月牙儿的形态, 而且言明了登楼时间, 同时也是勾起词人对故国和妻儿怀恋的无情挠钩。“寂寞”既写深院气氛, 又是词人孤苦心情的写照。新月、深院, 上下互衬, 格外凄寂。一个“锁”字用得极有功力, 既渲染了气氛, 又把全部景物统统关住, 主人公的“无言独上”、“寂寞”等幽居苦情都充分表达了出来。院深、月冷、孤寂、桐荫, 已使人望而生畏, 而将清秋锁其间就格外凄凉悚然。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是倒装。“起句贵突兀”, “无言”句虽只六字, 淡淡写来, 平白如话, 置于篇首, 叙事直起, 画出满面愁容, 透出心情苦闷, 渲染之气氛, 一下摄住读者, 并使读者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词人“无言”, 并非无话可言, 而是有话不能言, 心乱无从言, 无人与之言。又从何说起呢!不能言也无从言, 不如不言。然而又不忍不言, 一种无可奈何的凄情流露纸面。“独上西楼”, 一个“独”字写尽了词人的苦闷孤寂。夕日登楼赏景, 歌妓美女, 前呼后拥;妻子儿女, 谈笑嬉戏。如今登楼谴愁, 孤身茕影, 只有清秋相随, 冷月相伴。此时、此景、此境、此心, 纵有千言万语, 又能向谁倾诉呢?然而“此时无声胜有声”, “无言”如诉, 衷肠似泣, 又远远胜过痛哭流涕的哀叹。此句正是词人苦闷心情的外露, 纷乱愁绪的概括。一个亡国之君愁容憔悴、忧心忡忡的形象如在眼前。前片三景, 情悲意切, 蕴涵丰富, 人与境, 情与景融为一体, 达到了艺术的高度统一。
词人虽“无言独上”, 但他对孤寂痛苦却有着独特的感受:“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词人独自凭楼, 本想用理智来理清纷繁愁绪, 竭力不去追想那逝去的故国江山, 琼楼玉宇。但由于环境凄凉心情酸楚, 竟不能控制住愁泉的喷涌。那“剪不断”的愁思、“理还乱”的心绪, 正是词人“无言”的内心世界。
“离愁”本无迹可求, 一个“剪”字却使它形象化了;“离愁”本难以捉摸, 一个“理”字却使它真切起来, 想象竟使读者意会到那不可言传的离愁。剪断愁绪本是词人所求, 即“剪不断”, 唯有寄望于“理”, 然而却“理还乱”。这一“剪”一“理”一“乱”, 正是词人内心愁苦的升华。家仇国恨, 相杂交错, “理”之不清, “剪”之不断, 其凄苦长痛、令人肠断的哀愁可想而知。登高望远, 意在排忧, 然而触目愁更愁,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别有”是无人尝过的滋味, 只有昔日堂堂国主、今日阶下囚徒的后主自己才能领略, 本是意不能达, 笔不可及的, 唯亡国之君所特有, 人世悲苦无可与之相比的滋味。这种不能名状的哀愁, 胜过泣诉之哀痛, 也是“剪不断, 理还乱”的必然发展。到底是甚滋味, 后主都道不出, 何况读者!以此作结, 蕴涵深刻, 言尽而意无穷。此所以是千古来塑造的最好的离愁形象。
李煜:绝代才子,薄命君王 篇7
称藩纳贡,苟安岁月
李煜细腻率真的词作不知感动了多少人,无数喜欢幻想的少女都把李后主想象成俊美脱俗的模样。然而历史上的李煜却是“广颡丰颊,骈齿,一目重瞳子”,即是个额头宽大、脸蛋肥硕,牙齿畸形,一个眼睛里面竟然有两个瞳孔的人。虽然这副尊容在今人看来并不值得恭维,但古人却认为是天子之象。在李煜之前,一个眼睛里能长两个瞳孔的,都是了不得的人物。例如创造文字的仓颉、贤君虞舜、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等。所以李煜长得真是超凡脱俗,就连其身为太子的兄长也忍不住羡慕嫉妒恨。
在普通人看来,李煜的运气也是出奇的好。李煜在兄弟间排行第六,按理说这个排名在遵奉嫡长子继承原则的社会中是没什么优势的,但是他的五个哥哥却相继早夭,这个皇位就“次第推迁”地落到了“心疏利禄”的李煜身上。
24岁的李煜接手南唐的时候,北宋已经立国一年半,赵匡胤君臣在稳定内部统治以后,正在处心积虑地谋求削平诸国,混一宇内。南唐在李煜之父中主李璟统治期间,已经在与北周的战争中,丧失了淮河以北的大片国土,“国削势弱,帑庾空竭”。史载,李煜即位伊始,“专以爱民为急,蠲赋息役,以裕民力”,有过一些惠民措施。在对外关系方面,为了维持和平局面,筹备了大量财物,频频遣使到北宋入贡。同时还有练兵讲武的措施,“置龙翔军以教水战”。但是李煜显然对北宋吞并诸国的野心与决心没有清晰的认识,幻想并且相信能通过俯首称藩的恭顺,来换取江南一隅之地的苟安。所以,修贡示好积极频繁,厉兵秣马消极疏阔。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才子李煜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与大、小周后的宫廷生活中,投身到曲艺创作中。
大周后不仅“通书史,善歌舞”,而且“采戏、奕棋,靡不妙绝”,甚至能依靠残谱重新演奏“绝不复传”的《霓裳羽衣曲》。李煜对这位皇后“宠嬖专房”,并且爱屋及乌,“后主以后好音律,因亦耽嗜,废政事。”李后主曾以词的形式描绘与大周后锦衣玉食、征歌逐舞的生活片段:“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大周后十九岁嫁给李煜,二十九岁去世,共陪伴后主十年之久。这十年,算是李煜早年的幸福时光。在大周后过世四年之后,小周后成为了李后主的第二位皇后。小周后可能并没有姐姐大周后那么多才多艺,但是她年轻浪漫,甚至比大周后更得李煜的宠爱。
从现存史料看,在北宋对南唐动手之前,李煜把精力主要就放在了与两位皇后奢靡享乐的宫廷生活上。虽然李煜有过精简机构、设置水军的措施,但那只是昙花一现;对国家前途,他没有睿智的远见,缺乏系统的安排。另外,由国库空虚逼出来的币值改革,也没有取得成功,反而导致了“豪民富商不保其赀,则日益思乱”的不安局面。虽然也曾有过让侍从官员分夕宿值,“国主引与谭论,或至夜分”的事实,但却没有官员提出过有见地的救亡图存的方案。
大军临境,首鼠两端
真金白银一批批地往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送,不是没有效果,南唐的恭顺态度确实争取到了暂时的和平,推迟了北宋攻伐南唐的时间。北宋平荆湖、下巴蜀、亡南汉,舍近求远地把南唐周边政权都收拾得差不多了,才开始准备对南唐动手。当然,也可以认为,这是宋太祖先扫清周围障碍再顺流而下灭南唐的长虑,是早已明确了的作战策略。不管怎样,李煜始终没能把握住这代价昂贵的和平时期,做好应对准备。
在北宋南唐战争期间及爆发前的一段时日,双方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赵匡胤君臣深谋远虑,步步为营;而李煜心存幻想,首鼠两端。
开宝四年十月(971年),北宋灭南汉,并在长江边上的汉阳屯兵,消息传来,李煜“大惧”,连忙派弟弟李从善朝贡,通过自我降低名分的方式表达恭顺之情。就在这时,有商人来报告,北宋已经在湖北沿江建造了数千艘战舰,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这个商人还自告奋勇,要“密往焚之”,但是惊悸慌张的李煜“不敢从”。在来年的年初,商人的消息被外臣证实,人心惶惶,李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下令贬损仪制,更改了一些机构的名称;诸弟的封号,从“王”降至“公”。
虽然从日后的表现看,南唐“守常充位”的大臣确实占了大多数,但还是有一些人对国家形势的岌岌可危洞若观火,也提出了反对因循苟且的主张,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林仁肇等人。
林仁肇任南都留守兼侍中,在南昌训练了十万水师,向后主提出趁着北宋对南方连年挞伐,帅老兵疲的时机,出兵夺取江北旧境。可是,李煜看到北宋势如破竹地荡平诸国,委屈侍奉还唯恐不及,哪里敢冒险主动出击?但是,有想法有能力的林仁肇却被宋太祖赵匡胤盯上了。开宝五年,赵匡胤着手准备收拾南唐的时候,就使用反间计,利用李煜之手,除掉了这位南唐本可以依靠的中流砥柱。
宋太祖使出的计谋其实并不高明。太祖遣人将林仁肇的画像挂在东京汴梁皇宫的某个房间里,告诉南唐使者李从善说:“仁肇将来降,先持此为信。”又指着一栋府邸说:“将以此赐仁肇。”李从善赶忙遣使把这一“重要情报”回报后主。后主竟然没有识破是计,鸩杀了林仁肇。
林仁肇遇害当年的冬天,中书舍人潘佑上书“极言时政,凡七章不止。有‘家国阴阴,如日将暮’之辞,国主恶之”。联想起之前潘佑曾极力荐举李平,大臣们有将此两人视为朋党的事情,李煜觉得潘佑的上书都是李平的主意,先后将李平、潘佑逮捕,投入大狱,结果潘佑自杀,李平被缢死狱中。
nlc202309040845
第二年,赵匡胤为出兵做了最后的准备——炮制出兵的口实。北宋两次派遣使者,邀请李煜到东京汴梁,话虽然说的很客气:“朕将以仲冬有事圜丘,思与卿同阅牺牲。”但是,李煜从其弟李从善有去无回的经历中已然知道,一去就是与南唐的江山社稷永别。他“辞以疾”,说自己生病了,去不了,还说了一句软中有硬、充满气概的话:“臣事大朝,冀全宗祀,不意如是,今有死而已。”宋太祖恐怕也没对李煜乖乖投降抱多大希望,战争的前期准备早已做好,借口也有了,还等什么呢,一个字:打。
即便到了这样毫无退路的时刻,即便是刚刚说完“有死而已”的豪言壮语,李煜还是没有停止幻想。冬十月,北宋的大军已经水陆并进,旌旗已经隐约可见,李煜又派弟弟李从镒向北宋进贡。
次月,北宋的大军攻下池州,李煜求和的钱财打了水漂。李煜下令停止沿用开宝年号,从“奉正朔”的意义看,这实际上标志着南唐与北宋的决裂。
南唐军队西线在北宋的攻势下节节败退,东边又受到了吴越的进攻。李煜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书信给吴越国王钱俶,信中说:“今日无我,明日岂有君?一旦明天子易地赏功,王亦大梁一布衣耳。”话说得没错,但祸到临头才意识到这点,显然是噬脐无及。
很快,宋军从采石矶渡江,兵抵金陵城下。而李煜信任并予以重任的皇甫继勋、徐元瑀等人,竟然将紧急军情隐瞒不报,导致兵临城下,“国主犹不知也”。南唐在危难之际,又鸠集了各类民众,使之捍御,也有百姓自发组织起来御敌,但是这些人,数量虽不少,实际皆不可用,“奔溃相踵”。
974年,南唐东部的常州失守,吴越军队进围京口。南唐大臣认为,京口为要害之地,应该派遣良将守卫。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李煜千挑万选,“拜亲吏刘澄镇海军节度使留后,以凌波军都虞侯卢绛为援。”而被李煜视为心腹的刘澄,其实早已心怀向背,到任之后,把卢绛支走,带领将士向吴越投降。
被南唐视为救命稻草的,是洪州节度使朱令赟率领的十五万大军,却不幸在赶往金陵的路上被北宋军队击败。“外援既绝,金陵益危蹙。”北宋军队“百道攻城,昼夜不休。”城中一片恐怖景象,“城中斗米万钱,人病足弱,死者相枕籍。”就是在这样的时刻,李煜还是对北宋君臣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国主两遣徐铉等厚贡方物,求缓兵,守祭祀”,然而“皆不报”。礼物是收下了,请求却没有答应。
975年,宋军攻破金陵,南唐亡国。
不得不说,南唐的败亡,既有李煜举措失当的因素,也与北宋军队的好运气有关。南唐一直凭恃长江天险,以为北宋军队无法横渡长江。但是偏偏南唐出了一个叫樊若水的不第举人,经过在采石矶的长期实地勘察,向宋太祖献上了架设浮桥的建议。李煜和大臣张洎说起此事时,张洎还轻蔑地说:“载籍以来,无有此事,此必不成。”李煜听后,也表示同意,“吾亦谓此儿戏耳。”但是,樊若水的献策竟然成功了。
除了有人助,还有天佑。本来每年春夏时节,长江都会暴涨,而这年等宋军来到长江边上的时候,江水反而“退小”,这也成为大军顺利渡江的有利因素。金陵恃以为援的朱令赟的十五万大军,顺流而下准备截断采石矶浮桥。在皖口与北宋军队遭遇战斗的时候,采用“倾火油焚北船”的计策,偏偏风向突然改变,“反焰自焚”,自乱阵脚、一败涂地。
宋灭南唐,既有双方力量对比不牟的因素,也有宋军占尽天时人和的原因,更主要的,恐怕是李煜的犹疑不决、用人不当导致的。“几曾识干戈”,李煜的检讨还算诚恳,他确实不是打仗的材料。
肉袒出降,举族北上
李煜在违抗赵匡胤的命令,以生病为由,拒绝北上东京汴梁之际,曾对属下说了这样一番话:“他日王师见讨,孤当躬擐戎服,亲督士卒,背城一战,以存社稷。如其不获,乃聚室自焚,终不作他国之鬼。”赵匡胤听了,很不以为然,说,这只不过是书呆子话,“徒有其口,必无其志”。赵匡胤算是摸透了李煜的心思,待到城破之时,李煜跪拜纳降,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
先是宫中预积薪,煜誓言社稷失守,当携血属赴火。既见(曹)彬,彬谕以归朝俸禄有限,费用日广,当厚自赍装。一归有司之籍,即无及矣。遣煜入治装。禆将梁逈、田钦祚力争,以谓:“苟有不虞,咎将谁执?”彬笑而不答。逈等固谏,彬曰:“彼能出降,安能死乎?”
城破国灭之时,李煜根本没有血性自焚而死。宋军主将曹彬还颇贴心地提醒说,到了东京汴梁以后,俸禄有限,但方方面面都少不了花费。要趁着登记战利品的人员尚未动手,多携带一些啊。其他将领以为好不容易按照宋太祖的要求生俘了李煜,现在放他回宫,万一李煜思来想去自杀了,这个责任谁担得起?曹彬的笑而不答,说明他也看清了李煜贪生怕死的本性。
作为俘虏,被押解前往东京汴梁的情景是无比惨痛的。当时天正下着雨,李煜和百司、官属乘坐的船只成百上千,迤逦北上。后主曾用最具代表性的场景淋漓尽致地描述出那个悲伤的时刻:“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在长江上,李煜回望自己居住多年的石头城,泪雨阑珊,又不禁寄情词作,中云:“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这位绝代才子,薄命君王,此时此地的“细思量”,又有什么用呢?
一路的颠沛流离,到第二年的正月,李煜抵达京师。赵匡胤给李煜封了一个侮辱性的“违命侯”。976年,斧声烛影事件中,赵匡胤驾崩,其胞弟赵光义即位,是为太宗。太宗为李煜加官,去掉了“违命侯”的封号,改封陇西郡公,似乎对李煜还不错。有人还从李煜去世后,太宗的表现来反推出“太宗待李煜不薄”。实际上,这恐怕只是表象。李煜在东京汴梁的生活是相当孤寂、沉闷、痛苦的,他在东京汴梁期间创作的诸多词作,就是留给我们无可置疑的明证。
nlc202309040845
寄人篱下,无疾而终
陆游在《避暑漫钞》中说:“李煜归朝后,郁郁不乐,见于词语。”在流传至今的李煜作品中,反映故国之思、亡国之恨的作品占据很大比例。这些在客寓东京汴梁期间所作的词章,通过对往事的无限怀念,反衬出李煜当时生活的冷寂与不如意。至今读来仍然让人不免一声叹息。
心思敏感的词人李煜可能常常是触景生情,难以入眠的。在《乌夜啼》中,李煜写到: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滴频欹枕,起坐不能平。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风雨夜,寒秋声,词人满腹愁怨梦不成。李煜在瑟瑟寒秋雨夜,回想起生平沧桑巨变,人生真似梦一场。千余年后,我们仍能透过这些只言片语,感受到李煜那种深深不甘而无可奈何的心境。
在《浪淘沙》一词中,李煜写到:“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明人对此有过非常到位的评价:“此在汴京念秣陵事作,读不忍竟。”“‘终日谁来’四字惨。”这种凄惨,料想应该是具体而真实的。李煜之前身为一国之主,前呼后拥,而国破之后,降为亡国君,寄人篱下。受到当时政治情势的逼迫,昔日臣子或者变节投靠新主,或者小心翼翼不敢与旧君来往。前后的巨大反差,不能不予李煜的内心以触动。
李煜的旧臣郑文宝,想面见一次昔日的君主,害怕李煜身边的宿卫阻挠,就装扮成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打渔人混入府中与李煜见面。正史上记载,二人相见后,郑文宝“陈圣主宽宥之意,宜谨节奉上,勿为他虑”。连与故人公开相见都难得,这种“宽宥”显然是极其有限的。所谓“谨节奉上,勿为他虑”恐怕也多是从消极的角度说,规劝后主要小心做人,不要妄想妄动。
南唐降臣徐铉跟随后主来到东京汴梁后,先是被北宋朝廷任命为左散骑常侍,后迁给事中,对于一介降臣来说,算是予以重任。史书载:
太宗一日问:“曾见李煜否?”铉对以“臣安敢私见之?”上曰:“卿第往,但言朕令卿往相见可矣。”铉遂径往其居,望门下马。但一老卒守门,徐言“愿见太尉”,卒言:“有旨不得与人接,岂可见也?”铉云:“我乃奉旨来见”。老卒往报。
(徐铉)徐入,立庭下。久之,老卒遂入取旧椅子相对。铉遥望见,谓卒曰:“但正衙一椅足矣。”顷间,李主纱帽道服而出。铉方拜而李主下阶,引其手以上。铉告辞宾主之礼,主曰:“今日岂有此礼?”徐引椅少偏,乃敢坐。后主相持大哭,乃坐默不言,忽长吁叹曰:“当时悔杀了潘佑、李平。”铉既去,乃有旨再对,询后主何言。
“久之”二字颇有深意。李后主离群寡居,根本没有人来拜访,颓废之状,可以想见。徐铉来访,可能正是在匆忙准备。后主所言“今日岂有此礼?”充满了今非昔比的无奈。“坐默不言”其实正是心中有无限感慨,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昔日君臣同享富贵,何等辉煌;今日两人同为降虏,含垢忍辱,苟且偷生,又是何等的凄惨!李后主为性情中人,最后忍不住长吁一口,叹道:“当时悔杀了潘佑、李平。”潘佑、李平二人,是因为耿直敢言而被后主所不容,惨死狱中的。此时后主再回想起当时二人的拳拳谠言,悔恨之情,噬脐之恨,无以言说。
徐铉怎么回答的,史书并无记载。估计徐铉只能“默然”。这次太宗派他来探望李煜,可不是来叙旧的,而是刺探李煜所思所想与现实表现的。既肩负如此使命,又怎敢附和这种听起来有些大逆不道的言语呢?面对一位事必躬亲的帝王,徐铉不敢隐瞒,如实汇报了。此事成为李煜遇害的重要原因。
就在徐铉向太宗报告了李煜那句含义隽永的“当时悔杀了潘佑、李平”之后,时值七夕,正是后主李煜的生日,李煜在赐第中“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而市井中此际正争相流传着李后主那篇光耀古今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作,表面上是在诉说自己的亡国之痛,但客观上却是宣告了北宋朝廷对亡国之君安抚工作的失败。极度注重塑造个人形象、以“孜孜求治”自居的宋太宗,再也不能容忍李煜接二连三地发牢骚,干脆以“牵机药”将其赐死。
面相奇特的李后主死得也绝不寻常。牵机药据说是由一种名为马钱子的热带乔木种子制成的。服药后,身体一阵阵痉挛,最终身体扭曲成头与脚相合的模样,其过程就像拉牵织布机的样子,恐怖之状,令人汗毛倒竖。
李煜就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痛苦生活,结束了其传奇的一生。
【李煜诗词鉴赏论文】推荐阅读:
南唐后主李煜诗词05-10
李煜的经典诗词09-13
李煜诗词的诗词成就及主要作品08-28
李煜词成就07-11
虞美人李煜赏析09-21
浪淘沙令李煜教案10-12
试比较李煜与李清照词07-15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赏析05-25
李煜唐诗《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07-02